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苓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合集下载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

桂枝汤类方的临床应用桂枝汤一组成方义:桂枝15g芍药15g生姜15g甘草10g大枣4枚。

1/3量。

原方桂3两芍3两生姜3两甘草2两大枣12枚。

分三服四药来源于食疗方义:桂姜辛甘化阳,辛温散寒,解表祛邪。

芍草枣酸甘化阴,芍药养血敛汗,和营,加甘草大枣,酸甘化阴养营阴营血。

酸甘相调,营卫相调。

调和脾胃,营卫。

“此方为仲景群方之冠,乃滋阴和阳,解肌发汗,调和营卫之第一方,凡中风伤寒杂病,脉弱汗自出而表不解者,咸得而补之”-柯韵伯。

“外证得之,解肌和营卫,内证得之,化气调阴阳。

”二仲景用桂枝汤(仅限于《伤寒论》不包括《金匮》)(一)治太阳中风(2、12、95)病机:风邪袭表,卫强营弱,营卫失和。

发热-卫强-卫阳因抗邪出现病理性亢盛,浮盛于外的表现。

卫阳被伤,卫外失司,风主疏泄,营阴外越故见汗出,汗出伤营-营弱。

主症:发热、汗出、恶风。

浮缓:非指节律、指脉形,松弛柔软和紧相对而言。

(风寒,阴邪,脉管紧张。

中风,阳邪,脉管松弛,营阴伤软弱)兼证:鼻鸣(肺窍不利),干呕(正气抗邪于表,不能顾护于里,里气失和升降失调,见:食欲不振,不大便…)提示:外感不可进补厚味、不易消化、刺激性的食物,正气卫外抗邪消食难以兼顾。

(二)凡太阳病,只要见到头痛、发热、汗出、恶风(寒)者。

(43)-只辨证不辨病(中风或伤寒),对症用方的例证。

扩大了桂枝汤的用方范围。

(三)太阳表症兼里实热。

先解表(桂枝汤)后攻里(44、45、164),即使表症是无汗的也用桂枝汤,因为麻黄汤纯辛温,伤阴、助实热。

(四)太阳病兼里虚寒(91、327、387)。

先补里,里气恢复后表随之解,不解者用桂枝汤。

即使表症无汗亦然。

因为里气刚复,不受纯辛温。

(五)太阳病,汗下后,正气受挫,表症仍在者不论有无汗均用之。

(57、15)(六)非外感性营卫失和(53、54)病常自汗出,脏无他病,时发热自汗出而不愈者,卫气不与营气谐和(说明病情主要矛盾在卫)。

无发热、脉浮、恶风寒、头项强痛等表症,似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更年期综合征。

桂枝汤的作用

桂枝汤的作用

桂枝汤的作用桂枝汤是中医典籍《伤寒杂病论》中的经方之一,也是中药中常用的一种方剂。

桂枝汤主要由桂枝、甘草、生姜、大枣等药材组成,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范围和疗效。

桂枝汤一般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咽喉痛等,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方面:1. 发散风寒:桂枝具有温散风寒的作用,能够促进血液循环,使身体各部分的血液流通更加顺畅,从而有效缓解和消除风寒引起的症状,如发热、恶寒等。

2. 解表发汗:桂枝能够促进汗腺的分泌,增加出汗量,通过皮肤的蒸发散热,达到解表散寒的效果。

桂枝汤中的生姜也有类似的作用,可以增强体表的排汗功能,帮助人体排除体内寒邪。

3. 补中益气:桂枝汤中的甘草具有补中益气的作用,能够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增强机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人体的整体抗病能力。

4. 舒肝散郁:桂枝汤中的桂枝和大枣有舒肝散郁的作用,能够缓解因情绪波动引起的肝气郁结,如头痛、胸闷、脘腹胀闷等症状。

总的来说,桂枝汤具有温散风寒、解表发汗、补中益气、舒肝散郁等多种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

此外,桂枝汤还可用于治疗疾病机转,阳气不达等症状。

但需要注意的是,桂枝汤有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如口干、口苦、口糊、嗜睡等,这是由于个体对桂枝、甘草等药材存在过敏的反应。

因此,在使用桂枝汤之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并进行过敏试验。

此外,孕妇、哺乳期妇女、年幼儿童等特殊人群也应慎重使用桂枝汤。

总而言之,桂枝汤是一种较为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感冒引起的症状。

它具有发散风寒、解表发汗、补中益气、舒肝散郁等作用,对于缓解和治疗风寒感冒症状有一定的疗效。

但在使用桂枝汤之前,还需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和医生的建议来决定是否适宜使用该方剂。

医案4则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痹病

医案4则桂枝汤类方治疗风湿痹病

医案4则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桂枝汤类⽅治疗风湿痹病医案 4 则作者/孟宇航桂枝汤为《伤寒论》中第⼀⽅,医药⽅家誉之为“群⽅之冠”。

在桂枝汤的基础上增加或减少药味进⽽形成桂枝汤类⽅ 19 ⽅,故该⽅也成为《伤寒杂病论》中独⽴的⼀⾸药⽅。

我国著名医学临床⼤师徐灵胎长期研习《伤寒论》,认为每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其基础的治疗⽅法,只要在该基础之上增减药味且适度适量,皆可达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此见解为桂枝汤以及类⽅的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对于桂枝汤类⽅的变化,张仲景在《伤寒论》以及《⾦匮要略》中进⾏了全⾯的记录,仲景通过对桂枝汤成分增减药味⽽制成类⽅,从⽽对各种疑难杂症进⾏治疗,这样不但拓宽了桂枝汤的治疗范围,⽽且还为后⼈更加⽅便快速的运⽤桂枝汤类⽅提供⼀定的帮助。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卫彬教授认为,桂枝汤⽅为仲景群⽅之魁,⽤于外感可解肌发表,⽤于内伤可通⽓⾎、调营卫、和阴阳、调肝脾。

笔者就杨教授临床应⽤桂枝汤以及类⽅的医案介绍如下,以窥其应⽤桂枝汤类⽅的临床思路。

1 颈椎病宋某,⼥,35 岁,于 2013 年 5 ⽉ 9 ⽇初诊。

患者平时低头伏案⼯作较多,近 1 个⽉连续加班,⾃觉颈部肌⾁酸胀、疼痛不适。

2 天前晨起洗发后打开窗户通风,1h 后觉颈部僵硬,右肩沉重,右上臂抬动困难,汗出,恶风怕冷,⾆淡、苔⽩,脉缓。

X线摄⽚⽰:颈部椎体⽣理曲线变直,第 3、4 椎体⾻质增⽣。

西医诊断:颈椎病。

中医诊断:痹证,辨证为风邪侵及太阳经脉,经⽓不舒。

治以桂枝加葛根汤加减。

处⽅:桂枝、⽩芍、防风各 12g,⼤枣、葛根各 30g,⽣姜、⽢草各 6g。

7 剂,每天 1 剂,⽔煎,早晚分服。

⼆诊:颈部肌⾁松软,右肩疼痛不适消失,余症状解除。

按:桂枝加葛根汤出⾃《伤寒论》第14条:“太阳病,项背强⼏⼏,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该⽅主治的症状为颈部僵硬、疼痛、汗出、恶风、脉缓。

⽅中桂枝、⽣姜之⾟合⽢草、⼤枣之⽢,⾟⽢为阳;芍药⼀味⾟酸为阴;阳阴之味相配,能调营卫、调⽓⾎、调阴阳,⽤于营卫不和诸症。

桂枝汤合真武汤方解

桂枝汤合真武汤方解

桂枝汤合真武汤方解
桂枝汤是我国传统中医药疗法中常用的一种方剂,主要用于治疗风寒表邪引发的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

而真武汤则是古代名医张仲景根据桂枝汤加减而成,用于治疗风寒郁结、表里不和所引起的高热、寒战等症状。

本文将详细介绍桂枝汤合真武汤的方解、药性及作用。

方解:
桂枝汤合真武汤的组成主要包括桂枝、白芷、生姜、大枣、甘草、茅根等中草药。

这六味药物相互配伍,具有清热解表、祛风散寒的功效。

桂枝具有发散表邪、温经止血的作用;白芷能开窍散逆、辛温解表;生姜具有温中散寒、解表止呕的作用;大枣和甘草有调理脾胃、和解药性的作用;茅根能祛风散寒、解毒散结。

药性:
桂枝汤合真武汤具有辛温开散、祛风解表、和解药性的特点。

在治疗风寒表邪引发的症状时,可以迅速发散邪气、恢复气机,从而达到解表清热、祛风散寒的效果。

同时,它还能调和脾胃、协调表里关系,有助于整体疗效的提升。

作用:
桂枝汤合真武汤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感冒、流感、风寒引起的发热、寒战、头痛、鼻塞、咽痛等症状。

它能迅速发散邪气,缓解症状,恢复体内正常气机,达到治疗目的。

同时,它还具有调和脾胃、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对身体调理有一定帮助。

总之,桂枝汤合真武汤方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对于风寒引发的感冒发热、头痛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在使用时,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医师指导进行合理用药,避免不良反应。

希望本文的介绍能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桂枝汤合真武汤方剂的特点和作用。

桂枝汤调和营卫的临床心得

桂枝汤调和营卫的临床心得

肺主气 , 营卫统摄气 血 , 心肺 为这主 宰 , 经气 的环流 , 进 了营 促 血运行全 身 , 揭示 了营卫 直接 与心肺 的关 系 , 与气血 相 连。营 卫 与 气血 , 卫 与 心 肺 , 存 在 着 内在 的 紧 密关 系 。 营 均 若进一步加 以探讨 , 心主血 , 肝藏血 , 统 血 , 脾 根据 营卫 统 摄气血及 张景岳所 云 :血 中有气 , 中有 血” “ 气 的理论 , 血液 的进 行和统摄 , 必须靠气的推动 , 才能发挥 作用 , 才能保持 一定 的温 度。如果 营卫调和 , 营卫不 虚 , 则心 、 、 功能 正常 ; 肝 脾 否则易 导 致这些 内脏功能的紊乱 。脾不仅 能统 血 , 能益气 , 还 因能益气 , 才能使水 谷精 微化 生 营卫 。故 金元 四 大家 之一 的李 东恒 说 : “ 胃为卫 之本 , 脾乃营之源。 说明脾 胃乃营卫生化之源 。 ” 综 E 所述 , 营卫 与心、 肝、 脾 胃有着 十分密切 的关 系。 肺、 肾、 换句话说 , 调和营卫和补养营卫 , 有助 于这些脏腑功能 活动的加 强。亦可以说 , 这些脏腑的某些疾病 , 当反应出营卫 失调或营卫不 足 时 , 调和 营卫 或补 养 营卫 , 通过 即可得 到 纠正 或恢 复 。 14 营卫的病理表现 : . 营卫 的生理功 能正如前 述 , 当其 功能正 常时 , 由于有营血荣养 , 气一 补 , 卫 则无 病理状 态出现 。一 旦营 卫失调或不 足 , 产生 病理反 应。如 “ 气失 司” 临床 就 容易 则 卫 , 产生风邪伤卫的太 阳表 虚有 汗的桂枝 汤证 。如营虚不 和 , 临床 容易产生寒邪伤 营的太 阳表实无 汗的麻黄 汤证 , 仅只是 风寒 这 二邪侵犯 营卫在病机上 的区别 之一。但“ 风雨寒 热, 不得 虚 , 邪 不 能 独 伤人 ” 见 《 枢 ・ 病 始 生 篇 》 。宋 代 医 家 严 用 和 说 : ( 灵 百 ) “ 大抵人 之有 生 , 以元气 为根 , 营卫 为本 , 根本 强壮 , 营卫 和平 , 腠理致密 , 外邪客 气 , 焉能为害。 了元气 和宫卫乃人 之根 本 , ” 营 卫 和平 , 则外 邪难 犯 。 营卫久虚 , 还可 出现某些 较 为严 重 的 疾病 。《 问 ・ 调 素 逆 论》 指出 :荣气 虚则不 仁 , 气虚 则不用 , 卫具 虚 , 不 仁且 “ 卫 荣 则 不用 , 肉如故也 。指 出临床 上许 多肢体 麻木 , 动受 障 的某些 ” 运 病证的发生 , 与营卫具有密切的关系 。 除上述者外 , 有些 慢 性病 的某 一 阶段 , 营病及 卫 , 病 及 卫 营, 二者不可截然 分开 , 但临床 往往 易被 忽视 , 或不 易鉴 别 , 营 卫失调 和营卫气 化功 能不足 又是某 些疾病 发展 变化 的关键 所 在。只要纠正 了营卫失调或增强 了营卫功 能, 疾病就 会逐渐 趋 向好转 ; 若忽视了调 整营卫 功能 , 疾病 就可逐 渐转 向纵 深发 展 或 日趋严重 。因此牢牢掌握增强营卫 功能 的调治 方法 , 对疾 病 的发 展 变化 起 着 决 定 性 作 用 。 2 桂 枝汤 方解 桂枝汤 由桂枝 、 杭芍 、 草 、 甘 生姜 、 枣 五味药 物组 成 。因 大 其配伍巧妙 , 有滋 阴和 阳、 具 调和 营卫 、 增强 营卫 功能 等功 效 , 本方刚柔相济 , 补散兼施 , 扶正祛邪 , 堪称制方典 范。 桂枝味辛 , 性温 , 阳也。有 助阳化 气 , 温通 经 脉 , 湿 利水 化 之功效 , 能助心肺之 阳。其归经人 心、 、 肺 膀胱 。如 临床 常用 之 五苓散 , 因配伍桂枝 助膀 胱之气 化功 能 , 五苓散 才能起 通调 水 道的作 用 , 概括其功用 , 具有和 营、 阳、 通 利水 、 气、 瘀 、 中 下 行 补 等六大功效。 杭芍味酸 , 性寒 , 阴也 , 取味 酸能 收敛 营 阴( 即止 汗 、 止血 、 止 津液 耗 散 )性 寒 能 人 营 , 补血 、 肝 、 痛之 效 。 ; 具 平 止 生姜味辛辣 , 性温 , 散风 寒 , 中止 呕, 发 温 配桂枝 增强 助卫 阳, 解肌表 , 除外邪 之功 。二者 合用 为姜桂 汤 , 甘化 阴 , 辛 以调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

桂枝汤的组成与功效作用、加减【组成用量】桂枝、白芍、生姜各10g,甘草6g,大枣5枚。

【服用方法】水煎温服,服后饮用少量热粥或开水、盖被,取微汗为度。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功效作用】方中桂枝辛温,解肌发表,温经散寒;芍药苦平,调和血脉,敛阴缓急,生姜味辛,解表散寒,大枣味甘。

调中和里。

全方共奏解肌发表,调和营卫之功效。

主要用于治疗外感风邪表虚证,亦可用于治疗病后、产后因营卫不和而引起的多种病证。

本方具有调整汗腺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感冒病毒等作用。

【辨治病证】中医临床运用以发热,自汗,苔白滑,脉缓为其汤证之要点。

本方适用于治疗各种感冒、发热、自汗、虚性便秘、腹痛、频发性室性早搏、面神经麻痹、过敏性紫癜、过敏性鼻炎、皮肤病、偏头痛、偏瘫、无脉症、妊娠恶阻、梦交、奔豚、冻疮、支气管哮喘、坐骨神经痛、落枕、冠心病心绞痛、心房颜动、心神经官能症、不寐、郁症、弥漫性食管痉挛、胃脘痛、肠道激惹综合征、半身无汗、遗精、小便后恶寒、暑疟、猩红热、僵人综合征、荨麻疹、猪肉过敏症、皮肤瘙痒症、湿疹、痛经、经迟、经期呕吐、经期头痛,经期身痛、经期瘙痒、妊娠子肿、产后腹痛、产后自汗、产后眩晕、产后拘挛、小儿厌食症、小儿疝气、眼肌麻痹、单疱病毒性角膜炎、春季卡他性结膜炎、神经性耳聋、过敏性鼻炎、慢性咽炎、慢性溃疡、神经衰弱、小儿地图舌、鼻衄、产后发热、嗜睡、胫骨结节骨骺炎等病证,而必须症见汗自出,流鼻涕,干呕,口淡,或发热怕风,舌苔薄白,脉缓乏力者之病人。

【现代运用与主治疾病】1.鼻衄(营卫不和,肺气虚弱型)治宜调和营卫,补益肺气。

以本方合玉屏风散加减:黄芪15g,徐长卿、苍耳子、辛夷花各12g,白芍、白芷、桂枝各10g,川芎、白术、防风、甘草各6g为主治方。

2.胫骨结节骨骺炎(营卫不和,气血瘀阻型)治宜调和营卫,养阴活血。

以本方加玄参-12g,葛根15g,桃仁8g,红花6g为主治方。

3.荨麻疹(风寒外袭型)治宜疏风散寒,调和营卫。

桂枝姜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桂枝姜苓汤的功效与作用 药用价值 用法用量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桂枝姜苓汤的功效与作用药用价值用法用量
导语: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
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受到疾病的困扰,那么面对疾病我们又应该如何正确看待呢?遇到疾病应该怎么办?又要如何调理?今天就给大家推荐一种中药方剂桂枝姜苓汤,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学习下哦。

【处方】芍药4钱,桂枝1钱,干姜3钱,甘草2钱,玄参3钱,茯苓3钱。

【功能主治】脾胃湿寒,胆火上炎,而生口疮者。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八
【处方】甘草2钱,茯苓3钱,桂枝3钱,芍药3钱,干姜3钱,丹皮3钱,首乌3钱。

【功能主治】经漏及经水先期。

【用法用量】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四圣心源》卷十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知道桂枝姜苓汤是一种应用很广泛的中药方剂,但在使用桂枝姜苓汤之前还是要结合一下自身的体质,毕竟如果不注意的话,也会给人体的健康带来很大的影响的。

生活常识分享。

1桂枝汤

1桂枝汤

1桂枝汤:孩子也能吃,消化不好、不通气、老人怕冷、或者纯想增强抵抗力桂枝15克、白芍15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红枣10枚。

以水1200毫升,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30~40分钟,取汤液450毫升,分3次温服。

服药后喝一碗热稀粥,并注意避风保暖。

功效:御寒健胃、增强体质、恢复体力。

适用人群:体质虚弱,消瘦、食欲不振、自汗、恶风等,大病后,如手术化疗后、产后等。

桂枝汤加饴糖,就变成小建中汤,适合孩子面黄肌瘦,没胃口,挑食严重,且大便干结不畅者。

2甘麦大枣汤:瘦弱生甘草5片、大枣15枚、小麦一把。

先煮甘草20~30分钟,放入小麦、大枣,中小火慢慢熬30分钟左右。

功效:疏肝解郁,安神助眠。

适用人群:对于体瘦、焦虑、忧郁而失眠、头痛、胸闷的女性尤为适合。

3五苓茶、痛风脂肪感湿气重的男子肉桂、白术、茯苓、猪苓、泽泻。

(具体用量请咨询药师)用法:(1)煎汤代茶:将上方加水300毫升煎煮,去渣后当茶水饮用。

(2)将上方请中药房加工成袋泡剂,沸水直接冲泡饮用。

功效:化气利水,健脾祛湿。

适用人群:对体胖肉松、常口渴、大便易稀溏、舌苔白润有齿痕、脂肪肝、痛风的中年男子适宜。

4当归芍药散:秒杀千元眼霜、面膜当归、白术、茯苓各1份,白芍4份,川芎2份,泽泻2份。

粉碎后,每次3~5克,每天1~2次,用酒或米汤调服。

功效:养血调经、美白祛斑(小编亲身体验补充:比什么面膜都好,实力秒杀千元眼霜…)适用人群:面黄,或有眼袋,或有黄褐斑,缺乏光泽;皮肤干燥;常容易腹痛,大便不成形或便秘;易头痛、头晕等。

尤其适合中年女性。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桂枝汤是中医药领域中一种重要的方剂,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

它是中国古代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创方,被载入了《伤寒杂病论》中,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

桂枝汤的配方组成严谨,并且经过多年的实践验证,被广大医生和患者们所认可和推崇。

桂枝汤的主要成分是桂枝、生姜、大枣和甘草。

其中,桂枝为主药,具有温阳解表、强筋骨作用。

生姜为佐药,能够温里散寒、解表散邪。

大枣为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和中益胃的作用。

甘草为引药,能够疏肝理气、调和诸药。

这四味药物相互协同,以达到调和人体阴阳、调整气血平衡的效果。

桂枝汤不仅适用于外感风寒引起的感冒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还能够治疗内伤寒邪引起的消化不良、腹痛腹泻等病症。

桂枝汤疗效确切、方便易取,因此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实践中。

本文将着重介绍桂枝汤的配方组成和各个成分的功效作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桂枝汤的历史背景、传统配方及其应用前景。

通过深入研究桂枝汤的服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相信读者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桂枝汤的疗效,并在需要时正确使用,从而达到治疗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文章结构部分旨在介绍本文的组织结构和内容安排。

主要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是整篇文章的开篇,旨在引入读者对于桂枝汤及其配方组成的基本背景和意义。

在引言部分中,将对桂枝汤的作用和应用进行简要概述,描述本文的目的和意义。

正文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内容,主要分为桂枝汤的历史背景和桂枝汤的传统配方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在桂枝汤的历史背景部分,可以对桂枝汤的起源、发展和传承进行介绍,说明其在中药学中的重要地位。

在桂枝汤的传统配方部分,可以详细介绍桂枝汤所使用的主要药材及其配伍原理,解释每种药材的功效及其在配方中的作用。

结论部分是对整篇文章进行总结和归纳,旨在总结桂枝汤的疗效和应用前景。

在结论部分中,可以简要概述桂枝汤对于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临床应用的重要性,指出其在中医药领域中的前景和发展方向。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38页
刘氏则以本方加黄芪治疗自汗或多汗证,
效果亦满意。初服若效果不显时,则依“复发 其汗”及“先其时发汗则愈”标准,以排除营 卫间障碍,而到达止汗目标。至营卫调和之后, 再加黄芪更能发挥黄芪实表作用,预防复发, 可谓经验之谈〔6〕。陈氏从“汗出偏沮,使人 偏枯”理论出发结合本方调和营卫之功,再加 益气固表之黄芪15克、边条参12克治疗不足多 汗症(又称节段性多汗证)亦取得奇效〔7〕。
第9页
1.解热抗炎抗病毒及抑菌; 2.改进消化系统功效; 3.解痉、镇痛、镇静; 4.改进心血管功效; 5.抗过敏作用; 6.双向调整作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10页
桂枝汤类方双向调整作用是基于营
卫不和这特定病机前提及桂枝汤三对药 品配伍科学性。经过调和营卫、通畅血 脉、调理脾胃、复建中气路径,实现五 个方面双向调整作用:
对“和”标准性论点有二:一是《金匮》 “五脏元真通畅,人既安和”;二是《伤 寒论》中提出:“凡病,若发汗、若吐、 若下、若亡血、亡津液、阴阳自和者,必 自愈”。由此可见,“和”关键是恢复人 体自稳,调整机制,使阴阳、气血、脏腑 系统功效平衡协调而维持正常生理活动。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19页
(4)仲景“和法”含义:乃指汗剂、 下剂、温剂诸方治疗作用较为缓解者 而言。
桂枝汤的研究与应用
第40页
(4)偏瘫 偏瘫是一侧上下肢体自主运动障碍,多伴 口眼口呙斜,为脑血管病变中常见症候。按中医辨证, 多因卫阳失固,营卫俱虚,邪风乘虚而入经络或脏腑致 营卫不和,气血瘀滞,亦属桂枝汤证范围。此即《素 问·逆调论》:“荣气虚则不仁,卫气虚则不用,营卫 俱虚则不仁且不用。”武氏以桂枝汤加红花、防风治疗 偏瘫24例。治愈15例,显效6例,好转3例。并例举随证 加减法:汗多,营阴伤重者,白芍增至30~40克。瘀血 较重者,减白芍加赤芍。汗出肢冷,脉微,阳虚较重者, 加附子。气息低微,脉浮虚者,加黄芪。下肢着地酸软 无力者,加全蝎。若因肝阳上亢或五志过极,化火从风, 挟痰,挟火上窜巅顶,横窜精华,堵闭清窍而致突然昏 仆,不省人事,目赤气粗,舌红苔厚,脉弦数则忌用

金匮要略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金匮要略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第一章测试1.“治未病”的含义是()。

A:早期治疗B:谨防误治C:已病防传D:未病先防E:适时治疗答案:ACD2.“若()。

客气邪风,中人多死。

”A:五脏腠理通畅,人即安和B:人能养慎,不令邪风干忤经络C: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D:五脏安和,不令邪风干忤经络答案:C3.师曰:夫治未病者,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补脾。

()A:错B:对答案:A4.夫病痼疾,加以卒病,当先治其卒病,后乃治其痼疾也。

()A:错B:对答案:B5.夫诸病在脏欲攻之,当随其所恶而攻之,如渴者,与猪苓汤。

余皆仿此。

()A:错B:对答案:A第二章测试1.痉病的主脉是()。

A:沉而细者B:沉迟脉C:紧而弦脉D:浮数脉E:浮紧脉答案:C2.柔痉的治疗选方为()。

A:调胃承气汤B:葛根汤C:止痉散D:防己黄芪汤E:栝蒌桂枝汤答案:E3.痉病,高热.胸满口噤.卧不着席.脚挛急,证属()。

A:表热致痉B:刚痉C:里热成痉D:欲作刚痉E:柔痉答案:C4.太阳病,关节疼痛而烦,脉沉而细者,此名()。

A:痛痹B:血痹C:湿痹D:风痹E:历节答案:C5.太阳中暍,津气两伤,治用()。

A:白虎加桂枝汤B:白虎汤C:竹叶石膏汤D:白虎加苍术汤E:白虎加参汤答案:E6.麻杏苡甘汤证属()。

A:寒湿表虚B:风湿表虚C:风湿在表化热倾向D:风湿阳郁化热E:风湿阳虚答案:C7.风湿,身体疼烦,不能自转侧,不呕不渴,脉浮虚而涩,方用()。

A:甘草附子汤B:防己黄芪汤C:桂枝去芍药汤D:桂枝附子汤E:桂枝加附子汤答案:D8.下列病证禁用汗法者为()。

A:水气病B:湿病C:痉病D:暍病E:历节病答案:D9.麻黄加术汤证的病机是()。

A:风湿兼阳虚B:风湿表里阳虚C:寒湿郁表D:风湿在表E:风湿兼气虚答案:C10.防己黄芪汤治湿病,下列症状何项不具备()。

A:脉浮B:恶心C:身重D:恶风E:汗出重答案:B11.痉病的治法可用()。

A:补法B:吐法C:汗法D:温法E:下法答案:CE12.湿病治疗不能用的治法为()。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

经方之王:桂枝汤加减治万病桂枝汤药方: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甘草(灸)二两,生姜三两,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嗲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饮热稀粥一升余,以助热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若不汗,复服,依前法;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服一剂尽,病证尤在者,复作服,若汗不出,仍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l)感冒、流感: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及上呼吸道感染,若为营卫不调者,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临床往往取得显著疗效。

叶氏报道,以桂枝汤加黄芪10g、姜半夏10g治疗流感95例。

其症状:发热占60%,寒冷占52%,流涕占63%,头痛占52%,伴咳嗽,鼻塞,食欲减退,舌质淡红,苔白或黄白,脉浮数。

经服上方煎剂,平均3天康复,疗效达100%。

上海嘉定县人民医院报道,用桂枝汤加黄芪治疗190例感冒病人,不管营卫和与不和,有无桂枝汤证候,均以本方收效。

其收效的理由被认为是“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以扶正撤邪的结果。

(2)低热症:低热症于临床较为常见,尤其是长期低热者,有时治疗颇为棘手。

林氏报道,对68例低热症者的辨证分型为8种,其中属营卫不和型者5例,证见乍寒乍热或恶风,汗出,乏力,脉细小(关键信息!)等,治以调和营卫,用桂枝汤。

结果4例治愈,1例好转。

并举1例,低热4个月,午后发热(37. 4~38.1℃),暮夜恶寒,出汗,头昏乏力,苔薄白,脉细濡(注意!)。

以本方加煅牡蛎,服药20剂,体温正常,诸证消失。

王氏报道以本方加玉竹、牡蛎,治疗1例低热(37. 4~37.9℃)2个月者,无其他特殊不适,舌脉如常,连服6剂,低热即退。

作者认为低热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尤其是交感神经病理兴奋性有关。

(3)自汗症:桂枝汤能治疗卫气失和,营卫不调而无外感风寒表证的常自汗出或多汗或时有发热汗出者。

桂枝汤及临证加减

桂枝汤及临证加减

桂枝汤及临证加减【方组】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擘)上五味,㕮咀三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法滓,适寒温,服一升。

服已须臾啜热稀粥一升余,以助药力。

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离,病必不除。

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不必尽剂。

若不汗,更服依前法。

又不汗,后服小促其间,半日许令三服尽。

若病重者,一日一夜服,周时观之。

服一剂尽,病证犹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至二三剂。

禁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

【临证参考用量】桂枝9 克芍药9克甘草6克生姜9克大枣12枚上5味,破碎,以水1400毫升,微火煮取600毫升,去滓,适寒温,分3次服,每次服200毫升。

注: 1 . 煎法:“㕮”,用牙咬碎;“咀”,口尝滋味。

“哎咀”,指将药破碎,以便煎出有效成份。

煎时当用微火。

2. 服法:服药后啜粥法:服已第1服200毫升须臾,啜热粥1碗,大口喝之,以益中气而为作汗之资助。

因为啜粥后,可助胃气益津液,不但易为酿汗,更使已入之邪,不能少留,将来之邪,不得多入,因此用之发汗不致亡阳,用之止汗,不致于留邪。

服药后温覆微汗法:取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

所谓“微似有汗”,是周身潮润,并不是汗出很多,这样正气不伤而外邪自解。

不可令汗出太多,如汗多则病必不可除,医为汗出如水淋漓,则真气疏泄太猛,邪反得以逗留。

如服第1服药而汗出病愈,就应当停药不服,这是中病即止,以免过剂伤正。

如服第1服药不汗,继进第2服药又不汗,后服可缩短给药时间,半日许将3服药服完。

若汗不出,可连服药2~3剂,迫病愈为止。

(全量谓之一剂,三分之一谓之一服)服药期间必须忌口,凡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均禁入口。

现代用法:有的医家主张,一次服毕,嘱病者趁药热服,服后盖被,待遍身津津汗出,或作小量运动,达微汗为度,但不宜过汗不止。

一般每次药服2天,并嘱注意,如有副作用,当即停药。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功效及配伍探析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功效及配伍探析

《伤寒论》中桂枝汤的功效及配伍探析摘要】《伤寒论》开篇第一方为桂枝汤,一直广受中医推崇,目前对其功效有颇多争议。

本文就桂枝的功效以及与其他药物配伍的功效进行探讨,并对配伍药方进行逐一分析,为临床提供指导作用。

【关键词】桂枝汤;配伍;功效【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6)29-0079-02桂枝,性味辛,甘,温;入肺,心,膀胱经;是具有止痛,发汗,通阳化气的药物之一[1],桂枝最早出现在《伤寒杂病论》中,并且在其中使用频率排第二[2]。

桂枝的功效会随着配伍药物的变化而改变,其本草变迁,功效分化,而其所具有的散寒解表、调和营卫、温通经脉、温助阳气、平冲降逆和利肝肺气的功效又多与能助一身之气有关[3,4]。

因此,本文从桂枝的运用及与其他药物配伍后的不同疗效这两个方面进行归纳分析。

1.桂枝的运用1.1 用于外感风寒证外感风寒,表虚有汗,畏风伴有发热,常常配伍白芍一起运用,具有调和营卫的作用,治疗外感风寒表虚证;外感风寒,表虚无汗,常常配伍麻黄发汗解表,治疗外感风寒表实证。

1.2 用于风寒湿痹证桂枝能祛风寒湿邪,具有温经通脉的作用,可缓解疼痛,常常配伍附子同用。

1.3 用于痰饮证桂枝能温阳化气,常常与白术、茯苓等配伍运用,用来温运脾阳,化湿利水;如果膀胱气化不利,而出现小便不利,水肿等症状,可配伍茯苓,泽泻同用,以渗利水湿。

1.4 用于胸痹、胸痛或心悸、脉结代证桂枝能通胸中之阳气,治疗胸痹、心痛证,常常配伍瓜蒌、薤白;治疗心悸,脉结代证,常常配伍炙甘草、人参等,以达到助阳复脉的作用。

1.5 用于经寒瘀滞,痛经,闭经及症瘕积聚证桂枝温经通脉,散寒祛瘀,常常配伍当归、川芎达到通经活血的作用;与丹皮、桃仁配伍达到逐瘀消滞的作用。

2.桂枝的配伍2.1 桂枝配芍药桂枝和白芍为1:1的时候是发中有补,散中有收,解表之中,还兼有敛汗养阴的用意,和营之中有调卫散邪的功效。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桂枝汤加减首先从桂枝加桂汤开始。

【桂枝加桂汤】桂枝五两(君)生姜三两(臣)甘草二两(佐)大枣十二枚(佐)芍药三两(使)条文:发汗后,烧针令其汗,针处被寒,核起而赤者,必发奔豚,气从少腹上至心,灸其核上各一壮,与桂枝加桂汤主之。

上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

本云桂枝汤,今加桂满五两。

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

这是桂枝汤加大了君药桂枝的药量,从而加强桂枝药症的作用: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

条文后说:“所以加桂者,以能泄奔豚气也”,桂枝加大用量,发散、降逆气和补中气的作用就大。

桂枝发散力强,带动津液向全身体表发越、向外流动,经过汗和尿排出。

因此,桂枝降冲逆,是释放上冲压力、使“气得旁流”的作用,没有表证的上气奔豚用了效果不好。

尤其是对表邪很重的一些有汗出恶风的皮肤病,加大桂枝的用量,效果才好。

加大桂枝的用量,散表通气而降逆,主要是发越法。

生姜,主胸满咳逆上气,协助桂枝解表和降冲逆,单味生姜,量大一些水煎服,治水气上逆的眩晕效果就很好。

甘草、大枣养中焦胃气津液,也降逆。

芍药本身也有去水的作用,配合甘草,还缓急止痛。

桂枝加桂汤主治的,是太阳表邪引起的上焦津液虚,下气趁机上逆,并不是下焦寒饮太盛,而是上下之气不均衡了。

所以,这个方子没加用温阳化饮的药。

补一补津液,散一散外邪,释放一下上冲的压力就行了。

桂枝这味药,有这么大的效用吗?答案是肯定的。

仲景还有一个以桂枝为君的“至简之方”,就是桂枝甘草汤:【桂枝甘草汤】桂枝四两(君)甘草二两(佐)条文: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

这个方的君药桂枝,具有温阳解表,降冲逆和补津液的作用;而蜜炙甘草,性质平和,甘滋生津,固护中土胃气。

因此,由4两桂枝和2两炙甘草组成的本方,具备甘滋津液,温阳解表降逆的作用;可治疗津亏气逆合并表证的情况。

在六纲,对治太阳病外感(伤寒或中风)证合并津亏。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

桂枝汤临床应用心得桂枝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桂枝、芍药、甘草、生姜和红枣五味中药组成。

它具有解表散寒、调和营卫的作用,适用于风寒感冒、营卫不和引起的各种病症。

在临床应用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桂枝汤的独特疗效和注意事项,现将个人心得分享如下。

在临床上,我经常遇到一些患者因风寒感冒或营卫不和而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无汗、脉浮等症状。

对于这些患者,我通常会考虑使用桂枝汤进行治疗。

桂枝汤的五味中药具有协同作用,能够调和营卫、解表散寒,从而缓解患者的症状。

在应用过程中,我发现桂枝汤对于风寒感冒、产后感冒、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曾有一位患者,因产后感冒出现恶寒、发热、头痛、身痛等症状。

我给予桂枝汤治疗后,患者症状明显缓解,病情迅速好转。

此外,还有一位风湿性关节炎的患者,因遇冷出现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

我运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患者病情得到有效控制,关节疼痛明显减轻。

这些成功的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了桂枝汤的疗效和优势。

桂枝汤的应用效果与其他治疗方法相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桂枝汤能够调和营卫、解表散寒,针对风寒感冒、营卫不和等疾病具有很好的疗效。

其次,桂枝汤的五味中药具有协同作用,能够产生整体调节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整体状态。

此外,桂枝汤的药物组成温和,不良反应较少,使用安全可靠。

在应用桂枝汤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辨明患者的症状是否适合桂枝汤治疗,如有热象、舌红、苔黄等阴虚内热症状的患者不宜使用。

其次,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调整药物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此外,服用桂枝汤期间要注意饮食调理,避免食用生冷、油腻等刺激性食物。

最后,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展望未来,我认为在临床工作中,应该进一步深入研究桂枝汤的作用机制和药理作用,以便更好地发挥其疗效和优势。

应该注重传承和发扬中医药文化,让更多患者了解和认可中医药的疗效,从而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再识“桂枝汤”

再识“桂枝汤”

再识“桂枝汤”桂枝汤出⾃仲景先圣的<<伤寒论>>,为<<伤寒论>>之⾸⽅,因其遣药贴切,配伍精妙,被后世医家誉为群⽅之祖。

仲景先圣他是如何配伍出那么精妙的经⽅呢?具<<輔⾏訣五臟⽤藥法要>>記载:“商有圣相伊尹撰<<汤液经法>>,为⽅亦三百六⼗⾸。

上品上药,为服⾷补益⽅者,百⼆⼗⾸;中品中药,为疗饥祛邪之⽅,亦百⼆⼗⾸;下品下药,为杀⾍辟邪痈疽等⽅,亦百⼆⼗⾸,凡共三百六⼗⾸也。

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护命之⼤宝也。

”⼜云:“昔南阳張机,依次诸⽅,撰为<<伤寒论>>⼀部,疗治明晰,后学咸尊奉之。

”由于<<汤液经法>> 沒有流传下來,这部书的⽅剂唯靠<<伤寒论>>流传,则后世称张仲景为医⽅之祖是⽆误的。

所以<<伤寒论>><<⾦匱要略>>中所有⽅剂皆为成熟有效⽅剂。

桂枝汤在<<汤液经法>> 中称作“⼩陽旦湯”,治天⾏發熱,汗⾃出⽽惡⾵,⿐鳴乾嘔者。

本⽅是<<伤寒论>>治疗太阳中风的⽅剂,原⽂为“太陽中⾵,陽浮⽽陰弱,陽浮者,熱⾃发,陰弱者,汗⾃出。

嗇嗇惡寒,淅淅惡⾵,翕翕发熱,⿐鳴⼲嘔者,桂枝湯主之。

”桂枝汤⽅桂枝三两,去⽪芍藥三两⽢草⼆两,炙⽣薑三两,切⼤棗⼗⼆枚,擘上五味,⼝⽗咀三味,以⽔七升,微⽕煮取三升,去滓,適寒溫,服⼀升。

服已須臾,歠熱稀粥⼀升餘,以助藥⼒。

溫覆令⼀時許,遍⾝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流漓,病必不除。

若⼀服汗出病瘥,停後服,不必盡劑;如果不汗,更服依前法。

⼜不汗,後服⼩促其間,半⽇許,令三服盡。

病重者,⼀⽇⼀夜服,周時觀之。

服⼀劑盡,病證猶在者,更作服。

若不汗出,乃服⼆三劑。

禁⽣冷、粘滑、⾁⾯、五⾟、酒酪、臭惡等⾷物。

5五味药方剂

5五味药方剂

五味药方剂
桂枝汤《伤寒论》
组成: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
功效:散寒解表温通经脉通阳化气
主治:外感风寒,发热恶风,头痛项强,身痛有汗,鼻呜干呕,苔白不渴
桂枝白芍姜甘枣伤寒桂枝汤天下第一方
桂枝汤最重要的有四个加减法,即:寒加附子,热加黄芩,虚加人参,实加大黄
附子理中丸《伤寒论》理中丸,添加附子,改人参为党参
组成: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
功效:温中健脾
主治: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四君子】人参9 白术9 茯苓9 甘草6 【功用】益气健脾
【理中丸】人参15 白术15 干姜15 甘草15 【功用】祛寒健脾
【附子理中丸】附子10人参20 白术15 干姜10 甘草10 【功用】温中祛寒
五苓散《伤寒论》
组成:猪苓泽泻茯苓白朮桂枝
功效:利水渗湿,温阳化气
主治:小便不利,水肿腹胀,呕逆泄泻,渴不思饮
本方去桂枝名“四苓散”,至内伤饮食夹湿证
本方加入人参名“春泽汤”,其意在助气以生津,犹如春雨润泽一般
加茵陈则名“茵陈五苓散”,是治疗湿热发黄的效方
五苓散是考察中医医师水平的“试金石”。

很多疑难杂症都是靠它治好的,具备这种能力的医生才吃透了中医的真谛、名方的真谛。

桂枝茯苓丸《金匮要略》
组成:桂枝茯苓牡丹桃仁芍药
功效:活血化瘀,缓消症块。

主治:血栓性疾病肺栓塞心肌梗塞、脑梗塞下肢的静脉血栓
桂枝茯苓丸可作为祛瘀血剂的代表方
金匮桂枝茯苓丸芍药桃仁和牡丹
∮∮∮∮∮∮∮∮∮∮∮∮∮∮∮∮∮∮∮∮∮∮∮∮∮∮∮∮∮∮∮∮∮∮∮∮∮∮∮∮∮∮∮∮∮
失笑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二妙散《丹溪心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姜苓桂枝汤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目前许多疾病的病因,到今天为止都尚未完全清楚,因为导致疾病的直接与间接的因素有很多种,但医学一般都认为它与体内各个机能系统的损毁和破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而中药方剂恰恰就能够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今天就向大家介绍一下姜苓桂枝汤这种方剂。

【处方】
桂枝3钱,芍药3钱,甘草2钱,茯苓3钱,干姜3钱。

【功能主治】
脾肝下降,痛在少腹者。

【用法用量】
水煎大半杯,温服。

【摘录】
《四圣心源》卷六
了解了这么多关于姜苓桂枝汤的知识,大家应该大致都清楚了姜苓桂枝汤的作用。

中药方剂对身体几乎没有什么副作用,所以大
家不妨试一试,相信会有惊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