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开学已经有几天了,新的第一章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了呢?这一单元主要是概念和性质定理一定要理解清楚,可以在这篇文章梳理一下,一定能帮到你!一、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AB,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 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相交线和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本章介绍了平面内两条直线相交与平行的关系,重点探讨了两条直线相交时形成角的特征、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特性、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和特征,以及有关图形平移变换的性质。
本文将对其中的重点知识点进行总结。
5.1 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当两条直线相交时,所形成的四个角具有不同的关系。
其中,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它们的大小相等;邻补角则是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它们的和为180度。
2.垂线垂线是指当两条直线相交时,其中一个角为直角的情况。
垂线具有两个性质:一是过一点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二是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画垂线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二是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画法可采用“一靠二移三画”的方法。
4.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是指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记忆时应结合图形进行理解。
本章内容的重点是垂线和其性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和性质、平移和其性质,以及这些知识点的组织运用。
在研究这些知识点时,需要注意记忆其定义和性质,掌握其画法和应用方法。
垂线是指从一个点垂直于一条直线或平面的线段,而垂线段则是垂线的长度。
它们都具有垂直的性质,可以用来计算点到直线的距离或两点间的距离。
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而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的长度。
线段和距离都是长度的概念,但线段是一种图形,不能等同于距离。
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它们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和平行。
判断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个数来确定,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时两直线相交,无公共点时两直线平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时两直线重合。
平行公理指出,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同时,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三线八角是指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八个角,包括同位角、内错角和同旁内角。
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包括以下几个知识点:
1. 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如果在同一个平面内,且没有交点,那么它们是平行线。
2. 平行线的性质:
a. 平行线上的任意两点与第三条线的交点分别都与平行线上的对应点连线相平行。
b. 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不变的,无论在任何位置上测量。
3. 线的相交情况:
a. 直线与直线相交,交点为一点。
b. 直线与平行线相交,交点为无穷远处的一点(虚交点)。
c. 平行线与平行线相交,交点不存在。
4. 相交线的判定:
a. 两条直线相交,交点只有一个。
b. 两条直线平行,交点不存在。
c. 两条直线重合,交点有无数个。
5. 用相交线运用到的一些概念:
a. 对偶关系:如果两条直线相交于一个点,那么这两条直线互为对偶关系。
b. 垂直线: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相交于直角。
6. 平行线判定定理:
a. 若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切割,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线。
b. 若两条直线分别与一组平行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是平行线。
这些知识点是七下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重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在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相关问题中。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及典型试题汇总——适用于期末总复习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汇总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相交线垂线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判定1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及其判定平行线的判定判定2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判定4 :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平行线的性质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性质4: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直线平行命题、定理平移、知识网络结构二、知识要点1、在同一平面内,2、在同一平面内,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相交和平行,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况。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如果两条直线只有-可编辑修改-一个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相交;如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图3中,共有对同位角:果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称这两条直线平行。
3、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
如图1所示,与互为邻补角,_____ 与___ 互为邻补角。
____ + _ = 180 ° ;______ +____ = 180 ° ;_____ +____ = 180 ° ;____ +____ = 180 °。
4、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如图1所示,与互为对顶角。
= ;=5、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角中,如果有一个是直角或90。
时,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如图2所示,当=90。
时,丄o b垂线的性质: 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及习题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回顾】:1、 如果A ∠与B ∠是对顶角,则其关系是:______如果C ∠与D ∠是邻补角,则其关系是:________ 如果α∠与β∠互为余角,则其关系是______⎧⎪⎧⎪⎨⎪⎨⎪⎪⎪⎩⎩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 过一点____________________2 垂直性质 2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__最短 3、点到直线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点间的距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平行线间的距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_____种,它们是_____________5、平行公理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即://,//________a b c b ∴ 6、平行线的判定方法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平行线的性质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______ ⑤、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垂直于另一个角的两边,那么这两个角__________________ 8、命题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每一个命题都可以写成_______________的形式,“对顶角相等”的题设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平移:①定义:把一个图形整体沿着某一_____移动_______,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②图形平移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③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_________和________完全相同④新图形中的每一点与原图形中的对应点的连线段________且_________ABCD 1234(第2题)123(第三题)12345678(第4题)ab cABCD(第7题)AB C DE (第10题)第五章复习题1、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是( )ABC D121212122、如图AB ∥CD 可以得到( )A 、∠1=∠2B 、∠2=∠3C 、∠1=∠4D 、∠3=∠4 3、直线AB 、CD 、EF 相交于O ,则∠1+∠2+∠3(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及典型题目练习(含答案)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___.2.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__________.对顶角的性质:______ _________.3.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是直角,那么就称这两条直线相互_______.垂线的性质:⑴过一点______________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⑵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在线段中,_______________.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构成八个角,在那些没有公共顶点的角中,⑴如果两个角分别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方,并且都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 ;⑵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并且分别在第三条直线的两侧,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 ;⑶如果两个角都在两直线之间,但它们在第三条直线的同一旁,具有这种关系的一对角叫做_______________.6.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互相___________.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________与_________两种.7.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______.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_____________________.8.平行线的判定: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_______ .10. 平行线的性质:⑴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 _________________.⑵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两条平行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命题由________和_________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命题常可以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这时“如果”后接的部分是_____,“那么”后接的部分是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如果题设成立时,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像这样的命题叫做___________.定理都是真命题.12. 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图形,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_______.图形平移的方向不一定是水平的.平移的性质:⑴把一个图形整体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与大小完全______. ⑵新图形中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_________________.熟悉以下各题:13. 如图,,8,6,10,BC AC CB cm AC cm AB cm ⊥===那么点A 到BC 的距离是_____,点B 到AC 的距离是_______,点A 、B 两点的距离是_____,点C 到AB 的距离是________.14. 设a 、b 、c 为平面上三条不同直线,a)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b)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_;c) 若//a b ,b c ⊥,则a 与c 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15. 如图,已知AB 、CD 、EF 相交于点O ,AB ⊥CD ,OG 平分∠AOE ,∠FOD =28°,求∠COE 、∠AOE 、∠AOG 的度数.16. 如图,AOC ∠与BOC ∠是邻补角,OD 、OE 分别是AOC ∠与BOC ∠的平分线,试判断OD 与OE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7. 如图,AB ∥DE ,试问∠B 、∠E 、∠BCE 有什么关系.解:∠B +∠E =∠BCE过点C 作CF ∥AB ,则B ∠=∠____( )又∵AB ∥DE ,AB ∥CF ,∴____________( )∴∠E =∠____( )∴∠B +∠E =∠1+∠2即∠B +∠E =∠BCE .18. ⑴如图,已知∠1=∠2 求证:a ∥b .⑵直线//a b ,求证:12∠=∠.19. 阅读理解并在括号内填注理由:如图,已知AB ∥CD ,∠1=∠2,试说明EP ∥FQ .证明:∵AB ∥CD ,∴∠MEB =∠MFD ( )又∵∠1=∠2,∴∠MEB -∠1=∠MFD -∠2,即 ∠MEP =∠______∴EP ∥_____.( )20. 已知DB ∥FG ∥EC ,A 是FG 上一点,∠ABD =60°,∠ACE =36°,AP 平分∠BAC ,求:⑴∠BAC 的大小;⑵∠P AG 的大小.21. 如图,已知ABC ∆,AD BC ⊥于D ,E 为AB 上一点,EF BC ⊥于F ,//DG BA交CA 于G .求证12∠=∠.22. 已知:如图∠1=∠2,∠C =∠D ,问∠A 与∠F 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邻补角2. 对顶角,对顶角相等3.垂直 有且只有 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5.同位角 内错角 同旁内角6.平行 相交 平行7.平行 这两直线互相平行8.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两直线平行.9.平行 10.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11.命题 题设 结论 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题设 结论 真命题 假命题 12.平移 相同 平行且相等 13.6cm 8cm 10cm 4.8cm. 14.平行 平行 垂直 15. 28° 118° 59° 16. OD ⊥OE 理由略 17. 1(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DE ∥CF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18.⑴∵∠1=∠2 ,又∵∠2=∠3(对顶角相等),∴∠1=∠3∴a ∥b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⑵∵a ∥b ∴∠1=∠3(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2=∠3(对顶角相等) ∴∠1=∠2. 19.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MFQ FQ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0. 96°,12°.21.,AD BC FE BC ⊥⊥Q 90EFB ADB ∴∠=∠=o//EF AD ∴23∴∠=∠ //,31DG BA ∴∠=∠Q 1 2.∴∠=∠ 22. ∠A =∠F .∵∠1=∠DGF (对顶角相等)又∠1=∠2 ∴∠DGF =∠2 ∴DB ∥E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BA =∠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又∵∠C =∠D ∴∠DBA =∠D ∴DF ∥AC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F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知识点及公式总结大全(人教版)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4.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5.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2与∠6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4与∠6、∠3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4与∠5、∠3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6.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7.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8.对应点:平移后得到的新图形中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样的两个点叫做对应点。
9.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10.垂线的性质: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11.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行线的判定: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判定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第六章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有序数对:有顺序的两个数a与b组成的数对叫做有序数对,记做(a,b)2.平面直角坐标系: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
3.横轴、纵轴、原点:水平的数轴称为x轴或横轴;竖直的数轴称为y轴或纵轴;两坐标轴的交点为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成正比),邻补角(优势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坐落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横向三要素:横向关系,横向记号,像距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长。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存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成正比,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断: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旋转轴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一)正负数1.正数:大于0的数。
2.负数:小于0的数。
3.0即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4.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二)有理数1.有理数:由整数和分数组成的数。
包括:正整数、0、负整数,正分数、负分数。
可以写成两个整之比的形式。
(无理数是不能写成两个整数之比的形式,它写成小数形式,小数点后的数字是无限不循环的。
如:π)2.整数:正整数、0、正数整数,泛称整数。
3.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三)数轴1.数轴:用直线上的点表示数,这条直线叫做数轴。
(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任取一点表示数0,这个零点叫做原点,规定直线上从原点向右或向上为正方向;选取适当的长度为单位长度,以便在数轴上取点。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课本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2.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3.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四、平行线(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①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②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二)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三)平行线的性质1.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2.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3.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七年级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平面内,点与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分为两种:①点在线上②点在线外同一平面内,两条或多条不重合的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①相交②平行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整理复习(含答案)
⼈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线知识整理复习(含答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知识整理知识梳理1.两个⾓有⼀条公共边,它们的另⼀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样位置关系的两个⾓,互为___________.2.两个⾓有⼀个公共顶点,并且⼀个⾓的两边分别是另⼀个⾓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互为___________.对顶⾓的性质:___________.3.垂直是相交的⼀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条直线叫做另⼀条直线的___________,它们的交点叫做___________。
4.在同⼀平⾯内,过⼀点有且只有___________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连接直线外⼀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__最短,简单说成:___________。
6.直线外⼀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___________。
7.如图,∠1和∠4,这两个⾓分别在直线AB,CD的同⼀⽅(上⽅),并且都在直线EF的同侧(右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对⾓叫做_______;∠2和∠4,这两个⾓都在直线AB,CD之间,并且分别在直线EF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对⾓叫做_______;∠2和∠3也都在直线AB,CD之间,但它们在直线EF的同⼀旁,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对⾓叫做_______;8.在同⼀平⾯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a与b)互相_______,记作_______.9.平⾏线的基本事实(平⾏公理):经过直线外⼀点,有且只有_______直线与这条直线平⾏.10.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那么这两条直线也_______.11.平⾏线的判定⽅法:(1)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2)_______相等,两直线平⾏;(3)_______互补,两直线平⾏。
12.平⾏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同位⾓_______;(2)两直线平⾏,内错⾓_______;(3)两直线平⾏,同旁内⾓_______.13.判断⼀件事情的语句,叫做_______.经过推理证实的真命题叫做_______.14.在很多情况下,⼀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_______.15.平移得到的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_______.知识反馈★知识点1;邻补⾓与对顶⾓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为180°的⾓为邻补⾓B和为180°的两个⾓为邻补⾓C,有公共顶点,和为90°的⾓为邻补⾓D.有公共顶点和⼀条公共边,它们的另⼀边互为反向廷长线的两个⾓为邻补⾓2.如图,∠1和∠2是对顶⾓的是( )3.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若∠AOC=(3x+10°),∠BOC=(2x-10°),求∠AOD的度数.★知识点2:垂线与垂线段4.过直线AB外⼀点P画直线AB的垂线,则( )A.能画⽆数条B只能画2条 C.只能画1条 D.不能画成5.在数学课上,同学们在练习过点B作线段AC所在直线的垂线段时,有⼀部分同学画出下列四种图形,请你数⼀数,错误的个数为( )A.1个B.2个C.3个D.4个6.如图,在体育测试中,裁判员测量某同学的跳远成绩,在直线l上的A、B、C三点中,点________到沙坑中脚印点P的距离为该同学的成绩.7.如图,在三⾓形ABC中,∠BCA=90°,CD⊥AB,垂⾜为点D.线段AB,BC,CD的⼤⼩关系如何?并说明理由.★知识点3:同位⾓、内错⾓、同旁内⾓8.如图,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2和∠3是同位⾓B.∠3和∠4是同旁内⾓C,∠1和∠2是内错⾓ D.∠1和∠3是同旁内⾓9.如图所⽰,直线DE、BC被直线AB所截,∠1与∠4是_________,∠2与∠4是_________,∠1与∠2是_________,∠3与∠4是_________.★知识点4:平⾏线的定义及画法10.下列⽣活中的线是平⾏线的有( )①铁路上并排的两条铁轨;②上体育课时,双杠的两个横杠;③滑雪时两只雪撬滑动轨迹;④操场上的升旗杆与教室屋梁。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一 相交线与平行线1. 相交线关键词:邻补角、对顶角、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
2. 垂线关键词:垂直、垂足、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 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垂足。
性质: 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2)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结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 短 . 该垂线段的长度称为点到直线的距离。
3. 平行线定义:在同一个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平行用符号“ // ”表示。
如图一,直线 AB 与CD是平行线,记作“ AB //CD” ,读作“ AB 平行于CD”.在同一个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相交或平行.图一判定: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4) 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5)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性质: 1)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3) 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4. 命题定义: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一般形态: 1) “如果⋯⋯,那么⋯⋯.”2)“若⋯⋯,则⋯⋯.”3)“倘若⋯⋯,那么⋯⋯.”分类: 1)正确的命题: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的命题.2)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总是成立的命题.5.数学名词定理:用推理的方法判断为正确的命题叫做定理,如“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等等.公理: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得到人们公认的真命题,叫做公理,如“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等.证明:判断一个命题的正确性的推理过程叫做证明.二平面直角坐标系1.有序数对定义:有顺序的两个数 a 与 b 组成的数对( a, b)叫做有序数对。
(完整版)人教版初中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5.1相交线5.1.1 相交线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1与∠2有公共顶点 ∠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即∠1=∠2 邻补角∠3与∠4 有公共顶点 ∠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3+∠4=180°注意点:(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错解:如图, 对顶角为:(1)∠AOC 与∠BOD ;(2)∠AOF 与∠BOD ;(3)∠COF 与∠DOE ;(4)∠AOC 与∠BOE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 ;(3)∠COF 与∠DOE ;(4)∠COE 与∠DOF .(答案不唯一:∠ AOE 与∠BOF ,∠BOC 与∠AOD 也是对顶角)5.1.2 垂线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1 2 4 3AB C DO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1、∠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2、∠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3、∠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例: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1)∠1与∠2;(2)∠1与∠7;(3)∠1与∠BAD ;(4)∠2与∠6;(5)∠5与∠8.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不是,∵∠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5.2.1 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1 2 3 4 5 6 78 1 6 B A D 2 3 45 7 8 9 FEC A B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6A DB F 1 B A F E 5 8 C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b ∥c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错解:对 .错解分析: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的两条线,说的不明确.若是射线或线段有可能不相交.∴说法是错误的 .正解: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 2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 3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 ∠3=∠2∴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2=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例: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2)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3)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1)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2)正确(3)错误.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A B C D E F 1 2 3 4例:如图,由条件∠2=∠B ,∠1=∠D ,∠3+∠F =180°,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解:(1)由∠2=∠B 可判定AB ∥DE ,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由∠1=∠D 可判定AC ∥DF ,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由∠3+∠F =180°可判定AC ∥DF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 平行线的性质5.3.1 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符号语言:∵AB ∥CD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CD∴∠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例:已知∠1=∠B ,求证:∠2=∠C证明:∵∠1=∠B (已知)∴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例:如图,AB ∥DF ,DE ∥BC ,∠1=65° 求∠2、∠3的度数解:∵DE ∥BC∴∠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DF∴∠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180°-∠2=180°-65°=115°A B E D F C 1 2 3 A B C D EF 1 2 3 4 AD E B C 12 A D F B E C 1 2 3例:如图,直线AB,CD分别和直线MN相交于点E,F,EG平分∠BEN,FH平分∠DFN.若AB∥CD,你能说明EG和FH也平行吗?错解:∵EG平分∠BEN,∴∠BEG =12∠BEN.同理,∵FH平分∠DFN,∴∠DFH =12∠DFN.又∵AB∥CD,∴∠BEN =∠DFN;从而∠BEG =∠DFH.∴EG∥FH.错解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地找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是运用平行线的判定或性质的前提.认清一对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弄清截线和被截线,截线就是它们的公共边,其余两条边就是被截线.而∠BEG和∠DFH不是直线EG,FH被某条直线所截得的同位角,∴由∠BEG=∠DFH不能判定EG∥FH.正解:∵EG平分∠BEN,∴∠BEG =∠GEN =12∠BEN,同理,∵FH平分∠DFN,∴∠DFH =∠HFN =12∠DFN,又∵AB∥CD,∴∠BEN =∠DFN,从而∠GEN =∠HFN.而∠GEN,∠HFN是直线EG,FH被直线MN所截得的同位角,∴EG∥FH.例:如图,△ABC中,已知∠1+∠2=180°,∠3=∠B,试判断DE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错解:∵∠1+∠2=180°,∴EF∥AB.∴∠3+∠BDE =180°.∵∠3=∠B,∴∠B+∠BDE =180°.∴DE∥BC.错解分析:由∠1+∠2=180°,不能得到EF∥AB.虽然∠1和∠2是由直线EF和AB被直线DC所截得的角,但由于它们不是同旁内角,∴尽管∠1+∠2=180°,也不能得到EF∥AB.正解:∵∠1=∠4,∠1+∠2=180°,∴∠2+∠4=180°.∴EF∥D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3+∠BDE=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B,∴∠B+∠BDE=180°.∴DE∥BC(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2 命题、定理、证明1、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2、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3、如果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真命题.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4、经过推理证实而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5、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叫做证明.5.4平移1、平移变换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的特征: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例:如图,△ABC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那么:(1)点A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2)点B的对应点是点______.A DB EC F(3)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4)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5)线段BC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6)∠A的对应角是______.(7)____的对应角是∠F.解:(1)D;(2)E;(3)C;(4)DE;(5)EF;(6)∠D;(7)∠ACB.。
人教版七年级下数学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知识点+考点+典型例题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要点】1.两直线相交2.邻补角:有一条公共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3.对顶角(1)定义:有一个公共顶点,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或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对顶角) 。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4.垂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形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90°那么这两条线互相垂直。
5.垂线性质:①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②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平行”用符号“∥”表示,如直线a,b 是平行线,可记作“a∥b”7.平行公理及推论(1)平行公理: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2)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注:(1)平行公理中的“有且只有”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存在性;二是唯一性。
(2)平行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b,b∥c,则a∥c。
8.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相交和平行。
9.平行线的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在同一平面内)(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在同一平面内)10.平行线的判定(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在同一平面内)(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补充:(5)平行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6)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直线平行。
11.平移的定义及特征定义:将一个图形向某个方向平行移动,叫做图形的平移。
特征: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完全一样;②平移前与平移后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典型例题】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七年级的数学知识点必看
七年级的数学知识点必看学习从来无捷径。
每一门科目都有自己的学习方法,但其实都是万变不离其中的,数学其实和语文英语一样,也是要记、要背、要讲练的。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一些七年级的数学知识点的学习资料,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新人教版七年级数学知识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2、三线八角: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F(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内错角Z(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同旁内角U(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4、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如果有一个角为90度,则称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外一条直线的垂线,他们的交点称为垂足。
5、垂直三要素:垂直关系,垂直记号,垂足6、垂直公理: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7、垂线段最短。
8、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9、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果b//a,c//a,那么b//c10、平行线的判定:①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③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11、推论: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都垂直于同一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12、平行线的性质:①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②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③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13、平面上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为_______或________14、平移:①平移前后的两个图形形状大小不变,位置改变。
②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平移变换,简称平移。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A B C D O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PO 是垂线段.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⑶线段与距离 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5.2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PA BOa bc∴b ∥c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5、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内且交错)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A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例如: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 ;⑷∠2与∠6;⑸∠5与∠8.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ab l1 2 3 4 5 6 7 81 6 B A D23 45 7 89 F EC A B2 1 A C 1 7A B C D 2 6A DB F 1 BAF E5 8 C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不是,因为∠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7、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方法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2=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注意:⑴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上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就是根据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数量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这种“位置关系”.⑵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两种: ① 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② 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 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⑴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 ⑵正确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因为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典型例题: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解答:⑴由∠2=∠B 可判定AB ∥DE ,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B C DE F 1 2 3 4⑵由∠1=∠D 可判定AC ∥DF ,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由∠3+∠F =180°可判定AC ∥DF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符号语言: ∵AB ∥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注意:直线AB ∥CD ,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G ,过点G 作CD 的垂线段GH ,则垂线段GH 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 与CD 间的距离.3、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A B C DE F 1 2 3 4 A E G BC FH D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典型例题:已知∠1=∠B ,求证:∠2=∠C证明:∵∠1=∠B (已知)∴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注意,在了DE ∥BC ,不需要再写一次了,得到了DE ∥BC ,这可以把它当作条件来用了.典型例题:如图,AB ∥DF ,DE ∥BC ,∠1=65°求∠2、∠3的度数 解答:∵DE ∥BC (已知)∴∠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DF (已知) ∴AB ∥DF (已知)∴∠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180°-∠2=180°-65°=115°5.4平移1、平移变换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典型例题:如图,△ABC 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 ,那么:⑴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⑵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⑶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 ;⑷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⑸线段BC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A D F BE C 1 2 3⑹∠A的对应角是______.⑺____的对应角是∠F.解答:⑴D;⑵E;⑶C;⑷DE;⑸EF;⑹∠D;⑺∠ACB.思维方式:利用平移特征: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解答.。
初一(七年级)下册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七下数学“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开学已经有几天了,新的第一章知识掌握的怎么样了呢?这一单元主要是概念和性质定理一定要理解清楚,可以在这篇文章梳理一下,一定能帮到你!一、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与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AB,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总结(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考点总结单选题1、设a,b,c为互不相等的实数,且b=45a+15c,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A.a>b>c B.c>b>a C.a−b=4(b−c)D.a−c=5(a−b)答案:D分析:举反例可判断A和B,将式子整理可判断C和D.解:A.当a=5,c=10,b=45a+15c=6时,c>b>a,故A错误;B.当a=10,c=5,b=45a+15c=9时,a>b>c,故B错误;C.a−b=4(b−c)整理可得b=15a−45c,故C错误;D.a−c=5(a−b)整理可得b=45a+15c,故D正确;故选:D.小提示:本题考查等式的性质,掌握等式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直线AB,CD相交于点O,因为∠1+∠3=180°,∠2+∠3=180°,所以∠1=∠2,其推理依据是( )A.同角的余角相等B.对顶角相等C.同角的补角相等D.等角的补角相等答案:C根据同角的补角相等推出即可.答:∵∠1+∠3=180°,∠2+∠3=180°,∴∠1=∠2(同角的补角相等),故选C.3、永定河,“北京的母亲河”.近年来,我区政府在永定河治理过程中,有时会将弯曲的河道改直,图中A,B 两地间的河道改直后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这一做法的主要依据是()A.两点确定一条直线B.垂线段最短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D.两点之间,线段最短答案:D分析:根据线段的性质分析得出答案.由题意中改直后A,B两地间的河道改直后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其注意依据是: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故选:D.小提示:此题考查线段的性质: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掌握题中的改直的结果是大大缩短了河道的长度的含义是解题的关键.4、将一副三角板(∠A=30°,∠E=45°)按如图所示方式摆放,使得BA//EF,则∠AOF等于()A.75°B.90°C.105°D.115°答案:A分析: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解:∵BA//EF,∠A=30°,∴∠FCA=∠A=30°.∵∠F=∠E=45°,∴∠AOF=∠FCA+∠F=30°+45°=75°.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5、如图,将一块含有30°角的直角三角板的两个顶点分别放在直尺的两条平行对边上,若∠α=135°,则∠β等于()A.45°B.60°C.75°D.85°答案:C分析:直接利用平行线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性质进而得出答案.由题意可得:∵∠α=135°,∴∠1=45°,∴∠β=180°−45°−60°=75°.故选C.小提示: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正确得出∠1的度数是解题关键.6、如图,已知∠1 = 40°,∠2=40°,∠3 = 140°,则∠4的度数等于()A.40°B.36°C.44°D.100°答案:A分析:首先根据∠1=∠2=40°得到PQ∥MN,然后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即可求出∠4的度数.∵∠1=40°,∠2=40°,∴∠1=∠2,∴PQ∥MN,∴∠4=180°﹣∠3=40°,故选:A.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平行线的判定: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7、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1与∠2是内错角B.∠1与∠4是同位角C.∠2与∠4是内错角D.∠2与∠3是同旁内角答案:B分析:根据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的定义: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在截线的同一侧,被截线的同一方向的两个角是同位角;在截线的两侧,被截线的内部的两个角是内错角;在截线的同一侧,被截线的内部的两个角是同旁内角,结合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解:由图形可得:∠1与∠2是内错角,故A选项正确;∠1与∠4既不是同位角,也不是内错角,也不是同旁内角,故B选项错误;∠2与∠4是内错角,故C选项正确;∠2与∠3是同旁内角,故D选项正确,故选:B.小提示:此题考查了同位角、内错角及同旁内角的知识,属于基础题,掌握定义是关键.8、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BD是它的一条对角线,若∠1=∠2,∠A=55°,则∠ADC=()A.110°B.115°C.125°D.135°答案:C分析:利用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即可解决问题.解:∵∠1=∠2,∴CD∥AB,∴∠A+∠ADC=180°,∵∠A=55°,∴∠ADC=125°.故选C.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是解题关键.9、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顶角相等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C.一个角的补角一定大于这个角D.垂线段最短分析:根据对顶角的性质,直线的性质,补角的定义,垂线段的性质依次判断即可得到答案.解:A、对顶角相等,故该项不符合题意;B、两点确定一条直线,故该项不符合题意;C、一个角的补角一定不大于这个角,故该项符合题意;D、垂线段最短,故该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小提示:此题考查对顶角的性质,直线的性质,补角的定义,垂线段的性质,正确理解各性质及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若∠1=∠2,DE//BC,则:①FG//DC;②∠AED=∠ACB;③CD平分∠ACB;④∠1+∠B= 90°;⑤∠BFG=∠BDC,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C分析: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内错角相等、同位角相等,得出②正确;再由已知条件证出∠2=∠DCB,得出FG//DC,①正确;由平行线的性质得出⑤正确;即可得出结果.解:∵DE//BC,∴∠DCB=∠1,∠AED=∠ACB,故②正确;∵∠1=∠2,∴∠2=∠DCB,∴FG//DC,故①正确;∴∠BFG=∠BDC,故⑤正确;而CD不一定平分∠ACB,∠1+∠B不一定等于90°,故③,④错误;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并能进行推理论证.填空题11、如图,如果∠A+_____=180°,那么AD//BC.答案:∠B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解:∵∠A+∠B=180°,∴AD∥BC.所以答案是:∠B.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2、若∠1与∠2是对顶角,∠3与∠2互余,且∠3=40°,那么∠1=_____.答案:50°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以及余角的定义,即可求解.∵∠1与∠2是对顶角,∴∠1=∠2,∵∠3与∠2互余,∴∠3+∠2=90°,∴∠3+∠1=90°,∵∠3=40°,∴∠1=50°.故答案是:5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对顶角的性质以及余角的定义,掌握对顶角相等以及余角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13、“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逆命题是_________.答案: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分析:交换题目中的题设和结论即可.解:原命题“等边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的条件是“一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结论是“这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互换条件和结论可得到逆命题“如果一个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简化为“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所以答案是:锐角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命题与逆命题,能准确找到命题中的题设和结论是解题的关键.14、若∠α与∠β是对顶角,且∠α+∠β=120°,则∠β=_______°.答案:60分析:根据对顶角相等解答即可.解:∵∠α与∠β是对顶角,∴∠α=∠β,∵∠α+∠β=120°,∴∠α=∠β=60°.所以答案是:60.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了对顶角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已知:如图,∠1=∠2=∠3=54°,则∠4的度数是___________.答案:126°.分析:由∠1=∠2及对顶角相等可得出∠1=∠5,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出l1∥l2,利用“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可求出∠6的度数,再利用对顶角相等可得出∠4的度数.解:给各角标上序号,如图所示.∵∠1=∠2,∠2=∠5,∴∠1=∠5,∴l1∥l2,∴∠3+∠6=180°.∵∠3=54°,∴∠6=180°-54°=126°,∴∠4=∠6=126°.所以答案是:126°.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牢记平行线的各判定与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解答题16、已知:直线EF分别与直线AB,CD相交于点G,H,并且∠AGE+∠DHE=180°.(1)如图1,求证:AB∥CD;(2)如图2,点M在直线AB,CD之间,连接GM,HM,求证:∠M=∠AGM+∠CHM;(3)如图3,在(2)的条件下,射线GH是∠BGM的平分线,在MH的延长线上取点N,连接GN,若∠N=∠AGM,∠M=∠N+1∠FGN,求∠MHG的度数.2答案:(1)见解析;(2)见解析;(3)60°分析:(1)根据已知条件和对顶角相等即可证明;(2)如图2,过点M作MR∥AB,可得AB∥CD∥MR.进而可以证明;(3)如图3,令∠AGM=2α,∠CHM=β,则∠N=2α,∠M=2α+β,过点H作HT∥GN,可得∠MHT=∠N=2α,∠GHT=∠FGN=2β,进而可得结论.(1)证明:如图1,∵∠AGE+∠DHE=180°,∠AGE=∠BGF.∴∠BGF+∠DHE=180°,∴AB∥CD;(2)证明:如图2,过点M作MR∥AB,又∵AB∥CD,∴AB∥CD∥MR.∴∠GMR=∠AGM,∠HMR=∠CHM.∴∠GMH=∠GMR+∠RMH=∠AGM+∠CHM.(3)解:如图3,令∠AGM=2α,∠CHM=β,则∠N=2α,∠M=2α+β,∵射线GH是∠BGM的平分线,∴∠FGM=12∠BGM=12(180°−∠AGM)=90°−α,∴∠AGH=∠AGM+∠FGM=2α+90°﹣α=90°+α,∵∠M=∠N+1∠FGN,2∴2α+β=2α+1∠FGN,2∴∠FGN=2β,过点H作HT∥GN,则∠MHT=∠N=2α,∠GHT=∠FGN=2β,∴∠GHM=∠MHT+∠GHT=2α+2β,∠CHG=∠CHM+∠MHT+∠GHT=β+2α+2β=2α+3β,∵AB∥CD,∴∠AGH+∠CHG=180°,∴90°+α+2α+3β=180°,∴α+β=30°,∴∠GHM=2(α+β)=60°.小提示: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对顶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17、已知:直线GH分别与直线AB,CD交于点E,F.EM平分∠BEF,FN平分∠CFE,并且EM∥FN.(1)如图1,求证:AB∥CD;(2)如图2,∠AEF=2∠CFN,在不添加任何辅助线的情况下,请直接写出图2中四个角,使写出的每个角的度数都为135°.答案:(1)见解析(2)∠AEM,∠GEM,∠DFN,∠HFN解析:(1)证明:∵EM∥FN,∴∠EFN=∠FEM.∵EM平分∠BEF,FN平分∠CFE,∴∠CFE=2∠EFN,∠BEF=2∠FEM.∴∠CFE=∠BEF.∴AB∥CD.(2)解:∠AEM,∠GEM,∠DFN,∠HFN度数都为135°.理由如下:∵AB∥CD,∴∠AEF+∠CFE=180°,∵FN平分∠CFE,∴∠CFE=2∠CFN,∵∠AEF=2∠CFN,∴∠AEF=∠CFE=90°,∴∠CFN=∠EFN=45°,∴∠DFN=∠HFN=180°﹣45°=135°,∵∠BEF=180°-∠AEF=90°,ME平分∠BEF,∴∠BEM=∠FEM=45°,∴∠AEM=∠AEF+∠FEM=90°+45°=135°,∠GEM=∠GEB+∠BEM=∠AEF+∠BEM=90°+45°=135°,∴∠AEM,∠GEM,∠DFN,∠HFN度数都为135°.小提示:本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掌握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是解题关键.18、已知:如图,∠1=∠2.求证:AB//CD.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1=______.证明:∵∠1=∠2,(已知)又∠3=∠2,()∴∠1=__________.()∴AB//CD.(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3;对顶角相等;∠3;等量代换;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分析:根据等量代换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即可得出结果.分析:如图,欲证AB//CD,只要证∠1=∠3.证明:∵∠1=∠2,(已知)又∠3=∠2,(对顶角相等)∴∠1=∠3.(等量代换)∴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小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属于基础题,掌握平行线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下册重点突破与同步训练-第五章
1 2 ∠1与∠2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5 《相交线与平行线》章末复习(基础巩固)【要点梳理】知识点一、相交线1.对顶角、邻补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有公共顶点∠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即∠1=∠2邻补角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邻补角互补即∠3+∠4=180°要点诠释: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对顶角的特征:有公共顶点,角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邻补角的特征:有公共顶点,有一条公共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2.垂线及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1所示,符号语言记作: AB ⊥CD,垂足为O.要点诠释:要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只需看它们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是否有一个角是直角,两条线段垂直,是指这两条线段所在的直线垂直.(2)垂线的性质: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2:PO⊥AB,点P 到直线AB的距离是垂线段PO的长.要点诠释:垂线段PO是点P到直线AB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知识点二、平行线1.平行线的判定判定方法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判定方法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2)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平行线的传递性).(3)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点诠释: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性质还有:(1)若两条直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没有公共点.(2)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直线垂直,那么它必与另一条直线垂直.3.两条平行线间的距离如图3,直线AB∥CD,EF⊥AB于E,EF⊥CD于F,则称线段EF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间的距离.要点诠释:(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处处相等.(2)初中阶级学习了三种距离,分别是两点间的距离、点到直线距离、平行线间的距离.这三种距离的共同点在于都是线段的长度,它们的区别是两点间的距离是连接这两点的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距离是直线外一点引已知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 平行线间的距离是一条直线上的一点到与之平行的另一直线的距离.(3)如何理解“垂线段”与“距离”的关系:垂线段是一个图形,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它们之间不能等同.知识点三、命题及平移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每个命题都由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2.平移:在平面内,将一个图形沿某个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要点诠释:平移的性质:(1)平移后,对应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2)平移后,对应角相等;(3)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线段平行(或共线)且相等;(4)平移后,新图形与原图形是一对全等图形.【典型例题】类型一、相交线例1. a、b、c是平面上任意三条直线,交点可以有()A.1个或2个或3个B.0个或1个或2个或3个C.1个或2个D.都不对【思路点拨】根据三条直线两两平行,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两条直线平行与第三条直线相交,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不交于同一点,可得答案.【答案】B【解析】解:三条直线两两平行,没有交点;三条直线交于一点,有一个交点;两条直线平行与第三条直线相交,有两个交点;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不交于同一点,有三个交点,故选B.【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相交线,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①三条直线两两平行,②三条直线交于一点,③两条直线平行与第三条直线相交,④三条直线两两相交不交于同一点,注意不要漏掉任何一种情况.举一反三:【变式】如图所示,已知∠AOD=∠BOC,请在图中找出∠BOC的补角,邻补角及对顶角.【答案】解:因为∠BOC+∠AOC=180º(平角定义),所以∠AOC是∠BOC的补角.因为∠AOD+∠BOD=180º(平角定义),∠AOD=∠BOC(已知),所以∠BOC+∠BOD=180º.所以∠BOD是∠B OC的补角.所以∠BOC的补角有两个:∠BOD和∠AOC.而∠BOC的邻补角只有一个∠AOC,且∠BOC没有对顶角.例2. 已知:如图,直线a、b、c两两相交,且∠1=2∠3,∠2=86°,求∠4的度数.【答案与解析】解:根据对顶角相等,∴∠1=∠2=86°.又∵∠1=2∠3,∴86°=2∠3,∴∠3=43°,又∠3与∠4对顶角,所以∠3=∠4=43°.【总结升华】涉及到角的运算时,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和隐含条件(对顶角)是解题的关键.性质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类型二、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例3.如图,已知∠ADE = ∠B,∠1 =∠2,那么CD∥FG吗?并说明理由.【答案与解析】解:平行,理由如下:因为∠ADE=∠B,所以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所以∠1=∠BCD(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又因为∠1=∠2(已知),所以∠BCD=∠2.所以CD∥FG(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总结升华】反复应用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见到角相等或互补,就应该想到判断直线是否平行,见到直线平行就应先想到角相等或角互补.举一反三:【变式】如图,已知∠1+∠2=180°,∠3=∠B,试判断∠AED与∠ACB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答案】∠AED=∠ACB,理由如下:∵∠1+∠2=180°,又∠1+∠4=180°,∴∠2=∠4.∴AB∥EF(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5=∠3.又∠3=∠B,∴∠5=∠B.∴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ED=∠AC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类型三、命题及平移例4.如图所示,请你填写一个适当的条件:________,使AD∥BC.【思路点拨】欲证AD∥BC,结合图形,故可按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来补充条件.【答案】∠FAD=∠FBC,或∠ADB=∠CBD,或∠ABC+∠BAD=180°.【解析】解:本题答案不唯一,如:利用“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添加条件∠FAD=∠FBC;利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添加条件∠ADB=∠CBD;利用“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可添加条件∠ABC+∠BAD=180°.【总结升华】这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分清题设和结论:结论:AD∥BC,题设可根据平行线的判定方法,逐一寻找即可.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1)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a∥b,b∥c,则a∥c(2)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a⊥b,b⊥c,则a⊥c(3)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a∥b,a⊥c,则b⊥c(4)在同一平面内,a、b、c是直线,a⊥b,b⊥c,则a∥c.A.1 B.2C.3D.4 【答案】C例5.如图(1),线段AB经过平移有一端点到达点C,画出线段AB平移后的线段CD.【思路点拨】连接AC或BC便得平移的方向和距离.【答案与解析】解:如图(2),线段CD有两种情况:(1)当点A平移到点C时,则点D在点C的下方,因此下边线段CD即为所求;(2)当点B平移到点C时,则点D在点C的上方,上边线段CD 即为所求.【总结升华】平移是由平移的方向和距离决定的.本题中未指明哪一端点(A还是B)移动到点C,故应有两种情况:即点A平移到点C或点B平移到点C.举一反三:【变式】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平移不改变图形的形状和大小B.平移中图形上每个点移动的距离可以不同C.经过平移,图形的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D.经过平移,图形对应点的连线段相等【答案】B类型四、实际应用例6.如图,107国道a上有一个出口M,想在附近公路b旁建一个加油站,欲使通道最短,应沿怎样的线路施工?【答案与解析】解:如图,过点M作MN⊥b,垂足为N,欲使通道最短,应沿线路MN施工.【总结升华】灵活运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是解答此类问题的关键.【巩固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图中,∠1和∠2是对顶角的有()个.A.1个B.2个C.3个D.4个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点之间的距离是两点间的线段B.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C.与同一条直线垂直的两条直线也垂直D.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给出下列说法:(1)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两条平行线中的一条相交,则它与另一条也相交;(3)相等的两个角是对顶角;(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4.∠1和∠2是直线AB和CD被直线EF所截得到的同位角,那么∠1和∠2的大小关系是().A.∠1=∠2 B.∠1>∠2 C.∠1<∠2 D.无法确定5.如图所示中,不能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的是().6.一个人从A点出发向北偏东60°方向走到B点,再从B点出发向南偏西15°方向走到C点,那么∠ABC等于().A.75°B.105°C.45°D.135°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点P画线段AB的垂线.B.P是直线AB外一点,Q是直线AB上一点,连接PQ,使PQ⊥AB.C.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8.如果在同一平面内有两个图形甲和乙,通过平移,总可以完全重合在一起(不论甲和乙的初始位置如何),则甲和乙是().A.两个点B.两个半径相等的圆C.两个点或两个半径相等的圆D.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多边形二、填空题9.如图所示,AB∥CD,EF分别交AB、CD于G、H两点,若∠1=50°,则∠EGB=________.10.平行用符号表示,直线AB与CD平行,可以记作为.11.每天小明上学时,需要先由家向东走150米到公共汽车站点,然后再乘车向西900米到学校,每天小明由家到学校移动的方向是________,移动的距离是________.12. (广东湛江)如图所示,请写出能判断CE∥AB的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13.如图,已知AB∥CD,EF与AB、CD分别相交于点E、F,EP⊥EF,与∠EFD的平分线FP相交于点P,且∠BEP=50°,则∠EPF=________度.北北甲乙14.同一平面内的三条直线a,b,c,若a⊥b,b⊥c,则a________c.若a∥b,b∥c,则a________c.若a∥b,b⊥c,则a________c.15. 如图,在甲、乙两地之间修一条笔直的公路,从甲地测得公路的走向是北偏东48°.甲、乙两地间同时开工,若干天后,公路准确接通,则乙地所修公路的走向是南偏西.16.如图所示,AC⊥BC于点C,CD⊥AB于点D,DE⊥BC于点E,能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条.三、解答题17.把图中的互相平行的线写出来,互相垂直的线写出来:18.如图所示,已知∠1=∠2,AC平分∠DAB,你能推断哪两条线段平行?说明理由.19.如图,在一块长为a米,宽为b米的长方形地上,有一条弯曲的柏油马路,马路的任何地方的水平宽度都是2米,其它部分都是草地.求草地的面积.20.如图所示,点P是∠ABC内一点.(1)画图:①过点P画BC的垂线,垂足为D;②过点P画BC的平行线交AB于点E,过点P画AB的平行线交BC于点F.(2)∠EPF等于∠B吗?为什么?【答案与解析】一、选择题1. 【答案】A;【解析】只有第三个图中的∠1与∠2是对顶角.2. 【答案】D.3. 【答案】B;【解析】(1)只有两条直线平行时,同位角相等,错误;(2)正确;(3)不符合对顶角的定义,错误;(4)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故错误.故选:B.4. 【答案】D;【解析】因为不知道直线AB和CD是否平行,平行时同位角相等,不平行时同位角不相等,所以无法确定同位角是否相等,故选D.5. 【答案】D【解析】易见A、B、C都可以通过基本图形平移得到,只有D不能.6. 【答案】C;【解析】根据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从A点北偏东60°方向等于从B点南偏西60°,再从B点向南偏西15°方向到C点,∠ABC应等于这两个角的差,故C正确.7.【答案】C;【解析】应是过一点画线段所在直线的垂线,不能是画线段的垂线,故A错误;P 是直线AB外一点,Q是直线AB上一点,如果P点不在过Q点与AB垂直的直线上,或Q 点不在过P点与AB垂直的直线上,连接PQ,不可能有PQ⊥AB,故B错误;过一点画直线的平行线,这点不能在直线上,否则是同一条直线,故D错误;只有C是垂线的性质,故C 正确.8.【答案】C【解析】分析:两个能够完全重合的多边形,如果把其中一个多边形旋转一个角度,那么另一个多边形不论怎样平移,也不可能和这个多边形(指旋转一个角度的多边形)完全重合在一起,只有两个点或两个半径相等的圆总能完全重合在一起,故选C.二、填空题9. 【答案】50°【解析】因为AB∥CD,所以∠1=∠AGF,因为∠AGF与∠EGB是对顶角,所以∠EGB =∠AGF,故∠EGB=50°.10.【答案】∥,AB∥CD.11.【答案】向西,750米;【解析】移动的方向是起点到终点的方向,移动的距离是起点到终点的线段的长度.12.【答案】∠DCE=∠A,∠ECB=∠B,∠A+∠ACE=180°;【解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CE∥AB成立的条件可以是∠DCE=∠A或∠ECB=∠B 或∠A+∠ACE=180°.13.【答案】70°;【解析】∠EFD+∠FEB=180°,∠EFD=180°-50°-90°=40°,∴∠EFP=20°,则∠EPF=180°-90°-20°=70°.14.【答案】∥,∥,⊥;15.【答案】48°;【解析】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6.【答案】8;【解析】表示点到直线或线段距离的垂线段有:线段AC、BC、DE、CE、BE、CD、CB、AD.三、解答题17.【解析】解:AB∥CD,MN∥OP,EF∥GH;AB⊥GH,AB⊥EF,CD⊥EF,CD⊥GH.18.【解析】解:AB∥CD,理由如下:因为AC平分∠DAB(已知),所以∠1=∠3(角平分线定义).又因为∠1=∠2(已知),所以∠2=∠3(等量代换),所以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9.【解析】解:将马路的一边向另一边平移到重合,则此时草地的形状为:长为(a-2)米,宽为b米的长方形,所以面积为:(a-2)b=(ab-2b)平方米.20.【解析】解:如图所示,(1)①直线PD即为所求;②直线PE、PF即为所求.(2)∠EPF=∠B,理由:因为PE∥BC(已知),所以∠AEP=∠B(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又因为PF∥AB(已知),所以∠EPF=∠AEP(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EPF=∠B(等量代换).。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 讲义
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概念知识点一、对顶角与邻补角的概念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且这两个角有公共顶点,那么这两个角互为对顶角2、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那么这两个角互为邻补角例1、下列各图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例2、如图所示,∠1和∠2是对顶角的图形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例3、如右图,直线AB、CD交于点O,则(1)如果∠1=30°,那么∠2=______,∠3=______(2)如果∠1=60°,那么∠2=______,∠3=______(3)如果∠1= x ,那么∠2=______,∠3=______总结:邻补角互补,对顶角______321ODBCA例4、看图填空(1)∠COA 与∠BOD 是_______角;∠COA 与∠COB 是_______角(2)∠COB 与∠AOD 是_______角;∠DOB 与∠AOD 是_______角 (3)若∠COA=35°,则∠BOC=_______,∠BOD=_______1、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 、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B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C 、有公共顶点的角就是对顶角D 、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2、如图,已知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COB ,若∠EOB=55°,则∠BOD 的度数是_____3、如右图,直线AB 、CD 交于点O ,则 (1)若∠1+∠3=68°,那么∠1=______ (2)若∠2:∠3=4:1,那么∠2=______ (3)若∠2-∠1=100°,那么∠3=______ ODCBA321ODBCA知识点二、对顶角、邻补角的逻辑推理例1、如图所示,AB、CD、EF交于点O,∠1=20°,∠BOC=80°,求∠COA和∠2的度数例2、如图所示,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AOC:∠AOD=2:3,求∠BOD的度数ODC BA例3、如下图,A,O,B 在同一条直线上,∠AOC=50°,OD 平分∠BOC ,求∠AOD1、如图所示,直线a 、b 、c 两两相交,∠1=2∠3,∠2=65°,求∠4的度数.2、如下图,直线AB ,CD 相交于点O ,OE 平分∠BOD ,OF 平分∠COE, ∠AOD: ∠BOE=4:1,求∠AOF 的度数cba3412FE DC BAO3、如下图,直线AB交CD于点O,由点O引射线OG,OE,OF,使OC平分∠EOG,∠AOG=∠FOE,∠BOD=56°求∠FOC知识点三、垂直的概念和性质垂直的定义:如果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为90°,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通常用“⊥”表示垂直这两条直线的交点叫做垂足垂直有什么性质呢?我们通过例题来学习一下吧例1、如图,直线AB、CD交于O,EO⊥AB于O,则∠1与∠2的关系是()A、互余B、互为对顶角C、互补D、相等G F ED CBAO例2、冬天来了,小明同学去越秀公园游泳,他在泳池里的P点,AC是泳池的岸(1)如果此时他的一条腿抽筋了,要尽快上岸,他应该选择_____路线游向岸边?这样体现的数学原理_____________(2)过一点,有且只有___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3)若PA=50cm,PB=32cm,PO=20cm,PC=40cm,则点P到AC的距离是_______例3、如图所示,点A到BD的距离是指( )A、线段AB的长度B、线段AD的长度C、线段AED、线段AE的长度例4、如图,∠AOB=90°,则AB____BO;若OA=3cm,OB=2cm,则A点到OB的距离是____cm,点B到OA 的距离是____cm;O点到AB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__________最短1、在平面上,过直线上一点可以画这条直线的垂线的条数为( )A.1 B.2 C.3 D.无数条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②在同一平面内,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③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可以任意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④在同一平面内,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A、1个B、2个C、3个D、4个知识点四、运用垂直的性质来计算例1、如图,直线AB、CD、EF相交于点O,CD⊥AB,若∠COE=30°,则∠AOE=____,∠AOF=____1、如图,已知直线AB、CD交于点O,OE为射线,若∠1+∠2=90°,∠1=65°,则∠3=____2、如图,已知AB、CD相交于点O,OE⊥AB,∠EOC=28°,则∠AOD=_______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而∠BEG =∠DFH.∴EG∥FH .
错解分析:在复杂的图形中正确地找出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是运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
键是弄清截线和被截线,截线就是它们的公共边,其余两条边就是被截线.而
∠BEG 和 ∠DFH 不 是 直 线 EG , FH 被 某 条 直 线 所 截 得 的 同 位 角 , ∴ 由
不是,∵∠2 与∠9 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
截而成.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5.2.1 平行线
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 a 与直线 b
互相平行,记作 a ∥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1)相交;(2)平行.
虽然∠1 和∠2 是由直线 EF 和 AB 被直线 DC 所截得的角,
但由于它们不是同旁内角, ∴尽管∠1+∠2=180°, 也不能得到 EF∥AB.
正解:∵∠1=∠4,∠1+∠2=180°,∴∠2+∠4=180°.
∴EF∥DB(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3+∠BDE=180°(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如果题设成立,不能保证结论一定成立,这样的命题叫做假命题.
4.经过推理证实而得到的真命题叫做定理.
5.在很多情况下,一个命题的正确性需要经过推理才能作出判断,这个推理过程
叫做证明.
5.4 平移 1.平移变换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 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 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例:如图,△ABC 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那么: (1)点 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2)点 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
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
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
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A
D
B
E
C
F
(3)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 F;(4)线段 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 (5)线段 BC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6)∠A 的对应角是_____ _. (7)____的对应角是∠F. 解:(1)D;(2)E;(3)C;(4)DE;(5)EF;(6)∠D;(7)∠ACB.
对顶角)
5.1.2 垂线
1.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
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C记作:
AO
如图所示:AB⊥CD,垂足为 O
B
D
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
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a
b 如左图所示,∵ b ∥ a , c ∥ a
c ∴b∥c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
直线都平行.
;
(4)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图,三条直线交于一点,任意找出图中的四对对顶角.
错解:如图, 对顶角为:(1)∠AOC 与∠BOD ;
(2)∠AOF 与∠BOD ;
(3)∠COF 与∠DOE ;
(4)∠AOC 与∠BOE .
错解分析:错解中把有公共顶点的角误认为是对顶角,导致(2)和(4)错误.如果
A
证明:∵∠1=∠B(已知)
∴DE∥BC(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D1
2E
∴∠2=∠C(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B
C
例:如图,AB∥DF,DE∥BC,∠1=65°
求∠2、∠3 的度数
A
D
E
32
F
1
C
B
解:∵DE∥BC
∴∠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DF
∴∠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BEG=∠DFH 不能判定 EG∥FH.
正解:∵EG 平分∠BEN, ∴∠BEG =∠GEN = 1 ∠BEN, 2
同理,∵FH 平分∠DFN, ∴∠DFH =∠HFN = 1 ∠DFN, 2
又∵AB∥CD,∴∠BEN =∠DFN,从而∠GEN =∠HFN.
而∠GEN,∠HFN 是直线 EG,FH 被直线 MN 所截得的同位角,∴EG∥FH.
七下数学 相交线与平行线
5.1 相交线
5.1.1 相交线
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
有公共顶点 ∠1 的两边与 对顶角相等
1
2
∠2 的两边互 即∠1=∠2
为反向延长线
∠1 与∠2
邻补角
43
有公共顶点 ∠3 与 ∠4 有 ∠3+∠4=180 一条边公共, °
另一边互为反
∠3 与∠4
向延长线.
注意点:
(1)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
(2)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
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
(3)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
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例: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线是平行线.
错解:对.
错解分析:平行线是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不相交的两条线,说的不
明确.若是射线或线段有可能不相交.∴说法是错误的.
正解: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
5.2.2 平行线的判定
判定方法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
A D
1
23
B
EC
F
解:(1)由∠2=∠B 可判定 AB∥DE,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由∠1=∠D 可判定 AC∥DF,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3)由∠3+∠F=180°可判定 AC∥DF,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 平行线的性质
5.3.1 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 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3=180°-∠2=180°-65°=115°
例:如图,直线 AB,CD 分别和直线 MN 相交于点 E,F,EG 平分∠BEN,FH
平分∠DFN.若 AB∥CD,你能说明 EG 和 FH 也平行吗?
错解:∵EG 平分∠BEN,∴∠BEG = 1 ∠BEN. 2
同理,∵FH 平分∠DFN,∴∠DFH = 1 ∠DFN. 2
4.点到直线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5.1.3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l、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 a,b 被直线 l 所截
21
34
a
1.∠1 与∠5 在截线 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 a,b 的上方, 6 5
性质 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 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E
A
3
B
14
几何符号语言:
C
2
F
D
∵AB∥CD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例:已知∠1=∠B,求证:∠2=∠C
解: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
生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 与∠2 是同旁内角;∠1 与∠7 是同位角;∠1 与∠BAD
是同旁内角;∠2 与∠6 是内错角;∠5 与∠8 对顶角.
A
A
2
A
D
A
D
2
6
1
1
7
1
C
B
FB
C
B
F
B
A
F
5 C8
E B
注意:图中∠2 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
例:如图,△ABC 中,已知∠1+∠2=180°,∠3=∠B, 试判断 DE 与 BC 的位置
关系,并说明理由.
错解:∵∠1+∠2=180°,∴EF∥AB .
∴∠3+∠BDE =180°.
∵∠3=∠B,∴∠B+∠BDE =180°.
∴DE∥BC.
错解分析:由∠1+∠2=180°,不能得到 EF∥AB.
对对顶角的概念没有真正理解和掌握,在比较复杂的图形识别中会产生错误.对
顶角就是: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
正解:(1)∠AOC 与∠BOD ;(2)∠BOE 与∠AOF;(3)∠COF 与∠DO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