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合集下载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的性质相交线是两条在某一点相遇的直线。

两条相交的直线会在交点处形成锐角和钝角。

在相交线中,如果一个角是锐角,那么它的补角就是钝角;如果一个角是钝角,那么它的补角就是锐角。

这是相交线的性质之一。

因此,我们可以用这种方法来比较两条直线是否垂直。

二、对顶角与邻补角对顶角是两条直线相交形成的相对的两个角。

它们的度数总和为180度。

而邻补角则是相邻的两个角的度数之和为90度。

这些关系对于解决一些几何问题非常有用。

三、平行线的判定平行线是指两条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直线。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判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从而解决一些几何问题。

四、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具有以下性质: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

这些性质都可以用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例如计算角度、证明线段相等等等。

五、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综合应用在解决几何问题时,我们经常需要将平行线和相交线的知识结合起来使用。

例如,我们可以利用相交线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垂直或平行,或者利用这些性质来计算角度和线段长度等。

六、空间中的平行关系在三维空间中,我们也可以定义平行关系。

例如,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可以被定义为平行的,如果它们在三个方向上都相等或成比例。

此外,两个平面或两条直线也可以被定义为垂直的,如果它们在三个方向上都相交于90度的角度。

这些关系在解决一些空间几何问题时非常有用。

七、命题与证明在几何学中,一个命题是由一个或多个已知事实和一个结论所组成。

如果命题的结论是由已知事实经过推理而得出的,那么这个命题就被称为定理。

证明一个命题就是要用逻辑推理的方法证明它是正确的。

证明的方法通常包括使用定义、公理、定理和已知事实等。

通过证明,我们可以确定一个命题是否为真,从而提高我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八、互逆命题互逆命题是一种特殊的命题形式,它指的是两个命题中的每一个都是另一个的逆命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在几何学中,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基础概念。

它们在理解和解决几何问题时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对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概念、性质以及应用进行总结。

一、相交线的概念及性质相交线是指在同一个平面内交于一点或多个点的两条或多条线段。

我们来看一下相交线的性质。

1. 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线段在平面内交于一点或多个点。

2. 相交线的种类:根据其相交方式,相交线可以分为垂直相交线和斜交线两种。

垂直相交线是指交于一点且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斜交线是指交于一点但不互相垂直的两条线段。

3. 相交线上的角:相交线会形成一些特殊的角,主要包括相邻角、对顶角、内错角和外错角。

相邻角是指在同一侧的相交线上,且共享一个端点的两个角;对顶角是指在相交线的对立面上,且互相垂直的两个角;内错角是指在同一侧的相交线上,且不相邻的两个角;外错角是指在同一侧的相交线上,且与内错角互补的两个角。

4. 直线的平分线:两条相交直线的交点处的角被称为直线的平分线。

平分线将原角分成两个相等的角。

二、平行线的概念及性质平行线是指在同一平面内,永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平行线的性质。

1. 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如果不相交,则它们是平行线。

2. 平行线的判定:常用方法有欧几里得假设、对角线法、平行线法则等。

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之间相互平行;平行线与同一条直线的交线上的对应角相等;平行线与同一平行线的交线上的对应角相等;平行线与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相等。

4. 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在实际问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在测量、建筑、地理等领域。

通过平行线的性质,我们可以解决许多与位置、角度、距离等有关的问题。

三、相交线与平行线的关系相交线和平行线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的性质可以相互应用。

1. 垂直相交线与平行线: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垂直相交线所截,那么所截得的对应角互为互补角。

2. 斜交线与平行线: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斜交线所截,那么所截得的对应角互为相等角或互为互补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全章知识点知识点知识点归纳总结归纳总结归纳总结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垂线的画法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A B C D O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PO 是垂线段.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5、如何理解如何理解““垂线垂线””、“垂线段垂线段””、“两点间距离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⑶线段与距离 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5.2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P A B O a bc∴b ∥c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5、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内且交错)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A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例如: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 ;⑷∠2与∠6;⑸∠5与∠8.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ab l1 2 3 4 5 6 7 81 6 B A D23 45 7 89 F EC A BF 2 1 A B 1 7A B C D 2 6A DB 1 AF E5 8 C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不是,因为∠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7、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方法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2=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注意:⑴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上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就是根据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数量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这种“位置关系”.⑵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两种: ① 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② 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 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⑴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 ⑵正确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因为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典型例题: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解答:⑴由∠2=∠B 可判定AB ∥DE ,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B C DE F 1 2 3 4⑵由∠1=∠D 可判定AC ∥DF ,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由∠3+∠F =180°可判定AC ∥DF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几何符号语言: ∵AB ∥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注意:直线AB ∥CD ,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G ,过点G 作CD 的垂线段GH ,则垂线段GH 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 与CD 间的距离.3、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A B C DE F 1 2 3 4 A E G BC FH D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 同旁内角互补.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典型例题:已知∠1=∠B ,求证:∠2=∠C证明:∵∠1=∠B (已知)∴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注意,在了DE ∥BC ,不需要再写一次了,得到了DE ∥BC ,这可以把它当作条件来用了.典型例题:如图,AB ∥DF ,DE ∥BC ,∠1=65°求∠2、∠3的度数 解答:∵DE ∥BC (已知)∴∠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DF (已知) ∴AB ∥DF (已知)∴∠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180°-∠2=180°-65°=115°5.4平移1、平移变换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典型例题:如图,△ABC 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 ,那么:⑴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⑵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⑶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 ;⑷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⑸线段BC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A D F BE C 1 2 3⑹∠A的对应角是______.⑺____的对应角是∠F.解答:⑴D;⑵E;⑶C;⑷DE;⑸EF;⑹∠D;⑺∠ACB.思维方式:利用平移特征: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解答.。

初中数学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初中数学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 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 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 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特别注意:① 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互为同旁内角;② 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称呼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上才有的,这两条直线也可以不平行,也同样的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总结

名师总结优秀知识点《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段.它只能量出或求出,而不能说画出,画出的是垂线段这个图形.一:相交线三、平行线( 1 )相交线的定义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 1)平行线的定义 :在同一平面内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条直线为相交线.记作: a∥ b;读作:直线 a 平行于直线 b .( 2 )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 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对于这一( 3 )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知识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 4 )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①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②对于线段或射线来说,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角.∠ 1 和∠ 3,∠ 2 和∠ 4 是对顶角 .( 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 5 )邻补角: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2如图,过点 P 只有直线 a 与直线 b平行如图:∠ 1 和∠ 2,∠ 2 和∠ 3 是邻补角 .( 4)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 6 )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 1 =∠ 3,13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2=∠ 4)4( 5)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 7 )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图∠ 1+∠ 2 = 180 °)如图,如果 a ∥ c, b∥ c,那么 a ∥c( 8 )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邻补角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 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总结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相交线(1)相交线的定义两条直线交于一点,我们称这两条直线相交.相对的,我们称这两条直线为相交线.(2)两条相交线在形成的角中有特殊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的有对顶角和邻补角两类.(3)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4)对顶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1和∠3,∠2和∠4是对顶角.(5)邻补角:只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如图:∠1和∠2,∠2和∠3是邻补角.(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如图∠1=∠3,∠2=∠4)(7)邻补角的性质:邻补角互补,即和为180°.(如图∠1+∠2=180°)(8)邻补角、对顶角成对出现,在相交直线中,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邻补角、对顶角都是相对与两个角而言,是指的两个角的一种位置关系.它们都是在两直线相交的前提下形成的。

二、垂线(1)、垂线的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如图,OD⊥AB,垂足为O(2)、垂线的性质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注意:“有且只有”中,“有”指“存在”,“只有”指“唯一”“过一点”的点在直线上或直线外都可以。

(3)、垂线段:从直线外一点引一条直线的垂线,这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垂线段.(4)垂线段的性质:垂线段最短.正确理解此性质,垂线段最短,指的是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所作的垂线段最短.它是相对于这点与直线上其他各点的连线而言.(如图,PA,PB,PC等线段中,PO最短)(4)、点到直线的距离(如图,PO的长)(1)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2)点到直线的距离是一个长度,而不是一个图形,也就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垂线段.它只能量出或求出,而不能说画出,画出的是垂线段这个图形.三、平行线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有两种:平行和相交.(1)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记作:a∥b;读作:直线a平行于直线b.(2)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平行或相交,对于这一知识的理解过程中要注意:①前提是在同一平面内;②对于线段或射线来说,指的是它们所在的直线.(3)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如图,过点P只有直线a 与直线 b平行(4)平行公理中要准确理解“有且只有”的含义.从作图的角度说,它是“能但只能画出一条”的意思.(5)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图,如果a∥c,b∥c,那么a∥c2、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1)同位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位角.例如∠1和∠5,∠3和∠7,∠4和∠8,∠2和∠6.(2)内错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内错角.例如∠3和∠5,∠4和∠6.(3)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的角中,若两个角都在两直线的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则这样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总结1.对顶角,同位角,同旁内角,内错角,邻补角;垂线,角平分线,平行线2.定理总结:(1)对顶角相等。

(2)经过直线外或直线上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3)经过已知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4)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5)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6)平行线的判定: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7)平行线的特征:两条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其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有如下关系:(1)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题型:一.确定角之间的关系(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或计数(数一共几对)。

二.角度的计算;实际问题(a地理偏向; b白纸折叠 c走路拐弯儿)利用垂直、平行,余角,补角,对顶角等关系进行计算。

例题1:选择:如果两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而其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4倍少,那么这两个角是30()、、1010、104213842138A. B. 都是 C. 或 D. 以上都不对例题2:判断:如果乙船在甲船的北偏西35°的方向线上, 那么从甲船看乙船的方向角是南偏东35°.( )例题3:如图,已知AB 、CD 、EF 相交于点O ,AB ⊥CD ,OG 平分∠AOE ,∠FOD =28°,求∠COE 、∠AOE、∠AOG 的度数.例题4:折叠:如图,先找到长方形纸的宽DC 的中点E ,将∠C 过E 点折起任意一个角,折痕是EF ,再将∠D 过E 点折起,使DE 和C'E 重合,折痕是GE ,请探索下列问题:(1)∠FEC'和∠GEC'互为余角吗?为什么?(2)∠GEF 是直角吗?为什么?(3)在上述折纸图形中,还有哪些互为余角?还有哪些互为补角?例题5:如图,直线AB 、CD 、EF 相交于同一点O,而且∠BOC=∠AOC,∠DOF=∠AOD,2313那么∠FOC=______度.FE OD CBA例题6:一学员练习驾驶汽车,两次拐弯后,行驶的方向与原来的方向相同,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能是() A. 第一次向左拐,第二次向右拐 B. 第一次向右拐,第二次向左拐303050130 C.第一次向右拐,第二次向右拐 D.第一次向左拐,第二次向左拐5013050130三.利用平行线、垂线的性质计算角度、证明平行或证明角之间的关系例题1:如图,AB ⊥BD,CD ⊥MN,垂足分别是B 、D 点,∠FDC=∠EBA.(1)判断CD 与AB 的位置关系;(2)BE 与DE 平行吗?为什么?例题2:如图,已知,,是的平分线,,求的度数。

(完整版)初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1]2,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1]2,推荐文档

5.1 相交线
1、邻补角与对顶角
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
图形
顶点
边的关系
大小关系
对顶角
有公共顶点
∠1 的两边与 对顶角相等
1
2
∠2 的两边互为 即∠1=∠2 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
∠1 与∠2 43
∠3 与∠4
有公共顶点
∠3 与∠4 有一 条边公共,另一 边互为反向延长 线。
3、垂线的画法: 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
第 1 页共 7 页
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 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摘要: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 与 是对顶角,那么 一定有 ;反之如果 ,那么 与 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 与 互为邻补角,则一 定有 180 ;反之如果 180 ,则 与 不一定是邻补角。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 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例如:
A
D
3 2
4
B1
567 F C8
9
E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 与∠2;⑵∠1 与∠7;⑶∠1 与∠BAD;⑷∠2 与∠6;⑸∠5 与
∠8。 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 与∠2 是同旁内角;∠1 与∠7 是同位角;∠1 与∠BAD 是同旁内角;∠2 与∠6 是内错 角;∠5 与∠8 对顶角。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
以下是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
1. 相交线:相交线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交于一点。

在相交线中,我们主要研究的是对顶角和邻补角。

对顶角相等,邻补角互补。

同时,我们还学习到了垂线,即直线与给定直线垂直,且交于一点。

2. 平行线:平行线是指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且不相交。

平行线具有传递性,即如果a平行于b且b平行于c,那么a平行于c。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方法。

3. 平行线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这些性质是平行线的基本性质,也是解决相关问题的关键。

4. 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包括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等。

通过这些判定方法,我们可以确定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5. 平行线的应用:平行线在几何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或全等、解决角度和距离的问题等。

同时,在现实生活中,平行线也有很多应用,如建筑、道路规划等。

以上是关于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的主要知识点,掌握这些知识点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完整版)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完整版)初一数学下册《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归纳

相交线与平行线一、目标与要求1.理解对顶角和邻补角的概念,能在图形中辨认;2.掌握对顶角相等的性质和它的推证过程;3.通过在图形中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

二、重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性质和画法;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概念与识别。

三、难点在较复杂的图形中准确辨认对顶角和邻补角;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对平行线本质属性的理解,用几何语言描述图形的性质;能区分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混合应用。

四、知识框架五、知识点、概念总结1.邻补角: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公共顶点且有一条公共边的两个角是邻补角。

2.对顶角: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叫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像这样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3.对顶角和邻补角的关系4.垂直:两条直线、两个平面相交,或一条直线与一个平面相交,如果交角成直角,叫做互相垂直。

5.垂线: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叫做互相垂直,其中一条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6.垂足:如果两直线的夹角为直角,那么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7.垂线性质(1)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单说成:垂线段最短。

(3)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8.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同位角:∠1与∠5像这样具有相同位置关系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

内错角:∠2与∠6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

同旁内角:∠2与∠5像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

9.平行:在平面上两条直线、空间的两个平面或空间的一条直线与一平面之间没有任何公共点时,称它们平行。

10.平行线: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11.命题: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命题。

12.真命题:正确的命题,即如果命题的题设成立,那么结论一定成立。

13.假命题:条件和结果相矛盾的命题是假命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点难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重难点知识点拨一.余角、补角、对顶角1,余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直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余角.2,补角:如果两个角的和是平角,那么称这两个角互为补角.3,对顶角: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并且它们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4,互为余角的有关性质:①∠1+∠2=90°,则∠1、∠2互余;反过来,若∠1,∠2互余,则∠1+∠2=90°;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如果∠l十∠2=90°,∠1+∠ 3=90°,则∠2=∠3.5,互为补角的有关性质:①若∠A+∠B=180°,则∠A、∠B互补;反过来,若∠A、∠B互补,则∠A+∠B=180°.②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如果∠A+∠C=180°,∠A+∠B=180°,则∠B=∠C.6,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二.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认识及平行线的性质7,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相交或平行.8,“三线八角”的识别:三线八角指的是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的八个角.正确认识这八个角要抓住:同位角位置相同,即“同旁”和“同位”;内错角要抓住“内部,两旁”;同旁内角要抓住“内部、同旁”.三.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9,平行线的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是平行线.10,平行公理: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平行.11,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指在一条直线上任意找一点向另一条直线作垂线,垂线段的长度就是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1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13,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4,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难题巧解点拨例1求证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例2如图,AB、CD两相交直线与EF、MN两平行直线相交,试问一共可以得到同旁内角多少对例3已知:∠B+∠D+∠F=360o.求证:AB∥EF.AB C例4如图,∠1+∠2=∠BCD,求证AB∥D E.ABCED典型热点考题例1如图2—15,∠1=∠2,∠2+∠3=180°,AB∥CD吗AC∥BD 吗为什么例2 已知直线a、b、c在同一平面内,a∥b,a与c相交于p,那么b与c也一定相交.请说明理由.小试牛刀一、选择题1.图2—17中,同旁内角共有A .4对B .3对C .2对D .1对2、光线a 照射到平面镜CD 上,然后在平面镜AB 和CD 之间来回反射,光线的反射角等于入射角.若已知∠1=35°,∠3=75°,则∠2=A .50°B .55°C .66°D .65°3、如图3,把长方形纸片沿EF 折叠,使D ,C 分别落在D ',C '的位置,若65EFB =∠,则AED '∠等于A .50B .55C .60D .65第2题图 第3题图4.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所成8个角中有一对内错角相等,那么A .8角均相等B .只有这一对内错角相等C.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也相等 D .凡是内错角的两角都相等,凡是同位角的两角都不相等 5、如图,在ABC 中,已知AB=AC,点D 、E 分别在AC 、AB 上,且BD=BC,AD=DE=EB,那么A ∠的度数是 BA 、30°B 、45°C 、35°D 、60°6、一辆汽车在笔直的公路上行驶,两次拐弯后,仍在原来的方向上CABDE平行前进,则这两次拐弯的角度可以是 A.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B.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C.第一次向左拐40°,第二次向左拐140° D.第一次向右拐40°,第二次向右拐40° 7、已知:如图,AB A 、++=360 B 、++=180 C 、+-=180 D 、--=908、如图,把三角形纸片沿DE 折叠,当点A 落在四边形BCED 内部时,则∠A 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 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 A ∠A =∠1+∠2 B2∠A =∠1+∠2 C3∠A =2∠1+∠2 D3∠A=2∠1十∠2 二、填空题1、用等腰直角三角板画45AOB =∠,并将三角板沿OB 方向平移到如图17所示的虚线处后绕点M 逆时针方向旋转22,则三角板的斜边与射线OA 的夹角α为______ 2、如图2—30,直线CD 、EF 相交于点A,则在∠1、∠2、∠3、∠4、∠B 和∠C 这6个角中.1同位角有______; 2内错角有______; 3同旁内角有_____.OM BA22α第1题图第2题图3、如图2—31,直线a、b被直线AB所截,且AB⊥BC,1∠1和∠2是_______角;2若∠1与∠2互补,则∠1-∠3=_______.4、如图,图中有_________对同位角,_________对内错角,_________对同旁内角.三、解答题1、已知:如图2—33,∠ABC=∠ADC,BF、DE是∠ABC、∠ADC的角平分线,∠1=∠2.求证:DC∥AB.2、在3×3的正方形ABCD的方格中,1+2+3+4+5+6+7+8+9之和是多少度解:3、已知:如图,CD 解:4、如图,哪些条件能判定直线AB ∥CD5、如图,已知DE 、BF 平分∠ADC 和∠ABC ,∠ABF =∠AED ,∠ADC =∠ABC ,由此可推得图中哪些线段平行并写出理由.6、实验证明,平面镜反射光线的规律是:射到平面镜上的光线和被反射出的光线与平面镜所夹的锐角相等.1如图,一束光线m 射到平面镜a 上,被a 反射到平面镜b 上,又被b 反射.若被b 反射出的光线n 与光线m 平行,且∠1=50°,则∠2= °,∠3= °.14 32ADC B2在1中,若∠1=55°,则∠3= °;若∠1=40°,则∠3= °.3由1、2,请你猜想:当两平面镜a 、b 的夹角∠3= °时,可以使任何射到平面镜a 上的光线m ,经过平面镜a 、b 的两次反射后,入射光线m 与反射光线n 平行.你能说明理由吗7、潜望镜中的两个镜子MN 和PQ 是互相平行的,如图所示,光线AB 经镜面反射后,∠1=∠2,∠3=∠4,试说明,进入的光线AB 与射出的光线CD 平行吗为什么8、如图:已知DEF ABC ∆∆与是一副三角板的拼图,在同一条线上D C E A ,,,. 1、求证BC EF // ; 2、求21∠∠与的度数P OFBEACQ2 1 321nmba。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 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

相交线与平行线 全章知识点归纳总结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 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A B C D O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 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PO 是垂线段.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⑶线段与距离 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5.2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 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 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 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PA BOa bc∴b ∥c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5、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内且交错)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A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例如: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 ;⑷∠2与∠6;⑸∠5与∠8.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ab l1 2 3 4 5 6 7 81 6 B A D23 45 7 89 F EC A B2 1 A C 1 7A B C D 2 6A DB F 1 BAF E5 8 C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不是,因为∠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7、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方法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2=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注意:⑴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上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就是根据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数量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这种“位置关系”.⑵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两种: ① 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② 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 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⑴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 ⑵正确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因为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典型例题: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解答:⑴由∠2=∠B 可判定AB ∥DE ,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B C DE F 1 2 3 4⑵由∠1=∠D 可判定AC ∥DF ,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由∠3+∠F =180°可判定AC ∥DF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符号语言: ∵AB ∥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注意:直线AB ∥CD ,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G ,过点G 作CD 的垂线段GH ,则垂线段GH 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 与CD 间的距离.3、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A B C DE F 1 2 3 4 A E G BC FH D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典型例题:已知∠1=∠B ,求证:∠2=∠C证明:∵∠1=∠B (已知)∴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 注意,在了DE ∥BC ,不需要再写一次了,得到了DE ∥BC ,这可以把它当作条件来用了.典型例题:如图,AB ∥DF ,DE ∥BC ,∠1=65°求∠2、∠3的度数 解答:∵DE ∥BC (已知)∴∠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DF (已知) ∴AB ∥DF (已知)∴∠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180°-∠2=180°-65°=115°5.4平移1、平移变换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 2、平移的特征: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典型例题:如图,△ABC 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 ,那么:⑴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⑵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⑶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 ;⑷线段AB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⑸线段BC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A D F BE C 1 2 3⑹∠A的对应角是______.⑺____的对应角是∠F.解答:⑴D;⑵E;⑶C;⑷DE;⑸EF;⑹∠D;⑺∠ACB.思维方式:利用平移特征: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解答.。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最全知识点

(完整版)相交线与平行线最全知识点

一、本章共分4大节共14个课时;(2.16~3.7第1、4周)章节内容课时第五章 相交线与平行线145.1 相交线35.2 平行线及其判定 35.3 平行线的性质 45.4 平移2单元小结2二、本章有四个数学基本事实1.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2.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垂直;3.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4.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三、本章共有19个概念1.对顶角2.邻补角3.垂直4.垂线5.垂足6.垂线段7.点到直线的距离8.同位角9.内错角10.同旁内角11.平行12.数学基本事实13.平行公理14.命题15.真命题16.假命题17.定理18.证明19.平移四、转化的数学思想遇到新问题时,常常把它转化为已知(或已解决)的问题.P14五、平移1.找规律2.转化求面积3.作图(2009年安徽中考)学校植物园沿路护栏纹饰部分设计成若干个全等菱形图案,每增加一个菱形图案,纹饰长度就增加d cm ,如图所示.已知每个菱形图案的边长cm ,其一个内角为60°.(1)若d =26,则该纹饰要231个菱形图案,求纹饰的长度L ;【解】(2)当d =20时,若保持(1)中纹饰长度不变,则需要多少个这样的菱形图案?【解】第19题图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图形顶点边的关系大小关系对顶角∠1与∠2有公共顶点∠1的两边与∠2的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对顶角相等即∠1=∠2邻补角∠3与∠4有公共顶点∠3与∠4有一条边公共,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3+∠4=180°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简称:垂线段最短.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1243AB C DO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PO 是垂线段.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垂直的性质)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⑶线段与距离 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5.2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与直线互相平行,记作∥a b a .b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如左图所示,∵∥,∥b a c a ∴∥b cPA BOab 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5、三线八角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被直线所截b a ,l ①∠1与∠5在截线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的上方,l b a ,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 ②∠5与∠3在截线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l b a ,内且交错) ③∠5与∠4在截线的同侧,在被截直线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l b a , 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同位角是“F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 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例如: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 ;⑷∠2与∠6;⑸∠5与∠8. 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abl1234567816B A D 2345789FEC A BF 21ABC17ABCD26ADBF1AF58C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不是,因为∠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7、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方法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几何符号语言: ∵ ∠3=∠2 ∴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1=∠2 ∴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 ∠4+∠2=180° ∴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注意:⑴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上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就是根据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数量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这种“位置关系”.⑵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两种:①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 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 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⑴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 ⑵正确 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因为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典型例题: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解答:⑴由∠2=∠B 可判定AB ∥DE ,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BC DEF 1234⑵由∠1=∠D 可判定AC ∥DF ,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由∠ACF +∠F =180°可判定AC ∥DF ,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3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性质: 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符号语言: ∵AB ∥CD ∴∠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 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注意:直线AB ∥CD ,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G ,过点G 作CD 的垂线段GH ,则垂线段GH 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 与CD 间的距离.3、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A BC DEF 1234A EGBC FHDn 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典型例题:已知∠1=∠B ,求证:∠2=∠C 证明:∵∠1=∠B (已知) ∴DE ∥BC (同位角相等, 两直线平行) ∴∠2=∠C (两直线平行 同位角相等)注意,在了DE ∥BC ,不需要再写一次了,得到了DE ∥BC ,这可以把它当作条件来用了.典型例题:如图,AB ∥DF ,DE ∥BC ,∠1=65° 求∠2、∠3的度数解答:∵DE ∥BC (已知) ∴∠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AB ∥DF (已知) ∴AB∥DF (已知) ∴∠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3=180°-∠2=180°-65°=115°5.4平移1、平移变换 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 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的特征: 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典型例题:如图,△ABC 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 ,那么:⑴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⑵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⑶点_____的对应点是点F ;⑷线段AB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⑸线段BC 的对应线段是线段_______;⑹∠A 的对应角是______. ⑺____的对应角是∠F.AD FBE C123解答: ⑴D;⑵E;⑶C;⑷DE;⑸EF;⑹∠D;⑺∠ACB.思维方式:利用平移特征:平移前后对应线段相等,对应点的连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解答.考点一: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对顶角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垂线的性质,点到直线的距离,垂线性质与平行公理的区别等例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大全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大全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大全一、基础概念1.相交线:当两条线在空间中有一个交点时,我们称它们为相交线。

2.平行线:当两条线在空间中没有任何交点时,我们称它们为平行线。

3.直线:无限延伸的一维物体。

二、相交线的性质1.两条相交线的交点只有一个。

2.相交线的交点与每条线上的点都是共线的。

3.直线与平面的交点是一个点或直线。

三、平行线的性质1.平行线的斜率相等。

2.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是始终相等的。

3.平行线在任意一点上的两个角相等。

4.如果两条线与一条平行线的交点的两个内角相等,则这两条线平行。

四、判断相交线与平行线的方法1.观察交线的边长关系:如果两条线段相等,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2.观察角度关系:如果两个角的对角线相等且一个角是直角,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3.观察线段的斜率关系:如果两条线段的斜率相等,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4.观察线段的方程:如果两条线段的方程满足平行线的定义,则这两条线段平行。

五、平行线的判定定理1.垂直平行线定理:如果一条线段与两条平行线相交,且这两条交线是垂直的,则这两条平行线是垂直平行线。

2.异面直线平行定理:如果两条异面直线有一条平行于每条还是的直线,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3.平行线的等价定理:如果两条直线与一条平行线平行,则这两条直线平行。

六、平行线的性质定理1.平行线的平移定理:平行线的平移仍为平行线。

2.平行线的垂直定理:平行线与同一平面内的垂直线垂直。

七、平行线与角的关系1.平行线对应角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对应的内角和对应的外角是互补的。

2.平行线夹角定理:如果两条平行线被一条截断,那么所截断的两条线上的对应角相等。

3.平行线内角定理:如果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那么内角的和是180度。

以上是关于相交线与平行线的知识点的详细介绍,相交线与平行线是基础几何概念,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直线之间的关系。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

七年级数学下册知识点归纳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5.1 相交线一、相交线两条直线相交,形成4个角。

1、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相邻的两个角叫做邻补角,特点是两个角共用一条边,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性质是邻补角互补;相对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特点是它们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性质是对顶角相等。

①邻补角:两个角有一条公共边,它们的另一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邻补角。

如:∠1、∠2。

②对顶角:两个角有一个公共顶点,并且一个角的两条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条边的反向延长线,具有这种关系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如:∠1、∠3。

③对顶角相等。

二、垂线1.垂直:如果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那么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2.垂线:垂直是相交的一种特殊情形,两条直线垂直,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

3.垂足:两条垂线的交点叫垂足。

4.垂线特点: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5.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点到直线的距离。

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8个角。

1.同位角:(在两条直线的同一旁,第三条直线的同一侧)在两条直线的上方,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位角。

如:∠1和∠5。

2.内错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两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两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内错角。

如:∠3和∠5。

3.同旁内角:(在两条直线内部,位于第三条直线同侧)在两条直线之间,又在直线EF的同侧,具有这种位置关系的两个角叫同旁内角。

如:∠3和∠6。

5.2 平行线及其判定(一) 平行线1.平行:两条直线不相交。

互相平行的两条直线,互为平行线。

a∥b(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2.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3.平行公理推论: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第五单元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单元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

第五单元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一、相交线1、两条直线相交,有且只有一个交点。

(反之,若两条直线只有一个交点,则这两条直线相交。

)两条直线相交,产生邻补角和对顶角的概念:邻补角:两角共一边,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邻补角互补。

要注意区分互为邻补角与互为补角的异同。

对顶角:两角共顶点,一角两边分别为另一角两边的反向延长线。

对顶角相等。

注:①、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等角的对顶角相等。

反过来亦成立。

②、表述邻补角、对顶角时,要注意相对性,即“互为”,要讲清谁是谁的邻补角或对顶角。

例如:判断对错:因为∠ABC +∠DBC = 180°,所以∠DBC是邻补角。

( )相等的两个角互为对顶角。

( )2、垂直是两直线相交的特殊情况。

注意:两直线垂直,是互相垂直,即:若线a垂直线b,则线b垂直线a 。

垂足:两条互相垂直的直线的交点叫垂足。

垂直时,一定要用直角符号表示出来。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注:这一点可以在已知直线上,也可以在已知直线外)3、点到直线的距离。

垂线段:过线外一点,作已知线的垂线,这点到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垂线段。

垂线与垂线段:垂线是一条直线,而垂线段是一条线段,是垂线的一部分。

垂线段最短: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或说直角三角形中,斜边大于直角边。

)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注:距离指的是垂线段的长度,而不是这条垂线段的本身。

所以,如果在判断时,若没有“长度”两字,则是错误的。

4、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三线六面八角:平面内,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将平面分成了六个部分,形成八个角,其中有:4对同位角,2对内错角和2对同旁内角。

注意:要熟练地认识并找出这三种角:①根据三种角的概念来区分②借助模型来区分,即:同位角——F型,内错角——Z型,同旁内角——U型。

特别注意:①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均互为同旁内角;②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的称呼并不一定要建立在两条平行的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的前提上才有的,这两条直线也可以不平行,也同样的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相交线和平行线是几何学中的基本概念,它们在平面几何和立体几何中都有重要的应用。

以下是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知识点整理:
相交线:
1.定义:当两条线或线段在空间中有一个或多个交点时,它们被称为相交线。

2.交点类型:
真交点:两条线或线段在空间中真正相交,即交点不在任一线上。

假交点:两条线或线段在空间中部分重合,即交点在其中一条线上。

无交点:两条线或线段在空间中没有交点。

平行线:
1.定义:两条线或线段在平面或空间中没有任何交点时,它们被称为平行线。

2.平行线特性:
平行线具有相同的斜率,但不同的截距(在直角坐标系中)。

平行线在非欧几里德几何中也存在,例如,球面上的经线、纬线就是互相平行的。

判定平行线和相交线的方法:
1.角度判定法:两条线或线段之间的夹角为90度时,它们是相交线;夹角为0度时,它们是平行线。

2.斜率判定法:两条线或线段的斜率相等时,它们是平行线;斜率乘积为-1时,它们是垂直相交线。

3.距离判定法:通过计算两条线的距离,若距离为0,则认为它们是相交线。

重要定理:
1.平行线定理:若一条直线与两条平行线相交,则它与这两条平行线的交点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2.相交线定理:若一条直线穿过两条平行线,则它与这两条平行线的交点之间的对应角相等。

这些是关于相交线和平行线的基本知识点和相关定理。

在几何学中,相交线和平行线的性质和关系经常用于解决角度、长度、面积等问题。

相交线与平行线最全知识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最全知识点

相交线与平行线最全知识点1.平行线的定义:在平面上,如果两条直线在平面内没有交点,那么它们就是平行线。

记作AB,CD。

2.平行线性质:-平行线朝向差:平行线的两个方向向量相等。

-平行线对应角相等:如果两条平行线被截取为若干对应的交线段,那么这些交线段的对应角相等。

-平行线的内错性:如果一条直线与一对平行线相交,那么对这两条平行线上的任意一点A及其在第一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B,有AB,CD。

-平行线的传递性: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平行。

3.相交线的定义:在平面上,如果两条直线的方向向量不相等,那么它们就是相交线。

4.相交线性质:-相交线对应角相等:如果两条相交线被截取为若干对应的交线段,那么这些交线段的对应角相等。

-相交线的交点:两条相交线的交点是它们的唯一交点。

-相交线的截距恒等:如果两条相交线与同一直线相交,那么它们在这条直线上的截距相等。

5.平行线与垂直线:-平行线与垂直线的性质:平行线与同一直线的垂线垂直;平行线的两个垂线方向向量相等。

-平行线的判定:如果两条直线的垂直方向向量相等,那么它们是平行线。

-直线倾斜角度和斜率:平行线的倾斜角度相等,斜率(如果存在)相等;垂直线的倾斜角度之和为90度,其中一个倾斜角度为负倾斜角度的倒数。

6.平行线的判定:-两条直线判定法:如果两条直线的倾斜角度相等,那么它们是平行线。

-点斜式判定法:如果一条直线的斜率k和一点在直线上,那么直线的方程为y-y1=k(x-x1);如果两条直线的斜率相等且截距不相等,那么它们是平行线。

- 截距式判定法:如果一条直线的方程为y = kx + b,那么它与直线y = kx + b1平行当且仅当b = b17.平行线的应用:-常见图形的平行线特性:矩形的对边平行,对角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对边平行且相等,对角线互相平分。

-平行线在解题中的应用: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可以解决一些几何问题,如求证两条线段平行、证明一个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等。

初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初一第五章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

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 ;⑷∠2与∠6;⑸∠5与∠8。

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如左图所示,∵b ∥a ,c ∥a∴b ∥c5.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方法一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 b c A B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 6A DB F 1 B A F E 5 8 C方法三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 ∠3=∠2∴ AB ∥CD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1=∠2∴ AB ∥CD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 ∠4+∠2=180°∴ AB ∥CD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

方法四: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两种:前提:在同一平面内1、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交线与平行线知识点整理摘要: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β∠∠与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β∠∠与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β∠∠与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180αβ∠+∠=︒;反之如果180αβ∠+∠=︒,则αβ∠∠与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5.1相交线1、邻补角与对顶角两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存在几种不同关系的角,它们的概念及性质如下表:注意点:⑴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对顶角是具有特殊位置关系的两个角;⑵如果∠α与∠β是对顶角,那么一定有∠α=∠β;反之如果∠α=∠β,那么∠α与∠β不一定是对顶角⑶如果∠α与∠β互为邻补角,则一定有∠α+∠β=180°;反之如果∠α+∠β=180°,则∠α与∠β不一定是邻补角。

⑶两直线相交形成的四个角中,每一个角的邻补角有两个,而对顶角只有一个。

2、垂线⑴定义,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角是直角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直线的垂线,它们的交点叫做垂足。

符号语言记作:如图所示:AB ⊥CD ,垂足为O⑵垂线性质1: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与平行公理相比较记)⑶垂线性质2:连接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

简称:垂线段最短。

3、垂线的画法:⑴过直线上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⑵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注意:①画一条线段或射线的垂线,就是画它们所在直线的垂线;②过一点作线段的垂线,垂足可在线段上,也可以在线段的延长线上。

AB C D O画法:⑴一靠:用三角尺一条直角边靠在已知直线上,⑵二移:移动三角尺使一点落在它的另一边直角边上,⑶三画:沿着这条直角边画线,不要画成给人的印象是线段的线。

4、点到直线的距离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的长度,叫做点到直线的距离记得时候应该结合图形进行记忆。

如图,PO ⊥AB ,同P 到直线AB 的距离是PO 的长。

PO 是垂线段。

PO 是点P 到直线AB 所有线段中最短的一条。

现实生活中开沟引水,牵牛喝水都是“垂线段最短”性质的应用。

5、如何理解“垂线”、“垂线段”、“两点间距离”、“点到直线的距离”这些相近而又相异的概念分析它们的联系与区别⑴垂线与垂线段 区别:垂线是一条直线,不可度量长度;垂线段是一条线段,可以度量长度。

联系:具有垂直于已知直线的共同特征。

(垂直的性质)⑵两点间距离与点到直线的距离 区别:两点间的距离是点与点之间,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点与直线之间。

联系:都是线段的长度;点到直线的距离是特殊的两点(即已知点与垂足)间距离。

⑶线段与距离 距离是线段的长度,是一个量;线段是一种图形,它们之间不能等同。

5.2平行线1、平行线的概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记作a ∥b 。

2、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两种:⑴相交;⑵平行。

因此当我们得知在同一平面内两直线不相交时,就可以肯定它们平行;反过来也一样(这里,我们把重合的两直线看成一条直线)判断同一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时,可以根据它们的公共点的个数来确定:①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两直线相交;②无公共点,则两直线平行;③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点,则两直线重合(因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3、平行公理――平行线的存在性与惟一性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4、平行公理的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P A B O a如左图所示,∵b ∥a ,c ∥a∴b ∥c注意符号语言书写,前提条件是两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才会结论,这两条直线都平行。

5、三线八角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形成八个角,它们构成了同位角、内错角与同旁内角。

如图,直线b a ,被直线l 所截 ①∠1与∠5在截线l 的同侧,同在被截直线b a ,的上方,叫做同位角(位置相同)②∠5与∠3在截线l 的两旁(交错),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内错角(位置在内且交错) ③∠5与∠4在截线l 的同侧,在被截直线b a ,之间(内),叫做同旁内角。

④三线八角也可以成模型中看出。

同位角是“A ”型;内错角是“Z ”型;同旁内角是“U ”型。

6、如何判别三线八角判别同位角、内错角或同旁内角的关键是找到构成这两个角的“三线”,有时需要将有关的部分“抽出”或把无关的线略去不看,有时又需要把图形补全。

例如:如图,判断下列各对角的位置关系:⑴∠1与∠2;⑵∠1与∠7;⑶∠1与∠BAD ;⑷∠2与∠6;⑸∠5与∠8。

我们将各对角从图形中抽出来(或者说略去与有关角无关的线),得到下列各图。

如图所示,不难看出∠1与∠2是同旁内角;∠1与∠7是同位角;∠1与∠BAD 是同旁内角;∠2与∠6是内错角;∠5与∠8对顶角。

注意:图中∠2与∠9,它们是同位角吗?不是,因为∠2与∠9的各边分别在四条不同直线上,不是两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而成。

ab l 1 2 3 4 5 6 7 81 6 B A D2345 7 8 9F EC A BF 2 1 A B C 1 7 A B C D 26A DB F 1 B A F E 5 8 C7、两直线平行的判定方法方法一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二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内错角相等,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方法三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旁内角互补,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简称: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几何符号语言:∵∠3=∠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2∴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4+∠2=180°∴AB∥CD(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请同学们注意书写的顺序以及前因后果,平行线的判定是由角相等,然后得出平行。

平行线的判定是写角相等,然后写平行。

注意:⑴几何中,图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般都与某种“数量关系”有着内在的联系,常由“位置关系”决定其“数量关系”,反之也可从“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

上述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就是根据同位角或内错角“相等”或同旁内角“互补”这种“数量关系”,判定两直线“平行”这种“位置关系”。

⑵根据平行线的定义和平行公理的推论,平行线的判定方法还有两种:①如果两条直线没有交点(不相交),那么两直线平行。

②如果两条直线都平行于第三条直线,那么这两条直线平行。

典型例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请给予改正:⑴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必定平行线。

⑵在同一平面内不相重合的两条直线,如果它们不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一定相交。

⑶过一点可以且只可以画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解答:⑴错误,平行线是“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

“在同一平面内”是一项重要条件,不能遗漏。

⑵正确⑶不正确,正确的说法是“过直线外一点”而不是“过一点”。

因为如果这一点不在已知直线上,是作不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的。

典型例题:如图,根据下列条件,可以判定哪两条直线平行,并说明判定的根据是什么?解答:⑴由∠2=∠B可判定AB∥DE,根据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⑵由∠1=∠D可判定AC∥DF,根据是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⑶由∠3+∠F=180°可判定AC∥DF,根据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5.3平行线的性质A BC DEF12341、平行线的性质:性质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性质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性质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几何符号语言:∵AB ∥CD∴∠1=∠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CD ∴∠3=∠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 ∥CD ∴∠4+∠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两条平行线的距离如图,直线AB ∥CD ,EF ⊥AB 于E ,EF ⊥CD 于F ,则称线段EF 的长度为两平行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注意:直线AB ∥CD ,在直线AB 上任取一点G ,过点G 作CD 的垂线段GH ,则垂线段GH 的长度也就是直线AB 与CD 间的距离。

3、命题:⑴命题的概念: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

⑵命题的组成每个命题都是题设、结论两部分组成。

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

命题常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具有这种形式的命题中,用“如果”开始的部分是题设,用“那么”开始的部分是结论。

有些命题,没有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题设和结论不明显。

对于这样的命题,要经过分析才能找出题设和结论,也可以将它们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

注意:命题的题设(条件)部分,有时也可用“已知……”或者“若……”等形式表述;命题的结论部分,有时也可用“求证……”或“则……”等形式表述。

4、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①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是互逆的关系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

其中,由角的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条件,得到两条直线平行(位置关系)这是平行线的判定;由平行线(位置关系)得到有关角相等或互补(数量关系)的结论是平行线的性质。

典型例题:已知∠1=∠B ,求证:∠2=∠C证明:∵∠1=∠B (已知)A B C DEF 1 2 3 4 A EG B C FH D∴DE ∥BC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C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注意,在了DE ∥BC ,不需要再写一次了,得到了DE ∥BC ,这可以把它当作条件来用了。

典型例题:如图,AB ∥DF ,DE ∥BC ,∠1=65°求∠2、∠3的度数解答:∵DE ∥BC (已知)∴∠2=∠1=65°(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DF (已知)∴AB ∥DF (已知)∴∠3+∠2=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3=180°-∠2=180°-65°=115°5.4平移1、平移变换①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会得到一个新的图形,新图形与原图形的形状和大小完全相同。

②新图形的每一点,都是由原图形中的某一点移动后得到的,这两个点是对应点③连接各组对应点的线段平行且相等2、平移的特征:①经过平移之后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的对应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对应角相等,图形的形状与大小都没有发生变化。

②经过平移后,对应点所连的线段平行(或在同一直线上)且相等。

典型例题:如图,△ABC 经过平移之后成为△DEF ,那么:⑴点A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___;⑵点B 的对应点是点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