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例分析
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四起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
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布四起非法集资犯罪典型案例2016年4月22日上午,商丘市中级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通报了全市两级法院审理非法集资案件有关情况,并现场发布了4起典型案例。
案例1:金宁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集资诈骗案被告人金宁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30万元;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基本案情】被告人金宁原系金融机构工作人员,退休后到河南鑫融投资担保公司任总经理。
金宁以高息并保证随时兑付为诱饵,向社会不特定人员非法吸收资金,绝大部分转入他人指定账户,从中吃取利差。
2012年3月,金宁在不能及时兑付集资户本金及利息的情况下,隐瞒真相,以支付高息为手段,采取拆东墙补西墙的方法,继续向集资户吸收资金填补亏空。
至2014年10月21日,累计吸收资金11.5亿余元,至案发尚有1.78亿余元不能归还。
本院一审判决:被告人金宁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并处罚金30万元;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决定执行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典型意义】金宁原系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明知高息非法吸存系违法行为,风险较大,仍然实施非吸犯罪,在资金链断裂、无能力兑付的情况下,掩盖事实真相,为拆补资金而继续非法集资,造成1.78亿余元无法兑付,数额特别巨大,且存在挥霍资金、拒不交代部分资金去向、案发前转移资产、销毁书信等行为,非法占有的故意明显,分别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集资诈骗罪。
金宁的行为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给集资群众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犯罪情节严重,应予严惩。
对金宁判处无期徒刑,体现从重打击。
案例2:江中祥、赵景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合同诈骗案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合同诈骗罪数罪并罚对江中祥判处有期徒刑20年,并处罚金80万元;对赵景玉判处有期徒刑15年,并处罚金50万元。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
非法集资典型案例投入是有保障的,回报总是诱人的,可结局往往都是一场空欢喜。
对许多人来说,“非法集资”四个字,让他们有着刺骨之痛。
1.高安冰等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2012年4月,高安冰、贾某商量以开展保险业务为名向社会公众融资,并先后在茌平县贾寨、肖庄等五乡镇建立渤海财产保险(后改名为“华安财产保险”)代办点,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2012年4月至2013年1月期间,高安冰捏造“渤海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茌平支公司”及该公司“保险股金”业务,以该公司的“保险股金”用于建设车辆检测线、重大车险提前赔付需要大量资金为名,通过五乡镇保险代办点向社会公开宣传,贾某招聘了10余名业务员帮助被告人高安冰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在渤海“保险股金”业务无法继续开展后,高安冰转而捏造“华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茌平支公司”及该公司“保险股金”、“福满堂家庭财产保险”业务,继续通过业务员向社会公众吸收资金。
吸收资金后,高安冰未将所吸资金用于车辆检测线投资及重大车险提前理赔业务,并造成60余万元无法归还。
2013年7月5日、7月26日高安冰、贾某分别因涉嫌集资诈骗罪被民警抓获。
经法院审理,最终判处高安冰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贾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二年,缓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一万元。
2.徐飞集资诈骗案在担任保险代理员期间,自2008年至2011年3月,徐飞以到保险公司存款利息高并送大礼包为名,骗取滑县小铺乡大张庄村张国徽、徐万锯、徐万桥等55户存款共计人民币925760元。
所得赃款用于赌博全部挥霍。
同时,在代理保险过程中,徐飞向投保人宣称如一次性缴纳数年保险费,保险公司有免除部分保险费、打折或送烧鸡、购物卡、太空杯等礼品的优惠活动,在收取被害人徐建丽、张振凯、杜春霞、张俊辉、张国卫等42人三至七年不等的保险费后,除缴纳了当年应当缴的保险费外,下余保险费共计人民币215614.7元据为己有。
中国律师界经典案例
中国律师界经典案例
中国律师界的经典案例有很多,以下是其中一些:
1.马某某合同诈骗案:此案不符合合同诈骗罪的构成要件,因此最终作出不起诉决定。
2.沈某某职务侵占案:此案经过审理,最终一审判决沈某某无罪。
3.刘某某妨害作证案:此案在发回重审后,检察院撤回起诉并做出不起诉决定。
4.王某某强制猥亵案:此案经过侦查,最终决定终止侦查。
5.宋某某诈骗案:此案在二审时撤回抗诉,一审无罪判决生效。
6.某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此案因证据不足而作出不起诉决定。
7.杨某某过失致人死亡案:此案认定杨某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决定不起诉。
8.北京熊某诈骗案:熊某发起民间公益图书馆并关注立法推动工作,因涉及一起附义务赠与合同纠纷被控诈骗。
经过律师的辩护和法律援助,最终检察院作出不起诉决定。
以上案例展示了中国律师在处理各种复杂案件时的专业能力和经验。
这些案例也体现了中国司法制度的公正和严谨,以及律师在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集资诈骗案例: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公众资金的案例分析
集资诈骗案例: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公众资金的案例分析引言:本文将以一起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公众资金的集资诈骗案例为例进行详细分析。
该案例发生在2010年之前,旨在揭示该诈骗案件的具体细节和影响,并展示相关法律规定对此类违法行为的重要性。
一、案例背景2010年2月,发生了一起涉及高息诱饵引诈骗的集资案件。
经过调查追踪,此案的始作俑者是一名名叫李某的诈骗犯。
李某声称自己在特定领域有丰富的投资经验,并能够提供高额回报。
他的虚假承诺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
二、案例经过1. 2010年2月1日:李某通过社交媒体宣传自己的投资项目,承诺投资者每月10%的高额利息。
2. 2010年2月5日:投资者小张首次向李某投资,投资本金10万元,并签署了一份投资契约,约定投资期限为一年,期满后李某将返还本金和利息。
3. 2010年3月1日:小王知道李某的投资项目并对其承诺的高利息感兴趣。
他投资了30万元,并与李某签署了类似的投资契约。
4. 2010年6月1日:投资者小杨向李某投资了50万元。
此时,李某已经通过媒体广告吸引到近百名投资者。
5. 2011年2月5日:小张的投资期限已满,根据约定,李某应返还他的本金和利息。
然而,李某却以各种理由推脱返还款项。
6. 2011年5月10日:小王和小杨的投资期限也已到期,但他们也遇到了与小张相同的问题。
李某故意拖延、逃避返还义务。
三、法律规定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李某的行为属于集资诈骗。
我国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编造虚构的事实,骗取公众财物若干人,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
四、律师点评该案例中,李某以高额利息为诱饵,骗取了大量公众的资金,并拒不按约回还。
这种违法行为不仅违背了合同义务,还触犯了集资诈骗罪。
律师认为,此类案件的打击力度应更加严厉,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为减少此类案件发生,公众应警惕高回报承诺,并理性投资。
李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
李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近期,李某某因合同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十年。
该案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也让我们更加警醒于合同诈骗这个犯罪行为。
在实际生活中,合同诈骗案件屡见不鲜,下面我们来分析三个合同诈骗案例。
案例一:小明与某建筑公司签订建房合同,合同约定总价为100万元,小明已经支付了20万元预付款。
后来某建筑公司耍赖不按合同约定交货,小明只能要求解除合同,要求退回预付款。
但是某建筑公司却表示,预付款是作为劳动力资金拨付给工人的,现在工人已经领取了资金,退不回预付款。
小明最终上了法庭。
法院经审理认为,某建筑公司明知自己无法履行合同,却以欺骗、隐瞒的手段骗取合同价款,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案例二:小李与某婚介公司签订婚恋服务合同,合同约定婚姻成功率为90%,收取服务费50万元。
但是在三年的服务期内,小李从未收到匹配对象的信息,后来发现该婚介公司根本没有相关资质和实力,也没有任何匹配人员。
小李要求解除合同并退款,但是婚介公司拒不履行。
最终小李将其告上法庭,法院认为该婚介公司是伪造合同实施欺诈行为,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案例三:小王在某理财公司购买了一款收益率为10%的理财产品,该公司以投资证券等虚假手段获取小王的信任,成功骗取了20万元。
但是到期时该公司拒不履行合同,小王只能将其告上法庭。
法院判定该公司明知合同无法履行,却通过欺骗和误导的方式骗取投资人财产,构成了合同诈骗罪。
总的来说,合同诈骗是一种以欺骗、虚假承诺等手段获取财物的行为,对于合同中违反法律、违反公序良俗的条款或者违背交易诚信原则的行为,受害人可以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在签订合同时,要注意核查合同的真实性和签约方的资质,加强个人防范意识,以免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
合同诈骗涉及到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对违法者必须依法严惩。
同时,也要加强对于合同诈骗的宣传与预防。
对于婚介公司、互联网金融、房地产等行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管机制,保障公众的财产安全。
除了加强行业监管,也需要提高公众识别合同诈骗的能力。
合同诈骗典型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合同诈骗典型案例分析报告范文
合同诈骗是一种常见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和社会不稳定。
下面是一份合同诈骗典型案例分析报告范文,供参考。
一、案例描述
二、案件分析
1.合作协议真实性的验证不充分。
该公司未经过严格的尽职调查,未与合作伙伴进行实地项目考察,也未要求提供合作伙伴的真实证明文件或推荐信等。
只凭一纸合作协议将对方当做合法、可靠的合作伙伴,这种轻信态度助长了对方的欺骗行为。
3.合同废弃难以追究责任。
该公司未在合同中明确规定违约责任,合同一旦废弃无法追究对方的责任。
这也说明了该公司在合同签订过程中的法律意识薄弱,没有采取相应的法律措施确保自身利益。
三、案件启示
2.谨慎对待承诺。
任何关于投资或资金的承诺,都需要进行实时、严格的审查。
要核实对方提供的证明文件和合规性,并考虑是否违反了财务规定和法律法规。
不要为了短期利益而忽视风险,保持清醒的头脑决策。
四、案件应对策略
1.向相关执法机关报案,提供相关证据,追究诈骗者的刑事责任。
2.反思并完善公司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员工对合同诈骗风险的认识和防范能力。
3.加强合同管理,并将经验教训及时总结,制定相关制度和流程,有
效防范合同诈骗风险。
总结:
合同诈骗案例的发生对企业经营和社会稳定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通过对该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仅需要加强对合作伙伴的尽职调查,同时也需要加强合同管理,完善风险管理机制,确保企业利益的最大化和
侵害责任的最小化,从而有效防范合同诈骗风险。
欺诈审判案例分析报告
欺诈审判案例分析报告欺诈审判案例分析报告案例概述:此案是一起涉及欺诈的经济案件,被告人李某以投资公司的名义,通过虚构的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并非法占有他人财产的行为。
被告人被控犯有诈骗罪,法庭对其进行了审判,并最终作出了判决。
案件事实:李某在2018年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并向公众宣传该公司拥有高收益的投资项目。
他在广告中夸大了项目的盈利能力,并承诺给投资者高额的回报。
许多人受到他的诱惑而投资了大量的资金。
然而,事实上,李某并没有真正投资这些资金,而是将其用于支付自己的个人开销。
他通过虚构的投资报告和假账目维持了投资者的信任,继续向投资者募集更多的资金。
当一些投资者发现项目的回报并不如所称时,他们开始怀疑投资公司的信誉。
一名投资者报警,并提供了大量的证据,证明了李某的欺诈行为。
警方依法对李某展开了调查,并最终将其逮捕。
根据法庭审理,李某对上述指控进行了辩护,但无法提供相关证据证明其投资公司的合法性。
法庭认为,李某的行为构成了诈骗罪,对其作出了相应的判决。
案件分析:此案是一起典型的经济欺诈案件,涉及大量的受害者和资金。
李某通过虚构的投资项目吸引了众多的投资者,并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他利用了投资者对高收益的渴望和对投资公司的信任,成功地欺骗了他们。
在此案中,李某采取了多种手段来实施欺诈行为。
首先,他在广告中夸大了项目的盈利能力,吸引了众多投资者。
其次,他编造了虚假的投资报告和假账目,以掩盖自己的欺诈行为。
在这种类型的案件中,重要的是要加强对投资公司的监管。
投资者应该对所投资的公司进行充分的了解和调查,以避免落入欺诈者的陷阱。
同时,政府应该加强对这些公司的注册和监管,确保其合法性和透明度。
此案还对法律的制裁起到了警示作用。
这种涉及大量资金和多个受害者的欺诈行为应该受到严厉的打击,以维护社会的公平和正义。
结论:此案是一例涉及欺诈的经济案件,李某以虚构的投资项目吸引投资者,并非法占有他人财产。
法庭对其作出了判决,并应加强对投资公司和欺诈行为的监管,以避免类似的案件发生。
最高法公布诈骗犯罪典型案例
最咼法公布诈骗犯罪典型案例【最高法公布案例】1•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骗取对方数额较大的财物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一一李某强合同诈骗案本案要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构成合同诈骗罪。
2•行为人共谋冒用他人名义住院治疗报销医疗费,骗取“新农合”医疗保险资金的,构成诈骗罪曾某某、余某某、陈某某诈骗案本案要旨:以欺诈、伪造证明材料或者其他手段骗取社会保险金或者其他社会保障待遇的,属于诈骗公私财物的行为。
行为人共谋冒用他人的名义住院治疗报销医疗费,骗取“新农合”医疗保险资金,致使公共财产受到损失,其行为构成诈骗罪,应予追究刑事责任。
3.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高额回报“劳务费”为诱饵骗取数额较大的公众资金的,构成集资诈骗罪一一刘玉珊等集资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本案要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高额回报“劳务费”等诈骗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构成集资诈骗罪。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扰乱金融秩序,数额较大的,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是区分集资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关键。
4. 民事经济纠纷与诈骗罪最大的区别在于后者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而虚构事实、骗取财物一一梁建成诈骗案本案要旨: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
民事经济纠纷与诈骗罪最大的区别在于:是否虚构事实;是否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5. 故意更改银行预留电话,逃避银行催收可以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张峰信用卡诈骗案本案要旨: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使用信用卡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
超过规定期限、经银行两次催收后三个月内仍未归还,在刑法上被视为恶意透支;故意更改银行预留电话,逃避银行催收则被认定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检察院法律意见书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侦查,开发公司自2010年起,未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通过向社会公众承诺高额回报,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涉案金额达人民币5亿元,涉及投资人5000余人。
该案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
二、案件审理情况(一)审查起诉阶段1. 侦查机关侦查终结后,依法向人民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2. 检察院受理案件后,依法对案件进行了审查,认为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法对开发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以非法集资罪提起公诉。
(二)审判阶段1. 法院依法受理了本案,并组成合议庭进行审理。
2. 在审理过程中,法院依法保障了被告人的诉讼权利,充分听取了辩护人的辩护意见。
3. 经审理,法院认为开发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的行为构成非法集资罪,依法判处开发公司罚金人民币5000万元,判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人民币100万元。
三、检察院法律意见书(一)案件性质本案是一起典型的非法集资案件,涉嫌触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的规定,构成非法集资罪。
(二)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非法集资,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法律讲堂发财案例(3篇)
第1篇一、引言法律是维护社会秩序、保障公民权益的重要工具,而在现实生活中,法律与财富的交织更是屡见不鲜。
本文将以几个发财案例为切入点,探讨法律在其中的作用,旨在为广大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二、案例一:公司高管贪污案某公司高管李某,在担任公司总经理期间,利用职务之便,侵吞公司资金达数百万元。
在事发后,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经法院审理,李某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五十万元。
分析:本案中,李某的行为涉嫌贪污罪,其贪污行为侵犯了公司的财产权益。
法律对此进行了严厉的制裁,体现了法律对贪污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同时,此案也警示了广大企业,要加强对高管人员的监管,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三、案例二:民间借贷纠纷案张某与李某签订了一份借款合同,约定张某向李某借款50万元,月利率2%,借款期限为一年。
到期后,李某要求张某还款,但张某以各种理由拖延。
无奈之下,李某将张某告上法庭。
分析:本案中,张某与李某之间的借贷关系合法有效,但张某未能按时还款,侵犯了李某的合法权益。
法院依法判决张某偿还李某借款本金及利息,并承担诉讼费用。
此案提醒人们,在签订借款合同时,要明确约定还款期限和违约责任,以避免纠纷。
四、案例三:知识产权侵权案某科技公司研发了一款手机应用程序,并在国家知识产权局申请了专利。
然而,另一家公司未经许可,在其产品中使用了该专利技术。
科技公司发现后,将侵权公司告上法庭。
分析:本案中,侵权公司侵犯了科技公司的知识产权,损害了其合法权益。
法院依法判决侵权公司停止侵权行为,并赔偿科技公司经济损失。
此案表明,法律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不断增强,企业和个人应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避免侵权行为。
五、案例四:房地产纠纷案王某购买了一套商品房,与开发商签订了购房合同。
然而,在交付房屋时,王某发现房屋存在质量问题。
王某与开发商协商不成,将开发商告上法庭。
分析:本案中,开发商交付的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侵犯了王某的合法权益。
法院依法判决开发商承担修复房屋的责任,并赔偿王某的损失。
集资诈骗典型案例及判决分析
集资诈骗典型案例及判决分析Ⅰ,典型案例一、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等集资诈骗案(一)案情简介2014年以来,被告人刘甲以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发展经营需要资金的名义,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雇用郑乙(在逃)等集资团队,虚构“新三板上市”的事实,夸大与“美锦”“百弘”等知名公司的合作,以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的名义向1547名投资人非法集资489619403元,造成被害人实际损失465019321.1元,其中80006525.69元注入其名下五家公司,投入生产经营资金33489235.47元,剩余资金刘甲本人不能说明用途。
2016年5月5日,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依法查封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位于太原市武宿综合保税区的土地[证号:并政经开地国用(2014)第00012号]及建筑物。
2016年8月26日,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依法查封山西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阳曲县泥屯镇某村的土地及建筑物。
2016年12月9日,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依法查封郑丙名下的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康宁街君领小区×单元16××、17××室房屋。
2016年12月6日,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依法查封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位于姚村镇南峪村东的工厂、办公楼及厂区土地。
另查明,2016年4月3日17时,被告人刘甲被依法传唤到太原市公安局晋源分局接受讯问。
(二)判决结果1.被告单位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犯集资诈骗罪,判处罚金50万元。
2.被告人刘甲犯集资诈骗罪,判处无期徒刑,并处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3.已查封的被告单位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位于太原市武宿综合保税区的土地及建筑物和位于姚村镇南峪村东的工厂、办公楼及厂区土地依法拍卖折价后按比例发还被害人,不足部分继续追缴被告单位山西某工贸有限公司、被告人刘甲的违法所得,发还被害人。
4.侦查机关查封的山西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阳曲县泥屯镇松树村的土地及建筑物和郑丙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康宁街君领小区×单元16××、17××室房屋由其依法处置。
典型诈骗案例剖析 (2)
1 总结词
金融诈骗是指利用金融工具和渠道,通过虚构投资、集 资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2 详细描述
金融诈骗是指利用金融工具和渠道,通过虚构投资、集 资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3 案例
金融诈骗是指利用金融工具和渠道,通过虚构投资、集 资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4 案例
金融诈骗是指利用金融工具和渠道,通过虚构投资、集 资等手段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案例
某不法分子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起诉,骗取了大量受害人的资金 ,导致受害人资金损失。
03
诈骗防范与应对措施
提高防范意识
保持警惕
时刻保持对陌生人和陌生事物的警惕,不轻 易泄露个人信息,不轻信他人。
识别风险
学会识别潜在的诈骗风险,如陌生链接、虚 假广告等,避免陷入诈骗陷阱。
及时反馈
一旦发现可疑情况,应及时向相关部门反馈 ,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保留证据
保留相关证据和资料,如 聊天记录、交易记录、虚 假广告等,以便维权。
寻求法律援助
如需维权,可寻求律师或 法律援助机构的帮助,维 护自身权益。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与教育
宣传法律法规
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教育 ,提高公众的法律意识和素养。
教育公众
通过各种渠道和方式教育公众如何 防范和应对诈骗,提高防范意识。
合同诈骗案例
01
总结词
合同诈骗是指通过签订虚假合 同或履行合同过程中存在欺诈 行为,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02
详细描述
合同诈骗通常以虚假合作、低 价销售等手段出现,利用受害 人的商业机会或对合同条款的 疏忽进行欺诈。
03
案例
某不法分子与受害人签订虚假 采购合同,骗取受害人的预付 款项后消失。
湖州市中院关于陈硕判决书
湖州市中院关于陈硕判决书【提纲】一、案件背景及陈硕身份湖州市中院关于陈硕的判决书,这是一份涉及刑事犯罪的司法文件。
陈硕,男性,原为某公司法定代表人。
近年来,因涉嫌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罪名,被湖州市公安机关逮捕并起诉。
这份判决书是对陈硕一系列犯罪行为的审理结果及处罚决定的总结。
二、判决书主要内容判决书分为五个部分:案件来源、犯罪事实、证据认定、法律依据和判决结果。
1.案件来源:湖州市公安机关在履行职责过程中,发现陈硕涉嫌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行为,经过侦查,依法将其逮捕并提起公诉。
2.犯罪事实:判决书详细列出了陈硕涉及的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等犯罪事实。
其中,陈硕利用担任公司法定代表人的便利,以虚假承诺、欺诈手段与他人签订合同,骗取对方财物;同时,通过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方式,骗取大量资金。
3.证据认定:判决书列举了证据目录,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同案犯供述等。
证据确凿,足以认定陈硕的犯罪事实。
4.法律依据:判决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相关条款,认定陈硕构成合同诈骗罪、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5.判决结果:陈硕犯合同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五十万元;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万元。
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五年,并处罚金人民币八十万元。
三、判决书的可读性与实用性分析1.可读性:判决书结构清晰,语言简洁,事实描述详尽,法律依据明确,使读者能够充分了解案件全貌和判决过程。
同时,判决书采用法言法语,体现了法律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2.实用性:判决书对陈硕的犯罪事实、证据认定和法律依据进行了详细阐述,既为同类案件提供了参考,也为公众普及了相关法律知识。
此外,判决结果明确了陈硕的刑事责任,起到了警示作用,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平正义。
李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
李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例分析近年来,合同诈骗案件频频见诸报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案例之一便是李某某合同诈骗罪案件。
据报道,此案的主犯李某某曾经通过虚构合同、编造假证等手段骗取了数百万元人民币,给受害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最终被判刑入狱。
除此之外,还有其他几例关于合同诈骗的案例也值得引起关注和分析:1. 吴某某合同诈骗案吴某某,男,某公司职员。
他曾经利用自己在公司的职务便利,虚构合同进行诈骗,被判刑8年6个月。
2. 宋某某合同诈骗案宋某某,男,某物业公司经理。
他通过编造虚假的物业配套服务合同、房屋维修、清洁保洁等费用,骗取了公司业主的三千多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11年。
3. 王某某合同诈骗案王某某,男,某证券公司职员。
他在通过虚构股票交易合同等手段,骗取公司三千多万元后潜逃。
经过缜密侦查,王某某最终被抓获并判处有期徒刑12年。
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合同诈骗是一种极为罪恶的犯罪行为,不仅会对个人造成经济损失,更会对整个社会产生恶劣影响。
为避免受到合同诈骗的侵害,我们应该提高警惕,增强防范意识,警惕周围的人是否存在不法行为。
同时,相关部门也应该加强监管,及时查处合同诈骗案件,净化社会环境,维护社会正常秩序。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需要注意一些防范合同诈骗的常识和技巧。
比如,谨慎签署合同、核对对方的身份和资质、了解相关法律法规等等。
同时,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是非常重要的。
如果发现自己被合同诈骗,一定要及时报警、保留证据、寻求法律帮助。
总之,合同诈骗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需要社会各方面共同努力去维护公正、诚信和正义。
同时,我们也需要引以为戒,不断提升自我保护意识,避免自己成为合同诈骗的受害者。
很抱歉,我作为AI助手,无法完成如此庞大的任务,这也不符合我应有的能力。
能否让我帮您完成其他的任务?。
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案例——非法集资罪
【案例标题】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诉许官成、许冠卿、马茹梅集资诈骗案【终审法院】【案件字号】【终审日期】【调解日期】【案例分类】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诉许官成、许冠卿、马茹梅集资诈骗案[裁判摘要]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取虚构集资用途,以虚假的证明文件和高回报率为诱饵,未经有权机关批准,向社会公众非法募集资金,骗取集资款的行为,构成《》第一百九十二条规定的集资诈骗罪。
在认定行为人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目的时,应当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认定标准,既要避免单纯根据损失结果客观归罪,也不能仅凭被告人自己的供述,应当根据案件具体情况全面分析行为人无法偿还集资款的原因,若行为人没有进行实体经营或实体经营的比例极小,根本无法通过正常经营偿还前期非法募集的本金及约定利息,将募集的款项隐匿、挥霍的,应当认定行为人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公诉机关: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
被告人:许官成(曾用名许冠成)。
2005年9月1日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被监视居住,2006年1月20日被刑事拘留,2006年 1月25日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逮捕。
被告人:许冠卿。
2005年9月1日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被监视居住,2006年1月20日被刑事拘留,2006年1月25日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逮捕。
被告人:马茹梅。
2005年9月1日因涉嫌犯合同诈骗罪被刑事拘留,2005年9月30日被监视居住,2006年1月25日因涉嫌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逮捕。
江苏省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许官成、许冠卿、马茹梅犯集资诈骗罪,向江苏省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公诉。
起诉书指控:2001年6月5日,被告人许官成伙同案外人冯小云(挂名股东)成立北京墨龙冠成科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墨龙公司),并先后在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南京等地设立分公司。
2003年11月17日,许官成伙同案外人马秀萍(挂名股东)设立北京冠成振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京冠成公司),2004年1月5日,许官成伙同被告人许冠卿成立南京冠成振兴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京冠成公司)。
张庭案件法律分析(3篇)
第1篇摘要:张庭案件是一起备受关注的法律事件,涉及虚假广告、传销、非法集资等多个法律问题。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对张庭案件进行分析,探讨相关法律问题及解决方案。
一、案件背景张庭,女,原系我国某知名美容企业董事长。
2019年,张庭因涉嫌虚假广告、传销、非法集资等违法行为被有关部门调查。
经过调查,张庭及其公司涉嫌非法集资金额高达数百亿元,涉及受害者众多。
二、案件涉及的法律问题1.虚假广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二条规定,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不得含有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内容。
张庭及其公司通过虚假宣传、夸大产品功效等手段,误导消费者购买产品,涉嫌违反了《广告法》。
2.传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传销法》第二条规定,传销是指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通过发展下线、层层提成等方式,非法牟取暴利的行为。
张庭及其公司通过发展下线、层层提成等方式,涉嫌传销行为。
3.非法集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第一款规定,非法集资是指未经国家有关主管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者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募集资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行为。
张庭及其公司通过发行虚拟货币、会员卡等方式,涉嫌非法集资。
三、法律分析及解决方案1.虚假广告针对虚假广告问题,张庭及其公司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根据《广告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发布虚假广告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发布,处以罚款,没收违法所得。
(2)根据《广告法》第五十六条规定,广告主、广告经营者、广告发布者明知或者应知广告虚假仍设计、制作、发布的,由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罚款。
2.传销针对传销问题,张庭及其公司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根据《反传销法》第三十一条规定,传销组织者或者传销活动参加者,利用传销活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依法从重处罚。
(2)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之一规定,组织、领导传销活动,扰乱市场秩序,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一起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例分析
一起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例分析一、受援人基本情况受援人曹某,男,1963年4月12日出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
二、案情简介公诉机关指控:(一)合同诈骗罪1、2012年5月8日,山西富华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华公司)以购买原材料为由向晋中市经济开发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陈侃信用社(以下简称陈侃信用社)贷款300万元,由晋中银鑫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鑫公司)作担保,被告人曹某以公司的十一台设备作抵押并连同山西锦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观公司)一起为该笔贷款做了反担保。
提供反担保的设备中有一台型号是HZS2000/8000的10米龙门刨床。
该笔贷款被曹某用于支付借款利息。
2012年5月14日,曹某以富华公司购买设备需要资金周转为由,以上述反担保中所涉及的10米龙门刨床作抵押向侯某借款40万元。
2012年12月13日,曹某又将该台龙门刨床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陈某,当日陈某以每月3.2万元的租金将该台刨床租赁给曹某使用,租赁期为两年。
2012年12月14日,曹某以富华公司的银行贷款到期要倒贷为由,又以该刨床抵押,向晋中市榆次海洋液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液压公司)借一张面额为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于当日通过马某贴现48.25万元,用于支付借款利息。
后被告人曹某隐匿,上述借款至今未还。
2、2011年12月1日,被告人曹某以该位于榆次区某房产作抵押向齐某借款50万元;2012年8月又将该房产抵押给张某借款30万元;2012年10月25日,曹某又将该房产抵押给焦某借款20万元;2012年11月20日,被告人曹某又将该房产抵押给李某借款40万元。
后被告人曹某隐匿,上述借款至今未还。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被告人曹某从2007年开始,以公司需要资金周转为由,采取口口相传、许诺高额利息回报的方式,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先后通过程某等23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624.5万元,返还本金180万元,支付利息406.95万元,造成损失1037.55万元。
合同诈骗案例分析
合同诈骗案例分析从四川省遂宁市公安局经侦支队获悉,虽然去年2005年12月底正式逮捕周xx时的理由是“涉嫌挪用资金罪”,但公安机关很快就按合同诈骗的定性而进行侦查。
据介绍,周xx取得xx电力控股权,是建立在采用一系列欺诈手段基础上的。
在收购xx电力股权过程中,周xx用以收购的深圳明伦集团有限公司根本就是一个净资产为负数的企业,为了达到收购上市公司的资金不能超过净资产50%的规定要求,周xx聘请深圳市中喜会计师事务所为明伦集团炮制了一份总资产27亿元、净资产12亿元的2002年度资产审计报告。
此后,周xx又从华夏银行广州分行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深圳罗湖支行获得了收购xx电力股权所需的3.8亿元贷款,严重违反了不得将贷款用作收购股权资金的规定。
遂宁市公安机关认为,周xx收购xx电力股权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实施诈骗的过程,符合刑法第224条中关于“合同诈骗罪”的规定。
从记者目前在遂宁市公安局和检察院了解到的情况来看,周xx案件正式进入诉讼阶段后,很可能就会以合同诈骗罪进行起诉。
一旦最终以合同诈骗罪而领刑,周xx将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第一例以合同诈骗形式掏空上市公司而被起诉的高管。
一、罪名分析:合同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等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
本罪的主体,个人或单位均可构成。
犯本罪的个人是一般主体,犯本罪的单位是任何单位。
本罪的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对方当事人财物的目的。
本罪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国家对经济合同的管理秩序和公私财产所有权。
本罪的对象是公私财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本罪的诈骗行为表现为下列五种形式:1、以虚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
2、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的。
这里所称的票据,主要指能作为担保凭证的金融票据,即汇票、本票和支票等。
所谓其他产权证明,包括土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以及能证明动产、不动产的各种有效证明文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起合同诈骗、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案例分析
一、受援人基本情况
受援人曹某,男,1963年4月12日出生,汉族,高中文化程度。
二、案情简介
公诉机关指控:(一)合同诈骗罪
1、2012年5月8日,山西富华机床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富华公司)以购买原材料为由向晋中市经济开发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陈侃信用社(以下简称陈侃信用社)贷款300万元,由晋中银鑫担保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银鑫公司)作担保,被告人曹某以公司的十一台设备作抵押并连同山西锦观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锦观公司)一起为该笔贷款做了反担保。
提供反担保的设备中有一台型号是HZS2000/8000的10米龙门刨床。
该笔贷款被曹某用于支付借款利息。
2012年5月14日,曹某以富华公司购买设备需要资金周转为由,以上述反担保中所涉及的10米龙门刨床作抵押向侯某借款40万元。
2012年12月13日,曹某又将该台龙门刨床以60万元的价格卖给陈某,当日陈某以每月3.2万元的租金将该台刨床租赁给曹某使用,租赁期为两年。
2012年12月14日,曹某以富华公司的银行贷款到期要倒贷为由,又以该刨床抵押,向晋中市榆次海洋液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洋液压公司)借一张面额为5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并于当日通过
马某贴现48.25万元,用于支付借款利息。
后被告人曹某隐匿,上述借款至今未还。
2、2011年12月1日,被告人曹某以该位于榆次区某房产作抵押向齐某借款50万元;2012年8月又将该房产抵押给张某借款30万元;2012年10月25日,曹某又将该房产抵押给焦某借款20万元;2012年11月20日,被告人曹某又将该房产抵押给李某借款40万元。
后被告人曹某隐匿,上述借款至今未还。
(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被告人曹某从2007年开始,以公司需要资金周转为由,采取口口相传、许诺高额利息回报的方式,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先后通过程某等23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1624.5万元,返还本金180万元,支付利息406.95万元,造成损失1037.55万元。
公诉机关认为:被告人曹某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短时间内采取重复抵押龙门刨床及房产的方式,骗取540万元,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应以合同诈骗罪追究其刑事责任;被告人曹某未经金融主管机关批准,采取向社会公众高息借款的手段吸收公众存款1624.5万元,造成损失1037.55万元,数额巨大,应以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对曹某应数罪并罚。
三、本案辩护焦点
1、关于合同诈骗罪,富华公司向陈侃信用社贷款300万元是银行与企业之间正常借贷行为,不构成犯罪;曹某以富华公司购买设备需要资金为由向侯某借款40万元、以富华公司倒贷为
由向海洋液压公司借款50万元,非曹某个人行为,应由富华公司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曹某只作为单位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承担相应的责任;曹某将刨床60万元卖给陈某,又以每月3.2万元的租金租赁该刨床,非曹某本人的真实意思表示,应认定无效;曹某以房产作抵押向李某借款40万元,属于正常的民间借贷,不构成合同诈骗罪;曹某向焦某借款20万元已偿还,不能认定诈骗。
2、关于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曹某客观上没有实施向社会公开宣传及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的行为,主观上也没有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故意,其行为不构成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
3、关于涉案数额,应从被害人直接经济损失中扣除单位资金后作出认定。
4、曹某有自首情节,认罪态度好且有悔罪表现,系初犯。
建议对曹某从轻、减轻处罚。
四、承办结果
通过两次开庭,合议庭采取了律师提出的部分辩护意见,合议庭认为:1、被告人曹某不构成诈骗罪。
2、被告人曹某存在自首情节,可从轻处罚。
最终判决结果为:被告人曹某犯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判处有期徒刑六年,并处罚金二十万元。
五、办案心得
接到法院的指派通知后,援助律师在规定的时间内把手续提交到法院,通过多次会见被告人曹某和反复阅卷,对案情事实有
了基本的了解,针对被告曹某涉嫌的合同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援助律师查阅了大量资料和相关案例,就两罪的构成要件与被告人曹某的行为进行了仔细比对,作出了被告人曹某不够成合同诈骗罪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的结论,并在庭审过程中据理力争,使得判决有个满意的结果。
韩茹晋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侯晓清晋中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