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解读方法-word文档
广东省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第三章(第13部分)课件
长流》)
①母亲一听,跟我急. 了,庄稼人能眼看着种下的庄稼死在地里啊?
②我再次回到娘家,刚进门母亲就急. 切. 地对我说……
返回目录
例5 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2015
年广东省中考《集中营的课堂》)
①赛夫听到这个消息,不禁一. 惊.,着急地在屋里来回走着…… ②聪明的谢达. 急. 忙小声地对沙宁说:“沙宁老师,我来上课。”沙宁 一. 怔. ……
考标题的含义和妙处)
欣赏文中的表现手法。(2011年简答题——简析文中的伏笔手法;
2012年简答题——简析文中的对照手法;2013年选择题——A选项考
查铺垫;2014年简答题——简析文段中的对照手法)
返回目录
分析开头、中间或结尾段落的作用或妙处。(2014年考查结局的妙
处;202X年考查中间段落的作用;202X年考查中间段落的作用;
顺叙:按照事物产生、发展的先后顺序进行叙述。 倒叙:根据表达的需要,把事件的结局或者某个最重要、最突出的片段 提到文章的前面叙述,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事情先后的发展顺序进行叙 述的方法。 插叙: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展开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 中断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例 鲁迅的《故乡》中有两处插叙(插叙一般出现在文章中间,且结构鲜 明)。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里忽 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作者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 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体现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返形回目录
等;202X年《与母亲相守50天》涉及的是“在疫情中感悟亲情”,体现
了“家国情怀”的主题。
返回目录
2 题型特点
共有4小题。2012年与2013年第1小题为选择题,从2014年到202X年,题 型有所改变,第1小题变为表格题,主要考查学生理清思路,整体把握作品的 主要内容的能力。后面3道为简答题。202X年第1题则改为内容分析的简答题。 202X、202X年第1小题又沿用以前的表格题。202X年第1小题改为归纳事情的简 答题。
2022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文学类文本阅读理解课件(共30张)
⑰这很陡的山爬完了。我以为三十里的山就是那么一点;恰巧来了一个瑶民,同他谈谈,知道还差得 远,还有二十多里很陡的山。
⑱昨天的晚饭,今天的早饭,都没吃饱。肚子很饿,气力不够,但是必须鼓着勇气前进。一路上,看 见以前送上去的标语用完了,就一路写着标语贴。累得走不动的时候,索性在地上躺一会儿。
⑲快要到山顶,我已经落得很远了。许多运输员都走到前头去了,剩下来的是医务人员和掩护部队。 医务人员真是辛苦,因为山陡,伤员病员都下了担架走,旁边需要有人搀扶着。医务人员中的女同志 们英勇得很,她们还是处处在慰问和帮助伤员病员,一点也不知道疲倦。回头向来路望去,那些小山 都成了“矮子”。机关枪声很密,大概是在我们昨天出发的地方,五、八军团正跟敌人开火。远远地 还听见敌人飞机的叹息,大概是在叹息自己的命运:为什么不到抗日的战线上去显显身手呢?
③昆明的课堂从来没有平静过,明仑大学学生社团的抗日救亡活动此时更加频繁。嵋和玮正在讨论紧张的时局。 玮道:“听说学校又要搬家?”嵋说:“昨天听几位先生说,教育部建议迁校到西康。”玮说:“同学们都不愿意 再搬!三八年迁到昆明,后来又疏散到乡间,总是藏,总是躲!”玮有些激动,过了一会儿,又说:“工学院有 两个同学参加远征军,听说最近牺牲了。一个患疟疾,没有金鸡纳霜,那一带所谓瘴气就是疟疾,非战斗减员很 多,另一个中弹后掉在怒江里,说是手里还拿着枪。”他的眼睛一亮,声音有些颤抖,“真是壮烈。这才是男儿 死所!”嵋抬头,望着他,觉得玮身上有一种热情,和她是血脉相通的。
17. 选文第②段中“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奇观”指什么? 首先奇观指火把从山脚一直连到天上,与星光接起来,景象壮观、浪漫。其次,红军队伍面对困难毫 不畏惧、奋勇前进的壮举堪称奇观。表达了作者的赞叹之情。
现代文阅读-()—广东省2021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ppt精品课件[4]
情节发展 丢钥匙
还钥匙
小王要“我” 家换锁
两家换了锁
“我”的 心理
①
②
③
④
(2016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陈国凡《平衡》)
参考答案 ①窝火 ②紧张 ③惊讶 ④平衡
返回目录
(3) 概括(补充)事件的主要情节。 例1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谢达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地点
情节
主要事件
学校
开端
看见沙宁老师被捕
集中营门口
发展
①
集中营里面
高潮
②
(2015年广东省中考文学类文本阅读,程刚《集中营的课堂》)
参考答案 ①手握一枚手雷,大叫着冲向敌人而被捕
②准备用火柴点燃油库而被纳粹射杀
返回目录
பைடு நூலகம்
例2 根据小说的情节,以陈叶为陈述对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情节 开端(北京) 发展(“话吧”) 高潮(礼堂)
主要事件 陈叶与父亲同在北京却从未见面 ① ②
返回目录
(2) 文中加点词语有什么表达效果(作用、好处、妙处)? 这种题型的答题套路是: ①动词:生动地表现了人(事)物的……特点(或传神刻画了……事物…… 的情状),表达了人物……的心情(性格)。 ②形容词、副词:生动形象地刻画出某人(某物)……的特点、情态(或描 绘出一幅……的场景),反映了人物……的心理。 ③有些词需要分析采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描写手法),然后结合其作用来分 析表达效果。 人物描写:点出人物描写的具体方法(外貌、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 ,表现了人物……的特点,突出人物的……性格(心理、品质)。 环境描写:A. 渲染了一种……气氛;B. 烘托人物……性格、心理等; C. 为下文做铺垫,推动情节发展;D. 为人物活动提供场所和背景。
2023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项复习---行文思路专题课件(共34页)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考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而今,乌镇西栅王会悟纪念馆里,王会悟与红船群雕伫立堂前,仿佛 在向后人们讲述着红船的故事。
(选自《2021中国年度小小说》,有改动)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考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2.小说情节一波三折,请加以梳理,在表格中填入相应内容。(5分)
历 的
②__孔__乙__己__给__孩__子__们__分__茴__香__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孔乙己坐着用手走到咸亨酒店来喝酒。
“ 孔乙己的大致经历:没有进学,不会营生;
我 ”
替人钞书,不久失踪;偶有偷窃。(“听
间 人家背地里谈论”)
接
了 解
③_孔__乙__己_到__丁__举_人__家__偷_东__西__被_打__折__了_腿__。______
江南水乡乌镇长大的王会悟,其父是晚清秀才,开一家私塾。在嘉兴 读书期间,王会悟接触到陈独秀创办的《新青年》,来到新思想荟萃的上 海,结识了李达,两人便在陈独秀家里举行了婚礼。
会议地点一确定,王会悟与李达周密策划,决定各带领一部分代表分 两个车次出发。
上一页
返回导航
下一页
中考总复习
第二部分 现代文阅读
第二天一早,王会悟乘早班火车赶到嘉兴,安排代表们去鸳湖旅社歇 息,在同车到达的毛泽东、董必武、何叔衡、陈潭秋陪同下,到南湖烟雨 楼实地观察,确定画舫的停靠位置。
王会悟让旅社账房先生帮忙租了画舫,在离开旅社前往南湖时,向旅 社借了麻将带上。
身着素色衣裙的王会悟在前边引路,边走边介绍南湖的环境,十几位 西装革履的外地“游客”,悠闲地随在其后,步入船舱。
中考语文备考计划与做法
中考语文备考计划与做法中考语文学科备考方案篇1一、指导思想以《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7—9年级“语文课程目标”以及我市制订的《语文考试标准》为指针,立足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研究复习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全面系统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技能和综合素养。
二、复习目标通过复习,使学生对初中阶段的语文基本知识有一个明确的、系统的了解,强化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力争在今年的毕业会考中,语文科的综合评价指标进入全县前五名。
三、方法与措施1、明确目标,立足教材。
教师应认真研究《语文考试标准》,明确考试的范围与目标,对出题动向和题目类型作出科学的分析和预测,以便在复习的过程中能做到有的放矢。
语文复习应以课本为主,按大纲要求进行知识点的归纳、总结,掌握每课的重点、难点,辅之以少量的练习;并不断地由课内向课外延伸。
复习中,要精选有代表性的训练题和模拟题进行训练,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全体参与,分层达标。
复习课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特别是在当前初中扩招的形势下,教师更不能把目光只盯在少数“尖子生”身上,而应该更多地关注那些基础不扎实、学习有困难的学生。
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应提出不同的要求,优等生可适当“放”,中等生宜“引”,后进生需“扶”。
3、强化基础,突出重点。
针对中考试题基础性强的特点,对于教学大纲和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掌握的语文知识和基本篇目,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梳理,只有理清了头绪,学生才能思路清晰,复习才有更佳的效果。
阅读理解与作文是语文复习的“重头戏”,教师应加强指导。
在进行阅读训练时,应根据不同文体的特点,教给学生一些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真正做到“授之以渔”,并结合有针对性的训练,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能力。
作文复习应重点放在“快速作文”的指导上,从立意、选材、构思、语言等方面进行训练,淡化文体要求,提倡创新意识。
(完整word版)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知识讲解
中考总复习—-现代文阅读(分析概括)考点透视在中考语文阅读试题中,考查考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内容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测试的题型灵活多样,既有主观性试题,也有客观性试题.分析综合,指分解剖析和归纳整理.分析综合能力,是在识记和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的能力。
它要求学生在阅读某篇文章后,能尽快地获取有效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
因此,解答这类题目是有一定难度的.这方面的内容主要包括筛选整合有效信息,分析结构层次,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等.知识讲解筛选整合信息所谓筛选整合信息,就是对文本中言语信息的获取、筛选、概括、加工的过程。
文章是信息的载体,一篇文章中常常有许许多多的信息,但是,在做题时,却不需要运用所有的信息,而是根据阅读的目的和要求,迅速而准确地筛选出有关的信息,并进行加工、整合,回答相关问题。
一、筛选什么样的信息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对解答问题有用的重要信息一般包括以下几点:能表达作者写作意图和文章主旨的信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信息;反映文章布局结构的信息;文章中的基本概念和新的知识;文章对重要概念和知识的解释、阐述等。
这些信息内容有作者直接、明白地表述出来的“显性信息”,也有含而不露、隐藏在文字里面的“隐性信息".隐性信息,或者是文中对某一方面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说法,或者是作者对问题的发展只是做了一定的暗示,或者是命题者对某一问题变换了一个角度,或者在文章的分析总结中临时借用了某方面的材料、观点,或者是时间、地点等因素的变换,等等。
二、获取信息的途径获取信息的渠道有很多种,如文本信息、题干信息和其他有关题目的信息,等等。
与文本相关的信息如文本的题目、作者的情况、文后的注释;题干的信息如本书前面所阐述的“明示"或“暗示”的信息等,都是可以利用的信息.归纳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1。
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做现代文阅读题时,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这些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基本概念的表现形式就是词语,这些词语是信息的语言标志,因此,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考生应根据语言标志来获取相关信息。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
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是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中考语文试卷中的重点。
掌握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准确把握作者思想意图,提高解题能力和阅读水平。
本文将从三个方面介绍中考语文重点现代文阅读与理解技巧。
一、注重文本分析在阅读现代文时,首先要注重对文本的分析。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整体把握。
阅读时应先通读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结构和主题。
可以通过阅读标题、首段、尾段、描写细节等,掌握文章的主旨。
2.词汇理解。
遇到不懂的生词或词组,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测词义,或者参考词典进行理解。
3.段落分析。
每一段是文章中一个独立的思想单位,可以通过分析段落的主题句、扩展句和结论句,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
4.语言特点。
现代文作品通常有自己的风格和语言特点,可以从字词的运用、修辞手法以及句子结构等方面进行分析,加深对作者的表达方式的理解。
二、注重细节把握阅读现代文时,细节是理解全文的重要依据。
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抓住关键细节:1.注意数字、时间、地点等具体信息,这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背景和环境。
2.关注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外貌、性格、言行举止等,这些描写有助于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情感变化。
3.思考作者传递的情感和态度。
通过对描写事物的形容词、情感词语、修辞手法等的分析,可以推测出作者对所写事物的态度和情感。
4.理解文章的转折和高潮部分。
在文章中,通常会出现转折语句或者高潮情节,理解这些部分有助于把握文章的发展过程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三、注重思维拓展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重思维的拓展,善于运用联想、推理等思维方式。
1.联想思维。
通过将文章中的内容与自己的经验、知识联系起来,进行联想和思考,可以进一步理解文本,把握作者的意图。
2.推理思维。
根据文章中的线索和细节,推理出隐含的信息和逻辑,从而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
3.拓展思维。
在阅读中,可以将所读的文本与其他相关的内容进行对比、辨析,开阔思维,拓展知识面。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真题《“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含答案
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阅读真题《“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土得可爱”的中国年画①年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民间美术形式,它以通俗的绘画语言表达了人们喜庆的审美情趣。
年画始于古代的门神画,是用来祈福消灾的。
随着绘画技艺的不断普及和表现形式的不断丰富,年画逐渐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装饰品,进而成为一种民间绘画艺术。
②年画的内容从最初的门神扩展到人物、历史典故、风土民俗、福娃、鲤鱼等多种题材,制作技艺也衍生出木版、水彩、扑灰、胶印等多种形式。
每逢春节,张贴年画已成为我国大多数地区过年的习俗。
③在各地年画中,以江苏苏州桃花坞年画、天津杨柳青年画、山东潍坊杨家埠年画和四川绵竹年画最负盛名,被誉为中国年画四大家。
其中,潍坊杨家埠木板年画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④桃花坞年画桃花坞木版年画有一版一色的特点,构图丰满,造型夸张,色彩鲜艳,线条流畅,不失清雅,富有装饰性和朴实感,具有强烈的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
⑤杨柳青年画继承了宋、元绘画的传统,吸取了明代木刻版画、工艺美术、戏剧舞台等形式,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绘相结合的方法,创立了鲜明活泼、喜气吉祥、富有感人题材的独特风格,其中一大题材便是我们常见的胖娃娃。
⑥杨家埠年画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内容与农民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洋溢着浓厚而淳朴的乡土气息。
它是真正的农民画,体现了我国北方农民粗狂、奔放、勤劳、幽默、爱憎分明的性格与高尚道德情操,反映了他们在劳动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健康的审美情趣。
⑦绵竹年画绵竹年画以彩绘见长,构图讲求对称,主次分明;色彩上采用对比手法,构成红火热烈的艺术效果;线条讲求刚柔结合,疏密有致,具有强烈的节奏感。
而夸张、象征、寓意的造型,更具诙谐活泼的效果。
⑧年画不仅是春节时五彩缤纷的点缀,还是文化流通、道德教育、审美传播、信仰传承的载体与工具,更是一种看图识字式的大众读物,其中时事题材的年画还是一种百姓喜闻乐见的媒体。
⑨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
巧妙赏析语言,学会灵活使用-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巧妙赏析语言 学会灵活使用
在现代文阅读理解中,我们经常遇见这类题目:
“死丫头,跟你说的话偏偏不听,这下冻坏了吧。”老妈嘴上责 备着,眼神里却满是关切和疼惜。”
——张君燕《有一种冷叫妈妈觉得你冷》 本文第④段划线句子(即上面的句子)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 什么作用?
(二)基础知识梳理
5.环境描写的作用
①交代故事背景,渲染故事气氛,为情节发展奠定基础。 ②烘托故事情节发展氛围,表现人与社会的关系和人与人的关 系。 ③通过环境描写可以暗示人物心情,为情节发展做铺垫,推动 情节发展。 ④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且是人物活动的场所,环境可以影响 人物性格。 ⑤通过环境描写可以使人物性格更突出,感情表达更强烈。 ⑥深化故事主题,通过写景来表达感情。
(二)基础知识梳理
1.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 地点、 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
2.记叙顺序 ①顺叙: 即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写(时间先后)。12345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楚,有头有尾,给人鲜明的印象。
②倒叙: 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顺序进行叙述。51234 作用: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设置悬念,使文章引人入 胜。
4.人物描写的答题模板 ①外貌描写: 描写人物容貌、衣着,交代了人物的……身 份、……地位,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
(二)基础知识梳理
②神态描写(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处境、…… 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 ③语言描写: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特点)
④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 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 节的发展。 ⑤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 的……性格或者……品质。
2018-2019-文本解读范例-优秀word范文 (6页)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文本解读范例篇一:文本解读案例《乡愁》文本解读案例张明芹一、从作者的身份解读。
《乡愁》流露的思想愁绪有哪些方面?师:余光中,1928年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台湾十大现代诗人之一。
已出版诗集、散文、评论和译著40余种,60年代起余光中创作了不少怀乡诗,故而被人们称为“乡愁诗人”。
代表作有:《乡愁》《乡愁四韵》《春天,遂想起》。
70年代初创作《乡愁》时,余光中时而低首沉思,时而抬头远眺。
他说:随着日子的流失愈多,我的怀乡之情便日重,在离开大陆整整20年的时候,我在台北厦门街的旧居内一挥而就,仅用了20分钟便写出了《乡愁》。
”生:有感情的诵读,读出诗意。
师:注意节奏、轻重音的把握,再读课文。
读出来什么?生:《乡愁》不仅流露了作者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还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与思念。
大陆就是故乡,故乡就是大陆。
(学生诵读最后一节)师:大陆那边有他的什么?诗人心中,老家就是他的祖国。
家就是国,国就是家。
我们还可以想远一点:思念家国的人就是诗人一人吗?不是。
是千千万万被台湾海峡分开的炎黄子孙,是海峡两岸的所有中国人。
他们同样思念着海峡对岸的亲人、故乡,思念着祖国大陆;他们都盼望早日结束分裂,早日回归统一,早日叶落归根回故乡,早日与故乡的亲人团聚。
诗人的乡愁在这里升华了,海峡两分离,对大陆的思念,由个人的故乡之思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思。
(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出发去解读文本,是对文学作品和作者的尊重,更是对学生的负责。
)二、从语言角度:把握关键字词解读。
师:乡愁原本是一种非常抽象的感情,而诗要讲究形象性,这首诗怎样把抽象的乡愁形象化的?(抽生朗读课文。
)生:诗人把乡愁投射于“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四个具体可感的对象上。
师:这四种对象前分别用了哪些表修饰、限制的形容词和数量词?它们共同突出了这四样东西的什么特征?生:“一枚”“一张”“一方”“一湾”四个数量词和“小小的” “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四个形容词,他们的共同点是面积小程度轻。
2024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最新)
2024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最新)2024语文中考备考策略和技巧(最新)通过对20__年各地中考语文试题的分析,《20__年初中毕业生升学文化课考试说明》的认真研读,我们在20__年中考语文备考过程中,值得注意以下方面:1、进一步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和中考命题说明,做到备考有的放矢,尤其研究课标和中考说明近三年的异同。
中考命题是遵守课标守本的,必须认真分析,明晰、准确地把握中考语文考试的范围和内容,减少盲目性。
中考试卷的总体布局是基本稳定的,各个试题的测试目标、立意、设问角度以及答案、评分标准等等,都值得我们认真地加以研究。
2、学会分类整理,形成科学的知识网络。
语文学科不同其他学科,我们所学的知识都散见于每一篇课文中和每一堂语文课上,复习时应加强语文学科知识积累和能力培养,要注重对中学语文的基础知识、读写基本技能进行全面地归纳整理。
3、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本着互相学习、取长补短的原则,加强我们两个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资料共享,发扬经安中学团队精神,争取共同进步。
整个复习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全面复习阶段(2月25月到4月中旬——1至7周):全面复习7—9年级6本书中的基*言文篇目、古诗词篇目和所要考到的考点、说明文阅读考点。
完成基础板块复习。
重点突破阶段(4月中旬到5月中旬):进行各个考点的专题系统复习点拨与检测,重点在于议论文的记叙文和作文的专项复习,尤其是各区一模试卷的针对性训练,让学生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
完成第二轮复习。
查漏补缺阶段(5月中旬到6月中旬):进行知识点的查漏补缺与综合测试(校模),最后阶段以各区中考模拟题的形式进行检测,作文定时、定型练习。
完成第三轮复习。
语文中考复习注重知识积累中考试题的第一板块是积累与运用。
积累方面主要考查初中阶段所学过的诗词和文言文课文。
我们先让学生明确考查的范围是教学大纲推荐的篇目,要求背诵的文言文课文和诗词有50首。
这么大的知识容量,学生不是短时间就能全面掌握的,所以在复习的时候必须有一个长期的计划,将任务分散开来,明确每阶段要背诵理解内容,并加强默写(重点是一些有生命力的句子和诗词名句)。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解题技巧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解题技巧导语:语文是中考考试的一项重要科目,其中现代文阅读是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
掌握现代文阅读的高频考点和解题技巧对于提高语文成绩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高频考点和解题技巧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帮助考生更好地备战中考语文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的基本要求现代文阅读是中考语文考试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阅读现代文,考生需要具备以下基本要求:1.理解能力:能够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意图,把握文章的主旨和重点。
2.归纳能力:能够归纳文章的主要论据和论点,总结文章的基本逻辑结构。
3.分析能力:能够分析文章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理解作者运用的语言技巧和表达方式。
4.评价能力:能够对文章进行评价和批判,提炼出文章的精华内容,形成自己的独立观点。
考生在备战中考语文考试时,需要充分培养以上能力,才能更好地应对现代文阅读题目。
二、现代文阅读的高频考点现代文阅读题目的形式多样,内容涵盖了社会生活、人生感悟、科技发展等方面,但在解题过程中,一些高频考点是不可忽视的。
1.文章主旨把握: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抓住作者的观点和立场,把握文章的主题和核心内容。
2.修辞手法分析:分析作者运用的比喻、排比、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法,理解语言的美感和表达的丰富性。
3.观点态度辨析:准确把握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分辨出文章的褒扬、批判或中立立场,理解作者的意图和目的。
4.语言表达分析:对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进行分析,理解语言的含混、直白、概括、细致等不同特点,把握文章的整体语言氛围。
5.篇章结构总结:归纳文章的篇章结构,把握文章的开头、发展和结尾,总结全文的脉络和逻辑结构。
以上高频考点在中考现代文阅读题目中出现的频率较高,考生需要重点关注,并掌握解题技巧,提高解题效率。
三、现代文阅读的解题技巧针对现代文阅读题目的高频考点,考生可以采取以下解题技巧,帮助自己更好地应对中考语文考试。
1.审题定向:在做现代文阅读题目时,先仔细阅读题目要求,确定文章的主旨、观点、作者意图等关键信息,引导自己有针对性地阅读文章,提高解题效率。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总结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总结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是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部分,也是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总结。
一、抓住关键词在进行现代文阅读时,首先要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这些关键词往往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和内容。
通过关键词的把握,可以顺利地理解整篇文章。
在阅读时,可以通过画线、圈出等方式来标记关键词,以便后续复习和总结。
二、理清文章结构现代文的结构一般为导语、中间展开和结尾总结三个部分。
在阅读时,我们可以先通读全文,大致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再细读每个部分,理清文章的结构。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
三、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四、注重细节在阅读现代文时,要注重细节。
细节往往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涵盖更多的信息和细节。
通过对细节的把握,可以更好地领会文章的含义,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五、多角度思考六、积累背景知识现代文文章的内容涉及各个领域,需要我们具备一定的背景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
因此,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重积累各种知识,包括文学知识、历史知识、科学知识等,以便更好地阅读现代文。
七、勤加练习阅读是一个需要长期积累和训练的过程,要善于在日常生活中多读书籍、多看文章,提高阅读能力。
可以选择一些经典的现代文进行阅读,比如鲁迅、茅盾、巴金等作家的作品,通过大量练习来提高自己的阅读水平。
总的来说,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和方法的掌握对于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提高写作水平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抓住关键词、理清文章结构、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注重细节、多角度思考、积累背景知识和勤加练习等方法,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读懂现代文,提高语文水平。
希望以上总结的方法能够对初中学生提高现代文阅读水平有所帮助。
初中现代文解读方式方法整理
初中现代文解读方式方法整理学校现代文解读方式方法众所周知,现代文阅读占语文阅读的很大一部分。
可以说,想要提高语文成果,需要从阅读着手,而提高阅读成果,则需要从现代文阅读着手。
以下就是我整理的学校现代文解读方式方法,一起来看看吧!盼望能给大家带来关心学校现代文解读方式方法(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方:化平淡为生动,化浅显为浅显,化抽象为详细,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给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剧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均匀,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亮,内容集中;增加气概,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楚,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加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亮,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索。
反问:增加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加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加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加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记叙挨次和人物的描写方法1.顺叙:即根据事情的发生、进展和结局的挨次写(时间先后)。
作用:使文章脉络清晰,有头有尾,给人鲜亮的印象。
2.倒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然后再按挨次进行叙述。
作用:避开平铺直叙,增加文章的生动性,使文章引人入胜。
3.插叙:在叙述过程中,由于内容的需要,中断原来情节的叙述,插入有关的情节或大事,然后再连续原来的叙述。
(比如:回忆往事)作用:补充、衬托出文章的中心内容(人物或大事),丰富了情节,深化了主题。
1.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势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境况、经受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状况。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答题技巧.doc
中考现代文阅读考点解读与答题技巧一、记叙文考点解读记叙文是一种以叙事和描写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叙事和景物描写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记叙文主要考查以下几方面的内容:1.通读感知全文,整体把握文章思路和脉络;2.划分段落、层次、概括段落大意、层次大意等等,并总结中心思想;3.理解关键段落和关键句子的意义和作用;4.明确描述、抒情等表达方式的作用;5.分析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把握性格特征;6.理解象征、讽刺、对比和衬托等表现手法在文章中起到的作用;7.根据文章内容、情感、价值观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或者延伸出其他话题,以此来测试学生迁移、创新知识等的能力。
二、记叙文解题技巧(一)通读感知全文,整体把握文章脉络1.理清文章的线索或脉络。
通常情况下,文章材料包含着各种各样的线索,如以时间、事件、情感、具体事物等为线索。
当找到相应的线索之后,学生就可以很快地理清文章的思路。
比如,在《父亲的救援》这篇文章中的考题如下:结合文章内容,梳理文章情节,填写顺序(不超过10字):父亲得知“我”出事→ → 小伙事业有成。
如果学生在答题时,能够紧紧围绕“父亲的救援”这条线索,就能很快地把握文章脉络,完成试题。
2.准确把握文章主旨。
准确把握文章主旨可使学生在阅读材料后,快速地了解文章表达的主要内容,从而对材料有一个整体印象,在把握文章主旨时,可围绕“谁做了什么”去浏览阅读材料。
如,在《从田湖出发找李白去》一题中,第一题就是让学生用一句话概述“我”出走的经过。
学生可通读全文,理清故事线索,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各层次之间的关系后来完成此题。
这对之后完成文章其他题目都有所帮助。
(二)锁定答题范围,捕获有效信息1.从关键词语入手解析全文。
文章中的关键词在文章的表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要理解一个词的确切含义,我们必须把它放在特定的语境中进行理解,才能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比如,在鲁迅的《故乡》这篇文章中,考查三个“辛苦”的不同含义。
其中“我”的辛苦是指为了生活而奔波忙碌;闰土的辛苦是指闰土的辛勤劳苦;辛苦恣睢是指处心积虑、挖空心思地算计别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中考语文专项复习:现代文解读方法现代文解读方法一、散文阅读散文是同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题材,是一种自由、灵活的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初中阶段常分为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
这种文体的最大特征是“形散而神不散”。
这里给同学们介绍一种阅读散文的方法:透“形”抓“神”法。
1.透“形”理出作品选取的材料,概括文章的要点。
做这类题目,可抓住文章的写作对象,找出各段的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段落,要归纳出每段的要点;内容相近的段落进行合并概括。
理清文章的思路。
文章的思路通常表现在文章的取材、线索、顺序、开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的关系等方面。
散文通常都有叙事、抒情、写景的线索,理好“形”和“神”的结合点--线索,就等于把握了文章意脉。
常见的散文线索类型有:事件的来龙去脉;作者的见闻感受;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过程;某一具体事物。
考题常以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文章选择材料的依据来出现。
把握灵活多样的表达方式。
散文通常以抒情为主,往往是记叙、抒情、议论相结合,形成夹叙夹议的笔法,考试有时会让考生来体会其作用,尤其是景物描写的作用,这就必须在了解表达方式各自的前提条件下,联系文章的具体进行分析。
2.抓“神”品味语言。
这是散文的一大考点,可从用词的准确性、生动性,句式的整齐变化,修辞的灵活运用等角度来分析。
散文的语言不是一般意义上语言文字的精炼和优美,更在于作者的个性同语言美所共同融合的独特美感,所以品味散文语言还需从情韵上去推敲,体会其深层含义,抓中心词分析其比喻义或引申义是解决这类题目的关键。
关注作者所抒发的情感及穿透的人生哲理。
在了解散文的写作背景及中心内容的基础之上,注意把握文中关键语句:注意那些抒情的句子和发表议论的语句;要注意领起后文或收束前文的语句;要注意那些运用了比喻、反问、排比、象征等手法的语句以及语意比较含蓄的语句等。
体味作者透过字里行间所持的对人生对世事的认识和情感,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
了解表现手法。
感情、人生哲理须有所寄托,或借景以抒情,或托物以言志,这是写抒情散文常见的表现手法。
另外针对诸如渲染、衬托、铺垫、象征、对比、以小见大、侧面暗示、卒章显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先抑后扬、借物喻人、前后照应等,考前必须要有与此相关的知识和理解,否则很可能会连题目都看不懂。
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谈感受。
在对文章内容与思想情感有了宏观理解的前提下,如果能揣摩咀嚼出文章的一二处精妙之笔,才算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鉴赏。
这是散文阅读的热门考题,答题的关键是,一要能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打开思路,从多角度去思考:从描写对象上;从对人物的情感上;从阅读内容和表达技巧上;品味富有特色的语言等等。
二无论从哪方面,都必须有自己鲜明的观点和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疑问。
二、现代文开放性试题的备考策略示例1:北京市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老北京的小胡同》第19题。
19.这篇文章寄寓了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就你感触最深的一点,结合文章谈谈你的理解。
(字数在100字以内)(6分)答案:“感触”示例一:表达了作者对胡同生活的难以割舍的深切情感。
示例二: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城市应当保留它的文化传统。
示例三:对城市建设中不适当拆除胡同的做法表示遗憾。
【评析】这是一道结合文章阅读谈自身感受的拓展延伸类的开放性试题,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中“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能说出自己的体验”的要求。
这一道试题的开放主要体现在是让学生自己在文章中选取自己感触最深的一点谈自己的理解,这篇文章作者抒发的感情非常丰富,学生可以选择的点是很多的,除了评分意见中提到的那三个方面之外,比如还有“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作者通过对胡同里一天生活的描述,表达出作者对胡同中那种普通生活的怀念之情”、“作者希望保留民族文化传统的渴盼之情”等等。
同时这道试题也是有限制的:第一,这种感触必须是“这篇文章中寄寓的作者的思想感情”,而不能与这篇文章无关,如有的学生答为“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怀念之情”、“表达出了作者对校园生活的怀念之情”、“表达出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之类的,就不符合题目的要求了;第二,谈自己的理解必须要结合所提供的文章,同时要有分析;(这两点是内容上的限制之处;)第三,语言通顺,有条理;这是在语言表达上的要求。
示例二:海淀区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逃跑的火焰》第17题。
17.选文第⑦段写道:“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请根据上下文,发挥你的想像,补写一段话描述当时的情景。
(50字左右)(3分)相关链接:⑥一只最红的狐狸掉头向我这边跑来,我心下一喜,纵马朝它奔去。
要是我抡它一马鞭,肯定得打昏过去。
正在这样想着,我的马忽然站住不动了,它耸起两耳,看着前方,我正感到莫名其妙,那只狐狸从坡下突然跳上来,恰恰落在我的马前。
可以看出,那狐狸刹那间惊呆了,它可能万万没有想到这里埋伏着一支人马。
惊恐之下,它也许料定自己必死无疑,竟伏在马前惊惶的望着我。
⑦我第一次在野外与一只狐狸这么近距离地对视。
……⑧它这样绝望,这个生灵,这团火焰。
“让我活下去吧--”我感到它这样对我恳告。
⑨我提着马鞭的右臂垂落了,不由自主地拨转了马头,让开一条路。
⑩它很有礼貌地看我让开,然后才低下头,迅速从我的旁边奔跑过去。
⑾我伫马立在高地上,目送这只红狐狸继续奔逃。
在一片闪烁着阳光的雪野上,它跃动着,窜跳着,一起一伏,特别清晰。
它那条漂亮的大尾巴飘动招摇,宛似一股被风曳动的火红烈焰,燃烧、跃动在洁白的雪上。
答案:示例:我看见狐狸嘴边喘出的白气,胡子上凝着的冰霜,它那双褐色的圆圆的眼睛盯着我看,眼神里充满了哀告、祈求。
(能对狐狸有一定的描写,表现出狐狸的惊惶、绝望,与下文衔接自然、语言通顺,即可)加入中考学习小组更多超值免费精华资料等着你!Section targeting【评析】这是一道“情境补写类”的开放性试题,是一道思路开阔,想象丰富而又无法有一种统一答案的题,考生可以有各种各样的表达形式。
但是从评分意见和示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本题有这样几个方面的限制:一是表达方式上,必须是描写;二是描写对象上,必须是对狐狸的描写(惊惶、绝望);三是从描写的内容上,必须符合本文的情境(雪地上),表现出狐狸此时的心理;第四,要注意与下文的衔接自然(要与下文中的“绝望”一词紧密衔接)。
只有明确了这些限制的内容,回答此题的时候才能准确地把握答题的方向。
这类试题的难度很大就在于其开放的空间大,但受限制的地方也很多,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失分的原因主要就在于没有能明确题目中受限制的地方,而信马由缰地描写造成不符合题目的要求。
开放性试题的备考中要注意这样几个问题:第一,考生必须强化文本意识,不能认为是开放性试题就抛开文本而随意做答;拓展延伸的起点是文本,情境描写的基点也是文本;从命题的角度看,开放性试题命制的起点、包括评分意见的起点都是文本。
因此,在做这些开放性试题的训练时,我们要将思考的起点确定在文本上,不能离开文本来空乏的谈自己的理解(如示例一),也不能离开文本要求来任意描写。
第二,找准开放性试题的基点,再在此基础上谈出自己的理解;比如示例一要求的是对情感的理解,而不是对中心或主题的理解,要求的是对本文中所抒发出的情感所产生的感触,而不能是与本文无关的情感;再如示例二要求的是“描写当时的情景”,答题的基点就是要找准“当时”,“当时”在文中的内涵就是一是在雪地中,要表现出雪地或者寒冷的情景;二是狐狸在当时的处境,走投无路、绝望,找准了这些,答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第三,要明确开放的空间;开放性试题最大的特点就是要表现自己特色,而要表现特色就要充分利用开放的空间;如示例一,开放的空间就是作者在文中所抒发出的丰富的感情,不同的人对不同的感情有不同的感触,这就是开放的空间;再如示例二,寒冷和恐惧在不同的人的笔下有不同的表达方式,不同的人又有不同的写作特点,而在这些地方就应该出展现个人的特色。
第四要注意语言的表达,浏览任何一道开放性试题的答案,无一例外都要求“语句通顺,否则扣分”。
所以,考生在平时就应该多在语言表达,尤其是书面语言表达的准确上下功夫。
开放性试题的出现,是新的课程标准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体现和落实,它充分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给了学生极大的发挥空间,但同时也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解答困难。
所以,在考试中,学生面对此类题型,往往茫然而不知从何下笔。
其实,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解答技巧,沉着应战,那么,得高分应该是比较容易的。
三、记叙文阅读【考点分析】《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对于阅读教学的要求是: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观点、感情,理解课文的内容和思路,领会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
具体到记叙文,中考要求有以下4点:①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②掌握全文结构,熟练划分段落层次,归纳层意、段意。
③把握文章重点,研究记叙文的体裁(以记事为主的,以写人为主的,以写景为主的),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④分析选材目的和组材效果,领悟、总结文章中心思想。
中考对这部分的考查重点是:①对具体词语、关键句子意思和作用的理解。
②段落的划分,文章内容的概括,辨析叙述所用方法的效果和体会选材目的。
③能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归纳文章的中心思想。
④能用简洁的语言,精练地概括出文章的内容;能对写作方法的提问,发表自己的看法和体会。
近几年中考记叙文阅读测试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在命题材料的选取上较重视人文精神的挖掘,比较注意其内容所蕴含的教育意义,与学生的内心世界等贴近,写青少年成长历程的占较大比例。
②记叙文阅读在中考现代文阅读中所占份额最大。
由于中考语文将逐步过渡到最终只考读写,因而近几年现代文阅读试题所占比例逐年加大,而中考现代文阅读又一向以记叙文为主要考查文体,所以记叙文阅读是中考现代文阅读的重头戏。
抓住记叙文阅读就抓住了中考现代文阅读的“半壁河山”。
③选文课内课外并举,课外选文逐渐加大。
甲卷的阅读题选文目前还是一段课内一段课外,乙卷则多是取自课外。
总体上看,课外选文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已是势在必行。
因为,一方面它有利于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另一方面也是实行“一纲多本”后保证公平竞争所必需的。
④选择题主观题并行,主观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选择题在考查的覆盖面、阅卷的客观性上无疑具有不可替代的题型优势,但它忽略对过程的考查,忽视对语言表述的考查等弱点正日益暴露出来。
鉴于此,前些年重选择题轻主观题的倾向正在得到纠正,目前主观题正呈现上升的势头。
⑤知识点分布趋于均衡合理。
一篇(段)文章,考些什么,主要受《考试说明》的限制,同时也受文章本身的限制,因此阅读题知识点的分布是一个不容易解决好的问题。
早期阅读题多考一些字、词、句方面的问题,至于平时教学下大力气的诸如内容、结构层次分析等却很少涉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