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教院中青班10月19、22讲座—李志宏
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困境与对策分析
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困境与对策分析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 (6)1. 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 (7)1.1 前沿技术研发 (8)1.2 创新成果转化机制 (10)2. 人才培养与引进 (11)2.1 专业人才培养 (12)2.2 高层次人才引进 (14)3. 社会服务与产学研合作 (15)3.1 社会服务功能发挥 (16)3.2 产学研合作模式探索 (17)三、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困境 (19)1. 资金投入不足 (20)2. 创新体系建设滞后 (22)3. 人才激励机制不完善 (23)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24)四、提升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作用的对策 (25)1. 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26)2. 完善创新体系建设 (27)3. 深化人才激励机制改革 (28)4. 加强政策引导和支持 (29)五、结论与展望 (30)1. 研究总结 (31)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32)一、内容简述本文档主要围绕“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困境与对策分析”这一主题展开。
文章首先概述了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校作为知识创新、人才培养和技术转化的重要基地,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核心地位。
文章指出了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如资源配置不均、创新成果转化率低、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等问题。
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旨在解决这些困境,推动高校在新质生产力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高校作为知识创新的源泉,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
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高素质的人才支撑。
高校在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中的角色,推动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
1. 研究背景与意义随着科技的飞速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新质生产力已经逐渐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力量。
新质生产力与我国青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分析
新质生产力与我国青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分析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2. 文献综述 (4)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特征 (6)1. 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7)2. 新质生产力的特征 (8)3. 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区别 (9)三、我国青年高质量发展的现状 (10)1. 青年发展的宏观背景 (11)2. 青年发展的主要指标 (12)3. 青年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13)四、新质生产力对青年高质量发展的影响 (15)1. 提高生产效率与质量 (16)2. 创造新的就业机会 (17)3. 促进人才培养与流动 (18)4. 提升社会整体素质 (19)五、我国青年高质量发展的新变化 (21)1. 技能结构的优化升级 (22)2. 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 (23)3. 绿色环保意识的增强 (24)4. 国际视野的拓展与深化 (26)六、案例分析 (27)1. 新兴产业中的青年代表——以人工智能领域为例 (28)2. 传统产业中的青年创新实践——以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例 (29)3. 社会公益领域的青年贡献——以志愿服务为例 (30)七、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31)1. 技术更新换代的挑战 (33)2. 教育培训体系的完善需求 (33)3. 政策支持与引导作用 (35)4. 国际合作的机遇与挑战 (36)八、结论与展望 (37)1. 主要研究结论 (38)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概括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质生产力”并详细分析了它如何与我国青年的高质量发展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文章开篇即对“新质生产力”的内涵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指出它不仅仅是一种技术或产业的革新,更是一种综合性的、高端的生产力形态,它要求青年在知识、技能、创新等方面具备全新的素质和能力。
文章通过一系列图表和数据,对我国青年在过去几十年中在高素质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进行了回顾。
这些数据和图表清晰地展示了青年在教育、科技、文化等多个领域所取得的突破性进步,同时也揭示了他们面临的挑战和问题。
学习贯彻李永红书记第26个教师节讲话精神活动方案
学习贯彻李永宏书记《在晋中市庆祝第26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活动方案一、指导思想:2010年9月10日是我国第26个教师节。
学校以落实学校三年规划为目标,认真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李永宏《在晋中市庆祝第26个教师节座谈会上的讲话》,着力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树师德、正师风、铸师魂,促进教职工创先争优,激励广大教师以更加饱满的精神投身于学校的教育事业,为推动我校教育事业再上新台阶、再创新辉煌高歌前行。
二、活动主题:弘扬高尚师德,争当育人先锋三、活动内容:1、学校门口标语、黑板报、版面:负责人:王维华要求:①门口悬挂:热烈庆祝第26个教师节!门口大黑板:“感恩老师,祝福老师!”,版面根据内容设计。
②完成时间:9月2日2、“感恩老师”主题班会教案评比:政教处要求:①参加范围:全体班主任。
②完成时间:9月4日③评出一、二等奖班会教案,3、在学生中开展的活动:政教处⑴教师节书法、绘画比赛。
要求:①每班硬笔书法、毛笔、绘画分别各5件以上。
②9月9日上午在学校阶梯教室展示比赛。
⑵教师节贺卡比赛:要求:①全体同学参加,各班选5件作品。
②9月9日上午在阶梯教室展示比赛。
⑶教师节手抄报比赛:要求:①全体学生参加。
②规格:四开大小③每班选5幅作品,8月20日在阶梯教室展示比赛。
⑷“感恩老师”演讲比赛:要求:每班选1--2名同学,9月7日下午3点在阶梯教室预赛。
⑸、“老师、您辛苦了”征文比赛要求:①全体学生参加。
②开学后第一周五由各班语文老师选出5篇交康玉军主任处。
⑹庆祝教师节专题黑板报要求:开学后第一周五前,各班出版一期庆祝教师节专题黑板报,政教处负责检查评比。
4、教师节表彰会:时间:初步定于9月4日上午8点。
地点:阶梯教室舞台、音响、摄影摄像:皇甫洪波赵丹致辞:柳旭耀节目主持:李志宏霍星节目:①教师节目由张艳艳负责②学生节目由康玉军负责活动:①表彰骨干教师②新教师拜师5、退休教师恳谈会。
邀请学校历任校长、退休教师来校座谈。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
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目录一、内容概要 (2)1.1 研究背景 (3)1.2 研究意义 (4)1.3 文献综述 (5)二、一流学科建设的基本概念与特征 (7)2.1 一流学科的定义 (8)2.2 一流学科的特征 (8)2.3 一流学科建设的核心要素 (9)三、一流学科建设的路径选择 (11)3.1 科研方向优化 (12)3.1.1 加强基础研究 (13)3.1.2 强化应用研究 (14)3.1.3 推动跨学科研究 (15)3.2 教学质量提升 (16)3.2.1 更新教育理念 (17)3.2.2 完善教学内容 (18)3.2.3 提高教学方法 (19)3.3 师资队伍建设 (19)3.3.1 吸引和培养高层次人才 (21)3.3.2 加强教师培训和交流 (21)3.3.3 营造良好的师资队伍文化 (22)3.4 学科平台建设 (24)3.4.1 加强实验室和设施建设 (25)3.4.2 推动科研信息化 (26)3.4.3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 (27)四、一流学科建设的实践案例分析 (27)4.1 国内高水平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实践 (28)4.2 国际知名大学的一流学科建设经验 (29)4.3 小规模特色高校的一流学科建设策略 (31)五、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与激励机制 (32)5.1 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 (33)5.2 一流学科建设的激励机制 (34)5.3 一流学科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障 (36)六、结论与展望 (37)6.1 研究结论 (38)6.2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39)一、内容概要本篇论文以“一流学科建设路径的探索与实践”全面探讨了高等教育领域内一流学科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施策略。
文章开篇即指出,在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和知识经济的背景下,一流学科建设已成为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深入研究一流学科的建设路径,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而且对于推动高校改革与发展具有实践指导意义。
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
2022.2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及基本经验李志明(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北京100089)摘要:党领导下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探索历经百年,始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提出和推进“四个现代化”的艰辛努力,初步形成于改革开放以后提出的“中国式的现代化”及其升级版,最终完善和发展于“开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时代。
总结党领导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百年探索历程,我们可以得出三个方面的基本经验:一是始终坚持加强和完善党的领导;二是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三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人类文明新形态;“四个现代化”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2991(2022)02-018-007作者简介:李志明(1983-),男,湖北通城人,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社会政策、社会发展研究。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回顾了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和重大成就[1]。
其中一项重大成就,就是领导人民开创了一条区别于西方式现代化发展路径的崭新道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
这一现代化新道路的最终形成,非一日之功,而是党领导人民历经百年艰辛并付出巨大代价后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也非历史的偶然,而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辩证统一的发展过程。
[2]近代以来,现代化是中华民族孜孜以求的梦想。
许许多多的先进人士先后提出了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等各种现代化方案,艰辛地探寻着中国的现代化出路。
这些主张和努力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现代化发展进程,但是,由于这些方案并没有建构在坚实的国情基础之上,最终都不可避免地走向失败或中途夭折。
[3]自中国共产党成立,就把实现民族复兴、国家现代化作为目标纲领,开始了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的艰辛探索。
经过百年奋斗,党最终带领人民成功走出一条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
2024年9月中青班培训总结的讲话
2024年9月中青班培训总结的讲话各位同仁:大家好!首先,我要感谢大家在过去一段时间里对中青班培训工作的支持和配合,也要对大家在培训中的付出和努力表示衷心的感谢。
今天,我很荣幸站在这里向大家总结____年9月中青班培训的工作,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回顾过去一个月,我们的中青班培训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和进展。
在知识学习方面,我们推出了一系列针对当前社会热点和经济发展趋势的专题讲座和工作坊,涉及到经济学、管理学、领导力等多个领域。
通过这些培训,同学们深入了解了当前社会的发展动态和相关理论知识,为提升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此外,我们还组织了一系列实践活动,包括企业参观、行业交流等,旨在让同学们了解企业运作和市场需求,培养实际操作技能和解决问题能力。
在这些活动中,同学们积极参与,展现了出色的团队合作和领导才能,对于推动中青班培训工作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除了以上的成绩,我认为最重要的是我们在这一个月里建立了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
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之间的相互学习和交流成为了一种常态,大家互相鼓励和帮助,共同进步。
而这种学习氛围和团队精神的形成,离不开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离不开每个人对学习的热情和投入。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首先,我们需要更系统地整理和归纳所学知识,从而形成更系统化的学习整合。
其次,我们需要更广泛地开展实践活动,并加强与相关企业和机构的合作,提供更实际的学习场景和机会。
最后,我们需要加强对同学们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培养,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职业态度和价值观,为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展望未来,中青班培训将继续努力提高培训质量和水平,致力于培养更多优秀的职业人才。
首先,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培训课程体系,结合实际需求和学员反馈,精心设计和组织各类培训内容,确保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其次,我们将继续加强与高校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共享资源,共同培养人才,推动产学研紧密结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
汉语言文学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目录1. 内容概要 (3)1.1 文档目的 (4)1.2 文档范围与适用对象 (4)2.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性质与定位 (5)2.1 专业背景 (6)2.2 专业特色 (7)2.3 培养目标与社会需求 (8)3. 培养目标 (9)3.1 知识能力结构 (10)3.1.1 专业知识掌握 (11)3.1.2 专业能力提升 (12)3.2 素质教育要求 (13)3.2.1 知识与思维能力 (14)3.2.2 实践与创新能力 (15)3.2.3 人文素养与道德责任感 (16)3.3 专业认证与评估 (17)4. 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 (18)4.1 必修课程 (19)4.1.1 基础课程 (20)4.1.2 专业核心课程 (21)4.2 选修课程 (23)4.2.1 专业方向选修 (23)4.2.2 跨学科选修 (24)4.3 实践教学环节 (25)4.3.1 实验实训 (27)4.3.2 实习实训 (28)4.3.3 毕业设计 (29)4.4 教学手段与方法 (30)5.1 教学团队与师资力量 (32)5.2 教学资源配置 (33)5.3 教学过程管理 (34)5.3.1 课程安排 (35)5.3.2 课堂管理 (36)5.3.3 作业与考试 (37)5.4 质量监控与评估 (38)6. 学生学习指导 (39)6.1 学生自主学习 (40)6.2 学生活动 (41)6.3 学术竞赛 (42)6.4 学术交流 (43)6.5 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44)7. 培养方案的实施与调整 (46)7.2 动态调整机制 (48)7.3 专业发展与课程更新 (49)1. 内容概要本文档旨在明确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实施方案,以便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汉语言文学专业不仅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能力,还致力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通过系统的课程设置与实践教学,学生将全面掌握汉语言文学的核心知识和技能。
2024年9月中青班培训总结的讲话
2024年9月中青班培训总结的讲话各位同学,大家好。
首先,我要对大家在2024年9月中青班培训期间所展现的努力和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培训,我相信大家都有了很大的收获和进步。
在这个培训期间,我们注重培养大家的领导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通过各种训练和活动,你们学会了如何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学会了如何激发团队的潜力,这些都是你们未来发展中必不可少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注重了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通过各种课程和讲座,你们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在技能方面,你们学会了一些实用的工具和方法,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应对挑战。
在这个培训期间,我们也为大家组织了一些实践活动。
通过实际的操作和体验,你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一些专业知识和能力的应用。
同时,这些实践活动也让你们更具备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为将来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段培训经历融入到自己的成长和发展之中。
我希望大家能够将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发挥出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同时,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保持学习的态度,不断提升自己,跟上时代的发展。
最后,我相信,在中青班培训的这段时间里,大家已经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彼此都成为了彼此的朋友和伙伴。
我希望这份友谊能够延续下去,成为你们工作生活中的宝贵财富。
我相信,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合作,我们可以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谢谢大家!祝愿大家在未来的发展中取得更大的成就!。
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目录一、内容概括 (2)二、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概述 (2)1. 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现状分析 (3)2. 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发展趋势 (4)三、经济学课程现状分析 (5)1. 经济学课程内容及结构 (6)2.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 (7)3. 经济学课程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8)四、人工智能背景下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9)1. 经济学课程内容改革 (10)(1)融入人工智能相关知识 (11)(2)强化实践应用导向 (12)2. 经济学课程结构改革 (13)(1)跨学科融合 (14)(2)模块化设置 (15)3. 经济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 (17)(1)引入智能化教学手段 (18)(2)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19)4. 实践教学内容改革与创新 (20)(1)增设实践课程环节 (21)(2)校企合作共建实践基地 (22)五、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实施策略与建议 (23)一、内容概括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在人工智能应用背景下,如何对经济学课程进行有效改革,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本文分析了人工智能技术对经济学课程的影响,包括数据驱动、智能决策、自动化等方面。
本文提出了针对这些影响的课程改革策略,包括更新教材、引入实践案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等。
本文对实施这些改革策略的可行性和效果进行了评估,并展望了未来经济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二、人工智能在经济学领域的应用概述数据处理与分析:人工智能能够处理海量的经济数据,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技术,快速准确地分析出经济趋势和规律。
这大大提高了经济预测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有力的决策支持。
预测与模拟:借助人工智能的算法模型,可以对经济现象进行精准预测和模拟。
在宏观经济预测、市场趋势分析、金融风险预警等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背景与意义 (3)1.2 文献综述 (4)1.3 研究目的与方法 (5)二、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理论逻辑 (6)2.1 理论基础 (7)2.1.1 现代化理论 (8)2.1.2 职业教育理论 (9)2.1.3 中国式现代化理论 (11)2.2 理论框架 (12)2.2.1 经济社会转型与职业教育发展 (13)2.2.2 全球化与职业教育国际化 (14)2.2.3 教育信息化与职业教育创新 (16)三、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现实困境 (17)3.1 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脱节 (18)3.2 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 (19)3.3 职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20)3.4 职业教育制度不完善 (21)四、中国式现代化引领下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 (23)4.1 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校企合作 (24)4.1.1 加强校企合作机制建设 (25)4.1.2 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 (26)4.2 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 (28)4.2.1 提高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水平 (29)4.2.2 完善职业教育基础设施 (30)4.3 加强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32)4.3.1 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33)4.3.2 建立教师激励机制 (35)4.4 完善职业教育制度体系 (36)4.4.1 制定和完善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 (38)4.4.2 推进职业教育标准化建设 (39)五、结论与展望 (41)5.1 主要结论 (42)5.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43)一、内容综述在当前全球经济格局重塑的大背景下,职业教育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中国式现代化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为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指引和实践指南。
本论文旨在深入探讨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下,职业教育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并分析其面临的现实困境和实践路径。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目录一、内容概括 (2)1.1 背景与意义 (2)1.2 教育家精神的内涵 (4)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必要性 (4)2.1 时代发展的需求 (6)2.2 教育改革的方向 (7)2.3 培养优秀教育人才的需要 (8)三、教育家精神的具体体现 (9)3.1 创新教育理念 (10)3.2 注重教育实践 (11)3.3 倡导教育改革 (12)3.4 关爱学生发展 (14)3.5 为人师表的榜样作用 (15)四、如何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 (16)4.1 加强教育改革,推动教育创新 (17)4.2 提高教师素质,培养教育人才 (19)4.3 营造尊师重教的社会氛围 (20)4.4 加强对教育家精神的宣传与推广 (21)五、结论 (23)5.1 总结全文 (24)5.2 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展望 (25)一、内容概括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和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这一重要思想不仅是对教育工作者崇高职业道德的集中体现,更是对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深刻引领。
教育家精神蕴含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与坚守,对学生的深厚情感与责任担当,以及对教育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创新实践。
在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家精神更显弥足珍贵。
它鼓励教育工作者始终保持一颗积极向上的心,勇于面对挑战,不断探索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教育家精神也倡导教育工作者不断提升自身素质,成为学生成长成才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守护者。
通过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我们可以激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还能推动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为国家和社会的繁荣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我们应该广泛宣传和践行教育家精神,让其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1.1 背景与意义在当今社会,教育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科技创新、促进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
而教育家精神则是推动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对于激发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
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思考目录一、内容简述 (2)1. 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性 (3)2.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与特征 (4)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与挑战 (5)1.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历程 (6)2. 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挑战 (7)技术更新迅速 (8)产业转型升级 (9)劳动力市场变化 (10)三、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与需求 (11)1. 新质生产力的发展趋势 (13)技术创新加速 (14)产业融合加深 (15)知识经济崛起 (16)2. 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需求 (17)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增加 (18)跨学科、创新性人才的需求增长 (19)四、高等职业教育如何适应新质生产力的发展 (21)1. 教育理念的更新 (22)培养创新性思维 (23)强调实践能力 (24)2. 课程体系的改革 (25)设置新兴产业课程 (27)加强跨学科课程 (28)3. 教学方法的创新 (30)引入项目化教学 (31)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 (32)五、案例分析 (34)1. 国内案例 (35)某高职院校的转型发展 (36)某新兴产业的高等职业教育合作模式 (37)2. 国际案例 (39)某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改革 (40)某跨国公司对新员工培训的模式 (41)六、结论与展望 (42)一、内容简述文档将概述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状况,包括其历史沿革、现阶段的规模、质量和主要成就。
也将指出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问题,如教育资源分配不均、师资力量不足、课程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等。
文档将分析高等职业教育与新质生产力的紧密关联,新质生产力主要指以技术创新、信息化、智能化等为主要特征的生产力,其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和职业教育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基地,对新质生产力的发展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
针对当前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文档将提出相应的发展策略。
包括优化教育资源分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加强与产业界的合作等。
2024全新中青班培训体会
吗?
4线(海榆中线)
生(甲):拥挤,不舒服。 生
自南向北行驶至
(乙):人多,感觉很闷。
195公里加7
生(丙):突然刹车时,站立的乘客容易摔跤。
50米处时(五
生(丁):可能会翻车。
指 山市境内),与
由
北向南行驶的
号 牌为桂J0
85 88的重
型自卸 货车对
向碰撞,造 成1
2人死亡、1 2
人受伤及两车
严重损坏。
多,所以二(1)班和二(3)班的同学不能合乘一辆车。 安分 公 司一 辆
3、师:根据上面的计算,二(1)班和二(3)能 号 牌为 琼C3
合乘一辆车吗?
2691
生:不能。 师
的中型客车核
:为什么。
载 15人,但实
生:如果合乘,就会超载,超载会有危险。
载2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客车超载会有什么后果 3人,沿国道22
教学环节
师生活动
法制教育知识(渗 透)点
设计说明
A、新课引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生:两位数加两位数。
入: 教
师:你能自己写一道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加法算式 吗?
。
2、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12+9=(?) 26+8=(?)49+7=(?)
21+23=(?45+13=(?) 34+25=(?) 3、揭示并板书课题:
书。) 师: 36+35= 3)让学生先用自己的方式计算。(教师巡视辅导,
最后小结,从而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计算方法。) 师:你是怎么算的,能讲给老师听听吗? 生:能。
这起事故发生的 主要原因是琼C 32691中型
2024年中青班学员学习总结
2024年中青班学员学习总结
在2024年,中青班学员们经历了一年的学习和成长。
通过不懈努力和积极的态度,他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成绩。
首先,中青班学员们在课堂学习方面展现出了极高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勇于提问,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他们也学会了时间管理和学习计划的制定,能够高效地安排学习和复习时间,提升学习效果。
其次,中青班学员们在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方面有了显著提升。
他们意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能够主动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并尊重他人的意见。
他们学会了倾听和表达,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能够与他人有效地沟通和协作。
此外,中青班学员们还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
他们积极参加各类活动和社会实践,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和知识面。
他们关注社会热点和时事问题,具备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
通过参与志愿活动和社团组织,他们培养了领导力和组织能力,具备了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
总的来说,在2024年,中青班学员们在学习和成长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步。
他们不仅在学术方面有了较大的提升,还在团队合作和综合素质培养方面取得了突破。
这些成绩离不开学员们的努力和付出,也离不开学校和老师们的辛勤指导和关心。
相信在2025年,中青班学员们会继续努力,取得更好的成绩和进步。
第 1 页共 1 页。
以红色文化赋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三重逻辑
以红色文化赋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三重逻辑目录一、内容描述 (2)1. 红色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2. 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需求与挑战 (3)3. 红色文化赋能理想信念教育的背景与意义 (4)二、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的内在联系 (5)1. 红色文化的内涵及其价值体现 (7)2.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其重要性 (8)3. 红色文化与理想信念的相互促进关系 (9)三、红色文化赋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实践路径 (10)1. 情境化教育 (12)2. 互动式教学 (13)3. 品德塑造 (14)四、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 (15)1. 教育资源的不足与优化配置 (16)2. 教师队伍的建设与培养 (17)3. 社会环境的变化与应对 (18)五、结论与展望 (20)1. 红色文化赋能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性与实践成果 (21)2. 面向未来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22)一、内容描述阐述红色文化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在联系,红色文化所蕴含的革命精神、英雄事迹以及丰富的历史资源,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中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核心价值观有着天然的契合性。
通过红色文化的传播与熏陶,可以激发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将红色文化融入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手段。
探讨如何通过三重逻辑的实施路径,实现红色文化对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赋能作用。
这包括:一是课程体系的设计与实施,将红色文化融入课堂教学,使之成为青少年学习的重要内容;二是社会实践活动的组织与开展,通过参观红色教育基地、开展主题活动等,使青少年亲身体验红色文化的魅力;三是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建设,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的良好氛围。
1. 红色文化的概念及其重要性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革命斗争历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厚重的历史文化内涵。
它不仅仅是一种政治符号或历史记忆,更是一种深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传承。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研究_札记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研究》读书记录目录一、内容综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3)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5)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5)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论基础 (7)2.1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概念解析 (9)2.2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演变 (10)2.3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素 (12)三、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建设的重要性 (13)3.1 课程体系与教材体系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作用..143.2 国内外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的经验借鉴 (15)3.3 我国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的现状分析 (16)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体系建设 (17)4.1 课程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18)4.2 课程体系的具体构建 (20)4.2.1 文化传承类课程 (21)4.2.2 政治认同类课程 (22)4.2.3 民族团结类课程 (24)4.3 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策略 (25)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教材体系建设 (26)5.1 教材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28)5.2 教材体系的具体构建 (28)5.2.1 文化传承类教材 (30)5.2.2 政治认同类教材 (31)5.2.3 民族团结类教材 (32)5.3 教材体系建设的实施策略 (33)六、课程与教材体系建设的评价与反馈 (34)6.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5)6.2 评价方法的选择 (36)6.3 评价结果的分析与反馈 (38)6.4 改进措施的建议 (39)七、结论与展望 (39)7.1 研究成果总结 (40)7.2 研究的不足之处及局限性 (42)7.3 对未来研究的展望 (43)一、内容综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课程及教材体系建设研究》一书深入探讨了如何在新时代背景下,通过课程和教材的建设,增强全体人民特别是青少年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和理解。
作者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对我国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发展历程、现状及问题进行了全面梳理,明确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在党校函授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党性的统一
在党校函授教学中实现知识能力、党性的统一
李志宏
【期刊名称】《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1(000)001
【摘要】党校函授教育是整个党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拓宽了党校办学渠道,为在职党员干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习和提高的途径。
党校函授办学的宗旨,是培养
忠于马克思主义、德才兼备、具有相应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的领导干部及骨干人才。
【总页数】3页(P34-35,38)
【作者】李志宏
【作者单位】石油管理干部学院直属机关党校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D261
【相关文献】
1.在《物理化学》教学中实现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统一 [J], 朱元良
2.党校能力教育与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的内在统一 [J], 吴伟业
3.党校培养的是有知识、有能力、党性强的各级中青年党员干部 [J], 杨建泽
4.坚持知识能力党性相统一的原则 [J], 袁友文
5.加强函授教学中的党性教育──海南省通什市委党校函授教育的经验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
要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
李志宏
【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工业》
【年(卷),期】1999(000)010
【摘要】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趋势难以阻挡,每个人都要迎接来自家庭和社会各方的挑战,都面临终生教育的问题。
因此,成人继续教育的内容将越来越广泛,任务越来越繁重。
【总页数】1页(P41-41)
【作者】李志宏
【作者单位】石油管理干部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729.2
【相关文献】
1.深入开展继续教育培训评估研究完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体系系列专题(二):继续教育培训评估的理论依据 [J], 朱宪政
2.开展形式多样的继续教育,为医院可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J], 周敬;赵颖
3.如何帮扶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劳动实践活动教育研究——以陇西县各类劳动实践基地开展活动为例 [J], 李彪
4.健全机构明确目标加强管理形式多样——岑溪市近年来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回顾 [J], 吴方源
5.美国的继续教育形式多样 [J], 李思一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的对策思考
作者: 霍永刚 李志宏
作者机构: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山西太原030012
出版物刊名: 中共太原市委党校学报
页码: 58-61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 干部教育 干部培训 干部素质
摘要:干部教育培训专业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加强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努力提高教育培训质量。
一要提高认识、转变态度、开拓进取,大力推进干部教育培训的创新与改革;二要以综合协调为方法,完善规划与组织,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统筹性;三要以干部需求为导向,改革内容与形式,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四要以优质高效为目标,创新管理与考核,进一步提高干部教育培训的实效性;五要以培训进修为抓手,大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夯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9月24日印发
提高职业教育质量:德技幷修,工学结合,产教融合
高等教育内涵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科研支撑教学,分类管理 创新教师管理制度;考查师德,双师建设,提高待遇,激励政策 完善教育标准体系:制定各学段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健全教育评价制度:目标分层,多级评价,多元参与,第三方评
一级指标
学校基本信息(7) 教学校基本条件(14) 教职工信息 (14) 学科专业(7) 人才培养(9) 学生信息(12) 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6)
数据项
学校概况、校区、教学行政单位、办学指导思想、校友会等, 基 本固定 学校占地面积、教学行政用房、图书、经费、实习实训基地等 师资情况、授课情况、高层次人才、教师培养、科研成果等,其中 所有授课师资都要统计 学科建设、专业基本情况等,其中专业统计到底 开课情况、实验教学等,其中所有课程统计到底 学生数量、分专业学生、学习成果、交流情况等 教学研究与改革、教学成果、质量管理与监控等
英国QS世界大学排名 Quacquarelli Symonds University Rankings (QS) 始于2010年,覆盖800所高校 主观评价(同行评价)比重大
欧盟全球大学多维排名 Multidimensional Global University Rankings (U-Multirank) 始于2014年,覆盖1210所高校 5大维度
《中国民办本科院校质量报告》(2017)
《新型大学新成就——百所新建院校合格评估绩效报告》 《高职院校年度质量报告》
24
(四)审核评估
围绕“五个度”,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促 进高校分类发展,办出特色。
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社 会发展需求的适应度;
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对人才培养的 保障度;
28
学校在审核评估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评估与己无关,是教务处和评建办的事; 重材料准备,轻评建工作;
重成绩展示,轻问题挖掘;
新评估理念在学校的自评自建中体现不够;
四种心态变化:无关、紧张、期待、反思
29
(五)专业认证
国家构建三级专业认证体系 国际质量 标准认证 国家质量 标准认证
20%左右
14
(三)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验
3.欧盟多维排名(U-Multirank)
5个一级指标、47个二级指标
2个层面:院校整体排名;学科领域排名 揭示了不同大学之间、不同大学同一学科之间的差异
15
欧盟多维排名指标
教与学
• 生师比 • 按期毕业率 • 博士学位教师比 • 学士/硕士实践教 学环节 • 学生调查内容: • 总体学习经验 • 课程与教学质量 • 专业与项目组织 • 与教师互动 • 实践环节 • 图书馆设施 • 实验室设施 • 网络技术职称 • 宿舍设施
16
二、新时期本科评估制度架构
17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1.总体架构
框架:一平台、两支柱、三保证、四体系 一平台: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两支柱:(院校)评估、(专业)认证(三级)
三保证:内驱力(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 外推力(外部质量保障体系) 国际影响力 四体系: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工作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评估工作体系 高等教育质量认证工作体系 高等教育信息发布工作体系
各省在此方案基础上有所调整。
27
审核评估与水平/合格评估的区别
① ② ③ ④
模式不同:一校一标准,“用自己的尺子量自己”。 重点不同:“五个度”。 方法不同:数据分析;访谈为主,材料为辅。 结果不同:不分等级,写实性报告(值得赞扬之处,需要改
进之处、必须整改内容),引导学校平常心、正常态。
⑤ ⑥
理念不同:学校是质量保障与评估的主体,协商共同建构。 关注四个如何:如何说?如何做?效果如何?如何改进?
内部质量保障体系运行的有效度; 人才培养目标与效果的达成度; 学生、家长、社会对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25
(四)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对象:普通本科高校(约600所)
教育部和省级教育两级分别组织。
截至2016年,已有150所高校参加审核评估
效果显著,受到普遍欢迎……
26
(四)审核评估
审核评估范围:6+1项目、24要素、64要点
高校专业(Program)教学应激发所有学生的全部潜能,促进 毕业生就业,尤其是在高技术要求的产业领域。
12
(三)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验
1.国际四代评估理论
发展阶段
第一代
第二代
行为目标模式 行为-目标
第三代
为决策服务 改进-决策
第四代
共同构建 协商
主要标志 测量运动 测量 建立在 社会测 量学实 主要内涵 证 范 式 基础上 的事实 测量阶 段。
在校研究生:198万,其中博士34.2万,硕士163.9万 在校本专科生:3280.23万,比上一年增加19万人 生师比:普通本科高校17.69:1;高职17.98:1 毛入学率: 42.7%
中国成为高等教育规模第一大国,占世界20%规模。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已经进入拐点---由大到强!
5
(一)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这“五个度”标准将过去以办学条件为主的评价转 变为更关注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引导和鼓励学校注 意内涵建设和特色发展,避免学校同质化发展问题。
20
(一)新时期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制度
新方法:运用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 实现内外结合、周期性评估与质量常态监测结合、学 校自评报告与数据分析报告的有机结合。
(二)国家教学质量监测数据平台3.0
数据平台的主要应用
三 级
国 家
五 类
数据查询
统计分析 省
校
际
际
监测预警 质量报告 教育评估
23
(三)发布系列质量报告
《中国高等教育质量报告》(2016)
《中国工程教育质量报告》(2017)
《中国新建本科院校质量报告》(2017) 《中国本科教育质量报告》(2017)
增强五大办学理念:
教学决定生存—教学是大学存在的基础;双一流建设根本是 培养人才 科研决定水平—教学出题目,科研做文章,科研反哺教学; 服务决定地位—服务国家战略,在世界格局中代表中国; 质量决定兴衰—适应高等教育进入提高质量新阶段要求; 制度决定成败—中国特色的大学制度,坚持党的领导。
9
(一)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导最佳大学排名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Rankings (ARWU) 始于1983年,覆盖750所高校 精英导向
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 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 Rankings (ARWU) 始于2003年,覆盖500所高校 质量导向
以教学目标为参 照的价值判断阶 段。
服务于管理 的过程控制 阶段。
尊重利益 相关者的 价值诉求 阶段。
13
(三)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经验
2.国际主要大学排名
英国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 | Times Higher Education (THE) 始于2004年,覆盖800所高校 上升下降、6专业排名
国际化程度
• 外语授课专业/ 项目(学士/硕 士) • 专业/项目的国 际取向(学士/ 硕士) • 海外学习机会 • 学士流动(包 括接受、派出、 联合授予学位) • 国际学术职员 占比 • 授予国际学生 博士学位数比 • 国际联合研究 发表论文 • 国际研究经费
地区参与
• 本地就业的本 科毕业生占比 • 本地就业的硕 士毕业生占比 • 本地企业实习 学生数 • 与地方联合研 究发表论文数 • 地方来源的收 入
3级 2级 1级
引
促
80%以上
兜
基本质量 标准认证
95%以上
100%
3.0版国家库—专业数据信息
全国本科专业布点及专业认证总况
农学 历史性 1138 343 2% 1% 理学 4972% 0% 文学 5550 11% 医学 2345 5% 艺术学 6154 13%
经济学 2663 教育学5% 2060 4% 管理学, 9080, 17%
2.中心任务
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 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 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办好我国高校,办出世界一流 大学,必须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 培养能力这个核心点,并以此来带 动高校其他工作。
6
(一)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3.2017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Nhomakorabea工作原则:稳中求进;内涵发展。
工作重点:立德树人;优化结构;改革体制; 促进公平;提高质量。 发展趋势:
7
(一)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教育部长陈宝生最近强调“四个回归、五个增强”
四个回归:
回归常识——读书;
回归本位——教书育人;
回归初心——培养人才; 回归梦想——强国梦。 “整体抓质量。要以质量为纲,把责任落下去,把
标准建起来,完善激励机制,强化评估工作,推动教
育事业进入以提高质量为中心的发展阶段。”
8
(一)高等教育发展形势
三、学校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要点
四、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拓展研究
3
一、高等教育质量保障
现状与发展趋势
4
(一)高等教育形势
1.概况(截止2016年底)
学校数: 2880所:本科971+独立266;专1359;成284 民办高校: 742所(含独立学院266);
校均规模: 本科14532人;专科6528人
价,专业性、独立性、客观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