砼质量通病治理细则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目录1 总则 (1)2 治理目标 (1)3 治理方针 (2)4主要措施 (2)4.1、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2)4.2、精细化管理,确保效果 (3)4.2.1制度管理 (3)4.2.1.1工程材料质量监控制度 (3)4.2.1.2工程质量检测试验制度 (3)4.2.1.3工序质量检查验收制度 (4)4.2.1.4混凝土技术质量培训制度 (5)4.2.1.5施工过程监督检查制度 (5)4.2.1.6混凝土施工质量技术交底制度 (6)4.2.2施工过程控制 (6)4.2.2.1模板工程 (6)4.2.2.2钢筋工程 (8)4.2.2.3混凝土工程 (11)4.2.2.4混凝土结合面质量控制 (18)4.2.2.5预应力孔道压浆质量保证措施 (19)4.2.2.6混凝土裂缝的预防措施 (21)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技术方案1 总则为了规范本工程混凝土施工行为,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均满足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创建优质工程。
根据《交通部关于印发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结合我项目部施工实际,为了有效预防和控制混凝土质量通病,特制定本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措施。
2 治理目标通过质量通病治理,全面提高本工程混凝土结构物的耐久性、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其在设计使用年限内的有效使用。
2.1、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1.5倍以内。
2.2、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2.3、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85%以上。
2.4、加强施工工艺控制,保证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明显提高。
2.5、预应力混凝土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3 治理方针1、科学管理,强化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2、精细化管理,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规范施工现场质量管理行为、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混凝土质量通病内容及治理措施
混凝土质量通病内容及治理措施为适应交通运输事业大发展的新形势,实现交通运输快速发展、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提升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特对混凝土出现的质量通病进行治理。
通病内容及治理措施如下:1 施工工艺通病的内容及可避免采取的措施:1.1 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混凝土拌和站要设有试验人员,每次混凝土开盘前检测集料的含水率或遇有气候变化时加大含水率的检测次数并及时通知混凝土拌和站操作人员调整施工配合比;对添加外加剂(粉剂)的混凝土搅拌时间延长1-2min;在运至施工现场前进行坍落度、粘聚性和保水性检验,达到要求后方可运至施工现场;混凝土运输车辆在运送过程中要不停搅拌,直至卸料为止。
1.2 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1.2.1 混凝土拌和站要经计量局检定合格后使用,并要定期自校以便及时消除误差。
混凝土拌和质量出现异常波动时,随时进行自校调整,确保有效的控制胶凝材料、拌和用水、外加剂的计量误差,并保存生产资料。
1.2.2 在浇筑混凝土工程实体前,各分部主管技术员要对支架、模板、钢筋保护层垫块和预埋件进行自检,质检人员复检。
合格后进行下一工序。
1.2.3 混凝土浇筑前为防止混凝土下落后离析还要测量混凝土的落高,落高超过2m要设立串筒、溜槽或振动溜管等设施下落。
卸料后在串筒出料口下面,混凝土的堆积高度控制在1m以下。
1.2.4 混凝土分层浇筑,确保浇筑层厚度、上层与下层距离、振捣棒的插入深度、振捣间距等关键控制工序符合要求。
遇有配筋较密的结构施工时加强对边、角等部位的振捣。
1.2.5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表面用清洁的塑料布覆盖,防止水分散失,拆模时先进行同条件养生试件的抗压强度试验,抗压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以上时方可拆模。
拆模后混凝土要覆盖养生,保持潮湿状态最少7d。
1.2.6 夏季气温较高,为保证混凝土的浇筑质量采用避开一天中气温最高(一般为11时~15时)时的时间段施工,选择气温较低时施工,必须保证施工时温度不超过32℃。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处理方案一、问题概述混凝土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种重要材料,其质量对工程的安全性、耐久性和使用寿命等方面至关重要。
然而,常常会出现一些混凝土质量通病,如空鼓、裂缝、松散、蜂窝等问题。
为保证工程质量,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对这些问题进行整改处理。
二、整改步骤1.问题排查与诊断通过对混凝土工程进行全面的检查和测试,确定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存在并进一步了解问题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如通过敲击混凝土表面,听声音、观察裂缝和蜂窝情况等。
2.原因分析对混凝土质量通病的原因进行分析,找出造成问题的主要因素。
可能的原因包括:施工操作不当、材料质量不合格、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等。
3.整改方案制定根据问题排查和原因分析的结果,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
要根据不同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整改措施,同时考虑工程施工进度和成本的因素。
4.整改措施执行按照制定的整改方案,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整改。
可能的整改措施包括:重新拆除与重做、补充加固、修补等。
同时,在执行过程中要加强监督和质量检查,确保整改效果。
5.验收评估对整改后的混凝土工程进行验收评估,检查问题是否解决,质量是否达到要求。
如发现问题未完全解决或质量仍然不达标,需要重新制定整治措施。
三、具体整治措施1.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混凝土的质量与原材料的质量直接相关,因此在施工过程中要严格把控原材料的质量。
对水泥、骨料、砂浆等进行检验和测试,确保质量合格。
2.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工程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设计。
要确保配合比满足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的要求,避免出现空鼓、裂缝等问题。
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控制施工工艺和施工质量。
对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必要的培训和教育,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
4.加强施工监督和质量检查设立专门的质量监督组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监督和检查。
定期对质量进行抽查和抽样检测,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5.使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设备选用适当的施工工艺和设备,确保施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砼工程质量通病及措施(通用版)
1混凝土离析;
2振捣棒碰移钢筋。
1优化混凝土配合比,规范运输;
2钢筋密集处用带刀片的振捣棒。
蜂窝
1拆模过早,碰掉角;
2配合比不准或计量错误造成;
3混凝土搅拌时间短,未拌匀或振捣不密实;4未分层下料、漏振;来自5下料不当,未设溜槽串筒。
1正确掌握拆模时间;
2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搞好计量;
3严格控制混凝土搅拌时间,振捣密实;
4分层下料,棒棒相接不漏振。
缝隙夹层
1模板严重移位、漏振;
2施工缝处理不认真。
1经常观察模板,及时修整;
2严格执行施工缝处理措施。
孔洞
钢筋较密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上层混凝土。
严格分层下料,正确振捣,严防漏振。
缺楞掉角
拆模用力不当或过早。
采用正确拆模方法,控制好拆模时间。
板面不平整、轴线位移
3模板支设方案正确,操作过程要认真;
4位置线要弹准确,及时调整误差,以消除误差累计;
5防止振捣棒冲击门口模板,预埋件坚持门洞口两侧混凝土对称下料。
楼面标高控制
混凝土养护
混凝土表面磨光
混凝土表面拉毛
砼工程质量通病及措施(通用版)
质量通病
主要原因
预防措施
麻面
1模板面粗糙,脱模剂漏刷,粘有杂物,模板表面未湿润,振捣时气泡未排出;
2垫块位移,漏放或间距大;
3钢筋过密,大石子阻碍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1清模,刷好脱模剂,模板用清水充分湿润,按操作规程振捣;
2确保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3适当选用石子的最大粒径。
1梁板同时浇筑,只用了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用铁锹拍平,使砼板厚不准;
2混凝土未达到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者运料;
混凝土通病治理实施细则
XX高速公路XX合同段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为了加强XX高速公路第XX段质量管理,认真贯彻《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等国家法律、法规和地方法规的要求,牢固树立“责任重于泰山”的观点,坚持把质量放在首位,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的各项措施,努力提高项目质量水平,确保XX高速第XX合同段项目顺利进行。
一、工程概况二、质量目标严格按照设计文件、招标文件技术规范和相关的国家或部颁技术标准、规范进行施工,工程质量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优良率达到95%以上。
确保本合同段工程达到优良标准,争创精品工程。
三、质量方针以人为本,依靠科技规范管理,争创行业一流,实现顾客期望,风险满意工程。
四、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XX为首总工程师XX为具体负责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项目质量管理工作,从组织上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项目经理部设安全质量部,配备专职质量检测工程师,工程队设专职质检员,工班设兼职质检员。
组建精干高效的试验和测量队伍,项目经理部设中心试验室、精测队,施工队设试验组、测量班,配备必要的检测、试验仪器设备,在原材料控制、施工过程控制、竣工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等各个环节,实施施工全过程测量和试验控制,对施工全过程进行质量检查,在施工过程中自下而上按照“跟踪检测”、“复检”、“抽检”实施检测工作。
(二)、质量保证体系框图质量保证体系图(三)、质量自检体系框图(四)、工序质量检查验收程序框图(五)、工程质量控制程序框图(六)、主要岗位人员质量职责⑴项目经理:①对施工承包合同所要求的工程质量和实现合同目标负全责。
②按“施工组织设计进度要求”合理配置资源,组织均衡生产,防止因组织安排不当,影响工程质量。
③定期检查计量支付,召开“工程例会”,分析施工质量、进度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的纠正措施,奖优罚劣,促进工程质量的提高。
项目混凝土工程作业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细则
项目混凝土工程作业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细则1 质量缺陷及预防措施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浆流失,钢筋较密或石子相应过大。
预防措施:按规定使用移动振动器。
中途停歇后再浇捣时,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面及模板拼缝处的浆液,才能使接缝严密。
若接缝宽度超过2.0mm,应予填封,梁筋过密时应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
2)、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
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把粘浆清除干净,并满涂隔离剂,浇捣前对模板要浇水湿润。
3)、露筋产生原因:主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密实。
预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要求,垫块放置间距≤800成梅花形布置,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600,使钢筋自重挠度减少;使用振动器时移动间距≤500,必须待砼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能移动。
4)、墙柱底部缺陷(烂根)产生原因:模板下口缝隙封堵不严密,导致水泥浆漏浆;第一次分层浇筑时分层过大,或下料时石子较多。
预防措施:模板根部必须用1:3的砂浆封堵密实;砼浇筑开始时,如果发现第一段出泵管的砼中石子较多时不能放入模板内,堆放在挡板上,待正常砼出管后再下料。
5)、胀模产生原因:墙柱模板的夹具过少、或对拉螺杆的螺丝没拧紧,或是模板根部的顶撑不到位。
预防措施:模板根部用砂浆封堵密实后必须检查顶撑是否调整适当;在设置夹具时要严格按照方案的间距进行,在浇筑砼前必须仔细检查对拉螺杆的螺丝是否拧紧,在浇筑砼时要在重要部位模板边拉检查线,安排专人观察变形情况,以备随时加固。
2砼质量缺陷的处理措施1)表面处理:此方法针对蜂窝、麻面和露筋先凿除麻面范围或露筋周围的疏松砼,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干净,对小的蜂窝孔用1:2的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2)补强处理:此方法针对墙柱底部缺陷凿去疏松软弱的砼,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干净,会同监理检查剔凿情况是否合格,合格后用水充分湿润1~2天,再按照附后图中的方法重新安装模板,在上端留砼浇筑口,为防止楼地面不平整而漏浆,在模板根部留约10mm高读用砂浆封堵密实;为了防止模板根部跑位,在根部加一条90×90的木枋,并用与模板架连接的顶托顶紧。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一、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介绍
1. 混凝土强度不达标
- 原因:配合比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施工工艺不规范等。
- 后果:降低结构承载能力,影响工程安全。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使用优质原材料、严格按照施工规
范施工。
2. 混凝土表面开裂
- 原因:干缩、温度应力、膨胀等。
- 后果:影响混凝土外观,减弱抗渗性能。
- 对策:控制施工阶段的温度变化、增加混凝土的抗裂剂。
3. 混凝土抗渗性差
- 原因:配合比设计不合理、施工工艺不当。
- 后果:容易渗水,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 对策:合理设计配合比、采用防渗材料、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二、混凝土施工质量防治措施
1. 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
- 对水泥、骨料、掺合料等进行质量检测,确保其符合标准要求。
2. 加强施工工艺管控
- 采用现代化施工设备,保证施工操作规范。
- 控制浇注温度、铺面养护等环节,避免开裂和强度不达标。
3. 配合比设计合理
- 根据工程要求和材料性能,科学确定配合比。
4. 采用适当的外加剂
- 如抗裂剂、防渗剂等,提升混凝土的性能。
5. 加强施工质量管理
- 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查和验收,及时发现和纠正问题。
以上是混凝土施工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的介绍。
通过加强质量管控、合理设计和选用适当的材料,可以有效预防施工质量问题的发生,保证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其中包括材料质量、施工环境、施工工艺等方面的不符合设计要求以及存在的一些常见问题。
为了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我们需要采取一些防治措施来解决这些问题。
一、混凝土材料质量通病: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抗渗性差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选用合适的水泥、骨料等原材料,并进行适当的试验检验。
2.原材料偷工减料: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甚至出现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原材料供应商的管理和质量把控,确保原材料的质量。
3.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水用量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达标、开裂、渗水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水灰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监控,严格控制用水量。
4.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的搅拌和浇注不均匀: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不均匀、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选择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控制浇注速度和质量,避免混凝土分层。
二、施工环境和工艺通病:1.施工现场环境不洁净:可能导致混凝土表面质量不达标、强度降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加强对施工现场的清洁管理,确保施工环境的整洁。
2.温度和湿度控制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开裂、强度低等问题。
防治措施:合理控制施工温度和湿度,可采取加热、湿喷雾等方法进行调控。
3.混凝土养护不当:可能导致混凝土强度下降、开裂等问题。
防治措施:对刚浇筑的混凝土进行养护,保持适宜的湿度和温度,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三、其他常见问题及防治措施:1.混凝土表面麻面:可能由于混凝土坍落度过大、养护不当等原因导致。
防治措施:加强对混凝土坍落度的控制,注意养护工作,避免混凝土表面水分过早蒸发。
2.混凝土开裂:可能由于温度变化、湿度变化等引起。
防治措施:根据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混凝土抗裂措施,如加纤维等。
3.混凝土强度低:可能由于配合比设计不合理、原材料质量差等原因引起。
防治措施:合理设计配合比,加强对原材料的质量管控,确保混凝土强度。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专项方案混凝土质量通病指的是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一些问题和质量缺陷,如裂缝、脱皮、空鼓、析胶、砌筑不牢固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混凝土的使用寿命和性能,还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事故。
为了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提高混凝土工程质量,需要制定一套专项方案。
一、严格控制原材料质量二、优化施工工艺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掌握科学的施工工艺,以确保混凝土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首先,应合理控制混凝土的配合比,根据工程需求和原材料特性确定合适的配比。
其次,要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规定的施工工艺进行操作,严禁违规操作和创新施工。
最后,要定期进行工艺改进和技术培训,提升施工人员的技能水平。
三、加强质量监督检测混凝土施工结束后,应加强质量监督检测,排除可能存在的质量隐患。
首先,要建立完善的质量监督检测机制,对每个工程节点进行检测,确保混凝土的质量达到要求。
其次,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种设备的检测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正常,避免设备故障对混凝土质量造成的影响。
最后,要定期进行质量抽检和质量跟踪,及时发现和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
四、加强专业技术培训为了提高施工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需要加强专业技术培训。
首先,要制定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组织专业培训机构或行业专家进行培训。
其次,要建立培训档案,记录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定期进行培训评估,为施工人员提供更好的培训服务。
最后,要鼓励施工人员参加职业技能竞赛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他们的专业地位和影响力。
五、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为了有效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需要加强质量管理体系建设。
首先,要建立健全质量管理的组织机构,明确责任和职责,确保质量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推进。
其次,要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和标准,为施工人员提供操作指南和参考资料。
最后,要定期进行质量管理评估和审核,总结经验和不足,不断完善和提升质量管理体系。
综上所述,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需要从原材料控制、施工工艺优化、质量监督检测、专业技术培训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等方面入手。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措施(共4篇)
混凝土质量通病整改措施(共4篇)混凝土常见问题处理一、蜂窝(1)配合比计量不准,砂石级配不好;(2)搅拌不匀;(3)模板漏浆;(4)振捣不够或漏振;(5)一次浇捣混土太厚,分层不清,混凝土交接不清,振捣质量无法掌握;(6)自由倾落高度超过规定,混凝土离析、石子赶堆;(7)振捣器损坏,或监时断电造成漏振;(8)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①严格控制配合比,严格计量,经常检查;②混凝土搅拌要充分、均匀;③下料高度超过2m要用串筒或溜槽;④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⑤堵严模板缝隙,浇筑中随时检查纠正漏浆情况;处理措施为:①对小蜂窝,洗刷干净后1:2水泥砂浆抹平压实;②较大蜂窝,凿去薄弱松散颗粒,洗净后支模,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③较深蜂窝可在其内部埋压浆管和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浇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麻面(1)同“蜂窝”原因;(2)模板清理不净,或拆模过早,模板粘连;(3)脱模剂涂刷不匀或漏刷;(4)木模未浇水湿润,混凝土表面脱水,起粉;(5)浇注时间过长,模板上挂灰过多不及时清理,造成面层不密实;(6)振捣时间不充分,气泡未排除。
防治措施为:①模板要清理干净,浇筑混凝土前木模板要充分湿润,钢模板要均匀涂刷隔离剂;②堵严板缝,浇筑中随时处理好漏浆;③振捣应充分密实;处理方法:表面做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不做粉刷的,应在麻面部位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抹平压光。
(1)同蜂窝原因;(2)钢筋太密,混凝土骨料太粗,不易下灰,不易振捣;(3)洞口、坑底模板无排气口,混凝土内有气囊。
防治措施为:①在钢筋密集处采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认真分层捣固或配以人工插捣;②有预留孔洞处应从其两侧同时下料,认真振捣;③及时清除落人混凝土中的杂物;处理方法:凿除孔洞周围松散混凝土,用高压水冲洗干净,立模后用高一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浇筑捣固。
四、露筋(1)同“蜂窝”原因;(2)钢筋骨架加工不准,顶贴模板;(3)缺保护层垫块;(4)钢筋过密;(5)无钢筋定位措施、钢筋位移贴模。
质量通病治理细则
一、钢筋混凝土现浇板裂缝控制治理主要措施:⑪、认真组织好施工图纸会审工作。
对楼板配筋方案不合理、构造配筋设置不到位、楼板刚度过小的,应及时在图纸会审记录中予以调增。
⑫、住宅的建筑平面宜规则,避免平面形状突变。
⑬、应加大现浇板的刚度。
现浇钢筋混凝土双向板设计厚度不应小于120mm,厨房、厕浴、阳台板不得小于90mm。
⑭、现浇板配筋设计宜采用热轧带肋钢筋细且密的配筋方案。
①屋面及建筑物两端的现浇板及跨度大于 4.2m的板应配制双层双向钢筋,钢筋间距不宜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
②外墙转角处应设置放射形钢筋,钢筋的数量、规格不应少于7φ10,长度应大于板跨的1∕3,且不得小于1.2m。
③在现浇板的板宽急剧变化处、大开洞削弱处等易导致收缩应力集中处,钢筋间距不应大于150mm,直径不应小于8mm,并应在板的上表面布置纵横两个方向的温度收缩钢筋。
板的上、下表面沿纵横两个方向的配筋率均不应小于截面积的0.15%,且不小于φ6@200。
④管线应尽量布置在梁内,若梁内管线过多应适当加大梁面,当楼板内需埋置管线时,管线必须布置在上下钢筋网片之间,且宜立体交叉穿越,需立体交叉的不应超过二层管线。
⑮、裂缝防治专项施工方案①预拌混凝土进场验收技术要求;②向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包括初凝时间、终凝时间、坍落度、掺合料品种与掺量、外加剂品种以及其他现场施工需要的技术参数;预提交的技术参数应在预拌混凝土供货合同中明确;③模板体系承载力、刚度与稳定性计算和防止立杆传力应力集中的构造措施;④模板周转套数;⑤钢筋位置、保护层厚度控制;⑥电气线管位置、多层线管交叉控制;⑦板厚控制;⑧混凝土浇捣控制;⑨混凝土初凝前找平与终凝前抹压时间控制;⑩混凝土养护方式与时间控制;○11终凝后上人放线时间控制;○12钢筋、模板吊装时间及防冲撞控制;○13拆模时间控制;○14其他必要的控制措施。
⑯、楼板裂缝施工过程控制①我们不定期派出监理人员检查预拌混凝土生产企业的商品混凝土质量,对企业的原材料控制、混凝土开盘鉴定、生产计划管理、生产过程管理、质量验收与质量跟踪环节进行检查监督。
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
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砼作为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对建筑物的安全和稳定性有着重要的影响。
然而,在施工中,我们常常会遇到一些砼质量通病,如裂缝、孔洞、气泡等问题,这些问题对砼结构的使用寿命和强度都会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制定一套砼质量通病整改方案是十分必要的。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一套整改方案。
一、质量管控措施1.加强砼材料的选择和检验:对原材料进行全面的检验,严格控制材料的质量,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2.浇筑前的预检验:在浇筑前对模板、钢筋等进行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防止发生浇筑难度大、质量不稳定等问题。
3.强化施工监督和现场管理:加强对施工现场的管理,确保施工人员按照设计要求施工,并加强对材料、设备及施工工艺的监督,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
4.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与管理: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艺素质,确保施工技术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二、质量整改对策1.裂缝问题的整改: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砼的养护,及时修补和处理已产生的裂缝,同时优化配合比,减少砼收缩和温度变形,提高砼的抗裂性能。
2.孔洞问题的整改:加强对砼现场施工过程的监控,严格执行浇注规范,确保砼的浇注均匀,避免产生孔洞。
对已经产生的孔洞,进行修补和补充材料,保证砼表面的平整性和致密性。
3.气泡问题的整改:加强控制砼施工工艺中的振捣过程,确保砼中的气泡能够顺利排出,同时优化配合比,减少砼中气泡的形成。
4.砼强度问题的整改:加强对砼配合比的控制,在配制过程中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确保砼强度达到设计要求。
5.提高施工质量的监管:加大对施工过程的监管力度,及时发现并整改问题,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检查与验收1.进行砼质量验收:在施工结束后,进行砼质量验收,包括物理性能测试和工程性能测试,确保砼强度和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2.进行结构的抗裂性能测试:对砼结构进行抗裂性能测试,评估其在不同负荷下的裂缝形成情况,以及裂缝的宽度和长度,确保砼结构具有良好的抗裂性能。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案
混凝土质量通病的防治措施及处理方案一、蜂窝是指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状的窟窿其产生原因: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石子、水泥材料加水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末拌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末设串简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折。
4、混凝土末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5、模板缝隙不严密,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不。
7、基础、柱子、墙根部位末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认真设计,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作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混凝土下料高度超过2m 应设串筒或溜槽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捣固,防止漏振,模板应堵塞严密,基础、柱子、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隔1~1.5h沉实后再浇灌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处理方法:小蜂窝:先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较大的蜂窝:先凿去蜂窝处薄弱松散颗粒刷洗净后,支模用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仔细填塞捣实,较深的蜂窝如清除困难,可埋压浆管、排气管,表面抹砂浆或灌筑混凝土封闭后进行水泥压浆处理。
二、麻面:是指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粗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其产生的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末清理干净拆模板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模板末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模板拼缝不严密,局部漏浆。
4、模板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
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末排出停在模式板表面形成麻点。
防治措施:模板表面要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浇灌混凝土前,模板缝应浇水充分湿润;模板缝隙应用包装胶带纸或腻子等堵严,模板隔离剂应选用长效的涂刷均匀,不得漏刷,混凝土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并用木锤敲打模板外侧使气泡排出为止。
混凝土施工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
砼常见的质量通病和防治措施一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1、产生原因:1模板表面粗糙并粘有干混凝土,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或模板缝没有堵严,浇捣时,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混凝土呈干硬状态,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2混凝土搅拌时间短,加水量不准,混凝土和易性差,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砂浆少石子多,形成蜂窝;3混凝土浇灌没有分层浇灌,下料不当,造成混凝土离析,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质量差或漏振,造成蜂窝麻面;2、预防措施:1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不留积水,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2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一般应为1-2分钟;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2米时,要采取措施,如用串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4混凝土入模后,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合适的振捣时间可由下列现象来判断:混凝土不再显着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美观,应加以修补,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用1:2或2:5水泥砂浆修补,水泥标号、厂家应为同一浇筑时的水泥、厂家;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方可处理;二露筋1、产生原因:1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或垫块太少,钢筋紧贴模板,致使拆模后露筋;2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钢筋过密,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水泥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3混凝土振捣时,振捣棒撞击钢筋,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因而造成露筋;2、预防措施:1钢筋混凝土施工时,注意垫足垫块,保证厚度,固定好;2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较密集时,要选配适当石子,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可采用细石混凝土;3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防止钢筋变形位移,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3、处理方法:首先将外露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子和铁锈清理干净,然后用水冲洗湿润,用1:2或1: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凿掉,冲刷干净润湿,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认真养护;三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1、产生原因:1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块、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2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原材料计量不准确,如砂、石不过磅,加水不准,搅拌时间不够;3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或试模变形,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2、预防措施:1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严格控制配合比,保证计量准确,外加剂要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按砂子+水泥+石子+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处加入,不能倒在料斗内;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3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4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认真做好试验记录;四混凝土板表面不平整1、产生原因:1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灌,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板厚控制不准,表面不平;2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操作或运料,混凝土板表面出现凸凹不平的卸痕;3模板没有支承在坚固的地基上,垫板支承面不够,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2、预防措施:1混凝土板应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在其表面进行振捣,有效振动深度约20厘米,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相邻两段之间应搭接振捣5厘米左右;2控制混凝土板浇灌厚度,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放在灌筑地点附近,随浇随移动,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使板面平整,厚度一致;3混凝土浇灌完后12小时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5oC时不得浇水并设有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2以后,方可在已浇筑结构上走动; 4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支承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并有足够的支承面积,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五混凝土裂缝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混凝土徐变的影响,地基不均匀沉降,拆模过早,早期受振动等因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发生;1、预防措施: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 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4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2、处理方法:当裂缝较细,数量不多时,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开裂较大较深时,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并用水冲洗干净,用1: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效果也较好;六混凝土夹芯1、产生原因:浇灌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往往分层分段施工,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表面,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检查清理,再次浇灌混凝土时,就夹入混凝土内,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2、预防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冻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可采用鼓风机等吹,全部清理干净后,通条开口再封板,然后浇灌混凝土;七外形尺寸偏差;1、现象: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2、产生原因: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5放线误差过大,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3、预防措施: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4、处理方法: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八胀模的防治措施现浇混凝土胀模会造成构件尺寸增大,外形不干规整,严重时需进行剔凿,影响混凝土的外观质量;为有效防治施工时的胀模现象,需对施工胀模的原因进行分析;1、胀模原因分析施工中常见混凝土胀模的原因有以下几种:模板下口混凝土侧压力最大,采用大流动泵送混凝土时,一次浇筑过高、过快;阳角部位U形卡不到位及大模悬挑端过长;采用木板制作的门窗洞口、预留洞模板,其下脚支撑及定位困难;由于墙面残浆等原因,二次接槎部位模板不能保证与墙拼严;拼接处模板安装过松;随意取消对拉螺栓;采用跳模施工的墙,跳模落在钢筋上,不便打斜撑;柱采用定型钢模时,未使用阴角模,大角常连接不紧密,有空隙;浇筑梁无外脚手架时,周边梁外模安装质量难以控制,外模不顺直,支撑不牢;人为减少支撑数量,易使梁下沉;悬挑梁端部及后浇带处支撑数量不足,标高不准,跑模;跨中未按规定起拱时,易发生梁下沉现象;梁柱节点及楼板与剪力墙、柱交接处未制作定型节点模板、易胀模或模板吃进柱内;2、防治措施模板的设计措施上述问题应在结构计算的基础上综合施工等各方面因素后绘成模板施工图,并编制模板方案,以指导施工;模板的安装措施混凝土浇筑及模板养护措施九、混凝土楼面;温度裂缝;塑性裂缝;干缩裂缝;防治措施结合工程实践经验,分析了混凝土施工楼面裂缝形成的原因,提出了预防和控制的混凝土裂缝的措施,以确保混凝土的工程质量;长期以来,由于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认识上的偏差,或重视程度不高,混凝土开裂现象十分普遍,严重破坏了建筑物的外观质量,给业主的心理造成不安全感;其次,从承载力角度而言,由早期裂缝发展而成的贯穿裂缝和深层裂缝改变混凝土的受力条件,降低结构的承载能力,影响建筑物的质量和运行安全性;第三,从耐久性角度出发,混凝土结构体表面或内部发生的裂缝将对建筑物防水性、抗渗性、钢筋锈蚀性、化学侵蚀性等耐久性产生严重的危害,缩短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因此,施工中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控制裂缝,使结构尽量不出现裂缝,或尽可能减少裂缝的数量和宽度,以确保工程质量;目前,泵送混凝土广泛应用在多高层建筑及大体积混凝土中,达到了提高施工工效,节约施工成本的良好效果;但是,工程实践表明,泵送混凝土属于大流态性的混凝土,具有坍落度大、水泥用量多、含砂率高等特点,因此,在施工中产生裂缝的概率较高;特别是住宅工程楼板的裂缝发生后,往往会引起的投诉、纠纷、以及索赔要求等;现结合大量施工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以及裂缝的防治处理,介绍以施工为主、兼顾设计和材料原因分析楼面裂缝的综合性防治及具体措施;对混凝土楼面施工裂缝产生的原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一、设计中的重点加强部位从住宅工程现浇楼板裂缝发生的部位分析,最常见、最普遍和数量最多的是房屋四周阳角处含平面形状突变的凹凸房屋阳角处的房间在离开阳角1米左右,即在楼板的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以及角部放射筋未端或外侧发生45度左右的楼地面斜角裂缝,此通病在现浇楼板的任何一种类型的建筑中都普遍存在;其原因主要是混凝土的收缩特性和温差双重作用所引起的,并且愈靠近屋面处的楼层裂缝往往愈大;从设计角度看,现行设计规范侧重于按强度考虑,未充分按温差和混凝土收缩特性等多种因素作综合考虑,配筋量因而达不到要求;而房屋的四周阳角由于受到纵、横二个方向剪力墙或刚度相对较大的楼面梁约束,限制了楼面板混凝土的自由变形,因此在温差和混凝土收缩变化时,板面在配筋薄弱处即在分离式配筋的负弯矩筋和放射筋的未端结束处首先开裂,产生45度左右的斜角裂缝;虽然楼地面斜角裂缝对结构安全使用没有影响,但在有水源等特殊情况下会发生渗漏缺陷,容易引起住户投诉,是裂缝防治的重点;根据上面的原因分析,我公司在近几年的图纸会审中,十分注意建议业主和设计单位对四周的阳角处楼面板配筋进行加强,负筋不采用分离式切断,改为沿房间每个阳角仅限一个房间全长配置,并且适当加密;几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凡采纳或按上述设计的房屋,基本上不再发生45度斜角裂缝,已能较满意地解决好楼板裂缝中数量最多的主要矛盾,效果显着;二、裂缝形成的原因和防止措施一温度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混凝土是热的不良导体,传热很慢,混凝土浇筑后,在混凝上硬化初期,水泥的水化热使混凝土内部温度升高,一般每100Kg水泥可使混凝土温度升高10℃左右,加上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在2~3d内,混凝土内部温度可达50~80℃,造成内外温差很大,形成温度梯度,而混凝土的线膨胀系数约为1010-6/℃即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0℃,混凝土会产生%的线膨胀或收缩;经验表明,在无风天气,混凝土表面温度与环境气温之差大于25℃时,即出现肉眼可见的温差收缩裂缝;裂缝宽度一般在 mm左右;裂缝走向无规律性,有在构件表面较浅范围内的,有深入到构件内部较深的,深进和贯穿的温度裂缝对混凝土有很大的破坏性;2、防止措施1 在材料方面严格控制混凝土原材料,降低水泥水化热;选用中热和低热的水泥品种是控制混凝土温度升高的根本方法;选择合适的骨料级配,增强混凝土的和易性,有效地控制混凝土的温度升高,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选择粒径较大、级配良好的粗骨料;掺加适量的外加剂或掺和料,如木质素磺酸钙减水剂、粉煤灰等,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改善混凝土的性能,从而降低水化热;2 在施工、设计方面a 控制混凝土的出机温度;对混凝土出机温度影响最大的是石子与砂的温度,采用预冷骨料、遮阳防晒、洒水降温;运输时,对运输车进行遮阳防晒和保温措施;b掌握好混凝土浇筑时间;合理部署施工,尽量避免在炎热天气浇筑大体积混凝土,控制混凝土的浇筑温度,减少结构的内外温差;c及时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养护;尽量减少混凝土的暴露面和暴露时间,避免夏季遭受暴晒,防止冬季经受寒潮冲击,延缓混凝土的降温速率;d改善边界约束和构造设计;当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尺寸过大时,为防止水化热的大量积聚,在进行结构设计时,可在适当位置设置后浇带,降低混凝土每次浇筑的蓄热量;其次在结构的孔洞周围,变截面处以及底板、顶板与墙的转角处,配制温度钢筋,改善应力集中,防止裂缝出现;同时为了消除边界约束而引起的温度引力,应在与边界约束的接触面设置滑动层,以消除嵌固,减少约束;二塑性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塑性沉降裂缝在新拌混凝土中,骨料颗粒悬浮在一定稠度的胶结材浆体中,由于普通混凝土的浆体密度低于骨料,因而骨料在浆体中有下沉趋势;而浆体中水泥颗粒密度又大于粉煤灰并远大于水,从而使浆体中的粉煤灰与水向上漂移而产生沉降与离析、泌水现象;骨料下沉和水分上升会在水平钢筋底部和粗骨料底部积聚水分,干后形成空隙,还会使混凝土接近表面的部份由于粉煤灰组分多而降低强度;当下沉的固体颗粒遇到水平钢筋或受到侧面模板的摩擦阻力时,就会与周围的混凝土形成沉降差,在混凝土顶部表面形成塑性沉降裂缝;混凝土的坍落度越大,越易发生塑性沉降裂缝;b塑性收缩裂缝混凝土在初凝前由于水分蒸发、混凝土内部水分不断向表面迁移,形成混凝土在塑性阶段体积收缩;一般混凝土的塑性收缩约为1%,坍落度大的混凝土大流动性混凝土的塑性收缩量可达2%;当施工时温度高,相对湿度低时,混凝土内部水分向表面迁移供应不上蒸发量的情况下,混凝土表面失水干缩受下面混凝土的约束,表面会出现不规则的塑性收缩裂缝;此种塑性收缩裂缝在混凝土初凝前及时抹压或二次振捣可以愈合,如不及时处理并蓄水养护,可能发展为贯通性有害裂缝;近年广泛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为便于泵送与浇筑,现场任意加水现象时有发生;加水不仅使水灰比变大,降低混凝土强度,且极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工地对此严加控制;2、防止措施a要控制混凝土单位用水量在170 kg/ m3 以下,水灰比小于 ,在满足施工要求时,尽可能减少坍落度;b掺加适量质量良好的泵送剂及掺合料,可有效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和降低沉陷;c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当,时间过短或过长都会造成拌合物均匀性变坏而增大沉陷;d混凝土浇筑时,下料不宜太快,防止堆积或振捣不充分;e混凝土应振捣密实,一次振捣时间为15~30 s ,在柱、梁、墙和板的变截面处宜分层浇筑、振捣,在混凝土浇筑1~ h后,混凝土尚未凝结之前,对混凝土进行两次复振,以排除混凝土因泌水在粗骨料水平钢筋下部产生的水分和空隙,改善混凝土和钢筋的握裹力,消除混凝土沉降裂缝;f在炎热的夏季和大风天气,为防止水分激烈蒸发形成内外硬化不均和异常收缩引起裂缝,应采取缓凝和覆盖;三水化收缩及干躁收缩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水化收缩及自生干缩裂缝:水泥在水化反应过程中,水化产物的绝对体积同水化前的水泥与水的体积之和相比有所减少的现象称水化收缩;硅酸盐水泥的水化收缩量约为1%-2%;水化收缩在初凝前表现为浆体的宏观体积收缩,初凝后则在已形成的水泥石骨架内生成孔隙;在水泥继续水化过程中不断消耗水分导致毛细孔中自由水减少,湿度降低,在外部养护水供应不充分的情况下,混凝土内部产生自干燥现象,由自干燥作用导致毛细孔内产生负压,引起混凝土内自干燥收缩;由于常态混凝土的水胶比较高,混凝土内有较为充裕的水分,在养护较好的情况下毛细管中很少出现缺水干燥现象,因而很少发生自生干燥收缩;对于水胶比小于的混凝土,初凝后水化收缩与自生干缩率可达%%,据日本Tazawa的实验,水胶比的加硅粉混凝土,2d自生干缩即高达%;因此,对于水胶比低的混凝土,应在初凝时水泥石结构未到很密实的情况下及时饱水养护,否则极易产生混凝土自内而外的自生干缩裂缝;b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工程在硬化后,内部的游离水会由表及里逐渐蒸发失水,导致混凝土由表及里逐渐产生干燥收缩;在约束条件下,当收缩变形量导致的收缩应力大于混凝土的抗拉强度时,混凝土就会出现由表及里的干燥收缩裂缝;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是从施工阶段撤除养护开始的,早期的干燥收缩裂缝比较细微,往往不为人们所注意;随着时间推移,混凝土的蒸发量和干燥收缩量逐渐增大,裂缝也逐渐明显起来;一般混凝土90d干燥率为%%,流动性混凝土为%%,这是混凝土结构较普遍地发生裂缝的主要原因;干燥收缩裂缝在潮湿条件下可以逐渐缩减愈合,因此如果裂缝宽度不大于规定指标,对结构不致构成危害;2、防止措施1在材料方面a水泥:水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 、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硅酸盐水泥及粉煤灰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水泥颗粒越细,硬化时收缩越大,掺混合材料的硅酸盐水泥配置的混凝土比用普通水泥配置的混凝土干缩率大,按收缩值排序为:矿渣水泥> 普通硅酸盐水泥> 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因此在满足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中、低热水泥,降低水泥用量;b粗骨料:粗骨料最大粒径应满足结构钢筋净间距和泵送管径要求,粒径增大可减少用水量、水泥用量,从而可以减少混凝土自身收缩;粗骨料必须是连续级配,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宜大于10 % ,以保证混凝土的可泵性;c细骨料:细骨料级配应合理,并优先选用中砂,控制云母、硫化物、有机质、粘土、淤泥等有害物质含量,降低混凝土收缩;d减水剂和掺合料:泵送混凝土中掺入减水剂,在水灰比不变的情况下,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混凝土收缩;混凝土中掺入粉煤灰、矿渣粉、沸石粉等掺合料可以增加混凝土密实度,提高可泵性;2 在施工方面a采用二次抹压技术,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在混凝土表面进行二次抹压,消除混凝土干缩、沉缩和塑性收缩发生的表面裂缝,增加混凝土的密实度,但是,二次抹压时间必须掌握恰当,过早抹压没有效果,过晚抹压混凝土已进入初凝状态,失去塑性,消除不了混凝土表面已出现的裂缝;b在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及时覆盖塑料薄膜或湿草袋,对混凝土进行保湿养护,接缝处搭接盖严,避免混凝土水分蒸发,保持混凝土表面处在湿润状态下养护,混凝土终凝后继续浇水养护7 d;c混凝土经过二次抹压初凝后,轻微洒水润湿,混凝土终凝后每天分几次浇水养护,保持水浸润混凝土表面7 d;d为防止墙柱、梁等的侧模板过早拆卸,导致混凝土表面产生干燥收缩裂缝,应在表面刷养护液;四施工裂缝1、裂缝形成的原因a振捣工艺不当发生的裂缝:振捣不足部位混凝土构造比较疏松,拆模后易出现蜂窝、麻面,过振部位则粗骨料下沉,表面泌浆、泌水,中间砂浆富集,易由表及里发生塑性裂缝和干燥裂缝;有时工地为减少拆、装泵管次数,将混凝土拌合物集中卸下,用振捣器赶料,使大量浆体被赶走,粗骨留在原处,导致混凝土结构失匀,浆体多的部位易出现塑性收缩裂缝和干燥裂缝;b养护不足引起的裂缝: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养护,易产生塑性收缩裂缝和早期干燥裂缝,特别是水泥用量大的高强度等级混凝土和高温、干燥气候条件下浇筑的平板结构混凝土,如不及时养护,极易出现早期收缩裂缝;在烈日暴晒和大风天气,混凝土浇筑后如不及时覆盖养护,有时混凝土表面较快硬结,形成一层硬皮,硬皮上的裂缝已经抹压不动,而下部混凝土还未达到初凝;春寒大风时期也会出现类似现象;这种情况,只有通过二次振捣后,及时覆盖养护加以解决;养护不足不仅表现在养护时间达不到规范规定的天数,例如有的工地并不覆盖保湿养护,只是一天浇两三次水,混凝土同样处于养护不足状态; c预埋线管处的裂缝预埋线管,特别是多根线管的集散处是混凝土截面受到较多削弱,从而引起应力集中,容易导致裂缝发生的薄弱部位;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小,并且房屋的开间宽度也较小,同时线管的敷设走向又不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方向时,一般不会发生楼面裂缝;反之,当预埋线管的直径较大,开间宽度也较大,并且线管的敷设走向又垂直于混凝土的收缩和受拉力向时,就很容易发生楼面裂缝;d 施工荷载裂缝目前在主体结构的施工过程中,普遍存在着质量与工期之间的较大矛盾;一般主体结构的楼层施工速度平均为5-7天左右一层,最快时甚至不足5天一层;因此当楼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后不足24小时的养护时间,就忙着进行钢筋绑扎、材料吊运等施工活动,这就给大开间部位的房间雪上加霜;除了大开间的混凝土总收缩值较小开间要大的不利因素外,更容易在强度不足的情况下受材料吊卸冲击振动荷载的作用而引起不规则的受力裂缝;并。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大体积混凝土质量通病及防治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有以下几种:1、砼麻面 ,2、蜂窝,3、孔洞 ,4、露筋,5、缺棱掉角,6、施工缝夹层,7、外表裂缝,8、跑模、胀模。
一、砼麻面现象:砼外表局部缺浆粗糙,或有许多小凹坑,但无钢筋和石子外露。
原因分析:1、模板外表粗糙或清理不干净,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拆模时砼外表被粘损。
2、模板脱模剂涂刷不均匀,拆模时砼外表粘结模板。
3、模板接缝拼装不严密,灌注砼时缝隙漏浆。
4、砼振捣不密实,砼中的气泡未排出,一局部气泡停留在模板外表。
预防措施:1、模板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木模板灌注砼前,用清水充分湿润,清洗干净,不留积水,使模板缝隙拼接严密,如有缝隙,填严,防止漏浆。
3、模板涂模剂要涂刷均匀,不得漏刷。
4、砼必须按操作规程分层均匀振捣密实,严防漏捣,每层砼均匀振捣至气泡排除为止。
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砼外观,对于面积较大的部位修补。
即将麻面部位用清水刷洗,充分湿润后用水泥砂浆或1∶2水泥砂浆抹刷。
二、蜂窝现象:砼局部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出现空隙,形成蜂窝状的孔洞。
原因分析:1、砼配合比不合理,石、水泥材料计量错误,或加水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
2、砼搅拌时间短,没有拌合均匀,砼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未按操作规程灌注砼,下料不当,使石子集中,振不出水泥浆,造成砼离析。
4、砼一次下料过多,没有分段、分层灌注,振捣不实或下料与振捣配合不好,未振捣又下料。
5、模板孔隙未堵好,或模板支设不牢固,振捣砼时模板移位,造成严重漏浆。
预防措施:1、砼配料时严格控制配合比,经常检查,保证材料计量准确。
采用电子自动计量。
砼拌合均匀,颜色一致,其延续搅拌最短时间符合规定。
2、砼自由倾落高度一般不得超过2m。
如超过,要采取串筒、溜槽等措施下料。
3、砼的振捣分层捣固。
灌注层的厚度不得超过振动器作用局部长度的1.25倍。
捣实砼拌合物时,插入式振捣器移动间距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 1.5倍;对细骨料砼拌合物,那么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倍。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引言
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是指在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和缺陷。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还会降低工
程的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
治措施。
措施一:材料选择和检查
1. 选择优质的混凝土原材料,如水泥、骨料和掺合料,并确保
其符合相关质量标准。
2. 对原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包括外观、质量等方面,以确保
其无任何质量问题。
措施二:施工过程控制
1. 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包括摆放模板、浇筑混凝土等。
2. 控制混凝土的配比和搅拌时间,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均匀性。
3. 在浇筑混凝土前,对模板进行检查和预处理,确保其平整和
牢固。
措施三:养护管理
1. 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湿和遮阳等措施,以促进混凝土的早期强度发展。
2. 定期检查和维护混凝土结构,及时修复裂缝和缺陷,防止其进一步扩展和影响结构的稳定性。
措施四:监督检验
1. 建立混凝土工程的监督检验制度,确保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监控。
2. 对混凝土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纠正措施。
结论
通过合理的材料选择和检查、施工过程控制、养护管理和监督检验等一系列措施,可以有效防治混凝土工程质量通病,提高工程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在混凝土工程施工过程中,各相关人员应密切合作,共同努力,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关于砼质量通病管理办法
佛山龙湾大桥及引道工程监理部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办法目前,龙湾大桥及引道工程施工砼质量通病严重,结构物实体蜂窝麻面、施工缝、施工冷缝、孔洞、露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接缝处漏浆、烂根、错台、结合部位渗水、拉杆钢筋露头、鼓胀变形等比比皆是,如不严加整治,将对工程形象造成严重不良影响,根据监理部制定的监理工作计划,依据广东省交通厅下发的“关于印发《广东省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的通知”(粤交基〔2009〕687号)。
为确保龙湾大桥及引道工程砼结构物的耐久性和安全性,我部制定了“关于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实施办法”,并将此办法作为补充内容纳入《监理实施细则》。
要求各相关单位和人员严格执行,将砼质量通病问题治理列入日常重要工作内容,直至本项目建成通车。
1、 砼质量通病分类1、砼结构物实体质量通病,具体有:砼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不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钢筋保护层厚度不足或过大,结构物出现裂缝或裂纹较多,结构物表面出现砂面、冷缝、大面积气泡、蜂窝麻面甚至露筋、表面错台超标、鼓胀、色泽不一等;2、施工工艺通病,具体有:模板制作和安装质量差,砼施工缝处理不规范,钢筋锈蚀及加工和安装不规范,砼结合面拉毛不足或未埋接茬石,砼配合比设计不当或施工配合比控制不好及计量不准确,进场原材料控制不严,砼施工过程振捣不足或过振,砼养生不规范,预应力张拉龄期和强度控制不规范及孔道压浆不饱满等;3、管理通病,具体有:项目部人员配置达不到合同要求,施工员和质检工程师不足,自检不规范、不严格流于形式,以包代管,质量责任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试验检测及及技术交底工作不到位,砼生产过程控制不严等。
二、质量通病治理控制程序和措施1、控制程序确保按监理程序展开施工,是防止砼结构物出现质量通病的工作基础。
为使工程展开在行为上有条不紊,结果上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合同约定,明确质量监理控制程序如下(见下图):质量控制程序框图承包人提出开工申请报告审查开工申请报告每道工序完工承包人自检承包人填报质量检验报告单监理工程师签认工程质量检验报告单分项工程完工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返工 进行下道工序不合格合格不合格 合格 合格合格2、砼结构物质量通病治理的方法与措施⑴、确保进场原材料质量。
质量通病治理细则(土方回填工程、砼工程、二次灌浆、抹灰工程、块料面层、屋面防水保温工程)_secret
质量通病治理细则1建筑专业:土建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土方回填工程、砼工程(砼结构表面)、二次灌浆、抹灰工程、块料面层、屋面防水保温工程。
1.1土方回填工程:常见的质量通病,有回填工土质不良、回填不密实、填土边坡塌方、填方成弹簧土的质量通病。
1.1.1消除回填工土质不良的措施:a. 基坑、回填土填料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基底杂物,积水应清除。
b. 回填土严禁使用耕植性土、草地其表层植物性土应清除;填土选用透水性良好的矿质粘土、亚粘土;土块颗粒不应大于5cm,碎块草皮和有机质含量大于8%。
回填压实时,应控制最佳含水率。
最佳含水量现场鉴别方法是,手握成团,落地而碎。
对于过干的回填土,或采用提前2天前浇水湿润,或铺一层洒水,待不粘打夯机时再进行打夯。
过湿要进行晾晒。
c. 基底填土应经质检部门校核,基底土质和设计要求有出入时,应和设计人员商定修改处理,并做隐蔽工程记录。
d.挖土后应及时施工基础工程,保持地基良好的原有状态,不受扰动。
3.1.1.2.消除回填不密实的措施:a. 合理按设计要求选用填料,其中上层填筑透水性较小的填料,下层宜填筑透水性较大的填料,填料技术要求应符合技术规范要求。
b. 填土采用机械填方时,应保证边缘部位的压实质量,一般使用小型压实机械压实。
c.按设计要求预留其沉降量,其沉降量具体数目由供需双方技术人员确定,质检部门监督执行。
d.回填土密实度,应达到设计的要求。
其要求一般应按规范的要求取样,经中心试验室试验。
e.填土方法、铺土厚度和压实遍数等参数应进行实际效果试验后,才能大规模施工。
(1).填方的厚度控制以及压实要求:填方每层铺土厚度人工夯实每层250mm,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
蛙式打夯机每层厚度300mm,夯实遍数不少于4遍;回填土铺土厚度不大于300mm,压实厚度按250mm计,即每1m回填深度不少于4层。
铺土厚度和平整度,可用小皮数杆控制,每10~20m或100~200m2设置一处,检查可用插针检验铺土厚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6省道汇龙至惠和段改扩建工程监理组关于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方案混凝土质量通病直接影响结构的安全性和耐久性,是结构工程质量的一个突出问题。
也是当前交通部、交通厅极为关注的议题。
根据交通运输部公路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的要求,南通市总监办下发的关于开展砼质量通病治理的要求,结合336省道汇龙至惠和段改扩建工程的具体实际情况,启东市公路建设大会战总指挥部决定在336省道汇龙至惠和段改扩建工程开展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为加强活动的组织和指导,监理组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目前主要存在的一系列砼质量通病当前混凝土质量通病主要体现在:(1)、保护层厚度偏差超标,检测合格率太低。
(2)、混凝土结合面处理不规范、出现施工冷缝(3)、沉降缝不顺直(4)、边角蜂窝麻面现象严重(5)、孔道压浆不密实(6)、高标号砼回弹强度偏低(7)、砼表面色差明显,外观质量不理想二、活动的目标(一)杜绝强度不达标混凝土,有效控制混凝土强度离散性。
混凝土强度必须大于设计强度且严格控制在设计强度的倍以内。
(二)杜绝使用不合格原材料,钢筋、水泥、砂、石、外加剂、锚夹具抽检合格率达到100%。
(三)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在模板安装过程中抽检合格率达到95%以上,工后抽检合格率达到85%以上。
(四)蜂窝、麻面、裂缝等现象显着减少,消除露筋现象,混凝土外观质量综合评分有明显提高。
不得出现大面积的蜂窝、麻面现象。
(五)预应力孔道压浆、超限裂缝等施工质量得到有效控制。
(六)形成一批达到领先水平的较为成熟的混凝土质量有效控制的工艺、工法,建成一批具有品牌效应的混凝土样板工程。
三、引起砼质量通病的相关管理、施工工艺、实体质量通病。
1.管理通病(1)质量责任制不明确、落实不到位:质量责任划分未覆盖到所有施工内容;部分关键工序质量责任人未落实;质量责任奖惩不落实;部分参建人员缺乏培训,质量责任意识薄弱。
(2)质量保证体系不健全:质量保证措施没有紧贴工程实际,无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重要的施工方案未报批;技术交底没有做到横向到边、竖向到底的要求。
(3)试验检测及管理工作不规范:原材料和实体质量技术指标内容未检、漏检或检测频率不足;检测设备或仪器不满足试验要求;试验检测适用标准错误;试验台帐建立不完善或台帐不能与报告相符;标养室设施、试块养护不能满足规范要求;委托试验管理不规范;试验人员数量、资质不能满足规定要求;试验检测原始资料记录、签认不规范。
(5)合同有关质量条款履约不到位:主要管理、技术人员变更手续不完善;变更后的人员数量、资质、职称低于合同规定;主要管理、技术人员不能保持相对稳定;监理人员持证率、培训率不能满足省厅规定要求;分包未经建设单位批准、劳务分包未经监理批准;施工组织设计审批手续不全。
(6)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处理不规范:对质量隐患或质量问题未及时处理或处理不到位;整改结果不够明确,未附相应证明资料;出现质量事故未及时按规定报告和处理,存在隐瞒不报现象。
(7)监理质量管理不到位:监理实施细则不全面,针对性差;对隐蔽工程不能全过程旁站;对混凝土施工配合比不能严格把关;对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检查频率不足。
(8)标准化、规范化施工组织不到位:首件认可制不落实;机械设备与工程规模不适应;模板周转次数多,变形较大;原材料经常变化,混凝土色差大;钢筋保管措施不科学,锈蚀严重。
2.施工工艺通病(1)钢筋骨架加工不规范、模板固定不牢:钢筋骨架绑扎不规范,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偏位明显;模板支撑强度不足,存在跑模现象;钢筋起弯点不符合设计要求;构造钢筋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焊接接头不按规范打弯。
(2)混凝土施工配合比控制不严:外加剂未检测;雨季施工未增加砂、石材料含水率检测频率,施工配合比未及时予以调整;未经批准随意改变配合比;商品混凝土未检测或检测频率不够。
(3)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不规范:计量不准确,生产记录不全;现场塌落度检测频率不足;浇筑过程中混凝土分层层厚过大,钢筋密集区振捣不到位;养护未覆盖或覆盖不到位,不能及时规范养护;冬季、雨季、高温施工时混凝土生产、浇筑、养护质量控制措施不力,缺少同条件养护试块;通道沉降缝分隔控制不严;保护层垫块制作工艺落后,浇筑前出现变位偏差。
(4)预应力施工不规范:张拉机具未及时标定;工序安排不够合理,穿束后放置时间过长;张拉时龄期控制不规范,张拉时强度、弹性模量不明确;孔道压浆不及时,不密实。
3.实体质量通病(1)质量技术指标合格率低:混凝土强度离散性大;钢筋布设偏差超标;混凝土保护层厚度偏差大;桥梁立柱轴线偏位、竖直度超标;现浇箱梁顶面高程、平整度合格率偏低。
(2)混凝土外观质量存在缺陷:蜂窝、麻面、露筋、色差大;轮廓线不顺滑,有歪斜、错台现象;边角破损。
砼现浇箱梁顶板出现不规则裂缝。
(3)原材料质量得不到保证:原材料堆放场地未硬化,砂、石材料混堆或杂质过多;钢材、水泥保管措施不到位,造成钢材锈蚀、水泥变质;工作锚具硬度指标合格率低。
四、治理通病的监理组实行的主要措施(一)加强引导,成立组织机构,明确职责1.为切实治理混凝土质量通病,监理组决定成立336省道汇龙至惠和段改扩建工程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监理小组,以监理组长顾卫国任组长、结构工程师金海建、试验工程师唐卫平、结构监理员、试验监理员为组员的组织机构,专业工程师和组长共同负责制定全线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活动实施细则,在施工方案审核中,要有针对性的对各分项工程的质量通病治理的措施进行审核,对质量通病进行预防、预控。
接收省质检站、市公路处、启东市公路建设大会战总指挥部等单位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工作的督查指导,并组织对成功经验进行总结交流和推广,对质量通病治理效果好的项目部进行表扬。
(二)加强对项目质保体系运转督促、要求执行到位施工管理要精细。
一是层层落实责任人,认真落实质量保证体系,严格“自检、互检、交接检”三检制度,上道工序未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坚决不得进入下道工序施工,确保不留质量隐患。
二是推行集中拌和、工厂化预制,按标准化流程进行施工。
三是施工技术人员要熟悉设计图纸和施工技术规范,细化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组织设计中采取有针对性措施治理质量通病并层层进行详细的技术交底,提高具体实施人员治理质量通病的意识和技能。
四是要加强对原材料、模板制作安装及混凝土拌和、运输、振捣、养护等环节的精细化管理。
五是重视混凝土施工动态控制,加强试验检测及数据分析,对发生变异的数据应重点分析,查找原因,及时整改。
六是开展文明工地建设达标活动,重点加强混凝土拌和场地和混凝土浇注现场的规范化管理。
七是开展工地试验室管理达标活动,规范开展各项混凝土质量技术指标检测。
(三)、强化监理职责。
一是监理单位要细化监理实施细则,规范工作程序,明确责任,严格实行工序责任制落实到人。
二是要分析混凝土质量通病易发环节和因素,规范工作程序,加强事前控制措施,提高预控能力。
三是要切实加强工程质量的全过程监理,严格把好材料设备进场、施工组织设计审查、现场管理、试验检测、工程验收等各个重要关口;对涉及结构物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关键部位必须严格执行质量标准,做到重点盯防、严格旁站、及时检测。
四是对现场监理工作中发现的工程质量问题要坚决采取有效措施督促整改到位,切实将监理指令落到实处。
对模板质量和安装、钢筋加工及安装、预应力筋的加工和张拉等分项工程要及时进行平行抽验,并对相应实体工程质量技术指标和质量保证资料进行对照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要求整改,同时进行相应的质量状况分析,及时提出下一阶段施工重点注意事项。
(四)、规范试验检测工作。
一是组织好试验检测人员的培训和试验检测技术交流,全面提高试验检测队伍整体素质,提高试验检测技术水平。
二是严格工地试验室检查和考核,确保现场试验室人员数量和资质、试验环境、设备满足要求,同时要求相应母体试验室应加强对工地试验室的管理和指导,确保现场试验检测工作规范有序。
三是积极推广先进的试验检测技术和方法。
四是保证检测工作及时、客观、科学、准确,通过数据动态分析,掌握混凝土质量状况,并对下一阶段的施工提供指导。
五、混凝土质量通病治理的具体措施(一)、严把原材关,确保原材料质量。
原材料质量是工程实体质量的基础,监理组试验室要切实加强对钢材、水泥、集料、锚夹具、连接器、外加剂、波纹管等进场检验工作督促,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在产品进场验收方面,除外观检查和硬度检验外,同一生产厂家的产品原则上按进场批次各进行一次静载锚固性能试验,以保证材料质量。
对于碎石、黄沙地材进行对不同矿源进行比选,选择质量较好的集料。
所有材料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坚决杜绝边检验边使用以及未检验就使用的违规现象,检验合格的材料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存放、保管和使用。
严禁使用锈蚀严重的钢材,发现不合格的原材料必须立即清退出场并做好记录。
同时监理组要根据规定的大于30%的频率进行材料抽检。
确保336省道改扩建工程所用材料的合格。
(二)、慎重选用外加剂。
选用混凝土外加剂要熟悉其产品性能,所用外加剂必须是附有检验合格证明的产品,监理组应组织对每批产品进行抽检,经检验确认符合施工要求后方可使用,严禁使用对工程质量和耐久性有不利影响的外加剂。
同时,要做好外加剂材料的物理防护工作,应按规定在使用前复验并应通过试验确定其掺量,对于失效产品坚决不准使用。
(三)、严格控制配合比。
试验工程师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和规范要求进行配合比设计审查,配合比设计时要根据施工设备确定砼的坍落度,严禁出现小坍落度设计、大坍落度施工的现象。
配合比设计时要进行水泥与外加剂的亲和性观察。
要求施工时根据实测砂、石料含水量进行施工配合比调整,雨天施工应增加对骨料含水率的测定次数,并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施工工艺、施工条件、材料、混凝土质量波动的变化情况,及时进行配合比调整、报批。
加强混凝土拌和管理,确保计量准确、搅拌均匀,防止离析。
严禁在砼浇筑现场加水增大坍落度。
整个砼施工过程中,结构监理员、试验监理员要在施工现场旁站,及时对不合格的混凝土给予废处理。
(四)、规范施工工艺。
选择表面质量较好的模板,模板的选择必须得到监理工程师模板制作质量要符合要求,安装必须牢固,对于支架支撑浇筑混凝土期间,应设专人按时检查支架、模板有无变形和位移,并认真填写检查记录;钢筋加工与安装要规范,钢筋加工成形几何尺寸符合要求,严格控制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混凝土振捣要规范,合理控制浇注厚度,避免过振松顶和漏振;加强对砼顶面的收面工作,尤其是对砼顶面进行二次收面工作,混凝土保湿养护要加强,早期养护时间要控制得当,养护时间必须达到规范要求。
要加强钢筋保护层质量控制,垫块的材料和形状应科学合理,垫块与模板接触以线性、点性接触,不得出现大面积接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