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6篇)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6篇)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6篇)作为一名到岗不久的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通过教学反思可以快速积累我们的教学经验,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反思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认识钟表》这一课时与我们的生活紧密联系,学生对钟表并不陌生,但是,真是让学生来说一下时间,学生还是没有生活经验,本课时设计时,我设置了孩子们熟悉的生活场景,以此帮助他们进入情境之中,帮助他们学习。
在学习中,认识整点和大约几时,效果还是比较好,认识几时半,还是有点糊涂。
课程一开始,我设置了一个猜谜环节,抓住了孩子们的注意力,导入很顺利,接着出示课本上的情境图,这个情境图的设置非常好,孩子们认真的观察图片,发现很多的信息,提出了很多的问题,从贴近学生生活的素材入手,使学生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从而让学生明确本课的教学重点,以便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而且,这个情境图加深了师生之间的感情交流。
但是我有一个困惑就是,我拿出钟面模型,让孩子们认识几时半的时候,出现了一点问题,比如,分针指到6,时针指到8和9之间,这个时候应该是8时半,但是开始有好几个孩子说是9时半,我采用的方法是,时针还没有走到9,也就是还不到9时,怎么能说是9时半呢?应该先到9时,才能接着到9时半。
一部分孩子会了,可是,还有几个孩子比较迷糊,怎么给孩子解释,才能更好的让孩子理解,这是我的一个困惑。
而对于大约几时的认识,这个本应该是一个难点,我在设计教案的时候,预设是,这是一个难点,在大约几时的认识上花了不小的心思,结果,孩子认识起来,效果却非常好,让我有点措手不及,节省下来的时间,我又回到认识几时半上,结果因为没有预设到,自己也觉得不是很顺,我感觉孩子们也是有点绕晕了。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_1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钟表是学生每天都有可能会接触的生活必备物,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认整时和半时了,只是有的学生方法很生活化,不够科学,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时间教交给了学生,引领他们去观察钟面的特点,从而总结出认整时的方法,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具有一定操作实践性。
因此,特别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活动化情境,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好动以及学习的注意力,自觉性差,具体现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并且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如:在新课开始,我用播学生喜欢的歌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歌曲猜一猜:歌中唱的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让学生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认识钟面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钟(课件),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通过主题图小红早晨7:00起床这一学生熟知的情境,让学生看图,初步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上的时刻。
然后在教学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再写出相应的时刻,使学生体会有早上7:00,也有晚上7:00,初步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走两圈。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活动化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思想方法,必须在学生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设计活动化情境,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实践,使学生在动口说,动手做,用耳听,用眼看,动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汇编整理的《《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希望能够帮到你!《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作为青年教师的我参加了幼儿园组织的公开教学活动,“课前准备、内容的选择、环节的准备”我丝毫不敢懈怠,此次活动让我又经历了一次专业化的成长,现将我的感受与大家分享:一、教学内容的选择:钟表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日常生活用品,对于即将步入小学的大班孩子来说,认识钟表,加强时间观念,懂得爱惜时间是很有必要的。
因此,我组织了《认识时钟》这个科学活动,之后我发现幼儿对时钟的学习兴趣很浓,回顾整个教学过程,反思如下:二、教学过程的反思:准备阶段:①为使幼儿更主动的参与到活动中,在知识积累阶段,我发挥家长的积极作用,让幼儿事先对钟表有初步的'了解,并让幼儿制作钟表,为教学提供服务。
②为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我采用先进的教学方法,利用课件教学,使幼儿在保持兴趣的同时更直观、更主动的去掌握教学目的。
实施阶段:在活动过程中我采用了探索操作法、观察法、游戏法、说学法等几种教学方法。
反思整个活动过程,我认为活动是成功的,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能力得到了提高,身心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一、知识的呈现与幼儿生活实际相结合。
为了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动的一开始,我选择贴近孩子生活的交谈进行导入:“你在家中喜欢做什么事情?引出孩子们喜欢的少儿节目《智慧树》,并提出问题“怎么样才能准时收看?做哪些事情还需要看钟表?”二、为幼儿提供观察、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
第二环节我出示实物钟让幼儿很轻松的认识了时针、分针。
又通过演示课件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了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
并在此基础上巩固整点、认识半点。
三、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学习方式。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优秀3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优秀3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一认识半时是认识钟表的第二课时,认识半时比认识整时难一些。
突破重点、难点的关键在于把学生的学习欲望调动起来,运用观察与操作相结合的活动方式,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体验感悟半时指针位置的特点。
我把电子多媒体走进课堂,以“守株待兔”的故事为线索展开,讲解“8时已过,分针再走半圈就是8时半”,利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生联想、推测得出9时半、10时半、12时半,由已有知识生成新知识,既发现了知识之间的联系,又体验到半时是由整时发展而来的。
吸引了学生与教师的目光,成为课堂的一个亮点。
在本课教学中我比较有效地使用了实物投影,学生亲手拔一拔、画一画、亲身经历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
练习设计遵循了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设计了读时间、写时间、画指针等内容,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多侧面积累感性认识,再上升为理性认识,感受数学的力量。
本节课由于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教学中设置了许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增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过程,教学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认一认,拨一拨,认识了半时,并归纳出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特点。
学生通过对主题图整体观察,初步感知半时的时候时针、分针所指的位置特点。
本节课安排了多次让学生动手拨的'机会,每次的要求都不同。
第一次:师生一起拨,要求说说时针指着哪,分针指着哪,尤其是要说准时针的位置,即是指着几和几的正中间。
第二次,老师说时刻,学生拨时刻,并和同桌交流,自己是怎么拨的。
第三次,看谁拨的快。
老师说时刻,每组派一名代表到讲台前来拨,其余学生在下面拨,拨好后,代表还要说说是怎么拨的,最后评出优胜组。
三次活动,人人参与,人人动口,全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这节课力争体现以下几点:1、精心设计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
老师运用多媒体把“守株待兔”动画故事呈现给学生,展示农夫早上到田里劳动,发现兔子,等待兔子的连续情景。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钟表对于学生来说既熟识又生疏,大街小巷都有,家里也有,但对于认读钟表,画指针,对学生却是无从记起。
这就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看、比拟、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通过实际教学,感受颇深,反思如下:可取之处: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利用精致的课件,通过小朋友喜爱的蓝猫入手,把大家带入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的学习中,始终让蓝猫陪伴小朋友一起学习,当学生学的好时,让蓝猫来表扬他们,这比教师的表扬更能鼓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楚好玩的串了起来。
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供应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观看与思索、发觉、表达的时机,激发了学生的参加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育了学生动手实践力量。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学问,亲密联系实际。
表达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注意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留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缺乏之处: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依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
由于学生不是常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教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究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意培育学生的实践操作力量,培育学生的观看力量和语言表达力量。
反思: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熟悉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常生活中的多观看,多练习了。
想让孩子真正把握,还需课后的大量实践。
在教学中,仅仅教会学生书本的学问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在学习书本学问的同时,能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喜爱数学,主动学习数学!让数学应用于生活。
《熟悉钟表》教学反思2这几天上课的内容是钟表的熟悉。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优秀4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优秀4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有名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4篇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一《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是一年级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虽然有部分小朋友能说出整时,但由于孩子平时对时间的关注很少,也没有什么时间概念。
就好比在上课前,我问孩子:你知道现在大概是什么时间吗?很多学生心里其实是没底气的,有说10点,有说1点,可见学生的时间观念还是比较薄弱的。
所以大部分一年级学生对钟表的了解还是很少的。
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念建立”的顺序,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
一、创设情境,诱发兴趣借助学生好奇的心理以猜谜语吸引学生,导入新课,接着向学生展示生活中各种各样的钟表,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征,又拉近了数学课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发现、突出主体在新课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学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点:1、钟面上有12个数字,还观察了这12个数字的位置特点;2、有两条不同的针(强调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特别指出我们现在只学习时针和分针,不涉及秒针。
;3、有12个大格子。
这样,学生基本了解钟表的外部结构。
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讨论交流三个钟面的的共同特点,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较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着12,当分针指着12时,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然后让学生想一想、说一说、比一比、拨一拨、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学。
在这过程中,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
整个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我的带领下积极主动地学习。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作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我们要在课堂教学中快速成长,对学到的教学新方法,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要怎么写好教学反思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通用8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1《认识时钟》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以及认识整时。
也是为之后“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地学习数学。
采用情境教学将说钟面,学整时,说整时,拨整时,画整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为学生提供了积极思考和操作实验的数学活动情境。
针对一年级的学生,他们是第一次接触时钟的内容,虽然已经有一定的生活基础,但是他们认知杂乱无序、缺乏条理,尚未建立起较为规范化、系统化的知识。
因此对于这部分的知识,想让学生接受还是存在一定困难的。
整个这节课的教学是一个愉快的过程,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学得饶有兴趣,学得积极主动。
教学过程中,通过猜谜的方式引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为课堂铺垫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后续教学中,教学内容由浅入深,整节课堂分为3大板块:认识钟表、认识整时、整时的两种书写方式,其中认识整时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在教学过程中分配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说一说、记一记,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逐渐形成整时的概念。
整时的认识这一环节的教学任务是要让部分会说的学生带动大部分不会说的学生,这的确比较困难,且反复的说也使得这一环节有些单调。
但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始终兴趣盎然,积极发言,和教师预设的教学保持着一致的步调。
“付出总有回报”,有了前面三个时间的反复陈述,孩子们不仅能很快地找出整时时钟面的规律,而且在“老师拨时间,学生说几时”这一环节中表现出色。
整堂课给学生创造了一个兴趣浓郁的学习氛围,学生始终保持着一股新鲜好奇的学习乐趣,自主探索的学习劲头。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9篇)
2023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9篇)一年级数学上册相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胜利,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学问,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欢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剧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主动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供应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究、视察与思索、发觉、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加意识和主动性,同时又培育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实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究和合作沟通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依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觉,去再创建,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详细事务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相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爱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实力的培育。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加学习。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学问,亲密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楚好玩的串了起来。
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注意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留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留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视察和相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觉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相识钟表教学反思篇2《相识钟表》是一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学习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有:1、结合生活阅历,使学生会认、读、写整时。
2、使学生通过视察初步相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钟。
3、培育学生的视察实力,建立时间观念。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5篇)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5篇)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的工作之一就是课堂教学,通过教学反思能很快的发现自己的讲课缺点,快来参考教学反思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钟表,在小学数学阶段,认识钟表从一年级持续到三年级。
本学期认识钟表的重点是知道钟表的组成,认读整时,学会珍惜时间,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为了方便孩子们认识钟表,给孩子们布置制作钟表的先导作业。
在孩子对钟表有了一定前概念认识后开展教学。
根据整时的内容,进行了两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个课时着重认识钟面的构成,整时的认读,第二课时认识快几时,几时过一点儿,大约几时等不准确的时间概念,学生体会时间在生活中应用。
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并认识钟表,可以设计先导作业,学生预习课本,制作钟表,从学生预习情况开展学习,你了解到钟表的哪些知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钟表的学习。
第一个课时比较简单,学生能说出钟面的构成,整时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钟表的旋转方向,时间前后的不同。
经过学生的学习与反馈,我发现多数孩子能认识钟面的构成,会读写整时,但是对一天时间的前后没有概念,之所以出现这样情况,一方面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自身时间的使用不关注,不了解;另一方面,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字不敏感,对顺时针旋转方向不理解,出现前后时间颠倒。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上课下练习检查,课前三分钟进行听口令拨钟表的比赛,加强学生对钟表时间的认识,比如现在是9时,请你拨出三小时后的时间。
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出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钟表一起拨一拨,说一说钟表是怎么走的。
课下,布置了画一画的作业,学生画出自己的一天并标出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
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加强了对时间前后的认识。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4篇
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课反省 4 篇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课反省1《认识钟表》是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修业生认识整时,是学生成即刻间观点的首次试试,也为此后“时、分”的教课确立了基础。
在教课过程中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 ,依据“认识钟面构造——整时的读写法——时间观点成立” 的次序,让学生能够生动又详细的去学习数学。
所以一开始,我就直接向学生展现生活中各种各种的钟表,在赏析的过程中拉近了数学讲堂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念及学习兴趣。
在新授部分,我以渐进式的教课方式来指导学生发现钟面的三个特色:1、钟面上有 12 个数字;2、有两条不一样的针(重申又长又细的是分针,又短又粗的是时针)。
接着进一步让学生议论沟通二个钟面的的共同特色,学生经过观察对照、议论沟通,最后完成共鸣:这二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当分针指 12 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
而后让学生想想、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等多种形式进行整时的教课。
在这些过程中,学生踊跃动眼、动耳、动脑、动口,经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
整时关于学生来说,比较简单接受。
但又感觉一堂课下来练习的形式有些过于单调,向来采纳的是教师出示时间,而后学生去读、去写的一种形式。
下课以后,就给学生们部署了一个任务,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个能转动时针、分针的钟!在做的过程中,能够让学生很明确的领会到钟面上所显示的信息。
下节课中就能够利用学生自己做的钟,让他们自己拨一拨钟,让学生的记忆能够更加深刻,同时也能够防止学生会看不会拨的状况出现,更能有效的增强教课效率。
生活经验实质上对本节课的认知有很大的帮助,一些小朋友已经学会了看时间,所以上课时略加点拨,就立刻能举一反三。
所以讲堂上关注最多的仍是那些没有生活经验的学生!小学数学认识钟表教课反省2一、动画片导入。
经过学生感兴趣的动画片“熊二迟到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进行了准时、准时、惜时的教育,经过猜谜语的方式引出闹钟是钟表王国中的一员,从而揭开认识钟表的主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多篇)新人教版
《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学期,本人进行了一节《认识钟表》的区级教研课,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单元内容结构如下表.教材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我进行的是第1课时的教学.本课时主要是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使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看整时.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我经过2次试上,1次公开教学,不断学习不断积累,反思这次教学活动以下几点:1、课前要充分了解学生充分了解估计学生.一堂课的成功,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的充分了解和估计.学生千差万别,基础不一样,能力有高下,心理素质及其他非智力因素也不尽相同.课前只有充分了解学生,洞察差别,才能做到因材施教,保证课堂教学顺利进行.第1次教学我是在没有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下进行的,误以为学生在幼儿园里已经学习过有关钟表的初步知识,因此,在教学中对分针和时针的认识一带而过,就这样在后面观察整时的钟面时,我让学生说一说时针对着几,分针对着几,发现就简单的这两句话,学生翻来覆去像说绕口令似的怎么也说不清.在后面的教学中我的感觉就一个字——“累”.我就纳闷了,怎么回事?学生不是都接触过时针和分针了吗?课后,我进行了详细的调查,发现我们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幼儿园,学生的现有知识水平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而且学生的个体水平也有一定的差异,所以有的学生已经懂了,而有的学生还一知半解,还需要老师进行知识的梳理.因此我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这几个环节巩固时针和分针的认识:(1)多让几名学生说一说时针和分针的样子,你是怎么来记他们的.一年级的小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这样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的外形便于学生记忆.(2)编一首儿歌来帮助学生记忆.小朋友最喜欢念儿歌了,于是,我就把时针和分针编成儿歌,让小朋友时时挂在嘴边,成为他们的顺口溜,张口就来,不易忘记.(3)通过前面两次的记忆,我在这一环节中提高难度.让学生说一说黑板上的两个钟面模型中缺少的是时针还是分针,巩固所学的时针和分针的知识.通过以上3个环节的认识时针和分针的练习,我就可以很放心的进行认识整时的教学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以境生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原来枯燥、抽象的数学知识变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可以说,良好的教学情境的创设,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节课,我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以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认识钟表》这节课本来就是来源于生活,因此,在教学中,我非常注重本节课的生活性和趣味性.本节课我以猜谜活动作为引入,结合课件的动画效果,设计谜语“一匹马儿三条腿,日夜奔跑不喊累,嘀嘀嗒嗒提醒你,时间一定要珍惜”.这样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来,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在认识整时时,从小红起床的主题图入手,让学生观察起床时的钟面,还有床头柜上的电子表的表示方法.并且结合自己的生活说一说自己每天是几时起床的.在练习读整时的时间时,我设计了“史奴比逛公园”这一情境,让学生读出史奴比来到花园、蝴蝶园、苹果园、小兔家的时间,以及在熊猫钟表店里小猴和小狗的钟是什么时间坏的,最后读出史奴比回家的时间.像这样把一系列情景贯穿起来,就能够让学生更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最后,我组织小朋友做小动物找朋友的游戏,将整节课推向高潮.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数学教学应不断提供给学生动手操作机会.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另一方面,及时提供了课堂教学信息反馈,使学生思维过程在动手实践中显示出来,教师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纠正学生的思维错误.因此,加强动手操作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发展思维的有效方法.本节课,我将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安排在课前、渗透在课中.课前我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钟面,这样的动手操作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钟面初步的认识过程.有了这样的铺垫,学生学习起来就得心应手了.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在认识整时的时间后,进行拨钟的练习.首先是老师拨钟,学生说时间.接着是同学们自己拨一个整时的时间,并说一说是几时.最后是一名学生说时间,其他同学拨钟.象这样反复变化花样的动手活动不仅让学生巩固了知识,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还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将知识掌握得更牢.在教学中我还认识到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如:在教学中和学生沟通的较少,使学生比较紧张,只注重整体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人感受.在教学书写时,对写法的介绍还不够详细,学生写法练得较少,独立完成得不够.总之,本节课的教学使我认识到,只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教材,结合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和兴趣中学习,并且结合学生的动手操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认识钟表》教学反思2钟表的知识,一直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历来很多学生学习起来都很费劲,怎样突破这一难点,在教学之前我一直苦恼着.在听完一个老师这个内容的课后,我受到了启发,我们大人很多时候都忽略了学生的实际情况,虽然很多学生经常见到钟表,但实际很多人都不明白钟表是怎样转动的,所以当他们判断是几时半时,他们总分不清楚是前一个数字还是后一个数字,针对这一突破点,我在上课之前安排学生观察钟表的转动方向,再让学生跟着老师一起做钟表转动的游戏,学生都很乐意,在不停的转动中,他们加深了印象.这样,在后面的钟表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先看分针,再看时针,判断是半时后,先用手指转动一圈,看一看钟表刚刚走过了几,来到几和几的中间.刚刚走过了几,就是几时半.所以在半时这一知识点得到了很好的突破.学生学习起来都接受得很快,效果较好《认识钟表》教学反思3本课教学前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包括制作钟面学具,拍相关照片制作课件,布置任务让学生带实物闹钟到课堂等等,但实际收到的效果却不是很好.还应多点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摆一摆、拨一拨时针和分针,增加他们进一步感知的时间.学生的起点各不相同,差异性太大,个别同学戴的手表都能准确读出时间,有的根本一点都看不懂钟表的.所以设计上采用小步子、螺旋升的方法,争取让每个学生能学有所获,知道哪个是时针、哪个是分针、认识整时.通过教学,还有部分学生没有搞清楚什么是分针,什么是时针,看来光靠课堂上的一点时间,学生是无法记住的.认识钟表,还应考虑将这部分内容真正融入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去,让他们慢慢的学会看懂钟表的时间.不能光是死记:长长的是分针,短短的是时针.认识钟表是每个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项知识技能,今后在教学中有意无意的安排着部分内容进去,让学生掌握这项生活的基本技能.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4《认识钟表》一课在刚开学的的时候,因为韩红老师要参加赛课,已经给一年级3班和4班的孩子上过了.我想这一课已经上了很久,孩子们可能已经有点遗忘了,于是我在本月给孩子们上了一节认识钟表的复习课.在课前我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制作了《认识钟表》的复习课件,也请孩子们上课的时候带了操作用的钟表.在复习课中孩子们表现得积极踊跃,就连平时比较沉闷的3班孩子也积极了起来,对于我的提问,举手的孩子明显的比平时多了许多,有的孩子已经按捺不住自己,脱口而出了答案.这让我以为孩子们应该掌握的很不错了,没想到在接下来的操作练习中,却出现了很多的问题:1、对“几时”这个词产生了误解,作业中填写()时,出现了(60)时,这样的情况.2、时针和分针的长度不易区别,有的画成了一样长.3、当钟面上的时间以文字的形式呈现的时候,有的孩子就搞不清楚是几时了.反思:1、第一个错误的出现说明孩子没有理解“时”这个字的含义,有必要跟孩子所清楚.2、孩子都知道时针短,分针长,说的时候很好,在操作中就出现了错误.说明数学的学习是需要经过练习的,说得好,并不一定是真正的理解了,在孩子的作业中能够发现很多的问题,其实就是自己在课中没有把握好的地方.我应该及时的发现,及时的进行教学的修改.3、孩子学习数学需要一个感性的认识,有了实物的帮助,孩子们掌握的较好,但离开了实物,就需要把具体形象思维转化为抽象思维,对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要充分发挥家长的作用,因为这个问题全班多数孩子都有,家长的个别辅导能够帮助孩子更好的掌握所学的内容.但要是要告诉家长如何进行正确的辅导,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认识钟表》教学反思5《认识钟表》冀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八单元的知识.这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也是以后学习时分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生活经验,因此大多数孩子会看整时,但这些经验只是粗浅的,感性的,对不同的孩子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由于时间和时刻看不见、摸不着,不具备形象性、直观性,再加上一年级学生注意力的分散和监督能力较差,所以对时针、分针的整体认识有些不习惯,观察力的薄弱使得他们常常忽略时针和分针的区别,因此认识半时往往会出现问题.针对教材内容、学生特点、课标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1、知识与技能方面:结合生活经验初步认识钟表,知道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会看整时、半时;2、过程与方法方面:经历在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学习时间的过程;3、情感与态度方面:培养学生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使学生学会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作息时间;充分感知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其中重难点是:把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使学生学会认读整时、半时,初步形成时、分的概念.为了更好地落实以上目标,在这节课上引导学生从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取知识,将学生已有的常识系统化和组织化,使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分析和概括,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信心和意志力等各方面均得到发展,从而促进可持续性学习素养的形成与积累.本节课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新课标中提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因此在课堂上处处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留给了学生许多自由活动、创造数学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在自主的“创造数学中”得到发展.如:课始让孩子们猜谜语,自由说自己了解的钟表的作用;学习整时的时刻充分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自主学习等都充分说明教师抓住了学生的起点,扩大了他们的学习自主权.对于学生来说,展示自己已有的知识,尤其是尚未学习的知识,对他们来说是激动人心的,他是在享受,享受学习带来的骄傲.为了突破本课的难点,安排学生观察、讨论、总结,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学生学得主动,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学得扎实.本课还着力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教育理念.数学来源于生活,又作用于生活,课堂教学应使学生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是密切联系的,体会到数学的内在价值.如:游戏时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整时和一个半时;让孩子们说一说自己的星期天是怎样安排的,什么时刻在干什么等均在训练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看生活,同时还使数学有了鲜活的生活味.本课注重将普通的常识系统化.数学的根源是常识,为了真正的数学及其进步,普通的常识必须要系统化和组织化.(弗赖登塔尔语)认识钟表这一内容在课堂里是第一次接触,但大部分学生都有看表的经验,即已成为普通的常识.这节课上我充分利用这些经验,引导学生通过认一认,说一说,拨一拨,比一比等活动,将普通的常识总结为数学化的规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操作能力、总结概括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得到了培养.《认识钟表》教学反思6钟表在日常生活中都经常接触,时间的知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处处都离不开,学生每天起床、吃饭、上课、下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我在教学时,利用一年级学生“好奇、好问、好动、好表现”的特点,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数学问题,并在动手实践之时掌握钟面特征和整点的标准,使原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伴随着这种求知的过程,使学生在独立思考时,学会广汲博纳,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学会合作.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积极表现的机会,同时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另外,在引导学生将时间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时,通过出示挂图演示小明的一天时间安排,使学生将小明的一天与自己的一天联系在一起,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来感知时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使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愉快,激发求知欲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探索精神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最后,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了遵守时间、珍惜时间的渗透.。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20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20篇)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工作之一,对学到的教学技巧,我们可以记录在教学反思中,那么教学反思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认识钟表》一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上册的内容。
这个内容是学生建立时间观念的初次尝试。
教材以一个孩子一天的生活场景作为学习线索,通过调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感知“时间”这一抽象的概念,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成功之处:1、苏霍姆林斯基曾指出:“如果老师不想办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惫。
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也就成了负担。
”所以,我一直在思索,怎样从一上课就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使学生马上处于振奋状态呢?于是,我利用课件,伴着音乐欣赏各种各样的表,学生非常感兴趣。
学生看到各式各样的钟表发出惊喜的叫声,露出喜悦的神情,通过听觉、视觉走进钟表的世界,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小闹钟,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3、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使学生围绕问题畅所欲言,这样,同学间也有了相互学习的机会。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演示,并伴有声响和颜色的变换,能较好地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钟面:1——12个数字,分针和时针。
一年级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
一年级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范文(精选9篇)一年级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1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良好的情境。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己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己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________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一年级认识钟表的教学反思2《认识时钟》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钟面以及认识整时。
也是为之后“时”、“分”、“秒”的教学奠定了基础。
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地学习数学。
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7篇)新人教版
认识钟表《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认识钟表》是苏教版数学第一册第十一单元的内容。
这节课要求学生初步认识钟面,会看钟面上的整时数和大约几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建立初步的时间观念,从小养成有规律作息和珍惜时间的良好的行为习惯,渗透珍惜时间的思想教育。
本节课教学重难点主要放在通过观察时针和分针来判断所表示的时间。
钟表在日常生活中是学生经常接触的东西,学生每天的生活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来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就能感知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而且一年级的学生在学前教育时,就初步认识了钟面,所以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他们来说也并不陌生。
主要让他们掌握认识整时数和大约几时的方法。
根据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好奇心强,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我采用猜谜语,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等方式,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为他们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他们自主学习,产生探究意识。
1、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际,数学课堂上呈现的学习内容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应该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
本课的教学中,充分考虑到了这一点,如说说生活中小朋友升国旗、吃午饭、踢足球的时刻,说说自己早上起床、晚上睡觉的时刻等等。
2、现代认知心理学告诉我们:任何一个新知识的有意义习得必须在学习主体积极思维的参与下,经历认识结构的调整和重新组织,最终把新知同化,纳入原认知结构中。
而学生的认知冲突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根本原因。
“正好7时”和“大约7时”,还有两个10时,这些都是可以设置认知冲突的素材。
我在教学时紧紧抓住了这样的教学资源,巧妙设问,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并不能简单地由教师或其他人传授给学生,而只能由每个学生依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地加以建构。
在认识整时和大约几时的过程中,重视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过程,充分挖掘了学生已经的对钟表知识感性经验,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探究活动中来,通过小组讨论,合作交流,总结出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认识了“7时不到一点”和“7时刚过一点”都可以叫做“大约7时”,真正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切实有效地进行知识的建构。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15篇)
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15篇)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15篇)作为一位到岗不久的教师,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任务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怎样写教学反思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1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一、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城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带给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在自带的小钟上拨出自己喜欢的时刻,再让学生对所拨的时刻进行分类,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透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二、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搞笑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仅贴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用心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构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实践证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用心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持续浓厚的学习热情。
三、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带给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透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十四篇
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十四篇篇1: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这一节课上下来,我觉得比较成功,学生真正“动”起来,思维“活”起来。
开放式的教学让学生在“玩”中学知识,在“悟”中明方法,在“操作”中自主探究。
学生学得主动,学得轻松,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
首先我抓住学生年龄特征,用音乐引出钟表,引发学生强烈的兴奋感和亲切感,营造积极活跃、向上的学习氛围,为学习新知创设不错的情境。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小闹钟,抓住了儿童的心理特点,同时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形式上,重视学生的独立探索和合作交流的有机结合,课堂中让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用自身的思维方式去探究,去发现,去再创造,使每个学生都有一块属于自身思维的开拓区域。
我还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特点,通过一些具体事件如:几时起床,几时睡觉,丰富了学生对时间的感性认识,使学生充分感受时间就在身边的生活中,逐步建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再通过趣味性的练习,动手拨一个自身喜欢的时刻,并说说这个时刻在干什么。
既联系了学生生活实际,又突出了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充分利用了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让学生在实际中利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层次分明,层层递进。
重视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注意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身边的各种事物,学会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明确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
强调数学学习的实践性、探索性。
教学中设置了很多新颖有趣的实践活动内容,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发展,加强数学内容的趣味性、开放性,强调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
教学形式、学习方式灵活多样。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5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钟表是学生每天都有可能会接触的生活必备物,大部分学生都已经会认整时和半时了,只是有的学生方法很生活化,不够科学,为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把大部分时间教交给了学生,引领他们去观察钟面的特点,从而总结出认整时的方法,由于本课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并且具有一定操作实践性。
因此,特别注意在教学活动中创设生活化情境、活动化情境,充分利用了学具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现了数学________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一、创设生活化情境,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喜新,好奇,好动以及学习的注意力,自觉性差,具体现象思维占优势等特点,并且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充分考虑学生的身心特点,结合他们已有的生活经验,充分创设生活化情境,把数学和儿童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数学更贴近生活。
如:在新课开始,我用播学生喜欢的歌曲的方式,让学生通过歌曲猜一猜:歌中唱的是什么?从而导入新课。
这样不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同时也让让学生体会钟表在生活中的作用。
在认识钟面后,让学生欣赏生活中的各种钟(课件),目的是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再通过主题图小红早晨7:00起床这一学生熟知的情境,让学生看图,初步认识整时钟表和电子表上的时刻。
然后在教学92页小朋友一天的生活,让学生结合自己生活经验说一说每幅图的内容,再写出相应的时刻,使学生体会有早上7:00,也有晚上7:00,初步了解钟表上的时针一天走两圈。
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合理安排自己每天的生活,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这样的设计,既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又培养学生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创设活动化情境,让学生动手实践数学知识的技能和思想方法,必须在学生现实的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教学设计活动化情境,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实践,使学生在动口说,动手做,用耳听,用眼看,动脑想的过程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提高能力。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4篇)
2024年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通用4篇)一年级数学上册《认识钟表》教学反思1时间对于学生来说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的生活、学习离不开时间,陌生是他们认时间、看钟表的方法是零碎的、不具体的,这就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提升概括科学地认钟表的方法。
因此我在设计本课时遵循以学生为主体,引导他们观察、比较、动手操作、合作探究大胆表达,在主体探究中学会认钟表的方法。
通过实际教学,感触颇深,反思如下:成功之处:1、课件引发学生的兴趣。
我利用精美的课件,通过小朋友喜欢的小动物小熊入手,把大家带入钟表店,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新课的学习中,始终让小熊陪伴小朋友一起学习,当学生学的好时,让小熊来表扬他们,这比老师的表扬更能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大约几时教学中,截取了神州六号发射的实况转播,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让学生充分感知,明白了只要接近九时的都可以估计成大约九时,同时让学生再次感受了祖国科技的领先地位,激励学生好好学习。
2、抓住学生年龄特征,整节课以玩为主线,把教学内容清晰有趣的串了起来。
充分利用好学具,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课中让学生亲自动手拨学具,为学生提供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观察与思考、发现、表达的机会,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和积极性,同时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
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知识,密切联系实际。
体现数学________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注重学生数学学习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教学中注意创设生活情境,使数学更贴近学生。
不足之处:学生会看钟表认时间,但根据时间拨出相应的钟表就有难度了。
由于学生不是经常训练操作实践的活动,所以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不是很听老师的指挥,在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较差,从动手操作到自主探索到用语言文学表达出来,学生都无所适从。
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反思:学习钟表不仅是静止的图片,也要会认识真实生活中的钟表,这就需要平时生活中的多观察,多练习了。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5篇)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精选5篇)作为一位刚到岗的教师,我们要有一流的课堂教学能力,借助教学反思可以快速提升我们的教学能力,写教学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作认识钟表教学反思,山草香整理分享了5篇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小学一年级数学《认识钟表》教学反思篇一一年级上册认识钟表是学生第一次接触钟表,在小学数学阶段,认识钟表从一年级持续到三年级。
本学期认识钟表的重点是知道钟表的组成,认读整时,学会珍惜时间,养成守时的好习惯。
为了方便孩子们认识钟表,给孩子们布置制作钟表的先导作业。
在孩子对钟表有了一定前概念认识后开展教学。
根据整时的内容,进行了两课时的教学安排。
第一个课时着重认识钟面的构成,整时的认读,第二课时认识快几时,几时过一点儿,大约几时等不准确的时间概念,学生体会时间在生活中应用。
考虑到学生初次接触并认识钟表,可以设计先导作业,学生预习课本,制作钟表,从学生预习情况开展学习,你了解到钟表的哪些知识?学生带着问题进入钟表的学习。
第一个课时比较简单,学生能说出钟面的构成,整时的读法和写法,知道钟表的旋转方向,时间前后的不同。
经过学生的学习与反馈,我发现多数孩子能认识钟面的构成,会读写整时,但是对一天时间的前后没有概念,之所以出现这样情况,一方面是学生缺乏生活经验,对自身时间的使用不关注,不了解;另一方面,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字不敏感,对顺时针旋转方向不理解,出现前后时间颠倒。
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课上课下练习检查,课前三分钟进行听口令拨钟表的比赛,加强学生对钟表时间的认识,比如现在是9时,请你拨出三小时后的时间。
这个时候学生很容易出错,教师引导学生借助直观形象的钟表一起拨一拨,说一说钟表是怎么走的。
课下,布置了画一画的作业,学生画出自己的一天并标出时间的两种表示形式。
学生在动手操作动脑思考中加强了对时间前后的认识。
课下教师也要和家长做好沟通,请家长给孩子出题,孩子拨一拨、说一说整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认识钟表》教学反思
在《认识钟表》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学得主动,课堂气氛热烈,知识获得与情感体验同步进行。
反思本课的教学,我有以下几点认识:
1、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已经有了一些钟表的知识储备: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看动画片的时间……虽然这些认识是浅显的、感性的,对于不同的学生来说层次也是不同的,但是仍为学生学习“认识钟表”提供了经验基础。
为此,课中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先让学生看一看自己制作的钟面,再让学生对钟面上有什么进行观察和讨论,再想一想整时是怎样看出来的?学生通过比较,异中求同,最后概括出“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的规律。
学生依据已有的经验主动生成了他们自已的数学知识。
2、创设生动具体的学习情境
把对时刻的认识与现实有趣的情境结合起来,不仅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积极参与尝试探究学习活动,而且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时间,形成时间观念,并受到珍惜时间、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的教育。
实践表明,学生对数学情境的问题很感兴趣,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整堂课学生都能保持浓厚的学习热情。
3、创造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数学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使学生能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学会倾听别人的想法,学会交流,增强合作意识。
在“认识钟面”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学生拿出学具钟,拨一拨、比一比、说一说,然后向全班同学汇报。
学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与竞争,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从实际教学中看出,合作学习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学生在彼此的交流中,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
4、充分体验“生活数学”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安排了“说说你或你的家人喜欢的电视节目几时开播”把数学知识和生活实际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验“生活数学”。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应创设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情境,让学生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中学会探究、学会合作、学会交流,使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理解并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但是,本节课也存在很多不足。
时间安排不是很合理,前半堂的教学过于拖拉,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后面的练习没有全部完成,今后在这方面要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