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旅游规划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旅游规划需要考虑哪些方面的因素
旅游规划需要考虑以下方面的因素:
资源条件: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是旅游规划的基础。
需要考虑景区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自然景观、历史文化等。
市场需求:需要考虑游客的需求和偏好,包括游客的年龄、性别、职业、兴趣爱好、旅游预算等方面的信息。
竞争状况:需要考虑同类型旅游景区的竞争状况,包括产品类型、服务质量、价格水平等方面的比较。
旅游容量:需要考虑景区的旅游容量,包括游客接待能力、景区承载能力等方面的限制。
环境保护:需要考虑景区的环境保护,包括生态保护、文物保护等方面的要求。
经济效益:需要考虑景区的经济效益,包括投资回报率、盈利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社会效益:需要考虑景区的社会效益,包括就业机会、文化传承、社区参与等方面的贡献。
政策法规:需要考虑国家政策法规的要求,包括土地使用、环境保护、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综上所述,旅游规划需要考虑多个方面的因素,包括资源条件、市场需求、竞争状况、旅游容量、环境保护、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政策法规等。
旅游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
谢谢观看/欢迎下载
BY FAITH I MEAN A VISION OF GOOD ONE CHERISHES AND THE ENTHUSIASM THAT PUSHES ONE TO SEEK ITS FULFILLMENT REGARDLESS OF OBSTACLES. BY FAITH I BY FAITH
一般而言,欧美国家的人把度假、娱乐作为文 化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往往爱好四处周游、 探险、欣赏异域文化。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人,则崇 尚勤劳、节俭、乡情浓郁、故土难离,往往视旅游为 游手好闲、浪费钱财。
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旅游者?罗马会议对旅游者的 定义是怎样的?
2、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有哪些? 3、什么是旅游动机?旅游动机是怎样形
(二)社会因素
主要是指人们是一定的社会阶层、社会集团中所处的 地位与角色。
一般而言,处于较高的社会阶层的人,更加开 放和自信,愿意接受外界的新鲜事物,对旅游持积极 的态度。而处于较低社会阶层的人,一般相对封闭, 不愿意冒险,并且往往认为外部世界比较兇險,不愿 意更多地参加旅游活动。
(三)文化因素
1、民族风俗
任何因消遣、闲暇、 度假、体育、商务、公务、会 议、疗养、学习和宗教等为目 的,而在其居住国不论其国籍 如何,所进行24小时以上, 一年之内旅行的人。
我国政府对国内旅游者的统计 规定
1、国内游客是指:任何因休闲、娱 乐、观光、度假、探亲访友、就医、 疗养、购物、参加会议或从事经济、 文化、体育、宗教活动而离开自己长 住地到我国境内其他地方访问,连续 停留时间不超过6个月,并且访问的 目的不是通过所从事的活动获取报酬 的人。
理想旅行的标准
理想旅行的标准
理想旅行的标准可能因人而异,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目的地选择:旅行者对于目的地的兴趣和期望很重要,比如偏好自然景观、历史文化、休闲度假或是探索新地方。
2. 旅行计划:一份合理的行程安排,包括足够的休息时间,能确保旅行的舒适和充实,同时避免过度劳累。
3. 安全与保障:选择安全的旅行目的地和可靠的交通、住宿等服务,能让旅行者感到安心。
4. 文化体验:与当地人民交流、品尝当地美食、了解当地风俗习惯等,深度体验目的地的文化。
5. 自由与灵活:在旅行中有一定的自由和灵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心情随时调整计划。
6. 环境可持续性:关注旅行对环境的影响,选择可持续的旅游方式,保护目的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
7. 费用与预算:根据自己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预算,同时寻找性价比高的旅游产品和服务。
8. 身心健康:旅行过程中注意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避免过度疲劳和生病。
9. 留下美好回忆:通过摄影、写作等方式记录旅行中的点点滴滴,创造难忘的回忆。
10. 个人成长与收获:在旅行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视野和人生体验,丰富自己的内涵。
当然,这只是一些常见的标准,每个人对于理想旅行的定义可能不同。
最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需求来规划旅行,让旅行成为一次愉悦、有意义的经历。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
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因素一.足够的可支配收入1.可支配收入和可随意支配收入1)可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2)可随意支配收入:亦称可自由支配收入,指个人或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即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之后所剩余的部分。
根据上述界定,我们不难理解,所谓可随意支配收入,意味着可供人们随意的选择其用途,因而也是家庭收入中真正可用于旅游消费的收入部分。
所以,严格的讲,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是一个人能够实现旅游需求的首要物质条件。
2.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对旅游消费的影响收入水平意味着支付能力。
可随意支配收入的水平决定着家庭或个人的旅游支付能力。
它影响着一个人能否成为现实的旅游者,影响着旅游者的消费水平,影响着旅游者在外旅游期间的消费构成,甚至还会影响着旅游者对出游目的地以及旅行方式的选择。
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是决定个人旅游需求的重要的物质基础。
但是,值得指出的是,并不是说凡是可随意支配收入水平很高的人都会外出旅游。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1.闲暇时间的概念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人生时间大致可分为以下五个部分: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求的时间、必需的社会活动时间、闲暇时间。
综上,我们将闲暇时间定义如下: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他方面所必须占用的时间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用于个人开展消遣娱乐以及自己所乐于从事的任何其他活动的时间。
2.闲暇时间的类型与分布对于闲暇时间的类型,可作如下划分:每日闲暇、周末闲暇、公共假日、带薪假期。
总之,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可资利用的时间,因为“所有旅游活动的开展都在闲暇时间内发生”。
这意味着一个人需要拥有足够数量而且比较集中的闲暇时间,才有可能实现外出旅游。
三.其他方面的客观因素拥有足够的可随意支配收入和足够的闲暇时间是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两项重要基础条件。
第二章 旅游者 第二节 影响旅游者需求的因素
对于家庭收入不是很富裕的旅游者来说, 往返交通费用占全部旅游消费费用的比例 会较高。原因在于,人们外出旅游期间, 要想在吃、住、购、娱等方面节省开支, 往往会比较容易,而要想在交通开支方面 进行节省,通常比较困难。
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
(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
(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1.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与旅游的关系
2.可自由支配收入
国民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所 有常驻机构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年或季) 收入初次分配的最终成果。它是一个国 民概念。
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
(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1.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与旅游的关系
可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者家庭收入中扣除 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2.可自由支配收入
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
(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1.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与旅游的关系
2.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是指个人或家庭收 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社会保障性消费 (即按规定应由个人负担的养老金、失业 保险、健康保险等社会保障费用的支出, 这些费用通常在发放工资时扣除)以及日 常生活必须消费部分(衣、食、住、行等) 之后所剩余的部分。
2.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自由支配收入高的家庭或者个人在旅 游的过程中会在吃、住、购、娱等方面花 费更多的钱,所以,对于这部分旅游者来 说,在他们的旅游消费结构中,往返交通 费用占全部旅游消费费用的比例较小。
一、旅游者旅游需求形成的客观因素
(一)收入水平—足够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
1.人均国民生产总 值与旅游的关系
第三章旅游需求与供给
②决定个人旅游倾向的主要因素
A、个人的心理类型;B、个人所处的社会经济地位;C、人口统计因素中的个人特征(如收入、年龄、性别、职业、国籍、民族、种族、信仰等)。
2、旅游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相关旅游阻力
①什么是“相关阻力”——那些可能妨碍游客进入目的地从而减少乃至消除旅游需求的各种因素所产生的阻力。
②阻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客源地与目的地之间的经济距离、文化距离、目的地旅游价格、服务质量和季节性等因素的影响。
总之,就个人需求而言,旅游需求同个人旅游倾向成正比关系,同旅游阻力成反比关系。而个人旅游倾向和旅游阻力的程度则分别取决于若干因素的影响。
(二)影响旅游市场需求(整体需求)的主要因素
1、人口因素(人口总数、人口结构、人口分布等)
2、经济因素(GNP、通帐、汇率、旅游供给因素,客源地与目的地的经济距离等)。
五、旅游需求规律
旅游需求规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旅游需求与价格成反方向变化;随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的变动成同方向变化。
三、旅游供给的影响因素
(一)旅游资源因素:
一方面影响供给的方向和内容;另一方面影响供给的规模和数量。
(二)旅游价格因素:
旅游产品价格直接影响供给;旅游产品生产要素价格间接影响供给。
(三)社会经济科技因素:
1、一国(地区)供给规模,有效性、及时性,取决于其社会经济科技整体实力(比较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2、科技进步对供给的影响巨大而深远(直接影响、间接影响);3、经营者的心理预期受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影响很大。
①旅游是人的空间位移,故离不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旅游学概论
旅游学概论概念:1.旅游: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旅行和逗留活动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2.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住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长期定居,也不会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1942)。
3.影响旅行者选择旅行方式的因素:旅行目的,旅行距离,运输价格,旅行偏好和经验。
4.客观条件: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主观条件: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
5.闲暇时间:扣除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必须的附加工作时间、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生活时间和必须的社会活动时间之后的剩余部分,表现为可由个人随意支配的时间。
6.旅游动机:激发人们外出旅游的内在驱动力,即促使一个人有意于外出旅游以及选择到何处去、开展何种旅游活动的心理动因。
7.旅游活动:一个人到其(生活和工作的)惯常环境之外的某地去旅行,在该地连续停留时间不超过一年的活动,其出行的主要目的不是去该地从事就业性活动。
8.旅游活动是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现象的综合体现。
性质: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文化活动。
9.旅游活动内容要素:食、住、行、游、购、娱;体系构成要素: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旅游活动的客体(旅游资源)、旅游活动的媒介(旅游业)。
10.旅游活动基本测量标准: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支出,旅游者停留天数。
11.旅游活动的基本特征:旅行与逗留的合成性、异地性、暂时性、非移民或非就业性。
12.现代旅游活动的特点:普及型、综合性、地理集中性、季节性。
13.季节性:人们外出旅游活动在时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
14.地理集中性:现代旅游活动的开展在空间分布上的不均衡特点。
15.按旅游目的划分:消遣旅游(度假、观光、文化),因公旅游(会议、公务),其他旅游(修学、探亲等);按组织对象划分:团体旅游、散客旅游、自驾旅游。
16.消遣旅游的特点:人数多,比重大;出游活动的季节性强;有较大程度的自由度;对价格敏感。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
《旅游学概论》考试大纲一、课程性质及设置目的与要求《旅游学概论》课程是旅游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内容涉及旅游活动起源和发展,现代旅游的特点和根本属性等,重点讲述了旅游者、旅游资源、为旅游者提供服务的旅游企业、旅游接待地区居民即所谓东道社会、旅游接待国政府以及由于旅游活动而使上述各方彼此间出现的各种关系和现象,是一门研究旅游者、旅游业以及双方活动对旅游接待地区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之影响的学科。
本门课程是旅游学科的基础课程,是总纲性的课程,学好该门课程对后续课程的学习将会起到很好的基础和铺垫作用。
本课程共分为八章。
具体应达到以下要求:1、了解旅游各个阶段发展的特点,明确现代旅游发展迅速的原因。
2、理解旅游的概念、性质、旅游活动的各个要素的概念、特点和构成。
3、掌握旅游者、旅游资源、旅游业的含义、特点、分类、作用和彼此的关系。
4、掌握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文化、经济和环境的影响。
掌握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求。
二、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第一章旅游活动的历史发展(一)课程内容从时间的角度详细介绍了旅游活动产生的过程,分析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旅行和旅游活动的特点,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业的影响,近代旅游业的产生以及托马斯?库克对旅游业的贡献,分析了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二)学习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理解原始社会早期人类的迁移活动与旅行、旅游的差别,三次社会大分工与人类旅行需要产生的关系,奴隶社会时期古罗马帝国和中国商周旅行活动的特点,封建社会时期中国与欧洲主要的旅行活动和特点,掌握产业革命对近代旅游发展的影响,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的到来对近代旅游业的意义,了解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近代旅游业产生的关系。
理解现代旅游迅速发展的原因。
(三)考核知识点和考核要求1、领会:人类旅行和旅游行为产生的过程,人类社会三次大分工的具体表现,生产力水平的进步对旅游的意义。
2、掌握:古罗马帝国旅行发展的有利条件;封建社会时期中国旅游发展的背景;托马斯?库克的活动与旅游业的产生,交通技术的发展与铁路时代。
旅游经济学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旅游的“艾斯特”定义:“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的活动。
”2.旅游的“李天元”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业任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常住地前往异地的旅行和暂时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各种现象和关系的总3.旅游者的罗马定义(世界旅游组织的解释):“旅游者”指到一个国家作短期访问至少逗留24小时的游客。
其访问目的为消遣(包括娱乐、度假、疗养保健、学习、宗教、体育活动等)或工商业务、家庭事务、公务出使、出席会议。
4.国内旅游者:在旅游住宿设施内至少停留一夜,最长不超过6个月的国内游客。
5.旅游资源的定义:凡能够造就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环境的自然事物、文化事物、社会事物或其他任何客观事物,都可构成旅游资源。
6.散客旅游的定义:是相对于团体而言的,按照国际上的行业惯例,主要指个人、家庭、及15 人以下的自行结伴旅游者。
(在我国旅游业的行业惯例中,散客旅游者是指个人独自旅游或10 人以下的自行结伴的旅游者7.旅游景点的定义:从广义上讲,旅游景点是专为来访公众参观、游乐和增长知识而设立和管理的长久性休闲活动场所。
作为旅游业部门的组成部分,旅游景点是那些由某一组织或企业对其行使管理的旅游景点,有明确的界线同外界相隔并有固定的出入口,对游人的出入行使有效控制的游览点或参观点。
8.单项旅游产品:单项旅游产品是旅游企业所经营的设施和服务,或者说是旅游企业借助一定的设施而向旅游者提供的项目服务。
9.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广义的国际旅游组织则还包括那些其工作部分地涉及国际旅游事务的国际组织,以及专门涉及旅游事务某些方面的国际性旅游同业组织10.旅游市场细分的概念:就是将全部旅游市场依据旅游者的某种或某些特点划分为不同的消费者群的过程。
简答题一.工业革命对近代旅游的影响答:近代社会,对人类社会生产发展影响最大的莫过于产业革命。
产业革命或工业革命,指18世纪中到19世纪中叶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的过程。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
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引言旅游作为一种重要的休闲娱乐方式,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参与。
而作为旅游的主体,旅游者的选择和参与往往受到多种客观条件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旅游者产生的客观条件,以便更好地理解旅游者的行为和需求。
1. 经济条件旅游者的经济条件是旅游活动的重要决定因素之一。
根据个人财务状况和资金支持,旅游者在选择目的地、交通方式、住宿水平和消费行为上都会有所区别。
例如,经济能力较弱的旅游者可能会更倾向于选择本地旅游或者选择低成本的目的地和住宿方式,而经济能力较强的旅游者则可能会选择豪华的目的地和住宿设施,享受高品质的旅游体验。
2. 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旅游者的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对于其旅游决策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
受教育程度高和知识水平丰富的旅游者更容易获取关于目的地文化、历史、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信息,并更有能力进行自主的旅游规划和决策。
相反,教育背景和知识水平较低的旅游者可能更倾向于选择由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依赖导游提供的服务和解说。
3. 健康状况旅游者的健康状况也是影响其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之一。
健康状况良好的旅游者更能够适应各种旅游活动,包括长时间的步行、爬山、潜水等。
然而,对于有一定身体条件限制或患有慢性疾病的旅游者来说,他们可能需要在旅游目的地选择、行程规划和活动选择上更加谨慎,以确保自身安全和舒适。
4. 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旅游者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也会对其选择目的地和旅游活动产生一定影响。
一些人喜欢自然景观和户外运动,而另一些人则更倾向于参观历史建筑和文化景点。
此外,一些人可能对美食和购物产生浓厚兴趣,而另一些人可能对艺术和音乐更感兴趣。
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点会导致不同的旅游需求和行为。
5. 社会和文化背景旅游者的社会和文化背景也会对其旅游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旅游者可能对不同类型的目的地和体验感兴趣。
中国旅游者可能对欧洲的历史文化产生浓厚兴趣,而欧洲旅游者可能对亚洲的自然风景和文化传统感兴趣。
旅游学原理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青岛大学
旅游学原理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青岛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学习本课程能够为后续专业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答案:对第一章测试1.旅游学的研究对象是?参考答案:旅游活动的内在矛盾及其表现2.对旅游者的研究包含哪些内容?参考答案:群体旅游的社会意义;群体旅游活动(旅游流)的特征;个体的旅游需要及其满足过程;满足群体旅游需要时所发生的供需矛盾3.旅游学研究中经常采用的方法有哪些?科学实验;统计分析;田野调查;模式分析4.国外旅游学研究历程有哪些特点?参考答案:重应用研究轻基础理论研究;对第三世界旅游的研究超过了对发达国家旅游的研究;从单科独进的分散研究向跨学科的综合研究发展5.目前中国的旅游研究相对于国外还不够成熟,这表现在:参考答案:中国旅游学术研究从研究成果的数量还是质量上与国外的旅游学术研究都是有差距的;我国旅游研究缺乏科学实证的研究态度和方法;国外的传统研究领域(如旅游人类学),在国内也没有得到深入展开;中国的旅游研究主流趋势表现为“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6.中国的旅游研究的主流仍是“应用导向”和“热点导向”的,它表明了旅游学术队伍的不成熟,也影响到旅游学术研究在结构上的均衡发展。
参考答案:对7.基于“要素论”的旅游学研究对象,都以过程为主线,以外在的支撑体为着眼点,实际上并未触及旅游的核心矛盾。
对8.旅游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旅游的本质与特征的认识、旅游需要及其形成机制等内容,不包含旅游决策过程等相关问题的研究。
参考答案:错9.我国的旅游研究、旅游产业实践、旅游教育几乎是同时发展起步的。
参考答案:对10.旅游学的核心立足点包含了旅游者活动和旅游产业活动这两个界面构成的基本矛盾综合体。
参考答案:对第二章测试1.旅游一词在我国最早出现在什么时期?魏晋南北朝2.近现代完整意义上的旅游首先出现在哪个国家?参考答案:英国3.下面旅游分类中接近完全型旅游的是:参考答案:度假旅游;观光旅游4.下面旅游分类中属于嵌入性旅游的是:参考答案:宗教旅游;商务旅游;探亲访友旅游;探险旅游5.在情感原则的支配下,旅游者外化的行为取向就表现为责任约束松弛和占有意识外显,以下属于该表现的是:参考答案:文化干涉;道德感弱化;物质摄取;消费攀高6.旅游在根本上是一种主要以获得愉悦为目的的审美过程和愉悦过程。
《中级旅游》辅导:旅游需求的特征与规律(1)
一、旅游需求的概念与特征
(一)概念
在经济学中,需求是指在一定时期内,消费者以某种可能的价格愿意并且能够购买的某种产品或服务的数量。
由于旅游活动是一种异地消费活动,它具有不同于一般产品消费的异地性和时限性,故定义旅游需求必须加入时间因素。
有效的或现实的旅游需求,就是具有一定支付能力和闲暇时间的人们在一定时期内,愿意按照一定价格购买旅游产品的数量。
分为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
现实需求――在旅游意愿、闲暇时间、可支配收入同时具备时的状态;受抑制的旅游需求――分为潜在旅游需求和延缓旅游需求,这三大条件不同时具备的状态。
现实需求产生直接影响,具有眼前和近期性;受抑制的需求产生间接影响,具有长期性,但具有更大市场潜力价值。
旅游需求是旅游市场形成的基础,是一个国家旅游业发展的前提。
形成有效需求――旅游产品的实现――旅游效益的产业链。
(二)旅游需求产生的条件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它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
1、客观条件
支付能力――可自由支配收入越高,旅游需求越强。
受客源国社会经济状况、人们的职业等影响。
对旅游需求具有现实意义。
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时间越长,旅游可能性越大。
分为四种模式:工作之余、周末、法定假期、带薪假期,导致活动内容方式有
差异。
对旅游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迅达教育2011年经济师考试网络辅导热招中迅达教育2011年经济师考试保过辅导简章
2011年全国经济师考试报名时间汇总。
旅游需求的影响因素
• ②消费习惯。
• 消费习惯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如果旅游已经成为客源地居民 的习惯性消费的话,则这些地区的居民将会更多的外出旅游。第二层含 义是客源地居民对消费的态度。
• ③旅游消费限制
• 旅游消费限制主要出现在国际旅游中。尽管经济发达国家也会对本国居 民出境旅游进行相应限制,但相比较而言,发展中国家对出境旅游的限 制更普遍一些。 一般来说,为了尽可能减少由于本国公民出国旅游所带来的外汇消失, 发展中国家会通过征收出境旅游税、严格护照申领、规定换汇以及允许 携带出境的外汇数量等措施对本国居民出境旅游进行限制。
• ㈡目的地因素。
①旅游供给水平。
• 目的地的旅游共给状况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旅游需求能否实现以及在多 大程度上实现,决定着旅游需求的规模、类型和结构。 在旅游需求的供给因素中,旅游吸引物的数量、类型、质量和空间分 布等对旅游目的地的旅游吸引力起着决定性作用。 另外,旅游吸引力强弱受诸如旅游设施完善程度、旅游交通条件、旅 游服务能力等因素影响。
•
5、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 ,自胜 者强。 20.12.1 620.12. 1609:3 9:4609: 39:46D ecembe r 16, 2020
•
6、意志坚强的人能把世界放在手中像 泥块一 样任意 揉捏。 2020年 12月16 日星期 三上午 9时39 分46秒0 9:39:46 20.12.1 6
•
7、最具挑战性的挑战莫过于提升自我 。。20 20年12 月上午 9时39 分20.12. 1609:3 9December 16, 2020
•
8、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 20年12 月16日 星期三 9时39 分46秒0 9:39:46 16 December 2020
2、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闲暇时间
(全国总工会2013年6月调查数据)
客观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闲暇时间
客观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二、闲暇时间
客观因素
资料卡 2015年8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发布, 要求: 1. 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各级人民政府要把落实职工带薪休假制度纳入议事日程,制 定带薪休假制度实施细则或实施计划,并抓好落实。 2. 鼓励错峰休假。在稳定全国统一的既有节假日前提下,各单位和企业可根据自身实际 情况,将带薪休假与本地传统节日、地方特色活动相结合,安排错峰休假; 3. 鼓励弹性作息。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可根据实际情况,依法优化调整夏季作息安排, 为职工周五下午与周末结合外出休闲度假创造有利条件。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家庭生命周期对旅游的影响
特点:没有旅游兴趣
特点:大量外出观光、 疗养的旅游活动
分解阶段 空巢阶段
特点:取决于经济 和 孩子教育需要
初为父母阶段
特点:乐于旅游,多以 消遣为主
新婚阶段
特点:乐于 旅游
单身阶段
客观因素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主观因素
可自由支配收入和闲暇时间是旅游者 产生的客观条件。
主观因素
✓精神需要
——维持认知、感情等平衡 后天的、随着人的认知改变
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要
第二节 旅游者产生的条件
主观因素
三、旅游动机
中国民谣中的“需要百态”
忙碌为充肚子饥,刚得饭饱又思衣。 恰的衣食两分足,家中缺少美貌妻。 家娶三妻和两妾,出门走路少马骑。 骡马成群任驱使,身无官职被人欺。 七品六品官太小,四品三品官亦低。 朝中一品当宰相,又想面南坐皇帝。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扩展问题 : 你认为什么样的家庭最适合旅游?为什么? 什么样的家庭不适合旅游?为什么?
五、总结 经济的发展必然使人们的收入增加,闲暇时间增多。 旅游也逐渐从时尚和流行变成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 个部分,如同衣、食、住、行一样,只不过是换个地方 而已; 当我们具备了旅游实力的时候,千万别忽视了身体和 家庭对我们旅游生活的影响。
(5)闲暇时间
所谓闲暇时间就是指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以及其 他不得不占用的时间以外,可由个人自由支配、用于消 遣娱乐以及自己乐于从事的任何类
平日中的闲暇时间:一般的娱乐休息 周末的闲暇时间:短途旅游度假 公共假日:家庭外出旅游 带薪假期:外出旅游的最佳时机
四、其他影响因素 年龄? 性别? 种族? 职业? 受教育程度?
(一)健康状况
从表面上看,年龄似乎是影响个人旅游需求的因素 之一,但实际上,年龄不是造成这一状况的根本原因, 而在于与年龄相伴的体能状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备受世界瞩目的“银发市场” 不断增长。
(二)一个人所处的家庭生命周期或家庭拖累情况 家庭结构:DINK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扩展 家庭(抚养子女、赡养老人); 家庭生命周期:单身阶段、新婚阶段、初为父母阶段、 空巢阶段、分解阶段; 有不到4岁的小孩;有4岁到8岁的孩子;有8岁到18 岁的孩子 。
第二节 实现个人旅游需求的客观条件
一、知识回顾
近现代旅游的兴起与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
二、案例分析
仔细阅读案例,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回答以下两个 问题: 1、哪些客观因素影响了王先生一家外出旅游的实现? 怎么影响得? 2、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
三、主要影响因素
(一)足够的支付能力 1、可支配收入 个人或者家庭收入中扣除应纳所得税之后的剩余部分。 2、可自由支配收入 可支配收入中扣除社会保障性消费以及日常生活必须 消费之后的剩余部分。 3、具体统计工作中,衡量评价客源市场购买力的指标 的折衷选择—可支配收入
六、作业
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自己或者身边的朋友家人不能外出 旅游的客观原因,并以一份小报告的形式上交。
再次,收入水平还会影响到人们在外旅游期间的消费结构 除了日常的生活开支和学习开支之外, 如果你积攒了500元,外出旅游在食住行游娱购方面你会怎 么分配? 如果你积攒了1000元呢? 如果你积攒了5000元? 如果你积攒了10000元呢? 100000又会如何?
(二)足够的闲暇时间 1、闲暇时间的概念 人生时间的构成: (1)法定的就业工作时间 (2)必需的附加工作时间 (3)用于满足生理需要的时间 (4)必须的社交活动时间 (5)闲暇时间
4、收入水平对旅游需求有着多方面的影响 首先,收入水平决定着一个人或一个家庭能否实现外 出旅游。 除了日常的生活开支和学习开支之外, 如果你积攒了500元,你会选择旅游吗? 如果你积攒了5000元?你会选择旅游吗? 如果你积攒了10000元呢?你会选择旅游吗? 100000又会如何呢?
其次,收入水平还决定着个人或家庭外出旅游时的消费水平。 除了日常的生活开支和学习开支之外, 如果你积攒了500元,你会选择什么(景区)景点?选择什 么交通工具?选择何种旅游方式(旅行社团队或自由散客)? 如果你积攒了1000元呢? 如果你积攒了5000元? 如果你积攒了10000元呢? 100000又会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