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区块链整体架构及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固定收益市场的运用探析
区块链技术在固定收益市场的运用探析区块链本质是一种具有去中心化特征的数据库技术。
在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比特币之后的近10年中,区块链的主流运用都在各种加密货币中。
近年来,随着国际组织、各国政府和企业等层面的深入研究,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逐渐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简要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特点,重点从固收业务的角度探索区块链技术的运用场景和未来。
2019年10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把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重要突破口,区块链技术得到了产学研界的高度重视。
近年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运用逐渐开展,供应链金融、票据交易、央行数字货币等领域已经拥有众多的实践案例。
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该技术在固定收益领域的运用也会得到推广和深化。
一、区块链技术特点与运用模式 (一)区块链技术简介国内关于区块链的权威定义主要来自半官方及官方。
例如,区块链是分布式数据库技术、点对点传输(P2P网络技术)、共识机制、非对称加密算法等计算机技术在互联网时代的创新应用模式(中国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论坛,2016);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篡改、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也称为分布式账本技术(Distributed Ledger Technology),典型的区块链以块—链结构存储数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区块链白皮书2018);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金融分布式账本技术安全规范》这样定义:分布式账本技术是密码算法、共识机制、点对点通讯协议、李连山 陈文虎分布式存储等多种核心技术体系高度融合形成的一种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范式。
总结来看,区块链作为去中心化的技术集大成者,未来将在金融领域广泛运用。
在目前的运用探索中,区块链技术涉及隐私保护、智能合约、票据流转、供应链融资、资金清算、数字货币、固定收益等方面。
(二)区块链技术的运用模式区块链根据运用场景或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公有链,任何人都可以加入网络,写入和访问数据,但需要巨大的算力,交易速度慢,每秒3~20次数据写入,例如比特币平台;行业链,又称联盟链,Facebook发起的Libra便属于该种形式,需要链内的会员机构共同维护,授权的公司和组织才能加入,每秒1000次以上的数据写入;私有链,个人或者公司私人发起、去中心化、点对点的社区网络,不能完全解决信任问题,每秒数据写入次数在1000次以上。
区块链在30个领域的应用及案例
区块链在30个领域的应⽤及案例当前,国内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发展迅速,日益受到各行各业的高度关注,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有关区块链的政策指导意见及通知文件。
据统计,北京、上海、广东、江苏、浙江、贵州、湖南、山东、福建等全国近三十个省市地区发布政策指导信息,开展区块链产业链布局。
在国家、各部委以及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众多企业的共同参与下,我国区块链技术创新持续活跃,区块链企业不断涌现,研发了一大批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新产品和新应用,产业场景纷纷实现落地,逐步从金融领域延伸到实体领域,包括政务数据共享、征信、医疗、教育、电子信息存证、版权管理和交易、产品溯源、数字资产交易、物联网、智能制造、供应链管理等领域,正在迅速成为驱动各行业技术产品创新和产业变革的重要力量,产业应用的实际效果愈发明显。
1.征信+区块链中国的征信行业未来市场规模将达千亿级,征信市场空间巨大,但目前整个行业征信数据形成孤岛,信息不能共享,无法产生更大的价值。
同时,征信机构与用户信息不对称,正规市场化数据采集渠道有限,数据源争夺战耗费大量成本,数据隐私保护问题突出,传统技术架构难以满足新要求等。
在目前的征信机构中,无论资本市场信用评估机构、商业市场评估机构还是个人消费市场评估机构都需要进行数据的安全共享,同时需要降低金融风险和数据获取成本,促进整个行业健康安全发展。
通过技术手段有效解决数据共享和存储的面临的问题,更加清楚的了解用户画像有助于判断和决策,减少风险和降低成本,促进信息共享。
以征信行业突出的黑名单共享业务场景作为例,在跨领域、跨行业、跨机构的环境下,用传统的技术实现黑名单共享实现难度大且成本高,很难实现多方互信。
同时,传统中心化的技术实现共享黑名单还存在信息容易被篡改、且数据无法追溯,共享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证。
传统技术实现共享黑名单很难做到数据在各个机构间准实时同步,存在数据一致性和实时性的问题。
在征信领域,区块链的数据不可篡改、全流程可追溯、时间戳、非对称加密等技术特点,能够有效解决当前存在的若干痛点问题。
认识区块链
认识区块链一、区块链的定义本质定义: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
维基百科定义: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账本,区块链网络系统无中心地维护着一条不停增长的有序的数据区块,每一个数据区块内都有一个时间戳和一个指针,指向上一个区块,一旦数据上链之后便不能更改。
该定义中,将区块链类比为一种分布式数据库技术,通过维护数据块的链式结构,可以维持持续增长的、不可篡改的数据记录。
渐进方式定义:①一个分布式的链接账本,每个账本就是一个区块;②基于分布式的共识算法来决定记账者;③账本内交易由密码学签名和哈希算法保证不可篡改;④账本按产生时间顺序链接,当前账本含有上一个账本的哈希值,账本间的链接保证不可篡改;⑤所有交易在账本中可追溯。
二、区块链的分类公有区块链公有区块链(Public Block Chains)是指:世界上任何个体或者团体都可以发送交易,且交易能够获得该区块链的有效确认,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共识过程。
公有区块链是最早的区块链,也是应用最广泛的区块链,各大bitcoins系列的虚拟数字货币均基于公有区块链,世界上有且仅有一条该币种对应的区块链。
联合(行业)区块链行业区块链(Consortium Block Chains):由某个群体内部指定多个预选的节点为记账人,每个块的生成由所有的预选节点共同决定(预选节点参与共识过程),其他接入节点可以参与交易,但不过问记账过程(本质上还是托管记账,只是变成分布式记账,预选节点的多少,如何决定每个块的记账者成为该区块链的主要风险点),其他任何人可以通过该区块链开放的API进行限定查询。
私有区块链私有区块链(Private Block Chains):仅仅使用区块链的总账技术进行记账,可以是一个公司,也可以是个人,独享该区块链的写入权限,本链与其他的分布式存储方案没有太大区别。
传统金融都是想实验尝试私有区块链,而公链的应用例如bitcoin已经工业化,私链的应用产品还在摸索当中。
能源互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框架及应用分析
DOI:10.19392/j.cnki.1671-7341.201925084能源互联网中的区块链技术框架及应用分析蒋志雄上海电机学院上海200240摘要: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能源结构调整的深入使我国能源转型成为必然,能源互联网建设是其主要措施,而能源互联网依托的核心技术就是区块链技术。
本文通过研究区块链技术的含义、特点以及内部技术框架,探讨此技术在能源互联网中的运用实绩以及发展前景,以期为推动能源供给侧改革提供资料参考。
关键词:能源互联网;区块链;多能源系统比特币于十年前发行起就备受人们关注,区块链作为核心技术也开始引起广泛注意。
我国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迈上新阶段,能源互联网建设作为重要内容也有了新的发展方向,大量相关工程逐步发展运行,而区块链作为其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其发展成为研究的重点。
[1]1区块链1.1含义区块链,即去中心化的,公开且透明的数据库,其去中心化的特点最早应用于货币以及支付手段。
[2]其数据公开透明,具有很高的可信度,在货币及支付手段外也开始在其他类型资产和领域得到应用,如货币、市场外的医疗、学历鉴定、网络安全、公证、租赁等众多领域。
1.2特征1.2.1开放、共识区块链网络不限制界限,任何人都可以参与其中,每台设备都是众多节点中的一部分,其数据库拷贝所有节点共享。
共识机制使整个区块链被各个节点共同维护,即使其中某一节点出现问题也不影响其他节点的运作。
1.2.2去中心化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最核心的特点之一,因为它作为端到端的网络不需要中心化的设备,也不需要中心化的管理机构,节点之间仅需要通过数字签名进行数据交换,流程也严格遵守系统规则,节点之间根本无法做到互相欺骗,去信任的特点得以体现。
1.2.3透明、匿名区块链中的所有数据都是公开透明的,运行的规则也向所有人公开,这就使得区块链中的所有交易都在大众视野范围内。
且其去中心、去信任的特点使得各节点都是匿名状态,无需公开身份。
2018年上半年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真题解析
2018年上半年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上午试题●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指出要加快信息网络新技术开发应用,以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纲要中提出将培育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业重点中不包括(1)。
(1)A. 人工智能 B. 移动智能终端 C. 第四代移动通信 D. 先进传感器试题分析出自中项第二版教材P13。
我国在“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将培育人工智能、移动智能终端、第五代移动通信(5G)、先进、先进传感器等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创新重点发展,拓展新兴产业发展空间。
参考答案:C● 智能具有感知、记忆、自适应等特点,能够存储感知到的外部信息及由思维产生的知识,同时能够利用己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和决策属于智能的(2)能力。
(2)A. 感知 B. 记忆和思维 C.学习和自适应 D. 行为决策试题分析出自高项第三版教材P100。
智能一般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一是具有感知能力,即具有能够感知外部世界、获取外部信息的能力,这是产生智能活动的前提条件和必要条件;二是具有记忆和思维能力,即能够存储感知到的外部信息及由思维产生的知识,同时能够利用已有的知识对信息进行分析、计算、比较、判断、联想、决策;三是具有学习能力和自适应能力,即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学习积累知识,使自己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四是具有行为决策能力,即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形成决策并传达相应的信息。
参考答案:B● 某快消品连锁企业委托科技公司a开发部署电子商务平台,a公司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确定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这属于信息系统生命周期中(3)阶段的工作。
(3)A. 系统规划 B. 系统分析 C. 系统设计 D. 系统实施试题分析出自高项第三版教材P11。
系统分析阶段的任务是根据系统设计任务书所确定的范围,对现行系统进行详细调查,描述线性系统的业务流程,指出现行系统的局限和不足之处,确定新系统的基本目标和逻辑功能要求,提出新系统的逻辑模型。
区块链介绍课件
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将数据存储在多个节点上, 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同时实现数据的共享和访问。
提高交易透明度和可追溯性
区块链上的每一笔交易都会被记录并公开可查,确保交易的透 明度和真实性。这有助于减少欺诈和违规行为,增强市场信心。
降低信任成本,提高协作效率
去除中心化信任机构
交易速度快,效率高。
隐私保护强,数据安 全性高。
资源消耗低,运行成 本低。
各类区块链优缺点分析
私有链缺点
1
2
中心化程度高,存在单点故障风险。
3
数据不公开透明,可追溯性弱。
各类区块链优缺点分析
01
需要信任第三方,存在信任成本。
02
联盟链优点
03
去中心化程度适中,兼顾安全与效率。
各类区块链优缺点分析
监管政策制定
政府和相关机构应制定针对区块 链技术的监管政策,明确监管范 围、方式和手段,保障市场公平
竞争和用户权益。
行业自律组织
鼓励行业自律组织的发展,推动 行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提高区
块链技术的整体应用水平。
未来技术突破方向预测
共识算法创新
研究更高效、更安全的共识算法, 提高区块链网络的性能和安全性。
• 安全性能的提升:为了保障区块链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未来区块链技术将更 加注重安全性能的提升,采用更加先进的密码学技术和安全防护手段,防止恶 意攻击和篡改行为。
• 监管政策的完善: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广泛应用,相关监管政策也将逐步完善。 未来政府将更加注重区块链技术的监管和规范,确保区块链技术的合法合规发 展。同时,政府也将鼓励和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和应用,推动区块链技术与 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简介: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而区块链技术作为近年来的一项重要技术创新,也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包括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去中心化应用程序等方面。
一、数字货币区块链技术最为人所熟知的应用就是数字货币,比特币作为第一个采用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在互联网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得数字货币的交易更加安全、透明。
通过区块链技术,用户可以实现点对点的交易,无需经过中介机构,降低了交易成本,并且减少了交易过程中的风险。
二、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重要应用是智能合约。
智能合约是一种以区块链为基础的自动化合约,可以在没有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执行。
通过智能合约,互联网用户可以在不信任的环境下进行安全交易,实现资金的无纸化流转。
智能合约不仅可以用于金融交易,还可以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知识产权等领域,为互联网的各个领域带来便利。
三、去中心化应用程序区块链技术的另一个突破性应用是去中心化应用程序(DApp)。
传统的互联网应用程序通常依赖于中心化的服务器,而DApp基于区块链技术构建,不依赖于中心服务器,具有更强的抗攻击性和稳定性。
DApp的开发者可以通过智能合约来编写应用程序的逻辑,用户可以在不同的节点上执行应用程序,互不干扰。
这种去中心化的特点使得DApp在互联网领域具有更大的应用潜力。
四、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应用于互联网领域的隐私保护。
传统的互联网应用程序通常需要用户提供大量的个人信息,而区块链技术通过去中心化和加密的特点,可以更好地保护用户的隐私。
用户可以选择将自己的个人信息存储在区块链上,并且通过智能合约来控制自己个人信息的使用权,从而实现更好的隐私保护。
五、挑战与前景尽管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带来了许多创新和突破,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区块链技术的扩展性问题、能源消耗问题等。
区块链简介ppt课件
起源于比特币,随后衍生出以太坊、 超级账本等多样化区块链平台和应 用。
核心技术组件与工作原理
核心技术组件
包括分布式网络、密码学、共识机制、 智能合约等。
工作原理
通过密码学保证交易安全,共识机制确 保全网数据一致性,智能合约实现自动 化执行。
分布式账本技术特点
01
02
03
去中心化
不依赖中心机构或信任第 三方,降低单点故障风险。
区块链在非金融领域
04
应用
物联网安全与信任机制建立
区块链技术为物联网 设备提供安全认证机 制,确保设备间通信 的可信性。
利用智能合约实现自 动化、可编程的安全 策略,降低人为干预 风险。
通过区块链分布式账 本记录设备间的交互 数据,防止数据篡改 和伪造。
版权保护与知识产权管理
区块链技术为数字作品提供时间戳和唯一标识符, 确保版权归属清晰可溯。
效率。
05
挑战、风险及监管政
策探讨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区块链技术挑战 区块链的可扩展性问题 区块链的隐私保护问题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分层架构设计
解决方案
区块链的共识机制问题
01
03 02
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隐私保护技术
共识机制优化
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安全风险 51%攻击
双花攻击
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数据不可篡改
采用密码学技术保证数据 不被篡改,增强数据可信 度。
透明可追溯
所有交易记录公开透明, 可追溯数据来源和流转过 程。
智能合约与DApp应用
智能合约
一种自动执行、可验证的计算机程序,用于实现区块链上的自动化交易和业务 流程。
盘点全球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
盘点全球区块链典型应用案例近年来,从云计算、大数据到AI,再到区块链……一波又一波的新技术浪潮正在深刻影响和改变着整个社会。
眼下,源于技术创新,却凭借着“信任”创新而有望引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区块链,无疑是当红“新宠”。
区块链就是一台创造信任的机器、一个安全可信的保险箱,可以让互不信任的人,在没有权威中间机构的统筹下,还能愉快地进行信息互换与价值互换。
尤其适用于涉及到多方参与、对等合作的场景,通过区块链技术,增强多方互信、提升业务运行效率、降低业务运营成本与摩擦成本。
2018年是区块链的应用元年,每天都有新的区块链项目出现,虽然实例不同,但区块链技术所带来的好处一直没变:透明性、不变性、冗余性和安全性。
当下,区块链已经会从日渐冷却的数字代币扩展到各行各业,以提高商品质量和服务效率,包括投票、慈善、保险、股票和身份识别等领域。
那么,除了还没到来的牛市波动带来的高收益率,区块链还能为我们带来哪些益处呢?以下就是全球各地区块链应用的 32个实例,我们一起来体会下。
1.保险。
在金融行业中,区块链可谓是全球最受追捧的FinTech(金融科技)。
在金融行业的应用案例也层出不穷,如:阳光保险在2016年7月29日推出的”区块链 + 航空意外险卡单”。
多数航空意外险只有在飞机发生意外时才会出险理赔,大多数情况下,客户买的假保单不易被发现,基于区块链技术,可追溯卡单从源头到客户流转的全过程,各方不仅可以查验卡单的真伪,还可方便后续流程,如理赔等。
同时,没有中间商,保险卡单价会大幅降下来。
其经济效益:这种产品60元购买一份,可使用20人次,每次可获得高达200万元的航空意外保险,相当于每次花3元即可获得200万元的保障。
很大程度上节约了消费者的支出,和保险公司的成本。
还有银链科技在2016年9月发布的商业银行抵押品等,该产品主要用于房产、车辆等资产的登记,防止重复抵押,应用区块链的共识机制,提高银行间工作效率。
金融行业的其他应用方向还有积分、信用存证、资产证劵化、审计等。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与案例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与案例一、区块链技术概述区块链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布式数据库的去中心化账本技术,是一种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可追溯的技术。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为金融行业带来了缩短交易时间,减少中介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数据安全性等方面的优势。
二、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1.数字货币比特币是第一个成功的区块链技术应用,它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数字货币,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去中心化、去信任中介、匿名性等特性,成为了一种全球性的数字货币。
2.智能合约区块链技术使得智能合约成为可能,智能合约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自动化的执行,减少了人为的干预,提高了合约的可信度。
3.交易结算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交易的即时结算,减少中介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同时也能保证交易的安全性。
4.风险管理区块链技术使得风险管理更加简单易行,金融机构可以在区块链上建立风险管理系统,通过实时共享信息,减少信息不对称的可能,降低风险。
三、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案例1.区块链支付香港保荐人纪德信在公司内部首创了区块链支付,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去中心化的支付,提高了支付的效率和安全性。
2.数字身份验证美国金融服务公司美国银行在2018年与区块链公司Factom合作,开发了一款名为U.S. Bank Identity的应用,通过区块链技术实现了数字身份验证功能,提高了身份验证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区块链债券发行中国建设银行与知名互联网公司蚂蚁金服合作,使用区块链技术完成了一笔10亿元的债券发行,区块链技术实现了证券所有权的溯源和交易的可追溯性,降低了投资者风险。
四、总结随着区块链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也在不断地扩大和深入,区块链技术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将会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
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区块链技术逐渐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热门话题。
区块链技术作为一种去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具有不可篡改、透明、安全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等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区块链技术在互联网领域的应用,并分析其优势和挑战。
一、数字货币与支付领域区块链技术最早应用于数字货币领域,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比特币。
比特币是一种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数字货币,其交易记录被保存在区块链上,实现了去中心化的交易和结算。
除了比特币,还有许多其他的数字货币,如以太坊、莱特币等,它们都是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创新应用。
区块链技术在支付领域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传统的支付方式需要通过银行或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中转,而区块链技术可以实现点对点的直接支付,降低了交易成本和风险。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提供更安全、透明的支付环境,有效防止支付信息被篡改或泄露。
二、数字版权保护在互联网时代,数字版权保护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版权保护方式往往存在着版权侵权、盗版等问题,而区块链技术可以提供一种更加安全、可追溯的数字版权保护方案。
通过将数字版权信息记录在区块链上,可以实现版权信息的不可篡改和透明化。
任何人都可以通过区块链上的信息查询到版权的所有者和使用情况,从而有效保护数字版权的合法权益。
此外,区块链技术还可以实现版权的智能管理和自动结算,提高版权保护的效率和便利性。
三、去中心化应用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特点使其成为了构建去中心化应用的理想选择。
传统的互联网应用往往需要依赖中心化的服务器和数据库,容易受到黑客攻击和数据泄露的风险。
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应用可以将数据分布在网络的各个节点上,实现数据的安全存储和共享。
去中心化应用的一个典型例子是去中心化的社交网络。
传统的社交网络往往需要用户将个人信息和社交关系数据存储在中心化的服务器上,存在着用户隐私泄露和数据被滥用的风险。
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社交网络可以实现用户数据的安全存储和控制,用户可以完全掌握自己的数据,并选择与其他用户共享。
区块链介绍
由若干机构联合发起,介 于公有链和私有链之间, 兼具部分去中心化的特性。
机制开展工作。
实性和部分去中心化的特
性。
特征及分类
无官方组织及管理机构
企业内部
若干机构联合发起
未来区块链生态示意图
DAPP:去中心化应用
区 块 链 原 理
03
从全球节点到交易数据
区块链技术的原理
A 转钱给 B
先记在小账本上
前景展望
从底层技术来看 区块链有望促进数据记录、数据传播及数据存储 管理方式的转型;区块链本身更像一种互联网底 层的开源 式协议,在不远的将来会触动甚至最后 彻底取代现有互联网的底层基础协议。
从社会结构来看 区块链技术有望将法律与经济融为一体,彻底 颠覆原有社会的监管模式;组织形态会因其而 发生改变,区块链也许最终会带领人们走向分 布式自治的社会
中心化
网购流程
中心化系统由资金雄厚和技术 实力强大的机构、企业做信任 背书。 全部交易记录和账本都存储在 支付宝服务器上。
去中心化
分布式账本
分布式账本
信任机制
到目前为止,解决信任问题的最重要的机制,就是“信任中介”机构和
模式(政府、银行、支付宝)。 信任中介本身的成本,往往很巨大。 政府作为信任中介,每年要收多少交易税?最赚钱的行业是哪个?金融服务 业。拥有支付宝的蚂蚁金服年利润超过百亿。
内部结构和运行
04
数字货币与交易记录
盗盗在一张小纸条上记录下的交易信息,后被格式化的呈现
第一步:判断是否有足够的余额完成交易
第二步:判断是否需要找零
第三步:发出去,让全球节点认同和备份小纸条
这条内部重新处理过的复杂交易记录被塞进区块,埋到地下,等待节点挖出来,一旦区块 被挖矿成功,并且该区块最终被连在了区块链的主链上。张三将最终拥有了这条交易记录, 而先前的“小A转账给盗盗10 btc” 、“小B转账给盗盗20 btc” 、“小C转账给盗盗25 btc” 都将被视为已经使用过的交易记录——从此被贴上“无效”的标签,意味着这些交易记录 将永远不会再被追溯到。
【笔记】区块链的系统架构、数据结构及运行机制
【笔记】区块链的系统架构、数据结构及运⾏机制⽂章⽬录⼀、区块链的系统框架1.区块链的系统架构与运⾏ 区块链的系统架构,主要是由数据层、⽹络层与共识层构成的底层⽹络,由数字货币、智能合约与其他“去中⼼化”组织等构成的应⽤层。
下图为区块链的系统架构图。
区块链是⼀个去中⼼的、分散式的⽹络账本,所以其系统架构也符合⽹络的基本特点。
该⽹络账本构成⼀个系统,该系统最底层、最基础的是数据结构。
这个结构就是将信息和数据采⽤⼀定的⽅式、格式组织起来,输⼊到区块链系统中并由其处理。
当统⼀⽅式的数据输⼊后,⽹络层便开始连链接,在全⽹的节点之中进⾏⼴播、验证,然后在共识层中由全⽹达成共识⽽构建起区块。
所有区块进⾏“组装”,最终构建起各种系统产品的运⾏平台,如公有链、私有链与联盟链等。
⽽数字货币、智能合约、去中⼼化组织等都是区块链平台上运⾏的产品。
在区块链的系统架构中,各个层次以交易为中⼼构建起⼀个完整的相互关联的循环体系,这⼀循环模式是这样的: ⾸先,应⽤层的数字货币、智能合约等产品对于底层⽹络来说,传输的全是数据,即应⽤层相当于数据层的数据输⼊源。
这些数据必须进⼊数据层,按照区块链的格式进⾏封装。
其次,在数据封装完成后,就进⼊分布式(P2P)⽹络进⾏⼴播,由全⽹节点通过⼀定机制进⾏确认。
最后,当全⽹达成共识之后,区块构建完成并连接到主链之上,完成⼀次完整交易的流程,并开始下⼀次交易的循环。
这⼀循环过程,从技术⾓度讲,区块链中的区块是⼀种记录交易的数据结构,反映了⼀笔交易的资⾦流向。
系统中已经达成交易的区块连接在⼀起形成了⼀条主链,所有参与计算的节点都记录了主链的信息,区块所承载的任务数据具体包括:交易双⽅私钥、交易数量、电⼦货币数字签名等。
前⼀个区块形成的散列⽤来将区块连接起来,实现过往交易的顺序排列。
随机数是交易达成的核⼼,所有“矿⼯”节点竞争计算随机数,最快得到答案的节点⽣成⼀个新的区块,并⼴播到所有节点进⾏更新,如此完成⼀笔交易,然后开始新的循环。
区块链的主要应用
Computer Science and Application 计算机科学与应用, 2020, 10(12), 2291-2295Published Online December 2020 in Hans. /journal/csahttps:///10.12677/csa.2020.1012241区块链的主要应用鲍超群,张毅吉林建筑大学,吉林长春收稿日期:2020年11月26日;录用日期:2020年12月18日;发布日期:2020年12月25日摘要当今社会,大数据时代各类信息发展迅速,其中区块链的发展尤为重要,因其具有着去中心化性、透明性、开放性、数据不可修改、可追溯性被广泛应用于各领域。
本文主要对区块链在教育、金融、医疗、农业领域方面应用做出论述,对现阶段区块链技术发展面对的挑战进行分析。
关键词大数据,区块链,去中心化The Main Application of Block ChainChaoqun Bao, Yi ZhangJilin Jianzhu University, Changchun JilinReceived: Nov. 26th, 2020; accepted: Dec. 18th, 2020; published: Dec. 25th, 2020AbstractIn today’s society, all kinds of information in big data era are developing rapidly, among which the development of block chain is particularly important. Because of its decentralization, transparen-cy, openness, data immutability and traceability, it is widely used in various fields. 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blockchain in the fields of education, finance, medical treat-ment and agriculture, and analyzes the challenges faced by the development of blockchain tech-nology at the present stage.KeywordsBig Data, Block Chain, Decentralization鲍超群,张毅Copyright © 2020 by author(s) and Hans Publishers Inc.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4.0)./licenses/by/4.0/1. 引言当今社会,互联网发展极其迅速,而在互联网的覆盖下,每个人之间的信任度逐渐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