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近年来,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积极推进绿色发展,大力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理念,努力构建美丽中国。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承担着构建生态文明的重要责任,努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十分重要。
一、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内容。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生态文明建设是保障人民幸福生活的基础。
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与环境保护密不可分,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幸福生活的基础条件。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生态文明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资源和能源,但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为后代留下良好的生态环境。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生态环境的恶化,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频发,都对国家安全产生了严重威胁。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美丽中国,是为了保障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安全。
生态文明建设是国际责任的体现。
作为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当承担起应有的国际责任,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贡献。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为了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为人类共同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探索一条可行的路径。
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过程中,必须尊重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让人民群众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参与者、建设者和受益者。
坚持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统筹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一个突出亮点,就是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
一、正确理解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的实质内容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亡则文明亡。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胡锦涛同志在十八大报告中铿锵有力的庄严宣示,在国内外引起了热议,成为一个舆论焦点。
5年前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生态文明建设,5年后的今天,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用专章论述。
生态文明地位的“升格”,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更加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民意的呼唤。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等问题,而是上升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计,涌动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
这样的历史性跨越,来自于现实的严峻挑战,人民的强烈期盼。
过去的十年,我国工业化突飞猛进,城镇化率突破50%,曾经“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的乡土中国,在推土机、生产线和办公楼的强力推移下,正在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记忆。
然而,当一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于东方大地的时候,也日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等困扰;当国人的钱包日益鼓起来以后,也越来越深切地体会到,物质丰富并不是生活质量的全部,清新空气、干净的水、宜居环境、放心食品也是幸福的必备元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在当今社会,随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环境也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造福全人类,保护地球家园的必经之路。
而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重要目标之一。
建设美丽中国,一方面就是要实现所有城市和乡村生态环境质量的提高,特别是重点地区的改善。
这需要政府的有序引导和市场机制的有效运作,推进全社会资源节约和生态环保。
同时必须深刻认识到,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垃圾分类、水资源节约、低碳出行、绿色建筑和节能减排等综合措施的结果。
我们要大力宣传这些理念,引导人们从生活中的点滴开始,积极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另一方面,建设美丽中国也是要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
只有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带动社会的全面进步,而为了保护环境,我们必须制定更为严格的法律、政策和规范,加强监管力度,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
例如:在未来工业建设中,提高技术标准和质量要求,降低污染物排放,节能减排;在农业生产领域,加强管理和科技创新,推广新型有机农业,提高农业资源综合效益,保障粮食安全。
同时,我们还应该强调文化和旅游对于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通过传承中华文化,加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结合的文化建设,增强社会文明,文化自信,并在保护自然、促进人文与经济之间建立有机联系的同时,更好地推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出多元化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线路。
这样可以推动地方生态建设和旅游业互惠双赢,从而实现中国都市和乡村美景和文化的全面展开。
总之,建设美丽中国是我们所有人的责任和使命。
我们应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在推动全社会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同时,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实现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加强文化和旅游的推广,创造各种生态旅游产品和特色旅游线路,为全体人民创造环保、低碳、健康的生活空间。
让我们共同承担起建设美丽中国的重任,谱写新时代人类文明的新篇章。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13.为了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某校九年级(1)班 学生整理搜集了以下卡片,与同学们一起探究了以下 问题:
(1)胡锦涛同志提出的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 地位体现了 战略。生态文明的核心 是 。 (2)努力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是关乎着民族未来的长 远大计,因此我们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们未来工 作的中心。请你对这一观点进行评析。 (3)【出谋划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 发展”,我们应该做出怎样的努力?
·河北专用
怎样建设美丽中国?(或:如何将生态 文明 从环境方面谈—— 如何保护环境/ 如何建设生态文明/再造秀美家乡)
国家:①坚持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保护环境、 节约资源的基本国策。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经济 建设与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依法治国,加强环境立法执法,依法保 护环境。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依靠科技创新提高资源利用率,开 发新能源,节能减排。④提高公民的法制观念与环保意识。建设资 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建立生态保护区。 个人:①倡导绿色生活方式,提高全民的环境意识,在节能减 排行动中依法行使建议权、监督权。 ② 从自身做起,从小事做起, 落实环保行动:种植爱护花草树木,爱护公共卫生、不乱扔废弃物, 开展环保宣传等公益活动,节约水电纸张等,进行绿色消费、低碳 生活;勇于同破坏环境、资源的行为作斗争。
。
·河北专用
4、畅想七年后,你将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美丽中国”? (从人与自然相和谐方面描述)——天蓝、山绿、水 清!鸟语花香,绿树成荫,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从五位一体的战略新布局方面描述)—— ①经济持 续健康发展,②人民民主不断扩大,③文化软实力显著增 强,④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⑤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 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热点解析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仅表现为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和高质高效的经济增长,还应是生态文明建设带来的天蓝水清、惠泽民生。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我国虽然是一个资源大国,但是人口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使用效率低,浪费严重,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发展不足,保护不住。
这些问题的产生主要是由于资源环境的制约。
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了生态文明,这意味着在发展过程当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现有的老办法是不能有效解决的,就必须要用新办法才行,新办法就是通过生态文明建设来解决目前存在的这些不足。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升到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五位一体的战略高度,环境保护节约资源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
因此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一)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创造性地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二)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积极主动顺应广大人民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三)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充分吸纳中华传统文化智慧并反思工业文明与现有发展模式不足,积极推进人类文明进程的重大贡献(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们党深刻把握世界发展的绿色、循环、低碳新趋向,对可持续发展的拓展和创新。
这就要求我们从实际出发,从我们的身边做起,真正做到环境保护节约资源。
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思想上行动的指南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思想上的问题。
我们在思想上应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从重视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2.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
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环境保护作为新阶段推进发展的重要任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在当今社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已经成为全球共识。
作为一个拥有丰富自然资源的国家,中国必须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
本文将从政策导向、生态保护、环境修复和公众参与四个方面,探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以及相关举措。
一、政策导向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在制定政策和规划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明确了生态环境的地位,将其纳入国家发展总体规划,确保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协调。
其次,加强了环境监管和执法力度,对环境违法行为进行了严厉打击。
此外,政府还制定了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和个人参与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
这些政策的出台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基础。
二、生态保护生态保护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任务之一。
中国地域辽阔,拥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
为了保护这些宝贵的资源,中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建立了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划定了各类保护地带,加强了对野生动植物的保护。
其次,大力开展森林植树造林工作,逐步恢复和改善植被覆盖率。
此外,加强对湿地、水域和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推动生态修复和海洋生态建设。
这些举措有助于减少生物灭绝风险,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维护生态平衡。
三、环境修复环境修复是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一环。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中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地表水、大气、土壤等被严重污染。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采取了有力的环境修复措施。
首先,加强了工业污染防治,推动企业实施清洁生产,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其次,加大了对污染排放的监管力度,对违法排放企业进行了处罚。
此外,实施了大规模的水体和土壤修复计划,改善了环境质量。
这些努力为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提供了有力支持。
四、公众参与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广大公众的参与和支持。
中国政府积极倡导环保理念,提高了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意识水平。
为了加强公众参与,政府开展了一系列宣传教育活动,组织环保志愿者进行环境监测和宣传普及。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发展的保护和改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型发展理念。
建设美丽中国则是将生态文明建设贯彻到具体实践中,通过优化环境、保护生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种方式,打造一个美丽、宜居的中国。
以下是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措施和建议:第一,加强环境保护。
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完善环境保护法规,严厉打击环境犯罪行为。
加强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和管理,强化环境监测和评估。
推广绿色生产方式和节能减排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
第二,改善生态环境。
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加强国土绿化和生态建设。
加大对湿地、森林、草原等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工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
推广生态旅游,鼓励人们走进大自然,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提高环境意识。
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升公众环境保护意识。
组织举办各种形式的环境保护活动,鼓励人们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加强环境监测和信息公开,提高公众对环境问题的知情权。
第四,优化城乡布局。
合理规划城市发展,提高城市建设质量,加强城市绿化和园林景观建设。
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改善农村生活条件,发展农村旅游,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第五,加强政府监管。
建立健全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环境管理制度。
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推动环境治理工作的可持续性。
严惩环境违法行为,建立环境信用体系,增强环境管理的约束力度。
第六,加强国际合作。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加强技术引进和转化,提高环境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技术水平。
积极参与国际环境保护合作机制,推动全球环境治理体系的完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建设美丽中国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和参与,需要政府、企业和公众的合作。
通过加强环境保护、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环境意识、优化城乡布局、加强政府监管和加强国际合作等多种措施,相信我们一定能够建设出一个生态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课件
激励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
提高公众意识
通过广泛宣传和教育,提高公众对生态文明建设的认识和意识,增强公众参与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
推广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鼓励公众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从个人 做起,为生态文明建设贡献力量。
共绘美丽中国的新画卷
强化跨部门合作
政府各部门应加强协调与合作,形成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强大合力,确保各项政策和措施的有效实施 。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建设,与国际社会共同交流与合作,共建全球生态文明的美好未来。通过共享 经验、技术和资源,共同推动全球生态环境的改善和保护。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内涵
生态文明的内涵包括生态意识文明、生态制度文明和生态行为文明三个方面。生态意识文明是人们正确对待生态 问题的一种进步的观念形态,包括进步的生态意识、进步的生态心理、进步的生态道德以及体现人与自然平等、 和谐的价值取向。
生态文明建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生态文明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维护生态系统健康、促进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为可持续发 展提供了基础支撑。
启示借鉴
分析国际经验在我国生态文明建 设中的应用价值,如何结合本国 情况进行借鉴和创新。
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国际影响力
成就展示
展示我国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 重大成就,如污染治理、生态保护、 绿色发展等方面的成果。
影响力评估
分析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在国际舞台上 的地位和影响力,如何赢得国际社会 的认可和尊重。
推广绿色低碳技术
鼓励企业采用低碳、循环 、绿色的生产方式,推广 节能环保技术和产品,降 低能源消耗和污染排放。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任务。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通过保护环境、提高生态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美丽中国。
当前,中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速的关键时期。
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给环境带来了严重的压力,生态环境破坏日益加剧。
面对这一现实,中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其纳入国家战略,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政策和措施。
中国政府加大了环保力度,通过立法和行政手段,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
修订了《环境保护法》,明确了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和处罚措施;设立了环保部门和环境监察机构,加强了对环境污染的监管和惩治;推行了污染物排放许可制度,明确了企业的环境责任等。
这些举措使企业和个人都意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推动了环保意识的提高和环保行动的实施。
中国政府实施了生态补偿和生态保护补助政策。
通过给予生态保护地区一定的经济补偿和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生态保护工作的开展。
将天然林资源纳入重要生态功能区,对生态保护地区进行了生态效益补偿,鼓励农民发展生态农业,提供了一定的经济支持等。
这些政策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了经济保障,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开展。
中国政府还加强了环保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发展。
通过引入和研发先进的环保技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
鼓励和支持绿色产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良性循环。
实施了节能减排和绿色制造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改进生产工艺,减少废物和污染物的产生;加大了对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力度,推动了可再生能源的普及等。
中国政府还注重加强环境教育和宣传工作,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动能力。
通过开展环境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培养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境责任感,推动全社会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生态的良好氛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增加,人类对自然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污染已经导致严重的生态问题。
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我们需要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是指建设具有良好生态环境、自然景观优美、生态系统完整的国家,让人民生活在清新的空气中,享受着美丽的自然风光。
一、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生态保护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基础。
我们要加强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和维护,确保野生动物和植物的生存环境。
其次,加强对水资源的保护,推行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节约使用。
同时,加强对土壤的保护,严禁过度开发和污染土壤资源。
此外,加大对空气污染治理力度,减少工业废气和汽车尾气的排放,提高空气质量。
二、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生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为了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应该大力推进生态农业发展。
首先,提倡绿色种植和有机农业,减少对土壤和水资源的污染。
其次,加强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推广科技手段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减少对土地的开发。
三、加强环境监测和治理为了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我们需要加强对环境的监测和治理。
建立健全环境保护监测网络,加强对水、空气和土壤质量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
同时,加大对环境污染的治理力度,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加大环境执法力度,构建有效的环境治理体系。
四、推动可持续发展建设美丽中国不仅仅是短期的目标,更是一个长期的任务。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要推动绿色经济的发展,加强对资源的合理利用和循环利用。
同时,推进节能减排工作,减少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此外,鼓励环保产业的发展,为经济增长提供新动力。
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的过程中,全社会都需要积极参与,政府、企业和个人都应承担起责任,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一个清新、宜居的环境。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是具有重大意义的。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方面:
1. 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可以促进企业在技术、管理、节能减排等方面的改进,从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促进能源产业发展。
同时,美丽中国建设可以促进消费者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加强科技创新,从而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2. 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
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核心是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节约利用。
这将有助于改善空气质量、水质、土壤等环境质量,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3. 有利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是对国家宏观调控的体现,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
通过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利用,可以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促进国家可持续发展。
4. 有利于增强国民的生态文明意识。
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需要全社会的支持和参与。
通过加强宣传和教育,可以使公众更加了解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提高公众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从而推动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
因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中国建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改善环境质量、促进经济发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等方面都具有重
要的意义。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精品) PPT课件
22
耕地减少,表土流失极为严重
视频:土地沙化
17
2006年7月23日,在法国东南部的里昂,一只猴子端起瓶子 喝水。那一年热浪袭击期间,法国共有112人直接死于高温。
18
黄河断流
中国古文明中心的发源地——黄河,目前年断流最长达227天
19
洞庭湖面积骤减
洞庭湖1825年面积约6千 平方公里,1949年减少到 4360平方公里,到1998年 长江特大洪灾时湖面面积 仅为2653平方公里,据此 缩减速度,洞庭湖将可能 在不到200年的时间内成 为又一个“罗布泊”,从中 国自然地理图册上消失。
35
中国所有的资源都在世界平均水平之下, 没有一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人均水资源拥有量2098m3,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资 源拥有量的1/4;且时空分布极不均衡。
2008年,我国共有耕地18.2574亿亩。人均不足1.4亩,不 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我国45种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多种重要战略资源人均拥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我国 人均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量仅为世界人均水平的60% 、10%和5%。
360
340
CO2
浓 度
320
(ppmv)
300
40年
280
1000
1200
1400
1600
1800
2000
250年 工业化(1750年)以来,大气中温室气体明显增加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中国的重要任务之一,是中国在可持续发展道路上实现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体现。
建设美丽中国也是中国的重要战略,旨在美化环境、提高质量、升级产业、改进治理,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不仅是为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也是为了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一、加强环境保护和治理中国是世界上环境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近年来,中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环境污染问题,如治理大气、水、土壤污染等,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和低碳经济,不断提高环境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加大环保投入,建立健全环保法规体系,坚持生态文明优先发展,在重点领域彻底禁止一次性塑料制品的生产和销售,大力推广绿色包装、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环保产业,控制污染源头,减少废弃物,加快能源结构控制,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坚决推进海洋环境保护,加强生态修复和保护,改善城市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实现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二、推广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资源是人类社会的生命线,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是保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在今后的发展中,中国应该把促进节约资源和循环利用作为重要工作,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大力推广循环经济模式,走可维持性的经济发展道路。
实现低碳、环保、节能、高效、创新的生产模式,强化产权保护,完善市场机制,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让资源得到最大的利用和保护,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三、促进生态文明教育和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不能仅仅靠政府,它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支持。
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和文化是非常重要的因素。
中国应该在全社会推广生态文明教育,宣传环保理念,提高全民环保素质,建立绿色生态文化。
努力推广环保主题公园、环保博物馆、环保课堂等环保教育活动,通过教育的方式使人们了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营造崇尚绿色环保、善待自然的生活方式,让环境可持续发展成为大家的共同责任和目标。
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
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当前中国面临的重要任务。
这不仅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以下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现实意义的正文和拓展:1. 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同时,生态文明的建设还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和收入,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2. 维护社会和谐:生态文明的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
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确保生态文明的建设成果得到广泛认可和落实,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3. 保障生态安全: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可以确保生态安全,维护自然界的平衡和稳定。
这不仅可以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预防生态灾害的发生,还可以保障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4. 提高公众环保意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
通过普及环保知识,开展环保活动,推广生态文明的理念,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环保的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从而积极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5. 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是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可以为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为全球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作出贡献。
同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也可以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增进国际间的友谊和信任。
综上所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的意义。
这不仅是为了改善生态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更是为了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广大民众的共同参与,共同推动,共同建设。
推进生态文明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物电113班尤明海11223240党的十八大报告独立成篇系统论述“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首次提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这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传承与创新、是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做出的科学判断和重大抉择。
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刻领会生态文明建设精神实质,对于进一步弘扬生态文化,促进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等生态思想,这些智慧对今天的发展仍有启示。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起,中国就注重加强污染防治,并积极参与世界环境与发展事业。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推进现代化建设,实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使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有所减缓。
但我们清醒地看到,中国面临的生态环境形势依然严峻。
资源相对不足、环境容量有限,已经成为新的基本国情,成为发展的“短板”。
我们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是要打破这一瓶颈的制约。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党代会报告中予以系统的阐述,标志着我党的执政理念有了更新更高的发展,体现了我们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对生态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刻,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要求、民意的呼唤,是中国共产党对于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
生态文明既是一种路径,更是一种发展理念,它是科学发展这一党必须长期遵循的指导思想的必然结果。
从“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的指引,再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路径,十八大提出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已超越了单纯的节能减排、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狭义范畴上,上升到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彰显出中华民族对子孙后代、对世界负责的精神。
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十八大报告系统地阐述了今后一段时间推动建设“美丽中国”的指导思想和实现路径。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美丽中国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旨在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建设美丽中国。
下面将从四个方面来探讨如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打造美丽中国。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
要构建绿色发展的新模式,实施严格的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加大对环境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坚决打击环境污染行为。
要加强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问题,提高环境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推动绿色发展。
要加强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和引导,鼓励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友好性。
要加强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推动科技创新与生态环境保护的深度融合,培育绿色经济新动能。
要坚持绿色消费理念,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产品,形成绿色生活方式。
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
要加大对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力度,加强生态环境修复,恢复生态系统的自然功能和内在稳定性。
推动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加强对重要生态系统的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还要加强对水资源、草原、湿地等特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促进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
要加强对公众的生态文明教育,提高公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
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的认识,弘扬崇尚绿色、低碳、环保的社会风尚。
加强对媒体的引导和监督,倡导媒体传播环保正能量,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良好氛围。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建设美丽中国,是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们要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加强生态保护和恢复,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和宣传,全力打造美丽中国,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1010字)。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实施措施
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主要实施措施
为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主要实施措施:
1. 加强生态保护:加大自然保护区建设,推进生态修复,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破坏和生态环境污染。
2. 推动绿色发展:制定并实施严格的环境标准和政策,加大对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绿色产业的支持,推动传统产业升级转型。
3. 促进资源循环利用:加强对资源的有效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推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和废弃物处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4. 改善环境质量: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减少大气、水体和土壤污染,改善城市和农村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
5. 推进生态文明教育: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广大群众的环保意识和生态道德观念,推动社会共同参与生态环境保护。
6.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加强法治建设,完善生态环境保护法律和政策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强化责任追究。
7. 加强国际合作: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加强与其他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环境挑战,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
这些实施措施将有助于促进生态文明和美丽中国的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好的生态环境和美好生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作者:孙铁民来源:《决策与信息·下旬刊》2013年第12期摘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党治国理政新理论新方略之一。
实践中这一建设面临竭泽而渔、挥霍无度、监管弱化、考核迷失、观念淡薄等诸多挑战,应通过深化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培养国人生态文明伦理观;确立“生态文明”突出地位,探寻融入“五位一体”建设途径;加强顶层设计,建立完善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激发管理者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正能量等艰苦努力,敲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之门。
关键词生态文明挑战抉择中图分类号:x22 文献标识码:A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如何应对面临的诸多挑战?中国共产党人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方略。
强调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理论的丰富和完善,是科学发展观的伟大实践。
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秉持的生态文明理论,客观了解我国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进而探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一、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及其战略地位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成果,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
“生态文明”是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这一客观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文化伦理形态。
它的产生基于人类对于长期以来主导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的反思,自然资料的有限性决定了人类物质财富的有限性,人类必须从追求物质财富的单一性中解脱出来,追求精神生活的丰富,才可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这无疑将使人类社会形态发生根本转变。
(一)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提出在西方生态思想中,对生态文明的认识主要有生态后现代主义、后工业社会、生态现代化、后工业文明等不同的提法。
在我国,生态文明概念自20 世纪80 年代提出以来,一直是理论界的关注点之一。
中国共产党文献中将“生态”及“生态环境”作为治国理政概念,是在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这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初步确立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而党的十七大报告则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十八大报告更进一步将生态文明列为独立部分阐述,把生态文明提到一个新的历史高度,释放了强烈的关注环境保护、资源循环利用、节能减排等相关领域的信号,彰显了执政党的执政意志。
就这一理论本身的意义而言,首先彰显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变。
西方传统哲学认为,只有人是主体,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是人的对象;因而只有人有价值,其他生命和自然界没有价值;因此只能对人讲道德,无需对其他生命和自然界讲道德。
这是工业文明人统治自然的哲学基础。
生态文明认为,不仅人是主体,自然也是主体;不仅人有价值,自然也有价值;不仅人有主动性,自然也有主动性;不仅人依靠自然,所有生命都依靠自然。
因而人类要尊重生命和自然界,人与其他生命共享一个地球。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还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还是西方的可持续发展,都说明生态文明是一个人性与生态性全面统一的社会形态。
这种统一不是人性服从于生态性,也不是生态性服从于人性。
用今天的话说,以人为本的生态和谐原则即是每个人全面发展的前提。
从而强调生态良好、环境保护、生态修复。
强调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伦理观。
其次是生产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工业文明的生产方式,从原料到产品到废弃物,是一个非循环的生产;生活方式以物质主义为原则,以高消费为特征,认为更多地消费资源就是对经济发展的贡献。
生态文明却致力于构造一个以环境资源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社会经济文化政策为手段的环境友好型社会。
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共赢,关键在于人的主动性。
人的生活方式就应主动以实用节约为原则,以适度消费为特征,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从而举起“消费革命”旗帜,倡导节约能源资源、适度消费。
综上可见,中国共产党提出并奉行的生态文明思想体现了理论的科学性彻底性,其内涵的精髓与科学发展观相契合,已经并仍在经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检验。
追寻中国共产党这一思想理论从提出到深化成熟的轨迹可知,其实践的基础是工业后工业文明发展的问题与障碍;其理论资源则承中华民族传统文明思想的滋养,辅之以西方发达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主张的启发,更助之以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基于这样的理论营养,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探索创新勇气和理论自觉而凝结成全新的生态文明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
而且,这一理论还表现出了极强的实践性行动性。
它建立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创建之中,前行在以治国理念进而转化为执政行政的治国理政之中,完全超越了一般理论研究学术探讨的范畴和藩篱,而以光辉的社会建设形态普惠予亿万民众。
(二)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理论的战略地位生态文明理论作为中共执政理念意义重大而深远。
——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鲜活实践。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都是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出发点,强调人与自然、人与人以及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可持续发展为依托,以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为基本原则,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最终目标。
所以二者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从思想意识上实现三大转变,即从传统的“向自然宣战”、“征服自然”等理念,向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转变;从粗放型的以过度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的增长模式,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模式转变;从把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向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发展理念转变。
因此,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是中国共产党人顺应广大群众新期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战略部署。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干净的水、新鲜的空气、洁净的食品、优美宜居的环境等方面要求越来越高。
良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成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现实中我国虽地大物博,但人口众多,环境容量有限,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处在工业化、城镇化不断提高的阶段,面临资源枯竭、复合型环境污染、大范围生态退化的压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经济发达、政治民主、文化先进、社会和谐的社会,又是生态环境良好的社会。
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回答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关系问题所取得的最新理论成果,为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当今世界以绿色经济、低碳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产业和科技变革方兴未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正成为新的趋向。
世界各国的竞争已经从传统的经济、技术、军事等领域延伸到环境领域。
我国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排放量居世界前列,发达国家要求我国减排的压力不断加大。
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全球性问题,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和博弈的新焦点。
我们党深刻把握这一发展新趋向,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在国际环境与发展领域展示负责任大国形象,有利于提升国际话语权,有利于赢得当前和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
——是中国共产党人深刻把握世界可持续发展的新趋向,做出的涉及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根本性变革的科学选择。
现在,全球的生态危机,本质上就是不能重复、不可复制的资本主义发展方式的危机,它宣告了西方自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排放的增长模式不可持续,它预示着人类发展模式必须转向自觉、自律。
在生产方式上,要改变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的生产方式,使生态产业在产业结构中居于主导地位,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
在生活方式上,要改变对物质财富的过度追求和享受,过一种既满足自身需要又不损害自然生态的生活。
生态文明作为世界新潮流,本应首先兴起于爆发了生态危机的发达国家。
但其强大的技术资金使其本国生态危机得以缓解,而且其工业文明的巨大惯性还会持续相当时间,何况其不断向不发达地区转移生态成本,发展生态文明缺乏动力。
西方失去机会,正是中华民族跨越式发展的好时机。
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障碍分析在我国人口急剧增加,工业化快速发展及发展模式的负面作用等因素合力影响下,发展面临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虽然近年来党和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以调整。
但由于自然、历史和认识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经济利益至上致掠夺自然竭泽而渔,与实现资源能源合理开发有序利用理念背道而辞。
发展经济的重要性自不待言,但资源能源必须合理开发有序利用,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确保经济建设的良性循环。
基于此,我国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明确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主张。
但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非一朝一夕可成,我国庞大的经济规模就仿佛是有着巨大惯性的汽车,改变行驶道路需要一定的时间和空间。
与此同时,从国际分工的角度来看,中国仍处在国际产业链条的中低端,以制造业为主。
也就是说,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以产品出口为导向的、以量取胜的粗放型经济和贸易增长方式到目前为止还无法完全摆脱掉。
这些问题概而言之凸显在以下几点:——资源能源约束加剧我们不是资源大国,甚至可以说是资源匮乏国: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4,是联合国列出的13个严重贫水国家之一。
土地资源约束:我国可利用土地仅占国土面积的1/3,人均占有土地不足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3。
而能源供应约束加剧: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能源对外依存度越来越大。
有关统计资料表明,2012年中国进口原油2亿8000万吨,石油对外依存度58%左右;2012年前11个月我国对三大谷物(稻谷、玉米、小麦)的净进口量已达到940.4万吨。
是2011年的三倍多。
而能源消耗也一直居高不下。
——环境污染严重。
(1)大气污染。
我国二氧化硫排放量,居世界第一位,二氧化硫排放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1%.,酸雨污染区面积已经占到国土面积1/3。
而近年肆虐多地的雾霾和沙尘暴更是纠结人心。
(2)水污染。
我国废水排放总量超过环境容量的82%.七大水系污染严重,2800公里河段鱼类灭绝。
(3)垃圾污染。
全国城市生活垃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的不到10%。
白色污染已蔓延全国各地。
(4)土地污染。
农药和化肥、重金属污染、以点状为主的化工污染、塑料电子废弃物污染及农业污染等。
每年致粮食减产100亿公斤。
——生态系统退化明显。
首先是水土流失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