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地理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演练习题(附答案)
(完整版)高二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附答案)
高二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附答案)第三节区域发展的差异一、选择题: 1、决定我国自然地理环境差异的基本因素是 A.土壤和植被 B.气候和地形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2.下列四组省区全部属于东部经济地带的是 A.吉林、山西、湖南、海南 B.山西、内蒙古、陕西、广东 C.河南、黑龙江、江西、湖北 D.浙江、山东、辽宁、广西“秦岭―淮河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3-4题。
3、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4、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地阻挡作用 5.读右图回答问题:某企业家计划投资建设一个大型茶叶种植园,你认为他考虑的地区中,较适宜的是 A.①③⑥ B.①②③ C.②④⑤ D.④⑤⑥ 6、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 B.降水逐渐减少 C.人口密度依次增大 D.地势逐级升高 7、既属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又位于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貌单元有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长江中下游平原 D.东北平原二十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高居世界之首。
同时,各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有所不同,加快西部经济的发展已经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
据此回答8~10题。
8.制约西部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经济原因是 A.资金、技术、人才匮乏 B.农业基础薄弱 C.水土流失严重 D.自然资源不足 9.我国政府为推动东、西部协调发展,采取的主要措施是①给西部大量的财政补贴②增加对西部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③保护西部的工业产品不受外来产品的冲击④发挥地区优势,积极引进人才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 10.我国政府努力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的差距,主要是为了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 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好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 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田晓同学在他的《我的家乡》作文中写道:“四月的早晨,广阔低平的田野一望无尽,船儿在密如蛛网的河流中穿梭,微风徐来.田里绿油油的稻秧,迎风起舞。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练习与解析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练习与解析一、单项选择题1.关于我国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A.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表现为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B.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C.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表现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仅出现在青藏高寒区解析:这是一道全面考查三大自然区地域差异主要因素的试题。
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是纬度地带性规律,即表现为由赤道向极地的地域分异;西北干旱半干旱区的东西差异是经度地带性规律,即表现为由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为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是非地带性的一种,但非地带性到处都有,并非仅在青藏地区,故D错。
答案:D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指的是()A.青藏高寒区B.南方热带湿润地区C.天山牧场D.内蒙古温带草原地区解析:本题中的诗句明显是描写草原牧区景象,故为D选项。
答案:D3.关于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山脉有大兴安岭、阴山、秦岭等B.本区的粮食、棉花、油料作物的产量均居全国首位C.是我国最大的林区和木材生产基地D.辽东半岛、山东半岛盛产苹果解析:本题是对东部季风区中的东北温带温润、半湿润地区自然与经济情况的考查试题。
很明显A中秦岭不在本区,B中油料作物本区不会多,D中的山东半岛不在本区。
答案:C二、双项选择题4.下列地理事物的排序中,反映我国东部季风区热量交替自北向南变化规律的是()A.针叶林—针阔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B.冬小麦—玉米—春小麦—水稻C.亚麻—棉花—桑蚕丝—剑麻D.一年三熟—一年两熟—二年三熟—一年一熟解析:本题是对东部季风区纬度地带性规律在植被、作物、熟制等方面表现的考查。
B 中春小麦应在最北部,D中南北完全倒置,只有A、C完全正确。
答案:AC5.有关东部季风区4个自然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北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地貌具有平原广布、三面环山的马蹄形结构B.华北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的作物以旱作为主C.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地貌结构单一,土地肥沃D.华南热带湿润地区,植被的季相变化明显,是我国热带经济作物的主产区解析:C选项中的华中亚热带湿润地区主要是红壤,土壤肥力流失较多,并不肥沃;D选项中华南热带湿润地区,植被季相变化不大,因为全年热量变化较小。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三小练习 区域和区域差异2 含解析
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第2课时)一、选择题1.地处中国南北地理分界线上的淮安市于2012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南北地理分界线标志园,下图为标志园内分界线标志物模型。
该标志物应位于()。
A.半干旱地区与半湿润地区交界处B.半湿润地区C.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交界处D.热带季风区答案 C2.下列关于南北差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A.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种植小麦、棉花,盛产亚热带水果B.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是中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C.北方房屋屋顶坡度较大,南方较小D.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婉转;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直率解析北方地区处于我国的温带季风区,耕地以旱地为主,种植小麦、棉花,盛产温带水果;南方热量、水分较丰富,耕地以水田为主,是我国稻谷、茶叶、蚕丝的主要产区。
北方由于降水较少,屋顶坡度小;南方由于降水较多,屋顶坡度较大。
北方以面食为主,说话直率;南方以米食为主,说话婉转。
答案 B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2012年)”。
读图,完成3~5题。
3.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经济基础③人口密度④对外开放程度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4.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5.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解析第3题,划分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第4题,东部经济地带的矿产资源比中、西部少;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东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最小。
第5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地带中,均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含答案)(K12教育文档)
(完整word版)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 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word版)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word版)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含答案)(word版可编辑修改)的全部内容。
中国的地理差异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3小题,共26.0分)1. 图中表我国南北地理分界线的()A. B.C。
D。
2. 四大地理区中,跨经最的是)A。
南方地区B。
北方地区 C. 西北地区D。
青藏地区3。
下列地现象由向的变化规律,西北地区际情况相吻合是()A. 高原→盆地→山地B. 草原→荒漠草原→荒漠C. 湿润→半干旱→干旱D。
内流河→外流河→内流河4。
被为漠之舟"的畜牧种是()A. 藏羚羊B. 牦牛C. 骆驼D. 三河马5. 某中小明、小睿、小玲、芳位同学习了“四大地理区域”后,们自谈了学习体,认为们哪位的是错误的?)A。
划分秦岭—淮河线是以气候为主导因素来划分的B。
划分秦岭-淮河线是以年降水量划分的C. 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界线是以季风为主导因素划分的D。
青藏地区与其他三大地理区域界线的主导因素是地形6. “我的家乡地形平坦,一望无垠,水草丰茂,以生产三河牛和三河马而闻名.”这是小敏对家乡的描述.猜一猜小敏的家乡在上图中的哪个区域?()A. 甲B. 乙C. 丙D. 丁7。
读图,回答1~2题.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请问此山脉位于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 )A。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三导学训练1区域和区域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 含答案
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一节区域和区域差异训练1区域和区域差异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基础过关]读图,完成1~2题。
1.该图能正确表达出的区域特征是() A.区域具有一定的面积、形状和边界B.区域内部的特性相对一致C.区域可划分为下一级区域D.区域的边界是明确的2.半干旱地区多是草原牧区,湿润半湿润地区多是农业区,这反映出地理环境影响着区域的() A.发展水平B.生活特点C.发展方向D.发展条件综合地形、气候这两大要素,可以把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分成三大自然区: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和青藏高寒区。
据此完成3~4题。
3.我国三大自然区与其最突出的区域特征的组合,正确的是() A.东部季风区——高温多雨B.青藏高寒区——“高”和“寒”C.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伏旱D.青藏高寒区——冰川纵横4.下列地理现象与其形成原因的组合,正确的是() A.塔里木盆地沙漠广布——风力侵蚀作用B.藏绵羊和牦牛——特殊高寒环境的产物C.青藏地区气候寒冷——海陆位置影响D.西北地区气候寒冷干旱——纬度位置影响我国的三大自然区各具特色,区域间自然特征差异显著,并且影响到人类的生产活动。
据此回答5~7题。
5.从东部季风区到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再到青藏高寒区() A.区域面积依次增大,人口比重依次减小B.地势逐级升高,年降水量逐渐减小C.人类活动渐次加强,自然状态变化逐渐变大D.土壤发育程度逐渐降低,生物种类越来越少6.新疆生产的瓜果特别甜,原因是() A.云量多,光照弱,利于作物的光合作用B.降水少,瓜果水分含量少,糖分高C.昼夜温差大,夜晚营养物质消耗少,糖分积累多D.晴天多,云量少,温差不大,有利于作物生长7.青藏高寒区农作物分布在河谷中的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 A.河谷地区土壤肥沃B.河谷地区气温较高,风力较小,热量条件较好C.河谷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多D.河谷地区有丰富的水源8.阅读图表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代号一月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降水量(mm)①-4.0 14.6 500②-4.7 26 641③ 3.3 27.9 1 220④-12 20 81(1)图中A、B所在区域为________区,C为________区,D为________区。
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
地理区域发展差异练习题一、选择题1、下列关于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发展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 东部地区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高B 中西部地区资源短缺,经济发展水平低C 东部地区技术先进,人才众多,经济发展速度快D 中西部地区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经济发展速度慢2、造成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的主要原因有()①自然条件差异②开发历史长短不同③经济结构差异④政策支持力度不同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②③④D ①②③④3、东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具有的优势是()A 矿产资源丰富B 劳动力资源丰富C 土地资源丰富D 资金、技术、人才优势4、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A 基础设施落后B 生态环境脆弱C 产业结构不合理D 以上都是5、为了促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国家采取的措施有()A 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资金投入B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C 推动中部地区崛起D 以上都是6、下列属于东部地区的是()A 黑龙江B 内蒙古C 广东D 新疆7、下列属于中西部地区的是()A 河北B 湖南C 山东D 江苏8、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不包括()A 地理位置优越B 交通便利C 政策优惠D 劳动力成本低9、中西部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有()A 加大资源开发力度B 优化产业结构C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D 以上都是10、下列关于区域协调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实现区域之间的同步发展B 区域协调发展是缩小区域发展差距的重要途径C 区域协调发展不需要国家的政策支持D 区域协调发展只需要发达地区帮助欠发达地区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
东部地区大多地处沿海,气候湿润,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土壤肥沃,水资源丰富。
中西部地区多为内陆地区,气候较为干旱,地形复杂多样,有高原、山地、盆地等,水资源相对短缺。
2、分析我国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在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方面的差异。
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产业结构相对较为优化,以高新技术产业、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三1.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含解析)
1.1区域和区域差异练习一、单选题区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间单位,它是人们在地理差异的基础上,按照一定的指标和方法划分出来的。
右图为我国三大自然区域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区域的大小.形状相同B. 任何区域都有明确的分界线C. 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与其他区域不发生联系D. 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2.图中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是()A. 区域面积的大小B. 区域内部特征的相对一致C. 区域年降水量的多少D.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答案】【小题1】D【小题2】B【解析】本题考查区域的特征。
区域有大有小,如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故A错;区域的边界有明确的也有过渡性的,故B错;区域具有一定的区位特征,并与其他区域存在联系,如长江联系了青藏高寒区和东部季风区,故C错;区域内的地理条件对区域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故D对。
故选D。
本题考查我国三大自然区域划分的依据。
三大自然区的划分是因为其内部自然特征相对一致,故分为:东部季风区、青藏高寒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故B对。
故选B。
图为我国某省区按某种自然指标划分出来的四大区域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3.图中四大区域的划分指标最可能是()A. 积温的多少B. 地形和土壤状况C. 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D. 年太阳辐射量的多少4.造成图中四大区域形成的因素是()A. 降水由东南向西北递减B. 太阳辐射由南向北递减C. 地形南高北低D. 河流南多北少【答案】【小题1】C【小题2】A【解析】1.图示四大区域是我国的干湿度地区的划分,以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多少为指标来划分的,选C。
第 1 页2.图示干湿地区的差异主要是由于我国降水量的分布差异而形成的,选A项。
读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图中箭头A不能表示的是A. 资金B. 信息C. 劳动力D. 产品6.图中箭头体现了区域具有的特征A. 总体性B. 差异性C. 开放性D. 均一性【答案】【小题1】C【小题2】C【解析】试题分析:【小题1】区域之间的经济要素流动,落后地区流向发达地区的:劳动力、资源等;发达地区流向落后地区的多为:资金、技术、信息和产品。
2021年高考地理重点专题复习:中国的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 练习题精选(含答案解析)
2021年高考地理重点专题复习:中国的地理分区及区域差异练习题精选一、单选题黄脊竹蝗是中国产竹区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毛竹,也危害水稻、玉米等。
2020年6月底,黄脊竹蝗从邻国迁飞入境我国云南省江城县和勐腊县。
下图示意云南省局部图及黄脊竹蝗迁飞路径。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江城县成为境外有害生物入侵我国的天然走廊,其原因叙述不正确的是()A.山地河谷地形,河谷走向多与迁飞路径--致B.当地人口稀少,生态环境受人类影响小C.受印度洋和太平洋暖湿气流影响,利于生物进人D.东南亚地区物种资源丰富,生物生长快速2.从6月底开始,江城、勐腊县就开始了灭蝗阻击战,下列措施中可行的有()①在接壤县区建“农地阻截带”,超前预防②积极与相关邻国开展信息交流、技术援助等国际合作③储备高效毒性强的灭杀药剂,大面积消杀④无人机喷洒药剂高效快捷,应广泛投入使用⑤调动相关工作人员及群众参与排查隐患,及时发布预警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⑤农业研究所主要通过咸水结冰等方法改造盐碱土壤(传统盐碱地治理方法主要是通过强灌强排、抽取地下淡水降低地下水位,以淡水洗盐,使土壤脱盐),打造“良田”,通过微咸水灌溉等方法进行田间管理,并选育更耐盐碱的作物品种。
河北沧州海兴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渤海之滨,拥有盐碱地约30万亩。
在当地“种一瓢收一斗”的盐碱地或中低产田上,中科院农业研究所经过不断改良与实验,使小麦平均每亩产量达到600斤。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海兴县农业受土壤盐碱化影响最大的季节是()A.12月-次年2月B.3-5月C.6-8月D.9-11月4.实验发现,在小麦拔节时期(春季气温上升至10℃以上时)浇灌微咸水增产效果较显著,其原因可能是该时期()A.小麦需水量大,咸水能促进小麦生长B.蒸发旺盛,光照充足C.降水稀少,昼夜温差大D.小麦矿物质需求量大下图示意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状况。
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5.图中①②③所代表的省级行政区依次为()A.青海、陕西、新疆B.新疆、陕西、青海C.新疆、青海、陕西D.陕西、青海、新疆6.影响①省(区)日照时数逐月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海陆位置B.海拔C.天气状况D.昼夜长短西江千户苗寨是中国最大的苗族古村寨,位于黔东南某断层谷地。
高中中图版地理必修3作业:1.1.2 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含解析】
课时分层作业(二)(建议用时:40分钟)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地形差异B.海陆位置不同C.纬度位置不同D.山地阻挡作用1.B 2.C[第1题,秦岭—淮河一线是温带半湿润地区和亚热带湿润地区的分界线,也是我国800 mm年等降水量线和1月0 ℃等温线大致经过的地方。
该线以北属于暖温带和中温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既有冬小麦,也有春小麦。
东北地区的典型植被以针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以及草甸草原为特色,华北地区为落叶阔叶林。
该线以南属亚热带、热带地区,耕地类型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华中地区的典型植被为常绿阔叶林,华南地区为热带季雨林。
第2题,造成秦岭—淮河一线南北两侧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不同。
]读我国南、北方水资源、人口及耕地分布对照图,回答3~4题。
3.下列有关图中内容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区B.耕地面积南方多于北方C.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D.北方水土资源搭配更佳4.造成我国南方和北方地区水资源总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是()A.河流湖泊数量差异大B.年降水总量差异大C.植被覆盖率差异大D.年蒸发总量差异大3.C 4.B[第3题,读图可知我国南方地区的人口比重较大,即人口重心在南方地区。
南方的耕地只占35.9%,说明北方的耕地比重远大于南方。
北方的水资源所占比重极小,这说明北方土地资源丰富,但水资源不足。
用南方和北方地区的耕地比重除以人口比重,得到两个比值,再将这两个比值进行比较,可知南方人均耕地面积不到北方的一半。
第4题,由于我国的降水主要是由东南季风带来的,南方地区距东南季风的源地近,受其影响较大,降水量丰富。
高中地理东、中、西差异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东、中、西差异课后练习题及答案解析1.3 区域发展差异第1课时东、中、西差异每课一练(湘教版必修3)【基础过关】我国幅员辽阔,各地区自然和社会经济差异显著。
图甲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划分图”,图乙是“我国三个经济地带产业结构图(2002年)”。
读图,完成1~3题。
1.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 )①自然条件②经济基础③人口密度④对外开放程度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2.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矿产资源最丰富B.中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C.西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D.东部经济地带城市化水平最高3.比较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都是第一产业比重最大B.都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C.都是第三产业比重最大D.第一产业比重都占一半以上答案 1.C 2.D 3.B解析第1题,划分三大经济地带的依据是各地的自然条件、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
第2题,东部经济地带的矿产资源比中、西部少;西部经济地带面积最大;东部经济地带人口最稠密,西部经济地带人口密度最小。
第3题,从图乙中可以看出,三大经济地带中,均是第二产业比重最大。
【能力提升】今后我国三个地带的发展,应当在国家统一规划指导下,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分工、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充分发挥本地带的优势。
下图表示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带GDP(亿元)的增长,据此完成4~6题。
4.能分别正确反映东、中、西部三个地带GDP增长的折线依次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答案 A解析 20世纪80年代以后,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的GDP基本呈上升的趋势,且东部地区增长最快,所占的比重最大,中部次之,西部最少。
由此可推断出①代表东部,②代表中部,③代表西部。
5.关于三个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个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三个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答案 B解析由图中可以看出,东部的发展速度最快,西部的最慢,这样必将导致三个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继续扩大,而不是有所缩小。
【高中地理】届高考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专题训练(有解析)
【高中地理】届高考地理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专题训练(有解析)区域发展指一般在一定的时空范围内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结构优化为主要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下面是地理网为考生准备的中国的区域差异和区域发展专题训练,请考生及时练习。
考向一中国的区域差异(高考四川卷)下图所示区域受西风影响,年降水量多在50~300毫米。
读图回答1~2题。
1.图中①、②、③、④地,年降水量最多的是()A.①地B.②地C.③地D.④地解析:选C。
本题考查降水的空间分布。
由题中信息可知,该地受西风带影响,①、②、③地都受其影响,但③地地势高,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丰富;④地受地形阻挡,降水较少,故C项正确。
2.据自然环境条件推断,图示地区下列土地利用类型的比例 ()A.草地荒地林地B.耕地林地荒地C.荒地草地耕地D.林地耕地草地解析:选C。
本题考查区域自然环境特征。
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为干旱半干旱地区,而结合地形分布,该地荒漠面积广大,不宜发展种植业,耕地面积小,山麓地区有水源,草场面积较大,因此,C项正确。
考向二不同尺度的区域发展读台湾经济发展阶段示意图,回答3~4题。
3.判断关于台湾经济第Ⅰ、Ⅱ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第Ⅰ阶段是典型的进口-加工-出口型经济②第Ⅰ阶段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③第Ⅱ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大量优质劳动力和国外投资④第Ⅱ阶段产业附加值高、经济发展迅速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4.起台湾推行台湾区域计划是为落实土地计划法草案精神,下列关于台湾土地资源的说法正确的是()A.台湾平原主要分布在西部B.台湾土地资源紧缺,可在东部填海造陆C.台湾土壤多呈碱性D.台湾地多人少,农业商品率较高解析:第3题,台湾经济第Ⅰ阶段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为主;第Ⅱ阶段以劳动密集型的加工工业为主,附加值低。
第4题,台湾平原多分布在西部,东部临近深海沟,不宜填海造陆,土壤多呈酸性,人多地少。
高二地理中国区域差异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区域差异试题1.读“我国某省级行政区略图”,以及①②③三地的气候资料,回答下列各题。
【1】该省区的自然带主要是A.森林带B.森林草原带C.草原带和荒漠带D.荒漠带【答案】C【解析】根据该省的轮廓形状可以判断该省是我国内蒙古自治区。
可以直接得出该区域的主要自然植被为草原、荒漠带,或者根据三地的气候资料判断,三地年降水量在最东部在400mm左右,中西部降水在400mm以下,并且自东向西递减。
气温年较差大,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在该种气候条件下发育的自然植被多为草原或者荒漠植被。
【2】下列民居在该省区广泛分布的是【答案】B【解析】我国内蒙古自治区分布有大片的温带草原,适宜畜牧业的发展,为适应游牧畜牧业的发展,当地牧民形成了便于拆卸的蒙古包民居特色,B图示意的就是蒙古包。
A图是适应高温多雨气候的“干栏式建筑”的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双版纳地区,C图是降水较多地区的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沿海地区,D图是窑洞民居,主要分布在我国黄土高原地区。
【考点】我国区域地理。
2.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几个省区略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几个省区地理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①a省区是我国商品棉基地之一,其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是热量充足②受沙尘暴危害最严重的要数b省区,主要原因是气候干旱③图示区域拥有丰富的太阳能、水能、草场和矿产资源④c省有我国著名的商品粮、糖料和桑蚕基地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答案】C【解析】图中a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是青海省,c是四川省,d是西藏自治区。
新疆是我国商品棉基地之一,种植棉花的优势条件是气候干旱,晴天较多,光照充足,所以①项错误。
四省区中,沙尘暴灾害最严重的是新疆,不是青海,②项错误。
a、b、d省区光照资源丰富,草场广阔,d省区水能资源最丰富,四省区都位于我国西部地区,矿产资源丰富。
四川省纬度和海拔较低,热量丰富,降水充足,盆地地形,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成都平原是我国商品粮基地之一,有大面积的糖料作物甘蔗种植,又是我国蚕桑基地之一。
高中地理中图必修三导学训练2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 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 含答案
训练2东部季风区的内部差异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基础过关]读图,回答1~2题。
1.甲、乙两图所示区域农业耕作制度及作物品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土壤不同B.热量不同C.降水不同D.地形不同2.下列能够正确体现乙图所示区域特征的是()①有广泛分布的黑土②雨热同期,大陆性气候稍强③水稻土④水田⑤水稻种植业⑥综合性工业基地⑦重工业基地⑧旱地耕作业A.①②③④B.③④⑤⑥C.⑤⑥⑦⑧D.②④⑦⑧3.下列关于我国南方和北方人们生活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南方居民多以米食为主,北方居民则以面食为主B.北方过去农村住房多就地取土,用土坯垒墙;南方民居的旧式建筑材料多用砖瓦、竹木C.南方房屋的高度比北方小,屋顶坡度也比北方小D.“南船北马”是我国传统交通运输的显著特色4.下图为“山西省老四合院示意图”,我国山西省有一些老四合院民居,其房屋的屋脊由外向内单面倾斜,用当地人的话说是“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句话反映出()A.山西人考虑自己多,考虑别人少B.山西的水资源较少,居民对水资源十分珍惜,勤俭持家C.山西人认为这样的结构坚固、美观D.山西人对水有特殊的“风俗习惯”我国沿海与内地的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差异,依照各省、市、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差异,可把全国大致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经济地带。
据此完成5~7题。
5.下列关于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正确的是()①面积大小:中部>西部>东部②人口多少:东部>中部>西部③省区数量:东部>中部>西部④发展速度:东部>中部>西部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6.下列关于东部经济地带位置和范围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我国的热带区域全部在该地带②我国的开放城市全部在该地带③直接濒临海洋的省、市、区不全都在该地带④东部地带各省、市、区全部位于东部季风区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7.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发展水平高、经济发展速度快的原因不包括() A.位于东部季风区内,气候湿润、雨热同期,农业发展条件优越B.改革开放首先从沿海起步,具有区位和政策优势C.地处亚欧大陆腹地,地域辽阔,承东启西D.历史上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雄厚,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2013-2014学年高中地理 1-3区域发展差异小练习(含解析) 湘教版必修3
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一、选择题1.关于我国东部经济地带与中、西部经济地带区域发展差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东部与中、西部在资源方面有明显差异B.东部与中、西部的工业化与城市化有显著的差异C.东部与中、西部的开放程度有明显的差异D.东部与中、西部存在着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解析东、中、西部地带的区域发展差异主要体现在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城市化水平、对外开放程度等方面。
答案 A2.下列叙述中,三大经济地带共同具有的特征是( )。
A.都临海,都有大河入海口B.都是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C.都有经济特区、对外开放城市D.都有我国主要的商品粮基地解析中、西部经济地带不临海;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由于政策优势、海外侨胞的人缘优势、地缘优势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经济特区先后有5个,即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商品粮基地的形成条件是农业基础好、开发潜力大、粮食的商品率高,在三大经济地带都有商品粮基地。
答案 D3.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南、北方的主要分界线,它是( )。
A.年降水量400毫米以上和以下的界线B.半湿润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界线C.亚热带与暖温带的界线D.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的界线解析解答这道题要联系我国年降水量分布图、我国温度带划分图。
秦岭—淮河一线是年降水量800毫米等降水量线、半湿润地区与湿润地区、落叶阔叶林与常绿阔叶林的界线。
针阔混交林在我国大兴安岭北段,它是落叶阔叶林与亚寒带针叶林之间的过渡林。
答案 C4.关于南方与北方特征差异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矿产资源:北方煤炭、石油、铁矿丰富,南方有色金属丰富B.限制性因素:北方水源不足,南方热量不足C.工业结构:北方以能源工业为主,南方以重工业为主D.农业生产:北方自然条件差,无商品粮基地,南方水热条件好,水稻种植广泛解析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我国东部地区分为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
北方地区跨越暖温带、中温带及寒温带,平原面积广阔,东北的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著名的商品粮基地;北方地区煤炭、石油、铁矿等资源丰富,是我国主要的重工业区和能源基地;限制性因素主要是水资源不足。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 东、中、西部差异(同步练习)
必修3第一章第三节区域发展差异东、中、西部差异(同步练习)(答题时间:30分钟)我国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1~3题。
1. 下表表示划分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各项指标(“”的多少表示优势的大小)。
据表判断,我国东、中、西部三个经济地带的排序与表中数码相符的是()矿产和能源资源经济基础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①②③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①③②D. ②③①2. 我国东、中、西部存在明显的产业结构差异,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A. 自然条件不同B. 资源配置不同C. 劳动力素质不同D.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3. 由西向东,分别位于西、中、东部经济地带的城市是()A. 成都、长沙、福州B. 包头、武汉、南昌C. 包头、太原、苏州D. 成都、桂林、杭州区位指数是综合了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7. 关于三大地带发展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东部最发达,中部其次,西部较落后B.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所缩小C.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三大经济地带的经济差距仍将继续拉大D. 三大地带经济发展速度:①>②>③8. 有关①经济地带的叙述,错误的是()A. 交通便利B. 经济国际化程度较高C. 能源、原材料丰富D. 环境问题严重9. 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个地带的GDP、人均GDP和人口总量表(某年)。
地带国内生产总值(%)人口总量(%)人均GDP(元)东部61.7 43.1 22 000中部25.4 34.4 11 000西部12.9 22.5 8 800材料二三个经济地带的国内生产总值所占比重变化表(%)。
年份2019 2019 2019 2019 比重增减东部59.9 61.6 61.4 61.7 +1.8中部26.6 25.1 25.4 25.4 -1.2西部13.5 13.3 13.2 12.9 -0.6(1)材料一中的指标可以反映三个地带____________的差异,这种差异是__________。
人教版高中地理选修2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 练习与解析1
我国的三个经济地带练习与解析1一、单项选择题1.我国三个经济地带划分的依据是()A.经济发展的速度或潜力B.社会经济发展水平C.海陆位置和纬度位置D.人口密度和城市数量解析:这是对经济地带划分基本原理的考查,靠记忆积淀。
答案:B2.下列各组省区全部位于西部经济地带的是()A.辽宁、湖南、陕西B.甘肃、青海、山西C.四川、云南、贵州D.安徽、河南、江西解析:这是对西部经济地带范围所涉及的省份记忆的考查题。
A中辽、湘不属西部经济地带,B中甘、晋分别属东、中部经济地带,D中三省全是中部经济地带的省份,只有C全部属西部经济地带。
答案:C3.位于西部经济地带,兼跨两大自然区、三个自然地区的省级行政区是()A.陕西B.甘肃C.山西D.内蒙古解析:这是一道把自然区、自然地区与经济地带、范围叠加起来考查的综合题,且陕西省南部的秦岭正是一些自然区划的重要界线。
答案:A4.读图1-24三个“地带的产业结构图”,如果图例代表三个产业,那么,正确的组合是()图1-24①图1表示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②图例B代表第二产业③图2和图3分别表示中部和西部两个地带的产业结构④东部、中部、西部三个地带的第三产业的比重依次降低A.①②③B.①③④C.③④D.①②④解析:本题的图,前面“细说”中已有详细分析。
答案:A二、双项选择题5.关于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的范围基本吻合B.内蒙古东邻中部地带C.北京是唯一不临海的东部地带中的省级行政区D.重庆直辖市属于西部经济地带解析:东部经济地带和东部季风区完全不是一回事,东部季风区涉及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的省份;内蒙古本省就是中部经济地带的省份,故A、B内容错误,但符合题意。
答案:AB6.关于三个经济地带差异的成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东部地带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业发展B.中部地带多邻国,比东部地带更具区位优势C.东部地带经济基础好,中部地带在新中国成立前无一个工业中心D.东部地区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放,竞争意识强解析:西部地带多邻国,但多陆上邻国;中部地带解放前有武汉、太原两大工业中心,故B、C是错误选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二地理中国三个经济地带的区域差异演练习题(附答案)
第1章第1节第2课时 (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 一、选择题 (2009年四川文综试题)根据资料,回答1~3题。
我国四省(区)人口及部分自然资源统计数据(2006年) 省(区) 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耕地面积 (万公顷) 水资源总量 (亿
立方米) 木林总蓄积量(亿立方米) ① 34.3 532.5 1 865.8 15.8 ② 53.5 1 539.1 727.9 15.0 ③ 51.9 542.4 404.4 0.4 ④ 31.1 361.0 184.6 2.0 1.上表中①②③④所示省(区)的简称依次是( ) A.川、黑、苏、陇 B.苏、川、陇、黑 C.黑、川、陇、苏 D.陇、黑、川、苏 2.下列推理,其过程和结论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①比②小,因此,山区面积①比②大 B.水资源总量②比③多,因此,年降水量②比③大 C.木材总蓄积量③比④少,因此,森林覆盖率③比④低 D.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①比③小,因此,乡村人口比重①比③大 3.有关四省(区)农业生产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①省(区)西部是该省种植业集中地区 B.②省(区)东部是我国著名的棉花产区C.③省(区)南部农业耕作制度一年三熟 D.④省(区)北部灌溉用水主要是地下水和高山冰雪融水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读表分析问题的能力,结合这四省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比较表中的数据可以判断①②③④分别是川、黑、苏、陇;进而完成2、3题的分析。
答案: 1.A 2.D 3.D 4.目前,我国三个经济地带的产业结构是( ) A.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相对较优,二、三产业比重较大 B.中部地带的产业结构较优,一、二、三产业比例均衡 C.西部地带的产业结构最优,一、二、三产业均在27%~41%之间 D.西部地带第三产业比重较大,生产力水平较高解析:目前我国东部地带的产业结构,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分别是10.66%、48.44%、40.90%,产业结构相对比较合理答案: A 读表格,据此回答5~7题。
占全国的比例(%) 东部中部西部面积 16 27 57 国内生产总值 60 27 13 铁路长度 30 46 24 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76.4 14.2 9.4 5.东部地区不占优势的事物是( ) A.土地质量B.劳动力数量 C.铁路总长度 D.科技投入 6.上述事物在东部地区不占优势的原因是( ) A.季风气候易引起洪涝灾害 B.人口、
人才外流严重 C.东部的面积比重低 D.没有绵长的国界线 7.区域互动新机制的方式中,不正确的是( ) A.将部分劳动密集型加工企业转向中西部 B.将部分高能耗、高物耗、大运输量的企业转向中西部 C.东部提供技术、设备,让中西部农业牧业产品就地加工 D.把东部高新科技产业集中到中西部,再造中国大“硅谷” 解析:东部地区的铁路总长度虽大于西部但明显小于中部地区,因此谈不上占优势。
铁路总长度在东部地区不占优势主要是因东部的面积比重相对低,实际上地均铁路长度并不低。
中西部地区技术投入少,总体科技水平低,不利于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应发展具相对优势的产业。
【答案】 5.C 6.C 7.D (2011•湛江高二检测)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划分为三大经济地带。
据此回答8~10题。
8.中西部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A.气候湿润,雨热同期 B.低平的丘陵和平原地形C.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 D.濒临海洋,对外交往便利 9.东部经济地带发展的优势是( ) ①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②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③具有能源和矿产资源的明显优势④在沿边经济贸易上有较大优势⑤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
势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②④ D.①②⑤ 10.我国政府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主要是为了( ) A.宏观调控,微观搞活B.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C.体现综合国力,加强经济建设D.开发西部资源,改善投资环境解析:第8题,我国西部经济地带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有色金属资源。
第9题,我国东部经济地带经济国际化程度高,出口份额高,具有高科技文化的优势,集中了我国最主要的工业区和农业基地;但能源不足,靠近沿海,不具备沿边经济贸易优势。
第10题,缩小东西部经济发展差距是为了统筹经济发展,协调地区差异。
答案:8.C 9.D 10.B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回答11~13题。
11.甲区域和乙区域相比,气候的差异是( ) A.甲区域作物生长期较长 B.甲区域降水较少 C.乙区域大陆性较强 D.甲区域高温多雨 12.符合乙区域土地特点的是( ) A.广泛分布在此地区的水稻土是有机质含量较高的土壤 B.人口稠密,耕地较为集中 C.人均耕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D.耕地中旱地所占比重大 13.丁省与丙省
相比( ) A.劳动力资源丰富 B.陆地交通便捷 C.第一产业的比重小 D.第三产业的比重小解析:第11题,松嫩平原作物生长期较短,长江三角洲受来自海洋的夏季风影响强,所以海洋性较强,松嫩平原的降水和温度都比长江中下游地区少和低。
第12题,长江三角洲广泛分布的水稻土有机质含量较高,比较肥沃。
第13题,丁省位于我国西北内陆,人口稀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第三产业比重小,第一产业比重较大。
答案:11.B 12.A 13.D 二、综合题 14根据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局部地区图。
材料二2005年甲、乙两省部分社会经济数据比较人口(万人) 城市人口比重(%)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进出口额(亿美元) 粮食产量 (万吨) 甲省 9 768 32 10 535 77.4 4 582 乙省 7 400 47 18 272 2279.4 2 834 (1)甲、乙两省分别属于我国的哪个经济地带? (2)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影响甲、乙两省经济水平差异的主要原因。
解析:准确区域定位及统计表的比较阅读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第(1)题,由材料判断,甲是河南省,位于中部经济地带;乙是东苏省,位于东部经济地带。
第(2)题,甲、乙两省经济水平差异的原因可以从位置、交通、原有经济基础、产业结构、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答案:(1)甲省属于中部经济地带,乙省属于东部经济地带。
(2)①乙省临海,具有开放性的位置和便利的海运,利于发展开放型经济;甲省较闭塞。
②近代工业乙省比甲省发展早,经济基础较好。
③乙省人们的思想观念较甲省开放。
④乙省产业结构较甲省优化,城市化水平较高。
⑤乙省比甲省具有政策优势。
15.(2009年青岛质检)继“长三角”、“珠三角”之后,中国第三个区域经济合作板块――环渤海经济圈正加速崛起。
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环渤海经济圈狭义上指辽东半岛、山东半岛、京津冀为主的环渤海滨海经济带,同时延伸可辐射到山西、辽宁、山东及内蒙古的部分地区,约占中国国土的12%和人口的20%。
材料二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图。
(1)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港口众多,两幅图标有数码的城市中,为东北石油和华北煤炭重要输出港的是________;为东北地区重要综合性内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为全国最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是________。
(2)试比较“长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在资源、运输、技
术、协作、劳动力等工业布局条件(区位条件)方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完成下列表格:比较方面“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相同点运输技术协作劳动力不同点矿产资源运输 (3)与“长三角”相比,环渤海经济圈发展工业在资源方面的不利条件是________。
为解决这一问题,目前正在建设的工程是________。
(4)“长三角”地区能源需求量大,为解决这一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 (5)环渤海经济圈和“长三角”地区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目前两地联系的交通线有哪些?解析:第(1)题,考查秦皇岛、大连,上海等的主要职能特点,属基础知识考查。
第(2)题,比较两地在资源、交通等方面的异同,解答时注意组织答案的简洁性和准确性。
第(3)题,环渤海地区水资源短缺,实施的调水工程为南水北调工程。
第(4)题,可从能源调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及寻找其他能源方面回答。
第(5)题,识记两地间主要的铁路、公路、沿海航线、航空线即可作答。
答案:(1)③①⑤ (2) 比较方面“长三角”地区环渤海经济圈相同点运输有大型港口、铁路、公路等,交通运输条件优越技术有众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技术力量雄厚协作大型企业密集,门类多,协作条件好劳动力人口密集,科技力量强,劳动力数量充足、素质高不同点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和矿产资源缺乏,需从外区域调入有丰富的煤、石油等能源资源和铁等矿产资源,资源条件好运输有长江“黄金水道”,内河运输条件好河流水量较少,有结冰期,内河运输条件较差
(3)水资源缺乏南水北调工程 (4)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发展能耗少的工业;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建设秦山核电站等。
(5)京沪铁路、京沪高速公路、北方沿海航线、上海至北京、天津的航空线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