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为什么不称帝 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
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三国时期,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率大军二十三万进攻江东,孙权派周瑜率三万精锐水军联合刘备一万多人与曹操决战。
孙刘联军在赤壁火攻曹操,大获全胜,曹操主力溃败。
赤壁之战也成了三国时代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都拍成电影了,迷死人的梁朝伟演的周瑜,啥时候也拍个官渡之战的电影呗,选个迷死人的影星演曹操。
此一战一举奠定三国鼎立局面,美周郎名闻天下,赤壁之战,孙刘联军4万多人VS曹操20多万,比例约1比5,排三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第十名。
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匡奇之战孙策两次进攻陈登镇守的匡奇,都以失败告终,近代史学大师吕思勉先生就说:这是孙策军事生涯少有的败仗。
根据史书记载:“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於郡兵,恐不能抗。
”可知,当时东吴是以十倍兵力进攻陈登,但陈登临危不乱,镇定自若,指挥部队巧设计策,最终击败吴军。
匡奇之战,陈登数千对东吴数万,比例为1比10,排名三国十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官渡之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与袁绍两大豪强,在黄河流域展开战略决战,要决出天下之王。
袁绍以10万大军进攻曹操,而曹操在官渡主营只有可怜的一万部队,史书称:“(曹)公兵不满万,伤者十二三。
”但是,曹操奇袭乌巢军粮,最终以少胜多,并将袁绍十万大军尽数坑杀歼灭。
此一战后,北方归于曹魏,魏晋基础在此一战确立。
官渡之战,万人对10万,比例约1比10,再加上是一场歼灭战,因此得排进三国十大以少胜多战役第八位。
三国以少胜多的战役:葭萌关之战刘备进攻刘璋的战争中,发生了一场经典的以少胜多的攻防战。
这就是由蜀汉大将霍峻指挥的“葭萌关之战。
”当时刘璋派蜀将扶禁、向存率一万多人的部队进攻镇守葭萌关的霍峻,而霍峻手中才只有几百人。
但最终,在守了一年以后,霍峻竟然最终击败了这一万人的蜀军部队,还斩杀了敌军诸将向存。
功败垂成于一役
功败垂成于一役——从曹操兵败赤壁谈起三国鼎立时期的两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与曹操有关。
公元200年的官渡之战和公元208年的赤壁之战前后相隔仅八年。
从成败来说,曹操先胜后败;从攻守来说,曹操先守后攻;从历史作用来说,曹操在官渡之战赢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打败了北方的诸侯盟主——袁绍,奠定了曹操在中国北方地区的统治地位,为曹操统一中国提供了保障;曹操在赤壁之战的失利滞缓了历史前进的车轮,彻底幻灭了曹操在有生之年完成统一中国大业的美梦。
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
这两场战役的成败得失都已载史册,似乎已成定论。
《三国演义》《三国志》《资治通鉴》都已对赤壁之战进行了军事性或文学性的总结:(1)北土未平,马腾韩遂为其后患,一忌也;(2)北军不习水战,舍鞍马,仗舟楫,与东吴(孙刘联军)抗衡,二忌也;(3)时值隆冬盛寒,马无蒿草,三忌也;(4)驱中国(中原地区)士兵远涉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多生疾病,四忌也;(5)疲惫之卒和新降之兵,战斗力不强,五忌也。
还有史书曾提及的:自毁水军人才,杀害水军都督蔡瑁张允;首战不利;求胜心切,中敌之计。
其实这些原因仅仅是从不利的方面谈及的,而世间任何事物都是辩证的,从曹操方面来讲,不利因素恰恰是曹操方面的有利因素。
作为一个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
曹操以微弱之躯起兵靖难,汉末十常侍之乱,讨伐董卓,征讨袁术,击杀吕布,降服张绣,消灭袁绍,击溃刘备,威降荆州。
戎马生涯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挟天子以令诸侯,官拜丞相。
如果说在此(譬如官渡之战时期)以前曹操仅仅想做一名心忧天下的“治世之能臣”的话。
此时(赤壁之战)的曹操远非八年之前的阿瞒了。
此时的曹操:消灭了大半军阀;统一北部中原地区;挟天子以令诸侯;新降荆州,国土大增;更重要的是得到了一支几可与东吴抗衡的水军——荆州水军。
而且曹操自己也拥有一支强悍的作战部队——青州兵..曹操横槊赋诗的时候,不仅说出了统一中国的大业的愿望:愿扫清四海,削平天下。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以少胜多
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以少胜多赤壁之战简介,赤壁之战以少胜多我们在这一站来讲解一下,三国时期又一次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
曹操基本平定了北方后,挥师南下,准备一举统一全国。
东吴孙权为了抵御曹军与刘备联合,在赤壁大败曹军,208亲自摔5000精骑兵,昼夜兼程追赶刘备,将其击败,并俘虏徐庶的母亲,逼迫徐庶归顺。
张飞带领20骑骑兵断后,拆掉长坂桥,独自勒马立于桥头,曹军恐有伏兵,没能前行。
刘备乘机逃到夏口,与关羽、刘琦等人汇合。
同时,刘备派诸葛亮前往孙吴,联合孙权对抗曹操。
孙权以周瑜为统帅率领3万精兵,在乌林、赤壁迎战曹操。
曹军士兵多为北方人不擅长水战,又恰好赶上瘟疫流行,被孙刘联军阻挡在赤壁。
曹军出战失利,被迫在江北乌林(今湖北洪湖县境)一带驻守,与孙刘联军隔江对峙。
曹操为了利于水军演练,命令把战船首尾相连,结成一体,等待机会击败敌军。
周瑜采用老将黄盖的计策,决定用火攻对付曹军。
他令黄盖向曹操假意投降,之后出奇制胜。
曹操自信能取得此次战争的胜利,放松了对敌人的警惕。
黄盖选择适当的时机派船接近曹军,命令点上船上的薪草,火船乘风驾向曹军战船,顿时战船陷入一片火海中。
岸上营垒也受到波及,曹军席曹。
首时,意思。
你是贵客,为什么见死不救呢?"诸葛亮听完之后脸色微微一变:"子敬(鲁肃,字子敬),你欺负我啊!"鲁肃很疑惑:"我一直待你不薄啊,哪里有欺负你啊?"诸葛亮大笑起来,说道:"这是周瑜和黄盖在演一出苦肉计啊,我怎么能随便就说出来呢?"鲁肃有些不相信,诸葛亮就又说:"这件事千万别告诉周瑜,不然他又要找我麻烦。
你就和他说我也在埋怨就行了。
"鲁肃答应了,回到周瑜大帐中,周瑜就询问鲁肃诸葛亮对这件事的看法。
鲁肃就按照诸葛亮的嘱咐回答。
周瑜听了很高兴:"这一次瞒过他了。
"鲁肃就问他究竟是怎么回事。
周瑜就回答说:"这是我和黄盖为了能麻痹曹操好实施诈降计才做的。
中国古代史上的十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中国古代史上的十大以少胜多的经典战役
1、董卓被张让提下马:董卓出兵救袁绍,领兵伐曹操的的活动,两军交战时,董卓的同志文向张让提出友军之间把董卓驮下马,张让同意了,实现了以少胜多的目的。
2、吕布取破霸:在与曹操的葭莱战斗中,由于吕布采取阴谋手段,使袁军一度陷入困境。
袁军大将郭嘉突破中队拒攻吕布,以了却了破霸之祸。
3、陶谦击破五虎:五虎大将是在孙策出征蛮夷战争中,担任孙策右臂,并且被授予大将军的称号,然而陶谦击破五虎,以少胜多的战略取得了胜利。
4、程普败曹操:程普在肃宗继位后,做了北宋丞相,他以轻攻OU得胜,力排众议,拒绝武当结盟,最终击破曹操,实现以少胜多的目标。
5、胡遂反宋江:胡遂是建安初年宋朝征西大将,几番绝境中夺得胜利,最终以他的少量部队抵抗宋江大军,成功击败宋江,取得消灭敌兵成名之功,实现以少胜多的目标。
6、司马懿击垓下:司马懿在攻打垓下时,让三军部下以少胜多的策略展开战斗,引诱满清军暴露出主力,最终击溃满清军,实现了以少胜多的目标。
7、岑参击却董卓:岑参在抵抗董卓时,采取了以少胜多的战略,以少量部队打穿董卓的军队,同时利用自身的绰号引诱董卓,并以全歼的方式击破军队,实现了以少胜多的目标。
8、陈寿击破我国第一帝:在陈寿击破皇帝秦始皇时,以少胜多的方式,陈寿击破了秦国军队,把秦始皇赶到了东海,将秦国灭亡,实现了以少胜多的目标。
9、白起击溃雍正:白起是新兴藩王之一,以少胜多的斗争技巧击破雍正大军,以一场激烈的战斗,白起赢取了振兴宋朝的机会,实现了以少胜多的目标。
10、江东打楚:楚国在江东的攻击中,江东兵力非常的有限,然而江东不但克服了自身的势力不足,而且采用了以少胜多的策略,径直打进楚国来击破楚国,并实现了以少敌多的目标。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这两个战役胜败的主要因素是什么?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都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它们的胜败主要受以下因素影响:官渡之战:1.统帅能力:官渡之战中,曹操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指挥能力,他善于运用兵力、制定战略和战术,并能根据战场形势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调整。
与之相对,袁绍的指挥能力相对不足,他在军事决策和指挥方面有所疏失,未能有效地利用多数兵力的优势。
2.军队素质:官渡之战中,曹操的军队在战术、训练和装备上有明显的优势。
曹操的部队训练有素,士气高昂,装备精良,且有严密的组织和纪律。
与之相比,袁绍的军队纪律较差,部队之间存在缺乏合作和内部矛盾,这削弱了他们的战斗力。
3.外部支援:官渡之战中,曹操获得了刘备的支援,刘备借给曹操了关羽,关羽在关键时刻出现在战场上,对曹操的胜利起到了重要作用。
袁绍在决策和外交方面未能有效争取盟友和支援,导致在战役中处于相对孤立的状态。
赤壁之战:1.战略和战术:赤壁之战中,周瑜采用了火攻战术,利用了当地的地理条件和天气状况,燃起火攻船只,成功地引燃了曹军的船队,造成了曹军大败。
周瑜的战略决策和战术布置展现了出色的军事才能。
2.军心士气:赤壁之战中,曹操的部队受到连续战败的打击,士气低迷,而周瑜和刘备的部队则士气高涨,他们在赤壁之战前建立了坚定的联盟关系,激发了士兵的战斗决心与忠诚度。
3.天时地利:赤壁之战中,周瑜凭借熟悉的地理环境和融入了江南水乡的水战经验,充分利用了长江的地势和水流,设下了火攻计,迫使曹军无处可逃。
总的来说,官渡之战和赤壁之战的胜败主要取决于统帅能力、军队素质、外部支援以及战略和战术的巧妙运用。
这些因素交织在一起,使得曹操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而周瑜在赤壁之战中以弱胜强。
三国三大以少胜多的战役
三国三大以少胜多地战役在历史中,以少胜多地战役总使人暗暗称奇,惊叹他们地魄力他们地智慧他们地勇猛.三国演义中有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大家耳熟能详地故事.说来也奇怪,在每一个以少胜多地战役后都奠定了一个新地历史格局.为此也让人有着更多地好奇去探究这么些事件.官渡之战时间:对战双方:曹操万——袁绍余万事情经过:曹操得以集结军队与袁绍决战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军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曹军决战.曹操主动退守官渡.袁绍拒绝部属地建议,企图等曹军粮尽败退,乘势攻歼.后来曹军缺粮,士卒疲惫,后方时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顽强坚守,不久获得补给后,出奇兵袭烧袁军粮车,迫使袁绍分兵护运粮草. 袁绍再次拒绝分兵袭击许攸地建议.曹操乘夜从小道焚烧袁绍地屯粮.天明,曹操知袁军救兵将至,督军奋战,大败袁军.袁绍仅率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b5E2R。
如果说为什么曹操会取得这场战争地胜利很大地一部分说因为他地对手袁绍.袁绍绍恃强骄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曹操这一世枭雄怎会耐不了他,他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就一伟大战役.多少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就体现在这,如不是曹操听许攸地消息,也不会知道袁军地军粮囤积在.为而防火烧之使得袁军军心涣散.赤壁之战时间:对战双方:孙刘联军:周瑜万——曹操余万事情经过: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孙权、周瑜,促成了孙、刘军事联盟地建立.周瑜一起确立了先决水战进行火攻地作战方针.在备战阶段,利用蒋于巧用反间计,除掉了曹军地水军都督;盖苦肉计诈降,使曹操深信不疑;庞统巧授连环计,曹操欣然采纳,诸葛亮七星坛借东风.然后,周瑜调拨十二路军马,诸葛亮安排三层埋伏.决战之日,东风已起.老将黄盖首上战场刃,率领二十只火船,乘着顺风向赤壁进发.人马战船,毁于一炬,曹操仓惶逃走.赤壁之战对于三国地历史上是一个巨大地转折,他为三国鼎立奠定了基础.问什么会胜利,在我看来有这么几点.第一孙刘精诚合作,第二在知彼知己地基础上,针对曹操骄傲轻敌,舍长用短地特点,利用地理、天时方面地有利条件,欺敌诈降,并果断采取“以火佐攻”地作战方针,乘敌之隙,予其以出其不意地打击.就曹操而言,他轻敌冒进、舍长就短、轻信诈降、疏于戒备.夷陵之战时间:对战双方:陆逊万——刘备数十万事情经过:刘备为挽回既得利益,并为关羽报仇,不顾大臣劝告,决意东出,征伐东吴.东吴派年轻地将属陆逊,陆逊力排众议觉定坚守,刘军几次出击都得不到回应,再加是天气炎热,士兵疲惫.陆逊认为时机成熟,决定由防御转入反攻.蜀军死伤惨重,刘备大败而归,次年病死白帝城.蜀国此次走向衰败.可以说这场战争地失败多归于刘备不听劝阻,感情用事,不善于用兵为而导致了悲剧.在以上地三个战役中都有一个共同地地方,三战都使用了火攻这一战术.并且都是最终由火攻战结束战争.同时这三战是三国形成地过程中地关键之战,官渡之战使曹操完成北方地统一;赤壁之战确立天下三分;夷陵之战使蜀国走向衰败.为此研究这三个以少胜多地战役对我们了解三国有着重大意义.。
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
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在三国时期,最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有三个: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和彝陵之战。
其中,前两个都与曹操有关:官渡之战,曹操以少胜多打败了袁绍,为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牢固的基础;赤壁之战,东吴以少胜多,打败了曹操,三足鼎立处见雏形。
官渡之战: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正月,袁绍统10万步兵、1万骑兵,占据黎阳,进攻延津,并派大将颜良等围攻白马,以掩护其主力渡河南进。
四月,曹操采用荀攸声东击西之计,率军赴延津渡口,佯示北渡,诱使袁绍分兵西向,趁机抄袭白马,击斩颜良,解白马之围,然后迁移当地民众,沿河西退。
袁绍令主力渡河,亲率军至延津南,派大将文丑和刘备率五、六千骑兵追击曹军。
曹操令部队抛弃物资,诱使袁军争相拾取,趁其混乱,以600余骑兵出击,斩文丑。
同时,令于禁等率步骑5000,自延津奔袭汲与获嘉,焚毁袁军30余屯,俘将20多人,歼敌数千。
于禁趁势击破原武袁军营地。
曹操鉴于敌众之势,主动回军官渡,欲再择战机。
八月,袁绍拒绝谋士沮授持久作战的建议,统大军自阳武推进至官渡,依托沙堆,东西屯营数十里。
曹军接战失利,被迫收兵,深沟高垒,继续坚守拒敌。
袁军垒土山、架高橹,猛射曹营,曹军将士皆蒙盾而行。
曹操令赶制霹雳车,发石摧毁其橹楼。
袁军又掘地道,曹军深挖长沟以拒之。
两军对峙期间,曹操令部将曹仁率兵南下汝南,击败骚扰曹军后方的刘备,继而大破欲断曹军补给线的韩荀部于鸡洛山,又得司隶校尉钟繇自关中送来的战马2000多匹,曹军士气和战斗力得以巩固和增强。
袁绍固执已见,一再拒绝分兵袭许的建议,必欲从正面歼灭曹军。
此时,曹军粮将尽,士卒疲惫,曹操亦欲退守许。
谋臣荀??十月,袁绍又遣淳于琼率兵万余护送军粮,至距袁军大营40里的乌巢,沮授建议增派蒋奇守护乌巢侧翼,以防曹军袭击,袁绍不许。
谋士许攸、张郃又建议袭许,仍遭拒绝。
此时,许攸闻其家属犯法下狱,愤然投奔曹操,献计偷袭乌巢。
曹操留曹洪、荀攸等守官渡,亲率步骑5000,打着袁军旗帜,携带柴草,连夜潜行,迅速赶到乌巢,立即围屯,纵火围攻,袁军一片惊乱。
古代四大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古代四大有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分别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和巨鹿之战。
官渡之战官渡之战是中国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后来的魏武帝)统军在官渡(今中国中部河南中牟境)地区击败袁绍军队进攻的一次决战。
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失败后,镇压义军的豪强势力拥兵割据,逐鹿中原。
北方最大的割据势力袁绍自恃实力雄厚,图谋相机消灭曹操集团。
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整饬政务,屯田积粮,加紧准备抗击袁绍。
东汉建安五年,曹操得以集结军队近2万人于官渡,待机与袁绍决战。
到了二月,袁绍率兵卒10万、骑兵万多人进军占领黎阳。
曹操采纳谋士荀攸声东击西之计,假装要北渡。
袁绍分兵西应,曹操挥师东袭,斩袁绍大将颜良,杀文丑,大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于是变分军进击为结营紧逼,企图以优势兵力迫曹军决战。
曹操避免在不利条件下决战,主动退守官渡。
袁绍一再拒绝部属分兵袭击都城许(今中国中部河南省许昌东)的建议,企图等曹军粮尽败退,乘势攻歼。
后来曹军缺粮,士卒疲惫,后方时有反叛,曹操相持不懈,顽强坚守,不久获得补给后,出奇兵袭烧袁军粮车,迫使袁绍分兵护运粮草。
袁绍再次拒绝分兵袭击许都的建议。
曹操冒用袁军旗号,诈称援兵,乘夜从小道焚烧袁绍的屯粮(乌巢)。
天明,曹操知袁军救兵将至,督军奋战,大败袁军,共消灭袁军主力7万余人,缴获全部军资。
袁绍仅率800余骑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总结官渡之战曹操利用袁绍恃强骄躁、不善用人、疏于筹策的弱点,后发制人,攻守相济,把握战机,出奇制胜,成为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淝水之战淝水之战是东晋太元八年(前秦建元十九年,公元383年),东晋在淝水(今安徽瓦埠湖一带)击败前秦进攻的战争。
前秦在统一北方后,不断向南扩张,先后攻取东晋的梁、益两州及襄阳(今属中国中南部湖北省)、彭城(今中国东南部江苏省徐州)等地。
前秦主苻坚为了灭亡东晋,统治全国,在前秦建元十九年七月调集90多万兵力,对晋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
以少胜多的案例
以少胜多的案例摘要:一、导语:以少胜多的战例意义二、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联军的较量三、淝水之战:谢安与苻坚的智谋对决四、平定辽东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较量五、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决战六、结尾:以少胜多的启示与反思正文:导语:以少胜多的战例意义在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屡见不鲜。
这些战例不仅彰显了战斗双方的智慧和勇气,还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历史的进程。
本文将分析几场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以期为我们提供战争史上的宝贵经验。
一、赤壁之战:曹操与孙刘联军的较量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当时,曹操领导的北方势力与孙刘联军在赤壁展开激战。
孙刘联军以火攻战术击败曹操的大军,使曹操统一天下的计划破灭。
这场战役展示了战略战术的重要性,同时也说明了团结抗敌的力量。
二、淝水之战:谢安与苻坚的智谋对决淝水之战是东晋与前秦之间的一场战役。
前秦皇帝苻坚率领庞大的军队进攻东晋,却被谢安领导的东晋军队击败。
这场战役中,谢安运用高超的智谋,以少胜多,确立了自己在战争史上的地位。
淝水之战再次证明了智勇双全的将领对战局的影响力。
三、平定辽东之战:诸葛亮与司马懿的较量三国时期,诸葛亮为了巩固蜀汉政权,展开了对辽东的征伐。
在这场战役中,诸葛亮运用奇谋,成功击败司马懿领导的曹魏军队。
尽管诸葛亮在兵力上处于劣势,但他凭借智慧和勇气,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这场战役展示了在战争中,战术运用和指挥官的才能至关重要。
四、官渡之战:曹操与袁绍的决战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的一场决战。
曹操在兵力劣势的情况下,通过严谨的战术布局和高效的指挥,击败了袁绍。
这场战役表明,在战争中,严谨的战略规划和高效的执行力是决定胜负的关键因素。
五、结尾:以少胜多的启示与反思通过对以上战役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以少胜多并非仅仅依靠人数优势,而是通过战略战术、将领才能、团结协作等多方面因素的共同作用。
在现代社会,我们应当从这些战役中汲取经验教训,认识到战争中的智勇双全、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
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历史故事1、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
2、赤壁之战: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
3、淝水之战:淝水之战也成为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载入军事史,对后世兵家的战争观念和决战思想产生着久远影响。
一、官渡之战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和袁绍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爆发了一场决定性大战。
当时北方割据势力以袁绍最大,曹操次之,两大势力决战是势所必然的。
袁绍有军队数十万,占地面积又大,但不得人心;曹操能用于对抗袁绍的军队仅三、四万,但比较得到百姓拥护,而且献帝在他手中,可以「挟天子以令诸侯」。
曹操尽管在白马、延津取得局部胜利,但敌强我弱的态势仍未根本改变,于是决定诱敌深入,主动撤退到官渡,深沟高垒,固守阵地,以待有利时机。
双方在官渡相持数月后,曹操出奇兵火烧乌巢,尽焚袁军粮草辎重,并趁机向袁军全力进攻,一举消灭袁军七万余,袁绍和儿子袁谭率亲兵八百余骑逃过黄河。
此一战役,曹操以少胜多,歼灭袁绍的主力,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二、赤壁之战赤壁大战后,刘备乘胜取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等四郡,次年又任荆州牧,奠定了壮大发展、进据益州的基础。
曹操吸取失败教训,大兴水军,进控江淮,与孙权对峙。
孙权为抗曹,继续与刘备联盟,任其在荆州发展。
三国鼎立格局逐渐形成。
赤壁之战,曹操自负轻敌,指挥失误,加之水军不强,终致战败。
孙权、刘备在强敌面前,冷静分析形势,结盟抗战,扬水战之长,巧用火攻,创造了中国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三、淝水之战淝水之战,前秦军被歼和逃散的共有70多万。
唯有鲜卑慕容垂部的3万人马尚完整无损。
苻坚统一南北的希望彻底破灭,不仅如此,北方暂时统一的局面也随之解体,再次分裂成更多的地方民族政权,鲜卑族的慕容垂和羌族的姚苌等他族贵族重新崛起,各自建立了新的国家,苻坚本人也在两年后被姚苌俘杀,前秦随之灭亡。
此战的胜利者东晋王朝虽无力恢复全中国的统治权,但却有效地遏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侵扰,为江南地区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创造了条件。
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中国古代著名以少胜多战役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许多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以下是其中一些例子:
1. 赤壁之战(208年):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庞大的北方联军进攻江南,被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
孙刘联军之兵力只有曹操的十分之一,但借助风向逆转和火攻等策略,成功摧毁了曹操的大军。
2. 荆州之战(223年):曹魏与刘备领导的蜀汉之间的战役。
曹魏派遣大军围攻刘备在荆州的军队,但刘备只带领数百兵力成功突围,最终成功击败了曹魏。
3. 官渡之战(200年):东汉末年,曹操与袁绍之间的战役。
曹操率领的军队只有袁绍的三分之一,但通过运筹帷幄,创造了兵力上的优势,最终在官渡成功击败了袁绍。
4. 虎牢关之战(205年):曹操与阻挡他北伐的联军之间的战役。
曹操率领的军队只有联军的十分之一,但他成功运用奇袭和迂回战术,最终攻破了联军的防线。
5. 建康之战(589年):南朝陈与北朝隋之间的战役。
陈军只有隋军的十分之一,但陈朝将领陈霸先运用地形和埋伏战术,
最终成功击败了隋军,保卫了建康(今南京)。
这些战役中的少胜多,一方面凸显了中国古代军事指挥官的智谋和战术技巧,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战场上其他因素的重要性,如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和士气等。
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有哪些
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有哪些曹操是三国时期著名的英雄人物,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你知道哪些曹操三国名人轶事?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有哪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曹操三国名人轶事曹操的故事:曹操烧信东汉建安五年,曹操与袁绍在官渡展开激战。
两军实力相差悬殊,袁军数倍于曹军,曹操部将大多认为袁军不可战胜。
但曹操最终以少胜多,大败袁军。
袁绍弃军逃跑,全部的辎重物资、图册兵藏被曹军缴获。
在清点战利品时,曹操的一名心腹发现了许多书信。
这名心腹拆开其中一封,看了几眼,立刻脸色大变。
他把所有书信收齐封好,然后抱着信件去向曹操汇报:“主公,这些都是袁绍与人来往的密函!”曹操接过信件,拆开看过几封后,对心腹说:“你去把这些信都烧了吧。
”“烧掉?主公,您不该照着书信把这些叛徒全部抓起来吗?”心腹惊疑道。
曹操摇摇头:“当初,袁绍兵力远胜于我,连我自己都觉得不能自保,更何况是他们。
与袁绍勾结只是他们不得已的选择啊。
”曹操烧信原来,这些信件都是在许都的官员和曹操军中的部将写给袁绍的,其中不乏示好投诚之语。
曹操命人当众把信件全部焚烧。
那些私通袁绍的部将,原本惊慌不定,见曹操此举,惭愧不已,同时也愈加感激,军中士气更盛。
曹操趁势进击,冀州各郡纷纷献城投降。
曹操实力大为增强,为此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曹操的故事:曹操劝妻曹操一生不光要求自己朴素节俭,对家人的要求也是一样。
曹操坐洛阳的时候,有一天,应别人邀请,和夫人一起去赴酒宴。
酒宴上,夫人见别的女人都衣着华丽,头插金簪玉钗,而自己却是布衣素装,感到羞愧难当,头也不敢抬,眼也不敢睁,恨不得在地上找个缝儿钻进去。
没等酒宴完毕,自己便悄悄地溜了回去。
事后,曹操问:"今天酒宴上,为何不辞而别,有什么心事?"夫人心酸了。
一边流泪,一边嘟囔起来:"在洛阳数你最大,可我穿的是啥?瞧别的女人,一个个穿的是啥?戴的是啥?人人珠光宝气,要啥有啥,可我哩?一身粗布衣,和人家站在一起,简直是天上凤凰和鸡比!"说完,夫人大哭起来。
三国赤壁之战 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三国赤壁之战以少胜多的著名战役导语: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曹操在统一北方赤壁之战,孙刘联军面对强敌而不惧,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以弱胜强,创造了辉煌战绩,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曹操在统一北方之后,乘势向江南进军,一举夺占荆州。
在此关键时刻,本应集中力量,彻底追歼刘备,然后再图东吴。
而他却骄傲轻敌,同时攻打两个敌人,以致促成孙刘联合抗曹,使自己处于不利地位。
江南是水网地区,利于水战,而曹军长期在北方征伐,不习水战。
曹操在进军之前虽然训练了一些水军,但战斗力不强;在进军中虽然又收降了荆州水军,但军心不稳。
在这种情况下,要同以水军立国的东吴进行水上较量,显然是舍长就短,结果为孙刘所乘,遭到失败。
孙刘联军在赤壁水战中,之所以能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主要有以下原因:一、不为强敌所吓倒,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通过冷静的分析,既看到曹操16万大军压境,其势汹汹,又看到曹操后方不稳,部队远来疲惫,不服水土,不习水战;既看到刘备新败,兵力不足,又看到有利的战场条件和拥有善于水战的五六万水军,从而具备了取胜的基础。
二、联合抗曹,打击主要敌人。
孙权和刘备虽有矛盾,但大敌当前,如果不联合起来,势必被各个击破;而联合起来,就相对地改变了力量对比,为战胜曹军创造了条件。
三、积极迎战,先机制敌。
采取这一方针,是符合当时情势的。
一则曹操轻取荆州,发展过快,兵力不集中,占领区不巩固,正可乘其立足不稳而击之。
二是乘战略要地樊口尚在刘备手中,曹军尚未达成生活常识分享。
【历史知识点】以少胜多的4大著名战役
【历史知识点】以少胜多的4大著名战役
以少胜多的4大著名战役是官渡之战,淝水之战,赤壁之战和巨鹿之战。
其中官渡之
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相持于官渡,在此展开战略决战。
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继而击溃袁军主力。
此战奠定了曹操统一中国北方的基础。
此战曹操善择良策,攻
守相济,屡出奇兵,巧施火攻,焚烧袁军粮草,对获取胜利起重大作用,集中体现曹操卓
越的用兵谋略和指挥才能,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淝水之战是东晋时期北方的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东晋发起的侵略吞并的一系列战役中
的决定性战役,结果有绝对优势的前秦败给了东晋,国家也因此衰败灭亡,北方各民族纷
纷脱离了前秦的统治先后建立了十余个小国。
而东晋则趁此北伐,把边界线推进到了黄河,并且此后数十年间东晋再无外族侵略。
赤壁之战是东汉末年,孙权、刘备联军于建安十三年在长江赤壁一带大破曹操大军,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役。
这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
争之一,也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为著名的一场。
它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
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作战,标志着中国军事政治中心不再限于黄河流域。
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期各诸侯义军也参战),同秦将章邯、王离所率40余万秦军主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进行的一场重大决战性战役,也是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
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你知道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以下是为你整理的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到你。
三国演义中以少胜多的战役1、兖州之战:曹操数万;;数10万迫降30万192年,青州黄巾军余党入侵兖州,占领东平和任城。
兖州刺史刘岱想进攻他们,被济北相鲍信谏止。
刘岱不听鲍信警告,正面迎战黄巾军,最终败死。
此时,曹操的谋士陈宫敦促他夺取兖州作为扩张的根据地,并主动说服刘岱旧部归顺曹操。
鲍信素与曹操为友,来到东郡请曹操出任兖州刺史。
曹操攻黄巾于寿张,但未能取胜。
曹操改革军制,严正军令,激励将士。
他认识到叛军靠劫掠养活自己,并没有稳定的补给线。
因此,他突袭叛军,阻止其劫掠,取得最终胜利,迫使叛军北退。
曹操追击叛军并再败叛军于济北。
包括10万百姓在内的30万黄巾军投降曹操。
曹操改编降卒,组建青州兵,并完善屯田制以使百姓能养活自己和军队。
此战,曹操以少胜过,不仅取得了兖州根据地,而且收编精兵数万,成为曹操的基干部队,为曹操尔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2、官渡之战:曹操2万;;10余万歼7万余人公元196年,曹操把汉献帝挟持到许昌,形成“挟天子以令诸侯”的局面,取得政治上的优势。
公元197年春,袁术(袁绍之弟)在寿春(今安徽寿县)称帝。
曹操即以“奉天子以令不臣”为名,讨伐袁术。
经过几次战役,曹操控制了黄河以南,淮、汉河以北大部分地区。
公元198年,袁绍击败公孙瓒,占有青、幽、冀、并四州之地,从而与曹操形成沿黄河下游南北对峙的局面。
袁绍的兵力在当时远远胜过曹操,自然不甘屈居于曹操之下,他决心同曹操一决雌雄。
公元199年,袁绍挑选精兵十万,战马万匹,企图南下进攻许都,官渡之战的序幕由此拉开。
在此之前,曹操为避免腹背受敌,已先击溃与袁绍联合的刘备,并进驻易守难攻的官渡。
4月,曹操以声东击西之计,在白马击斩袁将颜良,大败袁军。
袁绍初战失利,锐气受挫,改分兵进击为结营紧逼。
两军对垒于官渡,相持数月。
曹操外境困难,前方兵少粮缺,士卒疲乏,后方也不稳固,曹操几乎失去坚守的信心。
曹操的著名战役
曹操的著名战役在曹操的一生中,有多少战役是比较出名的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了曹操的著名战役相关的知识,希望对大家有用。
曹操的著名战役一:汴水之战:战争背景:董卓废少帝,另立陈留王为帝,关东诸侯以清君侧为名,集结兵力。
北路以袁绍为首,南路以袁术为首,共同讨伐董卓。
然而联军军合力不齐,处处勾心斗角,北路军与董卓军几乎没有接触,南路军只有孙坚一路奋力向前,先后击破胡轸、吕布,其后董卓迁都长安,孙坚再次击破吕布,夺取已成废墟的洛阳。
北路军曹操劝诸侯追击无果,于是自己亲率数千人追击董卓。
双方兵力对比:曹操:千余人徐荣:史无记载,大都认为在1、2万左右汴水大战:徐荣为董卓大军断后,曹操千里追击,两军在汴水遭遇,西凉军不论是论装具还是素质,都比曹操则则组建起来的团练部队强过数倍,战争呈一边倒的形势,曹操几乎丧命。
但曹操军拼死奋战,终于拖到夜幕降临,逃离战场。
结局:徐荣大胜,曹操惨败意义:1、徐荣见曹操率领的军虽然少,但奋力死战,认为酸枣不可轻率攻打,引军回师;2、曹操一鸣惊人,整个关东联军中,只有曹操和孙坚和董卓军正面对抗,曹操之名,天下诸侯尽知。
二:兖州之战战争背景:黄巾之乱后,青州黄巾假意归顺朝廷,在董卓入京后,青州黄巾军再度起兵,并且越来越强大,这股黄巾军从青州入冀州,转战到兖州。
兖州任城相郑遂出兵抵抗,全军覆没。
黄巾军趁势追进,一直打到东平,兖州刺史刘岱率官军主力出战,仍是大败,一方诸侯刘岱也死在乱军之中。
黄巾军再攻东郡,而东郡则是刘岱令曹操屯军之所。
黄巾军的兖州大战略:击败刘岱后,此时的兖州布满黄巾军势力,只有曹操数千人固守东郡,北方是黑山黄巾军的活跃之所,东方则是青州黄巾的大本营,南方则是袁术和江东诸军之争,西面董卓拥兵自保。
黄巾军鉴于此时形式,决定战据兖州要冲,扼四方交通要道,图谋天下。
如果袁绍韩援救兖州,黄巾军则在此将其主力包围歼灭,攻克冀州,和黑山黄巾军会师。
这样,河北中原的黄巾军便能拧成一股,对官军形成绝对的战略优势。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_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_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争之一,赤壁之战是一场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战役。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赤壁之战的历史,希望能帮到你。
赤壁之战发生在哪一年赤壁之战发生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
赤壁之战曹操为什么会输曹操之所以失败,总结原因有以下三点:轻敌、自傲和急躁。
一、轻敌,没将刘备当对手刘备与曹操最后一次推心置腹大抵就是青梅煮酒论英雄了,在这次谈话间,曹操根本没看出刘备将来有什么大出息。
所以赤壁之战到来时,曹操根本就没当回事。
也许刘备在曹操心中也有一定分量,但是曹操绝对不相信刘备能打倒自己。
所以没有多加留意刘备的举动,这就是失败的前兆。
当然那时候的刘备确实还不成气候,一个连自身都难保的人怎么能与当时意气风发的曹操相比较。
但是刘备就是运气好,加上诸葛亮相助,就是赢得了这场不可能赢得战争。
二、自傲导致布局疏忽赤壁之战,曹操是抱着暴发户的心态去的。
本以为只是走个过场就可以轻松赢得冠军,可谁知人算不如天算,意外的结局出现了。
曹操为何这般傲气?主要是这两点使得曹操自信心爆棚。
一:前面有荆州之战的胜利,曹操打刘表本就是以石击卵,可以轻松拿下。
结果大兵压境之下,刘表病死,荆州内乱,曹操不战而胜。
这样的胜利让曹操觉得攻打东吴和荆州一样轻而易举。
二:东吴当时的状况是主少国疑,内部不稳。
加之东吴的军队也比不上曹操的大军,所以曹操是抱着挟胜威吓,不战而定的侥幸心态,这样就导致他在战略布局上出现了疏忽。
骄傲使人落后,如果曹操能谨慎一些,也许就不会失败了。
三、急功近利导致赤壁之战失败还记得曹操《龟虽寿》中这样写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曹操想要在自己还壮年的时候,一举拿下东吴,实现他统一乱世登顶称帝的宏愿。
所以他才要主动功打赤壁。
就当时的格局来看,如果曹操能先在荆州稳住根据地,西边是弱小的刘焉刘璋,东边同样是弱小的东吴。
大兵压境之下,相信只要一纸诏书就能收复益州。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
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战例从开封到郑州的郑——开大道上有一个地方叫官渡,据说这里就是三国时期曹操以两万人马打败袁绍十万大军的古战场。
“袁曹官渡之战”是我国古代战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
千百年来,它那叱咤风云的人物、荡气回肠的故事一直在我国民间广泛传送。
那是在东汉末年,豪强割据,占有冀州、青州、并州且具有北方最大势力的袁绍自恃地广人众、兵多粮足,急于灭曹称帝,于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亲率大军南下攻打许都,曹操被迫在中牟官渡筑垒备战。
次年二月,袁绍军攻占黎阳(今浚县境),南渡黄河围攻白马坡(今滑县境),曹操采用荀攸“声东击西”的计谋,派兵至延津黄河渡口假装渡河,迫使袁绍分兵阻截,曹操乘机挥军东击,斩袁绍大将颜良,解了白马之围。
随后又伪装溃逃,设伏诱敌深入,在延津南誅袁绍大奖文丑。
(关云长之功)八月,两军对歭于官渡,袁军在营内堆筑土山,用强弩射击曹营;曹军在营内造霹雳车,发石摧毁袁营高垒。
袁军又挖地道攻打曹营,曹军则挖壕引水相拒,战斗异常激烈。
十月,袁绍派大将淳于琼押运粮车万余辆,屯于袁军大营后40里的乌巢(今封丘县西)。
监军沮授建议增派兵力守护,谋臣许攸建议分兵袭许(许都),都被袁绍拒绝。
许攸愤而降曹,把袁绍的底细全给曹操说了,并献计偷袭乌巢。
曹操让曹洪坚守大营,自率五千骑兵夜袭乌巢,围困淳于琼军,放火烧了粮囤。
袁绍得知乌巢被袭,不听张郃派重兵解围的建议,仅派小股部队往救,仍让大将高览继续以主力攻击官渡曹营,结果让曹操先破守军,再败援兵,大将淳于琼也在熊熊大火中山丧了命。
这边袁绍军心动摇、内讧频起,张郃高览见大势已去,纷纷投奔了曹军。
曹操乘势发起进攻,大获全胜。
袁绍与其子袁谭仅带800余骑渡黄河北逃,从此一蹶不振。
这一仗成全了曹操,曹由汉相而魏王,也成全了曹家父子,曹丕后来在魏、蜀、吴“三分天下”中摇身一变成了魏文帝!官渡古战场寻迹——《官渡桥》也无官渡也无桥,化作烟雾柳千条。
若问其名还似昨,空存其名到今朝。
曹操的英雄事迹有哪些(精选)
曹操的英雄事迹有哪些1古今以来,天下出现了数之不胜,但在我认为,最突出的还要非曹操莫属了,他是《三国演义》中争议比较多的一个人物,曹操在性格上的繁复、能力的全面、正邪的杂揉等诸方面,显出其最难被人盖棺论定的丰富和庞杂。
使人难以捉摸,历对他的看法也较有争议,不过,在我看来曹操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在文学上也有很高的成就,是着名的诗人。
曹操是家喻户晓的人物,他虽然没当皇帝,但自196年迎献帝都许,直到220年去世,牢牢把持了东汉朝政大权,“挟天子以令诸侯”,成为没有名号的皇帝。
曹操是卓越的军事家,他精通兵法,在汉末征战群雄的战争中,他用兵用计,胜人一筹,多次取得胜利,尤其在官渡之战中,以少胜多,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袁绍,奠定了统一北方的基础。
曹操善于用人,招揽贤能之士,凡能治国用兵者,都尽力网罗,他手下“猛将如云,谋臣如雨”,人才济济。
曹操喜文学,其诗作慷慨悲凉,颇具感染力,不少名篇传留至今。
他与其子曹丕、曹植以及“建安七子”对文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曹操之所以成为历杰出的人物,还由于他在政治上的远见卓识。
在汉末天下大乱之时,他始终以汉相自居,坚持不称帝。
曹操晚年,已经占据了东汉十三州的九州,称帝的时机已经成熟,但仍然执行“奉天子以令不臣”的策略。
孙权写信劝他称帝,曹操说:“是儿欲着吾炉火上邪!”意思是,这小子要把我放在炉火上烤!曹操始终不称帝,并非他不愿意当皇帝,只是他冷静地分析了形势,以天下为己任,以理智克服了个人的欲望。
曹操始终奉行汉朝正朔,避免了天下再度陷入混乱,他曾说:“设使天下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
”曹操不称帝,虽然是一种政治谋略,但更主要的是出于自己的理想主义。
他在《让县自明本志令》中说,春秋时齐桓、晋文“以其兵势广大,犹能奉事周室”,表明“以大事小”,可谓至德。
曹操心目中有一系列理想人物,如周公、管仲等。
他称赞周文王说:“周西伯昌,怀此圣德。
三分天下,而有其二。
修奉贡献,臣节不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曹操为什么不称帝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有哪些
曹操不是不称帝,而是暂时不能称帝,但是他一直没有等到称帝的合适时机就撒手离去,至死也没有成为帝王,魏武帝还是后来他儿子曹丕给加上的,他死的时候是三公之一。
当时当过三公的人都死于非命,有人说曹操其实不应该封三公,说不定也不会那么早死。
曹操不想当皇帝就不会携天子以令诸漏,他喜欢权利,追求权力,这些都是他称帝的目标,但是他当时不能称帝,形势不允许。
当年有一些大臣为了讨曹操欢心,曾经写信奉承曹操废掉献帝然后自己称帝。
但是夏侯淳见了曹操之后对曹操说千万不能称帝,不要给孙权刘备进攻曹魏借口,当时曹操起事打的就是汉朝遗孤的牌子,是正统。
但是后来曹操没多久死了,夏侯淳还感觉到难过,认为是自己的意见导致了曹操没有当上皇帝。
这件事情证明当时曹操并不是不想称帝,而是时机未到。
后来汉献帝要给曹操一块地方,大约十万人的封地,想让他交出兵权,曹操没有愿意。
他宁愿做一个掌握实权的地下皇帝,也不愿放弃手下的兵权,他知道自己也许没有机会了,但是自己的儿子有,自己的子孙也有机会,曹家的江山一定会拿到手。
还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曹操想称帝,就是当时孙权出了一个损招,说曹操在北方励精图治,让北方特别繁华,人心稳定,应该称帝了。
但是曹操接到信后一眼就看明白了孙权的用心,说孙权是想把他放在火上烤。
他一半不甘心,一半拒绝,更体现出他想称帝。
曹操以少胜多的战役
袁绍想在官渡之战中,大举歼灭曹操军队,获取胜利。
在兵力和物力上,曹操处于弱势,袁绍的军队兵力强盛,而且作战人数非常多,加上曹操处于不利的地位,这就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