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合集下载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 振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 振动

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级第4部分振动1. 背景根据《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作业分类与分级》标准,振动被确定为职业病危害作业的一种。

振动是指在工作过程中,由于机器、设备或工作环境的振动而对人体产生的危害。

长期接触振动会导致人体各种健康问题,如神经病变、血管病变和肌肉骨骼病变等。

2. 振动危害作业的分级原则振动危害作业的分级原则如下:2.1 震动强度按照震动强度分级,将振动危害作业分为以下三级:- 震动强度1级:日相当振动值达到0.5m/s²以下;- 震动强度2级:日相当振动值大于0.5m/s²但小于1.15m/s²;- 震动强度3级:日相当振动值大于等于1.15m/s²。

2.2 暴露时间按照暴露时间分级,将振动危害作业分为以下三级:- 暴露时间1级:每日暴露时间小于0.5小时;- 暴露时间2级:每日暴露时间大于等于0.5小时但小于2小时;- 暴露时间3级:每日暴露时间大于等于2小时。

2.3 分级标准振动危害作业的最终分级结果,应根据震动强度和暴露时间两个因素的综合评估确定。

3. 相关防护措施根据振动危害作业的分级结果,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保护员工的健康和安全。

3.1 一级防护措施对于震动强度1级的振动危害作业,应采取以下一级防护措施:- 采用低震动工具或设备;- 提供合适的工作站和座椅,减少身体的震动暴露;- 减少振动传递到员工的身体部位。

3.2 二级防护措施对于震动强度2级的振动危害作业,应在一级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二级防护措施:- 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振动暴露带来的健康问题;- 提供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防护手套、防噪耳塞等。

3.3 三级防护措施对于震动强度3级的振动危害作业,应在一、二级防护措施的基础上增加以下三级防护措施:- 限制员工的振动暴露时间,减少健康风险;- 进行定期的职业健康监护,完善健康档案;- 为员工提供必要的职业培训,加强振动危害的认识。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力称为机械,简称振动。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

局部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

局部振动作业,是指主要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进行的作业;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

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

振动的不良的影响及危害 1.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肪博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能失调,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等症状。

全身振动还可造成腰椎损伤等运动系统影响。

2.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骨组织、听觉器官等都可能受到损伤。

了解振动病振动病属于职业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

早期表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

主拆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

X片可见骨及关节改奕。

如果下肢接触振动,以上症状出现在下肢。

如何预防振动造成的伤害振动的频率、振幅和加速度是振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因素,气温(寒冷是促使振动致病的生要外界条件之一)、噪声、接触时间、体位和姿势、个体差异、被加工部件的硬度、冲击力及紧张等因素也很重要。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2、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减少接振;3、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4、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5、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6、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胶减振动层、软木减振动垫层、玻璃纤维毡减振垫层、复合式隔振装置);7、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8、控制车间及作业地点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以上;9、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体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10、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静力作业成分;11、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可以是机械振动、声学振动或结构振动等。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各种振动环境。

然而,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中可能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探讨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骨骼与关节:长期接触强烈振动可能导致骨骼和关节的损伤。

振动会增加骨骼和关节的负荷,使它们暴露在过大的力和压力下,导致骨折、关节炎和脊椎病等疾病。

2. 血液和循环系统:强烈的振动会对人体的血液和循环系统造成影响。

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导致血液循环不畅,增加心脏负荷,引发高血压和心脏病等健康问题。

3. 呼吸系统:振动还可能对呼吸系统造成影响。

高强度振动会引起呼吸困难、气管痉挛和肺功能退化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导致气道疾病和呼吸衰竭。

4. 神经系统: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振动会影响神经的正常传导,导致神经炎症、颤抖和感觉异常等症状。

为了预防振动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措施:1. 控制振动源:减少或消除振动源是预防振动危害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可以采用隔振措施、提高设备的平稳性、进行振动消除等方法来减少振动源对人体的影响。

2. 使用个体防护装备:对于高强度振动环境,应使用适当的个体防护装备。

例如,可以戴上防护耳罩、眼镜和手套等来降低振动对身体的直接接触。

3. 进行工作坐姿调整:合理的工作坐姿调整有助于减少振动对身体的影响。

坐姿应保持舒适,脊柱和关节应保持稳定,减少振动对骨骼和关节的冲击。

4. 加强工作环境管理:在振动环境中,应加强工作环境的管理,如增加隔音、隔振设备,保持设备的定期维护和检修等。

5. 定期体检和健康监测: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的工作者应定期进行体检和健康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与振动相关的健康问题。

总之,振动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特别是长期接触高强度振动环境的人。

通过控制振动源、使用个体防护装备、调整工作坐姿、加强工作环境管理和定期体检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振动危害,并保护人体健康。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3篇)

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引言: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在不断改变。

然而,新兴科技所带来的便利和进步也伴随着一些潜在的危害。

其中之一就是振动,它在我们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然而,振动不当使用或者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都会对人体和环境造成危害。

因此,了解振动的危害以及如何预防成为迫在眉睫的重要课题。

本文将探讨2024年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措施。

第一部分:振动的危害1. 对人体的危害振动是一种机械波,可以通过物体的传递和传播。

当人体暴露在较大振动环境中时,会引发一系列不良健康反应。

首先,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中会导致骨骼、肌肉和关节的疲劳和损伤,从而引发振动病。

其次,振动还可能影响人的冠心病发生率,并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有关。

此外,振动还会影响人的消化系统,导致胃肠功能紊乱。

长期的振动暴露还会引发心理上的压力和焦虑。

2. 对环境的危害振动不仅对人体有害,还会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例如,巨大的振动力量可能导致地震,给地球造成破坏。

振动还可能引起建筑物的损坏,特别是对于那些未经充分考虑震动环境的建筑。

此外,振动还会对水体、土壤、植物和动物等自然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振动对环境的危害,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减少振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第二部分:振动的预防1. 对人体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工程措施:在设计机械设备、交通工具等时,要考虑减振装置的设计。

例如,在汽车中安装悬挂系统,减少汽车行驶中产生的振动。

此外,对于机械工作场所,可以采取隔振吸震等措施减少振动的传递。

(2)人身防护:对于长时间暴露在振动环境中的工作人员,应该佩戴振动防护装备,如耳塞、手套、靴子等。

这些装备可以有效减轻振动对人体的影响。

(3)工时和休息: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避免长时间连续暴露在振动环境中。

工作时长一般不宜超过每天8小时,并定期进行体检。

2. 对环境的预防为了减少振动对环境的危害,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预防:(1)环境评估:在选择振动源的位置时,应该对周围环境进行评估,避免振动对周围环境产生负面影响。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

振动的危害及预防振动是在机械、建筑、矿山等工作场所中常见的一种物理现象,也是一种常见的危害因素。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导致一系列的健康问题,如继发性尘肺、骨关节疾病、听力损伤等,并且可能引发慢性病和职业病。

因此,对振动的危害进行认识和预防是非常重要的。

一、振动的危害1.对人体的直接危害长时间、高强度的振动对人体产生的主要危害有耳聋、神经功能障碍、胃肠功能紊乱、视力、心理及心血管症状。

具体表现为头痛、耳鸣、恶心、心悸、失眠、血压升高、视力模糊、注意力不集中等。

2.对人体骨骼、肌肉的损伤振动会影响人体骨骼和肌肉的正常结构和功能,使其受到持续或者间断的震动刺激。

长期受到振动的影响会导致骨质疏松、骨折、关节炎等疾病。

另外,振动还会导致肌肉疲劳和肌肉损伤,使肌肉功能减弱,影响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3.对内脏器官的影响振动会对内脏器官产生直接的刺激作用,如振动能通过胃、肠壁的振动传导,引起胃肠道运动紊乱,导致胃痛、腹泻等症状。

此外,振动还会导致心功能紊乱,引发心血管病。

二、预防振动危害的措施1.工程控制针对振动源进行改造或者采取隔离措施。

例如,在机械设备上安装减振装置,减少振动的传导,降低对工人的直接影响。

在建筑施工中,采用隔离带和缓冲措施,避免振动传递到周围土地和建筑结构。

2.人工控制为防止振动对工人造成危害,应严格控制工人的暴露时间和强度,采取合理的工作安排和轮班制度,避免长时间连续进行振动作业。

此外,还要配备相应的防护装备,如防振手套、防振鞋等,保护工人身体受到振动的最小化。

3.人体适应性强化通过适度地锻炼和训练,增强人体的适应性,提高抗振能力。

根据工作特点,科学制定人员轮岗和工作强度,避免工人长时间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中。

4.个体防护对于直接接触振动的工人,可以佩戴防护耳塞、耳罩、护目镜等防护设备,避免直接受到振动的影响。

另外,也可以进行定期体检,尽早发现和治疗潜在的健康问题。

5.加强监测和评估需要对工作场所的振动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振动超标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

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

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与保护机械振动是指物体振动时产生的机械波动,它可以是人为产生的,如机械设备的运转,也可以是自然产生的,如地震。

然而,长期接触机械振动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负面影响。

本文将探讨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提供相应的保护措施。

一、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1. 肌肉疲劳和损伤:长期暴露在高强度的机械振动环境中,如搬运重物的工人、机械操作员等,可能导致肌肉疲劳和损伤。

持续的振动会影响肌肉的收缩和放松,加重工作负荷,导致肌肉痉挛、肌肉酸痛等问题。

2. 骨骼和关节问题:机械振动传导到骨骼和关节,可能引起骨折、关节炎等疾病。

特别是高频率和高幅度的振动,对骨骼和关节的损害更为明显。

3. 循环系统问题:机械振动可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

长期接触低频振动可能引起心脏负担加重,增加心脏病和高血压的风险。

4. 神经系统问题:过度的机械振动可能对神经系统造成损伤。

持续的振动刺激可能导致手部震颤、感觉异常和运动障碍等症状。

二、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保护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和设备设计,减少机械振动对人体的暴露。

例如,使用减振材料、降低振动源的振动频率和振幅等。

2. 个人防护措施:工作者可以采取个人防护措施来减少机械振动对身体的影响。

佩戴合适的防护装备,如减震手套、减震鞋垫等。

3. 工作时间控制:控制机械振动暴露的时间和频率,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中。

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休息时间,有助于减轻对身体的负荷。

4. 培训教育:对从事机械振动环境的工作者进行相关培训,提高他们对机械振动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教导正确的工作姿势和操作方法,减少机械振动对身体的伤害。

5. 定期检查:及时进行身体健康检查,关注身体是否有与机械振动相关的问题。

早期发现和治疗可减轻症状并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结论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的危害,并可能导致肌肉疲劳、骨骼关节问题、循环系统问题和神经系统问题等。

通过工程控制措施、个人防护措施、工作时间控制、培训教育和定期检查等综合手段可以减少机械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施工现场振动主要是有砼振动棒、风钻、打桩机、推土机、挖掘机等;主要受危害的工程有砼振动棒工、风钻工、打桩机司机、推土机司机、挖掘机司机等;预防措施有在振源与需要防振的设备之间,安装具有弹性性能的隔振装置,使振源产生的大部分振动被隔振装置所吸收;改革生产工艺,降低噪声;有些手持振动工具的手柄,包扎泡沫塑料等隔振垫,工人操作时戴好专用的防振手套,也可减少振动的危害。

防止职业病危害的综合措施:在思想上认识职业病对职工的危害,设置职业卫生专业人员,定期对职业危害场所进行测定,重视职业病危害工程技术工作,建立健全职业病管理制度,加强职业病宣传教育工作。

根据危害的种类、性质、环境条件等,有针对性的发给作业人员有效的防护用品、用具;对从事粉尘、有毒作业人员,在工地设置淋浴设施,定期对有害作业职工进行体检,发现有不适宜某种有害作业的疾病患者,及时调换工作岗位。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三、振动的危害1)振动对神经系统的影响。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较早地表现在神经系统:①大脑皮层机能减弱,如出现脑电图异常,条件反射潜伏期及运动时值延长;② 脊髓中枢受影响,可出现膝反射亢进或消失;③ 植物神经受影响,表现为组织营养障碍,如指甲松脆,或因植物神经功能被扰乱而影响到其它内脏;④ 前庭器官受影响,会引起前庭器官的壶腹背纤维细胞和耳石膜的退行改变,致使前庭功能兴奋性异常;⑤ 皮肤感觉出现紊乱,其中尤以振动感觉和痛觉的改变最明显。

(2)振动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主要有:①周围毛细血管张力的改变,是振动作用引起的极其明显的体症。

振动能使周围血管神经调节机能发生障碍,使末梢血管呈现痉挛、短小,而后呈无力状态而扩张、扭曲;②受振动作用的手指掌面皮温度较正常人低2~5℃;③ 心肌能改变,最主要的变化是节律与传导系方面的异常,其中心动过缓者占受检人数的42.5%,且多伴有以窦性心律不齐。

传导系方面的异常以心房内、心室内、心房室间传导阻滞为多见。

(3)振动对骨质的影响。

骨质的改变一般发生较晚,大多数人要在强振动环境中生活4~5年才出现。

最常见的是囊样改变、尺骨矩状突和各种变形性骨关节病。

其次为末指指骨管养性破坏、肩关节周围炎、桡骨茎突炎、局限性骨质硬化、骨质疏松及外生骨疣等。

(4)振动对听觉的影响。

振动对听觉造成的损伤与噪声不同,噪声听力损伤以高频3000~4000Hz为主;振动性听力损伤则以低频125~250Hz为主。

长期的振动能使耳蜗顶部受损伤,使耳蜗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萎缩性病变,导致语言听力下降。

(5)振动引起的人体机能障碍。

一般以性机能下降、气体代谢增加等机能障碍较为多见。

妇女则有子宫下垂、流产及异常分娩等。

三、振动的防治振动不仅影响和危害在振源附近操作的工人,而且还会通过地面传递到远处,造成对周围环境的干扰,成为一种公害。

因此对于振动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治。

首先应确认有振动问题的地点,找出振源,了解产生振动的原因,再研究降低振动的方法,实施最有效的措施。

振动的危害和预防

振动的危害和预防

振动的危害和预防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以中心位置(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力称为机械,简称振动。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分(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

局部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臂。

局部振动作业,是指主要使用振动工具的各工种,如砂铆工、锻工、钻孔工、捣固工、研磨工及电锯、电刨的使用者等进行的作业;全身振动作业,主要是振动机械的操作工。

如震源车的震源工、车载钻机的操作工;钻井发电机房内的发电工及地震作业、钻前作业的拖拉机手等设备上的振动作业工人。

振动的不良的影响及危害1.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肪博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能失调,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等症状。

全身振动还可造成腰椎损伤等运动系统影响。

2.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骨组织、听觉器官等都可能受到损伤。

了解振动病振动病属于职业病之一,主要是由于局部肢体(主要是手)长期接触强烈振动而引起的。

早期表现肢端感觉异常、振动感觉减退。

主拆手部症状为手麻、手疼、手凉、手掌多汗、手疼;其次为手僵、手颤、手无力(多在工作后发生),手指遇冷即出现血发白,严重时血管痉挛明显。

X片可见骨及关节改奕。

如果下肢接触振动,以上症状出现在下肢。

如何预防振动造成的伤害振动的频率、振幅和加速度是振动作用于人体的主要因素,气温(寒冷是促使振动致病的生要外界条件之一)、噪声、接触时间、体位和姿势、个体差异、被加工部件的硬度、冲击力及紧张等因素也很重要。

1、改革工艺设备和方法,以达到减振的目的,从生产工艺上控制或消除振动源是振动控制的最根本措施;2、采取自动化、半自动化控制装置,减少接振;3、改进振动设备与工具,降低振动强度,或减少手持振动工具的重量,以减轻肌肉负荷和静力紧张等;4、改革风动工具,改变排风口方向,工具固定;5、改革工作制度,专人专机,及时保养和维修;6、在地板及设备地基采取隔振措施(橡胶减振动层、软木减振动垫层、玻璃纤维毡减振垫层、复合式隔振装置);7、合理发放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振保暖手套等;8、控制车间及作业地点温度保持在16摄氏度以上;9、建立合理劳动制度,坚持工间体息及定期轮换工作制度,以利各器官系统功能的恢复;10、加强技术训练,减少作业中静力作业成分;11、保健措施:坚持就业前体检,凡患有就业禁忌症者,不能从事该作业;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尽早发现受振动损伤的作业人员,采取适当预防措施及时治疗振动病患者。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及主要防护措施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及主要防护措施

编号:AQ-JS-00354( 安全技术)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WORD文档/ A4打印/ 可编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及主要防护措施Harm of vibration to human body and main protective measures振动对人体的危害及主要防护措施使用备注:技术安全主要是通过对技术和安全本质性的再认识以提高对技术和安全的理解,进而形成更加科学的技术安全观,并在新技术安全观指引下改进安全技术和安全措施,最终达到提高安全性的目的。

振动对人体的影响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全身振动是由振动源(振动机械、车辆、活动的工作平台)通过身体的支持部份(足部和臀部),将振动沿下肢或躯干传布全身引起接振动为主,局部振动是振动通过振动工具、振动机械或振动工件传向操作者的手和前臂。

1全身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接触强烈的全身振动可能导致内脏器官的损伤或位移,周围神经和血管功能的改变,可造成各种类型的、组织的、生物化学的改变,导致组织营养不良,如足部疼痛、下肢疲劳、足背脉搏动减弱、皮肤温度降低;女工可发生子宫下垂、自然流产及异常分娩率增加。

一般人可发生性机能下降、气体代谢增加。

振动加速度还可使人出现前庭功能障碍,导致内耳调节平衡功能失调,出现脸色苍白、恶心、呕吐、出冷汗、头疼头晕、呼吸浅表、心率和血压降低等症状。

晕车晕船即属全身振动性疾病。

全身振动还可造成腰椎损伤等运动系统影响。

2局部振动对人体的不良影响局部接触强烈振动主要以手接触振动工具的方式为主,由于工作状态的不同,振动可传给一侧或双侧手臂,有时可传到肩部。

长期持续使用振动工具能引起末梢循环、末神经和骨关节肌肉运动系统的障碍,严重时可引起国家法定职业病-局部振动病。

局部振动病也称职业性雷诺现象、振动性血管神经病或振动性白指病等。

振动的危害

振动的危害

震动的职业危害振动是发声的根源并能传播固体声造成噪声危害。

振动本身除对仪器设备和建筑结构造成破坏外,对长期工作与生活在强烈振动环境中的人,也会造成危害。

1.振动对人体的危害长期接触强烈振动一般会引起以肢端血管痉挛,上肢骨及关节骨质改变和周围神经末梢盛觉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和骨骼方面的病症。

主要症状有手麻,发僵、疼痛、四肢无力,关节痛,手对寒冷敏感,遇冷手指出现明显的缺血发白,表现为白指白手、手冷水试验阳性并伴有头痛、头晕、耳鸣和入睡困难等神经衰弱综合症。

重症可见手指及关节变性,甚至累及下肢、冠状动脉和脑血管,引起阵发性眩晕和半晕厥状态,以及引起心机能改变,导致节律与传导系方面的异常,出现心动过缓,并伴有窦性心律不齐等病变。

振动对听觉构成的损伤以低频125~250赫为主。

长时期的振动耳蜗顶部容易受到损伤,致使螺旋神经节细胞发生萎缩性病变,导致语言听力下降。

振动能引起人体机能障碍。

一般以性机能下降、气体代谢增加较为多见。

妇女表现为子宫下垂、流产及异常分娩等。

表20.24 对几种噪声可采取的控制措施2.振动对人体影响的主要因索振动频率为8~8Hz时能引起胸腹共振,对人体的影响和危害最大。

引起这种影响和危害的振动频率对于头,颈、肩是20~30Hz,眼球是 60~90Hz,下颚,头盖骨是100~200Hz。

一般来讲,低频振动(30Hz以下)常引起头晕和手、肘、肩关节发生异变。

中领振动 (30~100Hz)和高频振动(100Hz以上)常引起骨关节异变,振动病和血管痉挛。

当振动频率较高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振幅起作用。

如振动频率为40~100Hz,振幅达到0.05~1.3mm后就开始对全身有害,引起末梢血管痉挛。

当振动频率较低时,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是振动的加速度起作用。

如频率为15~20Hz,加速度在0.05g(g=9.8m∕s)以下,对人体不会造成有害影响,随着振动加速度的增大,会引起前庭装置反应以致造成内脏、血液位移。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局部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 神经系统:末梢神经病变,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 引起毛细血管形态和张力的改变,造成心动过缓、窦性
心律不齐等心血管疾病,还可能引起上肢大血管紧张度 增高、脑血管改变、脑血流图异常 ➢ 低频率、大振幅、冲击力强的振动,往往引起骨、关节 的损害,如局限性骨质增生、硬化,骨皮质增厚、骨刺 形成、无菌性坏死,手握力下降等
加速度越大, 振动性白指的 发生频率越高, 从接触到出现 白指的时间越 短。
全身振动对机体的影响
➢ 前庭神经刺激症状和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 消化系统:分泌功能减弱、食欲减退、胃下垂 ➢ 心血管系统:血压升高、脉搏加快、心肌缺血 ➢ 生殖、内分泌系统:月经周期紊乱,流产率增高等 ➢ 腰背痛、椎间盘脱出、脊柱骨关节病变患病率增加 ➢ 视物模糊、视觉分辨率下降、作业能力下降
第二节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一、生产性振动及其分类
➢ 物体在外力作用下沿直线或弧线 以平衡位置为基准的往复运动, 称为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 生产设备、工具产生的振动称为 生产性振动。
手臂振动病
法定职业病
全身振动
指工作地点或座椅的振动,人体足部或臀 部接触振动,通过下肢躯干传导至全身, 频率范围在1~20Hz。 接触机会:
二、振动的危害
频率
低频振动作用于 全身时,主要影 响前庭和内脏器 官;作用于局部 时,骨关节和局 部肌肉组织受损 较明显。高频振 动对末梢循环和 神经功能损害明 显。
振幅
加速度
一定频率时,振 幅越大,对机体 的影响越大。低 频率、大振幅的 振动作用于前庭, 并使内脏移位。 高频率、低振幅 的振动主要作用 于组织内的神经 末梢。
手臂振动病
长期从事手传振动作业而引起的以手部末梢循环、手 臂神经功能障碍为主,可能伴有手、臂骨关节-肌肉 损伤的疾病。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环境中。

虽然适度的振动对人体有益,但过度的振动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本文将介绍振动的危害和预防措施。

振动的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手臂和手指的危害:振动暴露在手臂和手指部位,容易引起手-臂振动综合征,即指关节和腕关节疼痛、僵硬和肌肉疼痛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还可导致关节疾病和神经病变。

2. 对脊柱的危害:持续暴露于振动环境可引起脊柱疾病,如腰痛、椎间盘突出和椎体退行性变。

振动会对脊柱韧带和肌肉组织造成损伤,导致脊柱的稳定性下降。

3. 对内脏的危害: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可对内脏器官产生影响,如肠胃不适、动脉硬化和消化系统疾病等。

振动对内脏器官的影响主要是通过神经调节和血液循环产生的。

4. 对听觉系统的危害:持续暴露于高强度振动环境可导致听觉系统损害,引起听力下降和耳鸣等症状。

长期暴露于强烈振动环境还可导致耳聋。

针对振动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减少振动的传播和暴露。

例如,使用振动减少材料、减少传播噪声的隔音设施、改变工作方式等。

2. 个体控制措施:个人可以采取一些措施减少暴露于振动环境。

例如,采用振动吸收材料的手套、工作时使用支撑工具等。

3. 配备个人防护设备:根据具体的振动环境,配备适当的个人防护设备,如耳塞、耳罩、防护手套等。

4. 定期体检:对于长期从事振动相关工作的人员,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和处理早期症状,避免疾病恶化。

5. 健康教育和培训:加强对从事振动作业人员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其对振动危害的认识和防护意识。

综上所述,振动的危害对人体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而且这种影响是逐渐积累的。

因此,我们应该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减少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保护自身健康。

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振动环境的监测和管理,保障工作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本(2篇)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本(2篇)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范本振动是一种常见的物理现象,它存在于我们周围的各种场合。

然而,振动也可能对人体带来一定的危害。

本文将介绍振动的危害以及预防措施,旨在提高人们对于振动危害的认识,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主要分为机械振动和人体振动两个方面。

机械振动主要是由于机械设备的运转引起的振动,如机械、电动工具、汽车等。

这种振动主要通过人体的手、手臂、腰部等部位传递进入身体,长期受到机械振动的影响可能导致手部疾病、骨质疏松、肌肉劳损等。

而人体振动主要是由于人体本身的运动引起的振动,如长时间的行走、跑步、搬运重物等。

这些活动会对人体造成较大的冲击和震动,长期受到人体振动的影响可能导致关节损伤、骨骼疾病、脊柱问题等。

为了保护人体免受振动的危害,我们可以采取以下预防措施:1.减少机械振动的传递。

在使用机械设备或工具时,可以选择采用减振手套、减振垫等装置,以减少振动对手部的冲击。

另外,适当调整机械设备的工作方式,减少振动产生的频率和幅度。

2.配备良好的人体防护装备。

在进行需要长时间行走、跑步等活动时,可以选择合适的运动鞋、护膝等装备,以减少振动对关节的影响。

在搬运重物时,可以使用手套、护腰带等装备,保护脊柱和手部。

3.改善工作环境。

对于在工作中接触到机械振动的人员,可以在工作环境中增加隔音材料、减振装置等,以减少振动的传递。

另外,对于长时间从事重体力劳动的人员,可以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减少连续运动对身体的冲击。

4.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

避免长时间单一姿势的工作,如长时间低头操作电脑、持续曲腰搬运重物等。

同时,也要注意控制运动的强度和频率,避免过度劳累。

5.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尤其是针对常接触振动的人员,及早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护和治疗。

总而言之,振动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是不可忽视的。

为了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我们应加强对振动危害的认识,积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通过合理的工作安排、良好的工作环境和个人身体保护意识的提高,我们可以减少振动对身体的伤害,提高生活质量。

振动的劳动防护用品

振动的劳动防护用品

振动的劳动防护用品振动是工作环境中常见的危害因素之一,长时间暴露在强烈的振动环境中会给劳动者带来严重的身体伤害。

因此,在进行振动作业时,劳动者需要佩戴一些特殊的劳动防护用品来保护自己。

首先,对于需要长时间操作振动工具的劳动者,应当佩戴防护手套。

这种手套一般由可降低振动传递的材料制成,如厚实的橡胶或者聚合物材料。

手套的内侧还可以垫层厚实而柔软的材料,以提供更好的缓冲作用。

同时,手套的设计也非常重要,应当紧密贴合手部曲线,以提供舒适的佩戴体验。

防护手套可以减轻振动对手部的直接影响,有效降低振动暴露水平,减少手部疲劳和损伤的风险。

其次,对于长时间操作振动工具的劳动者,另一个重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是防护耳罩。

长时间暴露在高强度振动环境中,会产生噪音,对听力造成损害。

为了保护劳动者的听力健康,应当佩戴能够有效隔离噪音的防护耳罩。

这种耳罩常常采用内外两层结构,内侧是柔软的耳屏,贴合耳朵,外侧是具有良好隔音效果的材料。

防护耳罩可以将振动噪音隔离在劳动者的耳朵之外,减少耳膜受到的刺激,避免听力受损。

此外,对于在振动环境中工作的劳动者,还需要佩戴适当的防护鞋。

振动会对脚部带来冲击,增加足部和脚踝受伤的风险。

为了减少冲击和保护脚部,劳动者应当选择柔软、有缓冲性的防护鞋。

这种鞋子通常由橡胶或其他类似材料制成,鞋底厚实,具有一定的弹性,能够减轻振动对足部的冲击力。

另外,鞋面应该透气,舒适耐穿,以提供良好的佩戴体验。

总之,振动作业是一项危险性较高的工作,长时间的振动暴露会导致劳动者身体的各种损伤。

因此,劳动者在进行振动作业时,需要佩戴适当的劳动防护用品,如防护手套、防护耳罩和防护鞋等,以减轻振动对身体的伤害,保护自己的身体健康。

同时也需要定期接受职业卫生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振动所带来的健康问题。

临时用振动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时用振动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

临时用振动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风险分析振动作业引发的潜在风险进行振动作业时,存在以下潜在风险:1. 身体损伤风险:长期暴露于高强度振动可能导致骨折、关节疾病等身体损伤。

2. 器械故障风险:振动作业工具可能出现故障,导致意外损伤事故的发生。

3. 心血管系统风险:长期振动会对心血管系统产生负面影响,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

4. 噪音危害风险:振动作业通常伴随着噪音,长期暴露噪音可能导致听力损伤和其他健康问题。

工作环境风险评估在进行振动作业之前,应进行工作环境风险评估,包括以下要素:1. 振动强度评估:评估工作环境中的振动强度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2. 噪音评估:评估振动作业引起的噪音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3. 工作时间评估:评估每天、每周内进行振动作业的时间是否超过安全标准。

4. 工作姿势评估:评估在振动作业时员工的姿势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防范措施为了降低振动作业的风险,请采取以下防范措施:1. 选择合适的工作装备:选用符合安全标准的振动作业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和维护。

2. 使用个人保护装备:配备员工必要的个人保护装备,如防噪耳塞、防护眼镜等。

3. 定期检查工作装备:定期对振动作业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工作。

4. 控制工作时间:限制每天振动作业的时间,并合理安排工作,减少振动作业的频率。

5. 培训和教育:对从事振动作业的员工进行相关培训,提升其安全意识和操作技能。

6. 提供适当的休息和康复措施:为从事振动作业的员工提供适当的休息时间和康复措施,帮助其恢复身体疲劳。

以上是临时用振动作业风险分析及防范措施的文档内容。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补充和修改,以确保文档符合您的需求。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振动的危害及防护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生产中由生产工具、设备产生的振动称为生产性振动。

在生产中接触到的振动源有:(1)铆钉机、凿岩机、风铲等风动工具;(2)电钻、电锯、林业用油锯、砂轮机、抛光机、研磨机、养路捣固机等电动工具;(3)内燃机车、船舶、摩托车等运输工具;(4)拖拉机、收割机、脱粒机等农业机械。

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均可生产影响,按其作用于人体的方式,可分为全身振动和局部振动。

生产中常见的职业性危害因素是局部振动。

局部振动亦谓手传振动。

表现出对人体组织的交替压缩与拉抻,并向四周传播。

振动在人体组织中传导性的大小顺序是:骨、结缔组织、软骨、肌肉、腺体和脑组织。

振动对人体各系统影响表现在:(1)引起脑电图改变;条件反射潜伏期改变;交感神经功能亢进;血压不稳、心律不稳等;皮肤感觉功能降低,如触觉、温热觉、疼觉,尤其是振动感觉最早出现迟钝。

(2)40~300Hz的振动会导致周围毛细血管的形态和张力发生变化,表现为末梢血管痉挛、脑血流图异常;心脏方面可出现心动过缓、窦性心律不齐和房内、室内、房室间传导阻滞等。

(3)握力下降(4)40Hz以下的大振幅振动易引起骨和关节的改变,骨的X光底片上可见到骨贸形成、骨质疏松、骨关节变形和坏死等。

(5)振动引起的听力变化以125~250Hz频段的听力下降为特点,但在早期仍以高频段听力损失为主,而后才出现低频段听力下降。

振动和噪声有联合作用。

(6)长期使用振动工具可产生局部振动病。

局部振动病是以末梢循环障碍为主的疾病,亦可累及肢体神经及运动功能。

发病部位一般多在上肢末端,典型表现为发作性手指变白(简称白指)。

我国1957年就将局部振动病定为职业病。

影响振动作用的因素是振动频率、加速度和振幅。

人体只对1~1000Hz振动产生振动感觉。

频率在发病过程中有重要作用。

30~300Hz 主要是引起末梢血管痉挛,发生白指。

频率相同时,加速度越大,其危害亦越大。

振幅大,频率低的振动主要作用于前庭器官,并可使内脏产生移位。

振动职业危害因素知识

振动职业危害因素知识

振动职业危害因素知识引言:振动职业危害是指工作中长期接触或暴露于机械振动、手臂振动或全身振动等因素所引起的职业病。

这种职业危害对工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有着重大影响。

本文将从振动的分类、危害机理、影响因素和防护措施等方面,介绍振动职业危害因素的相关知识。

一、振动的分类振动可以分为机械振动、手臂振动和全身振动三种类型。

1. 机械振动:是指工人长期接触到的由于机械设备或工具产生的振动。

常见的机械振动源包括电锤、锤子、钻机等。

机械振动主要通过手部和臂部传递给工人。

2. 手臂振动:是指工人手部长期受到的振动。

这种振动主要由于工作中使用手持式振动工具,如电锤、角磨机等所引起。

手臂振动会对手部和臂部的神经、血管和肌肉产生不良影响。

3. 全身振动:是指工人整个身体长期受到的振动。

这种振动主要由于驾驶车辆或操作运输设备等工作引起。

全身振动会对整个身体的骨骼、肌肉和内脏产生不利影响。

二、危害机理振动职业危害的主要机理是振动能量通过人体组织传递,对人体造成机械刺激和生物效应。

振动能量通过人体的骨骼、肌肉和内脏等组织传递,引起这些组织的振动。

长期暴露于振动环境中,会导致组织和器官的疲劳和损伤,进而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

三、影响因素振动职业危害的程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1. 振动频率:振动频率越高,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一般来说,频率在5-200Hz范围内的振动对人体的影响最大。

2. 振动强度:振动强度是指振动能量的大小。

振动强度越大,对人体的危害越大。

3. 暴露时间:长时间暴露于振动环境中,会增加振动职业危害的风险。

4. 姿势和姿态:不良的工作姿势和姿态会增加振动的传递,从而增加振动职业危害的风险。

5. 个体差异:不同个体对振动的敏感性存在差异。

一些人可能更容易受到振动职业危害的影响。

四、防护措施为了减少振动职业危害对工人的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护措施。

1. 工程控制措施:通过改变工作环境和工作方式来减少振动职业危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振动的危害与防护
1、振动的来源
振动是物体在外力的作用下,以中心位置为基准呈往复运动的现象。

振动按其接触方式可分为局部振动和全身振动等,在生产中的振动原因主要有:①风动工具:如铆钉机、凿岩机、风铲、风钻和捣固机械等;②电动工具:如电钻、电锤、电锯、电砂轮等。

2、振动对人体的危害
振动对人体的危害以局部振动为主,局部振动对人体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肌肉和骨关节及听觉器官都会有损害,可能引血压、心率和脑血管血流图异常,容易疲劳、注意力分散、骨节变形、骨质增生或骨质疏松,听力下降及神经衰弱等症状,长期受强烈振动,影响还可以引起肢端血管痉挛,上肢周围神经末稍感觉障碍等,全身振动一方面可以出现局部振动病症状,另一方面还可能出现头眩晕,呕吐、恶心、耳聋、胃下垂、焦虑等症状。

3、振动的防护
局部振动的防预措施,主要是:通过设备工艺的改革,积极采用先进的技术代替有振动危害的旧工艺,如采用液压、焊接、高分子粘合剂等先进工艺取代风动、铆接的旧工艺,从根本上消除振动危害,发放带有保暖和防振层的劳动防护用品,所以要注意保暖,经常进行手部温水浴和手部按摩,以减少发病机会,进行定期检查,发现振动病患者及时调离工作岗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