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思想与领导干部的修身处事和理政_李卫星

合集下载

浅论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

浅论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

浅论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前言管理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其目的在于规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各项活动,以实现特定目标。

而管理思想也在不断演进和完善,其中包括了许多不同的理论和方法。

本文将着重探讨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联系和差异。

老子管理思想老子,也称李聃,是中国道家哲学的创始人之一,他在《道德经》中提出了许多有关管理的思想和观点,被称为“老子管理思想”。

领导者的素质老子认为,领导者应该具备“无为而治”的素质,即不强求、不操纵,而是采取温和的方式影响和调节。

同时,领导者应当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带领下属,展示正义和道德。

技巧与智慧老子主张在管理过程中,应该善用心智和智慧,遵循天道和自然规律。

他认为,技巧和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处理具体的事务,但是真正的管理必须建立在智慧和领导者的洞察力之上。

自我管理在老子看来,对自己的管理是一切管理的基础。

只有通过自我修养、自我纠正和自我反省,才能更好地管理下属并获取他们的信任和支持。

现代管理现代管理是对管理理念和方法不断完善和迭代的产物。

相较于老子管理思想,现代管理更加注重制度、流程和科学化的方法。

基于数据的决策现代管理倡导以数据为基础的决策,即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制定合理的决策和策略。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管理者更加客观地判断和预测问题,减少不必要的随意性和主观性。

管理科学化现代管理尤其注重对流程和制度的科学化管理。

这种方法可以将流程可视化、优化流程,提高效率,同时也可以减少管理成本和误判的风险。

团队协作现代管理中的协作指的是,团队成员之间应该密切合作,相互协调、相互依赖,以实现共同的目标。

团队成员之间应该自愿地分享信息、意见和反馈,以使团队不断成长和壮大。

老子管理思想与现代管理的联系和差异从上述两种管理思想和方法的阐述来看,二者存在一定联系和差异:共同点老子管理思想和现代管理都追求一种“无为而治”的精神,即不强求、不操纵,而是通过柔性的力量、情感和感染力调控管理过程,使其自然而然地达成目标。

借鉴老子修身哲学净化领导干部官德

借鉴老子修身哲学净化领导干部官德

收稿日期:2012-06-15作者简介:薛家友,男,宁波工程学院经管学院辅导员。

借鉴老子修身哲学净化领导干部官德薛家友(宁波工程学院,浙江宁波315211)摘要:领导干部应学习借鉴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身哲学,把上善若水、少私寡欲、宠辱不惊、处下守柔、信言不美等警世格言、经典名句作为品行修养的重要内容,净化心灵,养育官德,惠施善政,为民谋福祉。

关键词:老子哲学;学习借鉴;修身施政中图分类号:B23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109(2012)04-0049-04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用人标准”。

德,包含着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道德品质是政治素质的基础。

大量腐败案例说明,领导干部腐化堕落,往往先从德行败坏开始。

强化领导干部道德品质修养,可借鉴老子《道德经》中的修身哲学,从中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营养。

老子《道德经》这部中国古代文化的经典之作,通篇蕴涵着做人做事、为官处世、治国理政的深邃道理和修身哲学。

其中一些警世格言,历久弥新,至今仍熠熠生辉。

它的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伦理教化沁人心脾;启迪领导干部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养育浩然之气,塑造高尚人格。

老子把修身看作是治国的逻辑起点。

“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国,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1]这与儒家倡导的“修、齐、治、平”是一致的。

领导干部修身的影响力是巨大的,能起到“以乡观乡,以邦观邦,以天下观天下”[2]的作用。

领导干部应从哪些方面修身呢?一、要有上善若水的为民情怀,这是领导干部修身施政的唯一宗旨老子以百姓满意度为标准,把官区分为四个层次:“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3]其中最好的官是“不知有之”,“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

[4]这是最成功的善政。

道德经 领导干部国学

道德经 领导干部国学

道德经领导干部国学
《道德经》是中国古代哲学经典之一,被认为是道家哲学的基石,由春秋时期的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所著。

这部文本包含了深刻的哲学思想和伦理观念,对于领导干部来说,学习《道德经》中的智慧可以帮助他们在治国理政中更好地实践道德修养和领导艺术。

以下是《道德经》中一些对领导干部有启发的内容:
1. 道可道,非常道:这句话提醒领导干部,真正的道(即原则、规律)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领悟。

2.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领导干部应具备如水般的柔性和包容性,能够滋养团队而不与之争夺权力。

3.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领导干部应当知足,不追求过分的权力和物质,知止则不会因过度干预而造成灾难。

4. 以身作则:领导者应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为为标准,影响和带动团队成员。

5. 无为而治:领导干部应顺应自然和社会的规律,通过无为而治,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秩序。

6. 不言之教:领导者应通过自己的行为和榜样来教育他人,而不是仅仅通过言语。

7. 道法自然:领导干部应当遵循自然规律,尊重环境和民意,实现可持续发展。

8. 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领导者应保持谦逊,认识到自己的地位和权力是建立在他人的支持和信任之上的。

通过学习《道德经》,领导干部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增强领导力,更好地服务人民,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

同时,这也体现了中国古代国学智慧在现代社会治理中的价值和意义。

老子“无为”思想对现代领导和管理的积极意义.

老子“无为”思想对现代领导和管理的积极意义.

【原文】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老子.56》【译文】有智慧的人,不会轻易说话;到处轻易处发表言论的人,不是有智慧的人。

【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老子 .71 》【译文】知晓自己不知的人,是有智慧的高人;不知晓自己不知的人,是糊涂(有困惑)的人。

综上所述,老子道德经中关于领导者(统治者一段话里所蕴涵的哲理性思想,对于我们的领导工作实践仍有一定的借鉴和启迪作用。

经常顺应自然法则去做事。

只有遵照超越人类智慧的天地自然法则与道理去经营,才能获得成功假设人类以自己的极其微小的聪明才智去思考问题,以自己所思考的简单的方法去处理事务,违背天地自然法则,其事业和做事失败是意中的事情此层“无为而治”管理思想的含义是:无论做事还是企业管理以及治理国家都要遵循自然规律办事,顺应员工和人们的本性发展来治理,就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谢谢。

浅谈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

浅谈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

四川理工学院课程论文浅谈老子“无为而治”的领导艺术学生:钟海滨学号:10051040118专业:人力资源管理班级:2010.1指导教师:杨晓宇四川理工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二O一二年十二月摘要老子“无为而治”思想是一种领导艺术,对现代领导有现实的借鉴意义。

“无为而治”不是消极的主张,也不是完全的不作为,而是一种方法和手段,他要求领导者要依照企业发展的规律,放手让各岗位的工作人员做自己的事,充分调动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终达到“无为而无不为”的目的。

“无为而治”与现代意义上的领导科学有融通之处,领导者可以通过尊重并顺应客观规律等途径将“无为而治”思想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从而达到“无为而治”的领导极致。

关键词:老子,无为而治,领导艺术1 前言无为而治是管理的最高层次,也是领导的最高境界,更是一项不可思议的经营法则[1]。

无为而治的实质是大有为而小无为、貌似无为实则有为、眼下无为而长远有为的一种企业管理与经营的策略。

下面本文就为你介绍“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特点以及方法和应用。

2老子“无为而治”思想的内涵2.1 “无为”即“自然”[2]“无为”在老子看来意味着“道法自然”,即所谓“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法自然并不是说“自然”在“道”之上,而是说“道”的本性是“自然”的。

没有任何外界的或超自然的力量的干涉。

这种自由自在、自然而然的运行,不去干涉外在事物,也不受外在事物干涉的行为就是“无为”。

无为就是顺应万物本性,不人为地强制和干涉。

2.2 “无为”不等于“不为”老子的无为,不是无所作为,而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无为中实现有为。

“无为而治”并不排斥任何管制行为,而是要把握好组织行为的性质和程度,在遵循自然、顺应万物本性的原则下,因势利导,促进事物的发展。

换句话说就是从宏观上把握规律、按规律办事。

2.3 “无为”达到“无不为”[3]无不为是无为而治的最终目标,老子说“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领导之道】《老子》的人生领导力思考

领导之道】《老子》的人生领导力思考

常说要做自己的主人,我们的人生就是一个自我领导的过程,就是一个能够追随更高领导者的过程,就是一个我们领导他人的过程。

如下是jin浅读《老子,道德经》时有关人生成长和领导力维度的思考,斗胆笔记连载,恳请广大网友老师不吝指导。

【领导之道】《老子》的人生领导力思考[连载-2]4.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

解其纷。

和其光。

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

象帝之先。

[领导之道思考]道毫无疑问是微妙的,可以感悟但不能轻易推测。

事物发展的规律是微妙的,难以精确度量。

领导者的心要如同道,虚怀若谷,方能容纳万物万人。

因为深深懂得人心和事物规律,领导者能够驾驭刚锐志士、能够化解团队纷争、能够统合众人智慧、能够理解群众诉求。

5.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

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领导之道思考]天地是最自然的,乃至天地涵养万物,却无心无求无为而涵养万物。

其实卓越的领导者也应如此,领导者关怀团队,但不是为了关怀而去关怀,领导者乃无为无求无欲之同体关怀。

领导之道是实践的,只有不断认知规律、应用规律,就能够掌握更多的规律。

卓越领导者与平庸领导者的缺一也就在一个持守中道地实践,而另一个光说不练。

6.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

用之不勤。

[领导之道思考]有句话叫做渐入佳境,如此形容领导力是可以成长和发展的。

而领导力进入境界是需要持续实践和不断总结的,只有把握和体会领导之道、人心之道、变化之道,就能够一通百通。

然而,这里需要提醒,卓越领导者是无为无心而领导的,不是为了领导而领导,也不会带着贪欲而去领导,这些行为都是有心的应用,领导之道反而枯竭,因为领导者被有心所障碍,最后弄巧成拙。

7.天长。

地久。

天地所以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

外其身而身存。

非以其无私耶。

故能成其私。

[领导之道思考]功利心厚重之人虽然可以短期得势或取得成功,然而不会久远也缺少泽被民众的社会责任,也远远无法基业常青。

修之于身:为政者的成功基石——老子论官德修养

修之于身:为政者的成功基石——老子论官德修养

修之于身:为政者的成功基石——老子论官德修养作者:马平安来源:《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21年第4期马平安早在春秋末期,老子就很关注为政者的个人素质和政治修养,对为政者的政治行为规则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思考与论述。

老子认为,德道是对政道的补充,为政者素质和官德修养,不但关系到为政者个人能否有效地实现政治管理与社会治理,而且也关系到国家兴衰成败和民众利益得失。

他希望为政者能够“道法自然”“尊道贵德”“致虚守静”,努力提高自己的个人素质和官德修养,为身、为家、为乡、为邦、为天下而“去甚、去奢、去泰”,不妄为、不乱为、不胡为,敢于担当,勇于承责,为君主分忧,为天下民众造福。

老子的修养论主要集中在他所著的《道德经》一书中,其中“德”字出现41处,是老子政治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之一。

老子所提倡的为政者修养,可以概括为如下几个方面。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老子认为,为政者实行有效政治管理,要有一个基本前提,就是要不断完善与治理国家相对应的为政者的个人道德与操守修养。

他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道德经·第五十四章》)为政的基础是什么?老子说,是修身,是为政者个人的道德涵养。

它是从身到家,从家到乡,从乡到国,从国到天下,一环扣一环建立起来的一个系统的、比较完善的符合治理需要的德修体系。

《道德经》一书中所阐释的“德”,就是要将“治道”落实到社会人生层面,成为为政者循道而行,为社会、为民众造福的基本条件。

道是生化天地万物的根源,德的渊源是道,道决定社会、政治、人生发展的程度,需要通过人的德操水平来养护和体现,道和德缺一不可。

道是客观规律,是法则,是总的价值目标;德是人类认识并按客观规律办事,是德性,是品行,是个体成员体道、行道过程中所应达到的境界和水平,是为政者个人需要效法和遵守的行为准则。

在老子看来,为政者在实际政治生活中,遵循政道的程度与差异,亦决定其德操的程度与差异。

传承老子“以道莅天下”促进干部的理论学习

传承老子“以道莅天下”促进干部的理论学习

律 来管 理 的 : “ 孔 德 之容 . 唯 道是 从 ” : 特 别 是第 六 十
章 告诉 我 们用 “ 道” 管理 社 会 的好处 : “ 以道 范 天下 , 其鬼不 神 。 非其 鬼不神 , 其 神不伤 人 ; 非 其 神 不 伤 人. 圣 人 亦 不 伤 人 ” 意 即 以道 范 天 下 可 达 至 治 。 他 的《 道德 经 》 全 书中到 处用 “ 道” 这 一 理 念 阐 明用 “ 道” 修养 自身 , 管 理 国家 , 教 化 大众 的 价值 。 两千 年 前 的 老子 可 以 用 属一 分 为 二 、 对 立 统一
理 哲 学 思 想 。老子 的 “ 道” 是指客观规律 , 就 是 指 理 论 包括 管 理 哲 学 老子 的 “ 以道 菹 天 下 ” , 就 是 认 为要 用 “ 道” ( 客观规 律) 来指 导 国 家社 会 的 管 理 . 并普及之。 重 新 阐述 老 子 经 典 著 作 《 道德 经 》 关于“ 道” 与 马 克 思 主 义 哲 学的 关 系 , “ 以道 茬 天 下 ” 与 学理 论 用
的哲 学 思 想 看 问题 , 这 是 极 其 了不 起 的 。 既 是 对 管

老子管理哲 学思想“ 道” 的 本 质 及 其 具 体
论 述
两周 及 西 周 以前 就 有 作 为理 论 的 “ 道” 的概 念 。 两周 有 “ 论道” 之说 , 《 周礼 ・ 冬 官 考 T记 第 六 》 记 载 “ 国有 六 职 , 百] 与居一焉 。 或 坐 而 论 道 或 作 而 行 之。 ” “ 坐 而论 道 ,谓 之 王 公 作 而行 之 ,谓之 士 大 夫。 ” 就是说 , 王公 是 要 研 究 和讨 论 “ 道” 即规 律 的 , 而- t : 大 夫则 要 以 “ 道” 而作 为 的

悟道_修身_执政为民_对_道德经_中廉政文化思想的解读_赵红军

悟道_修身_执政为民_对_道德经_中廉政文化思想的解读_赵红军

007一、把握事物运行规律,适时悟道老子认为“道”是宇宙根本存在的运动实体及其运动变化的规律。

他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廖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

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道德经》25章)。

他认为宇宙本体虽然无形、无声、无名,不能为我们的感觉所感知,但它是真实存在的,可以为我们的思维所把握。

因此,老子又说“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

恍兮惚兮,其中有物”(《道德经》38章)。

并且断言:“窃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道德经》21章)。

总之,老子的“道”是“无名”“无形”“无象”“无所不在”“无所不容”“无所不能”是所有一切可知或不可知事物的总根源,是事物运行和发展的客观规律。

其核心主要是诠释人与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告诉我们人以地为大,地以天为大,天以道为大,道以人与自然的和谐为大。

可见,几千年前的老子已经认识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已经懂得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展的今天,功利性的物质欲望不断强化,使得有些公职人员的认知出现了偏差,信仰出现了危机。

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以权谋私、行贿受贿、生活腐化、道德败坏等现象层出不穷。

要从根子上使这种现象有所改观,广大的公职人员就要适时“悟道”。

第一,要懂得事物运行、变化、发展规律。

首先,“曲则全,枉则直,汪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道德经》22章),一切事物都在对立的情况下反复交替变化着,研究一个事物时,要学会用辩证法,既要看到它的正面,又要注视它的反面。

正如马克思所说:“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1](P218)。

其次,道的运动和发展是向对立面转化的,总是朝着相反的方向进行着,“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予之;是谓袭明”(《道德经》36章)。

【领导之道】《老子》的人生领导力思考

【领导之道】《老子》的人生领导力思考

《道德经》所示之道之理都非常深邃而悠远,绝非一句两句,一年两年能够参透能够体用自如。

然而正因为《道德经》对人生社会有极为透彻的道之揭示,我们更应该勇敢参学,并且在实践中去体会总结和提升。

没关系,道可道,非常道,我们虽然愚昧,但不能够因为我们愚昧就否定我们向往智慧的态度和行动。

教授学生官员百姓老板员工都可以学《道德经》,因为《道德经》就像一座宝库,我们虽然无法搬走所有的金山银山,但是我们路过沾点金粉银粉,只要合适地运用实践,同样能够转化为人生的价值。

如下是jin斗胆的对《老子,道德经》在人生成长和领导力维度的极为粗陋偏颇的思考学习笔记连载,恳请广大网友老师不吝指导。

【领导之道】《老子》的人生领导力思考[连载-1] 作者:jin 欢迎加12783747跟踪文章1.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另外一个版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

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胃。

玄之有玄,众眇之门。

)[领导之道思考]道是什么呢?道简单理解是规律,可道jin不认为是“说出来”,而是“取道”即“遵循”(规律)。

道是可以取道的,而且道是变化的。

符合事物发展规律,就能够成功。

违背事物发展规律,就不在道上,也就不能成功。

我们社会生活中有大量的事物被命名,道也会被命名,而且名是变化的。

要做好事情,需要正确的名。

名正而言顺。

很多事物都是从“无”开始的,因此“无”应该理解为事物的起点;而一旦通过我们的努力创建即“有”,也就会衍生出更多的事物。

真正的领导者,应该注重能够在“无”之始的时候就能预见新事物的出现;而且能够在事物出现后预见事物的限度。

应该记住,之所以被称为领导者,就因为领导者能够认知、总结事物发展之道,即规律;且能够提出恰当的“名”以概况对规律的认识以及之,能够对新的事物产生和发展做出预见,这就是领导力的最本质的道,这就是领导艺术的最高境界。

《老子》与领导干部修身析论

《老子》与领导干部修身析论

总第17卷第94期第6期2016年12月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nan Institute of SocialismNo.6, 2016Serial No.94《老子》与领导干部修身祈说李佑球(湖南省社会主义学院,湖南长沙410001 )【摘要】我国历来注重官德。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华文化的核心就是围绕“人与修身立德”而展开 的,换言之,修身正己立德是中国人做人处世为官理政的基础与根本。

加强自我修养,树立正确的权力 观、价值观、事业观,一直以来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解决的重点课题。

《老子》一书中蕴含着丰富的修身 智慧,它将修身作为治国理政的逻辑起点,提出了尊德守道的修身方法和贵生保身的修身目的,实现了身 与道、身与心的圆融。

新时期领导干部正确对待权欲、物欲和名誉地位,有必要从《老子》一书中汲取方法和智慧。

【关键词】老子;领导干部;修身【DOI】10.3969/j.issn.1009-2293.2016.06.025【中图分类号】D262 【文献标识码】A老子哲学与政治需求关系历来紧密。

陈鼓应曾 说:“老子的整个哲学系统的发展,可以说是由宇宙 论伸展到姓论,再由姓论延伸到政治论。

然而,如果我们了解老子思想形成的真正动机,我们当可知 道他的形上学只是为了应合姓与政治的要求而建立 的”。

P从修身角度来看,老子提出“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修之于乡,其德乃 长;修之于邦,其德乃丰;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 (五十四章)”的修身进阶;从政治思想来看,他 提出了“无为而治”的治国思想,全书除了第三十七 章中用“无为”来描述“道”外,其余各章节凡是谈 到“无为”的地方,基本是从政治立场出发的。

某种 意义上可以说,老子哲学的最终目的,不仅不是逃避 社会,而是为了更好地改造社会,服务社会。

本文拟 从信念、施和境界三个方面,来论述领导谓如何从《老子》中汲取修身智慧。

一、坚定信念:强行者有志老子说,“强行者有志(三十三章)”。

哲学思维与领导力提升——以老子哲学为例

哲学思维与领导力提升——以老子哲学为例

哲学思维与领导力提升——以老子哲学为例
王新华
【期刊名称】《学理论》
【年(卷),期】2017(000)007
【摘要】中国哲学思想中包含着许多丰富的领导思想,老子哲学是其间优异的组成部分,老子哲学思想就蕴含了许多丰富的领导思想.老子以“道”解说世界万物的演化,着重人与自然和谐、尊敬客观自然规律,认为事物阴阳相生相克、彼此控制、彼此平衡.老子哲学中领导思想的基础是以“道”为核心的“无为”,它的思想在这些基础上论述“道”的内涵,并构建了以“道”为中心的思想体系.
【总页数】2页(P89-90)
【作者】王新华
【作者单位】云南省文山州干部行政学院,云南文州66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B223
【相关文献】
1.以哲学思维提升领导力 [J], 周明
2.哲学: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思维利器 [J], 王刚
3.哲学: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思维利器 [J], 王刚
4.哲学:提升校长领导力的思维利器 [J], 王刚;
5.老子哲学的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模糊思维 [J], 李堆尚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子的管理思想对高校干部管理工作的启示(一)

老子的管理思想对高校干部管理工作的启示(一)

老子的管理思想对高校干部管理工作的启示(一)【摘要】本文首先对老子“为道”“为学”的内涵进行了解析,接着阐述了“为道”“为学”思想在高校干部管理中的应用。

最后论述了“为道”“为学”对高校干部管理工作的启示。

【关键词】老子管理思想高校干部管理老子的思想精辟独到,与时俱进,不但没有因时代的变迁而落伍、不合时宜。

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体现出其哲理的光辉和恒久的生命力。

历朝历代,上至帝王将相,下至凡夫俗子,研读老子者不可胜数。

1老子“为道”“为学”思想的内涵“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老子》48章)意思是说:追求学问天天都学有所得,习有所成,学之愈久,积累愈多。

而追求大道只是要求每天尽量减少自己的欲望和行为,坚持不懈地一直减下去,最后就可达到无为的境界。

达到了无为的境界后就没有什么事情不可实现了。

所以“无为”不是空想和天生,而是长期学习、思悟、走出自我、按规律办事的结果。

2“为道”“为学”思想在高校干部管理中的应用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老子曰:“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

”在干部管理使用问题上,不少高校存在或多或少的重视对干部的选拔使用,轻视甚至忽视对干部培养的现象。

具体表现在干部使用上采取拿来主义,在干部培养上缺乏可行的可持续发展计划。

不少学校提拔、选用干部时,在全校干部中过筛子,筛选适合干此工作的人选,但经常是选来选去找不到合适的人,有时只能“矬子里面拔将军”。

此时常有领导感叹,学校里缺少人才,许多工作难以找到合适的干部来承担。

近些年来,“以人为本”成为高校管理工作的重要指导思想。

但是有些高校的干部管理工作“以人为本”仅是停留在口头上,还未很好地落实到工作实际中。

我们应在认真学习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通过管理实践真正搞清“以人为本”的实际含义和在管理中的实际意义,并把此理念真正贯彻到我们的管理思想中去,落实到干部管理中去。

营造内紧外松的管理氛围。

道家思想中做人处事智慧与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

道家思想中做人处事智慧与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

道家思想中做人处事智慧与领导干部的基本素养作者:朱进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1年第10期朱进(中共安徽滁州市委党校,安徽滁州 239000)摘要:两千多年前的道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深邃的思想性,特别是做人处事的大智慧,对处于经济社会转型时期领导干部自身基本素养的提升,有着极为重要的价值作用。

关键词:道家思想;做人智慧;干部素养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1)20-0278-02《道德经》流传2000多年,据说是世界上仅次于圣经发行量的一部人类文化经典。

之所以这样历久弥新、经久不衰,其根本原因在于它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恒常思辨,警醒和“淬火”作用。

道家思想中许多做人的智慧、审美追求、人生境界等,对当前领导干部自身的个性修养,道德完善,有着很重要的价值。

在现代文明高度发达、经济社会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重温经典,同样有着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道家思想中做人处世的智慧中国传统道家思想中,做人处世具有大智慧,崇尚的是一种超脱、飘逸的人生哲学,这和道家重视生命、注重养生是分不开的。

(一)柔弱胜刚强美则万物而不争《道德经》多次提到“柔”的作用:“柔弱胜刚强”(第三十六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第四十章)。

老子认为,物极必反,势强必弱,这是自然的现象,不易的道理。

在现实世界中,人与人的误会、摩擦是难免的。

在人与人的矛盾中,老子特别强调要用柔退的原则去处理。

认为只有柔弱才能胜刚强,贵柔守静。

“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也。

”最直观的东西是水,水是最柔弱的,但可以滴水穿石;柔是不跟人争,水总是往低处流,也是不争的。

所以,老子对水的品质有高度赞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老子认为最好的品格应该像水一样。

(二)崇尚俭朴善待万物而不奢道家非常注重俭朴。

老子的俭朴思想,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是指个人生活的俭朴;第二,是指整个社会的俭朴;第三,是指对待自然也要坚持“俭朴”的原则。

从《老子》探寻领导者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创新

从《老子》探寻领导者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创新

从《老子》探寻领导者治理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创新向会斌【摘要】《老子》包含着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是一部集“修身”、“齐民”、“治国”于一体的智慧宝典,提出了一系列“政善治,事善能”、“致虚极,守静笃”、“大制不割”、“自然无为”等治理思想。

挖掘《老子》治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可以启迪领导者加强自我管理的修身养德、注重组织管理的“无为而治”,提升治理境界,创新治理路径,完善治理体系。

%Laozi is a book that embodies large quantities of ideas of management philosophy.Ideas such as cultivating one’ s morality,loving the populace and managing state’s affairs with devotion are contained in this book.In this book,Laozi put forward several management principles including “using talents in managing the state and hiring qualified people in doing things”,“the governor clearing his mind and resisting the disruption”,“the good governor cares about the macro affairs”and“managing according to the rules of nature”.This discourse is aimed at discovering the mode rn value of ideas of Laozi, inspiring governors to cultivate his moral and improve his organization and finding ways to improve the governor’s management ability.【期刊名称】《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22-25)【关键词】《老子》;治理能力;领导者【作者】向会斌【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学院,湖北荆州 43402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C933《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的哲学著作,五千余字,字字珠玑,辞义精蕴,不仅在人生哲学上蔚为大宗,其管理智慧也被许多王朝奉为治国齐民的圭臬。

老子智慧与领导者修炼培训心得体会

老子智慧与领导者修炼培训心得体会

老子智慧与领导者修炼培训心得体会经过**天的培训,对于我们每一位学员来讲,都有重要的意义。

我认为这次培训给了我很大的收获,特别是关于老子智慧与领导者修炼的培训课程让我印象深刻。

我从中学到了更多的理论知识,使我开阔了视野,解放了思想。

在培训中的每一节课,都让我受益匪浅。

下面是我这段时间的培训心得体会:一、老子智慧中的领导艺术基础众所周知,《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领导艺术的重要研究资料。

老子的领导艺术体现在他的思想中就是一个“道”字,这个“道”就是指导老子领导艺术的思想基础。

所谓领导艺术是领导者运用自身的科学知识、实践经验、聪明才智和胆识魄力,在领导活动中遵循领导规律,运用领导方法,有效地实现领导目标的状态或者境界。

也就是指在领导的方式、方法上表现出来的创造性、有效性和技能性。

这里,我们把现代企业领导者必须具备的“道”的品格当做领导艺术的基础。

领导者要修炼出“道”的品格,才能当好一个领导。

二、领导者的品格要求领导者要具有“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奉献精神所谓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是说水善于滋润万物,给养万物,却从不为自己谋取私利,只讲奉献不讲索取的“为而不争’’精神,这是领导者治国行事不可缺少的重要品质。

这里的“为而不争”,从主观上来说它不图回报,只讲奉献,但在客观上,却能够从万物那里得到丰厚的回报。

这种回报对于水来说,由于宇宙间生命万物离不开水,所以成就了水存在的价值。

对于有“道"的领导者来说,那是一种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人生价值的体现。

领导者要具有“居善地”的谦卑美德所谓“居善地”是指一个人善于自处而甘居下地,“处众人之所恶”。

在老子看来,领导就应当学习水居下的智慧,拥有谦卑的心态,培养谦下的风格。

“善用人者为之下",“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

这就是说,江海所以能成为百谷之王,是因为他善于自居卑下,处在众流的下游,所以它能成为百谷之王。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

老子《道德经》管理思想对现代领导者的启示老子是中国古代颇富理想性思维的哲学家,其思想主要反映在《道德经》一书中。

中华民族历史上代表中国封建社会鼎盛时期的“文景之治”和“贞观之治”,在这两大历史阶段中,《道德经》的研习得到了朝野上下的大力提倡。

《道德经》也是一部重要的领导学著作,书中包含了丰富的领导方法和领导艺术思想,对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具有借鉴意义。

下文就领导者自身修养、管理技能、管理艺术三个方面进行挖掘。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领导者要提高自身修养;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

这段文字出自《道德经》第六十七章,意思是说我有三件宝物,长久以来一直珍藏着它们,慎重地使用它们:第一称为“慈”,第二称为“俭”,第三叫做“不敢为天下先”。

“慈”即慈爱天下万物就能产生勇气。

“俭”即节俭爱惜,节俭爱惜才能宽裕,做事游刃有余。

“不敢为天下先”,才能成为天下万物的首领。

现代企业的领导者,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提高自身修养。

首先,要“慈”。

企业领导们要慈爱下属员工,比如在感情、语言上关心下属,在物质上帮助困难职工,让他们感受到亲情般的温暖,他们就会有归属感,就会更加忠诚,能够拥护爱戴领导和企业,完成企业最终目标。

企业领导制定相关政策时,也要考虑到企业相关者的利益,如扶持代理商、供应商等与企业一起成长;利益相关者成长起来后,也会促进企业的发展。

另外还要对社会慈爱,在企业能力范围内,对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如捐助救灾、办希望小学等。

其次,要“俭”。

节俭是一种行为,更展现一种精神力量;节俭是一种观念,更体现一种个人品格。

古人云“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

”节俭不仅是财富的基石,也是许多优秀品质的根本。

节俭可以提升人的品性,对人的能力的培养也大有裨益。

领导者收入高,生活比较富裕,但不能丢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在企业内部,领导者应以身作则,节制欲望、控制弱点,带领员工养成节俭的习惯。

《老子》中的治国思想

《老子》中的治国思想

作者: 李廷海
出版物刊名: 决策与信息
页码: 32-33页
主题词: 领导者 老子 治国思想 借鉴意义 重大意义 加强领导 决策素质 领导素质 道德修养道德经
摘要: 《老子》一书是老子对古代治国思想的认识和总结,其中有些观点,对于今天的领导者加强领导修养、提高领导素质、增强决策的科学性,有借鉴意义。

一、“重积德”——领导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决策素质中国一向重视官员的“德”。

《老子》又名《道德经》,其初衷主要是阐述从政者如何学道修德,更好地治理天下。

老子十分强调“德”对领导者充分行使领导权的重大意义,称“重积德,则无不克”,不断积累自己的“德”,加强道德修养,才能建立权威,顺利实现领导目标。

什么是“德”?首先对《老子》作注的韩非解释为“身以集精为德,家以资财为德,乡国天下皆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军报/2010年/5月/6日/第007版生活与修养老子思想与领导干部的修身处事和理政——访军事科学院原军史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刘庭华本报记者李卫星编者按:“非学无以广才”。

重视学习、善于学习,是我们党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党的重要政治优势。

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变革、调整、创新为显著特征的时代。

立足新的历史形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向全党鲜明提出了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战略任务。

以战略眼光抓好学习,不但要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学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各方面知识,还要学习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善于从中汲取有益营养,提高自身人文素质。

为此,本刊将不定期地推出国学讲堂,与相关专家探讨中华传统文化对今天做人做事做官的启示。

希望读者喜欢,并把您所关注的问题告诉我们,以便我们共同办好国学讲堂。

国学讲堂记者:我注意到去年您出版的专著《弱者之道——老子思想纵横谈》和近期发表的几篇文章,都谈到古代先哲老子的哲学思想,其中关于领导干部修身处事和治国理政的阐述,读后很受启发。

刘:《老子》,亦称《道德经》,作为中华五千年文明的优秀典籍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哲学著作,其中有许多关于做人做事做官的精辟论述。

记者: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加强党员干部的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中华五千年历史文化中的优秀典籍,里面蕴涵着丰富的做人做事和治国理政的大道理。

刘: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受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不断提高自己的人文素养和精神境界,对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领导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大气做人处实不华、学江海为“百谷之王”和上善若水记者:老子有很多经典的名言,其中给我留下很深刻印象的一句话,是他讲到做人要大气:“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

刘:“处厚不薄,处实不华”,意为抱朴守拙。

抱朴:保持自己纯真朴实的本性;守拙:坚守鲁直憨厚的本性。

就是强调,做人要不世故,不圆滑,保持孩童的纯真。

用现在的话简单说,就是不作秀!他认为,真正品德高尚的人,不在乎形式上的“德”,表面上的“德”,因此有德。

而那些追求形式上、表面上有“德”的人,整天嘴上叫喊德,做任何事情的出发点都是瞄准“德”而为之,因而是没有德之人。

所以,他提倡“上善若水”、“上德之君”。

记者:老子还强调,大气做人要学江海为“百谷之王”、“海纳百川”。

刘:老子认为,江海之所以能成为一切大小河流的总汇处,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下游,所以成为“百谷之王”;圣人之所以成为天下人心所向,也是因为对民众卑下自处,“谦下”而不高高在上,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民众之后,因此天下的人拥护他。

正是因为圣人没有和人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老子通过对江海成为百谷之王,圣人成为天下人心所向的观察,得出其根本原因,都是由于“善下”的缘故。

“海纳百川”——接纳、包容一切大小河流的清泉、污泥和腐浊。

圣人——处处事事谦下,以民众的利益为实、为先、为上。

所谓大气做人,亦即老子说的“大丈夫”,我们可以将其归纳为:厚道朴实无虚华,胸怀宽广似江海。

记者:法国文学家雨果曾经说过:“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

刘:是的,有江海胸怀的人,必能宽容一切;有江海胸怀的人,是博大,它能包容人世间的一切喜怒哀乐;宽容是一种思想境界,宽容是厚道朴实无虚华,胸怀宽广似江海的具体体现。

人人都有一颗宽容的心,世界就会变得和谐美好!与人共事,要肝胆相照,善于接纳所有的人,包括反对过自己的人。

记者:让别人发光,实际上是让自己收获更大的热量;给对手一个发展空间,帮助别人,实际上是在帮助自己,也是在激活自己的竞争活力。

刘:确实是这样。

俗话说得好,退一步海阔天空,进一步悬崖绝壁;让三分风平浪静,争一时人仰马翻。

宽容能使紧张的人际关系化干戈为玉帛。

忍让,不是怕人,而是胸怀大度的表现!宽容是一种理解、体谅和尊重他人的豁达大度,当同事、朋友、亲人做了错事,我们应该给他一个台阶下、一次改正的机会。

诚心宽容比责罚更有催人向上的鞭策力。

宽容是春风,能把冰雪融化,使冬天很快过去,温暖即将到来。

记者:做人学江海为“百谷之王”,的确是一种智慧。

刘:老子的学江海为“百谷之王”,包涵宽容、包容、忍让、体谅和智慧方法等五个方面。

老子认为,善下、谦让,表面上、形式上退让,虽然一时吃亏,最终,失去的东西还是会全部回来。

学会宽容,就是学会了尊重他人;学会宽容,就是学会了做人,就是具备“圣人”,也就是我们所说领导者的素质;学会宽容,就是情商高的体现,它是事业成功的基础。

“谦下”、宽容,能使自己快乐,减少许多痛苦而延年益寿。

记者:我体会,老子说的大气做人,说到底,就是比思想境界、比肚量大小,其本质,是比文化的含金量。

刘:你说得很对。

苏东坡曾说:“我上可以陪皇帝吃饭,下可同乞丐喝酒,他们在我眼里都是一样的。

”他一生中数次挨整,而且中年丧妻,但他能够在逆境中表现出积极向上,举手投足之间都弥漫着浓浓的道家思想和大海般的情怀。

记者:谈到做人,老子有一句名言,就是“上善若水”。

刘:“柔弱胜刚强”是老子最为著名的一个哲学命题。

老子认为,用其为人处世是立于不败之地的一条重要原则。

天下最柔弱的是水,却能穿破坚硬的石头。

自然界如此,推及人类社会而言也亦然。

最高的德行好像水一样,水最能便利万物而又不和它们相争,它总是甘心处于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道。

上善之人处事总是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心胸像水那样沉静深邃,待人像水那样爱亲,言谈像水那样守信真诚,为政像水那样有条理,处事像水那样灵活圆通,行动像水那样相机而动。

记者:为人处世到不争、处下,是一个人谦下、礼让、无私,心怀坦荡荡的高尚品质的体现。

刘:谈到做人,老子还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以德报怨”。

在他看来,以德报怨,可以化干戈为玉帛,乃是彻底消除嫌怨之道。

如果以怨报怨,必成大怨,乃何时了?以德报怨,就可以不生怨,这就消除了结怨的根源,就是符合天道的,得道多助即天道,天道乃自然规律,这乃“上德”。

以德报怨,反映了一个人“川泽纳污”的江海心胸,是高尚品格的重要体现,这是以礼对待非礼,以仁对待非仁,表现了容人、容事、容天下的肚量,是自信的流露。

老子“以德报怨”的思想,已经深深地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之中,可以说,世界上最能宽容、包容的民族,就是中华民族;真正能以德报怨的民族,也是中华民族。

小细做事“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成就事业必须从小事做起,并持之以恒,目标始终如一记者:谈到做事,老子总是强调“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起于足下”。

刘:合抱的大树从细小的萌芽生出,九层的高台从一小筐土累起,千里的远行从迈步开始。

在这里,老子形象地说明了大与小这对矛盾的量变到质变关系,即一切大的东西无不从细小的东西发展而来,在认识论上,无疑充满对立统一,相反相成的唯物辩证法思维,它隐含着由量变到质变的飞跃的法则。

这对我们今天年轻人干事创业也很有启迪:不要眼高手低,大事做不来,小事又不做,要摆正自己的历史方位。

记者:一个人如果要成就一番事业,须从小事做起,而且要目标始终如一,坚持不懈。

刘:“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许多人做事,之所以往往到快要成功的时候反而失败了,就是没有谨慎始终如一,刚开始时都很认真,到后来就马虎大意。

“积土成山”、“积水成渊”、“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古今中外的那些历史、文化、科学名著,之所以立意高远,博大精深,决非是作者的朝夕之功,而是日积月累,终其一生艰辛劳动的结晶。

一个人要成就事业,必须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的积累过程,必须由小到大、从简单到复杂;先易后难,先小后大,并且要目标始终如一。

这样,涓涓不息,将成江河。

这就是老子“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起于足下”这一名言,对我们的有益启发。

记者:谈到做事,老子还强调了一个思想,就是反对自见、自是、自伐、自矜,力戒逞强、逞能、逞勇。

刘:老子认为,不固执己见,就能把事物看得分明;不自以为是,就能把是非判断清楚;不自我夸耀,事业才能有成就;不自高自大,才能担当领导。

所以,老子提出,必须根除自以为是、自恃夸耀的毛病,保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

他说:“自视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

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就是说:固执己见的人,不能明察事物的真谛;自以为是的人,总是明辨不了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立起功勋;自命不凡的人,不能担任领导,或者当了也不会长久。

记者:老子为什么强调“力戒逞强、逞能、逞勇”呢?刘:这是因为,“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

也就是说,勇敢用于逞强就要被消灭,勇敢不用于逞强就能生存。

这两种勇敢,有的受益,有的遭害。

老子认为,自然的规律是,不用争斗就会胜,不用说话而善于应对,不用召唤而自动到来,而要达到这个目标,不但要襟怀坦白且要善于人生谋略。

记者:在历史上,有不少将帅在对敌作战时勇敢杀敌,赫赫战功,不愧为一代名将,而在胜利后则居功自傲,为名利争斗也甚为“勇敢”,最后落得悲惨下场。

刘:隋朝灭陈大将贺若弼,因平陈有功被隋文帝晋爵为宋国公,官至右领军大将军,封邑3000户,赐绢8000缎,杂采1000缎,女乐二部,还把陈朝皇帝陈叔宝的妹妹赐给他为妾。

应该说,隋文帝待他不薄,论功行赏有过之而无不及。

但是,贺若弼居功自傲,总是不满足。

他在生活上极为奢侈,家中奴仆成群,珍玩财宝不计其数。

在政治上,他自以为功名才干在朝臣中数第一,经常牢骚满腹,并以宰相自居。

但不久,隋文帝却任命杨素为宰相,贺若弼仍是一名将军,他因此大为不满,言于溢表,终被罢官,并于开皇12年(公元592年)被捕下狱。

后又因贺若弼私下议论隋炀帝大兴土木建筑行宫一事,以诽谤朝政罪处死。

贺若弼的悲惨下场,验证了老子的真谛:为人处世,“勇于敢则杀”,用“柔弱”之法,如谦下、不争、不言、不召,或处下,再加上善于谋略,则可取胜,保全自己。

廉洁从政“以百姓之心为心”、“圣人不积,见素抱朴,少私寡欲”和“治大国,若烹小鲜”记者:老子关于从政为官也有很多论述,给我留下印象比较深刻的是,他把从政当官的领导划分为五种,大体意思是:最好的领导,老百姓感觉不到他的存在;好的领导,老百姓亲近他;比较好的领导,老百姓亲近赞美他;差的领导,老百姓怕他;最差的领导,老百姓在背后骂他。

刘:老子的原话是:“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之;其次,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

老子认为,从政做官必须与众不同,首先应该着重提高品德修养这个做人的根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