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部编本三年级语文17 饮湖上初晴后雨3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及《望洞庭》三首古诗,从不同角度描写了祖国的大好河山。
《望天门山》通过对天门山景象的描述,赞美了大自然的神奇壮丽,表达了作者乐观豪迈的感情;《饮湖上初晴后雨》抓住了夏季西湖时晴时雨的风光,以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绘,惟妙惟肖地勾画了西湖的美景;《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下边分享三首诗的原文和译文。
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译文】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译文】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译文】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唐】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篇二】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教案:望天门山教学要求:1.会认本课的7个生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山》。
教学重点: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大意。
教学难点: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贴。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观赏图片,揭示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大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山图片)2.师:大家知道这是哪里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山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又被叫做天门山,谁来说说自己看了这些图片之后有什么感受?3.师抽答。
4.大家都说了自己看了天门山的图片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人李白也去到了天门山,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山》这首诗。
5.下面请大家齐读课题--《望天门山》(教师板书课题)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指导生字的读音。
3.全班齐读,分小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示节奏划分,指导学生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示)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再请同学们自由朗读,标示出不理解的字、词。
(教师将诗句写在黑板上)2.指名反馈:哪些字、词无法理解?(天门:天门山。
中断:从中间割断。
至此回:到这里回旋。
出:耸出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
点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部编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202X
古诗是中华传统文化之林中的一朵奇葩。本课所选的三首古诗,描绘了长江波涛汹涌的壮观、西湖婀娜多姿的美妙、月光下洞庭山湖的空灵之美。让我们在品读古诗中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吧! 望天门山 饮湖上初晴后雨 望洞庭
李白:(701一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交朋友。 主要作品:《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后人评价: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主要作品:《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古代又称博望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天门由此得名。
西湖美景
春晓苏堤 断桥残雪 雷峰夕照 曲院风荷
洞庭湖:湖外有湖,湖中有山,风景迤逦,景色优美。 在古代曾被称为云梦、九江和重湖,位于中国湖南省北部,长江荆江河段以南,是中国第三大湖,仅次于青海湖、鄱阳湖,也是中国第二大淡水湖。
yí
抹
组词:涂抹 抹黑 门庭若市
mǒ
会认字
未
组词:未来 未必 前所未有
wèi
庭
组词:洞庭 庭院 门庭若市
tínɡ
会认字
磨
组词:磨面 磨练 磨合
mó
盘
组词:盘子 算盘 托盘
pán
至此: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 所以叫楚江。
开:劈开。
02
初步感知2
03
望天门山 解译诗题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年)赴江东途中行至天门山时所创作的一首七绝。 远远地看
人教版语文小学3上_第17课_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春晓苏堤 雷峰夕照
断桥残雪 曲院风荷
课后小结(一)
2023-2024学年秋季统编教材(部编版)《饮湖上初晴后雨》古诗,作者苏轼通过描
绘自己在西湖饮酒赏景的感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
1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
背景介绍:首先,我介绍了苏轼的生平和《饮湖上初晴后雨》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
解古诗的基本信息和背景知识。
逐句讲解:我逐句讲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了古诗的内容,通过讲解每个字的意思和上下文的联系,让学
生理解古诗的含义和表达方式。
朗读训练:我进行了朗读训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古诗的韵律和节奏,进一步理解
古诗的情感和艺术价值。
图像辅助:我利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展示了西湖的图片和视频,让学生更加直观地
饮酒(yǐn yǐnɡ)
空蒙(mén ménɡ)
总相宜(yí yì)
淡妆(zhuānɡ zhānɡ)
同步练习
2 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 诗人认为西湖晴天的景色比下雨天的
景色更美。
()
② 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说西湖像她一样
“淡妆浓抹总相宜”,所以西湖又被称为
西子湖。
()
课外拓展
饮湖上初晴后雨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其诗、词、赋、散文, 成就极高,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 文学史上罕见的全才。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生字学习
yǐn
饮酒
jìnɡ
镜子
chū
初次
解译诗题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饮酒 ➢ 1703年,苏轼任杭州通判期间曾在西湖
部编版三年级上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完整版教案
17古诗三首第二课时《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教学内容】《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选编本课的目的,主要是让学生了解古人对祖国山河的描写,在诵读过程中培养热爱祖国山河、热爱传统文化的感情。
根据三年级学生学习诗歌的要求,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诗歌的能力,重视读诗的方法,通过“美读”和“趣读”激发阅读的主动性,同时通过“有方法”“有层次”地读让学生学会读诗、品味诗歌语言,逐渐感悟出诗的意境,也有利于学生在语言实践中感悟积累和进行课外阅读延伸。
【教学目标】1.认识“宜、抹、亦”3个生字,诵读诗句,利用注释及学过的方法学习古诗。
2.借助图片,发挥想象,走进诗境,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文,背诵诗文,并体会诗人的感情。
3.在学习中感受西湖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语言,感悟诗歌意境。
【教学难点】欣赏古诗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朗读法。
【教学过程】一、趣味导课出示课题。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人们把杭州西湖比作人间天堂,是因为那里的景美、画美,所以从古至今有好多的文人墨客吟诗作画来赞美它。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如诗如画的西湖,(过渡揭题)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宋代诗人苏轼描写西湖的古诗《饮湖上初晴后雨》。
设计意图:美丽的“西湖十景”风光,优美的语言旁白,让学生对西湖的美有了最直观的感受,拉近了学生与西湖的空间距离,又营造了阅读期待。
二、整体感知1. 简介诗人及背景。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 教材解读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17《古诗三首》诗歌赏析教材解读一、《望天门山》赏析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作者:李白(701-762)当然是大家公认的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天才诗人之一,大多数人认为他同时也是一位伟大的词人。
他祖籍陇西(今甘肃),一说生于中亚,但少年时即生活在蜀地,壮年漫游天下,学道学剑,好酒任侠,笑傲王侯,一度入供奉,但不久便离开了,后竟被流放到夜郎(今贵州)。
他的诗,想象力“欲上青天揽明月”,气势如“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确无人能及。
北宋初年,人们发现《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和《忆秦娥》“秦娥梦断秦楼月”两词,又尊他为词的始祖。
有人怀疑那是后人所托,至今聚讼纷纭。
其实,李白的乐府诗,当时已被之管弦,就是词的滥觞了。
至于历来被称为“百代词曲之祖”的这两首词,格调高绝,气象阔大,如果不属于李白,又算作谁的作品为好呢?注释:天门山:在今安徽当涂县西南,有东西两山,东名东梁山(古称望博山),西名西梁山。
两山夹长江对峙耸立,犹如高大的天门,故名。
楚江:这一段长江古属楚地,故云。
赏析:壮丽的河山,使气度超凡的诗人兴味盎然;迷人的`风光,荡涤了才华横溢的谪仙在政治上的忧烦。
本诗以巨大的艺术力量,表现了李白对祖国山川无限热爱的情感。
碧水、青山、红日、白帆,构成了色彩鲜明的画面,让人赏心悦目,啧啧称羡。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赏析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注释】饮湖上:在湖中饮酒。
湖,即西湖。
水光潋滟:水面波光粼粼的样子。
方:正。
山色空濛:指在细雨中山色空灵迷蒙。
西子:指古代美女西施。
淡妆浓抹:淡雅的装扮或者浓艳的装扮。
相宜:合适。
【解读】这首诗也是诗人在杭州做官期间写的,也是写雨景,但是和前一首诗侧重点有所不同。
上一首诗是描写具体的一场阵雨,这首诗则是通过一次晴雨变化,对西湖做出了总体评价。
新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公开课教案_9
部编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17课饮湖上初晴后雨磨课心得:俗话说的好:“磨刀不误砍柴工。
”要上好一节课也是如此。
选择上《饮湖上初晴后雨》完全出自我个人对古诗的偏爱。
最初在备《饮湖上初晴后雨》这节课之前,我认真阅读了(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统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教材解析和众多名师的备课指南,同时也阅读了大量与作者及西湖有关的资料。
做了充分的准备,在深入钻研教材之后,我以“初读古诗,感知古诗的韵味美;对比阅读,感受西湖的不同美;拓展延伸,领略祖国的风光美”为主线设计了本节课。
但每次备课我总是有很多想法和顾忌。
这个也想讲,那个要说,生怕哪个遗漏了。
同时又担心这样表达三年级的孩子是否听得懂;那样设计,对学生来说是不是太深。
总之一句话,思绪如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第一次试上发现课堂容量太大,四十分钟根本无法上完。
第二次是试上发现难点无法突破。
第三次……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
在一次磨课中,在和学校老师们一次次深入的交流和讨论后,我的教学目标渐渐明确了,教学思路也越来越清晰,最终向大家呈现了这样一节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古诗课堂。
教材分析:《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组的第一篇课文《古诗三首》中的第二首。
本组课文以“壮丽的祖国山河”为专题组织单元。
这篇课文包括《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三首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是诗人苏轼在公元1073年在杭州任通判时写的。
这一天,诗人到西湖游览,起初阳光明媚,阳光照射到湖面,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非常美丽。
后来天色转阴,下起雨来,在雨幕笼罩下,西湖雨雾迷茫,山色朦胧,也别有一番情调。
在善于领略自然美景的诗人眼中,西湖的晴姿和雨态都是美好奇妙的。
“晴方好”“雨亦奇”,是诗人对西湖美景的赞誉。
诗的后两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奇妙而又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通过语文学习,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手法,描绘了天门山雄伟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杰作。
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把西湖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
诗人以洞庭湖为背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湖光秋月、君山的景色,表现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阅读教材和教辅材料或请教语文老师,了解更多具体信息。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望洞庭)》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断duàn(中断、断绝、一刀两断)楚chǔ(楚国、楚歌、楚楚动人)至zhì(至此、至今、自始至终)孤gū(孤单、孤雁、一意孤行)帆fān(帆船、孤帆、一帆风顺)饮yǐn(饮酒、畅饮、饮水思源)初chū(初晴、初升、大梦初醒)镜jìng(镜子、铜镜、眼镜)未wèi(未来、未知、素未谋面)磨mó(磨刀、磨难、不可磨灭)遥yáo(遥望、遥控、遥遥相对)银yín(白银、银两、银发)盘pán(盘子、棋盘、盘问)二、我会认亦yì(亦是、亦然、人云亦云)抹mǒ(涂抹、浓妆淡抹、搽油抹粉)宜yí(相宜、宜居、因地制宜)三、多音字抹mǒ(涂抹)mā(抹布)磨mó(磨难)mò(磨盘)四、古诗大意《望天门山》:天门山被长江从中断开,分为两座山。
碧绿的长江水向东边流到这儿突然转了个弯,向北流去。
两岸边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我乘着一叶孤舟从旭日东升的远处慢慢驶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晴天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而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望洞庭》:秋夜,皎洁明月的清光与清澈明净的洞庭湖的水色交相辉映,融为一体。
因为没有风,湖面平静的像一面未经磨平的镜子,没有一丝波纹。
月光下,洞庭山显得更加青翠,洞庭湖显得更加清澈远远望去,如同一只晶莹剔透的银盘里放了一颗小巧玲珑的青螺,十分惹人喜爱。
五、问题归纳1.《望天门山》作者望到了哪些景物,是怎么望的?《望天门山》描写了:楚江、青山、碧水、白帆和红花日,作者按照从近到远的顺序描写的。
2.《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的。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饮湖上初晴后雨》3
人教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超多互动!超多素材!总有你喜欢的。为教学插上翅膀!
1.了解诗人明诗题。
苏轼
饮湖上初晴后雨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解词连句知大意。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空蒙:雾气迷茫的样子。 方好:正好。 亦: 也。 欲: 想要。 西子:西施。春秋时代越国有名的美女。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抹,涂脂抹粉。 相宜:合适。
根据《望天门山》这首诗意, 参考书上的插图,你也用彩笔画一 幅图。
你还知道哪些描写祖国风光的 古诗,读给大家听。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3.展开想象悟诗意。
晴天西湖
雨天西湖
4.朗读背诵再传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浓妆/淡抹/总/相宜。
六月二十七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三年级上册语文人教部编版 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 教案
饮湖上初晴后雨?课堂学习单
一、给下面的字选择正确读音,用“√〞表示。
妆〔zhuāng zhāng〕亦〔yìyī〕
潋滟〔liăn yàn liàn yàn〕
二、圈出诗句中的错别字,并在括号里改正。
水光潋滟睛方好,山色空蒙雨弈奇〔〕〔〕
三、词语解释连线题。
潋滟雨雾迷蒙的样子。
空蒙适宜。
奇奇妙。
相宜波光闪动的样子。
四、阅读与理解。
1.?饮湖上初晴后雨?的作者是〔〕代诗人〔〕。
2.这首诗主要描绘的是西湖〔〕和〔〕时的湖光山色。
表达了诗人
对大西湖美景的〔〕之情。
3.西子是〔〕时期〔〕国的美女。
4.文中“欲把西湖比西子〞运用的是〔〕修辞手法。
5.根据句子的意思选出相应的诗句,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阳光的照耀下,西湖水波荡漾,波光闪闪,非常美丽;在雨幕覆盖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假设有假设无,非常奇妙。
〔〕
A.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备注:1、堂上完成第一到第三题;课后完成第四题
2、?课堂学习单?以?阳光评价?为主要参考。
译文诗:
西湖上荡舟饮酒赏晴雨美景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
西湖水波荡漾,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
在阴雨的天气里,
山峦在细雨中迷蒙一片,
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假如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
那么晴朗的西湖就如浓妆的西施,
雨天的西湖就像淡妆的西施,
都是同样的美丽无比。
部编三上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苏轼(1037-1101),字子 瞻,世称苏东坡。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有《东坡七集》 《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 世。《饮湖上初晴后雨》是由两 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 是其中一首。
朗读课文 扫清障碍
我会认
yì
mǒ
yí
人云亦云 淡妆浓抹总相宜
多音字
抹
mǒ
淡妆浓抹总相宜。
mā
我拿起抹布帮妈妈擦玻璃。
庭湖湖光秋月相互映 衬的画面。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一起解诗题
望洞庭
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省北部。 望洞庭湖看见的景象。
夜晚的洞庭湖是什么样的景色?
一起解诗意 相互
和谐,这里指水色与 月光融为一体。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夜晚的洞庭湖湖光 和秋月相互映照, 优美、平静。
指湖面。潭,
诗意:秋月映照下的洞庭湖,湖面
水很深的湖。 风平浪静,犹如一面尚未打磨的镜子。
老师范读,学生齐读,边读边想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朗读指导 这两句话在朗读的时候 语气要轻柔、读出湖光秋色 相映成趣的和谐画面。
想一想: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 千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 光下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 风”,波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他可能会说:晴 天雨天都这么美, 我真舍不得离开呀!
诗人怎样表现西湖的美丽 绰约的?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即西施,春秋时代 越国的美女。
诗意:
不管怎么打扮都是美的,写出了 西湖景色的美不胜收。
如果要把西湖比作美女西 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的适宜。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图文讲解+练习全知识点走近作者:李白(701- -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
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
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
代表诗作有《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
苏轼(1037- 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北宋文学家、书画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合称“三苏”。
代表作有《赠刘景文》《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等。
刘禹锡(772- -842) 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自言系出中山(今河北定州)。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代表作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难点探究:1.《望天门山》的作者是在什么地方“望”天门山的?从“孤帆一片日边来”可以知道,作者是在行进的小船上“望”天门山。
他正乘风破浪,越来越靠近天门山,此时他看到了“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的情景。
2.《望洞庭》的作者是从什么角度“望”洞庭的?与《望天门山》不同,作者是从不同的角度“望”洞庭的。
先近望,看到了水月交融、湖平如镜的景象;接着“遥望",看到了山水青翠、君山如青螺的景象。
潭面如镜,湖水如盘,君山如螺,观察细致,描写生动。
主题归纳:主题:《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的雄奇秀丽的景色。
《饮湖上初晴后雨》描绘的是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望洞庭》用轻快的笔触,勾勒出一幅优美的洞庭秋月图,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美景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感悟:美丽的景色比比皆是,只要我们有一颗善感的心灵,再普通的景色也能生出不一样的风情。
乘一叶孤舟,顺流而下;坐湖中小亭,笑赏烟霞。
让我们记下心中的感悟,成就新的诗篇。
课后习题答案: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背诵课文。
默写《望天门山》。
点拔:背诵古诗前,要熟读古诗。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 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部编版) (共18张PPT)
主要代表作品:《饮湖上初晴后雨》、《六 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念奴娇·赤壁怀 古》、《水调歌头·几时有》。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饮湖上初晴后雨
01 学习目标
02 学习字词
03 学习诗文
04
布置作业
学习 目标
饮湖上初晴后雨
1.会写1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 感受诗句的优美。
学习 字词
饮湖上初晴后雨
zhuānɡ 化妆
妆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众人称其为“苏东坡”。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通过朗读,这首诗中哪些词语意 思你不了解呢?请大家分组来讨论。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潋滟:形容水波荡漾。 方好:正好。 空濛:形容景物迷茫。 亦:也,也是。 西子:指春秋时越国美女西施。 淡妆:淡雅的妆饰。 浓抹:浓艳华丽的了这些字词的意思,你明 白每句诗的意思吗?用自己的话说 一说。
若把西湖当作是美女西施,淡妆 浓抹都是那么合适,美丽多娇。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感悟思考:
1.诗的前两句写了什么风景? 2.诗人为什么要把西湖比作“西子”?
学习 诗文
饮湖上初晴后雨
西施无论是浓施粉黛还是淡描娥 眉,总是风姿绰约;西湖不管晴姿雨 态还是花朝月夕,都美好无比,令人 神往。诗人抓住了这两者的类似之处, 写出了西湖的神韵。
人教版 三年级上 语文17古诗三首 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 饮湖上初晴后雨
语文部编版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晴天的西湖(好)
作者简介
雨天的西湖(奇)
新课导入
雷峰夕照
新课导入
断桥残雪
新课导入
三潭印月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 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苏 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题西林 壁》等。
理解诗歌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在晴日的阳光照射下,西湖水波荡漾,闪烁着粼粼 的金光,风景秀丽;在阴雨的天气里,山峦在细雨 中迷蒙一片,别有一种奇特的美。
细读感悟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字词梳理
欲:想要;
欲把西湖比西子,
相宜:合适。
淡妆浓抹总相宜。
浓抹:浓艳华丽的打扮。 淡妆:淡雅朴素的装饰。
的话,那就太贴切了! 不管是淡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 得十分美丽。
美图欣赏
美图欣赏饮湖上初晴后雨 NhomakorabeaPART.01
细读感悟
细读感悟
水
山
光
色
潋
空
滟
蒙
晴
雨
方
亦
好
奇
古诗翻译
你读我诵——古今对译
读:波光粼粼(lín)的水面在阳光的照耀下十分美丽。 诵:水光潋滟晴方好, 读:小雨中,对面的群山显得十分迷蒙,在云雾中若隐若现。 诵:山色空蒙雨亦奇。 读:要是把西湖比做天生丽质的绝代美女西施的话,那就太贴 切了! 诵:欲把西湖比西子, 读:西施不管是淡雅的装饰还是浓艳华丽的打扮,都显得十分 美丽。 诵:淡妆浓抹总相宜。
三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上册)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可插入西湖山色空蒙风光的图片)
山色空蒙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可插入西施浣纱图)
欲把西湖比西子
请大家讨论这个 比喻究竟好在哪里。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一:洞庭湖的湖面就像一面没有磨过的镜子。 比喻二:洞庭湖就像一个白银盘。 比喻三:洞庭湖中的君山就像一颗青色的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为什么强调“镜未 磨”
洞庭湖
约个西湖那么大
君 山
①青黑色的螺。
②美女的螺形发髻。
你觉得这些动词里,哪一个用得 碧水东流至此回。
特别好,给你带来了丰富的感受?
小组讨论。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唐玄宗开元 十三 年,24 岁的李白怀着济世安民的 雄心壮志,又带着对前途的忐忑之心,离开家乡,仗剑 远游。他是沿着长江一路沿流而下。现在,他坐船到了 “天门山”这个地方,忍不住写诗一首。
很多人说,李白不仅是在赞美大自然的神奇壮丽, 更是在表达自己乐观、豪迈、自由、洒脱的精神风貌。 你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 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统编版教材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17 古诗三首
望天门山
望天门山
三年级上册语文课件17《古诗三首》饮湖上初晴后雨人教部编版
我会认
yì mǒ
yí
亦抹宜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 三首》 饮湖上 初晴后 雨人教 部编版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 三首》 饮湖上 初晴后 雨人教 部编版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我会写
饮(冷饮) 奇(奇怪)
初(初晴)
蒙(空蒙)
课文讲解
要求:理解诗句大意。
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微波粼粼, 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 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隐若 现,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 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适宜。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 三首》 饮湖上 初晴后 雨人教 部编版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
谢谢观看
手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 三首》 饮湖上 初晴后 雨人教 部编版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妆(化妆)
浓(浓烟)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 三首》 饮湖上 初晴后 雨人教 部编版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 三首》 饮湖上 初晴后 雨人教 部编版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我会写
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空蒙:云雾迷茫的样子。 亦:也。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相宜:也显得十分美丽。
统编版课件优秀课件三年级上册语文 课件17 《古诗 三首》 饮湖上 初晴后 雨人教 部编版p pt课件 部编版 课件
课文讲解
要求:齐读诗歌。 思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山水的喜爱 与赞美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饮湖上初晴后雨》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亦、妆”两个生字,借助有关注释,结合课外资料,正确理解重点词语以及诗句的意思。
2、能入情入境地朗读全诗,并背诵。
3、体会诗人奇妙的想象和贴切的比喻。
感受西湖之美。
4、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
1、认读了“亦、妆”两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背诵古诗。
2、逐步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
教学难点
1、体会诗的意境。
2、培养生热爱祖国的感情。
教学准备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由景入诗。
1、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你去过杭州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
西湖的美景吧。
(课件播放西湖的美丽图片)
2、观赏了西湖的美景,请说说西湖留给你怎样的印象,有什么感受?
3、导入课题:是呀,西湖是一首诗,一幅画,一个美丽的故事。
宋代诗人苏轼
在杭州为官时,除了造福百姓,也被西湖的美景深深地陶醉,写下了不少赞美的诗篇。
我们今天要学的就是他写的描写西湖的经典名篇《饮湖上初晴后雨》。
这也是一首写景状物的诗。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4、从课题中你知道了什么?从哪里知道的?懂了题目的意思再读题目。
一、自主读诗,领会诗意
1、请同学们打开书,借助拼音自由地读读这首诗。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出示生字卡片,生自主交流识记生字“亦、妆”。
3、同桌互相读,要认真听别人读,若读错了要当小老师教读。
4、师检测读书情况,抽生读并评价。
5、请学生试着用以前读诗的方法自由读出诗的韵味。
6、古人读诗,摇头晃脑,非常有韵味,一起来读出诗的节奏美。
(出示课件)
7、咱们以前学过很多古诗,相信你们已经掌握了很多理解诗意思的方法。
请介绍一下(借助注释、查阅资料、查字典、问同学等)
8、学习小组合作,用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弄懂诗句的意思。
师随机点拨。
三、品读诗句
1、感受晴天西湖的秀美。
(1)诗中哪一句写出了晴天西湖的美景?(课件出示句子)
(2)读诗想象画面:水光潋滟是什么样子的?(欣赏课件)生说画面。
(3)引导生用别的词来表现(波光粼粼、银光闪闪等)
(4)夏日,如果你和诗人来到西湖荡舟游玩,除了看到波光粼粼的湖面,还会看到什么?引导生说句子。
(鱼,荷花等)
(5)看到这么美的湖光山色,你想怎么夸晴天的西湖?诗中用了哪个字概括?
板书晴好
(6)假如你此时泛舟湖上,你的心情怎样?想象画面把这种感觉带进诗里读出来。
(抽生读|、齐读等)
2、感受雨中西湖的神奇
过渡:正当诗人被西湖晴天的美景深深吸引的时候,这时下起了蒙蒙细雨,哪句雨了雨天的景色(课件出示山色空蒙雨亦奇)
(1)生理解“亦、奇”的意思。
板书雨奇
(2)理解“空蒙”。
西湖的群山在云雾迷茫时,又会是怎样?让我们来欣赏一下。
(3)生用完整的句子谈画面。
(下起了雨,西湖的群山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如同神话中的仙境,好象批上一层薄薄的轻纱。
生读出想象的画面师适时指导。
)(4)师引读诗句
因为有雨,西湖的柳枝更柔美了,诗人不禁吟诵: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花更鲜艳了,诗人不禁赞叹:生接读。
因为有雨,西湖的小草更娇嫩了,诗人不禁感叹:生接读。
小结:西湖晴天的景色恰恰好,雨天的景色也很奇特。
如此美景难怪诗人心情大好。
男生阳光、开朗读晴天的诗句,女生柔情似水读雨天的诗句。
(5)练习说比喻句。
这么迷离的西湖,你想把她比作什么?用“好像、仿佛、如同”等说一说。
四、揣摩语言,感悟诗情。
1、诗人把西湖比作什么?请齐读后两句。
(课件出示后两句)
2、介绍西子。
西子即西施,是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
(出示课件)所以今天很多人把西湖又叫做西子湖或西子姑娘。
3、淡妆指的西湖什么时候的景色,那浓抹又是什么时候?淡妆或浓抹适合西子姑娘吗?书上用了一个什么词?总相宜是什么意思?
4、一个美妙而贴切的比喻,写出了西湖的神韵,西施无论略施粉黛还是浓妆艳抹都是那么楚楚动人,西湖无论是晴天还是雨天,无论春天还是秋天都如此神齐美丽,所以诗人如此感叹,生接。
五、诵读古诗,升华感情。
1、让我们和苏轼一起坐在船上,快乐的感受着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吧,齐读古诗。
2、同学们,读诗就是和诗人一起体验,一块创作,让我们和苏轼一样带着醉意,读。
3、练背。
赞美西湖的诗句不胜枚局,但是苏轼对西湖的赞美是无人能比的,让我们把着千古名句永远记在心间吧。
请同学们齐背古诗。
六、拓展阅读《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课件出示。
七、作业: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提示自学古诗方法。
一读通、二明意、三悟情。
八、读本单元导语,培养生的爱国情感。
板书饮湖上初晴后雨
晴方好
雨亦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