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合集下载

中外历史纲要每单元总结

中外历史纲要每单元总结

中外历史纲要每单元总结中外历史纲要共分为十个单元,每个单元涵盖了不同历史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

下面将分别对每个单元进行总结。

第一单元:古代社会的形成古代社会的形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起点,本单元介绍了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等不同阶段的人类社会发展历程。

在旧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并逐渐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建立氏族社会。

青铜时代的到来标志着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和贸易活动也逐渐增加。

铁器时代的开启,更是使得农业生产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第二单元:古代帝国的兴衰在古代帝国的兴衰单元中,介绍了古代东方和西方不同文明的发展历程。

其中包括了诸如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希腊罗马文明等重要文明的兴起和衰落。

特别是古埃及文明在尼罗河流域繁荣发展,建立了强大的王国;而苏美尔文明则在两河流域建立了世界上最早的城市国家。

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兴起,则彰显了西方文明的璀璨辉煌。

这些古代帝国的兴衰历程,反映了不同文明间的交流与碰撞,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第三单元:中世纪封建文明的绽放在中世纪封建文明的绽放单元中,主要讲述了中世纪欧洲封建社会的发展历程。

在这一时期,欧洲经历了封建主义社会的兴盛,教会和王权的力量逐渐得到加强,各国建立了封建制度,贵族阶层繁荣起来。

同时,十字军东征、人文主义运动等事件也在中世纪封建社会中展开,为欧洲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四单元:近代世界的变革在近代世界的变革单元中,主要介绍了17世纪以来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和世界格局的变化。

近代世界的变革,主要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殖民地扩张和世界大战的爆发等方面。

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社会出现了剧烈变化。

殖民地扩张则使得欧洲列强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了庞大的帝国,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

世界大战的爆发则使得国际关系更加紧张,人类社会面临巨大的挑战。

第五单元:社会主义时代的探索与建设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探索与建设单元中,主要围绕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展开。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史(十一)·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

世界经济的现代化进程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其本质是指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化。

近代,伴随着两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模式得以确立。

进入现代以后,现代化模式出现了资本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三种类型。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一、近代时期的现代化进程:1、新航路的开辟与整体世界的出现(1500年前后—1760年)(1)发展进程:欧洲人通过新航路的开辟,开始向世界其他地区大规模地扩张和殖民。

到18世纪60年代,西方的殖民势力遍及美洲,到达东南亚、印度和非洲的沿岸地区。

这些国家和地区桩强行卷入国际交换领域。

同时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被打破,世界日益成为一个相互影响、联系紧密的整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重要条件。

(2)经济联系的特点:以西欧的大西洋沿岸地区为中心;国际贸易开始具有全球性;贸易的商品种类突破了奢侈品的范围,大众消费品和日用工业品增多;贸易数量大增;开始出现商品交易所之类的有固定组织的市场。

2、第一次工业革命与整体世界的初步形成(1760年—1860年)(1)发展进程:工业革命18世纪印年代首先从英国开始,18世纪末扩展到欧美各国,19世纪70年代完成。

生产技术的革新,大机器和蒸汽机的使用,工厂制的推行,空前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工业革命促进了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程。

同时,工业革命它还引起了社会经济结构和阶级结构的巨大变化,对19世纪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对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和发展、对民族解放运动的开展等,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

(2)工厂制度的建立:工业革命建立了以机器为主体的工厂制度,取代了以手工技术为基础的手工工场。

资本家占有所有生产资料,控制整个生产过程,工人被严格地组织在工厂里,成为依附于机器的雇佣劳动者。

资产阶级要求实行自由经营、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自由资本主义在西欧和北美发展起来。

(3)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工业革命为世界市场提供了质优价廉的工业制成品,使各国生产社会化,劳动专业化,社会分工向国际领域扩展,把一系列国家的生产纳入国际分工体系。

yc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yc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6
皮肌炎图片——皮肌炎的症状表现
• 皮肌炎是一种引起皮肤、肌肉、 心、肺、肾等多脏器严重损害的, 全身性疾病,而且不少患者同时 伴有恶性肿瘤。它的1症状表现如 下:
• 1、早期皮肌炎患者,还往往伴 有全身不适症状,如-全身肌肉酸 痛,软弱无力,上楼梯时感觉两 腿费力;举手梳理头发时,举高 手臂很吃力;抬头转头缓慢而费 力。
维护统一,政治体制相对稳定;自由传统;自然 资源丰富;外来移民不断;工业化浪潮的席卷促 使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2
•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美国在崛起发展的 过程中,曾经出现或面临过的哪些重大的国际国 内问题?它是怎样应对和解决的? (6分)
• ·①南北分裂问题。通过战争维护统一。 • ②一战问题。后期加入协约国集团,夺取胜利果
11
• 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四:从历史的角度来透视,广义而言,现代化作为一
个世界性的历史过程,是指人类社会从工业革命以来所经 历的一场急剧变革,这一变革以工业化为推动力,导致传 统的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全球性的大转变过程,它 使工业主义渗透到经济、政治、文化、思想各个领域,引 起深刻的相应变化;狭义而言,现代化又不是一个自然的 社会演变过程,它是落后国家采取高效率的途径(其中包 括可利用的传统因素),通过有计划的经济技术改造和学 习世界先进,带动广泛的社会变革,以迅速赶上先进工业 国和适应现代世界环境的发展过程。
•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 “现代化的压力”?(1分)为了实现现代化,亚历 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
• (1)事件: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1分) • 措施:1861年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宣布农民
获得自由民的权利和地位。(2分)

历史教案: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

历史教案: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

历史教案: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一、引言世界的现代化与发展是一个复杂而广泛的主题,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

本教案将探讨现代化的定义和特征,同时分析不同国家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

二、什么是现代化?1. 定义:现代化是指一个社会从传统农业经济、封建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和自由民主社会转变的过程。

2. 特征:- 工业化:经济结构从农业主导向工业主导转变。

- 城市化:人口流动向城市集中,形成大规模都市区。

- 自由民主:政治体制逐步向民主制度演变。

- 知识经济:以科学技术和创新为驱动力,推动产业升级。

三、西方世界的发展历程1. 工业革命: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在英国兴起,并逐渐蔓延到欧洲其他地区。

工厂制度取代了家庭手工业,机械生产开始兴起,大规模生产带来了巨大财富,推动了经济迅猛发展。

2. 帝国主义: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西方国家积极扩张殖民地,以获取资源和市场。

这加速了现代化进程,并将工业革命的影响带到全球。

四、亚洲国家的现代化1. 日本:在19世纪末学习并吸收西方技术和制度后,日本迅速实现了现代化。

他们发展出强大的军事力量,并在20世纪早期通过军事扩张成为亚洲大国。

2. 中国: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复杂。

即使在近代以前,中国已经是经济强国和文明古国,但由于种种原因,中国错过了工业革命的良机。

近代以来,中国为了赶上西方国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开放措施,在经济上取得了显著进步。

五、非洲与拉美的现代化1. 非洲:非洲是人口最多的大陆之一,但由于殖民地时期经济被剥削、战争等原因导致现代化进程较慢。

然而,在21世纪以来,一些非洲国家开始迎头赶上,并成为新兴经济体。

2. 拉美:拉美国家在殖民统治下实现独立后,也面临现代化的挑战。

虽然该地区曾存在政治动荡和经济危机,但近年来也有国家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成果。

六、现代化带来的挑战1. 资源消耗与环境问题:现代工业化社会大量消耗能源和自然资源,导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

世界现代化进程

世界现代化进程

中国现代化的未来发展方向
加强创新驱动 促进经济转型升级 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深化改革开放
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进一步加强创新驱动发展,提高自 主创新能力。
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快经济转型升级,推动产业结构 优化升级。
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推动绿色发展 、循环发展和低碳发展。
未来中国现代化进程中需要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完善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
创新驱动发展
中国现代化进程注重创新驱动发展,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推动 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
积极参与全球化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积极参与全球化,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动经济 全球化向更加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
中国现代化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经济发展不平衡
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存在经济发 展不平衡的问题,城乡、地区
经济发展是现代化进程的基础, 它为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资 金支持。
文化创新是现代化进程中的精神 支撑,它通过推动文化多样性和 思想解放,激发人们的创造力和 创新精神。
02 世界各国的现代化历程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历程始于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随后是科学革 命和启蒙运动,这些运动促进了思想的解放和科学的进步。
全球化
加强国际合作,推动贸易 自由化、投资便利化,促 进全球经济增长。
区域一体化
深化区域合作,优化资源 配置,提高区域整体竞争 力。
跨国企业
鼓励跨国企业发挥优势, 推动全球产业链整合,促 进世界经济繁荣。
社会公正与包容性发展
社会公正
公共政策
保障公民权利,消除社会不公,实现 机会均等和 能,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世界现代化的进程

世界现代化进程
第五阶段 经济工业化 第三次科技革命极 大地提高了生产力; 引起产业结构的变 化和世界经济格局 的调整; 资本主义国家和社 会主义国家都推行 改革; 三种现代化模式并 存; 政治民主化 全球一体化 以信息技术为中心 的新科技革命兴起 为世界各国的密切 联系提供技术手段;
1945年二 战后至今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
(信息时代)
现代化的 稳定发展
90年代以来经济区 域化和全球化趋势 加强。
二、世界政治民主化
本专题的核心内容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 制民主。英、美、法、德四国的代议制民 主的核心是各国的政体,即君主立宪制、 总统共和制、共和制、君主立宪制。通过 英美、法德之间宪法比较,分析四国政体 的特点
本专题特征:17—19世纪,随着资本 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封建 主义的基础受到猛烈打击,欧美的主要国 家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建立起资产阶 级代议制。英、美、法、德四国近代资本 主义政体的建立和发展说明了其中的长期 性、反复性、艰巨性、曲折性,但是以法 治取代人治,以民主取代专制是近代社会 政治的必然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 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下列图表的内容与德国现代化进程有关,左侧是史实的陈述,右侧是对史实的推论。 判断这些推论正确与否,并在答题纸上相应的序号中填上是或否。 史实 推论 判断
①普鲁士在普法战争中获胜
②威廉二世上台后放弃了俾斯麦的 “大陆政策” ③二战后意志民族分裂为两个国家 ④联邦德国建立了社会市场经济体 制
普鲁士的制度比法国先进
易错知识点:
(1)1689年英国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 立宪制,但国王仍有较大的行政权,可以领导政 府和内阁,但受到议会制约,责任内阁制确立后 英王才开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 (2)英国《大宪章》的主要内容是限制王权, 实质是维护封建贵族特权。 (3)注意英国的封建专制统治与中国的封建专 制统治是不同的。中国是绝对君主专制,君主大 权独揽,到明清时期达到高峰;而英国在中世纪 时,王权就受到贵族的挑战。

历史课教案: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课教案:世界的现代化进程

历史课教案: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一、背景介绍世界的现代化进程是人类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其涵盖了社会、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多个方面的变革。

在这个过程中,各国都经历了不同的改革和发展,不同的国家以不同的方式推动着现代化进程的脚步。

本文将首先回顾现代化进程的起源和意义,并探讨一些与现代化相关的重要事件。

二、现代化进程的起源与意义现代化进程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欧洲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带来了生产力的大幅提升和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为全球范围内社会变革奠定了基础。

从那时起,各国开始追求摆脱传统社会形态、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生活的新途径。

现代化进程对于国家乃至全球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它推动了科学技术、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创新等领域的快速增长。

其次,它促使了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推动了公民权益的扩大以及人民群众的福利提升。

最后,现代化进程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逐渐实现了交流与合作,促进了全球化和文明对话。

三、世界各国现代化进程的演变针对任务名称中所描述的世界的现代化进程,以下将简要回顾各国在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几个事件。

1. 英国工业革命英国是现代化进程的开端之一。

18世纪末期,英国发生了人类历史上著名的工业革命。

它以大规模机械生产替代传统手工业为特征,并引发了城市化、工厂制度等一系列社会变革。

此后,英国成为了第一个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并建立起庞大殖民帝国的国家。

2. 美国独立与西部开拓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结束后,美洲开创性地领先于其他殖民地取得独立,并奠定了美利坚合众国自由和平等原则基础。

19世纪,美国西部开拓的进行推动了国家范围内的现代化进程,并对全球现代化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

3. 法国大革命与启蒙运动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以及其前后的启蒙运动,标志着欧洲社会从封建主义向民主主义和现代化的转变。

这次爆发自法国的革命不仅造就了法兰西第一帝国,也给其他国家带来了民族自治、公共教育等新观念。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挑战

中国现代化的进程与挑战
环境污染:部分地区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生活质量,引发社会不满。
环境保护与治理的挑战
空气污染:工业排放和汽车尾气导致空气质量恶化 水污染: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对水资源造成严重威胁 土壤污染:重金属和化学品污染导致土地质量下降 气候变化:全球气候变暖对中国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带来巨大挑战
国际竞争与合作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带来的竞争压力
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的影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跨国公司和国际资本的竞争与合 作
03
中国现代化的战略与政策
章节副标题
国家发展战略的调整与实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府不断调整国家发展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 和国内发展的需要。
中国政府在现代化进程中,注重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同时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
中国现代化的起点与发展阶段
起点:19世纪中叶的洋务运动 发展阶段:从洋务运动到改革开放的四个阶段 重要事件: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关键转折点:1978年改革开放
现代化进程中的关键事件
1978年改革开放: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新篇章 2001年加入WTO:加速了中国经济的全球化进程 2010年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标志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整体提升
政策效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未来展望:继续加强产业政策与创新驱动发展的融合,推动经济高质 量发展
区域协调发展与新型城镇化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旨在缩小地区间发展 差距,促进经济均衡 发展
新型城镇化政策:推 动农村人口向城市转 移,提高城市化水平, 促进城乡一体化

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现代世界体系的形成
早期殖民扩张、英国革命、工业革命、法国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 本主义工业化浪潮从西欧推向其他地区 1;19世纪中叶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促进 德国统一、俄国彼得一世改革和农奴制改革、日本明治维新等的具体内容。 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扩大,政治与经济革命巩固并发展了资本主义制度 1。
19世纪后半叶,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1;列 其他答案。(0分) 强掀起了瓜分世界的狂潮 1。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
③ 俄国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进行农奴制改革,解决了工业生产所迫切需要的雇 佣自由劳动力问题;
④美国独立后,政治体制稳定,美国的工业革命起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 19世 纪经济迅速发展。1865年结束的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迎来第二次工业革 命,到20世纪初,崛起为世界头号工业化国家;
19末——20世纪初,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⑤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转变为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工业化国家,实现了“脱亚 下,欧洲主要国家如法国、德国、俄国等,北美、 入欧”的目标。 东亚的美国和日本先后实现了工业化。
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 美和东亚逐次扩展现代化在全球扩张
①法国大革命后政局趋于平稳,工业革命大发展,到1870年法国进入工业社会。 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 ② 德国于1871年实现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德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一战爆发前夕已成为欧洲第一号工业强国。
成。1
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 从18世纪后期开始,工业革命推动的现代化进程在欧洲、北 美和东亚逐次扩展现代化在全球扩张
①法国大革命后政局趋于平稳,工业革命大发展,到1870年法国进步工业社会。 法国成为欧洲大陆最早开始近代化的国家。 ② 德国于1871年实现统一,建立了德意志帝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 德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到一战爆发前夕已成为欧洲第一号工业强国。

世界现代化进程

世界现代化进程

18世纪中叶:各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18世纪90年代--19世纪上半叶:工业革命。始自纺织业,1793年怀特尼轧棉机; 交通航运富尔顿汽船、钢铁工业、机器制造业发展 1861—1865内战:废除黑人奴隶制度,解决农民土地问题 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科技突飞猛进,以重工业为工业化标志;农 业机械化;20C初取代英国世界工厂地位,头号工业化国家 1929--1933:美国股市暴跌,引发空前的世界经济危机 1933--1941:罗斯福新政,调整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使美国走出危机 1944--1947:美国主导建立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世界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和《关税与贸易总协定》;马歇尔计划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20世纪40年代中期:第三次科技革命以美国为策源地兴起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实力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
3.贡献 政治:法国大革命;《拿破仑法典》 经济:推动欧洲经济一体化发展
思想:法国启蒙思想
4.启示 保持政治稳定有利于推进现代化; 从专制走向民主是历史发展趋势; 现代化进程中要重视精神文明建设;
美国 1.进程 1607--1775:殖民地时代 1775--1789:独立与建国 18世纪末--1865:第一次工业革命与内战 1870—1913:第二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时期 1929--1941:危机与改革 1945至今:称霸--独霸世界 A.经济
英国通过政治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并由一系列的技术发明而启动、推进工业革命, 为世界提供了现代化发展的范式。 法国以启蒙思想为先导,政治革命和工业革命并举,崛起为现代工业强国。 美利坚民族先凭借独立战争的胜利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继而启动工业革命向现代社会转 型,最后通过内战解决南北冲突,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浪潮中迅速崛起为世界头号工业 化国家。 俄国通过自上而下的改革,废除农奴制,扫除了向现代社会转型的最大障碍,走上资本 主义发展道路。 亚洲的日本被西方列强以武力打开国门后,求知识于世界,成功地借鉴了西方的现代化 经验而走上强国之路,最终摆脱民族危机,实现“脱亚入欧”的目标,跻身现代发达国 家之列。 德意志则在工业革命的推动下,通过王朝战争实现国家统一,后来居上,迅速成长为世 界一流工业强国。

第九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外交战略

第九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外交战略

第九专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与外交战略一世界时代主题的转换与战略格局的变化案例9-1和平与发展:走出百年循环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一千多年前,唐代诗人王勃写下这样一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这句充满了瑰丽想像和人文情怀的诗句千百年来倾倒了一代代人。

也许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今天的世界变成了一个村庄,‚天涯若比邻‛已成现实;但是,我们能够幻想,地球村里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居民们,会毫无芥蒂地沉浸在‚海内存知己‛般的脉脉温情中吗?如果套用今天的语言,可以说王勃当年的诗句是不经意地表达着一个关于未来社会的理想:和平与发展。

是的,没有和平就没有友爱,没有发展就不会有世界的大同。

和平与发展,是人类世世代代的梦想。

为了这个梦想,人类一直在努力。

尤其在过去的一个世纪,这种努力和追求更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显得格外绚丽和悲壮。

在20世纪最初的时刻,世界依旧沉浸在一种舒缓、宁静的气氛中。

天空中没有飞机的轰鸣,都市里没有汽车的喧嚣,没有任何迹象表明,20世纪人类的生活会有多大改变。

辚辚的马车声中,人类重复着最后的宁静。

但是很快,这种宁静就被激烈的变革和连天的炮火打破了。

20世纪在动荡中迈出了步伐,战争成为世界性的,市场成为国际化的,信息成为全人类的。

新的科学进步,新的技术革命,新的思想思潮,新的文化时尚,新的政治局面,新的殖民与反殖民的斗争,等等等等,凝结成人类有史以来最多的矛盾、冲突、斗争和混乱。

百年历史的大舞台上,幕起幕落,风云舒卷,上演了一出出关于毁灭与重建的戏剧,使得20世纪成为人类生活变幻最为剧烈的时代。

在刚刚逝去的100年里,瞬息万变的国际风云,力量与臹慧的全球性角逐,使得国际舞台犹如一个快速旋转的万花筒,时而风起云涌,时而扑朔迷离。

正义与邪恶对垒,光明与黑暗较量。

20世纪的上半叶是战争与革命的时期。

1914-1918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参战国家33个,卷入战争人口15亿以上,死伤3000多万人。

第9单元新中国现代化进程-PPT课件

第9单元新中国现代化进程-PPT课件

课堂训练 (2019· 安徽名校高三第一次考试)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 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近代以来,各国人民为之进行了不 懈的努力和探索。下列对以下三部法律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分别颁布于1875年、1689年、1954年 B.由国民议会、议会、全国人大制定 C.分别体现了三权分立、“议会至上”、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原则 D.标志着共和制在法国最终确立、君主立宪制在英国建立、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1972年)
1966——1976 )
1975年, 首颗返 回式遥感卫星发 射成功
特征:发生严重内乱,拉大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
材料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 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 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 消除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据(美)费正清《观察中国》
(1)为实现“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一梦想, 中国近代各阶级做出了哪些努力?
参考答案: (1)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辛亥革命、五四运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等。
中国近代化历程
• 晚清的近代化转身(1840—1912) ——起步 • 民国前期(北洋政府时期1912—1927) ——发展 • 民国后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27—1949) ——曲折前进 • 新中国现代化进程(1949—1976) • 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腾飞
(1949——1976年)
“大跃进” 教育大革命
中美敌对
人民公社化运动
三年经济困难
(1959—1961)
“双百”方针 遭到破坏 “两弹一星 ”
积极发展同第 三世界国家的 友好关系
1956—1966 )

世界现代化进程课件总结

世界现代化进程课件总结

世界现代化进程(专题选讲)第一讲现代化引论一“现代化”是什么?“现代”(MODERN)通常指“现在的”,是相对于“过去”而言。

单从时间上讲,历史上的不同时期“现代”所指内容不同,所以具有相对性。

把某个时代称为MODERN ,据认为最早产生于欧洲中世纪晚期,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称当时为“MODERN”以区别于以前的“中世纪”(MEDIEVAL,MIDDLE AGES)。

“传统”与“现代”“现代”不只是一个时间概念,它被赋予了表述事物的属性或特性的含义。

人们用“现代的”和“传统的”来表述事物的不同特性,它们相对而存在。

两种特性的区别是动态的。

一种属性今天是“现代”的,可能到明天就变成了“传统”的。

仅仅从时间上看不能确定什么是“现代”的。

“现在存在的”东西不一定是“现代的”,而可能是“传统的”。

“现代”与“传统”不是绝对割裂或截然对立的,它们是历史进程中前后相继的环节。

现代是从传统中发展演进而来的。

何谓“现代化”——它的内涵科学研究要进行概念或范畴的界定。

我们要对“现代”和“现代化”(modernization)作必要的界定。

它们是什么内涵呢?欧洲中世纪以后人们用“现代”一词来指称他们那个时代。

但在现代化研究中所讲的“现代”,却有所不同,它主要指的是西方进入工业化以来的时期。

而“现代化”则意味着一个变化的过程,即从传统到现代的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包括什么具体内容,现在人们有不同理解。

人们容易认为它就是所谓“四个现代化”,或是认为它就是近代以来落后国家..在经济和技术上赶超先进国家的进程,或者认为现代化就是工业化,是非工业化国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

“现代化”是一个人类社会整体变化的进程对“现代化”的内容的恰当理解是: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种整体性变化,即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所有方面的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

但只是说明从“传统”到“现代”还是不能明确地说明“现代化”的内涵。

因为“传统”和“现代”在不同时空环境下含义不同。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

建立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和脉络梳理中华民族形成的过程,我们可以建立一下结构体系:中国古代边疆管理与民族融合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我们可以建立如下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国古代中央集权体制的发展框架现代化的世界进程——知识结构表这是我们解答叙述题的套路,有了这个法宝,任何叙述题、展板填空题我们都能以不变应万变,而在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中,也让我们宏观地把握各个知识点在历史发展中的地位与意义,避免了零星散乱的复习毛病。

总结史料分析题与论文题的答题步骤与技巧史料分析题被很多老师认为是历史高考的小论文,solo论文更被同学们视为噤若寒蝉,但是如果对题目进行归类和分析,我们不难看出这些题目的一些规律和和结构。

所以无论是史料分析题还是论文题有一定的层次感和逻辑性。

第一、观点清晰,通过归纳找出观点的通用性。

如2013年严复对进化论翻译的论文和2014年梁启超评价李鸿章的论文,其实是同一类型的题目,即“作者对西方思想的引进和人物的评价都是作者以引进西方思想与评价近代人物来表达自己思想和理念的目的,使作者的思想带有时代和个人的烙印。

”这种观点可以通过课堂和题目的答案进行归类总结,这样遇到陌生的论文史料就不会捉襟见肘了!第二、在论述中一定要做到“论从史出”,也就是俗话说的“引材料”概括归纳。

第三、不同的题目有不同的答题结构,如社会转型的史料分析,总观点往往是通过微观事件折射宏观的社会变迁,然后逐条分析材料展开其具体变化。

再如场景还原题(穿越题),其回答步骤一定要体现利弊和时代的关系,而最后不要忘记作为当时人,一定会对反对派的意见有妥协和让步,或者提出改进的方案。

我们以2013年李鸿章为同文馆辩护为例,可以从以下结构展开:以后再遇到场景还原辩论题,这个步骤是可以通用的。

我们以上海租界见闻为例,其步骤可以归纳为:而这个题目在其他高考论文中同样出现过,只不过换成了一个外国律师对租界法律的观察,都是只看到租界推动现代化的一面,而忽略了其危害性的一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3课现代化在英国的启动1.练习与思考l经济因素:圈地运动引发英国农业的革命性变化,为工业发展提供大量廉价劳动力;煤炭资源的开发和海外殖民地的拓展,为工业生产提供了能源、资金和原料:政治因素:君主立宪政体的确立,国内政局的长期稳定,以及英国政府推行重商主义政策,成为工业革命到来的政治前提。

科学技术:英国在实验科学和机械技术方面处于领先地位;先进的手工工场为大机器生产打下了良好基础。

2.练习与思考2经济:推动了生产力的大大提高,诸多部门实现了从手工生产到机器生产的过渡,从而使英国率先进人工业社会。

社会面貌:英国开始了城市化的进程,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英国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工业化国家和资本主义现代化的原型。

第34课现代化在欧洲的扩展1.练习与思考l内容:准许农民退出村社,并可以取得村社的份地作为私产;实行移民政策,把不满沙皇统治的农民迁往西西伯利亚和远东等边远地区。

影响:比较彻底地破坏了俄国传统的村社土地所有制,加速了农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

2.练习与思考2相同:和平、稳定的政治环境,国家的统一以及统治者有利予经济发展的政策,推动着各国的现代化进程。

不同:法国——通过政治变革,实现社会的现代化转型,法国成为近代国家政治现代化的榜样;俄国——通过沙俄主导下的改革走上现代化道路,但由于改革没有触及专制统治,未能使俄国现代化全面展开;德国——伴随着国家统一,走上现代化道路,但军国主义渗透到国家政治生活中,使德国具有很大的侵略性。

第35课现代化在北美、东亚的扩展1、练习与思考1独立后相对稳定的政治体制和自由传统;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源源不断的外来移民;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南北战争维护国家的统一,废除黑人奴隶制度,并以民主方式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政府鼓励私有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

2、练习与思考2经验:(1)善于将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结合,创造出新文化,促进现代化发展。

(2)明治维新,实行破旧立新的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

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制,实行内阁制,颁布宪法,建设现代政治制度;经济上,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和制度,建立现代工业;军事上:引进西方军事技术和军事人才,建立义务兵役制;文化上:向西方学习,兴办现代教育。

走上军国主义道路的原因:在向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保留了传统的天皇制,未能完全确立现代政治体制,国家权力掌握在官僚和军部手中,把军事工业放在发展的首位,宣扬武士道精神,为后来走向军国主义道路埋下了伏笔。

第36课 20世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调整与改革1.练习与思考l“自由放任”是早期资本主义发展的特征,信奉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观点,强调由市场这一“看不见的手”来调节私人经济,政府的职责十分有限,主要完成保护本国社会与人民的安全,建立并维护公共机关和公共工程等任务。

国家调控资本主义则改变了自由放任主义的传统原则,与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相契合,主张运用国家政权的力量积极干预经济和社会生活,美国罗斯福新政是一个重要开端。

2.练习与思考2“新经济”是指由高新技术推动的、持续的、低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主要以高新技术产业、金融业、通讯业和现代服务业等为主。

出现“新经济”的原因:20世纪90年代,在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率先实现了经济活动的网络化和数字化,并以此驱动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

美国在信息技术为核心的高新技术领域走在前头,以此推动经济活动方式的创新和经济效率的提高。

“新经济”并没有摆脱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厨期性起伏和危机现象,同时还带来了一些过去未曾遇到的新问题。

金融衍生产品的泡沫化与信用的过度发展,在缺乏有效监管和及时调节的情况下动摇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从而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重大隐患。

2008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金融危机暴露了“新经济”的不成熟及其蕴涵的风险。

3.练习与思考3本题提供以英国为典型的西方福利国家的材料,让学生对福利国家形成与存在的利弊做一全面、辩证的思考。

对于福利国家的讨论,可以有多种角度。

但在本课之中,至少应考虑以下两个方面:第一,从国家调控资本主义的角度出发,看福利国家在资本主义国家定位上的发展在这一方面,我们应看到它的两面性:一方面它反映了国家角色加强的普遍趋势,从而达到在一定程度上缓和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缩小社会贫富差距,普遍提升民众基本生活水平的目的,具有合理性;另一方面它又过于加强国家的干涉权力,从而有过犹不及的危险。

第二,从民众生活的角度出发,看福利国家在满足大众需求方面的作用和局限。

它一方面提高了生存质量,解决了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又容易养成懒汉思想,降低社会活力,增加社会负担。

总之,任何政策都有其两面性,西方福利国家的社会福利政策并非一成不变的,它往往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同状况而产生相应的变化和调整。

第37课苏联现代化道路的探索1.练习与思考l变化:赫鲁晓夫改革从批判个人崇拜开始,推进法制建设。

在经济上,通过调整农业政策、改革工业管理体制、加强价值规律的调节作用等措施,缓解了社会矛盾,改良了体制,促进了经济发展。

但是,改革是在旧体制框架内进行的,并在政策上表现出主观随意性,因此没有真正突破原有发展模式,同时也造成了一些混乱局面。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实行“新经济体制”,试图继续推进工业管理体制改革,对部分企业实行扩权。

但仍没有改变传统计划体制的基本框架,继续排斥市场机制。

勃列日涅夫领导时期,指导思想总体上趋向保守,改革思潮受到压制。

戈尔巴乔夫上台后则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力图迅速实现政治和经济体制的全面改革。

后形成了政治改革优先、用政治改革带动经济改革的思路。

但是,以政治多元化为目标的改革导致苏共领导地位的弱化和党的分裂,政局随之动荡,经济改革也陷入停滞,经济指标不断下滑,苏联陷入严重危机,最终,苏联解体。

异同点:异——第一,改革的性质不同。

前两次改革都在计划体制的框架内进行,后一次改革则有所突破。

第二,改革的结果不同。

赫鲁晓夫改革一度缓解了社会矛盾,改良了体制,促进了经济发展,但是造成了一些混乱局面。

勃列’日涅夫改革则成效不大,苏联经济发展停滞,社会矛盾不断积累。

戈尔巴乔夫改革则导致苏共领导地位的弱化和党的分裂,政局随之动荡,经济改革也陷入停滞,经济指标不断下滑,苏联陷入严重的危机。

同——都是由苏联党和国家领导人自上而下进行的改革;都涉及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改革;改革总体上都存在着不少问题。

2.练习与思考2“休克疗法”是俄罗斯总统叶利钦所推行的激进式经济改革。

这种办法并非俄罗斯首创,在俄之前,拉美、东欧一些国家已经采用过,其中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对于俄罗斯的“休克疗法”,国内外专家的评价也是贬褒不一,这从三段材料本身也可以感觉到。

一般来说,这种激进的经济改革主要通过价格自由化与大规模私有化来实现经济制度的根本改造。

这些措施的实行在俄罗斯导致了工业生产的急剧下降,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国民财富迅速向少数人转移,社会贫富差距急剧扩大,使得居民生活水平更是一落千丈,政府不得人心,一度还出现政治危机。

这些问题的出现说明任何政策都不可能是经济发展的灵丹妙药,南美小国玻利维亚曾运用“休克疗法”获得成功,但这个治疗方案,到了欧洲大国俄罗斯,却是药不对症,失去了效用。

可见,一味照搬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完全抛弃自主性,不顾自己国家的国情,想一步到位创造体制转轨的奇迹是不可能的。

当然,检验一项政策的成功有效与否,往往还要经历时间的考验,因为处于过程之中的状态并不是最终的结果。

“休克疗法”在俄罗斯的出现有其历史原因,其所造成的社会动荡和经济破坏同样也是不可避免的,况且也不能把俄罗斯经济形势的恶化简单说成是“休克疗法”造成的,还有其他许多因素。

第38课发展中的新兴大国1.练习与思考l种族主义制度不仅影响了南非经济现代化的步伐,而且还严重影响了它的政治现代化与国家形象。

种族主义制度造成了南非的二元经济结构,即白人的现代工业经济和黑人落后的农牧业经济,从而限制了国内市场的发展,并引发了种族之间的各种矛盾和冲突。

与此同时,种族主义制度也使南非越来越成为国际社会中的“孤家寡人”。

20世纪90年代起,南非启动了种族和解进程。

直到l994年,南非才废除了种族主义制度,走上了新的发展之路。

2.练习与思考2特点是推行负债发展战略,从内向性发展逐渐向外向型经济模式转轨。

负债发展模式既推动了国民经济在一定时期内的高速发展,但也导致外债激增、国家过度干预经济、贸易保护主义、经济效益低下等问题,从而在20世纪80年代引发了持续10年的债务危机与经济停滞。

20世纪90年代,巴西政府提出了“新巴西计划”,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逐渐向外向型经济模式转轨。

这一改革在90年代前半期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巴西与世界经济的联系大大加强,经济效益和竞争力都得到提升。

目前,巴西的经济结构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综合实力居拉美首位。

3.练习与思考3这一观点是有些偏颇的。

前提:国家真正意义上的独立、政治自主;拥有和平良好的发展环境。

印度1947年成为自治领到1950年印度共和国成立,在发展中,除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印巴冲突等问题外,没有发生大的战乱影响现代化进程,并且未受到国际社会或发达国家的封锁或制裁。

优势:(1)有较为强大的国家权力,尤其对地方,国家权力有较好的控制力与渗透力。

印度通过土改与对土邦政治权力与政治形式的改革(除部分特殊土邦)逐渐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存在一定程度的现代工业基础,英印时期在印度部分地区就开始进行现代工业建设。

(3)较易获得国际社会的支持,尤其是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外交支持。

印度现代化发展早期与英、美的关系尤为密切。

印度在国际社会中普遍寻求良好的关系,不局限于发达国家。

在苏联遭遇过挫折外,外交也大多颇有成效(1962年中印边境战争使印度政府形象有所损失)。

(4)有比较充足的自然资源。

(5)有较为广阔和未充分占有的市场,容易吸引投资与贸易。

问题:人口负担重;经济发展造成贫富差距扩大;民族矛盾与宗教矛盾,如印巴冲突(印度教徒与伊斯兰教徒、印度教与锡克教);边境领土争端,如中印边境问题、印巴克什米尔争端;中央政府与地方,印度国家政府与土邦政府之间的矛盾;传统遗留问题,印度特有的种姓问题;民主体制发展中国家还要面对不同政治派别之间的对立和冲突,可能形成政治动荡;政治团体领导人有家族内部交替的现象,不利于所谓民主政治的全面化合理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印度发展早期模式也存在这一问题;可能会依赖外国技术与资金的援助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