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八年级上册物理引言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第一节启蒙课教案

初二物理第一节启蒙课教案

初二物理第一节启蒙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

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3) 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

1)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3. 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2) 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创新意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教学重点。

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3) 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教学难点。

1) 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理解;2) 学生对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的理解;3) 学生对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新课。

1) 引导学生回顾初中学过的科学课程,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2)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和现象,引发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学习新知识。

1) 介绍物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思考物理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2)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式和逻辑思维;3) 介绍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引导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实际意义和社会影响。

3. 拓展知识。

1) 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成果;3)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想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 总结归纳。

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2)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疑惑,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和探索。

四、课堂作业。

1. 完成课堂笔记,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2. 搜集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案例,并进行简单的分析和总结;3. 提出自己对物理学的看法和认识,写一篇小结。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为主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热爱。

初二上册物理学习教案

初二上册物理学习教案

初二上册物理学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物理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建立科学的物理思想,形成对物理事物的感性认识,发展科学态度和科学思维;2.掌握基本的物理实验方法,运用测量技术,培养实验技能和实验观察能力;3.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4.为高中物理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1.物理实验介绍实验概述物理实验是物理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物理实验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

实验流程物理实验的主要流程包括:实验前思考、实验设计、实验操作、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

其中,实验前思考是实验设计的基础,实验操作要注意实验安全,数据处理和实验分析要准确、清晰地表达出来。

实验分类常见的物理实验有光学实验、力学实验和热力学实验等。

其中,光学实验包括单色光斑点实验、双缝干涉实验等;力学实验包括视窗法测量初始速度实验、加速度和摩擦力实验等;热力学实验包括热传导实验、热膨胀实验等。

2.热力学热量和热能热量是热能的传递形式,单位是焦耳,记做J。

热能是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和状态所具有的能量,单位是焦耳,记做J。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表明,能量守恒,能量的转移和转化可以实现,但能量不会凭空产生或消失。

其中,内能是物质内部分子、原子、离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形式和状态所具有的能量。

热力学第二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表明,自然界中物质都趋向于向能量稳定的状态变化。

其中,热机的效率是热量转化为机械功的比例,可以用卡诺定理计算。

热传导热传导是物质内部热量传递的过程,主要有导热、对流和辐射三种方式。

其中,导热是固体中热量传递的方式,对流是液体或气体中热量传递的方式,辐射是通过电磁波将热量传递的方式。

3.力学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作惯性定律,表明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前是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受到外力作用后会有加速度或者速度的变化。

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动力学第二定律,表明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可以用F=m*a计算物体的受力和加速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以下内容:1.了解声音的特性和传播原理;2.认识声波的分类;3.理解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4.掌握声音的产生和接受方式。

二、教学内容1.声音的特性(1)声音的定义和产生;(2)声音的传播是通过介质进行的;(3)声音的特性:音调、响度、音色。

2.声波的分类(1)机械波和非机械波的定义;(2)机械波中的横波和纵波;(3)声波属于机械波,是纵波的一种。

3.声音的传播速度差异(1)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介质中的传播速度;(2)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的原因。

4.声音的产生和接受方式(1)声音的产生方式:振动体的振动;(2)声音的接受方式:人耳的听觉。

三、教学过程1.导入(1)通过播放一段悦耳的音乐,调动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2)提问:你知道这里传来的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吗?2.新内容呈现与讲解(1)声音的定义和产生:声音是物体振动产生的,通过介质传播的一种能量。

(2)声音的传播方式:通过介质的分子间的震动传播。

(3)声音的特性讲解:音调是声音高低的程度,响度是声音的大小,音色是声音的特有品质。

3.概念解释与比较分析(1)机械波和非机械波的区别:机械波需要介质传播,非机械波不需要介质传播。

(2)纵波和横波的区别:纵波传播的方向与波的振动方向相同,横波传播的方向与波的振动方向垂直。

4.实验展示与讨论(1)将一个弹簧悬挂起来,通过拉动弹簧的一端使其振动,观察弹簧的振动形态与传播方式。

(2)让学生对比观察弹簧的纵波和横波的传播特点。

5.引导思考与课堂讨论(1)声音在空气、液体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是否一样?(2)有什么因素影响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6.归纳总结与知识巩固(1)总结声音的产生方式和接受方式;(2)总结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3)总结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及其原因。

四、小结与巩固练习针对本节课的内容,布置相应的小组活动练习,巩固学生对声音特性和传播原理的理解。

前言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前言优秀教学案例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3.小组合作: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This promotes student interaction and fosters a sense of collaboration and teamwork among students.
4.反思与评价:Encourage students to reflect on their learning experiences and evaluate their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This helps students to identify their strengths and areas for improvement, and develop a growth mindset.
(二)问题导向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问题导向的教学策略,通过提出问题和引导students to think critically and solve problems independently. I can design questions that require students to analyze and evaluate the effects of force on objects, and encourage them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ce and acceleration. By solving these problems, students can deepen their understanding of force and its calculation.
By implementing these teaching strategies, I can create a dynamic and engaging learning environment that promotes student engagement, critical thinking, and problem-solving skills. At the same time, I can also foster students' emotional development and help them develop a positive and values-based understanding of the subject matter.

初中八上物理教案

初中八上物理教案

初中八上物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光的折射现象,掌握折射定律。

2.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交流的方式,提高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光的折射现象2. 折射定律3. 折射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光的折射现象,折射定律的运用。

2. 难点:折射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 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3. 合作学习法: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 讲授法:讲解折射定律,使学生掌握物理知识。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复习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的知识,引出光的折射现象。

2. 实验观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现象,引导学生总结折射定律。

3. 讲解与演示:讲解折射定律,并通过动画演示光的折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折射定律。

4. 应用练习:让学生运用折射定律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物体在水中的深度、眼镜的度数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重要性。

6.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光的折射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反思: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和实验操作能力等方面,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价,了解学生对光的折射现象和折射定律的掌握程度,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范文5篇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1《运动的快慢》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能用速度描述物体的运动.2.能用速度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二、能力目标1.经历观察物理现象的过程,能简单描述所观察现象的主要特征,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2.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具有初步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1.感受科学与艺术结合所带来的美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和决心,体验战胜困难,解决物理问题时的喜悦.教学重点速度的概念及单位.教学难点匀速直线运动的判断及速度单位的换算.教学方法观察比较法:通过对生活中实际事例的比较,理解速度的概念和匀速直线运动与变速直线运动的区别.练习法:通过学生练习,学会应用速度公式的简单计算及速度单位的换算. 教具准备投影仪、录像机及资料片.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请同学们观看课前准备的录像资料:•动画片“龟、兔赛跑”的片断•战争题材电视片中立体战的片断[师]刚才的画面中,同学们看到了在地面上沿直线爬行的乌龟、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的汽车、在空中沿直线飞行的飞机结合同学们上节课学习的知识,你认为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生](以地面为参照物)它们都在运动.[生]它们运动的路线都是直的.[生]它们都在做机械运动.[师]它们做机械运动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区别呢[生]有.它们有的在天上飞,有的在地上爬.[生]它们运动的快慢不一样.[师]运动有快有慢,怎样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呢二、新课教学1.速度(1)概念[想想议议][师]请同学们继续观看学校田径运动会上100 m决赛的盛况.[放录像]•学校田径运动会100 m决赛[师]在一片欢呼声中,100 m决赛的冠军产生了.同样是跑100 m的运动员,如何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都是百米运动员,他们跑的路程一样长.先到达终点的运动员用的时间短,他运动得就快.[生]通过相等的路程,用的时间短的人运动得快.[师]同学们归纳得很好.大家接着观看另一场精彩的比赛片断[放录像]•24届奥运会万米赛片断[师]比赛还在进行中,怎样比较运动员们运动的快慢呢[生]看看他们谁跑在最前面,跑在最前面的人跑的路程最长,而时间一样. [生]在相等的时间内,跑的路程长的运动员运动得快.[师]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已经知道在路程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时间的长短来判断运动的快慢;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通过比较路程的长短来比较运动的快慢.请同学们继续关注下面的问题.学校百米赛冠军的成绩是12 s,24届奥运会万米赛冠军的成绩是28min,怎样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生]根据前面的方法,可以比较他们一段相同路程内的时间或比较他们一段相同时间内的路程.[生]可以比较他们在1 s内运动的路程.[师]请同学们分别计算他们在1 s内的路程.一名同学板演学生演算、教师巡视.100m=8.33 m/s 12s10000m 万米冠军:=5.95 m/s 1680s 百米冠军:[师]在物理学中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velocity)表示.同学们刚才求出的就是两名运动员各自的速度.速度等于什么呢[生]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生]刚才计算的是1 s内运动员跑的路程,所以说速度等于1 s内的路程. [师]能不能分别计算出两名运动员在1 min内、1 h内跑过的路程,来比较他们运动的快慢呢[生]可以.[师]“1s、1 min、1 h”都叫做单位时间,所以可以把速度定义为“单位时间内的路程”.[板书]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2)公式[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肯定已经注意到,每一个物理量都有自己的表示符号.物理学上,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速度用“v”表示.如果一个运动物体在“t”时间内运动的路程是“s”,那么这个运动物体的速度该如何表示呢请大家写出速度的表示式.[生]v=s t[师]这就是速度、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式.即速度的公式.(3)单位[师]同学们可以由速度的公式,根据以往的学习经验,讨论一下速度的单位应该是什么.[生]根据速度的公式可以看出速度等于路程除以时间,所以速度的单位是、由路程的单位除以时间的单位组成.如果路程的单位用米(m),时间的单位用秒(s),速度的单位就是米(m)除以秒(s).[师]同学们分析得很好.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米(m),时间的单位是秒(s),速度的单位就写成米/秒(m/s),其中“/”表示除的意思,读作“每”,所以.米/秒(m/s)就读作“米每秒”.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2例1、在图1中画出物体ABC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引言 一、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引言 一、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生活中的各种奇妙的物理现象。

2. 掌握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培养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3. 增强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并通过实例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理解。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以及引导学生发现新的物理现象。

三、教学准备1. 准备一些常见的物理现象的实例图片或视频。

2. 准备一些实验器材,如小电扇、气球、塑料尺等。

3. 布置学生在课前收集一些自己观察到的物理现象。

四、教学过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一些奇妙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过程包括导入、讲解、实验、讨论和总结五个部分。

1. 导入:首先,通过一些有趣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进入物理世界,让他们感受到物理的奇妙和有趣。

同时,提出本节课的主题:奇妙的物理现象。

2. 讲解:接下来,详细介绍一些常见的奇妙的物理现象,如光的反射、折射、色散等。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这些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现象发生的过程。

同时,介绍一些有趣的例子和现象,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 实验:组织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如光的折射实验、彩虹形成实验等,让学生亲手操作,观察现象并记录结果。

通过实验,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现象的原理,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分享自己知道的奇妙的物理现象,并解释其原理。

通过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能增强他们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5. 总结:最后,进行课堂总结,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同时,鼓励学生继续探索物理世界的奥秘,激发他们对物理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有趣的教学方式和生动的实验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

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

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物体的基本运动形式和简单运动规律;
2. 掌握物体匀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的相关概念和公式;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
1. 运动的基本概念:速度、加速度等;
2. 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和相关公式;
3. 自由落体运动:重力、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和公式。

三、教学方法与过程
1. 提出问题引入课题:通过提出有关物体运动的问题,激发学生对课题的兴趣;
2. 案例分析法:通过案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物体的基本运动形式和规律;
3. 实验演示法: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观察、感受并验证运动的规律;
4. 讨论与合作研究: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合作研究,探讨和解决运动问题;
5. 归纳总结法:通过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所学知识点,加深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评价与作业
1. 教学评价:结合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实验报告等方式对学生的研究情况进行评价;
2. 作业布置:布置相关练题和思考题,巩固和拓展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与研究工具
1. 课本教材:八年级物理教材(上册);
2. 实验器材:计时器、直尺、重物等;
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计算机等。

六、教学参考与扩展
1. 教学参考书:《初中物理教学参考书》;
2. 研究扩展: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兴趣,鼓励深入研究物理知识,拓展相关实践和研究。

以上为八年级物理教案(上册)的基本构架。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学生的需求进行适当调整和拓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002八年级物理引言教学设计

002八年级物理引言教学设计

标题:生活中的物理实践与科学探究引言:物理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对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提供了解决思路和方法。

通过物理学的学习,学生能够培养科学思维、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次教学旨在引入八年级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并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情境,激发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和热爱。

一、情境引入1.1导入问题:小明家每晚开一小时的电视,每个月的电费大约为多少?1.2活动设计:学生将分组思考有关电费的计算方式,并通过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自己的结论。

1.3探究启示:引导学生思考电费计算与物理学中的哪些概念相关。

二、知识解释2.1课堂活动:通过教师简短的讲解,介绍有关电能与电费计算的基本概念,例如电能的定义、单位,以及电费的计算公式等。

2.2互动探究:设计小组活动,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庭用电情况,计算每月的电费,并总结计算步骤和规律。

2.3反思总结:要求学生全班分享自己的计算结果,并与整个课堂讨论一致与不一致之处,理清引入问题与实际计算的关系。

三、实践与练习3.1实践活动:在教室中设置电器用电实验场景,如开启电风扇、打开电灯等,并提供相应的电器功率表和用电时间表。

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数据计算每个电器的能量消耗和电费,并比较不同电器的能量消耗。

3.2小组讨论:学生将根据实践活动的结果,讨论电器的能效比和节能措施,并尝试给出具体的建议和方案。

3.3分享展示:鼓励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撰写一份节能方案预案,并进行展示和共享。

四、知识延伸4.1案例研究:引导学生分享生活中的一些自然现象或问题,并通过学习过的知识,分析解决这些问题的物理原理和过程,例如日常噪声的产生与传播、音乐的播放原理等。

4.2案例探究:以小组为单位,设计物理实验,探究其中的物理原理,例如通过实验验证声音传播的速度、通过实验探究热传导的规律等。

4.3实践应用: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例如设计一个简易的工程模型、改进家庭用电方案等。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5篇

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5篇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2.理解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掌握这几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计算.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建立模型的能力及分析综合能力.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教学建议教材分析教材首先明确要研究圆周运动中的最简单的情况,匀速圆周运动,接着从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快慢的角度引入线速度、角速度的概念及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最后推导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中间有一个思考与讨论做为铺垫.教法建议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等概念的教学建议是:通过生活实例(齿轮转动或皮带传动装置)或多媒体资料,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有运动快慢与转动快慢及周期之别,有必要引入相关的物理量加以描述.学习线速度的概念,可以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概念(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弧长与时间比值保持不变的特点,进而引出线速度的大小与方向.同时应向学生指出线速度就是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瞬时速度.学习角速度和周期的概念时,应向学生说明这两个概念是根据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和描述运动的需要而引入的.即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时,每通过一段弧长都与转过一定的圆心角相对应,因而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也可以用转过的圆心角与时间t比值来描述,由此引入角速度的概念.又根据匀速圆周运动有周期性的特点,物体沿圆周转动的快慢还可以用转动一圈所用时间的长短来描述,为此引入了周期的概念.讲述角速度的概念时,不要求向学生强调角速度的矢量性.在讲述概念的同时,要让学生体会到匀速圆周运动的特点:线速度的大小、角速度、周期和频率保持不变的圆周运动.关于“线速度、角速度和周期间的关系”的教学建议是:结合课件引导学生认识到这几个物理量在对圆周运动的描述上虽有所不同,但它们之间是有联系的,并引导学生从如下思路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方案匀速圆周运动教学重点:线速度、角速度、周期的概念教学难点:各量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主要设计:一.描述匀速圆周运动的关于物理量.(一)让学生举一些物体做圆周运动的实例.(二)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课件2.皮带传动装置为引入概念提供感性认识,引起思考和讨论(三)展示课件3: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可暂停.可读出运行的时间,对应的弧长,转过的圆心角,进而给出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频率、转速等概念.二.线速度、角速度、周期间的关系:(一)重新展示课件1.齿轮传动装置.让学生体会到有些不同的点线速度大小相同,但角速度、周期不同,有些不同的点角速度、周期相同,但线速度大小不同;进而此导同学去分析它们之间的关系:探究活动观察与测量:请研究一下自行车飞轮与中轴_通过链条的连接关系:测量一下各自的半径,并思考验证两轮的角速度关系,边缘点的线速度大小关系;有条件的话研究一下“变速自行车”的变速原理.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2教学准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根据相关实验器材,设计实验并熟练操作.2.会利用已学知识处理纸带,求各点瞬时速度.3.会用表格法处理数据,并合理猜想.4.巧用v—t图象处理数据,观察规律.5.掌握画图象的一般方法,并能用简洁语言进行阐述.过程与方法1.初步学习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实验,完成某种规律的探究方法.2.对打出的纸带,会用近似的方法得出各点的瞬时速度.3.初步学会根据实验数据进行猜测、探究、发现规律的探究方法.4.认识数学化繁为简的工具作用,直观地利用物理图象展现规律,验证规律.5.通过实验探究过程,进一步熟练打点计时器的应用,体验瞬时速度的求解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小车运动的设计,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思考问题的习惯,并锻炼其思考的全面性、准确性与逻辑性.2.通过对纸带的处理、实验数据的图象展现,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能使学生灵活地利用科学方法来研究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创新意识.3.在对实验数据的猜测过程中,提升学生合作探究能力.4.在对现象规律的语言阐述中,提升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还体现了各学科之间的系,可引申到各事物间的关联性,使自身融入社会.5.通过经历实验探索过程,体验运动规律探索的方法.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图象法研究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2.对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规律的探究教学难点1.各点瞬时速度的计算.2.对实验数据的处理、规律的探究.教学工具多媒体、板书教学过程一.实验目的1.进一步练习使用打点计时器2.利用v-t图象处理数据,并据此判断物体的运动性质3.能根据实验数据求加速度二.实验器材打点计时器、一端附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小车、纸带、细绳、钩码、刻度尺、导线、交流电源.三.实验原理1.利用打点计时器所打纸带的信息,代入计算式即用以n点为中心的一小段位移的平均速度代替n点的瞬时速度.2.用描点法作出小车的v-t图象,根据图象的形状判断小车的运动性质.若所得图象为一条倾斜直线则表明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3.利用v-t图象求出小车的加速度.四.实验步骤1.如图所示,把附有滑轮的长木板放到实验桌上,并使滑轮伸出桌面,把打点计时器固定在长木板上没有滑轮的一端,连接好电路.2.把一条细绳拴在小车上,使细绳跨过滑轮,下边挂上钩码,把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并把纸带的一端固定在小车的后面.3.把小车停在靠近打点计时器处,接通电源后,释放小车,让小车拖着纸带运动,打点计时器就在纸带上打下一列小点.4.换上新的纸带,重复实验两次.5.增减所挂钩码,按以上步骤再做两次实验.五.数据处理1.表格法(1)从几条纸带中选择一条比较理想的纸带,舍掉开始一些比较密集的点,在后面便于测量的地方找一个点,作为计数始点,以后依次每五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并标明0、1.2.3.4…测量各计数点到0点的距离x,并记录填入表中,如图所示.(2)分别计算出与所求点相邻的两计数点之间的距离Δx1.Δx2.Δx3…(3)计算平均速度,用平均速度代替相关计数点的瞬时速度,填入上面的表格中.(4)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分析速度随时间怎么变化.2.图象法(1)在坐标纸上建立直角坐标系,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速度,并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在坐标系中描点.(2)画一条直线,让这条直线通过尽可能多的点,不在线上的点均匀分布在直线的两侧,偏差比较大的点忽略不计,如图所示(3)观察所得到的直线,分析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转变规律.(4)据所画v-t图象求出其斜率,就是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六.误差分析1.木板的粗糙程度不同,摩擦不均匀.2.根据纸带测量的位移有误差,从而计算出的瞬时速度有误差.3.作v-t图象时单位选择不合适或人为作图不准确带来误差.七.注意事项1.开始释放小车时,应使小车靠近打点计时器.2.先接通电源,等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3.打点完毕,立即断开电源.4.选取一条点迹清晰的纸带,适当舍弃点密集部分,适当选取计数点(注意计数点与计时点的区别),弄清楚所选的时间间隔T等于多少秒.5.要防止钩码落地,避免小车跟滑轮相碰,当小车到达滑轮前及时用手按住.6.要区分打点计时器打出的计时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一般在纸带上每隔4个点取一个计数点,即时间间隔为t=0.02×5s=0.1s.7.在坐标纸上画v-t图象时,注意坐标轴单位长度的选取,应使图象尽量分布在较大的坐标平面内.八年级上册物理全册教案3学习目标:1.知道滑动摩擦产生的条件,会正确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精选5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1教学目标1、经历从许多与力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归纳出力的基本概念的过程并了解力的概念,并乐于探究身边的力现象。

2、通过实验感受力作用的相互性,并能解释有关现象。

3、通过常见事例和实验认识力的作用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力的概念。

难点:力作用的相互性。

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足球比赛的片断录像。

实验器材:哑铃、弹簧、旱冰鞋、皮球(两个)。

教学设计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说明导入新课请一位学生到教室前面表演举哑铃。

从肌肉的紧张引出力的概念。

让学生利用身边的器材演示一些力的现象。

进行新课一、力的概念教师给学生要探究的下列几个问题:1、人们在什么情况下会用力?2、其他物体对物体是否施加力?3、两物体之间不相互接触是否也能产生力的作用?4、这里所说的作用应怎样理解?教师要学生列举事例进行回答,找出这些问题的共性,进行概括、归纳、总结出力的概念。

师生评估、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图5-1中的6幅图,找出其共同点。

教师点评。

二、力的作用是相互的1、创设情景:用一个皮球去挤压另一个皮球。

提问:根据这一现象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猜想。

2、指导学生实验。

实验可参照教材p77图5-2所示进行,也可用别的物体来做。

3、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4、演示实验:请一位穿溜冰鞋的同学推墙。

让学生解释所发生的现象,进一步加深对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

5、让学生列举生活及生产中人们利用力的相互作用的实例。

6、让学生列举力的作用相互的危害性。

三、力的作用效果提出问题:力的作用可以产生哪些效果?1、学生拉弹簧。

让观察形状怎样变化。

2、教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录象片断。

看足球的运动情况发生了怎样的改变。

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人教版篇2教学目标:1、探究光在同种介质中的传播特点,认识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自然界中最快的,记住真空中的光速。

2、通过各种光现象的介绍,使学生认识到光现象与生活和自然密切相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引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引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生活中还有很多的物理现象。大家举些来看。
以上的事例及很多有趣的现象都可以用我们的物理知识来解释。
三.小结: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认真地观察、实验、思考。物理知识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奇妙的物理现象在我们身边不断发生着,我们要注意观察,就可以发现很多很有趣现象,让我们一起乘上物理学的小舟,去探究奇妙的物理世界吧!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
学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或课件
多媒体、水、塑料瓶、塑料绳、玻璃杯、磁铁、铁钉、漏斗、乒乓球等
教学过程设计
个案补充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好!从现在起,我们要学习一门新的课程———物理学。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可以这么说,我们身边处处有物理。希望大家喜欢物理,去观察、实验、思考。下面看
自然真美丽,真神奇。
请同学们举出一些自然界的神奇现象来。
学生举例(约5-10分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生活中
在我们生活中也会呈现另一些神奇。
看课本图1-8------图1-13
学生举例,你在生活中见到哪些些神奇的现象?
下面我们看几个有趣的现象
实验一:蜡烛哪个先熄灭
学生们先猜想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蜡烛可以先熄灭。
作业布置
1.调查一下,你周围有哪些有趣的物理现象和问题?
2.做以下的小实验:
(1)如图0—5,将一个生鸡蛋放进盛有清水的杯中,然后逐渐向水里加食盐并使其溶解,注意观察会发生什么现象,并对这个现象提出问题. (2)小心地把牛奶、水、食用油(每种一小杯)沿着杯壁依次缓缓倒入深玻璃杯内,然后再放入一粒葡萄或一小段蜡烛.将你观察到的现象画下来并提出问题.
课题 序言 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苏科版八年级上册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初步了解物理学的概念,激发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具体包括:1.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如力、运动、声、光等;2.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观察力和动手能力;3. 启发学生思考物理现象背后的科学原理,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时的重点在于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现象的基本概念,如力的作用和声的传播。

难点则在于通过实验观察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物理现象联系起来,进而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

为此,本课将采取实验教学与互动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三、教学准备为确保本课时的教学顺利进行,需要做好以下准备工作:1. 准备必要的物理教学器材,如力计、音叉、反射镜等;2. 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和演示设备,如物理现象演示模型等;3. 设计合适的互动活动和小实验,如重力作用的实验演示和光的反射游戏等,以便于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解和掌握知识。

综上所述,本课时的教学设计旨在通过实验教学和互动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基本的物理概念和科学探究方法。

四、教学过程:一、导引新知,激发兴趣首先,在课堂上我们会先以一种充满趣味的方式,向学生们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如水波的涟漪、落叶的飘落等。

通过这些现象,引导学生们思考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随后,我们将正式进入本节课的主题——奇妙的物理现象。

在介绍时,我们可以结合实验和图片展示,让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更加直观、生动。

二、知识探究,深入理解1. 概念引入我们将详细介绍本节课的核心概念,如力、运动、能量等。

在介绍这些概念时,我们会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并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2. 实验演示为了让学生们更直观地理解物理现象,我们将进行一系列的实验演示。

例如,通过小球在斜面上的滚动实验,让学生们理解力的作用效果;通过摆动钟摆的实验,让学生们理解单摆的运动规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教案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引言一、奇妙的物理现象 教案

奇妙的物理现象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自然界许多奇妙的物理现象具有规律性,物理学就是探究这些规律的一门科学。

(2)知道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是以观察和实验为基础。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初步感受物理现象的奇妙。

(2)通过参与探究活动,激发探究的热情,培养创新意识,获得成就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自然界多姿多彩的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欲望,增强学生对学习物理学的兴趣。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等方式,培养团队意识,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展示奇妙的物理现象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去尝试、体验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难点】让学生学会观察物理现象,鼓励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的思维向开放性发展。

三、教学用具
漏斗、乒乓球、纸杯、回形针、蜡烛、布条、大烧杯、水、打火机、软管。

四、教学过程
五、课后作业(在下列实验中任选一个去做)
1、覆杯实验:在瓶内灌满水,用一张纸盖住瓶口,压紧后将瓶子倒置,观察纸和水是否下落?
2、筷子提米:在杯子中装满米,加少量水,压紧后插入竹筷,再慢慢将竹筷向上提,观察杯子是否会跟着竹筷一起被提起来?
3、将一个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杯子中,然后逐渐向水中加食盐并轻轻搅动,注意观察发生的现象,并针对现象提出问题。

六、板书设计
奇妙的物理现象
——“魔术”
一、物理学研究的内容
力、热、声、光、电等现象
二、学好物理的方法
重视观察和实验。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及教案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计划及教案

针对八年级学生,物理教育学习课程逐渐增加了理论基础、实验环节和实践活动等方面的内容,进一步完善了对学生的针对性。

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物理教学计划及教案,在教学中注重器材的更新、实验教学的重视、适时的知识串联等多方面,可以使课程教学效果得到更好的提升。

一、教学计划设计1. 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本质和基本特征,深入了解物质的构成和运动规律;(2)学会基本的物理量的测量和物理实验的方法;(3)学会根据物理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人类工业和科学技术中产生的问题,提高物理素养。

2. 教学内容物理学中的主要内容包括力学、热学、光学、电学和原子物理等。

本教学计划将以力学、热学和光学为主要内容。

二、教学教案设计1. 课时分配通过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安排不同的课时分配,可以更好地保证课程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例如,将力学教学安排在前几节课中,并在第七节课之前完成,开始热学教学,安排光学的教学内容。

2. 教学方法物理学是需要实验验证的学科,在教学中应注重实验教学环节的安排,采用以“讲解”、“实验”、“实践”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

3.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是指各种可以促进课程教学效果的资源。

包括教学多媒体、模拟实验装置、图书资料等。

在教学中应注重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体验。

三、教学计划具体内容1. 力学(1) 第1-3节课:向量和描述物体运动的物理量;(2) 第4-6节课:牛顿运动定律;(3) 第7节课:单摆运动和弹性势能;(4) 第8节课:机械能守恒;(5) 第9节课:动量守恒。

2. 热学(1) 第10-11节课:温度和热量;(2) 第12节课:热力学第一定律;(3) 第13节课:热力学第二定律。

3. 光学(1) 第14-15节课:光学基本概念;(2) 第16-17节课:镜面成像与对物体的描述;(3) 第18-20节课:透镜成像和图像构成特点,图像的横向放大率。

以上内容都为八年级物理学习的核心内容,通过制定科学合理的物理教学计划及教案,可以在给学生提供全面知识体验的同时,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提高学生的物理素养和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初中物理引言教案

初中物理引言教案

初中物理引言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理解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3. 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4. 建立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

教学重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2. 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

教学难点:1. 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的理解;2. 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掌握。

教学准备:1. 教室环境布置,准备相关的物理实验器材;2. 学生提前预习相关的物理知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教室周围的环境,提问学生是否能够发现一些物理现象;2. 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物理现象,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二、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15分钟)1. 介绍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如力、能量、运动等;2. 讲解物理学的研究对象,如固体、液体、气体等;3. 通过实例解释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的应用。

三、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15分钟)1. 介绍物理学的方法,如观察、实验、推理等;2. 讲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定律,如牛顿三定律、能量守恒定律等;3. 通过实例解释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的应用。

四、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10分钟)1. 进行一些有趣的物理实验,如电路实验、光的折射实验等;2. 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实验结果,提问学生是否能够解释实验现象;3. 学生分享自己的思考和观点,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对象、方法和思维方式;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困惑,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教学延伸:1. 进行一些物理实验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学的魅力;2. 引导学生阅读一些物理学的科普书籍和文章,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周围的物理现象,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理解物理学的方法和思维方式,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建立学生的物理观念和科学思维。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引 言》教学设计

2019年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引 言》教学设计

引言一、教学目标1.了解《引言》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概念;2.掌握《引言》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验知识;3.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4.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引言》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验知识;•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

2. 教学难点•较深入理解《引言》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验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三、教学过程1. 导入依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身边有哪些物理现象,可以从中发现科学规律?2. 学习索引在复习学生已经学过的物理知识的基础上,呈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引言》,通过阅读文本并进行实验,了解物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3. 扩展阅读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培养学生的科学认知能力。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一个物理领域进行阅读,比如宇宙探索、量子力学等,并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4. 实验探究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原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观察力。

示范一个简单的物理实验,并鼓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

5. 理论学习通过讲解和讨论,《引言》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验知识。

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6. 反思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所学,激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观察、实验结果记录、小组讨论等方式进行教学评价。

评价学生是否掌握了《引言》中的重要理论和实验知识,并能够运用于实际问题解决中。

五、教学资源•《引言》课文教材;•实验器材和材料;•扩展阅读资料。

六、教学反思这堂课主要通过对《引言》的学习,让学生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内容和实验方法。

在课堂中,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的方式,深入理解了物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巧。

在实验探究环节中,学生体验了真实的科学探索过程,并培养了自主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

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优秀8篇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时内容为八年级第一学期第二章《光》第二节内容,在初中物理教材中,光的折射是继光的反射后的又一个新的光现象。

本节知识是光学中的重点知识、是理解透镜作用原因的基础,同时又是理解日常生活中许多光现象的基础。

光的折射现象学生比较熟悉,也比较感兴趣,通过对现象的分析,培养学生密切联系实际,运用科学知识来解释一些自然现象的习惯和能力,更重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从小崇尚科学,立志献身科学。

本节教材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现象和初步规律,为以后透镜及探究透镜成像规律学习活动进行充分准备。

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知识之一。

2、教学目标本节内容我们要达到的教学目标可以分为三个方面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通过实验认识光的折射规律;能从众多光的现象中辨别出属于折射的现象,能用光的折射规律解释生活和自然界中的一些现象。

2、了解光的折射在实际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对有关光的折射现象的观察、猜测、检验、联想等的活动,使学生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在学习中交流、团结和协作的精神。

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实验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乐于合作,渗透从生活到物理,从物理到社会的基本理念。

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是:(1)让学生认识光的折射规律;(2)让学生会作光折射的光路图。

二、教学设计思路:本节课整体上采用对比、猜想、提问设疑、设计实验探究的模式,教学流程上采用以上方式:第一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让学生对照光的反射定义自己分析得出光的折射定义。

学生对定义总结很有可能不是很周密,但可以通过后面的观察实验和分析来逐步引导学生修正定义,让学生明白为何要用“斜射入、一般”这些词。

第二步:观察光的折射现象,对照光的反射定律,让学生猜想光的折射可能有哪些规律,然后按照猜想设计实验探究得出结论。

当然整个实验主要是我来操作完成。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物理是学生普遍认为难学的一门中考学科,因此,物理老师一直在不断工作总结中寻找更好的方法去教学。

下面是店铺整理的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以供大家阅读。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一)本课特点、地位及作用:本课的内容是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材第四章光现象,第一节光的直线传播。

物理课程标准把光学的内容作为义务教育阶段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重要内容。

《光的直线传播》是本册教材第四章光现象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对光有了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来初步认识光学的基础知识即光的直线传播,使学生对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有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光学的兴趣,为光学的两大重点内容“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学习奠定基础,而且有助于提升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交流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光源,知道光源大致分为天然关源和人造光源两类;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过程与方法:观察光在空气中和水中传播的实验现象,了解实验是研究物理问题的重要方法;阅读“科学世界: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光可以反映宇宙的信息,感悟宇宙之宏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实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实的科学态度;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为后续学习打基础;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光沿直线传播的规律。

难点:引导学生经历观察、思考、猜想、探究的过程,总结光的直线传播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多媒体、镭射笔、滴少许牛奶的水、空气清新剂、果冻、蜡烛、白纸等。

二、教学方法:教法:考虑到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刚刚接触物理学的八年级学生,他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并且好动、爱说,所以在教学中,我给他们充分的动手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并且新课标还强调,要让学生从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体验、探究,从探究中总结物理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引言总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愿望。

2.知道物理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物理的广泛应用。

3.知道观察和实验是研究物理的基本方法。

(二)教具
玻璃杯、乒乓球、硬纸片、鸡蛋、盐、水槽、放大镜、散开的塑料捆扎绳。

(三)教学过程
导言:从现在起,我将带领大家一起来学习一门新的学科——物理学。

物理是一门非常有趣、非常有用的自然科学。

掌握了它,不仅能够帮助我们解开自然界中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的谜底,而且还能更好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为人类造福。

1.物理研究什么
课本图0一1中所列举的现象,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也都是物理学研究的内容,它们分别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

其实在生活中,使我们感到新奇的现象还很多,这些现象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例如:飞机为什么能在空中飞行?保温瓶为什么能保温?电动机为什么能转动?用望远镜为什么能看得远些?(此处举例应包括力、热、电、光的现象。

)大家想一想,还有哪些曾经使你感到新奇的现象?(引导学生发言,并指出学生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哪一些是属于力的、热的、光的、电的现象,指出这都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若学生发言涉及化学、生物等学科的内容,也给归类,说明不是物理研究的内容。


这些物理现象现在我们还不能解释它们发生的原因,当我们掌握了必要的物理知识,不仅能解释这些现象,也能利用它们为人类服务。

2.物理是有趣的
千变万化的物理现象,像一个个的谜,当谜底揭开的时候,我们的心情自然是欢畅的。

在这众多的谜中,有许多就是初中物理研究的对象,到时不仅能揭开谜底,而且还能体验科学家们的研究方法,增长我们的才干。

物理课上研究的一些现象,许多是我们没有见过,也没有想过。

下面我们将要做的几个实验,虽然我们今天还不能揭开它们的谜底,但可以告诉我们,物理学研究的现象是十分有趣的。

(展示一些简单而又效果明显的实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
实验一:演示:把十个象棋子叠放在一起,然后压在一条纸带上。

提问:怎样才能把这条纸带从象棋子下取出而不让棋子动呢?
学生讨论后,然后教师迅速拉出纸带,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现象。

教师:为什么纸带拉出后,而上面的象棋子丝毫不动呢?这是我们物理学上力学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实验二:课本图0一2实验
有了前一个实验的基础,可以让学生猜一猜,应怎样弹出硬纸片,才能使乒乓球落入杯中,而不会随纸片飞出。

实验三:教师:同学们都知道铁是会沉在水底的。

演示:把一张铁片放在水中。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
教师:铁片确实是沉底的。

铁片一定会沉底吗?(同学们回答后教师把铁片弯成小船形再放入水中。


教师:这是为什么呢?(同学们回答后教师:这个问题是我们八年级物理下册所要解决的问
题之一)
实验四:放大镜观察实验
我们常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物体,放大镜中间厚、边缘薄,也称为凸透镜。

大家可以隔着放大镜看看自己的手纹,看看书上的字,是不是放大了。

问题:隔着放大镜看物体是不是总是放大的?
让学生手拿放大镜,伸直手臂通过放大镜看黑板上的字或墙上的标语。

(要让学生观察远处较大的,且容易分辨倒立、正立的物体。

)学生观察后,回答观察到的现象。

(看到的是缩小的,而且是倒立的)
用放大镜看物体不总是放大的。

在什么情况下是放大的,什么情况下是缩小的?这正是光学要研究的内容之一。

实验五:沉在水底的鸡蛋能浮上来
把鸡蛋放水槽中,鸡蛋会下沉,当往水槽中不断地加盐时,鸡蛋会上浮。

实验六:课本图0—5实验
散开的塑料捆扎绳(应将扎绳尽量“破”细些)用干燥的手捋几次,扎绳不仅不能合拢,反而会膨散开,甚至会被手“粘”开。

3.物理是有用的
①导言:前面的实验包含着重要的物理知识,学了物理就会知道它们为什么发生,我们还要应用这些知识为人类服务、造福。

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曾运用过许多物理知识,只不过有的我们知道为什么,有的我们还不知道。

例如:乒乓球瘪了,用热水烫一下能使乒乓球复圆。

再如我们常用棍子来撬动一些笨重的物体。

由于在小学里学过热胀冷缩、杠杆等知识,就懂得为什么这样做。

②列举日常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应用。

如照相机、高压锅、电热杯、收音机等等。

这些事例学生还不懂为什么,说明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③列举事例说明在工农业生产、邮电通信、广播电视、医疗卫生等方面,都有物理知识的广泛应用,有的就是在物理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要懂得它们,就需要学习物理知识。

④举例说明物理研究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的重要贡献,它使我国某些尖端技术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如:同步通信卫星发射、原子弹、氢弹、低温超导技术、十亿次银河巨型计算机等。

⑤举例说明物理也是学好化学、生物等自然科学不可缺少的基础。

⑥简要介绍课本图0—6“科学家的设想”,说明在未来的科学中,物理应用将更为广泛,未来物理将更有用。

4.怎样学好物理
要学好物理,就要有科学的学习方法。

物理是一门以观察、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物理知识是从观察和实验得来的,观察和实验也是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

观察决不是简单的看看,重要的在于思考,要注意观察的现象有什么特点,要明确观察目的,并注意引起变化的原因和条件。

这样才能有所发现。

下面我们一起来观察一些现象,是否也能有所发现。

实验七:物体下落实验
(此实验目的在于让学生体验如何观察)
取一张纸和一支粉笔头,让它们从同一高度同时下落(演示)。

演示后让学生回答看到了什么现象?(粉笔头落得快,纸片落得慢)从现象来看,粉笔头落得快。

类似的现象同学们见过很多:树枝和树叶落地快慢不一样,石子和羽毛落地快慢不一样。

通过这些观察会想到“是不是重的物体落地快,轻的物体落地慢?”带着这个问题再进一步的观察,这就是明确观察目的。

教师:现在我们把原来的纸片,团成纸球。

问:纸球是否比原来的纸片变重了?(没有)
演示:再使纸球和粉笔头同时下落。

请同学们看看会出现什么情况(少停一会,学生有所思考后再演示,结果将是两者同时落地)。

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思考。

同一张纸,展开的纸片飘飘悠悠的慢慢落下来,团成纸球就很快地落下来,两者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别呢?在观察中,就是要注意这种变化,并考虑引起这种变化的原因,引导学生分析纸片落地慢的原因(纸片面积大,受的空气阻力大)。

总结学生的发言,指出:物体落地快慢不同,是由于受到的空气阻力不同,而不是物体的轻重。

要学好物理,就要重视观察和实验;要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同时要重视应用知识,使之在应用中加深理解。

5.作业:用手帕、细绳、螺帽自制一个降落伞,观察它下落的情况。

(四)板书设计
引言
1、物理是研究什么的
2、物理是有用又有趣的
3、怎样学好物理
(1)重视实验和观察
(2)勤于思考、着重理解
(3)重视知识的应用
作业设计
1.为了探究隔着透明物体看物体会有什么变化,请你选择下表的物体,并隔着它们观看近处书上的字,把观察的结果按要求填入表中。

透明物体
两个表面
字的大小变化
盛水的圆柱形玻璃杯
都是凸面
近视眼镜片
平板玻璃
2.教室是我们学习的场所,里面有很多有趣的物理现象,请你仔细观察并认真思考一下,提出一些你认为有价值的物理现象。

物理现象
提出问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