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朱自清在中国的散文写作中,属于居于象征主义和新派的抒情散文,其特点是强调一种抽象的清新柔美的感受,能够将人们深刻体验到一种淡淡的和谐愉悦之中。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有:
一、意象清新细腻:在朱自清的文字中,意象清新细腻,比喻、拟人、抒情等手法灵活多变,能够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朱自清的情感。
二、结构精美:朱自清的文字中句式整齐,层次清晰,结构精美,因此形象生动,使人细细品味,令人流连忘返。
三、抒情优美:朱自清的散文特别注重抒情,以及隐含着的淡淡的禅意,抒情优美,充满诗意和淡雅的韵味。
四、细腻淡雅:朱自清的文字细腻淡雅,具有活泼而优美的口吻,充满清新的禅意,能够让人们融入到一种简洁而精致的自然风景之中。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都写得缜密深厚、情真意切,但具体分析起来,其思想内容又可概括为如下几类:写景抒情散文。
朱自清最擅长浓书彩墨、精工细描水光山色,淋漓尽致地再现自然景观的风彩神韵。
这类散文文笔优美、绮丽纤浓、雍容典雅,是他笔下的“美文”精品,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温州的踪迹》等,尤其可贵的是,这些散文无不深蕴着作者生命中的人生体味和感情色彩,表达出作者在当时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复杂的思想内涵。
对于社会人生和自然景色,朱自清都很善于进行精确和缜密的观察,作出细腻和深入的描写。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写与好友俞平伯一起泛舟郊游六朝金粉胜地的秦淮河,备极朦胧奇诡的美,作者在涂抹丰富浓郁的色彩来描绘秦淮河的灯影、水色、月光和歌声时,将自己深沉的感情灌注进去,让人深味作者心中隐藏的“幻灭的情思”。
作者产生这样的心境,是可以理解的,当时,“五四”思想启蒙运动的高潮已过去,他在文化思想界处于暂时沉寂的苦闷氛围中,不免有些“寂寞”和“惆怅”,但他依旧踏踏实实地进行着探索和思考;又如《荷塘月色》,文章一开头就将“我”的一时心情告诉读者,接着用简笔勾勒荷塘四周的轮廓,再以浓墨描绘荷叶、荷花和月色、蝉鸣、蛙叫,其中直写荷塘独处的妙处,曲写荷塘的清幽静谧,从而一起一伏地道出“我”由于夜游荷塘而牵引起一缕乡愁,折射出动乱的现实在知识分子精神上引起的时代忧思;即使象《绿》、《春》这种似乎纯粹写景状物的散文,也流露出作者执着现实,向往光明与美好未来的乐观情绪。
此外,还有诸如《扬州的夏日》、《白马湖》、《南京》、《重庆一瞥》、《潭柘寺戒坛寺》、《松堂游记》等写景记游篇什,也都表现了作者对山水和乡土的热爱之情。
总之,在朱自清的笔下,自然已是人格化的自然,情感也是自然化的情感,朱自清的此类散文真实地记录了他作为一个正直知识分子在思想上的积极探求,使之成为作者生命中的一部分东西。
记人叙事散文。
最能传达朱自清散文神韵的,还有这类作者自叙性质的散文,如《背影》、《给亡妇》、《儿女》、《择偶记》等,这类散文,用笔朴实平淡,写得本色自然,甚至有点琐碎,但有着很强的感情冲击力,作者通过写人叙事,做到以事传情,从侧面暴露出旧社会的黑暗,洋溢着作者沉痛的无奈与申诉。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优美的语言艺术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我国现代散文艺术瑰宝中的“和氏璧”,不是以夺目的外表取胜,而是以“不矫饰,不撒谎的朴素自然的美,和经过认真提炼的群众口语谨严质朴的美引人的。
” 孙玉石在他主编的《中国现代散文八大家》里对朱自清这样评价道:“他那具有浓郁诗人气质笔触又掺入文字中,常令人于散文中感到一种诗的意境和蕴蓄的力量。
” 的确,他善于熔化中国古典诗文的词汇,提炼口头语言的精华,创造出新鲜活泼、朴素简洁、亲切自然的散文语言。
(一)善用口语,朴实无华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他自己非常重视对语言的锤炼。
“我们文章的语言,必须是出于一种方言,这是语言的真生命;然后再吸收他种方言术语加以扩大,成为自创的语言。
”②的确,口语化是朱自清语言的最大特色。
作者着意用北京口语写成的代表作《给亡妇》中写道:“……你病重的时候最放不下的还是孩子。
病的只剩皮包骨头了,总不信自己不会好;老说‘我死了,这一大群孩子可苦了’后来说送你回家,你想着可以看见迈儿和转子,也愿意;你万不想到会一走不返的……”。
这种心语独白,感人肺腑。
当然,这与用朴素动人的北平话来负载真挚深厚的感情是分不开的。
特别是全篇是用第二人称叙述手法来写,这更利于口语表达,使感情表达显得真挚可贵。
为了达到口语化目的,他常常以俗语或方言入文,适以点缀,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简意明的奇效,或得到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好处。
如《话中有鬼》中引用俗语“打是疼、骂是爱”来证明怒骂是恨,笑骂是爱;《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大量俗语来举例、形容,收到言微意丰的效果。
他在文中也不乏用方言来表情达意、抄录口语。
如在《海行杂记》记录茶房的话:“但是他们先得训你一顿,虽然只是低低的自言自语:“啥事体啦?”“哇啦哇啦的!接着才响声说:噢,来哉,啥事体啦?”三言两语胜过了一打精雕细刻,活脱脱的一个宁波茶房小人物形象呈现眼前。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色
1、作者善于融情入景即景抒情。
例如《荷塘月色》中,那轻纱般掩映下的荷塘景色,反映的恰是作者当时微妙的心思。
他要无牵无挂独自享用无边荷塘月色,就是要摆脱“心里颇小宁静”,而追求刹那问安宁的心境的反映。
2、朱自清喜爱古典诗词,对古典诗词非常熟悉。
他写散文时能信手拈来使诗词的意境与散文的意境融为一体在散文中创造诗情画意的境界。
3、朱自清在散文中也常常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静”的景物写活了。
例如:《春》写“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了”。
一个“钻’字,就表现出了春草冲破土层的挤劲,再加上“偷偷地”修饰,状其小知小觉出现,生动的表现了春草的活力,把春给写活了。
4、朱自清爱用叠词,造成他散文的节奏感与韵律美。
《荷塘月色》用了26个叠词,如“田田”、“层层”写荷叶的多、密、重叠相连,“曲曲折折’写荷塘的轮廓、形态“淡淡”、“薄薄”写云雾的轻灵、缥缈。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重重”写荷塘四面树丛的茂密,“翁翁郁郁”写树色的浓重,这些叠字叠词小仅增强了物态清貌的形象感,而且构成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富于音乐美。
5、朱自清的散文大多篇幅短小,构思更见匠心。
《背影》无论写人、叙事、抒情都十分平实,但在平实中却孕育着极为精巧的构思。
全文共写了三次背影。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是什么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是什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以真挚朴素、意境优美的风格在近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先生的散文善用寓情于景、以物载情的方式通过景物、事物的描写展现出深刻、触动内心的情感。
利用最简单的白描手法透过景物形象与人物形象让读者体会到其中的感情力量。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是什么一、朱自清散文的写作背景对于作家而言,散文作品的思想往往是自身内心的情感据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而引发的,所以想深刻的体会到文字中蕴含的内容,定要了解贯穿作者当时处在的创作境况。
(一)社会背景世人皆知朱自清先生是‘五四’新文化的拓荒者之一,大部分的创作都处于旧中国时期军阀割据,帝国势力日益猖獗的时期,当世祖国在风雨中像一粒渺小的砂砾与帝国主义做斗争,广大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中,知识分子朝不保夕。
作为近代文学史上最具影响力的散文作家,‘位卑未敢忘忧国’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
因此,在众多先生的散文也都渗透着时代的声音。
(二)家庭背景朱自清生于官宦家庭,父亲是个读书人,做过一些小官。
官职虽然不大,却对于家中的长子朱自清抱有很大的期望,希望他能够光宗耀祖。
从小接受过极严封建教育的朱自清,在青年时期萌发出了新思想。
有一腔青年报复的他毅然决定离家闯荡,父亲的封建家长专制思想与朱自清的个性自由解放思想发生了强烈的冲突。
与父亲的关系多年没有得到缓和的朱自清,内心的曲折情感也常体现在散文细腻的描写中。
著名的散文《背影》便是最好体现朱自清对待父亲的怀念、踌躇、愧意。
二、朱自清笔下的经典(一)《匆匆》《匆匆》是朱自清的即兴之作,在看见了眼前的春色之后,不免生于感叹。
触景生情、托物载情,利用燕子、杨柳、桃花等事物描绘出一个淡淡的画面,呈现出大自然的枯荣、光阴的飞逝,使大自然的代谢与自己无形的日子形成鲜明对比,透露出自身怅然若失的情绪。
《匆匆》创作于‘五四’落潮期,现实给予了朱自清不断地打击。
他站在‘中和主义’的立场上执着的追求着有价值有意义的生活,却只能在堕落的社会中彷徨、踌躇。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1881-1936)是中国20世纪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他主要以散文著称,散文分为诗歌和散文,他的散文体现出高雅、真挚、典雅的风格。
他用简练的语言,集中表达思想,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
朱自清的散文语言特点主要有几方面:一是文字简洁、概括性强。
朱自清的文字具有朴素、概括性强的特点,他往往把一个话题的全貌概括在短短的几句话里,把有限的篇幅,充分利用起来,展示出具有深刻思想的文章。
二是直观性强。
他的文章像是一幅画一样,给人以强烈的直观感,语言中散发出一种灵动而又朴实的美感,既有生活中熟悉的细节,又能够展现出深刻的思想观点。
三是抒情性强。
朱自清的文章带有高雅的抒情色彩,他在文字中注入了自己的情感,用温和的文字勾勒出他对自然和人生的思考。
他的文字里充满了深情厚谊的情感,让人感受到他的淳朴而温暖的文字。
四是表现力强。
朱自清的文字独特之处在于他把生活细节和文学符号紧密地结合起来,让文章充满着浓郁的诗意。
他把生活中朴实的景象包装成一幅多彩的画卷,把各种情节和寓意,融入笔端,呈现出绚丽多彩的表现力。
总的来说,朱自清的散文以其简洁的文字、充满直观性的内容、流露出抒情的情感以及强烈的表现力,深受读者的喜爱。
他的文字淳朴而有力,弥漫着恬淡细腻的气息,给人带来一种淡然而又深邃的感受。
朱自清的散文,用他那简练的语言,剖析出人生的忧患和欢乐,向读者提出深刻的思考。
他以自己独特而又神奇的文字,引领我们去感受自然、去思考人生,开启我们的视野,使我们能够更深刻地感受文学的魅力。
朱自清的散文,激发了我们的思想,深深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
朱自清是中国现代著名的散文家和诗人,他的散文作品以清新、简洁、自然、真情实感著称,被誉为“自清散文”。
以下是对他的写作风格的一些具体解释和拓展:
1. 清新自然: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大多清新自然,以描绘现实生活和自然景观为主,注重语言的直白和真实。
他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美丽和生命的活力。
2. 简洁明了: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洁明了,条理清晰,不冗长、不拖沓,易于理解。
他善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和思想,使读者能够快速地理解和感受到他的心境和情感。
3. 真情实感: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充满真情实感,他的文章内容真实、感人,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共鸣感。
他注重表现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和人与自然的互动,使读者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4. 独特的风格: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他以自然、清新、真实的风格著称,同时兼具古典与现代的元素,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文学魅力。
他善于运用诗词的意境和韵律,使散文作品更具有诗意和美感。
5. 关注社会现实: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关注社会现实,深入探讨了中国社会和人民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挑战,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同时也启迪和鼓舞了后人,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经典之作。
朱自清的写作风格清新自然、简洁明了、真情实感、独特风格,同时也关注社会现实,是中国现代散文史上的杰出代表之一。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及风格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作家之一,他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和描述。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一是情感真挚质朴。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以真挚的情感打动读者,以平实的语言表达内心的感受。
他通过描写人物的思想、情感和生活细节,展现了人性的真实和深刻。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回忆自己父亲送别的情景,表达了对父爱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读者在阅读时很容易被故事中真实的情感所打动。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二是观察细致入微。
他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出生活的真实和细腻之处。
他善于捕捉一些微小的瞬间和细节,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描写,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例如《春》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春天的描写,展现了春天的细腻和美丽,读者在阅读时可以感受到作者对生活的敏感和热爱。
第三,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三是语言简练明了。
他的散文作品语言简练,篇幅短小,却能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感情。
他善于用简练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涵,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迅速理解和感受到作者的意图。
例如《荷塘月色》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展现了寂静和宁静的美感,读者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简短的文字感受到作者对这一景色的独特理解。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之四是思想深邃。
他的散文作品往往蕴含着深刻的思考和富有哲理的内容。
他通过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思考,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见解。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描述,更是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展示了作者对人生的思考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
例如《背影》这篇散文中,朱自清通过对父爱的回忆和思考,表达了对家庭和亲情的思考,读者在阅读时可以从中获得对人生和情感的深刻思考。
朱自清的写作特点和风格包括情感真挚质朴、观察细致入微、语言简练明了和思想深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对生活的描写,更是通过对生活的观察和思考,表达了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理解和思考。
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朱自清散文特点
朱自清散文特点朱自清抒情散文的特点:1、感情真挚淳朴;2、对自然景物观察准确精当,对声音、色彩感觉敏锐;3、善于集赋、比、兴各种手法,起承转合,手挥目送,既曲尽其意又余韵袅袅;4、文笔精美婉丽,节奏跌宕有致,饱含诗意和生活情趣。
朱自清对优雅和谐、含蓄节制的美的追求,一方面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延续,另一方面也隐含着对中国现实社会景象的逃逸和否定。
[4]分类介绍1、关于主要散文朱自清的早期散文,可分为写实议论和叙事抒情两大类。
前者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中的文明》《白种人-上帝的骄子》《阿河》《哀韦杰三君》《旅行杂记》,直接从现实生活取材,是以夹叙夹议手法抨击黑暗社会的名篇;后者如《背影》《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绿》《荷塘月色》《月朦胧,鸟朦胧,帘卷海棠红》《白水漈》,更是情景交融、充满诗情画意而脍炙人口的佳作,代表了他的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的散文创作,从清秀隽永到质朴腴厚再到激进深邃,打上鲜明的时代印记,显示出他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旨趣。
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现代散文导论》中说:“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那一种诗意。
”应该说,这是对朱自清散文艺术的一个很精到的评价。
《雪朝》(1922年;文学研究会的成员的合集)《毁灭》(1923年;长诗)《踪迹》(1924年;朱自清首本诗与散文集)《背影》(1928年)(被选入上海九年义务教育七年级下语文教科书第五课、苏教版八年级下语文教科书)《春》(1930年)(被选入人教版初一上语文教科书第11课、浙教版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上海九年义务教育六年级下语文教科书、鄂教版七年级下教科书第六课、苏教版七年级上语文教科书第十四课、京教版七年级下教科书第一课)《欧游杂记》(1934年)《你我》(1936年)《伦敦杂记》(1943年)《匆匆》(被选入人民教育出版社…实验人教版‟六年级教科书第2课、鄂教版六年级教科书、冀教版四年级下册、长春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语文论述《新诗杂话》《经典常谈》《诗言辨志研究》《标准和尺度》《语文零拾》《论雅俗共赏》《书评与议文》《朱自清文集》(1—4卷)1953年出版、开明《朱自清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册)1981年出版、古籍《朱自清序跋书评集》(论文集)1983年出版。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朱自清的散文从骨子里体现着一种强烈的民主主义斗争意识,这正是发自他一心为国、一心为民的忠心上。
从电车上的小事到卖掉儿女的思考,无不体现着朱自清那“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的对国对民的忠心。
在《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一文中,作者由于喜欢小孩子对电车上的小白种人多看了几眼,而小白种人看见“我”在看他,有意识地换了原有的详和的面孔,变成一脸的粗俗与凶恶,“仿佛眼睛有话似的:‘咄!黄种人,黄种支那人,你——你看吧!你配看我!’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气,脸上满布着横秋的老气了!我因此宁愿称他为‘小西洋人’。
他伸着脸向我足有两分钟,电车停了,这才胜利地掉过头,牵着那大白种人的手走了。
”作者要把这件亲身经历的事写出来,就是要唤醒大家:我们之所以被白种人轻视,完全归根于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们国家经济长期滞后且又被侵略的原因。
他在用笔告诉国人:1840年以来的中国历史其实是帝国主义的侵华史。
如果说鲁迅的《药》是唤醒国人的一剂猛药,那么这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则是一剂明目散,让国人真正的看清自己,看清国体。
那字里行间所流露的不正是朱自清对国对民的赤胆忠心么?在《生命的价格——七毛钱》一文中,作者将亲眼看到的七毛钱就可以买到一个小女孩的事记录了下来,同时对小女孩的未来悲惨命运作了层层的思考与剖析。
朱自清的文章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这些作品细腻华美、婉转清新,从内容到形式都给当时的文坛带来一股清新的风气,也成为后代语文教学课本历久不衰的范本.纵观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主要表现在:隽永的意境,清秀的语言,精巧的结构,真挚的情感等方面.一、构思缜密,布局精巧(如《荷塘月色》,全篇以时间为顺序,以感情的发展变化为线索,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来描绘景物,抒发感情.这样的结构严谨细密,脉络清楚,又不露人工斧凿的痕迹,像行云流水一般,达到了散文“形散神聚”的可贵境界.结构文章的同时,作者又进行了精心的剪裁和巧妙的安排,没有平均使用笔墨,平铺直叙,而是略写与详写相结合,既有大笔涂抹,粗线条的勾勒,如第二自然段;又有工笔细描,精细入微的描摹,如作品的第四、五、六自然段正面描写荷塘月色的部分.作者按照观察的角度,由近及远,由上而下的空间顺序,选择了一系列最能表达他心绪的自然景物进行绘声绘色地描写.先写荷塘:荷叶、荷花、荷香、荷波,次写月色,再写荷塘四周的环境、景物,极有层次地描绘了一幅恬淡幽静的荷塘月夜景色,从而烘托出作者寂寞惆怅、孤独苦闷的心境. )二、浓郁的抒情色彩(《背影》是朱自清誉满文坛的代表作,叙写的是一些朴实而生动的感情细节.在叙事中,融进了真挚的情感.在通常的情况下,要表现人物的感情,往往要写这个人的正面,写他的表情、眼神等,唯恐给人印象不直接.但在这篇作品里,作者却不写父亲正面的形象而写了父亲的背影,切合人物特定的关系和场合.孩子大了,尤其是男子,他虽然很爱自己的父亲,但这种爱比较含蓄,不那么外露.在离别的时候,明知父亲很哀伤,他不会特地从正面去细致观察父亲的表情,只会在父亲转过身去时,表面装着毫不经意,而实际上是很注意地从侧面或背后去看父亲,而且也只有这时才好意思看仔细.所以,作者以背影为中心来写,正是他抒情真实的地方.在作品中,作者围绕“背影”铺陈其事,这个重心四次点题,虚实并用,疏密有致.作品开头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两年有余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这是第一次提到“背影”,只用一句用简笔就点破了“背影”题旨.接着作者文笔荡开,先不直接写背影,却转而从回家奔丧写起,祖母的亡故,家庭的亏空,光景的惨淡,父亲的赋闲,从北京、徐州、南京等地一路写来,有条不紊而又要言不烦.其中再三强调的是父亲自己忍住失母的悲痛,却劝慰儿子,初步展示了父亲爱子的内心活动,为背影的出现涂上了悲凄的抒情底色.以后,通过父亲过铁道,攀月台,买桔子这一情节,着力刻画父亲的背影,把抒情推向高潮.这是第二次提到背影.用繁笔细腻的刻画,写得委曲婉转.写父亲“迂”的行为:照看行李、讲价钱、拣座位、铺大衣、叮咛“我”、嘱托茶房等,表现了父亲纯朴忠厚,对儿子关切的心情.当然最精彩、最动人的还是买桔子的白描叙事.作者只是把父亲怎样走到铁道边探身爬下月台,怎样手脚并用攀登那边月台,以及买桔子怎样艰难地抱运回来这一系列动作,老老实实地勾画出来,描写的是买桔子的背影,揭示的是父亲不惜劳苦的深情.作者在这段的最后,妙的是以反衬手法强烈地烘托了儿子对父亲的刻骨思念之情,从而使抒情十分真实深厚.作者叙说自己许多悔恨的情绪,后悔自己当时总觉得父亲“说话不漂亮”,“心里暗笑他的迂”.谴责自己“那时太聪明了”,将父亲的一系列所谓“迂”的行为和自己的“聪明”对比起来,通过质朴的生活琐事,将真挚的父子之情富于其中,融情于事,委婉地赞美了人间最美好的感情.第三次提到背影,是描写父亲离开车站时,说“父亲的背影混入来往的人里”,只虚带一句,文字很简,但父亲那么眷恋儿子,至此也只是黯然分别悄然离去的悲酸惆怅,感情也就包蕴在其中了.文章的最后,又一次地让父亲的背影在“我”晶莹的泪光中映现——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马褂的背影,由生离的悲伤发展到死别的预感,感情愈是深沉真挚.作者将自己的真挚情感与叙事结合起来,不是简单的凑合,而是“情”与“事”交融.通过一系列的典型生活细节,抒写自己的衷情,真切自然而不空泛.其生活细节自然而然地成为感人的“抒情细节”.)三、清新、自然、悠美、典雅的艺术语言(朱自清的散文是很讲究语言的,他自己非常重视对语言的锤炼.“我们文章的语言,必须是出于一种方言,这是语言的真生命;然后再吸收他种方言术语加以扩大,成为自创的语言.”②余光中先生虽曾在《论朱自清的散文》中对朱自清的语言颇多微词,但是他也认为朱自清的文字朴实清畅.“他的散文清新、朴实、优美,风格独特,自成一体,许多作品成为脍炙人口的经典名篇.”③比如在《春》中写草的句子“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写花“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这些短句浅语都是从口语中来,经过了作者的艺术加工之后都极具特色.除了这种鲜明的口语特色外,朱自清的散文语言在其他方面也极具艺术魅力. )。
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
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朱自清散文艺术风格导语: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散文大家。
他的散文朴实、细腻、优美、清新,在深厚的古典文学的基础上融合中西方文化,创造了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
散文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不仅要抒发作者的真情实感,还应该尽可能地写得优美。
朱自清最初是以诗人的身份走上文坛的,所以他的散文或多或少受着诗歌的影响,但是朱自清在散文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要远远大过诗歌,他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的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而且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他的散文具有鲜明的特点,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在中学教材里,《背影》、《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诃》、《荷塘月色》、《绿》等名篇以高超的艺术成就蜚声文坛,他的散文蕴含着强烈的个人色彩,形成了独具一格的艺术风格,把读者带入一个韵味悠长、遐想美妙的艺术境界,并且在心里留下经久不灭的痕迹。
本文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朱自清散文的艺术风格。
1 结构方面的风格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大多篇幅不长,随意性强,但构思独具匠心。
人们在读他的散文的时候,往往会觉得文中的语句非常松散随意。
但是,朱自清先生再随意的散文也会有一个贯穿全文的主题思想,这就是所谓的“形散而神不散”,到处都充斥着精巧的构思和缜密的结构。
散文《绿》,一开头就写了“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
在朱自清的笔下,这种绿早已不是一种单纯的绿了,它被赋予了灵性,因为作者情感的投入,是这片绿有了动感。
我们的眼前出现了那微微泛起的绿色涟漪,一种柔和、明快、亲切的感情也会从心头漾起。
作者只是顺着游历的足迹,对瀑布、对梅雨亭作了简洁而形象的介绍,没有详细地描述游览的经过。
《荷塘月色》虽然一路写来,处处见“静”,但是处处的“静”,却衬托出了心中的“颇不宁静”。
2 抒情方面的风格朱自清的抒情散文,是用真情实感谱写的至美之音,他有着极其敏锐的洞察力,有细致状物的功力,正如他评论别人的描写艺术所说的那样,笔像“小解剖刀,银光一闪,骨肉判然”。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与文学贡献朱自清(1898-1948),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代表之一,他的作品以纯净、朴实、平实而著称。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独特,他以清新的文字表达个人情感、对人生的感悟以及对社会的思考。
他的作品不仅仅是艺术创作,更是他对人生的一种理解与对社会的一种批判,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朱自清的散文风格朱自清的散文以纯净的文字为主要特点,他以生活为素材,运用朴实的语言和真实的感受,表达了他对人生的思索和对社会的关注。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充满了真挚的情感。
他通过描写生活中的琐事,展现他对家人、朋友以及自然界的深情厚意。
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朱自清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母亲的付出与巨大牺牲,表达了对母爱的感激之情,感动了无数读者。
其次,朱自清的散文追求语言的质朴和表达的真实。
他用普通百姓熟悉的文字表达自己的心声,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真实的情感。
他的语言简洁明了,充满了冷峻的美感。
例如在《荷塘月色》一文中,朱自清运用细腻的描写和与众不同的视角,生动地绘制了一个美丽而祥和的荷塘夜景。
再次,朱自清的散文注重对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
他深刻剖析社会现象,关注民众生活状况,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对社会问题发表看法。
例如在《背影》一文中,朱自清通过讲述自己童年时母亲的悲惨遭遇,揭示了社会不公和对女性的压迫,引发了读者对社会问题的思考。
二、朱自清的文学贡献朱自清不仅在散文创作方面有着卓越的贡献,同时还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开创了一种新的写作风格。
他的文字简洁明了,语言通俗易懂。
他运用平实的语言表达了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思考,使作品更贴近普通读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这种风格的创作影响了后来的一大批作家,为中国现代文学开辟了新的篇章。
其次,朱自清的作品带给人们积极向上的思考。
他以个人的视角揭示社会现象,对社会问题发出警示。
他通过真实的生活案例,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理解,并引导着读者对社会问题进行深思。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朱自清(1898年-1948年)是中国现代散文的开创者之一,他的散文作品极具影响力,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之一。
朱自清散文以其独特的语言风格闻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的语言特点。
首先,朱自清散文注重细腻的描写。
他善于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将作品中的人物、事物、景观等展现得栩栩如生,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
例如,在他的散文作品《荷塘月色》中,朱自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出一幅荷塘夜景,将读者带入到了这个宁静而美丽的景象中,令人如痴如醉。
其次,朱自清散文富有情感共鸣。
他的作品常常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能够触动读者的内心世界。
他用简练的文字表达深沉的感情,让人读后感到心头激荡。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春》中,他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之情,使读者能够共鸣并感受到春天的美丽与活力。
第三,朱自清散文注重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
他常常以平凡的日常生活为题材,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揭示出其中的人生哲理和社会现象。
他的作品中常常融入对社会风俗、道德伦理等方面的思考与反思。
朱自清散文作品《背影》中,通过对父子之间感人的故事描写,表达了朱自清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坚持和对亲情的强烈感慨。
此外,朱自清散文还以其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而受到赞誉。
他用简洁明了的文字表达思想,篇章结构简练有力,不啰嗦、不冗长,给人以愉悦的阅读体验。
他的作品流畅而富有韵律感,语言简练却又意味深长。
不仅如此,他还善于运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使得作品更具艺术感和表达力。
总的来说,朱自清散文的语言特点主要表现在细腻的描写、情感共鸣、对现实生活的观察和思考,以及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等方面。
他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艺术魅力,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朱自清散文犹如一抹清风,给人以启迪和感动,令人陶醉其中。
朱自清散文风格特点
朱自清散文的总体风格特点是朴素清新,令人百读不厌。
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温州的踪迹??绿》等为代表的写景美文,长于对景物作细致的描摹,从声音、形态、色彩等多方面呈现客观物象的美感,写景状物如在眼前;以《儿女》、《给亡妇》、《背影》为代表的亲情散文则多描写个人家庭生活中的琐事,抒发爱父之心、亲儿之情和夫妇间的悲欢离合,写得浑厚质朴,情深意长;而以《生命的价格——七毛钱》、《航船上的文明》、《执政府大屠杀记》、《白种人——上帝的骄子!》为代表的着意于社会批判的散文,则多揭露黑暗社会的丑恶面目,控诉反动统治者的凶残,流露出对被损害者的深切的同情,作者以愤激的语言抒发自己不平的情绪,洋溢着战斗的激情,这类散文往往有政论文的特点。
《执政府大屠杀记》是一篇血的纪实,是声讨反动当局血腥罪行的战斗檄文。
朱自清是“三一八”大游行的参加者,自始至终;也是“三一八”大屠杀的经历者,亲眼目睹。
面对“各报记载多有与事实不符”的情况,他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声称:“我只说我当场眼见和后来耳闻的情形,请大家看看这阴惨惨的二十世纪二十六年三月十八日的中国!”如果说,在朱自清的写景美文和亲情散文中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作者内心柔和的一面,更多的是朱自清作为“狷者”温柔敦厚的气质;那么,在他那些具有战斗气息的政治檄文中,我们看到的是作为“斗士”的朱自清“金刚怒目”的一面。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也有个演变的过程。
大体而言,以诗文集《踪迹》和散文集《背影》为代表的前期散文,更注重色调和词藻的华美,文章显得缜密漂亮,而题材更多关注个体独特的生命体验,或抒发“徜徉山水”的情怀,或表现家庭生活中的“身边琐事”,极具个人色彩;而后期散文如《欧游杂记》、《伦敦杂记》则由绚烂归于平淡,文字更多运用口语,遣词造句也更娴熟自然,关注的重心则更多地指向社会众生相,尽量避免“我”的出现,客观写实的分量加深,主观抒情的成分逐渐消隐。
这种变化显然与作者从热情洋溢的青春时期步入深沉稳重的中年时代相关,同时,也是因为身处激烈动荡的大时代,作者已经顾不上细细品味一己的悲欢,而迫切地将目光投向更广大的人群。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
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散文是一种抒发作者真情实感、写作方式灵活的记叙类文学体裁。
朱自清的散文通常是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所以朱自清的散文为人所推崇。
那么朱自清散文的风格是怎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朱自清散文的风格的文章,欢迎阅读!朱自清散文的风格一作为散文大家,朱自清的名字永远和中国现代散文的历史写在一起。
他在散文史上的贡献是多方面的。
他是新文学初期继冰心之后又一位突出的小品文作家,以他“美文”创作的实绩,彻底打破了复古派认为白话不能作“美文”的迷信;他在古典文学的础石之上和五四中西文化交流的背景之下,创造了具有中国民族特性的散文体制与风格;尤其是他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散文作品,为白话美文提供了典范,为培养文学青年和繁荣散文创作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朱自清散文,追求一个“真”字,以真挚的感情,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求得逼真的艺术效果。
可以说,“真”是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核心。
讲真话,写真情,描绘实景,是他散文艺术的最高成就。
朱自清散文中,记人记事的一类里,最成功的是《背影》《给亡妇》《儿女》《择偶记》《白采》《冬天》等等。
那叙事的真实,感情的真挚,都是少有的,足以打动读者的心。
象《背影》中描写的父子间的深情,《给亡妇》中抒发的对亡妻的思念,《白采》中对朋友的诚恳,都能扣击读者的心扉,产生共鸣,摧人下泪的。
这种艺术的感染力,并非用什么艺术技巧取得的(当然,我们不否认它的高超技巧),而是出于那真情。
赵景深先生说:“朱自清的文章……不大谈哲理,只是谈一点家常琐事,虽是像淡香疏影似的不过几笔,却常能把他那真诚的灵魂捧出来给读者看。
”这个评价很中肯。
朱自清散文中,还有状物写景的一类,也很成功。
像《绿》《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春》《荷塘月色》《松堂游记》《潭柘寺戒坛寺》等等,都是其中的名篇,至于稍后的《欧游杂记》和《伦敦杂记》,更是有不少记游的名篇了。
朱自清在探讨传统的艺术手法时,提出了“逼真与如画”的问题。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
朱自清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先生是我国“五四”以来最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的散文,不论记人、叙事、说理、抒情,都如实抒发了自己的思想和感情,他的情感性感染了广大读者。
文章的思想和情感的意蕴美是文学创作的最高追求,这种内在美通过其独特的语言风格体现出来。
一、口语入文,朴素清新关于散文的语言风格,朱自清强调文章最重自然,他明确提出要用“活的口语”写文章,认为这样的文章才能像“寻常谈话一般,读了亲切有味”。
通俗浅近、明白如话的“口语化”艺术是朱自清散文突出的语言风格之一。
朱自清的“口语”,以北京口语为主要基础,兼融其他方言中的有效表达成分,形成了具有知识分子口语特点的语言意境。
这种境界,既体现出与人交心似的亲切、随和,又具有了一个文思敏捷的文人精心组织后的清新、典雅。
如《春》里,他不说春天来临,各种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而说“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花赶趟似的。
”……朱自清散文常常以俗语或方言入文,或起到通俗易懂、言简意明的奇效,或得到让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的好处。
如《话中有鬼》中引用俗语“打是疼,骂是爱”来证明怒骂是恨,笑骂是爱;《论自己》一文中引用“娶了媳妇忘了娘”“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久病床前无孝子”等大量俗语来举例、形容,收到言微意丰的效果。
风华从朴素中来,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句句明白如话,平易自然,堪称朴素美的典范。
二、善用修辞,音韵优美苏轼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中咏道“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朱自清的散文里,不论是朴素美的“淡妆”,还是装饰性的“浓抹”,都使语言生动形象至极,尤其是缤纷的修辞,仿佛优美的旋律,萦于耳际,久久绕梁。
1.巧妙运用叠词叠句叠字叠词,用得最传神的当数《荷塘月色》。
“蓊蓊郁郁”的树,写出了树木的繁茂。
“曲曲折折”的荷塘,表现出荷塘的形状,使读者产生空间的想象。
以“田田”形容荷叶的密度,以“层层”刻画出荷叶的深度,让人眼前展现出荷叶的风致。
“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则反映树的错落有致,开阔又有立体感,表现得淋漓尽致。
朱自清散文的四种语言特色
朱自清散文的四种语言特色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备受尊敬的散文大师。
他的散文作品深受广大读者喜爱,其独特的语言风格成为了他作品的一大特色。
在朱自清的散文中,可以发现四种显著的语言特色,包括深情叙事、大气淡雅、富有哲理与注重细节。
首先,朱自清的散文以深情叙事为主要特色。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以及对生活细节的观察,将其内心的情感直观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比如,在他的代表作《背影》中,他流露出对父爱的深情表达,通过对父亲背影的描绘以及与之相关的细节刻画,唤起了读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共鸣。
朱自清的散文通过情感的外化,让读者更容易与他的作品产生共鸣。
其次,朱自清的散文具有大气淡雅的特色。
他的叙述风格简洁明快,语言通俗易懂,但又不缺乏文人的雅致之气。
他的作品中融入了一些古文的成分,在用语上更加典雅质朴,给人以清新雅致之感。
这种大气淡雅的语言风格,在朱自清的散文中贯穿始终,形成了他独具魅力的作品风格。
第三,朱自清的散文富有哲理。
他在作品中常常用一些生活琐事来引发对人生、命运、情感等问题的思考。
比如,在《荷塘月色》中,朱自清通过描写荷塘中的一片月色,表达了对生活中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人生短暂的思考。
他的作品注重生活的细节,同时蕴含深刻的思想,让读者在欣赏散文的同时也能从中汲取一些哲理智慧。
最后,朱自清的散文注重细节的描写。
他善于观察生活,从细微之处发现平凡生活中的美。
在他的作品中,常常可以看到他对细节的精准观察和描绘。
例如,在《匆匆》中,朱自清以他独特的角度和细致的观察,描绘了一个风雨中匆忙的城市,通过细节展示出生活之中的无奈与迅速流逝。
朱自清的细节描写让作品更加丰满生动,吸引读者深入思考。
总之,朱自清散文具有深情叙事、大气淡雅、富有哲理和注重细节的四种语言特色。
他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以深情的口吻叙述着生活的故事,让读者在欣赏散文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文字背后蕴含的情感与智慧。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已成为中国现代散文的瑰宝,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也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
简述朱自清散文的特点朱自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散文代表作《春》、《背影》等,以其深刻的思想、细腻的描写和优美的语言风格,为后人所推崇和模仿。
朱自清散文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情感真挚,自然流畅朱自清的散文作品,往往以情感为主线,以真挚、细腻的感情展现人物和事物的形象。
他的语言自然流畅,不刻意追求华丽的修辞,却能在平凡的生活琐事中发现人性的本质,使人感受到真挚、深刻的情感。
例如,他的《背影》就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故事,通过对父子之间的亲情描写,展现了人性的高尚和温暖,令人动容。
在文中,他用简单的语言,细腻地描绘了父亲送儿子上学的细节,让人感受到父爱的深沉,也让人回忆起自己的父亲。
二、描写细腻,形象生动朱自清的散文作品,描写细腻、形象生动,往往通过对细节的描写,营造出极具感染力的艺术形象。
他的描写方式,常常将事物的形象和情感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真实。
例如,他的《春》就是一篇以春天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春天的细致描写,抒发了他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他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了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同时,他还通过对春天的描绘,表达了人们对生活美好的向往和追求。
三、言简意赅,语言优美朱自清的散文作品,语言简洁而优美,不追求华丽的修辞,而是力求言简意赅,将复杂的思想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他的语言通俗易懂,却能把深刻的思想表达得淋漓尽致。
例如,《荷塘月色》是一篇以荷花为主题的散文,通过对荷花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敬爱之情。
在文中,他用简单的语言,却能将荷花的美妙形象和深刻的思想融为一体,令人感受到他对自然之美的深刻领悟。
朱自清的散文作品以情感真挚、描写细腻、言简意赅、语言优美为特点,他的散文作品不仅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更是一种思想的启示和文化的传承。
朱自清的散文特点
朱自清的散文主要是叙事性和抒情性的小品文。
其作品的题材可分为三个系列:一是以写社会生活抨击黑暗现实为主要内容的一组散文,代表作品有《生命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和《执政府大屠杀记》。
二是以《背影》《儿女》《悼亡妇》为代表的一组散文,主要描写个人和家庭生活,表现父子、夫妻、朋友间的人伦之情,具有浓厚的人情味。
第三,以写自然景物为主的一组借景抒情的小品,《绿》《春》《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是其代表佳作。
后两类散文,是朱自清写得最出色的,其中《背影》《荷塘月色》更是脍炙人口的名篇。
其散文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炼,文笔清丽著称,极富有真情实感。
他的写景散文在现代文学的散文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运用白话文描写景致最具魅力。
如《绿》中,就用比喻、对比等手法,细腻深切地画出了梅雨潭瀑布的质和色,文字刻意求工,显示出驾御语言文字的高超技巧。
他的炉火纯青的文字功力在《荷塘月色》中更是表现得淋漓尽致。
比如在描写月色下的荷花之美时,作者将它比喻为明珠,碧天的星星、出浴的美人;在形容荷花淡淡的清香时,又用了‚仿佛远处高楼上飘过来的渺茫的歌声似的‛一句,以歌声比喻香气,以渺茫比喻香气的轻淡,这一通感手法的运用准确而奇妙。
朱自清还有另一语言风格的散文,即用平易的语言,在朴素的叙述中寄寓真挚深沉的情愫。
这类作品常常能表现作者正直、热情、进步的心怀,如《生命的价格——七毛钱》、《白种人——上帝的骄子!》等均为这一风格的代表作,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背影》。
这篇散文洗去了他往日的铅华,透过父亲的一举一动,读者似乎看到了作者惨淡的家境及父亲对儿子深挚的爱。
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
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朱自清的散文风格
李广田在《最完整的人格》一文中说:“《背影》一篇,论行数不满五十行,论字数不过千五百言……由于这篇短文被选为中学国文教材,在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
’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
”这里说的是解放前的情况。
至于解放后,选《背影》的少了一些,而《荷塘月色》一文,则因其文笔的优美,一直被选作教材,为大中学生所吟诵。
为什么朱自清的散文如此为人所推崇?主要因为他的散文
具有真、善、美的品格。
真,就是内容真实、感情真挚。
善,是指作品表露出来的思想感情是进步的,作者是非爱憎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致。
美,当然包括很多方面,而特别为一般散文作品所不可企及的,是它的语言秀美而富有韵味,既如溪水般清澈流畅,又如橄榄般甘美耐嚼。
朱自清在散文创作中是怎样追求真、善、美的呢?
从内容看,朱自清写的都是他亲身经历的事情。
不仅大的事情有根有据,就是一个细节,也力求真实准确。
他不能容忍自己的散文中出现丝毫不真实的地方。
有这样一件事:他的《荷塘月色》里有一句话:“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和水里的蛙声。
”后来有一个读者写信告诉他,说蝉子夜晚是不叫的。
朱自清觉得自己那晚确是听到了蝉声,但为了稳妥起见,他还是问了好几个人,并写信向某昆虫学家请
教。
结果大家都认为蝉子夜晚是不叫的,只是偶尔才叫。
朱自清因此怀疑自己是记错了,准备在散文集《背影》再版时,删掉蝉叫这个句子。
可是后来,他又两次亲耳听到月夜的蝉声,他才相信自己没有写错,而一般人对月夜蝉叫的认识不准确。
他为此专门写了一篇文章,说明观察事物之不易。
从这件事可以看出,朱自清在对待写作内容的真实性方面,态度是多么认真严肃。
朱自清散文感情的真挚更是有口皆碑。
他的《背影》、《给亡妇》等,被称为“天地间第等至情文学”。
在淡淡的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而有动人心弦的力量。
他在《论逼真和如画》、《论标语口号》、《钟明<呕心苦唇录>序》等文章里,强调“真”“就是自然”,强调“修辞立其诚”,强调“宣传与写作都不能缺少至诚的态度”。
正是这种“至诚的态度”,使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都倾注在字里行间。
而这种从心灵深处流露出来的喜怒哀乐之情,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