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新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3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一、基础知识。
(31分)1、为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5分)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智叟.()雍.南()朔.东()2、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4分)(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词义:。
(2)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词义:。
(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4)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3、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4、与“何苦而不平”句式相同的一项是()(2分)A、且焉置土石?B、何陋之有?C、何以为计?D、如太行、王屋何?5、填空:(5分)(1)《愚公移山》选自__ ,这部书中保存了不少古代和___ 。
本文的体裁属于____ 。
(2)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6、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古义和今义.(8分)(1)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古义今义。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古义今义。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古义今义。
(4)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古义今义。
7、根据课文内容用原句答题。
(5分)(1)反映愚公移山艰苦情形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愚公能够移山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段中表现愚公移山深得人心的一处典细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晋文张湛对本文曾有“屈其理而服其志也”的评点,这一评点是针对文中“______________”而言的。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第二十三课 愚公移山
2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习题: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2.选出下面加点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 )A.惩.山北之塞(苦于) 聚室而谋.(商量) 叩.石垦壤(敲、凿)B.毕力平险.(险要)出入之迂.也(绕道)始龀.(换牙)C.帝感其诚.(诚心)亡.以应(没有)固不可彻.(彻底)D.长.息曰(长时间)有遗.男(遗留)杂.然相许(纷纷)3.下面哪一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近( )A.毕.力平险录毕.,走送之B.指.通豫南争高直指.C.杂然相许.遂许.先帝以驱驰D.何苦.而不平必先苦.其心志【岁月如歌——我的初中生活】初三了,毕业在即,班主任老师要组织一次毕业联欢,每位同学都将登台表演。
节目正在紧张有序地排练中。
3.李向民同学要表演诗朗诵,他写了一首自创的小诗,回顾在一起的生活,记录分别的感触。
请你对其中两句给点修改意见。
那五彩的日子/我们一起走过/相聚如在昨天/分别即在眼前/曾经/一起在课堂/一起在操场/默默地我们分离/正如当初默默地相识/不要说永远/不要说再见/留下你的深情/ 捎上我的祝福/把梦留给夜晚/把泪抛洒空中/托那/悠悠白云与明月/时刻向你问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根据节目表安排,诗朗诵之后是合唱《毕业歌》,请你为这两个节目写一份串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最后有互赠留言的环节,分别就在眼前,大家难免伤感,请你在古诗中找出表示激励或劝慰的赠言各一句。
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4(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4第一部分:1.给下列带点的字注音:万仞()箕畚()孀妻()匮乏()始龀()2.连词起连接作用,表示被连接部分之间的关系,指出下列连词所表示的关系。
⑴面山而居。
而:⑵聚室而谋。
而:⑶河曲智叟笑而止之。
而:⑷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而: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
⑴惩山北之塞(塞:)⑵杂然相许(杂然:)⑶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⑷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彻:)⑸惧其不已也(已:)⑹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负:)4.理解翻译下面几个句子。
⑴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⑵吾与汝毕力平险。
⑶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5.写出下面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⑴指通豫南通,意为。
⑵始一反焉通,意为。
⑶汝之不惠通,意为。
⑷河曲智叟亡以应通,意为。
⑸一厝朔东通,意为。
6.这篇文章是一篇寓言,其寓意是()A、愚公与智叟正相反,愚公不愚,智叟不智。
B、要有长远打算,办什么事都要有计划。
C、只要下决心,有恒心,任何困难都能克服。
D、只要办事认真,上帝也要受感动。
7.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⑴文言文中,山的南面或水的北面叫阳,山的北面或水的南面叫阴。
()⑵“河阳”应理解为河的北岸。
()⑶“甚矣,汝之不惠”是个倒装句,翻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⑷愚公的妻子和智叟都反对愚公移山。
()读选文,回答问题:(2020年扬州试题)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6单元 23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我夯基我达标1给句中加点的词语注音并解释。
(1)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______________。
(2)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 )______________。
(3)子子孙孙无穷匮.也。
( )______________。
(3)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 )______________。
2指出下列每个小题中字的意义和用法有别于其他两句的一项。
(1)于( )A.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B.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2)而( )A.面山而居。
B.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
C.聚室而谋。
(3)其( )A.其如土石何?B.其妻献疑曰。
C.帝感其诚。
3根据要求,用文中语句填空,并翻译所填句子。
(1)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对课文内容分析有错误的一项是( )A.智叟和愚公之妻都对愚公移山之事提出了疑问,但愚公之妻是善意的,而智叟的话却句句充满嘲讽。
B.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是因为他看到了自然的不变和人的无穷无尽,正确地看待了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
C.智叟之所以对愚公移山采取讥讽的态度,是因为他用变化的观点看问题,看到了自然的巨大力量。
九年级语文下册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3 愚公移山阅读课文,完成下面的题。
1.辞汇明白得(1)惩.山北之塞( ) (2)杂然相许.( ) (3)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 (4)汝心之固.( ) (5)固不可彻.( ) (6)惧其不已.也( ) (7)帝感其诚.( ) (8)无陇断.焉( ) (9)始一反.焉( ) (10)河曲智叟亡.以应( ) (11)汝之不惠.( ) (12)一厝.朔东( ) (13)面.山而居( ) (14)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 (15)吾与汝毕力平险.( ) (16)跳.往助之( ) 2.一词多义(1)方⎩⎪⎨⎪⎧ 方.七百里 方.其远出海门(2)曾⎩⎪⎨⎪⎧曾.不若孀妻弱子 曾.益其所不能(3)固⎩⎪⎨⎪⎧ 汝心之固. 吾义固.不杀人(4)亡⎩⎪⎨⎪⎧河曲智叟亡.以应 今亡.亦死(5)且⎩⎪⎨⎪⎧年且.九十 且.焉置土石(6)之⎩⎪⎨⎪⎧本在冀州之.南 汝之.不惠 跳往助之.(7)其⎩⎪⎨⎪⎧其.妻献疑曰 惧其.不已也 其.如土石何(8)以⎩⎪⎨⎪⎧以.残年余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9)焉⎩⎪⎨⎪⎧始一反焉. 且焉.置土石3.古今异义 (1)投诸.渤海之尾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众,许多。
(2)河阳.之北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太阳,日光。
(3)达于汉阴.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空中云层密布,不见阳光或偶见阳光的天气。
(4)虽.我之死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积累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万仞( ) 始龀( )孀妻( ) 智叟( )穷匮( ) 箕畚( )( )惩山北之塞( )( ) 荷担者三夫( )亡以应(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
(1)曾不若孀妻弱子曾:______________(2)杂然相许许:______________(3)寒暑易节易:______________(4)操蛇之神操: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1)寒暑易节,始一反焉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2)甚矣,汝之不惠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3)河曲智叟亡以应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4)一厝朔东_________通_________,解释:______________4.辨析下列句中加粗词的意义的异同。
(1) 方七百里(2)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方其远出海门吾义固不杀人(3) 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5.解释“河阳”和“汉阴”中的“阳”“阴”二字的含义,并试举例说明。
二、阅读理解阅读下列文段,完成6~14题。
(一)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请简要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7.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8.翻译下面的句子。
(1)且焉置土石?(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9.就今天看来,你认为愚公是移山好还是搬家好?请说明理由。
(二)列子学射①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3愚公移山习题新人教版(new)
22 愚公移山01积累运用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万仞.(rèn)惩.(chéng)无穷匮.(kuì)荷.担者(hè) 孀.妻(shuāng)始龀(chèn)箕畚(běn) 魁(kuí)父陇(lǒng)断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杂然相许.(赞同) (2)惩.山北之塞(苦于)(3) 出入之迂.也(曲折,绕远) (4)何苦.而不平(愁)(5)寒暑易.节(交换)(6)如.太行、王屋何.(把……怎么样) (7)固不可彻.(通) (8)虽.我之死(即使)3。
解释下列通假字。
①始一反.焉“反”通“返”,往返.②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
③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没有。
④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⑤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以.残年余力(凭,靠)(1)河曲智叟亡以.应(用来)焉且焉.置土石(疑问代词,哪里)(2)始一反焉.(语气助词)年且.九十(将近)(3)且.焉置土石(况且)以君之.力(结构助词,的)(4)虽我之.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其.妻献疑曰(代指愚公)(5)其.如土石何(语气词,加强反问语气)面山而.居(表修饰)(6)而.山不加增(表转折,可是)5.按要求填空。
(1)《愚公移山》的体裁是寓言,出自《列子》,这则故事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2)课文中交代愚公移山的原因的句子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交代移山目标的句子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表明智叟在与愚公的辩论中甘拜下风的句子是:河曲智叟亡以应。
(4)描写运土石的路途遥远,从而从侧面烘托愚公一家移山之难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综合性学习.“愚公移山”的故事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学习完《愚公移山》这篇文章后,班上开展了“愚公精神之我见”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现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任务.(1)仔细观察愚公移山的雕塑(见上图),调动你的记忆力,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愚公移山》的主要内容。
九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测试题 新人教
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测试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万仞.(rèn)穷匮.(kuì)孀.妻(shuānɡ)渤.海(bó)B.智叟.(sǒu) 始龀.(chènɡ) 惩.罚(chénɡ) 曾.不若(zēnɡ)C.迂.回(yū) 荷.担(hè) 阻塞.(sè) 亡.以应(wú)D.魁.父(kuí) 叩.石(kòu) 箕.畚(jī) 一厝.(cuò)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是通假字的一项是( )A.惩.山北之塞B.汝之不惠.C.河曲智叟亡.以应D.始一反.焉3.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箕畚运于.渤海之尾告之于.帝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而.山不加增C.投诸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D.其.如土石何帝感其.诚4.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出入之迂.也( )(2)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3)固不可彻.( )(4)何苦.而不平( )(5)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6)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5.翻译句子。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3)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6.理解性默写。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2)愚公移山的目的是:。
(3)愚公自信能移山的原因是: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4)“愚公”移山时得到了人们的支持,初定计划时;深入研究时;移山过程中。
7.愚公和智叟是否人如其名?你如何看待这两个人物形象?(一)愚公移山《列子》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新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采撷先辈智慧23《愚公移山》练习
23《愚公移山》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笑”:“长息”:2本文以神话结尾,有什么作用?3分析人物形象。
4文中写“其妻献疑”,用意何在?5写孀妻之弱子“跳往助之”,其作用是什么?6你认为愚公是不是很“愚”呢?为什么?7智叟的话似乎也有道理,他是不是很“聪明”呢?8从全文看,愚公移山的困难有几个方面?文中从哪句话是侧面写出移山的艰难?9文中写了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这对表现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10、公移山的原因、目的、方法、信心和结果和艰巨性:11、文中“愚公”和“智叟”二人取名含义12、提问: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与河曲智叟说的“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两句话意思相近,语气上有什么不同?13、提问:愚公移山的成功说明了什么?并归纳中心意思。
14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的运用。
15赏析:(1)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2)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16. 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17.“移山”这件事做起来困难吗?他们的劳动艰苦吗?18.什么是愚公精神?在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要不要发扬这种精神?答案:2本文采用神话结尾,借助神的力量来实现愚公的宏伟抱负,是在生产极不发达的条件下解决人和自然矛盾的方式,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话不同于迷信,在生产力极不发达的条件下,人们只能通过具有超人力量的神来帮助人类征服自然,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神灵的出现使结尾具有浪漫主义色彩。
3愚公:目光长远积极奋斗全面发展持之以恒雄心壮志智叟:目光短浅冷漠逃避片面静止4写“其妻献疑”,用意有二:(1)突出愚公具有宏大的心愿、坚强的意志。
人教版语文九下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
人教版语文九下《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A.杂然相许(赞同)B.寒暑易节(更替)C.固不可彻(通达,这里指改变)D.虽我之死(虽然)2、下面句子中的“其”字与“其真无马邪”一句中的“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其真不知马也。
B.其一犬坐于前。
C.其如土石何?D.惧其不已也。
3、用原文回答问题:①、智叟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②、愚公认为移山能够成功的理由是:.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B、有德之人不会以权谋私,不会贪污受贿,虽然清贫点,但活得坦荡,没有水落石出之虑,也没有半夜敲门之惊。
C、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实现,不是一蹴而就的,还需要亿万中华儿女长期地艰苦奋斗D、这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位于太行山深处,这里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我们到此,真有点儿置身于世外桃源的感觉。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同学们写作文一定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滥造。
B. 我们要随时发现学习过程中的缺点并且及时改正。
C.春天的兰州各大公园绽露出自然的清新和灵秀,成为人们春游的好时机。
D. 通过这次综合性实践活动,使同学们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有了很大提高。
6.下面几个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①直到此时,人们才会相信,动物更有种为人类所不理解的无声的哀怨。
②但是直到真的看到了动物的泪,我才相信动物也和人一样,它们也有悲伤,更有痛苦。
③只是因为它们没有语言,或者是人类还不能破译它们的语言,所以,当人们看到动物的泪水时,才会感动惊愕。
④本来,我以为泪水只为人类专有,而动物因没有情感,它们也就没有泪水。
⑤第一次看到动物的泪,我几乎是被那一滴泪惊呆了。
A.④⑤①③② B.⑤④③②①C.⑤④②③① D.④①⑤②③二、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仔细阅读下面语段,回答文后问题。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1第一部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4分)始龀()荷担()孀妻()箕畚()2.释词:(4分)⑴年且九十(且:)⑵吾与汝毕力平险(险:)⑶杂然相许(杂然:)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易:)3.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4分)⑴河曲智叟亡以应。
通,意为。
⑵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意为。
⑶甚矣,汝之不惠。
通,意为。
⑷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通,意为。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3分)A、这篇寓言故事相当完整,有背景、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也写出了一些生动的细节。
B、本文塑造了愚公的生动形象,通过愚公移山的成功反映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也说明了要克服困难就必须下定决心,坚持不懈地奋斗的道理。
C、本文结尾写大力神夸娥氏两个儿子把山背走了,这是一种封建迷信思想。
D、愚公跟智叟的对比是文中的主要对比,是故事寓意之所在,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两种对立的观点。
5.原文填写:(4分)⑴愚公之所以决心称山,是因为。
⑵愚公坚信山能被移走的原因是。
6.选出“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河阳之北B、汝之不惠C、操蛇之神D、渤海之尾7.选出“其”字用法不同的一项()(3分)A、其妻献疑曰B、其如土石何C、帝感其诚D、惧其不已8.愚公之妻和智叟对愚公移山的态度是否相同?这两个人物在情节发展上起什么作用?(4分)9.说说下列句子使用的语气:(4分)⑴且焉置土石?()⑵如太行、王屋何?()⑶何苦而不平?()⑷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10.译句:(4分)⑴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⑵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11.“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北山愚公长息曰”中“笑”和“长息”分别有什么表达作用?(4分)“笑”:“长息”:第二部分:(一)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训练新人教版
第二十三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一、基础题1.《愚公移山》选自,这是一篇。
答案:、《列子·汤问》|古代寓言解析:分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每个字都不能写错。
点评:此题考查文学常识,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作品主题及风格等。
2.给下列字注音。
仞________ 荷________ 畚________ 孀________答案:rèn|hè|běn|shuāng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朝”是多音字,可根据意思不同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3.给下列字注音。
龀________匮________叟________雍________ 朔________答案:chèn|kuì|sǒu|yōng|shuî解析:分析:首先要读准拼音,注意“期”“间”是多音字,可根据词语意思来确定拼音。
点评:拼音,首先要读准汉字,排除方言的干扰,不可读错,拼音时注意易混的声母与韵母。
4.解释加点词的意思。
年且.九十 ________ 且.焉置土石 ________且焉.置土石 ________ 始一反焉. ________答案:将近,况且。
|哪里,语气助词。
|通,顽固;本来。
|赞同,拟声词。
解析:分析:解释文言实词,很多都是直译,对于多义词要根据语境来分析。
点评:古文中字词的多义性和活用是常见的,也是常考的,学习要要注意归纳记忆,考试时要根据句意判断字词的含义和作用。
5.作者写《愚公移山》的目的是()A.批判不求进取,知难而退,故步自封的消极思想。
B.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C.借助神的力量实现愚公的抱负。
D.宣扬因果报应的封建迷信思想。
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文章的主题思想,通过事件、人物来分析,本文通过愚公移走门前两座大山的故事,结合备选答案,应是反映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改造自然的伟大气魄和坚强毅力。
九年级语文下册 23《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 新人教版
《愚公移山》一、准确识记文中的字音、字义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迂.回(yū)箕畚.(běn)雍.南(yōng)荷.担(hè)B.一厝.(cuò)太行.(xíng)陇.断(lǒng)万仞.(rèn)C.始龀.(chèn)智叟.(sǒu)惩.罚(chéng)阻塞.(sè)D.冀.州(jì)愚.公(yú)豫.南(yù)匮.乏(kuì)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相许(赞同)始龀(换牙)B.易节(容易)负二山(背)C.一厝(放置)何苦(苦恼)D.智叟(老头)陇断(断开)二、掌握文中重点词语3.下列两句中加点词语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河曲智叟亡以应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吾义固不杀人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曾不若孀妻弱子D.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4.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B.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C.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D.寒暑易节5.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B.寒暑易节,始一反焉C.甚矣,汝之不惠D.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1)聚室而谋.曰(2)杂然..相许(3)且焉置.土石(4)子子孙孙无穷匮..也(5)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7.用原文语句回答下列问题。
(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什么?(2)面对智叟的嘲笑,愚公是怎样回答的?(3)愚公移山的目标是什么?(4)愚公和智叟辩论的结果是什么?8.下列句子与原文完全一致的一项是()A.吾与汝毕力平险,达于汉阴,指通豫南,可乎?B.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子,子又生孙;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D.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雍南,一厝朔东。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22愚公移山人教版课后练习二
2019-2020年初中九年级下册语文22愚公移山人教版课后练习二第1题【单选题】下列句意解说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甚矣,汝之不惠——你真是不实惠呀。
B、其如土石何?——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C、虽我之死,有子存焉——虽然我死了,有儿子存在。
D、河曲智叟亡以应——河曲智叟一边答应一边逃走了。
【答案】:【解析】:第2题【单选题】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答案】:【解析】:第3题【单选题】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历史著作《战国策》。
“讽谏”的意思是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
B、《愚公移山》选自《列子·汤问》,体裁是寓言。
C、《曹刿论战》选自《左传》,传说是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是根据汉史写的纪传体史书。
D、《关雎》选自《诗经》,《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的诗歌305篇,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答案】:【解析】:第4题【单选题】下列句子中加线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以君之力扶苏以数谏故B、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C、而山不加增义不杀少而杀众D、告之于帝皆以美于徐公【答案】:【解析】:第5题【填空题】《愚公移山》文中将愚公率领子孙们决心挖山不止的壮举与智叟______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并主要运用______的描写手法来表现情节内容,塑造人物形象。
【答案】:【解析】:第6题【填空题】解释下列句中划线的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______曾不能毁山之一毛______方七百里,高万仞______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______ 如太行、王屋何?______汝心之固,固不可彻______【答案】:【解析】:第7题【填空题】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①往之女家“______”同“______”,______②曾益其所不能“______”同“______”,______③衡于虑“______”同“______”,______④入则无法家拂士“______”同“______”,______【答案】:【解析】:第8题【语言表达】阅读下列材料,说说你的发现。
语文:第23课《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人教新课标九年级下册)
《愚公移山》同步练习2【知识储备】1.字词积累河阳:黄河的北岸。
河,黄河。
年且九十:年龄将近九十。
且,将要,快要。
出入之迂:进门出门要绕远。
迂,曲折,绕行。
平险:铲平险峻的大山。
险,本文指险峻的大山。
杂然:纷纷。
献疑:提出疑问。
如太行、王屋何:又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山怎么样呢?如……何,把……怎么样。
叩石垦壤:凿石头挖泥土。
始一反焉:才回家一次。
甚矣,汝之不惠:你太不聪明了。
残年余力: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
何苦而不平:担心什么铲不平?苦:愁,担心。
惧其不已:害怕他不停地做下去。
感其诚:被他的诚心所感动。
无陇断焉:没有高大的山了。
陇断:高大的山。
2.作家作品关于作者:列子,名御寇,战国前期思想家,郑国人。
思想上崇尚虚无飘渺,生前被称作“有道之士”。
古书中有他卸风而行的记载,这是他潇洒的一面。
然而现实中的列子则时常处于困顿之中。
《庄子》中留下了这样的记载:子列子穷,容貌有饥色。
但他穷得非常有骨气。
当郑国大官员派人给他送来粮食时,他坚决地辞而不受。
《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述列子是郑国人,他居住在郑国四十年,无人知其是何人。
《汉书》作者认为他生活的年代早于庄子,因此《庄子》书中记载了很多关于他的传说。
修道:列子之学,本於黄帝、老子为宗。
相传他曾向关尹子问道,拜壶丘子为师,后来又先后师事老商氏和支伯高子,得到他们的真传,而友伯昏无人。
修道九年之后,他就能御风而行。
《述异记》中说,列子常在立春日乘风而游八荒,立秋日就反归“风穴”,风至则草木皆生,去则草木皆落。
《吕氏春秋》说:“子列子贵虚”。
他认为“至人之用心若镜,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
列子穷而面有饥色,但拒绝郑国暴虐的执政者子阳馈赠的粮食。
其弟子严恢问之曰:“所有闻道者为富乎?”列子曰:“桀纣唯轻道而重利是亡!”他认为应摆脱人世间贵贱、名利的羁绊,顺应大道,淡泊名利,清静修道。
著作与成仙:列子著书有旧本二十篇,多寓言。
刘向去其重复,存者八篇,号曰道家。
【人教版】2019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2愚公移山课时练习新版新人教版_139
22 愚公移山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A、惩.山北之塞.(chéngsè)迂.(yū)B、荷.担者(hè)箕畚..(jīběn)始龀.(chèn)C、穷匮.(kuì)厝.(cuò)冀.之南(yì)D、万仞.(rèn)亡.以应(wú)雍.南(yōng)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A、河曲智叟.(老头)B、汝心.之固(思想)C、何苦.而不平(愁)D、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经)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1)始一反焉“反”通“返”,返回(2)汝之不惠“惠”通“慧”,聪明(3)河曲智叟亡以应“亡”通“无”,不能(4)一厝朔东“厝”通“措”,放置(5)无陇断焉“陇”通“垄”,高地4、下列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C)A、且.焉置土石年且.九十B、曾.不若孀妻弱子曾.益其所不能C、投诸.渤海之尾诉诸.法律D、聚室.而谋斯是陋室.5、对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理由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D)A、有不可动摇的决心B、有无穷无尽的子孙C、这两座山不会再增高D、有操蛇之神的帮助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6~10题.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1)年且.九十(将近)(2)寒暑易.节(交换)(3)杂然相许.(赞同)(4)甚矣,汝之不惠.(通“慧”,聪明)7、用原文填空.(1)愚公移山的原因是: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2)愚公移山的目标是:指通豫南,达于汉阴.(3)愚公移山的方式是: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4)愚公移山时的土石放置在哪里?渤海之尾,隐土之北.(5)反映移山辛苦的句子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8、将画线句子译为现代汉语.(你)老迈的年纪和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草木都不能除掉,又能把这些土石怎样呢?9、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说明愚公移山的行为得人心,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突出愚公移山意志之坚.10、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你如何看待愚公的“移山”行为?,这种精神可以鼓励人们战胜工作中的困难.因此,愚公精神永远有价值,有意义.11、导学号08704081(2017·黑龙江佳木斯月考)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D)A、作者在人物的命名上特意将愚公与智叟加以颠倒: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样加重了对比的色调,增强了讽刺效果.B、愚公之妻和智叟这两个人物对情节的发展都有一定的作用.前者的“献疑”,引起全家人讨论运土问题,导致移山行动的开始;后者的“笑而止之”,引出愚公的反驳,由此过渡到神话结尾,才显得自然合理.C、文中运用了对比的写法.例如听说愚公要移山,京城氏之子是“跳往助之”,智叟则是“笑而止之”.D、文章以神话结尾,表现了愚公一家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移山必须依靠神的力量才能够完成.导学号08704082(2017·浙江杭州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2~15题.潘生者,富阳人,幼丧父,独与两弟奉母居.大德间,江南大饥.道殣①者相望.自度.无所得食,曰:“吾终无以给母,则母子俱死.等死,何若用吾强壮,少延母旦夕活乎?”即以母属.两弟,自佣回鹘人,乃告母曰:“儿当佣钱塘②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既而,回鹘人转卖潘生于辽东.不数年,使还乡土.生道遇一女子,丫鬟③尾行.问之,则曰:“淮人也,昔因饥,父母弃我,转徙数家.今主家使我归,君南人,得挟我同归乎?”生许之,于是日操瓢道乞.渡淮,女上堂见父母,皆涕泣,起相抱持.引生相见,即具.酒炙乐.饮酒半,执盏跪曰:“吾女幸完骨肉,归见乡里,免罹④霜露盗贼,君力也.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吾家尚薄有园田;吾女,实君箕帚妾⑤也.君必无归.”生则毅然谢.曰:“吾何敢以若女为利哉?吾虽贱,不读书,且义不敢取;况吾母固衰耄⑥,度尚可活.万一母死,两弟倘或有一存,今遂不归,是吾遽死吾母也,吾又何忍即安此土乎?”遂告归.(选自朱国桢《涌幢小品》,有删改).②钱塘:地名,今杭州.③丫鬟:此处意为像丫鬟那样.④罹(lí):遭受.⑤箕帚妾:持簸箕扫帚的奴婢,此处作为妻的谦称.⑥衰耄(mào):年老体衰.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A)A、自度.无所得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B、即以母属.两弟神情与苏、黄不属.C、即具.酒炙乐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D、生则毅然谢.曰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13、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恰当的一项是(B)A、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B、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C、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D、且君去/家久母不知/在亡庐舍必墟莽/虽有兄弟/亦恐不能自存活.1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儿当佣钱塘数月,得钱米活家,母勿忧.(2)于是日操瓢道乞.我会到钱塘去做几个月的雇工,赚钱买米使家人活下去,请母亲不要担忧.(2)从此,(他和女子)每天拿着瓢沿路乞讨.15、潘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其言行分析..可从以下几方面看出:潘生在家人因食物缺乏面临死亡威胁时,主动外出赚钱养活家人;穷困潦倒的潘生帮助女子与远在南方的家人团聚,又不图回报;潘生毅然放弃做家境较好人家女婿的机会,执意回家侍奉母亲,照顾弟弟.16、导学号08704083(2017·山东东营中考)综合性学习.在我国,“仁”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请你参加“‘仁’文化的魅力”综合性学习.漂流追踪(1)“仁”为会意字,甲骨文写作“”,从“人”从“二”“均嫡庶,仁亲戚,则族业生旺之端也”中的“仁”便是用其本义:人人平等(或君民同视,平等对待) ;“(陛下)有仁民爱物之意”中“仁”义则引申为:博爱、仁爱(或慈善、体恤) .(2)试根据下面的材料,概括“仁”包括哪些方面的思想内涵.①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②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③街斋卧听萧萧竹,疑是百姓疾苦声.(郑燮《墨竹图题诗》)④无伤也,是乃仁术也……君子之于禽兽也,见其生,不忍见其死……(《孟子·梁惠王上》)⑤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②爱他人③爱民众④爱万物“仁”行世间(3)在9月28日“孔子文化节”到来之际,班级举办“‘仁’行世间”文化传承活动,请你提出一项倡议.(或开展讲述古代“仁”人逸闻逸事活动,开展关于“仁”脉相承小论文征集活动,举办“‘仁’在身边”故事会,举行“仁”文化经典朗诵活动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愚公移山练习新人教版一、基础题1、为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万仞()荷担()箕畚()()孀妻()始龀()穷匮()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词语的意思。
杂然相许()惩山北之塞()且焉置土石()何苦而不平()寒暑易节()3.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其词义。
(1)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通词义:。
(2)甚矣,汝之不惠。
通词义:。
4.解释下列句中多义词用法。
(1)年且九十()且焉置土石()(2)且焉置土石()始一反焉()5.将文言词“毕”“诸”“已”“易”填入下边的空白处,并说明它们的词义。
争论不__移风__俗诉__法律原形__露付__实施鞠躬尽瘁,死而后__6.下面各旬朗读语意停顿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
B、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D、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二、阅读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
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7.本文选自_,体裁属于____。
8,翻译划线句子。
9.解释下列词义。
(1)险:(2)箕畚:(3)面:10.有哪些人参加了移山劳动?1.答案:rèn hèjīběn shuāng chèn kuì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读音。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汉字读音掌握的题,平时注意积累。
2.答案.赞同;苦于;哪里;愁;交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实词的用法。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实词用法掌握是否熟练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对实词多总结多练习。
3.答案:(1)厝通措,放置。
(2)惠通慧,聪明解析:【分析】考查实词的用法。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实词通假字用法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通假字基本意思和用法。
4答案:(1)将近,况且。
(2)哪里,语气助词。
(3)通,顽固;本来。
(4)赞同,拟声词。
(5)听说,听见的事情。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
【点评】对于文言实词的一词多义的题,要靠解释准确关键实词,还要掌握文言句子句式。
5.答案:已,止;易,改变,变换;诸,之于;毕,完全,全部;诸,之于;已,止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的实词。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言文的实词掌握的题,这样的题需要疏通文意,然后再理解选择填空。
6.答案:C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运用。
【点评】对于文言断句,应该注意结合句意来断。
7.答案:《列子汤问》;寓言故事解析:【分析】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理解。
【点评】对于文学常识的理解,应该多积累,多记忆。
8答案: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孤儿,刚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们。
寒来暑往,季节交换,才往返一趟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掌握。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掌握的题,这样的题需要疏通文意,然后再理解文章内容。
9.答案:(1)形作名,险峻的大山(2)名作状,用箕畚装(3)名作动,面向着解析:【分析】考查实词的用法。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实词词类活用用法的题,这样的题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词语基本意思和用法。
10.答案:愚公、“子孙荷担者三夫”、遗男共五人。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掌握。
【点评】这是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掌握的题,这样的题需要疏通文意,然后再理解文章内容。
2019-2020年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综合测试六新版新人教版(2)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3)一厝朔东,一厝雍南________通________ ______________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既克,公问其故.望其旗靡,故.克之B.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C.虽.不能察,必以情虽.我之死,有子存焉D.弗敢加也,必以.信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5.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2分)A.战于.长勺苛政猛于.虎B.公将鼓之.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C.故克之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齐师.败绩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6.默写填空。
(6分)(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__________,__________。
(2)《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鲁庄公做到了“取信于民”的一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愚公移山》中表现愚公对移山成功信心十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雁门太守行》一诗中描写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险形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夏完淳的《别云间》一诗中表达出诗人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韩愈的《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中表示获罪之快,人生变化无常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河北中考)下面的两枚猴票图样,你喜欢哪一枚?请结合票面内容和链接材料说明理由。
(3分)【链接材料】1980年,黄永玉设计了我国第一枚生肖邮票——猴票。
时隔36年,黄永玉再次执笔,为丙申猴年设计了两枚猴票:左边这枚寓意为“捧桃献瑞”,右边这枚寓意为“合家欢乐”。
8.回首往事,岁月如歌。
过去的一千多个日日夜夜,你会想起获得成功的喜悦,也会想起遭遇失败时的悲伤,许许多多的故事似乎一下子就涌到我们的心头。
如歌的岁月,给我们留下了彩虹般的印记。
(8分)(1)仿照例句,在横线上将句子补写完整。
(2分)例句:老师的教导就像汩汩流淌的清泉,滋润着我干涸的心田。
补写:老师的教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语文老师准备把同学们初中三年以来的优秀作文编成集,请你给这本作文集取个好名字,并说明理由。
(3分)作文集的名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毕业前夕,你班举行了毕业晚会。
假如在晚会结束时,班长让每一个同学上台,各用几句话向辛勤培育你们的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你准备怎么说?(3分)二、阅读理解(40分)(一)(济宁中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1分)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
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
”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
”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仔细B.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蔽:缺点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刺:指责D.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间或,偶然10.下列句子中,加点“于”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2分)例句: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A.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B.相与步于.中庭C.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D.万钟于.我何加焉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1)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2)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2.阅读下面的短文,用斜线(/)给下面选段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3处)。
(3分) 邹忌将己之美,徐公之美,细细详勘,正欲于此参出微理。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选自《古文观止》) 千古臣谄君蔽兴亡关头以闺房小语破之快哉(二)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12分)【甲】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蜀之鄙①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
”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
西蜀之去②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人之立志,顾③不如蜀鄙之僧哉?【注释】①鄙:边远的地方。
②去:距离。
③顾:难道。
1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1)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2)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3)无陇断.焉( )(4)子何恃.而往(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惧其.不已也∕其.真无马邪B.且焉.置土石∕心不在焉.C.以.告富者∕先帝不以.臣卑鄙D.吾欲之.南海∕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15.写出下列句子的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