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发文
小班科学教案光滑与粗糙
小班科学教案光滑与粗糙【导言】小班科学教案是幼儿园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科学教案的开展,可以帮助幼儿积极探究、提高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本文将围绕主题“光滑与粗糙”,为小班科学教案的编写提供参考。
【引入】对于幼儿来说,触摸和感受物体的光滑度和粗糙度是认识世界的一种方式。
通过触摸不同的物体,幼儿可以感受到它们的质感和表面特征。
因此,通过引入光滑与粗糙的教学内容,可以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光滑和粗糙是物体表面的两种特征。
2. 培养幼儿观察和比较的能力,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使其能正确使用和描述光滑和粗糙的物体。
【教学准备】1. 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张、塑料袋、瓷砖、玻璃等。
2. 用于触摸和比较的道具:如细砂纸、废旧布、塑料薄膜等。
3. 实验用具:如放大镜、放大镜,实验纸等。
4. 备好幼儿的手洗设备,以及擦拭物品的纸巾。
【教学过程】一、导入(既提出问题又吸引兴趣)1. 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并讨论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光滑和粗糙吗?我们来一起探索一下!”2. 让幼儿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他们认为是光滑或粗糙的物体,并用手触摸感受一下。
二、实物比较法(观察与感受)1. 教师呈现不同材质的物体,如纸张、塑料袋、瓷砖、玻璃等。
让幼儿用手摸一摸,感受它们的表面特征。
2. 引导幼儿描述不同物体的光滑度和粗糙度,并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三、肌肉比较法(动手实践)1. 准备一些细砂纸、废旧布、塑料薄膜等道具,让幼儿用手触摸和比较它们的表面特征。
2. 教师引导幼儿先观察道具的外形、颜色等特征,然后让他们依次用手去摸,感受其中的差异。
3. 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这些道具的光滑度和粗糙度,并与之前观察的物体进行比较,进一步加深对光滑和粗糙的理解。
四、实验探究法(观察与记录)1. 教师使用放大镜和实验纸等实验用具,向幼儿展示物体表面的微观结构。
2. 让幼儿观察实验纸在光滑和粗糙的物体表面上来回擦拭,并记录观察结果。
小班科学活动:探究物体的滚动与滑动规律教案
教学目标:1.掌握物体的滚动和滑动的定义和区别。
2.通过实验的方法,让幼儿探究物体的滚动和滑动规律。
3.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判断力和动手能力。
4.增强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
教学准备:1.小球、木板、书、玻璃纸等。
2.教学PPT和视频。
3.课件内容包括:物体的滚动和滑动的概念和区别;玻璃纸和木板的摩擦力;探究物体的滚动和滑动规律的实验。
教学过程:一、导入老师问:同学们知道什么是物体的滚动和滑动吗?二、引入1.让孩子看一些物体的图片,例如小球、书、木板等。
询问孩子们物体间是否有区别,引导孩子区分做“滚动”和“滑动”运动。
2.随后,老师会以相对简单的方式介绍“滚动”和“滑”的概念,还会通过视频等教具向孩子展示实际滚动和滑动的运动模式。
3.在孩子们能够做出正确区分的基础上,接下来引入滚动和滑动的区别,关于滚动和滑动各有哪些特征和规律展开讲解。
三、探究实验1.实验1:让孩子们用一根木板,将木板倾斜,摆放一个小球在上方,手掌轻推小球,观察小球滚动的过程。
孩子们可以观察小球的滚动路线和时间。
2.实验2:让孩子们用一面玻璃纸和一根木板,让纸圆滑地贴在木板上,将滑板放在倾斜状态下,让拇指向下推动小球,观察小球滑动的过程。
孩子们可以观察小球滑动的路线和时间。
四、小结1.根据实验中的观察,概括出滚动的规律和滑动的规律。
2.总结物体滚动和滑动的特征和规律,以及滚动和滑动的区别。
五、课堂点拨1.通过实验的方式引导幼儿探究物体的滚动和滑动规律,加深幼儿对物理的理解。
2.通过提问、互动、总结等方式,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3.通过科学的教学手段,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学习热情。
六、课本作业让幼儿回家找一些有趣的玩具或物品,试着观察这些物品在路面、桌面等平滑表面上的滚动或滑动情况,观察物体在滚动或滑动过程中的时间和路线,并结合上述实验中的方法,探究物体的滚动和滑动规律。
结语:本次科学活动主要探究了物体的滚动和滑动规律,并通过实验的方式加深幼儿对物理的认识。
【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滚动与滑动》教案与反思
【小班科学教案】小班科学《滚动与滑动》教案与反思
一、活动目标:
1. 观察并区分物体的滚动与滑动现象。
2. 对物体的运动方式感兴趣,乐于探索。
二、活动准备:
1. 玩具汽车、积木、圆球等可以滚动或滑动的物体。
2. 光滑和粗糙的平面(如木板、地毯)。
3. 记录表(用于记录观察结果)。
三、活动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玩具汽车在地面上的运动,引发幼儿对物体运动方式的关注。
2. 探索活动:
- 提供多种可以滚动或滑动的物体,让幼儿自由操作,观察它们在不同平面上的运动方式。
- 引导幼儿将观察到的物体运动方式记录在记录表上。
3. 讨论与分享:
- 请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讨论哪些物体可以滚动,哪些物体可以滑动。
- 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物体可以滚动,而有些物体只能滑动。
4. 拓展活动:
- 提供不同材质的平面(如光滑的玻璃、粗糙的砂纸),让幼儿尝试让物体在不同平面上滚动或滑动,观察并记录结果。
四、活动延伸:
1. 在科学区继续提供可以滚动和滑动的物体,供幼儿自由探索。
2. 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其他物体的运动方式。
五、活动反思:
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亲身操作和观察,对物体的滚动和滑动现象有了初步的认识。
教师可以在活动中进一步引导幼儿思考和探索影响物体运动方式的因素,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滚动与滑动》
小班科学详案教案及教学反思《滚动与滑动》一、教学目标1.了解滚动和滑动的概念,并能正确使用这两个词。
2.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滚动和滑动特征。
3.发展观察和触摸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4.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分享精神,加强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二、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课本、图片、玩具车、玩具滑梯等。
2.PPT演示素材:包括图片和动画。
3.实物:用于展示滚动和滑动的实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物理实物引入滚动和滑动的概念。
例如,用班级的玩具车示范滚动和滑动的动作,让学生观察并描述。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找出它们中哪些可以滚动,哪些可以滑动,并鼓励他们提出问题。
2. 概念讲解•使用PPT演示素材,向学生解释滚动和滑动的概念,并通过图片和动画示范给予学生直观的理解。
•引导学生回答相关问题,巩固概念。
例如,什么样的物体可以滚动?什么样的物体可以滑动?3. 实例观察•给每个小组分发一些物体,让学生观察和描述物体的滚动和滑动特征,并使用合适的词语描述。
•鼓励学生合作,分享他们的发现和观察结果。
4. 小结总结•学生分享观察结果与感受,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滚动和滑动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教师对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进行点评,并纠正他们的错误认识,加深他们对滚动和滑动的理解。
四、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通过实物引导学生观察滚动和滑动的实例,使用PPT演示素材教学,引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思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通过观察、描述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培养了他们的观察和思考能力,并锻炼了他们的沟通与合作能力。
课堂互动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能够分享自己的观察结果和体验,增强了他们的参与感和学习动力。
同时,对于学生观察和描述中的错误认知,教师及时指出并进行纠正,确保学生的学习效果。
然而,本节课的时间安排还有待改进。
由于学生的年龄较小,在参与讨论和观察的过程中容易分散注意力,导致课堂进度较慢。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适当增加互动环节,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观察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反思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滚动和滑动现象,记录下来。
2.答案示例:
-滚动:车轮在行驶过程中,是滚动运动。
-滑动:拉抽屉时,抽屉的滑动是滑动运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幼儿掌握了滚动和滑动的概念和特点。课后反思,教师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针对性
二、教学过程中幼儿的参与度
三、作业设计的实践性与拓展性
一、实践情景引入的针对性
实践情景引入是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针对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师应选择与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物体,如小球、长方形木块等,使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到滚动和滑动的现象。
2.实践情景应贴近幼儿的生活,让幼儿能够将所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增强学习兴趣。
2.学具:每组一份小球、长方形木块、斜面。
五、教学过程
1.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
教师展示小球和长方形木块,让幼儿观察它们在不同平面上的运动,引导幼儿关注滚动和滑动现象。
2.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以小球和长方形木块为例,讲解滚动和滑动的概念,引导幼儿总结它们的特征。
3.随堂练习(10分钟)
幼儿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球和长方形木块在不同平面上的滚动和滑动,记录实验结果。
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反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教材《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指导手册》第四章“物体运动的方式”,详细内容为“滚动和滑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滚动和滑动是物体在平面上的两种基本运动方式,通过观察和实验,使幼儿掌握滚动和滑动的特点。
二、教学目标
1.让幼儿能够观察并描述物体滚动和滑动的现象,理解滚动和滑动的概念。
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反思
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有趣的物理现象》,具体内容为“滚动和滑动”。
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和动手操作,让幼儿感知物体在斜面、平面上的滚动和滑动现象,理解摩擦力、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滚动和滑动的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 让幼儿通过实践操作,了解摩擦力、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3. 引导幼儿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幼儿的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摩擦力、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学重点:观察和描述物体滚动和滑动的现象;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感受摩擦力、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斜面、平面、小球、方木块、毛巾、砂纸、粉笔等。
2. 学具:每组一套斜面、平面、小球、方木块、毛巾、砂纸、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邀请幼儿观察和描述教室里的物体运动现象,如粉笔在黑板上滑动、小球在地面滚动等。
2. 例题讲解:讲解物体在斜面、平面上的滚动和滑动现象,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3. 随堂练习:a. 让幼儿分组操作,观察和描述物体在斜面、平面上的滚动和滑动。
b. 引导幼儿观察不同材质的毛巾、砂纸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c. 让幼儿尝试改变物体运动方向,感受摩擦力、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5. 知识拓展:向幼儿介绍摩擦力、重力的相关知识,让幼儿了解生活中摩擦力、重力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滚动和滑动2. 内容:a. 物体在斜面、平面上的滚动和滑动现象。
b. 摩擦力、重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c. 不同材质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观察家里物体的运动现象,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b. 尝试制作一个斜面,观察物体在斜面上的滚动和滑动。
2. 答案:a. 幼儿需描述物体运动状态,如滚动、滑动等。
b. 幼儿需描述物体在斜面上的滚动和滑动现象。
幼儿园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含反思word版
幼儿园是孩子接触学校启蒙教育的最早阶段,教育内容的趣味性非常重要,既要有趣又要能够传达一些道理,培养孩子的各项基础能力。
幼儿园阶段最常用的资料是幼儿园教案,一般包括活动目标、活动准备过程、提问互动环节、活动反思等内容,帮助幼儿园教师梳理安排好每次的课堂环节。
好的教案设计能让孩子们积极参与,掌握知识技能。
为大家整理了幼儿园一些优质的教案案例,方便大家使用学习。
小班教案《滚动和滑动》含反思适用于小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滚动和滑动》含反思教案吧。
活动目标:1.区分物体斜面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兴趣。
3.培养尊重事实的态度。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成功的喜悦。
5.在交流活动中能注意倾听并尊重同伴的讲话。
活动重难点:能够大胆猜想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与滚动。
用标记记录猜想。
活动准备:经验准备1.有滑滑梯、滚轮胎等游戏经验。
2.了解斜面,知道物体放在光滑斜面上可以滑下来。
材料准备1.滑动宝宝的家和滚动宝宝的家。
2.操作的玩具宝宝。
3.使用姓名标记。
活动过程:一、看一看1.以游戏引出滚动和滑动。
2.运用动作和语言帮幼儿区分滚动和滑动。
二、猜一猜、试一试1.集体猜想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想,感受验证过程,尊重事实。
2.个人猜想验证。
猜想与验证是否一致、鼓励幼儿大胆尝试,尊重事实。
三、用一用1.滚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滑动宝宝的身体什么样?2.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宝宝又是滑动宝宝,怎么变换?幼儿尝试。
活动延伸:回家与家长一起发现属于“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思:活动内容取材于幼儿日常生活,从幼儿的游戏中发现其中蕴含了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了幼儿好奇心,设计重视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猜想——记录——验证——记录的过程,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了幼儿经验,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和社会沟通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发文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能够感知和区分不同材质的物品,了解它们的特点。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触觉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培养他们探索欲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认识不同材质的物品,如棉、丝绸、塑料、金属等。
2. 了解这些物品的特点,如柔软、光滑、粗糙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材质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激发他们的兴趣。
2. 主题活动:(1)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和触摸各种材质的物品,引导他们感知和区分。
(2)幼儿分组进行探索,尝试用语言描述这些物品的特点。
(3)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的发现。
3.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强化他们对不同材质物品的认识。
(2)教师提出拓展任务,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触摸更多材质的物品。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观察能力、触觉能力和表达能力。
3. 搜集幼儿在拓展任务中的成果,评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五、教学资源:1. 各种材质的物品,如棉、丝绸、塑料、金属等。
2. 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观察和发现。
3. 拓展任务单:用于引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触摸更多材质的物品。
六、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收集各种材质的物品,如棉布、丝绸、塑料尺、金属小棍、木块等。
2. 环境准备:保持教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方便幼儿观察和触摸物品。
七、教学方法:1. 观察法: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各种材质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触摸法:教师引导幼儿触摸各种材质的物品,培养他们的触觉能力。
3. 讨论法: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促进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
八、教学步骤:1. 导入:教师展示各种材质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激发他们的兴趣。
2. 观察与触摸: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各种材质的物品,引导他们感知和区分。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发文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触摸、感受不同材质的物品,对“毛毛的”和“滑滑的”有初步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触觉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认识“毛毛的”和“滑滑的”两种不同的触感。
2. 通过观察、触摸、实践,了解生活中具有这两种触感的物品。
3. 培养幼儿的触觉辨识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各种具有“毛毛的”和“滑滑的”触感的物品,如羊毛、丝绸、塑料球、玻璃板等。
2. 教学图片:展示各种具有“毛毛的”和“滑滑的”触感的物品。
3. 记录表格:用于记录幼儿的观察和触摸结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各种具有“毛毛的”和“滑滑的”触感的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激发幼儿的兴趣。
2. 认识“毛毛的”和“滑滑的”:教师分别展示“毛毛的”和“滑滑的”物品,让幼儿触摸并描述自己的感受。
3. 观察和记录:教师发放记录表格,引导幼儿观察和触摸教具,并将自己的感受记录在表格上。
4. 分享和交流:教师组织幼儿分享自己的观察和触摸结果,引导幼儿用语言表达对“毛毛的”和“滑滑的”的认识。
5. 总结:教师总结幼儿的观察结果,强调“毛毛的”和“滑滑的”触感的特点。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观察、触摸、记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幼儿对“毛毛的”和“滑滑的”触感的认识。
2. 关注幼儿在分享和交流环节的语言表达能力,评估幼儿对教学内容的掌握程度。
3. 结合幼儿的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综合评价幼儿的教学效果。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教学内容,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寻找具有“毛毛的”和“滑滑的”触感的物品,共同进行科学探索。
2. 环境创设:在教室环境中布置具有“毛毛的”和“滑滑的”触感的物品,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不断巩固和拓展对这两种触感的认识。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兴趣、需求和认知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滚动与滑动教案(附教学反思)
小班科学活动课程计划:滚动和滑动课程计划(反思教学)小班科学活动滚动教学计划(带教学反思)主要包括活动意图,活动目标,活动关键难度,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延伸,活动反映等内容,区分对象坡度和滑动状态,滚动和滑动有积极的兴趣,适合幼儿园教师参加小班科学活动课,来看滚动和滑动课程计划。
活动意向:孩子们感受科学,科学就在身边并不遥远。
活动目标:1.区分物体倾斜表面的滚动和滑动状态。
2.对滚动和滑动有积极的兴趣。
3.养成尊重事实的态度。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并愿意大胆探索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要点:活动重点:能够大胆猜测和验证,通过操作区分滑动和滚动。
活动困难:用标记记录猜测。
活动准备:首先,经验准备1.有游戏体验,如滑动滑梯和滚动轮胎。
2.了解斜坡并知道物体可以在平滑的斜坡上滑下。
二,材料准备1.滑动婴儿的家,将婴儿的家翻滚。
2.操作玩具宝贝。
3.使用名称标签。
科学知识:光滑的物体可以滑动。
滚动物体具有圆形表面,接触斜面,光滑底部和圆形表面。
它可以滑动和滚动。
活动程序:首先,看一看1.让游戏滚动并滑动。
2.使用动作和语言帮助孩子区分滚动和滑动。
第二,猜测,试试1.集体猜测验证。
用标记记录猜测,感受验证过程,并尊重事实。
2.个人猜测验证。
猜测和验证是一致的,鼓励孩子们大胆尝试并尊重事实。
第三,使用一个1.滚动婴儿的身体是什么?滑动宝宝的身体是什么?有些宝宝说它既是滚动婴儿又是滑动婴儿。
你怎么改变它?试试幼儿。
活动延期:和父母一起回家,发现“滚动”或“滑动”的生活现象。
活动反映:活动的内容基于孩子的日常生活。
从孩子的游戏中,发现它包含滚动和滑动的科学原理,培养和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并设计科学探究的过程。
通过猜想 - 记录 - 验证 - 记录过程,培养儿童尊重事实的态度,丰富儿童的经验,培养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
在此基础上,可以总结和改进幼儿获得的经验。
它为建立良好的科学意识和科学态度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科学活动的价值取向。
小班科学教案二探究物体的毛滑特性
在幼儿园的小班科学教学中,探究物体的毛滑特性是非常基础和重要的一环。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可以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方式,自主地发现物体的毛滑特性,从而认识到物体的性质和特征。
一、实验目的通过本次实验,让幼儿认识到物体有毛滑特性,了解毛滑特性对于物体的移动和运动有什么影响。
二、实验步骤1、让孩子先观察、摸索几个物体,比较它们的不同特征和性质,了解它们的形态和表面。
2、找出两个相同大小形状的小车,一个表面光滑,一个表面带有毛绒,再找出两个质量相同大小也相同的物品,一个表面光滑,一个表面带有毛绒。
3、在表面光滑的车和物品上分别放一张光滑纸片,在表面带毛绒的车和物品上分别放一张并用胶布固定的毛绒纸片。
4、把带毛绒的和不带毛绒的小车分别放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再让孩子比较它们的滑动情况。
5、同样的,让孩子比较带毛绒和不带毛绒的物品在水平桌面上滑动情况。
三、实验结果通过实验,孩子们很快就发现了物体毛滑特性的存在和影响。
1、带毛绒的物体要比不带毛绒的物体更难滑动,因为毛绒会阻碍物体的滑动和移动。
2、带毛绒的小车在水平台面上滑动会比不带毛绒的小车更慢,甚至会被阻止停止。
四、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幼儿们深入了解了毛滑特性这一概念的存在和影响,并在实验的过程中通过观察和比较,深刻体会到毛滑特性的重要性。
1、孩子们通过实验得知,带毛绒的物品在滑动时会受到毛绒的阻碍,从而影响物品的移动和速度。
这一现象反映了毛绒物体与“毛滑特性”的关系。
2、孩子们也发现,光滑的物品不受到多的阻碍,可以较快地滑动和移动。
这一现象表明在物体的运动和滑动过程中,表面的毛滑程度既是制约物体性质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影响运动和滑动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探究物体的毛滑特性的过程中,孩子们学会了观察,比较和分析的方法和技巧,更好地认识到物体的性质和特征,得到了一次深刻的学习和成长。
同时,这也为今后的科学学习和探究打下了基础,为孩子们的个人成长和整体素质提升奠定了基础。
小班科学教案粗糙和光滑
小班科学教案粗糙和光滑科学教育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它培养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因此,一个合适的科学教案对于小班的科学学习至关重要。
然而,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小班科学教案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探索能力、激发兴趣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讨论小班科学教案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与方法。
首先,许多小班科学教案在理论与实践结合上存在不足。
有些教案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忽视了实际操作的体验。
小班的孩子们处于感性认识阶段,他们更需要通过亲身实践来加深对科学现象的理解。
因此,在设计科学教案时,应注重实验、观察和探索的环节,让孩子们亲自动手进行实践活动,真实地感受科学世界的奥妙。
其次,小班科学教案在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探索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然而,很多教案将重点放在了知识的灌输上,忽略了培养孩子们观察、提问、实验、推理、总结等科学方法的能力。
因此,在设计小班科学教案时,应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索精神,设置问题和情境,引导孩子主动思考并解决问题。
另外,小班科学教案在激发孩子学习兴趣方面也存在问题。
科学是一门既有趣又有挑战的学科,但由于一些教案设计的无趣或过于简单,导致孩子对科学失去了兴趣。
因此,在教案设计中,可以通过一些趣味性的故事、实验室活动、实地考察等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此外,教师要注重与孩子的互动,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进行改进:1. 设计教案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结合实际场景,引导孩子们观察、研究、实验,并总结归纳出科学规律和现象。
2. 引导孩子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帮助他们设计实验和解决问题的方案。
通过实践中的思考和实验验证,培养孩子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创造趣味性的学习氛围,例如引入动画、故事和游戏等元素,通过多种形式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
小班科学教案光滑的粗糙的
小班科学教案光滑的粗糙的引言科学教育对于小班幼儿的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实验和观察,幼儿可以培养好奇心、观察力和实验能力,并且增强他们对于世界的理解。
光滑与粗糙是科学教育中常见的概念,可以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差异和特征。
本文将介绍一堂小班科学教案,通过有趣的活动和实验来帮助幼儿理解光滑的粗糙的。
教案目标1. 帮助幼儿理解光滑和粗糙的概念。
2.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实验能力。
3. 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案准备1. 实验材料:一块光滑的瓷砖、一块粗糙的砂纸、一杯水、一张纸、一支笔。
2. 图片或实物样本:分别展示光滑和粗糙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样本。
3. 教具:放大镜、实验记录表。
教学活动第一步:引入概念(15分钟)1. 引导幼儿观察光滑和粗糙的物体。
展示光滑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样本,例如镜子、玻璃等。
请幼儿用手触摸以及用放大镜观察。
再展示粗糙的物体图片或实物样本,例如砂纸、树皮等。
鼓励幼儿用手触摸并用放大镜观察。
2. 引导幼儿描述光滑和粗糙物体的特征。
鼓励幼儿用他们自己的话描述,并帮助他们总结出关键词汇,如光滑、平整、粗糙、不平整等。
第二步:实验探索(30分钟)1. 游戏性实验:让幼儿参与实验设计和操作。
把光滑的瓷砖和粗糙的砂纸放在桌上,旁边放一杯水。
请幼儿观察两种物体的外观和触感。
随后,幼儿将手伸入水中,再触摸光滑的瓷砖和粗糙的砂纸,感受手的滑动和阻力。
观察并询问幼儿两种材料在水中的不同反应。
2. 实验记录:帮助幼儿使用实验记录表记录他们的观察和实验结果。
鼓励幼儿使用图示、文字或涂色来记录。
第三步:小组讨论(15分钟)1. 分组讨论:把幼儿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分享他们的实验结果和观察。
鼓励他们用彼此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听取别人的意见。
2. 引导问题:通过提问激发幼儿的思考,例如“为什么光滑的物体在水中更容易滑动?”或“为什么我们在家用砂纸打磨木头时会感觉木头变得更光滑?”等。
小班科学教案粗糙光滑
小班科学教案粗糙光滑科学教育是培养孩子综合素质的重要一环。
在小班阶段,正是培养孩子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的关键时期。
因此,对于小班科学教案的编写十分关键。
本文将探讨如何编写一份精确、富有启发性的小班科学教案。
一、教案背景介绍在编写小班科学教案之前,首先需要了解小班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
小班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心强、学习兴趣浓、注意力不集中等。
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能力较低,需要通过具体的实物、实验和操作等方式进行学习。
二、教案目标设定在设定教案目标时,需要考虑小班儿童的认知能力和学习特点。
目标应该明确、具体,能够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动力。
例如,通过观察实物,使孩子了解物体的粗糙和光滑的特点;通过简单的实验,培养孩子的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等。
三、教学内容选择在选择教学内容时,应该选择符合小班儿童认知能力的内容。
可以从孩子身边的物体入手,如石头、纸张、铅笔等。
可以通过观察、比较和实验等方式,引导孩子发现物体的粗糙和光滑的特点。
四、教学步骤安排1. 情境引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典型特点的实物,引发孩子的好奇心。
例如,展示一块光滑的石头和一张粗糙的纸张,并询问孩子们它们有什么区别。
2. 学习过程- 学习目标的引导教师可以通过问题的提出,引导孩子们了解物体的粗糙和光滑的特点。
例如,教师可以问:“你们知道什么是粗糙吗?”“你们接触过哪些粗糙的物体?”等。
- 观察实物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具体的实物,让孩子们用手触摸并观察它们的表面特点。
例如,让孩子们用手摸摸沙纸、磨砂玻璃等,并描述它们的感觉。
- 实验探究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简单的实验,让孩子们通过实际操作来发现物体的粗糙和光滑的特点。
例如,让孩子们在桌子上放一张纸,然后用不同的纸张质地进行比较摩擦,观察纸张受到摩擦后的变化。
3. 结束总结通过观察和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孩子们总结物体的粗糙和光滑的特点,并与前面的知识进行呼应。
教师可以提问孩子们,总结他们学到的内容,并检验孩子们的理解程度。
小班科学教案二制作毛茸茸和光滑的手工玩具
小班科学教案二:制作毛茸茸和光滑的手工玩具科学类教育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不仅能够激发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能够促进孩子的创造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科学课也是孩子们最受欢迎的一门课,因为它能够让他们在实验和制作中获得快乐和成就感。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制作毛茸茸和光滑的手工玩具。
一、制作毛茸茸和光滑的手工玩具的原材料在制作毛茸茸和光滑的手工玩具时,我们需要准备以下原材料:1. 一块橡皮泥2. 一些彩色毛线或棉线3. 一些不同颜色、大小不一的珠子4. 一些小木棍或牙签二、制作毛茸茸的手工玩具步骤一:将一块橡皮泥分成两半,将其中一半揉成圆球状,压扁成园形,这是玩具的腹部。
步骤二:将另一半橡皮泥用手轻轻拉长,做成小翘尾巴。
步骤三:将彩色毛线或棉线缠绕成一团,作为玩具的“毛茸茸”。
团成一团之后,把绕线的中央、底部都用橡皮筋捆牢,将绒线的两端向外扩张。
步骤四:用剪刀将绒线一面全部剪开,使绒线同时出现许多毛头。
接着将毛线铺在玩具的腹部上,用牙签向上捏动,使绒线自然地分布在整个腹部上,使之看起来比较饱满、毛茸茸的。
步骤五:用小木棍或牙签做出玩具的眼睛和嘴巴,用彩色珠子做出玩具的鼻子,用棉线或彩色线在玩具头部固定。
步骤六:将玩具的翘尾巴按照自己的喜好捏出不同的形状。
三、制作光滑的手工玩具步骤一:用橡皮泥做出光滑的小球。
步骤二:在小球上面压一个小坑,用小木棍或牙签做出玩具的眼睛和嘴巴。
步骤三:用彩色珠子做出玩具的鼻子。
步骤四:用彩色珠子做出玩具的耳朵。
步骤五:将玩具的身体分成两部分,用彩色珠子或其他材料连接。
制作光滑的手工玩具不难,孩子们在制作时可以自由发挥自己的创意,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个性化玩具。
四、制作毛茸茸和光滑的手工玩具的启示通过制作毛茸茸和光滑的手工玩具,可以启发孩子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按照自己的想象和创意设计和制作自己的玩具,这样能够培养他们的手工能力和思维能力。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1. 引言本科学教案旨在帮助小班幼儿探索和理解物体的表面特征,特别是毛毛的和滑滑的物体。
通过亲身实验和观察,幼儿将能够认识不同物体的特征,并对它们进行分类。
2. 教学目标•了解物体的表面特征,区分毛毛的和滑滑的物体;•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表面的特征;•发展观察和比较的能力。
3. 教学准备•不同表面特征的物体,如毛毛的玩具、滑滑的塑料瓶等;•板书工具;•教学辅助工具,如放大镜、放大镜游戏等;•小组讨论和比较的工具。
4. 教学过程4.1 导入活动:观察表面特征•让幼儿坐在一起,展示一个毛绒玩具和一个塑料瓶。
•引导幼儿观察这两个物体,并询问他们认为这两个物体有什么不同。
4.2 实验活动:探索毛毛的和滑滑的物体•将一些不同表面特征的物体放在桌子上,让幼儿自由地触摸这些物体,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的表面特征。
•引导幼儿比较这些物体的不同之处,并让他们想想这些特征是否与物体的用途有关。
•让幼儿自由选择两个物体进行比较,观察它们的异同,并用简单的词语描述它们的表面特征。
4.3 归纳总结:学习用词语描述物体表面特征•让幼儿分享他们观察到的物体表面特征,并板书这些关键词。
•引导幼儿用这些词语与其他幼儿讨论,并让他们学会用简单的词语描述物体表面的特征。
4.4 小组讨论活动:分类毛毛的和滑滑的物体•将幼儿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几个不同的物体,并讨论它们的表面特征。
•引导幼儿在小组内讨论并分类这些物体,将毛毛的物体放在一边,滑滑的物体放在另一边。
4.5 游戏活动:放大镜游戏•给予每个幼儿一个放大镜,让他们观察不同物体的表面细节。
•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并描述他们观察到的特征。
4.6 结束活动:复习和总结•让幼儿回顾所学内容,再次分享他们对毛毛的和滑滑的物体的理解。
•总结本次科学教案的主要内容,并鼓励幼儿继续观察和探索物体的特征。
5. 拓展活动•让幼儿在家里找出一些毛毛的和滑滑的物体,并与家人分享他们的观察和理解。
小班科学教案粗糙与光滑
小班科学教案粗糙与光滑导语:在小班教学中,科学课是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
科学的学习可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维力和实践能力,帮助他们建立对周围自然环境的认知和理解。
其中一个重要的主题就是“粗糙与光滑”。
通过教授有关这一主题的内容,幼儿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感知世界,并从中获得乐趣和启发。
下面是一份小班科学教案的例子,旨在帮助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们探索“粗糙与光滑”的特征和区别。
教案一:材料的触感特征(感官观察)目标: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和摸索,认识不同材料的触感特征,了解“粗糙与光滑”的区别。
准备材料:1. 粗砂纸2. 光滑纸张3. 木头4. 石头5. 瓷器6. 铁质物品7. 棉花球9. 塑料袋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不同材料的图片或实物,引发幼儿对材料的触感特征的兴趣,引导幼儿思考“粗糙与光滑”有什么样的特点。
2. 探索:将准备好的材料逐个呈现给幼儿,让他们用手触摸并比较材料的触感。
老师可以在白板上画两个列,一侧写“粗糙”,一侧写“光滑”,请幼儿们把每个材料摸过后,决定它属于哪一列。
3. 分类总结:幼儿按照触感特征,将各种材料分别贴在相应的列上,用图片或是贴纸标注,强化幼儿对“粗糙与光滑”的感性认识。
4. 反思讨论:引导幼儿讨论每种材料的触感特征,并探讨为什么有些材料是粗糙的,而其他材料则是光滑的。
教案二:感知不同材质的摩擦力(实践观察)目标:通过实践观察,让幼儿从实际操作中感受不同材质的摩擦力,进一步理解“粗糙与光滑”的区别。
准备材料:1. 木板2. 铝箔纸3. 纸杯5. 毛巾6. 珠子7. 抹布8. 班级地板步骤:1. 导入: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幼儿复习“粗糙与光滑”的区别,并提醒幼儿摩擦力的概念。
2. 实践观察:- 分发不同材质的物体给幼儿们,让他们将物体分为“粗糙”和“光滑”两类。
- 在每类物体中,让幼儿们找出具有相似或相同材质的物品,并与其他材质进行对比摩擦。
例如,让幼儿们比较木板与珠子之间的摩擦力与铝箔纸与抹布之间的摩擦力。
小班科学区教案——小手摸一摸柔软、坚硬、光滑、粗糙
小班科学区教案——小手摸一摸柔软、坚硬、光滑、粗糙
小班科学区教案:小手摸一摸(柔软、坚
硬、光滑、粗糙)
名
称小手摸一摸
区
别科学区
价值取向:
1、感知柔软、坚硬、光滑、粗糙的感觉。
2、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感觉。
材料设计:
1、一个纸盒,上面挖一个小洞(大小能保证幼儿把
手伸进里面并能从里面拿出东西)。
2、纸盒内放入海绵玩具、玻璃球、布娃娃、板刷等物,数量与幼儿人数基本相等。
玩法提示:
1、鼓励幼儿上来摸一摸,并告诉大家自己摸到的宝贝可能是什么,摸上去的感觉怎么样。
把这个宝贝拿
出来让别的幼儿摸一摸,看一看。
2、这是一件什么宝贝?有什么用?
3、请幼儿玩一玩自己摸到的宝贝,想出多种玩的方法。
4、鼓励幼儿互相交换观察各自摸到的物品,感知它们的特点。
指导要点:
1、百宝箱内的物品尽可能是多种质地的,且数量要多。
2、幼儿摸宝贝时不能看,待说出自己的感觉并猜想是什么后,方能拿出来验证。
托班科学教案感受光滑
托班科学教案感受光滑1. 研究目的和背景托班科学教案是为了帮助幼儿开展科学探究和观察实验活动的教育工具。
其中,本教案主要围绕幼儿在科学活动中感受光滑这一主题展开,旨在通过实践活动和引导教学,让幼儿能够直观地感受光滑物体的特点和感觉。
2. 实施步骤和方法以下是该教案的实施步骤和方法:2.1 介绍主题和目标首先,教师需要向幼儿介绍本次科学学习的主题是光滑,目标是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光滑物体的特点,从而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2 引入活动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活动的方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拿出两个物体,一个光滑的瓷砖和一个粗糙的木板,让幼儿触摸和感受两个物体的差异。
然后提问幼儿,他们感觉哪个物体更光滑?为什么?2.3 观察实验活动接着,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观察实验活动。
教师可以准备一些不同材质的物体,例如瓷砖、玻璃、塑料等,然后让幼儿触摸和感受这些物体的光滑程度。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手指滑过物体表面,观察手指和物体表面之间的摩擦力差异,让幼儿通过实践活动感受光滑物体的特点。
2.4 制作感受光滑的材料为了加深幼儿对光滑的感受,教师可以组织幼儿制作一些能够感受光滑的材料。
例如,可以准备一些绸布、宝剑石等,让幼儿用手触摸和感受这些材料的光滑程度。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用手指比较不同材料的光滑度,并邀请幼儿分享他们的感受。
2.5 总结和讨论最后,在活动结束前,教师可以和幼儿一起总结和讨论本次科学活动。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回顾他们触摸和感受光滑物体的经历,引导幼儿思考光滑物体的特点和感觉,并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进行思考和讨论。
3. 教学目标和评估本教案的教学目标是: -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 让幼儿能够通过观察和感受光滑物体的特点; - 制作感受光滑的材料,加深幼儿对光滑的感受。
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幼儿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讨论的参与度等来评估教学效果。
4. 参考资料•无5. 结论通过这个托班科学教案,幼儿可以通过观察和感受光滑物体的特点,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发文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发文一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实物观察、摆弄学具毛毛虫,引发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索。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按夹子的形状或颜色练习排序,并在生活周围找排序的图案。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墙面布置有排序的云彩、花朵、柳条,墙面下方布置一块供幼儿放毛毛虫的草地,草地上布置了排序的花朵。
教师穿了排序的毛衣和长裤。
2、材料准备:每个幼儿一只用白板纸剪成的没脚的毛毛虫,各种夹
子若干,各种颜色的腊光纸剪成的花瓣若干。
用废旧光盘做成的虫爸爸、虫妈妈。
穿了有规则排序衣服的毛毛虫若干。
3、《春天在哪里》的音乐磁带,打雷下雨的磁带,录音机。
4、知识经验:玩积木的时候引导幼儿进行有规则的拼插。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幼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进活动室。
2、基本部分:
(1)出示一只没有脚的毛毛虫,引起幼儿给毛毛虫夹脚的兴趣。
这只毛毛虫真奇怪,他没有脚,你们听听毛毛虫在说什么?“毛毛虫,脚儿多,红黄蓝绿好看啰,夹子夹子排好队,站起身来不怕累。
”毛毛虫想站起身来,可它没有脚。
篮子里有许多夹子,你们帮毛毛虫把脚夹上去吧,每节身体夹一个夹子。
(2)幼儿练习给毛毛虫夹脚,进行一一对应,初步感知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操作完后,把毛毛虫放在布置的草地上。
(3)出示用废旧光盘做成的虫爸爸、虫妈妈,教幼儿学习排序。
虫爸爸出来了,他的脚一只绿的,一只红的,绿的,红的……他的脚排列得真有意思,很有规律。
如果还有一只脚应该是什么颜色?(绿的)再有一只脚呢?(红的)对,我们把有规律的排列方法叫排序。
虫妈妈也爬出来了,脚也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
蓝的,黄的,蓝的,黄的,蓝的,黄的……大大,小小,大大,小小……虫妈妈的脚不仅颜色排列有规律,大小排列也有规律。
(4)引导幼儿找找生活周围的排序现象。
排序在我们生活周围运用很多,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序的方法?(教师的毛衣、长裤、项链、花朵、云彩、柳条、毛巾,幼儿的被套,室内的花瓶等等)
(5)幼儿用排序的方法,用夹子给毛毛虫夹脚。
毛毛虫想和爸爸妈妈一样,长出很好看的小脚,去把毛毛虫领回来,
我们给她们打扮打扮。
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幼儿互相商量讨论排序的方法。
(6)放打雷下雨的音乐磁带,引导幼儿给毛毛虫穿衣服,巩固排序。
下雨了,毛毛虫好冷呀,春姑娘采了许多花瓣送给毛毛虫当衣服穿,你们看,(出示穿了有规律排序花瓣衣服的毛毛虫)这些穿了花瓣衣服的毛毛虫漂亮吗?春姑娘也有许多花瓣要送给你们,你们也给毛毛虫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3、结束部分:
你们把毛毛虫打扮得真好看,让他们在这晒晒太阳吧,外面的世界很奇妙,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吧。
师幼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出活动室。
【反思与分析】
让小班的孩子用夹子做毛毛虫的脚,他们非常专注,非常感兴趣,达到感知排序、学习排序的效果非常好。
在教师没有强调排序夹脚时,能力强的孩子就可以进行有序的排列夹子。
能力弱一点的孩子要在教师讲了排序后,才能有序的排列夹子。
因为这个班是上了一年托班再上小班的孩子,因此动手能力比较强,年龄比正常小班的孩子大半岁。
所以,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情况,酌情处理。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发文二
【活动目标】
情感目标:通过实物观察、摆弄学具毛毛虫,引发幼儿对自然界的探索。
认知目标:引导幼儿按夹子的形状或颜色练习排序,并在生活周围找排序的图案。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良好的操作习惯,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1、环境布置:墙面布置有排序的云彩、花朵、柳条,墙面下方布置一块供幼儿放毛毛虫的草地,草地上布置了排序的花朵。
教师穿了排
序的毛衣和长裤。
2、材料准备:每个幼儿一只用白板纸剪成的没脚的毛毛虫,各种夹子若干,各种颜色的腊光纸剪成的花瓣若干。
用废旧光盘做成的虫爸爸、虫妈妈。
穿了有规则排序衣服的毛毛虫若干。
3、《春天在哪里》的音乐磁带,打雷下雨的磁带,录音机。
4、知识经验:玩积木的时候引导幼儿进行有规则的拼插。
【活动过程】
1、开始部分:
师幼在《春天在哪里》的歌声中进活动室。
2、基本部分:
(1)出示一只没有脚的毛毛虫,引起幼儿给毛毛虫夹脚的兴趣。
这只毛毛虫真奇怪,他没有脚,你们听听毛毛虫在说什么?“毛毛虫,脚儿多,红黄蓝绿好看啰,夹子夹子排好队,站起身来不怕累。
”毛
毛虫想站起身来,可它没有脚。
篮子里有许多夹子,你们帮毛毛虫把脚夹上去吧,每节身体夹一个夹子。
(2)幼儿练习给毛毛虫夹脚,进行一一对应,初步感知排序,教师巡回指导。
幼儿操作完后,把毛毛虫放在布置的草地上。
(3)出示用废旧光盘做成的虫爸爸、虫妈妈,教幼儿学习排序。
虫爸爸出来了,他的脚一只绿的,一只红的,绿的,红的……他的脚排列得真有意思,很有规律。
如果还有一只脚应该是什么颜色?(绿的)再有一只脚呢?(红的)对,我们把有规律的排列方法叫排序。
虫妈妈也爬出来了,脚也很有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
蓝的,黄的,蓝的,黄的,蓝的,黄的……大大,小小,大大,小小……虫妈妈的脚不仅颜色排列有规律,大小排列也有规律。
(4)引导幼儿找找生活周围的排序现象。
排序在我们生活周围运用很多,仔细观察一下,想一想,有哪些地方运用了排序的方法?(教师的毛衣、长裤、项链、花朵、云彩、柳条、毛巾,幼儿的被套,室内的花瓶等等)
(5)幼儿用排序的方法,用夹子给毛毛虫夹脚。
毛毛虫想和爸爸妈妈一样,长出很好看的小脚,去把毛毛虫领回来,我们给她们打扮打扮。
教师巡回辅导,鼓励幼儿互相商量讨论排序的方法。
(6)放打雷下雨的音乐磁带,引导幼儿给毛毛虫穿衣服,巩固排序。
下雨了,毛毛虫好冷呀,春姑娘采了许多花瓣送给毛毛虫当衣服穿,你们看,(出示穿了有规律排序花瓣衣服的毛毛虫)这些穿了花瓣衣服的毛毛虫漂亮吗?春姑娘也有许多花瓣要送给你们,你们也给毛毛虫穿上漂亮的衣服吧。
3、结束部分:
你们把毛毛虫打扮得真好看,让他们在这晒晒太阳吧,外面的世界很奇妙,我们一起去找找春天吧。
师幼在《春天在哪里》的音乐声中出活动室。
【反思与分析】
让小班的孩子用夹子做毛毛虫的脚,他们非常专注,非常感兴趣,达
到感知排序、学习排序的效果非常好。
在教师没有强调排序夹脚时,能力强的孩子就可以进行有序的排列夹子。
能力弱一点的孩子要在教师讲了排序后,才能有序的排列夹子。
因为这个班是上了一年托班再上小班的孩子,因此动手能力比较强,年龄比正常小班的孩子大半岁。
所以,可以根据本班孩子的发展情况,酌情处理。
在区域活动或是教学活动中还要渗透练习和巩固排序。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发文三
活动目标
1、能仔细认真的观察毛豆,认识毛豆的主要特征。
2、尝试大胆讲述自己观察的结果。
活动准备
毛豆,碟子若干。
活动过程
一、初步感知毛豆外部特征:
1、请小朋友用手摸一摸,猜一猜老师装在盒子里的“神秘礼物”
(1)你摸上去什么感觉?猜猜是什么呀?
(2)毛豆娃娃穿的衣服是什么颜色呀?(绿色或黄色)
2、教师总结:
毛豆娃娃,身穿绿毛衣,弯弯像月亮,它的身上,还有许多有趣的地方,我们一起来找找好吗?
二、仔细观察毛豆,认识其特征:
1、摸一摸:
毛豆的衣服摸上去有什么感觉? (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毛茸茸”)
2、剥开毛豆荚后观察脱掉衣服的感觉:
幼儿剥毛豆,注意剥下的豆荚不乱仍,放在碟子里,若有幼儿剥碎,请大家说说剥毛豆的好方法。
(1)观察壳:先来看看毛豆壳里是怎么样的?有什么?(观察后放入碟子)
(2)观察毛豆:一个毛豆夹里边有多少?像什么?
教师:一个夹子里边住了三个毛豆娃娃,你那里有几个呀?
(请幼儿边数边说)
(3)毛豆荚是弯弯的,像月亮,像小船,毛豆娃娃是什么样子的呢?捏一捏,毛豆娃娃的身子是什么样的?
(鼓鼓的,胖乎乎的,光滑)
(4)看一看,毛豆娃娃身上有什么?
(这是毛豆娃娃的肚脐眼,就和你的肚脐眼一样)
3、知道毛豆有营养,但不宜多吃:
教师:看到它们胖乎乎的样子,我好想尝一尝它是什么味道的,你吃过毛豆吗?
是怎么烧的?什么味道的?(幼儿自由说自己的看法)
4、教师:毛豆尽管不好看,但是很有营养的,含丰富的钙和蛋白质,但是毛豆不能多吃,
小班科学教案毛毛的和滑滑的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