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机械振动在机械工业中的危害与应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机械振动在机械工业中的危害与应用

摘要:本文对机械振动的含义、类型、组成要素、研究内容及其危害与应用进行了阐述。机械振动广泛存在于机械运动中,它对于我们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有害的一面。对于有利部分我们要加以利用,对于有害部分我们要加以避免。

关键词:机械振动机械工业危害应用

1 机械振动

机械振动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运动,在这种运动过程中,机械系统将围绕平衡位置作往复运动。

从运动学观点看,机械振动就是机械系统的位移、速度与加速度在某一数值附近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果这种关系是确定的,那么我们可以用函数关系表示为机械振动学是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应用数学分析、实验测量和数值计算等方法研究结构振动的一般规律,解决实践中的振动问题,它是材料力学在动力学方面的扩展。

2 机械振动的类型

根据研究侧重点的不同,可以从不同角度对振动现象进行分类。

按系统的输入(激励)类型分为三种:自由振动、强迫振动、自激振动。按系统的输出(响应)或者振动规律分为四种:简谐振动、周期性振动、瞬态振动、随机振动。按系统的自由度分为三种:单自由度系统的振动、多自由度系统的振动。按描述系统的微分方程可分为二种:线性振动、非线性振动。

3振动系统的组成要素

质量

在力学模型中,质量被抽象为不变形的刚体。根据牛顿第二运动定律,若对质量作用一力,则此力与质量在与相同方向获得的加速度成正比。表示为

弹性

在力学模型中,弹簧被抽象为无质量而具有线性弹性的元件。弹性元件在振动系统中提供使系统恢复到平衡位置的弹性力,又称恢复力。恢复力与弹性元件两端的相对位移的大小成正比。

阻尼

在力学模型中,阻尼器被抽象为无质量而具有线性阻尼系数的元件。在振动系统中,阻尼元件提供系统运动的阻尼力,其大小与阻尼器两端相对速度成正比

4 机械振动的研究内容

随着机械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品愈加复杂化,精度要求更高,性能要求更加稳定与高效,因此,振动问题已经成为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

机械振动常见的主要内容是:提高机械系统的抗振能力,防止系统发生共振的方法,避免系统发生自振,减振与隔振,噪声控制等等。

5 机械振动的危害与应用

机械振动在机械行业既有有利的一面,同时,也有着有害的一面。对于有利的一面,我们要予以利用;对于对人类有害的部分,我们要尽量减小,甚至避免。

在机械工业和其它工业部门存在着难以计数的有害振动问题,这些问题常会引起巨大的损失,给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难以想象的问题。以振动工程的理论、技术和方法来研究与解决这些问题,是当务之急。

当振动量超过允许的范围,振动会加剧,影响机器零件的工作性能,使机器的零部件产生附加动载荷,减小零件的寿命。

对于大型、高速回转的机械,因动态失稳而造成的重大恶性事故,已经发生数次。大型发电机机组由于急剧上升的振动可在几十秒钟之造成彻底解体,造成大量损失。甚至国外某些核电站发生事故就是由于这种原因造成的。

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由于机械振动现象的存在,使生产出来的产品无法达到所要求的精度,造成大量的经济损失。

大型工程结构因振动而引起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历史上发生过由于正步行进造成共振现象使桥发生坍塌现象。近代还发生过大型桥梁或冷却塔因“风激振动”而断裂、倒塌的事故。油轮由于在海上发生振动造成船体断裂,究其原因,也是机械振动问题所致。

此外,由于机械振动所产生的噪音也会对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影响。事实上,可以说振动问题普遍地存在于工业生产和工程的各个领域。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对许多工程项目来说,振动分析与控制,已经是一个项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

同时,机械振动又有着有利的一面,大家日常听到的音乐就是各种乐器振动所产生的。工程中利用振动原理设计出了许多振动机械,例如振动输送机、振动打桩机、振动筛分机、振动机床、振动造型机等等。

5 结语

机械振动问题广泛存在于机械工业领域。它所造成的危害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问题,因此,机械振动的控制与研究已经成为整个行业必须重视的问题。与此同时,机械振动也有着对人类有用的一面,人类利用机械振动可以完成不同的工艺过程。因此,机械振动是一把双刃剑,对于有益的方面,我们加以利用,而对于危害我们日常生活的方面,我们要尽量加以避免。

参考文献

[1] 邵忍平.机械系统动力学[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2] 洪嘉振.计算多体系统动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 齐朝辉.多体系统动力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