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

合集下载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理论和实践的浅析彭文雯玉城街道办事处【摘要】:随着党的十八大胜利闭幕,我们国家也吹响了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军的号角。

究竟小康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有些什么特质如何确定小康社会的实践取向?如何建成小康社会本文就上述问题作一个浅要的分析。

【关键词】: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X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汇报中提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开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精确推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X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雄伟目标。

〞从“解決温饱〞到“小康水平〞,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提出、责任制展和完善,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开创新境地,步入新阶段。

着眼地解決当代中国开展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我们党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雄伟目标,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各项部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战略性、指导性,需要我们紧密结合实际,把各项任务贯彻好、落实好。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正确认识小康社会的本质在推动小康社会由建设向建成转化的时候,我们首先必须正确把握两个根本前提。

这两个前提是: 小康社会的本质是什么我们要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有些什么特质认识小康社会的本质,需要从当代中国的社会形态来入手。

当代中国的小康社会开展,是以社会主义现代化为根本背景的。

对现代化开展作出小康的定性要求,是改革放开初期中国共产党基于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的衣、食、住、行、用是首要任务,现代化开展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重点的考量。

这是从生活层面提出的一种阶段性的社会理想或者叫开展的目标导向。

1979年12月6日,X会见日本前首相大平正芳,在答复对方关于中国现代化开展问题的提问时,用了“小康之家〞来直观、形象的描述中国未来的开展目标。

X说,我们要完成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义和启示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事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既是对过去几十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的肯定,也是对未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目标和方向的明确。

2.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基本保障。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过程中,我们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不断提高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3.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保障。

一个经济强盛、政治稳定、文化繁荣、科技创新、生态良好、军事强大的小康社会,必将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参照系,进一步提高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话语权。

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启示1.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只有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成效的重要标准,才能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认同和支持。

2.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这就需要我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创新驱动,优化产业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等方面下功夫,实现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双提升。

3.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这就需要我们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4.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加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这就需要我们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全面深化改革,加强法治建设,提高国家治理效能和水平。

5.坚持对外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持对外开放。

南方周末历年新年献词汇总(1997-2014)

南方周末历年新年献词汇总(1997-2014)

《南方周末》创刊于1984年2月11日,是一份立足广东覆盖全国的大型综合性周报。

《南方周末》每年都有发表新年献词的传统。

以下是laifanwen演讲稿网为您搜集整理的《南方周末历年新年献词汇总(1997-2014)》,供参考。

(点击下列标题查看南方周末的历年新年献词)
1
1997年主编寄语
1998年新年献辞: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
1999年新年致辞:总有一种力量让我们泪流满面
2000年新年致辞:我们从来没有放弃,因为我们爱得深沉
2001年新年献词:愿新年的阳光照亮你的梦想
2002年新年献词:走在中国的大地上
2003年新年致辞: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
2
2004年新年致辞:这梦想,不休不止
2005年新年献词:站在民意的泥土上
2006年新年致辞:一句真话能比整个世界的分量还重
2007年新年致辞:从今天起,我们更要彼此珍惜
2008年新年献辞:愿自由开放的旗帜高高飘扬
2009年新年献词: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
2010年新年献词: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
3
2011年主编寄语: 让每个中国人都金贵起来
2012年新年献辞: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
2013年新年献辞: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
2014年新年献辞:我们是南方周末,我们三十而立4。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公平与公正】和谐社会公平正义<P> 如何维护公平与公正成为中国共产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迫切需要解决的理论和现实问题。

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关系到社会的繁荣、稳定和发展。

社会公平与公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本价值观之一。

公平与公正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联系的,不同的国家、民族和社会制度对社会公平与公正的理解和认识不尽相同。

在当代西方,关于公平问题的看法也有多种观点,有的是关注结果是否平等,有的是关注权利是否平等,有的是关注机会是否平等,还有的是关注程序是否平等。

不同国家和社会的公平与公正观虽有差别,也有共性,那就是,它要求社会的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其他利益在全体社会成员之间合理而平等的分配,包括社会成员享有平等的权利、合理的分配、均等的机会和公平的司法,社会成员之间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消费水平基本接近,人们行使的权利与收获和他们履行的义务与贡献基本一致,每个人都能拥有平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

按照马克思主义公平公正观的要求,公平公正具有以下特征:公平与公正的概念具有明显的历史内涵,是社会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具体的价值标准和判断,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紧密相联。

因此,必须把公平与公正放到一个具体的历史条件下去考察它的内涵和要求,不能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去抽象地谈论公平与公正问题。

在我国,研究并确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公平公正观,必须从我国初级阶段国情、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和多元化的社会分配结构出发,这一特殊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与公正目标要求的实现是一个渐进的艰巨过程,是阶段性目标和最终目标的统一。

相对性是指公平与公正是一个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概念。

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并不存在绝对的公平与公正。

不同的国家,由于国情不同,公平公正的标准就不同;同一国家,由于社会发展阶段不同,公平与公正的标准也不同;即使同一社会发展阶段,由于社会制度、区域发展水平等不同,不同领域不同群体的公平与公正也是相对的。

南方周末历年新年贺词

南方周末历年新年贺词

南方周末是一家在中国具有影响力的新闻周刊,每年元旦都会发布新年贺词。

以下是南方周末自2010年以来的一些新年贺词标题和摘要:2010年:《这是你所拥有的时间,这是你能决定的生活》摘要:新年献词强调了个人对时间的掌控和生活决策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珍惜时间,积极生活。

2011年:《让每个中国人都金贵起来》摘要:新年献词呼吁提高每个中国人的价值和尊严,推动社会进步和公平正义。

2012年:《像一束光簇拥另一束光》摘要:新年献词比喻人们应该像光一样,互相支持和照亮,共同创造美好的未来。

2013年:《我们比任何时候都更接近梦想》摘要:新年献词表达了人们对梦想的追求和接近,鼓励人们继续努力,实现自己的梦想。

2014年:《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摘要:新年献词讨论了全面小康和公正社会的目标,呼吁共同努力,实现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2015年:《我们是南方周末,我们三十而立》摘要:新年献词庆祝了南方周末成立三十周年,强调其作为媒体的责任和使命。

2016年:《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要坚韧恒久的勇气》摘要:新年献词鼓励人们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保持信念和勇气,坚持不懈地追求自己的目标。

2017年:《每一次抉择都期待一场苦尽甘来》摘要:新年献词强调了人生中的抉择和期待,比喻每一次抉择都像是一场苦尽甘来的过程。

2018年:《哪怕世界在历史三峡中漂流,你我有彼此在》摘要:新年献词表达了对团结和相互依靠的呼吁,强调在困难和挑战面前,人们应该相互支持,共同度过难关。

2019年:《考验如火,正在淬炼真金》摘要:新年献词比喻生活中的考验就像火一样,能够淬炼出真正的价值和品质。

2020年:《这是你的光荣之路》摘要:新年献词鼓励人们走上光荣的道路,努力实现自己的目标和梦想。

2021年:《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摘要:新年献词呼吁帮助那些无力的人,让他们变得有力,以及鼓励那些悲观的人,让他们继续前行。

2022年:《总有奋不顾身的相信,总要坚韧恒久的勇气》摘要:新年献词强调了信念和勇气的重要性,鼓励人们在面对困难和挑战时保持坚持和勇气。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教育公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教育公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的教育公平作者:乔凯丽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6年第12期摘要: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是不断追求的目标,教育公平和民族发展是密切相关,教育是否公平关系到百姓的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的荣辱兴亡。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推进教育公平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

所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需要充分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教育公平的密切关系,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二者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教育公平中图分类号:G520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6)012-000-012012年秋召开的中共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 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

要想在2020 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这就要不断促进教育公平的发展。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教育公平存在的问题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高速发展使我国的教育事业处于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但由于我国的实际情况及对教育公平问题的不够重视,使得问题越来越多。

比如在区域、城乡之间经济发展不协调、消极落后思想的束缚、政府政策执行力度存在偏差和教育腐败等,这些问题有愈演愈烈的趋势且严重影响着教育公平的实现。

首先,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不公平,主要表现在城乡之间教育资金投入差距较大、城乡之间教育价值取向和教师待遇差距较大等方面,这些巨大的差异也严重影响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其次,区域之间的不平衡,从教育发展角度来看,地区间自然环境、人口因素和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的差距都是导致其发展不均衡的重要原因。

再次,阶层之间的不公平,这主要表现为:不同阶层子女的教育价值取向和阶层子女接受的教育资源往往不同二、实现我国教育公平的路径选择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竭尽全力采取一些切实可行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地减少教育不公带来的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正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公平与正义

[收稿日期]2009-12-01[作者简介]朱大鹏(1982-),男,山东德州人,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08级博士研究生。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社会公平正义朱大鹏(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摘要]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题中之义,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

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社会公平正义必须深刻认识公平正义的理论价值,准确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正义观的时代性、人民性、实践性的科学内涵。

全面推进公平正义的社会实践,在经济领域要处理好发展的好与快的关系;在政治领域要处理好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在文化领域要处理好先进文化引导与多样文化繁荣的关系;在社会领域要处理好公平与效率、发展与共享的关系;在生态领域要处理好当代进步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在国际事务领域要处理好维护和平与伸张正义的关系。

[关键词]社会公平正义;理论价值;科学内涵;社会实践[中图分类号]D6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4799(2010)04-0052-04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共产党人的一贯主张和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把社会公平正义提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

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公平正义的理论价值,准确理解公平正义的科学内涵,全面推进公平正义的社会实践。

一、深刻认识公平正义的理论价值只有深刻认识公平正义的理论价值,才能在实践中自觉地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而奋斗。

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和发展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就必须树立和实践公平正义理念。

1.公平正义是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原则是统筹兼顾。

”[1]14我们要树立和实践的公平正义理念,就是要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出发,突破“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的思维,在发展造就的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就是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就是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际事务等方面都贯彻公平正义的理念,就是要注重权利公平、机会公平、程序公平、结果公平等体系的有机统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实践意义及现实路径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实践意义及现实路径

作者简介:王显星ꎬ硕士ꎬ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ꎮ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ꎮ基金项目: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十九大后深化南疆民族团结教育的实证研究 (项目批准号:18XKS024)阶段性研究成果ꎮ文章编号:2096-3874(2019)12-0001-05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㊁实践意义及现实路径王显星(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ꎬ新疆喀什844000)摘㊀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 第一个一百年奋斗目标 的重要标志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丰富的内涵: 全面 是重点惠及全体人民与覆盖各领域的全面ꎬ 建成 是复兴中国梦的阶段性目标ꎬ 小康社会 是关乎微观的生活水平ꎮ当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ꎬ更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ꎮ通过提高精准扶贫的能力和水平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引领社会发展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现实路径ꎮ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ꎻ社会发展ꎻ实践意义ꎻ现实路径中图分类号:D616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2020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ꎬ中国共产党对人民做出的承诺即将兑现ꎮ如今中国的国力蒸蒸日上ꎬ国际地位空前提升ꎬ民生水平日益改善ꎮ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指引ꎬ为了对人民生活诉求有着精准地把握ꎬ对社会发展局势有着充分科学地判断ꎬ对国家阶段目标有着明确地认识ꎬ必须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加以深刻的理解ꎬ以便有效地处理社会出现的疑难杂症ꎮ本文采用 个人-社会-国家 之间的现实逻辑来论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意义ꎬ并以精准扶贫的原则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理念ꎬ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来打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途径ꎬ这对破解民生难题及转变发展思路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ꎮ一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关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本内涵主要以围绕人的发展ꎬ社会的发展等方向开展ꎬ在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期盼的基础之上ꎬ进一步增强了党和人民对小康社会的道路自信ꎬ为诠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提供了参考依据ꎮ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是 全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涉及到各个领域ꎬ 全面 一词在地域覆盖㊁惠民政策㊁社会成员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ꎮ首先ꎬ在社会的地域覆盖上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 全面 是具有发展的宽泛形式ꎬ脱离了全面形式的发展而追求 城乡之间 工农业之间 经济与生态之间 等一方增长ꎬ人所处的生存环境将以不均衡㊁不协调㊁不和谐的形式体现ꎮ其次ꎬ在追求发展的同时要兼顾民生问题ꎬ如果牺牲民生所需㊁民生所往㊁民生所系去换取高速发展ꎬ那发展的代价是得不偿失的ꎮ再次ꎬ 小康 的分布不是少数人的小康ꎬ而是遍及所有人的小康ꎮ并且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也是社会所有人的全面发展进行的ꎬ它包含了人在经济㊁民主㊁科教㊁文化㊁生活等各领域的全面发展ꎮ习近平总书记曾谈到: 要在科学评估进展状况的基础上ꎬ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存在的突出短板和必须完成的硬任务进行认真梳理ꎮ [1]因此ꎬ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不能存在短板问题ꎮ目前我国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日益显现ꎬ成为了制约低端领域发展的藩篱ꎮ因此ꎬ各领域之间差距的特殊性只能通过协调发展战略逐渐1 第19卷㊀第12期2019年12月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JOURNALOFHEILONGJIANGUNIVERSITYOFTECHNOLOGY㊀Vol.19㊀No.12㊀Dec.2019弥补ꎬ要重点协调城乡一体化关系来缩小地区间的差距ꎬ调整发展速度并提升发展质量的策略来激发经济持久活力ꎬ让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有效的释放ꎮ此外ꎬ为缩短贫富差距要致力于破除机制㊁体制的瓶颈以满足人民的发展诉求ꎬ大力改善生态环境ꎬ健全民主法制体系ꎬ使群众生活获得更稳固的保障ꎮ在构建小康社会中要做到出实招见实效ꎬ落实精细化发展ꎬ开展全局性创新ꎬ使社会取得的成效充分发挥到教育㊁医疗㊁就业领域中去ꎬ全体社会成员要拿出实际行动完成共同富裕的目标ꎮ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 建成建成 表示预期目的的实现ꎬ使目标任务成为事实ꎮ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ꎬ凸显了党对社会发展蓝图的战略构建ꎬ凝聚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力量ꎬ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ꎮ在社会发展的道路中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仅是实现最高理想过程中的阶段性小目标ꎬ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表明ꎬ 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ꎬ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ꎬ在那里ꎬ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ꎮ[2]所以ꎬ实现最终理想需要着重把理想具体化㊁现实化㊁大众化地规划为细小区间段ꎮ在进行 伟大梦想 的奋斗中ꎬ社会每一次的进步都会向着伟大梦想一点点靠近ꎬ党始终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ꎬ勇于承担对人民负责的使命ꎮ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到 最后一公里 阶段中ꎬ我国深入治理贫困地区并阻断贫困代际传递ꎬ有效防止了反贫现象的发生ꎬ如期完成了中西部大规模脱贫ꎮ总之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有力地保障了社会事业渐进性的发展ꎬ而且也避免了超越实际生产力的发展水平ꎬ这样才能顺利保证从 建设 到 建成 的必然过渡ꎮ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指引下ꎬ要不断满足人民大众的多样化需求作为基本任务ꎬ维护百姓的公平正义ꎬ如期实现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ꎮ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是 小康社会 小康社会 是一个物质生活上舒适安逸和精神生活上丰富多彩的概念ꎬ是走向共同富裕㊁公平正义的社会ꎮ其中 小康 一词通常指广大群众所享有的介于温饱和富裕之间的比较安定的生活状况ꎬ以前通常以经济指标来衡量小康水平ꎮ在跨世纪初期ꎬ我国顺利实现了:邓小平所提出的现代化战略三步走的前两步ꎬ同时国有企业的刚刚改革ꎬ社会保障的初步落实ꎬ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刚达到小康水平ꎬ但仅是低水平㊁不全面㊁不平衡的小康ꎮ在新时代的背景下ꎬ 小康社会 的内容更为丰富ꎬ涵盖了经济㊁政治㊁文化㊁社会㊁生态文明五大领域ꎬ中国共产党曾提出到 建党一百年时建成经济更加发展㊁民主更加健全㊁科教更加进步㊁文化更加繁荣㊁社会更加和谐㊁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小康社会 ꎮ[3]如今对即将完成 小康社会 的任务ꎬ中国经历了从 总体小康 到 小康社会 的转变ꎬ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建设认识的不断深化ꎮ总体小康体现的是宏观生活水平ꎬ小康社会体现的是微观生活水平ꎬ小康社会要求人们的广泛生活诉求得到满足ꎬ而不是特指贫富差距化的小康社会ꎮ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ꎬ人民生活总体水平逐渐提高ꎬ温饱问题提前解决ꎬ物质生活需求逐渐得到落实ꎬ因此 小康社会 变成人民群众的普遍追求ꎮ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ꎻ造福全体人民的小康ꎻ遵循人民群众意愿的小康ꎬ同时也是幸福感与满意度不断增强的小康ꎮ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ꎬ揭示了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内在联系ꎮ随着党和人民对小康社会建设的不断深入ꎬ其涉及的范畴也在不断扩充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内涵不仅与中国现阶段的国情相关联ꎬ更赋予了具有中国模式的使命ꎮ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践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根据国情得出的重要现实判断ꎬ不仅深度切合了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真理ꎬ更昭示了社会主义强大制度的正义合理性ꎬ为复兴中国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ꎮ1.从个人发展角度看ꎬ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宗旨人民是决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功与否的决定力量ꎬ社会的每一次进步ꎬ都是以人作为基础促进生产力发展的ꎬ社会发展的最终成果也是为人本身而服务的ꎮ历史实践充分证明ꎬ民顺则国泰民安ꎬ民不顺则国破家亡ꎬ过去㊁现在㊁将来是相通2第12期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年的ꎬ国家的改革只有顺应民意和深刻牢记民本邦固的历史经验ꎬ历史的教训才不会重演ꎮ在追求社会发展的过程中ꎬ从社会关系中考察社会发展中的人ꎬ是以实践主体人的方式进行的ꎬ同时从人本身角度出发进行社会建设再到发展成果由人民检验这一内在逻辑ꎬ充分证明广大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ꎮ为促进人更好的全面发展ꎬ要坚持把群众事业深度融合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活动中去ꎬ厘清发展为了谁的利益㊁为谁而服务㊁为谁而奋斗的问题ꎬ依靠人民完成复兴大业ꎬ充分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群众史观的光芒ꎮ臆想一直追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忽略民生问题ꎬ造成人民利益的损失从而阻碍了社会的进步是不值得的ꎮ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要始终体现人与社会之间的良性互动ꎬ人们只有在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ꎬ人才能实现 创新型发展 ꎬ小康社会才能变得更加丰富ꎮ此外ꎬ社会发展的价值不只是寻求人与社会的和谐ꎬ更是获取人的自身价值ꎬ即人的知识完善㊁提高技能㊁提升文化水平的过程ꎮ在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参与社会建设的过程中ꎬ既增强了国家的文化实力㊁文化事业ꎬ又有利于为社会塑造优秀人才ꎮ人民是国家的主人ꎬ没有人民的富裕ꎬ就不可能有国家的强大ꎬ没有国家的强大ꎬ就更不能有人民的幸福ꎮ因此ꎬ发展要始终以人民为中心ꎬ要始终抱有体察民情㊁惠民之心的态度增强群众的幸福感ꎬ是真正体现社会发展的价值所在ꎮ2.从社会实践角度看ꎬ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社会制度是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性问题ꎮ社会发展的一次次进步ꎬ都伴随着更完善的制度来推动社会历史的向前发展ꎬ并且制度对建设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ꎮ新中国成立70年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ꎬ国家经济实力显著增强ꎬ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ꎬ实践结果充分证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的优越性ꎮ政治上更稳定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充分凸显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公正民主的优势ꎻ经济上更繁荣ꎬ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足以说明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制度是我国经济建设的优势ꎻ民生上更实惠ꎬ城乡差距的缩小ꎬ温饱难题的解决ꎬ群众生活条件的改善等实效突出了 以人为本 的制度优势ꎻ文化上更兴盛ꎬ通过 科教兴国 等战略实现了文盲率的大幅下降并提升了文化事业的软实力ꎮ长期以来ꎬ为消除 西化思想 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攻击ꎬ广大民众需要从 四个自信 抓起ꎬ加强 五个认同 以此来促进民族的团结和增强中国的凝聚力ꎮ在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显现中ꎬ党和政府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的实际国情ꎬ并明确规划清晰的发展战略ꎬ振奋了新时期人民对社会探索与实践创新的信心ꎮ实践证明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ꎬ更体现了中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经济发展能力ꎮ中国问题只能用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ꎬ社会主义制度更加符合中国的全面发展ꎬ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造了有力的契机ꎮ3.从国家阶段角度看ꎬ实现了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中国梦 是实现国家富强㊁民族振兴㊁人民幸福的梦ꎬ中国梦的出发点与落脚点都是人民ꎬ必须依靠人民来实现ꎬ中国梦生动形象地表达了人民对共同富裕的理想追求ꎮ在筑牢中国梦的现实基础上ꎬ必须铺好小康社会这条必经之路ꎬ也应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近期目标与中国梦的长远目标结合起来ꎬ广泛客观地审视现阶段国情为实现中国梦创造一切有利条件ꎮ因此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复兴中国梦的重要环节ꎮ在新时代条件下ꎬ我国改变了以往的发展方式ꎬ着重转变工作中的重点ꎬ全力以赴补齐发展领域的各项短板ꎬ国家面貌展现出了新的态势ꎮ如今的中国已不再是任人宰割的 旧中国 时期ꎬ全国各族人民看到了国家复兴的希望ꎬ深藏于中国人民心中的复兴梦想再次燃起ꎮ中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ꎬ洞察时代发展的机遇ꎬ深度挖掘社会发展中的潜在价值ꎬ紧扣社会发展的原则方向ꎬ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共同利益㊁共同期盼㊁共同理想努力奋斗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刻的价值取向ꎬ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了稳固的物质基础ꎮ在打造中国梦的过程中ꎬ每个阶段都会存在不同的矛盾ꎬ要勇于面对和解决社会的重大矛盾ꎬ切实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ꎮ同时在深入推进党的3第12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㊁实践意义及现实路径2019年伟大梦想进程中ꎬ必须扫除侵蚀党健康肌体的毒瘤ꎬ确保党的生命力经久不衰ꎬ只要牢牢坚定党的领导才不会使中国梦的战略指引迷失航向ꎮ中国的发展还有很长的路要走ꎬ要时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方向ꎬ中国梦才能实现ꎮ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路径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ꎬ必须采取精准扶贫的举措ꎬ落实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科学战略ꎬ构建出和谐社会的体系ꎬ为了向 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顺利过渡提供了有效的现实路径ꎮ1.精准扶贫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 消除贫困㊁改善民生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ꎬ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ꎬ是我们党的重要使命ꎮ [4]新时期如何增加贫困人口的脱贫机会ꎬ如何减轻贫困人口的过重负担ꎬ这成了考验脱贫工作的重要难题ꎮ党中央牢牢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目标的重点ꎬ以前所未有的动力推动扶贫建设ꎬ创造了我国扶贫史上的最佳成绩ꎮ但在目前新疆地区仍然是块难啃的骨头ꎬ社会闲散人员㊁孤寡老人㊁长期患者是扶贫工作中的棘手问题ꎬ个别地方还存有扶贫意识不强ꎬ工作落实不利等问题ꎮ近几年ꎬ国家不以扶贫任务难为理由降低标准ꎬ反而加大扶贫资金的投资力度ꎬ强化精准扶贫的定力ꎬ扩大扶贫政策的宣传ꎮ党和政府逐级立下 军令状 ꎬ以解决制约贫困为主ꎬ以补齐短板为辅ꎬ纠正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ꎬ重点优化了贫困地区的资源ꎬ高度关注特殊贫困群体并下决心打赢这场扶贫硬仗ꎮ首先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艰巨任务在农村ꎬ要积极主动建立驻村帮扶ꎬ强化广大干部的责任意识ꎬ改善贫困地区的生活质量ꎬ做到 真脱贫 脱真贫 的目标ꎮ 要坚持精准扶贫㊁精准脱贫ꎬ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ꎮ [4]根据实情提高脱贫措施的针对性ꎬ充分对接扶贫机制ꎬ实施因教脱贫和因技脱贫ꎬ这样就能让贫困家庭的子女接受公平的教育ꎬ让贫困群众掌握摆脱困境的技术ꎮ其次ꎬ在扶贫工作中要与扶智相结合ꎬ困难群众没有脱贫的信心与志向ꎬ帮扶再多ꎬ也不能解决返贫问题ꎮ最后ꎬ还要强化落实具体脱贫工作的责任ꎬ推行脱贫成果的考核评估ꎬ控制扶贫资金的监管ꎬ加强督查巡视ꎬ以防止腐败现象发生ꎬ最终才能建成全面的小康社会ꎮ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要求当前ꎬ中国主要面临着自主创新能力弱ꎬ制造业大而不强ꎬ核心技术㊁高端设备对外依存ꎬ存在生态客观短板等态势ꎮ为改变这种被动发展的局面ꎬ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ꎮ创新上ꎬ一是加强自主研发能力ꎬ扩展技术创新的范围ꎬ合理地用好创新技术ꎮ二是激发产业技术的创新ꎬ完善体制的更新ꎬ让创新成为社会建设的强劲动力ꎮ制造上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ꎬ大力推动中端产业升级为中高端产业ꎬ提升生产效率来把我国建成为科研强国ꎮ随着人工智能的逐渐成熟ꎬ将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应用到三大产业用以破除制约发展的机制ꎬ同时增强文化事业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ꎬ促进文化和科技相融合ꎮ环境上ꎬ面对发展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退化及其环境污染的严峻形势ꎮ对此要坚持推进绿色发展战略ꎬ树立生态底线思维ꎬ强化垃圾分类处理管控能力ꎬ加强工业污染的惩治制度与政策导向ꎬ开展资源的节约再利用行动ꎮ在新时代的征程上ꎬ针对以往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欠缺ꎬ我国在巩固发展的基础之上着重转变了工作的重点ꎬ强化了社会治理的法制手段ꎬ为小康社会的如期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ꎮ3.构建和谐社会是提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条件和谐社会是人与人ꎬ人与社会㊁自然和谐统一的生存状态ꎬ在其中最主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ꎮ 小康社会 与 和谐社会 相辅相成ꎬ相互作用ꎬ和谐社会给小康社会的建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ꎬ小康社会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ꎮ前者强调 全面建成 的成果ꎬ后者侧重于通过综合社会实践取得的关系和结构ꎮ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出发ꎬ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关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 [5]ꎮ因为制定小康社会的目标使百姓生活得到了保障ꎬ人民精神面貌的焕然一新ꎬ广大群众的生活诉求得到了满足ꎮ一方面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要遵循主体人的发展ꎬ同时要彻底消除贪污腐败㊁黑4第12期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年恶势力及其背后的保护伞ꎬ重新建立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ꎮ另一方面ꎬ改善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ꎬ需要从社会的政治方面㊁民生方面㊁生态方面等角度来进行完善ꎬ才能达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ꎮ此外ꎬ社会的发展总是伴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善而进行的ꎬ其中人们所形成的社会关系也决定以后社会发展的状况ꎮ在目前的社会形势下ꎬ小康社会的发展与人的发展应保持同步ꎬ这对我国化解人与社会之间的矛盾提供了科学的指南ꎮ最后ꎬ积极挖掘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ꎬ对于社会的协调发展㊁共享发展提供了宝贵经验ꎮ如今社会主义的制度越来越得到世界认可ꎬ构建和谐社会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互联结㊁相互促进㊁互为影响ꎬ为解决人与社会的关系提供了有效途径ꎮ参考文献[1]习近平.聚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弱项实施精准攻坚勇于破题善于解题落实好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N].人民日报ꎬ2019-04-23(1).[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ꎬ2012:422.[3]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ꎬ2017-10-28.[4]习近平.脱贫攻坚战冲锋号已经吹响全党全国咬定目标苦干实干[N].人民日报ꎬ2015-11-29(1).[5]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境界 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解读[J].学习导报ꎬ2006(11):21-50.ConnotationꎬPracticalSignificanceandRealisticPathofBuilding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WangXianxing(SchoolofMarxismꎬKashgarUniversityꎬKashgarꎬXinjiangUygurAutonomousRegion844000ꎬChina)Abstract:Building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isanimportantsymbolforrealizingthe"firsthundred-yearstrugglegoal".Thecomprehensiveconstructionofawell-offsocietyhasrichconnotations:"comprehensive"referrstobenefitallpeopleandcoveringallareasꎬand"building"istoreviveChina'sstagedgoalofdreamsꎬ"awell-offsociety"isrelatedtothemicrolevelofliving.Thecurrentcomprehensiveconstruc ̄tionofawell-offsocietynotonlyreflectsthepeople-centeredservicetenetꎬbutalsohighlightsthesuperiorityofthesocialistsystem.Byimprovingtheabilityandlevelofprecisionpovertyalleviationꎬandtransformingtheconceptofeconomicdevelopmentmodetoleadsocialdevelopmentꎬitprovidesarealisticpathforbuilding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Keywords:buildingawell-offsocietyinanall-roundwayꎻsocialdevelopmentꎻpracticalsignificanceꎻrealisticpathClassNo.:D616㊀㊀㊀㊀㊀㊀㊀DocumentMark:A(责任编辑:蔡雪岚)5 第12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涵㊁实践意义及现实路径2019年。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中国创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中国创造”

专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公共文化服务贡献(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公共图书馆服务的“中国创造”苗美娟,李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公共文化服务贡献(三)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

”我国全面建成的小康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共同发展的小康社会。

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砥砺奋进,基本建成了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形成了“四梁八柱”的制度框架,推进了标准化均等化进程,健全了覆盖城乡的设施网络,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服务,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提升了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目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的历史起点上,公共文化服务需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为此,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和北京大学国家现代公共文化研究中心联合策划、《图书馆论坛》编辑部编辑出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的公共文化服务贡献”专题,全面总结公共文化服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卓越贡献和丰富经验,以促进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摘要公共图书馆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通过理念创新、制度创新、技术创新和服务创新贡献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方案”“中国经验”,具体体现为:以城市书房为代表的新型空间通过品质化、智慧化、体系化、社会化建设实现了基层公共阅读空间的划时代提升;“你选书我买单”将传统上以采访馆员为主导的资源采购模式转向以读者为主导的资源采购模式,真正做到“我的阅读我做主”,引发公共图书馆资源采购的中国变革;图书馆跨界合作以“阅读服务+”引领全民阅读新生态,彰显以制度优势实现公共阅读空间快速布局、纳入总分馆体系统筹协调、促进多元业态融合发展的中国路径;扫码看书听书、网上预约社区投递、图书转借、“书来书往”社会大藏书流通体系、信用服务等依托先进的互联网和物流技术,形成了互联网应用的中国引领;公共图书馆总分馆制在快速推进中呈现出政府主导、以县域为基本单元、体系开放包容、向基层专业化拓展延伸的中国特色。

小康社会直译法

小康社会直译法

小康社会直译法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康社会已经在中国全面建成。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体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

而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法律的作用不可忽视。

本文将从小康社会的定义、法律的作用以及小康社会建设中法律的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小康社会的定义小康社会是指人均国民收入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同时普遍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的社会状态。

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方面来看,小康社会是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状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

二、法律的作用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先导,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工具。

在小康社会的建设中,法律的作用不可忽视。

法律对于小康社会的建设具有以下作用:1、维护社会稳定。

法律是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可以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2、规范市场经济行为。

市场经济是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柱,法律可以规范市场经济行为,保证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转。

3、促进公平正义。

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公平正义的社会环境,法律可以通过公正的司法机制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4、保障人权。

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保障人权,法律可以通过制定法律保障人权,让人民群众在法律的保护下享有更多的权利。

三、小康社会建设中法律的作用小康社会的建设需要法律的支持和保障。

法律在小康社会建设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完善法律体系。

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完善法律体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要加强立法工作,制定与小康社会建设相适应的法律,完善法律制度,保障法律的实施。

2、加强法律宣传教育。

小康社会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法律宣传教育可以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法律的保护下更好地参与小康社会建设。

3、加强法律监督。

小康社会建设需要法律的监督和执行,要加强对法律的监督力度,保证法律的实施效果,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

四、小结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成功实践,是中国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

关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

关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

关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关于践行五大发展理念演讲稿1同志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把共享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指明发展价值取向,把握科学发展规律,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本质和共产党宗旨、科学谋划人民福祉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发展理念。

以共享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对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发展提出了目标要求和行动准则,必将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最深厚的伟力。

一、关系13亿多人福祉的科学发展理念人人共建、人人共享,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理想状态。

能否实现发展成果由全体人民共享,关系执政党性质和命运。

同志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本,突出人民至上,致力于解决我国发展中共享性不够、受益不平衡问题,彰显了中国化当代化大众化的马克思主义发展观。

环顾当今世界,只有推进共享发展,才能促进国家安定、民族团结,引领时代发展。

发展理念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源自对发展实践的总结、反思和超越。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在共享发展方面既积累了有益经验,也有过深刻教训。

从教训看,一些国家在发展中不注重共享,一部分人的“获得感”建立在另一部分人的“失落感”甚至“被剥夺感”基础上,造成不同社会群体对立,甚至社会被撕裂,国家内斗不断,民族纷争不止,内耗效应使这些国家的发展步履异常沉重。

从经验看,随着对经济增长没能带来贫困人口减少这一现象的反思,国际上提出了“基础广泛的增长”“分享型增长”“亲穷人的增长”“包容性增长”等理念。

这些理念及其实践,在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方面取得一定成效。

共享发展理念,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的借鉴和超越。

同志指出:“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过程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

”“中国执政者的首要使命就是集中力量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这便是人民至上、共建共享的科学发展理念。

高考政治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三篇时政热点4共享发展与全面小康(23页)

高考政治二轮考前复习课件第三篇时政热点4共享发展与全面小康(23页)

[命题情境2]共享经济 3.这是发生在今天中国很多城市的场景:上班、下班出门后顺手打开手机APP, 找辆共享单车扫码骑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玩着玩着手机没电了, 找一部共享充电宝充电;送朋友去机场坐飞机,回来的时候搭个“顺风车”…… 共享经济对于使用者、供应者、社会是多赢的结局。共享经济 ( ) ①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符合绿色消费原则 ②符合社会发展的趋势,代替传统经济模式 ③体现求实的消费心理,满足个性消费需求 ④借助信息技术的优势,提高了商品的价值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B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 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 育医疗资源。共享经济体现求实的消费心理,满足个性消费需求,符合绿色消费 原则,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①③符合题意;代替传统经济模式说法错误,排除②; 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④错误。
[命题情境4]地摊经济 8.2020年全国两会后,全国各地纷纷给地摊经济松绑,但在地摊经济推广的同时, 相应的问题也迎面而来。放开地摊经济当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在慢慢放 开中,逐步探索出适合本地的模式和节奏。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矛盾的对立统一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要重视量的积累 C.新事物的发展壮大会受到旧事物的阻碍 D.矛盾的特殊性寓于矛盾的普遍性之中
4.2020年4月,小猪短租宣布继续延长“订单佣金减免政策”。这个共享住宿平 台采用C2C(个人对个人)的经营模式,即个人房东通过平台为游客提供闲置的房 源、房间、沙发或帐篷等,共享闲置资源。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 ①共享住宿实质上是租赁消费的具体形式 ②C2C更适用于餐饮娱乐等消费活动 ③共享住宿目的是贯彻绿色发展理念 ④C2C模式有利于增加资源所有者的收入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中考政治教科版复习课件:专题二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中考政治教科版复习课件:专题二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新课标(JK)
专题二 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 建成小康社会
专题二┃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时事在线
材料一: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在产业扶贫、易地 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教育卫生扶贫、贫困村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 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扶贫责任落实、扶贫资金监管、两项制 度衔接、社会力量参与、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在化解 因病致贫返贫、保障安全住房、帮助特困地区特困群体脱贫等方面 进行新探索,确保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 000万人以上,以优异成绩 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材料二: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2017新年贺词: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 掉队。他说:“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一年来,又有1 000多 万贫困人口实现了脱贫,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同志们辛苦了,我 向同志们致敬。新年之际,我最牵挂的还是困难群众,他们吃得怎 么样、住得怎么样,能不能过好新年、过好春节。
时事在线
热点命题解读
专题二┃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2)给贫困地区以资金、技术、政策等方面的支持,不断推进扶贫 开发领域的改革创新。 (3)大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为贫困人口提供基本生存保障。 (4)坚持教育扶贫,提高贫困人口的素质。 (5)广泛动员社会参与,凝聚起扶贫开发的强大合力等。 8.请列举近年来我国采取的扶贫措施有哪些? (1)建立和完善城镇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2)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提高农村家庭经济困难 寄宿生生活补助标准。 (3)建立廉租房制度和经济适用房制度。 (4)实施大病救助制度。 (5)完善城乡合作医疗保障体制。 (6)加快棚户区改造等。
时事在线
热点命题解读
专题二┃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要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5)要关注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6)要进行收入分配体制改革,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缩小收入差 距。 3.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体现了教材中的哪些观点? (1)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 (2)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3)缩小贫富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4)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坚持以人为本、 执政为民。 (5)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衡线

小康宣传稿

小康宣传稿

小康宣传稿
近年来,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推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征程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为了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实现全面小康,我们不断努力,砥砺前行。

全面小康,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在经济领域,我们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增加人民群众福祉。

在政治领域,我们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坚决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在文化领域,我们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让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更加丰富。

在社会领域,我们全力推进脱贫攻坚战,努力实现社会保障体系全覆盖,提高全民受教育程度,提升全民健康水平,让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我们坚定推进绿色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生态环境保护,让绿水青山成为金山银山。

在国际交往中,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全面小康,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期盼。

让我们携手共进,为实现全面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共创美好未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中 共 十 七 大 报 告 在 此 基 础 上 提 出 新 的 更 高 要 求
化显 济 基 盖 思 核 提 第 产著 比 本 全 想 心 高 三 品增 重 建 社 道 价 全 点 更强 明 立 会 德 值 民 : 加〄 显 〄 的 风 体 族 加 丰适 提 文 公 尚 系 文 强 富应 高 化 共 进 深 明 文 。人 、 产 文 一 入 素 化 民国业化步人质建 需际占服弘心社设 要竞国务扬〄会〄 的争民体。良主明 文力经系覆好义显
三是文化软实力显着增强。 四点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发展方向,必须使之深入人心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基本 任务,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使公 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 让人民享有健康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是全面建设 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必须实现文化产品更加丰富,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 济支柱性产业 文化越来越成为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元素,要不断增 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必须要使中华文化走出去, 迈出更大步伐
著政 效 增 落 扩 公 更 第 增府 。 强 实 大 平 好 二 强提 基 〄 〄 。 正 保 点 。供 层 法 全 依 义 障 : 基民治社法。人扩 本主政会治公民大 公制府法国民权社 共度建制基政益会 服更设观本治和主 务加取念方参社义 能完得进略与会民 力善新一深有主主 显。成步入序义〄
第四点: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现 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 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社 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 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合理有序的收入 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 现象基本消除。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 管理体系更加健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
《“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
当我们的目光从注视了一年的黄土地、黑土地、红土地上抬起时,新年的阳光已经第十九次炫目地照在中国这份平凡的报纸上。

19年来,我们一次次、一年年,艰难而执著地贴近大地,贴近人民,记录时代的进程,在希望与梦想中汲取力量。

而新的一年,是中共十六大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后的第一年。

我们没有回避“全面小康”与“公正社会”这么严肃的话题,哪怕是在本该轻松的新年第一天,因为我们知道,“解决问题”与“发展”是一个概念的两面,我们正视问题,因为有一个值得冀望的明天摆在所有中国人面前。

(一)
这片土地正在发生着令人目眩的变化:珠三角蓬勃的加工企业,构成了全球化工业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大上海重现“海上繁华梦”,离国际大都市仅一步之遥;首都北京还有5年就要举办奥运会了,正在以上千亿的投入打造一个“新北京”,迎接来自远方的客人。

毫无疑问,我们身处一个空前繁荣的时代。

物质的极大丰富、国力的极大增强,都表明这个国家正呈现出一种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但是,仍然有一些信息不能被我们忽视,那是上千万刚刚进入都市的民工惘然的脸庞,是都市里失业人员的艰难谋生,是都市边缘的不能称为学校的“民工子弟学校”;是上海、北京和广州等特大城市之外的更为广袤的土地,是那些土地上祖祖辈辈顽强生存着的人们……
其实,江泽民在中共十六大报告中已经对当前形势作了深刻的阐述:“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他同时指出,“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
第1页共4页
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城乡二元经济结构还没有改变,地区差距扩大的趋势尚未扭转,贫困人口还为数不少;……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增大……”。

如果不能清醒地认清形势,盲目的乐观可能会干扰我们前进的方向。

所以,我们又一次选择了行动。

十多名记者以沈阳、北京、上海、江苏宜兴、广州5个地域为原点,出发。

方向是既定的:向西;距离是特定的:在50里左右。

方向和距离并不代表什么,恰恰表明了选择的随意。

我们只想为急速变化中的中国划出5个横切面,作一次社会学意义上的观察。

目的只有一个:我们力图展现一个真实的中国。

(二)
这是一个剧变的时代。

如同有专家所说,自晚清以降,经过多少仁人志士的热血奋争,中国人一百多年来的最大命题——“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变”,现已进入“总结期”。

正因为如此,变化之剧烈、转型之迅猛、牵涉面之广,可想而知。

如何看待正在发生的剧变,便成为这个时代的一个重大命题。

我们认为,只有把这些变化放在历史的大背景之下来审视,我们才不至于在纷繁的表象面前变得迷惘而再次失去方向。

那便是:一百多年来,虽然历经曲折,但中国社会从传统到现代、从封闭到开放、从封建王朝的专制统治到人民共和国的民主自由,这一“历史之河”无疑是朝着正确的方向流淌,而且不可逆转。

但历史又不只是几页冰冷的纸张。

只有把变化同时放在现实中、放在每个社会个体的日常悲欢中来考察,我们才能在认清方向的同时更加清醒,而不至于走向虚妄。

那便是:即使在一个变动的时代,每个个体的幸福和上升通道仍应该尽可能地获得很好的制度保证。

具体而言,在健康的力量正在生长和发育、社会总体走向繁荣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正视更广大社会群体的基本诉求,对生存保障、对幸福生活和美好未来对社会公正的诉求。

第2页共4页
没有人能忽视、也没有人会忽视他们的诉求。

尤其在一个变动的时代,正义往往会成为变动的代价而被轻易支付,但成为悖论的另一面是:越是变动的时代,人们也越呼唤正义,呼唤公平。

自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潮发端以来,“人人生而平等”的理想便从根本上改变了这个世界,成为影响全人类的最基本信仰。

有历史学家甚至曾经精辟地对刚刚逝去的20世纪这样进行总结:整个世纪,人类都是在对“发展”和“平等”这两大主题的追逐和摇摆中度过的。

所有关于社会治理的理论和思潮,都力图在这两者之间寻找适当的平衡点。

在这个辞旧迎新的时刻,不论是我们记者的行动,还是众多知名专家的访谈,我们都想为这一问题寻找答案:当下的中国,是否已经到了把重心逐渐倾向“公平”的时刻?
(三)
事实上,十六大报告已经给出了答案。

这次极为重要的会议,为21世纪头20年中国的发展规划了一个美好的蓝图,那便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本报记者采访的几乎所有专家,均不约而同地向记者提及了这一规划,并指出,它表明党和政府已经把让更多的公民享受到改革的成果、建设一个更为公正的社会,作为今后20年的重中之重。

其实,这一政策取向早在5年前即已经开始显现。

在改革步伐迅猛向前、而旧有的保障制度已经无力保障的时刻,1998年,朱镕基总理就明确提出将建立一个世界上最为庞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本届政府的几个最重要的目标之一。

而旨在缩小东西部差距的西部大开发,也正在付诸实施。

就在刚刚逝去的2002年里,从年初试图采取“国有股减持”来充实社会保障基金、从不惜排除重重阻力将农村税费改革推行到20个省,都显示出高层关怀困难群体、确保社会公正的良苦用心。

这也是我们认为,2002年将成为中国社会进程中一个有标志意义的年度的重要原因。

与此同时,实现社会公正的根本路径也已相当清晰地在我们面前展现开来规则公平是最起码的公平,如果没有透明和公正的规则,权钱交易可以获取巨额利润,这对公平将是釜底抽薪。

第3页共4页
即使在规则平等的前提下,天生禀赋的差异,加上成功者对利润最大化的追逐,仍然会导致结果的巨大差异。

(励志文章 )此时,便需要政府在教育、就业、保障等公共政策上进行有效的调节,更多地倾向困难群体,以维持社会的总体和谐。

这被称为“矫正的正义”。

而在公共政策的选择受到各种利益集团相互博弈、相互影响的情况下,保障各个群体的政治权利便成为能够实现“矫正的正义”的当务之急。

也只有在政治权利得到充分的尊重与保障的情况下,制定公正的规则这一更为重要的前提才成为可能。

于是,尊重宪法、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政治文明的道路便成为根本的选择。

按他国的经验,在一个特定的历史阶段,往往会在这三个层面的选择中偏向一个。

然而,对于剧变中的中国而言,这三个层面的选择似乎正显得同样重要而迫切。

正因为如此,这才是需要决策层和全体国民的大智慧的时候。

所以,我们寄望于2003年,寄望于今后20年。

1.南方周末新年献词历年汇总南方周末2013新年献词
2.南方周末2012新年献词南方周末2011新年献词
3.南方周末2010新年献词南方周末2009新年献词
4.南方周末2008新年献词南方周末2007新年献词
5.南方周末2006新年献词南方周末2005新年献词
6.南方周末2004新年献词南方周末2003新年献词
第4页共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