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修1

合集下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 认识教材内容2. 理解文章主旨3. 学习生字、生词4. 分析句子结构5. 探究文章语言表现方式6. 体会文章情感色彩7. 增强爱国情感8. 口语练习:朗读文章9. 书写练习:背诵篇章10. 写作练习:谈谈自己为中华崛起做了什么1. 认识教材内容: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本篇文章,介绍文章主要内容,了解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

2. 理解文章主旨:教师可以利用课堂讨论来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让学生能够精准地理解文章中表达的思想。

3. 学习生字、生词:教师可以选取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对学生进行解释,让学生掌握这些生字生词的意义和用法。

4. 分析句子结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文章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如分析句子的结构、修辞手法等,让学生能够掌握文章的语言表达方式。

5. 探究文章语言表现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来了解文章的语言表现方式,如描写、抒情、议论等等,便于学生在写作时选择合适的语言表现方式。

6. 体会文章情感色彩: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分析文章,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色彩,让学生能够体会到爱国情感的重要性。

7. 增强爱国情感:教师可以利用本篇文章来帮助学生了解国家的历史和现状,通过提高学生对祖国的了解和认知来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

8. 口语练习:朗读文章: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堂上朗读本篇文章,帮助学生改善自己的语音、语调和语速。

9. 书写练习:背诵篇章:教师可以让学生背诵文章中的某些段落,提高学生的记忆能力和语感,让学生正确地感受到爱国情感。

10. 写作练习:谈谈自己为中华崛起做了什么:教师可以利用本篇文章,引导学生谈论自己做出的贡献,如保护环境、节约用水、学习勤奋、团结友爱等方面,让学生深入地体会到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好的,我将为您进一步解释和举例子,让您更深入地理解和掌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篇文章的教学方法。

1. 认识教材内容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年龄和认知能力,介绍文章的背景和作者的背景。

小学语文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三篇

小学语文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三篇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下面就是给大家带来的,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小学语文四年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一一、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

文中写了三件事,中间有两次过渡。

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起因。

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

“从租界回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他究竟在想什么。

”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中华不振”的含义。

“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

”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学会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学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热情。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内容,背景和作者。

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和兴趣。

2.2 生字词学习: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进行生字词的认读和书写练习。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者情境,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读书。

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学生通过课文内容进行推理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3 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学生通过讨论,培养合作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合作表现。

评价学生的朗读、生字词认读和书写的准确性。

4.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应用。

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提供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生字词卡片:制作生字词卡片,帮助学生学习和记忆生字词。

5.3 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辅助教学,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课前活动:播放与课文主题相关的音乐或视频,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引导学生回顾前一课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6.2 课中活动:通过问题引导,让学生思考课文中的主题和寓意。

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进行朗读练习,提高学生的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6.3 课后活动: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3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任国务院总理周恩来,在少年时代立下的宏伟志向。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精选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阅读与理解。

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课文的朗读与表达。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掌握生字词的正确书写和运用。

提高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词语的含义。

体会作者通过课文表达的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努力学习的情感。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手段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采用分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采用情景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体验。

3.2 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利用板书和卡片,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生字词。

利用小组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和展示自己。

第四章:教学步骤与时间安排4.1 教学步骤导入新课:通过问题引导,引发学生对课文主题的思考。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回答相关问题,理解课文内容。

生字词学习:学生自学生字词,通过卡片或板书进行巩固。

朗读表达:学生分组朗读课文,培养朗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4.2 时间安排导入新课:5分钟阅读理解:15分钟生字词学习:10分钟朗读表达:10分钟第五章:教学评价与反馈5.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阅读理解回答和朗读表达能力来进行评价。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

收集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

5.2 教学反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的正确表现,指导学生的不足之处。

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困惑和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帮助。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反馈学生的学习进展和表现,共同关注和支持学生的学习。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理解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集体荣誉感。

1.2 教学内容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

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第二章:教学步骤与方法2.1 教学步骤引入课文,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

阅读课文,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情感。

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探讨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

2.2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和相关知识点。

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

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本。

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和图片。

教学PPT或黑板,用于展示和讲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表现来评价学生的理解程度和阅读能力。

通过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掌握情况。

通过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来了解学生的学习体验和进步。

4.2 教学反馈在课堂上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考方向。

在课后及时给予学生反馈,指出学生的错误和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进度,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内容。

5.2 教学安排在第一课时引入课文,讲解课文内容和主题。

在第二课时分析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进行深入理解。

在第三课时进行思考和讨论,探讨课文中的情感和价值观。

第六章:教学拓展活动6.1 活动设计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课文中的不同角色,增强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6.2 活动实施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进行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5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5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新词。

理解“风和日丽、疑惑不解、衣衫褴褛、铿锵有力”等词语的意思并且能够在实践中运用。

2、通过反复朗读,找出周恩来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感情。

4、了解伟人的成长过程,用讲故事、写文章、编短剧、办手抄报等方式,展示学习的收获。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初步谈话,理解课题同学们,你们现在读书的目的是什么?回头看看我们敬爱的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读书?二、同学介绍搜集周总理的资料三、观看录像,感受情景看有关周总理小时候的录像资料,特别是讲他在修身课上回答校长的情景。

四、检查预习,反馈交流1、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强调要求:⑴ 读通课文,遇到不懂的字或者词语,借助工具书或者联系上下文解释。

⑴ 不懂的地方,多读几遍,并在书上作上记号,待会在全班交流。

⑴ 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几件事?周总理小时候为什么会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2、生字中“嚷、惩、铿、锵”是后鼻韵,“范、巡”是前鼻韵。

“范、惩”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

3、反馈交流,词语方面重点检查“焦点、耀武扬威、得意扬扬、铿锵有力、诸生“等词语的意思。

4、学生提出文章中不懂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5、课文写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讲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侮,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第三件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表明自己的心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五、学生反复读课文,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

试着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六、课堂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后小结】这节课主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思路,知道课文写了哪几件事。

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的第一部分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的第一部分。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推荐3篇)

2023年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第【1】篇〗教材分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部编版教材四年级上册的一篇精读课文。

文章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本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是引导学生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的好文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第七组教材的首篇课文,本组课文的训练重点是“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学生刚由三年级升到四年级,在自主感悟课文内容方面已有了一定的基础,但本文的时代背景与学生的生活相差太远,学生不易进入文本的情境,与人物产生情感的共鸣。

因此,本课的设计力求在读文基础上,将课内外的语文学习资源整合起来,将听、说、读、写、思、议有机结合,使学生深入体会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在体验别人成长经历的同时,思考自己成长中的问题,学习如何立志。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3.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并联系实际,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教学重难点重点: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教学准备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板书课题有一位伟人,在他12岁的时候,曾经思考了这样的问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老师板书课题。

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通用1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通用15篇)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实录(通用15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篇1尚利君一、交流资料,激发兴趣1、交流资料师:同学们,昨天布置大家查找周总理的资料,大家有收获吗?生:有!师:那么,谁来给大家交流交流。

生:周总理是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和外交家,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

这些是妈妈帮我从网上查到的。

师:网络是个信息量非常丰富的资料库。

老师相信大家以后经常会通过这个渠道获取信息。

生:出示图片“周总理的睡衣”,这是周总理的夫人——邓妈妈,这时她已经七十多岁了,戴着花镜,安详地坐在椅子上,给敬爱的周总理补睡衣。

大家看,睡衣上已经有好几个补丁了。

看得出周总理是非常简朴的。

师:真好!如果你能说说是怎么找到这张图片的就更好了。

生:我还从书上看到一个小故事:飞机遇险的时候……生:我在姐姐的课本上找到了一首诗:周总理,你在哪里?……师:我们通过上网、查书、向大人请教搜集了许多周总理的资料。

那课文又给我们讲周总理的什么故事呢?我们一起来学学这篇课文。

2、学习课文(1)多媒体一笔一画出示课题,请大家一起书空写。

(2)引导学生感情朗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课文的题目——生齐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请你们清晰而坚定地来读一读。

生齐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师:能不能用铿锵有力的声音再读一遍?生齐读:为中华崛起而读书!二、自读课文随文识字1、自读课文师: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学生读,教师巡视)2 、同桌互读师:请同桌同学互相当小老师,认真听对方读课文,如果对方完全读对又完全通顺,就给他画红旗,如果对方读得有不对或不通顺的地方就帮助他,让他也能得到光荣的红旗。

3 、教师检查师:那些同学的了红旗,请举手;谁在同桌的帮助下,读对、读通顺了的请举手。

三、学习讨论读悟道理1、学习课文,相互交流师:大家要一边认真读课文,一边给感受深的地方做上记号,反复读。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概括文章大意。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主要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思想。

生字词的学习与理解。

文章的朗读与感悟。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培养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

2.2 教学难点理解并体会文章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

学会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

第三章:教学方法与步骤3.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

使用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运用情境教学法,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3.2 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相关知识。

步骤二: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步骤三: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步骤四: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评价方法采用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

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表现,评价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2 评价内容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是否能够概括文章大意。

学生朗读课文的流畅性,以及对文章韵律的感悟。

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以及问题解决的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文本。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视频等教学辅助材料。

5.2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爱国主题的演讲比赛,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阅读延伸,推荐相关的爱国题材的书籍,让学生自主阅读。

第六章:教学活动设计6.1 第一课时教学活动:朗读课文,理解大意。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韵律美。

2. 学习生字词,理解课文内容。

3. 分组讨论,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讨论等方式解决问题。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2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2套)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优秀模板12套)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在阅读中能比较深入的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教学重心】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课前谈话】1、介绍自己及祖先中的杰出人物。

2、请周姓同学介绍自己及祖先中的杰出人物。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1、介绍周恩来:师补充介绍周恩来资料(课件出示)。

2、介绍名言:同学们,刚才周老师向大家介绍了我们周姓家族中的杰出人物周恩来。

周老师还要向大家推荐周恩来12岁时说的一句话后来成为了大家熟知的名言。

请大家看黑板,(板书:课题)这里有一个字很陌生:崛。

谁再来读读。

这里的词语是?谁先来读给大家听?3、揭示课题:同学们,周恩来的这一句话一直伴随着他的一生。

这一句话也曾激励着我们无数的中华儿女奋发图强。

也是今天要学习的课文题目。

现在,我们一起来读。

(学生齐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大声读读课文,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

开始。

2、字词检查。

出示课文词语:伯父租界模范闯进巡警吵嚷妇女惩处喝彩帝国主义风和日丽热闹非凡铿锵有力振兴中华三、研读课文第三部分1、直奔中心,初读感受:⑴少年周恩来的这句话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分别是怎样说的?请大家默读课文,动笔划划圈一圈。

⑵(课件出示)朗读指导:第一次回答时的语调是清晰而坚定,第二次是铿锵有力。

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练一练,真真切切地感受少年周恩来。

学生练读。

教师巡回指导。

指名读。

学生根据提示语评价。

理解:清晰、铿锵有力。

齐读感受。

2、整体把握,演读理解:⑴周恩来当时在怎样的情况下说这二句的呢?谁补充?我们来演一演当时的课堂好不好?请自由读一读这部分做准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背景和作者。

2.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表达自己的观点。

3.能够通过阅读理解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用意。

2.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要读书?读书有什么好处?
2. 学习《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师进行阅读指导,帮助学生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学生通过阅读回答以下问题:
–作者为什么要号召人们读书?
–作者认为,读什么书才能为中华之崛起做贡献?
–你认为,读书对我们有什么好处?
3. 达成文本理解
•教师通过提问和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意义和价值,并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技巧。

4. 总结
•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文章的主题和意义,并提醒学生:
–学生应该不断的阅读,学习知识,增长见识。

–学生应该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四、教学评价
•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
–研究学生们的笔记和作业,了解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进行分组,为学生提供相应的阅读材料和指导;
–鼓励学生在课下多读书,提高阅读能力。

五、教学心得
通过本次教学,我深刻认识到了阅读的重要性。

作为语文老师,我要进一步加强阅读教育,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在阅读中得到乐趣,吸取知识。

希望同事们一起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精选8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篇一课前准备:布置同学们课前搜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教学过程:一、展示搜集的资料,自然导入。

1.学生展示搜集的资料。

2.教师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齐读课题,理解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学生按要求自读课文。

大屏幕出示要求:⑴画出不认识的生字、词。

⑴标出小节。

2.检查生字。

三、细读课文,理解感悟1.学生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是从什么地方读懂的?2.再读课文,想想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学生边读边画。

3.汇报自读情况,共同解决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4.小组合作讨论:为什么校长认为周恩来回答的好?5.小组汇报学习情况,教师相机引导。

4.开火车读课文,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分角色朗读课文。

7.老师小结:周恩来在他年仅一叁岁的时候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这个理想,为了这个志向,他努力的学习,发奋的读书,为了建立新中国,为了袓国的强大,贡献了自己毕生的精力,因而深受人国人民的爱戴。

四、联系生活,拓展延伸你有什么志向?把你的志向写下来吧!五、学习汉字的书写1.大屏幕出示要求写的字,小组内讨论字的书写。

2.汇报书写情况,师生共同解决。

3.同位之间做扩词练习。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篇二教学目标:1.会认读16个生字,继续练习独立识字。

会写9个字,注意词语的积累。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齐读、分组、分角色的朗读,让学生理解体会周恩来学习目标、志向,并向其学习。

教学建议:这篇课文讲的是周恩来在少年时就有了远大的志向。

一叁岁的周恩来的志向比一般孩子远大,他心里装着中华、而且知道中华现在的苦难,必须崛起还把中华崛起与自己联系起来,在当时那种情况下,说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完全不是空洞的口号,是非常了不起的。

现在的小孩子说出的豪言壮语,很难判断是不是由衷的,这就给教学本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导读:本文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三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篇一教学教程:一、聚焦“中华不振”1、出示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一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读——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师:在课文中有一个词和课题中“中华崛起”的意思正好相反,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到这个词,圈出来。

3、据生答板——中华不振!师:“中华不振”你怎么理解这个词?就是——中国(落后、衰败、软弱)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刚才你们说的仅仅是这个词的表面意思,这四个字还承载着我们中华民族饱受帝国主义欺凌的屈辱历史。

二、感受“中华不振”1、师:让我们跨越时空,回到那段令人痛心的历史,用心去感受一下周恩在租界里亲眼目睹的那一幕,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7、8自然段,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作上记号。

2、交流反馈:师:流淌在课文字里行间的都是“中华不振”,找到一处的同学再认真读,仔细找,可能你会有新的收获。

你们到找到哪几处?●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师:读着这句话,有一个字很快跃入我们的的眼帘——“闯”。

这个“闯”字你感受到什么?(中国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行走,本来可以堂堂正正的,居然还要闯,)评:从一个字可以看出中华不振。

(齐读)●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数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师:同学们读读这段话,哪些地方让你感受到“中华不振”?◆抓“大不相同”师:看到这个词“大不相同”,这里与中国的别处有哪些大不相同?中国的别处会是怎样一番景象?(房屋破旧不堪,到处是断垣残壁;街道冷冷清清;街道上行走的大多是衣衫褴褛的中国人……)师:放眼中国满目苍凉,唯有几处繁华的地方,但却不属于中国,请接着老师的话读:(师)中国的别处一条条街道破旧不堪,冷冷清清,而这里——(生)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学语文教案设计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小学语文教案设计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崛、范”等11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5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4个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引导学生抓住文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激发学生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

2.教学重难点2.1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解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一志向的原因,体会他的爱国情怀。

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描写人物的方法,如通过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人物品质。

依据教材中的描写,例如文中周恩来看到“中华不振”的情景后内心受到的触动,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找出描写周恩来在奉天东关模范学校读书时听到伯父说“中华不振”以及看到外国人在中国租界地耀武扬威后的表现的语句。

如“周恩来始终忘不了大伯接他时说的话,经常想:‘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这些语句直接体现了周恩来对“中华不振”现象的疑惑与思考,通过对这些语句的分析,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周恩来立下伟大志向的思想根源。

2.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体会周恩来当时的心理感受,以及这一志向背后所蕴含的深沉的爱国情感。

引导学生将周恩来的志向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相联系,激发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使命感。

3.教学方法3.1问题引导法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提出一系列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周恩来为什么会在课堂上提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样的志向呢?”“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中华不振’?”等问题,让学生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2情境教学法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情境,如通过多媒体展示旧中国租界地的图片、视频资料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中华不振”的社会现状,从而更好地理解周恩来立志的背景。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三篇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三篇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教案范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八个生字,会写十二个字。

正确读写“帝国主义、伯父、模范、风和日丽、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耀武扬威、巡警、吵嚷、得意扬扬、惩处、抱负、胸怀、喝彩、振兴中华”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理解内容,深入地体会文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3.练习朗读课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教学难点:1.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原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周恩来的所见、所闻,体会并揣摩人物内心的想法。

三、教学策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

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文章结构严谨,层次清晰。

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

教学时可以采取如下策略:一是让学生了解周恩来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注重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人。

从感知、理解、积累、运用等语言实践的过程中都应该以学生为主体,在自足感悟的基础上有序地展开。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整体感知1.齐读课题。

2.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的一至六自然段,边读边思考:面对着繁华、热闹的租界地,面对着大伯含糊不清的话语,使他产生了哪些疑问读出相关的语句。

出示课件:租界地是什么样的为什么中国人不能去那儿,而外国人却可以住在那里这不是中国的土地吗3.只有十二岁的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后提出了这么多的疑问。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四年级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崛起”造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查阅工具书,了解课文中一些词语的意思。

(2)通过讨论,理解“中华之崛起”的含义。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崛起而学习的情感。

(2)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学会本课的生字,会用“崛起”造句。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中华之崛起”的含义。

2.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崛起而学习的情感。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录音带。

2. 生字卡片。

3. PPT课件。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课文录音带,让学生跟着朗读。

(2)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了解故事情节。

2. 学习课文a. 课文讲述了什么故事?b. 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c. 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2)分组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3. 学习生字(1)出示生字卡片,让学生认读。

(2)引导学生用生字组词,巩固记忆。

4. 理解“中华之崛起”的含义(1)让学生说说自己对“中华之崛起”的理解。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讨论:我们应该如何为祖国的崛起而努力学习?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谈谈自己的收获。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

(2)用“崛起”造句。

8. 板书设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六、教学反思: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较为深入,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并掌握生字。

但在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的崛起而学习的情感方面,尚有不足。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更加注重情感教育的融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七、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 运用本课学到的词语,写一篇关于爱国的小作文。

八、课堂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

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情感。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激发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培养民族自豪感。

(2)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

(2)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板书课题《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引导学生思考。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大意。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学习心得。

(2)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理解“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含义。

4.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2)教师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5. 情感教育(1)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的人物情感,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2)教师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志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四、课堂练习1. 朗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

2. 运用生字词造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认识。

3. 搜集有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资料,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以及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表现进行评价。

人教版四上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

人教版四上语文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1)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课前板书课题:25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25课,请大家读课题——(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这句话是少年周恩来说的,谁了说说他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生回答:魏校长提问时说的)他是怎么说的?(清晰而坚定、铿锵有力,如果学生说不出来就让他们从课文中找相关词语。

)请大家清晰而坚定地读——(生读),请大家再铿锵有力地读——(生读)。

师:“中华崛起”是什么意思?——(中华振兴)课文中有一个词刚好与“中华崛起”的意思相反,相信细心认真的孩子一定能找到这个词。

(生读课文并找到“中华不振”这个词)师:对,中华不振(板书“中华不振”),你真是个细心的孩子!面对周恩来的一连串提问,伯父只是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说了一个“中华不振”就没有再说什么。

中华不振,中华不振,一连串的问题却一直萦绕在周恩来的头脑中,使他感到疑惑不解,于是他决定到租界里去看个究竟。

二、细读课文,体会中华不振1、现在,就让我们跟着周恩来一起闯进租界,去感受中华不振的事实。

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第7—8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感受到中华不振,画下来并在旁边做批注(课件出示阅读提示)。

(生阅读课文7—8自然段,画出相关语句)2、交流体会师:同学们都读得很认真,好多同学都在课文中相关语句下留下了自己思考的痕迹。

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尽量按照顺序来。

预设:句子: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天,周恩来背着大伯,约了一个要好的同学闯进了租界。

嘿!这一带果真和别处大不相同:一条条街道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街道两旁行走的大多是黄头发、白皮肤、大鼻子的外国人和耀武扬威的巡警。

(学生说出这句话后课件出示这段话,然后让学生具体谈谈体会)体会1:我从“闯”字感受到中华不振,因为租界本是中国的土地,而外国人却把它据为己有还不让中国人随便进入,这就是因为中华不振才会这样(如果学生不能从“闯”字来谈体会,教师就引导学生思考:在自己国家的国土上,周恩来为什么不大大方方地走进租界,而要“闯进”去呢?这个“闯”字说明了什么?)师:体会得真好!帝国主义列强肆意将中国土地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还不允许中国人随便进出,原因就在于中华不振!体会2:从“大不相同”感受到中华不振,因为在外国人居住的租界里,到处都是灯红酒绿、热闹非凡,而中国人居住的地方都是比较破烂的地方,生活很艰苦,这还是因为中华不振!(如果学生不能从“大不相同”来谈体会,教师就用红色字体出示“大不相同”这个词,然后让学生再认真读读这句话,并说说有什么新的体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学设计修改稿
【本课教材分析】
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了中国人在外国租借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为振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教学重点】
结合社会背景和重点研读租借地中国亲人无辜被压死的事件,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本课12个一类字,8个二类字,正确书写“惩”字;读准带有多音字的词语:“一通、惩处、喝彩、模范”。

正确认读新词,结合查字典和资料理解:“租界、铿锵有力”等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崛起、衣衫褴褛、得意扬扬、耀武扬威”等词语。

2.结合社会背景和重点研读租界地中国人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事件,理解“中华不振”的含义,体会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原因;感受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树立为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而刻苦学习的远大理想。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自己的体会有感情地读出人物的态度和周恩来的志向。

4.学习掌握抓住关键词进行体会的阅读方法;通过对比朗读,体会反问句在表情达意的作用;巩固练习抓住主要事件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了解课文的时代背景,预习课文,熟读课文。

教师: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交流资料,板书课题
1、交流资料:课前,同学们搜集了有关周恩来的资料,我们来交流一下。

视频《百年中国之世纪之初》补充时代背景:周恩来少年时期正处于清朝末年,当时的清朝政府腐败无能,中国受尽了帝国主义的欺凌。

2、板书课题: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周恩来少年时期的一个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跟老师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周恩来为什么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呢?带着这个问题,打开课本自由读课文。

按照自己的速度自己读自己的,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自由读课文。

2、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3、师:词语读好了,请同学们自己再来读一遍课文,看看课文写了几件事,一边读一边找出相应段落,并用简练的语言概括一下每一件
事。

(小组讨论,填好表格)
三、深入研读,体会“中华不振”
(一)我们重点学习第二件事,请同学们:
出示:
默读第8自然段,看看都有哪些人物,谁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画出词语来。

预设1:看看哪儿刺痛了你的心?他们急忙奔了过去,只见人群中有个衣衫褴褛的妇女正在哭诉着什么,一个大个子洋人则得意扬扬地站在一旁。

(一)交流:来说说吧。

中国妇女
1、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谈体会:
哭诉、衣衫褴褛
引导:从“哭诉”还体会到什么?联系下文的巡警的做法。

2、大家看,这位妇女多么地——。

(板书:可怜)
引导学生读读这个句子,把自己的体会和感情读出来。

指名,指导—范读——指读。

3、总结方法:刚才我们主要抓住了“衣衫褴褛、哭诉”这两个关键词语,体会到中国妇女的可怜。

请同学们看看你画的词语对不对,如果不对抓紧改正。

还有哪个人物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阅读方法来学习。

(二)小组为单位学习汇报:
哪个小组来汇报你们的学习收获。

洋人
“得意洋洋”——(嚣张)
谁来补充。

引导:
相机引导:你们想过吗,为什么在租界,洋人就敢如此猖狂?!什么是“租界地”?你们说说吧。

视频出示《租界》的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感受租界中洋人的行径。

3. 师:同学们,洋人真——(板书:可恨)
4.那就带着你的恨读吧!自己读。

5.衣衫褴褛的妇女,得意扬扬的洋人,这鲜明的对比一定刺痛了你的心,对不对?指名读,女生——男生
预设2:一问才知道,这个妇女的亲人被洋人的汽车轧死了,她原指望中国的巡警局能给他撑腰,惩处这个洋人。

谁知中国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洋人,反而把她训斥了一通。

中国巡警“不但不……反而……”——(欺软怕硬;颠倒是非;可恶)谁来补充。

引导:
1.想象,怎样训斥她?
2.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预设3:还有哪儿刺痛了你的心?
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

但是,在外国租界里,谁又敢怎么样呢?只能劝劝那个不幸的妇女。

是什么让围观的中国人紧握着拳头?是愤怒。

读出你的愤怒。

“谁又敢怎么样呢?”意思是——(变反问句)
我们一起紧握拳头一起读。

——齐读。

(三)在这帮敢怒不敢言的中国人里当然也包括——少年周恩来。

当时的他,一定强烈地感受到作为一个中国人是多么地——(板书:可悲)
1、齐读,读出你们的体会。

2、也就是在这时,齐读——周恩来才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

——齐读
3、分角色朗读。

让我们再次走进人物内心,读出我们的体会。

(师:谁来读出——洋人的可恨,
——巡警的可恶,
——妇女的可怜,
——围观中国人的可悲。


(四)补充拓展:
1、同学们,在当时的中国,让我们感到气愤、痛恨的事哪里只是这一件,两件哪!请大家看老师查找到的相关事件。

出示补充材料,教师范读。

——1868年,上海的租界当局建了一个外滩公园。

公园建成后,租界当局就派巡警在公园门口看守,不准中国人入内。

于是中国人就向上海的租界当局提出抗议,上海的租界当局不但不把中国人的抗议放在眼里,反而还在上海外滩公园的门口,竟然挂出了这样一块刺目的牌子:“华人与狗不准入内!”
师:看到这个事件,你想说什么?——
小结:师:所有这些都是因为——“中华不振啊”
当你体会了这些,你的内心还会平静吗?
3.从租界回来以后,周恩来常常在沉思,他的内心都会想些什么?
四、感情朗读,感受伟大志向
1.师:所以在一次修身课上,大家都表示为了自己而读书,周恩来却是这样回答的!!从大家的读中我听出了坚定。

2.引导读:这是周恩来少年时就立下的远大志向,女生——
这,也是周恩来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啊,男生——
这,更是周恩来一生信守的诺言。

一齐——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让我们跟着雄壮的音乐一起朗读这催人奋进的诗句吧。

(背景音乐《英雄的黎明》)
大江歌罢掉头东,遂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周恩来《大江歌罢掉头东》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少年智则国智,
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少年中国说》4、总结:同学们,你们是群有着伟大抱负和胸怀的孩子,相信你们能在伟大志向的指引下,沿着伟人的足迹坚持不懈,实现自己的远大抱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