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0 解放战争
《解放战争》知识结构及解析
《解放战争》知识结构及解析一、内战的爆发1、抗战胜利后的形势特点〔1〕国-----〔2〕共------〔3〕美------2、重庆谈判〔1〕时间------〔2〕目的蒋介石_------中国共产党----〔3〕代表人物----、----、----〔4〕结果----------〔5〕局限-------〔6〕意义--------3、内战的爆发---战略防御〔1〕时间-----〔2〕标志-------〔3〕敌我力量对比〔4〕中国共产党作战的方针----〔5〕结果-------【二】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1947年春〕【三】挺进大别山----战略反攻1、时间-----2、部队-----3、指挥员----------4、经过------5、意义------【四】解放区的土地改革1、原因2、内容〔文献〕-----、-------3、作用【五】三大战役〔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战略决战战役---------- -------- --------时间1949.9-11 1948.11-1949.1 1948.11-1949.1部队-------- 中原、华东解放军东北、华北解放军指挥林彪----、----- 林彪、聂荣臻成果歼敌47万,解放--------- 歼敌55万,解放---------- 歼敌52万,-------解放意义歼敌150多万,--------六、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1.北平谈判2.渡江战役〔1〕时间------至-------〔2〕战线在西起江西的------,东至江苏------,长达一千华里的战线上,〔3〕结果----------七.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1、----------2、-----------八.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1 、-------------------------------2、-------------------------------3 、-------------------------------4 、-------------------------------5、------------------------------九、民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主要原因。
高中历史干货笔记——解放战争
2、重庆谈判:内容务虚,没有可操作性(唯一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就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
——有两个问题双方没有达成协议:政权问题+军队问题
3、召开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协商两个问题
政治民主化——反对一党专政,主张多党联合执政
军队国家化——中国的军队是党军,而不是国军
解放战争--(1945--1949年)(透过战争看文明)
第一阶段:1945.8---1946.6月——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第二阶段:1946.6---1947.6月——中共防御阶段反攻阶段--47.6——48.9月
第三阶段:1947.6---1949.4月——中共反攻阶段决战阶段--48.9——49.1月(三大战役)
追歼残敌--49.1——49.4月
防御阶段
抗日战争的三个阶段相持阶段(“抗日战争急不得,解放战争拖不得”)
反攻阶段
———————————————————————————————————————————
第一阶段:争取和平民主阶段
1、美国的基本国策是“扶蒋反共”
(原因:二战之后形成美、苏两分天下的局面,而中国当时是美国的势力范围,国民政府掌权;美
国民党主张---先军后政;共产党主张---先政后军
签署《双十协定》
第二阶段:防御阶段
1、粉碎国民党全面进攻——“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的,以运动战为主要方法”的策略
2、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陕北(毛泽东)+山东(共军主力)
第三阶段:反攻阶段
1、土地革命——重点考点(目的:组织群众进行反攻)
2、反攻阶段--三路大军挺进中原
决战阶段--三大战役(重点了解表格)国民党军队主力已被基本消灭,江南以北基本占领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
决战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战略大决战(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
1.三大战役: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
2.辽沈战役:
(1)时间:1948年9月—11月
(2)指挥者:林彪、____
(3)意义:解放东北全境。
3.淮海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指挥者:____、____、____、粟裕、谭震林等
(3)参战军队:中原解放军和华东解放军
(4)中心:徐州
(5)意义:奠定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根底。
(规模最大、战果最丰)
4.平津战役:
(1)时间:1948年11月—1949年1月
(2)参战军队: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3)北平和平解放(傅作义为民族的功臣)
(4)意义:平津战役的成功,使华北全境根本解放。
5.三大战役成功的意义:
三大战役的成功,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一百五十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根本上被消灭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成功。
6.渡江战役
(1)时间:1949年4月
(2)南京解放:1949年4月23日,解放军占领南京,标志着统绐中国22年(1927-1949)的国民党政权倒台。
(国民党剩余退往____,形成____与祖国大陆至今别离的场面)。
初中历史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
部编版:八上历史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知识点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课标要求知道重庆谈判,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争取和平民主作出的努力,认识国民党实现独裁、发动内战的本质。
主要知识点:一、重庆谈判1、背景:1945年8月,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国内: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国民党阴谋发动内战。
国际:美国积极扶蒋反共。
2、目的:蒋介石的目的:进一步赢得准备内战的时间,也为了欺骗人民。
毛泽东的目的: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的阴谋。
3、结果:1945年10月10,国共签订《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二、政治协商会议:4、时间、地点:1946年1月,重庆5、内容:会议讨论建立联合政府、和平建国纲领、召开国民大会、修改宪法草案、整编军队等问题,并通过一系列决议,再一次确定了避免内战、和平建国的方针。
6、意义:重庆谈判和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三、国民党发动内战7、爆发标志:1946年6月,蒋介石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8、全面进攻:1946年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9、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0、指导理论: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11、战术:自卫反击战。
以运动战为主要方式,以歼灭敌人有生力量为主要目标,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
13、结果:解放军军民经过自卫反击战,粉碎国民党军全面进攻;14、重点进攻:①毛泽东、周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②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③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课标要求1、了解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和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史实;知道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
2020版中考历史复习10_第十单元 解放战争
栏目引索引
2.(2016山东青岛,22,1分)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创作的 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 )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栏目引索引
知识归纳 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成为民心所向,蒋介石为进一步赢得内战时间,电邀毛泽东赴重庆谈判。 中国共产党向民主党派和人民表明了争取和平的立场,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权。重庆谈判及“双十协定”符 合国家民族利益,推动了全国和平民主运动的发展。
栏目引索引 2.(2018山东济宁,13,1分)历史课上,老师出示了如下地图,据此判断本节课要学习的主题是 ( )
栏目引索引
2.(2019四川南充,8,1分)有一首诗这样写道:“天下安危系一身,弥天大勇壮军魂。双十协议应运生,中华人
民主沉浮。”该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
A.西安事变
B.重庆谈判
C.淮海战役
D.解放南京
答案 B 根据诗中的“双十协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事件是重庆谈判。1945年8月,蒋介 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毛泽东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 和平谈判。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双十协定”。故本题选B。
A.转战陕北、指挥若定 C.战略决战、全胜可期
B.千里跃进、战略反攻 D.国民革命、洪流奔涌
栏目引索引
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共中央转战陕北的有关知识。1946年,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全力围攻中原 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解放区军民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毛泽东、周 恩来等率领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主动撤出延安,转战陕北。根据地图中“青化砭”“延安”可判断,A项 符合题意。
高考解放战争知识点
高考解放战争知识点高考即将来临,作为一名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我们对高考考察的知识点非常重视。
其中,解放战争是中学历史教育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
本文将以解放战争为主题,探讨其中的相关知识点,为大家复习备考提供一些参考。
一、解放战争的背景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对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一场革命战争,主要包括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两个时期。
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为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而进行的战斗,而解放战争则是为了推翻国内的封建主义势力,实现民族解放、人民解放和国家独立。
二、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日战争是解放战争的第一个重要阶段。
由于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了长达八年之久的残酷侵略,中国人民经历了极其艰难的抗争,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毛泽东主席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和人民进行抗日战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他提出了著名的三大农村政策,即土地政策、武装政策和组织政策。
这些政策赢得了农民的拥护与支持,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解放战争的发展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进入了解放战争的新阶段。
解放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一系列战役和战斗,以期推翻国内的反动势力和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的新中国。
榜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重要战役之一。
榜样战役的胜利使得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扩大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
这个战役的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的声望,加速了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
四、抗美援朝战争解放战争的最后一个阶段是抗美援朝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是中国人民支援朝鲜人民抵抗美国帝国主义和其盟国的侵略行动。
这场战争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国际主义精神和坚决捍卫国家利益的决心。
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使中国共产党获得了国际社会的尊重和地位。
这场战争彰显了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重要角色,并为解放战争的成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总之,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的一场伟大斗争,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
通过对解放战争相关知识点的了解和复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
解放战争知识提纲
解放战争知识提纲一、解放战争背景及起因A.国共两党内战的背景和原因1.国共两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合作和矛盾2.国共两党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差异3.解放战争的爆发前后的时代环境和国内外形势B.解放战争的起因和导火索1.国共两党对于中国命运的不同理解2.国民党政府腐败和对待共产党的压迫3.国共两党在新四军事件后的对立加剧二、解放战争的总体形势A.长期战争的特点和影响1.解放战争的持久性和消耗性2.国共两党长期斗争的过程和演变3.民众在解放战争中的作用及动员情况B.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场及决定战役1.华东战场的重要性和作战情况2.中原战场的关键地位和决定性战役3.东北战场对解放战争的影响和作用三、解放战争的决策和指挥A.中共中央的决策和指挥体制1.中共中央在解放战争中的指挥框架3.解放战争中的军事、政治决策和指挥系统B.抗日战争经验对解放战争的借鉴1.抗日战争胜利对解放战争战略的影响3.解放战争中的技术创新和军事策略四、解放战争中的重大战役A.淮海战役的背景和影响1.淮海战役的地理位置和军事意义2.淮海战役的指挥系统和作战战术3.淮海战役对于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性B.平津战役的意义和影响1.平津战役的背景和战略布署2.解放军在平津战役中的作战经验和战术3.平津战役对于中国大陆解放的影响五、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影响A.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共两党的合作1.解放战争的胜利意味着什么2.国共两党在解放战争胜利后的合作3.解放战争胜利对于中国的影响和重建B.解放战争的国际影响和地位1.解放战争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地位2.解放战争对于亚洲国家解放运动的影响3.解放战争对于华人华侨的影响和影响六、解放战争的意义和启示A.解放战争对于中国国家建设的启示1.解放战争对于中国政治制度的影响2.解放战争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启示3.解放战争对于中国社会变革的意义B.解放战争对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启示1.解放战争对于中国军队建设的影响2.解放战争对于中国战争理论的贡献。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二)
2020年高考历史总复习:新民主主义革命(二)考纲解读考点提示1、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2、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3、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复习建议新民主主义革命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考查一般从三个方面切入:一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不断成熟;二是突出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革命性,强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三是突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演变。
从题型上看,选择题将是主要形式,还会有新情境、新材料的设计与应用。
从内容上看,注意探索史与思想史的结合,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开辟新的革命道路与毛泽东思想的联系。
知识清单抗日战争的战争进程(1937-1945)解放战争的战争进程(1946-1949)考点聚焦考点一、抗日战争(1937-1945)(一)历史背景1.根本原因:日本资本主义的发展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资源贫乏、国内市场狭小等,必须要从对外扩张中寻求出路。
2.历史原因:从大陆政策到“国策基准”的既定国策。
3.现实原因:新一轮经济危机的冲击加剧了侵略野心,1936年日本法西斯专政的建立。
4.时机有利:中国国内国共对峙,国民政府尚未做好抗战准备,国际上英美等国顽固推行绥靖政策等。
(二)全民族抗战的开始1.七七事变①时间:1937年7月7日②地点:北平西南卢沟桥③影响:全国抗日战争从此开始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和两个战场的形成面对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再次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其形成的标志是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在抗日战争中,既存在着以国民党为主导的正面战场,也存在着以共产党为主导的敌后战场,两个战场基本上是相互配合的。
(三)正面战场的会战和国统区状况1.正面战场的会战抗战初期,国民党正面战场先后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粉碎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梦想,徐州会战中取得了台儿庄大捷。
中国军队虽英勇作战,但无力阻止日军的进攻,失去了华北、华中、华南的大片领土。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解放战争
【高中历史】高中历史知识点:解放战争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5年8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援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期间共歼灭国民党军625万余人,摧毁了国民党各级反动政权,从根本上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人民解放战争的基本线索:按年来掌握,一年一个主题:1、第一年,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这是从抗日战争向国内战争的过渡时期。
这一时期,蒋介石采用反革命两手来对付中国共产党,一手是假和平,一手是真内战;中共则是革命的两手,一手尽力争取和平民主,一手准备自卫战争。
2、第二年,1946年6月至1947年6月,这是战争的第一年。
这一年,蒋介石发动了全面进攻、重点进攻;中共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重点进攻。
3、第三年,1947年6月至1948年8月,这是战争的第二年。
中共转入战略反攻,这是人民解放战争走向胜利的历史转折点。
4、第四年,1948年9月至1949年9月,这是战争的第三年。
战略决战,国民党主力被消灭,渡江战役,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
可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和平方式争取民主和平的斗争阶段,主要有重庆谈判,重庆政治协商会议等;第二阶段是三年战争阶段。
三年战争阶段又可分为三小段:从1946年夏至1947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和粉碎国民党进攻;1947年6月至1949年1月,战略反攻和战略决战的胜利;1949年1月至1949年4月,解放战争胜利。
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关系之演变:在中国近代历史上,国共两党的关系呈现“合作―对抗―再合作―再对抗”的曲折发展历程。
国民革命时期,国共两党实现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有力地推动了全国工农运动的迅速发展和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国共两党处于全面对立。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国共两党由对抗走向了合作,全面抗战爆发后国共两党终于结束对抗共同走上抗日战场。
第20讲 人民解放战争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视角三 中国共产党代表广大民众的切身利益 材料五 第一条 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 度。 第二条 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 …… 第六条 按乡村全部人口,不分男女老幼,统一平均分配,在土地数量上抽多 补少,质量上抽肥补瘦,使全乡村人民均获得同等的土地,并归各人所有。
——《中共中央发布纪念“五一” 劳动节口号》(1948年4月30日)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问题] (4)据材料五概括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其影响。 (5)材料六反映了什么问题?有什么影响? [结论] (4)内容: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农村 人口平均分配土地。影响: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使共产党得到了农民的 拥护和支持,调动了农民革命与生产的积极性,对保证解放战争的胜利起了 决定性的作用。 (5)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团结知识分子、民主党派等各界力量,建 立起了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开启了 中国共产党协商建国的精彩华章。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课堂探究
探究主题 民心决定的国运之争——解放战争 视角一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 材料一 1946年7月,国民党军队的总兵力约430万人,其中正规军约200万人;人 民解放军的总兵力只有127万人,其中野战军61万人。
——张海鹏主编《中国近代通史》第十卷 材料二 1948年秋,人民解放军已从战争开始时的120万人发展到280万人,其中 野战军149万人。国民党军队已由战争开始时的430万人下降为365万人,可用于 一线的兵力仅198万人。
︱高中总复习︱一轮·历史
★4.国民党政权的统治危机: (1)政治危机:1946年11~12月,国民党包办的“国民大会”在南京召开,中国共 产党和中国民主同盟拒绝参加。会议通过的《中华民国宪法》,进一步暴露 了国民党当局坚持独裁和内战的真面目。 (2)经济危机: ①为维持战争开支,国民政府无限制地发行纸币,造成恶性通货膨胀,物价飞涨, 使民族工业遭到致命打击。 ②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不平等条约,使美国商 品大量充斥中国市场,美国资本输出几乎完全垄断中国市场。 (3)民心危机:国民党的反动政策和官僚资本的巧取豪夺,使广大人民生活水平 不断下降。国民党的信誉一落千丈。国统区的爱国民主运动兴起。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
解放战争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是指中华民族抵抗日本侵略和其它帝国主义势力的战斗,主要涉及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历史事件。
为了清晰地了解解放战争,下面将对其背景、主要战斗和战略、战争结果等进行总结。
一、背景1.民族危亡:20世纪初,中国社会处于严重分裂和内忧外患的局势,列强侵略,民族危亡。
2.九一八事变:1931年,日本侵占中国东北,进而占领整个东北地区,丧失了中国主权。
3.佳木斯事变:1932年,日军入侵中国东北,屠杀中国军民,导致全国人民的强烈愤怒。
4.抗日战争爆发:1937年,日本侵略者制造了“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华大地,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二、战略1.全面抗战:中共中央积极响应中国共产党的号召,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口号,协调全国军队和地方力量,全面展开了抗战。
2.歼灭敌人:在民族解放战争中,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目标是消灭日军和其他反动势力,争取最后的胜利。
三、主要战斗和战略1.淞沪会战:1937年8月13日至11月12日,中共中央决定组织和指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成功地保卫住了万人陷阱战役。
2.武汉会战:1938年10月中共中央确定了东方战争大南战胜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要紧。
3.太原战役:1946年9月是中共中央武汉后继战败后,组织全国抗战,重建东北抗日联军的一个重要阶段。
4.解放南京: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打破了娘子关和泰州的河堤,成功地攻占南京,并解放了南京市。
四、战争结果1.日本侵略者战败:解放战争最终目标是抗击日本侵略者,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一系列粘附和巩固敌人的进攻,使日本侵略者战败。
2.统一中国领土:解放战争确保了中国领土完整,使中国恢复了在东北、华北和长江流域的统一3.国家独立:解放战争确保了中国的国家独立,不再受到帝国主义国家的压迫和控制。
4.新中国成立:解放战争的胜利标志着中华民族从封建帝制到人民民主共和国的历史转变。
2020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七单元 解放战争知识梳理 新人教版
第七单元解放战争第23课内战爆发一、重庆谈判1.时间:1945年8月,蒋介石先后三次电邀毛泽东到重庆面商国家大计。
2.目的(1)蒋介石:为发动内战争取时间;想在政治舆论上获得主动,把不愿和平的罪名强加到中国共产党身上。
(2)毛泽东: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
3.成果:1945年10月10日,国共双方签署了《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
4.意义:重庆谈判与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为中国实现民主统一、和平建国带来了一线曙光。
二、国民党发动内战1.全面进攻:1946年6月,蒋介石公然违背“双十协定”,撕毁政协决议,全力围攻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全面内战。
10月,国民党军队占领张家口,全面进攻达到最高峰。
2.重点进攻:1947年3月,国民党全面进攻被粉碎,开始发动对陕北解放区与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三、解放区军民的自卫反击1.粉碎全面进攻:面对国民党军队的疯狂进攻和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的著名论断。
中共中央号召解放区军民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的进攻,经过半年多的自卫反击战,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全面进攻。
2.粉碎重点进攻:彭德怀率领的西北野战军先后取得青化砭、沙家店等战役的胜利,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的重点进攻;华东野战军在山东孟良崮消灭国民党王牌主力整编第七十四师,打退了敌人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第24课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一、解放区的土地改革2.意义: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
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二、三大战役和南京解放1.战略反攻: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到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2. 战略决战——三大战役(1948年9月—1949年1月)(1)辽沈战役:林彪、罗荣桓指挥东北人民解放军,解放了东北全境。
八年级上册第七单元 人民解放战争-2020年中考历史(通用版)一轮考点复习课件(共21张PPT)
四、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获得广大人民群众大力支援的 原因
国民党发动内战,违背了抗战胜利后和平、民主的历史发展 趋势,违背了中国人民的和平意愿,所以广大人民是不可能支持 支援国民党军队的。中国共产党代表全国人民的利益和要求,所 进行的事业也是进步的、正义的。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在解放 区实行土地改革,使广大农民获得了土地,看到了美好生活的可 能与希望。所以,广大人民群众拥护中国共产党,支持支援人民 解放军是必然的。
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法大全》 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D.《中国土地法大纲》
7.[2019·湖南湘潭中考改编题]“1947 年 7 月至 9 月,解放战 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 攻”。这一变化的标志是( B )
A.重庆谈判 B.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 D.渡江战役 8.[2019·湖南岳阳]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基本消灭了国民党 军队的主力,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三大战役是 指( A ) ①辽沈战役 ②渡江战役 ③淮海战役 ④平津战役 ⑤台儿庄战役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③④⑤ D.②④⑤
B.解放军战略战术正确
C.解放军作战英勇
D.国民党军队士气低下
二、非选择题
12.填空题。
(1)抗日战争胜利后,人民渴望__和__平___和__民__主___。
(2)1947 年,西北野战军在__彭__德__怀___的指挥下,粉碎了敌人对
__陕__北___的重点进攻。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承派恩来到渝洽商,至为欣慰。惟目前各种重要问 题,均待与先生面商,时机迫切,仍盼先生能与恩来惠然偕临,则 重要的问题方得迅速解定,国家前途实则赖之!”
初中历史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重点知识点
(六)谐音记忆法。利用1一9数字发音记忆,如记忆马克思出生年代,1885年,可用“一巴掌一巴掌打得资本主义呜呜直哭”,这句话,既记住了年代,还领会了马克思作为导师的伟大之处。
第18课 战略大转移
1948.9~1949.1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
1948.9~11辽沈战役 东北解放军 意义:解放军攻克沈阳,解放东北全境.
1848.11~1949.1淮海战役 中原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淮海战役的胜利,奠定了解放长江以南各省的基础
1949平津战役 东北解放军和华北解放军 意义: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其中的一大内容这也是师生之间学习和研究的一个要点因为任何历史事件都发生在一定的时间范围之内离开时间概念就无法考查历史内在联系并揭示它的发展规律因此研究和掌握历史年代的记忆是必须的传统的机械记忆法费时易忘激不起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兴趣相反它会降低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因此历史年代的记忆可以采取一定的方法讲求一定的艺术这就是意义识记
(二)前后联系记忆法。对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的年代可以进行_前后联系。如对东西方奴隶社会的终结时间由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可联系公元前476年,我国春秋时期奴隶社会瓦解,当时我国奴隶制终结时间,早于欧洲。
(三)表格记忆法。
(四)以熟记的重大历史年代作跳板,对历史年代进行意义识记,又分:
1-推算年距法,如以1840年为跳板《南京条约》是后二年签的,即1840+2=1842;金田起义晚11年,即1840+11=1851。
八年级历史解放战争知识点
八年级历史解放战争知识点解放战争是新中国成立的重要历史事件之一,也是中国现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决定性战争。
在八年级历史学习中,解放战争是必须要掌握和理解的,下面是一些与解放战争相关的知识点。
一、战争爆发的背景中国解放战争是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后开始的,当时国内局势十分复杂,国共两党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存在着严重的分歧与冲突。
蒋介石在国共内战中面临着多方面的困境,中国经济崩溃,社会动荡,这为解放战争爆发提供了重要的背景。
二、解放战争的起始时间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随后国共两党先后签署了《苏州停战协定》和《南京停战协定》,中国内战暂时停火,但很快休战状态被打破,双方于1946年6月开始重新开战,此时解放战争正式开始。
三、战争的主要战场解放战争的主要战场分布在华北、东北和西南等地区。
华北战场包括山西、河北、天津、北京等地,东北战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而西南战场则包括云南、贵州、西藏等地。
四、战争的主要内容解放战争的主要内容是人民军队和国民党军队之间的战斗。
整个战争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46年至1948年的战略决战阶段;第二阶段是1948年至1949年的战役决战阶段;第三阶段是1949年的攻坚克敌阶段。
五、战争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解放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经过数年的残酷战争,解放军胜利地消灭了国民党军队,统一了全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六、战争的意义中国解放战争是一场充满着革命性和历史意义的战争。
这场战争的胜利,不仅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这一胜利标志着中国历史上走向了新的发展道路。
总之,掌握解放战争相关的知识点,可以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国历史的发展,更好地理解中国革命的历史意义。
解放战争战术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
解放战争战术相关例题和知识点总结解放战争,是中国人民为了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夺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而进行的一场伟大战争。
在这场波澜壮阔的战争中,中国人民解放军运用了一系列巧妙的战术,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辉煌胜利。
下面,我们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来深入了解解放战争中的战术,并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运动战运动战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常用的战术之一。
其核心思想是通过灵活的机动,在运动中寻找敌人的弱点,集中优势兵力予以歼灭。
例如,在孟良崮战役中,华东野战军根据战场形势,采取了大胆的运动战策略。
国民党整编 74 师冒进突出,华野迅速抓住这一机会,集中数倍于敌的兵力,将其包围在孟良崮地区。
在战役过程中,华野各部队快速机动,穿插分割,打乱了敌人的部署,最终成功歼灭了整编74 师。
运动战的知识点包括:1、灵活机动:部队能够迅速转移阵地,根据敌情变化调整作战方向。
2、集中兵力:在关键时机和地点,集中优势兵力打击敌人。
3、情报准确:及时获取敌人的动向和部署,为作战决策提供依据。
二、围点打援围点打援是一种巧妙的战术,通过围攻敌人的据点,吸引敌方增援部队,然后在增援途中设伏予以打击。
辽沈战役中的锦州攻坚战就是围点打援的典型战例。
解放军集中兵力攻打锦州,国民党急忙调兵增援。
东北野战军在塔山等地顽强阻击援敌,为攻克锦州创造了有利条件。
围点打援的关键知识点:1、选准围点目标:通常选择具有战略重要性的据点。
2、合理部署兵力:既要保证围点的力量,又要预留足够兵力打援。
3、精心设伏:准确判断援敌的路线和时间,设下埋伏。
三、攻坚战攻坚战是在城市或坚固防御工事面前进行的强行攻击作战。
济南战役是解放战争中一次著名的攻坚战。
解放军经过周密的准备,采用多种手段突破敌人的防线,最终解放了济南。
攻坚战的知识点:1、充分准备:包括情报收集、火力配备、攻城器械等。
2、协同作战:步兵、炮兵、工兵等各兵种密切配合。
3、突破要点:选择敌人防御的薄弱环节作为突破点。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中考《中国近代史》知识点: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
解放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解放军与国民党政府军队进行的一场全面内战,发生在1946年至1949年之间。
战争的战略大决战是指解放战争中最具决定性的战役,决定了中国革命的胜利。
以下是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平津战役:平津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
这场战役以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在平津地区的大规模攻势为特点,最终导致解放军取得决定性胜利并占领北平和天津。
2. 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中的另一场重要战役,发生在1948年11月至1949年1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对国民党在淮河流域地区的大规模攻势,最终导致解放军击溃了国民党的中央军群,解放了淮河以北的大片地区,极大地改变了解放战争的形势。
3. 渡江战役:渡江战役发生在解放战争的最后阶段,即1949年4月至5月期间。
这场战役是人民解放军成功渡过长江,对国民党在江南地区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渡江战役的胜利标志着解放战争的胜利,最终导致国民党政权的覆灭。
4. 解放军的战略原则: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制定了一系列战略原则。
其中,重点可以包括:以华北地区为重点,构筑包围、围剿、解围的战略体系;采取歼灭战的战略,以优势兵力集中、统一指挥,迅速歼灭国民党军;注重游击战争,组织农民游击队发展前线游击战争,削弱国民党军队实力等。
以上是关于解放战争战略大决战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可以帮助理解这场战争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解放战争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知识点:解放战争
1、1945年10月10日《双十协定》:和平建国坚决避免内战,召开政协会议保证人民权利。
2、三大战役:辽沈战役(1948年9月)、淮海战役(1949年1月)、平津战役(1949年1月,北平和平解放)
3、宣告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结束的事件是解放军占领南京。
4、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意义:
1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人民期盼已久的独立、统一的新中国即将诞生;
2具有世界意义的伟大胜利;
3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壮大立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解放斗争的士气;
4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胜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的胜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20解放战争
小题速练
1.红岩革命纪念馆曾经展出了一本泛黄的手抄本,封皮上有“参政员毛泽东在渝市之动态”“民国三十四年八月二十六日到九月卅日”的字样。
当时毛泽东在渝市讨论的主要问题是()
A.维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反对战争,维护世界和平
C.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
D.与各民主党派共商民主建国大业
2.1945年10月8日,毛泽东发表了演说,他说:“我们要在蒋委员长领导之下,克服困难,建设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新中国!大家一条心,要和平、民主、团结、统一。
”这说明了()
A.“独立、自由、民主”是两党的共同追求
B.“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C.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诚意
D.国共两党再次揭开了团结合作的新篇章
3.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梦想实现是在()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4.毛泽东指出:“解放战争的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国民党军队则由战略进攻转入战略防御。
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材料中的“标志性”事件是指()
A.粉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
B.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歼灭国民党主力
D.渡江战役取得胜利
5.在某次战役中,中共中央军委给前线指挥部的电报提出:“现在不是让敌人退至淮河以南或长江以南的问题,而是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的问题”“此战胜利,不但长江以北局面大定,全国局面亦可基本上解决”。
据此判断,这一战役是()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6.诗言志,史铸诗。
诗人毛泽东以其气势磅礴的诗篇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峥嵘岁月。
下列诗句所指史实按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①
C.③④②①
D.③②①④
7.在中共发展历程中,口号既是文化现象也是文化符号,它往往穿着文化的外衣来表现政治的内涵。
如“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将革命进行到底”表达的是()
A.北伐战争中革命军的豪情壮志
B.抗日战争中八路军的高昂斗志
C.国共对峙时期出现“左”倾冒险主义倾向
D.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坚定的革命斗志
8.1949年5月,解放上海的战斗结束,成千上万的解放军指战员整齐地睡在马路上。
对此,美国的《生活》杂志称:“这个行动宣告国民党时代已经结束。
”这主要是指()
A.上海解放后,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
B.中共及解放军赢得人民的拥戴
C.美国已放弃扶蒋反共的政策
D.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大题节选
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毛泽东说:“用和平方法去达共产目的,要何日才能成功?假如要一百年,这一百年中婉转呻吟的无产阶级,我们对之如何处置……任其为三分之一资本家所鱼肉,其何能忍?”——《新民学会资料》(中国现代革命史资料丛刊)
材料二中国是一个具有深厚集体主义政治文化传统的国家,在寻求民主的过程中,扩大民众政治参与的起点只能通过组织型参与形式,而非个人型参与形式。
中国共产党正确认识了中国政治参与的特点,领导、发动各阶层成立相应的各种组织,并帮助民族资产阶级和上层小资产阶级成立进步的民主党派。
——王兵《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形成及历史地位》
请回答:
(1)概括材料一中毛泽东关于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认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在近代追求民主的过程中有了怎样新的认识?分析其原因。
答案精析
考点20解放战争
1.C[解题关键是“民国三十四年”,即1945年,渝市是重庆,由此推断讨论的主要问题是反对内战,建立民主共和国,故选C。
]
2.C[材料信息反映了重庆谈判期间中国共产党方面对时局的看法。
A与史实不符。
仅从毛泽东的演说并不能说明“统一、富强”是当时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排除B。
抗战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希望建立联合政府,材料信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维护合作,建立联合政府的主张,故C 符合题意。
D与史实不符。
]
3.D[A、B没有实现民族独立,C没有实现消除阶级的社会差别。
故选D。
]
4.B[材料题干中“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可知指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
5.B[从材料中“第一步歼敌于淮河以北,第二步歼敌于长江以北”可排除A、C两项;从战役的目的来看,此战役旨在解放长江以北,故排除D。
因此选B。
]
6.D[①“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
”从“外侮”可以判断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②“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从金沙江和大渡桥可以推断出应是在红军长征中,③“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由秋收时节和一声暴动可以判断出为1927年的秋收起义,④“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能推断出是解放战争时期,正确答案为D。
]
7.D[1946年毛泽东在延安杨家岭接见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时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1949年元旦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社论。
故答案是D。
]
8.B[A不正确,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的统治宣告结束;C表述不正确,可排除;D项不正确,三大战役的胜利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战胜利。
故B符合题意。
]
9.(1)无产阶级通过暴力革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
(2)认识:联合民主党派参与政治,建立统一战线,扩大民主范围。
原因:中国的集体主义政治文化传统;民主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国民党独裁统治;民族危机的加深;民主党派的建立及发展;共产党不断成熟壮大等。
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信息回答,毛泽东认为用和平的方法达到共产主义的目的,是很漫长和无法忍受的,即主张暴力革命;第(2)问,中国共产党的“新认识”依据教材分析归纳,“原因”可从历史传统、革命的性质和任务、国民党的独裁、民族危机、中共成熟等角度综合分析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