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校企资源,提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一、概括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更好地满足社会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通过对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探讨如何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教育质量,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本文首先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面临的挑战与问题,包括校企合作的深度不足、课程体系与企业需求脱节、教师队伍建设滞后等。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如加强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构建校企共建课程体系、推进教师队伍建设等。
同时本文还探讨了校企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如开展产教融合项目、实施实习实训教学改革、推动创新创业教育等。
本文通过实地调查与案例分析,验证了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有效性,为高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借鉴。
1. 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背景和意义;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人才培养已经成为各国政府和企业关注的焦点。
在我国高职院校作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的研究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近年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战略目标。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推动产教融合、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等。
在这个背景下,高职院校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应运而生,成为推动高职教育改革的重要手段。
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可以使高职院校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有利于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有助于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机构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
有利于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
通过校企合作,高职院校可以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
校企合作下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策
浅析校企合作下的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对策【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校企合作所谓职业道德,是社会一般道德在职业中的具体体现,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职业生活中应当遵循的具有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职业道德调节从业人员内部的关系,以及从业人员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不仅关系着个人的名誉和形象,还与公司、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声望和利益密切相关。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质量的需求也日益提高,绝大多数用人单位首先看重的是员工的职业道德素质,并以此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
职业教育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就业教育,以直接为社会输送人才为目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遵循教育规律,要遵循特定行业的人才需求规律。
校企合作改变了传统教育的培养,使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训,既能体现职业道德教育的本质要求,也能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时代要求。
但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校“热”企“冷”的现象,学校和企业双方未能在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中发挥应有的教育合力,直接影响着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实际效果。
1 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现状分析调查显示企业在聘用员工时,首先愿意选用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次是应届中职毕业生,再次是应届大专院校毕业生。
中职生在工作中虽不如前者上手快,但起薪水平低,数量多,且易管理;而与后者相比,中职生有一定专业技能,动手能力强,优势非常明显。
但被调研的企业也普遍反映目前中职毕业生存在很多问题,尤其是在品行、素养及职业道德等方面。
这很大程度上受制于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
通过分析和研究,我们不难发现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以下三大问题:1.1 重专业技能培养,忽视职业道德教育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很多学校普遍存在特别重视抓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而忽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
在这种认识思想的指导下,很多职业技术学校把工作的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传授上,不重视职业道德专职教师的引进与培训,在这一课程上投入的时间、精力、物力等相对较少,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在内心都把职业道德课作为“副科”、边缘课程而不予重视。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探索[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是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如何使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本文指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产生的原因,探索教育的有效途径,增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校企合作是教学与生产实践相结合,学校和企业实现优势互补,资源互用,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技能型技术人才的培养质量,使学校教育及企业管理更加现代化,实现学校与企业共赢的有效途径,也是解决我国高等教育重理论轻实践、学术型、工程型人才与技术型人才出现断层问题的重要举措。
在校企合作模式下,如何培养高职学生具备社会需求的知识与良好的品德修养,健康的心理素质及敬业精神,在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中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者探讨的重要课题,对于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一、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现状1.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政治素养、思想品德、职业道德等传统的教育内容主要是以教材为主的课堂教学,并未遵循校企合作的特点充分考虑到企业的实际需求作相应调整;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方法上,经常存在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不对接的现象,很多思想政治工作者仍以灌输式教育为主的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方法,空泛、说教意味浓烈,缺乏吸引力,不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思想不重视,认识不到位。
在当前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院校教学过程中,学校更多关注的是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及教学计划,忽视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为高职院校只需技能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有可无,导致思想政治教师队伍基础薄弱。
2.高职学生群体的特殊性(1)认知方面存在的误区高职院校的招生对象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与高中同等学历的学生,录取批次在本科之后,大部分高职学生中学时成绩不理想,自信心不强,尤其一些学生经过了努力仍然上不了本科学校,就认为自己是高考中的失败者,产生强烈的失落感和自卑心理,变得焦虑无所适从,迷茫彷徨,甚至不服从学校严格的管理,管理越严,逆反心理越严重。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
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摘要]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起到很大的作用,是一种相对高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文章分析了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给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和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视野下的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措施。
[关键词]校企合作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时期,随着高职院校改革的不断深入,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应运而生。
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的思想也在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面对这样的情况,高职院校利用开展专业实习的机会与企业进行教学合作,充分围绕高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目标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这是提高高职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改革的新尝试,也是新时期高职院校与企业一起发展的重要条件。
虽然校企合作既会给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很好的机遇,发挥积极的作用,但同时也会给高职院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一些新的问题。
一、校企合作办学给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机遇1.树立学习目标,推动高职学生的职业化发展。
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度过,跟社会接触的机会比较少,校企联合办学给高职院校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接触社会的机会。
学生与社会进行直接的接触,在企业中感受企业特有的文化以及企业员工的职业素养。
在进入企业实习后,学生学会了主动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明白了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工作中的作用。
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学生能够体会自身的使命和责任感,认清自己的实际状况,找出自身的不足之处,摆正自己的位置,在工作中树立目标,有一种危机感和使命感以及时不待我的紧迫感。
在之后的学习中,学生能够更加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端正学习态度,苦练专业技术,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校企合作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与企业的文化紧密结合,学生能够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工作的真实性,能够体会到企业对员工的严格要求,这能够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为进入社会做好准备,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
校企融合,协同育人,积极推进教师教育内涵式发展1. 引言1.1 校企融合的意义校企融合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模式。
校企融合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实践机会,使教育更贴近社会需求。
校企合作也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抓住市场需求,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和知名度。
通过与企业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动态,从而调整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使教育更符合时代需求。
校企融合还可以为学校带来更多的资源支持,促进学校的发展和进步。
校企融合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也有助于学校的整体提升,是教育领域的一种重要发展模式。
1.2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协同育人是一种全新的育人理念,强调学校和企业之间共同育人,共同负责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协同育人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协同育人可以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的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全面更优质的教育培训。
学校拥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教学经验,而企业则有实践性强、市场导向的特点,两者结合起来可以有效地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获得更好的教育体验。
协同育人可以更好地满足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和专业化。
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协同培养,可以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为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贡献。
协同育人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之间的深度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教育生态。
学校和企业的合作不仅可以促进教学资源的共享和互补,还可以促进教师和企业员工的教学经验和工作经验的交流,为双方带来更多的想法和启发,推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协同育人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学校和企业应该加强合作,共同推动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1.3 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教师的角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教育素养和跨学科的能力。
教师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可以使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思考、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考
高 等 职业 教育 是 伴 随着 经 济 建设 与 社 会 发 展 而 出 现 的 一 种 新 型 的 高 等 教育 类 型 .肩 负 着 大规 模 培 养技 术应 用 型 人 才 的重 要 历 史 使命 .在 我 国社 会 主 义 现 代 化 建设 进 程 中 具 有 不 可 替 代 的 重 要 作 用 。对 于高 职 院 校 而 言 , 以教 学 工 作 为 主 , 培 养 合 格 人 才 , 该 成 为 我 们 长期 坚 持 的基 本 办 学 指 导 思 想 。 应 高 职 院校 培 养 的 学 生 。 该 是 有 一定 基 础 理 论 知识 、 强 的动 手 应 较 实 践 能 力 、 高 的职 业 道 德 素 质 的 主要 面 向基 层 、 向生 产 经 较 面 营服 务 一 线 的中 高 级 职 业技 术 应 用 型 人 才 。为 更 好 的实 现 培 养 目标 ,工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一 培 养 模 式 孕 育 而 生 。广 义 “ 校 这 而 言就 是 利 用 学 校 、 会 两 种 教 育 资 源 和 教 育 环 境 。 学 习期 社 在 间 交替 安 排 学 校 理 论 课 程 学 习 和 校外 顶 岗 工作 ,对 学生 进 行 “ 识 + 力+ 知 能 素质 ” 养 的 一种 教 育 培 养 模 式 。 它 是 现代 职业 培 教 育 发 展 的重 要 方 向 , 现 了 职业 教 育 新 的 价 值 取 向 、 的人 体 新 二、工学结合 、 “ 校企合作” 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 才 培 养 观 和新 的职 业 教 育 指 导 思 想 。 传统 的 思 想 政 治教 育 工 教育工作的促进作用 作 , 何 在 新 模 式 、 形 势 下顺 利 转 型 与 之 相 适 应 。 如 新 已成 为 广 “ 学结合 、 企合作” 工 校 培养 模 式 将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战 线 由 大 高 职 院 校 学 生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者需 要 思考 的问 题 。 学 校 延 伸 到 了 企 业 、 会 。使 学 生 真 正 体 会 到 社 会 竞 争 严 酷 、 社 “ 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培养模 式给高职学生 思想政治 深 入 了解 企 业所 需 人 才 综 合 素 质 的 要求 、加 深 了 对社 会 的认 教育工作提 出的新问题 知程度 。这样 , 学生亲身体验的感受 。 比传统的说教的效果要 “ 工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养模 式最 主要 的表 现 形 式 。 是 好 的多 . 校 培 就 更加 符 合 德 育 的 规 律 。 学 生 不 再 单 纯 的 只从 课 堂上 学 习理 论 知 识 ,更 重 要 的 是 要 将 (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养 模 式 为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提 一 、工 校 培 学 到 的知 识 用 于 实 践 .那 么就 要 求 学 生 必 须 到 企 业 的 具 体 生 供 了 新 平 台 产 岗位 上 去 锻 炼 、 实 习 。从 校 园 到 企 业 , 两 种 截 然 不 同 的 去 在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养 模 式 彻 底 改 变 了长 期 以 来 高 工 校 培 环 境 下 。 育 者 、 教 育 者 、 想 政 治 教 育 的 内容 和 方 法 、 会 职 学 校思 想 政 治 素 质 教 育 以学 校 和 课 堂 为 中心 的传 统 教 育 模 教 受 思 社 环 境 及 其 所 提 供 的 教 育 支 撑条 件 ,这 四个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过 程 式 。 生 通 过 参 加 顶 岗实 习 , 以 了解 和 熟 悉 企 业 的生 产经 营 学 可 的 主要 因素 都 发 生 了一 定 变 化 , 教 育 工 作 难 度 加 大 。 使 给我 们 管 理 模式 ,特 别 是 对 产 品 的 生 产过 程 及 技 术 有 了更 直 观 的认 提 出 了新 问题 。 识 , 利 于 提 高 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 有 促使 学 生 主动 加 强 专 业 知 ( ) 一 思想 政 治 教 育 者 即 实 施 主体 的 变化 识 的 学 习 和技 能 的训 练 。 外 。 们还 能 充 分 体 验 到 社 会 的竞 此 他 在“ 学结合 、 企合作” 工 校 培养 模 式 下 。 育 实 施 主 体 由 单 争 压 力 和 职业 责任 。 而激 发学 习专 业 知 识 与 技 能 的意 识 , 教 从 增 纯 学 校 教 师担 任 的单 一 模 式 , 变 为 学 校 与 企 业 共 同管 理 、 转 学 强 学 习 的 主 动性 、 目的 性 , 正 学 习 态度 , 力 提 高 专 业 技 能 。 端 努 校 教 师 与企 业 指 导 人 员 共 同担 任 的 复 合 型模 式 。 各 种 教 育 实 这 样 , 学 生 在 体 验 中 感 悟 、 让 体验 中 受 教 育 , 大 充 实 了思 想 大 施 主体 的教 育 、 训 方 式 不 同 , 教 育 形 式 上 也 有 很 大 差 别 。 政 治 教 育 的 职 业道 德 和 职 业 素 质 教 育 内 容 。 培 在 学 生 需 要 一定 的 时 间来 适 应 。这 也 给 思 想 政 治 教 育 工 作 带 来 ( ) “ 学 结 合 、 企 合 作 ” 养 模 式 有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良 二 、工 校 培 定难 度 。 好 的职 业 道 德 、 高学 生 综 合 素 质 。 强 就 业 竞争 力 提 增 ( ) 二 受教 育者 即教 育 对 象 的 变 化 企 业 环 境 对 学 生思 想 品德 的 塑 造 具 有 积 极 作 用 。特 别 是 学 生 在 校 学 习期 间 , 位 是单 纯 的学 习理 论 知识 者 . 习 定 学 对学 生 职 业 道 德 的 塑造 , 业 品 格 、 业 素 质 的 养 成 具 有 更 加 职 职 压力较小 。 而一旦进入企业实习 , 学生就转变 成为学生与职业 直接 的作 用 ,对 学 生 思想 品德 具 有 积 极 的 熏 陶 和 潜 移 默 化 作 者兼具的复合角色 , 学习 、 工作压力陡升。 随着身份的变化 。 企 用 。 企 合 作模 式 中 , 生在 校 学 习的 职 业 道德 理论 与 感 受 到 校 学 业 对 学 生 会 像 对 待员 工一 样 严 格 要 求 .但 学 生 可 能 还 没 有 完 的企 业 文 化 相 结 合 , 以迅 速 转 化 为 现 实 的 职 业行 为 当 中 , 可 促 成 角 色 的 转 变 。 无 法 立 即 适应 严 格 的劳 动 纪 律 . 乏 克 服 困 进学 生养 成 了 良好 职业 习惯 ,引 领 学 生 不 断 加 强 职 业 道 德 方 如 缺 难 的决 心 和 毅 力 、 劳 动 报 酬 及 工 作 环境 要 求 过 高 等 。 生 会 面 的 养成 。 对 学
校企文化融合背景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校企文化融合背景对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摘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下,校企之间文化的互融、互动、互惠逐渐成为校企合作的新取向。
在校企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改变高职院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顺应职业教育环境的变迁和发展的趋势,成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校企文化融合思想政治教育现阶段,随着高职教育内容和形式的更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
社会呼唤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并重的复合型人才,在此背景下,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逐渐成为众多高校人才培养的必然选择。
“工学结合”的高职治学模式下,文化与技术交互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逐渐成为高校人才培养的主要模式。
当前,在校企文化交互并逐步融合的背景下,为迎合时代发展要求,传统的高职教育理念正逐步发生改变,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如何在理论知识讲授的同时穿插实践技能培训,是当前众多高校开展实践教学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校企文化融合给高职学生思政教育带来的新机遇1.1 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助其成才。
接收高职教育的学生,其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念正处在觉醒和探索阶段,其对社会的认知在一天天发生改变,思想动态十分活跃。
校企合作办学,通过岗前培训让学生直接参与企业运作,身临其境地感知企业文化及其先进的经营理念,切实体会企业与企业之间以及人才与人才之间激烈的竞争态势,了解企业与人才之间竞争与合作并存的微妙关系,端正学生对知识技能的思想认知,使其充分认识到知识与技能对于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同时感受到职业责任和竞争压力,从而使其产生职业紧迫感、危机感和使命感,使其端正学习态度,产生学习动力,激发其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热情,不断寻求自我能力的提升。
1.2 可以塑造良好品德,有利于高职学生成人。
校企结合的办学模式,能使优秀的企业文化渗透到校园文化中,以企业的视角、企业的处事方式引导学生辩证的看待理想与现实、纪律与自由、公平与效率、自主与监督、协作与竞争之间的关系,使他们更加理性地看待职业道德和社会发展,敦促其端正思想认识,树立高尚的理想,在奋斗中逐渐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将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校企深度融合努力增强职业道德教育实效——以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系为例
职业道德 内容相分 离的专 业课程教 材弊病。 学院机
电系在这方 面率先 垂范,起 到 了 ” 于“ 重 言教 ” 。对 学生进行 行 业职 业道 德行 为规 范 的养成 教 育 , 并非 简单 的
方面 . 组织校 内理论 知识扎 实 、 专业 实践经验 丰
课程 教 材建 设 , 过 去专 业课 程 教材 将 行 业 职业 对 道德 与专 业理论 知 识 、 业技 能相分 离 的不 良作 专
法进 行 彻底 革 新 , 在课 程教 材 建 设 中不 是 将 它们
分离 , 而是 将 它们 有 机 地 融合 为 一 个 整体 。 专 对 业课 程教 材 内容 进 行 丰 富完 善 。 既融 进 科 技 精 神 , 渗入人文精神 , 也 以便 教 师在 专 业 教 学过 程 中 自如地 渗 透 职业 道德 教 育 , 正赋 予专 业 知识 真 与专 业技 能鲜 活 的 生命 力 。 企 联 手 、 度 融合 , 校 深 合 力 编 写专 业课 程教 材 不 失 为 一种 有效 途 径 , 有
界人 士, 形成 一支教材编写 团队; 另一方面 , 对机 针
分 不开 。 而且也 与他们 对 行 业企 业 所要 求 的职 业
唐 山 职业 校在 高 技 能型 人才 培 养过 程 中 . 着力 加 强 专 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二o o九 年 第 要
技 能人 才 培 养 整体 教 育 活 动 的 以偏 概 全 思 想是 :校 企 深度 范的 习惯 化养职业 道 德 可育 实 效 以, 职 院 丁志 强 道德 规 融 合 努 力增 强 成 密不 教 分 。所 高
强其教 育实效。重庆工程职 业技 术学院在 对机 电工程 系学生 实施职业道德教育过程 中取得 了显著成效 ,笔者对其具体 实践进行 了追踪研 究 ,对其 成功 经验进行 了梳理提 炼,以便各兄 弟院校在职业道德教育过程 中遵循职 业教 育规律 ,紧
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素养
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校企合作是指以学校与企业的联合为基础,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适合于职业发展的教学资源和实践机会,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
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校企合作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关键领域之一,更加强调了大学生面对职业发展的现实问题,学校应该紧密借助于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的职业发展提供更详尽的指导和培养。
以下从多个方面探讨推动校企合作,提高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一、推动产学研合作,拓宽学生就业选择校企合作是很多大学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通过与企业合作,可以帮助学生成为更具竞争力的求职者。
另一方面,大学和企业可以相互协作,相互受益。
由此可见,产学研合作实际上是一种双向合作和互动。
通过合作,学生可以学习到更多与实际工作相匹配的技能和知识,同时學生也可以获得实习机会或工作经验,为未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石。
企业从合作中获得进步,包括创新、提高效率和增加市场份额,这些都会使企业更有竞争力,增加自身的发展优势。
二、教育培训互动,深化学生职业素养学生在校期间,大多数时间都是在校园里上课,接受课堂内教育培训不可或缺。
但是,真正获得职业素养的最好方式是通过实践学习。
校企合作可以提供学校更多丰富的教育资源,学校可以借此提高教学质量,组织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更多的关注职业发展。
学生们可以在校企合作中学到一些现实生活技能,例如交际能力、实际项目开发等方面的技能,同时也将更全面了解不同行业的发展趋势及市场变化,学习企业文化等。
三、增强学生创新精神,促进职业发展校企合作可以为学生展示创新精神。
联合中的企业更多的关注职业发展需求和创新能力;学校则可能具备更多的资源,如技术研发、实验室等,为企业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
通过校企合作,学生可以获得实践经验,开发对创新有用的思维模式和技能,不断地提升职业素养。
此外,合作中的企业还为学生提供了更广泛的经验,在更大的团队中学习知识、经验、技巧,更好地溶入职业社会。
四、搭建平台,促进知识交流校企合作是促进知识共享和交流的一种重要方式,联合体中的学校和企业可以共同开展实践教学,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知识的一些共享。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有效性的途径分析职业教育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环节,通过校企合作,学生能够更好地接触实际工作场景,了解行业需求和就业市场。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可以采取以下几个途径:一、加强政策引导政府应加大对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政策倾斜和支持力度。
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明确校企合作的具体内容、目标和实施方式。
鼓励企业与职业院校合作开展专业培养计划、学生实习实训、教师实践锻炼等。
建立校企合作的激励机制,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提供实践基地、人才培训、科研合作等资源和支持。
二、优化资源配置职业院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对接,充分了解企业的实际需求,针对性地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和实践活动,确保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技能人才。
企业应提供实践基地、实习岗位等资源,参与到职业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提供实务指导和实践机会。
提倡职业院校与相关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形成稳定的资源共享机制。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职业教育师资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教师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实践和实训。
职业院校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高水平的实践型教师。
引进企业专家、技术人员等作为教学骨干,提升师资队伍的实际工作经验和专业素养。
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参与到企业实践中去,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
四、加强学生实践环节学生实践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校企合作的核心内容。
职业院校应加大实践教学投入,完善实践基地建设和管理。
与企业合作共建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
加强实习监管,确保学生能够真正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实践教学的质量。
五、建立评价机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需要进行评估和监测。
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机制,对校企合作的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估和监测。
通过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和不足,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
借鉴国际经验,建立起符合国情的职业教育质量和校企合作的评价标准体系。
提升我国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需要政府、学校和企业共同努力。
高职班级“企业化”管理模式下的职业道德教育探索
养学生职业 素质 和职业 发展 能力。
“ 级 企 业 化 ”管 理模 式就 是 把 实 用 的 、 特 色 的 企 业 文 班 有
的 同学 都应 该树立 坚定 的 自信心 ; 自强是 要磨 练 自己的意 志 ,跌倒 了再爬起来 ,要做 不倒 翁 ;合作是指员工之间要和 睦相处 ,要认识到协作的重要性 ,讲究 团结 与合作 ;竞争是
刻感 受 企 业 氖 围 ,感 知 企 业 文 化 ,感 悟 企 业 精 神 。
一
“ 级 公 司”规 定董 事会 为 公 司 最 高 权 力 机 构 , 有 重 大 班 所
、
“ 班级 企 业化 ” 管理 的基础
的原则性 问题和事务都需 由董事 会表 决。董事会可 以提名和
学校 与企业 的制度有相似之处 ,可 以相互借鉴 ,对 比总 罢免董事会成员和各部 门经理 。负责制订 公司的制度和重大 检查 各 部 门 的生 产 ( 院 安 排 的各 项教 育教 学 活动 , 学 下 结 ,制定适合班级 管理 、学生教育 的制度 。“ 班级企业化”管 决 策 , 理模 式在很大程 度上增加了考勤考核力度 ,增强 了学生 自我 同)完成情 况。 班主任和校外辅导员是 “ 班级公司”的正副董事 长,是 管理意识 ,突破 了学生的思想误区 , 解放 了学生的行为束缚 , 调 动 了学生 的积极参与 。在学校大环 境 中营造企业小 环境 , 公 司 发展 的指 导 者 ,为 公 司 的快 速 发展 出 谋 划 策 。 公 司 章 程 把 班级 与 公 司 进 行 虚 拟 上 的 联 系 ,必 然 会 使 企 业 精 神 和 文化 规 定,董事 长有 向公司员工介绍法律 、道 德 、心理学等方面 渗透到学生 F常的学习 、生活之 中,使之 了解企业 发展 的背 的知识 ,帮助员工提升职业道德和业务水平 的义务 。 t 班 长是 执行董事 , 也是公司总经理 , 负责公 司 日常工作 , 景 、 过 程 、前 景 ,从 中领 悟 企 业 精 神 的 内涵 ,提 高 自身 的职 各小组 ) 、技术服 务 业道德修养 ,引发他们对掌握专业知识技 能的一种心理上 的 负责召集董事会会议。公司下设生产部 ( 个部 门。生产部负 渴望 ,自然就达到德育教学 的 目的。学校 的主体是学生 ,在 部、质监部 、后勤保 障部 、员工活动部等 5 质监部负责公司生产 纪律和安全检查工作 。 “ 班级公司”这一新型管理模 式下,他们通过 了解和学习企业 责公司生产工作 。 文化、企业制度等 ,感悟企业精神 ,从而懂得 在校学好知识 、 技术服务部负责公司员工技能水平的提高与培训工作 ,并及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 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
关于加强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近年来,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到校企合作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校企合作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就业能力,并且可以帮助校方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通过校企合作不断优化课程,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以更好地适应市场的变化。
因此,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的必要举措。
首先,加强校企合作是为了更好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需要。
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而校企合作可以让学校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为学生提供更适合市场的教育和培养。
企业也通过与学校合作,可以更好地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从而更好地满足企业的发展需求。
其次,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企业的需求,在课程设置、教学方式、实践环节等方面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实际需求。
企业也可以提供实习、就业和职业发展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最后,加强校企合作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学生一旦掌握了符合市场需求的知识和技能,在实习、就业和职业发展方面就更有优势。
同时,校企合作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运作和管理方式,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加强校企合作是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的必要举措。
学校和企业应共同探索可行的校企合作模式,加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和可持续性,推进教育教学的改革创新,为人才培养和社会经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为了加强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应该采取以下几项举措:首先,建立双赢的合作模式,实现校企“双方互惠”。
学校可以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资源与企业需求相结合,提供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培养方案,同时也可以向企业提供人才输送服务,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
企业也可以在校内提供实习、就业、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支持和指导,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符合企业需要的人才。
论“校企合作、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下高职学生的德育教育
( 宁农 业职 业 技 术 学 院 ,辽 宁 营 口 150 ) 辽 109
摘 要 :校企合作、 “ 工学交替” 人才培养模式 , 是使学生更快、 更准、 更好的适应企业环境的有效途径。在 日 趋完
善的市场经济秩序中 , 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 日显重要 , 而员工 的道德素养又是提高综合竞争能 力的关键 , 为培养 作
出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开始, 高职 院校的生源就主要 来 源于三 个方 面: 是普 通 高 中 中等 以下 水 平 的生 一 源 , 是来 自职业 中专 、 二 技工 学 校 、 他形 式 的中等 其 职业 学校 的对 口生源 。三是发 展职业 集 团化 后 出现 的 3+ 2模式 的生源 。生 源层 次 多 、 源 广 、 化道 来 文 德素质偏低 , 不同程度地带有 自 我约束力不强、 思想 活跃 和社 会习气较 浓 的共 性 特 点 ; 他们 缺 乏 刻 苦学 习的动力 , 人生追求模糊多变, 良习惯较多 。求学 不 思想仍停留于大学就应是本科院校教育形式 , 对高 职教 学 内容 、 方式 的适应 与接受 不是 完全认 同 , 专业 方 向不 稳定 , 兴趣广 泛而不 专 。
一
线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高职教育 , 能否保证学生“ 下得 去、 留得住 、 用得上” 德育教育是有效保障 , 是提高高职 , 更
学生竞 争能力的必要手段 。
关键 词 : 校企合作; 工学交替; 高职学生; 德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 : 1 G7 1
文献标识码 i A
文章 编 号 : 7 — 57 2O )4 05 0 1 1 01 (O0 0 - 09— 2 6
“ 企合 作 、 学 交替" 才 培 养模 校 工 人 式下加强高职 学生德育教 育的必要性
校企文化共融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
校企文化共融视角下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的建构[摘要]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单纯依靠理论说教式的认知教育,必须借助具体的情境和社会文化背景,关注实践体验和情感的养成,并依靠道德实践平台,让学生进入企业实践,也让企业文化“走进来”,二者相互融合,孕育出有特色、有内涵的校园文化,激活高等职业教育服务社会的内涵力量。
文章以校企文化共融为视角,以顶岗实习为载体,提出了分别以职业道德认知教育、职业道德体验教育和职业道德再教育为重点的岗前、岗中及岗后三位一体式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建构,大大增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校企文化共融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顶岗实习党的“十八大”更加明确了敬业、诚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高职教育要高度重视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遵纪守法意识,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
对个人而言,职业道德将直接影响到人才在职业金字塔的层级,并影响个人的生活条件和幸福生活指数。
对国家而言,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人们的素质越高,越有助于形成文明有序的社会。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下,校企文化共融的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模式建构,注重职业道德教育的实效性,注重学生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价值认同。
为“学生族”向“准职业人”的转变奠定良好的思想基础。
一、校企文化共融与高职生职业道德教育“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高职办学模式诠释了高等职业教育新的价值目标,突破单一的学校课堂教育,走向真实的职业岗位;突破理论学习为主,转向实践过程为主;新模式提高了对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增加了让学生动手实践和亲身体验的机会。
在工学结合实践中,企业参与高职院校办学是必然之举,二者互利双赢。
企业瞄准的是高素质、高技能应用人才。
同时企业是学生实岗实做、技能训练和职业道德实践的重要基地,学生可以学习到新的行业理念,触摸到新技术前沿。
高职院校要以行业、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基本参照点,遵照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成长规律教学,高职院校培养适需对路的人才是生存的根本。
校企合作提高高职学生培养质量策略
’ 竺竺
用场 的技 术 型人 才 。
( )校 企 合 作提 高 高职 学 生 培 养质 量 西策 略 三
/ 痔 / 座 / 瘩 愈 /
我 国实施 高等 职业 教 育 的 目标 是 :在 具 有 高 中文 化 基 础上 。培养 生 产 、建 设 、管 理 、服务 第一 线 具 备
会 共 同办 学 、引进 外资 办 学 等 多种 渠 道 。利 用现 代 化 办学 的 手段 ,形成 形式 多 样 、生 动 活 泼 的办 学 局 面 , 以满 足 市场 对 各种 人才 的需 要 。 其次 ,还要 提 高办 学 质 量 ,培 养 高素 质 人 才 。虽 然这 几 年 成 人 教 育 为 我 国 的 经 济 发 展 发 挥 了 积 极 作 用 。但是 迄 今 为止 ,仍 然 有 许 多滞 后 于世 界 经 济发 展 的地 方 。整 个 成人 教 育 过 程 不 能 做 到 因 “ ”施 教 , 才 而往 往把 受 教 育者 当成 被 动 的知识 接 受 者 ,忽 略 了成
征 。国内外的实践表明,高等职业教育只有通过校企合作,才能 实现人 才培养 目标 。基 于此 ,本文分析 了我 国高
等职 业教 育 校 企合 作 的 现 状 ,探讨 校 企合 作 的 实施途 径 和保 障措 施 。
【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 学生质量
( )校 企 合作 教 育的 内涵 一
培训 的科 学性 和 系统 性 ;从 教 学 手段 上 看 ,一 味 地进 行课 堂 灌 输 ,既没 有 实 验 室 ,也 走不 出课 堂 。这 种教 学 方 法 培 养 出来 的 劳 动 者 是 禁 不 起 经 济 全 球 化 的挑 战 的 。因 此 ,注重 教 学 质 量 的提 高 ,全 力 培养 出高 素 质 的劳 动者 就 显得 尤为 重 要 。 1 对成 人 教 育 的教 育 对 象 有 一 个 正 确 的 认 识 , . 要
校企融合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新模式
文化教 育 IJl
程 怡‘
校企融合构建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新模 式
( 伊犁职业技术 学院, 新疆 伊宁 8 5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 00
摘 要: 高职院校 的培养 目 标决定 了职业教 育要 面向企业 , 紧密联 系企业需求, 合理调整教育 内容, 采用校 企融合 、 联合 办学等模式 , 有效提 高 职业教育效果 , 帮助 高职学生更好地适应 未来工作环境 。 关键词: 校企融合 ; 高职院校 ; 职业道德 ; 新模式 当前,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 个重要原因还在于职业道德教育相对滞后 ,大 效 载 体 问题颇有 争论 ,焦点是职业素质教育 目标的确 多数高职院校还秉承了传统 的德育方法 ,即通 职业道德 的养成和职业道德教育 目标 ,只 立 。概 括起来 有两种具 代表性 的观点 :一是 过系统的课堂教育向学生灌输职业道德原理和 有在职业道德训练和职业道德 的实践中才能得 “ 人格本位 ”说 ,强调 索质教 育应着 力培养学 基本原则。 以实现。在 顶岗实习中 , “ 、学 、做”的统 教 生的 “ 职业适 应 性 ” ,目标是 提高 “ 合素 综 随着高职教育 中新的 “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 使学生学会善 于沟通 、讲团队、服从管理的 质”;二是 “ 能本位 ”或 “ 业本位 ”说 , 模式”的确立 , 技 就 要求学校对学生在学习阶段就 大 局意识 ,切 身感受 到职 责 、纪 律等职 业规 强调培养 的学生要 “ 职业对 口”以及 与就业 岗 介人职业道德的教育和培养 ,在校期 间就完成 范 ,从而增强对职业道德的理解和认同 ,逐步 位 “ 零距离 ” 目 主要 是养 成 “ , 标 职业 素质” 职业所需的养成教育 ,这对高职教育工作者提 形成职业道德的 自 。 我选择 、自 我养成 、自我完 要有效推进高等职业 院校的素质教育 , 就必须 出了新的挑战。 善 良性发展态势 。 首先处理好上述矛盾关系;要找准结合 点,将 4个人在职业道德教育中的思考与实践 4 . 借鉴企业 化管 理培养学 生的职 业道 .2 2 二者恰当地统一起来 , 选择最佳方案 ,寻求有 基于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的 目 和现实 德 习惯 标 效途径 , 真正办好让人民满意的高职教 育。 的选择 ,作为一名高职院校的教育工作者 ,在 “ 在高等 职业院 校 中开展职业 道德教 育 , 1高职院校素质教育目标的确定依 据 承担 自己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对现实条件下的高 必须从抓规范教育人手 ,并严格按照校 内秩序 确定高职 院校的素质教育 目标 ,从理论层 职教育进行了一些积极的探索 和尝试 ,主要做 和职业环境需要 制定规章制度 ,奖优罚劣 ,保 面上说 ,必须正确把握高 职教育 的本质属性 ; 法 如 下 : 证校 内教学和校外实训 的良好秩序 , 促进 良好 从实践层 面上讲 ,必须牢牢抓住社会经济发展 4 在课程设计 中将 职业道德教育 内容融 校风学风的形成和延续 。通过强化管理 的教育 . 1 的需要和用人企业的需求 。 人其 中 功能,推动健康、文 明的行为习惯的养成 。特 2高职院校职业素质教育 的内涵 高职教育的实践性特征和职业道德的行业 别要有超前意识 , 将职业环境 中的规约、法纪 中国近代职业教育的先驱 、著名爱 国民主 性特征决定了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要密切 融入学校 日常管理当 中。要求学 生令行禁止 , 人士黄炎培说 : “ 职业教育 的终极 目 标是为个 联 系社会 、 企业工作环境需要 。作为旅游专业 文明礼貌 、学会 服从 ,懂得顾全大局。拉近学 人谋生之准备 ” ,是 “ 使无业 者有业 ,使有业 的教师 ,不但重视学生的岗位技能培养 , 还有 生与行业的距离 , 而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 从 者乐业” 。 意识地将职业规范教育纳入到课程体系之中。 职业 生 活 。 通常我们将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生素质划分 4 . 利用好班 会这个 载体 ,让每 个班会 .1 1 4 构建校企融合职业道德教育新模式 . 3 为基本 素质和 职业 素质 。基本 素质是普 遍性 都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内容 职业道德教育既是 高职院校常规教学 的重 的, 是全体 “ 社会人 ”所共有的 ,它是 职业素 高职学生 ,都 比较有 自主意识 ,为了不让 要内容 ,也是企业职工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 。 质 的基 础。职业 素质应 是 “ 业人 ”所具有 班会 流于形式 ,对班 会都做 了精心 的设计, 职 比 通过聘请行业专家担任客座教授 ,不定期 的, 适应职业 岗位需要 的素质 。职业素质教育 如在每个学期开学的第一个班会 ,都举办一次 到学校授课 、举办讲 座 , 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具 般包括职业道德素质教育 、职业身心素质教 《 成功学》讲 座 ,如 《 只为成功找方法 ,不 为 有 激发促进作用 。企业 的负责 人在人事管理 、 育、职业审美素质教育、职业劳动素质教育。 失败 找借 口》 、如 《 实现人生理 想九个 步骤》 质量监控上的要求 ,也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现实 现阶段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职业素质教育 的 等 ,将一些成功者的先进的理念与成功的方法 案例。最后 ,校企双方还可 以在交流互动中共 核心问题是学生职业道德的教育培养 。开展职 与大家一起分享 ,同时要求班委和同学 们共 同 同探讨现代职业道德观念 ,如质量意识 、信用 业道德教育 是高等 职业教 育的本 质特点 决定 商讨 制定本学 期的 主题班会 内容 ,并 进行 审 意识 、职场礼仪、团队意识 、协作精神、双赢 的 , 现代社会经济与社会发展 的客观要求 , 定 ,将公民道德教育 、职业道德的内容纳入 到 原则 等,通过理论研究 和企业实践 ,进一步丰 是 也是高职德育教育的主要特色和内容 。 日常的班级管理 当中。 富职业道德 内容。 素质靠养成、能力靠训练。无论是职业能 4. .2转变 陈旧落后 的教育 观念 ,主张职 1 新 的教育 模式 对职业 道德教 育提 出了挑 力的培养还是 职业素质 的养成都需要营造职业 业道德教育的开放性 ,建立校企合作互动教学 战。因此 ,高职院校德 育工作者应当从教育现 氛围和职业环境。所 以,要建立并完善职业素 新模式 。 代化的视角去全面认识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质教育体系 ,不仅要把思想政治素质教育 、专 作为旅游管理教研室的主任和旅游管理 高 和迫切性 ,将德育规律和教育学规律应用到高 业素质教育、人文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纳 职班的班 主任 ,从专业建设 的需要出发 , 针对 职学生素质培养中去 , 合用人单位高职学生 结 入 该体 系之中 ,还要把校园文化 、企业 实践、 课程建设进行 了改革 ,大胆的改革教学模式 , 处世 能力 、工作责任心等方面的要求 ,从社会 社会实践等纳入该体系之中 ,使课 内教育与课 将实践 性强 的课程搬到旅 游企业去完成 , ’ 让学 主义职业道德教育的高度,加强对学生的职业 外教育相结合 、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相结 合、 生在真实的工作 中环境中学习技能。 素 质教 育 。 显 性教育与 隐性教 育相结 合 ,形 成以教 书育 我们还从旅游企业聘请专家作为兼 职教 师 参考文献 人 、管理育人 和服务 育人 为核心 的 “ 全员 育 承担一些实践 陛强的专业课程 ,通过组 织学生 【 邓思远. 院校加 强职业道德教育的构想 l 】 高职 人 ”职业素质教育新体系。 参加行业 主管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班 ,使旅 游 与探索 Ⅲ . 论坛 ,2 o (). 职教 o2 6 3 目前高职 院校学生普遍存在 的问题 管理专 业 9 %的学生 在一年级 就具备 职业 上 【 O 2 】李大成. 高等职教 怎么办—— 来自港、台资 当代 高职学生作 为 “ 0 ”一代 ,主体 岗资格 。 8后 企业家的建议 阴 . 业技术教育 ,2 0 (). 职 06 8 意识很强 , 重视个人感受和个人利益 ;在他们 4 开拓校企互 动的职业道德教育新途径 【 . 2 3 l罗振华. 学生专业培养计 划和 用人单位 高职 身上还缺乏尊重他人 、团队合作之类 的现代观 本专业建立 了校外 实训基地 ,为学生技 能 定位不均衡分析 『 职教论坛 ,2 0 (2 J 1. 06 1). 念 ,过分强调报酬高 低 ,敬业精神严重缺 失。 实训、顶 岗实习 、在校期 问就能接受企业的相 这与现代企业高素质员工的要求相去甚远 ,而 关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 教育创造 了条件。 导致学生职业素质与企业需求错位现象的另一 4 . 以顶岗实践 作为职业 道德教 育的有 .1 2
如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
如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道德教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在当今世界范围内,对于个人与集体来说,心灵的健康、身心健康捆绑着着整个人生。
在职业环境下,职业道德教育可以提高员工的职业素质与职业道德水平,从而让员工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与发展,同时使企业不断获得成功与发展。
如何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是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
首先,要使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效果,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在制定教育目标时,应该把企业发展的方向与员工的目标融为一体,以确保教育的有效性。
教育目标设定时应明确具体的要求,并考虑到现有的教育资源与条件,确定最适合的教育方式。
教育的目光只应当盯着先进的,值得推崇的企业与个人学习以此为急先锋。
其次,教育的内容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这个方面,需要不断跟进相关领域的最先进的观念和技术,最好具体到当地地区和企业范畴的相关知识领域,针对性更强,更具现实意义。
同时,在教育的内容上还应更注重实践对企业的好处,帮助员工贯彻落实,学以致用的教育理念。
第三,教育的方式也应该尽可能的多样化和灵活化。
当然常规的课堂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但同时还应该运用集体讨论、案例分析、支持机制等多样化的教育方式,以让学员能够更深入的了解相应的道德准则以及企业文化,让员工能够从多个角度、多种形式去了解职业道德知识。
在教育方式上,也需要区分不同职业群体,为不同职位的人员制定不同的教育计划,并组织不同层次的人员进行不同形式的培训,使教育能够达到针对性、目的性和实效性。
第四,教育的实施应该由专业的人员来完成。
为了确保教育效果的最大化,教育员都应该具有专业水准和经验,能够做到权威、负责、耐心,为人带动,为企业带动更好的职业道德体系,为员工带动更好的职业道德素养。
第五,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宣传机制,提高员工的职业信念。
要让员工认识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意义,让员工意识到职业操守的道德标准,增强其职业操守意识;当然也要激发员工的职业学习兴趣并让员工感到参与到企业建设中的价值,这是非常重要的,使员工们有较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积极的工作态度。
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_王玉芝
Vol.28No.1Jan.2012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Chifeng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Edition )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以及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使得我国的高职教育已经发展成为普通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据报道,2009年全国独立设置高职院校1215所,招生人数达到313万人,与本科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在校人数达964.8万人,高职教育已经向社会输送了一大批高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的“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任务决定了高职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素质.用人单位对高技能人才的第一要求并非知识和技能,而是职业道德方面的水准,总是将人品、敬业、责任感作为聘用员工的先决条件.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第一质量[1].1校企合作模式概述高职教育是我国教育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改变高职教育是“普通高等教育的简单复制”的现状,不再成为“压缩饼干”,关键在于职业教育办学机制方面的创新,通过创新走出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发展道路.国外发达的职业教育模式以及国内职业教育的实践都表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的特色所在.校企合作又被统称为“工学结合,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是指充分利用高职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教育环境与资源,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重点,把以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际经验和实践能力为主的企业实习实训有机结合起来的人才培养模式[2],是高职教育在办学模式层面学校与企业的携手共建,重点在于办学体制的创新[3].总之,校企合作模式被实践证明是一种运转灵活、优势互补的最佳职教模式[4],是一种充分以市场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有效办学机制[5].校企合作模式为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同时也对高职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思路和途径.2当前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职业道德是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工作中所应遵循的、与其特定职业活动相适应的道德行为规范[6].职业教育一直是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核心.虽然高职学校都已经意识到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但是教学效果并非令人满意,如何提高培养人才的职业道德素质,已经成为制约高职教育获得持续发展的瓶颈.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表现如下.2.1对职业道德教育的认识不够深入部分高职院校存在着“重技能、轻文化”的教育偏向,对职业道德教育重视程度不够.部分教师认为学生能否顺利就业靠的是扎实的专业技能,而文化道德素质起不了太大的作用.部分高职院校的德育工作者普遍存在着“职业道德只有在职业生活实践中才能实现,在学校教育中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收效甚小”这样一种认识.这种认识使得在德育教学中专门针对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都非常的有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效果差,学生的职业素养较低.很多学生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面临着工作技能和职业道德素质的双重考验.不少学生工作技能强,但是却经常因违反企业制度和规定遭受批评而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无法较快地适应企业环境,责任意识淡薄,进而出现学生“毕业就就业,就业就失业”的尴尬局面.2.2职业道德教育范围窄高职院校中的“两课”承担着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基本上都属于显性课程.所谓的显性课程指的是有目的、有计划传授的学科,其显要特征之一就是计划性.职业道德作为教学内容的一部分,通过有计划的开展教学,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升,尤其是对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知水平有积极的作用.但是显性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主要解决的是学生的认知问题,并不能很好地解决“情、意、行”等问题,有时却可能被学生认为是空洞的说教,而产生抵触和逆反心理[7].道德教育不同于其他课程的教学,不是通过反复的背诵就能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而是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体现在认识水平,更重要的是在于通过认知内化为自身的职业品质.另外,当前的职业教育存在着专业教学与道德教育分离的问题,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很少涉及职业道德教育,不同的职业对职业道德的要求也不一样,针对职业道德中共性的职业规范,可以通过“两课”课程实现,而针对不同职业领域里不同的职业道德标准仅仅靠“两课”课程进行学习,教育过程不够全面而且无针对性.2.3职业道德教育教学形式单一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大都采用“集中灌输式”的教学,职业道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部分,普遍也都采用试论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王玉芝(内蒙古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赤峰024005)摘要:高职教育具有鲜明的职业性特征,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是德育工作的核心.提高高职教育培养人才质量的关键在于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性.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是现阶段我国高职教育获得发展的基本方向和重要途径,为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文章重点阐述了当前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现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校企合作模式下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径.关键词:校企合作;职业道德;高职教育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60X (2012)01-0239-02第28卷第1期(上)2012年1月239--课堂宣讲为主,近八成的学校目前仍以书本为固定教材进行课堂教学,教师授课主要是讲解教材.尽管有案例分析、请企业人员参与、社会调查报告等尝试,但所占比重都较小.总的来说,当前职业道德教育仍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的集中灌输的教学形式,对于提高学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水平有积极作用,而对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能力尚无有效的教育途径.2.4职业道德教育内容单板,缺乏时代性按照教学任务,教材《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承担着职业道德教育任务.这本教材是面向所有的普通高等学校的学生,对高职教育缺少针对性.就整体而言,理论体系占重要部分,内容丰富但都是宏观叙述,与高职学生将来要面临的真实工作环境存在巨大的间隙,大道理的讲述让学生觉得宏大而不着边际,空泛而毫无实际指导意义.学生上课听得似懂非懂,课后再回忆什么印象都没有了,缺少深刻的启发性.另外,职业道德教育讲求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单纯的围绕课本进行的范德教育容易脱离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就业形势、职业规范要求、企业的用人要求,在这样的方式下培养出来学生企业的认同度较低.2.5职业道德教育的师资力量薄弱部分高职院校由原来的中专学校升格而成,招生规模不断扩大,但是教师队伍的质量却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较小,缺少理论知识深、专业技能扎实的教师,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大多没有企业工作的经历,理论基础强,却面临着不了解某个行业职业道德具体要求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重理论知识的学习,缺少职业道德实践方面的指导,导致学生对职业道德的感悟和体验不深.3校企合作模式下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校企合作办学使高职教育更加直接地面向市场,面向企业环境,紧密联系职业环境要求,对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3.1增加职业道德实践教育学校和企业合作办学,讲求学校与企业之间的产学研立体合作,每个学生除了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外,还要增加实训和实习的时间.我国高职院校工学结合的主要形式是顶岗实习,即学生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参加与一般员工相同的工作,让他们在走出校门之前先感受企业中的工作氛围、工作要求,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为人处事的道理.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恰好就能将课堂中学习的职业道德知识与工作实践相联系,使理论学习转变为实践指导,通过体验式学习丰富和完善自我的职业道德素质,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 3.2校企合作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扩大是提高高职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针对现实情况,壮大“双师型”教师队伍有两种途径.一是定期选派教师到企业中学习,增加教师对该行业该企业职业道德的感知和体验.二是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一方面可以提高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质量,让学生接受到最贴近其工作实际环境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来自企业工作第一线的兼职教师的职业道德榜样示范作用,起到言传身教相结合的双重教育方式,确保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道德素养同步发展.3.3学校和企业共同开发职业道德校本教材职业道德作为职业素质的重要内容,与各行各业的专业紧密相连,不同的行业有具体的职业道德要求,如果仅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材作为教学的课本,不但教学内容不适应高职教育的特点,而且和高职生未来的工作环境脱节.因此可由学校专业学科带头人思政教育方面的教师与来自企业的专业人员共同编写具有针对性的教材.在编写时,完全可以打破原来专业课程教材与行业职业道德相分离的现状,在专业课程教材内容中融入时代背景下的新知识,挖掘和提炼各门学科中的道德因素,改变“只在德育课上讲德育,离开德育课便不谈德育”的现状.通过开发具有高职职业道德教育特色的教材,注重在专业教学中渗透职业道德教育,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切实提高高职院校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3.4引入企业文化,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适用性企业文化是职业道德的有效载体,校企合作模式下有效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的一个途径就是将企业文化引入职业道德教育过程中.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所在,包含了企业的管理制度、用人理念等方面的内容,是了解一个企业发展状况的关键.让学生充分了解现代企业核心价值理念可以优化学生对企业、社会的认知结构,增强对职业精神、职业规范、职业素质等的了解,培养学生城市守信的职业道德,树立职业理想,增强就业竞争力.3.5增加职业道德的隐性课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只采用显性课程显然是不够的,还应发现、挖掘和开发利用学校里的隐性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比如师德建设:师德是职业学校职业道德教育中最重要的隐性课程之一.教师职业理想、职业纪律、职业技能等对学生起着非常重要的示范作用.除了师德师风外,学校文化也是职业道德的隐性课程之一.校企合作模式下,学校文化的建设要结合企业文化的内容,突显职业道德标准,将企业文化和学校文化融会贯通.通过静态文化的影响,使职业道德标准逐渐内化为学生的职业行为准则.———————————————————参考文献:〔1〕范唯,马树超.切实解决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问题[J].中国高等教育,2006(24).〔2〕钱艳芬.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思考[J].教育探索,2010(5):53-54.〔3〕陈解放.以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高职类型特色创新的抓手[J].西北职教,2008(6):24-25.〔4〕秦立春.借鉴国外校企合作经验推动我国高职教育发展[J].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13(3):76-68.〔5〕赵昕,宿林林.校企合作办学模式的探讨[J].中国成人教育,2007(3):25-26.〔6〕马庆发.当代职业教育新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46-47.〔7〕傅建东.职业道德教育:隐形课程的视角[J].教育与职业, 2004(21):8-9.240 --。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实效性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提高职业院校教师企业实践锻炼实效性1. 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为了培养更加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技能人才,大部分职业院校已经开始重视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互利共赢的方式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本文将探讨如何推进校企深度合作,以进一步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实效性。
2. 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校企合作对于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校企合作能够提供实践资源。
通过与企业进行合作,职业院校可以获得更多的实践资源,如实习岗位、企业导师等。
这些资源可以使教师能够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机制、市场需求等,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指导学生的能力。
其次,校企合作有助于与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了解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这有助于职业院校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确保教学与实际需求相匹配。
最后,校企合作还能够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
通过与企业合作,职业院校能够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养,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
3.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措施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实效性,需要积极推进校企深度合作。
以下是一些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措施:3.1 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职业院校应与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而不仅仅是一次性的合作项目。
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可以使双方更好地了解对方的需求和优势,形成更加紧密的合作关系。
另外,长期合作关系还可以促进双方的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
3.2 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职业院校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交流,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教学水平。
职业院校可以邀请企业专家来校进行培训,分享企业实践经验和最新技术知识。
同时,职业院校教师也应积极参与企业的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
3.3 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估为了提高职业院校教师的企业实践锻炼实效性,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的管理和评估。
职业院校应建立健全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明确教师的实践教学任务和要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道德 是人们 在从事社 会职业 ,履行 职 责 过程 中应遵循 的道德 规范和准 则 。社 会现 代化 程 度越 高 ,专业分 工越 细 ,对职 业道德 的要求 越 严 格 。教育部 20 0 6年颁发 生职业道德教育 面临着什么问题。 ( 一)教 育队伍没有整合 ,教 育合力尚未形成 职业道德 教育 的两 条实施 途径是 显性课 程和
经验的校外 工作有机结合起 来 ,交 替进行嘲 ,这 就 必然导致 职业道 德教育 过程 中的 四个要 素 ,即主 体 ( 教育 者) 、客体 ( 受教育者 ) 、介 体 ( 职业 道 德教育 的 内容 和方法) 和环 体 ( 社会 环 境及其 所 提供 的教育支 撑条件) 发生 重大 变化 ,大大增 加 职业 道德教育 的复 杂性 ,使 高职 学生 的职业 道德 教育 面临新 的挑 战。因此 ,研 究传 统高 职职 业道 德教 育 面l 临的问题 ,探讨 加强校 企合作 ,提高职 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的措施 ,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传统高职职 业道德教育面临的问题 如前所 述 ,培 养学生 的职业 道德 素质 是工学 结 合 的核 心任 务 之一 。而 要顺 利 完成 这一 任 务 , 首 先必须 深刻认识 :工 学结合模 式下 ,有 效开展
第2 卷
清 远 职业 技 术 学 院学 报
2O O9年
学生 培育一种 认识社会 、认 识企业 、认 识职业 的 意识 ,前瞻性 地认识 在职业 活动 中应遵 循 的行为 规 范 ,将 职业 和道德 两 者 紧密 结合 成 一个 整 体 , 帮助 学生适应 未来 的职业生 活 ,走 向城功 。实 际
张 镜 怀
(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国际商务系 广东广州 500) 1 57
摘要 :培养高职 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 ,是提 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社会 满意度的重要保证 。传统的高职职业道德教 育模 式,教育队伍缺乏企业参与,教育 内 容缺乏针对性和 实用性 ,教育手段缺乏真 实的职 业道德体验。导致 实效性低。 因此 ,要努力通过校 企合作共同培养 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 ,健 全校 企双 方共 同参与的有效教 育管理机 制,形成教育合
一
岗实 习 、社 团活动等 ,主要 目标是使 职业道 德认 知被学生内化为内在 品质 。 但是 ,从 目前 的情况看 ,很 多高职 院校的 职 业 道德教育 条块分 割 的现象 比较 严重 :校 内的思 想 政治教育 、专业教 学 、学 生 日常管理 、校 园文 化活动相互 脱节 ;职业道 德教育 与专 业课教 学分 离 ;校 内教 育与校外 顶 岗实习 工作联 系松 散 ;思 想政治 理论课教 师 、专业 课程 教师 、专兼 职学生 工作 者 、学生 自治组织 、企业 带班师 傅各 自为政 的现象 还很普遍 。这些脱 节 和各 自为政 ,使 显性 课程 和隐性课 程的教 学效果 大打 折扣 ,难 以形 成 教育合力 ,特别是使学生 职业道德教育 的针对性 、 日常管理 的理 论指导 性 、各 种教 育活动 的计划 性 以及辅导员工作 的科 学性都不 同程度地受 到限制 。 方面 ,显 性课程 中的德 育课 堂教学有 理论 上 的 高 度 ,却缺 乏真实 的职业 道德体 验过程 ,容 易造 成 “ 堂上感动 ,下课后不 动”的知行 分离现象 ; 课 另一方 面 ,隐性课 程的教 育缺 乏理论 指导 ,境界
一
不高 ,学生 “ 热热闹 闹搞 活动” ,内心却没有受 到
真正 的教 育 【 4 J 。
( 二)教 育 内容缺乏针 对性、 实用性
高职 院校 实施职业 道德 教育 ,目的在于帮 助
收稿 日期 :20 — 8 2 09 0— 5 作者简介 : 张镜怀 (95 ,男 ,广东汕 头人 ,副教授 ,主要研 究方 向:高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 学。 16 —)
力 ;调 整教 育内容 ,增 强教 育的针对性和 实效性 ;充分利用工学结合提供的职业环境 ,引导 学生形成行业职业道德 。 从而提 高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成效。 关键 词 :校 企合 作 ; 高职 学 生 ;职 业 道德 ;教 育
中 图分 类 号 :G 1 7 1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 章 编 号 : 17 — 86 (0 9 0 — 0 2 0 6 4 4 9 20 ) 5 0 8 — 5
第2 卷
第5 期
20 0 9年 1 O月
清远 职 业 技 术学 院学 报 Ju a o Qny a o t h i or l f igu nP le nc n yc
Vo.2 , No 1 .5
Oco e . 0 9 tb r 2 0
整合校企资源, 高高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成效 提
隐性 课程 [ 3 1 ,前 者主要 指 思想 政治 理论 课课 堂教 学 ,主要 目标 是 让学 生理 解 掌握 职业 道德 知识 ; 后者 主要指 职业指导 、心理 咨询 、社 会实 践 、顶
业教 育教学质 量的若 干意见》 明确要 求 : “ 高 要 度重 视学生 的职业道 德教育 和法制 教育 ,重视 培 养学 生 的诚信 品质 、敬业精神 和责 任意识 、遵 纪 守法意识 ,培养 出一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 1 ”[ 1 当前 ,高职 院校 正在推行 工学 结合 这一新 的 人才培养模 式 , 旨在培养具 备综合 职业 素质 和能 力的、适应 生产 、服务 、管理第一线需要 的人才 , 培养 学生 的职业道德素质也是其核心任务之一 。 但是 ,工学结 合是一 种将学 习 和工 作相 结合 的人才 培养模式 ,它要求 学生 以职业 为导 向 ,把 以课堂教 学为 主的校 内教育和直 接获取 实 际工作
通过讲 授 向学生传递 社会公 认 的道德戒 律 ,而学 生没 有机会 体验道 德 冲突 ,也就很 难 将这些 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