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劫难
• 火烧圆明园(第 二次鸦片战争) • 俄国割占中国领 土
抗争
• 太平军痛打洋 枪队 • 左宗棠收复新 疆
学法指导 第二次鸦片战争需要掌握
• • • • • • 爆发的原因(直接原因:修约被拒 根本原因、) 战争双方 爆发地点 起止时间 简单识读地图(再次大规模出兵的借口——换约受阻) 战争结果:中国战败, 火烧圆明园(时间、地点、罪魁祸首) 签订《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 长春园、万春园组成,总称圆明三园; 占地面积约五千二百亩。它本是明代 一个故园。清朝从康熙至咸丰的六代 帝王,历时一百五十多年,集中全国 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把它营建成 为一座中西合璧举世无双的大型皇家 宫苑。 • 清朝皇家的宝物主要不在紫禁城里的 宫殿中,而是在圆明三园。
前60年西域都护;清朝伊犁将军)
(2)是我国的西北大门。 (3)有160多万平方千米,占我国国 土的1/6。 (4)有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石油、 天然气。
外国势力侵占新疆
• 阿古柏侵占新疆 • 俄国侵占伊犁
收复新疆 • • • • 1876年 1878年 1881年 1884年
收复新疆的意义
打击了侵略者的气焰, 维护了国家利益和民 族尊严,促进了新疆 的开发和建设。
1、列出本节课的大事年表
• • • • • • • • 1856年10月 1860年10月 1858年 1860年 1876年 1878年 1881年 1884年
2、读《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圆明园大水法复原图(七层西洋喷泉)
圆明园大水法残迹
残迹并不太美,它是美的灰烬。但咀 嚼美的灰烬可以保存血的温热,记住 美在受难时的苦味。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教学目标基础知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的罪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农民起义军的反抗斗争等史实记住圆明园被烧毁,主权进一步丧失,领土被大量割占的耻辱能力训练过程方法综合理解探索分析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听、看、议,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理解列强肆无忌惮侵略我国的根源以及太平天国运动将清政府作为自己斗争首要目标的原因识图填图沙俄割占我国领土及其条约名称情感、态度价值观爱国情感民族的强弱同国家的先进或落后是息息相关的,要为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强大而发愤学习,努力奋斗思想意识要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光荣传统教学重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发生以及列强侵华的罪行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的关系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组织学生回顾第一课,讨论回答问题:1.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定,给中国带来什么后果?(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是否满足已经得到的利益?(不满足)小结、过渡:《南京条约》使侵略者攫取了许多利益、中国遭受到了沉重的灾难,列强并没有满足贪婪的欲望,想要通过修订条约来扩大权益。
遭到清政府拒绝后,他们便找借口发动战争,想要迫使清政府就范。
由于这场战争是上一次战争的继续,所以它被叫做第二次鸦片战争。
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一、火烧圆明园教师介绍圆明园建筑的宏伟和精美,组织学生看、说、议。
学生阅读根据教师的提问在书上划出或标注答案。
1、看过电影《火烧圆明园》的同学请举手。
谁能结合课文内容揭发列强的罪行?(掠夺珍宝,焚烧罪证)2、哪那两位同学愿意扮演当年的英国兵和法国兵?(背景是火烧圆明园后,他们在伦敦重逢的某一天)请他们通过对话,表示一种忏悔的心情。
二、俄国侵占我国大片领土学生阅读课文和表格、地图,随堂练习:三、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学生思考回答:太平军的斗争,说明中国人民怎样对待国内的腐败政府和外国的侵略势力?(“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在鸦片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
沙俄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
片领土以及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 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2.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 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一、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1、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原因: 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标志: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1、-----年---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发动战争, 史称第二次鸦片战争。( ) A 1840· B 1842· C 1856· D 1860· 6 6 10 8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割占了------多 万平方公里中国邻土。( ) A 50 B 120 C 150 D 180 3、太平军在浙江慈溪的一次战斗中击毙洋枪 队头目是( ) A 华尔 B 奕 C 阿枯柏 D 西摩尔 4、1881年,中俄两国签定条约,中国收回( ) A 伊犁 B 东南海疆 C 东北 D 西北
选择题: 1.1860年10月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 来自( )。 A.英国 B.法国 C. 英国和法国 D.俄国 2.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美国 3.老师让李明同学讲一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 中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故事,李明应该讲 (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黄海海战 D.左宗棠收复新疆
及以后五个勘 界议定书
中国西北
(占领土地最多的国家)
三、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 1、1851年, 发动金田起义, 建号 ,起义军称“太平 军”。 • 2、1862年,太平军在浙江 , 击毙洋枪队头目 。
1862年太 平军在慈 溪击毙洋 枪队统领 华尔。
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农民起义有什么不同? 反帝反封建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 刀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请问:
1、“夏宫”指的是什么圆?明园 2、“两个强盗”是谁英?法联军 3、“有一天”是什么战争期间第?二次鸦片战争
看了火烧圆明园的一幕 幕,再看看圆明园的一片废 墟,你有什么感想?
畅所欲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圆明园的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一事件既反映了 侵略者的淫威和强盗嘴脸,也是清王朝 甘愿受辱、腐败无能的体现。
圆明园兽首铜像,又称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兽首、圆 明园十二生肖人身兽首铜像。圆明园兽首铜像原为 圆明园海晏堂外的喷泉的一部分,是清乾隆年间的 红铜铸像。十二生肖兽首铜像呈“八”字形,分列 在喷水池两旁的人身石台上的。每个动物就是一个 喷泉机关,每到一个时辰,相应的动物口中就会喷 水两个小时。因为古人的一个时辰就是两个小时, 十二个时辰正好是二十四小时。不过到了正午,它 们就要一起喷水,景象蔚为壮观。1860年英法联军 侵略中国,火烧圆明园,兽首铜像开始流失海外, 到2012年为止牛首、猴首、虎首、猪首和马首铜像 已回归中国,收藏在保利艺术博物馆;2013年4月 法国人宣布将归还鼠首与兔首给中国政府,据知龙 首目前在台湾,保存完好,但短期内不会现身。蛇 首、鸡首、狗首、羊首则下落不明,圆明园兽首铜 像已经成为圆明园海外流失文物的象征。
金田起义) 又反侵略
(2)痛打洋枪队 (1853年 定都天京)
时间 地点
战果
1860年 上海青浦 大败洋枪队,缴获大量枪炮
1862年 上海太仓 连破营垒,活捉副领队 1862年 浙江慈溪 击毙华尔
4、左宗棠收复新疆
阿古柏入侵新疆 1、背景:新疆危机
沙俄侵占伊犁
2、战术:缓进急战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劫 难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860)
爆发的 原因
结果:
根本:扩大侵略权益 (进一步打开中国国门) 直接:修约失败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1860.10 《北京条约》
俄国趁火打劫:割占中国150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 太平军痛打洋枪 李秀成 PK 华尔 队(1860-1862) 特点:反封建反侵略双重革命任务 失败原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 背景:边疆危机 军事手段:左宗棠讨伐阿古柏 左宗棠收复新疆 经过 外交手段:曾纪泽收回伊犁《伊 (1876) 犁条约》1881 结果:1884年新疆建行省
英法 等国
扩大权益 提出“修约” 要求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清政府
(忙于镇 拒绝 压起义) “修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10—1860.10)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1)原因: ①根本原因:英法企图进一步打 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②直接原因:修约的失败; 2)借口:
“亚罗”号事件与“马神甫事件”;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攻占天津 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1860年)
3.结果
1)1858《天津条约》:俄、美、英、法;
2)1860 《北京条约》:英、法、俄
3)俄国侵占中国领土 ①《瑷珲条约》:1858; ②《北京条约》:1860;
《北京条约》签订时,清朝的代表)
1)天津条约(1858.6) ①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②十口通商 ③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④外国人可以到内地游历、经商、传教 ⑤向英法两国赔款各200万两白银,赔偿英 商200万两白银 2)《北京条约》(1860.10) ①《天津条约》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准许华工出国 ⑤赔偿英法军费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第 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中国巴尔喀什湖以 44万多平方 南、以东 公里 中国西北部 7万多平方 公里
19世 纪80 年代
1860年7月,李秀成 率军在清浦大败洋枪 队,歼敌1/3,华尔身 中5枪。
1862年太平军在 慈溪击毙洋枪队“常 胜军”统领华尔。 英国侵华分子戈 登继华尔之后任“常 胜军”统领,清政府 授予他总兵、提督等 职衔。
1884年清政府在 新疆建省。
英
1881年《中俄改订条约》和以后 五个议定书割占7万平方公里
俄国侵占我国北方大片领土
时间
不平等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范围 中国东北外兴安岭 以南黑龙江以北 中国乌苏里江以东 包括库页岛在内
割占面积
1858年
中俄 〈瑷珲条约〉
60多万平方 公里
约40万平方 公里
1860年 中俄北京条约
1864年
中俄勘分西北 界约记 中俄改订条约 以及以后五个 勘界议定书
第 2课
劫难中的抗争
1860年英法联军劫掠后的圆明园大水 法和远瀛观残迹
参与这一抢 掠的法国将 领孟斗班
1860年英法联军抢劫后的圆明园大水法废墟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1689年尼布楚条约 规定的待议地区
1858年《爱珲条约》 割占的60多万平方 公里
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割 占的40万平方公里 1864年《勘分西北界约记》 割占的44万平方公里
美国流氓华尔。1860年清苏 松太道吴煦和大买办杨坊出 资雇佣美国流氓华尔招募外 国亡命徒组成洋枪队。
沙俄仍旧霸占伊 俄 犁地区。清政府 派曾纪泽与沙俄 谈判。1881年签 订《伊犁条约》, 中国收回伊犁, 但中国1888年英国侵略 1874年日本军队在 勾结和支持下,侵入 者进攻西藏南部, 美国的支持下在台 新疆。沙俄趁机派兵 藏族人民打死打 湾琅 伤侵略者100多 登陆,遇到 占领伊犁地区。 台湾人民的顽强抵 人。清政府的驻 1875年清政府派左宗 藏帮办大臣向英 抗。日本借机勒索 棠率兵进军新疆, 日 国求和,规定了 白银50万两。 1878年初,击败了阿 我国与哲孟雄的 古柏。 边界,并开放了 亚东等地。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共20张PPT)
都是非正义的侵略战争 英国 英法两国,美俄帮凶
两年 主要在长江以 南沿海地区 开五口 割香港岛 四年 从沿海深入到内地 增开十一口;英割九龙, 俄割150多万平方公里
领土、领海、 主权进一步丧失,侵略势 司法、关税等 力由沿海深入内地
开始沦为半殖 民地
进一步加深中国 半殖民地化程度
1860年《勘分 西北界约记》: 巴尔什湖以东以 南
1858年《瑷珲 条约》:外兴安 岭以南,黑龙江 以北
60多万
约 万 40
44万多
19世纪80年代 以后:中国西北 部,7万0年《北京 条约》:乌苏里 江以东,包括库 页岛
占国土面积的1/10
二、顽强的抗争 1、太平军痛打洋枪队
主犯:英、法
罪行:1.发动了罪恶的第二次鸦片战争 2.火烧圆明园
帮凶:美、俄
罪行:1.充当英法侵华帮凶,从中牟利。 2.俄国侵占了中国大片领土。
清政府
(150多万平方公里)
罪行:1.腐朽无能、统治者临阵脱逃。
2.联合外敌、镇压国内太平天国革命运动。
证明: 第二次鸦片战争 “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为了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开始时间和标志: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侵略者: 英法联军 经过:
结果:清朝失败,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
暴 行:
亭台楼阁
宏伟华美
断壁残垣
废墟荒芜
感悟:看到焚烧后的圆明园遗址, 你有何感想?
• 我们要:牢记历史 勿忘国耻, 发愤图强!
2、俄国趁火打劫
时间 地点 战果
1860年 上海青浦 大败洋枪队,缴获大量枪炮
1862年 上海太仓 连破营垒,活捉副领队 1862年 浙江慈溪 击毙华尔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担心危及统治利益
清政府
(忙于镇压起义) 拒绝“修约”
第二次鸦片战争
(1856年) 攻占天津 攻占北京 火烧圆明园 《北京条约》 (1860年)
2 、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
1856年10月, 英国首先挑起战争, 炮 轰广州, 第二次鸦片战争开始。第二年, 英国和法国联合出兵,攻陷广州。
英军炮击广州
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俄改订条约及…
西北地区
7万多平方公里
《瑷珲条约》: 外兴安岭以南, 黑龙江以北
《勘分西北界约 记》:巴尔什湖 以东以南
60多万
约 40 沙俄割占中国领土 万
44万多
19世纪80年代以 后:中国西北部,
共150多万 平方公里
《北京条约》: 乌苏里江以东, 包括库页岛
7万多
沙俄侵占中国北方领土示意图
2、清王朝的腐败无能是列强得寸进 尺,步步进逼的根本原因。
3、懂得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牢记 历史为中华的振兴而努力读书。
《北京条约》
时间: 1860年10月 国家: 英、法 内容:①《天津条约》继续有效;
②增开天津为商埠; ③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
④准许华工出国;
⑤赔款:英法两国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课堂思考: 历史上圆明园被洗劫、焚毁说明什么? 如今遗失的圆明园国宝牛头、猴头、虎 头等的回归又说明什么?
★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
看了火烧圆明园的一幕幕,再看看 圆明园的断壁残垣,你有什么感想?
(角度:1、侵略者 2、清政府 3、自己)
圆明园的残迹启示:
1、反映侵略者的凶残、掠夺的本性 和强盗行径,火烧圆明园是中国近代史 上惨痛和耻辱的一页。
洪秀全铜像
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
第2课__劫难中的抗争课件
问题:左宗棠收复新疆究竟有何重大意义? (收复新疆捍卫了国家的领土主权,维护了国 家的统一)
小结:
鸦片战争后,西方侵略者得寸进尺,进一 步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其间,英法联军制 造了火烧圆明园的暴行,俄国也趁火打劫,割 占中国大片领土,中华民族处于深深的劫难中。 但不屈的中国人民和一些爱国将领不甘受辱, 他们奋起反抗: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收 复新疆等,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英 勇斗争精神,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
四、左宗棠收复新疆
• 阅读12---13页内容: • 1、19世纪60--70年代,新疆遭到哪些外国
侵略势力的入侵? • 2、收复新疆的钦差大臣是谁?他采取了哪
些措施收复了新疆?
归纳概括左宗棠收复新疆:
(1)新疆局势处于危急时,他坚决主张收 复新疆。
(2)1876年他率军进疆,采取“缓进急战 ‘的战术,消灭阿古柏残余势力,收复新疆大部。
二、俄国趁火打劫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是中华民族经历的一 场劫难,但是在鸦片战争前后,中华民族还经 历了另一场劫难,那就是北方的沙皇俄国趁火 打劫,通过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的不平等条 约,割占中国东北、西北大片领土。
请你阅读第10页内容,说说第二次鸦片战争
后,俄国用怎样的手段割占了中国的大片领
土?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些条约?割占的领土 面积有多大?
识图释图: 图片中的人物是谁?
他的主要贡献是什么?
归纳整理
本课讲述的“劫难”与“抗争”分别包
括哪些事件?
劫难:
劫难中的抗争
抗争:
选择题:
1.1860年10月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来 自( )。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能够正确评价历史人物。
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分析两次鸦片战争在目的上的共同之处。
过程与方法:进口课文标题,从劫难与抗争两条线索展开分析、归纳,得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读图,展示圆明园残景,认识中国边疆领土的变迁。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教学重难点: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时间:1课时(2008年9月5日第7节)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取了许多权益,但他们就是满足了吗?引出课题。
二、新课:教师指出:1856——1860年,英国、法国在俄国和美国的支持下,联合发动了一次新的侵华战争。
这次战争的目的有二:一是摄取比《南京条约》更多的侵略特权。
一是通过以打为拉,勾结清朝统治者共同镇压太平天国。
历史上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
1.第一目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第二次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后,英国政府认为已经打开了中国的市场,不由得欣喜若狂。
一位英国商人说道:“想想吧,4亿人口,只要每人买我们一件衣服,就够全英国的织布厂开足马力生产三年了!”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由于中国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的抵制,英国的商品在中国仍然销量不大,英国政府认为这是清王朝还不够开放的缘故,因此,英国政府要求修改条约,扩大侵略权益。
英国的无理要求遭到了清政府的拒绝(清政府不是爱国,而是对西方殖民者仍心存疑忌,怕其威胁自己统治)。
英国遂决定寻找事端,重新开战。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重新挑起战争,并于第二年与法国联合,攻陷广州城。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主备:车勇辅备:吴晓春编审:徐淑敏课前热身说说《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谈谈鸦片战争的影响。
学习目标1.记住火烧圆明园,俄国占领中国大片领土的史实。
2.知道太平天国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3.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自主学习(阅读教材,独立完成学习内容)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时间,原因。
2.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遭受的劫难及制造者。
3.列举:面对侵略,中国人民进行哪些不屈的抗争。
互动研讨(师生点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4.探讨:圆明园被毁、大片领土被割说明了什么?从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中你有看到了什么?你有什么启示?我来小结(学生小结)本节课我学习了什么?有什么感悟?盘点收获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国的禁烟运动阻碍了中英贸易的正常运行B.法要求修改条约C.英国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D.法企图获得更多的在华贸易机会2.中国宏伟华美的皇家园林圆明园被焚于A.1840年 B .1842年 C .1856年 D.1860年3.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达:A.44万平方千米B.50多万平方千米C.60万平方千米D.150万平方千米4.在慈溪战斗中,击毙华尔,严惩烟枪队的是:A.义和团B.清军C.明军D.太平军5.被清政府任命为钦差大臣,率军进军新疆,讨伐阿古柏的是:A.林则徐B.李鸿章C.左宗棠D.邓世昌6.列举: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史实。
7.材料分析: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有一个胜利者把一个口袋塞的满满的,至于另外一个,也如法炮制,装满了好几大箱子。
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故里。
这就是两个强盗的一段经历。
(1)“两个强盗”指哪两个国家?(2)圆明园是在哪次战争中被毁的?(3)为什么说圆明园被毁是人类文明的一次浩劫?对此,你有哪些启示。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共45张PPT)
海晏堂
景泰蓝麒麟
漆器
鎏金花瓶
红珊瑚太狮
白玉侍女
粉彩梅花仙鹤碗
顾恺之 《女史箴图》
1860年10月6日,英法联军占领圆明园。联军司 令部下令官兵可以自由抢劫三天。这群贪婪凶残的强 盗,把园内的金银珠宝洗劫一空,凡不能搬运的就棒 打棍敲,任意毁坏。
在场的每个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 不知该拿什么东西。为了拿金子,而把银子丢了,为了拿镶有 珠宝的使计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瓷器和珐琅器,因 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当年英国《泰晤士报》随军记者 从北京发回的通讯 10月18日清晨,英国骑兵团3500人,开进圆明园,手执 火把,到处纵火。据当时记载:顷刻工夫,几十处地方,都冒 出了一缕缕的浓烟密雾… …不久这缕缕的烟,聚成一团团的 烟,后来又集合为祢天乌黑的一大团,万万千千的火焰,往外 爆发出来,烟青云黑,掩蔽天日,所有庙宇、宫殿、古建筑, 被视为举国神圣庄严之物,其中收藏着的历代富有皇家风味的 精美物品,都付之一炬了。”
一、战火再燃——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年)
1、爆发原因 (1)直接原因: 修约被拒 (2)根本原因: 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2、开始的标志: 1856年10月,英军炮轰广州 3、火烧圆明园
圆明园
圆明园,位于北京西北郊。由圆明园、长春园、万春园组成, 占地面积约5200亩,有150余景。圆明园不仅是中国封建时代建 筑艺为“万园之园”。
2、过程
外交斗争 →收回伊犁
3.意义:
打击了,维护了,促进了
4.新疆行省设立: 1884年
大将筹边尚未还, 湖湘弟子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 引得春风度玉关。
选择题: 2.1860年10月闯进北京、火烧圆明园的侵略者来 自( )。 A.英国 B.法国 C. 英国和法国 D.俄国 3.近代史上割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 )。 A.英国 B.日本 C.俄国 D.美国 4.老师让李明同学讲一个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 国人民抗击外来侵略的故事,李明应该讲( )。 A.林则徐虎门销烟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黄海海战 D.左宗棠收复新疆
2-劫难中的抗争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教学目标:1、能力与知识: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击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2、过程与方法:从劫难与抗争两条线索展开分析、归纳,得出本课的学习内容。
读图,展示圆明园残景,认识中国边疆领土的变迁。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到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中国人民从来就有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
反抗侵略,维护统一是每一个中国人都要继承的爱国传统。
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左宗棠收复新疆;2、难点:第二次鸦片战爆发的原因。
教学方法:史料教学法、讲授法教学过程:复习引入: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鸦片战争后,列强从中国获取了许多权益,但他们就是满足了吗?引出课题,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南京条约》表格,引导学生逐条分析危害,最后指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最大影响是社会性质的变化。
影响: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
(多媒体显示)(内容过渡)教师结合“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历史概念、鸦片战争对领土、主权的破坏以及战后中国经济的相关情况,引导学生分析出鸦片战争后中国由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转变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从而突破这一知识点。
教师可进一步提示: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革命任务、思想领域、经济结构等方面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设计意图:教师也可将其设计为4个问题作为课后思考题,培养学生养成课后积极思考、消化和总结知识的习惯,提高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
)(设置问题)鸦片战争是否就此停止?引入问题探究环节。
战火再燃(多媒体显示)根本原因: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多媒体显示)1、原因直接原因:列强修约要求遭到拒绝(多媒体显示)△本目的设计思路如下:(内容过渡)当《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签订后,西方商人简直欣喜若狂,他们梦想着:“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要一个棉织睡帽,不必更多,那么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不应求了”。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2.1860年,清朝地方官员和英法侵略者相勾结,雇佣美国人华尔组织“洋枪队”,
镇压太平军。
太平军痛打洋枪队的地点主要有哪些?
合作探究·展示提升
两次鸦片战争有哪些相似之处?
【达标测评】
焚毁前圆明园之远瀛观
材料一据估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过六百万英镑。
在场的每
个军人都掠夺很多。
在进入皇宫的宫殿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为了拿
金子,而把银子丢了。
为了拿镶有珠玉的饰品和宝石,又把金子丢了,无价的
瓷器和珐琅器,因为太大不能运走,竟被打碎。
——1860年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俄国采取表面“调停”、实际支持的态度,在战争中,不花费一
文钱,不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
一一
马克思
请完成:
(1)材料中所提到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次战争期间?
(2)材料一中,遭到劫掠的是中国的哪个地方?劫掠者是谁?
(3)材料二中,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是指什么?。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学习目标:
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 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劫难中的抗争
一、劫难——列强扩大对中国的侵略
1、第二次鸦片战争
2、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北方150多万平方千米领土)
——1856年至1860年
2、举世闻名的中国皇家园林 圆明园是被哪些殖民强盗烧 毁的( )
A.日俄 B.八国联军 C.英法
辩一辩:
1999年前后, 北京社会各界人 士曾围绕是否应 该修复圆明园展 开激烈争论。你 赞成哪种意见? 正反双方进行辩 论: 正方:圆明园 应按当年原样修 复 反方:圆明园 应保持现状 ★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
太平军与英军作战图
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 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 羌、匈奴和汉人。 新疆,古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这一名 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 之后改称新疆。
历年试题
4.清朝奉命讨伐入侵新疆的 阿古柏的爱国将领是( ) A.左宗棠 B.左宝贵 C.冯子材
英法起祸端,火烧圆明园。 沙俄割领土,一百五十万。
北有左宗棠,驱俄收新疆。 南有太平军,反清抗洋兵。
奇兵杀华尔,千古留美名。
圆明园胜景之一
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领土表
时间 1858年
1860年 1864年
条约名称 割占领土面积 瑷珲条约 60多万平方千米
中俄北 40多万平方千米 京条约 勘分西北 44万平方平千米 界约记
历年试题
3、在中国近代史上割占中国 领土面积最多的国家是 ( ) A.日本 B.俄国 C.英国
第2课 劫难中的抗争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课程标准〗简述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的侵略史实。
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事迹。
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沙俄割占中国东北、西北领土以及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左宗棠收复新疆等基本史实。
在“清朝疆域图”上填充俄国割占中国北方领土的情况且结合教材中的地图、图表讲解有关史实,掌握识读历史地图的基本技能,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收集、整理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有关资料,叙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的史实,说出圆明园残迹留给我们的启示。
收集太平军的故事和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史料,提高收集历史资料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课前查找与本课内容有关的资料,通过小组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共同解决问题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了解,学会合作交流和共同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主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本课四目内容的学习,认识列强的侵略扩张是人类文明遭到破坏的重要原因,而中国人民面对侵略是英勇不屈的,从而培养爱国情感以及保护国家文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再现史实,体现“哪里有侵略,哪里就有反抗”的理念。
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及其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
〖教学准备〗教材分析本节课是第一单元“列强的侵略与中国人民的抗争”中的重要内容,通过“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和“俄国趁火打劫”让学生感受到鸦片战争后列强进一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处于劫难之中;又通过“太平军痛打洋枪队”和“左宗棠收复新疆”来突出表现中国人民面对侵略英勇不屈的抗争精神。
鉴于本课内容较多,授课时亦可将第四子目“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内容调整到其他课节中。
学情分析部分学生曾观看过影片《火烧圆明园》或到过北京游览了圆明园遗址,对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这段屈辱历史有一定的认识;经常看故事书的学生也知道不少太平天国的故事和人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劫难中的抗争
主备人:刘素霞复备人:范江红
一、【学习目标】
1、简述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2、知道俄国通过不平等条约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3、知道太平军抗击洋枪队事迹
4、了解左宗棠收复新疆的基本史实。
5、教学难点: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
二、【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参考学习目标和预习案阅读课本,勾画、标注要点,把答案用横线标划在课本上,注意写上提示语。
三、预习案
阅读课本8---9页,完成下列问题
1、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标志、参与者
起止时间、结果分别是什么?
2、圆明园哪一年被哪两个强盗抢劫并烧毁?
结合课本第11图和第12页图,
1、说明沙俄分别在什么时间、通过什么条约、割占中
国哪里、多大面积的土地?
阅读课本11---12页,完成下列问题
1、太平天国运动爆发的时间、领袖、地点、定都
的时间与地点、结果。
2、列举太平军抗击洋枪队的史实。
3、19世纪中期,新疆面临着怎样的危机?
左宗棠是怎样收复新疆的?
四、探究案
1、两次鸦片战争有哪些相似之处?
2、为什么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3、本课中的“劫难”和“抗争”分别包括哪些事件?
五、达标案
1、电影《十二生肖》讲述了成龙扮演的杰克四处寻找“圆明园”十二生肖中失散的最后四个兽首的故事。
这些精美的艺术珍品流失海外是在( )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
C.甲午中日战争时期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期
2、清朝末年,杨昌浚写了一首关于玉门关的诗曰:“大将筹边尚未还,湖湘子弟
满天山。
新栽杨柳三千里,引得春风度玉关”,这首诗里将春风引到玉门关的大将是() A.曾国藩 B.左宗棠 C.李鸿章 D.张之洞
3、1856年,英法发动侵华战争的目的是()
A.对林则徐虎门销烟进报复
B.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C.为了扩大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D.镇压义和团运动
4、1878年,西方报纸评论:“今观中国之恢复回部(指新疆),足令吾欧人一清醒也。
”与材料中的成果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左宗棠大败阿古柏
B.太平军抗击洋枪队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 .邓世昌黄海撞日舰
5、材料分析:
“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之一炬。
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
(1)“夏宫”指的是什么地方?
(2)“抢劫”和“付之一炬”指的是什么事?发生在什么时候?
(3)这两个强盗是谁?
6、材料一“据统计,被劫掠和破坏的财产,总值超六百万镑,在场的每个
军人都掠夺很多,在进入皇宫宫后,谁也不知道该拿什么东西………”
——英国《泰晤士报》
材料二“俄国不花费一文钱,出动一兵一卒,而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
到更多的好处。
”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的中国被劫掠发生在哪次战争中?这次战争的发动者是谁?这次遭劫掠和破坏的地方是哪儿?
(2)材料二中说的俄国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请用史实
说明俄国得到了哪些好处?
(3)由此可见,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影响是什么?
六、知识链接
洪秀全(1814-1864年),广东花县官禄村人,出身于农民家庭。
18岁受聘为本村塾师。
他先后四次赴广州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考取秀才。
1836年,他到广州应考时,在街头遇到耶稣教士梁发讲道,并得到一本散发的传教小册子《劝世良言》。
1847年7月,他回广西紫荆山和冯云山设立拜上帝教机关。
1851年1月11日,拜上帝教在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①、1851年,洪秀全广西金田起义;②、1853年,定都天京(南京),建立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洋枪队清政府勾结美、英、法侵略者为镇压太平天国和捻军而组成的武装。
(1)1860年(咸丰十年)在上海组成由美国人华尔统领的洋枪队,1862年(同治元年)改称“常胜军”,后由英国军官戈登统领。
(2)1862年在浙江组成,先后由法国军官勒伯勒东(Albert EdouardLe Brethon de Caligny,1833—1863)和德克碑统领的洋枪队,称为“常捷军”。
(3)1862年崇厚在天津组成的洋枪队,由英国军官薄朗、鲁赛瑞克斯统领,称为“天津洋枪队”。
上述洋枪队均由美、英、法派人充当统领和各级军官,士兵主要是中国人,使用洋枪洋炮,对太平军和捻军作战。
它是外国侵略者武装干涉中国革命和清政府“借洋兵助剿”的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