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常的沈从文 黄永玉

合集下载

沈从文_读后感

沈从文_读后感

但只要有谁家的孩子被打伤、摔伤或者是被甘蔗割破了手,他还是会去治疗,而且不收取报酬。这是不是可以理解为他把他们都当做了自己的儿子,只是自己对儿子的爱的一种延续。又或者真如周围那些人所说的,他成了一个“好人”,只是为了给那小城市的人看病而存活着,看上去夸张得有些像童话 了。
三个月后,傩俦先生的药铺又重新开张了,但作者却没有再写他是如何做生意,而那些病人不是很穷就是忘了带医药费,而他又全然不在乎。
沈先生文如其人,人如其文--在温和、蕴藉、平常中深藏着巨大的惊人的智慧和力量。正如他的表侄黄永玉先生在一篇文章中所言:“他(沈从文)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记得老子曾说:“上善若水。“我想,老子所说的,必定是指沈先生这样的人。
沈从文读后感(三 沈从文曾在自传中提到过,他学会了用眼睛看世界的一切,到一切生活中去生活。文字原本来源于对生活的观察,要善于对世间万事万物有细心的体会,对光、声、色,各种各样动态的静态的美的极力捕捉,对有形的无形的以及一瞬而逝的都能有所感触。文字首先要感动自己才能感动他人,沈从文他先被自己看到的感动了,然后将他感动的东西写了出来,一水一石,一事一物,这些又感动了千千万万的像我一样的后来者。
终于有一天,他可能是想起了自己的儿子,又去玉皇阁找那那个把念经看得并不比说话 为有用处的和尚来为儿子做道场,或者本就是打算为自己做的,作者在还是说说那位傩俦先生的愚昧。谁知道呢?等以后我买来沈从文的小说来慢慢研究吧。
看完沈从文的《爹爹》,原来小说也可以这样来写。如散文般不必太在乎情节地去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对这个世界的看法;又如诗歌 ,通过夸张的手法来创造一种意境,表现人性的美与最实的情感和欲望。你也可以这样试试,让自己的文章也浪漫一次。

沈从文:“要从容啊!”

沈从文:“要从容啊!”
无 活 力 的 月亮 也 沾 了光 , 虽 然 它 只 是 一 点 太 阳 反 射 过 来 的 幽光 。 沈从 文一 点也 不 伟 大 , 若 是 有人 说 沈 从 文伟 大 , 那 简直 是笑话 。 他 从 来 没 有在 “ 伟 大 ”荣 耀 概 念 里 生 活 过一
三个专家来找我 , 据说要向我请教,
作品。 这 几十 年 来 我 们 相 处 的 时候 ,
秒钟。 他说 过 :“ 我 从来没想过 ‘ 突
破’ , 我 只是 ‘ 完成 ’ 。 ” 他的一生 ,
他。 先征求他 的同意 , 同意了, 我们
便 去 他 的 家里 。 他 很 愿 意 说说 这方 面 的见解 。
是 不停 地 “ 完 成 ”的一 生 。 如果 硬 要 把 文化 和宇 宙 天体 联 系 起 来 的话 ,
在 密 锣 紧鼓 的 “ 反 右 ”前 夜 ,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9 4 6 年开始, 我 同 表 叔 沈 从 文
是 会 换 上 正统 衣服 的 。 “ 敦 煌 壁 画上 有穿 黑 白直 条 窄
开始 通信 , 积累到 “ 文化 大革命 ”
前, 大 约 有 了一两 百封 。 可惜 在 “ 文
行将老去 。 ” 那是 在2 0 世纪5 O 年代 中期 , 现在9 0 年代 这句伤感 的预
言 并 没有 应 验 , 他 没有 想 到 , 他 的作
丢掉 , 像我们今 天的人留恋 旅游纪
念品 的爱 好 一 样 …… ”
问题 就 释 然 了, 听 说 那 张 钞 票 今 天还 在 使 用 。
他不过是 一颗星 星, 一颗 不仰仗什
么什 么而 自己发 光 的星 星 。

《灵性鬼才黄永玉》阅读题及答案

《灵性鬼才黄永玉》阅读题及答案

《灵性鬼才黄永玉》阅读题及答案(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以下的文字,完成4~6题。

(12分)灵性鬼才黄永玉美丽的凤凰古城除了作家沈从文,还出了另一位奇人,就是画家黄永玉。

他少年自学美术、文学,皆造诣高深。

他博学多识,才情非凡。

历经世事风雨,却依然不改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的天性,被称为一代“鬼才”。

少年辍学的黄永玉到过上海、台湾、香港,干过苦力,搞过舞美,做过编剧,历尽了沧桑。

在严酷的时代里,漂泊让黄永玉把世界看了个透,颠沛流离的经历让他对人生善恶有了更深的了解。

和爱憎分明的性格一样,黄永玉的画也常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画纯水墨,淋漓尽致,不染丝毫丹青;需要用色彩了,又大红大绿大紫等“俗”色一股脑上来。

国画讲求飞白,此中最显功力,黄永玉却丝毫不理会这些规则:“我的画没空飞白,你要飞到自己大脑子里飞去!”但他的另一类写意画,却异常地空,偌大的画面上只有一个极小然而特征极明显的人或物。

兴致来了,皮纸、高丽纸,水粉、丙烯、国画色无所不用。

反面泼墨,正面点染;巧拙互补,工写结合,一切出于表达内心情感的需要。

黄永玉木刻版画出身,很早就被誉为“中国三神童”之一。

1956年,他在木刻艺术最炉火纯青的阶段,创作了中国版画史上的经典之作《阿诗玛》。

这幅版画以美丽的彝族姑娘为原型,用十幅木刻讲述了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

与传统木刻画崇尚黑白两色不同,他的版画大胆添加了丰富的色彩,成为中国版画史上创新的一页。

那一年,黄永玉才32岁。

受这一次创作的启发,黄永玉的中国画也慢慢形成了水彩与水墨结合而相得益彰的新风格,而两次“丰盛”的欧洲之行也令其得益不少。

从塞纳河到佛罗伦萨,黄永玉大量写生观摩,归来后又在万荷塘边苦练近万张白描荷花。

借助西方绘画的冷暖色对比,黄永玉终于在造型、色彩与风韵上打通了中西方的经脉。

他画的荷花就有着别样的美感:浑然红黄蓝绿,挥洒浓淡枯焦,最终呈现出的不再是寻常荷花高标独立的清雅之美,而是浓墨重彩的绚丽与灿烂。

黄永玉的《平常的沈从文》读后感

黄永玉的《平常的沈从文》读后感

黄永玉的《平常的沈从文》读后感(中英文版)After immersing myself in Huang Yongyu"s "The Ordinary Shen Congwen," a profound sense of admiration and reflection emerged.The biography paints an intimate portrait of the renowned writer, Shen Congwen, revealing the simplicity and authenticity that underpin his extraordinary literary career.阅读黄永玉的《平常的沈从文》后,我深感敬佩与思考。

这部传记生动描绘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形象,展现了他平凡中见伟大的文学道路上的真实与纯粹。

The narrative unfolds in a series of delicate, almost whimsical episodes, each offering a glimpse into the daily life and inner world of Shen Congwen.Huang Yongyu"s masterful storytelling weaves these moments into a tapestry that celebrates the ordinariness of a literary giant, reminding us that greatness often resides in the unassuming.叙述以一系列精致而近乎俏皮的片段展开,每个片段都让我们窥见沈从文的日常生活和内心世界。

黄永玉精湛的叙述技巧将这些瞬间编织成一幅赞美文学巨匠平凡一面的画卷,提醒我们伟大往往寓于平凡之中。

写沈从文的作文素材

写沈从文的作文素材

写沈从文的作文素材篇一:高考作文人物素材: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沈从文——他在痛苦中开花自1949年1月到8月,正是他被人认为“精神失常”的一段岁月。

他在妻子张兆和的信上胡乱圈点,内容大致为:我的痛苦这个世界上没人知晓,生活已经失去意义。

那时他因郭沫若的一句“反动文人”的定论而否定自我,直觉自己的写作时代已经过去。

精神压力巨大的他应梁思成与林徽因之邀住在他们清华园的家里,以疗养身心。

许多真挚的朋友盼望他早日康复,他反复自语:没人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病。

他也感觉到,有些人其实是在等着看笑话。

在呓语里,他说:翠翠,你在一点零四的房间里酣睡,还在想着我吗?我死了也想着我吗?我不由得吃了一惊。

原来,那个小说中“也许明天回来,也许永远不回来”的人,也是沈从文自己啊。

原来,他一直未能忘怀少年的情怀——他在自传里,写下了一段孽缘:一个白脸女孩和弟弟,趁着他的爱情正燃烧时,骗走了一笔数目不小的钱,令他不得不离开家乡。

而他将未曾在自传中落笔的美好感情,嵌入了小说《边城》中。

朴素洁白的期望,欲语还休的心动,用生命表达的纯粹,闪烁在字里行间。

在痛苦无法排遣的许多年后,他还挂念着她,而三三(张兆和的昵称)也排在翠翠的后面。

我终于有点理解了他对张兆和的爱恋,有许多无法言述的情愫,其中有许多映照着对翠翠的憧憬:美丽、忠诚、纯真、微黑,而张兆和还多了翠翠所没有的大家闺秀的才气。

沈张二人的恋爱,未必为对方完全懂得,却可恒久。

因为他对自己的懂,因为她的纯粹高洁。

幸好,他有她。

那个虽然不太懂得他,却一直用自己温暖坚定的爱心去支持和抚慰他的妻子。

后来他曾在家自杀,也幸亏担心着他的她匆匆从干校返回,及时发现而救了他一命。

从此以后,沈从文开始了另一条命。

他的痛苦低到尘埃里,开出花来。

他丢掉了那支光彩夺目的文学之笔,开始托生为文物研究专家沈从文。

我仔细读过其填补国内空白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与其他关于“瓶瓶罐罐”的文章,功力胜于如今的文物专家不知多少倍。

平常的沈从文

平常的沈从文
统衣 服 的 敦 煌壁 画 上 有 穿黑 白直 条

窄裤 子 的 青 年
裤子


看 得 出 是 西 域 的进 口

不 要 因 为服 装 某些 地 方 不 统

就 否 定 全局


要研 究 那 段 社会 历 史 生

制度 的
意外



偶然



问题 就 释 然 了
天 还 在使 用


听 说 那 张 钞 票今



本文 有删 节)
这 是 国 画 大 师 黄 永 玉 对 其 表叔 沈 从 文 先 生 的 回 忆 文 章

对于


代 文 学大师沈 从 文


很 多人 会 用

伟大


个 字 来形 容


作 为至 亲


作者对沈 老 的追 忆是 安静


琐碎 的
他 用质 朴 无 华的 笔触

我们认 识 了


那 次 会面 给 我 留下 深 刻的 印象 我 至 今 还记 得的 是
另外



他 跟 大 家 还说 了
些话

客人 问 起 他 的文学 生活
, ‘


他 高兴 地 谈到 研 究服 饰 的经 过

… …
说:
那也 是 很
“ , ”
文学 的 !




且 哈哈笑 了起来
我 像 写 小 说 那样

画家黄永玉的事迹

画家黄永玉的事迹

画家黄永玉的事迹黄永玉自学美术,文学,为一代“鬼才”,他设计的猴票和酒鬼酒包装家喻户晓。

其人博学多识,诗书画俱佳,亦是诗、杂文、散文、小说、剧本的大家,出版过老祖宗多种画册。

下面是店铺跟大家分享的黄永玉事迹,欢迎大家来阅读学习。

黄永玉人物简介黄永玉、中国画院院士,1924年7月9日出生在湖南省常德县(今常德市鼎城区),祖籍为湖南省的凤凰县城。

土家族人。

笔名黄杏槟、黄牛、牛夫子。

受过小学和不完整初级中学教育。

因家境贫苦,12岁就外出谋生,流落到安徽、福建山区小瓷作坊做童工,后来辗转到上海、台湾和香港。

14岁开始发表作品,以后一段时间主攻版画,其独具风格的版画作品饮誉国内外。

16岁开始以绘声绘色画画及木刻谋生。

曾任瓷场小工、小学教员、中学教员、家众教育馆员、剧团见习美术队员、报社编辑、电影编剧及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副主席。

黄永玉除了绘画外,还精于篆刻,刀法潇洒出尘,令人叹为观止,但他平生从不为人篆刻,平生只为朋友制过两枚印章,一枚为50年为其妻张梅溪所制金文藏书印“梅溪藏书”,另一枚则为近几年来所制,在《平凹散文》(浙江文艺出版社2008年4月第一次印刷版)中《画家逸事》一文中曾提到黄永玉先生托世南先生为石鲁先生带去一方石印(上海钱瘦铁所制),似为此石印。

黄永玉1952年偕同夫人张梅溪由香港回北京,被安排在中央美术学院工作。

先后担任副教授、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等。

1956年就出版过《黄永玉木刻集》,其代表作“春潮”“阿诗玛”,曾轰动了中国画坛。

““””期间,被“_”指控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批判。

而后,又因为在“北京大饭店”画了一幅《猫头鹰》遭到残酷迫害,被遣送回家乡凤凰。

“_”倒台后回北京。

黄永玉擅长版画,主攻国画,其画构思奇特,造诣精深。

1978年,英国《泰晤士报》用了六个版面,作了专题报道了黄永玉的其人其画。

1980年,《黄永玉画集》由香港美术家出版社出版。

国内多家出版社相继出版了黄永玉的《湘西写生》《永不回来的风景》《黄永玉》等多本画册。

平常的沈从文---人物形象

平常的沈从文---人物形象

环境描写作用类题型精炼
第五段的作用是什么?6分
( 5 )那时天空正阴郁。这座被世界遗忘的 再现环境的寂寥冷落,为 小院,守着一隅冻土冬眠,白昼和夜晚同 桃花设置背景,为写其骤 样的寂寥,没有色彩,没有生命的消息。 ( 6)而这朵花却骤然开放了,它独自立在 然开往作铺垫。反衬出早 枝头,大胆地舒展那娇小的花瓣,畅舒生 醒桃花的绚丽坚强生机勃 命中全部的芳香和颜色,露出新鲜的浅笑, 这死寂的世界顿时洋溢着生气。
18.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议论。 试分析“这是真 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这句议论的作用。(5分
(1)对所叙之事进行总结。(结 构上) (2)肯定了所叙之事的价值和意 义。(内容上) (3)包含着对沈从文才华的高度 评价。(内容上) 每点2分,写全三点5分
19.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来应该 好好练一练的!
1、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1分
2、效果:沈从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 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 们的轻蔑态度(2分),同时也写出了 沈从文面对苦难困境时所显现的乐观潇 洒的人生态度 (2分)
散文语言风格特点
幽默讽刺、平实自然、 形象生动、简洁明快 含蓄委婉等
文章结构
一(1-2)作品与读者“长生不老”,为人平 常若水。 二(3-16)困苦生活,丰硕果实 1(4-9)丰富的古代服饰知识。 2(10-16)对待苦难,态度潇 (11-12)路遇—劝我从容 (13)扫女厕所 (14)背糊标语 (15)干校来信话荷花, 完成巨著 (16)钱老评价:外柔内刚(绵里藏针) 三(17)才能智慧、人格品质,故乡养成。
勃。(任意写三点给满分)

黄永玉:世间少见的有趣灵魂

黄永玉:世间少见的有趣灵魂

People 名人坊Reading 月读一张大方脸,两只招风耳,三两根头发,眼睛眯成缝,嘴巴大张还缺了好几颗牙;坐在地上,穿着白背心,两手向上举,两腿往前伸,露出了圆滚滚的大肚皮,地上还放着一个大烟斗;旁边一书,“九十啦”!这就是老顽童黄永玉90岁时的自画像。

要说人一辈子最该活成什么样?我觉得一定且必须是黄永玉这样——一辈子鲜活,一辈子有趣!就连白岩松也说:老了就做黄永玉!要做一个野孩子2015年,已经息影20年的林青霞居然现身湖南卫视真人秀节目《偶像来了》。

很多人既震惊又不解:“她都封神了,多少大导演请她拍戏都不去,怎么突然出现在一个综艺节目上?”后来林青霞谈到,自己是受了黄永玉的影响。

有一次,林青霞问黄永玉关于写作的事:“怎么才能写得更好?”“你呀,得让自己变得野一点”,黄永玉答道,越是年纪大了,越是要保持好奇心,看看这个世界最新的事物是何模样。

其实,黄永玉本人就是一个野孩子。

1924年,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凤凰县,那里民风彪悍,街上随处能看到女人打架和枪毙土匪。

黄永玉每每都逃学去看热闹,所以大家都叫他“黄逃学”。

有这么一个老头:15岁浪迹天涯,50岁考驾照,80岁上时尚杂志封面,90岁办画展,91岁“撩到”林青霞,93岁还开着一辆红色法拉利去飙车……他就是艺坛大师黄永玉,一个现实版的周伯通,一个世间少见的有趣灵魂。

106 | 创新世界周刊 | 2022.6Copyright©博看网 Bookan. All Rights Reserved.黄永玉长寿,他的好友沈从文、汪曾祺、金庸……都走在了他前面。

于是他就开始调皮,就想在死前就开追悼会,“找个躺椅躺在中间:趁自己没死,听听大家怎么夸我。

”最久的一次逃学居然长达半个月。

那一次,他骑上路边苗族人的马,跌下了山坡,摔断了腿,家里人到处找他,急得不知所措。

12岁那年,黄永玉只身前往福建集美读初中,他不喜欢晦涩难懂的教学课程,喜欢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闲书。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水文化意蕴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水文化意蕴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水文化意蕴在《》中的就发生在临近水边的“茶峒”小镇里,水在《边城》有着什么样的意义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水文化意蕴。

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论沈从文《边城》中的水文化意蕴摘要:沈从文是中国现代史上独具个人魅力和文艺风格的作家。

沈从文的性情人格都与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体现着水的特质,渗透出水文化的气息。

沈从文的创作大多以水为背景,讲述发生在水边或与水有关的故事,众多的水意象及水的衍生意象共同形成了一个以水为中心的文化系统。

在这一系统中,生命文化、爱情文化和神巫文化是其主干。

关键词:沈从文《边城》水文化意蕴一、沈从文与水的不解之缘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沈从文一再强调自己“文学事业”的基础并不是建筑在一本或一堆“合用的书”上,而只是建筑在“水”上。

沈从文是一位将水溶进自己生命的作家,水既是他性格的写照,也是他作品的灵魂。

沈从文出生于依山傍水的湘西凤凰,湘西水系发达,自古就有“五溪”之称。

沈从文生于斯长于斯,水深深地透进沈从文的血液,滋养着他的思想和性情。

对于水的性格,沈从文也作了如下分析:“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从表面看,极容易范围,其实则无坚不摧。

”〔1〕沈从文实际上是以心灵和精神来与水沟通,在水的滋养中,沈从文逐渐形成了对生命的领悟:“我是对一切无信仰的人,却是信仰生命”〔2〕;“一个人过于爱有生的一切时,必因为在一切有生中发现了‘美’,亦即发现了‘神’”〔3〕;“美固无所不在,凡属造形,如用泛神情感去接近, 即无不可见出其精巧处和完整处。

生命之最高意义,即此种‘神在生命中’的认识。

”〔4〕正是用各种感觉捕捉“美”和“生命”的人,才会于沉思静观中领悟人生之道,因缘际会,水造就了沈从文柔中带刚、无坚不摧的性格。

黄永玉曾这样描述沈从文:“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样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善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这是对沈从文人格的由衷赞叹和评价,一语中的地指出沈从文人格中最重要的特质:追求“善”和“上”。

鬼才黄永玉_名人故事

鬼才黄永玉_名人故事

鬼才黄永玉灵秀的凤凰古城出了一位奇人,他就是画家黄永玉。

他少年时自学版画、雕塑、绘画、文学,皆造诣高深。

他博学多识,才情非凡,历经世事风雨,却依然不改天真、顽皮、倔强、幽默的天性,被称为一代“鬼才”。

沈从文先生是他的表叔。

沈先生暮年时,黄永玉陪着他一起回到凤凰,坐在老家的院子里,能看得见南华山、喜鹊坡、八角楼和文昌阁小学——他们读书的母校,听得见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

他对沈先生说:“三月间桃花开了,下点毛毛雨,白天晚上,远近都有杜鹃叫,哪儿都不想去了——我想邀一些好朋友远远地来看杏花,听杜鹃叫。

有点小题大做……”沈先生躺在竹椅上,微闭着双眼,说:“懂得就值得。

”说得多好!精神世界的默契和相知是多么难得,他们是听杜鹃鸣,看陌上烟花开遍的一对知己。

他们一起吃糍粑,看傩戏,那一次,沈先生听着古老的乡音,忍不住流泪满面。

黄永玉年轻时候迷恋木刻,他创作的《阿诗玛》《春潮》等曾轰动画坛。

后来,黄永玉任中国香港《大公报》美术编辑,在美国、意大利、香港举办个人画展,名扬海外。

黄永玉最喜欢画荷花,笔下荷花独树一帜,神韵盎然。

在北京郊区的家里,养着三亩荷塘,他的家就取名“万荷堂”。

夏日里荷花摇曳,清芬暗盈,他叼一只烟斗,穿着时髦的牛仔裤接待文人墨客,整天乐呵呵的模样,人们称他“老顽童”。

他笔下的荷花一反常态,一改文人笔下高洁、清逸出尘的荷花,而是色彩斑斓,充满了蓬勃生机。

他最著名的一幅画《猫头鹰》,黑色的猫头鹰,胖胖滚圆的身体,蹲在树枝上,笑容可掬的模样。

它睁着一只眼,闭一只眼,酣然淳朴,一派天趣。

可是,《猫头鹰》曾被一些人批判,说他用这幅画暗示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他成为“黑画事件”被批判的主要对象。

而后,他被批斗、监禁。

他们全家被迫住进一间狭窄的陋室,房间紧挨着隔壁人家的墙壁,通风和采光极差,白天也要开灯照明。

于是,他提笔在墙壁上画了一扇“大窗”,晴空万里,白云朵朵,鲜花盛开,小鸟鸣唱……没有什么比这扇大窗更美的,世界忽然变得清亮起来。

《黄永玉大师之境》阅读答案

《黄永玉大师之境》阅读答案

《黄永玉:大师之境》阅读答案《黄永玉:大师之境》阅读答案黄永玉:大师之境黄永玉,中国艺术史上一位里程碑式的人物,一个罕见的本质意义上的真正艺术人。

十多年前,一位画家在聊天中向黄老倾诉心中的苦楚:年轻貌美的妻子和别人好了,他戴了“绿帽子”,眼含热泪,一脸的无辜无奈和委屈。

黄老叼着烟斗听着,从丝丝青烟中飘出两个字:“揍他!”太有性格、太有意思的一位老人家!黄永玉嗜烟,尤其对烟斗情有独钟。

无论是挥毫题字,还是泼墨作画,无论是登台演讲,或是闲庭信步,他的烟斗总是须臾不离手。

也许这总在他身侧飘绕着的缕缕青烟,也是他灵感与睿智的来源吧!黄永玉小的时候姑公(黄永玉的姑公即大文学家沈从文的父亲)非常喜欢他。

少年黄永玉整日和姑公泡在一起,练拳,举石锁,练就了一身好功夫。

12岁那年,黄永玉独身一人离开了故乡湘西凤凰,从此这位土家族汉子就开始了游侠式的生活……倚仗着健壮的身体和一身过人的好功夫,他在追求艺术的同时,行侠仗义,广交天下朋友。

在福建泉州,他结交了学木刻的两位穷朋友。

不久,两位朋友都惨遭保长的迫害:一位的老婆被保长凌辱了,一位被抓了壮丁。

黄永玉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

连夜干掉了保长,替朋友报了仇,此后又浪迹天涯了。

文化的渊源和自身的素质加之良好的天赋对黄老的艺术起了决定的作用,而上天赐予他特有的“缘分”更为他的艺术起了潜移默化的作用。

且不谈他和沈从文、张乐平、齐白石等艺术大家的缘分,单说他和一位出家人的奇遇就让他在其艺术生涯中受益匪浅了。

那是在60多年前的福建,年轻气盛的黄永玉在一座山庙前盛开着的玉兰树上摘花,树下站着一位老和尚,老和尚和少年黄永玉聊了起来,谈美术知识、拉斐尔、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四天后,老和尚侧身躺在破旧的木床上,如平常睡觉姿态一般,仙逝了。

他给黄永玉留下了一幅书法条幅:“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世人得离苦。

”这位老和尚就是弘一法师李叔同,一代宗师去了,留下黄永玉在庙里嚎啕大哭……曾经有好友问黄老,在他那么多专长里,他最喜欢哪个?黄老说,我最喜欢的是文学,第二是雕刻,第三是木刻,第四是绘画。

平常的沈从文

平常的沈从文

1946年开始$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 有了一两百封。

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如果有,我一定可以作出一个这方面有趣的学术报告,现在却不行。

沈从文在解放后,人 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 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v “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 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面长生不老。

“浪淘尽,人物”,沈从文和他的作品在人间却正方兴未艾。

在平活中,说到“大 ” , 不 都 到 阳,有时候连毫无活力的了光,虽然一过的。

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沈从文一点也不伟大,有人说沈从文大,话。

他从没有在“伟4”$活过一秒钟。

他说过“我从来没想过 ,我成’。

”他的一生,是不停“”的 一 。

如 果文化和的 话 ,他 不 过 一,一 不自 己 的 。

果实。

在密锣紧鼓的“反右”前夜,他在上海写给表婶的家书中表示v “作家写不出东西怎么能怪共产党呢?”(大意)这倒不说他对党的政策有深刻的认识和紧密关,或聪明的见,他不过个文艺属性浓密的人,写不写得好作品,他认为是每个人自己才情分内的事。

如 果 在 他一 个 的 的 话 ,他 “平 ”。

他 的 人 活 感作 和 人 的 方,都 在 平 的行老 ,“” , 他 平,人 民 ,,年 累出 石穿的力量。

因为平,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的丰硕所以他也派生出这样的一些话v “写一辈子小说,写得好是应该的;写不好才怪事咧!”在 文 学 方 面 ,我 读他的书,交谈得少,原因是漫荡的年月中没有这种心情。

我认为文学仍他内心深的中心,他也不愿接触那处“痛感神经”,用大量的精全面深入在文物方面游弋。

他默默地,含辛茹苦4546地赢得最后的微笑。

“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我们各人吃着各人的“全餐”(西餐有开胃小菜,有汤,有头道菜,二道菜,有点心,有咖啡或茶)。

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他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

黄永玉眼中的沈从文

黄永玉眼中的沈从文

身 边无任 何参 考资 料 ,仅凭 记忆 ,他 完成 了 2 I 万 字的服 装 史 。他那种 寂寞 的振 作 ,真为受 苦
的读 书人争 气 !

在生 活 中 ,若 有人 说沈 从 文 “ 伟 大 ” ,那 简商 是 笑话 。他从 来没 有在 “ 伟 大 ”这个 概念 里生 活过一秒钟 。他说过 : “ 我从来 没想过 ‘ 突 破 ’, 我 只是 ‘ 完成 ’ 。”他的一 生 , 是不停 “ 完 成” 的~ 一 生 。他不过 是 一颗 星星 ,一颗 不仰 仗 什么 而自己发光 的星星 。 如果硬 要在他 头上加一 个形容 词的话 ,“ 平 常 ”合 适 。他 的人格 、生 活 、情 感 、欲 望 、工 作手 几 与 人相 处 的方式 ,都在 平 常的 状态 运行 老子日: “ ~ L 善 若水 。”他 就像 水那 么 平常 ,
聪 明 。他说 : “ 美 ,不 免令 人 心酸 !”这 ,说
的 像是他 自己的生涯 。
前 两 年 ,我 在 表叔 的陵 园刻 了一 块石 碑 ,
七彩 语 文
f j
{ }

黄永 玉 眼 中的沈从文
◎ 黄永 玉
我 的表叔 沈 从文 在解 放后 曾说 过这 样… 句
话: “ 我 和我 的读者 都行 将老 去 。”这 句伤 感 的 预言 并没 有应 验 ,他 的作 品和 读者 都红 光满
面长 生不老 。
苦可 想而知 ,但 他 来信居 然说 : “你若 来… …”就是 在那里 ,
个小 学 甚至 都没 有毕 业的 人 ,他的才 能
智慧 究竟 从哪 里来 的 ?我想 来想 去 ,始 终得 不
到准确 结 论 ,赖 着脸 皮说 ,我 们故 乡 山水的 影

《平常的沈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2013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平常的沈从文》阅读理解及答案(2013年高考语文江西卷)

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

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

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的序言里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

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

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

”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

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下运行。

老子曰:“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

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部门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据说要向我请教。

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在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

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

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

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室里客人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

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

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

”“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

不要因为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舍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沈从文与水 35

沈从文与水 35

沈从文与水一提起沈从文,我们便会想起他为我们精心构筑的令人流连忘返的“湘西世界”。

沈从文先生用细腻的笔触、真挚的情怀、清丽流畅的文字为我们描绘了沅水及各支流两岸灵秀的风光以及湘西人民独特世态人情。

仔细阅读沈从文先生的作品,我们不难发现他的作品特别迷恋水,他对水是情有独钟的,在他的字里行间充盈着水的光和影,这些发生在水边的故事也像水一般的闪着淡淡的哀愁,波光粼粼的沅水向我们诉说着沈从文生命的情愫。

的确,沈从文的创造与水有着特殊的联系,他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也一再强调自己的“文学事业”的基础并不是建筑在一本或一堆“合用的书”上,而只是建筑在“水”上。

湘西是一个多水的地区,长达数千里的沅水与家乡凤凰美丽的沱江,给沈从文提供了驰骋想象的空间,使他对水产生了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我感情流动而不凝固,一派清波给予我的影响实在不小。

我幼小时较美丽的生活,大部分都与水不能分离。

我的学校可以说是在水边的。

我认识美,学会思索,水对我有极大的关系。

”沈从文是一位将水溶进自己生命的作家,水既是沈从文文人性格的写照,也是他作品的精魂。

本文将就沈从文人格与创作和水的特殊关系做一些阐述。

一、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曾在《平常的沈从文》一文中这样描述沈从文:“老子曰:‘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样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善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力量。

”这是对沈从文性格的由衷赞叹和评价。

沈从文自己也曾多次谈到,他的生命人格和水不可分。

对于水的性格,沈从文作了如下的分析:“水的德性为兼容并包,柔弱中有强韧,从表面看,极容易范围,其实则无坚不摧。

水教给我黏合卑微人生的平凡哀乐,并作横海扬帆的美梦,刺激我对于工作永远的渴望,以及超越普通人功利得失、追求理想的热情洋溢。

”自小在水边长大,湘西的水,犹如植物生长所必须的养料,深深地流进沈从文的血脉,滋润和培育着他的性格。

通过对水的理解,我认为沈从文的性格与水有以下三个契合点:1.水之遭遇美与沈从文水的美最直观的就是其流动性与自由感,从涓涓山涧到奔腾大河川流不息,不舍昼夜。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沈从文的《湘行散记》

不论是主动选择,还是随波逐流,一旦做出了选择,就没法回头,更不能随时修订。

不要在早晨愁怨,因为我们还有能辛勤劳作的一天。

不要在晚上愁怨,因为我们还有可以继续劳作的明天。

我们是行路人,我们是园丁。

我们一路观赏,一路辛勤耕种。

—— 题诗名画家黄永玉,写了本自传,叫做《无愁河上的浪荡汉子》。

无愁河这个名字,很诗意,很浪漫。

而浪荡汉子,又令人遐想无穷。

唯有黄永玉,这湘西汉子,方能想出这样的题目。

黄永玉喊沈从文表叔。

这层叔侄关系,并非像我们平常的 “下敬上,上爱护下 ”这种正儿八经、有些亲密却又刻意保持了严谨距离的关系。

大概是因为两个人都搞文化工作,心情类似、情趣相通,所以关系不一般。

同龄人之间才会谈理想、谈人生,谈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长辈一般只会教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 信我的,没错。

”但搞文艺,不能这么直截了当。

文艺是一个可以探讨和无限探索的领域。

文艺有其本身的目的,但文艺大部分时候是被利用的。

沈从文大约是自 1948 年以后,就没有再写文艺上的东西了。

到了 1980 年代,沈从文出版了写作跨度达 15 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

当年徘徊在大学图书馆里的我,非常诧异。

因为我找不到 1948年以后沈从文写的文学作品,可他的声誉却不低。

我非常不解,想知道后来几十年,他都干嘛去了?奇特的是,我竟然找到了这本《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从头至尾翻了一遍。

构建了一个美好文学世界的沈从文,竟然丢掉了浪漫的笔法,用严谨的学术语言,完成了这一部厚厚的学术著作,真是令人感到匪夷所思。

这就好比一个木匠,做了许多年的木工活,但他却忽然研究起铁器的历史来了。

这是怎么啦?受了什么打击,好好的木工活不干了,钻到历史的故纸堆里,去研究青铜器之后的铁器时代了?文人当然可以很谄媚,但文人有另一种特性,即,当这人来到世间,无论是过去的人,还是现在跟他同时代的人,不论这人多么富有,权势和地位又如何,他都不会高看一眼。

在他心里,每个人都不过是天地间的过客,无所谓高低贵贱,既用不着高攀,也用不着贬低,观察着,琢磨着,记录着即可。

黄永玉:了不起的文学行当

黄永玉:了不起的文学行当

黄永玉:了不起的文学行当黄礼孩2013年8月,黄永玉的九十岁画展在国家博物馆举行,眼下11月7日至19日,黄老将带着“我的文学行当——黄永玉作品”在广州图书馆与读者见面。

这之前,“我的文学行当”已在上海展出,王安忆、焦晃等名家纷纷出来捧场,读者在撤展那天还狂奔而至。

在中国,如此这般叫卖“文学行当”的并不多见。

这么一个时刻,黄老先生梦幻的文学想象附在结实的文字上,它反馈给我们的是那些逝去的时光在重现,它教给我们的是原来生命可以这样持久地富于激情。

他只相信文学给的自由“文学行当”是作家李辉命名的。

黄永玉很是信任李辉,在他看来李辉是文化界著名的吹笛人,他的笛声吸引着他。

而李辉认为黄永玉先生是画家,是创作丰富的诗人、作家,只是他的美术影响盖过了文学,他期望通过自己的呼吁能把读者的眼睛引向黄永玉的文学。

文学同绘画一样,也是可以看见的。

就这样,他在上海、广州、长沙吆喝起“黄永玉的文学行当”。

黄永玉曾说过:“文学在我的生活里面是排在第一的,第二是雕塑,第三是木刻,第四才是绘画。

”在他眼里,文学的价值更高于视觉的艺术,那里才是心灵最高的舞蹈,是自由的世界。

黄永玉写文章有时写到深处,或大哭或大笑,如此情性,正是因为他的内心永远洋溢着初始的天真浪漫和未受限制的自由。

黄永玉说,他只相信文学给的自由,不相信别人给的自由。

1924年8月9日,黄永玉出生于湖南常德,数月后随教音乐的父母回家乡凤凰县。

1937年,他小学毕业后离开凤凰,8月入厦门集美学校初中读书。

黄永玉原名叫黄永裕,1946年,他的表叔沈从文建议他改名为黄永玉。

从16岁起,黄永玉用文学与艺术参与了这个世界的一部分。

1943年,黄永玉开始在江西赣州的《干报》发表诗歌,并给叶圣陶、艾青等作家诗人画插图。

与作家、诗人走近了,文学自然也就成为他生命中的一部分。

事实上,从文学上延伸出来的路是宽广和无限的。

若干年前,有朋友这样描述黄永玉与朋友们之间的来往:“1947年,从夏到冬,周六、周日,在上海热闹的马路上,黄裳、汪曾褀、黄永玉三人时常结伴而行,他们要么去巴金先生家,要么去咖啡馆、电影院,要么干脆就在马路上闲逛,漫无目的地看街上风景,兴致勃勃地评说天下,臧否人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㈨(2013江西卷)五、(2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平常的沈从文黄永玉
从一九四六年起,我同表叔沈从文开始通信,积累到文化大革命前,大约有了一两百封。

可惜在‚文革‛时,全给弄得没有了。

解放后,人民文学出版社第一次为他出的一本作品选中,他自己的序言说过这样一句话:‚我和我的读者都行将老去。

‛那是在五十年代中期,现在九十年代了。

这句伤感的预言并没有应验,他没有想到,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他的一生,是不停地‚完成‛的一生。

他自己也说过:‚我从来没想过‘突破’,我只是‘完成’。

‛如果想要在他头上加一个非常的形容词的话,他是非常非常的‚平常‛。

他的人格、生活、情感、欲望、工作和与人相处的方式,都在平常的状态运行。

老子说:‚上善若水‛,他就像水那么平常,永远向下,向人民流动,滋养生灵,长年累月生发出水磨石穿的
力量。

因为平常,在困苦生活中才能结出从容的丰硕果实。

好些年前,日本政府派了三个专家来找我。

据说要向我请教,日本某张钞票上古代皇太子的画像,因为服饰制度上出现了疑点,所以怀疑那位皇太子是不是真的皇太子。

若果这样,那张钞票就可能要废止了。

这是个大事情,问起我,我没有这个知识。

我说幸好有位研究这方面的大专家长辈,我们可以去请教他。

在他的客厅里请他欣赏带来的图片。

他仔细地翻了又翻,然后说:‚……既然这位太子在长安住过很久,人又年轻,那一定是很开心的了。

青年人嘛!长安是很繁荣的,那么买点外国服饰穿戴穿戴、在迎合新潮中得到快乐那是有的,就好像现在的青年男女穿牛仔裤赶时髦一样。

如果皇上接见或是盛典,他是会换上正统衣服的。

敦煌壁画上有穿黑白直条窄裤子的青年,看得出是西域的进口裤子。

不要因为服装某些地方不统一就否定全局,要研究那段社会历史生活、制度的‘意外’和‘偶然’。

‛‚你们这位皇太子是个新鲜活泼的人,在长安的日子过得好,回日本后也不舍得把长安带回的这些服饰丢掉,像我们今天的人留恋旅游纪念品的爱好一样……‛
问题就释然了,听说那张钞票今天还在使用。

客人问起他的文学生活时,他也高兴地说到正在研究服饰的经过,并且说:‚……那也是很‘文学’的!‛并且哈哈笑了起来。

——‚我像写小说那样写它们。


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

沈从文对待苦难的态度十分潇洒。

‚文革‛高潮时,我们已经很久没见面了,忽然在东堂子胡同迎面相遇了,他看到我,却装着没看到我,我们擦身而过。

这一瞬间,他头都不歪地说了四个字:‚要从容啊!‛他是我的亲人,是我的骨肉长辈,我们却
不敢停下来叙叙别情,交换交换痛苦;不能拉拉手,拥抱一下,痛快地哭一场。

‚要从容啊!‛这几个字包含了多少内情。

也好像是家乡土地通过他的嘴巴对我们两代人的关照、叮咛、鼓励。

日子松点的时候,我们见了面,能在家里坐一坐喝口水了,他说他每天在天安门历史博物馆扫女厕所,‚这是造反派领导、革命小将对我的信任,虽然我政治上不可靠,但道德上可靠……‛
又有一次,他说,有一天开斗争会的时候,有人把一张标语用糨糊刷在他的背上,斗争会完了,他揭下那张‚打倒反共文人沈从文‛的标语一看,说:‚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时间过得很快,他到湖北咸宁干校去了,我也到河北磁县在解放军监管下劳动了三年,我们有通信。

他那个地方虽然名叫双溪,有万顷荷花,
老人家身心的凄苦却是可想而知的。

他来信居然说:‚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在双溪,身边无任何参考,仅凭记忆,他完成了二十一万字的服装史。

钱钟书先生,我们同住在一个大院子里,一次在我家聊天他谈到表叔时说:‚你别看从文这人微笑温和,文雅委婉,他不干的事,你强迫他试试!‛
表叔是一个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他的才能智慧、人格品质究竟是从哪里来的呢?我想,是故乡山水的影响吧。

(本文有删改)
16、请概括本文的主题(5分)(归纳内容要点—主题归纳)
17、解释下面两句话在文中的含义。

(6分)(句子含义理解)
(1)他的作品和他的读者都红光满面,长生不老。

(2)这里周围都是荷花,灿烂极了,你若来……
18、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文中不乏精彩的议论。

试分析‚这是真的,那是本很美的文学作品‛这句议论的作用。

(5分)(技巧分析类)
19、指出下面这句话所体现的人物语言特色,分析它的表达效果(5分)(语言风格)
那书法太不像话了,在我的背上贴这么蹩脚的书法,真难为情!他原应该好好练一练的!
⑼【答案】五、(21分)16、(5分)本文通过叙述沈从文平常而有不平常
的工作、生活,表现了他卓越的才华和从容潇洒的人生态度,表达了作者对沈从文的尊崇和缅怀之情。

17、(6分)(1)运用拟人等方法,形象地表现出沈从文的作品现在有魅力,将来也会有永久的生命力,会拥有越来越广泛的读者。

(2)鼓励作者在逆境中要保持乐观心态,表达深厚的叔侄亲情,同时体现沈从文身处逆境却豁然达观。

18、(5分)(1)对所叙之事进行总结;(2)肯定了所叙之事的价值和意义;(3)包含着对沈从文的高度评价。

19、(5分)特色:幽默风趣,意味深长。

效果:沈从文这句意味深长的话既委婉地吐露了心中的不平之气,显示了自己的人格尊严,又含蓄地讽刺了侮辱他的人,表达了对他们的轻蔑态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