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合同诈骗
工程合同诈骗手法有哪几种
工程合同诈骗手法有哪几种在建设工程领域,合同是双方合作的基础,但有些不法分子利用合同进行诈骗。
他们通常采取以下几种手段:1. 虚假公司诈骗:诈骗者会注册一个看似合法的空壳公司,然后以该公司的名义对外签订工程合同。
一旦拿到预付款或保证金后便消失无踪。
2. 低价中标陷阱:诈骗者在投标过程中故意压低价格,中标后通过偷工减料、拖延工期等方式获取不当利益,或者要求追加费用,否则就停工。
3. 伪造证件诈骗:使用伪造的身份证明、资质证书等文件来骗取信任,签订合同后携款潜逃。
4. 分包转包骗局:诈骗者在获得总承包权后,将工程分包或转包给其他不具备资质的个人或单位,从中抽取高额利润。
5. 工程质量问题:在施工过程中故意使用劣质材料或不按规范操作,造成工程质量问题,以此要挟业主支付额外费用。
6. 进度款项诈骗:在工程进度达到某个阶段时,诈骗者会以各种理由要求提前支付进度款,一旦得手便可能中断工程或消失。
7. 变更设计诈骗:在施工过程中故意提出变更设计,增加工程造价,迫使业主接受不合理的费用增加。
8. 完工验收诈骗:在工程即将完工时,诈骗者会以各种借口推迟验收,直至超出合同约定的工期,然后以此为由要求赔偿。
面对这些诈骗手法,公众应采取以下措施进行防范:- 认真审查合作方的资质和信誉,必要时可聘请专业机构进行背景调查。
- 仔细阅读合同条款,对于不合理的要求应及时提出并修改。
- 加强工程质量监管,确保施工过程符合规范要求。
- 严格按照合同约定支付款项,避免提前支付或超额支付。
- 在遇到变更设计等情况时,应与设计单位和监理单位共同协商确定。
- 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对发现的质量问题要追究责任并要求整改。
工程合同诈骗案例大全最新
工程合同诈骗案例大全最新【案例一】虚假资质诈骗某建筑公司为了承接一项大型工程项目,伪造了相关资质证书,并在谈判过程中向甲方展示了这些虚假文件。
甲方在未进行严格审查的情况下与该公司签订了合同。
结果在施工过程中,由于该公司技术能力不足,导致工程进度严重滞后,最终造成了数千万元的损失。
【案例二】低价中标后追加费用一家承包商在竞标过程中以低于市场价的报价获得了工程合同。
在施工过程中,该承包商不断以各种理由要求追加费用,如原材料价格上涨、设计变更等。
由于合同条款不够明确,甲方不得不接受这些不合理的费用增加,最终支付的金额远超预算。
【案例三】分包陷阱一个工程项目的业主将部分工程分包给了多个小承包商。
其中一个小承包商利用业主对分包管理的疏忽,虚报工程量,骗取了额外的工程款。
直到项目结束,业主才发现这一问题,但此时已难以追回损失。
【案例四】履约保证金诈骗在一起工程合同中,甲方要求乙方提供高额的履约保证金。
乙方为了获得项目,不惜借贷缴纳了保证金。
甲方在收到保证金后,以各种借口推迟开工时间,最终宣布破产,使得乙方不仅失去了项目机会,还损失了大量的保证金。
【防范策略】1. 严格资质审查:在签订合同前,甲方应仔细审查对方的资质证书,必要时可通过第三方机构进行验证。
2. 明确合同条款:合同中应详细列明工程范围、质量标准、工期要求、费用支付方式等,避免留下漏洞。
3. 加强现场监管:业主应加强对分包商的管理,定期检查工程进度和质量,及时发现问题。
4. 谨慎处理保证金:对于履约保证金的要求,甲方应合理设定金额,并明确退还条件和期限。
5. 法律途径维权:一旦发现诈骗行为,应立即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包括但不限于报警、提起诉讼等。
工程个人签合同骗局有哪些
工程个人签合同骗局有哪些一、低价诱惑型在工程承包中,一些骗子会以低于市场价的成本报价来吸引个人签订合同。
他们往往会承诺较高的工程质量和较短的工期,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实现的。
一旦合同签订并支付了预付款,这些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推脱工程进度,最终消失不见。
二、资质伪造型有些骗子会伪造或夸大自己的公司资质,以此来获得个人的信任。
他们可能会出示假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文件,声称自己拥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技术实力。
一旦合同签订,他们往往无法提供相应的服务或工程质量大打折扣。
三、变更追加型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一些不法分子会以工程需要为由,频繁提出变更设计或追加工程量的要求。
这些变更往往伴随着额外的费用,而实际上可能是骗子为了骗取更多的钱财而故意制造的借口。
四、分包转包型有的骗子会先以总包的身份与个人签订合同,然后再将工程非法分包或转包给其他无资质的个人或团队。
这种情况下,工程的质量无法得到保证,而且一旦出现问题,责任追究会变得复杂困难。
五、预付款陷阱型骗子会要求个人在合同签订后立即支付高额的预付款,声称用于购买材料或支付人工费。
一旦收到款项,他们就可能以各种理由推迟工程进度,甚至消失不见。
防范建议:1. 仔细审查对方的资质证明,必要时可向相关部门查询验证。
2. 不要轻信低价诱惑,要对市场价格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3. 在合同中明确工程的具体要求、工期、质量标准以及违约责任。
4. 尽量采取分期付款的方式,根据工程进度逐步支付。
5. 对于任何变更和追加要求,都要求对方提供合理的解释和书面确认。
6. 在签订合同前,可以咨询有经验的同行或聘请专业律师进行审核。
工程合同诈骗方式
工程合同诈骗方式一、虚构工程项目诈骗者通常会编造一个不存在或尚未立项的工程项目,以此作为诱饵吸引承包商或供应商参与。
他们可能会提供伪造的项目批文、规划图纸等资料,以增加可信度。
一旦承包商或供应商签订合同并支付保证金或预付款,诈骗者便会消失无踪。
二、冒用他人名义有些诈骗者会冒充知名企业或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利用伪造的证件和文件,与受害者签订工程合同。
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往往因为对方看似“权威”而放松警惕,结果陷入骗局。
三、夸大工程规模诈骗者有时会故意夸大工程项目的规模和投资额,以此来吸引受害者的投资。
在合同中,他们会对工程量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而在实际操作中却无法兑现,最终导致受害者的经济损失。
四、变更合同条款在合同执行过程中,诈骗者可能会以各种理由要求变更合同条款,如增加工程量、调整工期等,以此为由要求受害者追加投资。
一旦受害者同意修改合同,诈骗者便有机会逃避责任或者进一步实施诈骗。
五、延迟支付工程款诈骗者常常以各种借口推迟支付工程款项,使得受害者的资金链出现问题。
长此以往,受害者可能因为资金压力而不得不接受不平等的条款,甚至被迫退出项目。
六、虚假招投标通过设置虚假的招投标过程,诈骗者可以控制中标结果,确保特定的受害者获得合同。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会收取高额的投标保证金,然后在合同履行阶段消失。
为了防范这些诈骗方式,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策略:1. 核实项目真实性:在签订合同前,应对项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充分的调查,包括查询相关政府部门的记录和实地考察项目现场。
2. 审查合作方资质:认真审查对方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法律文件,必要时可向相关部门进行验证。
3. 谨慎支付款项:避免预付大额款项,尽量采用分阶段支付的方式,并与工程进度挂钩。
4. 明确合同条款:合同中的条款应明确具体,对于可能出现的变更应有严格的程序和条件限制。
5. 保留证据: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应及时保存相关的书面文件、电子邮件、会议纪要等证据,以备不时之需。
工程合同诈骗为什么难立案
工程合同诈骗为什么难立案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工程合同诈骗。
工程合同诈骗是指犯罪嫌疑人利用签订工程合同的机会,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骗取对方财物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损害了受害者的合法权益。
由于以下几个原因,使得工程合同诈骗案件的立案难度加大。
一、证据收集困难工程合同诈骗案件涉及的证据种类繁多,包括合同文本、款项往来、工程进度等。
这些证据往往需要专业的鉴定和审查,而且犯罪嫌疑人往往会采取各种手段销毁、隐匿证据,给证据收集带来极大的困难。
由于工程建设项目的周期较长,涉案金额较大,受害者往往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提供大量证据,这也增加了证据收集的难度。
二、法律适用不明确虽然我国刑法对诈骗罪有明确规定,但对于工程合同诈骗这一特殊类型的诈骗行为,法律适用并不明确。
这使得司法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往往面临法律适用的困境。
由于工程合同诈骗涉及多个领域,如建筑、金融、法律等,这也给法律适用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三、跨地区作案增加侦查难度工程合同诈骗案件往往涉及多个地区,甚至跨国境。
这使得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需要协调多个地区的警力资源,增加了侦查难度。
同时,由于不同地区的法律法规和执法标准存在差异,这也给案件的处理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四、犯罪嫌疑人反侦查能力强工程合同诈骗犯罪嫌疑人往往具有较强的反侦查能力,他们会利用各种手段逃避警方的追捕。
例如,他们可能会通过虚假身份、伪造证件等手段来掩盖自己的真实身份;或者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远程操控,以规避警方的追踪。
这些手段使得公安机关在侦破工程合同诈骗案件时面临更大的挑战。
五、社会舆论压力大由于工程合同诈骗案件涉及的金额往往较大,受害者多为企事业单位,因此这类案件一旦曝光,往往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在这种情况下,公安机关在处理此类案件时,不仅要承受来自受害者的压力,还要面对来自社会各界的关注和质疑。
这种压力可能会影响公安机关的办案效率和公正性。
工程合同怎么构成诈骗
工程合同怎么构成诈骗我们要理解诈骗罪的基本定义。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在工程合同领域,如果合同的任何一方通过虚假的承诺、伪造的资质或不实的信息来诱骗对方签订合同并获取利益,这种行为便构成了合同诈骗。
我们来看几个典型的工程合同构成诈骗的情形:1. 虚假承诺:如果承包方在没有履行能力的情况下,向发包方做出可以完成工程项目的虚假承诺,并以此获得预付款或保证金,这便涉嫌诈骗。
2. 伪造资质:承包方若使用伪造的企业资质或专业资格证书来证明其承接工程的能力,从而与发包方签订工程合同,也属于诈骗行为。
3. 转包套利:承包方在取得项目后,并未实际执行工程,而是通过层层转包,从中抽取差价,最终导致工程质量无法保证或项目无法完成,这种行为也可能构成诈骗。
4. 虚构工程:有些不法分子会虚构整个工程项目,通过制造假的工程图纸、施工计划等材料,骗取投资或贷款,这显然是诈骗行为。
5. 隐瞒关键信息:在签订合同时,如果一方故意隐瞒了影响合同履行的关键信息,如地质条件、环境限制等,导致另一方在错误的认知下签署合同,同样可能构成诈骗。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识别和防范这类诈骗行为,以下是一份简化的工程合同诈骗范本:【范本】甲方(发包方):XX建设公司乙方(承包方):XX工程公司合同内容:乙方承诺在XX年XX月XX日前完成甲方委托的XX工程项目,总造价为XX万元。
诈骗行为揭示:- 乙方提供的企业资质证书经查证为伪造。
- 乙方在未实地考察的情况下,对工程的可行性做出了虚假承诺。
- 乙方在收取预付款后,未按合同约定投入工程实施,而是用于其他用途。
通过上述范本,我们可以看到,一旦发现合同中存在虚假信息或不当行为,应立即停止支付款项,并向有关部门报告情况。
同时,建议在签订合同前,对合作方的信誉、资质进行充分的调查和核实。
工程合同诈骗如何定罪
工程合同诈骗如何定罪
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工程合同诈骗。
工程合同诈骗是指利用虚假的工程项目,通过签订、履行合同等方式,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这种行为在我国刑法中被明确列为犯罪行为。
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工程合同诈骗呢?这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 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欺诈行为是指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使对方在误解的基础上做出决定。
在工程合同诈骗中,常见的欺诈行为包括虚构工程项目、夸大工程规模、虚报工程造价等。
2. 是否存在非法占有的目的。
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工程合同诈骗的重要构成要素。
如果行为人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即使存在欺诈行为,也不能构成诈骗罪。
3. 是否造成对方财产损失。
如果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没有造成对方的财产损失,那么就不能构成诈骗罪。
4. 是否达到刑法规定的刑事责任标准。
我国刑法规定,只有当诈骗金额达到一定数额,或者情节严重的,才能构成诈骗罪。
在实际审判中,法院会根据以上几个因素,综合判断行为人是否构成工程合同诈骗罪。
如果行为人的行为满足以上所有条件,那么就可以认定其构成工程合同诈骗罪。
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工程合同诈骗罪并非一蹴而就的。
它需要经过严谨的法律程序,包括立案、侦查、起诉、审判等步骤,最终由法院依法作出判决。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尊重法律,尊重事实,公正客观地对待每一个案件。
工程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严重的犯罪行为,我们必须严厉打击。
同时,我们也要提高警惕,防止自己成为诈骗的受害者。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效地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工程合同诈骗关键点有哪些
工程合同诈骗关键点有哪些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工程合同诈骗。
简单来说,它指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的工程项目或者伪造的合同文件,诱骗他人投资或支付款项,从而达到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
这种诈骗手段往往涉及金额巨大,且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欺骗性。
工程合同诈骗的关键点有哪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 虚假项目信息:诈骗者通常会编造一些看似合法、前景诱人的工程项目,通过夸大其词的宣传手段吸引受害者的注意。
这些项目往往没有实际的存在,或者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因此,在接触任何工程项目之前,我们必须进行详细的调查和核实,确保项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2. 伪造合同文件:为了增加诈骗的可信度,诈骗者会伪造一系列看似正式的合同文件,包括工程合同、施工许可证、政府批文等。
这些文件可能看起来非常专业和真实,但实际上都是经过精心制作的假文件。
因此,我们在审查合同时,必须仔细核对每一个细节,必要时可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进行鉴定。
3. 高额回报承诺:诈骗者往往会承诺给予受害者高额的回报,以诱使其投入资金。
这些回报通常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甚至达到了不合理的程度。
我们应该明白,任何投资都存在风险,过高的回报往往伴随着更高的风险。
因此,在面对这类诱惑时,我们应保持理性,不要轻易相信。
4. 紧急催促付款:诈骗者为了尽快得手,往往会采取紧急催促的方式要求受害者支付款项。
他们可能会以各种理由强调付款的紧迫性,如项目即将启动、优惠政策即将结束等。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保持冷静,不要被对方的言辞所影响,而是要按照正常的程序和节奏进行操作。
如何辨别工程合同诈骗
如何辨别工程合同诈骗1. 核实对方资质要确保与您签订合同的公司或个人具有合法的营业执照和相应的资质证书。
可以通过查询工商注册信息、行业协会认证等方式来核实对方是否具备承接工程的资格。
任何避免提供或拖延出示这些文件的行为都应该引起您的警觉。
2. 审查合同条款细致审查合同中的每一条款,特别是关于付款方式、工期要求、违约责任等方面的内容。
如果发现有模糊不清、对某一方过于有利的条款,或者对方急于签订合同而不愿意进行充分的讨论和修改,这可能是诈骗的迹象。
3. 注意低价诱惑低于市场价的报价往往是诈骗者的常用手段。
他们通过低价吸引受害者,然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以各种理由要求加价。
因此,面对异常低廉的报价,应保持警惕,合理评估成本和风险。
4. 调查历史信誉了解合作方的历史信誉和过往项目记录。
可以通过网络搜索、咨询行业内的其他公司或查看相关的信用评价报告来获取信息。
一个信誉良好的合作方通常不会涉及诈骗行为。
5. 谨慎处理预付款诈骗者常常要求高额的预付款。
在支付任何款项之前,应确保合同中有明确的预付款使用规定,并且有相应的进度保证或担保措施。
避免在没有足够保障的情况下支付大额预付款。
6. 专业法律咨询在签订重要合同之前,最好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
他们可以帮助您检查合同的合法性,提供专业的风险评估,并指导您如何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权益。
7. 留意沟通细节在与对方沟通时,注意对方的言行是否一致,是否有规避问题的倾向。
诚信的合作方会积极回应您的疑问,并提供详尽的解释。
如果对方在沟通中显得回避或不耐烦,这可能是一个不好的信号。
8. 实地考察如果条件允许,实地考察对方的办公地点和过往的工程项目。
这不仅可以帮助您验证对方的实力,还可以直观地了解对方的运营状况和项目管理能力。
结语。
工程合同诈骗金额认定标准最新
工程合同诈骗金额认定标准最新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的日益繁荣,工程建设领域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随之而来的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各种手段进行工程合同诈骗,给企业和个人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维护市场秩序,保护企业和个人的合法利益,有必要对工程合同诈骗金额的认定标准进行明确。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关于工程合同诈骗金额认定标准的最新范本,以供参考。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工程合同诈骗。
工程合同诈骗是指一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通过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手段,诱使对方签订合同,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对方财产的目的。
这种行为严重侵害了对方的权益,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必须予以严厉打击。
如何认定工程合同诈骗金额呢?根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判断:1. 诈骗行为的主观恶意程度。
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能力或者故意隐瞒事实,导致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并签订合同,那么这种行为就具有明显的主观恶意。
在这种情况下,诈骗金额应当认定为实际损失加上预期利润。
2. 诈骗行为的客观表现。
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采取了虚构项目、夸大工程量、虚报价格等手段,使得对方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签订了合同,那么这种行为就具有明显的客观表现。
在这种情况下,诈骗金额应当认定为实际损失加上预期利润。
3. 诈骗行为的损害后果。
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诈骗行为,导致对方遭受了严重的经济损失,那么这种行为就具有明显的损害后果。
在这种情况下,诈骗金额应当认定为实际损失加上预期利润。
4. 诈骗行为的违法性。
如果一方在签订合同过程中,实施了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如串通投标、虚假招标等,那么这种行为就具有明显的违法性。
在这种情况下,诈骗金额应当认定为实际损失加上预期利润。
我们在认定工程合同诈骗金额时,需要综合考虑诈骗行为的主观恶意程度、客观表现、损害后果和违法性等因素。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准确地判断出诈骗金额,为打击工程合同诈骗提供有力的法律依据。
工程合同诈骗最新认定标准
工程合同诈骗最新认定标准了解什么是工程合同诈骗至关重要。
工程合同诈骗通常指的是在签订或执行工程合同过程中,一方利用虚假信息、隐瞒事实或其他欺骗手段,诱使对方签订合同,从而非法获取利益的行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民法典的基本原则,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
最新的认定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主体资格的虚假表示:当事方在签订合同时,伪造或夸大自身的资质、业绩等,误导对方相信自己具备承接工程的能力。
2. 工程信息的不实陈述:包括但不限于对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工期等信息进行虚假陈述,以此吸引对方签订合同。
3. 合同条款的故意隐瞒:在签订合同时,故意隐瞒关键性条款,如违约责任、质量保证等,导致对方在不了解真实情况下作出决定。
4. 履约能力的虚假承诺:承诺提供的设备、资金、技术等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构成欺诈。
5. 利用关系网进行不正当竞争:通过行贿、拉拢等手段,获取不正当竞争优势,影响合同的公正签订。
6. 合同履行中的欺诈行为:在合同执行过程中,采取虚报工程进度、偷工减料等手段骗取工程款。
7. 其他违法行为:包括伪造、变造合同文件,以及在合同中设置陷阱条款等。
这些标准旨在帮助合同双方识别潜在的诈骗行为,提高防范意识。
在实践中,一旦发现对方存在上述行为,应及时采取措施,包括但不限于向有关部门举报、寻求法律援助、终止合同等。
为了进一步规范市场秩序,有关部门还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
例如,加强合同签订前的尽职调查,核实对方的资质和信誉;在合同中明确各项条款,特别是违约责任和争议解决机制;加强合同执行过程中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进度符合要求。
工程招标合同诈骗案件
工程招标合同诈骗案件1. 虚构工程项目诈骗分子通常会虚构一个看似真实且具有诱惑力的工程项目,通过发布虚假的招标信息吸引潜在的投标者。
他们可能会伪造政府批文、土地使用证等文件,以增加项目的可信度。
一旦投标者支付了保证金或者其他费用,诈骗分子就会消失无踪。
2. 冒用知名企业名义为了增加诈骗行为的可信度,诈骗分子往往会冒充知名企业或者政府部门的名义进行招标。
他们会伪造企业的公章、营业执照等证件,以及模仿企业的官方网站和联系方式。
投标者在没有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很容易上当受骗。
3. 设置高额保证金在招标文件中,诈骗分子通常会设置高额的保证金要求。
他们以此为手段,要求投标者在规定时间内缴纳保证金。
一旦投标者支付了保证金,诈骗分子就会以各种理由拒绝退款,甚至直接消失。
4. 拖延签订合同在投标过程中,诈骗分子会以各种理由拖延签订合同的时间。
他们可能会提出需要补充材料、修改招标文件等要求,让投标者陷入无尽的等待。
在这个过程中,诈骗分子会不断索取各种费用,直至投标者意识到被骗为止。
5. 签订不平等合同即使投标者成功中标,诈骗分子也会在签订合同时设置陷阱。
他们可能会在合同中加入苛刻的条款,如高额违约金、不合理的质量要求等,使投标者在履行合同过程中面临巨大压力。
一旦投标者无法满足这些要求,诈骗分子就会以此为由拒绝支付工程款。
6. 转移资金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诈骗分子可能会要求投标者将工程款汇入指定的账户。
这些账户往往与实际工程项目无关,而是诈骗分子控制的空壳公司。
一旦资金转入这些账户,诈骗分子就会迅速转移资金,使投标者无法追回损失。
为了避免陷入工程招标合同诈骗案件,企业在参与招标时应提高警惕,严格审查招标方的资质和信誉。
同时,要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招标文件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条款,确保自己的权益得到保障。
企业还可以加强与同行业的交流,了解市场动态,共同防范诈骗风险。
工程发包合同诈骗怎么办
工程发包合同诈骗怎么办
我们要了解什么是工程发包合同诈骗。
简单来说,就是一些不法分子利用虚假的工程项目、资质证书等手段,诱骗承包商签订合同,从而骗取钱财。
这种行为不仅给承包商造成了经
济损失,还严重影响了整个建筑市场的秩序。
面对这种工程发包合同诈骗,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以下是一些建议:
1. 提高警惕,谨防陷阱。
在签订合同之前,一定要对项目方进行全面的了解,包括其公司
的注册信息、经营状况、信誉等。
可以通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咨询相关行业协
会等方式进行核实。
同时,还要对项目的可行性、合法性进行评估,确保项目的真实性。
2. 严格审查合同条款。
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条款,特别是关于工期、质量、付
款等方面的约定。
对于不合理的条款,要及时提出修改意见。
还要注意合同中是否存在模
糊不清、容易产生歧义的地方,以免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3. 保留证据,及时维权。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要保存好与项目有关的所有文件、资料、通
信记录等证据。
一旦发现对方存在欺诈行为,要及时采取措施,如向有关部门举报、寻求
法律援助等。
同时,还要积极与对方沟通,争取通过协商解决问题。
如果协商无果,可以
依法提起诉讼,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4. 加强行业监管,打击违法行为。
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建筑市场的监管力度,严厉打击工程
发包合同诈骗等违法行为。
对于查实的违法企业和个人,要依法严惩,形成有效的震慑力。
同时,还要加强对建筑行业的宣传教育,提高企业和个人的诚信意识。
工程转包中的合同诈骗怎么处理
工程转包中的合同诈骗怎么处理
在工程建设领域,合同诈骗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它不仅损害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还
对整个行业造成了不良影响。
因此,当遇到工程转包中的合同诈骗时,必须采取有效的措
施来应对和处理。
以下是一份关于工程转包中合同诈骗的处理范本,供参考。
一旦发现合同诈骗行为,应立即向有关部门报案。
这包括但不限于公安机关、市场监管部
门等。
报案时需提供相关证据材料,如合同文本、转账记录、通信记录等,以便于调查取证。
保留好所有与合同诈骗有关的证据材料。
这些证据将作为后续法律诉讼的重要依据。
同时,也要注意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避免进一步的损失。
寻求专业律师的帮助。
专业律师能够根据具体情况提供法律建议,并协助制定合适的应对
策略。
他们还可以代表当事人参与法律诉讼,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也是处理合同诈骗的重要环节。
可以主动与建设单位、监理
单位等相关方进行沟通,共同协商解决问题。
同时,也可以向行业协会或监管机构反映情况,争取他们的支持和帮助。
在处理过程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的态度。
不要被对方的言辞所迷惑,也不要采取过激的
行动。
要相信法律的力量,通过合法途径来解决问题。
总结经验教训是防止再次上当受骗的关键。
要加强对合同条款的审查和风险评估,提高自
身的防范意识。
同时,也要加强与合作伙伴的沟通和信任,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同一个工程签了两个合同是诈骗吗
同一个工程签了两个合同是诈骗吗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诈骗。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在工程建设中,如果一方故意隐瞒关键信息或提供虚假承诺,导致另一方在误解的基础上签订合同,这种行为可能涉嫌诈骗。
我们来看为什么会出现同一个工程签订多个合同的情况。
一种可能是由于工程的特殊性,例如分阶段实施的需要,或者是因为项目涉及到多个不同的承包商和供应商,每个承包商或供应商都需要与业主签订独立的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多个合同的存在是为了适应项目管理的实际需求,并非出于诈骗的目的。
另一种情况可能是由于合同变更或补充协议的需要。
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设计变更、工程量调整或其他原因,可能需要对原合同进行修改或补充。
这时,双方可能会签订新的合同来反映这些变更,这也是正常的商业实践。
也存在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合同签订的机会进行诈骗。
例如,他们可能会伪造工程进度,夸大工程成本,或者通过其他手段欺骗对方支付超出合理范围的费用。
这种情况下,签订多个合同就可能成为一种掩盖真实意图、分散注意力的手段。
如何判断同一个工程签订多个合同是否构成诈骗呢?关键在于是否存在欺诈行为。
如果合同的签订是基于真实、准确的信息,并且双方都有明确的合作意愿,那么即使存在多个合同,也不应被视为诈骗。
相反,如果合同的签订涉及虚假信息、误导性陈述或故意隐瞒重要事实,那么这种行为就可能构成诈骗。
在实践中,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构成诈骗需要具体分析具体情况。
当事人应当保留所有与合同签订相关的文件和通信记录,以便在必要时作为证据使用。
同时,如果怀疑对方存在诈骗行为,应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并寻求法律援助。
建筑工程合同诈骗的形式
建筑工程合同诈骗的形式一、虚假工程信息诈骗分子通常会伪造虚假的工程信息,包括工程项目、施工地点、投资方等,以吸引受害者上钩。
这些虚假信息往往具有很高的诱惑力,如高额的利润回报、优质的项目资源等。
受害者在签订合同后,会发现所谓的工程项目根本不存在,或者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二、冒充正规公司或政府部门诈骗分子会冒充正规建筑公司或政府部门的名义,与受害者签订合同。
他们可能会伪造公司的营业执照、资质证书等文件,以及政府部门的相关文件,以增加可信度。
受害者在签订合同后,会发现所谓的公司或政府部门根本不存在,或者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三、高额保证金或预付款诈骗分子会要求受害者支付高额的保证金或预付款,以证明其诚意。
受害者在支付款项后,会发现所谓的工程项目根本无法启动,或者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此时,诈骗分子已经携款潜逃,受害者无法追回损失。
四、拖延工期或质量问题诈骗分子会在合同中设置不合理的工期要求或质量标准,以便在受害者未能按时完成工程或达到质量要求时,以此为借口拒绝支付款项。
受害者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后,会发现所谓的工程项目根本无法完成,或者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五、合同陷阱诈骗分子会在合同中设置各种陷阱条款,以便在发生纠纷时,将责任推给受害者。
这些陷阱条款可能涉及工期、质量、付款方式等方面。
受害者在签订合同后,会发现所谓的工程项目根本无法启动,或者与实际情况严重不符。
六、如何防范建筑工程合同诈骗?1. 核实对方身份:在签订合同前,务必核实对方的身份信息,包括公司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
可以通过查询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拨打公司电话等方式进行核实。
2. 谨慎对待高额利润承诺:对于承诺高额利润回报的项目,要保持警惕。
要了解项目的具体情况,评估风险,不要轻信对方的口头承诺。
3. 签订合同时注意细节:在签订合同时,要认真阅读合同内容,特别是工期、质量、付款方式等方面的约定。
如有不明白的地方,要及时向专业人士咨询。
珠海签合同工程骗局有哪些
珠海签合同工程骗局有哪些一、虚假项目诱饵一些骗子会伪造或夸大工程项目的信息,以高额利润为诱饵吸引投资者或承包商上钩。
他们可能会提供假的工程批文、规划图纸甚至是政府文件,以此证明项目的合法性和盈利前景。
一旦受害者签订了合同并支付了所谓的“保证金”或“前期费用”,骗子就会消失无踪。
二、合同条款陷阱在签订合同时,骗子往往会故意设置一些模糊不清或者对受害者极为不利的条款。
这些条款可能涉及工程质量标准、工期要求、付款方式等关键因素。
当受害者发现问题并希望协商解决时,骗子则会利用这些条款作为借口拒绝退款或赔偿,甚至反咬一口要求受害者支付违约金。
三、资质造假为了增加欺骗的可信度,骗子们通常会伪造或篡改公司资质、业绩证明等文件。
他们可能会声称自己拥有强大的背景和丰富的经验,以此来赢得受害者的信任。
一旦受害者开始深入调查,就会发现这些所谓的资质和业绩都是虚构的。
四、拖延战术在签订合同后,骗子们会采取各种手段拖延工程进度,比如以各种理由推迟开工日期、频繁更换项目负责人、故意制造施工障碍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消耗受害者的耐心和资金,最终迫使受害者放弃项目或者接受更低的赔偿。
五、分包转包风险有些骗子在拿到工程项目后,会将其分包或转包给其他不具备相应资质的公司或个人。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相关法律法规,而且很可能导致工程质量无法得到保障,甚至出现安全事故。
受害者在发现真相后,往往已经损失惨重。
六、维权困难由于骗子们通常采用跨地区作案的方式,一旦受害者发现自己上当受骗,想要维权就变得非常困难。
他们可能会面临证据不足、法律程序复杂、诉讼成本高昂等问题。
即使最终胜诉,也可能因为骗子的财产已经被转移而无法追回损失。
建筑工程合同诈骗立案条件
建筑工程合同诈骗立案条件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建筑工程合同诈骗。
简单来说,建筑工程合同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诱骗他人签订、履行建筑工程合同,从而非法取
得财物的行为。
这种行为严重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益,同时也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必须
予以严厉打击。
什么情况下可以立案呢?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符合以下条件之一,就可以立案:
1. 犯罪嫌疑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通过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诱骗他人签订、履
行建筑工程合同,从而非法取得财物;
2.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造成了被害人的经济损失;
3.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具体来说,如果犯罪嫌疑人以虚假的身份、资质、工程量、工程质量等为手段,诱骗他人
与其签订建筑工程合同,并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骗取财物,就可以认定为建筑工程合同诈骗。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导致被害人遭受了经济损失,例如支付了预付款、保证金等,也可
以作为立案的依据。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例如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
秩序,也可以作为立案的条件。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来判断是否满足立案条件。
例如,如果犯罪嫌疑人
以虚假的身份、资质、工程量、工程质量等为手段,诱骗他人与其签订建筑工程合同,并
在合同履行过程中骗取财物,就可以认定为建筑工程合同诈骗。
如果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导
致被害人遭受了经济损失,例如支付了预付款、保证金等,也可以作为立案的依据。
如果
犯罪嫌疑人的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例如影响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也可以作为立案的
条件。
工程遇见合同诈骗该怎么办
工程遇见合同诈骗该怎么办
我们要明确什么是合同诈骗。
合同诈骗是指一方当事人利用虚假的身份、资质或者虚构的项目等手段,诱骗另一方签订或履行合同,从而达到非法占有对方财物的目的。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法律,也严重破坏了市场经济秩序。
面对合同诈骗,我们首先要保持冷静,及时采取措施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应对策略:
1. 保存证据:一旦发现可能遭遇合同诈骗,应立即收集和保存所有与该合同有关的证据,包括但不限于合同文本、通信记录、汇款凭证、项目资料等。
这些证据将在后续的法律诉讼中发挥关键作用。
2. 报警处理:如果确认自己已经遭遇合同诈骗,应尽快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以便警方及时介入调查。
同时,也可以向相关行业协会或监管机构举报,寻求其帮助和支持。
3. 法律途径: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后,可以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可以聘请专业律师,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提起民事诉讼或刑事诉讼。
在诉讼过程中,要积极配合律师的工作,提供必要的证据和信息。
4. 协商解决:在某些情况下,如果双方愿意通过协商解决问题,也可以选择和解的方式来挽回损失。
但需要注意的是,和解协议应当具有法律效力,且不得损害国家、集体和他人的利益。
5. 加强防范意识:为了避免再次遭遇合同诈骗,企业和个人应当提高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内部管理。
在签订合同前,要对合作方进行全面的调查和评估,确保其具备相应的资质和信誉。
同时,也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风险识别能力。
工程平移合同骗局案例大全
工程平移合同骗局案例大全工程平移合同是指将一个已经签订并执行中的工程合同转让给第三方的行为。
这种转让通常涉及到大量的资金流转和复杂的法律关系,因此成为了诈骗分子的目标。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骗局案例:案例一:虚构工程转包在这个案例中,骗子A公司向建筑公司声称自己手头有一个大型工程项目,并愿意以低价将项目平移给公司。
公司在未进行充分调查的情况下,与A公司签订了平移合同并支付了巨额转让费。
随后发现,所谓的工程项目根本不存在,A公司只是一个空壳公司,公司因此遭受了重大损失。
案例二:双重合同诈骗C公司与D公司签订了一份工程平移合同,并收取了D公司的转让费。
C公司在此之后又与E公司签订了另一份几乎相同的平移合同,并再次收取了转让费。
当D公司和E公司意识到问题时,C公司已经人去楼空,两家公司均遭受了不小的经济损失。
案例三:虚假增资扩股F公司向G公司承诺,只要G公司支付一定的费用,就可以将某个正在进行的工程项目的一部分股权转让给G公司。
G公司在没有仔细审查项目真实性和F公司背景的情况下,同意了这笔交易。
结果,G公司不仅没有得到预期的股权,反而陷入了一场漫长的法律纠纷中。
从这些案例中可以看出,工程平移合同骗局往往具有以下特点:利用受害者对高额利润的渴望、伪造或夸大项目信息、缺乏透明度和监管、以及迅速消失以避免追责。
为了避免这些骗局,业内人士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尽职调查:在签订任何平移合同之前,必须对对方公司的背景、项目的合法性和可行性进行全面的调查。
2. 法律咨询:在合同签订前,应咨询专业的法律顾问,确保合同条款的合法性和自身权益的保护。
3. 审慎决策:不要轻信高额回报的承诺,对于任何投资决策都应持审慎态度。
4. 正规渠道:尽量通过正规的招投标程序和渠道承接工程项目,避免私下交易带来的风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合同诈骗第一篇:警惕利用工程承包合同进行合同诈骗的案件警惕利用工程承包合同进行合同诈骗的案件作者:区公安分局创建时间:2014-11-16 14:33:302014年4月7日,经侦大队接宜宾市xx公司的简xx报案称:泸州市xx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朱xx、陈xx等人虚构泸州市纳溪区工业集中发展区其公司有1000亩土地的煤制甲醇型汽油厂的基础平场挖填方2200万立方的土石方工程,宜宾市xx担保公司与泸州市xx 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的朱xx、陈xx等人于2014年7月13日签订项目《土石方工程协议》,并向该公司缴纳35万元保证金后,发现该工程未批复,该公司位于泸州市江阳区江阳西路43号楼1单元10号的办公场地已退租,人员已潜逃。
经侦大队接案后,于2014年4月16日受理案件开展初查,经初查查明,犯罪嫌疑人朱xx、陈xx等人,采取虚构事实,以不进行招标为名,于2014年3月至7月先后骗得四川华天公路工程有限公司、中航长城工程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泸州锦虹路桥有限公司、牟光英)、张汉雄、王德民、周文华等单位和个人为获得基础平场挖填方土石方工程缴纳的保证金、好处费共计200余万元,其行为涉嫌合同诈骗犯罪。
一、此类案件作案手法:(一)虚拟身份:犯罪嫌疑人往往在一无工程、二无资金、三无固定人员、四无技术设备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工商营业执照、虚假的挂靠手续,有的甚至使用全套伪造的手续等手段来虚构主体身份,以此来掩饰自己的假身份。
(二)采用虚假工程项目进行分包的手段:犯罪嫌疑人谎称自己已获得xx工程,以该工程量大为由,需要转包部分工程为诱饵,与受害者签订虚假的承建合同,并以收取保证金的形式进行诈骗。
(三)作案后立即消失:犯罪嫌疑人运用上述手段进行诈骗,每次收取保证金的数额都很大,在得到一定数量的现金后,犯罪嫌疑人就立即消失。
二、防控措施(一)建筑工程公司等企、事业单位应建立行业风险意识。
在签订各类建筑工程合同前,应当通过工商、网络或自己的关系网等各种途径,了解对方的主体资格、注册资金、经营状况、履约能力等,尤其是对方提供的有关文件、材料等情况,以便达到去假存真,这样会在较大程度上排除因假工程、假合同等一系列问题引起的合同诈骗,从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和企业。
(二)“不要相信天上能掉馅饼”:此类合同诈骗犯罪通常都以高额的利润作诱饵,使受害人觉得面前就有一座“金矿”,从而忽视了嫌疑人所表露出的假的一面,盲目签订合同,以致受骗。
江阳区经侦大队二〇一四年五月二十二日第二种情况:如果查实王某与四建公司的关系确实属于挂靠关系,那么,王某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按老刑法规定,罪名为诈骗罪,刑期一样)。
理由是:王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签订合同的形式,采取隐瞒事实的方法,使四建公司多次“自愿”地向其“拨付巨款”,并从中加以侵吞的行为,完全符合合同诈骗罪的特征。
第二篇:诈骗与合同诈骗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区别作者:粟畅发布时间:2014-02-24 15:12:36【案情】2014年2月份,被告人汪某因承包经营湖北省阳新县洋港镇金牌煤矿发生资金周转困难,便邀冷某投资入股。
经双方协商,冷某投资120140元,每月分红10000元,投资合同期限为5年。
但汪某承包金牌煤矿的期限是从2014年2月28日至2014年2月28日止,为骗取冷某投资入股,汪某伪造了承包金牌煤矿合同书,伪造合同签订时间为2014年2月18日,伪造承包期限为五年。
2014年2月25日,汪某拿出伪造的承包金牌煤矿合同书,冷某看后信以为真,双方便按诺签订了投资入股协议书。
之后,冷某分五次付给汪某共102014元的投资款,该款被汪某用于了煤矿开支和赌博。
【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合同诈骗罪案。
关于合同诈骗罪与诈骗罪的分离,最早是在97年新修订的刑法中,将合同诈骗罪从一般诈骗罪中单列出来,并置于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一章中,这一修订将更有利于规范和打击社会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的违法犯罪活动。
根据刑法第266条之规定,诈骗罪是指“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而第224条规定的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使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犯罪行为。
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关系,是普通法与特别法的关系,是包容竞合的法条竞合关系,因此二者有许多共同点:诸如二者都是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方法;主观上都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故意;都侵犯了他人的财产权,骗取了公私财物等。
但是依据犯罪构成的理论,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仍是有区别的。
一、在侵犯客体上,诈骗罪只侵犯了公私财产的所有权,是简单客体,而合同诈骗罪除了侵犯了公私财产所有权外,还侵犯了市场交易秩序和国家合同管理制度,因此侵犯的是复杂客体,这也是为什么诈骗罪属于侵犯财产的犯罪,而合同诈骗属于破坏社会市场经济秩序犯罪的原因所在。
二、在犯罪客观方面,诈骗罪主要表现在行为人采取欺骗的行为,使受害人产生错误认识而交付财产。
诈骗罪的手段多种多样,不限于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而合同诈骗罪是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合同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因此合同诈骗罪的手段仅限于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手段骗取公私财物。
所以区分诈骗罪与合同诈骗罪的关键在于诈骗行为是否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利用合同的形式骗取公私财物或者财产性利益。
或者说,是否是以合同这种交易的形式为名进行的,只要正确地把握什么是“合同”,那么二者的界限就很明显了。
合同诈骗罪中的“合同”,应限定为符合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而不能仅以有合同出现就定合同诈骗罪,该“合同”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合同。
所谓真正的合同必须要符合合同法第9条规定的合同基本条款,包括合同标的、数量、质量、价款或报酬、履行期限、地点及方式、违约责任和解决争议的方法等。
很明显该案中被告人的诈骗行为是发生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且签订的是合同法意义上的合同,故该案应当定性为合同诈骗罪。
第三篇:浅谈合同诈骗行为浅谈合同诈骗行为姚茂颖?[关键词] 规避法律合同诈骗欺骗合同纠纷从2014年7月17日-9月20日,历时两个月,我们一行11位同学集体在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五分院实习。
我被分配到了民事行政检察处。
带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民行处的副处长,他在平时的相处交往中,人十分友好,随和,可是在工作中却十分的精明能干。
实习期间,办的第一个案子就是一件关于房地产抵押合同纠纷的申诉案。
下面就简单介绍实习期间对办理了这个案子后,对合同诈骗的进一步认识。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为复杂客体,即既侵犯了合同他方当事人的财产所有权,又侵犯了市场秩序。
合同亦称契约,是指当事人之间为实现一定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的协议。
合同是商品交换关系化法律上的表现形式,合同法律制度则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商品经济关系发展的内在要求和一般规则,为商品交换提供了基本的行为模式。
因此,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是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基本保证。
但近年来,一些不法之徒无视国家的法律,利用各种经济合同进行诈骗,表现出极大的欺骗性、贪婪性和危害性,国家工商局披露的最新资料表明,我国合同签订的规范程度和履约率不容乐观,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将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合同的鉴订工作,严厉打击合同诈骗。
利用经济合同欺诈的行为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无合法经营资格的一方当事人与另一方当事人签订买卖或承揽合同,骗取定金、预付款或材料费;利用中介机构签订转包合同骗?作者实习单位:重庆市检察五分院取定金或预付款;虚构建筑工程或转包建筑工程合同,骗取工程预付款;双方当事人串通利用合同将国有或集体财产转移或据为己有;本无履约能力,弄虚作假,蒙骗他人签订合同,或是约定难以完成的条款,当对方违约后向其追偿违约金。
合同诈骗,直接使他方当事人的财产减少,侵害了他方当事人的所有权,同时,合同诈骗对于社会主义市场交易秩序和竞争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妨害,本条从诈骗罪中分离出来,明定合同诈骗罪,对打击合同诈骗活动,意义深远。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虚构事实、隐瞒真相,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且数额较大的行为。
对于以签订合同的方法骗取财物的行为,认定行为人是否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关键在于查清行为人在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也就是说,行为人明知自己没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或者担保,故意制造假象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觉,“自愿”地与行骗人签订合同,从而达到骗取财物的目的,这是利用合同进行诈骗犯罪在客观方面的主要特征。
具体包括以下几项内容:1.行为人根本不具备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应当以签订合同时行为人的资信或货源情况作依据。
要区别两种情况:一种是行为人签约时虽无实际履约能力,但签约之前与他人有购买同一标的物的要约或合同,签约后因原订合同的一方毁约,致使后一个合同不能履行的,可视为有一定的合同履行能力;另一种是行为人签约时根本没有履约能力,仅仅是在签约后才去与第三方签订相同内容的购销合同,事实上又未兑现,这种情况就不能认定行为人具备履约能力。
如果不看签约时的实际履约能力,仅仅根据签约后的履行表现来做判断,很容易使犯罪分子蒙混过关。
当然,还要注意区别根本无履行合同能力与有部分履行合同能力的界限,只有完全没有履行合同能力的才能以诈骗罪论处。
2.采取欺骗手段。
欺骗手段绝大多数是作为,而不可能是单纯的不作为。
欺骗手段表现为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真相。
虚构事实,是指行为人捏造不存在的事实,骗取被害人的信任。
其表现形式主要是:假冒订立合同必需的身份;盗窃、骗取、伪造、变造签订合同所必需的法律文件、文书、制造合法身份、履约能力的假象;虚构不存在的基本事实;虚构不存在的合同标的;等等。
隐瞒事实真相是指行为人对被害人掩盖客观存在的基本事实,其表现形式主要是:隐瞒自己实际上不可能履行合同的事实,隐瞒自己不履行合同的犯罪意图;隐瞒合同中自己有义务告知对方的其他事实。
3.使与之签订合同的人产生错误认识。
这种错误认识是指对能够引起处分财产的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而不是泛指受骗者对案件的一切事实情况的错误认识,在合同诈骗犯罪中,受骗者的错误认识是由于行骗者的行骗行为所引起的,在时间顺序上,欺骗在先,是受骗者产生错误认识的原因。
受骗人产生错误认识在后,是欺骗的结果。
如果他人错误认识在先,行为人利用他人的错误认识取得财物,只能作为民事纠纷而不能作为诈骗犯罪处理。
如果行为人虽然采取了欺骗手段,他人认识上也存在错误,并基于这种错误认识错误地处分了财产,但欺骗手段与错误认识之间缺乏因果联系,也不能以合同诈骗罪论处。
4.被骗人自愿地与行为人签订合同并履行合同义务,交付财物或者行为人(或第三人)直接非法占有他人因履约而交付的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