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法关于节假日的最新规定》

合集下载

2021年最新劳动法国家休假管理规定

2021年最新劳动法国家休假管理规定

劳动法里面关于休假是怎么规定的呢,下面为大家搜集的一篇“219年最新劳动法国家休假管理规定”,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下发了《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硬性规定了要保障职工休息休假的权利!探亲假、婚假、产假、年假、病假……问题是你知道自己享有哪些休假的权利吗你又知道该怎样“保卫”自己的假期吗快来跟三思教育网学习吧!探亲假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①员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3天。

②未婚员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天,也可根据实际情况,2年给假一次,假期为45天。

③已婚员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一次,假期为2天。

主体条件只有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员工才可以享受探亲假待遇。

时间条件工作满一年。

事由条件一是与配偶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的待遇;二是与父亲、母亲都不住在一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

“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是指不能利用公休假日在家居住一夜和休息半个白天。

婚假婚假是指劳动者本人结婚依法享受的假期。

①法定年龄(女2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员工,可享受3天婚假。

②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初次结婚的员工,可享受15天晚婚假。

③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的,可视路程远近,给予路程假。

④再婚的员工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产假指在职妇女产期前后的休假待遇。

①女员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假前可以休假15天。

②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

③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④女员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42天产假。

⑤产假为连续假期,包括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

年假①员工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219年的,年休假5天。

②已满219年不满2年的,年休假1天。

③已满2年的,年休假15天。

2023年劳动法节假日的工资规定

2023年劳动法节假日的工资规定

2023年劳动法节假日的工资规定员工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日薪资=月薪资21.75。

法定节假日的三倍工资即:日薪资3。

据了解,元旦1月1日、春节初一、初二、初三1月28-30日为法定节假日,当天加班须另行支付三倍日加班工资。

12月31日、1月2日、1月27日(除夕)、1月31日、2月1日-2日,用人单位可选择给予补休或另支付双倍日工资。

清明节4月4日、劳动节5月1日、端午节5月30日为法定节假日,当天加班须另行支付三倍日加班工资。

4月2日-3日、4月29日-30日、5月28日-29日,用人单位可选择给予补休或另支付双倍日工资。

国庆节10月1日-3日、中秋节10月4日为法定节假日,当天加班须另行支付三倍日加班工资。

10月5日-8日,用人单位可选择给予补休或另支付双倍日工资。

国家法定假日工资计算方法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513号)的规定,全体公民的节日假期由原来的`10天增设为11天。

据此,职工全年月平均制度工作天数和工资折算办法分别调整如下:一、制度工作时间的计算年工作日:365天-104天(休息日)-11天(法定节假日)=250天季工作日:250天4季=62.5天/季月工作日:250天12月=20.83天/月工作小时数的计算:以月、季、年的工作日乘以每日的8小时。

二、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

据此,日工资、小时工资的折算为: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小时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三、3月17日劳动保障部发布的《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劳社部发〔〕8号)同时废止。

劳动法节假日加班工资规定元旦:按照标准,1月1日当天应按照不低于劳动者本人日或小时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不得以调休等方式代替。

2024年法定节假日 调休天数

2024年法定节假日 调休天数

2024年法定节假日调休天数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2024年的法定节假日及调休天数已经确定,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国务院关于调整部分节假日放假安排的通知》,每年的节假日安排都会有所不同。

2024年,国家共设有11个法定节假日,其中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节等传统节日。

这些节日是中国人民欢庆传统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时刻,也是全民共同放松休息、放飞心情的好机会。

除了法定节假日外,还有一些调休天数可以提前安排休假,让大家更加灵活地安排自己的休息时间。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8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2024年共有5个调休天,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和国庆节。

今年的法定节假日安排如下:1.元旦:1月1日至3日,共3天;2.春节:2月1日至7日,共7天;3.清明节:4月5日至7日,共3天;4.劳动节:5月1日至3日,共3天;5.端午节:6月22日至24日,共3天;6.中秋节:9月21日至23日,共3天;7.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共7天。

而调休天的具体安排如下:1.元旦调休:12月31日(周日)放假,1月1日(周一)补休,共1天;2.春节调休:1月22日(周日)放假,1月21日(周一)补休,共1天;3.清明节调休:4月7日(周日)放假,4月8日(周一)补休,共1天;4.劳动节调休:4月28日(周日)放假,4月27日(周六)补休,共1天;5.国庆节调休:9月29日(周六)放假,9月30日(周日)补休,10月1日(周一)补休,共2天。

通过以上的安排,大家可以提前规划好自己的休息时间,既可以享受传统节日的氛围,也可以让自己在工作之余有足够的休息时间,保持身心健康。

希望大家在2024年的节假日中,能够充分放松自己,享受快乐时光,也祝愿大家工作生活顺利、幸福美满!第二篇示例:2024年是一个值得期待的年份,不仅因为它标志着新的一年的开始,更因为在这一年我们将迎来许多法定节假日和调休天数。

劳动法规中关于公假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规中关于公假的法律规定

劳动法规中关于公假的法律规定在现代化的社会中,我们对时间的利用是越来越珍视的。

劳动法规中规定的休假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法律规范之一。

本文将从劳动法规中关于公假的法律规定来探讨休假制度对劳动者的保障意义。

劳动法规对休假制度的规定是多方面的。

首先,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应当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并有带薪年假和特殊假的安排。

而《劳动法》规定,法定节假日和休息日不得安排为工作日,并且要按规定计算加班费。

对于“公假”的定义,《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定国家机关及公务员节假日的通知》规定,“公共节假日是指国务院确定的节假日和休息日”。

公假的法律规定,主要是针对国家机关以及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定国家机关及公务员节假日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7个法定节假日的放假时间。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特定的日子可以安排公假,如元旦、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有些地方还会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临时规定放假时间。

常规的公假安排,一般为连休3天或4天,但是对于连续的两个节假日,民府部有多次提出“调休”的安排,将休另一个时间作为额外的“补假”。

在法律规定中,公假是一种有薪假期。

这意味着在公假期间,工作人员可以不工作,但是仍然可以获得工资。

此外,对于在公假期间必须进行工作的情况,还需要另做规定,如加班费、补贴等待遇。

公假制度的实施,不仅为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必要的休息机会,更重要的是一种法律保障。

公假的法律规定,保证了工作人员在休假期间的基本权利,使他们免受非法侵犯。

同时,公假的实施也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提高对国家机关的公信力和地位。

需要注意的是,公假制度必须与合法权利挂钩。

如果任何人恶意利用公假制度来规避工作或者获取额外收入,那么这种行为必须受到批评甚至惩罚。

总之,公假是休假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劳动者利益的保护中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必须牢记在心,合法权利和义务是休假制度的两面核心。

只有这样,才能够使休假制度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在保障民生的同时推动国家机构的进一步发展。

2024年最新放假日历表

2024年最新放假日历表

2024年最新放假日历表2024年最新放假日历表(全年)随着2024年春节的临近,刚刚!2024年放假安排已公布,春节假期将于2月10日至17日进行,共8天。

详细官方日历表请参考正文内容。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24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经国务院批准,现将2024年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放假调休日期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

一、元旦:1月1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二、春节:2月10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8天。

2月4日(星期日)、2月18日(星期日)上班。

鼓励各单位结合带薪年休假等制度落实,安排职工在除夕(2月9日)休息。

三、清明节:4月4日至6日放假调休,共3天。

4月7日(星期日)上班。

四、劳动节:5月1日至5日放假调休,共5天。

4月28日(星期日)、5月11日(星期六)上班。

五、端午节:6月10日放假,与周末连休。

六、中秋节:9月15日至17日放假调休,共3天。

9月14日(星期六)上班。

七、国庆节:10月1日至7日放假调休,共7天。

9月29日(星期日)、10月12日(星期六)上班。

节假日期间,各地区、各部门要妥善安排好值班和安全、保卫、疫情防控等工作,遇有重大突发事件,要按规定及时报告并妥善处置,确保人民群众祥和平安度过节日假期。

国务院办公厅2023年10月25日2024年放假安排的五大突出亮点亮点一:9天,史上最长春节假期2024年春节至少放假8天,从初一放到初八,如果配合带薪休假可以放假9天,堪称新年第一份大礼包。

虽然除夕当天名义上不放假,但鼓励各单位和机构根据实际情况来灵活安排。

同时高速公路已经免费了,实质上就是创造条件给老百姓多放一天假。

春节假期的延长,能够满足广大群众有更多时间用于亲人团聚的心愿,还可以实现一个假期先团聚、后旅游的小目标。

这是在依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的基础上的创新之举、暖心之举,充分体现出政策制定者的用心良苦和精心设计。

法定假日规定

法定假日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法定节假日)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节假日包括三类,其中有两类为法定节假日。

第一类根据《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中规定(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 (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 (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 (四)劳动节,放假1天(五)端午节,放假1天(六)中秋节,放假1天(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中秋节与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自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假日2007年12月14日新修订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和中秋三大传统节日正式列入全民法定公休节日,自2008年开始共有七大全民法定公休节日,分别为元旦、春节、清明、端午、劳动节、中秋和国庆节,全民公休节日的假期通过调整双休日来集中休假,休假时段每年由国务院发布。

地方性节日、少数民族传统节日、其他特定群体的节日限于特定群体或局部地区。

第二类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还有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28周岁以下的青年放假半天)、儿童节(6月1日14周岁以下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三类是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具体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有关规定,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劳动者节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 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标准)

劳动者节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 节假日加班工资支付标准)

节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劳动法》第四十四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1、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因此,对于实行标准工时制的劳动者,如果在五一等法定节假日加班,加班费应当以不低于日工资基数的3倍支付加班工资,而在5月2日、3日加班应当以公休日加班的标准给予双倍支付工资。

日工资基数的计算方法为:月工资除以一个月计薪的天数,今年中国节假日调整后的月计薪天数为21天。

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怎么算?法定节假日是三倍工资,具体规定如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高于劳动者正常工作时间工资的工资报酬:(一)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一百五十的工资报酬;(二)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二百的工资报酬;(三)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百分之三百的工资报酬。

扩展资料:法定节假日的范围:《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如何计算,应该怎么算《劳动法》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在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时,不能将正常工资抵消加班工资。

原劳动部发布的《对(工资支付暂行规定)有关问题的补充规定》(劳部发 1995 226号)明确规定,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该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则应该另外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劳动法如何规定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

劳动法如何规定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

劳动法如何规定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一、双休日加班的规定及补偿在中国的劳动法中,对于双休日加班有明确的规定和补偿办法。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雇主应当为计算每周工作时间的目的,核定由工人和职员在每天规定工作时间内外工作而不得免除的加班费。

如果雇主需要员工在周末加班,并且不能提供调休时,那么按照国家相关政策,应该给予超过正常工资1.5倍以上的加班费。

二、节假日加班的规定及补偿针对节假日加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也有相应的规定。

根据该条款所述,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必须上班并且没有调休时,雇主应根据相应政策给予额外报酬或调休福利。

根据相关政策, 如果公司要求员工在法定节假日期间进行工作,并且未能提供相应的调休时,即使进行了适当补贴(例如double pay)、增加了工资待遇,员工仍有权要求雇主给予相应劳动报酬。

三、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的限制尽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雇主可以要求员工在双休日或者法定节假日期间进行工作,但同时也有一些限制。

根据相关政策,公司不能连续高强度且长时间地安排员工加班,保护员工的身体和健康。

如果超出合理范围,则需要额外给予报酬或调休福利。

此外,在特殊情况下,如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下,劳动者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是否愿意加班。

同时,企业应在提前通知和听从员工意见的基础上,且依法支付相应费用。

四、对于不遵守规定的后果如果雇主未能按照以上规定支付员工双休日或节假日加班费用,并没有提供相应的调休福利,员工可以向劳动监察机构投诉。

此外, 雇主还可能会被罚款或者承担其他法律责任。

五、司法实践中对加班费用的处理在司法实践中, 对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费用的处理也是比较灵活的。

根据判决结果,法院会考虑雇主是否违反劳动法规定并未支付相应加班费或提供调休福利,从而做出合理判决。

总体来说,根据中国的劳动法规定,双休日和节假日加班都需要得到适当补偿。

雇主应遵守相关政策,并且提前通知和与员工协商,给予适当报酬或调休福利。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

新劳动法法定假日、病假和事假规定一、法定节假日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与纪念日放假方法(27年修订)》规定,我国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共11天:(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 日)。

二、带薪年休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三、病假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 479号)等有关规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四、探亲假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国发[1981]36号)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

职工探亲假期:(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假期为四十五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给予路程假。

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假日和法定节日在。

目前国家还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与其他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探亲假作出具体规定。

法定节假日员工调休制度

法定节假日员工调休制度

法定节假日员工调休制度的规定如下:首先,根据《劳动法》的规定,法定节假日(如新年、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等)是不允许调休的。

如果在这些日子里工作,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日工资的三倍作为工资报酬。

然而,对于公休日(即周末),如果员工因工作需要加班,那么用人单位是可以安排调休的。

调休的原则是以服从工作为前提,员工如需调休,需提前填写《请假单》,向部门经理申请,由总经理、部门经理批准后方可调休。

调休假期内,员工只有薪资,没有福利。

薪资标准为员工本人的日标准工资。

对于具体的调休安排,员工应充分考虑本部门的工作安排,并提前一周向上司递交申请,安排好交接工作,经部门长同意并签字后方可享受。

同时,员工享受调休假时,应在调休申请单后附有总经理批准的加班申请单。

调休天数不得大于加班天数,原则上不得超过3天。

超过3天按事假处理。

此外,公司实行调休制度,月调休总数为4天,周一至周日均可调休,当月发生的加班,必须当月安排调休,否则过期作废。

调休需结合部门的工作安排,提前2天向部门经理递交申请,安排好交接工作后方可调休。

当月调休天数当月内可以累计,累计不得超过4天,超过4天的按事假处理,当月有国家法定节假日的除外。

我国公休假日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公休假日的规定有哪些

我国公休假日的规定有哪些根据中国劳动法和国家最新规定,我国的公休假日制度包括法定假日和休息日。

一、法定假日:1.元旦(1月1日):中国的新年休假,全国放假一天。

2.春节(农历正月初一至初三):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放假三天,但一般会有延长的假期,通常放假七天左右,实行春节黄金周。

3.清明节(农历四月四日前后):传统的扫墓节,全国放假一天。

4.劳动节(5月1日):国际劳动节,全国放假一天,也是五一黄金周的开始。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全国放假一天。

6.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也称为月饼节,全国放假一天。

二、休息日:1.每周休息日:根据中国劳动法,每周至少休息一天,通常为周六或周日,最早的劳动者休息日可以追溯到1949年。

2.法定休息日:对于全国性大型节日,如果需要连续放假三天以上,国家可以将周末调整为法定休息日。

需要注意的是,除上述法定假日和休息日外,还有一些特殊的节日或纪念日可能会放假或给予休息。

比如:妇女节、残疾人节、青年节等。

此外,各地区还可以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结合法定假日和休息日进行适当调整。

因此,具体的放假安排还需要结合当地的规定来确定。

2024年起,我国还增加了比较有特色的调休制度。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部分节假日放假日期的通知》的规定,现在的法定假日在调整后会根据情况与周末进行连休。

这样做的目的是鼓励劳动者合理安排时间,增加休息时间,提高工作效率。

总结起来,我国的公休假日包括法定假日和休息日。

法定假日有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休息日则是每周至少休息一天。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

(新)2025 年法定节假日表及调休安排

(新)2025 年法定节假日表及调休安排

2025年法定节假日表及调休安排一览2025 年法定节假日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节假日条例》制定的一年度法定节假日安排。

它为全体国民提供了休息、放松和团聚的时间,是我国劳动法规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新一年的到来,根据国家关于节假日安排的相关规定,现将2025年度全年法定节假日及其对应的调休安排整理如下,以便公众提前规划个人生活与工作。

具体放假时间可能会根据国务院最终发布的通知有所调整,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1.元旦放假时间:2024年12月30日(周日)至2025年1月1日(周二),共3天。

调休安排:因元旦假期包含周末,故无需额外调休。

2.春节放假时间:2025年2月9日(除夕,周五)至2025年2月15日(正月初六,周四),共7天。

调休安排:2025年2月3日(周六)、2025年2月4日(周日)上班,以补调春节假期前后的工作日。

3,清明节放假时间:2025年4月5日(周五),共1天。

调休安排:因清明节恰逢周五,故与周末连休,形成三天小长假(4月5日至4月7日)。

4,劳动节放假时间:2025年5月1日(周四)至2025年5月3日(周六),共3天。

调休安排:2025年4月29日(周二)、2025年4月30日(周三)上班,以补调劳动节假期前后的工作日。

5,端午节放假时间:2025年6月20日(周五)至2025年6月22日(周日),共3天。

调休安排:因端午节包含周末,故无需额外调休。

6,中秋节放假时间:2025年9月27日(周六)至2025年9月29日(周一),共3天。

调休安排:因中秋节包含周末,故无需额外调休。

7,国庆节放假时间:2025年10月1日(周三)至2025年10月7日(周二),共7天。

调休安排:2025年9月28日(周日)、2025年10月11日(周六)上班,以补调国庆假期前后的工作日。

2025年法定节假日的具体安排元旦:2025年1月1日(星期三),放假1天。

劳动法对节假日加班的规定案例分析

劳动法对节假日加班的规定案例分析

劳动法对节假日加班的规定案例分析
劳动法对节假日加班的规定可以分析如下:
案例1: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但未获得加班费
根据《劳动法》第四十四条和第四十五条的规定,员工在法定节假日需要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不低于工资的300%支付加班工资。

如果该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但未获得加班费,他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

案例2:员工愿意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但未得到安排
《劳动法》第四十一条规定,员工愿意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与员工协商,如果员工同意加班,则用人单位应当支付加班工资。

如果员工愿意加班但用人单位未得到安排,员工可以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加班工资或者安排补休,也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提起诉讼。

案例3: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但未获得其他补偿
《劳动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补休或者支付加班工资。

同时,根据工作对员工身体健康有一定损害的规定,用人单位还应当根据国家和行业的有关规定,向员工支付或者安排补偿措施。

如果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却未获得补休或其他补偿,他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或安排补休。

总结:根据《劳动法》相关规定,员工在法定节假日加班有权获得加班工资、补休或其他补偿措施。

如果用人单位未按规定支付或安排加班工资、补休或其他补偿,员工可以通过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或者法院申请仲裁或提起诉讼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劳动法关于年休假的最新规定有哪些?

劳动法关于年休假的最新规定有哪些?

If I had a single flower for every time I think about you, I could walk forever in my garden.(页眉可删)劳动法关于年休假的最新规定有哪些?导读:劳动法关于年休假的最新规定有:劳动者享受带薪年休假的前提是要连续工作1年以上,劳动者累计工作1年到10年的,年休假有5天;10年到20年的,年休假有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有15天。

《劳动法》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制度。

劳动者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

具体办法由国务院规定。

《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1、第二条规定: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年休假)。

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

职工在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2、第三条规定: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

3、第五条规定:单位根据生产、工作的具体情况,并考虑职工本人意愿,统筹安排职工年休假。

年休假在1个年度内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段安排,一般不跨年度安排。

单位因生产、工作特点确有必要跨年度安排职工年休假的,可以跨1个年度安排。

单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

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年的年休假:(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年休假天数的;(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规定不扣工资的;(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累计4个月以上的。

最新法定带薪假期有哪些

最新法定带薪假期有哪些

问:法定带薪假期有哪些?答:劳动法规定的带薪休假节日有以下几条:1)国家法定节假日.即春节、元旦、端午节等法定节假日.我国法定节假日分为3种.第1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包括:新年、春节、劳动节、国庆节等.上述节日适逢公休假日时,顺延补假.第2类是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妇女节、青年节、儿童节、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适逢公休假日时,不补假.第3类是少数民族节日.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根据《劳动法》规定,这些假日统统都是带薪假日.2)年休假.带薪年休假是指职工每年享有的保留工作及工资的连续休假,1般而言属于企事业单位对干部及有关员工的1种福利.职工连续工作年限满1年以上,可以享受年休假.3)产假.女职工产假为98天,其中产前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天;多胞胎生育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女职工怀孕流产的,根据医务机构部门的证明,妊娠不足4个月的,产假为15天至30天;妊娠4个月以上的,产假为42天.晚育的女职工(24岁),除享受国家规定的产假外,增加奖励假30天,不休奖励假的,给予女职工1个月工资的奖励.4)婚假.职工达到法定结婚年龄,可持结婚证申请3天有薪婚假,晚婚的(男满25岁周岁,女满23周岁)增加奖励假7天.应1次性使用.5)丧假.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配偶)以及岳父母去逝,给予3天有薪丧假.6)探亲假.职工工作满1年以上,与配偶不住在1起,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配偶假1次,假期为30天.职工与父母都不住在1起的,又不能在公休假日团聚的,可以享受探望父母的待遇,未婚职工探望父母,每年给假期1次20天;已婚职工探望父母,每4年给假1次20天,探亲假不含路程时间.按照目前规定,探亲假仅仅由符合条件的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事业单位工作满1年的固定职工享有.参考法规:1.《劳动法》第45条;2.《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1条、第2条、第3条、第4条、第5条;3.《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4.《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5.《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6.《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例:2007年11月1日,熊某某入职中化某公司工作,双方最后签订的1份劳动协议合同期限自2008年1月1日起至2010年12月31日止,协议合同约定:熊某某的工作岗位为财务部税务主管;工作时间为每日工作8小时,每周工作5天,每周至少休息1天;工资待遇为月工资+绩效工资;甲方单位(即中化某公司)按规定给予乙方单位(即熊某某)享受节日假、年休假、婚假、丧假、探亲假、产假、看护假等带薪假期,并按本协议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支付工资等.熊某某在职期间,其考勤由公司财会部考勤员负责任,由机构部门负责任人签名确认;中化某公司通过银行转帐发放工资给熊某某,有工资条发放,工资条上显示熊某某每月的工资有:月薪金、伙食费、手机联系方法方式费等组成.中化某公司干部及有关员工考勤管控规章规定:各机构部门要严格按公司有关规定执行考勤规章,并指定专人负责任劳动纪律检查和考勤工作.每月20日前将1周期(上月20日至本月20日)考勤总表,经机构部门经理阅后,报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据此发放月薪金.公司实行每周5天工作制,并执行法定假日及休假规章,工作时间为周1至周59:00~12:30,14:00~17:30.年休假仅限当年,可分次使用,可抵扣当年病假或事假;有下列情况之1者,当年不再享受年休假:当年已休或将休探亲假者等;探亲假规定:未婚干部及有关员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假1次,假期为20天,如果因为工作需要,本机构部门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干部及有关员工自愿两年探亲1次的,可以两年休假1次,假期合并计算为45天;干部及有关员工请/休假必须填写请/休假报告单,按程序报批,各种假期在应休的周期内未休视同本人放弃等.2009年5月14日,中化某公司发出“关于做好2009年度干部及有关员工年休假安排的通知”.随后,财会部申请了2009年度干部及有关员工年休假计划表,其中显示熊某某的工作年限为14年,年休假期限为10天,年休假计划时段:6月5日、19日、8月2天、9月3天、11月3天,熊某某签名确认.2009年11月19日,中化某公司发出解除劳动协议合同通知书,有关内容为:熊某某干部及有关员工,鉴于双方就调整岗位未达成1致意见的原因,根据《劳动协议合同法》的规定,公司现定于2009年12月18日与你解除劳动协议合同.请你于2009年12月10日前办理解除劳动协议合同的相关手续.熊某某没有在通知书上签收.2009年11月27日,中化某公司通过邮政快递将《解除劳动协议合同通知书》寄给熊某某,熊某某于2009年11月28日签收了该份通知书.2009年12月10日,熊某某填写了中化某公司干部及有关员工离职清单,办理了物品移交手续;2009年12月17日,熊某某与中化某公司办理了工作交接手续,从中化某公司申请的《中化某公司干部及有关员工调岗、离职工作交接清册》显示,熊某某于2009年12月18日办理交接手续.中化某公司通过银行转帐支付了经济补偿金16,710元给熊某某.熊某某解除劳动前12个月平均工资为5,447元.2010年1月14日,熊某某向广州市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相关要求中化某公司支付:1.2007年11月1日至2009年12月期间年休假工资19,154.71元;2.探亲假工资20,992.5元;3.违法解除劳动协议合同赔偿金差额57,124.29元等.2010年5月12日,广州市某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作出裁决:被申请人自本裁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3天内,支付申请人探亲假工资共7,356.32元.驳回申请人的其他请求.熊某某和中化某公司均对该裁决书不服,分别于2010年5月16日和2010年6月4日起诉.熊某某诉称并辩称:中化某公司没有按照规定给予熊某某年休假、探亲假,按照规定需要承担相应的工资赔偿,故诉讼请求中化某公司向熊某某支付:1.未休年休假的工资赔偿12,769.8元.2.支付没有休探亲假工资7,356.32元.3.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协议合同的赔偿金47,955.6元.中化某公司诉称并辩称:1.熊某某主动放弃年休假的行为不应归责于中化某公司,更不能据此索赔.2.关于探亲假工资的诉请.熊某某从未提出探亲假申请,其主动放弃休假的行为不应归责于中化某公司,更不能据此索赔.3.双方协商1致解除劳动协议合同,中化某公司不存在违法解除劳动协议合同的行为.中化某公司已依法向熊某某超额支付经济补偿金,不存在拖欠情形.原审法院认为:1.熊某某、中化某公司的劳动协议合同期限至2010年12月31日止,现中化某公司提前解除劳动协议合同,必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协议合同法》第3106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1致,可以解除劳动协议合同”和第410条“有下列情形之1的,用人单位提前31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1个月工资后,可以解除劳动协议合同:……(2)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的规定.在本案中,中化某公司申请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其与熊某某协商1致解除劳动协议合同或熊某某有上述法律规定的情形,熊某某自愿与中化某公司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并不能视为同意解除劳动协议合同,故中化某公司提前解除与熊某某的劳动协议合同,属违法解除行为.中化某某公司应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协议合同法》第8107条“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协议合同的,应当依照本法第4107条规定的经济补偿标准的2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的规定,支付赔偿金27,235元(5,447元×2.5月×2)给熊某某,减去已付的16,710元,还应支付10,525元.2.熊某某未休2009年度的10天年休假.《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10条规定:“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本案中,中化某公司虽已安排熊某某休年休假,但没有申请证据证明是熊某某提出不休年休假的,且在12月18日提前解除与熊某某的劳动协议合同,导致熊某某不能在当年余下的时间休年休假,故熊某某相关要求中化某公司支付2009年年休假工资的请求符合规定,予以支持.熊某某的年休假工资为5,517.24元(4,000元÷21.75天×10天×300%=5,517.24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10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本案中,熊某某相关要求中化某公司支付2009年前的年休假工资的请求,已超过法定的仲裁时间,不予支持.原审法院于2010年8月10日作出判决:1.中化某公司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3天内支付赔偿金10,525元给熊某某.2.中化某公司于本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3天内支付2009年年休假工资5,517.24元给熊某某.3.驳回熊某某的其它诉讼请求.判后,双方均不服,提起上诉.2审法院经审理在解除劳动协议合同的赔偿金、年休假、探亲假工资等问题上支持了原审判决.解:本案的法律要点是:●用人单位提前解除劳动协议合同要具备法定情形,并能证明自己的行为合法,不然就要承担违法解除劳动协议合同并支付标准经济补偿的2倍赔偿金的法律风险;●企事业单位有义务安排干部及有关员工的带薪假期.如果干部及有关员工放弃,要有书面证据,即由干部及有关员工提出申请,并由企事业单位予以审核批示;●干部及有关员工未休探亲假,企事业单位不需为此支付未休探亲假工资.本案中,1)关于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协议合同法》第36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1致,可以解除劳动协议合同.”中化某公司上诉称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关系,但是申请的证据并不能证明其与熊某某是协商1致解除劳动协议合同的.熊某某与中化某公司办理工作交接手续并不能视为其同意解除劳动协议合同,故法院认定中化某公司提前解除与熊某某的劳动协议合同属违法解除行为并无不当,中化某公司当向熊某某支付解除劳动关系的赔偿金.2)关于年休假问题.依照《企事业单位职工带薪年休假实施办法》第10条:“用人单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但是职工因本人原因且书面提出不休年休假的,用人单位可以只支付其正常工作期间的工资收入.”本案中,中化某公司无证据足以证明是熊某某放弃休年休假,且因公司在当年的12月18日提前解除与熊某某的劳动协议合同,导致熊某某不能在余下的时间休年休假,故熊某某相关要求中化某公司支付2009年年休假工资的请求符合规定,法院予以支持.至于2008年的年休假工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间为1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本案中,熊某某关于2008年年休假工资的请求已过仲裁时效,法院不予支持.3)关于探亲假工资问题.因并无法律、法规规定职工未休探亲假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未休探亲假工资,故熊某某相关要求中化某公司支付未休探亲假工资,没有法律依据,法院不予支持.操作提示:1)企事业单位管控要做到位,要安排好干部及有关员工带薪假期.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协议合同前更要仔细检查核实干部及有关员工的各种带薪假期是否已全部休完,并发出书面通知,告知干部及有关员工企事业单位的督促和安排.2)如果干部及有关员工自愿不休年假等,要由干部及有关员工书面提出,并保留存档.。

公假的规定

公假的规定

公假的规定公假是指雇员在公共机构或企事业单位工作期间,因特殊事由或特殊情况需要离开工作岗位的时间。

公假的规定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可能有所不同,本文将主要介绍中国公假规定。

根据《劳动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中国公假分为有薪假和无薪假两种形式。

一、有薪假1. 年假:员工在单位工作满一年后,享有带薪年假。

具体的年假天数根据员工工龄长短和单位规定而定,一般在5天至25天之间。

2. 节假日假:员工享有国家规定的法定节假日假期。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公布2022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规定,将2022年的法定节假日进行了调整,除法定调休外,共有7个法定节假日,如: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具体假期长度根据国家颁布的假日安排而定。

3. 婚假:员工结婚可以享受带薪假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婚假天数最长为3天。

4. 产假:女性员工在生育期间可以享受带薪假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产假可以享受98天的带薪假期,特殊情况下可以延长。

5. 陪产假:男性员工在妻子生育期间可以享受带薪假期。

根据《劳动法》规定,陪产假可以享受3-15天的带薪假期,具体天数根据单位规定而定。

二、无薪假无薪假是指因个人申请或单位安排,员工离开工作岗位的时间,期间不享受工资和福利待遇。

常见的无薪假包括:1. 病假:员工因病无法工作时,可以请病假。

根据《劳动法》规定,员工可以享受带薪病假,具体天数根据员工工作年限和单位规定而定。

2. 事假:员工因特殊事由需要离开工作岗位时,可以请事假。

事假分有薪和无薪两种,具体天数根据单位规定而定。

3. 调休:单位工作时间安排上的调整所产生的假期,即额外工作时间可以以调休的方式补偿。

调休时间和具体安排根据单位规定和国家政策而定。

需要注意的是,员工请假时应提前向单位提出请假申请,并经过单位批准。

同时,员工请假期间应与单位保持联系,并在请假期满后按时返回工作岗位。

以上是中国公假的一般规定,具体情况还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单位规定来确定。

我国法定节假日多少天

我国法定节假日多少天

遇到劳动纠纷问题?赢了网律师为你免费解惑!访问>>我国法定节假日多少天休息是国家赋予劳动者最重要的权利之一,休息包括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包括周末,也包括国家的法定节假日,如果公司要求员工在节假日上班,则需要支付双倍甚至更多的薪水,为了更好地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劳动者有必要知道相关制度,那么国家法定节假日多少天,国家法律如何规定的,赢了网小编将在接下来的内容里为您详细介绍。

一、国家法定节假日涉及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不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法定节假日)第四十条规定:用人单位在元旦,春节,国际劳动节,国庆节,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

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国务院令第270号)规定,我国节假日包括三类,其中有两类为法定节假日。

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1949年12月23日政务院发布根据1999年9月18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一次修订根据2017年12月14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二、国家法定节假日的具体实行办法《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二次修订)第一条为统一全国年节及纪念日的假期,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即法定节假日):(一)元旦,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三)清明节,放假1天(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15-34岁的人为青年)(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劳动法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规定

劳动法关于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规定根据《劳动法》第四十条、第五十一条都和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规定,法定休假日(全体公民放假日)用人单位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并支付工资报酬。

因为生产经营工作需要,安排劳动者工作的,除《劳动法》第四十二条规定的情形之外,应当征得劳动者同意,并按劳动合同规定日工资或者小时工资标准的300%支付工资报酬。

法律没有所谓法定假日放假的最低或者最高标准。

《劳动法》第四十条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一)元旦;(二)春节;(三)国际劳动节;(四)国庆节;(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休假节日。

第五十一条劳动者在法定休假日和婚丧假期间以及依法参加社会活动期间,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

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第二条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一)新年,放假1天(1月1日);(二)春节,放假3天(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三)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四)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五)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六)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七)国庆节,放假3天(10月1日、2日、3日)。

第三条部分公民放假的节日及纪念日:(一)妇女节(3月8日),妇女放假半天;(二)青年节(5月4日),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三)儿童节(6月1日),不满14周岁的少年儿童放假1天;(四)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纪念日(8月1日),现役军人放假半天。

第四条少数民族习惯的节日,由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地方人民政府,按照各该民族习惯,规定放假日期。

第六条全体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

部分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期日,则不补假。

劳务合同在节假日的规定

劳务合同在节假日的规定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务市场逐渐壮大,劳务合同成为劳务关系中的重要法律文件。

在节假日期间,劳务合同的规定尤为重要,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权益。

本文将针对劳务合同在节假日的规定进行详细阐述。

一、节假日定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规定,节假日包括以下几种类型:1. 法定节假日: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2. 工作日:法定工作日、公休日和法定节假日。

3. 周末:周六和周日。

二、节假日工资支付规定1. 法定节假日工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法定节假日工资:(1)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

(2)用人单位依法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

2. 周末工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周末工资:(1)安排劳动者在公休日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

(2)安排劳动者在公休日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

3. 工作日工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支付工作日工资:(1)安排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日工作的,支付正常工资。

(2)安排劳动者在正常工作日加班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

三、节假日加班规定1. 加班时间限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三十九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应当与劳动者协商,并不得超过以下标准:(1)每日加班不得超过1小时。

(2)每月加班不得超过36小时。

2. 加班工资支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四十四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支付加班工资的标准如下:(1)加班工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150%。

(2)休息日加班支付不低于工资的200%。

(3)法定节假日加班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

四、节假日加班审批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在节假日期间加班,应当事先征得劳动者同意,并按照规定程序进行审批。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国家法定节假日是带薪休假,这种带薪休假是国家给予劳动者的一项福利。

以下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国家法定节假日工资结算方法,希望能帮到你。

国家法定节假日有哪些《劳动法》中明文规定,法定节假日是带薪休假,应当按照劳动合同中约定的工资标准向职工发放工资,不能以劳动者没有提供正常劳动而拒绝发放。

这种带薪休假是国家给予劳动者的福利之一,用人单位不得无故剥夺。

用人单位在下列节日期间应当依法安排劳动者休假:元旦,放假1天(1月1日)春节,放假3天(农历除夕、正月初一、初二)清明节,放假1天(农历清明当日)劳动节,放假1天(5月1日)端午节,放假1天(农历端午当日)中秋节,放假1天(农历中秋当日)国庆节,放假3天国家法定节假日工资怎么算《劳动法》规定,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的工资报酬。

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休假期间,用人单位应该支付工资,也就是说,用人单位按月支付的正常工资中已经包括了法定节假日工资。

但是,在计算法定节假日加班工资时,却不能将正常工资抵消加班工资。

凡是安排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者安排在休息日工作而又不能补休的,均应该支付给劳动者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劳动者本人小时或日工资标准150%、200%的工资;安排劳动者在法定节假日工作的,则应该另外向劳动者支付不低于劳动合同约定的小时或日工资标准300%的工资。

节假日加班费如何计算法定节假日和周休日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假期。

所谓休息日,简单地说就是每周的周休日,它是每周常规的休息时间;而法定休假日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年节假日,国务院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过去包括元旦、“五一”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和春节,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

法定假日指在特殊的一天或几天,全国人民共同放假休息的日子,一般为重大的传统节日和纪念日,法定节假日由国家或政府立法明确规定。

平常的周休息日是劳动者每周休息的日子,是工业化发展过程中,逐渐发展而来的,是经济发展民主政治进步的表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8-16
1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八、产 假
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并应当在劳动时间内安排一定的休息时间。 怀孕女职工在劳动时间内进行产前检查,所需时间计入劳动时间。 女职工生育享受98天产假,其中产前可以休假15天;难产的,增加产假15 天;生育多胞胎的,每多生育1个婴儿,增加产假15天。 女职工怀孕未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15天产假;怀孕满4个月流产的,享受 42天产假。 女职工产假期间的生育津贴,对已经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用人单位上年度 职工月平均工资的标准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按照女职工 产假前工资的标准由用人单位支付。 女职工生育或者流产的医疗费用,按照生育保险规定的项目和标准,对已经 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生育保险基金支付;对未参加生育保险的,由用人单位支付。
2013-8-16 9
五、探亲假
探亲假期是指职工与配偶、父、母 团聚的时间,另外,根据实际需要 给予路程假。上述假期均包括公休 假日和法定节日在内。目前国家还 没有对外商投资企业及其他非公有 制企业职工的探亲假作出具体规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职工探亲待遇的规定》 (国发[1981]36号)规定,在国家机关、人民 团体和全民所有制企业、事业单位工作的 职工享受探亲假待遇。职工探亲假期: (一)职工探望配偶的,每年给予一方探 亲假一次,假期为三十天。 (二)未婚职工探望父母,原则上每年给 假一次,假期为二十天。如果因为工作需 要,本单位当年不能给予假期,或者职工 自愿两年探亲一次的,可以两年给假一次, 假期为四十五天。 (三)已婚职工探望父母的,每四年给假 一次,假期为二十天。
2013-8-16
7
病假在六月内,按连续工龄的长短发给工资,不满 2年的,发给本人工资的60%,2-4年的,本人工资 的70%,4-6年的,发给本人工资80%,6-8年,支 付本人工资的90%。8年以上者,发给其100%。 停止工作医疗期超过6个月的,发给疾病救济费。 连续工龄不满一年的,发给本人工资40%,1-3年 者,发给本人工资50%,3年以上者。发给本人工 资60%。
2013-8-16
13
九、陪产假
陪产假,又名陪护假,即女方在享受产假期间,男方享 受的有一定时间看护、照料对方的权利。目前,劳动法等相 关法律法规并未对陪产假做出明确的规定,具体要看各省、 自治区、直辖市的实际规定,基本都见于各地的计划生育条 例中。 根据广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男方享有7天 陪产假,如晚育的享有10天陪产假。
(1)
title
2013-8-16
4
(2)
第四条 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享受当 年的年休假: (一)职工依法享受寒暑假,其休假天数多于 年休假天数的; (二)职工请事假累计20天以上且单位按照 规定不扣工资的; (三)累计工作满1年不满10年的职工,请病 假累计2个月以上的; (四)累计工作满10年不满20年的职工,请 病假累计3个月以上的; (五)累计工作满20年以上的职工,请病假 累计4个月以上的。
劳动法关于节假日的最新规定
目 录
法定节假日 带薪年休假 病假 事假 探亲假 婚嫁 丧假 产假 陪产假
哺乳假
2013-8-16
2
1、法定节假日
根据国务院《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 假办法》规定,我国法定节假日包括 二类。第一类是全体公民放假的节 日,包括:元旦(1月1日,放假1天)、春 节(农历正月初一、初二、初三,放假 3天)。国庆节(10月1日、2日、3日, 放假3天)、清明节、劳动节、端阳节、 中秋节各1天。第二类是部分公民放 假的节日及纪念日,包括:妇女节(3月 8日,妇女放假半天)。青年节(5月4日 14周岁以上的青年,放假半天)等,规 定为放假日期。
2013-8-16
5
年假计算公式:
(3)
(当年度在本单位剩余日历天数÷365天) ×职工本人全年应当享受的年休假天数。
2013-8-16
6
3、病 假
病假期限: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 部发[1994]479号)等有关规定,患病或非因工负伤职 工的病假假期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 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 五年以下的为六个月;五年以上十年以下的为九个月; 十年以上十五年以下的为十二个月;十五年以上二十 年以下的为十八个月;二十年以上的为二十四个月。 注意:职工病假期间遇有国家法定节日(元旦、春 节、劳动节、国庆节和公休假星期六、日)时,应 算作病假期间。
病假待遇
2013-8-16
8
四、事 假
员工因个人或家庭原因需要请假的可以请事假,事假为 无薪假,事假以天或小时为计算单位。
员工请事假每天的扣薪标准是:月基本工资/21.75天; 员工请事假每小时的扣薪标准是:月基本工资/21.75天 /8小时。
按照《劳动法》第五十一条的规定,法定节假日用人单 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即折算日工资、小时工资时不剔 除国家规定的11天法定节假日。据此,日工资、小时工 资的折算为: 日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 小时 工资:月工资收入÷(月计薪天数×8小时)。 月计薪 天数=(365天-104天)÷12月=21.75天
2013-8-16
10
六、婚 嫁
(一)婚假: 1、按法定结婚年龄(女20周岁,男22周岁)结婚的, 可享受3 天婚假。 2、符合晚婚年龄(女23周岁,男25周岁)的,可享受 晚婚假15天(含3天法定婚假)。 3、结婚时男女双方不在一地工作的,可视路程远近, 另给予路程假。 4、在探亲假(探父母)期间结婚的,不另给假期。 5、婚假包括公休假和法定假。 6、再婚的可享受法定婚假,不能享受晚婚假 。
(1)
(2)
婚假期间工资待遇:在婚假和路程假期间, 工资照发。
2013-8-16
11
七、丧 假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五十一条规定,劳动 者享有丧假,用人单位应当依法支付工资。但享有丧假人员 的范围和天数,未见相应的明确规定,所以只能参照原国家 劳动总局、财政部《关于国营企业职工请婚丧假和路程假问 题的通知》中,职工本人结婚或职工的直系亲属(父母、配 偶和子女)死亡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由本单位行政领导 批准,酌情给予一至三天的婚丧假的规定执行。
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用人单位在除了 全体公民放假的节日外的其他休假 节日,也应当安排劳动者休假。全体 公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 星期日,应当在工作日补假。部分公 民放假的假日,如果适逢星期六、星 期日,则不补假。
2013-8-16
3
2、带薪年休假
《劳动法》第45条规定,“国家实行带薪年休假 制度。劳动者连续工作一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 假。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 第一条 为了维护职工休息休假权利,调动职 工工作积极性,根据劳动法和公务员法,制定本 条例。 第二条 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 非企业单位、有雇工的个体工商户等单位的职工 连续工作1年以上的,享受带薪年休假(以下简称 年休假)。单位应当保证职工享受年休假。职工在 年休假期间享受与正常工作期间相同的工资收入。 第三条 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 休假5天;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已满 20年的,年休假15天。 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 期。
2013-8-16
14
十、哺乳假
对哺乳未满1周岁婴儿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 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用人单位应当在每天的劳动时间内为哺乳期女职工安排1小 时哺乳时间;女职工生育多胞胎的,每多哺乳1个婴儿每天增加 1小时哺乳时间。
2013-8-16
1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