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虚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合集下载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

《金匮要略》学习指南绪论重点及难点指导重点:1.《金匮要略》性质、基本内容及主要学术成就贡献。

《金匮要略》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经典专著,它有机地整合了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医学,是临床诊治杂病思维方法学专著。

其以内科学为主,包括妇科学、外科学、预防医学、护理学、营养学、药物学等方面内容。

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以脏腑经络为理论依据来论述疾病的发生、发展变化及诊断、预防和治疗,这也是其基本论点。

不仅对中医方剂学和临床医学发展起重要的推动作用,且充实完善了中医学术理论体系,使中医基础理论、方药学、临床医学三位一体,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独具特色的辨证论治诊疗体系。

2.《金匮要略》治法及治则、制方理论及用药特点。

治法丰富。

汗吐下清温消补和诸法完备,且法中有法。

治则:(1)治未病。

(2)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3)调衡阴阳。

(4)先后缓急治则。

(5)因势利导。

(6)审因论治。

根据疾病的证结所在而对因治疗。

组方用药特点:(1)一药多用。

(2)专病用专药。

(3)配伍严谨。

(4)善用药对。

(5)根据脏腑特性及病证特点用药。

(6)注意用量。

(7)处方用药灵活,随证化裁。

(8)善于用利远弊,去性取用。

难点:1.《金匮要略》脉学特点。

全书大多以“病脉证并治”标明篇名,提示临床诊治疾病要脉证合参,其论述脉象条文145条,诊脉部位除寸口诊法外,还有趺阳诊法和少阴诊法。

且根据脉学广泛用来诊断疾病、推测病因、确定病位、阐述病机、指导治疗、判断预后。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重点及难点指导重点:1.疾病发病的基本原理、预防及论治原则。

预防疾病的发生,关键在于“五脏元真通畅”、“不遗形体有衰”;若人体的正气不足,则易感受外界致病因素而发病。

疾病的预防,首先要内养正气,外慎邪气,具体措施有:节制房事,勿令竭乏;饮食有节,避免偏嗜;避免邪风、虫兽、外伤及触犯王法所伤。

一旦发病,应及早治疗,采用导引、吐纳、针灸等方法,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由浅入深,由轻变重。

浅谈《金匮要略》

浅谈《金匮要略》

浅谈《金匮要略》第一篇:浅谈《金匮要略》浅谈《金匮要略》《金匮要略》(以下简称《金匮》),是祖国医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古典医籍,为东汉张机所著,全书总结了劳动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其用方精当,用药严谨,用法灵活,是治疗杂病的典范,其中在对单方的应用上也可见一斑。

辨证施方识病用药《金匮*痉湿病篇》第27条“太阳中,身热疼重,而脉微弱,此以夏月伤冷水,水行皮中所致也。

一物瓜蒂汤主之”,本病为暑病夹湿,是中属暑湿所致,如清*李文彡所释:中,邪在表,故身热;伤冷水,故身疼重;暑伤气,气虚,故脉微弱。

此水行皮中,阳气被遏,以瓜蒂去湿散水,水气去则暑无所依,而“治中无汗之类”。

另据报道瓜蒂具有宣邪外达的作用,使内蕴湿热之邪借鬼门从表而解。

再者肺主皮毛,开窍于鼻,瓜蒂搐鼻,使肺气宣发,皮毛肌腠开泄,从而也能起“决皮中之湿,开窍泄热”宣邪外达的作用。

对“咳逆上气,时时吐浊,但坐不得眠”,病属痰浊壅肺,气道不利,则采用了单味皂荚宣壅导滞,利窍涤痰。

正如徐氏所谓“稠痰粘肺,不能清涤,非此不可”。

对“渴欲饮水不止”的消渴症,由于热渴饮水,水入不能消其热,而反为热所消,故渴不止,以文蛤味咸性寒,寒能除热,咸能润下止渴,即文蛤其味咸冷,咸冷本于水,则可益水,其性润下,润下则可行水,合咸冷润下则可退火,治热证之渴饮不止,由肾水衰少,不能制盛火之炎燥而渴。

今益水治火,一味两得之。

它如中气下陷,气虚不固的气利病,使用诃梨勒散,涩肠固脱,寒疝发作使用大乌头煎,都是辨证用药,采用了单药独用,以单方制胜的范例。

明察病症据病选方在《金匮》选用的单方中,除辨证用方之外,仲景在采取具体治疗方法上也独具匠心。

如《百合狐惑阴阳毒病篇》第11条“蚀于下部则咽干,苦参汤洗之”,第12条“蚀于肛者,雄黄熏之”,第6条“百合病一月不解,变成渴者,百合洗方主之”,《妇人杂病篇》第21条“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即生疮,阴中蚀疮烂者,狼牙汤洗之”。

其中狐惑病因其病理特征为复发性口腔及外阴部的溃烂,故选用外洗法、熏法进行治疗。

《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病的两大特色:一是重视脾肾,二是甘温扶阳

《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病的两大特色:一是重视脾肾,二是甘温扶阳

《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病的两大特色:一是重视脾肾,二是甘温扶阳虚劳,是以五脏虚损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疾病的总称,其范围广泛,以病势缠绵,诸虚不足为特征。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对虚劳的病因、病机、治法进行了深入的论述,尤其在五脏虚损上重视脾肾,治法和用药侧重甘温扶阳的特色对后世影响较大。

现就其探析如下,以更好的指导临床遣方用药。

1.病因虚劳的病因病机早在《内经》时期就有论述,如《素问·通评虚实论》:“精气夺则虚”及《素问·宣明五气》﹕“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分别指出了虚与劳乃过用所致。

张仲景在前人的基础上,于《血痹虚劳病脉证》第18条中提出:“五劳虚极羸瘦,腹满不能饮食,食伤、忧伤、饮伤、房事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明确的提出虚劳的病因为“五劳七伤”。

除此,仲景在《血痹虚劳病脉证》第3条首冠以“男子”,意在强调虚劳病的成因与肾脏亏虚密切有关;第6条:“劳之为病,……,春夏剧,秋冬瘥,阴寒精自出,酸削不能行”指出虚劳与季节的相关性。

这都为后世对虚劳病因病机的认识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如汪绮石﹝1﹞:“有先天之因,有后天之因,有痘疹及病后之因,有外感之因,有境遇之因,有医药之因”,对虚劳的病因作了比较全面的归纳,表明多种病因作用于人体,引起脏腑气血阴阳亏虚,日久不复,均可成为虚劳。

2.病机关于虚劳的病机,张仲景在《血痹虚劳病脉证》第3条:“夫男子平人,脉大为劳,极虚亦为劳。

”以虚劳病“大脉”、“极虚”的脉象纲领特点揭示了虚劳真阴不足,虚阳外浮的阴虚以及精气内损,元阳不足的阳虚的不同病机;在第5条:“男子脉虚弦,……,此为劳使之然”,指出了气血两虚虚劳的脉症特点。

在生理上,气有能生血、能行血,而血能养气、血能载气;病理上可知气病势必会及血,血病必会影响气的运行。

沈金鳌云﹝2﹞:“五脏虽分,而五脏所藏无非精气,其所以致者有四,曰气虚,曰血虚,曰阳虚,曰阴虚”;张景岳云﹝3﹞﹕“人赖以生者,惟此精气,而病为虚损者,亦惟此精气。

《金匮要略》虚劳病辨治浅析

《金匮要略》虚劳病辨治浅析

胃痛减轻 , 饮食增 加 , 大便 略溏 , 口渴 , 稍 气短 乏力 、 心悸 、 头

6 2・
山西 中医
21 0 2年 3月第 2 8卷第 3期
S A X FT M M L 2 1 o 2 o 3 H N I O C J a 0 2V 1 8N . . 于调理 , 不能化生气血 阴 阳而 成虚劳 。制 方从补 益后天 之 本着手 , 以健 脾 益气 、 血滋 阴为 治疗 方法 。方 用 四君 子 补 汤为基础 , 健脾益气 ; 合玉屏 风散 益气 固表 ; 当归益气 养 加 血; 加淮山药 、 精 、 黄 麦冬 、 白芍 、 知母 滋 阴清 热 ; 根升 阳 葛 止泻 , 生津止渴 ; 内金 消食 开 胃; 白花蛇 舌草 、 树 叶具 有 铁 抗肿瘤作用 , 可使 肠化逆转 。二诊 因汗 出恶风 和五心烦 热 已止 , 胃脘稍胀 , 故减 知母 、 防风 , 佛手理气 , 加 生黄 芪改为 炙黄芪增 强益气之 功。三诊 以脾 胃虚弱 , 血亏虚 为主要 气
略》 对调补脾 肾的重视 。
4 虚 劳 干 血 , 中 补虚 缓
2 阴阳为纲 , 类辨治 分
《 金匮要略》 对虚 劳病 的辨 治在证 型分 类 上 以阴 阳为 纲进行分 型论 洽 , 具体 分 为 阴阳 两虚 、 阳气虚 、 阴血 虚 、 虚
由于虚劳 日久不 愈 , 经络气 血 的运 行 受到 影 响 , 产生 瘀 血内停 , 妨碍新 血的生成 , 当缓 中补 虚 , 治 如本篇第 1 8条 云 : 五 劳虚极 赢瘦 , “ …… 内有 干血 , 肌肤 甲错 , 目黯 黑 , 两 缓 中补 虚 , 黄 廑虫 丸 主之 。 缓 中补 虚法 是 取其 攻 补兼 大 ” 施, 峻剂丸服 , 在缓 攻 , 到扶正 不 留瘀 , 瘀不 伤 正 的 意 达 祛 效果 。此法 为久病正虚血瘀 结成癜 瘕之病 , 提供 了一 个很 好 的治 法范例。

_金匮要略_虚劳治法析要_李兴军

_金匮要略_虚劳治法析要_李兴军

行,营卫俱微,三焦无所御,四属断绝,身体羸瘦,独足肿大,黄汗出,胫冷。

假令发热,便为历节也。

”这段原文,也说明过食酸咸可致肝肾俱虚,然后传脾、侮脾而致黄汗出。

8.2 脾肾两虚《金匮》第十一篇:“肾著之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腹重如带五千钱,甘姜苓术汤主之。

”脾肾亏虚,不耐劳作,乃致身劳汗出;脾肾亏虚之后,也不能将身劳汗出所演变的寒湿疏散于体表,久而久之郁积于腰部及其以下,则致冷、重、痛。

8.3 胃肠实热,子病累母《金匮》第十五篇:“黄疸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自汗出,此为表和里实,当下之,宜大黄硝石汤。

”《金匮》论黄疸立足于血分和脾胃,本条之实热偏于胃肠,是以腹满、小便不利而赤,胃肠实热累及于心则见自汗出。

8.4 脾肾两虚,阴盛格阳《金匮》第十七篇:“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下利之初,伤津耗液,日久伤及脾肾之阳,故见完谷不化;阴盛于内,格阳于外,脾病累心,肾病不能与心相交互济,两者相合,故尔汗出。

由上可见,《金匮》中汗证关乎脾及多脏腑者居多,尤以关乎肺者为最多。

从《素问·经脉别论》篇“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摇体劳苦,汗出于脾”、“持重远行,汗出于肾”、“饮食饱甚,汗出于胃”及汗证关乎肺的相关论述可以看出,《内经》所论五脏汗多着眼于病因,如疾走、恐惧、惊、摇体、持重远行及饮食饱甚等,只有肺病所致的汗证则立足于病机,且均系肺虚所致。

而《金匮》所论五脏汗证则基本上都是立足于病机,其中多数汗证系邪气盛所致,如风、寒、湿、痰、热、暑、宿食等,当然也涉及到正气虚,如血虚、气虚、阴虚及阳虚等。

因此对汗证的治疗,既要辨清其所关乎的病变脏腑,又要弄清是正虚还是邪盛,只有这样,才能于临证中获收事半功倍之效。

参考文献:[1] 秦丽.五脏六腑皆令人汗,非独心也:陈国权教授治汗证验案举隅[J].国医论坛,2012,27(6):12.(收稿日期:2012-12-22)《金匮要略》虚劳治法析要李兴军(蓬安县锦屏中心卫生院,四川蓬安 637801)摘要:虚劳是由多种原因所致的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为主要病机的多种慢性衰弱性证候的总称,文章依据《金匮要略》所载内容,从补虚、祛风、活血3个方面论述了张仲景治疗虚劳病的经验,揭示了仲景对本病的辨证施治规律。

《金匮要略》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金匮要略》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关 键 词 :金 匮要 略 ;教 学 ;分层 次
Co sd rn h ui e e e c i go S n p i fPr srp o fGod n Ch mb r’ n i ei g t eM l t—lv lT a h n f“ y o sso ec it n o l e a e ’ is
21年 1 0 1 2月第 l 3卷第 4期
D c 0 1 V 11 , o4 e.2 1 , o.3 N .
成都 中医药大学学报 ( 教育科 学版)
Ju a o hnd nvrt f C E uai a Si c dt n orl fC eg uU iesyo M( dct nl ce eE io ) n i T o n i ・1・
峨 錾 0
《 金匮要略》 分层次教学的思考
张 琦 江 泳 袁世 清
( 成都 中医药大学 ,四川 成都 6 13 ) 1 17
摘 要 :根据本科生与研究生的不 同知识结构与培养 目标,分层 次开展 《 匮要略》教 学非常重 金 要。学士层次是 学习 《 匮》 的初级阶段 ,重在传授 《 匮》 的主要 内容,建立中医临床思维模 金 金 式, 于今后从 中寻求诊治疑难杂症的思路与方法。硕士层 次是学习本课程的中级阶段 ,要着重提 便 升学生对 《 匮》理法方药的认识水平,使之能熟练运用其理法方药,并藉此培养从事中医 金 科研的 能力。博士层次是学习本课程的高级阶段,应着力于两方面能力的培养 : 一是灵活运用 《 匮》理 金 法方药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善于从 《 匮》 等经典著作 中发现科学研 究的源泉和切入点。 金
Z a gQ ,J n , ,Y a hqn h n i i g】 a 0 _ u nS ii g
( hn d nvr t o C C eguU iesy f M,C eg u6 17C ia i T h nd 1 hn ) 13

《金匮要略》虚劳病篇4条之脉证机理探讨

《金匮要略》虚劳病篇4条之脉证机理探讨
病 论 》 中 曾利 用 脉 象 来 说 明病 经 》 言: “ 虚脉 , 迟 大 而软 , 按 之不 足 , 隐指 豁豁 然 。 ” 一 南 京 中 医 药 大 学 , 江 苏 南 京 0 0 一 机 。这 类条 文 又分 为两 类 : 一 是 后 世 医 家 多循 此 说 , 如 黄 宫绣 在 《 脉理求真》 中说 :

关键词 金 匮要 略 虚劳 脉 象 文献标识码 A 文 章 编 号 1 6 7 2 — 3 9 7 X( 2 0 1 3 ) 0 1 — 0 0 6 8 — 0 2
中l i t 5 } - " 类 号 R 2 2 2 . 3 9
( ( 金匮要略) ) 虚劳病 条之脉证机理探讨 众所周知 . 仲景 在 《 伤 寒 杂 其次 , “ 极 虚亦 为 劳 ”之 虚 脉亦 有 待 阐 明 。《 脉
首先“ 脉大为劳” 所 言大 脉 虚 是损 肾伤精 之候 。这样 的说 法虽 然在 一定程 度 上
是指脉体宽阔 , 应指溢满 , 相 对 突出 了虚证 中脾 肾两脏 先后天 的重 要性 ,但 这一 观
小脉( 细脉) 而言 。 这 一脉 象既 可 点不免 片面 :伤 肾之脉 难道 只可 以虚弱 而不 可 以出
劳病 之提 纲证 。 现在 比较通 行 的 可 使 脉道 充盈 不 足 而 出现虚 脉 。可 见 。 虚脉 可 出 现 看法 ( 如各 版 高等 中 医院校 规划 于气 血 阴 阳各 种虚 证 , 并 不 只局 限于 阳气 不 足 。
教材 ) , 认 为脉 大者 为 真 阴不 足 .
其 实无论 如何理 解 , 脉大 与极 虚均 主虚证 , 其 表
盛. 格 阳 于外 , 也 可导 致在 表 之 阳气 相对 过 旺 , 从 而 沉虚 弱之象在 临床 上似乎更 为 多见 。 同时 , 陈修 园先

以《金匮要略》为指导辨证运用针灸推拿治疗虚劳性疾病的探讨

以《金匮要略》为指导辨证运用针灸推拿治疗虚劳性疾病的探讨

2020年第4卷第5期2020Vol.4No.5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Modem Medicine and Health Research□综述/Review以《金匮要略》为指导辨证运用针灸推拿治疗虚劳性疾病的探讨廖文彦,廖炼炼,莫巧明,兰 蕾,蒙晓明(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国际壮医医院针灸推拿科,广西南宁530201)摘要: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中首次出现虚劳的病名,并对虚劳的病因病机和脉证治法作了详细论述。

以往基于《金匮要略》相关理论指导下对虚劳治疗的研究大多集中于中药方剂的运用,而对运用针灸推拿治疗虚劳的研究相对欠缺。

通过对《金匮要略》中对虚劳的辨证分析和治则治法进行阐释,旨在以《金匮要略》为指导辩证运用针灸推拿治疗虚劳病证。

关键词:辨证;针炎;推拿;虚劳中图分类号:R25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18.2020.05.0108.03汉代的著名医学家张仲景于《伤寒杂病论》中首次将 虚劳作为一个独立病名提出,但该书因战乱散失,后由宋 代的林亿等人整理为《金匮要略方论》[1'2]»该书专门对虚劳病成因、治法、脉证以及方药等展开论述,开创了虚 劳病的中医论治先河,对后世治疗虚劳病产生了深远影 响。

虚劳所涉及的疾病种类较为广泛,现代医学中多种慢 性、消耗性及功能减退性疾病等均可纳入虚劳范畴[現对 于虚劳不同的病证类型,可辨证运用针对性的针灸推拿治疗方法,现论述如下。

1《金匮要略》对虚劳认识的概述虚劳是由于禀赋薄弱、后天失养及外感内伤等多种因素引起,以脏腑功能衰退、气血阴阳亏损及日久不复为主 要病机,以五脏虚证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多种慢性衰弱病证 的总称。

《金匮要略》作为《伤寒杂病论》记载和研究杂 病的部分,承袭张仲景辨证论治的学术思路和特点,《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篇将虚劳分为失精梦交、 虚劳里急、虚劳腰痛及虚劳风气百疾等证型进行讨论⑷, 指出根据各种证型虚劳的临床表现可给予相对应的治疗方药,为后世治疗虚劳的典范。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和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和辨证论治!!!

《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和辨证论治今天我想占用大家的一些时间来探讨一下《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和临床应用,这个题目“《金匮要略》的辨证方法”,是结合一些著名中医药专家关于辨证论治的方法研究和我个人的体会提出来的。

为什么要选这个题目?第一是因为现在全国各中医院校在教学上,对经典著作的重视程度比以前差的太远。

我最近写了一本书《金匮的辨证方法与临床应用》,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邓老给我提了一个序言,他说现在很多地方都不重视经典著作,其实经典著作是临床的基础,是临床必读之书,但现在很多的年轻人读了经典以后不会用经典,临床的辨证能力和治疗水平江河日下。

所以我认为,现在对中医提发展、求新的情况多了,而继承少了,所以很多人毕业以后,在临床上不懂得如何用中医的理法方药去进行辨证论治,他们所想到的就是怎么样来做检查,西医诊断什么病,然后根据有关的资料对这个病来开方,基本上都是西医的思维,所以他们用中医中药来看病看不好,没有疗效。

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主要在于对中医的辨证论治还没有掌握好,他们思考的都是西医的理论,是在用西医的理论来指导中医的用药,这是废医存药,这样怎么能够在临床上医好病呢?辨证不准确不细心,只考虑西医的理论,炎症就用清热解毒,心血管病、心绞痛就用活血化瘀,用这些理论来指导中医的用药,我认为十个有八个都是失败的。

现在有人提出要废除中医,昨天晚上我看了凤凰电视台,在争论伪科学的问题。

其中有一个全国很著名的科学家,他就说中医的理论,特别是阴阳五行理论是很荒谬的,一个人跟金木水火土有什么关系?马上就有很多人辩驳他,其中有一个可能是名老中医,他说你提出这个问题说明你对中医是不了解的,或者是一知半解的,你这种思维是最低级的认知,即使你是科学家,但你对中医不了解又怎么能说中医的理论不科学?前段时间出现一些人叫嚣废除中医的,我在想他们为什么要废止中医?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对中医的理论不了解,对中医的现状、历史,对中医从古到今在临床上治好了多少病人他们不知道。

浅谈《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

浅谈《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

浅谈《金匮要略》的学习方法《金匮要略》是一部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历史性文献,它通过分析早期中国人对养生健康的认识和理解,开创了独特的学术思路,为中心医学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上,它开创性地把中医传统知识编纂成体系性教育课程,在当今时代,它是中国医学研究和教育的指导性宝典,受到众多学者的推崇。

学习《金匮要略》的有效方法有许多,下面就介绍几种学习方法。

首先,认真阅读《金匮要略》,深入理解历史背景有关的知识点,认真钻研结构的精神,掌握历代养生学的规律和实践,深入了解历史发展过程,总结和归纳《金匮要略》思想,使自己对养生健康有深刻的认识。

其次,多了解相关著作,广泛收集养生知识及其实践,多学习医学史、中医经典等相关书籍,多学习那些提炼并汇总的历代医学学说,多利用新媒体学习有关知识,进行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学会运用历史资料正确解读和诠释。

此外,系统地分析总结养生案例,从案例出发,勤于探求《金匮要略》中对养生的健康认识和应用,把《金匮要略》中有关养生的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把《金匮要略》中有关养生案例归集起来,努力形成自身的理论体系。

另外,学习《金匮要略》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理论训练,开展课堂训练,加强思维训练,更好地掌握养生理论,赋予养生实践具体的策略,进而在古典养生理论基础上,完善养生理论体系模型,以此促进养生实践学习效果。

总而言之,学习《金匮要略》需要学习者全面考虑其历史性的学术背景,广泛参考相关著作,充分研究养生的案例,从而分析养生学中的方法和原理,从而形成自己的深刻理解。

最后,期望学习者扎实掌握《金匮要略》的理论与实践,充分挖掘历史价值和实际价值,形成自己的养生观,以此来涵养身心,养护生命力,全面阐释养生文化,实现养生传承,以求最终达到养生健康的理想。

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探讨肌少症的辨治

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探讨肌少症的辨治

基于《金匮要略》虚劳理论探讨肌少症的辨治肌少症是一种肌肉组织萎缩、失去力量和质量的疾病,常见于老年人和长期卧床不起者。

根据中医理论,《金匮要略》中的虚劳理论可以用来辨治肌少症。

虚劳理论认为,人体的精、气、血、津液和脏腑功能都可以受到不同程度的虚损和劳累,导致身体各种机能不足和疾病的出现。

在肌少症的辨证中,主要会出现气虚、阳虚、阴虚等不同的证型。

1.气虚型肌少症气虚型的肌少症,多见于长期体力劳动、疾病后体虚等人群。

主要表现为肌肉无力、乏力、体力下降等症状。

治疗时要以益气为主,如补益脾胃、健脾固肾,同时辅以中药和针灸治疗。

可使用六君子汤、参九汤、四神汤等益气之剂,并结合扶正固本的补中益气针灸治疗。

2.阳虚型肌少症阳虚型的肌少症,多见于中老年人或长期阴虚内热者。

主要表现为腰腿酸软、肢体无力、易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

治疗时要以温补阳气为主,如补肾壮阳,加强运动锻炼等。

可使用肾气丸、熟地黄丸等温补肾阳之剂,并辅以以艾灸、针刺、拔罐等中医理疗法。

3.阴虚型肌少症阴虚型的肌少症,多见于多汗、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明显的人群。

主要表现为四肢、腰膝无力,体力下降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滋阴润燥为主,配合食疗和针灸等综合治疗。

可使用六味地黄丸、当归四逆汤等滋阴补肾之剂,并辅以耳针、手足少阴经针灸等治疗。

总之,肌少症的辨治以虚劳理论为基础,根据不同证型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治疗效果。

同时,加强锻炼、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休息方式,有助于预防和缓解肌少症。

金匮要略虚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金匮要略虚证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金匮要略》虚证的 研究思路与方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研室
关 彤
话题的提出
• 杂病表现多端,临证时应仔 细分析“虚”的性质和特点, 判断虚实证的轻重缓急,给 予合理治疗。 • 如何研究虚证的客观存在, 运用方药治疗虚证是否有理 论依据?
几个概念
• “虚”——就是指正气不足。
• 正气——泛指人体的生理机能, 包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的适应 能力、抗邪能力、康复能力。
肾气丸
• 肾阳虚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影 响面颇大。通过肾气丸的实验 研究,对于从现代医学的角度 认识肾阳虚的实质有很大帮助。
当归生姜羊肉汤
• 本方能显著延长小白鼠寒冷(15℃)生存时间,说明能提高 动物对寒冷的耐受能力。能显 著抑制大白鼠在寒冷下的肾上 腺内胆固醇的含量下降,说明 该方提高耐寒能力的机制,可 能是通过激活棕脂,增加非寒 战性产热,来避免过强的应激 反应,从而起保护作用,可能 增强对神经系统的习惯作用, 从而起调节作用。
• 苦寒泻下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为 大黄、芒硝、番泻叶、大承气 汤等。
脾虚证动物模型
• 病理征象:便溏脱肛,纳呆, 腹胀,消瘦,四肢不收,毛枯 槁,畏寒,活动频度下降,耐 寒力降低,游泳时间减少,肛 门红肿,萎靡,倦卧,体重降 低,体温降低,或有死亡。血 清淀粉酶活性降低,血清胃蛋 白酶活性下降,血清胃泌素含 量减少。
脾虚证动物模型
• 为研究最多的中医病证模型, 包括:(苦寒)泻下法;限量营 养法;副交感神经机能亢进法; 饮食失节法;耗气破气法;内 伤脾胃法;苦寒泻下加饥饱失 常法;苦寒泻下加劳倦过度法; 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法;劳倦 过度加饥饱失常法等等。其中, 苦寒泻下致脾虚是最常用的造 型方法。
脾虚证动物模型
咽痛案 某男,37岁。诉反复咽痛半月 余,因自认为“上火”,先后服用 “夏桑菊”、“王老吉”及多种抗 生素,未效,遂电话咨询笔者,笔 者思考若咽痛为“上火”所致,上 述清热之品应能见效,故此咽痛实 非“上火”,因病程已反复半月, 似应施以养阴之品,遵《金匮要略》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 麦门冬汤主之”,于是口述原方三 剂,三天后电话告知症已基本消失, 再服三剂,痊愈。

金匮要略》方补法配伍有规律

金匮要略》方补法配伍有规律

金匮要略》方补法配伍有规律
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邪正斗争的过程,正虚邪实是疾病的根本矛盾,攻补是治疗疾病最基本而又最重要的方法,在治法中位居首位。

治疗实证,当攻邪;治疗虚证,当补正。

这是不容颠倒混淆的治疗大法。

因此张仲景在《金匮要略》首篇中明确提出“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的训诫与治疗方法。

补法在临床上是常用的治疗方法。

在《金匮要略》中,张仲景运用各种补法治疗虚证,组成了许多补虚方剂。

在经方众多的配伍规律中,补法配伍规律也至为重要。

对补法配伍规律进行归纳总结,是研究张仲景治疗思想的重要内容。

深入探讨仲景学术思想隐而未彰而临床应用中确有实效的
治法规律,对于指导临床实践,提高临床疗效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现对《金匮要略》方中的补法配伍规律作一探讨。

相资增补配伍
即通过脏腑之间相互资生的关系来达到增补目的的
一种配伍方法,称之为“相资增补配伍”。

本法典型代表有肾气丸等。

肾气丸在《金匮要略》一书中用于治疗肾虚腰痛、脚气、痰饮、消渴、转胞五种不同的疾病,其共同病机均为肾气不足。

方中运用了一个公认的三补结构:即肝、脾、肾三脏并补,方中重用熟地为君,大补肾阴,填精补髓以养先天;
山药补太阴脾,以助后天,间接补肾;山茱萸补厥阴肝,精血同源以助肾阴。

三药合用,三阴互资互助,避免了对肾过于滋填之腻,达到调补的中和效应。

《金匮要略》肺系疾病辨治思维方法

《金匮要略》肺系疾病辨治思维方法
20
越婢加半夏湯
临床应用
1.慢性支气管炎 2.慢性肾炎或急性发作 3.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 4.百日咳
21
(四)寒饮夹热证——温肺兼清法(直接治肺法)
“肺胀,咳而上气,烦躁而喘,脉浮者, 心下有水,小青龙加石膏汤主之。”(14)
小青龍加石膏湯方:《千金》證治同,外更加脅下痛引缺盆。 麻黃 芍藥 桂枝 細辛 甘草 乾薑各三兩 五味子 半夏各半升 石膏二兩
11
(二)血腐脓溃证——提肺排脓法(直接治肺法)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 久久吐脓如米粥者,为肺痈,桔梗汤主之。”(12)
桔梗汤方(亦治血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则吐脓血也。
12
桔梗汤辨证要点:
咳而胸满、振寒脉数、咽干不渴、时出浊唾腥臭、 久久吐脓如米粥,但因患者“时出浊唾腥臭”,或“久 久吐脓如米粥”,说明肺中壅滞已有出路,故应不见明 显的胸痛。临证要注意的是虽然肺中痈脓已成,但并非 见其咳吐大量腥臭脓痰才可诊为肺痈血腐脓溃证,有时 痈脓已成,但痈脓排出不畅,亦可见“时出浊唾腥臭”, 而不见“久久吐脓如米粥”。其病程较长,病势相对较 缓,多为实证,亦可见正虚。
“咳而上气,此为肺胀,其人喘,目如脱状, 脉浮大者,越婢加半夏汤主之。”(13)
越婢加半夏湯方: 麻黃六兩 石膏半斤 生薑三兩 大棗十五枚 甘草二兩 半夏半升
上六味,以水六升,先煑麻黃,去上沫,內諸藥,煑取三升, 分温三服。
19
越婢加半夏湯辨证要点: 咳而上气、其人喘、目如脱状、喘
重于咳、脉浮大有力。其病因病机为外 感风热与内饮相合,饮热郁肺,热重于 饮,肺气胀满。
“咳逆上气,时时吐浊, 但坐不得眠,皂荚丸主之。”(7)

对_金匮要略_中肝实证肝虚证治法的理解与思考_周国亮

对_金匮要略_中肝实证肝虚证治法的理解与思考_周国亮

第11卷 第5期 2009 年 5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1No. 5May,2009两组患者均连续治疗3周。

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均明显降低(P<0.01,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前后症状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0%,优于对照组的72.0%,差异有显著性(P<0.01)。

结论:养阴活血法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型高血压有改善临床症状的作用,能提高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生活质量。

纪莎等[7]应用协定处方龙葵降压汤结合降压药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观察病例l12例,治疗组用中药龙葵降压汤治疗。

方用:龙葵、怀牛膝、杜仲、龙骨、牡蛎、生地、茯神、灵芝、甘草水煎服,每天1剂,配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

对照组用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

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23%;对照组总有效率78.18%。

两组降压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

改善症状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对照组总有效率70.91%。

两组临床症状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张柱权[8]探讨杞菊地黄丸对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的治疗作用及其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杞菊地黄丸治疗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40例,并与硝苯吡啶作对照。

结果表明:杞菊地黄丸能改善临床症状、降低免疫球蛋白及补体C3,与治疗前比较,P<0.05,但其降压作用则不甚理想;硝苯吡啶有较好的降压作用,但对免疫功能及临床症状的改善作用不显著。

提示杞菊地黄丸有较好的改善阴虚阳亢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惠者免疫功能失衡状态及临床症状的作用。

《金匮要略》治疗虚证十法初探

《金匮要略》治疗虚证十法初探

《金匮要略》治疗虚证十法初探“精气夺则虚”,《内经·素问》最早提出了虚证。

仲景则在《金匮要略》中最先提出了“虚劳",并列专篇论述。

认为病机是"脉大虚",即阴阳气血俱虚,病位及于脏腑气血阴阳。

其具体治法,除《金匮·虚劳篇》中七方七法及附方外,还散在于消渴病、百合病、肺痿病、寒症病、下血病、产后病、虚黄病、妇人杂病等篇中。

本文将仲景有关虚证治法的论述归纳为以下十法。

1 补阴生气,助阳化水法本法用于阴阳不足,膀胱气化不行所致的虚证。

《虚劳篇》第15条:“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

”《消渴篇》第3条:“男子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小便一斗,肾气丸主之。

” 这两条症状一为“小便不利”,一为“小便反多”,但其病机同为阴阳不足、膀胱气化不利所致。

仲景异病同治,用肾气丸补阴之虚以生气,助阳之弱以化水。

肾阳振奋,气化复常,则诸证自愈。

方中地黄滋阴补肾,山萸肉、山药益肝脾精血,附子、桂枝温阳暖肾.佐茯苓、泽泻、丹皮调肝脾,共奏温补肾阳之效。

本方补阴补阳并用,实为“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的典范。

仲景还用此方治疗饮邪之小便不利《痰饮篇》第18条)和妇人转胞(《妇人杂病》第18条)及脚气上人少腹不仁等证。

2 甘温缓急,健中补虚法此法适用于脾胃虚寒、阴阳两亏的虚证。

《虚劳篇》第13条:“虚劳里急,悸,衄,腹中痛,梦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本条证候属于阴阳两虚,因而出现偏寒偏热的证情。

如偏于热,则为衄血,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如偏于寒,则为里急,则为腹痛。

心营不足则悸,阳虚阴不内守则梦交失精,气血不能营养四肢则酸痛。

所有这些,都是气血亏损、阴阳失调的窟象,但关键在脾胃,故用小建中汤建立中气,甘与辛合而生阳,酸得甘助而生阴。

《金匮要略心典》说:“欲求阴阳之和者,必于中气;求中气之立者,必以建中也。

”由此可知,在阴阳两虚的病情下,补阴则碍阳,补阳则必损阴,唯用甘温之剂健中补虚,恢复脾胃的健运功能,脾胃既复,则营养增加,气血自生,营卫和调,则偏寒偏热的症状自然消失。

调和、攻伐、温养皆可治虚——《金匮要略》虚劳病治疗特色

调和、攻伐、温养皆可治虚——《金匮要略》虚劳病治疗特色

调和、攻伐、温养皆可治虚——《金匮要略》虚劳病治疗特色作者 / 旷惠桃湖南中医药大学“虚者补之”,一般认为乃虚损性疾患不二之法则。

然而,若从《金匮要略》论治虚劳看,则并非一概补益,纯用滋填,而是或以调和为法,或取攻伐之剂;或温养阳气,寓补于调动机体生机之力中。

立足调和寓补于调《内经》谓疾病的治疗关键在于“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金匮要略》所论虚劳病,是一类十分复杂的慢性虚弱性疾患。

其脉证的显著特点之一是阴阳俱虚,寒热错杂。

如5条既见“短气里急,小便不利”、“少腹满”之阳虚中寒证,又见“时目瞑,兼衄”等阴虚内热候;6条见“手足烦,春夏剧,秋冬瘥”之阴虚内热象,又见“阴寒精自出”之阳虚不固候;8条肾阳虚寒之“少腹弦急,阴头寒”,下利“清谷”,与阴虚虚热内扰之“亡血”、“失精”、“梦交”等症状并见;13条阳虚中寒之“里急,腹中痛”则与阴虚阳浮之“悸”、“衄”、“梦失精”、“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同兼。

这种阴阳互见,寒热夹杂之证,乃阴阳俱虚,互不协和所致。

尤在泾说:“夫人生之道,曰阴曰阳,和平百疾不生,若阳病不能与阴和,则阴以其寒独行,为里急,为腹中痛,而实非阴之盛也;阴病不能与阳和,则阳以其热独行,为手足烦热,为咽干口燥,而实非阳之炽也。

”对于这种阴阳失和所致之虚寒虚热证,非以寒攻热,以热攻寒所能奏效。

尤在泾说:“寒热内贼,其病益甚”。

故仲景用调和之品,使阴阳相就,相互协和而愈。

分析篇中所列几个主要方剂即可明了。

小建中汤、黄芪建中汤建中,调理脾胃,建复中气之意。

虚劳病至后期,脾胃多虚,而虚劳“阴阳之不调者,盖由脾之健运失常”,故调和阴阳,在于先理中焦脾胃,脾胃得健,气血充盈,营卫相贯,阴阳相循,如环无端而不极于偏,则虚劳偏寒偏热之证得平。

桂枝龙骨牡蛎汤乃桂枝汤加龙骨牡蛎而成。

桂枝汤,王晋三氏称之为“和方之祖”。

徐忠可谓其“外证得之解肌而和营卫,内证得之补虚而调阴阳。

”该方刚柔互济,阴阳并用,功擅益阴助阳,两调阴阳。

金匮要略偶感——脏腑虚实治则

金匮要略偶感——脏腑虚实治则

金匮要略偶感——脏腑虚实治则#金匮要略#金匮要略是我非常喜欢的一本书,上大学的时候,我全文背下,比内经和伤寒更加熟悉,当然现在都记不清了。

只是其中的方子,还是应用的更加得心应手一些。

而且金匮要略可以按图索骥,在初学的时候只是有是证用是药,也有不错的疗效。

第一篇《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是全书中的一般法则,但是确实不像伤寒,显得有些凌乱。

不管怎么说,仲景先师的书都值得用一生去研究。

今天我就第一篇第一条的感受和诸君分享。

1.问曰:上工治未病,何也?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

四季脾王不受邪,即勿补之。

中工不晓相传,见肝之病,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

酸入肝,焦苦入心,甘入脾。

脾能伤肾,肾气微弱,则水不行;水不行,则心火气盛,则伤肺;肺被伤,则金气不行;金气不行,则肝气盛,则肝自愈。

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

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

经曰:虚虚实实,补不足,损有余。

是其义也。

余脏准此。

这一段中,很多人认为从“酸入肝……此治肝补脾之要妙也”应该不是仲景的原文,我也觉得是这样。

解释太牵强。

我们从前面“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不解实脾,惟治肝也。

”这一段来说明肝实证应该补脾,主要是从五行生克来推演。

临床上也是比比皆是,肝病引起的消化系统疾病是非常常见的。

我也习惯对于腹胀、嗳气、吞酸、胃痛等用小柴胡加金铃子散来治疗。

那还没有形成明显的脾胃病的时候,出现了肝实证,应该及时补脾,比如加味逍遥加减。

后面那段文字“夫肝之病,……肝虚则用此法,实则不在用之”说的是肝虚证的治法。

也就是说仲景对于脏腑虚实之证都给了范例。

虚证用味来调。

补用酸,也就是用用本脏所主之味来补,很多人都知道五味入五脏,怎么入不清楚,比如酸入肝,是补肝还是泻肝?苦入心,是补心还是泻心?甘入脾是补脾还是泻脾?辛入肺,是补肺还是泻肺?咸也是如此。

仲景在这里提出了用本脏所主之味来补,用所生之味来协助,用所克之味来调和。

跟师《金匮要略》我掌握了“正虚”与“痉病”治疗的奥义

跟师《金匮要略》我掌握了“正虚”与“痉病”治疗的奥义

跟师《金匮要略》我掌握了“正虚”与“痉病”治疗的奥义编辑:小药童作者刘胜芳是肖相如老师的四期弟子,也是一名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本文写于《金匮要略》阶段性学习结束期。

刘师姐通过本文详细论述了她在《金匮要略》学习过程中关于“正虚”患者治疗原则与“痉病”概念梳理的相关感悟,极具启发意义,故今日于此分享,以便同道互参,交流进步。

▍全文共2275字,预计阅读时间15分钟《金匮学习》已经告一段落,回头想想收获还是不小,虽然在临床还有会有很多不足,但是对自己临床思维还是有所拓展,对基础理论还是有所提高。

自己心得体会如下:正虚患者不止要“补”经方在学习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的课程时,肖老师对“若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深入精辟阐述,对我的临床思维有很大震撼,我以前读书,基本上没有思考深度,也没有啥临床思维。

通着这章学习,思考上有了深度,对临床思维也有拓宽及延伸。

正气强壮的基础,是五脏元真的通畅。

肖老师告诉我们在临床上,对于正气虚的病人,不能只会用补法,还要深深意识到,五脏元真必须要通畅,强调“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的重要性,而非“五脏元真充盛,人既安和”。

并且引经据典再次论证:《素问上古天真论》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乃天数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

”告诉我们这就是五脏元真要通畅的原因,肾气有余是我们防病抗衰老的基本措施。

从临床治则上肖老师还引经据典论述告诉我们:《素问热论》“治之各通其藏脉,病日衰已矣”其治疗目的就是保证元真通畅,气脉常通。

再次从气的运动形式,升降出入的微妙深奥作用,论述通畅的重要性,《素问六微旨大论》:“岐伯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

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

”,指出升降出入则都是要通畅。

气血充沛,运行通畅,是身体健康,生理活动旺盛的基础,通补结合是治疗虚损,延缓衰老的基本方法。

上述论述对我自己在临床上处理老年性,慢性疾病,虚损性疾病有了明确指导思想,并且也让我的临床思维更严谨,能够从经典中找理论依据,坚定了我重视学习经典的理念。

《金匮要略》和《难经》中治疗虚劳的特点试述-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金匮要略》和《难经》中治疗虚劳的特点试述-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

《金匮要略》和《难经》中治疗虚劳的特点试述-中医内科学论文-中医学论文-医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虚劳可指一切由劳伤所致的的慢性虚弱性疾病,以五脏气血阴阳虚损为特征,其范围十分广泛,包括阴阳气血两虚,以及因虚而招邪夹风,因虚而致血瘀等。

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首先提出了虚劳的病名,并分析病机,辨证论治,对后世影响颇深。

《难经》中虽未明确虚劳之名,但首创五损之说,并提出了治疗大法。

现就《金匮要略》和《难经》中治疗虚劳的特点试述如下。

1 《金匮要略》治疗虚劳的特点虚劳的病名首先是由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中提出的,在辨证论治方面,该篇章略于治疗单纯的阴虚或阳虚,将重点放在治疗病情较为复杂的阴阳两虚上,阐述了关于治疗虚劳的几大特点:第一,针对阴阳两虚、阴阳不和之证,应治以调和阴阳;第二,由阴阳两虚引发的寒热错杂之证,治疗重点在于补脾胃、建中气;第三,在五脏之中,治虚劳更重视对肾脏的补益;第四,虚实夹杂者,宜补中寓散,扶正祛邪;第五,虚劳伴瘀者,宜缓中补虚。

1.1 调和阴阳该篇章第八条原文中提及失精家,论述了虚劳失精的证治。

失精日久之人多阴精损耗过多,难以恢复,阴损日久则累及于阳,故虚劳失精多表现为阴阳两虚,此后既可以因阳虚不固,阴精走而不守,也可因阴虚火旺,阳气浮而不敛,最终导致阴阳不和,心肾不交。

针对虚劳失精之阴阳两虚,阴阳不和的病机特点,张仲景在治疗上以调和阴阳为要义,组方为桂枝加龙骨牡蛎汤。

该方由桂枝汤加龙骨、牡蛎组成,桂枝汤既能调和营卫以固表,又可交通阴阳而守中,兼治内外之证,加龙骨、牡蛎,更具潜镇固涩之用。

整个组方起到调和阴阳,潜阳固涩之功效,以期阳能固涩,阴可内守,则病症可愈。

1.2 健脾补中随着虚劳病情的进展,阴损及阳,阳损及阴,在阴阳两虚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引发寒热错杂之证。

张仲景分析其成因,认为关键在于脾胃。

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损伤,则机体营养不充,气血均会出现亏虚,表现出心营不足、四肢失养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脾虚证动物模型
• 为研究最多的中医病证模型, 包括:(苦寒)泻下法;限量营 养法;副交感神经机能亢进法; 饮食失节法;耗气破气法;内 伤脾胃法;苦寒泻下加饥饱失 常法;苦寒泻下加劳倦过度法; 劳倦过度加饮食失节法;劳倦 过度加饥饱失常法等等。其中, 苦寒泻下致脾虚是最常用的造 型方法。
脾虚证动物模型
祛邪方中加入扶正药,即攻补兼施
• 治疗虚劳干血的大黄庶虫丸, 在大剂活血化瘀药中配以养 血补血、益气和中的芍药、 地黄、甘草、白蜜;治疗虚 劳兼风气的薯蓣丸,既调和 营卫、驱风散邪又补益脾胃 又化生气血;
• 治疗寒实内结腹满痛的大黄 附子汤,方中大黄泻下通便, 附子、细辛温经散寒,同时 制约大黄苦寒之性益防伤正; 治疗寒热错杂呕吐的半夏泻 心汤,既用苦寒泄热、散结 消痞的黄芩、黄连,又用人 参、大枣、干姜、甘草补益 中气。

嗳气案 某男,75岁。诊断右肺中央型肺癌 已四年,一周前因胸痛、气促加重伴嗳 气入院,入院后先后服理气降逆、养阴 清热方,症状未见改善,刻下见嗳气以 夜间尤甚,胸痛,气短,咳嗽,咯痰稀 白,胃纳尚可,喜喝热饮,大便干,舌 淡红苔薄白,脉沉细。综合诸证,并分 析之前用方,考虑证属阳气亏虚,痰浊 闭阻,致气机受阻,胃气上逆。处方改 用温阳理气之四逆汤合四逆散,服药一 剂,当晚已无嗳气,续服一周,未再嗳 气,胸痛气促好转,精神较前改善。
肾虚证动物模型
• 甲状腺激素法——临床甲状腺 机能亢进病人多表现为肾阴虚 证,甲状腺机能减退病人多表 现为肾阳虚证。甲状腺激素应 用法模型属肾阴虚。有认为气 阴两虚或阴虚火旺。
肾虚证动物模型
• 病理征象:大便干结,饮水量 及食量增多,活动频度增加, 汗多,毛无光泽,体重下降或 增长缓慢,体温升高,尿量减 少。机体氧耗量及肝组织氧耗 量均增高,心率加快,红细胞 钠泵活性增加。
• 中风病的“寸口脉浮而紧,紧 则为寒,浮则为虚”,这里的 浮脉代表的是营卫气血虚弱, 是中风病发生的内在因素。 • 咳嗽上气预后 “上气面是 浮大无力,按之无根,为阳虚 气衰,欲脱于上,病情险恶。
• 胃反病“趺阳脉浮而涩,浮则 为虚,涩则伤脾„„”,在趺 阳脉出现浮脉,不应是表证, 此处为胃阳不足的脉象。
• 膝关节积液案 某男,28岁。因右膝关节肿痛三天来 诊,经检查确诊为强直性脊柱炎,嘱其入院 系统治疗,但因经济困难而改由门诊服药医 治。刻下右膝关节肿胀,灼热,活动不利, 纳呆,便溏,尿清长,口干不欲饮,舌淡苔 白,脉滑。体查右膝关节浮髌试验阳性,提 示关节腔积液。其余关节无异常。考虑关节 腔积液属《金匮》饮病范畴,“病痰饮者, 当以温药和之”,患者脉证皆符合使用温药, 且以脾阳虚,运化水湿不利为主,故治以苓 桂术甘汤为基础,加麻黄宣散肺气以利水, 细辛升发阳气,共服21剂,关节肿胀完全消 退,活动自如。
• 重视补肾的代表方是肾气丸, 肾气丸在原著中五次出现,一 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二治 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 利;三治短气微饮;四治男子 消渴,小便反多,以饮一斗, 小便一斗;五治妇人转胞不得 溺。
• 对于邪实为主的病证,邪实本 身可以伤正,如果在祛邪时不 注意顾护正气,不仅邪不易去, 而且还会造成正气新的损伤,
• 苦寒泻下法中最常用的药物为 大黄、芒硝、番泻叶、大承气 汤等。
脾虚证动物模型
• 病理征象:便溏脱肛,纳呆, 腹胀,消瘦,四肢不收,毛枯 槁,畏寒,活动频度下降,耐 寒力降低,游泳时间减少,肛 门红肿,萎靡,倦卧,体重降 低,体温降低,或有死亡。血 清淀粉酶活性降低,血清胃蛋 白酶活性下降,血清胃泌素含 量减少。
虚证动物实验的研究
肾虚证动物模型
常用造模方法有:肾上腺皮 质功能法;甲状腺功能改变法; 甲状腺及植物神经功能改变法; 性腺功能改变法;DNA合成抑制 法;老年性肾虚证法;肾脏功能 损害法;恐伤肾法;胎儿宫内发 育迟缓法;骨髓造血机能障碍法。
肾虚证动物模型
• 肾上腺皮质激素法——以动物肾 上腺皮质功能改变模拟肾虚证, 是根据临床肾阳虚患者呈肾上腺 皮质功能低下,肾阴虚患者呈肾 上腺皮质功能亢进,以及临床因 治疗需要长期大量使用皮质激素 病人表现为肾阴虚,激素停用后 表现为肾阳虚等而设计的。
肾虚证动物模型
• 使用大剂量外源性皮质激素作 用于动物体,利用激素的生理 效用及其对下丘脑—垂体—肾 上腺皮质轴的反馈抑制来模拟 肾上腺皮质机能亢进或抑制状 态。
肾虚证动物模型
• 病理征象:动物外观见竖毛, 毛无光泽,拱背少动,反应迟 钝,呼吸深迟,可发生死亡。 挟尾倒挂试验阳性,或有尿液 白浊,体重下降或增长缓慢, 体温下降,耐寒能力降低。
咽痛案 某男,37岁。诉反复咽痛半月 余,因自认为“上火”,先后服用 “夏桑菊”、“王老吉”及多种抗 生素,未效,遂电话咨询笔者,笔 者思考若咽痛为“上火”所致,上 述清热之品应能见效,故此咽痛实 非“上火”,因病程已反复半月, 似应施以养阴之品,遵《金匮要略》 “火逆上气,咽喉不利,止逆下气, 麦门冬汤主之”,于是口述原方三 剂,三天后电话告知症已基本消失, 再服三剂,痊愈。
几点体会
• “虚”贯穿于杂病的发生、发 展、转归全过程,“虚”是客 观存在的,忽视“虚”的存在, 或者不认识“虚”在疾病各个 阶段的变化和不同特点,会影 响治疗措施的制定,不利于整 体康复。
• 虚实夹杂往往是疾病表现在外
的特点,过分强调“虚”的存 在,不利于祛邪,正确的做法 是通过四诊,准确判断虚实的 轻重,在辩证的基础上确定治 则,或先扶正,或先祛邪,或 攻补兼施。
就近导邪外出,使邪易去而正不伤
• 治疗湿病头中寒湿用纳药鼻 中之法;治疗水气病“腰以 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 当发汗乃愈”;治疗呕吐的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等 。
在用峻剂逐邪时,均有顾护正气的煎 服方法
• 如大小承气汤的“得下止服”、 “得利则止”;乌头汤的“内 蜜煎中”;乌头煎方的“强人 服七合,弱人服五合”;十枣 汤的“先煮肥大枣十枚”;硝 石矾石散的“以大麦粥汁和服” 等。
• 以上例子表明,仲景重视 “正虚邪中”的发病观,认 为正气不足是疾病发生的主 要依据,邪气入侵是发病的 条件,按照唯物辩证法的观 点,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因此可以认为,《金匮》对 杂病发病的认识是完全符合 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
脉症结合,明辨虚实
• 《金匮》全书398条原文中有 145条论及脉象,其中又以与 “虚”有关的原文占多数。 对于诊脉的部位,仲景主要 运用寸口脉和趺阳脉。通过 不同部位不同形态的脉象, 结合具体的症状表现,四诊 合参,明虚实、辨寒热、分 表里。
• 水肿案 某男,70岁。肾结石术后十余年, 近半月来出现眼睑及双下肢凹陷性浮肿, 尿量如常,神疲气短,胃纳欠佳,大便 难解,因自认“肾湿重”,自采清热利 湿草药煎服,症状不减反增,遂求医。 余以为七旬老人,阴阳俱虚,服清热利 湿方更损阳气,阳虚不能化气行水故致 水肿。治以《金匮》防己茯苓汤,因方 中桂枝温阳之力不足,故配熟附子、当 归各6克,三剂过后精神好转,再服四 剂水肿消退,之后随证加减,坚持服用。
治虚方药的药理研究
黄芪建中汤 如临床治疗结果证实,本 方注射剂对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病人有抑制五肽胃泌素刺激泌 酸的作用,连续应用该注射剂, 还可使球溃患者的基础胃酸排 泌量下降,降低球溃患者对五 肽胃泌素的敏感性。
黄芪建中汤
本方加减治疗虚寒胃疼患 者,服药后的淋巴细胞转化率、 血清IgG含量均增加,证明有 提高细胞免疫作用,对体液免 疫也有一定影响。
表里同病时的先后治则
• 如脾肾阳虚,下利清谷不止, 同时兼有身疼痛的表证,若先 解表,必使阳气更伤,甚至可 生亡阳虚脱之变,故仲景指出 应“先温其里,乃攻其表”。
临证心得

口干案 某女,63岁。患类风湿关节炎 8年,长期服用多种中西抗风湿药, 近二周来常觉口干舌燥,不渴饮水, 胃纳欠佳,时胃胀痛,喜温喜按, 大便溏,手足冷。舌淡苔薄白,脉 沉。此口干证既非热盛灼津,亦非 阴虚内热,实属脾胃阳虚所致。因 患者长期服用抗风湿药,损伤脾胃, 脾虚不能运化水湿,津液停聚胃肠, 不能上承口腔,故见口干。治以苓 桂术甘汤加味,7剂后口干症状大 为改善。
•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 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 肝„„故曰历节”——《中风 历节病》
• “夫尊荣人骨弱肌肤盛,重因 疲劳汗出,卧不时动摇,加被 微风,遂得之。”——《血痹 虚劳病》
•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 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 者,责其极虚也。”—— 《胸痹心痛病》 • “寸口脉浮而迟,浮即为虚, 迟即为劳;虚则卫气不足, 劳则营气竭。”——《消渴 小便利淋病》
《内经》对“虚”的认识
• 《素问·评热病论篇》: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 《素问·通评虚实论》: “邪气盛则实,精气夺则 虚”。
《金匮要略》如何论“虚”?
虚是杂病发生的根本内因
• “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脏腑经络先后病》
• “寸口脉浮而紧,紧则为寒, 浮则为虚;寒虚相搏,邪在 皮肤„„”——《中风历节 病》
《金匮要略》虚证的 研究思路与方法
广州中医药大学金匮要略教研室
关 彤
话题的提出
• 杂病表现多端,临证时应仔 细分析“虚”的性质和特点, 判断虚实证的轻重缓急,给 予合理治疗。 • 如何研究虚证的客观存在, 运用方药治疗虚证是否有理 论依据?
几个概念
• “虚”——就是指正气不足。
• 正气——泛指人体的生理机能, 包括人体对外界环境的的适应 能力、抗邪能力、康复能力。
肾气丸
• 肾阳虚涉及机体多个系统,影 响面颇大。通过肾气丸的实验 研究,对于从现代医学的角度 认识肾阳虚的实质有很大帮助。
当归生姜羊肉汤
• 本方能显著延长小白鼠寒冷(15℃)生存时间,说明能提高 动物对寒冷的耐受能力。能显 著抑制大白鼠在寒冷下的肾上 腺内胆固醇的含量下降,说明 该方提高耐寒能力的机制,可 能是通过激活棕脂,增加非寒 战性产热,来避免过强的应激 反应,从而起保护作用,可能 增强对神经系统的习惯作用, 从而起调节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