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

合集下载

抗震资料

抗震资料

1地震波:⑴体波:①纵波: P波,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压缩波,速度快,产生颠簸。

v n=1.67v s ②横波: S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其质点的运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相垂直,速度稍慢,产生摇晃。

⑵面波:有勒夫波和瑞利波,vR=vL=0. 9vs,能量大,破坏大,产生颠簸摇晃。

2地震烈度:某一地点地面震动的强烈程度,由地面建筑的破坏程度,人的感觉,物体的振动及运动强烈程度而定。

现在主要由地面震动的速度和加速度确定。

3我国(抗震规范)顺应国际潮流.提出了“三水准"的抗震设防目标。

第一水准: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或称小震)影响时,建筑物一般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第二水准: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或称中震)影响时,建筑物可能损坏,但经一般修理即可恢复正常使用。

第三水准: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或称大震)影响时,建筑物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

概括起来,“三水准”抗震设防目标的通俗说法是:“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这三个烈度水准分别对应于多遇烈度,基本烈度和罕遇烈度。

4①建筑抗震设防分类特殊设防类:指使用上有特殊设施,涉及国家公共安全的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等特别重大灾害后果,需要进行特殊设防的建筑,简称甲类eg:人民大会堂。

重点设防类:指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生命线相关建筑,以及地震时可能导致大量人员伤亡等重大灾害后果,需要提高设防标准的建筑,简称乙类eg:长江大坝。

标准设防类:指大量的除甲类、乙类、丁类以外按标准要求进行设防的建筑,简称丙类eg:学校等普通建筑。

适度设防类:指使用上人员稀少且震损不致产生次生灾害,允许在一定条件下适度降低要求的建筑,简称丁类。

eg:仓库(储存粮食等非生命的)②建筑抗震设防标准标准设防类(丙类建筑):应按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确定抗震措施和地震作用,达到在遭遇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预估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安全的严重破坏的抗震设防目标。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资料讲解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资料讲解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主题:第四章多层砌体结构及底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第1—2节)学习时间:2013年11月25日-12月1日内容:这周我们将学习第四章中的第1—2节,这部分主要介绍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及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下面整理出的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学习要求1、了解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2、掌握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

二、主要内容(一)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1、砌体结构种类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砌体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1)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2)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1)楼板、梁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承重墙;(2)承重墙体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3)相对而言,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差;(4)自重大、刚度大;(5)强度低、整体性差;(6)脆性材料,变形小。

3、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震害的发生是由外部条件(地震动)和内在因素(结构特征)两方面原因促成的。

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1)墙体裂缝①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②竖向裂缝(严重的外纵墙外闪)③水平裂缝(2)楼梯间的破坏(3)预制楼板的脱落(4)墙体倒塌(5)整体倒塌4、震害规律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在宏观上存在以下规律:(1)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2)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4)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5)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6)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二)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

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宜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结构布置(1)地震震害调查表明:采用纵墙承重的多层砖房,因横向支撑少,纵墙极易受平面外弯曲破坏而导致结构倒塌。

工程抗震复习资料

工程抗震复习资料

一.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编图的主要技术环节 1. 基础资料的研究(地震资料、地震地质资料、深部地球物理资料、地壳动力学基础资料)在上述基础资料研究的基础上编制了 14 幅不同比例尺的基础图件。 2. 中国地震区、带及潜在震源区的划分和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 a.地震区、带的划分:7 个地震区、4 个地震亚区、23 个地震带 b.潜在震源区的划分:为了科学地表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不确定性,采用多方案的方法,共有 4 套方案,共划分出 986 个潜在震源区。 c.地震活动性参数的确定:根据“分两级确定参数”的原则,先确定地震带的参数,然后再确定地震带动内各潜在震源区的参数。这些参数包括: ① 震级上限:MuZ 中的 b 值; ④ 地震年平均发生率:V; ⑤ 本底地震⑥ 地震空间分布函数:fl,mj 。 3. 地震动衰减关系的确定 :由于中国缺少强震资料,采用的地震动参数的衰减关系是利用美国西部的强震资料,通过转换方法得到的。中国分区地震动衰减关系的一般形式是: log Y = C1 + C2 M + C3 M 2 + C4 log R + C5 EXP C6 M 式中:Y 为加速度或速度 为回归常数 为标准差 ;② 震级下限:Mo ;③ 震级~频度关系式
加速度分区:<0.05g (<0.04g), 0.05g [0.04g~0.09g)0.10g [0.09g~0.14g),0.15g [0.14g~0.19g)0.20g [0.19g~0.28g),0.30g [0.28g~0.38g), ≥0.40g (≥ 0.38g) 反应谱特周期分区:0.35s (<0.40s),0.40s (0.4~0.45s) 0.45s (>0.45s) 7. 叙述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区域地震构造评价二近场区地震构造调查三、潜在震源区划分四、地震危险性分析 地震基本烈度鉴定与复核、地震危险性分析、场址及周围活动断层的评价、设计地震动参数的确定(加速度、设计反应谱、地震动时程) 、场址及周围地震地质稳定性评价、地震小区划、场区地震灾害预测等 8. 进行土层地震反应时,应事先已知哪些资料?并说明这些参数如何获取,计算地震输入面如何确定?计算参数: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土的动剪切模量及阻尼比) 、土的剪切波速、土的密度、输入地震波以及输入地震 波的界面等。土的动力特性参数可由动三轴试验得到或靠经验估计,土的剪切波速可由现场测得,土的密度也是,输入地震波可由记录波或合成波,输入地震波的界面一般可取真实基岩面。在第四季覆盖层很厚的地区, 以真实的基岩作为输入界面难以实现,一般以假定的基岩面作为输入。 9. 人工合成地震动时依据哪些资料 工程方法 1:一、目的:利用给定的条件,人工合成地震动的时间过程(a(t)) 二、已知条件:地震动峰值(振幅) 、目标谱(频谱) ,持时 地震动峰值是指地震危险性分析中给出的一定超越概率的峰值加速度。目标谱是地震危险性分析给出的一定超越概率的加速度反应谱,持时是危险性分析中给出的持时。 三、合成地震动的方法 :基本思想:用一组三角级数之和构造一个近拟的平稳高斯过程,然后乘以强度包线,得到非平稳的地面运动加速度时程。 工程方法 2:一、目的:利用给定的条件,人工合成地震动的时间过程(a(t)) 二、已知条件:目标谱(频谱) ,一条真实的地震记录 三、合成地震动的方法:时域调整:调幅值,相位微调。 频域调整:调整相位困难,得到的时程与初始时程差别较大。 工程方法 3:一、目的:利用给定的条件,选出地震动的时间过程(a(t)) 二、已知条件:目标谱(频谱) ,多条真实的地震记录 三、方法:求多条真实地震记录的反应谱的平均值,若与目标谱匹配,则可。较困难,需要较多记录,某些记录的幅值需要调整。 10. 地震动工程描述的三要素是什么:地震动是由地震释放出来的地震波引起的地表附近土层的振动 地震动三要素:峰值(最大振幅:EPA,EPV) ;频谱(傅立叶谱,反应谱) ;持时(强震段的持续时间) 影响振幅:震源、传播介质与距离、局部场地条件。影响频谱:局部场地条件、地震的大小和距离、震源动力特性 影响持时:整个断裂面断裂所需时间 11. 等效线性化土层地震反应分析方法中,“等效线性化”的含义是什么? 等效线性化方法是在总体动力学效应大致相当的意义上用一个等效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代替所有不同应变幅值下的剪切模量和阻尼比,将非线性问题转化为线性问题,利用频域线性波动方法求解。即这种方法包括线性 方程的频域波动求解和土体非线性的等效线性化处理的两方面的内容。

抗震 复习资料~

抗震  复习资料~

震源深度: 从震中到震源的距离(70公里以内的为浅源地震,超过300公里的叫深源地震,介于70-300公里之间的为中源地震)。

震中距:地面某处至震中的水平距离(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近震,超过1000公里为远震)。

地震波:地下岩体断裂,错动产生振动,并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外传播,形成地震波。

地震动:由地震波传播引发的地面振动,震中区附近地震动为近场地震动(三要素:峰值、频谱、持续时间)。

震烈度:某一区域的地表和各类建筑物遭受某一次地震影响的平均强弱程度。

等烈度线:具有相同烈度的各个地点的外包线。

震中烈度:震中区的烈度称为震中烈度。

基本烈度:指一个地区在一定时期(50年)内在一般场地条件下按一定的概率(10%)可能遭遇到的最大地震烈度。

地震的破坏作用:地表破坏;建筑物的破坏;次生灾害。

抗震设防目的: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最大限度地限制和减轻建筑物的地震破坏,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

基本准则:“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简化两阶段设计方法:按多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和其它荷载效应的组合验算结构构件的承载能力和结构的弹性变;按罕遇地震烈度,对应的地震作用效应验算结构的弹塑性变形。

甲类建筑:重大建筑工程和地震时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筑,破坏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其确定须经国家规定的批准权限批准。

乙类建筑:地震时使用功能不能中断或需尽快恢复的建筑。

丙类建筑:一般建筑,包括除甲、乙、丁类建筑以外的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

丁类建筑:次要建筑,包括一般的仓库,人员较少的辅助建筑物等。

建筑抗震设计包括三个层次:概念设计、抗震计算,构造措施。

抗震设计总体上要把握的基本原则 : 注意场地选择,把握建筑体型,利用结构延性,设置多道防线,重视非结构因素。

建筑物平、立面布置的基本原则:结构对称、形状规则、质量与刚度变化均匀。

场地:建筑物所在地,其范围大体相当于厂区、居民点和自然村的范围。

影响建筑物震害的因素:地震类型、结构类型、下卧层的构成、覆盖层厚度。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

大工13秋《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一、地震影响地震作为一种自然灾害,会给人们带来极大的伤害和损失。

尤其是对于建筑工程来说,地震往往会造成严重的破坏和损失。

因此,计算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成为了工程抗震设计的重要一环。

二、工程抗震设计工程抗震设计是指针对地震作用,设计建筑结构的结构体系、构件及其连接部位的抗震能力。

其目的是要能够在强烈地震发生时,保持建筑物的安全稳定,减小人员伤亡以及减少财产损失。

2.1 抗震设计的原则抗震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重要性等级的划分,区分出重要的建筑物和次要的建筑物,以便分别采取不同的抗震措施。

2.确定结构体系,按照结构体系进行布置和构造,考虑到建筑物的高度、形状和重量等因素。

3.设计建筑物的刚度和强度,确定建筑物的承载能力,以应对地震的作用。

4.考虑地基的稳定性,合理选取基础结构及其设备,保证建筑物能够承受地震冲击。

2.2 抗震设计的方法抗震设计的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选取合适的地震参数,包括地震动参数、地震烈度、设计基准地震位移以及地震作用合成方法等。

2.根据地震参数进行抗震计算,包括静力计算与动力计算两种方法。

3.采用试验方法和数值模拟方法,对设计方案进行检验和验证,确保抗震设计的可靠性。

三、抗震设计方案抗震设计方案是指按照抗震设计原则和方法,详细设计出的包括建筑结构体系、构件及其连接部位抗震设计的方案,其确定要参照建筑物的大小、性质、重要程度等因素进行确定。

3.1 建筑结构体系建筑结构体系主要包括筒体结构、框架结构、框剪墙结构、剪力墙结构、桁架结构等。

其中,筒体结构适合于大跨度和高层建筑,框架结构适用于较小型的大厦,剪力墙和框剪墙结构适用于中等高度的建筑物。

3.2 构件及其连接部位构件及其连接部位的设计要结合抗震设计原则进行考虑。

例如,在设计梁柱连接部位时,应该考虑到受力方向、结构刚度等因素。

在设计墙支撑结构时,要注意墙与柱、墙与梁之间的连接方式。

3.3 基础结构基础结构的设计是建筑抗震设计中的重要一环。

抗震学习资料

抗震学习资料

1、根据地震的成因可分为那些内型?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诱发地震2、地震波包括哪几种,及波的特点。

体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地震波,纵波和横波。

面波:沿地表或地壳不同地质层界面传播的地震波,震级与烈度的概念。

震级是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是一种定量指标。

3、震级与烈度的概念?震级是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和大小的尺度,是一种定量指标。

地震烈度是指某一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强弱程度,是衡量地震后因其后果的一种指标。

4、为什么要设计地震分组?各地的地震不同,各建筑对应场地也不同,所以地震作用力也不同,就需进行分组5、什么是建筑的抗震的概念设计,既包括哪些方面?指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注意场地选择和地基基础设计,把握建筑结构的规则性,选择合理抗震结构体系,合理利用结构延性重视非结构延性,确保材料和施工质量6、什么是地震的作用效应?就是指地震作用在结构中所产生的内力变形,主要有弯矩、剪力、轴向力和位移等7、使用底部剪力法的三个条件是什么?①底部剪力法的对于高度不超过40m②以剪切变形为主且质量和刚度沿高度分布比较均匀的结构③以及近似于单质点的体系8、什么是边端效应?(设计时是怎么考虑这样效应的)9、怎样确定结构的薄弱层?对于沿高度分布均匀的结构,薄弱层可取在底层,对于沿高度分布不均匀的结构,薄弱层可取在最小的楼层部位和相对较小的楼层,一般不超过2~3处;对于单层厂房。

10、什么是强柱弱梁、实际是怎么考虑?强柱弱梁:原则:框架柱端的抗弯承载力大于框架梁的抗弯承载力,要使梁端首先屈服形成塑性铰消耗地震能量,而柱在较长时间里基本处于弹性状态。

调整方法:人为地将同一节点处柱端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弯矩设计值调整为略大于梁端的弯矩设计值或抗弯能力。

强剪弱弯:原则:框架梁和柱的抗剪承载力大于抗弯承载力。

防止地震时构件在受弯屈服前发生剪切破坏调整方法:人为地将同一杆件在地震作用组合下的剪力设计值调整为略大于按杆端弯矩设计值及梁上荷载反算出的剪力值强节点强锚固原则:使节点有足够的承载能力11、分层法使用的条件,及其使用的步骤?12、什么是建筑的重力荷载?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13、构造柱圈梁在抗震中的作用?14、为什么要限制框架柱的轴压比?轴压比大小是影响柱破坏形态和变形性能的重要因素,受压构件移延性随轴压比增加而减小,为保证延性框架结构的实现,应限制柱的轴压比15、限制高宽比目的是什么?高宽比是对结构刚度、整体稳定、承载能力和经济合理性的宏观控制。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复习要点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复习要点

《工程结构抗震》课程复习要点课程名称:《工程结构抗震》适用专业:土木工程辅导教材:《工程结构抗震设计》柳炳康,沈小璞,武汉理工出版社复习要点:第一章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一、学习目的与要求1、了解地震的主要类型及其成因;2、了解世界及我国地震活动性以及地震成灾机制;3、掌握地震波的运动规律和震级、地震烈度等地震强度度量指标;4、掌握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抗震设防目标和抗震设计方法;5、了解基于性能的工程结构抗震概念设计基本要求二、课程内容与知识点1、地震按其成因可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即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其中构造地震为数最多,危害最大。

构造地震成因的局部机制可以用地壳构造运动来说明;构造地震成因的宏观背景可以借助板块构造学说来解释。

2、地球上地震活动划分为两个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

我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南亚地震带之间,是一个多地震国家,抗震设防的国土面积约占全国面积82.7%。

3、地震灾害主要有地表的破坏、工程结构的破坏造成的直接灾害,地震引发的火灾、水灾、海啸等次生灾害,以及由前面两种灾害导致的工厂停产、城市瘫痪、瘟疫蔓延等诱发灾害。

4、地震波是一种弹性波,它包括体波和面波,体波分为纵波和横波,面波分为瑞雷波和乐甫波。

地震波传播速度以纵波最快,横波次之,面波最慢。

纵波使工程结构产生上下颠簸,横波使工程结构产生水平摇晃,当体波和面波同时到达时振动最为剧烈。

5、地震震级是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的。

地震烈度是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烈度随距离震中的远近而异。

6、工程结构抗震设防的依据是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中给出的基本烈度或其他地震动参数。

为反映不同震级和震中距的地震对工程结构影响,《建筑抗震规范》将建筑工程的设计地震划分为三组,不同设计地震分组,采用不同的设计特征周期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

工程抗震知识点总结

工程抗震知识点总结

工程抗震知识点总结一、抗震设计概念抗震设计是指在工程设计中,考虑地震力作用的设计,以达到减少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破坏程度和减小地震灾害损失的目的。

抗震设计的基本原则是在保证建筑物和结构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二、地震的基本知识1. 地震的定义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释放所产生的振动现象。

地震是地壳变动引起的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的结果,是地壳的快速释放能量的现象。

2. 地震的成因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主要有以下几种成因:构造地震、火山地震、人工地震等。

3. 地震破坏现象地震能够导致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倒塌、墙体开裂、地基沉降、构件弯曲等一系列破坏。

4. 地震烈度地震烈度是地震影响程度的度量标准,通常用于估计地震对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影响程度。

地震烈度分为12度,由I度到XII度。

三、抗震设计原则1. 安全优先原则抗震设计的首要原则是保证建筑物和结构物的安全,确保其在地震发生时不发生倒塌,建筑内部人员和财产得到保护。

2. 结构合理性原则抗震设计需要根据不同建筑物和结构物的特点和用途,确定结构类型、结构材料和结构形式,以使其在地震作用下具有合理的抗震性能。

3. 节约投资原则在保证结构安全的前提下,抗震设计应尽量减小建筑物的抗震造价,使抗震设计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四、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方法1. 结构抗震设计结构抗震设计是指利用结构形式、结构材料、结构布局和结构连接等手段增加建筑物的抗震能力,以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

2. 抗震设防等级划分抗震设防等级是根据建筑物的用途和地震烈度等因素,划分出不同的抗震设防等级,确定建筑物的抗震设计要求。

3. 抗震加固对于老建筑和结构物,可以采用抗震加固的方法来提高其抗震性能,以满足当前抗震设计要求。

五、建筑物抗震设计的技术措施1. 结构合理布局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尽量将水平荷载均匀分布到结构各部位,避免出现集中荷载,提高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

2. 结构强度设计建筑物的结构设计应考虑地震荷载的作用,保证结构具有足够的强度,并确保结构在地震作用下不发生屈服破坏。

抗震措施资料

抗震措施资料

03
建筑物抗震结构体系的选择与设计
抗震结构体系的基本类型与特点
抗震结构体系的基本类型
• 框架结构:由梁、柱等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 剪力墙结构:由钢筋混凝土墙等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 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相结合的结构体系 • 钢结构:由钢材构件组成的结构体系
抗震结构体系的特点
• 框架结构:抗震性能较好,但刚度较大,地震时容易产生较大变形 • 剪力墙结构:抗震性能较好,刚度较小,地震时变形较小 • 框架-剪力墙结构:结合了框架结构和剪力墙结构的优点,抗震性能较好 • 钢结构:抗震性能较好,但造价较高,适用于高层建筑和大跨度结构
04
建筑物抗震构件与节点的设计与优化
抗震构件与节点的类型与功能
抗震构件的类型与功能
• 柱:承受竖向荷载和地震荷载的构件 • 梁:承受横向荷载和地震荷载的构件 • 墙:承受横向和纵向荷载的构件 • 支撑:承受斜向荷载和地震荷载的构件
抗震节点的类型与功能
• 焊接节点:通过焊接连接的节点 • 螺栓节点:通过螺栓连接的节点 • 铆接节点:通过铆接连接的节点 • 复合节点:多种连接方式组合的节点
DOCS SMART CREATE
抗震措施: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的关键策 略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地震对建筑物的影响及抗震措施的重要性
地震波的传播与建筑物的破坏机制
地震波的传播方式
• P波:纵波,通过固体、液体和气体传播 • S波:横波,只能通过固体传播 • 表面波:在地球表面传播,对建筑物破坏较大
建筑物抗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方法与实施步骤
建筑物抗震应急预案的制定方法
• 分析建筑物所在地的地震风险,确定预案的重点内容 • 参考相关法规和标准,制定预案的框架和条款 • 邀请专家和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完善预案内容

建筑抗震知识点总结

建筑抗震知识点总结

建筑抗震知识点总结一、地震及其危害1.1 地震的成因地震是指地球内部能量的释放造成的地壳运动现象。

地震的成因主要有地壳构造运动引起的构造地震、地表物质移动引起的地质地震、地下岩石断裂引起的断层地震和火山活动引起的火山地震等。

1.2 地震的危害地震对建筑物和人类造成的危害主要包括建筑物倒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等。

地震时建筑物倒塌是最为直接的危害,而人员伤亡则是最为严重的危害。

二、建筑抗震设计与施工2.1 抗震设计原则建筑抗震设计的原则主要包括减少建筑物的质量、提高建筑物的刚度、增加建筑物的耗能能力等。

其中,提高建筑物的刚度是最为重要的原则之一。

2.2 抗震设计的方法建筑抗震设计的方法主要包括抗震结构设计、抗震构造设计、抗震设备设计等。

其中,抗震结构设计是最为常见的抗震设计方法。

2.3 抗震施工技术抗震施工技术主要包括地基处理、结构加固、抗震设备安装等。

其中,地基处理是最为关键的抗震施工技术之一。

三、建筑物抗震能力评估3.1 抗震能力的评估指标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评估主要根据建筑物的结构形式、材料材质、承载能力等指标进行评估。

其中,结构形式是最为重要的评估指标之一。

3.2 抗震能力的评估方法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主要包括台网法、静力分析法、动力分析法等。

其中,动力分析法是最为准确的抗震能力评估方法。

3.3 抗震能力的评估标准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评估标准主要包括《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建筑抗震设计细则》等。

其中,建筑抗震设计规范是最为权威的抗震能力评估标准之一。

四、建筑抗震改造4.1 抗震改造的必要性建筑物的抗震改造主要是为了提高建筑物的抗震能力,防止地震时的倒塌和人员伤亡等危害。

因此,抗震改造是非常必要的。

4.2 抗震改造的对象建筑物的抗震改造对象主要包括老建筑、低质量建筑、高层建筑等。

其中,老建筑是最为重点的抗震改造对象之一。

4.3 抗震改造的方法建筑物的抗震改造方法主要包括结构加固、设备更新、地基处理等。

工程抗震复习资料

工程抗震复习资料

1抗震设防的目标:1、当遭受低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主体机构不受损坏或不需修理可继续使用2、当遭受相当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设防地震影响时,可能发生损坏,但经一般性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3当遭受高于本地区抗震设防烈度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机生命的严重损坏。

2地基土液化:指饱水的粉细砂或轻亚粘土在地震力的作用下瞬时失掉强度,由固态变成液态的力学过程。

影响因素:1土层的地质年代和组成2土层的相对密度 3土层的埋深和地下水位的深度4地震烈度和地震持续时间3若取指点m为隔离体,则由结构力学原理可知作用在指点m上面的力有3种,即惯性力I:I=-m[x0(t)+x(t)]、弹性恢复力S:S=-kx(t)、阻尼力D:D=-cx(t)4阵型的最大地震作用F ji=αjγj X ji G i (i=1,2,...,n) αj--相当于第j阵型自振周期T j的地震影响系数。

γj--j阵型的阵型参与系数X ji--j阵型i质点的水平相对位移,即阵型位移G i--集中于i质点的重力荷载代表值5 D值法计算步骤1计算各层柱的侧移刚度D。

2计算各柱所分配的剪力Vij。

3确定反弯点高度y。

4计算柱端弯矩Mc。

5计算梁端弯矩Mb。

6计算梁端剪力Vb。

7、计算柱轴力N6柱的设计遵循原则1强柱弱梁,使柱尽量不要出现塑性铰2在弯曲破坏之前不发生剪切破坏,使柱有足够的抗剪能力3控制柱的轴压比不要太大4加强约束,配置必要的约束箍筋工程结构灾害指那些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者人与自然的原因,对工程结构产生损害或破坏,从而给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造成损害的各种现象。

强柱弱梁要求在强烈地震作用下,结构发生较大侧移进入非弹性阶段时,为使框架保持足够的竖向承载能力而免于倒塌,要求实现梁铰侧移机构,即塑性铰应首先在梁上形成,尽可能避免在危害更大的柱上出现塑性铰。

强剪弱弯为防止框架出现剪切破坏,应充分估计到柱端出现塑性铰即达到极限抗弯承载力是有可能产生的最大剪力,并以此进行柱斜截面计算动力系数β: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标准反应谱:由于地震的随机性,即使在同一地点、同一烈度,每次地震的地面加速度记录也很一致,因此需要根据大量的强震记录算出对应于每一条强震记录的反应谱曲线,然后统计出最有代表性的平均曲线作为设计依据,标准反应谱曲线。

抗震复习要点

抗震复习要点

抗震复习要点作者: 日期: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 5分)1、地震波包括在地球内部传播的体波和只限于在地球表面传播的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P)波和横(S)波,而面波分为瑞雷波和洛夫波,对建筑物和地表的破坏主要以面波为主。

2、场地类别根据等效剪切波波速和场地覆土层厚度划分为IV类。

3、在用底部剪力法计算多层结构的水平地震作用时,对于T i> 1.4T g时,在结构顶部附加A F n,其目的是考虑高振型的影响。

4、《抗震规范》规定,对于烈度为8度和9度的大跨和长悬臂结构、烟囱和类似的高耸结构以及9度时的高层建筑等,应考虑竖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5、钢筋混凝土房屋应根据烈度、建筑物的类型和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级,并应符合相应的计算和构造措施要求。

6、地震系数k表示_____ 与重力加速度之比;动力系数是单质点最大绝对加速度与地面最大加速度的比值。

7、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设计中,在处理结构布置时,根据设防烈度限制房屋高宽比目的是 ________ ,根据房屋类别和设防烈度限制房屋抗震横墙间距的目的是避免纵墙发生较大出平面弯曲变形,造成纵墙倒塌_______ 。

8、用于计算框架结构水平地震作用的手算方法一般有反弯点法和D值法 _________ 。

9、在振型分解反应谱法中,根据统计和地震资料分析,对于各振型所产生的地震作用效应,可近似地采用平方和开平方的组合方法来确定。

10、为了减少判别场地土液化的勘察工作量,饱和沙土液化的判别可分为两步进行,即初步判别和标准贯入试验判别。

1、根据土层剪切波速的范围把土划分为坚硬土、中硬土、中软土、软弱土四类。

2地震波中的纵波(P)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疏密波,横波(S)是由震源向外传播的剪切波。

用来反映一次地震本身强弱程度的大小和尺度的是震级,其为一种定量的指标。

3、在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计算中,地基土的抗震承载力调整系数一般应>1.0 。

4、当建筑物的地基有饱和的砂土和粉土的土时,应经过勘察试验预测在地震时是否会出现液化现象。

抗震基础知识

抗震基础知识

1、震级:表示地震本身大小的等级,它以地震释放的能量为尺度,根据地震仪记录到的地震波来确定2、地震烈度:指某地区地面和各类建筑物遭受一次地震影响的强弱程度,它是按地震造成的后果分类的。

3、重力荷载代表值: 结构或构件永久荷载标准值与有关可变荷载的组合值之和4、结构的刚心:水平地震作用下,结构抗侧力的合力中心5、构造地震: 由于地壳构造运动造成地下岩层断裂或错动引起的地面振动6、基本烈度:50年期限内,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超越概率10%的烈度值8、地震影响系数α:单质点弹性体系在地震时的最大反应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9、反应谱:单自由度弹性体系在给定的地震作用下,某个最大反应量与体系自振周期的关系曲线10、鞭稍效应:突出屋面的附属小建筑物,由于质量和刚度的突然变小,高振型影响较大,将遭到严重破坏,称为鞭稍效应11、强剪弱弯: 梁、柱端形成塑性铰后仍有足够的受剪承载力,避免梁柱端截面先发生脆性的剪切破坏12、抗震等级:考虑建筑物抗震重要性类别,地震烈度,结构类型和房屋高度等因素,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和构件的抗震要求划分等级,以在计算和构造上区别对待。

13、层间屈服机制: 结构的竖向构件先于水平构件屈服,塑性铰先出现在柱上。

14、震源深度: 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15、总体屈服机制::结构的水平构件先于竖向构件屈服,塑性铰首先出现在梁上,即使大部分梁甚至全部梁上出现塑性铰,结构也不会形成破坏机构。

16、剪压比:截面内平均剪应力与混凝土抗压强度设计值之比17、轴压比:柱组合的轴向压力设计值与柱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18、抗震概念设计:根据地震灾害和工程经验等所形成的基本设计原则和设计思想进行建筑和结构的总体布置并确定细部构造的过程。

19、动力系数:单质点弹性体系的最大绝对加速度反应与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的比值20、地震系数:地震地面运动最大加速度与重力加速度的比值21、抗震防线: 在抗震体系中,吸收和消耗地震输入能量的各部分。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

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总2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工程结构抗震重点章节知识点汇总一、地震基础知识与工程结构抗震设防1.名词解释1.震源:地下岩层断裂和错动的地方发源的地方。

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地面上离震源最近的一点。

它是接受振动最早的部位。

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深度。

震中距:观测点距震中的距离。

震中距越大的地方受到影响和破坏越小。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引起的地面震动及其影响的强弱程度。

当以地震烈度为指标,按照某一原则,对全国进行地震烈度区划,编制成地震烈度区划图,并作为建设工程抗震设防依据时,区划图可标志烈度便被称之为“地震基本烈度”。

2.地震的类型及成因地震按照成因分为三种:火山地震,塌陷地震,和构造地震。

地震按照震源深浅分为三种:浅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

地震按照震级大小分为:5类。

二、场地、地基和基础抗震场地覆盖层厚度三、工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水平地震影响系数:反应谱振型鞭端效应:鞭端效应又叫鞭梢效应,是指高层建筑物末端形状和刚度发生变化时,端部产生的力和变形突然增大,远远大于其按重力分配到得地震荷载,是高层建筑结构抗震设计考虑的重要方面。

并不是所有高层都有鞭梢效应,只有在靠近顶端处建筑物体形发生很大变化(一般是收缩),才会像鞭子那样形成一个鞭梢,进而产生鞭梢效应,这也是高层在设计立面时要求上下一致,变化不要太大的原因。

楼层屈服强度系数:是指按构件实际配筋和材料强度标准值计算的楼层受剪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计算的楼层弹性地震剪力的比值;对排架柱,指按实际配筋面积、材料强度标准值和轴向力计算的正截面受弯承载力与按罕遇地震作用标准值计算的弹性地震弯矩的比值。

承载力调整系数地震作用的计算方法:底部剪力法、振型分解反应谱法、时程分析法。

四、多层及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抗震设计剪压比:是指水平作用与竖向作用的比值;轴压比:是指柱(墙)的轴压力设计值与柱(墙)的全截面面积和混凝土轴心抗压强度设计值乘积之比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程抗震辅导资料九
主题:第四章多层砌体结构及底框架结构抗震设计(第1—2节)
学习时间:2013年11月25日-12月1日
内容:
这周我们将学习第四章中的第1—2节,这部分主要介绍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及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下面整理出的框架供同学们学习,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的学习这部分知识。

一、学习要求
1、了解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
2、掌握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

二、主要内容
(一)多层砌体结构的震害特征
1、砌体结构种类
按照抗震设计规范的规定,砌体结构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普通砖(包括烧结、蒸压、混凝土普通砖);
(2)多孔砖(包括烧结、混凝土多孔砖);
(3)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

2、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
(1)楼板、梁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并将荷载传递至承重墙;
(2)承重墙体主要承受竖向荷载和水平荷载;
(3)相对而言,砌体结构的抗震性能差;
(4)自重大、刚度大;
(5)强度低、整体性差;
(6)脆性材料,变形小。

3、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
震害的发生是由外部条件(地震动)和内在因素(结构特征)两方面原因促成的。

砌体结构的震害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墙体裂缝
①斜裂缝或交叉斜裂缝
②竖向裂缝(严重的外纵墙外闪)
③水平裂缝
(2)楼梯间的破坏
(3)预制楼板的脱落
(4)墙体倒塌
(5)整体倒塌
4、震害规律
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在宏观上存在以下规律:
(1)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2)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4)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5)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
(6)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二)多层砌体结构选型与布置
结构的选型与布置,属于概念设计的范畴。

对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宜遵守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1、结构布置
(1)地震震害调查表明:采用纵墙承重的多层砖房,因横向支撑少,纵墙极易受平面外弯曲破坏而导致结构倒塌。

因此,对于多层砌体结构房屋,应优先采用横墙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其次考虑采用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布置方案,避免采用纵墙承重方案。

(2)纵横向砌体抗震墙的布置:
由于墙体是砌体结构主要的抗侧力构件,因此要求纵横墙应均匀、对称布置,平面内宜对齐,竖向应上下连续;纵横向墙体数量不宜相差过大。

同一轴线上的窗间墙宽度宜均匀;墙面洞口的面积,6、7度时不宜大于墙面总面积的55%,8、9度时不宜大于50%。

横向中部应设置内纵墙,其累计长度不宜少于房屋总长度的60%(高宽比大于4的墙段不计入)。

(3)规则性要求
平面轮廓凹凸尺寸,不应超过典型尺寸的50%;当超过典型尺寸的25%时,房屋转角处应采取加强措施。

楼板局部大洞口的尺寸不宜超过楼板宽度的30%,且不应在墙体两侧同时开洞。

房屋错层的楼板高差超过500mm时,应按两层计算;错层部位的墙体应采取加强措施。

(4)房屋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宜设置防震缝,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应根据烈度和房屋高度确定,可采用70~100mm。

①房屋立面高度差6m以上;
②房屋有错层,且楼板高差大于层高的1/4;
③各部分结构刚度、质量截然不同。

(5)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或转角处。

(6)不应在房屋转角处设置转角窗。

(7)横墙较少、跨度较大的房屋,宜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楼、屋盖。

2、房屋的总高度与层数
一般情况下,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不应超过下表1的规定。

表1 房屋的层数和总高度限制(新规范)
注:1 房屋的总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顶或檐口的高度,半地下室从地下室室内地
面算起,全地下室和嵌固条件好的半地下室应允许从室外地面算起;对带阁楼的坡屋面应算到山尖墙的1/2高度处;
2 室内外高差大于0.6m时,房屋总高度应允许比表中的数据适当增加,但增加量应少
于1.0m;
3 乙类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
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4 本表小砌块砌体房屋不包括配筋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房屋。

横墙较少的房屋,总高度应比上表的规定降低3m,层数相应减少一层;各
层横墙很少的多层砌体房屋,还应再减少一层。

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横墙很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占总面积50%以上。

乙类设防的多层砌体房屋仍按本地区设防烈度查表,其层数应减少一层且总高度应降低3m;不应采用底部框架-抗震墙砌体房屋。

6、7度且丙类设防的横墙较少的多层砌体房屋,当按规定采取加强措施并满足抗震承载力要求时,其高度和层数按表中的规定采用。

多层砌体承重房屋的层高,不应超过3.6m。

当使用功能确有需要时,采用约束砌体等加强措施的普通砖房屋,层高不应超过3.9m。

3、房屋的高宽比
当房屋的高宽比大时,地震时易于发生整体弯曲破坏。

多层砌体房屋不作整体弯曲验算,但为了保证房屋的稳定性,房屋总高度和总宽度的最大比值应满足下表2的要求。

表2 房屋最大高宽比(新、旧规范相同)
4、抗震横墙的间距
抗震横墙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房屋的空间刚度。

横墙数量多,间距小,结构的空间刚度就大,抗震性能就好;反之,结构抗震性能就差。

同时,横墙间距的大小还与楼盖传递水平地震力的需求相联系。

横墙间距过大时,楼盖刚度可能不足
以传递水平地震力到相邻墙体。

因此,为了保证结构的空间刚度,保证楼盖具有足够能力传递水平地震力给墙体的水平刚度,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横墙间距不应超过表3中的规定。

表3 多层砌体房屋抗震横墙最大间距(m)(旧规范)
5、房屋的局部尺寸
为了避免出现薄弱部位,防止因局部的破坏发展成为整栋房屋的破坏,多层砌体房屋的墙体局部尺寸应符合下表4的要求。

表4 房屋的局部尺寸限值(m)(新、旧规范相同)
三、典型习题
(一)简答题
1.简述砌体结构房屋的震害规律。

答:
(1)刚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轻,下层破坏重;柔性楼盖房屋,上层破坏重、下层破坏轻;
(2)横墙承重房屋的震害轻于纵墙承重房屋;
(3)坚实地基上的房屋震害轻于软弱地基和非均匀地基上的房屋震害;
(4)预制楼板结构比现浇楼板结构破坏重;
(5)外廊式房屋往往地震破坏较重;
(6)房屋两端、转角、楼梯间、附属结构震害较重。

2.简述横墙较少、横墙很少的房屋的概念。

答:
横墙较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的40%以上。

横墙很少是指同一楼层内开间不大于4.2m的房间占该层总面积不到20%且开间大于4.8m占总面积50%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