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0度。

二、透镜1、名词:薄透镜:透镜的厚度远小于球面的半径。

主光轴:通过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

光心:(O)即薄透镜的中心。

性质: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焦点(F):凸透镜能使跟主光轴平行的光线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叫焦点。

焦距(f):焦点到凸透镜光心的距离。

三、凸透镜成像规律凸透镜成像规律表:物距像的性质像距应用倒、正放、缩虚、实u>2f倒立缩小实像f<v<2f照相机< p="">f<u2f幻灯机uu放大镜四、眼睛和眼镜近视及远视的矫正:近视眼要戴凹透镜,远视眼要戴凸透镜.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走进物理世界1、物理学史研究光、热、力、声、电等形形色色物理现象的规律和物质结构的一门科学2、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长度测量的工具是刻度尺,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符号是m;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1km=1000m、lm=l0dm、ldm=l0cm、lcm=l0mm1mm=1000μn、lμm=1000nm4、长度测量结果的记录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5、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别叫误差。

误差产生的原因:①与测量的人有关;②与测量的工具有关。

任何测量结果都有误差,误差只能尽量减小,不能绝对避免;但错误是可以避免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物态变化

第三章物态变化§3.1 温度一、温度⑴定义: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

二、温度计——测量温度的工具1.工作原理: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温度计中的液体有水银、酒精、煤油等.2.常见的温度计:实验室用温度计、体温计、寒暑表。

三、摄氏温度(℃)——温度的单位1. 规定: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分别记作0℃、100℃,平均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

2. 读法:(1)人的正常体温是37℃——37摄氏度;(2)水银的凝固点是-39℃——零下39摄氏度或负39摄氏度.四、温度计的使用方法1.使用前“两看”——量程和分度值;I .实验室用温度计:-20℃~110℃、1℃;(一般) 11.体温计:35℃~42℃、0.1 ℃;III.寒暑表:-35℃~50℃、1℃.2.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量程适当的温度计;如果待测温度高于温度计的最高温度,就会涨破温度计;反之则读不出温度。

3.温度计使用的几个要点⑴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泡在待测液体中,不能碰容器底或容器壁;⑵温度计的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不能在示数上升时读数,待示数稳定后再读数;⑶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液面相平.五、体温计1.量程:35℃~42℃;分度值:0.1℃.2.特殊结构:玻璃泡上方有很细的缩口。

使用方法:用前须甩一甩。

(否则只升不降)☆典型例题图11.如右图所示,图1中温度计的示数为36℃;图2中的示数为二9℃。

分析:首先判断液柱的位置:可顺着液柱上升的方向观察,若数字越来越大,则说明液面在0℃以上,应该从0℃向上读;反之则说明液面在0℃以下,应该从0℃向下读。

2. 用体温计测量小强同学的体温是37.9℃,若没有甩过,用它只能测出以下哪位同学的体温( C )A.小红:37.6℃ ;B :小刚:36.9℃ ;C :小明:38.2℃ ;D :小华:36.5℃分析:体温计只升不降的特点。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各单元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涵盖了多个单元的知识,本文将对这些单元进行归纳和总结。

一、力、压强与浮力1. 力的概念和单位:力是物体相互作用的表现,单位是牛顿(N)。

2. 力的效果:改变物体的形状、速度或方向。

3. 力的分类:接触力(弹力、摩擦力)和非接触力(重力、电磁力)。

4. 力的合成:力的合成原理和合成力的方向与大小的求解。

5. 压强:定义为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公式为P = F/A。

6. 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力。

二、光的传播与反射1. 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和直线传播。

2. 碰到物体时的光: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之间的关系(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3. 镜面反射:光线与平面镜的作用、入射角等于反射角。

4. 光的折射:光线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的折射规律(斯涅耳定律)。

5. 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均匀介质中传播的直线路径。

三、声的传播与听觉1. 声源和声的传播:声音是物体振动引起的,需要介质传播,速度是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速度。

2. 聆听声音的条件:声音在合适的频率范围内,声音的强度足够大,达到耳朵的最小可听阈。

3. 声音与物体振动的联系:不同物体振动的频率与发出的声音有关。

4. 声音的传播速度:固体>液体>气体,固体传播速度最快。

四、机械能与功率1. 动能和势能:物体的运动能力和位置能力。

2. 动能转化:势能转动能、势能转动能。

3. 动能定理:物体受力做功时,动能的变化量等于功。

4. 功率:功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为P = W/t。

五、电学基础知识1. 电荷:正电荷和负电荷。

2. 电流和电路:电荷在导体中的流动,电路是电流的路径。

3. 电阻和电阻率:物体阻碍电流的程度和导体阻力大小的量度。

4. 串联和并联:电流在电路中的分布方式。

六、电路与图像的形成1. 电池:正负极和电动势。

2. 电流方向:电子流动规定为负电荷方向。

3. 元件的作用:电源、导线、电表、电灯、电阻等元件在电路中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1mm=0.001m=10-3m 1μm =0.000001m=10-6m1nm=0.000000001m=10-9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防止,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防止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根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细仪器,改良测量方法也可以减小误差6、特殊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代替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 km dm cm mm μm nm 2、换算关系: 1km=1000m=103m 1dm=0.1m=10-1m 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 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 S 其他单位:分 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 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方法(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

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全)一、运动的描述- 运动的基本概念: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平均加速度、瞬时加速度- 运动图表的解读与绘制二、力的作用- 力的基本概念:力的性质、力的单位-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概念、惯性的原理- 牛顿第二定律:力的大小与加速度的关系、质量的概念与衡量-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概念与特点三、力的效果- 物体的平衡:平衡的条件、平衡力的合成- 物体的斜面运动:斜面的特点与力的分解- 物体的自由下落:重力的概念与计算、自由落体运动的规律四、力的工作- 功的概念与计算:功的性质、功的单位- 机械能的转化:动能和势能的概念与计算- 能量守恒定律:封闭系统的能量守恒五、简单机械- 机械的分类:杠杆、轮轴、滑轮等- 原理与应用:杠杆原理、滑轮组、机械效率的计算六、电的基本概念- 电荷的概念与性质:正电荷、负电荷、元电荷- 电流的概念与计量:电流的定义、电流的计量单位- 电阻的概念与计量:电阻的定义、电阻的计量单位七、电路基础- 电路的组成:电源、导线、电器- 串联与并联:串联电路、并联电路的特点与计算- 欧姆定律:电流、电阻、电压之间的关系八、静电现象- 静电的产生与消失:摩擦、接触、感应三种方式- 静电的有关现象:电荷的相互吸引和排斥、静电的运动和放电九、影响电阻的因素- 电阻与电线的关系:导线材料、导线截面积、导线长度- 温度对电阻的影响:电阻温度系数的概念与计算十、电能的转化与利用- 电能的转化:发电方式与原理- 电能的利用:电灯、电热器材、电动机等十一、光的反射与折射- 光的传播路径:直线传播、反射、折射- 镜面反射:入射角、反射角的关系- 折射定律:折射角、入射角、折射率之间的关系十二、光的色散与成像- 光的色散现象:光的折射与色散的关系- 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特点与成像方式十三、声音的传播- 声音的产生:振动物体产生声音的原理- 声音的传播方式:机械波、纵波、横波- 声音在不同媒质中的传播速度十四、声音的特性- 声音的音调:频率与音调的关系- 声音的音量:振幅与音量的关系- 声音在空气和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差异十五、物体的状态变化- 固体、液体和气体之间的相互转变:凝固、熔化、汽化、冷凝等- 物质的热膨胀:热胀冷缩的原理与应用十六、热量与能量- 热量的传递方式:传导、对流、辐射- 能量与功的关系:能量的转化与守恒、功的计算及单位十七、能源的利用与保护- 能源的分类: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等- 能源的利用与保护策略:节约能源、开发新能源以上是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一、物理量和单位物理量是能够用数值来描述的基本量,如长度、面积、时间、速度、质量、力等。

单位是表示物理量大小的标准,如长度的单位是米,时间的单位是秒,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常用的国际单位制(SI)有长度单位米、时间单位秒、质量单位千克、电流单位安培、温度单位开尔文等。

二、运动学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包括位置、速度、加速度等。

常用的运动学公式有:平均速度公式v=Δs/Δt,平均加速度公式a=Δv/Δt,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s=v0t+½at²,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等。

三、牛顿定律牛顿定律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定律,包括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物体若不受外力作用,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牛顿第二定律,也称为运动定律,指物体受力越大,加速度越大,与它的质量成反比;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任何作用力都有一个相对的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四、功、能量、动能定理功是物体受力使其沿着力方向移动的过程中所做的功,功等于力乘以物体移动的距离,即W=Fs。

能量指物体由于位置、状态或其他因素所具有的能够引起物理变化的属性。

动能定理是指物体的动能改变量等于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功,即Ek=½mv²,W=ΔEk。

五、简单机械简单机械是指没有任何内部电、热、磁的机械结构,包括杠杆、轮轴、滑轮等。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改变力的方向、大小或形式。

以上就是八年级上册物理必背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学的基础知识,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必备16篇)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1篇xxx、温度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2.温度计制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把在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摄氏度,沸水的温度定为100摄氏度。

4.温度计使用方法:(1)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的底部或侧壁;(2)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3)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二、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

2.熔化的条件:到达熔点,继续吸热。

xxx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4.凝固条件:达到凝固点,继续放热。

三、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

2.汽化现象: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3.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是汽化的两种方式。

4.沸腾和蒸发的异同5.影响蒸发的因素:(1)液体的温度(2)液体的表面积(3)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6.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7.液化现象:雾的形成;露的形成;夏天冰糕冒白气。

四、升华和凝华1.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升华。

2.升华现象:衣柜里的樟脑丸过xxx段时间变小了;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干了xxx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华。

4.凝华现象:霜的形成;窗玻璃上的“冰花”;树枝上的“雾凇”5.吸热与放热:熔化吸热、凝固放热;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2篇xxx、本节学习指导本节中需要记忆的知识实在是太多,希望同学们勤奋些,当然理科的记忆不像文科那样可以的去背什么,而是多带着探索理解性去记忆。

本节特别要注意晶体、非晶体的融化、凝固的异同。

还要小心别把“熔化”写成“融化”。

二、知识要点1、物态变化通常情况下,物质存在的形态有固态、液态和气态。

物质的三种状态在xxx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这样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电学基础知识第一节历史与希望1. 古代电学的探索2. 电学的应用领域3. 电学的发展前景第二节基本概念1. 电荷、电流和电压的概念2. 电子和离子3. 电荷的守恒定律第三节电路1. 电路的组成和分类2. 串联、并联和混联电路3. 戴维南和伏安定律第四节电阻和电功率1. 电阻的性质和特点2. 电阻和导体的区别3. 电功率的计算第五节原子结构和导电性1. 原子的基本结构2. 金属、非金属和半导体的导电性3. 导体中电荷的移动原理第二章电路中的电学元件第一节电流表和电压表1. 电流表的工作原理2. 电流表的使用方法3. 电压表的工作原理第二节电阻器和电源1. 固定电阻器和可变电阻器的特点2. 并联电阻和串联电阻的计算3. 不同类型电源的特点和用途第三节开关和导线1. 闭合开关和断开开关的作用2. 导线的导电性和电阻特点3. 电路中的串联导线和并联导线第三章电流与电阻的探究第一节电流的影响因素1. 电流大小的决定因素2. 电源电压和电阻大小对电流的影响3. 电流和电阻之间的关系第二节电阻与电流的关系1. 欧姆定律的公式及其含义2. 电阻率和电阻的关系3. 电阻的串联和并联计算第三节发热和热效应1. 电能的转化与发热2. 热效应的计算3. 发热和热效应的应用第四章电能的转化与运用第一节电能到机械能的转化1. 电动机的工作原理2. 电动机的种类和应用3. 电动机效率的计算第二节电能到热能的转化1. 电热器的工作原理2. 电热器的种类和应用3. 电热器的能量损耗第三节电能到化学能的转化1. 电解的概念和分类2. 电解的用途和电解方程式3. 电解产物的探究和应用第五章电流的磁效应第一节电磁铁和磁铁1. 电磁铁的构造和工作原理2. 磁铁的特性和磁场的定义3. 磁铁和电磁铁的应用第二节感应电流和电磁感应 1. 感应电流的产生原理2.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表达3. 电磁感应现象的应用第三节发电机和电动机1. 直流发电机的原理和构造2. 交流发电机的工作原理3. 电动机和发电机的区别和应用第六章自然界中的电第一节闪电和静电1. 闪电的形成和原理2. 静电和静电现象的特点3. 静电和闪电的防护方法第二节光电效应和半导体1. 光电效应的发现和基本规律2. 光电效应的应用3. 半导体的特点和应用领域第三节声、光、热的传播速度1.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特性2. 声音、光和热的传播速度3. 声音、光和热的应用与探究以上是八年级物理上册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第一章:物质的三态与内能物质的三态:固态、液态、气态是物质存在的三种基本形态。

其特点如下:1. 固态:分子排列紧密,结构稳定,形状不易改变;2. 液态: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距,可以流动,但形状不易变化;3. 气态:分子之间距离较远,可以自由运动,可以充满整个容器。

物质的内能:物质内部分子或原子的运动形成的能量,包括分子内能和分子间势能。

第二章:质量与密度物体的质量:物体所包含的物质的多少,用m表示,单位是千克(kg)。

物体的密度: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多少,用ρ表示,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的计算公式:密度 = 质量/体积,即ρ = m/V。

第三章:力的作用和性质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状态、改变物体的形状和使物体产生加速度。

力的性质:1.力的大小:力的大小由力的大小决定,单位是牛顿(N)。

2.力的方向:力的方向由施力物体对受力物体的作用关系决定,可向左、向右、向上、向下等。

3.力的作用点:力是作用在物体的某一点上的,称为力的作用点。

第四章:重力与压力重力:地球对物体所施加的吸引力,是物体质量与重力加速度的乘积,用F表示。

压力:单位面积上所受力的大小,用P表示,单位是帕斯卡(Pa)。

第五章:浮力与浮力原理浮力: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浮力原理:当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第六章:功、机械能和机械功功:当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发生位移时所做的功,单位是焦耳(J)。

机械能:物体由于重力势能和动能所组成的能量,包括势能和动能。

机械功:力所做的功,可以增加或减小系统的机械能。

第七章:能量的转化和守恒能量:物体所具有的做功能力,单位是焦耳(J)。

能量的转化:能量在不同形态之间的相互转换。

能量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总能量是不变的,只能在能量形式之间转化。

第八章:简单机械设备简单机械设备:斜面、杠杆、轮轴、滑轮等,可以改变力的作用方向、大小和点的位置。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一、机械运动1. 质点:质点是实际物体在一定条件下的科学抽象,是一个理想化的模型。

当物体的形状、大小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时,我们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2. 参考系: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某个物体叫做参考系。

参考系的选取是任意的,如何选择参照系,必须从具体情况来考虑,一般情况下我们以地面或地面上的物体作为参考系。

3. 时刻和时间间隔:时间是指时间的长度,在时间轴上对应时间段,时刻是指时间点,在时间轴上对应的是一个点。

时刻具有瞬时性的特点,是变化中的某一瞬间通常与物体的状态相对应;时间间隔具有连续性的特点,与某一过程相对应。

4. 位移和路程: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位移是矢量,有大小也有方向;路程是指物体所经过的路径的长度,路程是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

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 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平均速度是指物体运动过程中的平均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快慢程度。

瞬时速度是对应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是状态量;平均速度为位移比时间,对应一段时间或一段位移,是过程量。

二、声现象1. 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体都在振动。

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

2.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固体中传播最快,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

真空不能传声。

3. 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

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能够加强原声。

4. 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

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5. 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6. 音色: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和特色,不同发声体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7. 噪声的控制:噪声是指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和对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最全面)

八年级物理上册主要知识点归纳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常用的科学探究工具: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时间?质量?温度?力?体积?电?2、科学探究有哪七个环节?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4、长度的其它单位有哪些?符号是?(从大到小排列)5、什么叫分度值?6、什么叫量程?7、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有哪些环节,要注意什么)8、什么叫误差?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哪3个?1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符号是?11、时间的其他单位有哪些?符号是?(从大到小排列)1.3活动:降落伞比赛12、什么叫控制变量法?13、如何选择合适的仪器?14、测量仪器使用前,要做什么?15、有哪些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第一章走进实验室1.1走进实验室:学习科学探究1、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是刻度尺,测量时间的是停表,测量质量的是天平,测量温度的是温度计,测量力的是弹簧测力计,测量体积的是量筒,测量电的是电流表和电压表。

2、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是:①提出问题,②猜想与假设,③设计实验、制定计划,④进行实验、收集证据,⑤分析论证,⑥评估,⑦交流与合作。

1.2测量:实验探究的重要环节3、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是m 。

4、长度的其它单位有千米,分米,里米,毫米,微米,纳米。

符号是 km , dm , cm , mm , um , nm 。

5、测量工具的最小刻度值叫分度值。

6、测量工具所能测量的范围叫量程。

7、正确使用刻度尺:①选,要三看: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

②放,刻度线要紧贴物体,刻度尺要平放。

③读,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要估读。

④记,记录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8、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9、减小误差的方法有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

其中常用的主要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10、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符号是s 。

11、时间的其他单位有小时、分钟,符号是h, min。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初二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互相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严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分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假如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2、蒸发是只在液体外表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物理中最基本的测量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常用的工具有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

长度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米(m),时间的国际基本单位是秒(s)。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可以通过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等方法减小误差。

机械运动: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速度和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等于路程与时间的比值(v=s/t)。

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第二章:声现象声音的产生: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声音就停止。

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

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

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和音色。

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与发声体的振幅和距发声体的远近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

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控制噪声的途径有三个: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

第三章:光现象光的传播: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

光年是光在一年内通过的距离,是长度单位。

光的反射:光在传播到不同物质时,在分界面上改变传播方向又返回原来物质中的现象叫做光的反射。

光的反射定律是: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平面镜成像: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和物的大小相同,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成的是虚像。

平面镜对光有成像和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作用。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 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人说话是靠声带振动发声的,鸟发声是靠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的鸣膜振动发声的,蟋蟀是靠左右翅摩擦振动发声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空气传来的。

3、声速:声音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不同介质中的声音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

4、声速的计算公式:tsv=,15℃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

一般状态下声音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的速度大小关系是气液固v v v >>。

5、回声:声音遇到障碍物会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做回声。

6、听到回声的条件:回声到达人耳时间比原声晚0.1s 以上,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听到回声至少离障碍物17m 。

7、回声的利用: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发声体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利用声音的反射来增强原声。

8、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

二、我们怎样听到声音1、人耳听到声音的基本过程:空气作用于人耳引起鼓膜振动,经过听小骨及其他组织转给大脑听觉神经,听觉神经把信号传给大脑,这样人就能听到声音了。

2、声音在传递给大脑的整个过程中,任何部分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

3、骨传导:声音通过头骨、颌骨也能传到听觉神经,引起听觉,我们把这种传导方式叫做骨传导。

骨传导一般不借助于鼓膜的振动,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

失聪后的作曲家贝多芬就是通过咬住木棍的一端,将另一端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他充分利用了骨传导的方式听到琴声。

4、双耳效应:由于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步调也不同,这些差异就是人们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

当用一只耳朵是时就无法准确判断声源的方位,双声道立体声就是依据这个原理制成的。

5、两耳相距越大,耳朵感受的时间差越大,越容易辨别声源的方位。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八年级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力学1. 摩擦力(1)静摩擦力:静摩擦力的大小跟接触物体之间的摩擦系数以及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有关,满足不等式f≤μN,其中f为静摩擦力,μ为摩擦系数,N为物体所受的垂直压力。

(2)动摩擦力:动摩擦力的大小跟静摩擦力的大小是相等的,当物体受到的外力大于动摩擦力时,物体开始运动。

2. 力的合成(1)几何法:将各个力的方向、大小用图形表示出来,在图形上用合成的方法得到合力的方向与大小。

(2)分解法:将已知大小和方向的力分解为垂直于一条直线上的两个力,再将这两个力合成得到合力。

3. 牛顿第一定律:一个物体如果静止,会保持静止;如果在运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4. 牛顿第二定律:当一个物体受到的合力不为零时,它所受到的加速度与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5.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6.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是其质量与速度平方的乘积,动能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沿着它自身运动方向所做的功等于该物体的动能的增量。

7. 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是其质量与速度的乘积,动量定理指出,物体所受合力造成的动量变化率等于该物体所受的合力的大小。

二、热学1. 温度:物体内部分子的平均动能。

2. 热量:物体内部分子的热运动能量。

3. 热的传递方式:(1)热传导:热量通过物体内部分子的运动传递。

(2)热对流:热量通过物体内部的流体的传递。

(3)热辐射:热量通过无介质空间热传递。

4. 热平衡:两个物体之间不存在温度差异。

5. 热容:物体在温度变化时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6. 热参数:(1)热导率:物体单位面积的厚度之间传递热量的数量。

(2)比热:物体每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3)比热容:物体单位质量吸收或释放的热量量与温度变化量的比值。

7. 热力学第一定律:热量既不能从自己流入,也不能到自己流出,只有热量出入不平衡时,物体温度才会发生变化。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发生体在振动——实验;声音靠介质传播——介质:一切固液气;真空不能传声声速——空气中声速(约340m/s);一般的,固体中速度液体中速度气体中速度;声音速度随温度上升而上升回声——回声所需时间和距离;应用计算——和行程问题结合2.音调、响度和音色客观量——频率(注意人听力范围和发声范围)、振幅主观量——音调、响度(高低大小的含义);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幅、距离、分散程度音色——作用;音色由发声体本身决定3.噪声的危害和控制噪声——物理和生活中的噪声(物理-不规则振动,生活-影响工作、学习、休息的声音);噪声等级:分贝(0dB-刚引起听觉);减小噪声方法(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四大污染(空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物污染、噪声污染)1.光源——火把、蜡烛、电灯、恒星(月亮和行星不是光源)2.光的直线传播光的直线传播——条件(均一);可在真空中传播;现象(激光准直、影子、小孔成像P78及大树下的光斑、日食、月食);真空中的光速(3×10[sup]8[/sup]m/s),光年是长度单位3.光的反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分居两侧;角相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每一条光线都符合反射定律(现象解释:抛光的金属表面、平静的水面、冰面、玻璃面可看作镜面;其他看作粗糙面,P79图5-40;应根据现象回答)4.平面镜平面镜成像——规律(等距、等大、正立、虚像);能看见(看不见)像的范围;潜望镜5.作图——按有关定律做图1.光的折射折射——定义(……方向一般发生变化);折射规律(三线共面、两侧、角不等;光路可逆;注意叙述顺序要符合因果关系);现象解释(水中的鱼变浅、水中筷子弯曲、海市蜃楼等)2.光的传播综合问题注意区分折射和反射光线;注意区分不同的影子和像3.透镜透镜中的名词——主光轴、光心、焦距、焦点(测量焦距的方法)凸透镜、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和“使光线会聚”的区别:“会聚光线”是能聚于一点的光线,“使光线会聚”是光线经过凸透镜后比原来接近主光轴) 透镜的原理——多个三棱镜组合;光线在透镜的两个表面发生折射变化了的凸透镜——玻璃球、盛水的圆药瓶、玻璃板上的水滴等黑盒问题4.凸透镜成像三条特殊光线(过光心-方向不变;平行于主光轴-过光心;过光心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像距/像的大小/虚实/正倒和物距的关系;像移动的快慢(依据:光路图);实际应用1.温度计温度计——常见温度计的测温物质、原理、量程(体温计:35~42℃;寒暑表:-20~50℃)使用方法——体温计构造及使用(缩口部分;甩体温计的作用、原理;不甩的后果-只影响测低温)、温度计的使用(注意量程的选择);校正温度计;读数(一般地,读数时不能离开物体) 温标——摄氏温标、热力学温标及换算;绝对零度;常见温度2.物态变化熔化和凝固——实验装置(水浴加热);常见晶体、非晶体;熔点、凝固点;图象汽化——蒸发;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实验装置;蒸发和沸腾的联系、区别(都是汽化;剧烈程度、发生条件等);酒精灯的使用(可参照化学相关内容)液化——两种途径(降温一定可使气体液化;压缩可能使气体液化)升华和凝华——实例3.物态变化中的热量传递吸热——固→液→气(即使温度不变也有热量的传递);放热——气→液→固4.其他现象解释——例:P3图0-3、纸锅烧水、“白气”和玻璃上的水珠(液化)、霜、露、晾衣服(蒸发和升华)、樟脑等;电冰箱原理;物态变化中的热量计算;注意名词的写法(汽、气;溶、融、熔;化、华;凝)以及字母(t和T;℃和K)第四章电路1.摩擦起电两种电荷静电——电荷种类的判断;验电器结构(P45图);电量(单位:库仑C)物质微观结构——原子结构(可与化学中原子概念对照);摩擦起电原因(核外电子的转移)2.电路相应概念电流(及方向:正电荷移动方向);电源;导体、绝缘体;串联、并联;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及运动方向;电路图;通路、断路及短路;常见电路(楼道电路;电冰箱电路:第一册P60图4-18) 等效电路的判断——先去除电流表/电压表(电流表:短路;电压表:断路)再做判断1.各个物理量(I、U、R、P)的定义、单位(单位符号)及含义、换算电流表、电压表的使用方法(量程及量程的选择、串并联、正负极、能否直接接电源两端)及其构造2.电阻的测量(基本方法及变化);影响电阻的因素;滑动变阻器的构造及使用(P94图7-7);变阻箱的使用及读数(P95图7-9、7-10;电位器);滑动变阻器的变形(如P101图7-19)3.欧姆定律及变形(注意物理意义)4.串并联电流、电压、电阻公式(注意条件。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全)时(km/h)作为速度单位。

2、加速度是物体速度改变的速率。

物体的速度可以加快也可以减慢,这就是加速和减速。

加速度的计算公式:a=ΔvΔt其中:Δv——速度变化量——米每秒(m/s);Δt——时间变化量——秒(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

3、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的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呈现线性关系,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是一个直线函数,这条直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匀加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v0+at其中:v0——起始速度——米每秒(m/s);a——加速度——米每秒平方(m/s²);t——时间——秒(s);v——结束速度——米每秒(m/s)。

4、自由落体是指只受重力作用的物体在重力作用下的运动。

自由落体的加速度叫做重力加速度,符号为g,大小为9.8m/s²,方向向下。

自由落体运动的速度公式:v=gt,下降距离公式:h=1/2gt²。

改写: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介绍国际单位制(简称SI),并列举了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以及其他单位,如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同时介绍了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并详细说明了刻度尺的使用方法。

2、介绍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并列举了其他单位,如小时(h)、分(min)。

同时,介绍了误差的产生原因,以及减少误差的方法,区别了误差和错误。

二、运动的描述1、介绍运动是宇宙中最普遍的现象,物理学中把物体位置变化称为机械运动。

2、介绍参照物的作用和选择原则,以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三、运动的快慢1、介绍物体运动的快慢用速度表示,以及速度的计算公式和单位。

同时,介绍了加速度的概念和计算公式。

2、介绍匀加速直线运动中物体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自由落体的概念和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

在20Hz到20kHz之间。

而高于20k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20Hz的声音叫次声。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总结

八年级上册知识点第一章走进实验室一、有关物理学:1 物理学是认识世界、改变世界、蕴含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学科.2 观察和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来源.3 科学探究的主要过程是: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指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二、科学探究工具及用途1 测量长度工具:刻度尺直尺、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等.2 测量时间:停表.注意分针和秒针的配合.3 其它工具:测量质量天平、测量体积量筒、量杯、测量温度温度计、测量电流电流表、测量电压电压表、测量力弹簧测力计、圆盘测力计.三、物体长度及测量1 长度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是米m,其它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单位换算:1km=103m、1dm=10-1m、1cm=10-2m、1mm=10-3m、1μm=10-6m、1nm=10-9m.2 估测人的高度、纸张的厚度、发丝直径、课桌及教室相关长度,知道教材长度和宽度3 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六个字:认、放、看、读、记、算.①“认”:认清刻度尺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②“放”:尺要沿着所测长度、刻度线贴近被测物体表面、整刻度线对齐被测起点.③“看”:读数看尺视线要与尺面要垂直.④“读”: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测量结果带单位.⑥“算”:对同一被测长度多次测量取平均值.4 误差:是指测量值与被测物体的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与错误:错误是不遵守规则是可以避免的,误差只能减小而不可避免.减小误差的方法: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来减小误差.5 特殊的测量方法:①累积法微小量;②曲直互化法;③平移法——等量替代法;④公式法.6 体积单位:国际单位是立方米m3,其它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升L、毫升mL 等.1L=1000 mL、1L=1dm3、1 mL =1 cm37 量筒、量杯的使用:放于水平桌面,读数时视线要与凹液面的底凸液面的顶相平.8 控制变量法:先观察其中一个因素对研究对象的影响,而保持其它所有因素不变的研究方法.第二章运动与能量一、宏观世界的运动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叫做机械运动.2位置变化:一指两个物体间距离的变化,二指两个物体间方位的变化.二、运动的描述:1 宇宙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而运动是绝对的.2 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或静止,要选定一个标准物体做参照,这个标准物叫参照物.相对于参照物,某物体的位置改变了,就说它是运动的;位置没有改变,就说它是静止的.3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判断一个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与所选的参照物有关.4 参照物的选择:参照物的选择是可以任意的,在具体研究问题时,要根据问题的需要和研究的方便而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时,通常选地面为参照物.不可选被研究物体做参照物.5 相对静止:运动方向和运动速度都相同的两个物体称为相对静止.6实例分析:小明坐火车、本与笔、风洞、空中加油、同步卫星.三、运动的快慢: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相同时间比较通过的路程观众观点;通过相同的路程比较时间裁判观点;比较路程与时间的比值.2 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在任意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始终相等,这种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3 速度:物理学中,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的比叫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4 速度的物理意义:描述物体运动快慢.5 速度公式:v=s/t,v速度:米/秒m/s、s路程:米m、t时间:秒s6 速度单位:米/秒m/s,交通运输中常用千米/小时km/h,换算关系:1 m/s= km/h7平均速度:表示物体在某段路程或某一段时间内的平均快慢程度.平均速度的测量:测得总路程和总时间两个物理量,带入速度公式即可.平均速度不一定等于速度的平均值.8关于计算:先明确条件信息,然后原始公式-导出公式-带入数据-得出结果.后两步加单位.四、各种形式的能量1 自然界各种形式的物质运动对应不同形式的能量. 地球上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2 机械运动→机械能;分子运动→内能;电子运动→电能、化学能、光能;核运动→核能.3 光能:由太阳、蜡烛等发光物体所释放出的一种能量形式,光能是一种可再生性能源.4 机械能:表示物体运动状态与高度的物理量即动能与势能的总和.做机械运动的物体具有机械能.5 内能:物体内一切微粒如分子做热运动的一切运动形式所具有的能量总和.6 电能:指电以各种形式做功的能力,泛指与电相联系的所有能量.7 化学能:物体发生化学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变成热能或其他形式的能.像石油和煤的燃烧,炸药爆炸以及人吃的食物在体内发生化学变化时所放出的能量.8 核能:当原子核发生裂变或者聚变时所释放出的能量.五、典型例题:限速标志、列车时刻表、分段运动、鹰追兔、电能来源第三章声一、声音的产生:1 能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错误的表述:振动停止,声音也消失.3 固体、液体、气体都能振动发声. 振动一定能发声,发声不一定能听见.注意区分声音的发生现象和声音具有能量现象两个知识点二、声音的传播与接收:1 声音靠介质传播气体、液体、固体都是传声介质,真空不能传播声音.2 声音以声波的形式传播.3 人感觉到声音的条件:听力正常有声源;有介质;响度够大 + 频率适当4 声速: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一般气体中的声速小于液体和固体中的声速.声速还受温度的影响,温度越高,声速越大.在15℃的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人类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000Hz范围内.三、乐音三个特征:或称乐音三要素1 音调:声音的高低.俗称声音的粗细音调由发声体振动频率振动快慢决定的.频率高音调高,尖细;频率低音调低,低沉.一般轻、小、薄、短者振动快音调高吹酒瓶水多音调高,敲酒瓶水多音调低2 响度:声音的大小.俗称音量的大小或强弱.影响响度的因素: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距离越远响度越弱.3 音色:声音的特色也叫音质或音品,音色是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决定音色的因素:由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等因素决定.4 生活中关于声音的“高、低”可能指音调,也可能指响度.四、其他声现象:1 回声:声音的反射现象.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以上时最短距离为17m,人能够把原声与回声区分开.若小于,原声和回声叠加在一起,使得原声加强.因此在屋子里说话的声音比在操场上响亮.2 回声的应用:利用回声和速度公式S=1/2vt可以测距离如海底深度,冰山距离、潜水艇位置等.3 共鸣:条件→频率相同4 噪声:物理学定义:无规则振动而产生的声音叫噪声.其大小用声级表示,单位是分贝dB.0dB是人能听到的最小的声音.从环境角度:凡是影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的声音都是噪声.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施工噪声、居民噪声等.控制噪声的三个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路径中隔离和吸收;阻止其进入耳朵.三种方法:吸声、隔声、消声5 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超声波的特点和应用:频率高、反射强倒车雷达,声纳;穿透能力强B超、金属探测器;“破碎”能力强超声加湿器、碎石、除垢、洗牙.6 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次声的来源:主要产生于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次声的应用:根据次声传播距离远,能量损失小的特点,可对次声源进行检测,如核爆、海洋温度检测、各类自然灾害等.7 声音的利用:传递信息、传递能量.第四章在光的世界里一、光的传播:1 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分为天然光源与人造光源;月亮不是光源.2 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三者位置、小孔成像倒立实像,与孔形状无关.应用:激光准直、站队成直线、射击时“三点一线”、木工检测木料表面是否平滑.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光沿直线传播3 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空气和真空中的速度接近.在水中和玻璃中依次减小.4 光年:长度单位,1光年≈9×1015m. 一个天文单位:指地球到太阳的距离.5 光传播能量和信息:像太阳能灶、激光打孔及切割、浴霸等说明光可以传播能量;交通信号灯、海员用旗语交流信息,聋哑人通过手势、动作及表情的变换进行交流等传播信息.6 光线:常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模型法.二、光的反射1 概念: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的传播现象.2 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时光路是可逆的.注意表述中入射、反射的顺序.3 光线垂直镜面入射时,入射角为零,反射角也为零,光的传播方向改变180°.4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也平行为镜面反射;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不平行,射向各个方向的为漫反射,它们都遵循反射定律.看到不发光物体是光的反射现象,从不同角度看到不发光物体是漫反射现象.三、平面镜及其成像特点1 实像和虚像:能够呈在光屏上的像叫做实像实像是实际光线会聚的交点,也可以用眼睛直接观察.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光学元件反射后成为发散的光线,则它们的反向延长线相交形成的像称为“虚像”虚像不能用光屏呈接,只能用眼睛观察,因为它不是实际光线汇聚成的,所以,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2 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光的反射定律.实质: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3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成正立的虚像;像与物大小相等;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物像连线与镜面垂直.像与物上下一致,左右对调.4 平面镜的作用:成像;改变光的传播路线.四、光的折射1 光的折射: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的现象.注:发生折射时,在界面也同时发生光的反射;光在发生折射的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路可逆2 光的折射规律:光发生折射时,折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光从空气中斜射入水或玻璃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或减小时,折射角增大减小;当光从水或玻璃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3 当光线垂直射向介质表面时,传播方向不变.此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四线合一”,折射角等于入射角,均为零.4 生活中的折射:从岸上看水里的景物或从水里看岸上的景物,看到的都是升高了的虚像.五、作光路图注意事项1 a.要借助工具作图;b.是实际光线画实线,否则画虚线;c.光线要带箭头,光线之间不要断开;d.作光的反射或折射光路图时,应先在入射点作出法线虚线,然后根据反射角与入射角或折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作出光线;e.光发生折射时,处于空气中的那个角较大;f平行主光轴的光线经凹透镜发散后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相交在虚焦点上;g.平面镜成像时,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一定经过镜后的像;h.相关的等距标记、垂直标记、对应点的字母标记、镜面背后斜线标记要完整.六、透镜1 凸透镜和凹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叫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叫凹透镜.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2 主光轴:通过透镜两个球面球心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是透镜的对称轴3 光心:薄透镜的中心点叫做透镜的光心,用O表示.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变.4 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折射后会聚于主光轴上一点,这点叫做凸透镜的焦点,用F 表示,焦点到光心的距离叫做焦距,用f表示.通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5 平行于凹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后形成发散光,这些发散光的反向延长线会聚一点,这点叫做凹透镜的虚焦点,虚焦点到凹透镜光心的距离叫做凹透镜的焦距.6 焦距越小的透镜,会聚或发散作用越明显,折射能力越强.7 透镜的分辨方法:触摸法: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聚焦法:用太阳光对着透镜照能得到细小亮斑的是凸透镜;放大法:看书上放大的字的是凸透镜.七、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用补充:物近离焦点像远像实像和虚像变大;一倍分虚实,二倍分大小;实像与物异侧,虚像与物同侧;实像有大、中、小,虚像都是放大的凹透镜成像是正立缩小虚像.八、常见的光学仪器1 放大镜:获得更大像,应使物体在物距不超过一倍焦距时尽量远离透镜.2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凸透镜,景物到镜头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为像距要使底片上的像大些,应减小物距、加大像距,即照相机离景物近些,同时将镜头与底片的距离调大些.3 投影仪: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为物距,镜头到屏幕的距离为像距.屏幕上要成正立的像,幻灯片必须倒放.要使屏幕上得到的像更大,应当使凸透镜与幻灯片或投影片的距离减小,同时应把幻灯机或投影仪远离屏幕.投影仪中平面镜的作用是改变光的传播方向.4 显微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幻灯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它是对物体的两次放大,物镜成放大实像,目镜成放大虚像.显微镜对物体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X目镜的放大倍数望远镜: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物镜相当于照相机,目镜相当于放大镜,先由物镜把远处的物体拉近成实像,再由目镜放大成虚像.我们看远处的物体通过望远镜使视角变大了,所以能看得很清晰.九、眼睛1 眼睛:眼睛相当于照相机,瞳孔相当于照相机的光圈,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镜头,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的底片.晶状体和角膜的组合相当于凸透镜,它把光线会聚在视网膜上.2 原理:当物距大于2倍焦距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像距在1倍焦距和2倍焦距之间.3 调节:改变晶状体焦距,使物体的像总能落在视网膜上.看远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放松晶状体变薄,眼睛能看清最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无穷远.当看近处的物体时,睫状体收缩变厚,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强,眼睛能看清最近点.正常眼睛的明视距离为25cm.4 近视眼:晶状体变厚,折光能力过强,或眼球前后轴过长,像成在视网膜前方,形成近视.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小于25cm,配戴对光有发散作用的凹透镜矫正.5 远视眼:晶状体变薄,折光本领过弱,或眼球前后轴偏短,像成在视网膜后面,形成远视.近视眼的明视距离大于25cm.配戴对光有会聚作用的凸透镜矫正.十、物体的颜色1 光的色散:白光通过折射可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等七种单色光.2 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第五章物态变化一、温度的测量1 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用温度表示.2 温度计原理:是根据感温液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3 摄氏温度:在标准大气压下,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4 温度计的使用:使其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读数稳定;读数时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和俯视;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底.5 体温计:量程为35~42℃,分度值为℃,缩口可以使体温计离开人体读数,使用前要将液柱甩回感温泡.二、物态1 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2 物态跟分子运动情况有关,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三、熔化和凝固1 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2 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固定熔点,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变软、变稀变为液体.如:沥青、松香、玻璃.3 晶体熔化条件:达到熔点;持续吸热. 晶体熔化特点:持续吸热;温度不变.凝固过程与熔化过程相反,不变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物质在这两个温度下处于固液共存态四、汽化和液化1 汽化: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沸腾2 蒸发是在任何温度下只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蒸发吸热,有致冷作用.影响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面的空气流通速度,也跟空气湿度有关.相关现象中结合实际目的区分加快蒸发和利用蒸发吸热.3 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沸腾的现象:从底部产生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液面破裂,放出气泡中的水蒸气.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小沸点越低,气压越大沸点越高.高原地区普通锅里煮不熟鸡蛋就是因为气压低,沸点低造成的.液体沸腾条件:达到沸点,持续吸热.4 液化:物质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液化的两种方式:降低温度;压缩体积.所有气体温度降到足够低时都可液化,液化放出热量常用的液化石油气是在常温条件下用压缩体积的办法使它液化储存在钢瓶的.五、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升华吸热.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过程,凝华放热.六、生活和技术中的物态变化1 自然界中所发生的物态变化:1、夏天,冰棍周围冒“白气”液化2、早晨,草木上的小水滴液化3、冬天,室内玻璃窗上的冰花凝华4、高温加热碘,碘的体积变小升华5、樟脑丸渐渐变小升华6、夏天,水缸外层“出汗”液化7、冬天,室外冰冻的衣服也会干升华8、洒在地上的水不久干了汽化9、游泳上岸后身上感觉冷汽化10、屋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凝华11、早晨的浓雾液化12、水结成冰凝固13、钢水浇铸成车轮凝固14、北方冬天的树挂凝华15、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升华16、南方雪灾中见到的雾淞凝华17、雪灾中电线杆结起了冰柱凝固18、灯丝钨丝变细升华19、灯泡钨丝发黑凝华20、冰棒纸周围的“白粉”、雾凇的形成凝华21、火山喷发先熔化后凝固22、用电热水器烧水,沸腾时不断有“白汽”冒出先汽化后液化23、冰凝固、霜凝华、雪凝华、雾凇凝华、“窗花”凝华、雹凝固、露液化、雾液化、“白汽”液化.2 高压锅:通过增大气压提高水的沸点使食物熟的快并节约燃料;融雪剂能降低冰雪的熔点;防冻液提高沸点不易沸腾,同时降低凝固点不易凝固.3 电冰箱:内部蒸发器是汽化,吸热;外部冷凝器是液化,放热.4 航天技术中的物态变化:液化的方法减小燃料的体积;外部整流罩涂有特殊物质的作用:物质熔化和汽化都吸热,降低卫星温度保护卫星.5 热管:热端汽化吸热,冷端液化放热.6 火山喷发熔岩往下流淌凝固点随地势下降逐渐降低.第六章质量与密度一、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 质量:物体内所含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符号:m.物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与物体的形状、状态、温度和位置的变化无关.2 质量单位:国际单位是kg,其它有:t、g、mg、μg,1t =103kg ,1kg=103g、1g =103mg、1mg =103μg.3 质量的测量工具:天平、台秤、杆秤等.托盘天平是实验室常用的质量测量仪器.4 托盘天平的使用:a.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b.拨:把游码拨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c.调:调节横梁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刻度盘中线处或两侧等幅摆动;d.测:左物右码;e.读:左盘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在标尺上所对应的刻度值;f.收:实验完毕要整理好实验器材.注意事项:a.在调节天平的过程中,如果指针向左偏,则向右调节平衡螺母;b.向托盘上添加砝码时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c.用天平称的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最大称量,往托盘里加砝码时要用镊子轻拿轻放;d.不要把潮湿的物体应放在玻璃容器中和化学药品应在托盘上放纸直接放在天平的托盘里.e.测量时不可以移动平衡螺母,只能增减砝码或移动游码.5天平的特殊用法:⑴物、码颠倒问题: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质量减去游码所对应的刻度值;⑵砝码磨损、锈蚀的问题:a.用磨损的砝码称得的物体质量大于实际质量;b.用锈蚀的砝码称得的物体质量小于实际质量;⑦测量微小质量的特殊方法:累积法.二、物质的密度1 由某种物质组成的物体,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一个定值.它反映了这种物质的一种特性.2 密度:某种物质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即单位体积所含质量的多少.用符号ρ表示.不同的物质密度一般不同.物质的密度与该物质组成的物体的质量、体积、形状和位置无关,但与物质的种类、温度、状态有关.3 密度公式:ρ=m/v ,单位是kg/m3.常用单位有g/cm3.换算关系是1×103kg/m3=1g/cm3.4 水的密度为×103kg/m3=1t/m3=1kg/dm3=1g/cm3,物理意义是: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5 密度的应用:可鉴别物质,也可求物体的质量和体积.6 物体密度的测量:固体密度的测量:a.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m;b.向量筒中注入适量的水,记下水的体积V 1;c.用细线系住固体放入量筒的水中,使其全部浸入水中,记下水和固体的体积V2;d.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固体的密度ρ=m/v2-v1.液体密度的测量:a.用烧杯装入一定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m1;b.把烧杯中的一部分液体漫漫地注入量筒中,记下倒入液体的体积V;c.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下液体的质量m2,求出倒入量筒中液体的质量;d.根据所测数据用ρ=m/v求出液体的密度ρ=m1-m2/v.7只用天平测固体、液体密度的方法:借助水的密度进行测量8利用刻度尺的测量方法.。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1. 运动的描述:位置、位移、速度、加速度。

- 位置:物体在某一瞬间所处的位置,通常用坐标系表示。

- 位移: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实际位置变化。

- 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可以用位移除以时间计算。

- 加速度: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速度的变化率,可以用速度变化除以时间计算。

2. 力的概念和分类。

- 力的概念:力是能够改变物体状态(包括形状和运动状态)的原因。

- 力的分类:接触力(包括摩擦力、弹力等)和非接触力(包括重力、电磁力等)。

3. 牛顿第一定律:- 物体静止时将保持静止,物体运动时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外力作用。

- 即:"物体要么静止,要么匀速直线运动,除非有合外力作用"。

4. 牛顿第二定律:- 力是物体的质量与加速度的乘积,可以用公式 F = ma 表示。

- 其中,F代表力的大小,m代表物体的质量,a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5. 牛顿第三定律:-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 即:"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6. 动能和势能:-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公式K = 1/2 mv² 计算。

- 其中,K代表动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v代表物体的速度。

- 势能: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可以通过公式 Ep = mgh 计算。

- 其中,Ep代表势能,m代表物体的质量,g代表重力加速度,h代表物体的高度。

7. 功和功率:- 功:力在物体上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 W = Fs 计算。

- 其中,W代表功,F代表力的大小,s代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

- 功率: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可以用公式 P = W/t 计算。

- 其中,P代表功率,W代表做的功,t代表时间。

8. 原理和应用:- 杠杆原理:力的平衡条件,可以用公式 F1d1 = F2d2 表示。

- 汽车离合器原理:利用摩擦力传递动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学期期末考试知识点(第一、六章参考之前教案)第二章声现象考点及知识点考点一、声音的产生(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固体、液体、气体振动都可以发声。

(2)振动可以发声,但发出的声音人不一定能听到;如果物体不振动,是决不会发出声音的。

(3)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考点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

声音在介质中以波的形式传播,叫做声波。

(2)真空不能传声考点三、声速(1)影响因素:声音的速度与传播声音的介质和温度有关。

(2)规律: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原因是:介质不同,其传播声音的性质、方式也不同。

声音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气体的传播速度最慢;同一种介质,当它温度改变时,传播声音的速度也有差异。

(3)15℃时,空气中声音传播速度为340m/s。

考点四、声音的三要素声音的三要素是指声音的音调、响度和音色。

误区警示:人们常根据声音来判定发声体有没有问题,如挑碗时用小石块敲一下来听声音,人们依据的是声音的音调和音色,但主要依据是音调。

考点五、噪声的来源、危害和控制(1)噪声与乐音的区别和联系:(2)等级和危害: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是分贝,用符号“dB”表示,人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是0 dB,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是30~40 dB,超过50 dB就会影响睡眠和休息。

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不能超过70 dB,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90 dB,突然暴露在150 dB的环境中,鼓膜会破裂出血,双耳会完全失去听力。

(3)噪声的防治:一般情况下,防止噪声主要有以下三种途径:考点六、听不到的声音由于人耳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在这个范围内的声音称为可听声音。

人们把频率低于20Hz的声音叫做次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叫做超声波。

如地震时产生的声波对人体会造成伤害,使人恶心,有的次声波会致人死亡。

考点七、声音的利用声音在社会、科技和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两类第一节:温度计一、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二、温度计:1.温度计的工作原理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2.摄氏温度的规定:0℃:一标准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的温度为0摄氏度100℃:一标准大气压下的沸水的温度为100摄氏度3.温度计的种类:(如图甲、乙、丙。

)4.温度计的使用:①量程②分度值三、温度计的正确使用: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2.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3.读数时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4.读数时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5.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

物态变化关系图第二节:熔化和凝固一、熔化和凝固的概念: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2.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二、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1.海波:①晶体温度上升到熔点时才开始熔化,②晶体熔化过程中要吸热,但温度不变。

2.石蜡:①非晶体吸热时先变软后变稀,最后变为液体,②非晶体熔化过程中温度不断上升。

3.熔化和凝固图象三、晶体和非晶体:1.晶体: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萘、海波、食盐、冰、石英、各种金属)2.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

3.非晶体:没有一定熔化温度的固体。

(例如:松香、石蜡、玻璃、沥青)4.凝固点:晶体凝固时的温度。

5.同一种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

四、熔化吸热、凝固放热:任何物质熔化都要吸收热量,凝固都要放出热量。

第三节:汽化和液化:一、汽化和液化:汽化: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沸腾汽化蒸发二、沸腾:在一定温度下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1.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2.沸腾时的特点:形成大量的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里面的水蒸气散发到空气中。

水继续吸热,但只能不断地变成水蒸气,它的温度却保持不变——沸点。

3.沸腾的条件:需要达到一定温度,并不断吸热三、蒸发:1.概念: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2.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液体的温度液体的表面积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蒸发沸腾相同点都是汽化现象,都要吸收热量。

不同点特点1.只发生在液体表面2.缓慢平和3.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1.同时发生在液体的表面和内部2.剧烈3.只在一定温度(沸点)发生影响因素1.液体温度的高低2.液体表面积的大小3.液体表面气流的快慢沸点受气压的影响(气压高,沸点高;气压低,沸点低)四、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液化放出热量。

1.气体液化的两种方法:①降低温度②压缩体积2.电冰箱的工作原理:(制冷剂:氟利昂)第四节:升华和凝华升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现象,升华需要吸热。

凝华: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现象,凝华需要放热。

第四章光现象考点及知识点考点1、光源概念本身能够发光的物体分类人造光源如电灯、点燃的火把、油灯、燃烧的蜡烛等自然光源太阳、水母、萤火虫、恒星说明注意光源指的是自身能发光的物体,不包括反射光的情况。

如月亮是靠反射太阳的光,自行车的尾灯、公路上的交通标志牌及放电影时的银幕是靠反射射向它们的光以引起路人或观众的注意,它们本身并不能发光,因此不是光源考点2、光的直线传播重点掌握以下三点:(1)光的直线传播的条件:同一种均匀介质。

光只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才能沿直线传播,如果介质不均匀,即使在同一种介质中,光的传播路线也会发生弯曲。

如地球周围的大气层是不均匀的,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太阳光进入大气层后,传播方向就会发生弯曲,早晨当太阳还在地平线以下时,我们就看见它了。

(2)光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的直线叫光线,一般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

光线并不是真实存在的,而是为非作歹形象、直观的表示光的传播路线和方向,方便研究光学现象而假设虚构的,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模型。

(3)常见的现象:①激光准直。

②影子的形成: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不透明的物体,在物体的后面形成黑色区域即影子。

③日食月食的形成:当地球在中间时可形成月食。

如图:在月球后1的位置可看到日全食,在2的位置看到日偏食,在3的位置看到日环食。

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考点3、光速光是宇宙中最快的使者,在真空中的速度C=3×108m/s=3×105km/s。

光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规律总结:光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考点4、光的反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

2、概念:入射点: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交点入射光线:射向反射面的光线反射光线:从反射面反射出去的光线法线:经过入射点所做的反射面的垂线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误区警示:①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是有方向的,当用字母表示时,应沿光线的传播方向叙述字母,如入射光线为AO,反射光线为OB。

②法线是为了科学准确地描述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而引入的一条“辅助线”,本身并没有具体的物理意义。

③反射角与入射角都是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不是与反射面的夹角。

3、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关于该定律的几点拓展:A.当入射光线垂直射向平面镜时,反射光线沿原路返回,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重合,即三线合一。

此时,入射角、反射角均为0度。

B.光路可逆原理误区警示:反射角和入射角的逻辑关系:因为先有入射光线,然后才有反射光线;同样的道理,先有入射角,然后才有反射角,也就是说,入射光线决定反射光线,入射角的大小决定反射角的大小,所以,在光的反射定律中,我们不能说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只能说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应用: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应用: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考点5、平面镜成像(1)平面镜:1、成像特点:①物体在平面镜里所成的像是虚像。

②像、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③像、物大小相等④像、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2、“正立”“等大”“虚象”“像、物关于镜面对称3、成像原理:光的反射定理4、作用:成像、改变光路5、实像和虚像:实像:实际光线会聚点所成的像虚像:反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会聚点所成的像6、平面镜成像的作图问题一般分为两类:①已知平面镜、物体和像的三者中的两者的位置关系,求剩余一项的位置。

此种类型的问题,我们可以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②求可见范围,此种类型问题,我们可以利用光的反射规律和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来作图。

规律总结:作图的方法有两种:光的反射定律和平面镜成像规律,具体用哪种方法,要根据题目的要求。

根据平面镜成像规律作图,先要确定像的位置;根据光的反射定律作图,先要画出法线。

考点6、光的折射现象(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斜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在两种物质的分界面上,光线的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改变,一部分光线返回原来的介质,发生反射现象,另一部分进入另一种介质中发生折射现象。

因此光的折射现象就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介质时,传播方向一般会发生变化的现象。

(2)光的折射定律:⑴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⑵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与法线两侧。

⑶光从空气斜射入水或其他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属于近法线折射。

光从水中或其他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属于远法线折射。

光从空气垂直射入(或其他介质射出),折射角=入射角= 0 度。

(3)在折射时光路是可逆的。

(4)应用:从空气看水中的物体,或从水中看空气中的物体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看到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海市蜃楼误区警示:因为先有入射光线、入射角决定折射光线、折射角,所以在叙述折射规律时,应注意两者的因果关系,考点7、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现象:当一束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时,分解成七种色光的现象。

这种现象说明了: ①白光不是单色光,而是由各种色光组成的复色光②不同的单色光偏折的程度不同,红光最小,紫光最大。

(2)物体的颜色①透明物体的颜色由通过它的色光决定。

在光的色散实验中,如果在白屏前放置一块红色玻璃,则白屏上的其它颜色的光消失,只能留下红色,说明其它色光都被红玻璃吸收了,只能让红光通过。

如果放置一块蓝玻璃,则白屏上呈现蓝色。

②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