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 青岛版五四制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八单元折线统计图青岛版五四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学会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并能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分析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二、教学内容1. 折线统计图的意义:表示某一数量随时间、地点或其他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趋势。

2. 绘制折线统计图的方法:确定横轴和纵轴,标出刻度,按照数据点绘制折线。

3. 读取折线统计图的信息:观察折线的走势,分析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 教学难点: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分析数量间的变化关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入折线统计图,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绘制方法和读取信息的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几个典型的折线统计图案例,引导学生理解折线统计图的意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绘制折线统计图,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提升:总结折线统计图的特点,引导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动手操作能力。

2. 作品评价:评估学生绘制的折线统计图是否规范,信息读取是否准确。

3.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折线统计图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资源1. 教材: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材。

2. 课件:制作与折线统计图相关的PPT课件,辅助教学。

3. 实物教具:准备折线统计图的实物模型,便于学生观察和理解。

七、教学时间安排1课时八、教学建议1.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折线统计图的知识。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四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大全6篇

四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大全6篇

四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大全6篇四年级数学青岛版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混合计算,并能选择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

2.能解决简单的小数加减混合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分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习了小数加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歌手大奖赛的情境,提出了“谁的总分高呢?高多少?”的问题,随后呈现了常见的两种计算方法,一种是用分步列式计算,另一种是用综合列式进行计算。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小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

在研究的过程中,将计算方法的学习和解决问题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

在探究的过程中,教材在解决问题之前先让学生估计一下结果,渗透估计的思想。

对于情境中涉及到的一些专门用语,如“专业得分”“综合素质得分”,我要给学生稍作解释。

当学生理解了情境后,可以让学生自己先估算,再组织学生独立探索,并在全班进行交流。

练习的设计中“购物”取材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并且有一定的开放性和灵活性,有助于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三、学校及学生状况分析我校是一所农村小学,大多数学生基础良好,对学习数学抱有浓厚的兴趣。

经过几年对新教材的学习,学生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合作意识,敢于质疑,有初步的自主探究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但有个别学生学习习惯不太好,设计教学过程需要注意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四、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播放实况录像。

(播放本校田海燕老师参加全镇教职工声乐比赛的实况录像,学生看的十分投入,看完后一片掌声,并议论纷纷:“我们音乐老师唱的真棒!”“像名星!”“她得了第几?”“一定是冠军!”)师:同学们,田老师在这次比赛中的出色表演得到了评委的好评,经过初赛、复赛,最后她与小张幼儿园的贾春风老师争夺冠军。

想不想看看她们的最后成绩?生:(急切的)“想!”(多媒体出示两位选手及其成绩的画面,形式与教材基本相同,5号选手变为田老师,9号选手变为贾老师)师:同学们,你发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问题?生1:谁能得第一呢?生2:贾老师能得第一,因为它的专业得分比田老师的高。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学设计全集)

青岛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代数知识的基础。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是:1、用字母表示数2、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3、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4、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5、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二、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四、教学难点: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五、课时安排:8课时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内容:信息窗1: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目标: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教学过程:一、导入(出示情景图)师:观察情景图,你看到了什么?从图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生: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已达5450平方千米。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形成的原因。

我知道了黄河三角洲平均每年向渤海推进2——3千米。

我看到了一望无际的黄河三角洲。

二、新授:师:根据上面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生: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3年造地多少平方千米?4年呢?5年呢?师:怎样计算2年造地约多少平方千米?板书:3年?四年呢?造地年数造地面积2 25×2=503 25×3=754 25×4=100。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生:我发现造地面积和造地时间有关系我发现求几年的造地面积,就用25乘几。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在学习这局部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在三年级初步感受了生活中的平移与旋转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沿水平、垂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本课学习的内容是在上述根底上的延长,把学生的视角引入到图形的旋转,意在通过观赏、探究、创作等一系列活动,使学生体验到简洁图形变成简单图案的过程,理解旋转的中心点、方向、角度不同,形成的图案也不同,进一步进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今后连续学习图形变换奠定根底。

1.在操作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图形变换的特点本单元内容的教学,应鼓舞学生动手操作,并在操作的过程中积极地思索。

如“图形的旋转”活动(教材第54页),教材中展现的两幅漂亮的图案是由一个简洁的图形经过旋转而得到的。

教学中,可以预备四张画着同一图案的纸,然后逐张围绕某一点进展旋转,旋转90°后,贴上一张纸,再旋转90°,再贴上一张纸,直至形成一个完整的图案。

在旋转的过程中教师要提示学生观看并思索:图案发生了哪些变化,是围着哪一点旋转的。

本单元的许多练习都是可以操作的,因此,在课前可以请学生预备一些小的学具,这样,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就有操作的时机。

练习中的一些问题也通过学生的操作答复,以提高学生的感性熟悉。

2.在图形的变换中,提倡不同的操作方法一个图形经过变换后,可以得出新的图形,但得到同样的新图形,可以有不同的操作方法。

因此,可以先让学生想一想,再在方格纸上试一试,然后全班来说一说。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深入到学生活动中去,从中发觉学生有特色的操作方法,并赐予鼓舞与确定,为学生相互学习与沟通供应条件。

3.在观赏的过程中,鼓舞学生设计制作漂亮的图案本单元的数学观赏内容是任意一个简洁的图形,当它围绕一点进展旋转,并把每次旋转后的图形沿轮廓画下来,那么就会形成一个漂亮的图案。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观赏了正方形旋转的过程,并进展了制作。

本单元把这一内容进一步扩展,可以是任意的简洁图形。

平均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平均数(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教案:平均数-四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教学目标:1. 理解平均数的概念,能够求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2. 能够运用平均数解决实际问题,提高数据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教学难点:1. 平均数的概念理解。

2. 解决实际问题中平均数的应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数据,引导学生观察数据的特点,发现数据之间存在差异。

2. 提问:如何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二、探究1. 分组讨论:什么是平均数?如何求平均数?2. 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3. 教师讲解平均数的计算方法,并举例说明。

三、练习1. 出示一些数据,让学生独立求平均数。

2. 学生汇报计算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应用1. 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平均数解决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3. 各小组汇报解题过程和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总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总结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2. 强调平均数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数据、讨论探究、练习和应用,使学生掌握了平均数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附件:练习题及答案重点关注的细节:平均数的概念理解详细补充和说明:平均数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之一,也是学生容易混淆和误解的地方。

因此,教师需要在这个细节上进行详细的补充和说明,以确保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平均数的概念。

平均数是一组数据的总和除以数据的个数。

它是用来表示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的数值。

平均数可以用来反映一组数据的中心趋势,是一种常用的统计指标。

在讲解平均数的概念时,教师可以通过举例来说明。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很高兴能为大家介绍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设计。

本教案以《数与运算》、《图形与计量》、《数据的收集与分类》三大板块为主要内容,包括了总体设计、分章设计和课时设计三个层次,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份详尽且互动性强的教学工具。

一、总体设计本教案从课程标准、学生特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材特点、课程评价等多方面综合考虑,设计出了以下总体思路:1.面向学生的教学体验本教案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应付教育考核,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并尝试将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紧密结合,使学生能够学以致用、灵活运用。

2.简洁、清晰的教学框架为了让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教材重点和难点,并在教学中灵活发挥,本教案以简洁明了为设计理念,简化繁琐的教学内容,分类分模块进行课程设计,让教学过程更加直观易懂。

3.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学生的知识水平差异往往是难以避免的。

为了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了解数学,并成功入门,教案设计采用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创造多元化的教材内容将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数学素养。

二、分章设计1.《数与运算》该部分主要包括十进制、整数四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十进制 1. 十进制的认识 2. 十进制的读法和写法 3. 十的倍数的应用第二章整数 1. 整数的认识 2. 整数的加减运算 3. 折线图的认识第三章数的应用 1. 长度单位——米 2. 容量单位——升 3. 货币单位——元角分第四章温度计 1. 温度的意义及读法 2. 怎样读取温度计的温度值2.《图形与计量》该部分主要包括周长、面积、体积三个章节。

结合青岛市4年级数学教学需要,本教案设计如下:章节名称课时名称课题第一章周长及其计算 1. 长方形周长的计算 2. 正方形周长的计算 3. 计算周长的方法第二章面积及其计算 1. 长方形面积的计算 2.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 3. 计算面积的方法第三章体积及其计算 1. 直方体体积的计算 2. 计算体积的方法3. 具体问题的解决3.《数据的收集与分类》该部分主要包括数据调查、数据整理、统计图等三个章节。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第一单元备课计划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全册教案(青岛版)第五单元观察物体课时教学目标;1.结合现实生活,通过具体观察活动,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通过观察、操作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空间想象力,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通过多种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主动探索精神,培养运用数学进行交流的能力,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一、复习铺垫回忆旧知出示走进商场——观察物体,复习辨认单个具体实物的形状。

谈话:同学们经常逛商场,这个场景你们见过吗?图中的冰箱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什么形状?二、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出示信息窗1谈话:只有冰箱我们会从不同的方位观察和辨认,现在图中有冰箱和冰柜两个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又会是什么形状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从不同的方位看一组物体是什么形状。

三、操作观察合作交流借助经验大胆猜测谈话:请同学们猜猜每组形状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呢?学生猜测。

模拟观察验证猜测谈话:同学们的猜测是否正确呢?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两个纸盒来代替冰箱和冰柜,按照信息图中冰箱和冰柜的摆放放好。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从正面、侧面、上面分别进行观察,注意观察时,视线要与所观察的面垂直,并把观察到冰箱和冰柜一组的形状和出示的形状进行对照,看看中的每一组形状分别是从哪个方位看到的。

小组合作,观察交流,教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汇报。

想、画,进一步明确形状。

谈话:通过刚才的观察和交流,请同学们想一想,试着画一画冰箱和冰柜这一组物体从正面、侧面、上面看分别是什么形状。

充分感知,建立表象。

谈话:请同学们利用老师为你准备的另一组学具摆放的位置不同,从不同的方位看分别是哪组形状。

四、拓展应用。

说一说。

学生独立思考自主练习第1题。

看一看,连一连。

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先独立思考,再在小组内交流。

想一想,摆一摆。

自主练习第4题。

学生先想象,在以小组为单位摆一摆,从不同的方位进行观察交流。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

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1、找出白鳍豚这组资料的等量关系,用字母表示。

(1)提问:我们先来看白鳍豚的这组资料,你获得了哪些信息?白鳍豚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濒临灭绝。

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

(2)根据情境图所提供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根据“1980年约有400只,比2004年多300只”这句话写出等量关系式。

(3)先自己写一写,再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

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1980年只数-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300只=2004年只数(4)教师板书“2004年只数+300只=1980年只数”这个等量关系式,并提问:你能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这个等量关系吗?先自己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汇报:如用a表示2004年的白鳍豚只数,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a+300=400。

(5)教师小结:刚才大家用了不同的字母来表示未知数。

其实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字母x 来表示未知数。

上面的等式就可写成x+300=400(板书)。

【设计意图】由于直接让学生用含有字母的等式表示出白鳍豚2004年只数和1980只数之间的关系,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把这个问题进行细化,减少坡度,学生容易理解掌握。

2、借助天平理解等式的意义。

根据“x+300=400”:等号左边求得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等号右边是哪一年的只数?(1980年的只数)像上面这样表示左右两边相等的等式有哪些特点呢?下面,我们借助天平来研究一下。

(出示天平)(1)提问:你对天平有哪些了解?(如果学生对天平的用途、构造及使用方法不了解,教师可以做简单的介绍。

)(2)天平的左盘放了一个正方体,右盘是100克的砝码。

放正方体的一头重。

提问:你发现了什么?你能想办法让天平平衡吗?青岛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设计(教案)右盘加上50克的砝码,天平平衡了。

(3)天平左盘放入10克砝码,右盘放入20克砝码。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

青岛版小学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单元备课: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1.本单元,以“黄河掠影”为教学素材,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

2.整合教学内容,合理编排知识结构。

3.教材编排力求帮助学生学会自主获取知识的方法。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用字母表示加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习了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运算以及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几何计算公式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它是今后进一步学习简易方程、乘法运算律、面积、体积等字母公式、小数、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得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4.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5.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理解字母表示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情境串”,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2.引导学生经历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培养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

3.注重探究问题方法的培养与训练。

4.注重评价的导向性。

课时安排8课时信息窗一——黄河三角洲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案青岛版第一章:认识分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分数的概念,理解分数的意义。

能够将整数转化为分数,反之亦然。

学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1.2 教学内容分数的定义与基本性质分数的加减法运算分数的大小比较1.3 教学步骤1. 引入分数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分数的意义。

2. 讲解分数的表示方法,例如将一个苹果分成两份,每份是半个苹果。

3. 练习将整数转化为分数,例如将数字4转化为4/1。

4. 讲解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例如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子相加减;异分母分数相加减,先通分再相加减。

5. 练习分数的加减法运算。

6. 讲解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例如分子相同,分母越大,分数越小;分母相同,分子越大,分数越大。

7. 练习分数的大小比较。

1.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二章:角的初步认识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角的概念,认识直角、锐角和钝角。

能够用角度计量角的大小。

学会用直角标尺测量实际物体的角。

2.2 教学内容角的概念与分类角的度量与表示方法直角标尺的使用2.3 教学步骤1. 引入角的概念,通过实物或图片让学生感受角的存在。

2. 讲解角的分类,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定义与特点。

3. 学习角的度量方法,了解度、分、秒的换算关系。

4. 练习用直角标尺测量实际物体的角。

2.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三章:数的整除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整除的概念,掌握整除的特征。

学会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能够进行整除的运算。

3.2 教学内容整除的概念与特征倍数的判断方法整除的运算规则3.3 教学步骤1. 引入整除的概念,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感受整除的意义。

2. 讲解整除的特征,即除数能够整除被除数,没有余数。

3. 学习判断一个数是否是另一个数的倍数,例如判断6是否是3的倍数。

4. 练习整除的运算,例如计算24除以4的结果。

3.4 作业布置完成练习册上的相关题目。

第四章:几何图形的认识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几何图形的概念,认识常见的平面几何图形。

青岛版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青岛版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青岛版2018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备课教案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用字母表示数(一)单元素材解读(二)单元知识分析(三)单元主要编写特色(四)单元教学重点和难点(五)单元信息窗解读(六)提出探讨的几个问题(一)单元素材解读1、素材的选取(意义、背景、出发点)本单元,我们选取“黄河”的几个掠影为素材。

为什么选取这个素材呢?这里主要是从以下几点考虑的:(1)母亲河----中华民族的象征黄河是母亲河,她孕育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我们常把长城喻为中华之静脉,把黄河喻为中华之动脉,可见黄河在人们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让孩子在学数学的同时了解黄河的有关知识,受到隐性教育,这也是为什么选择这个素材原因所在。

(2)地域的接近性---贴近学生的生活。

众所周知,黄河发源于青海的巴彦喀拉山,流经9个省,最后一站是我省的东营流入渤海的。

从地域的接近性上看,与我省孩子的生活息息相关,中国这么大,黄河入海口偏偏就在我的家乡。

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家乡自豪感。

(3)现实性---数据真实素材中所提供的黄河的新增土地面积、七日漂流的时间、流域面积的大小等都是一些真实的确凿的数据,这些数据能够使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是有用的、数学是真实的、数学是有价值的。

(4)唤起环保意识---生态环境恶化据有关资料显示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正在每况愈下,那么,给母亲河营造一个稳定的生存环境则刻不容缓。

这也是编写者为什么选取黄河为素材的目的之一。

(10页第4题)保护母亲河植树活动。

综上所述,以黄河掠影为素材,视点比较独特,数据很真实,选材也比较大气,寓意比较深刻。

能够让孩子们在学习数学的同时,了解中华文明,增长历史知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情景串黄河流域图黄河漂流黄河三角洲本单元的情景串是(二)单元知识分析本单元新学知识用字母表示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量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公式加法运算律(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运算已学知识加法的意义与计算一上3(3+4=4+3)加法结合律的雏形。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

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案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他们,会用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自主学习的方式探索、理解并掌握加法结合律。

2、培养学生观察、分析以及自学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课前复习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计算公式、数量关系,请同学们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以下题目:(用字母表示课件出示)二、新授1.情境导入师:同学们,这个寒假我们学校的图书馆又运来了一些新书,现在这些新书已经上架了并被老师们贴上了精美的标签想不想一起去看看?生:想。

2.自主探索师出示情境图提问:从图上你发现了哪些和咱们数学有关系的信息?生1:科技书有475本。

生2:故事书有282。

生3:文艺书有225本。

师:同学们的眼睛真亮,发现了这么多的数学信息,那么根据这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那些数学问题?问题1:科技书和故事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2:故事书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3:科技术和文艺书一共有多少本?问题4:科技书比故事书多几本?方法一:(475+225)+282方法二:475+(282+225)师生共同分析两种方法在计算方法、结果、解题思路上的相同点不同点。

指生回答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生:我发现在加法算式中,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计算出来的结果是一样的。

师:这个规律在其他算式里是不是也适用呢?请同学们在自己的练习本上试着写几个这样的例子验证一下。

师:刚才我们发现的这个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

你能用自己喜欢的字母把它表示出来吗?在练习本上写一写。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四班级数学下册教案青岛版1设计思路1、本节微课以小灰灰上学记的故事作为导入, 激起学生对角的认识产生爱好;2、通过多媒体课件的图片演示和介绍, 使学生认识角的组成和特征;教学设计内容教学目的1、初步认识角, 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2、知道角有大有小, 会比较角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帮助学生形成角的正确表象, 初步建立角的概念。

难点:探索角的大小与两边张口的大小有关, 与边的长短无关。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引入新知师:小朋友, 你喜欢看动画片吗?今天老师给你带来一个喜羊羊与灰太狼里面的故事——小灰灰上学记!早上小灰灰高兴奋兴地来到了羊村的学堂, 但是喜羊羊却很生气地跟小灰灰说, 昨天我听到你跟灰太狼谈论角的问题, 你们是不是想打我们羊角的主意?小灰灰委屈地哭了起来。

这时候, 村长村长慢羊羊来了, 你们都误会小灰灰了, 平时不好好学习, 没文化真可怕!他们说的不是羊角, 而是数学图形中的“角”。

现在请你跟我一起来“认识角”。

2、认识角1、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

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中找到角, 继而从具体到把角抽象出来, 仔细观察, 再摸一摸感受角各部分的特点, 尖尖的顶点, 滑滑的、平平的边, 引出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2、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只跟角的张口有关。

利用动画过程:一把剪刀把角的两条边剪短了, 提出问题:这个角变小了吗?容易得出, 角是没有变小了, 因为角的大小与边的长短无关, 只跟张口的大小有关, 张口越大, 角就越大;张口越小, 角就越小。

3、比一比比一比一中, 比较的是张口一样大, 边的长短不同的两个角, 再一次熟悉只要张口一样大, 边的长短不影响两个角一样大这个结果。

比一比二中, 比较的是一个边短张口大的角和边长张口小的角, 结果是张口大的角大, 即使角的边长角也不会变大, 还是再一次强调角的大小只跟角的张口有关, 跟边的长短无关。

4、小结儿歌用村长送的一首儿歌来总结今天学习的内容, 符合二班级小孩子的心里年龄,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使他们回忆起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教案四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分析一、全册教学分析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和“实践与综合应用”这四个方面。

“数与代数”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计算器、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这五个单元;“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又包括:认识多边形、观察物体这两个单元;“统计与概率”领域包括统计这一个单元;“实践与综合应用”领域的教学内容包括:图形的密铺、消费知多少两部分。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数学课上能积极思考,能积极搜集有关的数学信息,具有一定的信息辨析、加工能力。

约有80%的学生能及时完成作业,90%的学生具有良好的书写习惯。

但是部分不能完成作业的学生影响了他们的数学上的发展。

掌握基础知识较好,能通过自主练习掌握基本技巧;能用数学的眼光发现身边的数学问题,并将所学的知识用于数学实践。

学生具有良好的学生的空间思维、想象能力。

学生对学习数学兴趣较高,约有30%的学生在数学上有较好的发展。

大部分学生能通过各种学习方式自己解决学习上遇到的问题。

这学期需要进一步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

特别是不愿写作业的学生及不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应适当降低对他们的要求,使他们乐于学数学。

进一步提高学生计算能力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材目的要求:数与代数:1.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结合具体情境,体验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

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通过观察、类比等活动理解小数的意义。

理解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学会小数加、减法及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加法、乘法运算律以及减法的运算性质,并能用字母表示。

学会比较小数的大小;能够运用所学的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通过算式的变换,理解和掌握加减法、乘除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结合具体事例探索小数的性质,并利用小数的性质解决问题;借助计算器探索并掌握小数点位置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经历小数加、减计算方法的探索过程,了解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通过解决问题,学会十进制复名数与小数的改写。

会用“四舍五入法”求小数的近似数,会把较大的数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

3.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体验猜想、验证、比较、归纳等数学方法。

在学习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计算公式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体会数学的价值。

在学习小数意义和性质的过程中,培养探求知识的兴趣,提高合作探索知识的能力。

4.感受数学与科技知识的联系,培养爱科学的情感。

空间与图形:1.经历从具体物体中抽象出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过程。

通过观察操作认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感知这些图形的特征。

认识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了解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了解从不同方位观察同一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能运用三角形是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渗透分类思想。

能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一组长方体、正方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3.在观察、操作、验证等学习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提高初步的推理能力。

初步学会欣赏生活中的数学美。

统计与概率:结合生活实例,进一步理解平均数的意义,学会求“较复杂平均数”的方法,能运用平均数分析与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具体统计活动中,学会同时对两种数量进行数据统计,认识一般复式统计表和复式分段统计表,能根据统计结果做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情境中,通过整理数据、分析数据,体会学习统计知识的价值。

实践活动:巩固收集数据的一般方法,并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研究问题的思路与方法。

运用统计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小数的意义和性质、认识多边形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运算律、五、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直观教学法教学改革设想:概念教学要联系实际,加强探索性,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加强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使学生形成初步的代数意识。

把握好动手实践的“度”,开展有效的操作活动。

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全面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六、各单元课时安排:课时安排建议本册教科书安排了60课时的教学内容,学期大约有25%的教学时间留作机动,便于教师创造性地安排教学。

教科书中各部分内容的教学课时数建议如下,供参考。

一泰山古树—计算器 2课时二节能减排--用字母表示 5课时三快乐农场—运算律 9课时四巧手小工匠—认识多边形 9课时图形的密铺 1课时五动物世界—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12课时六趣味拼搭--观察物体 2课时七奇异的克隆牛--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6课时智慧广场 1课时八我锻炼我健康—平均数 6课时消费知多少 1课时九回顾整理--总复习 6课时第一单元泰山古树——计算器教材分析:教材分两段编排:第一段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第二段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借助计算器进行较复杂的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和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是《数学课程标准》的新要求。

教材为了突出使用计算器在学生数学学习方面的价值,在“万以上数的认识”单元后专门安排了“使用计算器”这一单元。

这样安排,(1)可以集中进行一些大数目的计算以及探索数学规律,(2)便于学生感受在什么样的问题情境下使用计算器,体会计算器的作用。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生动、活泼,富有好胜的心理,并且大部分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在课堂上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的要求:1.通过学习,初步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

2.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计算,并通过计算探索与发现一些简单的数学规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验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优点,进一步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感受计算器在人类生活和工作中的使用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知道计算器键盘上各种常用键的功能。

难点:掌握计算器正确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计算器(1)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认识计算器,了解计算器的基本功能,会使用计算器进行大数目的四则计算和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教学目标: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掌握计算器的使用方法,并能够用计算器进行简单的计算。

2.借助计算器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探索数学规律,体验学有价值的数学。

3.在师生互助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渗透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引导学生初步学会计算器的使用方法。

难点:会利用计算器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教学准备:1.师、生自备计算器。

2.教师准备一些有关计算器知识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自学质疑课前小研究“十一”黄金周期间,泰山门票总收入约12530000元。

各景点售票情况如下表。

景点名称桃花峪天外村红门天烛峰票价(元/人)80 80 60 60人数20840 71030 72860 13480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能自己解答吗?试一试。

我的问题是:我是这样解答的:二、小组互助: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己的课前预习进行交流,相互完善,对于疑难问题进行讨论,不能达成共识的,组长要做好记录,留待课堂交流。

三、交流提升1.展示交流:预设:(1)桃花峪一共收入多少元?××××20840×80=(2)平均每天的门票收入多少元?12530000÷7= (元)(3)“十一黄金周期间泰山工共接待游客多少人?”20840+71030+72860+13480= (人)(4)……2.师:计算太难了!能不能用计算器来帮助我们计算呢?3.关于计算器的知识你了解多少?(请同桌学生互相说一说)4.集体交流。

(在交流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根据符号说出常用键的名称以及它的功能,也可能有学生会说如何使用计算器等。

)5.我们已经了解了计算器的有关知识,那我们能不能用计算器尝试着计算一下呢?(1)挑选几道题:12530000÷7=进行计算。

(2)重点讲评,指名学生在实物台上边演示边说操作过程,其他学生补充、评议。

6.想一想:在使用计算器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疑问?(以小组学习的方式把问题记录下来。

)四、达标测试1.(1)计算P5的第1题。

(2)师生第二次竞赛:第一组:左边的五个题第二组:右边的5个题2.简单应用据统计一个没有关紧的水龙头,每小时大约滴0.66千克的水。

(1)照这样计算,一年(按365天计算)要浪费多少千克的水?(学生用计算器计算并汇报结果)(2)把这些水分别装在饮水桶中(约重19千克),算算大约能装多少桶?(3)对于计算出来的数据,你有什么想法?(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

)(4)如果这些水用来大家喝,你知道能解决学校几个班多少时间的饮水量吗?(课后可向学校事务室了解情况,并计算出结果。

)3.用计算器探索规律(1)用计算器计算下列各题:41×6=246441×6=26464441×6=2664644441×6=266646(2)通过计算,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同桌交流)(3)运用自己发现的规律,直接写出下面各题的结果。

444441×6=26666464444441×6=2666664644444441×6=266666646(4)上面写出的答案正确吗?你有什么方法可以验证呢?(5)运用你认为合适的方法验证结果的正确性。

(6)请你运用发现的规律,自己写出几个算式。

(小组交流)4.用计算器算出泰山门票的总收入是否是12530000元。

五、总结拓展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想法?课后反思:第二课时——计算器(2)教材分析:本课时教学内容:教学使用计算器进行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探索简单的数学规律。

学情分析:在生活中,较多的学生对计算器已有所认识,因此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活动,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使学生轻松的学到了知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