窃簪与鸡鸣的故事
周叔叔讲《论衡》中的故事
周叔叔讲故事_——《论衡》中的故事周叔叔从来不专心做一件事。
困顿了,也不能仅是困顿,得找活儿干。
从今天开始,边读书边整理故事给大家看。
有兴趣的随时来看这篇日志。
最近行动和内心都比较受限,困顿。
困顿的时候读书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读了一本几年前就想读却不敢动手的书:《论衡》。
相信来看我日志的绝大多数朋友听过这名字,但没读过原著。
不是因为你书读得少,是因为这书确实象个大口袋,掉了太多的典故,读起来头大。
但是过去没读,不意味着将来不读,等你越来越老的时候,你想吸取的智慧,这书里就都有了,所以你可能会找来看看这东西。
为方便你将来读,我花点儿力气,把书中涉及的我认为难懂的或需要普及的故事整理出来,算是给来看我空间的朋友作点儿贡献哈。
当然,你实在连故事也没兴趣,我也不怪你,还是欢迎你点击。
《逢遇篇》导读:解释人的“命”。
为什么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仕宦遭遇。
人的地位与才能操守没有必然关系。
常见的社会现象是:有才华和品德高尚的人得不到机会,流落到社会的下层;才能和品德都一般的人得到机遇,处在社会上层。
这是由于每个时代都有它选举人才的标准,也有它人才进取的道路。
故事一:关于伍员、帛喜的故事原文:伍员、帛喜,俱事夫差,帛喜尊重,伍员诛死,此异操而同主也。
原文含义:伍员和帛喜都在夫差手下任事,帛喜受到尊重,伍员却被诛死,这是不同操守的人同在一个主子手下效力的例子。
故事:伍员(读“云”),最为大家熟悉的叫“伍子胥”,本是春秋末楚国人,因父兄被楚平王杀害而逃往吴国,经过奋斗成为吴国大夫。
后来率领吴兵攻打楚国获胜,将楚平王鞭尸三百。
吴王夫差攻破越国后,越王求和,伍员谏议不能从和,要彻底毁了越国。
这时候出现了一个同为楚国到吴国去做了太宰的人帛喜(更常见的写法是:伯嚭,读“丕”),受了越王的贿赂,向吴王进谗,使得和议成功。
后来伍子胥被诛灭。
再后来越国灭了吴国,帛喜以不忠被杀。
故事二:关于伊尹、箕子的故事原文:或操同而主异,亦有遇不遇,伊尹、箕子是也。
幽默爆笑的趣味成语故事大全
幽默爆笑的趣味成语故事大全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几篇爆笑的成语故事,让大家在趣味中学习成语,记住成语和掌握成语的内在含义和它的精神内核。
一起学起来吧。
一、削足适履1、春秋时,有一次楚灵王亲自率领战车千乘,雄兵10万,征伐蔡国。
这次出征非常顺利。
楚灵王看大功告成,便派自己的弟弟弃疾留守蔡国,全权处理那里的军政要务,然后点齐10万大军继续推进,准备一举灭掉徐国。
楚灵王的这个弟弟弃疾,不但品质不端,而且野心极大,不甘心仅仅充当蔡国这个小小地方的首脑,常常为此而闷闷不乐。
弃疾手下有个叫朝吴的谋士,这个人非常工于心计,这一天,他试探道:“现在灵王率军出征在外,国内一定空虚,你不妨在此时引兵回国,杀掉灵王的儿子,另立新君,然后由你裁决朝政,将来当上国君还成什么问题吗!”弃疾听了朝吴的话,引兵返楚国,杀死灵王的儿子,立哥哥的另一个儿子子午为国君。
楚灵王在征讨途中闻知国内有变,儿子被弟弟杀死,顿时心寒,想想活在世上没有意思,就上吊自杀了。
在国内的弃疾知道楚灵王死了,马上威逼子午自杀,自立为王,他就是臭名昭著的楚平王。
2、晋献公宠爱骊姬,对她的话真是言听计从。
骊姬提出要将自己所生的幼子奚齐立为太子,晋献公满口答应,并将原来的太子,自己亲生的儿子申生杀害了。
骊姬将这两件事做完了,但心中还是深感不踏实,因为晋献公还有重耳和夷吾两个儿子。
此时,这两个儿子也都已经成人,骊姬觉得这对奚齐将来继承王位都是极大的威胁,便建议杀了重耳和夷吾兄弟俩,晋献公竟欣然同意。
但他们的密谋被一位正直的大臣探听到,立即转告了重耳和夷吾,二人听说后,立即分头跑到国外避难去了。
二、杀鸡取卵:从前有个人,家里养了只老母鸡,这只鸡特别能下蛋,可有一段时间这只鸡老是不下蛋,而且还病歪歪的。
那个人想,这鸡不下蛋留着也没什么用了,就杀了这只鸡,破开鸡肚子后发现这只鸡生病的原因原来是生了胆结石,大大小小的胆结石就像鸡蛋一样。
杀鸡的时候正巧邻家的快嘴婆祥林嫂过来串门。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的典故鸡鸣狗盗的典故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载:齐孟尝君出使秦被昭王扣留,孟一食客装狗钻入秦营偷出狐白裘献给昭王妾以说情放孟。
孟逃至函谷关时昭王又令追捕。
另一食客装鸡叫引众鸡齐鸣骗开城门,孟得以逃回齐。
【成语故事】战国时代齐国的孟尝君,是四大公子之一,他养了食客三千多人,个各都有特殊的才能。
一旦孟尝君遭遇困难,食客们一定全力相助,帮他解决困难。
秦昭襄王一向很仰慕孟尝君的才能,因此就派人请他到秦国作客。
孟尝君为了报答秦王的赏识,于是就送上一件名贵的纯白狐裘,作为见面礼。
孟尝君与秦昭襄王二人一见如故,秦王对于孟尝君的才华也是非常敬佩,因此就想拜他为宰相。
但是秦王对孟尝君的宠幸,引起了秦国大臣的嫉妒,于是有许多大臣就在秦王面前说孟尝君的坏话。
起先秦王并不理会,但是大臣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向秦王进谗言,最后孟尝君终于被软禁起来了。
孟尝君遭到软禁后,就派人去求秦王的宠妾燕妃帮忙。
但是燕妃却说:“如果孟尝君送我一件和皇上一样的白狐裘,我就替他想办法。
”孟尝君听了燕纪的.话,不禁暗暗叫苦:“白狐裘就这么一件,现在要到那里再去找一件白狐裘呢?”就在这时候,有一位食客自告奋勇地对孟尝君说:“我有办法,明天以前我一定可以弄回一件白狐裘来。
”这天晚上,这位食客就偷偷进入皇宫,学着狗叫把卫士引开,顺利地偷回当初献给秦王的那件白狐裘。
孟尝君利用白狐裘收买了燕妃,燕妃果然替孟尝君说了不少好话,过了没多久,秦王就释放了孟尝君。
孟尝君害怕秦王临时反悔,因此一被释放就马上乔装改,趁着月黑风高的夜晚,来到了秦国的边界—函谷关。
只要通过了这道关口,秦王就奈何他了。
可是现在是深夜,城门紧闭,根本没有办法出关。
孟尝君一行人内心真是急死了,城门必须等到鸡鸣才会开放,但是如果等到天亮,又怕秦王发现他们逃走了,而派人追赶他们,这该如何是好呢?就在这时候,忽然有位食客拉开嗓子,学着鸡鸣“喔—喔喔”,一时之间,全城的鸡都跟着一起鸣叫。
鸡鸣狗盗的故事
鸡鸣狗盗的故事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
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
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
:战国时代,齐国的宰相孟尝君慷慨好客,门下的食客多达三千多人。
孟尝君与食客谈话时,总让人在屏风后作记录,把食客的住处及有何困难等一一记下,随后便派人去看望其亲属并赠送礼物。
秦昭王对孟尝君最为敬慕,派特使迎接孟尝君入秦。
孟尝君带着门客千余人来到秦都咸阳。
孟尝君献给秦昭王一件纯白狐狸皮袍子,秦昭王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王听了谗言,把孟尝君软禁起来,孟尝君请秦昭王的宠妃帮忙解救,妃子说:“这不难,但是我要一件白色狐皮袍。
”孟尝君为难了,仅有的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来第二件呢?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模仿狗叫声,从狗洞潜入秦王内库,看守以为是自己养的狗,未加怀疑。
于是这个门客盗出了那件白色狐皮袍送给秦王的爱妃,孟尝君也得了自由,并急忙带领门客连夜逃离秦国。
他们逃呀逃呀,半夜来到边界的函谷关。
这关口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出入,忽然有个门客学起了公鸡叫。
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了起来。
守关的人开了城门,让孟尝君出了关。
等到秦昭王派人追到函谷关时,孟尝君和他的门客已经走远了。
相关阅读: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同义词孟尝君一般指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田文,战国时齐国贵族,战国四君子之一。
齐国宗室大臣。
其父靖郭君田婴是齐威王幼子。
因封袭其父爵于薛国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又称薛公,号孟尝君。
门下有食客数千。
秦昭王时曾入为秦相,不久逃归,后为齐湣王相国。
曾联合韩、魏击败楚、秦。
齐湣王七年前294年因贵族田甲叛乱事,为湣王所疑,谢病归薛,不久出奔至魏,任相国。
曾西合秦、赵与燕共伐破齐。
齐襄王立,田文遂保持中立,不久复与莫联合相亲。
死后诸子争立,领地薛为齐、魏共同攻灭。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文言文小故事
1.掩耳盗铃出处: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自知》【原文】范氏之亡也①,百姓有得钟者②。
欲负而走③,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④,钟况然有音⑤。
恐人闻之而夺已也,遽掩其耳⑥。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智伯消灭范氏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准备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胡涂了。
2.请君入瓮出处:唐?张鷟《朝野佥载?周兴》【原文】或告文昌右丞周兴与丘神绩通谋,太后命来俊臣鞠之。
俊臣与兴方推事对食,谓兴曰:“囚多不承,当为何法?”兴曰:“此甚易耳!取大瓮,与炭四周炙之,令囚入中,何事不承?”俊臣乃索大瓮,火围如兴法,来起谓兴曰:“有内状推兄,请兄入此瓮。
”兴惶恐叩头伏罪。
【译文】唐朝女皇武则天,为了镇压反对她的人,任用了一批酷吏。
其中两个最为狠毒,一个叫周兴,一个叫来俊臣。
他们利用诬陷、控告和惨无人道的刑法,杀害了许多正直的文武官吏和平民百姓。
有一回,一封告密信送到武则天手里,内容竟是告发周兴与人联络谋反。
武则天大怒,责令来俊臣严查此事。
来俊臣,心里直犯嘀咕,他想,周兴是个狡猾奸诈之徒,仅凭一封告密信,是无法让他说实话的;可万一查不出结果,太后怪罪下来,我来俊臣也担待不起呀。
这可怎么办呢?苦苦思索半天,终于想出一条妙计。
他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席,把周兴请到自己家里。
两个人你劝我喝,边喝边聊。
酒过三巡,来俊臣叹口气说:“兄弟我平日办案,常遇到一些犯人死不认罪,不知老兄有何办法?”周兴得意地说:“这还不好办!”说着端起酒杯抿了一口。
来俊臣立刻装出很恳切的样子说:“哦,请快快指教。
”周兴阴笑着说:“你找一个大瓮,四周用炭火烤热,再让犯人进到瓮里,你想想,还有什么犯人不招供呢?”来俊臣连连点头称是,随即命人抬来一口大瓮,按周兴说的那样,在四周点上炭火,然后回头对周兴说:“宫里有人密告你谋反,上边命我严查。
[作文素材]关于鸡的成语故事5篇
[作文素材]关于鸡的成语故事5篇关于鸡的成语故事5篇【故事一】闻鸡起舞“闻鸡起舞”中的“鸡”是指鸡鸣,“舞”是舞剑、习武。
它说的是晋代人祖逖的故事。
祖逖胸情开阔,不怎么讲究仪表,但却胸有大志。
起初他不喜欢读书,后来发愤攻读,学问大有长进。
他与刘琨一道担任过司州主簿,感情很好,夜里经常同盖一床被子谈论国家大事,谈到激动的地方,即使是半夜也要坐起来。
一次半夜里忽然听到鸡叫,祖逖踢醒刘琨说:“这是吉祥的声音呀!”边说边下床,走到院子里舞起剑来。
他们曾经相约:天下大乱,豪杰涌现,若遇不到明主,他们就一道到中原去避难。
晋元帝时,祖逖任豫州刺史,北伐渡江之际,他叩着船桨发誓说:“不收复中原而再渡江返回者,誓不为人!”渡江以后,他率领部下与石勒的军队相持,收复了不少失地,恢复了东晋黄河以南的许多领地。
因而用“闻鸡起舞”形容有志之士及时奋发自励。
【故事二】鸡犬升天通常是说“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这是晋代人葛洪《神仙传》中记述的一则故事。
汉代淮南王刘安爱好寻求仙方神术,有个名叫八公的仙翁,传授给他炼制仙丹的办法。
刘安炼成吃下以后,就在大白天升天而去。
他临去时,将剩余的仙药放在庭院中,鸡和狗也吃了,就都升上了天,所以“鸡在天上鸣,狗在云中叫”。
【故事三】鹤立鸡群“鹤立鸡群”中的“鹤”代表高雅,“鸡”意谓平庸。
鹤立鸡群当然超乎脱俗了。
这说的是晋代嵇绍的事。
嵇绍是魏晋之际“竹林七贤”之一嵇康的儿子,他体态魁伟,聪明英俊,在同伴中非常突出。
晋惠帝时,嵇绍官为侍中。
当时皇族争权夺利。
互相攻杀,史称为“八王之乱”,嵇绍对皇帝始终非常忠诚。
有一次都城发生变乱,形势严峻,嵇绍奋不顾身奔进官去。
守卫宫门的侍卫张弓搭箭,准备射他。
侍卫官望见嵇绍正气凛然,连忙阻止侍卫,并把弓上的箭抢了下来。
不久京城又发生变乱,嵇绍跟随晋惠帝,出兵迎战于汤阳,不幸战败。
将士死伤逃亡无数,只有嵇绍始终保护着惠帝,不离左右。
敌方的飞箭,像雨点般射过来,嵇绍身中数箭,鲜血直流,滴在惠帝的御袍上,嵇绍就这样阵亡了。
闻鸡起舞的故事
闻鸡起舞的故事闻鸡起舞的故事1【解释】凌晨听到鸡鸣就起来舞剑,形容有志者及时奋发的精神。
【成语故事】西晋时的祖逖,从小勤练武术,钻研兵法,立志要做一番大事业。
刘琨也是个有报负的年轻人,两人很快便成为好朋友。
这天晚上,半夜过后,祖逖忽然被一阵鸡鸣声吵醒,他连忙把刘琨唤醒说:“这鸡鸣声把人吵醒,虽然很讨厌,但我们可以趁此机会早些起床练习武艺。
”“好啊!”刘琨欣然同意。
于是两人来到院子里,专心地练起刀剑来。
从此,两人每到夜半,一听到鸡鸣,便起床练剑。
当时,祖逖看到国家被匈奴军队攻陷了很多城池,非常着急,立刻上书皇帝,请求率兵北伐,收复失地。
皇帝很高兴,封祖逖为“奋威将军”,带领军队北上。
由于祖逖和刘琨作战英勇,不久便收复了很多北方的城池。
闻鸡起舞的故事2【闻鸡起舞的故事】晋代的祖逖是个胸怀坦荡、具有远大抱负的人,可他小时候却是个不爱读书的淘气孩子。
进入青年时代,他意识到自己知识的贫乏,深感不读书无以报效国家,于是就发奋读起书来。
他广泛阅读书籍,认真学习历史,从中汲取了丰富的知识,学问大有长进,渐渐受到人们的称赞。
他曾几次进出京都洛阳,接触过他的人都说,祖逖是个能辅佐帝王治理国家的人才。
祖逖24岁的时候,曾有人推荐他去做官,他没有答应,仍然不懈地努力读书。
后来,祖逖和幼时的好友刘琨担任司州主簿。
二人志趣相投,白天同赴州府办公,晚上合盖一条被子睡觉,而且还有着共同的理想:建功立业,复兴晋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
一次,半夜里祖逖在睡梦中听到公鸡的鸣叫声,他一脚把刘琨踢醒,对他说:别人都认为半夜听见鸡叫不吉利,我偏不这样想,咱们干脆以后听见鸡叫就起床练剑如何?刘琨欣然同意。
从此,闻鸡起舞就成了他们每天必修的功课。
每天鸡叫后,两人就起床练剑,剑光飞舞,剑声铿锵。
春去冬来,寒来暑往,从不间断。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长期的刻苦学习和训练,他们终于成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写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带兵打胜仗。
祖逖被封为镇西将军,实现了他报效国家的愿望;刘琨做了都督,兼管并、冀、幽三州的军事,也充分发挥了他的文才武略。
孟尝君鸡鸣狗盗的故事
孟尝君鸡鸣狗盗的故事鸡鸣狗盗这个成语大家应该都很熟悉吧,它出自《史记》中《孟尝君列传》,原文是“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生于会稽,长于吴也。
”意思是说:鸡叫了,狗盗的事情就产生在这个地方,说明孟尝君在吴国期间一直做的不好,那为什么要加引号呢?因为那个时候鸡鸣狗盗指的就是没本事的人,或者是小偷。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有名的贵族,可以说是当时各国家公子哥儿们争相巴结讨好的对象,因为孟尝君不仅家庭背景强大,而且自身也特别有能力。
就拿秦昭王想招揽孟尝君的秦王会见来说吧,前两次都失败了,第三次终于成功后,孟尝君跟秦昭王说:“秦国现在是因为商鞅变法才得到如今的富强,若是贵国愿意任用我这样既有才干又有抱负的人,秦国还是像过去那样不堪一击,一定能成为诸侯霸主!”在秦昭王看来,他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了,就答应了孟尝君。
在秦昭王把秦国交给孟尝君之后,果然没过多久秦国国力便开始走下坡路了,而秦昭王也无暇顾及他。
孟尝君接手的秦国,曾经也是富裕的诸侯国,而在孟尝君管理秦国的十几年里,秦国百姓虽然吃饱了饭,却衣不蔽体、饥寒交迫。
所以在孟尝君回国后的两年,秦昭王就挂了,也算是善始善终吧。
公元前279年,秦国发生内乱,秦昭襄王被他弟弟胡亥杀死,新君秦庄襄王继位,将太子扶苏逼走。
赵高趁机怂恿秦庄襄王立胡亥为帝,并在秦国拥有绝对权威的丞相李斯的帮助下,篡改遗诏,逼死扶苏,逼死蒙恬,让胡亥继承皇位,史称秦二世。
为了重振秦国,孟尝君作为丞相的秦始皇,开始支持派大军攻打齐国,可是秦国发动的战役都以失败告终,还损兵折将,为了让秦国尽快强大起来,秦始皇决定再次向西边的国家讨教。
秦国最终以商於(今陕西省商洛市)为目标,想一举夺取楚国的河西之地。
因为当时的秦国实力非常强大,周围的邻国纷纷来朝贺。
而楚国当时也是个比较强大的国家,为了抵御秦国,楚国于公元前279年命大将军项燕率兵20万与秦军决战于城父(今安徽亳州市涡阳县东南),由于当时城父离楚国的首都郢(今湖北省江陵县)很近,一旦这场仗打败,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包含 窃 字的成语
荆南之地,丽水之中生金,人多窃采金。采金之禁:得而辄辜磔于市。 甚众,壅离其水也,而人窃金不止。大罪莫重辜于市,犹不止者,不必得 也。故今有于此曰:“予汝天下而杀汝身。”庸人不为也。夫有天下,大 利也,犹不为者,知必死。故不必得也,则虽辜磔,窃金不止;知必死, 则天下不为也。
窃簪之臣,汉语成语,拼音是qiè zān zhī chén,意思是比喻 有一小技可解危难者。出自《论衡·逢遇》。
廖仲恺《有感》:“窃钩盗国将谁咎?扃鐍缄滕只自欺。”
【近义词】: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窃幸乘宠,汉语成语,拼音是qiè xìng chéng chǒng,意思是 指窃取和利用皇帝的宠信。出自《三国志·魏书·董卓传》。
《三国志·魏书·董卓传》:“中常侍张让等窃幸乘宠,浊乱海内。” 指窃取和利用皇帝的宠信。
诡衔:吐出马嚼;窃辔:摆脱笼头。马吐出嚼子,咬断缰绳。比喻不 受束缚。
《庄子·马蹄》:“夫加之以衡扼,齐之以月题,而马知介倪闉扼鸷 曼,诡衔窃辔。故马之知而态至盗者,伯乐之罪也。”
近义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
作谓语;比喻不受束缚
鬻驽窃价,汉语成语,拼音是yù nú qiè jià,意思是指劣货而 获优评。谦词。出自唐·黄滔《蒋先锋》。
背地里小声说话。 唐·韩愈《顺宗实录·永贞五年》:“虽叛两使事,未尝以簿书为意, 日引其党屏人切切细语,谋夺官者兵,以制四海之命。” 作谓语、定语;用于人小声说话 【近义词】:窃窃私语、窃窃偶语
亡簪的典故
亡簪的典故
"亡簪"的典故源于中国古代的一个故事,具体来自《左传·昭公十七年》。
这个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主要讲述了晋国大夫介之推为了忠于自己的诺言,不惜牺牲个人财物的故事。
故事大致内容如下:晋国有位大夫名叫介之推,他非常贫穷。
有一次,他去朝见晋景公时,途中遇到一位陌生人,这个人向他借了一件貂裘。
后来,晋景公问起他为何衣着褴褛,介之推则如实回答自己的貂裘被人借走了。
晋景公为了帮助他,私下赐给他五张貂裘。
然而,当那位借走貂裘的陌生人归还了貂裘,介之推就将晋景公赐予的五张貂裘全部退还给了晋景公。
晋景公感到非常惊讶,便问他为什么这样做。
介之推回答说:“我之前失去的只是一张貂裘,现在已经归还,所以我不需要其他的貂裘了。
”
这个故事表达了介之推的高尚品德和忠诚诚实的精神。
"亡簪"一词后来被用来比喻人的清贫但高尚的品德,或者是指不因私利而改变初衷的行为。
这个故事在中国文
化中常被引用,用来赞扬人的廉洁和诚信。
鸡年赏《诗经·鸡鸣》
鸡年赏《诗经·鸡鸣》原文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译文一公鸡已打鸣,朝堂人满盈。
那不是鸡叫,是苍蝇之声。
东方已放亮,官员满朝堂。
不是东方亮,那是明月光。
虫子叫嗡嗡,愿与温鸳梦。
朝会快散场,你我不遭憎?译文二情景剧:《鸡鸣》【黎明时分】【床上】【鸡鸣声】妻(吃惊地坐起):公鸡已经叫啦!上朝的时间到了,朝堂上官员该不少啦!夫(慵懒地躺着):哪里是公鸡叫?那是苍蝇嗡嗡声。
妻(娇嗔地):哎呀老公——你看东方已经蒙蒙亮啦,这会儿官员该都到齐啦!夫(半睁着眼):这哪里是天亮?那是月亮的光。
妻(浓情蜜意地):虫子嗡嗡飞着,我当然乐意与你继续好梦,(假装生气的)可都快到散朝的时间啦,你还不去,耽误了事,别埋怨我哦!乱想女人是谁?定是美女,“从此君王不早朝”了嘛!且是贤妻,因为她想方设法劝丈夫早点起床。
男人是谁?应是贵族。
是国君吗?可能性比较大,从诗意中可以逻辑地推断出来。
但此诗出于《齐风》,就是齐国的民歌。
民间歌谣是民间创作,怎么会对宫廷的事情这样清楚?好像作者站在人家旁边一样。
是他们的仆人传出来的吗?还是另有原因?有人考证,这首诗里的男主人公是齐哀公,批评他荒淫怠慢,歌颂、呼唤贤内助。
深不以为然。
哪有那么多的政治正确?极有可能是后人的附会。
还有一种可能,两人是小夫妻,新婚燕尔,如胶似漆。
男的可能是朝廷里一个普通的当差,比如警卫、服务员等,他的工作妻子当然知道,因为二人世界,无话不谈,对彼此的了解如同一个人。
妻子知道,这个时间点儿,领导们都开始上班了,可丈夫还赖在温柔乡里,妻子着急啊,使尽浑身解数,劝丈夫早早起床;丈夫呢?可能知道今天领导出差,早上没有公务,但就是不告诉妻子实情,故意让她着急。
鸡叫的声音跟苍蝇的声音怎么可能分不出来?黎明之光与明月之光,今天的人可能分不清,因为我们有太多的光污染,而古人怎么可能分不清呢?可见男子是故意让女子着急,是打情骂俏。
鸡鸣狗盗的典故
鸡鸣狗盗的典故鸡鸣狗盗,鸣:叫;盗:偷东西。
指微不足道的本领。
也指偷偷摸摸的行为。
那么鸡鸣狗盗有什么典故呢?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鸡鸣狗盗的典故相关资料,希望可以帮到大家!鸡鸣狗盗的典故战国时候,齐国的孟尝君喜欢招纳各种人做门客,号称宾客三千。
他对宾客是来者不拒,有才能的让他们各尽其能,没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尝君率领众宾客出使秦国。
秦昭王将他留下,想让他当相国。
孟尝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来。
不久,大臣们劝秦王说:“留下孟尝君对秦国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齐国有封地,有家人,怎么会真心为秦国办事呢?”秦昭王觉得有理,便改变了主意,把孟尝君和他的手下人软禁起来,只等找个借口杀掉。
泰昭王有个最受宠爱的妃子,只要妃子说一,昭王绝不说二。
孟尝君派人去求她救助。
妃子答应了,条件是拿齐国那一件天下无双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报酬。
这可叫孟尝君作难了,因为刚到秦国,他便把这件狐白裘献给了秦昭王。
就在这时候,有一个门说:“我能把狐白裘找来!”说完就走了。
原来这个门客最善于钻狗洞偷东西。
他先摸清情况,知道昭王特别喜爱那件狐裘,一时舍不得穿,放在宫中的精品贮藏室里。
他便借着月光,逃过巡逻人的眼睛,轻易地钻进贮藏室把狐裘偷出来。
妃子见到狐白裘高兴极了,想方设法说服秦昭王放弃了杀孟尝君的念头,并准备过两天为他饯行,送他回齐国。
孟尝君可不敢再等过两天,立即率领手下人连夜偷偷骑马向东快奔。
到了函谷关(在现在河南省灵宝县,当时是秦国的东大门)正是半夜。
按秦国法规,函谷关每天鸡叫才开门,半夜时候,鸡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时,只听见几声“喔,喔,喔”的雄鸡啼鸣,接着,城关外的雄鸡都打鸣了。
原来,孟尝君的另一个门客会学鸡叫,而鸡是只要听到第一声啼叫就立刻会跟着叫起来的。
怎么还没睡蹭实鸡就叫了呢?守关的士兵虽然觉得奇怪,但也只得起来打开关门,放他们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尝君一行已经逃走,立刻派出人马追赶。
孟尝君鸡鸣狗盗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孟尝君鸡鸣狗盗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 孟尝君是战国时期齐国贵族,在孟尝君的⼿下有三千个门客,但是真正能为他所⽤的门客有多少呢?下⾯我们就来看看孟尝君鸡鸣狗盗的上下五千年的故事吧! 孟尝君鸡鸣狗盗 孟尝君姓⽥,名⽂。
他的⽗亲是齐威王的⼩⼉⼦、齐宣王的异母弟弟。
因为孟尝君的⽣⽇是五⽉初五,按照当时的习俗,说这样的孩⼦⼀旦长得跟门框⼀样⾼了,对他的⽗母是⼗分不利的。
于是,⽗亲便想把他扔掉,可是母亲舍不得,坚持着把他养⼤了。
长⼤后,他问⽗亲为什么不要⾃⼰,⽗亲不耐烦地说出缘由。
不曾想,孟尝君的⼀番话令⽗亲⼤吃⼀惊。
孟尝君说:“⼈⽣究竟是受制于天呢,还是门框?如果受制于天,那你再忧虑也是没有⽤的,如果受制于门框,那就把门框抬⾼就是了。
” 随着年龄的增长,孟尝君的才能越来越显现出来,⽗亲也抛弃了偏见,让他主持家政。
⽗亲去世后,他接替了⽗亲的爵位及封地。
孟尝君的门下有三千多门客,他们⽆论出⾝贵贱,只要到了孟尝君这⾥,都能受到相同的待遇。
秦昭公听说了孟尝君的名⽓,就邀请他到咸阳去,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的门客们知道后,都极⼒反对,可是,孟尝君犹豫⼀番,最终还是到秦国去了。
秦昭公亲⾃欢迎他,孟尝君则把⼀件纯⽩的银狐⽪⾐送给秦昭公作见⾯礼,秦昭公⼗分⾼兴,命⼈把它藏在内府的库⾥。
秦昭公本来真⼼打算拜孟尝君为丞相,可是,他的⼤⾂说:“这个⼈是齐国的贵族,⼿下⼜有那么多的门客,他当了丞相,⼀定事事先替齐国着想,哪⾥还会想着我们秦国呢?” 秦昭公⼀听,有些后怕,马上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后悔没有听取门客们的意见,冒险到秦国来。
到了这时,只得想⽅设法地逃出去。
他打听到秦王⾝边有个受宠的妃⼦,便托⼈向她求救。
那个妃⼦叫⼈传话说:“叫我救你们并不难,不过我也希望能有⼀件银狐⽪⾐。
” ⽪⾐只有⼀件,已经献给秦昭公了,哪⾥还能要回来这时,有⼀个门客站起来,说:“您放⼼吧,我有办法。
” 当天夜⾥,这位门客便潜⼊王宫的内府库⾥,把那件银狐⽪⾐偷了出来。
鸡鸣狗盗文言文翻译
鸡鸣狗盗文言文翻译鸡鸣狗盗文言文翻译鸡鸣狗盗文言文出自《史记·孟尝君列传》,下面让我们来阅读鸡鸣狗盗文言文翻译内容吧!鸡鸣狗盗文言文翻译【原文】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派)泾阳君为质(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
孟尝君将入秦,宾客莫欲(愿意,赞成)其行,谏,不听。
苏代谓曰:“今旦(早上)代从外来,见木禺(通“偶”)人与土禺人相与语。
木禺人曰:‘天雨,子(对对方的尊称,你)将败(坍塌)矣。
’土禺人曰:‘我生于土,败则归土。
今天雨,流(使流动)子而行,未知所止息(停止)也。
’今秦,虎狼之国也,而君欲往,如有不得还,君得无为土禺人所(为……所,表被动)笑乎?”孟尝君乃止。
齐闵王二十五年,复(又)卒(终于)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尝君为秦相。
人或(有人)说(劝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宗族)也,今相(辅佐,做宰相)秦,必先(以……为先)齐而后(以……为后)秦,秦其(表推断的语气词)危矣。
”于是秦昭王乃止。
囚(关押,囚禁)孟尝君,谋欲杀之。
孟尝君使人抵(到)昭王幸姬(宠妾)求(请求)解(解救)。
幸姬曰:“妾愿(希望)得君(孟尝君)狐白裘。
”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通“值”)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再)无他裘。
孟尝君患(意动,为……发愁)之,遍回客,莫能对。
最下坐(通“座”)(最下坐:能力差)有能为(假装)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
”乃(于是)夜为狗,以入秦宫臧(通“藏”,仓库)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
幸姬为(替)言昭王,昭王释(释放)孟尝君。
孟尝君得出,即(立即)驰去(离开),更封传(更换出境证件),变名姓以出关。
夜半至函谷关。
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寻找)之已去,即使人驰传(传车)逐之。
孟尝君至关,关法(规定)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学鸡叫),而鸡齐鸣,遂发(出示)传(证件)出。
出如食顷(一顿饭功夫),秦追果至关,已后(落后)孟尝君出,乃还。
窃簪之臣是什么意思
窃簪之臣是什么意思
窃簪之臣 [qièzān zhīchén]
窃簪之臣,汉语成语,意思是比喻有一小技可解危难者。
出自《论衡·逢遇》。
成语出处:
汉·王充《论衡·逢遇》:“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也。
”
《淮南子.道应训》:春秋时﹐楚国一善于偷窃者为楚将子发所礼遇。
后齐师伐楚﹐子发兵败。
善偷者乃行其技﹐递次窃得齐将军之帱帐﹑枕及簪。
子发逐一使人归还﹐齐师大骇﹐恐楚人取其头﹐乃还师而去。
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一次齐国军队进攻楚国,楚国有位善于偷盗的人,他连续偷走了齐军将领的枕头、发簪之类的东西。
楚军将领派人一一送还齐军,齐军将领非常吃惊,害怕那偷盗的人暗中杀了自己,就带领军队撤退。
诗经-风-国风·齐风11篇(原文译文)
诗经-风-国风·齐风11篇(原文译文)鸡鸣所属分类:国风·齐风鸡既鸣矣,朝既盈矣。
匪鸡则鸣,苍蝇之声。
东方明矣,朝既昌矣。
匪东方则明,月出之光。
虫飞薨薨,甘与子同梦。
会且归矣,无庶予子憎。
【注释】朝〔cháo〕:朝廷,朝堂。
一说早集。
匪〔fēi〕:假借为“非”。
昌:盛多,众多。
薨薨〔hōng hōng〕:象声词,众虫齐飞声。
甘:甘愿,乐意。
会:朝会,上朝。
且:将要。
无庶:倒装语序,即“庶无”。
庶,但愿,希望。
予子憎:倒装语序,即“憎予子”,憎恨我和你。
【翻译】公鸡已经啼鸣,朝堂已经盈满官员。
不是公鸡鸣叫,而是苍蝇的声音。
东方明亮起来,朝堂已有众多官员。
不是东方明亮,而是月出的光芒。
飞虫嗡嗡作响,甘愿与你同梦。
朝会结束就要回去,但愿莫憎你我二人。
【解读】《鸡鸣》是齐风的第一首诗。
关于此诗的主题,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一种是“思怀赞美贤妃说”,以《毛诗序》及朱熹《诗集传》为代表,《毛诗序》更是指明思贤妃是为警戒齐哀公的“荒淫怠慢”。
另一种是“讽刺荒淫”说,以宋代严粲《诗缉》为代表。
此外旧说还有“称美勤政”说、“贤妇警夫早朝”说等,现代学者则多认为此诗描写的是一对贵族夫妇间的生活情趣。
此诗共有三章,每章四句,前两章运用了复沓手法。
本诗大量采取对话形式,至于各句分别为何人所说,则有多种说法。
今暂以今人程俊英之说为准,以首、次两章上两句为妻言,下两句为夫言;末章上两句为夫言,而下两句为妻言。
经过这样的安排,便清晰地显现出一副与《郑风·女曰鸡鸣》相似的夫妻对话图:妻子叫醒丈夫,说鸡已鸣叫、东方已明,朝臣已经赫然在堂上了,言外之意是让丈夫赶紧起来去上朝;而丈夫却“甘与子同梦”,推脱说不是鸡鸣而是苍蝇之声,不是东方明亮而月出之光。
这两句看似极不合逻辑情理,但如果当作丈夫逗趣之语来看,则别有意味。
诗的末二句表明早朝已经结束,而“无庶予子憎”一句则暗示丈夫可能没有及时上朝,甚至暗示丈夫的身份可能是国君,因为大臣因“与子同梦”而不上早朝的可能性较低。
《论衡》逢遇篇原文及译文
《论衡》逢遇篇原文及译文《论衡》一书为东汉王充(27-97年)所作,大约作成于汉章帝元和三年(86年)。
《论衡》是王充的代表作品,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不朽的无神论著作。
现存文章有85篇(其中的《招致》仅存篇目,实存84篇)。
该书被称为“疾虚妄古之实论,讥世俗汉之异书。
”作者:王充王充(公元27年—约公元97年),东汉唯物主义哲学家、战斗的无神论者。
字仲任,汉族,会稽上虞(今浙江绍兴上虞)人。
王充年少时就失去了父亲,乡里人都称赞他对母亲很孝顺。
后来到京城,进太学学习,拜班彪为师。
卷一·逢遇篇操行有常贤,仕宦无常遇。
贤不贤,才也;遇不遇,时也。
才高行洁,不可保以必尊贵;能薄操浊,不可保以必卑贱。
或高才洁行,不遇退在下流;薄能浊操,遇,在众上。
世各自有以取士,士亦各自得以进。
进在遇,退在不遇。
处尊居显,未必贤,遇也;位卑在下,未必愚,不遇也。
故遇,或抱洿行,尊於桀之朝;不遇,或持洁节,卑於尧之廷。
所以遇不遇非一也:或时贤而辅恶;或以大才从於小才;或俱大才,道有清浊;或无道德而以技合;或无技能,而以色幸。
操行,有一贯优良的;而做官,却没有总是被赏识和重用的。
人品好不好,是才能和操行问题;而被不被重用,是时运问题。
才能高超操行高尚,不可能保证一定就会尊贵;才能低下操行恶劣,也不可能就必定要卑贱。
有人才能超群,操行高尚,不被赏识,居于低下的地位;而有人才能低下,操行恶劣,却被重用,地位在众人之上。
不同时代各自有用来选拔“士”的标准,而“士”也各有猎取功名的途径。
升迁在于受到赏识,落第在于不受赏识。
处于尊贵显赫地位,未必贤能,只不过受到重用;地位卑贱低下,未必愚笨,只不过不被赏识。
所以只要被赏识,操行恶劣的,也会在夏桀的朝廷上受到尊重;不被赏识,虽有高尚节操,在尧的朝廷上也会位处卑贱。
因此,被赏识重用还是遭厌恶斥退,原因是各种各样的:有的是贤臣却辅佐了暴君;有的是臣子才大却要服从于才小的君主;有的是臣与君都有大才,而道德却有清浊高低之分;有的是虽没有道德,却以一技之长投合了君意;有的是连一技之长都没有,而是仗着姿色受到宠爱。
文言文《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
文言文《鸣机夜课图记》原文及翻译原文:吾母姓钟氏,名令嘉,字守箴,出南昌名族,行九。
幼与诸兄从先外祖滋生公读书。
十八,归先府君。
时府君年四十余,任侠好客,乐施与,散数千金,囊箧萧然,宾从辄满座。
吾母脱簪珥,治酒浆,盘罍间未尝有俭色。
越二载,生铨,家益落,历困苦穷乏,人所不能堪者,吾母怡然无愁蹙状,戚党人争贤之。
府君由是计复游燕、赵间,而归吾母及铨,寄食外祖家。
译文:我的母亲姓钟,名叫令嘉,字守箴,出身于南昌府名门望族,排行第九。
她在小时候和几个哥哥一起跟着我外祖父滋生公读书,十八岁嫁给我父亲。
那时我父亲四十多岁,性情侠爽,爱结交朋友,喜把财物施舍给别人,散给人家许许多多金钱,使得家里箱柜里东西都一空如洗。
家中常常宾客满座,我母亲拿下金玉首饰,换了钱办酒席,席上酒菜丰盛,毫不减色。
结婚两年,生下我,家境更加衰落,她经历了穷困的生活,别人都不能忍受的,我母亲却心情坦然没有忧愁的样子。
亲戚和同族人,个个赞她贤慧。
由于这样,我父亲能再到北方去做官,把我母亲和我寄放外祖父家靠他们生活。
画好了这张图,母亲看了,非常喜欢。
所以,我特地把我母亲勤劳的.一生,写了这篇概略的记叙,为的是请求着书立说、鼓励人们善行的大人先生,据此写出完善的文章来。
原文:铨四龄,母日授四子书①数句。
苦儿幼不能执笔,乃镂竹枝为丝断之,诘屈作波、磔②点画,合而成字,抱铨坐膝上教之。
既识,即拆去。
日训十字,明日,令铨持竹丝合所识字,无误,乃已。
至六龄,始令执笔学书。
记母教铨时,组绣纺③绩之具,毕陈左右;膝置书,令铨坐膝下读之。
母手任操作,口授句读,咿唔之声,与轧轧相间。
儿怠,则少加夏楚④,旋复持儿而泣曰:“儿及此不学,我何以见汝父!”至夜分,寒甚,母坐于床,拥被覆双足,解衣以胸温儿背,共铨朗诵之;读倦,睡母怀,俄而母摇铨曰:“可以醒矣!”铨张目视母面,泪方纵横落,铨亦泣。
少间,复令读;鸡鸣,卧焉。
【注释】①四子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孟尝君传》阅读答案在学习、工作中,我们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习过程中的得与失。
相信很多朋友都需要一份能切实有效地帮助到自己的阅读答案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孟尝君传》阅读答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孟尝君传》阅读答案1世皆称孟尝君能得士,士以故归之,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嗟乎!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①,岂足以言得士?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尚何取鸡鸣狗盗之力哉?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导读:孟尝君传,指《史记·孟尝君列传》。
王安石指出孟尝君非将士之人,只不过是鸡鸣狗盗之雄而已。
而贤明之士是指能治国安邦的人,正因孟尝君门下尽是一些雕虫小技之士,所以真正的贤明之士是不肯投靠他的。
观点有新意。
其实这里有一个人才的标准问题。
注释:①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罢了。
特,只不过。
狗盗,披狗皮,钻狗洞,进入别人家里进行偷盗。
孟尝君被困于秦,使人到秦昭王宠姬处求援,宠姬向他索取狐白裘。
孟尝君有一狐白裘,已献昭王。
客有能为狗盗者,潜入宫内,将昭王之狐白裘盗出,献给宠姬而得以释放。
鸡鸣,学公鸡叫。
孟尝君逃脱后,恐秦王追赶,连夜奔走至函谷关,而该处规矩,须待天亮鸡鸣才能开关放行。
客中有善作鸡鸣者,一鸣而群鸡齐鸣,守吏开关,遂得脱身。
翻译:世上的人都说孟尝君能收得有才能之士,由于这一原因,才德之士会去投奔他,而孟尝君终于依靠他们的力量而逃出了凶恶如虎豹的秦人之手。
唉!孟尝君只不过是个鸡鸣狗盗之徒的头领而已,哪里谈得上得士?若不是这样,凭着齐国如此强大,再得一真正的士,就可以面南而坐,使秦国北面称臣,又何必凭借鸡鸣狗盗之力呢?那鸡鸣狗盗之徒出自孟尝君的门下,这就是有真才实学之士不投奔他的原因。
阅读训练:一、解释加点的词1.士以故归之( )( )2.而卒赖其力以脱于虎豹之秦( )()3.夫鸡鸣狗盗之出其门( )4.此士之所以不至也( )( )二、翻译1.孟尝君特鸡鸣狗盗之雄耳,岂足以言得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窃簪”与“鸡鸣”的故事
原文:或无伎,妄以奸巧合上志,亦有以遇者,窃簪之臣,鸡鸣之客是。
……籍孺幸于孝惠,邓通爱于孝文,无细简之才,微簿之能,偶以形佳骨娴,皮媚色称。
原文含义:有的人根本没有一技之长,但也能取得主子的赏识,“窃簪”和“鸡鸣”的人就是这样。
还有的人,连奸巧之行为也不会,就是因为长相,也能得宠。
故事:春秋时,齐楚交战。
楚军三战三败。
这天夜里,楚将子反手下一个善长偷盗的将领偷偷潜入齐军,偷走了齐军将领的发簪。
第二天齐人才发现,他们被吓坏了,赶紧撤军。
战国时,齐国贵族孟尝君田文出使秦国,被秦留下工作,秦昭王想杀了田文。
一天夜半,孟尝君带领一伙食客逃往边境函谷关。
按秦的规定,守关士兵必须看到天亮鸡叫才能开关门。
这时候,食客中有一个人学起鸡叫来,引得周围村子里的鸡跟着打鸣,士兵以为天亮了,就开了城门。
孟尝君趁机溜出关去,摆脱了秦兵的追讨。
这些人都还算有点讨奸的本事。
另一些人连讨奸都不会,只因为长相受宠。
比如,汉惠帝的时候有个叫籍儒(又叫闳儒)的人,因为长得貌美,天天与惠帝同吃同睡。
还有个叫邓通的人,受到汉文帝的宠爱。
这是因为有一天汉文帝做了个梦,梦见黄头郎推他上天。
梦醒后就派人到处寻找跟梦中长相一般的人,最后在四川乐山找到了邓通。
于是邓通受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