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广东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为何要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名师密押试卷 申论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专业教材名师密押卷·申论
【参考答案】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名师密押卷.申论/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主编.—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3.1(2014.12重印)
广东公务员考试专业教材
ISBN978⁃7⁃5115⁃1588⁃9
Ⅰ.①名...Ⅱ.①中...Ⅲ.①公务员-招聘-考试-
中国-习题集Ⅳ.①D630.3-4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3)第017937号
书名:广东公务员考试专业教材·名师密押卷·申论
作者:中公教育公务员考试研究中心
出版人:董伟
责任编辑:李英王若锦
封面设计:中公教育图书设计中心
出版发行:
社址:北京金台西路2号
邮政编码:100733
发行热线:(010)65369527653698466536950965369510
邮购热线:(010)6536953065363527
编辑热线:(010)65369511
网址:
经销:新华书店
印刷:三河市祥达印刷包装有限公司
开本:787mm×1092mm1/16
字数:240千字
印张:10
印次:2013年1月第1版2014年12月第1版第3次印刷书号:ISBN978⁃7⁃5115⁃1588⁃9
定价:99.00元。
广东广州公务员申论考题试卷及答案
广东广州公务员申论考题试卷及答案一、给定材料(一)材料主题今年的广州申论考查主题为网络数字产品的版权保护问题。
材料从今年引人注目的舆情事件——百度文库侵权事件切入,由此引出了国内网络数字版权保护缺失的问题。
乍一看材料,考生可能觉得很欣喜,因为前段时间被热炒的沸沸扬扬的“百度文库”事件几乎妇孺皆知。
但是,绝大部分考生可能只闻其事,而缺乏足够的了解,更不要说去参透此事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深层次问题了。
这就提示广大考生,我们要在一如既往地关注热点事件的基础上,更加注重解析、研究热点背后的问题,梳理出对此类事件、相似事件的理性认识,浮于问题表面万万不可。
(二)材料大意给定材料总共15则,材料大意如下:二、作答要求问题一:初,某知名网络企业旗下××网络文学公司正式向外宣布设立首席版权官,这几乎是一个首创的职位,是一个特意将版权与运营、技术、财务等列在同等高度的职位,请解析该类企业设置首席版权官的意义。
(30分)要求:1、作答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
2、字数在400字以内。
【作答思路】这道题的作答任务是要求考生通过某网络文学公司设立首席版权官职位这件事情解析这一做法的意义。
从材料精神来看,考生应该对其进行肯定。
作答这道题我们要从整体上进行把握,分为几个方面来谈。
透过材料,可以找到两个受益主体,即该类网络服务企业和著作者版权方。
同时还有一个隐含的主体,即读者群体。
【参照答案】网络文学公司设置首席版权官的做法体现了对版权问题的重视,为解决网络企业和著作者版权方之间引发的争议问题,兼顾双方之间的利益起到了积极的示范作用。
对于网络企业内部而言,有助于企业树立版权保护意识,更好地维护版权价值;有助于扭转利益偏离的方向,更好地促进社会利益的最大化;有助于企业在操作运营的过程中更加规范化、合法化,维护企业自身的形象,为企业的发展打下坚实而良好的基础;同时也方便企业和著作者版权方建立起充分的沟通、信任、与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
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及其措施
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及其措施摘要:小学语文的改革,使课堂教学更加多样化,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对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非常重要。
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和观念对教师的影响很大,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使课堂教学与时俱进,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要明确教学改革的必要性,这样才可以改变课堂改革的方向。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变革;必要性;措施1小学语文教学变革的必要性小学语文是初中生的必修课,它对学生的理解、表达、总结等综合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语文是一门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学科,它的主要知识都是以文字为核心的,小学生要在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会读、写、使用文字。
其实,语文的表达方式是很有意思的,不同地域的人,对相同的文字的理解也会有很大的差异,而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词汇的频繁出现,更是说明了文字的魅力,同时也说明了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
因此,要使教师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就必须积极转变,明确转变的意义,创造多样化的教学环境。
1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1.1内容重于实质目前我国大部分小学在进行教学改革时,往往忽视了其本质,过于注重教学内容的变革。
在课堂上,老师们更喜欢用多媒体来进行教学,同时也会播放一些图片和视频,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让学生们对语文的兴趣更加浓厚,但是这样的教学方式也有一个缺点,那就是它会削弱语文的基本含义,从而丧失语文的优越性。
1.2发挥式教学重于理解性教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过分强调发挥性教学,导致教师在学习教材上花的时间较少,对教材内容和实质的理解不够透彻,对教材的"精华"把握不足。
教师要重视教科书,因为教科书是由有关权威人士经过一系列的研究和讨论而编写的,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同时,学生也可以通过认真的阅读来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但是,如果只把课本作为一种速成的教材,而不重视对其内容的了解,就很难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的魅力和内涵。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过分地使用了“发挥”的方法,随意想象,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材以外,这样,尽管时间很短,可以使学生的兴趣、气氛、趣味性都得到了提升,但一旦开始阅读,他们就会丧失兴趣,甚至不愿意去学,所以,现阶段我们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教材的领悟。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58)
公务员申论真题及答案解析一、多选题(共计5题,每题1分)1.材料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的繁荣兴盛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血脉相通,是共建人文湾区的重要基础。
2021年12月“同舟共济,志同道合”穗港双城图片展在两地同步开展,展览以“同根、同气、同舟、同源、同向”为主题,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两地源远流长的历史文化。
有专家学者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自古同属百越之地,两千多年来,虽然各地制度嬗变,但大湾区11座城市的人文历史始终维持着千丝万缕的关系,湾区城市群仍以岭南文化和珠江文化为主流,使得整个大湾区城市群的语言、文化具备了延续的根基。
”粤港澳地域相近、山水相连,文化合作有着天然的地理优势。
广东省首倡共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以历史为纽带、将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广州的文化遗产、珠海和中山的岐澳古道、深圳改革开放的历史遗迹、澳门的世界遗产建筑和历史城区、香港的文物径等,进行有效的串联沟通,构建成一个极富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共同展示三地的包容性和岭南文化特质。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杰出人物,他在粤港澳三地留下的众多历史足迹连成一体,形成一条文化遗产游径,自然地将大湾区内的诸多城市连在一起。
中山是伟人故里,澳门是孙中山从学校走进社会从医的地方,香港是孙中山早年求学和革命的根据地,广州是孙中山革命的圣地……这种高度契合的关系正是粤港澳历史文化中宝贵而核心的共同财富。
粤剧是岭南文化的瑰宝,2009年经粤港澳三地联合申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2020年11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中国戏曲文化节”在澳门开幕,广州粤剧院演员演出的《斩经堂》赢得满堂喝彩。
永庆二巷七号之一,是粤剧戏班銮舆堂所在地。
銮舆堂是粤剧武打演员的行会组织,在全球粤剧戏班中,只有广州和香港两地有銮舆堂。
“现在交通很方便,我们的会员经常来这里参加活动。
张志恒: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
●张志恒作者按:网上经常出现有关语文教学的文章,但大部分都是在语文教学的原有基础上去谈改革,我这里提出应该彻底改革,希望能有更多人参与讨论。
语文教学是中小学教育的主要内容,从事这方面教学的教师最多,学子们为此耗时、耗精力也最多,语文也是高考最重要的科目。
然而社会对语文教育的诟病也最多,社会很多文化素质低的现象也归结为语文教学太差,提出要在大学普遍开设语文课,要加大语文在高考中的权重……。
这里让我想到柏杨的“酱缸文化”的观点,也就是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什么呢?提高写文章、看文章的能力?提高做人的素质?提高政治觉悟?会写、看诗词?恐怕都有关,也都不完全。
我这篇文章希望理清这些问题,谈语文教学的本质,探讨语文教学的彻底改革。
要为“语文”正名,名不正言不顺近二、三百年世界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更多的人类矛盾和冲突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解决,而“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这些丛林法则正在逐渐退出,人类文明社会是“契约”为基础的社会。
除去“自然法”之外,绝大部分“契约”是用文字来记录、流传的,而文字所以能出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签订了最早的,天然的,不言而喻的“契约”。
而学语文就是学人类最基本的这个“契约”。
中国古代“语文”和“文化”两个概念是不太区分的,“读书”就是学文化。
文字固然是一切文化的基础,但随着发展,文化必然会产生“分支”,而“语文”只是文化的一个分支。
但中国的皇权统治者总希望文化为自己服务,而将文化为具体生活和经济服务的内容贬为“器”,不屑于也不重视在这些方面的运用,文化只是为科举制度服务,也就是所谓“学得文武艺,贷与帝王家”。
“语文”无形中也就和“政治”有了紧密联系。
上世纪初中国掀起的新文化运动最根本的任务就是打破世俗权力对文化的垄断,让文化摆脱世俗“权力”回归民间,很可惜是这一关系民族兴亡的文化回归运动在战乱中夭折了,至今没有能达到目的,语文教学上的混乱是个明显例证。
从经济上看,在生产力比较低下的时代,学文化是个“奢侈品”,与大部分人没有关系。
广东公务员申论题目
资料32015年1~10月,我国乘用车累计销售1648.47万辆,同比增长3.89%,中国车市以“低增长”的方式缓慢前行,人才匮乏成为制约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最大瓶颈。
据汽车行业一专家介绍,目前中国汽车行业研发、生产技术人才缺口40万,汽车销售和售后人才缺口70万,累计缺口达100多万。
他说,“整体而言,目前汽车行业人才参差不齐,缺乏高精尖人才,影响中国由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步伐。
”对于我国机器人产业而言,最大的难题则在于技术。
近两年,中国本土机器人厂商猛增至近千家,但主要扎堆低端机器人的制造。
减速器,特别是被机器人产业内称之为机器人“御用”的RV减速器在我国起步太晚,基本空白。
RV减速器设计需要专用软件,仅通过测绘无法得到精确齿形数据,零件加工精度要求极高,加工困难。
由于无法简单“山寨”,RV减速器的自主研发道路及其艰难。
到目前为止,中国人申请的RV减速器专利仅26件,有效专利只有13件,发明专利只有2件,且都不属于核心技术。
国外申请人在华申请了专利47件,其中有效的26件,全部是发明专利。
近年来,随着创新战略的加快推进,我国研发支出呈现迅速增长趋势,研发经费占GDP 的比重逐年增长,2013年首次突破了2.08%.2014年研发经费占GDP的比重提升至2.09%.数据表明,我国正在向创新型国家转变。
尽管如此,相比发达国家,我国仍有不小差距。
据统计,美国2012年的研发投入为4535亿美元,中国2014年相关投入约为1.3万亿人民币,不足美国2012年的一半。
作为科研经费投入的当然主题,目前,我国超过70%的研发经费来自企业,但与国际同行相比,我国企业的研发投入强度还有差距,如华为的投入强度为8.9%,而微软近14.6%;东风汽车为2.1%,而日本丰田为3.6%,德国大众为5.2%.此外,我国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长期偏少,2013年用于基础研究的经费仅占研发经费总额的4.7%,远低于发达国家15%~25%的比例。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考试考察试题汇总
广东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考试考察试题汇总一、广东县级卷申论小题1、2022年广东省考(县级及以上)申论小题问题一:根据材料3,简述广东在促进粤港澳大湾区“软联通”方面的主要做法。
(20分)。
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200字。
(属于“政府做法”)问题二:根据材料4,分析说明粤港澳三地推进文化交流合作,共建人文湾区的优势。
(30 分)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篇幅不超过300字。
(属于“政府做法”的有利条件)2、2021年广东省考(县级及以上)申论小题问题一:请根据材料2,概括“数字政府”建设优化政府管理与服务的作用。
(20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200字。
(属于“政府作用”)问题二:材料5中提到,“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G市加强创新驱动,率先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密码’是什么?”请谈谈你对材料中“密码”的理解。
(30分)要求:紧扣材料,条理清晰,表达准确;篇幅不超过300字。
(属于“政府做法”)3、2020年广东省考(县级及以上)申论小题问题一:请根据“材料 1”,概括深圳在促进社会治理现代化方面的主要做法。
(20 分)要求:概括全面、准确,条理清晰,篇幅不超过 200 字。
(属于“政府做法”)问题二:根据“材料 2-3”,分析说明广东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方面取得的成效。
(30 分)。
(属于“政府作用”)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篇幅不超过 300 字。
通过对以上近3年来广东申论小题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近3年广东(县级及以上)一般喜欢考“政府的做法或作用”,实际上,多年来广东(县级及以上)都是重点考“政府的做法或作用”,县级以上考生务必练好这2类题型。
二、广东县级卷申论作文【2020年广东省考(县级及以上)申论作文】请根据全部给定材料(仅限给定材料),围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走在全国前列”的主题,自拟题目,撰写一篇议论文。
最新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乡镇)-精品
2015广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及参考答案word(乡镇)(一)请你根据材料1,对我国环境问题进行归纳概括。
(10分)要求: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
不超过200字。
答案提示:1、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居高不下,大气污染是中国第一大环境污染问题。
2、水资源浪费大,水污染严重。
3、工业固体废物、城市生活垃圾年产生量大,无害化处理不足。
4、土壤严重酸化,土壤质量退化。
5、土地荒漠化问题严重。
6、水土流失毁掉大量的耕地。
7、受旱灾的农田面积大,黄河断流,南方洪涝灾害频发。
8、生物多样性破坏较严重。
濒危的物种多。
滥捕乱杀和大量捕食野生动物的现象严重。
(二)根据材料3,分析中国环境保护三个阶段的特点。
(20分)要求:分析全面、透彻、条理清晰、表达准确。
不超过200字。
答案提示:1、第一阶段,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和开展重点地区污染治理,我国环境保护事业逐渐走上法制化轨道。
2、第二阶段,强化执法、全面治理污染和保护生态。
污染治理从以末端治理为主向关注污染源头治理转变,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加强防范突发环境事件,环境保护投入迅速增加。
3、第三阶段,确立了以人为本、环保为民的环保宗旨。
环境保护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公众参与、损害担责的原则。
(三)根据材料6,概括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措施。
(20分)要求:全面准确,条理清楚。
不超过250字答案提示:1、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
全面实施南粤水更清行动计划,推进土壤污染综合治理。
构建森林生态安全体系,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一批美丽港湾。
2、狠抓节能减排和节约集约用地。
制定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工作方案,发展循环经济。
推动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
开展农村地籍调查和不动产统一登记。
3、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发展环保市场,开展碳排放权、排污权、水权交易试点。
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
4、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
制定生态文明建设规划纲要。
及时公布环境信息,健全举报制度,加强社会监督。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改进方向
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改进方向2023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已经开始应用于教育领域,为学生们提供了更加便捷、高效的学习方式。
然而,正如许多教育问题一样,语文教学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改进的方向。
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语文教学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能力、提高思维素质的重要途径。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语言是沟通之道、学习之基础,语文教学不仅是培养人文素养的手段,更是铸造思维锻造智慧的过程。
语文教学的改进方向首先应该是提高教学质量。
语文教学应该强调语言的实践性,注重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尤其是口语和写作能力。
应该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积极表达,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例如语言实验、讲座、演讲等。
同时,语文教学也应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发展,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思考,帮助他们建立批判性、科学性的思维方式。
其次,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与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不光只是教授语言技能,更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文化背景的修养。
在教学中可以融入一些优秀文学作品,挖掘其中的意义和精髓,引导学生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思想和文化价值,从而激发出学生的思考和探索能力。
其次,语文教学应该更加贴近现实生活。
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催生出了大量的信息和文化传播。
语文教学需要关注时代发展的新动向和变化,及时调整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
如今,人们普遍使用网络、电影、电视等多样化的媒介形式来获取新闻和信息,语文教育也应该适应这样的趋势,利用新媒体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最后,语文教学要重视差异化,给予学生个性化的关注和对待。
每个人的语文学习和语言能力各不相同,教师应该多方面考虑学生的各种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方案,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学习效果。
同时,也应该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语言观念和文化理念。
综上所述,语文教育是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注重实践、文化、差异化等多方面的思考和改进。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中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必要性从20世纪教育发展的历程来看,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是结合本国当前社会的经济、政治等情况进行改革,以推进本国社会的发展。
我国也不例外,总的目标就是通过课程改革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从而促进我国经济、政治、军事等各方面的发展,使我国在世界强国之林占有一席之地。
那么在总目标的指导下,基础教育课程的改革应针对具体学科的特点作相应的改革。
下面我试从当前情况下语文学科存在的问题谈谈改革的必要性。
一、陈旧的课文内容,隔离了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束缚了学生的发展,势必改革自新中国成立至今,语文教材的改革历经多次,但是改来改去编选的课文内容并无多大变化,相对于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生活来说,明显的滞后,显出陈旧的面目。
且从下面的情况来看:首先,教材所编选的课文内容陈旧。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的学科之一,作为我们民族的母语,学生越来越对它感到厌烦,毫无兴趣。
究其原因,语文课文内容的陈旧是个不可忽视的因素。
今天我们的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了大家都知道,可是我们的中学语文课文却还是三四十年代或五六十年代的作品,如茅盾的《白杨礼赞》、夏衍的《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兄弟》、陶铸的《松树的风格》等,这些文章历来就是语文教改的保留篇目。
在《岂有此理的教科书》(冉云飞)这篇文章里写到这样一个事实,原文是这样写的:“……一次马文奇(马文奇是50年代开始走上中学讲坛的语文教师)开家长会,其中有一位家长是他50年代教的学生,他告诉马文奇说,你当时教我的笔记如果没弄丢的话,现在也还用得上。
马文奇无可奈何,一本50年代的笔记竟然在90年代的考试中还能用得上,……真是使人糊涂。
”我们平时常说现在社会发展如何之快,可是在中学语文的教材中了解不到属于当代社会的信息,好像现代的高科技社会离我们很远。
这样,我们的学生永远被扔在井底,坐井观天。
他们被隔离于世外,想象不出外面的天空有多宽。
另外,语文课文内容的陈旧主要在于所选的作品太过于注重批判的思想,反抗的意识,牺牲的精神。
面对新课改,作文教学改什么
面对新课改,作文教学改什么随着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学生的培养也有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我国教育系统纷纷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时代的发展需求。
新课改给传统的作文教学带来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我认为新课改要从课程内容上进行改革。
传统的作文教学注重对写作技巧的讲解和习作的批改,但这种教学方式往往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特点。
新课改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他们能够真正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
在作文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有意思的话题或写作题材,如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等,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还可以鼓励学生自由发挥,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进行写作,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自主表达的能力。
其次,新课改还应该改变作文教学的方式和方法。
传统的作文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主导学生的写作过程,并在批改作文时给予评价和指导。
然而,新课改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和主体性。
教师应该扮演着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帮助学生解决写作中遇到的问题,并指导他们进行写作思路和表达方式的选择。
同时,还可以采用小组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进行互相讨论和合作,以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此外,还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工具和技术,如使用电子白板、多媒体教学等,使作文教学更加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新课改还应该改变对作文评价和批改的观念。
传统的作文评价主要以字数、语法和格式为标准,往往忽略了内容和思想的重要性。
新课改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的培养,通过对学生作文内容的评价,了解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思考能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一些新的评价方法和工具,如自评、互评、反思等,促进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提高学习效果。
综上所述,面对新课改,作文教学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
这不仅包括课程内容的改变,还包括教学方式和评价方法的创新。
只有通过这些改变,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创造力,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从而提高作文教学的效果。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育一直是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语文是人们表达思想、交流情感的工具,是人类文明的载体。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掌握一定的语言文字知识,更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当前我国的语文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内容陈旧、教学方法单一、评价体系不完善等,因此有必要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们需要深化语文教育的内容改革。
当前的语文教育内容大多围绕着古文经典、诗词文学和现代文学,而相对缺少对于实际语言运用的培养。
在信息爆炸的今天,现代语文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能够熟练运用文言文和现代白话文,能够运用正确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进行文字表达。
也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阅读和理解能力,培养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在深化语文教育的内容改革上,要兼顾传统文化和现代实用,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我们需要不断创新语文教学方法。
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大多是注重灌输和填鸭式教学,学生在被动接受知识的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
我们应该引入更多的现代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在交流中成长。
利用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形式下接触到语言,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让语文教育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实际需求,从而提高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我们还需要建立完善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
当前的语文教育评价体系大多是以考试为主,而忽视了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综合评价。
考试评价只能反映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而不能全面评价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能力。
我们应该建立起更加多元化的语文评价体系,包括平时表现、作业情况、口语表达、阅读理解等多方面,从而全面评价学生的语文素养。
也要重视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使他们在语文教育中不仅获得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其综合素质,如思想品德、审美能力、创新意识等。
申论大作文语文
申论大作文语文在当前社会的发展中,语文教育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对于培养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思维逻辑能力以及审美情趣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我们也面临着一些问题和挑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该如何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呢?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语文教育价值的认识。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情感素养。
语文教育应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让学生能够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而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从学生的学习环境和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
其次,我们需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传统的语文教学往往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这种教学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
因此,我们应该提倡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去探索和发现知识,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和自主思考能力。
此外,我们还需要加强对语文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创新。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知识的更新换代,我们需要将新的知识和文化融入到语文教学中。
同时,我们也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让他们能够欣赏和理解优秀的文学作品。
只有通过不断更新和创新,语文教育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培养出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时代人才。
总之,语文教育的改革是当务之急。
我们需要加强对语文教育价值的认识,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加强对语文教育内容的更新和创新。
只有通过这些改革,我们才能够提高语文教育的质量,培养出更多具有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新时代人才。
全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
全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随着中国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育也迎来了一场深刻的变革。
作为一项长期的任务,教学改革一直处于教育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中。
在这个过程中,语文教学变革是一个重要的方向,只有全面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才能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
首先,要在课堂上加强语言的教学。
语言是语文的基础,也是人们沟通交流的工具。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必须注重语言教学。
同时,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语言教学方法和技巧,加强语文知识和能力的培养。
比如,在课堂上可以提供多种不同语言练习,如朗读、写作、翻译等,帮助学生练习语言技能,提高整体语言水平。
其次,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拓教学新思路。
在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合理利用这些技术手段,可以增强语文教育效果。
教师可以通过教育平台、网络教育、微信等渠道,搜集和整理不同来源、不同形式的语文资料,使其更加丰富、立体、生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同时,为了更好地推进语文教学改革,也需要不断开拓课堂教学,培养探究式学习习惯。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通常只进行对知识点的传授和讲解,将学生作为被动的听众。
而当代教育已经呼吁探究式学习,让学生具有更深层次的自主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通过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方式得到了极大的丰富,课堂的氛围也变得更加活跃。
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探讨,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最后,全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还需要强化教育评价和反馈机制。
教育评价是衡量学校和学生的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
在学校内部,可以使用不同的评价标准、方法和工具,综合地评估学生的语文能力,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完善教学。
在学校外部,政府可以通过一些统一标准的考试,对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评估,促进语文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总之,全力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日益重视,语文教育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语文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现代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
教师是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教师的素质和专业能力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成绩和综合素养的培养。
我们应该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力度,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和综合素质。
除了定期开展培训和进修课程,还可以通过引进优秀的语文教师,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到语文教育事业中来,为语文教学注入新的活力和创新。
要加强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和改进。
语文教育应该突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综合素养,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重视死记硬背。
我们应该将传统的文化经典融入到教学中,通过讲授经典文本,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结合社会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做到“学以致用”。
要加强对教学方法的创新和优化。
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评价的结果。
而现代社会,特别是信息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提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我们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和小组讨论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要加强对教学评价的改革和建设。
传统的教学评价往往只注重学生的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培养。
我们应该建立一种全面的、多元化的教学评价体系,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科学的评价方法,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质量。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而繁重的任务。
只有通过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引进,改进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建立全面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将这些改革措施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中,才能实现真正的语文教育质量的提高,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于语文教育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提升。
当前的语文教育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学生文化素养不高、语文教学内容单一、考试导向严重等。
我们需要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我们需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
文化素养是语文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
我们应当引导学生广泛阅读,培养他们的兴趣和乐趣,让他们能够主动地去了解和关注社会、文化、科学等各个方面的知识。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价值观,让他们具备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
我们应当丰富语文教学内容。
当前,语文教学内容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传统的文学作品上。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化和发展,我们需要更加关注当代文化和科技的发展。
我们可以将课文的内容扩展到与学生现实生活相关的话题上,如科技、环境、社会问题等,让学生通过学习语文,能够反思自己的生活和社会,培养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精神。
我们还要改变评价方式,减少考试导向。
当前的语文教育普遍存在着考试导向严重的问题,这导致学生只注重应试技巧,而忽略了对于语文知识的深入理解和应用。
我们应当改变评价方式,不仅要注重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要注重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创造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
我们可以采用多样化的评价方式,如口头表达、写作作业、小组合作等,让学生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语文能力,并通过评价反馈促进他们的成长和进步。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语文教育不仅仅是掌握知识和技能,更要培养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综合运用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我们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他们通过实际的语言运用和创作,学会应对不同情境的语言交际,并能够自主地思考和解决问题。
要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我们需要加强学生的文化素养培养,丰富语文教学内容,改变评价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培养出具有优秀语文素养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育是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一环,它承载着传承中华文化、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语言能力的重任。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更新,对于语文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已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一个热点话题。
那么,如何才能深化改革语文教育,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呢?我们需要强化语文教育的文化导向。
语文是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途径,在语文教育中必须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对古诗词、名篇名著的理解和欣赏,更要引导学生热爱中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心。
只有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才能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国民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此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我们需要积极推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
语文教育不仅要传道授业,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综合素质。
我们需要不断完善语文教育教学大纲,丰富语文教材内容,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修养和人文素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提倡多种教学手段的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
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教师是语文教育的重要推动力量,他们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的质量。
我们需要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提供更多的教育培训和学习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要加强对教师的考核和奖励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意识。
要注重教师的精神品质和人文素养的培养,引导教师以身作则,做学生的榜样。
要注重家校合作,共同推进语文教育的深化改革。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对学生语文教育的支持和配合至关重要。
我们需要加强学校和家庭的沟通和合作,共同配合推进学生的语文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广东公务员申论备考热点:为何要改造我们的语文教学空谈误国”是今天最重要的警示语,如果我们仔细思考一下中小学几十年不变的语文教学,不难发现,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学习说空话的过程。
今年12月17日是胡适先生诞辰123周年纪念日。
胡适先生是上世纪新文化运动的倡导和推动者。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文化史上的重大事件,这件事是由文学上的问题而发端的,但它的实质是对文化本质的讨论。
胡适先生参与新文化运动的重要文章是《文学改良刍议》,他后来又将文中提倡的“八不主义”总结为四条:一,要有话说,方才说话。
二,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
三,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
四,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的话。
纵观胡适先生的观点,他所提出的主张远超出了文学的范畴,而是强调了我们应当如何“说话和讲理”。
上两个世纪世界社会发生了重大变化,这就是更多的人类矛盾和冲突要通过“语言文字”来解决,而“弱肉强食”、“胜者为王”这些丛林法则正在逐渐退出,而是更加突出了人类文明社会是“契约”为基础的社会。
除去“自然法”之外,绝大部分“契约”是用文字来记录、流传的,而文字所以能出现就是人与人之间签订了最早的自然“契约”。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之前,中国文化对于语言文字如何记录我们的社会现实,如何制定人们之间“契约”,并不重视,而且语言和文字书写形式是分隔开来的,使社会大部分人无法掌握人类文明的最基础的“工具”。
文盲的众多导致了民智不开,而“愚”又往往是社会混乱的起因。
胡适先生看到了点,用推行白话文作为突破口,竭力推广普及文化。
这项伟大的文化运动仅仅有个开头,各种言论就如同火山喷发,文化得以迅速普及和发展。
“民主”和“科学”的理念被青年学子们普遍接受,酿成了轰轰烈烈的“革命”。
但文化的基础是语言文字,建立简单、实用符合逻辑的语言文字法则是当务之急。
对胡适先生提出的更多有关“说理、说话”应注意的地方没有充分关注,传统文化中的缺点改换头面而充斥于市。
我们用“八不主义”来评判今天的文章,有多少是合乎要求的呢?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今天我们需要重新研究应当如何说话,如何写文章,让话语、文章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个社会才可能是明朗的!这是我对中小学语文教学必须彻底改革的理由。
语言文字只是人类的“工具”语言文字是文明社会最原始的“契约”,对它就应当有“敬畏”感,尊重和契约有关的各方,也就是同时尊重“说者”和“听者”,否定语言有什么“阶级”属性。
无论古今中外,教育最主要的内容之一就是对语言文字“契约”的学习,通俗讲就是学语文课,学识字和学习文字如何组合成句子的法则。
学习如何把“现实”转换成文字;如何从文字中看到“现实”。
语文教学应当是对一种“工具”的学习和熟练的过程,并不是关注这个“工具”去做什么。
真正应当成为语文教科书的首先是字典、词典,语法通则,继而是公认的“百科全书”。
这样去学习显然枯燥而不符合教育规律,是不现实的。
如果我们通过选“范文”来学语文,就要注意我们学习的是范文“如何表达”,而不是范文“表达了什么”。
人们常利用语文学习中的范文来进行道德说教,这是难免的,但不能“反客为主”,尤其应当注意不要把语文课上成“政治思想课”。
人们常在语文课本选材上产生争论,这是对语文教学目的认识不明确的典型表现。
真为了语文教学,不妨选几篇“差文章”来警示学子。
建议教育主管部门不再编写语文课本,而是公布各年级应掌握的语文知识和程度,至于通过哪些“文章”去做到,权利交给语文教师。
语言文字作为一门学问是很很广、很深的,但作为一种“工具”不可能是复杂的,作为一种常用而重要的“工具”如果不好用,人们一定要想办法“改良”或者“换一个”。
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使得“会说话”和“会写文章”之间没有太大的“鸿沟”。
这对普及教育,传播文化是有划时代意义的。
今天有文化人中的绝大部分,包括广大语文教师,对语文知识的需求也只是作为“工具”层次。
这就如同对汽车司机的要求是会操作和知道交通规则,而不需要司机知道什么“热力学定律”。
作为“工具”的语文学习在初中阶段就可以划上一个“句号”。
心平气和来讲,汉语是比拼音文字难学一点,但今天的白话文所需要的常用汉字并不多,掌握它并不是困难的事情,在小学阶段就可以掌握。
再经过初中的“夯实”,学会现代汉语的基本应用是没问题的。
语言文字也常常是一个民族的“名片”,但这只是它的附带意义,是没有必要过分突出,世界向一体化发展是大势所趋。
汉语如何发展有几个值得注意的问题:认识繁体字有用,恢复没必要;汉字总个数应当限制,生僻字应当合并,不可提倡;书法课应纳入课外活动,没必要人人学习;要允许直接引入和使用外来语,现今词典有外来语缩写解释词条,这就是符合“什么时代说什么话”。
同时值得关注的是:用语言文字来激发民族情感是不合适的,不仅不符合现代政治规范,而且降低了语言文字的使用效果,对社会文明的发展是双重的伤害。
值得我们三思、再三思。
说话写文章要有责任感人们说话写文章都是为了“传情达意”,一是将形形色色现实转化为“语言”而实现“交流”;二是将人的想法、思想和精神,以及学者们形成的理论通过语言来交流。
但语文学习不同于其它学科,“说话”从出生不久就开始了,而长大后上学是完成“话语”和文字的对接。
语言文字在人类社会中有极大的意义,因为它的本质是最原始的“契约”,它的存在是靠它的稳定性和逻辑性。
所以作为语文教师必须有形式逻辑的基础知识,在高中应当安排一定的课时。
说话、写文章有不少是为了参与判断和争论,任何推理如果没有规则是不可能有结果的,而这基本规则就是形式逻辑的原则。
把现实转化为话语文字是靠“概念”符合形式逻辑来实现的,而有更多的话语文字是人的思想、观点等,完全靠逻辑来认知是比较困难的,这时候对它们的判断应当来自“交流”,江水冷暖鸭先知,谁说的、写的是什么意思自己是最有权力做出判断的。
胡适先生讲“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就是强调对自己的话语要负责任,要有解释权,要避免对一些“话语”无休止的争论。
对别人的话语,从书本得来的,要通过思考,作为自己的再说出去,写出来。
别人的话,书本上的东西,如果不能理解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则说出来、写出来就一定要采取讨论的语气,更不能作为“批判的武器”。
这个原则实际就是要坚持“说真话”,避免用各种理由来逃避所说话的“责任”。
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向学子反复强调,而不能教学子“说别人的话”。
更直白说,就是对不懂的东西不能去赞扬和批判,这是在学习“思想”、“理论”、“观点”等语言文字上的“道德操守”。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将“命题作文”作为主要内容,无形中诱导对自己“话语”的不负责任,去说别人喜欢的话。
社会上充斥了各种大话、谎话,其源头可以追溯到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不重视“说自己的话”,不强调对说出话语要负责任,而是重视话语的“轰动”效应。
语文教学不能“种了别人的地,荒了自己的田”,所有系统一点的知识都是由“文字”和“专业”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属于“语文”知识范畴。
很多知识难以掌握的原因主要是“专业”难学、难懂。
最典型是数学,听不到有人把数学学不会怪罪于语文差。
物理学比较难学,但其中的文字小学三、四年级就认识。
其它学科也是这样,例如“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有什么难认的呢?而要解释清楚这个词组能是语文教师的责任吗?教学最重要的原则是教师只能去教自己所熟悉的知识,对不熟悉的不能下“断语”。
而我们的语文教学恰恰是违背这条基本原则去进行教学,似乎由于语文是一切学科的基础,很多学科的教育也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实现。
尤其是人文学科方面的内容常常通过语文去讲授,时间长了,教师在不知不觉中传授自己都不懂的东西。
语文教学在中小学阶段是耗时最多的,结果也是争论最多的,最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把握好“语文”的本质,承担了太多的“代人受过”。
语文教学要改变以“作文”为中心教育领域普遍认为现在的大学生写作能力太差,甚至主张理工科大学也应当继续实施语文教学,这种看法同样是对语文教学真正目的认识不清的结果。
每年的高考语文试卷中,“作文”是必考的内容。
“写作文”似乎是没有争议的语文教学内容,笔者也一直这样认为,但在退休前后发现这是一个明显误区。
写一篇能称之为“文章”的东西固然需要语文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有件事情”告诉大家的“激情”,或是有“想法”和大家交流,或是为了其它目的而替“别人说话”,例如高考写作文是以得到“分数”为目的。
不是在这几种情况下,不会有文章被写出来。
看看自己和周围的“读书人”,在其一生中很难遇到写文章的“需要”(但这里除去直白的应用文)。
语文教师很多,有几个能自己写篇范文来教学生呢?我上班时所在学校是省里重点高中,学校经常利用假期集体外出旅游,按理大家应当“诗性大发”,但没有见过一篇写给学生的游记范文。
学校校长、书记利用公款去美国、台湾、香港“考察教育”,从个人“激情”和职责都应写“文章”给大家一个交代,而实际上听不到他们有什么想法,对被说成是“公款旅游”一点也不避讳。
在工作学习中既然没有写“真文章”的需求,中小学何必耗时耗力去学习呢?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所以写不出好“作文”,是语文教学目的不明确的结果,语文是“工具”,而写文章只是其中一个用途。
对中小学生写作能力负有责任的是所有教师,尤其是历史、政治(如果有这门学科)和班主任。
实际上让学生有好的写作能力,在十二年的语文课上只需要完成好一项“作业”,这就是记日记或周记或月记。
如果能坚持下来,必有效果。
也相信当你高三毕业时,看着厚厚的你的“作品”,你的头脑是充实的,下一步人生如何走,你将很清楚。
要重视各种“契约”的书写现在的作文教学是命题作文,多是写散文,而实用的应用文训练不足。
人类社会的存在就是靠形形色色的各种“契约”,而语言文字最最重要的功能就是把“契约”用“白纸黑字”表现出来。
这个社会有更多的人习惯用写“契约”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才是社会的真正进步。
而我们的语文教学在如何规范各种“契约”的写法上似乎不屑理会,没有这方面的范文,缺少这方面足够多的训练,更没有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使语文教学失去运用性。
实际上从请假条、借条到游戏规则、法律条文再到社会理论构成了“契约知识”漫长的“知识链条”,有深度也有广度,而这部分知识的“共性”正是语文知识。
我们在语文课堂上不重视这方面的学习是和社会上对遵守“契约”的认知程度低是一致的。
今天如果我们确定要走法治国家的道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定要重视有关“契约”的读写知识。
从文字表达现实的基本规则上去堵住“漏洞”;而不是相反,用语言上可能出现的“漏洞”去破坏“契约”。
“指鹿为马”的典故对中国文化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人们在话语上能“违约”,还有什么“法”是神圣的呢?人类社会的有序是建立在“讲理”的基础之上,也就是围绕“契约”产生各自的解释,通过交流达到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