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影响复习课程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节 人际沟通与人际吸引
人际沟通:信息发送者与信息接收者之 间的信息相互作用过程。是狭义上的沟 通概念。
沟通的功能:能够促进人们之间的相互 了解,协调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人们的 行为能够更好的适应社会环境,从而使 社会生活维持动态的平衡。
1、人际沟通的基本要素
信息源、信息、通道、目标靶、反馈、 障碍和沟通背景
注意点
信息源:权威性、经验、信赖特征等 信息:中等程度信息量,言语/非言语 通道:主要是视听渠道 目标靶:信息接收者
2、人际沟通的类型
言语沟通:采用语言符号进行信息交流,传 递思想、情感、观念和态度,达到沟通目的 的过程
分为口头沟通和书面言语沟通 书面沟通:不受时空限制,沟通的准确性和
1.低个人行为:避免亲密关系,态度冷漠。表
面上很友好,却与人保持一定的情绪距离。
2.超个人行为:希望与他人有密切的情绪联系
并试图建立这种关系,态度积极热情地想与每 个人建 立亲密关系。但情感也不易专注,较 不易获得交心的情感。
3.适度个人行为:关系密切与否都能恰当地看
待自己。依据情况与他人保持一定距离,也可 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
群体凝聚力:
能够使成员继续留在群体中的力量。体现群 体整体性特点,由成员间的信任和约定程度 所决定,包括正性力量和负性力量。
正向力量:人际吸引、使成员留在群体中、 群体的有效性和和谐性。
负性力量:成员离开群体必须付出的更高代 价、成员没有选择加入其它群体,不得不坚 持留在原群体中。
群体中的角色 群体中的领导:环形、链型、轮型
节、情感表露 服饰 讲话风格 人际空间
不同民族表情的判断的一致性
表情 的 种 类愉 厌 惊 悲 愤 恐 快恶奇 哀 怒惧
判 断 者
巴西人 (N=4
9
0)
98 57
5 7
Fra Baidu bibliotek
9 9
6 0
7
美国人 (N=9
9
9)
99 72
8 5
6 4
8 7
5
阿根廷人 9 9 9 7 9 5
眼神作用: 注意、劝说、调节、表达情感
3、人际吸引的条件
相似性与互补性:类似态度和价值观 个人品质:内在特质和辐射效应
短文的客观
作者的外表吸引力
质量 有魅力 控制组 无魅力
好 不好
6.7
6.6
5.9
5.2
4.7
2.7
总计
6.0
5.5
4.3
总计
6.4 4.2
接近性和熟悉性:时空上接近
第三节 群体及其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群体: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会影响的 集合体
2、社会交换理论
社会学家霍曼斯(1958)认为人际互动过 程中,社会行为是一种商品交换;个人 所付出的行为为了获得报酬和逃避惩罚, 降低付出的代价和提高回收利益的方式 去行动,希望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 的收益。
社会交换的不仅是物质交换,还包括了 赞许、荣誉、地位、声望等非物质交换, 以及心理财富的交换。
2、社会影响
社会助长 社会惰化 去个性化 群体极化和群体思维 从众和服从
1)社会助长和社会惰化
社会助长:个体与别人在一起活动或有 别人在场时,个体的行为效率提高的现 象
社会惰化:当群体一起完成一件工作时, 群体中的成员每个人付出的努力回避个 体单独情况下完成任务时偏少的现象。
2.过度包容需要满足的人生活中常需要
同伴,无法忍受孤独,经常向外与他人 进行接触、吸引他人注意。
3.适度包容需求满足的人,随着情境的
变化而决定自己是否参与群体,可以一 人独处,也可以参与活动以满足归属的 需求。
支配需要
个体控制别人或被别人控制的需要,是个 体在权力关系上与他人建立或维持满意人 际关系的需要。
持久性较高 口头沟通:信息提供者背景资料丰富,对目
标靶的影响力相对较高
2、非言语沟通
在人获得信息总量中, 词语信息——7% 声音信息——38% 非言语信息——55%
非言语沟通:指说与写之外的信息传递, 包括手势、身体姿态、音调、身体空间 和表情等。
非言语沟通的类型
表情 眼行为:注意、劝说、调节、表达情感 身体语言或身体动作:象征、说明、调
心理学第九章-人际交往与社会 影响
1)本能
人的交往需要是一种本能,是在个体发 展进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适应社会生活 的能力,它通过遗传直接传递给后代。
母婴关系是人类个体最早形成的社会性 交往
2)合群需要
沙赫特,合群需要 当个体缺乏对环境
的了解和把握,心 情紧张、恐惧时, 他们倾向于寻求和 他人在一起。 当个体忧虑时,他 们倾向于独处。
3)自我肯定的需要
社会学家库利:个体对自己的认识是从 认识别人的评价开始的
镜像自我:别人对个体的评价、态度, 包括对待他们的行为方式就像一面镜子, 使个体能从中了解自己,界定自己,从 而形成相应的自我概念。
二、人际交往的理论
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社会交换理论
1)人际需要的三维理论
社会心理学家舒兹(1958)个体的基本 人际需要决定了个体在人际交往中所采 用的行为,以及如何描述、解释和预测 他人的行为。
1.服从性(waiver):倾向于谦逊、服
从,在与他人交往时拒绝权力和责任。
2.专制性(autocrat):好支配、控制
他人,喜欢最高的权力地位。
3.民主型(democrat):根据情况适当
地确定自己的地位和权力范围,能顺从上 级,亦能自己掌权。
情感需要
是指个体爱别人或被别人爱的需要,是个体在 人际交往中建立并维持与他人亲密的情感联系 的需要
三种基本的人际需求 包容的需求 支配的需求 情感的需求
包容需要
个人能被他人认同接纳,在群体情境中 产生归属的需求,想要与他人建立并维 持一种满意的相互关系的需要
又称之为归属需要。
包容需要的满足与否
1.缺乏包容需要的人生活较为封闭,通
常选择独处,内倾、退缩、避免与他人 建立关系。与其它人保持一定距离。
群体的主要功能
给成员心理上的归属感 使成员具有认同感 使成员获得社会性支持
1、群体的一般特性
群体规范:为保证目标的实现,每个成 员都必须遵守的思想、信念和行为准则, 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
群体规范的作用:比较和评价,给成员提供认知标 准和行为准则,用以调节、制约成员的思想和行为, 使他们保持一致,群体规范还可以作为成员们彼此 认同的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