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中的生态美学意蕴

合集下载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呼啸山庄》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解读《呼啸山庄》

ywjszxk@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发表于1847年的《呼啸山庄》是她一生中唯一的小说作品。

《呼啸山庄》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群体命运和大自然的关注,这体现出了其生态女性主义特征。

《呼啸山庄》批判性别歧视,揭示了当时英国社会中男性群体对女性群体的剥削和压迫,给予女性群体以深切的关怀。

小说对人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也进行了批判,表现了作者关爱动物、爱护大自然、憧憬和谐生态环境的情感,以及大自然与女性群体间紧密联系的认知。

本文将对《呼啸山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展开详细的分析和研究,带领读者从新的角度解读这部作品。

一、对大自然和女性形象的双重解构《呼啸山庄》中的自然环境充满活力与生机,富有灵性,变化万千。

小说中的一草一木都有“喜怒哀乐”,并与人的精神和情感紧密相连。

比如凯瑟琳的女儿小凯茜出生之后的第二天阳光灿烂,晨光从窗外悄悄闪进屋内,呈现出一种祥和、喜悦的气氛,百灵鸟则集体噤声,似乎在一片祥和之中感到了隐隐的不安,这些自然现象都体现了生态环境与人类情感之间的相通性。

《呼啸山庄》中的大自然是人们实现心灵栖息以及精神庇佑的场所。

凯瑟琳和希思克利夫每当情绪低落或受到打击时,就会来到荒野中,完全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向草木花鸟诉说自己的委屈。

在二人倾诉的过程中,大自然逐渐人格化、精神化,成了一个如神灵般无处不在,有自己的意识和价值取向的独立精神体。

与传统作品中的女性形象不同,《呼啸山庄》中的凯瑟琳、伊莎贝尔都敢于追求自由、表达自我,向男权主义发起挑战,是具有主体性、独立意识的女性形象。

凯瑟琳小的时候就豪放不羁,像男孩子一样,在女管家奈丽的印象中凯瑟琳就是个调皮捣蛋的孩子,同时她的性格中又带有女性所特有的体贴和聪慧,这让她成为希思克利夫童年回忆中唯一的眷恋。

此外,凯瑟琳拒绝接受男权社会对她的干预,对婚姻大事有自己的主见,即使在自己深爱的希思克利夫面前,她也不愿表现出绝对的顺从,让自己处于被动地位。

朴素的和谐观——评《呼啸山庄》中的生态意识

朴素的和谐观——评《呼啸山庄》中的生态意识

俩分开 。他 们敢于一起把“ ” 善书 ” 踩在脚 下 , 扔进狗 窝 ; 于 敢 起赤脚奔跑在石楠丛生 的荒原 上 , 忘乎 所以 , 戏打闹 , 嬉 如 痴如醉, 流连忘返。“ 他们主要的乐趣是一大早就跑到荒原 上去 , 玩 上 一 整 天 , 后 的惩 罚 不 过 成 了 一笑 了之 的 在那 事 事 。对于恩 肖和辛 德 雷 的 吩咐 , 斯 克利 夫并 非都 言 听计 ” 希 从 ; 凯瑟琳则惟命 是从 , 而对 即使凯 瑟琳 有时用 侮辱 的话来
有 的体面地位 。 当人类进 入文 明社会观念发生改变 后 , 人们 的很 多行 为 就会对赖 以生存 的 自 然环境造成严重 的破坏 , 最终导 致人与 自然原本 和谐 的关 系出现紧张 。同样 , 进入 画眉 田庄后 凯瑟 琳观 念的改变 和最终 的行 为背叛 了希斯 克利夫 , 对希 斯克利 夫构 成严 重的摧残 , 凯瑟琳与希斯克利夫 一直 以来 的融洽 和 谐受 到极 大挑 战。“ ……悲惨 、 耻辱和死亡 , 以及 上帝或撒旦 所能给的一切打击和痛 苦都不 能把 我们 分开 , 而你 , 处 于 却
朴 素 的 和 谐 观
— —
评《 呼啸 山庄》 中的生 态意识
蔺学才
( 海出版 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 上 上海 209) 003
[ 摘 要] 艾米莉 ・ 朗特 的《 勃 呼啸山庄》 愈久 弥坚, 男女主人公 希斯 克利 夫与 凯瑟琳之 间的情感纠 结和 灵魂相依 折射 出 作者朴素的生态和谐 观 : 人与 自然之 间只有和谐共生才能共 同发展 。 [ 关键词 】 《 呼啸山庄》 和谐 共生; ; 生态意识 [ 中图分类号]I— 2 o o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4 5 (01 l—O7—o 08 . 32 1 )2 l6 2 -0 .

《呼啸山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呼啸山庄》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意识
【 图分 类 号 】 16 【 献 标 识 码 】 中 I0 文 A 【 章 编 号 l 096 6 (0 20 —0 60 文 0 —1 72 1 )10 0 —4 1
口 引 言
艾米莉 ・勃 朗特 ( 8 8 1 4 ) 1 1- 8 8 ,是英 国维 多利 亚 时 期著名 的女作 家 、女诗 人 , 曾被 马 克思誉 为可 堪 比肩 狄更斯 、萨克 雷 的现代 英 国杰 出的 小说 家 。艾 米 莉 出 生于 一个 牧 师家庭 ,基 督 教气 氛浓 厚 的家 庭环 境 一方
广 袤 、粗 犷 、 静 谧 的荒 原 给 他 们 带来 了 极 大 的
安 慰 , 荒 原 气 质 己 深 深 渗 透 进 男 女 主 人 公 的 灵 魂 深 处 , 而 他 们 的 下 一 代 也 仿 佛 遗 传 了 父 辈 对 这 片 荒 野 的
的 联 系 ,也 描 写 了强 大 的传 统 父权 制 对 女性 的压 迫 ,
表现 了女性 解放 、 回归 自然 的生态 女性 主 义意 识 。本
文 主 要 从 人 与 自然 、 父 权 与 女 性 、 自然 与 女 性 三 个 维 度 解 读 艾 米 莉 ・ 朗特 在 《 啸 山 庄 》 中 流 露 出 的 生 态 勃 呼 女性 主义 思想 。
制 对 女 性 的 压 迫 ,表 现 了女 性 解 放 、 回 归 自然 的 生 态 女 性 主 义 意 识 。 这 在 人 与 自然 的 冲 突 、男 性 与女 性 的对 立愈 演愈 烈 的维 多利 亚 时代 无疑 是具 有开 拓 意 义 的。 【 关键 词 】 《 啸 山庄 》 呼 ;生 态 女 性 主义 ; 自然 ;女 性
面促成 了她冷 峻 、羞怯 、孤 独 的性格 ,另一方 面 也使

呼啸山庄生态女性主义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解《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生态女性主义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解《呼啸山庄》]

呼啸山庄生态女性主义 [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解《呼啸山庄》]摘要《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所写的一部伟大的著作。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重新解读这部作品,通过分析老少两代人的爱恨情仇,揭示作品蕴涵的生态意识,女权意识与女性反抗,体现了女性对自然的呼唤及对男女平等的向往与期盼。

关键词:《呼啸山庄》父权制社会生态女性主义自然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一引言“生态女性主义”是由法国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伊奥布妮(Francoised"Eaubonne)在《女性主义或灭亡》一书中首次提出结合生态运动和女权运动的新思潮,其主要观点是对妇女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联系,其中一方的解放不能脱离另一方的解放。

20世纪6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一系列的生态灾难。

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危机,经济、政治、文化等领域做出了不同的反应,生态女性主义开始对环境和性别进行考察和研究,探究父权制对自然和妇女进行双重统治的本质和根源。

作为一种新兴的理论,生态女性主义吸收了多种批评视角和理论基础,但其核心思想始终是围绕着女性与自然的关系展开的,认为女性与自然有极大的亲近性,对妇女的压迫与对自然的压迫有着直接的联系。

在文明与自然的二元对立世界里,女性如同自然,代表的是原始、被动、情感、柔弱和神秘,受制于进步、主动、理性和强壮的男性。

概括地说,生态女性主义所主张的是按照女权主义原则和生态学原则重建人类社会。

生态女性主义认为女性与自然的这种联系应当得到张扬,把建构和弘扬女性原则、女性精神、女性文化作为解决生态危机和实现妇女解放的根本途径,反对在父权制世界观和二元思维统治下的对自然、女性和其他种族等“弱势群体”的压迫,倡导建立一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平等和谐、互相依存的新型关系,其最终目的是希望以这种新的思维方法与生活态度来颠覆男权社会凌驾自然、男人凌驾女人的意识形态,从而达到大自然免于继续受人类剥削的命运和女性的彻底解放。

荒野的呼唤_呼啸山庄_的生态批评

荒野的呼唤_呼啸山庄_的生态批评
参考文献: [1][ 英]艾米莉·勃朗特著.张 玲、张 扬译.呼啸山庄 [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9. [2]陈茂林.回归自然 返璞归真——《呼啸山庄》的生态 批评[J].外语教学,2007,(1). [3]吉 平.和谐与冲突:论《呼啸山庄》中的自然与文明 [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 [ 4 ] 蔺学才.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情结 [J].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5]鲁枢元.生态文艺学[M].西安: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0. [6]鲁枢元.心中的旷野——关于生态与精神的散记[M].上 海:学林出版社,2007. [7]杨静远.勃朗特姐妹研究[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 社,1983. [ 8 ]赵建芬 马书彦.试析《呼啸山庄》中自然与文明的较量 [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 [9]周庆贺.反叛社会 返回自然——《呼啸山庄》的主题 新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 , (4).
人类在由原始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渐渐地背弃了荒野, 把走出荒野看作是一种进步。然而走到今天,人类已经走进 一个充斥着钢筋水泥、塑料、化纤的生存空间。在这样一个 空间里,不仅基本生存条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和污染,甚至 人类的本能和天性都已经开始偏离自然。鲁枢元在《心中的 旷野——关于生态与精神的散记》中说:“拯救的唯一希望 在于——让荒野重新回到人们的视野,进驻人的心灵。有趣 的是,当人们意识到荒野的消失,意识到自己对荒野的背叛 时,荒野便开始走进人的心灵,开始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占 据一定的位置。”生态批评便是人们荒野意识复苏的一个产 物,它探讨人类文明与自然的关系,关注文学作品中自然的 缺席,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的理解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 保护意识。

自然的呼唤——生态视野下的《呼啸山庄》

自然的呼唤——生态视野下的《呼啸山庄》

自然的呼唤口临沂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王晓艳张海霞摘要:‘呼啸山庄》是一部寓意深盎I的小说,小说中的白然是独立的有生命的个体;小说表达了要回归自然。

返埃归真的生态意识:讨论7自然和文明既对立又融合的关系。

在当今的生态危机的欠环境下.遮无疑将给我们一些启示。

关键词:呼啸山庄;生态社评;自然;文明绪论有“文学中的斯芬克斯”之称的<呼啸山庄》是最让人猜不透的英国小说之一。

关于这部小说的主题有许多不同的评价与看法。

有人说这是一部描写爱情和复仇的小说.作者借它表达了她对爱情的看法:只有排除一切利害计较.生死不渝火一般燃烧的爱情,才是真正的爱情。

还有评论家认为这是一部借描写爱情与复仇的悲尉来深刻揭示人类灵魂深处的隐秘了人性中理性与非理性冲突的主题。

本文试图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来解读艾米丽的自然观。

生态批判这种文学批评模式.形成于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如今,成为了一种公认的文学批评流派。

在文学实践上生态批评主张通过寻找文学作品中。

自然”缺席.分析“自然”形象的再现.揭露物种歧视的陈规旧习。

批判人们对自然的熟视无躇和肆意破坏.从而唉起人们对自然的理解、感悟和尊重,唤醒人们的生态保护意识。

细读<呼啸山庄>,我们发现,自然在贯穿于小说的始终。

小说中人物生活的呼啸山庄就是狂风呼啸不已的一块高地,其实际位置接近于山顶的一片荒野中。

终年狂风肆虐.完全暴露在大自然的面前。

正如洛克伍德所描述的那样。

是当地一个意味深长的形容词.用来描绘在狂风暴雨恣意肆虐的天气.坐落的处所那种喧嚣噪乱的情景……你只要看一看房子尽头那些疏疏落落、干枯低矮极力倒向一边的枞树.还有那朝一边成了一个伸着细枝、好像在向阳光求乞的荆棘.就会想见从出那边割过来的北风的那股劲头了”(2页)。

一幅粗犷、蛮荒的大自然的生动写照映入读者的眼帘。

小说中的自然也如人类一样有着喜怒哀乐.时而娴静温柔时而狂野暴躁。

老恩肖去世之夜.“大风围绕着宅子狂水鸟原本也是北美大陆上自由栖息的生灵。

读书心得——小说《呼啸山庄》的生态思想研究

读书心得——小说《呼啸山庄》的生态思想研究

读书心得——小说《呼啸山庄》的生态思想研究艾米莉·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著名作家与诗人,为人沉默寡言,但心思缜密,内心热情奔放。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但小说从问世之初,就因为作品异类的基调、语言以及病态心理的刻画而饱受世人的质疑。

小说中的弃婴希丝克利夫被呼啸山庄的主人恩肖捡回家中,成为养子,但恩肖逝世后,他的儿子辛德力将希丝克利夫降为仆人,千方百计地寻找机会虐待他,并不遗余力地阻止希丝克利夫与凯瑟琳的爱情。

作为辛德力妹妹的凯瑟琳虽然自身有意于希丝克利夫,但是由于门第之见,经不住金钱名利的诱惑,嫁给了画眉山庄的少爷林顿。

婚后凯瑟琳因为难产不幸离世,痴迷、钟情于凯瑟琳的希丝克利夫在经历感情的背叛后,抑郁、愤懑地离开呼啸山庄。

三年之后,当希丝克利夫成为富人回归故土的时候,他将所有的愤怒和遗憾化为满腔怒火撒向了呼啸山庄,蓄意对辛德力和林顿两个家庭展开了报复,由此产生的恩怨是非延续到下一代子女。

当复仇的目的实现之后,希丝克利夫仿佛失去了生存的意义,在极度的精神寂寞和空虚之后,他开始了自虐性的慢性自杀。

希丝克利夫死后,人们按其要求将他葬于一生钟爱的凯瑟琳墓旁。

小说通过一个畸形的爱情悲剧,向读者展示了当时社会中人性的变态和复归。

《呼啸山庄》作为一部饱含诗意的文学作品,一直以来,生态文学批评研究者们都从生态视角研究《呼啸山庄》的生态智慧。

文章从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荒原情结与生态意识的萌生、文学中自然生态的诗意建构、自然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对峙三大方面论述和研究小说《呼啸山庄》的生态思想。

一、荒原情结与生态意识的萌生(一) 生态文学批评与小说《呼啸山庄》生态文学批评兴起于20世纪末,以其全方位地对反生态行为进行批判、关注人类生存、综合审视人类文化的批评角度而成为文学批评家族的新亮点,其主旨多为通过对文学原著的考察来阐释生态自然与人文艺术间的关系,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思想,一方面将自然从人类自我中心论的主宰下解救出来,另一方面还原人性以自然,以求从根本上克服当代社会的人性异化。

文明与自然的对立与融合——生态视角下的《呼啸山庄》解读

文明与自然的对立与融合——生态视角下的《呼啸山庄》解读

凯瑟琳 和希斯克利夫都是性格粗 犷、脾气暴 躁、 不守常规的人 , 他们俩身上充满了激情与活力。
他 们 最 享受 的事 情 就 是 整 天在 旷野 里 游 荡 , 是 真 正 的 自然之 子 。 文 明 人 眼 中不 适 合 生 存 的狂 风 怒
林顿夫妇之死就是体现身体 虚弱的很好验证 。 埃
啸’ 是 当地 一 个意 味深 长 的形容 词 , 用来 描 绘 在狂
关键 词 : 自然 ; 文明; 呼啸 山庄 ; 画眉 田庄
中图 分 类 号 i I 1 0 6 . 4 文 献 标 志码 : A
风暴雨恣意肆虐的天气下 , 坐落的处所那种喧嚣噪
乱 的情 景 … …你 只要看 一看 房 子尽 头那 些 疏疏 落
幅粗 犷 、 蛮 荒 的大 自然 的景象 跃然 纸 上 , 映人 读 每年 春 回大 地 或久 雨 初 晴 的宁静 日子里 , 在
者 眼帘 。
呼 啸 山 庄 随 处 可 以享 受 到 大 自然 演 奏 的美 妙 音 乐— — “ 山谷 中小 溪里 , 满 满 当 当欢 腾奔 跳 的潺 潺
从画眉表1历史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呼啸山庄中主要人物关系中的体现小说中代表自然与文明的主要人物的关系历史上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少年时的凯瑟琳希斯克利夫与埃德珈伊萨贝拉在各自居住的地方各自寻乐现代科学技术发明以前人们崇尚自然顺应自然人类与自然在各自的轨迹上独自运行自然的化身凯瑟琳与文明的化身埃德珈成婚后看似具备了文明人的言谈举止先进的科学技术刚刚发明时人们利用它疯狂地掠夺自然人类表面上取得了全面的胜利希斯克利夫归来后对两个山庄的人们进行了疯狂的报复人类过分地索取压榨自然以致破坏了自然法则生态失衡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自然灾害小凯瑟琳与哈里顿成婚人类与自然最终趋以和谐相处唐俊红王建成

《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呼啸山庄》是英国著名小说家勃朗特创作的英国古典小说,叙述了爱抚·默林夫人在伊塞特激情投入情感之路、独立思想判断之路上的艰难历程。

小说具有浓重的生态女性主义色彩,把女性的思想、行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密切联系到一起,充分表现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核心观念。

《呼啸山庄》中的女主爱抚·默林夫人行为举止的准则是自然的规矩,她乐于与自然合作,以自然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以自然的美丽和光芒来感动自己的心灵。

例如,当她急切想念在美国男友麦克·瑞尔时,她从外貌上查寻着他的影子:“夕阳照耀在远去的海上,像一个登山者站立在山顶,凝望着这边的天边,等待着那航行的渔船,未知的港口里未知的目的地。

”爱抚会通过此类想象而引起她内心的情感,使自己爱上自然。

同时,爱抚在生活和思想中也体现出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

对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官僚主义婚姻,爱抚充份反思,坚持自己不满足于当下的婚姻关系,提出摒弃官僚主义婚姻,尊重自然主义婚始的理念。

她希望通过婚姻,承认而不是抹消彼此的个性,尊重彼此的意愿,建立一种自然的婚姻关系,这就是生态女性主义的深层启示。

总之,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充分展现了生态女性主义的思想,以小说的形式
传承和发展着古典主义的优秀传统,并将思想和自然联系起来,倡导我们重新审视对待自然的审美理念,以及对彼此之间关系的态度与责任。

生态视角下的呼啸山庄——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

生态视角下的呼啸山庄——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

校园英语 / 文艺鉴赏生态视角下的呼啸山庄——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邵阳学院/方维维【摘要】本文尝试以生态学的视角解读这篇名著,《呼啸山庄》中所描写的画眉田庄及田庄中的居民是现代文明的代言人,而呼啸山庄及居住在山庄里的人们则是大自然的化身。

《呼啸山庄》中主要人物之间的矛盾蕴含了人类历史上对大自然观念逐渐转变的生态学观念。

伴随着21世纪生态问题的日益突出,《呼啸山庄》中所反映出来的文明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与警示。

【关键词】自然 呼啸山庄 文明 冲突一、关于《呼啸山庄》《呼啸山庄》的作者艾米莉•简•勃朗特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著名的勃朗特三姐妹之一。

这部作品是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凭借《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以及世界文学史上的地位。

艾米莉的性格独立、纯真、豁达、热情、刚毅而又内向。

她既有男子汉的气概,酷爱自己长大的荒原,独自生活,除去手足情谊,最喜与大自然相处。

她的作品和一生的行为,都是她天人合一宇宙观与人生观的表现,有人因此将她视为神秘主义者。

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来就是人类文明史上重要的命题,爱米莉是通过生活和创作,身体力行地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

二、文明—画眉田庄及呼啸山庄的居民们“一个漂亮辉煌的地方,铺着猩红色的地毯,桌椅也都有猩红色的套子,纯白的天花板镶着金边,一大堆玻璃坠子系着银链子从天花板中间吊下来,许多光线柔和的小蜡烛照得它闪闪发光”,希斯克利夫对画眉田庄的第一次描述。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到,画眉田庄的内部装饰很符合文明人的品位---奢华。

艾米莉对呼啸山庄客室的描写与对画眉田庄客室的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在画眉田庄,埃德咖与伊莎贝拉两个亲兄妹间虽然同在一家,却互相算计,两人间的情感却很脆弱。

埃德咖与伊莎贝拉的行为及空间距离反映了了现代文明人之间的疏离感与相互之间的漠视。

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都是性格粗犷、不守常规的人,在他们俩身上充满了激情与活力,是真正的自然之子,他们最享受的事情就是整天在旷野里游荡。

《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

《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

《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作者:潘菁来源:《文学教育》 2016年第10期潘菁内容摘要:艾米丽·勃朗特作为19世纪的代表性女作家之一,在其短短30年的人生活中,她只留下了《呼啸山庄》这么一部作品,可是就是这部作品为其奠定了世界文学史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很长时间以来,此作品被人们从各种角度进行细致分析,最近几年来,伴随着生态女性主义的迅速发展,学者们把这一理论在文学批评中开始应用。

中国的学术界对此作品相关的生态女性主义的研究并不充足,本文打算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通过对文本的细致研读来解读书中女主人公凯瑟琳·恩萧的身上所体现出的生态女性主义,希望能为这部小说的理解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并从更深的层次上对小说当前社会意义进行探索。

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呼啸山庄》完整自我艾米丽·勃朗特唯一的一部小说《呼啸山庄》中表达了人类永恒的主题:爱和恨。

而生态女性主义的不断兴起又赋予了这部小说新的意义,人类和自然间的和谐与对立、人类对自然的歧视及性别歧视等诸多生态主义所关心的问题在此小说中均有着充分的表现,而小说的最后男女主人公在另一个世界中的结合更是展望了和谐的生态图景。

一、生态女性主义上世纪70年代产生的生态女性主义属于女权运动与生态运动不断结合的产物。

它以性别的角度来切人生态问题的研究,令人感觉耳目一新。

而这一属于最早是由法国的女性主义学者弗朗索瓦·德·埃澳博尼1974年在《女人或死亡》疑问中第一次提出应在研究中运用的。

生态女性主义主要认为对妇女的压迫和对自然的压迫二者具有直接联系,并且围绕着女性、白然和发展等的主题对父权制下的统治与压迫进行批判,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妇女和自然解放出来,强调女性文化与女性原则对生态问题解决的重要作用。

生态女性主义的文学借鉴了女性主义批评和生态批评的方法,从女性和生态这两个角度对文学和自然、女性的关系展开研究,揭露文学领域中所存在的两种压迫间的紧密联系,并用生态女性主义的价值标准对传统的文学史及其作品进行重新评价。

《呼啸山庄》对生态的批判意识探讨

《呼啸山庄》对生态的批判意识探讨

《呼啸山庄》对生态的批判意识探讨作者:王艳萍来源:《语文建设·下半月》2013年第08期摘要:《呼啸山庄》是当前世界文坛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的小说,它深刻的底蕴以及多层次的主题,给人们引来了无数的联想。

小说作者是十九世纪英国著名的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作者在自我成长经历中所积累的对物质与文明的思考,促成了这部小说的成功,同时也让许多学者及文艺理论批评者开始从不同的方面去解读小说的无穷魅力。

上世纪九十年代出现的生态批评理论使人们开始调整方向,从生态的角度去研究小说中存在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观,揭示了作者对于现代物质文明的批判以及对和谐自然关系的向往。

关键词:呼啸山庄生态观批评意义一、生态批评理论解读《呼啸山庄》诞生于十九世纪的英国文坛,此时英国正经历为维多利亚时期,它的出现引领了时代的风骚,是一部值得人们深省的名著,小说作者艾米莉·勃朗特凭借本小说也跻身英国名流作家之列。

《呼啸山庄》在发表伊始曾遭到各界的非难,尤其是文艺理论评论家更是严厉地指责小说离经叛道,违背主流价值观,在十九世纪70年代中期,随着《艾米莉·勃朗特传》的发表,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艾米莉·勃朗特的独特思维和对人性的深刻认识,因此,《呼啸山庄》也得以云开月明。

《呼啸山庄》留给了后世人们丰富的遐想,是一部难以完全理解透彻的巨著,小说描述了一段爱情与复仇相交织的扭曲爱情观,小说主人公希斯克利夫(Heath Cliff)以及凯瑟琳以呼啸山庄及广阔原野为背景,展示了人类文明与自然环境相交融的场景,人与人之间的爱情以及仇恨使得人性变得复杂与深刻,理性与非理性的思想考验着人类在灵魂深处中蕴藏的冲动。

《呼啸山庄》充满了荒原与自然的原味,也深刻地探讨了人与自然在长期的较量中最终将走向和谐统一的和谐生态观,因为有黑暗、有争斗和冲突,因此才有理解和光明。

它通过作品中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分析自然环境的地位、作用以及所扮演的角色,从而表达作者对于自然环境的向往与回归,而另一方面,生态批评模式也不遗余力地寻找小说中所缺失的自然元素以及对除人类以外的其他物种的歧视,来批评人类对自然的大肆破坏,从而唤起人们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关爱与尊重。

荆棘中怒放的玫瑰——《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荆棘中怒放的玫瑰——《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

荆棘中怒放的玫瑰——《呼啸山庄》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作者:马玉萍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2期马玉萍(河西学院外国语学院,甘肃张掖 734000)摘要:《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作家与诗人艾米莉·勃朗特一生中唯一的一部小说。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女性意识如实地刻画了女性形象。

本文从生态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解构女主人公凯瑟琳的人物形象,解读作品中的生态女性主义思想,从而窥见作者超前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更加深刻而全面地理解本作品的主题和内涵。

关键词:荆棘;玫瑰;《呼啸山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中图分类号:I561.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2-0166-03收稿日期:2015年12月18日一、引言艾米莉·勃朗特(1818-1848)是英国19世纪著名作家。

在她短暂的一生中,没有创作出成千上万的小说作品,唯独发表于1847年的《呼啸山庄》是她流芳在世的杰作,虽然在刚问世之时几乎无人问津,受到很少人的关注。

但后来却被认为是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小说《呼啸山庄》具有主题模糊,叙述技巧特别,意象颇具哥特风格,故事情节扑朔迷离等一系列特征,世界上众多的评论家和研究者对其给予了很多的关注,也吸引了许多读者和评论家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和诠释它。

一些学者从社会背景、伦理道德、宗教信仰、等级制度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一些学者从作者的写作风格、创作技巧和所使用的语言等方面对其进行研究;还有一些学者从象征主义、女性主义、女性批评的视角对其进行研究。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的女性作家,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创作中多次进行了自然环境描写,尤其在小说女主人公的生活出现波折的时候,自然环境描写起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及心理描写,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等都起到了烘托作用,这一切都表明作者深刻关注自然和女性命运。

这恰巧和生态女性主义者所关注的主题相一致。

《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

《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

摘要:《呼啸山庄》是一部多层次主题的小说,许多学者用各种文艺批评理论解读了其主题。

本着为《呼啸山庄》的研究添砖加瓦的目的,本文用生态批评理论对小说中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及精神生态的描写进行分析,揭示了其对文明的批判,对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向往,以及对生态平衡探索的主题。

关键词:生态批评,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Wuthering Heights)于1847年出版,但随后却遭遇到普遍的冷淡甚至曾被严厉地抨击。

小说中桀骜不驯的人物性格以及那吞噬生命本身的恋情在英国维多利亚时期难以找到其容身之处,它甚至被指责为阴森恐怖,具有病态心理和异教思想的小说。

但随着第一篇肯定艾米莉艺术才华的评论《柯勒·贝尔》的出版,艾米莉的声誉便蒸蒸日上,人们开始重新审视这部小说。

而对《呼啸山庄》主题的解释更是层出不穷,近几年,国内有少数学者开始从生态批评的视角再次分析该小说的主题,一致认为它表达了自我的回归,体现了自然与文明的较量。

严格来说,《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并不是近几年才开始的,早在1934年,英国评论家戴维·塞西尔在他的评论文集《早期维多利亚小说家》中就指出“呼啸山庄是艾米莉的自然哲学的象征性表露,其中的冲突不是人间善恶的冲突,而是宇宙间风暴与宁静两种力量的冲突”。

本着为《呼啸山庄》的主题分析贡献一份绵薄之力,本文结合小说文本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个方面来进一步阐述小说的生态智慧,挖掘小说中寻找生态平衡之印记。

一、生态批评理论生态批评(ecocriticism)作为一种文学文化批评理论,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由欧美学者确立的。

文学的生态批评主要研究自然和文学的关系。

它带着一种强烈的解构主义色彩,试图打破人类根深蒂固的人本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坚实堡垒,它所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达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和谐格局。

中国学者鲁枢元把生态批评分为三个层次: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在他的《生态文艺学》中写道:“我想,生态学是否大体上可以这样划分:以相对独立的自然界为研究对象的…自然生态学‟,以人类社会的政治、经济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以人的内在的情感生活为研究对象的…精神生态学‟。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态智慧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态智慧

从《呼啸山庄》看艾米莉勃朗特的生态智慧黄义娟【摘要】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让她在英国文学史上奠定了她独特的地位,在世界史上仍然名声显著。

她习惯于用作品来表述生态环境,赋予了大自然人性和主体性。

《呼啸山庄》更是表现出了女性的生态意识和主人公之间的情感纠结所反射出的生态和谐观,再阐述了人和自然要和谐相处才能共同发展的观念,在她的作品里还透漏出一种独特的魅力,及时表达了人与自然息息相和作者朴素的生态意识。

本文主要分析了艾米莉·勃朗特在《呼啸山庄》中的生态智慧。

【期刊名称】《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年(卷),期】2014(000)001【总页数】2页(P-,112)【关键词】艾米莉·勃朗特;《呼啸山庄》;荒原精神;生态【作者】黄义娟【作者单位】南阳理工学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561.074《呼啸山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保留给世人唯一的一部作品,在作品中不仅有着强烈的自然生态观,还反应出作者朴素的气质,这也跟作者从小成长的环境有关。

而且文中人物的情节和心理活动都能和自然联系上,社会的和谐发展都要遵循人与自然的相处。

作品中的两个主人公正是代表着一种生态自然环境的体现以及作者对自然的敬仰。

下面此文就分析了艾米莉·勃朗特以及她创作《呼啸山庄》的生态智慧。

《呼啸山庄》的艺术格调包含着真挚,深沉,高朗、雄劲、粗狂都源自与她造就艺术的本领,小说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及全篇充满了强烈的反压迫,求自由的斗争精神。

在艺术气氛方面始终笼罩着一种紧张和离奇。

她的小说还有一股浓烈的荒原气息,都和她自小成长环境有关,作者主要从四个方面展开叙述,第一阶段男主人和女主人公朝夕相处的童年生活,两种相对的环境形成的特殊感情,造成了后来庄主儿子亨德雷专横暴虐的反抗;第二阶段讲述了女主人凯瑟琳为了传统的物质精神的追求抛弃了希斯克利夫,成为了另一个画眉田庄的女主人;第三阶段讲述了希斯克利夫的在绝望中的报复行动;最后一部分讲述了主人公希斯克利夫的死亡和他人性的复苏。

回归荒原、回归自然——《呼啸山庄》中的卢梭式生态智慧

回归荒原、回归自然——《呼啸山庄》中的卢梭式生态智慧

作者: 何琼
作者机构: 武汉大学外语学院
出版物刊名: 英语广场:学术研究
页码: 3-5页
年卷期: 2012年 第2期
主题词:�呼啸山庄》 回归荒原 回归自然
摘要:�呼啸山庄》之所以成为超越时空的不朽名著,原因之一是艾米莉在作品中表达了一种在当时颇具前瞻性的"回归荒原"的生态思想。

通过小说中或狂风呼啸,或温柔多情,或生气勃勃的荒原,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卢梭式"回归自然"的生态智慧。

这使得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在今日重焕光彩,成为现代人漠视生态危机的警示和"返璞归真、回归自然"的劝诫。

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对《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的开题报告

回归自然 回归自我——对《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的开题报告

回归自然回归自我——对《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的开题报告终于,下一次的读书笔记终于来了,这次帮助大家整理的是英国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呼啸山庄》。

本文将围绕“回归自然”“回归自我”这一主题,对《呼啸山庄》的生态解读进行探讨。

熟悉《呼啸山庄》的读者们一定还记得书中那壮丽的自然景观:高高的山峰、层层叠叠的山峦、青青茂密的林木以及欢快流淌的小溪。

勃朗特通过描绘这些自然场景,描绘了一个人类、自然之间的互动关系,表现了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态意识。

在小说中,自然与人类一直在相互影响,对彼此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自然对人类产生着直接的影响。

书中主人公希斯克利夫小时候家境不太好,被居住在该地区的地主收养了。

在山间溪流游玩和在小屋里度过的儿时快乐时光,成为了他走进大山林的源动力。

而生活在呼啸山庄的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则在这片大自然中寻求着自我救赎,对于人类对自然的探索献上了自己的生命。

其次,在小说中,人类对自然的改变也显而易见。

书中提到,当地的山贼曾经将呼啸山庄的一些地区开垦,造成了自然环境的破坏。

同时,大量的树木砍伐和铁路的修建也改变了传统的生态系统。

在小说中,勃朗特描写了人类对自然环境带来的恶果,提醒人们珍视自然,呼吁回归自然。

最后,勃朗特也通过小说表现了自然环境和人类个体自我形成的交互作用。

在《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以及后来的另一个主人公希斯,都是与自然紧密联系的人物。

他们是通过环境的影响才形成了各自的性格和行为的。

希斯克利夫的孤僻和抑郁,凯瑟琳对自我形象的矛盾和希斯对自我前途的焦虑,都与他们的环境紧密相关。

总之,《呼啸山庄》中的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样、具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人类作为主体与自然物共同构成了一个生态整体。

而勃朗特也通过这个生态整体的表现,向读者提出了“回归自然”的诉求,呼吁人们珍视自然、保护自然。

最后,我认为,勃朗特追求回归自然的观念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学评论·外国文学
《呼啸山庄》中的生态美学意蕴
谭洁凡 济南大学
摘 要:近年来文学评论界对《呼啸山庄》的阐释呈现多元化趋向,多集中于心理分析、结构主义、女性主义等。

本文将从生态美学层面对《呼啸山庄》中所出现的自然生态之美,以及自然生态与物化对人性塑造的角度进行文本的重读。

关键词:呼啸山庄;生态美学;自然
作者简介:谭洁凡(1993-),女,汉族,山东枣庄人,济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方向:文艺学。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7-156-01
一、荒原情结下的自然生态之美
艾米丽与其家人生活在苦寒单调的约克郡,受荒原环境和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艾米丽在作品中更加注重自然生态的描写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的追求,充满了对物化社会的对抗以及渴望回归自然,将生活带给她的荒原情结融入到文学创作之中,赋予了文本极大的生态审美意蕴。

这种荒原情结表现出对自然的返璞和偏爱。

作者自己化身为洛克伍德,来到了“远隔尘嚣的安身之所”[1]四处充满着原始天然雕饰而成生态之美,艾米丽笔下的呼啸山庄的美是乱象丛生中夹带着温和。

呼啸山庄处在静谧的大自然之中,缺少人为刻意的美化,赋予了人和自然更大自由。

艾米丽笔下的希斯克里夫与凯瑟琳的童年就是在这荒野中寻求身心的愉悦感,牧师的惩罚都会在这片自由的荒原上消散。

《呼啸山庄》所描绘的自然生态充满活力,艾米丽擅长在动态之中表现鲜活的自然景象,她笔触所涉及的自然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吉顿默礼拜堂的钟声照旧在响,山谷中小溪里,满满当当欢腾奔跳的潺潺流水传来了悦耳的声音。

这是在夏日树叶沙沙作响之前美妙的天籁”[2]再如“安静得不仅能听见下面吉默顿那条小河淙淙流水的声音,还能听见山涧流过卵石,穿过它漫不过去的那条大石头中间的小缝隙发出的哗哗、汩汩的响声”[3]泉水溪流的潺潺流动,树叶的沙沙声,鸟鸣,与烟囱上升起的袅袅炊烟构成了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自然生态画面,无不体现着自然景物极强的表现力。

西塞尔曾指出艾米丽的作品将人看作是宇宙中的一部分。

这种思维冲击了“18世纪工业革命中产生的‘人类中心主义’”[4],应和了当今生态美学所强调的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二、荒原中的人性回归
艾米丽笔下的呼啸山庄是脱离世俗的自然状态,塑造出来的人更像“自然人”,保留着更多的人性本真,例如童年时期的凯瑟琳“情绪总是处在高潮,她嘴里总是不停——唱呀,笑呀,闹个没完……整个教区就数她的眼睛最有神,笑容最甜蜜,脚步最轻灵”[5]。

当她第一次来到画眉山庄内心的波动与猜测,她想象着林顿家的孩子也和她一样,显现出了一个孩子的天性,但是随着凯瑟琳、希斯克里夫等人被外界不断的物化以及来自人为的压迫,呼啸山庄的“自然人”逐渐改变。

宗教束缚了人的自然天性。

艾米丽虽然生活在牧师家庭,但她钟情于荒原环境,《呼啸山庄》中充满宗教气息,人物语言中也大量存在着宗教典故,这种来自宗教的压迫束缚了天性的释放。

在这片自由的自然大地上存在宗教暗含着作者对向自然回归的渴望。

《呼啸山庄》有着强烈的反宗教意识,作为本文的“首位第一人称”洛克伍德在第二次访问呼啸山庄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在几本发霉了的书上,凯瑟琳的胡乱涂鸦,她抱怨着欣德利让大家在楼顶上读经。

在作者看来一个人的童年时期理应是最贴近自然的,但固定时日的“礼拜天”却遏制了凯瑟琳天性的解放。

艾米丽在创作《呼啸山庄》时有着强烈的回归自然的情思,希斯克里夫和凯瑟琳的爱情同样是建立在自然天性之上。

凯瑟琳选择让老恩萧把马鞭作为礼物,这透露了凯瑟琳想要获得独立的不受人支配的地位的愿望,但这种挑战随着成长逐渐妥协。

凯瑟琳误入画眉山庄后“被物化”便失去了本真,而这种物化过程并不是凯瑟琳自愿接受的而是弗朗西斯等人改造的结果。

凯瑟琳原本以为林顿家孩子的遭遇和会自己一样,但是当她从窗户望去对于凯瑟琳而言是羡慕这里的富丽堂皇,不会寒冷。

初到画眉山庄时凯瑟琳的反映,即本能的欲求并不是其他学者所说的“拜金”,而是一种无功利地渴望。

《说文解字》将“美”解释为“羊大为美”,在李泽厚先生的《华夏美学》中也曾提到过我国先民关于美的感悟,美最早与人的味觉密不可分,味觉带来的美感也是最无功利的审美感受之一。

同样在呼啸山庄中凯瑟琳的这种对温暖和食物的渴求也是来自人的自然天性。

凯瑟琳在画眉山庄养病期间,恩肖太太不断地“用好衣服和奉承话去提高她的自尊心”,在这个物化的过程中凯瑟琳失去了天性。

凯瑟琳物化的过程,暗含作者对工业“文明”的反抗。

而这种物化是被动的,并未给凯瑟琳带来异化。

艾米丽在创作的过程中对人自然天性的丧失含有批判的意味,但在每段故事的结尾又存在着的人性复苏,含有作者回归自然的愿望。

在凯瑟琳的结局作者又让人物回归到了自然“凯瑟琳葬身的墓穴不是在礼拜堂里林顿的家族雕花的墓碑下边……它挖在教堂墓地一个旮旯的绿色斜坡上,那里围墙很低,荒原上的石楠和覆盆子爬了过来,泥炭土差不多都把墙埋没了……碑下一块没有雕饰的灰色石头”[6]作者认为凯瑟琳的本性便是属于自然的。

在故事的结尾以遵循自然之爱结束了全文高潮。

三、结语
人与自然的共生、共在的和谐关系是生态美学构建的理论出发点。

[7]艾米丽通过记述呼啸山庄这一未被人类“驯化”的“诗意地栖居”,意在呼吁人向自然的回归,同时也存在着作者对自然与工业带来的文明的思考。

参考文献:
[1][2][3][5][6]艾米丽•勃朗特:《呼啸山庄》,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第1页,第158页,第331页,第42页,第171页。

[4][7]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第68页。

15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