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合集下载

《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

《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共3篇《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1《竹影》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作为一本现代文学作品,草长的小说《竹影》不仅展现了现代都市生活的风貌,更透彻地揭示了人性的复杂和难以抉择的处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综合使用讲授、翻译、阅读、解读和讨论等多种方法,以提高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及拓展他们的视野。

一、课前准备1. 搜集与《竹影》相关的人物、事件,准备PPT演示。

2. 引导学生认识小说的背景、作者以及小说主要人物。

3.组织学生了解小说的鲜明特点,如小说背景、情节、主题,以及作者刻画人物的方式。

二、课堂导学1. 初步了解小说主要内容,包括人物的关系以及故事的发展轨迹2. 解读文章中出现的生词、短语和句子,并通过语境和结构分析, 来推断其含义。

3. 提出阅读中遇到的问题, 并帮助学生整理思路和提出解决方案。

4. 组织学生进行文本分析、注释和细节理解,并帮助学生解决自己的疑惑。

5. 引导学生自顶向下,由局部向整体推导文章结构,并建立起自己的阅读思维模式。

三、课堂探究1. 了解小说的作者及其写作风格、文学成就,并与其他作家进行比较,找出小说的优点和问题。

2. 控制学生的理解广度和深度,帮助学生学会通过阅读小说来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效果。

3.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文本分析、理解和解释中,发挥创意和想象力,对自己的理解进行一定深度拓展。

4. 认真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现手法, 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

5. 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应根据不同的学生个体差异,掌握学生的心理,培养他们的自学能力。

四、教学实践1. 通过PPT演示生动形象地介绍小说的主要情节,增加学生对小说的兴趣和接受性。

2. 采用故事串讲、小组讨论、个人解读等多种方式,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小说的主题和人文内涵。

3. 认真讲解地震前的小城铁路修建、青年人聚集和消费的生活场景和文化背景, 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说的现代意义和文化价值。

初一语文课文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课文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

初一语文课文《竹影》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理解课文《竹影》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2.能力目标:学会通过观察、思考、提问、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对自然美的感受,激发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竹影的描绘和赞美。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课文描绘,感受自然美和文学魅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丰子恺及其作品背景。

2.提问:同学们,你们对竹子有什么印象?竹子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子的?二、阅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生字词。

2.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语言之美。

三、分析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划分段落。

2.分析课文中的生字词,解释词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四、讨论交流1.教师提问:课文中的竹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是如何理解作者的情感的?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回顾上节课的内容1.教师提问: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对课文有什么理解和感受?二、深入学习课文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学习课文,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写作技巧,如观察、描绘、赞美等。

三、课堂练习1.教师布置课堂练习,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描绘一段竹影的景色。

2.学生完成练习,教师点评。

2.拓展活动:要求学生回家后,观察身边的自然景物,尝试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描绘。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教师提问: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大家对课文的写作技巧有什么理解?二、课堂讨论1.教师提出讨论话题:课文中的竹影给你带来了哪些启示?你如何将这种写作技巧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三、写作实践1.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要求学生以“我的影子”为题,运用课文中的写作技巧进行描绘。

2.学生完成写作,教师点评。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教案之一:初步理解《竹影》的主要内容
教学目标:
1. 理解《竹影》故事的大致情节。

2. 掌握关键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3. 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步骤:
1. 导入
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了解学生对竹子的了解程度。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竹子,了解竹子的特点和用途,以激发学生对《竹影》的兴趣。

2. 大致阅读
教师向学生介绍《竹影》的故事背景,并进行大致阅读或听读。

同时,教师与学生一同观察插图,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

3. 理解故事细节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重读故事并回答以下问题:
a. 故事中主人公是谁?他有什么特点?
b. 故事中发生了什么事情?主人公的命运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c. 故事的结尾如何?主人公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4. 探究关键词汇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理解并运用关键词汇,例如:刀锋、气势、寂静等。

学生可以通
过课堂讨论、个人或小组活动等方式,深入探究这些词汇的意思和用法。

5. 思考问题
通过提出思考问题,促进学生对故事的深入思考。

例如:为什么主人公选择了竹子作
为刀的材料?你想象一下,如果你是主人公的话,你会做出什么样的决策?
6. 拓展阅读与创作
学生可以根据《竹影》的故事背景,进行自由写作,编写《竹影》的续篇或改编故事。

7. 总结与讨论
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了解他们对《竹影》的理解和感受。

教学资源:
1. 《竹影》故事本
2. 教学课件或黑板/白板
3. 相关图片或实物。

《竹影》初中语文教案

《竹影》初中语文教案

《竹影》初中语文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竹影》,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2.学习如何分析探讨现代诗歌创作的方法和技巧。

3.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4.能够独立理解并欣赏现代诗歌。

教学重点:1.掌握现代诗歌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理解现代诗歌中的抒情意境。

3.培养学生对现代诗歌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学生对现代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准备:1. ppt图片展示2.选取几首现代诗歌进行赏析3.学生课前阅读《竹影》并做好预习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竹子的特点和形态。

2.展示一幅描绘竹子的画面,向学生介绍《竹影》这首现代诗。

二、读诗分析(15分钟)1.教师诵读《竹影》。

2.共同观察竹子与影子的关系,理解诗中用影子隐喻了什么。

3.分析诗人通过描绘竹子和影子的意象来表达什么感情和主题。

三、诗歌赏析(20分钟)1.展示几首现代诗歌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联想。

2.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谈自己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3.对学生的发言进行分析和点评,引导学生从形象、意境、节奏等多个方面赏析诗歌。

四、创作小诗(15分钟)1.让学生尝试写一首以“影子”为主题的小诗。

2.班级展示并进行互动。

五、课堂讨论(20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现代诗的特点和创作方法。

2.让学生分组进行小组讨论,在规定时间内讨论出一个结论。

六、课堂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反思。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对《竹影》有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进行现代诗歌的欣赏和鉴赏,并且通过自己的创作来运用所学知识。

同时,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影》。

(2)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子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和讨论,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感知和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之间的沟通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自然景观的欣赏和爱护之情。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和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竹影》。

2. 理解课文中的生词和短语。

3. 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竹子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诗意表达。

2. 将课文中的描写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竹影》的文本。

2. 生词和短语的注释。

3.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用于辅助教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利用图片或视频资料,展示竹子的美丽景象,引发学生对竹子的兴趣。

(2)引导学生思考竹子在中国文化中的象征意义。

2.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竹影》,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3. 生词与短语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圈出生词和短语。

(2)教师出示生词和短语的注释,引导学生理解和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内容理解与分析:(1)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描述的竹子的特点和象征意义。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5. 应用与拓展:(1)学生根据课文中的描写,创作一幅竹子的画或写作一段关于竹子的短文。

(2)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进行交流和评价。

6. 总结与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文《竹影》的主要内容和寓意。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提问、回答问题和小组讨论等。

2. 朗读与背诵:评估学生的朗读和背诵能力,注意语音语调和节奏的准确性。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集锦五篇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集锦五篇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集锦五篇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集锦五篇竹影描写的景物可以从修辞、用词、写法、内容、营造的意境等方面进行鉴赏;描写人物的句子可抓住其肖像、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方面的描写。

以下是整理的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五篇,希望可以提供给大家进行参考和借鉴。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识记字词,了解画家、散文家丰子恺。

官庄中学门晓艳2012-4-152.品读生动形象的语言,感受天真烂漫的童趣。

3.感受生活之美,热爱生活。

一、导入新课请同学们欣赏丰子恺的四幅漫画,从这几幅漫画中你能看出它们都表现了一个怎样的主题?(几幅漫画都用简洁的线条、生活化的题材展现出儿童行为中蕴含的童真、童趣)这不仅是丰子恺漫画的一大特色,他的散文也是如此。

今天就让我们学习丰子恺的一篇散文《竹影》,一起走进那个清幽恬静的夜晚,来感受他那颗天真、质朴的心灵。

(板书:竹影丰子恺)二、、考察学生对丰子恺的了解。

的漫画风格独特,富有创意,内涵深刻,耐人寻味。

他的散文在文学影响也很大,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主要作品有:《缘缘堂随笔》《缘缘堂再笔》《甘美的回忆》《率真集》等。

三.出示目标。

四.预习汇报: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闷( )热弥( )漫qiâ( )意水门汀( ) ...徘徊( ) 口头chán( ) 芥( )子园画谱 ...乱撇( ) zhàn( )朱砂参差( )不齐倘( ) ....五.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大意。

填写下面的表格,并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内容。

概括(提示:可以用“什么人干什么事,结果怎样”的形式来归纳)文章描写了作者幼年时与小伙伴们在月下画竹影的有趣游戏,在父亲的引导下对中国画有了一定的认识,充满了童真童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积累基础,整体上把握文章内容,了解大意,为进一步精读探究打好基础。

五.这个晚上的风是轻柔的,云是飘逸的,人是活泼可爱的,事是充满童真童趣的,月色如银,竹影斑驳,这些都可以从作者简约而又充满生趣的语言中体会出来。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三篇)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三篇)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教材说明】《竹影》是我国著名文艺大师丰子恺的散文作品。

这篇文章以几个少年描描画画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

本文主要是让学生体会课文表现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要力求联系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至于后半部分有关中国画和西洋画的内容,引导学生稍微了解即可,不必做过多讲解。

所以本课的重心是落在童真童趣上,勾起学生的童年生活,与此同时,让学生意识到艺术并非高不可攀,它存在于日常生活之中。

【设计理念】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心灵的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得到人文的熏陶,注重学生的终身发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采用“激趣——感知——品读——欣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语文课既是知识的获得,又是一种美的享受。

2、改变以往语文课知识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与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平等、民主的语文课堂,学生自主的读、说、悟,教师恰当的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交流学习中,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了艺术和美。

【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目标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会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体会本文生动形象的描写。

学习作者仔细观察景物的变化并抓住特点描写的方法。

过程和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作品。

学生通过多种阅读方式,熟悉文章内容,掌握字词,品味文章语言。

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进行思考,树立“生活中处处有美,但要我们用心去发现。

”的观点。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了解一些中国画的常识,领会国画的内在美,增强民族自豪感。

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

【教学难点】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嬉戏中电脑多媒体课件。

【学习方法】采用“感知--品读--迁移--小结”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及反思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及反思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熟悉课文《竹影》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3.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能力,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主题和情节,并进行深入分析。

•学习运用合适的语言表达情感和审美。

难点:•帮助学生准确把握文章的意义和内涵。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性的阅读和思考。

三、教学准备•课文《竹影》的复印件•讲台、黑板、粉笔•PPT演示稿1. 导入(5分钟)教师可通过展示一些竹子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竹子的好奇和兴趣,然后引出本课将要学习的内容。

2. 导读(10分钟)通过呈现课文的标题和开头几句话,引导学生猜测文章的大致内容,并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感受。

3. 阅读理解(20分钟)在课本上进行课文的阅读,并让学生回答一些基础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主旨。

4. 分析讨论(2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从情节、人物、语言等方面分析文章,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分析能力。

5. 延伸拓展(15分钟)通过播放相关的音频或视频资源,以及展示相关图片,扩展学生的阅读广度和深度,激发学生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6. 总结反思(10分钟)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并对自己的收获进行反思,鼓励学生展示个人的见解和感受。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竹影》,深入理解了文章的主题和情节。

课堂上,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提出了很多独到的见解,增强了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然而,课堂上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改进。

首先,课堂时间安排还可以更加合理,目前在阅读理解过程中花费的时间较长,导致后面的分析讨论和延伸拓展时间不足。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需要更好地控制时间,保证每个环节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

其次,需要更多地帮助学生发展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中,教师主要以引导和讲解的方式进行教学,学生的参与程度较高,但教师对学生的指导还可以更具体一些,帮助学生更好地分析和思考课文。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通用17篇)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通用17篇)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初一语文《竹影》教案(通用17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实施教学的主要依据,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篇1教学目标:1、体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动中。

2、理解艺术来源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1、同学们提前要预习课文2、准备相关的课件:丰子凯图片与简介;几幅名家的竹画;几幅中国画和几幅外国画;有关竹的诗句……导入新课:师: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我们不妨用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两篇文章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用:“我发现了……的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话。

同学A:我发现了平桥村很美,因为它美在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在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同学B:我发现了黄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为它美在场面的壮阔与豪迈,美在后生们的活跃与强盛,美在舞姿火烈与迅疾,美在声音的沉重与磁撞……师: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这节课我们将从《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达标: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师:速读课文,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师指导: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生答: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爸爸给我艺术的启蒙。

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二、品味朗读:体验美,发现美师:再读课文用“我发现了……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出你的发现。

师提示:人物(爸爸、小伙伴);事件:小伙伴们画竹、爸爸评画;事物:小伙伴们画的竹、名人画的竹;中国画、外国画;描写等师举例:我发现了小伙伴们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自然,美在随意,美在小伙伴们的童真童趣。

竹影教案最新7篇

竹影教案最新7篇

竹影教案最新7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竹影》教案篇一学习目标:本文涉及到一些美术方面的知识,但文章的主旨并不局限于美术,而是富有童趣,并由竹影引发到其他如对孩子的引导、教育等。

因此,学习时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领会作者对绘画和生活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过程:一、导入:竹是中国人最喜爱的植物之一,“梅、兰、竹、菊”古称“四君子”,在诗歌、文章、图画中到处可见它的身影。

那么,在几个小伙伴的眼里,竹影又有些什么样的特殊趣味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丰子恺先生的文章,感受竹影的趣味吧。

二、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人,我国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在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特别是他的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内涵深刻,耐人寻味,深受人们的喜爱。

他的散文除评论外,大多叙述自己亲身经历的生活和日常接触的人事,文字朴实无华,有浓厚的生活情趣。

三、整体感知:下面我们就来阅读这篇文章,读的时候注意整体感知文章的大意,想想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本文主要叙述了我和小伙伴夏夜乘凉时看竹影,描画竹影以及与爸爸谈论竹影的事情。

四、再读课文,交流感受: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一篇古文《童趣》,描写了小孩子眼中的奇特的世界。

本文也是写孩子眼中的世界。

请同学们再次阅读课文,速度可以稍快些,看看文中的小伙伴在夏夜乘凉时都看了些什么?做了哪些富有童趣的事情?--看天、看月、看人影、看竹影。

--研究天空中光线、颜色的变化;讨论人影头上有烟气的原因;用画笔描地上的人影和竹影……在这其中,你觉得最富有童趣的是哪些描写?为什么?我个人觉得,第三小节的两处描写最有趣:--华明“在水门汀上热心地描写自己的影。

描好了,立起来一看,真像一只青蛙,他自己看了也要笑。

”--我学他的口头禅喊他“对起,对起,给我也带一枝来!”这两处都很有趣,特别是华明描自己的影子,把自己描成一只青蛙竟然还笑。

而大人这时候往往就会赶紧趁无人注意,把这影子涂掉,因为会觉得这是一种丑化。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竹影》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注:本篇文章由辅助创作。

一、教学背景和教学目标1. 教学背景本篇教案是为人教版七年级必修的语文教材所设计的,具体教学章节为第四单元《读写诗歌》,教学时长为两个课时。

《竹影》是唐代诗人王之涣所作,为一首五绝诗,通过写竹子与风景的巧妙结合,使得读者对人生抱有更加深刻的感悟。

根据《国家教育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意见》以及《新课标》等多项相关文件要求,我们应该在语文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拓展。

2. 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理解《竹影》这首五绝诗的意义和情感倾向;(2)掌握文学修辞手法,包括对词汇的猜测、对语言的鉴赏,以及对修辞格的应用;(3)在文学欣赏方面,提高学生审美意识和文学素养,培养学生的良好审美情趣和对诗歌的浓郁兴趣。

二、教法与活动设计1. 教法设计(1)学生独立阅读首先,通过师生互动的形式,在教室里设法创造各种形式的积极氛围。

然后,须要让学生独立阅读《竹影》这首五绝诗,自行掌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倾向。

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自我解压的能力和自我审美的敏锐度,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诗歌独特魅力的热爱之心。

(2)学生合作探究其次,根据教材的要求,引导学生认真阅读《竹影》这首五绝诗。

然后,分小组探究文学修辞手法,并进一步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

在此过程中,老师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两个方面:其中第一方面是词汇掌握,包括正确运用词语、魔幻句子以及珠玑句等等。

学生需要有母语语言的基础,熟悉简单的句型和常用词语。

在积极学习新的语言学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应注意基本语言规则和准确性,以及对于语言发音和语感的自我发现和领域判断。

第二方面是能力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先有一定的文学素养和自我认知。

跨越文化藩篱和形式积壑,提高学生在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域的素养,为其自我成长和未来职业发展的选择奠定基础。

2. 活动设计(1)创造气氛,提高注意力打造良好的氛围是学习的关键,必须在开始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竹影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2)学会珍惜亲情和友谊,传递正能量。

二、教学重点1. 课文的朗读和背诵。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其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所描绘的竹影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 欣赏文学作品,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原文及注释。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生字词卡片。

4. 相关图片或视频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竹子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竹子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对竹子的认识和感受。

(3)教师简介课文《竹影》的作者及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2)学生结合注释,学习生字词,并尝试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欣赏与感悟(1)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所描绘的竹影的特点及其象征意义。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教师点评并总结。

5. 朗读与背诵(1)教师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2)学生尝试背诵课文,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并背诵课文《竹影》。

(2)运用课文中学习的生字词,写一段话描述自己喜欢的竹子。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教师推荐其他描写竹子的古诗词或现代文,让学生进行对比阅读,感受不同作者对竹子的描绘和表达方式。

2. 创作练习:邀请学生以竹子为主题,创作一幅画或一首诗,展示自己的艺术才华。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竹影》。

(2)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

(3)了解课文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主题和意境。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诗词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和背诵《竹影》。

2.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及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

3. 分析课文主题和意境。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寓意和深层含义。

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四、教学准备1. 课文《竹影》文本。

2. 相关作者冰心的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文学地位。

(2)板书课题《竹影》,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竹影》,理解大意。

(2)学生合作探讨,分析课文主题和意境。

3. 课堂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

(2)教师分析课文结构,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4. 欣赏与感悟(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悟和欣赏。

(2)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作者对大自然、对生活的热爱。

5. 朗读与背诵(1)学生齐读课文《竹影》。

(2)教师挑选学生进行朗读展示,评价并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7. 作业布置(1)熟读课文《竹影》,准备背诵。

(2)收集有关冰心的其他作品,了解其文学风格。

8. 课后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效果。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对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课后作业进行评价。

3. 学生互评:鼓励学生相互评价,共同进步。

七、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诗词创作,模仿《竹影》的题材和风格,培养学生的文学创造力。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通过学习《竹影》这篇课文,使学生了解竹子的生长、繁殖和利用情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批判思维。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能力。

3. 提高学生对自然界和人类与自然界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准备:1. 课文《竹影》的教材及课外资料。

2. 竹子的图片、竹笋和竹叶等实物。

3. 录音机和投影仪等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教师先给学生展示几张竹子的图片,让学生观察、思考,并提出相关问题。

2.教师向学生提问:当你看到竹子时,你会想到什么?竹子有哪些特点?通过这些问题,调动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对竹子的印象和了解。

3.教师简要介绍本课的学习内容和教学目标。

二、阅读学习(15分钟)1.教师先让学生自读课文《竹影》,并逐段向学生解释生字和词语。

2.教师带领学生一起朗读课文,并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竹子的理解和感受。

三、问题导入(10分钟)1.教师向学生提问:在课文中,竹子是如何生长的?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回答问题,并与其他同学共同探讨。

3.教师引导学生讨论,总结竹子生长的特点和环境要求。

四、学习辨析(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阅读课文中关于竹子的描述,找出对竹子的正面描述和负面描述。

2.每个小组从展示一幅图片,让小组成员根据所读到的信息来描述这幅图片。

3.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向其他小组展示并讨论评价对方的描述。

五、情感教育(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竹子对人类有什么作用?2.学生根据自己的了解和感受回答问题,并与其他同学进行分享。

3.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应该如何保护竹子?六、拓展延伸(1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思考:竹子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哪些?2.学生列举竹子的用途,并用自己的话进行描述。

3.教师给学生举例,让学生思考如何合理利用竹子,提高竹子的价值。

七年级《竹影》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竹影》教案【优秀6篇】

七年级《竹影》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资料、求职资料、报告大全、方案大全、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教学资料、教案设计、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model essays, such as work materials, job search materials, report encyclopedia, scheme encyclopedia,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s, teaching materials, teaching plan design, composition encyclopedia, other model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understand different model essay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七年级《竹影》教案【优秀6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竹影》教案(6篇)

《竹影》教案(6篇)

《竹影》教案(6篇)[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领悟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2.初步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大胆,对布满童稚的嬉戏有切身的体验和深厚的兴趣,但他们往往无视了嬉戏中蕴涵的艺术和美。

让他们结合自身的实际体验,自主探究,有助于提高学生观看生活的力量。

故确立了第一个教学目标。

中西方艺术博大精深,学生了解一些它们的差异,可提高自身的审美观、价值观,从而提升人文素养。

故确立了其次个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重点:体会文章表现的童真、童趣,领悟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的艺术和美。

难点:体会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艺术特点。

[教学预备]1.收集整理有关的资料。

2.师生共同制作多媒体课件。

[设计思路]1.“语文课要给学生一点什么?”我认为应是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放飞,在向生活的拓展中,让学生得到人文的熏陶,注意学生的终身进展。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视听效果,采纳“激趣——感知——品读——观赏——迁移”的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的感观,让学生觉得语文课不仅有语言的文学美,而且有画面的艺术美,觉得上语文课既是学问的获得过程,又是一种美的享受过程。

2.转变以往语文课学问的构建方式,由单纯的教师传授转变为师生双方参加的互动,营造师生间和谐、公平、民主的语文课堂。

学生自主地读、说、悟,教师恰当地引导、调控学生的情感体验,在合作沟通学习中,师生共同体会童稚的活动中蕴含的艺术和美。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

)师:同学们喜爱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子。

)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经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经常陪着我。

每当我们唱起这样的儿歌,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好玩的嬉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妙体验。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七年级语文《竹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课文中所描述的“竹影”的景象,体会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感受语言的美妙。

(2)运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课文内容。

(3)开展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热爱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点:1. 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 学会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 描述课文中所描绘的“竹影”景象。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体会作者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竹影》。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源。

3. 生字词卡片。

4. 教学录音机或音响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竹子的景象,引导学生关注竹子。

(2)教师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和背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朗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2)教师辅导学生朗读,纠正发音。

3. 学习生字词(1)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

(2)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进行讲解,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4. 理解课文内容(1)学生讲述课文大意,教师点评。

(2)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5. 体会作者情感(1)学生讨论:作者对竹子有哪些喜爱之情?7.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写一篇关于竹子的短文,表达自己对竹子的喜爱之情。

六、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了解竹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象征意义,如坚韧、高洁等。

2. 欣赏古代诗人对竹子的赞美之作,如郑板桥的《竹石》。

3. 邀请竹子专家或有经验的农民,讲解竹子的生长过程、品种及其用途。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七年级《竹影》教案

七年级《竹影》教案

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掌握课文中的句型,准确地朗读课文;3.通过阅读理解课文,了解并解读课文的主旨和意义;4.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写一篇短文。

二、教学重点:1.学习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2.掌握课文中的句型和朗读方法;3.进行课文理解,了解课文的主旨和意义。

三、教学难点:1.课文理解,准确地抓住文章的关键信息;2.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准确地重现课文的语境。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设备;2.小黑板或者白板;3.课堂习题和笔记。

五、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新课,预测课文内容。

通过给学生看一些与课文题材相关的图片或幻灯片,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对课文内容进行简单的预测。

Step 2: 学习课文中的词汇和短语。

在多媒体设备上展示课文内容,逐句逐词进行解读和学习。

将重点词汇和短语写在黑板上,并请学生背诵和实践运用。

Step 3: 练习朗读和语音模仿。

让学生依次朗读课文,教师带领学生注意语音语调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语音模仿能力。

Step 4: 进行课文理解。

教师提问学生对课文中关键信息的理解,引发学生的思考。

让学生阅读和解答课文中的问题。

Step 5: 梳理课文结构和写作思路。

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一起梳理课文的结构和写作思路,明确各部分的内容和逻辑关系。

Step 6: 创作写一篇短文。

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故事情节,写一篇自己的短文。

可以引导学生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加入一些适当的描写和情感表达。

Step 7: 分享和讲评。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集体讲评。

教师可以讲解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六、巩固和拓展:1.阅读与写作练习。

2.学生分组练习小组竞赛,要求团队合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3.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阅读、背诵和写作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板书设计:1.课文结构和重点词汇2.课文朗读和语音模仿3.阅读理解和写作练习八、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实践,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兴趣都得到了提高。

《竹影》生动描写教案

《竹影》生动描写教案

【教案】教学内容:《竹影》生动描写一、教学目标1. 了解生动描写的含义和特点;2. 掌握《竹影》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3. 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生动描写的含义和特点;2. 掌握《竹影》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生动描写的运用;2. 对于如何把握文章的主旨和情感内涵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2. 分组合作探讨;3. 阅读分析法;4. 综合写作法。

五、教学过程1. 生动描写的含义和特点生动描写是指通过形象的描绘和表现手法,使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景象、事件等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真实性,产生强烈感官体验的一种写作方式。

生动描写的特点在于:(1). 形象具体、细致入微。

生动描写要注重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事物及其细节的描绘,要注重作品中包含的感情细节和心理细微处的刻画。

(2). 描写准确、生动传神。

生动描写要经由作家的有形与无形的表现手法,使人们在阅读中,感受到文章中的场景、人事物的形象、表情和心理状态等,使其具有传神生动的特点。

(3). 情感深沉、气氛浓郁。

生动描写中的事件、人物、景象等,都能非常好地反映出作品中惟妙惟肖的情感,使整篇文章的气氛浓郁而深沉。

2. 掌握《竹影》这篇文章的写作技巧《竹影》是一篇描写竹林景色的文章。

文章以竹林为展开,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使形象更加具体生动。

文中的柏油路、金丝楠木、水波澜、细小尘土等描写,都表现出了精彩的细节描写和深刻的主题含义,使人不难联想到描写生活中其他事物和人物方面上能够做到彰显生动的特点。

文章中关键的写作技巧如下:(1). 以容易联想到生活中其他事物和人物上来进行生动描写;(2). 采用细节描写的手法,对事物展开更细致入微的描述,这样对于整篇文章的语言交代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和作用;(3). 利用具体、生动、传神的语言表达,把描写的事物营造成形象鲜明的艺术形式。

这样代替了抽象概念上的语言交代,更使生动描写贴近实际,具有更高的写作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一【学习目标】1、体味*生动形象的描写;2、体会*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3、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教学重点】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课前准备】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3、学生查找丰子恺的漫画或散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用儿歌《影子》导入,学生齐读儿歌:影子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与影子有关的*──《竹影》。

(板书课题)二、简介作者1、小组内交流收集的丰子恺的漫画作品、散文;2、请同学在班上介绍丰子恺的情况,明确丰子恺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艺术大师,他在绘画及散文创作方面成就颇丰。

三、整体感知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二教学重点: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领会艺术和美蕴含在童稚的活动中。

教学难点:体会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

教学方法: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教学手段,采用“激趣一感知一品读一欣赏一迁移”的教学模式,课前让学生查找收集资料。

倡导教师必要的牵引到放手,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转变,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教学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多媒体演示)导语:同学们喜欢猜谜吗?我们来猜个谜语:你有我有他也有,黑身黑腿黑黑头,灯前月下跟你走,.就是从来不开口。

(影子〉请同学们再来听首儿歌:影子在前,影子在后,影子是个小黑狗,常常跟|着我,影子在左,影子在右,影子是个好朋友,常常陪着我。

|我现在也教我女儿唱这样的儿歌,每当这时,我就想起自己的童年,想起|和儿时的伙伴玩影子、玩各种有趣的游戏,从中获得了对生活的美好体验。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影子的*一一-《竹影》,希望今天的学习对同学们有所启发。

〈三〉自由朗读,整体感知: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配以轻音乐,学生轻声朗读,(学生回答有难教师可提示:文题是“竹影“,它是写景为主,还是以写人物活动为主.)明确: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初一语文《竹影》教案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A、体味*生动形象的描写。

B、体会*所表现出的天真烂漫的童真、童趣。

、了解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特点。

二、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学生初步形成自己的审美观、价值观。

学习重点:学习*生动形象的描写,体会表现的童真、童趣。

时安排:一时前准备:A、初读文,了解文大意。

B、将预习中发现的问题写在作业本上。

、查找有关的丰子恺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展示自己的风采。

(外积累“惜时“的名句)二、导语: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有幸福的回忆,有美好的向往,当然也会有小小的烦恼。

那么,我们为这仰慕的名人,他们的童年生活你了解吗?前面我们已经学过几篇这样的,谁能说给大家听一听?(例如:----------------)三、信息箱:请同学们谈谈你对丰子恺的了解。

四、整体感知:(看谁说得棒)请同学们速读文,感知文大意。

A、你认为哪些字容易读错?给大家提示一下。

B、用简洁的一句话概括文的内容。

、文题为“竹影“,它是写景----竹之影呢?还是主要写人物活动?D、*除写人物活动外,作者在体文中究竟要表现什么样的中心?(过渡语)童心童趣是天真烂漫的,月光下的竹影牵动了天真无邪的心,孩子们在婆娑的竹影中,感受到美,于是,他们开始本能的画画,这一切,被一位具有深厚艺术功底的基本特征。

让我们也来领略一下这种寓教于乐的匠心美。

五、你品味到美了吗?再次浏览文,勾画文中你认为最美的语句,并试着说明理由。

(分组合作,每组选代表发言)(总结)通过大家的细细品味,我们可以发现*的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同时借助大量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把我们带入了孩子们的童稚活动中,也让我们进入了美的世界------------六、比较鉴赏(了解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点)七、欣赏延伸:(1)名人与竹:搜集有关画竹的名家或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你认为呢?请你联系实际,说说你的感想。

九、质疑大挑战:初一语文《竹影》教案四教学目标:1、体会艺术和美就蕴含在孩子童稚的活动中。

2、理解艺术****于生活,生活处处有艺术。

教学时数:‘一课时课前准备:1、同学们提前要预习课文2、准备相关的课件:丰子凯图片与简介;几幅名家的竹画;几幅中国画和几幅外国画;有关竹的诗句……导入新课:师:伟大的雕塑家罗丹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同学们,你们有没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呢?我们不妨用我们这一单元所学的两篇*来检验一下:请同学们用:“我发现了……的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话。

同学A:我发现了平桥村很美,因为它美在有优美的自然风光,美在热情淳朴的民风民情,美在友好好客的村民和小伙伴……同学B:我发现了黄土高原上演的腰鼓很美,因为它美在场面的壮阔与豪迈,美在后生们的活跃与强盛,美在舞姿火烈与迅疾,美在声音的沉重与磁撞……师: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这节课我们将从《竹影》中找到答案。

合作达标:一、自由朗读,整体感知师:速读课文,请用一句简洁的话概括课文内容。

师指导:写了哪几个人物,他们各做了什么事?生答:叙述几个少年描竹影的充满童真、童趣的游戏,爸爸给我艺术的启蒙。

从中引出对中国画的艺术体验,从中获得了艺术美的发现。

二、品味朗读:体验美,发现美师:再读课文用“我发现了……美,因为他(她、它)美在……”说出你的发现。

师提示:人物(爸爸、小伙伴);事件:小伙伴们画竹、爸爸评画;事物:小伙伴们画的竹、名人画的竹;中国画、外国画;描写等师举例:我发现了小伙伴们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自然,美在随意,美在小伙伴们的童真童趣。

师引导:童心是天真烂漫的,童趣是发自天性的,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过快乐的童年,也做过许多充满童趣的游戏。

这些游戏对你现在的成长有帮助吗?学生C:我童年时与小朋友玩积木,让我认识了多种图形,现在对我学习几何很有帮助。

学生D:我小时候对什么都很好奇,对小闹钟每天叫我起床感到很奇怪,总以为里面肯定有一个人,所以有一天我把它拆开了。

虽然被父母骂了,但我认识到了闹钟里根本就没有人,因此就对这些小机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下决心一定找到它工作的原因。

师:通过*的作者和两位同学的经历,我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示?学生E:童年的游戏对一个人的成长很重要。

师总结:对,艺术和创造往往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学生F:老师,我发现文中的爸爸很美,因为他美在关注孩子们的游戏,美在他善于启发,善于诱导,让孩子们对艺术有了初步的认识。

师:这位同学的发现非常好,这位好爸爸对我的成长有没有帮助呢?这里我们要介绍一下我们这篇*的作者:丰子凯屏幕显示:丰子恺的图片,丰子恺原名丰润,浙江桐乡人。

我国现代著名画家、文学家、美术和音乐教育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

师:从丰子凯的成长和爸爸的引导中我们受到什么启示?学生G: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引导;学生H:童年对一个孩子的未来成长很重要。

师总结:启蒙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生I:老师,我认为名人画的竹很美,因为它美在讲究集合的形体,讲究竹叶的方向,讲究疏密,讲究浓淡,讲究肥瘦……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幅名人画的竹,我给同学们展示出来,请同学们欣赏。

(大屏幕展示几幅名人的竹)名人的竹画得很美的原因是什么?生答:热爱生活,细心观察生活,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

学生J:我发现中国画美,因为……另一学生打断:我认为外国画美。

师:我这里也有几张中国画,也有几张外国画,请同学们结合*和图画来谈谈它们各自美在哪里?生:中国画象符号,更注重神似,它关注的是神而不是形,这是一种比较高的境界。

生:我认为外国画更美,因为它画得和真的一样。

否则外国许多画就不会成为名画,如蒙娜丽莎的微笑,如凡高的向日葵……生:我们不能说哪一种画最美,因为每一种画都有它各自特点,各自美点,我们就应该有不同的眼光去欣赏它们。

师:这位同学说得对极了,西方文化与东方文化是不同的,我们不能一把尺子去衡量它们,这就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优点和自己的不足,我们必须要用客观的眼光去看待它。

师:除了以上同学们的发现外,你还发现了*的什么地方比较美?生:*的语言很美。

如“天空好像一乏了油的灯,红光淅渐的减弱”这句话把天空比喻成一乏了油的灯,形象生动的写出天空中的光线越来越暗的过程。

生;再如“月亮已经升得很高,隐在一丛竹叶中。

竹叶的摇动把她切成许多不规则的小块,闪烁地映入人们的眼中。

”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方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我们透过竹叶去看月亮的情形。

师总结:*描写很美,许多修辞的运用真是恰到好处,另外*的语言很闲散,但正是这样的语言使*更具有童真、童趣。

几丛青竹,在皎洁的月光下,投下斑驳的影子,它美不美呢?它很美,我们已经从中找到了美的事物,美的理由。

竹不仅画家喜欢,诗人也喜欢,你还知道哪些有关竹的诗句吗?三、欣赏延伸(1)名人与竹:搜集关于竹的名句,名篇。

同学甲: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源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同学乙:数竿苍翠拟龙形,峭拔须教此地生。

无限野花开不得,半山寒色与春争。

师:这种写竹的诗还有许多,如果同学们有兴趣可以上网去的搜一搜,将你喜欢的写到你的积累本上。

许多人喜欢竹,因为他不仅喜欢竹的外形,更喜欢竹的气节。

但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我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认识就不同,如:有这样一幅对联:墙上的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的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现在你能从正反两方面谈对竹的感悟吗?(2)竹之悟:有人说,竹---每前进一步都要做一个小结;也有人说,竹----外强内干。

同学丙:竹,总是虚心向上; 竹,你是一个厚脸皮的家伙。

师:请同学们选取两种事物,分别从正反两面三刀方面来谈对这个事物的认识。

这是我们的课下作业。

四、归纳小结师:今天的学习。

你能用一句话来归纳一下你的感受、收获吗?生你一言我一语:艺术并非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它就蕴含在孩子们童稚的游戏中。

一去不返的童年是美好的,只要你拥有一颗童心,你就能拥有阳光般的快乐; 只要你拥有一双敏锐的眼睛,你就会发现在平凡的生活中,美无处不在。

师:罗丹也曾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我希望同学们能走进生活这个语文大课堂,用你们的慧眼去发现、去描绘、去赞美生活的美。

初一语文《竹影》教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