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议论文(含解析)

合集下载

第04讲 议论文之词句段理解及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解析版)

第04讲 议论文之词句段理解及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解析版)

第04讲议论文之词句段理解及作用知识梳理+对点训练【学习目标】1.能够理解议论文中词语和句子的含义2.能够掌握议论文句段的作用3.了解议论文语言的特点【知识精讲】议论文词句含义理解1.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文中词语的含义,主要考查对词语的语境义、指代义和比喻义等的考察,注意词性和上下文。

答题技法①找到词语所在句子,结合语境联系上下文分析,注意词性,可以采用替换法,词性保持一致。

②指代性的词语或短语(这样、这些、如此等),按照就近原则进行筛选,必要时进行适当删减整合。

③如果有比喻的修辞手法,先回答本义,再解释比喻义(填空题除外)。

2.句子在文中的含义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一般是具有深层含义或者特殊词语的句子,可以结合该段的观点来思考。

答题技法①找句子中的关键词来理解②用自己的话来组织语言。

【思维导图】●常考题型(1)填空题:填写文中词语“××”的意思(词语、短语、成语等)(2)括简答文中某句的含义;(3)如何理解文中某句话。

3.议论文特殊句段的作用(含标题)●开头段的作用(1)开门见山,提出论点。

这种方法在议论文中最常见,它不需任何修饰和导入,直接提出文章的论点,使文章更显精练、简洁。

如《谈骨气》开篇即提出“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论点。

(2)引述名言警句,作为论点。

这种议论文的开头,让人眼前一亮,感觉新颖,而又深深信服。

例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一文先引用名言,然后加以阐释,引出论点。

(3)讲述故事,引出论点。

开篇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小故事,用叙述性的语言,把情节表述清楚,然后由这个故事引出文章的论点或论题。

(4)摆出生活现象,引出论点。

文章开头先列举日常生活中一些现象,然后引出一个正确的观点。

这种开头更贴近生活实际,议论更有针对性,也更有的放矢。

(5)运用比喻,引出论点。

在文章的开头,运用一个或一组比喻,通过比喻的意思引出文章的中心论点。

●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的?①摆事实讲道理后归结论点;②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③针对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提出论题,通过分析论述,归结出中心论点;④叙述作者的一段经历后,归结出中心论点;⑤作者从故事中提出问题,然后一步步分析推论,最后得出结论,提出中心论点。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 精练四 分析物象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一章 核心题点精练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之散文阅读 精练四 分析物象意

核心题点精练四分析物象意蕴和作用散文中的物象就是散文中所出现的具体的景物形象,它往往包含着作者或人物的思想感情。

它主要出现在托物言志或写景状物的散文作品中。

高考考查散文中的物象,主要是考查其意蕴和作用。

考生宜围绕这两个“题点”进行必要的训练,不断提高答题的精准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灯火陈夫余秋雨在《乡关何处》中写道,思乡往往可以具体到一个河湾,几棵小树,半壁苍苔。

只是我的乡思没有落脚在河湾、小树或苍苔,而是无数个乡村的灯火。

灯火,是一个个村落最为亮堂的眼睛,黑暗中的无声对话者。

晚曦殆尽,乡野渐渐被黑幔吞噬,这时一村落的某个人家便会亮起第一盏灯火,于是另一家也亮了,另一村落也亮了,一盏再一盏,全亮了。

它们相互欣赏着,相互安抚着,相互守护着,直到一个小村落安然眠睡,直到一个大村落高枕无忧。

子夜的乡村常是万籁俱寂,很容易就被一声突兀的狗吠刺破天地,刺破酣卧在天地的村落。

一盏灯火赫然醒来,在狗吠中也赫然有了起床声,赫然有了开门声,一个村落苏醒了;透过门窗的灯火穿过黑色热烈地奔向远方,于是又一盏灯火醒来,又一个村落醒来。

透过门窗的万家灯火穿过黑色依旧热烈地奔向远方,一个接连着一个,大大小小左邻右舍的村落齐刷刷的全醒了。

村落与村落似乎真的很近,近得只要这有意无意的一盏灯火,整个乡村便在注目;却又好像真的很远,远得让乡人们循了灯火总要趟着黑走上个千折百回,完结一个焦虑一个心事,收获一次喜悦一次乡情。

在我的乡思里,不断演绎着这样一幕幕播种和颂传乡情的美丽记忆:黑夜一来,一两户人家的小村落的孩子便寂寞无聊起来,只有白天那销魂的“游击”还意犹未尽,一屁股落在大门槛上饥渴地胡乱向嘴里扒着饭,眼珠一动不动地死瞅着远方大村落那蛊惑人心的蔚然灯火,仿佛那儿战事正酣。

女人见了,一阵骂。

孩子便不情愿地站起身靠着门框叉着腿撅着屁股继续死瞅,女人又是一阵骂。

正在喝酒的男人白了一眼女人和孩子,猛地将一杯老白烧倒进肚里,微醺着走出门,孩子会意地屁颠颠的紧撵过去。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审题立意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对点精练:审题立意 Word版含解析.doc

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海斯利特)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西塞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

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推荐学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开头、结尾(含解析)

[推荐学习]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开头、结尾(含解析)

开头、结尾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面对一项活动,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表现。

有的人引领大家,走在前面;有的人跟随众人,参与其中;有的人静静旁观;有的人质疑批评……要求:①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文体不限。

②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③不少于800字。

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材料第1段侧重交代“表现”的背景:面对一项活动。

什么是“活动”?《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活动”的解释是:“为达到某种目的而采取的行动。

”由此可见,构成活动的条件有两个:一是目的,二是行动。

比如吃饭、爬山、教学、反腐败都是活动,而意外性的行为就不属于活动,比如车祸等。

材料第2段主要列举了面对一项活动时四种表现,四种表现就是四种行为,同时也蕴含着四种心态,每一种行为和心态,都属于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

因此,符合题意的立意,综合而言应该为“面对一项活动时所具有的表现行为或者心态”。

如果能提到“面对一项活动”时的“表现行为”或“心态”,但通篇只是抽象笼统地谈“表现行为”或“心态”,则属于基本符合题意。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老僧见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迅速将其捞起,怎奈,被蝎子刺伤。

次日,这位老僧又遇一只蝎子在水流中挣扎,不假思索,又迅速将蝎子捞起,又被刺伤。

路人不解,问:大师为何不吸取教训?如此毒蝎,由它去吧!老僧曰:蝎蜇人乃天性,不蜇人,失其性,非蝎也;佛救苍生于水火亦乃天性,不施救,失其性,非佛也!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这是一道寓意型新材料作文。

寓意型新材料作文是新材料作文的一种,新材料作文从材料含意明暗显隐看,大致可分为直白型——材料的内容明显,多指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审题时无须引申;寓意型——材料内容有寓意,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有所寄托,意思是隐含的,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象征义,由此及彼,与现实对接。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九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三特

浙江专用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前三个月第一章核心题点精练专题四文言文阅读精练十九三大翻译得分点译到位三特

没能改变句子原来的意思,所以这是一个被动句。②主谓结构的句子能 够变成动宾结构主动句的,是被动句。如杜牧《阿房宫赋》中的“函谷 举”,可以将其变为“举函谷”。
2.类型最多、用法最复杂的特殊句式:宾语前置句 (1)否定句中,代词“之”作宾语,前置。当“之”作代词宾语时,易被 看作结构助词而不译。其实,它是个人称代词,必须译出。 (2)辨析两种“之谓”形式的固定结构。 ①……之谓 例句:其李将军之谓也?(《史记·李将军列传》) 译文:这大概说的是李将军吧?
123
王孙圉对曰:“未尝为宝。楚之所宝者,曰观射父②。能作训辞, 以行事于诸侯,使无以寡君为口实。又有左史倚相,能道训典而叙百物, 以朝夕献善败于寡君,使寡君无忘先王之业。又能上下说于鬼神,顺道 其欲恶,使神无有怨痛于楚国……圉闻国之宝,六而已。圣能制议百物, 以辅相国家,则宝之;玉足以庇荫嘉谷,使无水旱之灾,则宝之;龟足 以宪臧否,则宝之;珠足以御火灾,则宝之;金足以御兵乱,则宝之; 山林薮泽足以备财用,则宝之。六宝则足矣,若夫哗嚣之美,楚虽蛮夷, 不能宝也。”(选自《国语》,有删改) 注 ①白珩(hénɡ):楚国著名的佩玉。②观射(yì)父:楚国大夫。
①译出省略部分,须回归语境、把握语境,这是根本。例如2012年高考 大纲全国卷译句“(郭)浩招辑流亡,开营田,以其规置颁示诸路”中, “颁示”的主语是谁?从该句来看,主语似乎是“郭浩”,但郭浩“知 金州兼永兴军路经略使”,只兼一个永兴军路的经略使,怎能“颁示诸 路”呢?故这里的主语应是“朝廷”。 ②积累常见省略句型,灵活判断、运用于翻译。最常见也是最常考的省 略句有:a.省略主语,b.省略动词后或介词后的宾语,c.省略介词“于” 或“以”。
解析 得分点:“见”表被动,“以为”,句意对。
123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21议论文教案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同步练习: 21议论文教案含解析

21议论文教学目标1.了解高考作文对结构的要求。

2.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教学重难点了解议论文的基本结构模式,掌握构思议论文的方法技巧。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考情探究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

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

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

(一)论点古人云:“文以意为先,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

”无论写什么文章都必须立论。

立论就是针对客观事物或问题,直接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阐明其理由,表明自己的态度。

举例:1、如针对和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商谈香港回归问题,有人提出香港可以暂时不驻军,邓小平则掷地有声说:主权问题不是一个可以商量的问题!2、“五四青年节”,各地都在举行庆祝活动,各级党委、政府部门主要领导悉数参加会议,足见领导对青年的重视。

有媒体用这样观点做题目:关注青年就是关注祖国的未。

(二)论据论据,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

通俗说,就是文章中“摆事实、讲道理”,所以,论据主要有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事实论据包括代表性事例(名人故事等),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理论论据主要是指文中使用的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等。

论据使用注意事项:1、论据必须为论点服务,即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能证明论点。

2、论据要典型,不能用诸如“我同学就是一个这样的人”,同时论据更要丰富(多积累、勤积累才能做到)3、论据要新颖。

新颖方能吸引人。

选择新鲜的别人尚未用过的论据是金子,别人已用的论据你能变换角度用是银子,别人经常用的而你又照搬照用的是石子。

记住:写作文时,如果你能一下子想到的事例,别人也会一下子想到,所以就注定你的论据不够新颖了。

4、论据丰富时,事例排列的顺序应当这样:古今中外。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五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

论述类文本阅读近9年来,论述类文本一直是高考江苏卷每年必考的内容。

这种文本以理性思维为主要思维方式,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具有理论性强、逻辑性强、针对性强的特点。

论述类文本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来阐述观点、说明道理、分析事实、辩驳旧说、介绍新见。

经过一轮的复习,考生对论述类文本已有所了解,但是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准确、快速地答题也比较困难。

因此,在二轮复习中,考生应把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复习重点放在如何快速读懂选文、准确分析题干要求和准确答题上。

第1讲论述类文本高效读文2步骤论述类文本阅读历年选文都凸显了思路清晰、说理透彻、持之有据的良好文风,要求考生具备独立思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理论分析能力以及条分缕析的表述能力,2018年所选文本《中国建筑的希望》更是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

如果考生初读文章不能理清文本思路、把握中心论题,建议重新阅读文本,从而确认文章的中心论点,不建议在不理解文章中心的前提下答题,那样可能会南辕北辙、得不偿失。

为使考生能更好地作答论述类文本,我们设计了“高效读文2步骤”,具体如下:一、析文章之“目”——分析标题,揣测文章论述中心考生看到试题文本后,首先要看标题并对标题加以分析,因为标题能或隐或现地显示论述中心。

所选文章的标题有时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而有的标题不是,只是选文论述中心的缘起。

因而理解标题,明确文章论述的中心问题与作者的观点态度显得尤为重要。

如2016年江苏卷《成人不自在》,标题就是中心论点;而2017年的考试文本《从脸谱说起》,由标题可知文章论述的中心不是“脸谱”,通读文章后方知:文章论述的中心是“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考生如果能够理解标题,明了文章论述的中心,“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就自然而然地清楚了。

二、理文章之“脉”——把握论点,理清文章论述思路在这一步中,要注意根据论述类文本特征,把握文本中心论题(或分论点),阅读时随手用笔圈出关键句,特别是中心句,最终理清论述思路。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2 写作之议论文(讲)(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2 写作之议论文(讲)(含解析)

专题22 写作之议论文(讲)讲目标1.了解高考议论文写作考纲要求及常见题型。

2.熟练掌握高考议论文写作命题规律和写作技巧。

讲考点※考点一:论点【高考典例】1.【2017年高考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据近期一项对来华留学生的调查,他们较为关注的“中国关键词”有:一带一路、大熊猫、广场舞、中华美食、长城、共享单车、京剧、空气污染、美丽乡村、食品安全、高铁、移动支付。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来呈现你所认识的中国,写一篇文章帮助外国青年读懂中国。

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问题中国”下的思考长城、大熊猫、京剧,这是典型的中国符号,早在你的中国“游游攻略”之中;一带一路、美丽乡村,这是“中国梦”的真实写照,早成为无可回避的“中国词语”;没有高铁、移动支付,怕你无法生活;广场舞、中华美食,更会已俘获你的目光和味蕾。

相比之下,“空气污染”、“食品安全”、“共享单车”这三个词语,可能会更能吸引你的注意,它们看起来似乎不那么“正面”,却是我最想与你沟通交流的。

我想告诉你,同为青年的中国学生,是如何看待“问题”中的中国。

“空气污染”,不用pm2.5的测量,你早就有过深度呼吸,你的中国攻略里不会有“至少带五副口罩”的提醒吧。

“食品安全”,可能你还不能一下感受出来,却能从中国报纸中发现这个常用词语。

“舌尖上的中国”会征服你的味蕾,但是,当你和我一样去消费的时候,这个词语就可能会给你带来惊扰。

如果说这两个词语会让你心生担忧和疑虑,那么“共享单车”则是喜忧参半的一个存在。

“共享单车”是被世人的“无德”玩得有些尴尬的新生事物。

这个被你们评价为“新四大发明”之一的美好事物,在现实中却展现出令人羞耻的一面:随意丢弃,私改“专享”,在破译密码上尽显“聪明”……有人说,它是一款照妖镜,照射出某些人的丑陋。

当然,这份丑陋,并不因为现代中国“一带一路”的宏图尽展而改变,也不因为我们走在“美丽乡村”“中国梦”的复兴之路上而消失,这都是当今中国“暗色”的一角,然而,它却是真实中国的一角,更是我们不可忽视的一角。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写作 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精练精析:写作 Word版含答案

语文班级: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专题七写作1.(2022·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山羊过独木桥”是为民学校传统的团体竞赛项目。

规章是,双方队员两两对决,同时相向而行,走上仅容一人通行的低矮独木桥,能突破对方阻拦成功过桥者获胜,最终以全队通过人数多少打算胜败。

因此习惯上,双方相遇时,会像山羊抵角一样,尽力使对方落下桥,自己通过。

不过,今年预赛中毁灭了新状况:有一组竞赛,双方选手相遇时,相互抱住,转身换位,全都顺当过了桥。

这种做法当场就引发了观众、运动员和裁判员的激烈争辩。

事后,相关的思考还在连续。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1)【选取立意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确立中心思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3)【确定文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4)【拟写标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5)【拟写开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6)【拟定题材】材料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材料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7)【拟写结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答案:【写作指导】本题紧扣当下的社会现象——做事情是遵循规章还是打破规章,另辟蹊径?生活中遵循确定的规章当然不错,但适时机敏变通也未尝不行。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训练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训练含解析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2021·安徽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①当今的艺术仿佛在兴致勃勃地享受一场技术的盛宴。

戏曲舞台上眼花缭乱的灯光照射,3D 电影院里上下摆布晃动的座椅,魔术师利用各种光学仪器制造观众的视觉误差,摄影师借助计算机将一张平庸的面容修饰得貌若天仙……总之,从声光电的全面介入到各种闻所未闻的机械设备,技术的发展速度令人吃惊。

然而,有多少人思考过这个问题:技术到底赋予了艺术什么?关于世界,关于历史,关于神秘莫测的人心——技术增添了哪些发现?在许多贪大求奢的文化工程、文艺演出中,我们不难看到技术崇拜正在形成。

②技术是艺术生产的组成部分,艺术的创作与传播从来没有分开技术的支持。

但即便如此,技术也从未扮演过艺术的主人。

《史记》《窦娥冤》《红楼梦》……这些之所以成为经典,是因为它们的思想光芒与艺术魅力,而不是因为书写于竹简,上演于舞台,或者印刷在书本里。

然而,在现代社会,技术的日新月异造就了人们对技术的盲目崇拜,以至于许多人没有察觉艺术生产正在泛起一个颠倒:许多时候,技术植入艺术的真正原因其实是工业社会的技术消费,而不是艺术演变的内在感动。

换言之,这时的技术无形中晋升为领跑者,艺术更像是技术发现力图开拓的市场。

③中国艺术的“简约”传统隐含了对于“炫技”的不屑。

古代思想家认为,繁杂的技术具有炫目的迷惑性,目迷五色可能干扰人们对于“道”的持续注视。

他们众口一词地告诫“文胜质”可能导致的危险,这是古代思想家的人文情怀。

当然,这并非号召艺术拒绝技术,而是敦促文化生产审慎地考虑技术的意义:如果不存在震撼人心的主题,繁杂的技术只能沦为虚有其表的形式。

④这种虚有其表的形式在当下并不少见,光怪陆离的外观往往掩盖了内容的苍白。

譬如众多文艺晚会和其他娱乐节目。

大额资金慷慨赞助,大牌演员频频现身,大众传媒提供各种空间……形形色色的文艺晚会如此密集,以至于人们不得不怀疑:这个社会真的需要那么多奢华呈现吗?除了晚会还是晚会,如此枯窘的文化想象凡是预示了主题的枯窘——这种枯窘多半与技术制造的富丽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25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术论文2

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项练专题25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术论文2

专题25 论述类文本阅读——学术论文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哲学社会科学在认识世界、启迪思想、传承文明、创新理论、文化交流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够在多重文化意义之下重叠的生活世界里架起不同解释之间共同认识的桥梁。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融通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是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

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揭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关于文化与民族、国家、世界关系的真理性原则: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是打造人类和平发展的“共同屋顶”,提出“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提出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建设更具包容性、普惠性的国际秩序;提出共商、共建、共享,建设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出不对抗、不冲突,相互尊重,合作共赢建设新型大国关系;倡议并推动“一带一路”建设,建设具有天下意义的共同发展平台。

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对跨文化交流的世界哲学的贡献是以文明对话论突破和超越文明等级论。

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融通中外文化交流中的方法论互学作用。

只有当哲学社会科学拥有有效接受对象、其价值得以传递时,才意味着中外文化交流的实现。

文化交流的方法论需要把“什么是”和“怎么样”结合起来,构建真理与价值相统一的哲学社会科学方法论体系。

在“时间同质化、空间一体化”的互联网时代,中国社会哲学工作者一方面要在文化各个层面展现出中华民族所特有的生存智慧、精神特质、文化血脉;另一方面要融入并丰富世界价值共识,及时地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立体的中国、全面的中国、负责任的社会主义大国,从而有利于推动营造中国当前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

关于文明本质,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多彩、平等、包容”的中国思维,为跨文化交流提供了一种新的概念范畴;关于文明关系,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了“交流、互鉴、共存”的中国主张,为跨文化交流丰富了内容范畴;关于文明发展,中国哲学社会科学提出建构“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方案,为跨文化交流指明了方向性目标。

高考解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议论文(含解析)

高考解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议论文(含解析)

议论文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迟”这个字真是耐人寻味,“迟到”的“迟”是晚,“迟缓”的“迟”是慢,“迟钝”的“迟”是拙,“迟疑”的“迟”是犹豫,“迟明”的“迟”是接近。

儿童时代,我们最常用这个“迟”字,那时“迟”对我们小小的心灵,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成年之后,我们不再常用“迟”这个字,但是每当说到“迟”,“迟了一步”、“起步太迟”,那“迟”便有了许多挽不回的意味。

在这迟迟的人生,在我们迟迟的脚步间,迟缓的行动和反应中,有多少迟迟的季节飘逝了!抬头,才是迟明的少年;回首,已是迟暮的白发。

而悟已迟、悔已迟、恨已迟,此生已迟。

迟,一个多么缓慢柔软,又触目惊心的字啊!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这是一个颇具意蕴的材料作文,这个材料作文立意的聚合特点很明显,即如材料末所揭示的那样,要反思“迟”,要尽早明白“迟”,才能创造美丽的人生。

显然,这样的材料作文,写成哲理性散文的形式最好,写成记叙文时要突出自己的理性的感悟,而写成议论文就要掌握充足的有关“迟”方面的素材,进而达到观点与材料的水乳交融。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精选有关“迟”的一正一反或多个正反素材,阐发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将熟悉的伤仲永等的素材或同类素材想深想透,表现要及早醒悟的主旨;激情演绎或编叙有关“迟”的经典故事,传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辨;借助细节,记叙真实的生活中关涉“迟”的鲜活事件,突出对生活的智慧思考。

2.(2015·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审题与立意1.对“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对练十 把握文体特征答好论证题目(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精准对练十 把握文体特征答好论证题目(含解析)不分版本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精准对练十把握文体特征答好论证题目(含解析)不分版本精准对练十把握文体特征,答好论证题目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一直以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从时间上说,是在明朝之前的。

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清明理性的孔孟之道。

崇尚自然、游离社会的道学,作为主流思想的补充,与儒学一起“相辅相成〞“一阴一阳〞,使得社会主流思想具有强大活力。

从总体上来说,中国文化的源头,无论是周公、老子、孔子,还是后来的诸子百家,都对人生保持清醒、冷静的理性态度,保持着孔子学说理性的根本精神。

中国文化在明朝之前,占据社会主流的,是高蹈的士大夫精神。

最显著的表现在于:人们崇尚天地人伦之间的道德,有高远的理想,讲究人格的修炼,反对人生世俗化,鄙视犬儒的人格特征。

从春秋时代起,中国知识分子一直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人生使命,以追求道德、知识和审美为人生归宿。

比方说孔子,从他的言语来看,更像是倡导一种人生价值观,追求人生的美学意义。

又比方说庄子,他的学说,不像是哲学,更像是一种生活美学:道是无情却有情,看似说了很多超脱、冷酷的话,实际上透露出对于生命、本真的眷恋和保护,要求对整体人生采取审美观照态度,不计功利是非,忘乎物我、主客、人己,以到达安详和宁静,让自我与整个宇宙合为一体。

这就是中国历代士大夫知识分子一以贯之的艺术清洁精神。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曾经说:“在艺术上,他们(中国人)追求精美,在生活上,他们追求情理。

〞这是说到关键了。

中国人的生活哲学就是如此,一方面高旷而幽远,另一方面也连着“地气〞,是自发的浪漫主义和自发的经典主义的结合。

道家是中国人思想的浪漫派,儒家是思想的经典派。

当东汉年间佛教传入之后,这种以出世和解脱为目的的宗教体系遭到了儒学和道教的抵抗,从而消解了印度佛教中很多寡凉的成分。

经过“中庸之道〞的过滤,其中极端的成分得到了淡化,防止了理论或实践上的过火行为。

也因此,一种中国特色的佛教观产生了,佛教在中国更多变身为“生活禅〞,变成一种热爱生活创造人生的方式。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2 写作之议论文(测)(含解析)

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专题22 写作之议论文(测)(含解析)

专题22 写作之议论文(测)(时间:50分钟,分值:60分)班级学号得分(说明:任选一题完成,必须写成议论文。

)1.【18届山西省吕梁市高三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随着时代的发展,手机电脑的覆盖面远远超过书香墨宝;鼠标键盘兴盛,笔墨纸砚衰微;QQ微信大有取代信封信纸之势。

现在与过去对比,会引发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答案】守住传统文化如果说经济的主体是物质丰富的创造,政治的主体是根本利益的保障,那么文化的主体则是精神家园的耕耘。

文化,是民族延续的重要标志,是国民素质和科技水平的重要保障;传统文化则是民族的认同与归属。

然而,在一个人心愈发浮躁功利化的社会,文化俨然成为一种奢侈品,似乎给人以可望而不可及的感觉。

因此,我们应该重建文化家园,解决精神的归宿与寄托问题,守住民族文化的根脉,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须要求。

文化传承是对民族文化的认同,是精神的寄托和灵魂的归宿。

泱泱大国,不曾断代,五千年的华夏文明,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历史。

在这曲折迂回但又不曾断流的文化潮流中,我们有着无可比拟的传统建筑,我们有着引以为傲的传统文化,我们有着修身养性的史书典籍。

我们可以游故宫,览皇家王室之恢宏;登长城,观群山环抱之雄伟;赏园林,品江南水乡之柔情;我们可以包饺子,盼游子归家之团圆;赛龙舟,思爱国屈原之情怀;插茱萸,念异乡亲友之安危;我们可以吟唐诗,赞平仄音韵之美妙;诵宋词,叹国家兴亡之苍茫;读小说,慨人生命运之起伏……在中华文化的长河里徜徉,我们乐此不疲,流连忘返。

传承悠悠大国之风范,继承光辉文明之伟大,不断地从经典中汲取营养,才能不断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

文化虚无,是对民族文化的否定,是信仰的坍塌时代的悲哀。

大文豪鲁迅在《拿来主义》一文中曾批判过对文化的不正确做法。

我们处在一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是一个既充满梦想又不乏困惑的时代;这是一个抛弃传统,丢掉根本,一味奉行“民族虚无主义”与“历史虚无主义”的时代;这是一个崇洋媚外,一切都是外国的好的时代;这是一个正在割断自己的精神血脉,努力把自己打扮成老外的时代,这种虚无主义盛行、缺乏信仰的时代,它正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高考语文2轮复习同步练习: 21议论文 -

高考语文2轮复习同步练习: 21议论文 -

本资源的初衷,是希望通过网络分享,能够为广阔读者提供更好的效劳,为您水平的提高提供坚强的动力和保证 .内容由一线名师原创,立意新,图片精,是非常强的一手资料 .21议论文【根底练习】1.以下各句中划线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①小说虽然是以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却多侧面、多视角地展现出那个时代光怪陆离的社会生活画卷 .②|王勃在滕|王阁盛会上,当众挥笔而书,率尔成章,于是?滕|王阁序?喷薄而出,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熠熠生辉 .③在2021年央视网络春晚上|王铮亮演唱了?最|远的距离? ,他那温暖醇厚又不失清亮的嗓音,让现场每位观众耳濡目染,沉浸其中,让每一个归心似箭的人热泪盈眶 .④家具市场产品鱼目混珠的现象早已屡见不鲜,网购平台上售卖仿冒名品家具的卖家也越来越多,有关部门有必要展开一轮彻查严打的行动了 .⑤随着十一假期的临近,安徽黄山将迎来旅游顶峰,有关人士说,黄山市该旅游景点严阵以待,已经做好了各项准备工作 .⑥最|近爆红的"欢乐喜剧人〞确实是个好节目,整个筹划团队、舞美灯光、流程形式、评委表现都可圈可点 .A.①②⑤B.①④⑥C.②③⑤D.③④⑥2.以下各句中 ,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纪委1月5日发布的数据显示 ,2021年12月份全国共查处违反八项规定的事件4238起 ,处理5340人 .B.歼 -31在珠海航展的公开亮相 ,说明我国已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第三个具备出口隐身战斗机的国|家 .C. "五个一工程〞获奖作品是我国先进文化的代表之作 ,但不少艺术在获奖之后往往被束之高阁 ,难以真正走进群众 .D.我们有理由相信 ,中国经济的新常态不仅有利于全球经济稳步健康开展 ,也有助于中国实现经济增长模式转型 .3.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 ,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真正的知识分子需要有彻底的批判意识和疑心精神 ._______________ .人们在这样的权威面前低下头颅 ,开始疑心自己的思想能力时 ,镣铐便丁当作响 - -精神奴隶出现了 .①苏格拉底说 ,我们知道的全部 ,就是我们什么也不知道②世间总有些自以为是的人 ,认为所有的人必须从他那里接受思想③疑心 ,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探求④真正的思想者就从这里出现⑤疑心 ,意味着我们要开始思考⑥疑心一切并非意味着否认一切A.④⑤③⑥①② B.⑥⑤③①④② C.⑥②①⑤③④ D.②①④⑥⑤③【热点强化】4.西方人吃铁蚕豆 ,吃了壳 ,吐了豆 ,摇头说: "肉薄、核大 ,什么好吃?〞西方人煮茶吃 ,倒去茶水吃茶叶 ,皱眉说: "涩而无味 ,有什么好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写出以下事物的两面性 .(1 )虎 (2 ) 蚕 (3 )笑 (4 )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后面题目 .贵国爱伦·坡主张诗的篇幅愈短愈妙 , "长诗〞这个名称压根儿是自相矛盾 ,最|长的诗不能需要半点钟以上的阅读 .他不懂中文 ,太可惜了 .中国诗是文艺欣赏里的闪电战 ,平均不过两三分钟 .比了西洋的中篇诗 ,中国长诗也只是声韵里面的轻鸢剪掠 .当然 ,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可是 ,假设鞋子形成了脚 ,脚也形成了鞋子;诗体也许正是诗心的产物 ,适配诗心的需要 .比着西洋的诗人 ,中国诗人只能算是樱桃核跟二寸象牙方块的雕刻者 .不过 ,简短的诗可以有悠远的意味 ,收缩并不阻碍延长 ,仿佛我们要看得远些 ,每把眉眼颦蹙 .外国的短诗贵乎尖刻斩截 .中国诗人要使你从"易尽〞里望见了 "无垠〞 .一位中国诗人说: "言有尽而意无穷 .〞另一位诗人说: "状难写之景 ,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 ,见于言外 .〞用最|精细确定的形式来逗出不可名言、难于凑泊的境界 ,恰符合魏尔兰论诗的条件:那灰色的歌曲空泛联接着确切 .这就是一般西洋读者所认为中国诗的特征:富于暗示 .我愿意换个说法 ,说这是一种怀孕的静默 .说出来的话比不上不说出来的话 ,只影射着说不出来的话 .6.对上面两段话内容的理解 ,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中国诗讲究艺术上的精致 ,简短的诗也应有悠远的意味 .B.中国诗创作以篇幅短小见长 ,比拟深奥 ,难于理解 .C.魏尔兰也主张诗歌应有深远的意境 ,富有含蓄的特点和暗示性 .D.一篇诗里不许一字两次押韵的禁律限制了中国诗的篇幅 .7.对上面两段话的评析和由这两段话引发的联想 ,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 A.形式与旨趣 ,相依更应相谐 ,诗歌创作如是 ,小说、散文何尝不是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确有共识 ,读钱文可见一斑 .C.中国诗人在精雕细刻中练就了技艺 ,但是不会束缚才智 ,让人思度 .D.行文机巧:明扬中国诗之长处 ,暗讥西洋诗之短弊 .8.对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 )A.外国诗创作在押韵上没有中国古代诗那么严格的限制 .中国诗强调 "言有尽而意无穷〞 ,就是说诗的语言要讲究含蓄 ,要耐人寻味 .B.中国诗与西洋诗在创作思想上有许多共同之处 .外国诗人也主张诗应有深远的意境 ,富有含蓄的特点和暗示性 .C.中国古代诗人在进行诗创作时 ,特别追求形式美 ,在声韵、遣词、造句上往往精雕细刻 .D.外国诗与中国古代诗相比 ,有明显的差距 ,外国诗的奉献小 .【(高|考)链接】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 - - "范儿〞 ,并派生出 "中国范儿〞 "文艺范儿〞 "潮范儿〞 "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 . "范儿〞多指好的 "风格〞 "做派〞 ,近似于 "有气质〞 "有情调〞 "有品位〞的意思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 "范儿〞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 "范儿〞 ,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 "范儿〞 ,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 "范儿〞……请根据上面的材料 ,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 ,自拟标题;②文体不限 (诗歌除外 ) ,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 ,不得套作 .参考答案1.B【解析】率尔成章:不加思考 ,下笔写成文章 ,形容写文章粗陋草率 .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了之后 ,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语境中没有 "听多见多〞的意思 .严阵以待:使用对象不当 ,严阵以待指摆好严整的阵势 ,等待来犯的敌人 ,此处对象为景点 .2.A【解析】B 缺少成分 , "战斗机〞后加 "能力〞 .C搭配不当 , "艺术作品〞和 "束之高阁〞才能搭配 .D逻辑不清 ,应先说中国经济 ,再说世|界经济 .3.B【解析】 "排列句序〞实际上就是写作 ,只不过是 "微型写作〞而已 .既然是写作 ,就得以写作的规律对待之 .首|先要弄清文段的性质 (即文体 ) ,然后在文体大语境的指导下 ,再注意 "事理〞 "文理〞 ,还要注意文段相应的修辞、表现手法、语言特色等 ,做到这些 ,这种试题的解答就变得比拟简单了 .【热点强化】4.问题:1、看问题切忌片面化;2、不能死板硬套 ,搞经验主义;3、不要自以为是 ,凡事想当然;4、切莫盲目排外; 5、孤陋寡闻会误事;6、不可轻率下结论;7、客观事物的价值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 .5. (1 )老虎有勇猛的一面 ,所谓 "虎虎有生气〞 ,也有凶恶的一面 ,所谓 "苛政猛于虎〞 .(2 )蚕有其无私的一面 ,所谓 "春蚕到死丝方尽〞 ,也有其自我束缚的一面 ,所谓 "作茧自缚〞 .(3 )笑有欢愉的一面 ,所谓 "欢歌笑语〞 ,但偶尔也有悲伤的一面 ,所谓 "落第举子笑是哭〞 .(4 )哭本是痛楚的表现 ,所谓 "欲哭无泪〞 ,但是也有快乐的一面 ,所谓 "出嫁闺女哭是笑〞 .【课外阅读】6.B7.D8.D【(高|考)链接】"近年来社会上流行一个词 - -范儿〞 ,并派生出 "中国范儿〞 "文艺范儿〞 "潮范儿〞 "有范儿〞等一系列词语〞 - -材料作文提出一个不常见的概念 ,并要求考生围绕这一词语进行解读 .这种类型的题目 ,对于考生来说 ,都万万不可仅仅根据自己的知识积累来直接解析 ,必须立足于材料 ,根据材料中的解释来确定立意方向 ."‘范儿 ,多指好的‘风格 ,或‘做派 , ,近似于‘有气质 ,‘有情调 ,‘有品位 ,的意思 .〞从中 ,我们明确了这一概念的含义 - -可以简单理解为 "特色〞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 ,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 , ,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 , ,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这是命题老师给我们例如的立意方向 ,我们可以从这几个角度立意 ,也可以由此发散我们思维 ,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立意点 .例如的几个角度都包括什么呢 ?"一个民族有一个民族的‘范儿 ,〞 - -民族的 "风格〞 .所以中国的特色或者传统的特色的内容都可以写;特别的 ,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内容也可以写 - -比方京剧、书法、国画、儒学、老规矩……如果你对某个方面颇有研究 ,或者提前准备过相关的文章 ,就选择这个 "民族范儿〞的角度吧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范儿 ,〞 - -时代的 "风格〞 .那么时代的风格什么 ?就是我们所处时代的主流价值观 ,更直接地说 ,也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不同职业有不同职业的‘范儿 ,〞 - -职业的 "风格〞 .警察的 "范儿〞是惩恶扬善 ,医生的 "范儿〞是救死扶伤 ,教师的 "范儿〞是教书育人 ,学生的 "范儿〞是努力学习……可以写你对某个行业的理解和思考 ,也可以记录你与某个职业的从业者之间发生的事情 ,但切忌流俗 ."一个人也可能有一个人的‘范儿 ,〞 - -个人的 "风格〞 .个人的风格即个性 .纵观历史长河 ,每个时代的杰出人物都具有独特的人格魅力 ,从唐太宗的 "纳谏〞到苏东坡的"豁达〞 ,从鲁迅的 "呐喊〞到徐志摩的 "柔情〞 ,课本中出现的诸多人物都可以作为我们这篇文章的素材 .想要脱颖而出的话 ,我们之前反复介绍的2021诺贝尔奖得主马拉拉和中村修二等都是极具个性的人物 ,值得你在考场上使用和诠释 .当然 ,你也可以写属于90后的 "范儿〞 ,属于某个城市居民的 "范儿〞 ,属于航模爱好者的 "范儿〞 ,属于某种极为小众群体的 "范儿〞 - -记录下你的体验、你的收获、你的所得 ,总结某个群体的特点 ,只要积极向上 ,充满正能量 ,同样会具有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的魔力 .总之 ,2021的天津卷审题难度不高 ,立意范围很广 ,立足于社会现实与高中生的实际生活 ,目的在于考察考生深入挖掘现实的能力 ,从选材上即可很容易拉开作文分数的距离 .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点以及积累素材的种类 ,选择恰当的角度写作 .。

2021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1

2021届高考语文(福建专用)二轮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1

限时对点规范训练11分析论证思路题(用时:45分钟满分: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题目。

忧乐情怀是儒家文化的重要精神,自古为学人所推崇。

孔子高度赞扬其同学颜回的忧乐情怀。

孔子说:“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颜回的即忧即乐、化忧为乐的情怀,体现了儒家学者安贫乐道、达观自信的精神境界。

历代思想家、学问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拓展和深化了儒家忧乐情怀的内涵。

一方面,“忧”从“忧道”“忧政”升华到“忧民”“忧国””忧天下”。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屈原的“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杜甫的“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左宗棠的“身无半亩,心忧天下”等诸多名言,莫不道出历代学者对家国、对黎民的责任与关爱。

另一方面,“乐”也从最初的“父母俱在、兄弟无故”的天伦之乐进展到“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的为人之乐,再到“君子乐得其道”的“得道”之乐,直至“乐以天下”的至乐。

宋朝范仲淹是古代忧乐情怀的集大成者,其千古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成为忧乐合一高尚境界的经典表述。

其实,范仲淹还对天下与个人、“忧”与“乐”的关系进行了深化辨析:在天下与个人的关系上,他强调君子“不以己欲为欲,而以众心为心”,即要有大局意识和利他精神,无论身处顺境还是逆境都要心系天下苍生,始终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放在第一位,也就是要有深厚的家国情怀和民本意识;在忧与乐的关系上,他强调君子“进则尽忧国忧民之诚,退则处乐天乐道之分”,即在位时应为民族兴盛发达、国家富强昌盛、百姓安居乐业而殚精竭虑,不在位时则应以天人合一、追求真理为欢快。

(节选自彭时代《治学当有忧乐情怀》)1.请简要分析其次段的论述层次。

(3分)答:答案首先提出本段观点“历代思想家、学问家在不同历史条件下,拓展和深化了儒家忧乐情怀的内涵”;接着从“忧”与“乐”两方面分析这种忧乐情怀深化的过程;最终指出并分析范仲淹是这种忧乐情怀的集大成者。

高考解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审题立意(含解析)

高考解码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对点精练 审题立意(含解析)

审题立意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

(海斯利特)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

(西塞罗)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题目形式为新材料作文,材料分别为英国文艺评论家、散文作家海斯利特和古罗马政治家西塞罗的格言,两句话都是紧扣“忙”与“闲”两个要素,阐述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按百度百科中的解释:“忙”最重要的义项是事情多,没空闲;“闲”最重要的义项是无事,与“忙”相对。

这样看来“忙”和“闲”是两种对立的状态,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发现这两种状态往往纠缠在一起,难以截然分开,“忙里”不是可以“偷闲”吗?实际上海斯利特和西塞罗的话都表达了这种对立中的统一。

第一句“越是忙碌,就越会有闲暇”有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只有充分有序的忙碌后,才会有闲暇;第二层意思是在忙碌自己喜欢的事时,即便忙碌也让人有轻松畅快的闲暇之感。

第二句“我空闲的时候,常常是我最忙的时候”至少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理解:第一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心,即第一句的第二层意思,全神贯注做自己热爱的事情其实也是一种最好的放松;第二个角度,忙于事而闲于思,在忙碌中放逐了思想;第三个角度,忙于思而闲于身,思想不停地运转而身体处于放松的状态。

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曾祖父是名好木匠,他有一句口头禅是:“注意了,留一条缝隙。

”木工讲究疏密有致,粘合贴切,该疏则疏,不然易散落。

时下,许多人家装修房子,常常出现木地板开裂,或挤压拱起的现象,这就是太“丰满”的缘故。

高明的装修师傅则懂得恰到好处地留一条缝隙,给组合材料留足吻合的空间,便可避免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对于以上内容,你有何感悟和体验?请据此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写记叙文或议论文;②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③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写作导引】这是一篇材料作文。

写作时,此题可实写,也可虚写,因为“缝隙”不单可以实指裂开或自然露出的狭长的空处,还可比喻一种可供回旋、可供调节的“余地”或“空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议论文
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迟”这个字真是耐人寻味,“迟到”的“迟”是晚,“迟缓”的“迟”是慢,“迟钝”的“迟”是拙,“迟疑”的“迟”是犹豫,“迟明”的“迟”是接近。

儿童时代,我们最常用这个“迟”字,那时“迟”对我们小小的心灵,唯一的意思就是“晚”。

成年之后,我们不再常用“迟”这个字,但是每当说到“迟”,“迟了一步”、“起步太迟”,那“迟”便有了许多挽不回的意味。

在这迟迟的人生,在我们迟迟的脚步间,迟缓的行动和反应中,有多少迟迟的季节飘逝了!抬头,才是迟明的少年;回首,已是迟暮的白发。

而悟已迟、悔已迟、恨已迟,此生已迟。

迟,一个多么缓慢柔软,又触目惊心的字啊!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这是一个颇具意蕴的材料作文,这个材料作文立意的聚合特点很明显,即如材料末所揭示的那样,要反思“迟”,要尽早明白“迟”,才能创造美丽的人生。

显然,这样的材料作文,写成哲理性散文的形式最好,写成记叙文时要突出自己的理性的感悟,而写成议论文就要掌握充足的有关“迟”方面的素材,进而达到观点与材料的水乳交融。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构思:精选有关“迟”的一正一反或多个正反素材,阐发珍惜时光的思想感情;将熟悉的伤仲永等的素材或同类素材想深想透,表现要及早醒悟的主旨;激情演绎或编叙有关“迟”的经典故事,传达对人生的哲理思辨;借助细节,记叙真实的生活中关涉“迟”的鲜活事件,突出对生活的智慧思考。

2.(2015·南通市高三第二次调研测试)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短的莫过于时间,因为它转瞬即逝;最长的也莫过于时间,因为它永无穷尽。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写作导引】审题与立意
1.对“材料作文”的基本认识
材料是多义的,角度、立意有多种。

但考生在“自选”“自定”时不能超越“材料”能指、所指的“固定范围”,不能任意发挥、无边无际。

2.对本次作文材料的基本理解
材料为两句话,前一句强调时间的短暂易逝,后一句强调时间的恒久漫长。

这是一道颇富有思辨意味的命题。

时间作为一种客观存在,由每个不可重复的瞬间构成,永无穷尽。

时间的长与短是一种客观存在,也可以是一种主观认识。

从一定意义上讲,时间的长与短也可以理解为多与少、快与慢。

3.对本次作文材料的基本立意
本道作文题的外延较大,立意时需化大为小,化虚为实,联系现实生活中某一话题来确定立意。

从“人生”“生命”“自然”“文化”“艺术”等话题入手,紧扣“时间”这一核心概念,深入剖析或生动描述。

可就第一句话写:面对时间的短暂,我们无需感伤,而应珍惜;也可就第二句来写:面对时间的漫长,我们不应放纵,不能虚度。

但也可就两方面来写:联系生命历程与生命价值,强调在短暂的历程中创造(追求、向往、思考……)永恒(伟大、有意义、有品位……)的价值。

也可结合具体载体如文化、艺术等表达对随着时间长短的变迁或永恒或消逝的慨叹。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对前后两句话平均用力,造成观点不清、重心不明。

同时,不能仅仅证明这两句话的正确性,必须尽可能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在新颖和独特上下功夫,在细腻中挖掘真情,在思辨中显现灼见。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宋代大儒程颢说:“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天理良心”,成为中国人数千年来恪守的做人准则;“丧尽天良”,则成为民间社会谴责穷凶极恶者的首选贬义词。

社会的良心,是浊世泥流中的一眼清亮山泉,是精神沙漠中的人文绿洲,是昏昏长夜里唯有的一声有骨质的呐喊。

阅读上述材料,根据你的联想或感悟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

【写作导引】第一则材料引用程颢的有关“良知良能”的名言。

“良知良能,皆无所由,乃出于天,不系于人。

”粗看起来,“皆无所由”和“乃出于天”这两句话显然是自相矛盾的;但是仔细考究一番,就会发现这里大有深意。

“皆无所由”的意思是说良知良能没有任何超越的根据:既不依赖于超越的天(自然的或神性的天),也不依赖于超越的人(经验的或心理的人)。

这是因为在程朱理学中,“天”和“人”都有两种用法:超越的,或先验的。

程朱反对超越的天,认同先验的天,认为后者与心为一,“原无内外”之别;反对超越的人(如笛卡儿的心理经验的自我),认同先验的人,认为后者就是具有道心的人、本真的人。

末一句“不系于人”之人就是经验的或心理的人,亦即超越的人;而“乃出于天”之天则是先验的天,这也就是说,出于天即是出于心。

良知良能出于良心,乃是绝对地自明的自我给予。

第二则从“天理良心”与“丧尽天良”两方面展示千百年来中国人对“良心”的态度。

第三则用比喻说明了良心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

由此可见,材料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引领考生关注中华文化中的“良心”。

立意上,可以从良知良能出于良心去正面立意;也可以针对社会良心缺乏去表明自己对良心的态度,呼唤良心的回归。

4.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在青春的路口,曾经有那么一条小路若隐若现,召唤着我。

母亲拦住我:“那条路走不得。

”我不信。

“我就是从那条路走过来的,你还有什么不信的?”“既然你能从那条路上走过来,我为什么不能?”“我不想让你走弯路。

”“但是我喜欢,而且我不怕。

”母亲心疼地看我好久,然后叹口气:“好吧,你这个倔强的孩子,那条路很难走,一路小心。

”上路后,我发现母亲没有骗我,那的确是条弯路,我碰壁,摔跟头,有时碰得头破血流,但我不停地走,终于走过来了。

请根据上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写作导引】何谓“青春的弯路”?主要是指年轻时走偏、走错、走曲折的路。

那为什么青春非要走弯路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论述:(1)年轻有为,怀揣梦想,为梦想去闯世界、看风景,即使走过许多弯路,但无怨无悔,因为年轻,输得起;(2)年少轻狂,不听别人劝告,非要走自己的路不可,虽然走不通,虽然撞得头破血流,但也是一份经历,一份收获;(3)年轻浅薄,迷失了方向,误入了歧途,但也认识了自我,汲取了教训;(4)年轻的我们需要磨炼,走了弯路,我们变得坚强和成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