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化办学的体系重构
深化教育集团化办学 构建学校发展共同体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以下简称“集团化办学”)特指近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中出现的,依托一个或若干个优质学校,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的方式,以契约为纽带建立的学校间合作的组织形态。
与“集团化办学”有关或相近的名词,还有名校办分校、一体化学校、一校多址、教育联盟、教育组团、教育集团等。
目前,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教育治理现代化的主要途径。
然而,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挑战与问题。
在力图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在集团化办学开展二十年的重要时间节点上,在指向教育现代化2035的关键时期,集团化办学该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又该怎样超越形式上的集团化?集团化办学的理想样态集团化办学不是复制某一种所谓成功模式的巨型学校,也不是通过增加一个管理层级干预学校办学自主权,而是促进整个集团内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增加学校活力,承担更广泛的社会责任。
集团化办学中的各成员校追求的是在加入教育集团后,在学校办学声誉、社会影响力、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健康成长等方面共同成长,形成多中心、多层次、紧密联系的学校发展共同体,不断增强创造力,实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不是复制一种“曾经成功”的模式,也不是“削峰填谷”,更不是功利主义的某些特定数据的“高质量”,而是遵循教育规律和办学规律,赋权增能,实现学校自主、内涵式发展,形成学校合作发展的生态体系。
深化集团化办学的“应有之义”凝聚共识,创新治理机制。
集团化办学涉及多元主体,其初心与使命是所有成员学校的公共目标和价值共识,也是激发所有相关主体积极性、责任感的重要力量。
集团化办学成员校、干部、教师之间的认同、信任、相互依赖与支持等情感的联结非常关键。
为何要采取集团化办学的路径、集团化办学可以解决哪些非集团化办学无法解决的问题,都是必须厘清的根本问题。
多元行动主体(既包括教育行政部门、专业组织、社区、社会机构等,也包括集团内学校)要通过互动建立新的关系机制,形成新的游戏规则,围绕公共目标自主协调整合、发挥整体效应。
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绽放
让每个生命都精彩绽放作者:陈丽霞来源:《河南教育·基教版》2023年第10期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校园应是一本活的教科书。
而我认为,让校园真正成为活的教科书的,应是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是学校的魂和根,它会润物无声地去感染校园的一人一物,从而引领学校高品质发展,促进师生健康成长。
一、万山磅礴,必有主峰——重塑文化理念我校于1996年建校,2019年2月开展集团化办学,目前有三个校区,107个教学班,6000多名师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更加关注“生命的价值”,更加关注“人”的发展。
我们在2013—2020年进行了两次学校文化体系的重塑,最终确立了学校的教育哲学为“精彩教育”。
“精彩教育”是以尊重学生生命个体的独特性为前提,以尊重生命存在、唤醒生命潜能、引导生命成长为教育使命,以激发学生发展活力、绽放个性色彩、提升生命品质为教育追求,努力让每一个生命都朝着精彩奔跑。
确立了这样的教育哲学,我们又进一步思考:教育哲学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校更好地从本质上理解宏观层面的教育目的、教育方针、教育策略,更好落实课程目标,还能不断地把外在的社会需求转化为学校内在的教育动力,对于学校的发展和孩子们的成长有极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坚持全面发展,坚持面向全体,坚持知行合一,让学生成为生活和学习的主人”是我校的宗旨和策略。
二、凝心聚力,童蒙养正——重构学校课程文化课程如“跑道”,是学校高位发展和特色形成的重要载体。
在“朝着精彩奔跑”的课程理念引领下,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按照课程设计的基本原理,我们重点从教育哲学、育人目标、办学理念、课程理念、课程模式、课程类别、课程实施,理清课程脉络、梳理课程逻辑,对学校课程进行顶层设计和系统架构,使不同课程发挥出自身的育人优势和价值。
我们从“行为与道德、运动与健康、语言与交流、逻辑与思维、艺术与审美、科技与创新”六个领域出发,分别构建“德之彩”润德课程、“体之彩”健体课程、“言之彩”语言课程、“慧之彩”慧思课程、“艺之彩”怡情课程和“创之彩”科创课程,系统构建了“万花筒课程”体系,从而满足学生的不同爱好和需求。
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
应势而谋,因势而动,顺势而为,乘势而上作者:来源:《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2021年第02期本报综合消息为进一步促进台山市基础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的精神,落实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深化教育管理改革,激发教育发展活力的要求,切实承担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台山市教育局经过充分调研、论证,决定在已实施了近三年的义务教育教研联盟的基础上进行提升和拓展,在全市推进集团化办学模式。
据了解,早在2016年,为改变台山市教育发展的现状,台山地区紧扣教育质量,大胆改革创新办学管理模式。
由台山市教育局牵头组织,教研部门带动,区域内学校联动,建立了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研联盟。
旨在推动学校更具引领力、各集团学校办学更富特色化、集团化教研更具常态化、教师队伍建设更具专业化、课程改革更具实效性。
台山市结合本地实际,采取“领衔学校+若干学校”的“1+X”方式,分为“混合型”“协作式”两种模式,组建了全市18个教育集团,覆盖全市中小学校。
组建教育集团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一、坚持优质引领原则。
采用名校+弱校、名校+新校等方式促进优质资源的再生和辐射。
二、坚持学段衔接原则。
将初中教育集团的领衔学校作为高中阶段教育集团的成员学校,主动积极创造条件,提前做好初、高中在知识内容、学习方法等方面的衔接。
三、坚持城乡结合原则。
将城区学校与乡镇学校进行组合,通过支教、跨校执教、跟岗学习、师资互派,共建共享资源等方式实现结构补缺,优化教师资源配置,进一步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实现质量共进。
台山市推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实行“统筹发展、共享发展、特色发展”的运行机制。
在管理体制上,集团内各成员学校法人代表不变、管理体制不变、经济独立核算不变、校名和行政隶属关系不变,原则上保持人、财、物管理独立。
在充分尊重集团各成员校的办学自主权的基础上,集团内学校之间实行管理互通、质量共进、研训联动、资源共享、文化共建、特色发展。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
关于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施方案为贯彻和落实《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6)40号)和省政府《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促进优质均衡发展的若干意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优质化、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集团化办学的指导意见》,在总结我市片区合作共同体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特制订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与实施原则(一)指导思想以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为统领,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促进教育公平和全面提升教育质量为重点,通过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实施集团化办学,科学整合教育资源,有力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校际之间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共同提高,建设百姓认可、优质均衡的教育强市,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充分的优质教育。
(二)实施原则1.分类试点推进。
坚持因地制宜、因校施策,深化办学模式改革,探索构建集团内合作运行模式。
2.聚焦内涵发展。
通过示范引领、教师交流、资源共享、场地共用、文化生成等策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品质。
3,激发办学活力。
进一步打破校际壁垒,积极探索管理互通、师资交流、研训联动、文化共建、质量共进的体制机制,推动区域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放大。
4.坚持特色发展。
在充分发挥核心校引领辐射作用的同时,充分保障学校主体地位,激发学校主动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避免区域内学校同质化发展倾向,增加学校吸纳、改进、重构能力,推动全市各校形成办学特色。
二、组建模式在深入推进片区合作共同体建设的基础上,以城区优质学校为核心校,由1所集团核心校和“N”所成员校组建“紧密型”和“协作型”两种办学集团。
核心校重点托管1-2所成员校和若干所普通成员校。
被托管的成员校挂牌“XX教育集团XX学校(分校、校区)”,普通成员校为独立法人。
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汇报
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汇报尊敬的领导、教育事业的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某县教育局的一名工作人员,今天非常荣幸能够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们县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工作成果。
一、工作背景义务教育是我国基础教育体系的基石,是实现教育公平和素质教育目标的关键。
为了进一步加强县域内义务教育的管理和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县决定推进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工作。
二、工作目标1. 构建一体化的教育管理体系,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化配置。
2. 实现校际合作与交流,提高教学质量,推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3. 提高教育质量与公平,破解教育资源不均衡问题,促进教育发展的均衡化。
4. 建立健全的义务教育集团化办学机制,实现教育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和专业化。
三、工作进展1. 创建集团:我们已经创建了合适数量的教育集团,涵盖了全县的所有义务教育学校。
通过创建集团,可以实现学校间的协同发展和资源共享。
2. 教育管理体系重构:我们对教育管理体系进行了重构,将原来的管辖单位划归集团进行统一管理,确保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专业化管理。
3. 师资培训与交流:我们积极组织各集团内教师的培训,举办教学案例分享会、教研活动等,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 教育资源共享:集团化办学推动了教育资源的共享,学校之间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如教材、教学设备、教学环境等,有效解决了资源不足的问题。
5. 教育课程改革:通过集团化办学,我们进一步推动了教育课程的改革和统一,确保学生在不同学校之间有相似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
四、取得的成果1. 教育质量提升:通过集团化办学,我们能更好地利用高质量的教育资源,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办学水平,学生的学业成绩明显提升。
2. 教育资源优化配置:通过集团化办学,我们实现了学校间的教育资源共享,各学校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得到了合理配置,有效解决了资源不均衡问题。
3. 公平教育发展:通过集团化办学,我们实现了学校间教育环境的均衡化,确保了每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公平的教育机会,促进了教育公平发展。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
---------------------------------------------------------------最新资料推荐------------------------------------------------------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1/ 33“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
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
”——《国务院关于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XM-8”建设一批骨干职业教育集团(180个左右);遴选10个省份开展多元投入主体依法共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改革试点,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行业、企业、高等职业院校。
2018年底前完成。
“XM-9”建设一批连锁型职教集团(20个左右)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高等职业院校2018年底前完成——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最新资料推荐------------------------------------------------------ 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从经验探索走向制度重构已经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制度上的突破与创新已成为继续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关键。
3/ 33一、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与实质---------------------------------------------------------------最新资料推荐------------------------------------------------------ 1、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内涵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多个优势互补的独立法人主体,以某种形成的纽带相联结,以集团章程为共同行为规范,以人才培养作为共同利益,以服务经济和社会发展为宗旨,整合政府、行业、企业、科研院所、职业院校各方面力量,而进行的集约化、规模化的职业教育办学行为。
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发言稿
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发言稿
尊敬的各位家长、教师、领导和同学们:
《小学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我校办学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现在我向大家简要介绍一下。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我校决定引入集团化办学模式,将多个小学进行集团化管理和运营。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小学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办学效益。
集团化办学将有益于资源整合和优化配置。
通过集团化管理,我们可以更好地整合校内的师资、教学和管理资源,避免资源浪费和重复建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多校之间还可以相互学习和合作,共同提高教育质量,使更多的学生受益。
集团化办学还可以推动教育创新和改革。
多校之间可以共同探讨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相互交流经验和成果,促进教学和管理的创新和提升。
这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更好地满足社会的需求。
在不断深化教育改革的今天,我们相信集团化办学将成为未来小学教育发展的重要趋势。
我们期待着通过集团化办学,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和服务,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最后,希望全校师生和家长们共同支持和配合集团化办学,共同努力,共同发展,让我们的学校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集团化办学背景下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集团化办学的本质目标是集中并整合资源,系统化地提高教育质量。
提升教育教学的质量必然是围绕着教师展开的,教师专业发展本身是终身持续学习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集团化办学过程中保障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中心环节[1]。
近年来,为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利用,集团化办学模式被广泛地应用。
这种办学模式的本质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普及化、均衡化、公平化,可以使教育资源在集团内部得到合理整合、分配。
一、集团化办学概述(一)集团化办学模式集团化办学就是将选定的名校和若干一般学校组合成学校共同体(即名校集团)的新型办学体制。
集团化办学以名校作为龙头,实现教育理念、综合管理、教学科研、信息化应用、教学评价、校产统筹管理等的统一整合,完成管理、师资、设施等优质资源的共享[2]。
荔园教育集团的前身荔园小学创建于1981 年,是一所与深圳特区共同成长起来的优质品牌学校。
荔园小学在42 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加入新校和并入弱校,2019 年2 月正式成立荔园教育集团。
目前的荔园教育集团,以原荔园小学为龙头,形成了“一校七区”的办学格局。
荔园教育集团的成立,显著扩大了办学影响力,保障了教育公平,推动了福田教育的优质、均衡、特色和高位的发展。
(二)集团化办学的优势1.集团化领导机制荔园教育集团领导架构基本由三个层级构成:集团总校长、各校区行政部、校区中层。
这三个层级使集团学校教育教学总体有了把控,保证了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具体落实。
2.相对丰富、优质的教师资源荔园教育集团学校教师需求量很大,在校区之间合理安排、灵活调配,既保证了师资的充足以及专业与学科的对口,也可分类、分群、有针对性地进行培训,实现教师队伍建设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3.本校已有培养资源在集团化办学模式下,学校在教师培养和文化建设等方面都有一定积累。
学校有已建立的年级组、学科组和备课组等不同形式的教师专业学习组织,并形成了较稳固的团队。
(三)集团办学的成就1.加强党建工作引领,发挥党建辐射作用学校成立集团之后,进一步加强了党建工作,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党建活动,更新管理理念,创新工作方式,以党建工作凝聚人心,使各成员学校的教师团结一心,同心协力把集团发展好,已经在各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建设的思考.doc
关于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建设的思考作者:卢崇高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8年第19期[摘要]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打破了传统职业学校教育的概念,冲破了原有区域、领域、体制和机制等方面限制。
随着时代发展,现有的制度框架已不能适应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需要,制度建设已成为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
这一建设的核心问题可归结为四个方面:确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完善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宏观管理体制、规范职业教育集团的内部管理体制和提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的保障条件。
[关键词]职教集团制度建设组织重构政策建议集成创新[作者简介]卢崇高(1955- ),男,江苏东台人,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科技与产业处处长,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
(江苏南通226007)[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承担的教育部2007年专项重点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内部政策咨询课题)的子课题“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体制、机制和政策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8)29-0014-04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和一项开创性工作,在实践中面临着许多在原有制度框架中难以解决的问题。
从制度上保障、规范和促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一项迫切任务。
本文试图从我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当前实践和未来需求出发,并借鉴国际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先进经验,对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制度建设提出以下四个方面的政策建议。
一、确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目前,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大多数是地方政府牵头组织或集团成员自发参与。
在法理层面上,集团组织没有法律意义认定,不具备作为办学实体或法人组织的权利和义务,集团内部的章程或者(集体)契约也因缺乏任何可依托的现行政策法规而没有强制约束力的法律效力。
在国家层面上,制定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集团化办学的法律属性、组织形式、运作方式和业务范围,建立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准入、退出和过程评价制度,确立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合法性和实施集团化办学的规范性是制度建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探索集团化办学新模式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2012年12月上茶庵中心小学谢光耀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如何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道路上寻求突破、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的办学质量、如何用新的办学模式让更多的人民群众享受优质教育,为了破解这些难题,我们在襄阳市教育局、樊城区教育局正确指导下,启动了上茶庵中心小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改革发展工作,并着重在以下三个方面进行了探索:一是以“重点工程”为抓手,按序、按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建设工程项目,统一配置教学设备,促进区域办学条件高位均衡;二是以“教育集团”为抓手,促进义务教育在学校管理、校园文化、教育科研方面出品牌、出亮点,促进区域办学水平均衡提升;三是以“提高质量”为抓手,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转变教育教学方式,促进中心小学教育质量优质均衡。
在组建教育集团方面,我们在办学模式转型、优质资源共享、体制机制改革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在优化学校布局的基础上,成功组建了上茶庵中心小学教育集团。
教育集团打破了原有办学体制内学校教育资源独享的局限和壁垒,有效整合了集团内各校的现有资源和办学特色,充分发挥了各教学点有利的设施设备、管理理念、教育教学、文化建设、课程改革等资源优势,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交流协作,惠顾地方百姓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展开全面调研,找准运作方向为全面掌握集团办学推进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我们成立了调研小组,一方面展开相关资料搜集和研究,从政策、理论的角度对建立教育集团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符合本校现实意义的逻辑起点和基本理论框架;另一方面多次深入教学点进行专题调研,召开现场座谈会,客观了解组建教育集团的学校基本情况,深入了解基层学校的真实想法,广纳民意、集聚民智,形成了建立教育集团的设想与预案。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太平店镇中心学校成立推进集团办学工作小组与集团学校之间共同制定集团化办学推进方案,组织开展方案论证、运作规划、组建统筹等工作。
以文化融合的视角探索“名校+新校”集团化办学模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四) 质量监 控一体化 教育质量是学校发展 的“ 生命 线” 。在 集团化办学 过程 中, 学 校以提升 教学质量作为学校质 量管理 的核 心 , 积极 开 展课堂观察 , 诊 断课 堂等 有 效 教 学 行 为 , 向教 研 要 质 量 。 此 外, 还 成立了“ 质 量 监 控 中心 ”, 由学 校 教 导 处 全 程 监 控 教 学 质量 , 通过每月一次的年级组课 程督导 、 日常 教 学 常 规 检 测 方式来持续跟进 。 当然 , 集团内 的各校 , 因为办 学历 史 、 校 本 特 色 大 不 相 同, 在推进集团化 办学 的进 程 中, 各 集 团学校 应 因地制 宜 , 积 极 培 育 新 型人 际关 系 和 校 园 文 化 生 态 , 实现 名校传统 、 校 区特色 与集 团文 化 的有机统 一 , 在 发展 的 同时形 成各 自不 同 的特 色 , 实现优势互补, 使 得 集 团办 学 更 为 多 样 , 更 具 活力 。
二、 课 程 研 发 — — 在 和 而 不 同 中传 承 创 新 集 团化 办学 的课 程 建 设 是 “ 和而 不同 ” 。在 国家 课 程 的 执行上 , 每所 学校 都 要 能 为学 生 提供 全 面 、 丰 富 的学 习 经 历 。在 国家课程 校本 化实施上 , 集 团学校通过 内部研 修 、 合 作平 台和专 家指导 , 共享名 校优 质资源 , 加速课 程建设 。在 校 本课 程 特 色 培 育 上 , 各校更 应基 于校情 , 创 造 出 具 有 本 校 特 色的校 本 课 程 , 从 而建设全 面多样、 品 质 上 乘 的 学 校 课 程。 ( 一) 移植 共享 : 名 校 优 质 资 源 集 团 化 办 学 的 基 本 出 发 点 是 实 现 集 团 学 校 内 部 在 理 念、 资金 、 人力 、 信 息等方 面 的资源 共 享。资源 共享 是集 团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
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模式研究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进步,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逐渐成为一种广泛探讨的教育改革方案。
本文将从集团化办学的定义、背景、优势、挑战以及可行性等方面进行探讨,旨在对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进行深入研究。
一、定义与背景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是指将多个学校合并为一个教育集团,通过资源整合和管理优化的方式,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与协同发展。
这种办学模式早在上世纪90年代末便在我国诞生,而在近年来逐渐得到广泛关注和推广。
二、优势1. 教育资源共享: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够有效整合各个学校的优质教育资源,提供全方位的学习资源和先进的教学设施,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教育质量。
2. 师资队伍优化:集团化办学模式能够使得各个学校的师资力量得到合理调配和充分利用,促进师资队伍的专业发展和提高,提供更优质的教学服务。
3. 综合管理提升:通过建立集团管理机构,可以加强对学校的协调与管理,并能够实现学校管理水平和管理效能的整体提升。
4.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能够提供更广阔的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三、挑战1. 教育观念转变:集团化办学需要学校和教育管理者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模式,将个体学校的利益置于整个集团的目标之上,这对于一些传统观念较为保守的人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2. 制度建设: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涉及到制度的重构和规范,需要建立和完善一系列有关教育资源配置、管理流程、课程设计等方面的制度,这需要时间和精力的投入。
3. 组织架构调整:集团化办学需要学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需要对现有的组织架构进行调整和变革,这对于一些机构庞大、层级复杂的学校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四、可行性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模式在一些地区已经取得了较好的实施效果,为其他地区的推广提供了借鉴。
同时,我国基础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和教育水平差异大的问题,也使得集团化办学成为一种可行的解决方案。
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总结
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总结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幼儿园教育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
这种办学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也有助于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本文将对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实践进行总结,以期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二、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实践1. 资源共享:通过集团化办学,各幼儿园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包括师资力量、教学设备、课程资源等。
这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育公平。
2. 优势互补:不同幼儿园在教育理念、教学方法、课程设置等方面可能存在差异。
通过集团化办学,各幼儿园可以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实现优势互补。
3. 品牌建设: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品牌形象,增强社会认可度。
通过统一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教学,各幼儿园可以共同打造优质的教育品牌。
4. 规模效应: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扩大幼儿园的规模,提高办学效益。
通过连锁经营、加盟等方式,可以迅速扩大幼儿园的覆盖面,满足更多家庭的需求。
三、幼儿园集团化办学的成果1. 教育质量提升:通过集团化办学,各幼儿园可以共享优质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
同时,通过优势互补和品牌建设,可以进一步提升教育质量,满足家长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2. 幼儿全面发展:集团化办学有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通过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各幼儿园可以提供更加丰富、多样化的课程和活动,促进幼儿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3. 社会认可度提高: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提升幼儿园的社会认可度。
通过统一的管理和标准化的教学,各幼儿园可以共同打造优质的教育品牌,赢得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
4. 经济效益提高:集团化办学有助于提高幼儿园的经济效益。
通过连锁经营、加盟等方式,可以迅速扩大幼儿园的覆盖面,提高办学效益。
同时,通过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可以降低办学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四、结论与建议1. 结论:幼儿园集团化办学是一种有效的办学模式,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提升社会认可度以及提高经济效益。
舟山学前教育集团化管理成功案例
舟山学前教育集团化管理成功案例依托名园优势打造集团品牌--舟山幼儿园教育集团随着“科学兴园"战略和科学普及措施的实施,家长们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接受优质的教育,造成了名园供不应求。
为了让舟山市名园优势发挥出最大的效能,2011年7月,以舟山幼儿园为核心的舟山幼儿园教育集团成立,肩负起时代赋于舟山市幼儿教育体制改革、创新的使命。
以名园带民园的集团化办园模式,把东海、冬兰二所民办园引入现代化公办幼儿园的管理领域,以先进的办学思路,优质的教育资源,开展教育教学、师资培训、后勤保障等工作,为民办园注入新鲜血液与活力,并渐进有序的集团管理轨道.在一年半的集团化管理运作中,我们注重铸团队、重培养、重实践,在教职工队伍建设和硬件设施改造方面全力投入,提升文化内涵,努力塑造了舟山幼儿园教育集团化的管理品牌。
一、集团化内部管理组织重构1。
分层管理明确根据需要,集团形成执行层、监管层和决策层三个管理层面,注重管理行为的标准化、规范化、系统化,有切实可行的操作性。
其中,执行管理层由分园执行园长或副园长组成,除了开展好分园的各项工作外,协调集团的园际活动。
监管层由集团各职能部门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各岗位的工作质量进行监管,提出改进意见,如基建维修、卫生保健等.任务完成后,该小组成员就各回原部门。
决策层由集团领导班子组成,对所有分园的发展定位、重大事项的决策等负责。
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增加了管理力度,更好地实现了管理精细化。
2。
人事管理灵活随着集团化办园的开展,各园区在办园体制、硬件设施、保教条件、管理策略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为了更好地发挥核心园的辐射作用,首先择优选拔,在教职工队伍中选取工作成绩突出,有管理才能的教师,担任分园的执行园长或副园长,委以重任。
其次园际之间人员互相调剂,通过交流,取长补短,同时解决人员临时性缺口的问题。
在分园成立了二级工会,起到教师与管理层互通信息的桥梁作用,从而使教职工理解、支持工作,服从工作需要及组织安排。
集团化办学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集团化办学管理的思考与实践随着教育产业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教育机构开始走向集团化办学的道路。
集团化办学不仅能够提高教育机构的竞争力,还可以为教育事业的发展注入更多的活力和动力。
本文将围绕集团化办学管理的思考与实践展开讨论,探讨其在当今教育领域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1. 提高教育质量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对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作为教育机构,提高教育质量是其永恒的追求。
而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整合资源、优化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质量,从而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2. 拓展教育辐射范围集团化办学不仅可以帮助教育机构在城市中心地区拓展教育资源,还可以将其辐射范围扩大至乡村和偏远地区,从而满足更多家庭对优质教育的需求,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配置。
3. 提高教育机构的竞争力教育行业竞争激烈,单打独斗难以立足。
集团化办学可以整合各个教育机构的优势资源,形成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提高教育机构的竞争力,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
4. 促进教育教学创新集团化办学可以实现教育教学经验的共享和交流,有利于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推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更好地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5. 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集团化办学可以通过资源整合和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同时也可以为社会提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二、集团化办学管理的实践1. 整合校内资源集团化办学的第一步是整合校内资源,包括人力资源、物资资源、教学资源和管理资源等。
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利用效率的提高。
2. 强化管理体系集团化办学需要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流程、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等各个方面。
强化管理体系可以提高教育机构的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3. 推进信息化建设信息化是当今教育管理的重要趋势,集团化办学更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来实现各教育机构之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推进信息化建设可以提高管理效率和决策水平。
突破师资“ 稀释”困境,重构优质集团化办学
EDUCATOR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差距,让每一位老师发展起来,组织一定的教学比武或研 究发表会,在发挥团队力量的同时,让更多老师在集团层 面脱颖而出。组织集团评比及展示活动需注意:
统一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就是指南针,集团所倡导 的理念,具体都体现在评价标准中。借力教学比武和发 表展示活动,通过对评价标准的制定和学习,让集团中 的每一位老师更加清楚努力的方向,站在集团高标准上 磨炼自己。
是变备碎片化问题为备大任务、问题链,指向问题解决、 整体探究,培养思维能力;三是基于单元,统整知识的建 构与能力的培养。体育东教育集团经过多次论证,根据学 科教学特点及培养目标,构建了《 语文单元与课时备课模 板》《 数学单元与课时备课模板》《 英语单元与课时备课模 板》《 美术学科备课模板》等备课模板,为集团所有学科 教师提供备课支架,从第一步缩短了教学行为的差距。
主心骨或把关人。 首 席 备 课 教 师 应 由 集 团 中 的 省、 市、
区级名师以及部分学科骨干教师组成。集 团应正式授予其称号,并考虑适当减少一 定的课时量,以及明确其工作职责。跨校教 研的时间原则上建议每月一次,教研内容 包括集体备课、单元质量分析、期末质量 分析等主题教研活动。可以采用线上与线 下相结合的形式开展,教研的流程应相对 统一。以跨校集体备课为例,流程如下:
首席教师领衔学科跨校教研,确保同质发展
表面上看,集团办学会使优秀师资队伍在一定程度上 被“ 稀释”,就某一所学校而言,优秀教师数量减少了, 而他们要带动占大多数的普通教师,力量明显不足。但如 果打通学校间的阻隔,让分布在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师成为 集团层面某学科某年级备课组的“ 首席备课教师”,由他 们领衔带动某一个领域的跨校教学研究,那么名师资源数 量就会得到增加。即使一所学校某个学科某个年级缺少带 头人,但在集团层面有一位优秀的带头人,也就有了一个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
关于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若干思考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背景下,集团化办学在我国应运而生;遵循规律、大胆探索、协同改革,对于集团化办学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第一,集团化办学助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进入21世纪,我国教育普及化程度不断提高,改革成效显着;同时,优质教育资源短缺的矛盾凸显,辅导热、办班热、择校风等违背教育规律和教育公平的现象屡禁不止;提高教育质量,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孩子们全面发展、健康快乐地成长,已成为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时代任务;集团化办学最初出现在20世纪90年代,是一种以契约为纽带构建的大规模多层次组织形态,是通过优势互补或以强带弱,推进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发展的办学模式;它使传统学校由单一封闭走向联合开放,推动着学校组织变革;在很多地方,实施集团化办学已经成为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重要举措,并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区域模式和学校品牌;第二,集团化办学要鼓励多样化探索;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概括为三类:名校加薄弱学校、名校加新建学校、名校加民办学校;其共同特点是通过组织重构和资源重组,输出名校的办学理念、管理方式、优秀文化和优良师资,带动薄弱学校、新建学校或民办学校共同发展,在较短时期内提高办学水平和社会声誉;集团化办学的内部治理结构可以归纳为三种:一是紧密型关系,实行集团总校校长负责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不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人财物由总校统一调配;二是松散型关系,实行名校校长领衔制,集团内各成员校依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独立支配人财物;三是复合型关系,兼具紧密型教育集团和松散型教育集团的特点;要根据办学需求和区域教育资源现状,探索灵活多样的集团化办学模式,可以是上述办学模式的一种,也可以尝试新的办学模式和内部治理结构;还应指出,集团化办学是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一种模式,但不是唯一有效的模式;我国教育人口众多,区域、城乡、学校间差异较大,要坚持因地制宜,倡导首创精神,探索多样化的办学新模式,避免一刀切、走形式、一哄而上;改革成功的标准是,扩大了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学生真正受益,家长和社会认可;第三,集团化办学要尊重规律长期积累;我国教育集团发展的时间较短,集团化办学的理论建构比较薄弱,实践经验积累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研究;一是提倡优势互补,促进合作共赢;今后,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关系将由创建初期的抱团发展,转变为多元主体参与下的共享、联动和创生,即基于个性的资源共享、基于共赢的成员联动和基于自主的协同创生;这种发展方式必须是系统的集成和优化,需要以教育集团成员校之间的互利合作为前提,做好集团文化认同和整合工作,从而实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合作共赢;二是坚持和而不同,注重特色发展;集团化办学以一所名校为龙头,带动区域内若干所学校共同发展,“龙头”学校要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足够的支撑实力;“拉郎配”会导致“削峰填谷”,甚至会“稀释”优质教育资源;要避免“同质化”现象,尊重集团内各成员校的历史,挖掘每个成员校在独特的发展环境中形成的特色,在相对独立发展的基础上实现集团整体的优质化;三是遵循教育规律,注重长期积累;精良教师队伍的建设,优良办学传统、校园文化和校风学风以及鲜明办学特色的形成,需要长期积淀、厚积薄发,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用钱简单堆砌;集团成员校要依托名校的软环境,如文化基因、教学模式、课程体系、管理经验以及办学声誉等,集中精力抓好内涵建设,使学校的文化得到重塑,制度得到完善,质量得到提升,特色得到强化;要探索集团化运作规律,在优化治理结构、建立共享机制、校长教师培训与交流等方面积极探索;要转变急功近利的绩效观和政绩观,宣传先进理念,正确引导舆论,让人民群众对改革有理性的认识和合理的期盼;。
重新定义学校,让改变真正发生——记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龙霞校区
68发现68重新定义学校,让改变真正发生——记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龙霞校区文 | 曹霁 策划 | 肖彦峰在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有一所“小而精”的学校,虽然校园面积不大,硬件设施有限,却以创新的教育实践和过硬的教育质量赢得了群众对瓯海教育的高度认可,这就是温州市未来小学教育集团龙霞校区(以下简称“龙霞实验小学”)。
近年来,在瓯海区“教育立区、学在瓯海”的号召下,瓯海各级教育部门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积极探索教育治理格局“五重构”改革,着力打造更加适应“未来教育”发展的教育新生态。
龙霞实验小学以“体验学习”赋能学生成长的探索,正是瓯海区“五重构”改革的一个缩影。
校园里的“场景革命”走进龙霞实验小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童趣盎然的建筑。
教学楼的公共区域和连廊被打造成创意游戏区,课间,学生们三五成群,沉浸在游戏的世界。
从简单的教学场所变成师生的学习乐园,令人惊叹的改变发生在一年前。
2020年,新冠疫情给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季迅群迎难而上,接任龙霞实验小学校长一职。
始建于1996年的龙霞实验小学,硬件设施相对陈旧,学校环境有待提升。
面对此种情况,一方面,季迅群积极联络各部门,集思广益开展校园提升改造工程,打造了学习、生活、活动、交流、实践、交往、运动、阅读、戏剧、创客“十大中心”和多间专用教室,让学生有了展示特长、发展个性的平台。
就连周边社区的荒地也“变废为宝”,成了学校“七分淘源”劳动基地,美化城市环境的同时拓展了学生劳动实践的空间。
另一方面,季迅群带领全体师生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场景革命”,在有限的空间内发挥无限的创造力,校园的每一个角落在师生的奇思妙想中变成了寓教于乐的学习空间——科技体验长廊中布置有壁挂式科技仪器和落地式科技仪器,“人体电池”“磁流体沙瓶”“穿墙而过”“辉光球”……学生们争先恐后地体验科学展品,在游戏中感受科学的奇妙;语文游戏体验长廊的地面上贴着“红楼号”“水浒号”“三国号”“西游号”四张船形棋盘,每艘“船”上都有相关名著知识,学生每掷一格,回答正确即可前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集团化办学的体系重构作者:王俊来源:《江苏教育》2020年第14期【摘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集团化办学需要进行体系重构,通过对相关政策的回顾和实地调研,从教育本质功能、发展集团共同体、集团阶段化三个视角对集团化办学进行价值体系重构;从教育主体、教育中介、教育环境、教育过程的视角对集团化办学进行内容体系重构;从“分享”转向“共建共享”、从“人治”转向“法治”、从“独白”转向“对话”、从“正式组织”转向“非正式组织”的视角对集团化办学进行运行体系重构。
【關键词】集团化办学;价值体系;内容体系;运行体系【中图分类号】G5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50-0007-05【作者简介】王俊,江苏省常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江苏常州,213001)教育改革发展研究所所长,博士,高级教师,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教育科研先进个人。
我国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兴起于20世纪末,北京、上海、浙江、江苏等多地学校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推动下纷纷以适合本地区的方式进行集团化办学的尝试,其出发点多是促进当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鼓励建立学校联盟,探索集团化办学”[1]。
2017年9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提出:“改进管理模式,试行学区化管理,探索集团化办学,采取委托管理、强校带弱校、学校联盟、九年一贯制等灵活多样的办学形式。
”[2]可见,国家层面对于集团化办学的具体组织形式提出了更为详细的指导意见,这为深化集团化办学改革提供了更好的政策指导。
集团化办学经历了从学校自主探索到行政推动的发展阶段,在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随着时代的发展,集团化办学站在教育内涵提升和社会民主化进程的历史背景下,需要进行阶段性反思,确定新的方向,重构发展体系。
一、集团化办学的价值体系重构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持续推进以及集团数量的不断增加,在一些地区基础教育集团化办学的覆盖率已接近70%。
因此,我们需要站在新的角度重新思考集团化办学的价值。
1.教育本质功能视角下的集团化办学价值体系。
如果避开教育的具体组织形式和办学的样态,单纯从教育的功能来思考的话,笔者认为在当下,教育有着三大基本功能:促进生命成长、促进社会交往、培育核心素养。
具体来说,首先,教育活动的本质功能是要促进人的生命成长。
叶澜教授提出:教育的价值在于促进人的生命成长,通过“长善救失”的教育实践,使参与者变得更美好。
[3]教育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思想、经验和话语,只有促进学生的生命成长,教育才有意义。
其次,教育活动是社会交往的过程。
教育不是单向的活动,而是双向的甚至是多向度的活动,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学校管理者和服务者之间都存在着密切的交往,这种交往不仅在课堂上发生,课堂外也存在。
再次,教育是对核心素养的培养。
当前,培养学生核心素养是全球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基本方向,其实质就是让学生学会在复杂的情境中解决真实的问题。
教育需要通过创设真实的情境产生复杂的问题,并让学生学会解决这些问题。
从宏观层面上看,集团化办学的作用在于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而从微观层面来看,其作用在于提升上述教育的三大基本功能。
在生命成长层面,教育组织形式从单个学校走向教育集团,通过资源的共建共享,学生会拥有比以前更多的探究场所和机会,极大地增加自主探究的丰富性;在社会交往层面,学生突破了本校区的限制,可以与集团中其他学生、其他教师进行广泛的交往,交往的机会将明显增加;在核心素养培育层面,集团化办学通过机制创新,可以创造突破本校区的复杂情境,并且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多重机会,这必将有利于核心素养的培育。
一言以蔽之,从教育的功能角度来看,集团化办学提供了更多的生命成长、社会交往和素养培育的资源和机会,这无疑是集团化办学需要凸显的新的价值追求。
2.发展共同体视角下的集团化办学价值体系。
集团化办学的实践路径往往是让名校带动薄弱学校或新建学校,这里的名校指的是集团化办学中的“核心校”,其他学校则是“成员校”。
由于在师资、生源、课程、活动等诸多方面,核心校都比成员校有更加明显的优势,这就容易导致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出现不平等的关系,形成一种一切向核心校看齐、一切从核心校输入的单一化的价值体系。
随着集团化办学的深入实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这种价值体系不利于集团化办学的持续发展。
久而久之,成员校失去了话语权和本校的特色。
在新的集团化办学价值体系中,应该更多地强调“共同体”这一概念,共同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身的文化符号和特色的教育资源。
集团化办学应该看到每一所学校的价值,不能绝对的以强带弱,因为在某些方面某所学校强,而在另一些方面则可能是别的学校强。
集团化办学追求的是让所有加入集团的学校在平等的基础上相互借鉴,做到“和而不同,美美与共”。
3.历史发展视角下的集团化办学价值体系。
站在历史发展的角度来看,任何事物都是发展的,也都是历史过程中的一个阶段,集团化办学也是如此。
集团化办学的出发点是让每一所学校都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每一所集团校特别是成员校都能从办学理念、管理模式、教师队伍建设、课程开发等方面实现自我更新。
所以,加入教育集团并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当学校加入集团一段时间后,上述各项预期都达成了,特别是完成了从“输血”到“造血”的功能转换,那么加入集团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此时,应该设立一种“去集团化”的管理机制。
“去集团化”并不是要摒弃集团化办学,而是通过科学的评估,在确认成员校已经实现了预期目标的基础上,将其从集团中分离出去,重新吸收新的未加入集团的学校进行集团化办学。
二、集团化办学的内容体系重构笔者以为,当下需要站在教育基本要素的视角,来重新审视集团化办学的内容框架,厘清教育基本要素。
这里的教育基本要素包括教育主体的要素、教育中介的要素、教育环境的要素和教育过程的要素。
当然,按照艾斯汀(Astin,A.)的“输入—环境—产出(I—E—O)”模型,教育的结果要素也应该包括进去,但集团化办学的内容体系应关注的是办学之前的设计,而办学结果则是集团化办学评估要讨论的问题,在此不做阐述。
1.教育主体的要素。
在集团化办学中,主体要素就是人的要素,主要包括教育管理者、教师和学生。
在集团化办学过程中,成员校和核心校之间必然产生管理者的校际流动,这也是集团化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从核心校派出一位副校长或者一位中层干部到成员校任执行校长就是一种典型的做法,也有的集团会设置集团层面的中层岗位,负责集团具体条线的工作,如果一味从核心校输出行政人员,则很容易陷入管理人才稀释的困境,集团化办学应该关注管理人员的培养,需要在全集团范围内竞聘干部管理岗位,形成管理人员梯队。
对于教师来说,集团化办学中的教师流动也是典型做法之一,通过教师在核心校和成员校之间的互派,达成两个目标:一是促进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无论对于核心校的教师,还是对于成员校的教师,都要面对不同社会文化资本的学生,因为这可以进一步丰富教师的教学专业发展历程。
二是促进教研组和教研文化的建设。
学生是以往集团化办学中容易忽视的要素,实际上,通过增加学生在不同校区的学习、体验经历,可以让学生接触到不同的學习资源和更多的交往对象,在不同校区之间组织“游学”活动就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模式。
2.教育中介的要素。
教育活动的过程离不开中介,也就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进行互动的媒介,起中介作用的主要是知识和经验。
按照金岳霖先生的观点,知识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普遍的理;一种是特殊的事实。
明了普遍的理是明理,知道特殊的事为知事。
[4]理和事嵌入在教材和课程中,需要教师去解读。
教师对课程的理解程度决定了学生学习的边界。
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对于理和事的理解,也都是加入了个人的经验成分。
没有脱离个体的纯粹知识和经验,所有的知识和经验都带有一定的主观成分。
这就决定了每个人对理和事的理解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集团化办学必须充分考虑到这种局限性以及集团化办学带来的可能的破解之道。
只有增加交往的机会,让集团内的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频次不断增加,互动方式不断改善,才能促进他们对知识和经验的深度理解。
总之,知识和经验作为教育活动的核心要素,需要被纳入集团化办学的设计框架中,而不应被忽视。
3.教育环境的要素。
环境是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教育活动的开展总是离不开教育环境。
具体来说,教育环境又可分为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
物质环境包含学校的建筑、特色的场馆场地、独有的教育设备,甚至是学校的一草一木。
这些环境都会对教育活动产生一定的影响。
制度环境是学校中的相关条例和管理办法等,它会引导师生的行为走向规范。
精神环境主要是学校中不同的个体在交往和处事过程中所体现出的一种面貌和状态。
在集团化办学的过程中,需要认识到集团中的每所学校都拥有自己的物质环境、制度环境和精神环境,集团化办学需要把这些环境纳入办学视野中,从总体上统筹每一所学校所拥有的教育环境,对这些环境进行分类管理,判断其教育价值以及潜在的可以开发的课程、可以设计的活动等。
充分利用好教育环境要素,就可以架构起集团学生学习的多元支持体系。
4.教育过程的要素。
教育过程不是教师把知识单向传递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学生主动进行经验和知识体系建构的过程,也是人际互动及他们解决问题的过程。
集团化办学给教育过程带来的可能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经验和知识体系建构更加系统化,二是人际交往的对象更加多样化,三是解决问题的情境更加复杂化。
这是因为在集团化办学的情境中,学生可以突破本校区的空间进行学习、可以享用更丰富的资源、可以接触更多的教师和交往同伴。
他们获得更多由不同学习场景、不同交往主体带来的学习体验,他们也能接触到更为复杂的生活情境以及在情境中产生的新问题,这种情境和问题超过了自己原先的学习空间,而解决问题就是知识和经验不断积累的主要路径。
从这一角度来说,集团化办学需要对全集团的教育过程进行重新思考和整体设计。
三、集团化办学的运行体系重构集团化办学过程中诸多要素的重构与叠加,必然带来运行体系的变化,只有把这些要素按照符合时代特征和教育规律的方式组合在一起,并形成一定的运行机制,才能发挥各种要素的最佳效用,这就需要对集团化办学运行体系进行重构。
1.从“分享”到“共建共享”。
如果说集团化办学的早期运行模式主要是成员校简单分享甚至复制核心校的学校文化、管理经验、优质师资、现有课程等的话,那么在当下,则应从“分享”走向“共建共享”。
集团中的每一所学校都应该成为积极主动的集团办学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核心校价值体系和优质资源的客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