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规定假期.doc

合集下载

2023年劳动法规定(完整版)

2023年劳动法规定(完整版)

2023年劳动法规定(完整版)2023年:婚假、产假、年假、病假、事假、哺乳假等25类法规和待遇(一)休息日正常情况下,星期六和星期日为每周休息日,双休日不计薪,全年104天。

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法规: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事业单位实行统一的工作时间,星期六和星期日为周休息日。

企业和不能实行前款法规的统一工作时间的事业单位,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周休息日。

✦有条件的企业应尽可能实行职工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这一标准工时制。

有些企业因工作性质和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应保证职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0小时,每周至少休息1天。

因此,有的企业将40小时分摊在6天里,休息1天也是可以的。

(二)法定节假日法定休假日,共计11天。

1、元旦,放假1天(1月1日);2、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3、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4、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5、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6、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7、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相关法律法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法规: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相关法律法规:✦《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注意,如果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不逢休息日,而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正常上班的,单位是无需支付加班费。

(四)事假事假的天数由用人单位通过制订规章的方式确定。

事假是无薪的,但如果用人单位有法规可发薪水的则从其法规。

如深圳有关法规,员工请事假的,用人单位可以不支付其事假期间的工资。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用人单位不扣劳动者在事假期间的工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用人单位发了工资,且事假达到20天的,劳动者不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

相关法律法规:✦《职工带薪年休假》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法规不扣工资的……(五)病假(疾病或非工受伤医疗期)关于病假(疾病或非工受伤医疗期)的天数,是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24个月(特殊情形的可延长)。

职工假期规定

职工假期规定

职工假期规定职工假期规定是指在职工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的权益规定。

不同国家和地区对职工假期规定可能会有所不同,下面是一个相对常见的职工假期规定范例。

1.法定年假:法定年假是指职工依照法律规定享受的有薪休假时间。

根据劳动法规定,通常法定年假为5天至15天不等。

具体的年假天数通常根据职工工龄和服务年限而定,越高的工龄和服务年限享受的年假天数越多。

例如,工作满1年通常享受5天的年假,工作满3年通常享受10天的年假。

2.带薪病假:带薪病假是指职工因疾病需要休假治疗时享受的有薪休假时间。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职工享有每年一定的带薪病假天数。

具体的病假天数通常根据职工工作年限而定,越高的工龄和服务年限享受的病假天数越多。

例如,工作满1年通常享受3天的带薪病假,工作满3年通常享受5天的带薪病假。

3.产假和陪产假:产假是指女职工因怀孕分娩需要休假的时间,享受有薪休假待遇。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女职工享受的产假时间为98天至158天不等。

此外,法律通常还规定了陪产假,即父亲可以在妻子分娩时享受有薪休假。

陪产假的天数通常为3天至15天不等。

4.婚假:婚假是指职工因结婚需要休假的时间,享受有薪休假待遇。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职工享受的婚假时间为3天至15天不等。

此外,法律通常还规定了特殊婚假,如职工结婚时可以额外享受1天至3天的特殊婚假。

5.丧假:丧假是指职工因丧亲需要休假的时间,享受有薪休假待遇。

根据法律规定,通常职工享受的丧假时间为3天至7天不等。

此外,法律通常还规定了特殊丧假,如职工丧亲时可以额外享受1天至3天的特殊丧假。

6.探亲假:探亲假是指职工因探访在外地或国外的亲属需要休假的时间,通常为有薪休假。

探亲假的天数通常根据职工与探访对象的亲属关系和远近程度而定,一般为3天至10天不等。

以上规定仅为一般情况下的职工假期规定,具体的规定可能会因国家、地区和公司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此外,公司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制定额外的特殊假期政策,如年度假期、环境保护假等。

劳动法对员工休假的规定

劳动法对员工休假的规定

劳动法对员工休假的规定劳动法是保障员工权益的法律法规之一,其中包含了对员工休假的具体规定。

本文将从年假、带薪假期和法定节假日三个方面详细介绍劳动法对员工休假的规定。

1. 年假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假。

具体年假的天数根据员工工龄长短而有所不同,一般为5至15天。

员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当的时间段休假,以便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而年假的休假期间,员工将继续享受其正常工资待遇,这是劳动法明确规定的。

另外,员工必须提前向雇主提交休假申请,并经过雇主同意后方可休假。

这一规定旨在保证员工的休假权益,同时也考虑到企业生产和运营的需要。

2. 带薪假期除了年假外,劳动法还规定了员工具有带薪的病假和事假权益。

当员工因疾病或突发事件需要请假时,可以享受带薪病假和事假。

带薪病假的具体天数根据员工工作时间和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通常在5至15天之间。

不过,为了确保员工不滥用带薪假期,劳动法规定了员工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才能享受带薪假期。

比如,员工请病假需要提供医生证明;员工请事假需要提供相关证明材料,如婚丧证明、法院传票等。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防止滥用假期,同时保障员工正当权益。

3. 法定节假日劳动法对于员工休假还规定了法定节假日的享受。

根据劳动法,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工作的,除了享受正常的工资待遇外,还有权利获得额外的工资报酬,通常为工资的双倍或三倍。

同时,如果员工需要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工作,雇主也需要根据劳动法规定进行安排,并向员工支付额外的报酬。

这是为了鼓励雇主合理安排员工工作时间,保障员工的休息权益。

总结:劳动法对员工休假的规定涵盖了年假、带薪假期和法定节假日。

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假;在疾病或特殊情况下,员工可以享受带薪病假和事假;在法定节假日期间,员工有权享受额外的报酬。

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保障员工的休假权益,稳定劳动关系,促进员工的身心健康。

同时,员工也应认真履行提前请假和提供相关证明的义务,遵守劳动法的规定。

劳动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劳动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劳动法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规定
一、每日工作时间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通常的每日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时间不得超过44小时。

然而,实际情况中,部分企业由于生产需要,可能会要求员工超时工作,这种情况下需要符合一定的条件并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

二、休息时间
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应保证有一小时的休息时间,每周应至少休息一天。

这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避免过度劳累。

如果企业因特殊原因需要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也需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并且要支付相应的加班费用。

三、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家规定,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享有休息的权利,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等。

部分节日如春节和国庆节,法律规定连续放假。

四、加班限制
劳动法规定,企业应尽可能通过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和人力资源来避免加班。

如果因生产需要必须进行加班,应经过劳动行政部门的批准,并支付劳动者加班费。

加班费应按照法定标准支付,通常为正常工资的150%,双休日为200%,法定节假日为300%。

五、年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后,应享有带薪年休假。

年假的具体时间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员工可以自行申请年假的时间,企
业应尽量满足员工的申请。

如果企业因生产需要不能安排员工休年假,应按照员工日工资收入的三倍支付年假工资报酬。

假期计算规定

假期计算规定

假期计算规定假期是指受雇员工根据相关劳动法规获得的休假时间。

在管理上,假期的计算和使用需要有一定的规定和约束。

本文将详细介绍假期计算规定,包括法定假期、带薪假期和特殊假期的计算方法,以及在特殊情况下的假期调整规定。

一、法定根据国家劳动法规定,员工享有的法定假期包括公休假和法定节假日。

公休假是指员工在每周工作六天的单位中,享受的每周休息一天;法定节假日是指国家规定的年度休息日。

1. 公休假计算规定根据劳动法,员工在每周工作六天的单位中,每人每周享受公休假一天。

具体的计算方法是根据每月工作天数和每周休息天数来确定。

如果一个月的工作天数为26天,那么根据比例计算,员工享有的公休假日数为天数为26/6 ≈ 4.33天,即四天半。

2. 法定节假日计算规定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是指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享受连续休息。

二、带薪带薪假期是公司根据员工的工作年限和岗位等级,规定员工享受有薪休假的时间。

具体计算方法如下:1. 年假计算规定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5天带薪年假。

如果员工工作满年限不满一整年,年假的计算按比例进行。

例如,某员工工作满8个月,那么根据比例计算,该员工的年假为8/12 × 5 = 3.33天。

2. 病假计算规定根据劳动法和公司制度,员工在工作期间如遇生病需要请假,享有带薪病假。

病假的计算按照实际请假天数来计算,并根据公司制度规定的比例获得相应的带薪病假。

3. 婚假和产假计算规定员工结婚和生育的假期计算遵循不同的规定。

婚假的天数根据劳动法规定和公司制度来定,通常为3-7天不等。

产假的天数根据劳动法规定,一般为98天。

三、特殊特殊假期是指公司在特定情况下给予员工的额外假期,如事假、调休假等。

计算规定如下:1. 事假计算规定员工因私事需要请假的情况下,可以享受带薪事假。

事假的计算按照实际请假天数来计算,并根据公司制度规定的比例获得相应的带薪事假。

2024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

2024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

2024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国家规定假期有哪些1、法定节假日。

(1)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春节3天,元旦1天,五一节1天,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各1天,国庆节3天。

(2)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三八妇女节,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

(3)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将在工作日补休;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周六、周日,则不补休。

2、带薪年休假。

(1)按照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的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2)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3)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该员工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①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②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③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④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员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⑤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员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4)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5)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休年休假的,经员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休年休假。

对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公司按照该员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法律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陪产假法定多少天1、目前我国法律上并没有对陪产假进行明确规定。

但大多数省份《人口与_管理条例》中都规定了晚育者丈夫休护理假的时间,一般在7到15天左右,但也有长达一个月的省份,如河南省。

《劳动法》中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中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的相关规定

《劳动法》中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的相关规定
一、工作时间规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对于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上述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二、休息休假规定
劳动者享有休息的权利,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此外,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三、特殊工种和行业的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规定
对于一些特殊工种和行业,如医疗卫生、交通运输、危险化学品等,国家对其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有特殊规定。

这些行业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和危险性,需要进行适当调整。

四、违反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规定的法律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了工作时间及休息休假规定,如强制加班、超时工作等行为,劳动者可以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要求维护其合法权益。

对于违法行为,有关部门将会依法处理。

同时,用人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包括赔偿劳动者经济损失、罚款等。

法定假日规定

法定假日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法定节假日)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节假日包括三类,其中有两类为法定节假日。

第一类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五)端午节,放假1天(六)中秋节,放假1天(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7年12月14日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

地方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其他特定群体的节日限于特定群体或局部地区。

第二类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有关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劳动法假期规定》

《劳动法假期规定》

《劳动法假期规定》根据《劳动法》规定,劳动者有权享受各种假期。

假期是指法定节假日、法定休息日、带薪年休假、婚假、丧假、产假、陪产假、哺乳假、病假、补休假等。

一、法定节假日和法定休息日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法定休息日包括周末。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和法定休息日,享受带薪休假,公司不得安排工作。

二、带薪年休假劳动者在公司连续工作满一年的,享有带薪年休假。

带薪年休假的天数为年工作日数的5天至15天不等。

年休假期间,劳动者享受与正常工资相同的薪资待遇。

三、婚假和丧假婚假:劳动者结婚,享受3天的带薪婚假。

若夫妻双方在公司工作,且住址距离公司远,可享受1天丧假。

婚假和丧假均在婚礼或丧事当天开始计算。

丧假:劳动者家中有亲属去世,享受3-7天的带薪丧假,根据亲属关系不同而不同。

丧假一般从丧事开始计算。

四、产假、陪产假和哺乳假产假:女劳动者在公司工作连续满一年,怀孕后即可享受产假。

产假期间,劳动者可享受带薪休假,时间为14周,其中有6周的假期应在产前休假,其余8周应在产后休假。

高龄孕妇可在14周基础上享受1-2周的延长产假。

陪产假:男方享受15天带薪陪产假,女方父母或配偶享受3-15天带薪探望假,具体天数根据公司规定和亲属关系不同而不同。

哺乳假:女劳动者分娩后,在产假期内或分娩后的一年内,每日享受1小时的哺乳假,时间可以累计使用,但不能连续使用。

五、病假和补休假病假:劳动者发生疾病需要休息治疗,可享受带薪的病假。

病假期间,支付待遇不低于劳动者平时工资的80%。

补休假:公司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或法定休息日工作的,应按国家规定为其安排相应的休息时间,如无法安排,则应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者平时工资的200%的加班费,或者安排其他时间进行补休。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与纪念日放假方法(27年修订)》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 日)。

二、带薪年休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三、病假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 479号)等有关规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四、探亲假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

职工探亲假期:(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与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探亲假作出具体规定。

劳动法中的年休假与带薪假期规定

劳动法中的年休假与带薪假期规定

劳动法中的年休假与带薪假期规定劳动法作为保护劳动者权益的法律,对于劳动者的休假权利进行了明确规定。

其中,年休假和带薪假期是两个重要的休假制度。

本文将深入探讨劳动法中关于年休假和带薪假期的相关规定。

1. 年休假的定义和规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年休假是雇主按劳动者工作年限向其提供的休假制度。

根据工作年限的不同,劳动者享受的年休假天数也有所不同。

具体规定如下:1.1 服务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员工,享受带薪年休假5天以上10天以下;1.2 服务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员工,享受带薪年休假10天以上15天以下;1.3 服务满二十年的员工,享受带薪年休假15天以上。

2. 带薪假期的定义和规定带薪假期是劳动者享受的有薪休假制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劳动者享受带薪假期的情况如下:2.1 劳动者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可以享受带薪假期;2.2 带薪假期的天数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逐渐增加;2.3 带薪假期的薪资待遇应当按照劳动者正常工资的二倍支付。

3. 年休假与带薪假期的差异年休假和带薪假期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的休息权益,但二者存在一定的差异。

3.1 年休假的性质不同于带薪假期。

年休假是根据劳动者工作年限提供的休假,而带薪假期则是劳动者连续工作满一年后,可以享受的有薪休假。

3.2 年休假的天数和工作年限相关,而带薪假期的天数则是逐渐增加的。

3.3 带薪假期的薪资待遇是劳动者正常工资的二倍,而年休假期间的薪资待遇则根据劳动者的工资水平进行支付。

4. 年休假和带薪假期的补偿和计算方式当劳动者离职时,年休假和带薪假期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补偿。

4.1 年休假的补偿:如果劳动者在年休假计算期间未使用完全部的休假天数,雇主应当按照劳动者离职时的工资水平,向劳动者支付相应的年休假工资;4.2 带薪假期的补偿:如果劳动者未享受带薪假期或者享受的天数不足,雇主应当将未享受的带薪假期按照劳动者正常工资的二倍进行支付。

5. 违反年休假和带薪假期规定的处罚根据《劳动法》,雇主违反年休假和带薪假期规定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相应的经济补偿金。

劳动法假期规定

劳动法假期规定

劳动法关于节假日的最新规定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三类。

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1月1日,放假1天)、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3天)。

劳动节和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放假3天)、清明节、、端阳节、中秋节各1天。

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

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

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二、带薪年休假《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一条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第四条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三、病假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任何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企业应该根据职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一定的医疗期。

新劳动法对假期的规定

新劳动法对假期的规定

新劳动法对假期的规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假期对于员工来说越来越重要。

为了保障员工的合法权益,并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我国不断完善劳动法律制度,其中包括对假期的规定。

本文将分析新劳动法对假期的具体规定,并探讨其对员工和企业的影响。

一、带薪年假新劳动法规定,员工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假。

年假的天数由员工的工龄确定,具体按照以下方式计算:1. 连续工作一到十年的员工,享有10天的带薪年假。

2. 连续工作十一到二十年的员工,享有15天的带薪年假。

3. 连续工作二十一年以上的员工,享有20天的带薪年假。

带薪年假的薪资待遇与正常工作日待遇相同,即员工在休假期间应按照原工资标准获得相应的工资报酬。

二、带薪事假新劳动法对带薪事假的规定更加细致明确。

员工享有的带薪事假天数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区分。

1. 受雇不满一年的员工,享有5天的带薪事假。

2. 受雇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员工,享有10天的带薪事假。

3. 受雇满十年不满二十年的员工,享有15天的带薪事假。

4. 受雇满二十年以上的员工,享有20天的带薪事假。

带薪事假的具体使用情况需要提前通知雇主,并经雇主同意。

员工在享受带薪事假期间,仍然享有正常工资待遇。

三、带薪病假新劳动法对带薪病假也做出了明确规定。

员工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病假。

病假的天数根据员工具体工作年限进行划分:1. 连续工作一到十年的员工,享有10天的带薪病假。

2. 连续工作十一到二十年的员工,享有15天的带薪病假。

3. 连续工作二十一年以上的员工,享有20天的带薪病假。

员工在带薪病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薪资待遇。

在使用带薪病假之前,员工需要向雇主提供医生开具的病假证明。

四、婚假、丧假、产假和陪产假新劳动法对特殊假期,如婚假、丧假、产假和陪产假等,也有了具体的规定。

1. 婚假:员工结婚的,享受3天的带薪婚假。

2. 丧假:员工父母、配偶和子女等直系亲属去世的,享受3-7天的带薪丧假,具体天数根据具体亲属关系进行划定。

劳动法休假制度规定

劳动法休假制度规定

劳动法休假制度规定一、年休假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在连续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休假的权利。

具体的休假天数由用人单位根据员工在该单位连续工作的年限来确定,一般情况下,满一年不满十年的员工享有5天年休假,满十年以上的员工则享有10天年休假。

在员工休年假期间,用人单位应按照正常工资的80%支付员工的工资。

二、节假日休假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员工有权享受带薪休假。

具体的节假日包括但不限于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等。

在这些法定节假日中,员工享受休假期间依然享有工资待遇,如果用人单位需要员工连续工作(如特殊行业,需要24小时连续运营),则应按照法律规定支付加班工资或者给予补偿休假。

三、哺乳假制度为了保障妇女员工在生育后充分恢复身体和照顾新生儿,劳动法规定了哺乳假制度。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女职工在生育后享有每天一小时的哺乳时间,哺乳时间在工作时间内计算,不减少工资。

同时,劳动法还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应为哺乳妇女提供相应的卫生条件和设施,以保障她们的健康和安全。

四、婚假制度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在结婚时享有带薪婚假。

具体的婚假天数由用人单位自行约定,但一般不低于3天。

若员工需要更多的婚假时间,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

在婚假期间,员工的工资待遇应按照正常工资的100%支付。

五、产假和陪产假制度产假和陪产假是为了保障女性员工在分娩后有足够的时间恢复和照顾新生儿,以及男性员工可以陪伴妻子参与育儿的重要阶段。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女性员工在分娩前享有产前休假,分娩后享有带薪产假,产后护理假,具体的假期由国家有关规定来确定。

而男性员工则享有带薪陪产假。

用人单位应严格按照法定的假期和工资待遇安排产假和陪产假。

六、其他特殊假期制度除了以上提到的主要假期制度,劳动法还明确了其他一些特殊假期制度,如丧假、病假、事假等。

这些假期的具体天数和工资待遇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用人单位的规定来执行。

国家法定假期管理条例

国家法定假期管理条例

国家法定假期管理条例国家法定假期管理条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国家法定假期的管理,明确法定假期的设立和使用,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以及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国家法定假期包括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第三条国家法定假期是劳动者享受带薪休假的权益,用以休息、调养身体、放松心情,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

第四条国家法定假期的具体安排由国务院规定,并及时公布于全国。

第五条国家法定假期享受的主体为在职劳动者,包括全职员工和非全职员工。

自由职业者、合同工等其他劳动形式的从业人员可参照本条例享受国家法定假期的相关规定。

第二章法定假期的具体安排与利用第六条春节是中国传统的农历新年,为期7天。

春节放假期间,除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外,劳动者一律停工、停业。

特殊行业和特殊岗位应由雇主按规定安排轮休、补休或者给予相应的加班工资。

第七条清明节是传统的祭祖节日,每年4月4日至6日。

清明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3天带薪休假。

第八条劳动节为了表彰劳动者的辛勤付出和贡献,每年的5月1日至3日,劳动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3天带薪休假。

第九条端午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每年农历五月初五。

端午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3天带薪休假。

第十条中秋节是传统的中国节日,农历八月十五。

中秋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3天带薪休假。

第十一条国庆节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每年的10月1日至7日。

国庆节期间,劳动者享受连续7天带薪休假。

第三章假期的补偿与延期第十二条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劳动者依法享受带薪休假。

如遇特殊工作需要不能休假的,应按照国家和地方相关劳动法规规定给予加班工资。

同时,应根据工作的特殊性提供相应的调休措施。

第十三条劳动者应提前向雇主提出希望调休的请求,雇主应尽量满足劳动者的合理要求。

第十四条如遇不可抗力因素,国家法定假期期间的休假安排无法实施的,应延期安排假期的时间,并及时向劳动者做出通知。

法定有薪假期规定

法定有薪假期规定

法定有薪假期规定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每个员工都有权享有法定的有薪假期。

法定有薪假期是指员工在工作期间享受的休息和休假的权利,并且获得相应的工资。

根据中国劳动法,员工的法定有薪假期包括年假、婚假、产假、陪产假、哺乳假、丧假和病假等。

首先是年假。

根据劳动法规定,每个员工工作满一年后,享有5天的带薪年假。

如果员工工作满10年,在满10年之后的每年,年假的天数将增加1天,最多不超过15天。

其次是婚假。

如果员工结婚,可以享受3天的带薪婚假。

如果员工需外地举办婚礼,可以额外享受1天的带薪婚假。

再次是产假和陪产假。

女性员工怀孕后有权休养产假。

通常,以自然分娩为基准,女性员工可以享受98天的带薪产假。

如果发生难产或多胞胎情况,产假天数将相应延长。

同时,父亲或合法伴侣也有权利享受1-15天的带薪陪产假。

接下来是哺乳假。

如果员工需要喂哺自己的婴儿,可以享受每天1小时的带薪哺乳假。

通常,员工可以在宝宝满一周岁前,每天享受这个假期。

此外,员工还享有丧假和病假。

如果员工的亲属去世,可以获得相应天数的带薪丧假。

具体的天数根据亲属的关系和地区的规定而定。

而病假方面,具体天数取决于员工所在的地区和公司的规章制度。

需要注意的是,员工在享受这些法定假期的同时,须要提前通知雇主和提交相应的申请表格。

通常情况下,假期需要提前几天,甚至是几个月的时间来申请和安排。

总结来说,法定有薪假期是员工的合法权益。

根据中国劳动法,员工享有年假、婚假、产假、陪产假、哺乳假、丧假和病假等假期。

这些假期的天数和条件,可能因员工的具体情况和公司的规章制度而不同。

员工在享受这些假期的同时,需要提前通知和申请给雇主,并且遵守相关的规定和程序。

这样的规定旨在保护员工的劳动权益,促进员工的健康和工作平衡。

法定节假日给予劳动者的法定假期

法定节假日给予劳动者的法定假期

法定节假日给予劳动者的法定假期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每年的法定节假日是劳动者享受法定假期的重要时刻。

这些法定节假日给予劳动者宝贵的放松和休息时间,有助于维护劳动者的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我国法定假期的相关规定和具体安排。

一、法定节假日的定义和分类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法定假日是指国家法定的放假日,共有七个,分别是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这些节日的安排旨在使劳动者有更多时间与家人团聚、享受休闲与娱乐活动。

二、法定节假日的安排和调休根据劳动法规定,如果法定节假日与周末(星期六或星期日)重合,劳动者可以放假一天。

当法定节假日与周末重合时,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5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相应的节假日调休情况如下:1. 春节:中国传统的春节假期通常是从除夕开始到正月初五。

如果春节期间有星期六、星期日的话,劳动者还可以有额外的调休时间。

2. 清明节:清明节通常是4月4日至4月6日之间。

根据具体情况,如果星期六、星期日与清明节连在一起,劳动者也可以有额外的调休时间。

3. 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通常是5月1日、6月端午节、10月中秋节。

如果与星期六、星期日重合,劳动者同样可以享受额外的调休时间。

4. 元旦、国庆节:元旦放假一天,国庆节放假三天,如果星期六、星期日与元旦、国庆节连在一起,劳动者也可以有额外的调休时间。

三、法定节假日的工资和加班费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在法定假日工作的,用人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标准支付加班费,或者给予相应的休假调休。

对于上班劳动者来说,如果需要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加班工资标准支付劳动者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同时,用人单位还应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并明确双方对加班工资的约定。

四、节假日劳动者的权益保护根据劳动法,用人单位不能违反法律规定,剥夺劳动者享受法定假日的权益。

如果用人单位违反法定节假日休假的规定,劳动者有权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

员工假期权益的法定规定

员工假期权益的法定规定

员工假期权益的法定规定随着劳动法律法规的完善,员工假期权益的法定规定也变得越来越明确。

合理的休假制度不仅可以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更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本文将介绍员工假期权益的法定规定,以帮助企业和员工更好地了解和遵守相关规定。

一、年假年假是指员工在一年工作周期内享受的有薪假期。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在工作满一年后即享有年假权益。

具体的年假天数根据员工的工龄有所不同。

一般而言,员工工作满一年但不满十年的,年假为五天;工作满十年的,年假为十天。

此外,员工工作满二十年以上,年假还会有相应的增加。

在享受年假的过程中,员工可以选择连续休假或分段休假,具体的休假时间需要事前与雇主商议。

二、带薪病假带薪病假是指员工因病需要请假休息期间,仍能获得工资报酬的假期。

根据《劳动法》,员工在医疗许可范围内,可享受一定天数的带薪病假。

具体的带薪病假天数根据员工的工龄以及具体的疾病情况而不同。

一般而言,员工工作满一年但不满十年的,带薪病假为十五天;工作满十年的,带薪病假为二十天。

此外,如果员工持续患病需要请假的,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享受长期病假的权益。

三、产假产假是指女性员工因生育需要请假休息的假期。

根据《劳动法》,女性员工在分娩前后享受产假权益。

一般而言,女性员工分娩前享有七天的产假,分娩后享有产假八周的全薪待遇。

同时,女性员工还可以申请额外的附加产假,根据生育情况或者法律规定来决定产假的具体天数。

此外,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男性员工也可以享受少量的陪产假权益。

四、婚假婚假是指员工因结婚需要请假休息的假期。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员工在结婚时享受有薪婚假。

具体的婚假天数根据不同的地区和法规有所不同,一般在三天至七天之间。

此外,员工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申请额外的婚假,但此时可能不再享受全薪待遇。

五、丧假丧假是指员工因家人去世需要请假休息的假期。

根据《劳动法》,员工在亲属去世期间可以享受一定的有薪丧假。

具体的丧假天数根据不同的亲属关系有所不同,一般在三天至七天之间。

劳动法中的假期都有哪些

劳动法中的假期都有哪些

劳动法中的假期都有哪些
我国针对劳动者有专门的法律,那么我们对于假期⼀共有哪些种类呢,有哪些假期是劳动者可以休的?接下来为⼤家整理了⼀些关于这⽅⾯的知识,欢迎⼤家阅读!
假期规定:
1、婚假:符合民法典规定的员⼯结婚时,享受3天婚假。

若是晚婚,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婚假外,增加晚婚假7天,加起来共10天假期。

2、丧假:若是员⼯因配偶、⽗母、⼦⼥、岳⽗母或公婆死亡,可享受1~3天的丧假。

若是外地的员⼯涉及路程的,路程假另给,但路费⾃理。

3、探亲假:关于探亲假,针对的对象是在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作的固定员⼯。

凡是在以上单位⼯作满⼀年以上,夫妻两地分居,或与⽗母亲都不住在⼀起,且不能在公休假⽇团聚的,可以享受探亲假;若能与⽗母亲中的⼀⽅在公休假⽇团聚的,不能享受探亲假。

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探亲假⼀次,假期为30天;探望⽗母,若是未婚原则上每年给假⼀次,假期为20天。

如果因为⼯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愿2年探亲⼀次的,可以2年给假⼀次,假期为45天;若是已婚,每4年给假⼀次,假期为20天。

探亲假与国家规定的其他假期分别计算。

4、病假:按劳动者在本⽤⼈单位的⼯作年限设置,第1年为3个⽉,后每增加1年为1个⽉,但不超过24个⽉,合同约定长于上述期限的从约定。

经鉴定劳动者完全丧失劳动能⼒,应当延长医疗期,总计不得低于24⽉(即不受⼯作年限限制)。

法律规定假期

法律规定假期

法律规定假期
根据中国劳动法和相关劳动合同法规定,员工拥有一定的年休假假期。

下面将对于年休假的法律规定进行阐述。

1. 年休假的定义:
年休假,即员工连续在岗工作一年后,享受的带薪休假权益。

年休假是根据员工在同一雇主单位工作满年限累计计算的,随着在岗工作时间的增加而逐步增加。

2. 年休假的计算方式: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连续工作满一年但不满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五天;满十年而不满二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十天;满二十年的,享受带薪年休假十五天。

3. 年休假的支付: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在享受年休假期间,雇主应当按照正常工资支付标准进行支付。

意味着员工在年休假期间应当获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

4. 年休假的使用方式:
员工享有年休假的使用权,但需要提前与雇主协商并经雇主同意。

双方可以协商确定具体的年休假使用时间,或者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进行安排。

5. 年休假的结算:
员工在同一工作岗位连续工作满一年后,有权享受年休假。

如果员工在同一工作岗位工作满一年后离职,可以要求雇主结算
未使用的年休假,并按照正常工资支付。

如果雇主违反劳动法规定,未提供员工应有的年休假,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或劳动仲裁部门投诉或提起劳动争议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规定仅适用于中国大陆地区,请在其他地区参考当地劳动法规定。

此外,以上内容仅为概述,不构成法律意见,具体情况请咨询专业人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之年休假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之探亲假
《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第4条规定探亲假期分为以下几种:
(1)探望配偶,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30天。

(2)未婚员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一次,20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45天。

(3)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20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

(4)凡实行休假制度的职工(例如学校的教职工),应该在休假期间探亲;如果休假期较短,可由本单位适当安排,补足其探亲假的天数。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之婚假
根据《婚姻法》以及《计划生育条例》的规定: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7、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工资照发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之丧假
员工休丧假的具体操作可参考原国家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题的通知》之法律规定:一、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

二、职工结婚时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职工在外地的直系亲属死亡时需要职工本人去外地料理丧事的,都可以根据路程远近,另给予路程假。

三、在批准的婚丧假和路程假期间,职工的工资照发,途中的车船费等,全部由职工自理。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非国营企业职工休婚丧假作出具体规定。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之产假
《女职工劳动特别保护规定》第七条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江苏省职工生育保险规定》其中包括女职工的晚育假明确规定为128天,配偶晚育的男职工也能享受10天的生育津贴。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之工伤假
《企业职工工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企业职工因患病或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30年以上的为30个月。

国务院《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一条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

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

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

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生活不能自理的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需要护理的,由所在单位负责。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之病假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
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注意:职工病假期间遇有国家法定节日(元旦、春节、劳动节、国庆节)和公休假星期六、日)时,应算作病假期间病假的待遇:病假在六月内,按连续工龄的长短发给工资,不满2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60%,2 4年的,本人工资的70%,4 6年的,发给本人工资80%,6 8年,支付本人工资的90%。

8年以上者,发给其100%。

停止工作医疗期超过6个月的,发给疾病救济费。

连续工龄不满一年的,发给本人工资40%,1 3年者,发给本人工资50%,3年以上者,发给本人工资60% 。

2016劳动法规定假期之事假
事假员工因个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请假的可以请事假,事假为无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时为计算单位。

关于事假的待遇,国家没有明确规定,是企业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时,在合同中约定,同时在公司的规章制度应有明确规定的。

新劳动法规定员工请事假每天的扣薪标准是:月基本工资/20.92天;员工请事假每小时的扣薪标准是:月基本工资/20.92天/8小时。

劳动法规定每月必须休息几天
劳动法规定每月必须休息几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章,内容如下:
第四章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第三十六条国家实行劳动者每日工作时间不超过八小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的工时制度。

第三十七条对实行计件工作的劳动者,用人单位应当根据本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的工时制度合理确定其劳动定额和计件报酬标准。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

第三十九条企业因生产特点不能实行本法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八条规定的,经劳动行政部门批准,可以实行其他工作和休息办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
(二)春节;
(三)国际劳动节;
(四)国庆节;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一条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三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三十六小时。

第四十二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延长工作时间不受本法第四十一条的限制:
(一)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二)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三)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四十三条用人单位不得违反本法规定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第四十五条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劳动法加班工资的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一条用人单位应当严格执行劳动定额标准,不得强迫或者变相强迫劳动者加班。

用人单位安排加班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加班费。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
(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
(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
(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即平时晚上的加班费是本人工资的150%,双休日是200%,国家法定休假日是300%。

但这只是国家规定的比例,加班费发放额的关键是工资基数。

职工加班费的基数可以由企业和职工协商来确定,否则企业应按照劳动者本人正常劳动应得的工资确定。

企业计算加班工资的工资基数,首先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相对应的工资标准确定。

如果劳动合同、集体合同没有约定的,职工代表可与用人单位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协商结果应签订工资集体协议(用人单位经批准实行不定时工作制度的,则不执行上述规定)。

如果用人单位与劳动者无任何约定,假期工资的计算基数统一按劳动者本人所在岗位正常出勤的月工资的70%确定。

日工资计算是以基数除以每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21.75天(有些企业为方便,按每月21天计算)。

劳动法工资的交税情况
2014年的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即缴税=全
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目前,个税起征点是3500元,使用超额累进税率的计算方法如下:缴税=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
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四金-缴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应发工资-四金)-350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