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作文审题训练二
浙江省名校协作体2024届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作文“藏与露的智慧”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4浙江省名校协作高三二模“藏与露的智慧”审题立意及范文原题+审题立意+素材积累+行文构思+范文(3篇)+材料启示+材料改编【试题出处: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浙江省名校协作体试题】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藏”是深深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习性。
“冬藏”,是积蓄力量:“藏巧于拙”,是收敛锋芒……然而,如果只“藏”不露,那么历史上便少了“毛遂自荐”,便不闻“当仁不让”,不见了“该出手时就出手”。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对你的学习和生活有何启示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材料类型及考查特点本材料属于对立型思辨类,通过对比“藏”与“露”的不同态度和结果,考查学生对于传统智慧与个人表现之间的平衡理解。
材料旨在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何时应“藏”、何时宜“露”,以及如何在学习与生活中恰当地把握这一尺度,体现了高考作文对考生思辨能力、文化理解及个人价值观考察的特点。
一、材料解读,核心主题提炼“藏”是深深刻在国人骨子里的习性:此句为背景介绍,点出“藏”作为一种文化习惯,在中国文化中的深远影响。
“冬藏”,是积蓄力量;“藏巧于拙”,是收敛锋芒:列举具体实例说明“藏”的正面意义,强调其在适当时候能帮助个体或集体积累实力、避免冲突。
然而,如果只“藏”不露:转折词“然而”引出对“藏”可能带来的负面效果的讨论,提示过度隐藏可能错失机遇。
历史上便少了“毛遂自荐”,便不闻“当仁不让”,不见了“该出手时就出手”:通过历史典故和俗语,形象地指出适时展现自我、主动出击的重要性。
材料的核心主题:是“藏与露”的平衡艺术,探讨在中国传统文化背景下,个体在不同情境下应该如何智慧地选择“藏”(如积累、内敛、低调)与“露”(如展现、争取、行动)的时机与方式,以达到个人成长、社会贡献与心灵和谐的最优状态。
材料通过对比“藏”的积极意义与可能的局限性,强调了在“藏”与“露”之间寻找恰当平衡点的重要性,反映出对个人修养、机遇把握及人生智慧的深度思考。
高考语文复习二元关系作文审题立意
高考二元关系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高考“关系型”材料作文出题方式。
2.探究高考作文体现的逻辑关系,提高审题能力。
过程与方法结合高考原题,在探究中提高辨析能力。
语文核心素养特殊情景下的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重点难点1.了解高考“关系型”材料作文出题方式。
2.探究高考作文体现的逻辑关系,提高审题能力。
教学时数:一课时一、导入:二、高考真题引路: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展示学生答案:1、时间很珍贵,我们要掌控好时间我们就掌控了人生。
2、我们要抓住机遇,勇于奋斗3、时光一去不复返,珍惜时间很重要。
4、时代发展迅速,管理时间是一门艺术。
5、科技发展有利弊,要合理运用,让科技真正地改变生活。
3、分析错误原因:①、没有全面的审读材料,找完关键词。
缺少“技术发展”这个核心词语。
②、只谈一个方面,缺乏另一个方面。
缺少“由于技术发展却成为时间的仆人”,也就是只谈因技术发展能够让我们更好的掌控时间,而未谈论“由于技术发展却成为时间的仆人”。
4、小结二元关系材料作文的注意事项:①、审读材料。
全面准确的把握关键词。
②、明确二元关系:它们可能是对立的、互补的、或者是一种因果关系。
常见的思辨关系有并列关系、因果关系、对立统一关系、条件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偶然与必然关系、主观与客观关系、过程与结果关系、现象与本质等。
不能正确地全面地理解二者关系将会影响你的分析和讨论。
立意两个方面都要涉及。
不能只抓住一个方面。
三、典例引路: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大河在流动中源远流长,大树在坚守中根深叶茂。
人生亦如此,有人在不同岗位上不断历练,全面发展,成为综合性人才;有人择一事终一生,精益求精,成为行业翘楚。
2024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训练四道模拟题(审题立意范文)-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作文月月
2024高考语文作文主题训练——审题+立意+范文(四道模拟题)第一题【模拟文题】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阅读,有手不释卷者独爱纸本墨香,沉醉于书展、书店、书本的魅力;也有视听兼备者更喜声画共赏,享受着听书、快读、刷屏的自在。
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人均纸质书阅读量有所减少,数字阅读用户规模与人均数字阅读量均有明显上升。
白纸黑字进入方寸屏幕,章节句段搭配背景音乐,起承转合变身简短解说,诗文意象融合视听效果……越来越多的“读者”开始以“听众”“观众”的角色来“读书”。
然而,“刷屏”式阅读,在让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的同时,也带来了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不同程度的问题,屡屡引发争论与担忧。
在信息时代,关于读书内容、读书方式,你有哪些感想?请你结合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经验,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指导】材料围绕“读书”给出了背景材料。
首先,材料前三句话指出,当前读书方式有所改变,虽然有人仍然热衷于传统的纸质书的阅读,但是更多的人沉迷于视听结合的“听书、快读”,数字阅读用户规模有明显上升;读者身份产生变化,由原来的“读者”变为了“听众”“观众”。
最后一句话指出,“刷屏”式阅读有利有弊,有它的魅力,如阅读触手可及、方式灵活多变,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如注意力碎片化、内容娱乐化、思维简单化、理解庸俗化等。
基于此,出题者给出了关于读书的问题启发我们思考——关于读书内容、读书方式,你有哪些感想?考生可选择其中的一个问题来解读、回答,也可以选择综合考虑,辩证思考。
关于读书内容,读什么,我们倡导阅读有意义的书籍,尤其是经典作品,优秀作品对我们思想和人格的塑造是毋庸置疑的,青少年正在成长阶段,尤其需要这样的优秀作品来涵养人格、提升境界;而对于网上一些娱乐、负面资讯,我们还是不读为好。
关于读书方式,怎样读,传统阅读方法,读纸质书无疑更有积极意义,这样的阅读方式能够让人沉浸其中,跟随作者一起思考,能够汲取书中的养分,变成我们自身的财富;当然我们也不排斥“刷屏”式阅读,对于现代人来讲,没有时间、精力去进行大部头的传统阅读,利用零散时间和灵活方式阅读也是好的。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2之怎样抓关键句(学生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考点大串讲(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02之怎样抓关键句(学生版)近10年来,高考主要是以新材料作文为主,审题难度有所下降,但是依然及其重要。
材料作文为考生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立意角度,但也给考生审题带来了一定困难。
准确把握材料内涵,正确审题立意,是写好作文的第一步。
作文比较实用的审题立意方法,主要有由果溯因法、分层次法,提炼中心法,求同存异法,理解寓意法,关键词句法等,今天这里我们要重点学习的是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怎样去抓关键句一、关键词句审题法的内涵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和命题者的意图。
在材料作文的中,关键词句常常是作者论述的核心话题,也是我们立意的着力点。
关键句是材料最核心的句子,往往蕴含者作者的出题意图,是我们最主要的审题立意方向。
关键词,是材料中最紧要的核心概念,是最能体现实质内容的词语。
关键词语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清思路和准确表达。
近几年高考,作文审题立意的难度整体趋势是降低的,大多时候有明显的关键词句,或者明确告诉学生以什么为主题去写一篇作文,不在审题上为难学生。
“关键词”或“关键句”类的考题是直接给出一组关键词或关键句,让考生任意选择几个词作文,重点是让所选关键词间“形成有机的关联”,或要求对所给诗句必须“合理引用”,这里所强调的“有机关联”与引用的“合理”重在检测考生厘定关键词内涵、建立关键词间逻辑关联等深层次抽象思维能力与逻辑建构能力,直接对应“将无序的、杂陈的关键词语进行有序化”。
关键词句是材料作文的核心,抓住核心,自然也就抓住了审题立意的核心。
二、怎样抓关键句(一)、【抓议论评价性语句】新型材料作文往往会有议论评价性语句,这种句子要特别注意,多是总领句,或者总结句,往往就是关键句,且包含关键词,特别是事例性的、现象性的和故事性的材料作文,在叙述完之后,往往就一句议论评价性的句子。
议论评论性语句或是命题者对材料的评论,或是材料中的人物对相关情况的评论,这些评议性语句是材料的关键句,它往往就是“文眼”所在,具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抓住这些关键性语句就有了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
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100题一1. 有人曾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动物能到达金字塔顶,一种是老鹰,一种是蜗牛。
请以这句话所蕴涵的哲理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审题提示:“到达金字塔顶”即意味着取得成功或目标实现;老鹰到达顶端,归功于它有一双矫健、敏捷的翅膀;蜗牛能到达顶端,则归功于它的吃苦耐劳和执著精神。
立意提示: 1 、持之以恒的努力,能弥补先天的缺陷(着眼于蜗牛)2、成功离不开超群的实力(着眼于老鹰)3、如果你缺少优越的条件,你仍有成功的机会,只要你够勤奋而且有恒心;如果你拥有出众的天赋,也不排斥仍需要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勇气(着眼于老鹰和蜗牛)参考标题:1、创业中的蜗牛精神(着眼于蜗牛)2、凡人想成功,该走蜗牛路(着眼于蜗牛)3、是只蜗牛又何妨(着眼于蜗牛)4、用坚持向成功挺进(着眼于蜗牛)5、成功源于对生命的执著(着眼于蜗牛)6、执著努力,打造成功的宝剑(着眼于蜗牛)7、超群的实力是成功的保证(着眼于老鹰)2.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一只蜗牛,很想做成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
开始它想东游泰山,一直爬到山顶,可一计算,要实现这个计划,至少需要3000年时间,只好忍痛放弃这个打算。
后来它又想南下爬到长江边上,看一看奔腾的江水,可一计算,至少也需要3000年时间。
蜗牛知道自己的生命非常短暂,不禁十分悲哀,于是什么也不肯做,最终死在了野草丛中。
这是一个寓言故事,主人公蜗牛想干什么?它干了没有?最终是什么结果?沿着材料分析,会明确:蜗牛想干“惊天动地”的事,可因为两个目标都太遥远,使宏伟的计划流产.放弃了大目标后的蜗牛“十分悲哀,什么也不肯做,一蹶不振,死于草丛.蜗牛的悲剧原因是什么?一是立志不切实际,好高骛远,一是不肯脚踏实地,从平凡的小事入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价值.这就是寓意,是材料的主旨.蜗牛的悲剧对人来说应该吸取那些教训,有哪些启迪?这就是确定目标要恰当,勇于拼搏,永不放弃;正视现实,笑对人生;干大事要从小事做起,人贵有实干精神.心动不如行动3.一棵有毒的树矗立在路旁。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题(含解释高分必练)
新高考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训练20题1.路与方向几个大学生结伴登山,当他们在无边无际的群山中穿行时,天公不作美,在恶劣的气候环境中找不到出山的路。
所幸警察和驻军联合搜救,才幸免于难。
“我们知道方向!”其中一个大学生躺在担架上对搜救者说,语气中似乎透露出很不服气的神情。
“只知道方向有什么用?”搜救者毫不客气地说,“方向固然可以帮你找路,但并不等于路。
方向的尽头你过不去。
到头来,还是走不出去。
”这时,大学生们一个个哑口无言,只好乖乖地躺在担架上。
审题参考:在人生的旅途上,别以为设定了准确的方向就一定能达到目标,这只是一厢情愿的事。
更重要的是要正确估量自己的能力,方向再正确,而能力不足也是枉然。
比如一辆汽车,方向盘掌握得再正,而油箱里却没有汽油了,目的地还能达到吗?难道你能说我方向没错,达到目标就没问题了吗?这岂不是天大的笑话。
古人云:心有余而力不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2.铭记与忘记说是甲、乙两个好朋友吵架,乙打了甲一拳,甲在沙地上写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打了我一拳”。
又一次外出,甲不小心掉进河里,乙把他救了上来,甲在石头上刻了“今天我的好朋友救了我一命”。
乙问甲为什么要这样记录?甲说:“写在沙地上,是希望大风帮助我忘记;刻在石头上,是希望刻痕帮助我铭记。
”审题参考:甲真了不起!他知道一个人该牢记什么,该淡忘什么,所以他活得潇洒。
作为一个明智豁达的人应该牢记别人对你的好处,淡忘别人对你的不敬。
牢记什么,淡忘什么,往往可以见风节,见品德,见修养。
滴水之恩,须当涌泉相报。
譬如韩信,一生中纵有诸多不是,但不忘漂母一食之恩,却传为美谈。
一个人要做到:我有功于人不可念,而过则不可不念;人有恩于我不可忘,而怨则不可不忘。
这才是真君子的胸怀。
宽厚善良而急公好义,热情助人而不图回报,这两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实在难啊!3.阅读下面给出的这篇短文,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1987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集会.有人问一位诺贝尔获奖者:您在哪所学校,哪个实验室学到了您认为最有价值的东西出人意料,这位学者说,是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呢"学者答:"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吃饭前要洗手;做错了事要表示歉意;午饭后要休息;要仔细观察大自然.从根本上我学到的东西就是这些."这位学者的话代表了科学家的普遍看法.提示:①从小养成良好的品质和习惯使人终生受益.②做学问与做人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哲学家维特根斯坦说:"我贴在地面步行,不在云端跳舞。
高三语文三模试题写作审题立意及范文
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分析:本题材料提出的核心观点是“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这句话直接指向了人们在处理信息时的一种普遍心理倾向——选择性接受和证实性偏见。
审题时,首先要理解这一心理现象,认识到它可能导致的认知局限和偏见,并思考如何克服这种局限性,提升个人的思维能力和判断力。
立意上,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可以分析这种心理现象产生的原因,如个人心理防御机制、信息获取渠道的局限性等;其次,可以探讨其带来的负面影响,如认知固化、信息茧房、群体极化等;再次,可以提出应对策略,如保持开放的心态,主动接触不同观点的信息,学会批判性思考,以及积极参与社会讨论等;最后,可以联系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一步说明观点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在文体上,可以选择议论文,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论证自己的观点;也可以选择记叙文或散文,通过具体的故事或场景来阐述这一现象。
无论选择何种文体,都应确保文章观点明确、逻辑清晰、论证充分。
写作提示:我们喜欢接受自己愿意接受的信息,也喜欢寻找肯定自己观点的证据。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相似作文题目拓展:一、生活中,不少人更看重那些支持自己看法的证据,用它们来证明自己的正确性。
请写一篇文章,对他们加以劝说。
(这个作文题目带有明确的任务性)二、生活中,当人们执着于自己的某种想法时,常常会自动忽略不符合自己想法的信息。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这三句话是相似的,都在表达同一个心理状态。
【范文】信息茧房与认知的局限在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似乎被无尽的数据和资讯所包围。
然而,这无尽的海洋并未使我们的认知更加广阔,反而使我们陷入了所谓的“信息茧房”——一个由我们自己喜欢并愿意接受的信息构成的舒适区。
2024上海黄浦区高三语文二模作文:新名词帮助破解难题
2024年上海黄浦区二模作文“新名词”审题立意指导附范文【真题再现】三 写作70分24.提出一个新名词,有时能帮助破解难题;然而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难题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审题指导】这则材料看似矛盾,实则蕴含着深刻的哲理。
它提到了一个新名词的提出与解决难题之间的关系,同时又指出了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难题的复杂性。
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审题立意。
首先,我们可以关注新名词的提出与解决难题之间的关系。
新名词的提出,往往是对某一现象或问题的新认识、新理解,它有助于我们更清晰地把握问题的本质,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法。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新名词的提出确实有助于破解难题。
然而,材料又明确指出,在实际生活中,解决难题似乎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是因为,难题的解决往往涉及到多方面的因素,如社会、经济、文化、心理等,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交织、相互影响,使得问题的解决变得复杂而困难。
此外,即使我们有了新名词,也不一定能够立即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案,因为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会面临各种未知的困难和挑战【立意与标题参考】立意:新名词的提出对于破解难题具有启发性作用,但实际问题的解决更需要综合施策、深度实践与持续努力。
标题:《新名词:破题之匙与实践之基》分论点与论据:分论点一: 新名词作为思想工具,能启发创新思维,为破解难题提供新视角与新思路。
论据一:“共享经济”概念的提出,为解决资源浪费、供需不平衡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催生了共享单车、共享住宿等新业态,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创新发展。
论据二:“碳达峰、碳中和”理念的提出,引导全社会关注气候变化问题,推动能源结构转型与绿色低碳技术研发,为应对全球气候危机提供了新的行动框架。
· 分论点二: 实际问题的解决需要超越新名词本身,深入实践,制定并实施具体策略。
论据一:虽然“智慧城市”概念深入人心,但在实际建设中,需要整合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公共服务,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的智能化水平与居民生活质量。
2024届新疆名校联盟高三二模作文“清之品质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追求的影响”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4届新疆名校联盟高三二模作文“清之品质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追求的影响”审题立意及范文【试题出处:2024届新疆名校联盟高三下学期第二次质量联合监测语文试题】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中国语言中,“清”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
正是从水的“清”中,引出了其他许多事物的“清”从自然事物的“清”引申出了“清”的人文和社会政治意义。
于是,便有了以清贫、清白、清爽、清高、清逸、清趣等以“清”字为核心的众多词语,这些词从古至今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成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至宝。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对“清”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 800 字。
材料类型及考查特点本次作文材料属于“关键词引申型”,以“清”为核心,由自然之“清”拓展到人文社会政治之“清”,旨在考查学生对传统文化概念的深刻理解与个人价值观的表达能力,强调了“清”字在中华传统美德中的重要地位。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能够挖掘关键词背后的深层含义,结合个人感悟与社会现实进行阐述,考查学生的思维深度、广度以及文字表达能力。
一、审题步骤与方法1.关键词提取:首先明确材料的核心词汇——“清”,并注意其从自然属性向人文社会属性的延伸。
2.层次分析:自然层面:“清”代表水的纯净无杂质,可联想到自然环境的清洁、生态平衡等。
人文层面:“清贫”、“清白”、“清爽”、“清高”、“清逸”、“清趣”等,涉及个人品德、生活态度、精神追求等多个方面。
社会政治层面:可探讨清廉的政治风气、清明的社会环境、清正的司法公正等。
立意定位:结合个人感悟与时代背景,确定文章要传达的核心思想。
二、材料分层解读首句:“在中国语言中,‘清’原本指水纯净没有杂质。
”这是材料的起点,介绍了“清”的基本含义,即自然状态下的水纯净无杂质。
这里“清”作为一个具体、直观的概念出现,引导我们从自然界的现象出发,考虑其本源意义。
上海市杨浦区2024届高三二模作文“空白之心”审题立意及范文
2024上海杨浦区高三二模作文“空白之心”审题立意及范文【试题出处:杨浦区2023学年度第二学则高三年级模拟质量调研语文学科试卷】三写作(70 分) 24.有人说。
只有怀着一颗空白之心,才能够获得想象的灵魂。
对此,你果否认同请写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和思考。
一、材料类型分析与考查要点材料类型分析本次作文题目属于哲理寓意型观点论述类题目,它以一种富有哲理的表述(“只有怀着一颗空白之心,才能够获得想象的灵魂。
”)为载体,要求学生围绕这一核心思想展开讨论。
这种类型的题目通常蕴含一定的象征意义或深层次的哲学思考,旨在考察学生对抽象概念的把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考查要点详细解析理解与诠释能力:考生首先需要准确理解题目中“空白之心”与“想象的灵魂”这两个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够从多个维度对这些抽象概念进行合理的解释和拓展。
批判性思维:题目虽提出一个观点,但并不意味着考生必须全盘接受。
考生应具备质疑精神,能够从正反两面或多元视角对该观点进行分析,评估其合理性和局限性,展现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逻辑思维与论证能力:在表达个人观点时,考生需要构建清晰的逻辑框架,用有力的论据支持论点,避免空洞说教,做到论点与论据的紧密结合,展示出严密的逻辑推理过程。
语言表达与文采:在符合议论文体裁的基础上,运用丰富的词汇、多变的句式和恰当的修辞手法,使文章语言生动有力,增强说服力和可读性。
二、材料解读与关键词提取材料解读该题目提出了一种关于创造力来源的哲学观点,认为内心的“空白”状态是孕育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关键。
这里的“空白之心”不是指无知或无思,而是指一种摆脱了固有观念、偏见和杂念的心境状态,能够更加开放地接纳新事物、新思想。
“想象的灵魂”则是指个体内心深处那种能够自由驰骋、不受限制的创造潜能。
关键词提取与深度分析空白之心:含义解析:代表一种清零的心态,是对旧有认知的暂时悬置,为新思想的涌入腾出空间。
深度分析:可以联想到禅宗的“空”概念,或是西方哲学中的“tabula rasa”(白板说),探讨清空自我对于创新的意义。
2023届教育考试院四省联考高三作文题之二(简约与繁复)解析及范文
2023届教育考试院四省联考高三作文题之二(简约与繁复)解析及范文【原题呈现】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吉林)当下,很多人倡导简约的理念,也有不少人肯定繁复的价值。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文题解析】这道作文题的材料是二元辩证的材料,材料和写作提示均没有明显的倾向性,二者皆可作为写作的内容。
可以分析“简约的理念”,也可肯定“繁复的价值”。
如果将二者兼顾,进行辩证分析,在立意上显得更为深刻一些。
既要倡导简约的理念,又要肯定繁复的价值;或是分析在什么时候,什么方面选择简约,什么场景选择繁复,或者在某一事物(或某一场景)中二者均能体现。
例如:事繁人简,藏繁于简,化繁为简等。
对“简约”和“繁复”的概念界定要准确,不要偷换概念。
如果将“繁复”等同于“坚持”“执着”“重复”等,将“简约”等同于“节俭”“简朴”等概念,则属于偏离文意。
“简约与繁复”取材于传统美学的二元对立命题,引导学生思考简约表达和繁复表达各自的美学价值,或者由此引申的节俭与奢靡的人生话题,“很多人”“不少人”暗含立场倾向,尤其肯定“简约”在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简约与繁复”两个概念并不是非黑即白的关系,简约有简约的价值,繁复也并非一无是处,要看具体的情境。
审美上,简约留白,蕴藉含蓄,富于意味;繁复浓墨重彩,铺陈渲染,也具有特别的意蕴;二者甚至可以并存于一篇之中,也不存在孰优孰劣,关键看一个“度”的问题。
生活中,简约意味着做减法,简单朴实,心境平和;繁复似乎是贬义,意味着做加法,追求更多,欲望更多;生活本身就是繁复的,简约有时是一种痴望,但在繁复中保持简约的心态,却是值得提倡的。
命题提供的材料非常简单,不用花费太多时间审题,但有足够的开放度,也有足够思考挖掘的空间,关键是从什么角度思考。
这道作文题的材料只有27个字,是近些年来材料字数最少的高考作文题之一。
这是一个值得称道的改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作文审题训练二
著名作家毕淑敏说,山的存在,让我们知道,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物必须仰视。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选取一个角度,写一篇文章。
主旨:
中国式过马路,是网友对部分中国人集体闯红灯现象的一种调侃,即“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
”
批评者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大家受法不责众的“从众”心理影响。
行人说:几十米宽的马路,只有几十秒的绿灯,根本走不到马路对面。
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主旨: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理性主义者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
感性主义者说,摆脱思想去感受爱吧,人的幸福只来源于情感。
在生活中,你认为理性和感性哪个更重要?
请你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表达你的感悟与体会。
主旨:
即使是不懂画的人,也能一眼看出中国画和西洋画的不同之处:西洋画,满;中国画,空。
一张画纸,画得满满当当不留一点空白,是西洋油彩画;一张画纸,寥寥数笔丹青于白宣纸之上,是中国画。
不仅艺术可以留白,人生也需要留白。
那些人生的留白,让你看起来更为丰富。
一个会布局的人,永远不会把人生塞得太满。
根据上述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主旨: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主旨:
有人说,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
我们今天并不是鲜花少了,
而是牛羊的眼光多了。
以上的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结合现实生活,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