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课件
视网膜病 PPT课件
Henry Eales
41
42
视网膜静脉周围炎
治疗:
.病因治疗:抗结核:链霉 素及异烟肼如PDD阳 性无活动性结核,可结 核菌素脱敏治疗
.对症治疗:休息,钙剂. 维生素C,路丁,碘剂
.激光治疗 .玻切:增殖性视网膜玻
璃体病变合并牵拉
43
44
45
四 Coats Disease
•.吸氧:95%氧气和5%二氧化碳10min/h
•.降眼压:前房穿刺,间歇性按摩眼球10-15秒
•.纤溶剂:尿激酶5千-1万单位?静滴/天,查纤维 蛋白原/天,低于200mg%停用
•.其他:塑料袋
•.病因治疗
22
二 视网膜静脉阻塞
retinal vein occlusion 视网膜静脉阻塞可表现为视网膜中央静脉阻 塞,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分支静脉阻塞,黄斑 分支静脉阻塞,可根据FFA,分别分为缺血型与 非缺血型。
骨细胞样色素沉着
色素脱失
视网膜色素改变
RPE增生、机化
15
第二节 视网膜血管病
一 视网膜动脉阻塞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导致盲目的眼科急症之一,视网膜中央动 脉的主干或分支发生阻塞,其供应的区域急性 缺血,导致视功能严重障碍。多单眼发病,老 幼皆可。
1 病因:栓塞,动脉管壁改变与血栓形成,血管
新乡医学院三附院眼科 焦军杰
1
知 之 为 知 之 !
2
第一节
视网膜
接受光刺激并 转换成视觉神经 冲动的重要结构!
视网膜
损伤后不可再 生!!!
概述
3
Helmholtz December, 1850
视网膜疾病课件医疗PPT课件
盘状脱离 • FFA示后极部渗漏点,强荧光斑扩大
后极部渗漏点
FFA示后期喷射状强荧光斑
AMD分类
• 萎缩型:主要表现为黄斑部视网膜玻璃膜疣 (Drusen)和色素上皮地图状萎缩及色素增生; 萎缩型有时可向渗出型转变 • 渗出型:以黄斑区出血性盘状神经上皮脱离伴 视网膜下新生血管膜形成为特征;萎缩型有时 可向渗出型转变。在国人的AMD中,脉络膜毛细 血管出血导致视网膜下渗出的面积大、范围广; 往往导致玻璃体腔内出血,难以吸收
• 光动力学疗法
光动力学治疗主要针对新生血管而言,是通过在静脉内注射 一类光敏物质,在特定波长光线的照射下,产生具有强氧化作 用的单态氧,以此来氧化脂类而损伤新生血管内皮细胞,内皮 细胞损伤后,血小板可凝集于裸露的基底膜产生血栓,从而阻 塞新生血管。
•病病因:因不:明,不可明能与,结可核感能染与有关结核感染有关
•控制原发疾病 •药物治疗 •激光治疗 •玻璃体手术
四、黄斑裂孔
黄斑裂孔 • 变性性 • 外伤性 • 特发性
IMH治疗
•激光 •观察 •手术
• 定义:神上皮层和色素上皮层之间分离 • 分类:孔源性(原发性)
牵拉性 渗出性(继发性) • 表现:飞蚊症 眼前阴影 视力下降 眼压降低
9-2a
四、Coat病
• 外层渗出性视网膜病变 • 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症 • 病因不明
临床表现
• ①患眼偏斜或瞳孔有白色反光②眼底有大量白色或黄白色渗出, 多位于视网膜血管下面, 渗出的表面和附近有成簇的胆固酵结晶 沉着或出血 ③ 病变区血管异常,呈梭形、球形扩张或呈扭曲状 花团状弯曲 ④某些病例最后发生视网膜脱离、继发性白内障、 虹膜睫状体炎、继发性青光眼 ⑤本病好发于男性,一般全身健 康。12岁以下占97.2%。80%以上为单眼
视网膜疾病课件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
该科室拥有一支技术精湛、经验丰富的专业团队,在视网膜疾病的诊疗和研究方 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可优先考虑就诊。
THANKS
网络资源推荐
视网膜疾病专业网站
该网站提供了丰富的视网膜疾病知识 ,包括疾病介绍、诊疗指南、病例分 享等,还有在线咨询功能,方便患者 获取专业意见。
医学论坛
在医学论坛上可以找到许多关于视网 膜疾病的讨论和经验分享,与其他患 者或专业人士交流心得,提高对疾病 的认知。
专业机构与专家推荐
北京同仁医院眼科
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
针对不同病因,使用抗炎药、抗血管 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免疫抑制剂等药 物进行治疗。
手术治疗
针对视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视觉训 练、佩戴助视器等康复治疗,提高生 活质量。
激光治疗
通过激光凝固病变组织,封闭渗漏的 血管,减轻水肿等作用,控制病变发 展。
康复治疗
对于严重出血、视网膜脱落等严重病 变,需进行手术治疗,如玻璃体切除 术等。
目前已经对视网膜疾病进行了详细的分类,并发展出了多种诊断方法,如眼底镜检查、光学 相干断层扫描(OCT)等。
视网膜疾病的病因研究
通过对大量患者的临床研究,已经发现了一些与视网膜疾病发病相关的基因和环境因素, 如遗传因素、高血压、糖尿病等。
视网膜疾病的治疗方法
目前已经发展出多种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激光治疗、手术治疗等,但仍需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控制慢性疾病
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会对视网膜造成损 害,应积极控制慢性疾病的发展。
避免眼部受伤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有哪些临床表现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以视网膜动脉炎、视网膜坏死及严重葡萄膜炎为其特征。
本病单眼发病多,双眼发病约占37%,任何年龄均可发生,男性稍多于女性。
本病病程分三期:急性期、退行期、终末期。
病程规律,不复发,病情有轻重,重者视网膜大片坏死,无数大小裂孔,视网膜形同破布或鱼网,最终眼球萎缩,约1/3的患者完全失明,预后极差。
轻症者及时治疗预后尚好。
临床表现有:
1.早期眼红疼、畏光、视物模糊、眼前飞蚊。
2.轻者视力可正常或稍下降,重者进行性严重下降。
3.睫状充血,角膜KP,房水混浊,可有眼球触痛。
4.玻璃体混浊,晚期机化增殖。
5.眼底:视网膜周边部可见白色或黄白色浸润和水肿,伴有点状出血,晚期色素紊乱及灰白色萎缩源。
可因玻璃体膜形成,视网白内障治疗膜坏死萎缩,形成多发性破孔,形似碎布片,最终视网膜全脱离。
6.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周边部视网膜血管闭塞,产生毛细血管无灌注区,视网膜白色病源呈现低荧光,晚期呈斑状荧光素渗漏或着色、片状高荧光。
视网膜坏死幻灯
• 眼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所致的伪装综 合征:偶可引起相似于ARN的改变,病程 长,急性炎症体征不典范,但易引起视 网膜下病变,且伴有视网膜色素上皮脱 离,无大片状视网膜坏死。对糖皮质激 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无反应或反应差。 玻璃体活组织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脑 及眼的MR检查有助诊断。
• 梅毒性视网膜炎和视网膜血管炎:可见 于免疫功能正常或免疫功能受抑制的患 者。引起片状视网膜混浊、视网膜动脉 炎、视网膜静脉炎。玻璃体后界膜可见 类似于羊脂状kp样的沉着物。不出现典 型的周边向后极部推进的坏死性视网膜 病灶。梅毒血清学检查有助于诊断和鉴 别诊断。
临床表现—三大特征之二
视网膜坏死
• 最早表现为小的斑状的黄白色区域 • 以后病灶增大,数量增多,并发生融合 坏死多从周边部向后极部推进 • 视网膜坏死通常与视网膜血管炎同时或 稍后出现
临床表现—三大特征之三
玻璃体炎
早期常出现轻到中度的玻璃体细胞反应 ——是ARN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特征
• 一些患者尚可出现视神经炎、视盘水肿、 黄斑水肿、传入性瞳孔缺陷等改变 • 全身表现:眼带状疱疹,腰背部带状疱 疹,单疱病毒性皮肤溃疡,水痘。患者 可有发热,乏力,关节疼痛,肌肉疼痛, 头痛。
治疗-支持疗法
• 可给维生素c. b1、b12、e及atp等药物口 服
治疗-激光光凝
• 预防性 • 于活动性视网膜炎部位之后的治疗 • 需反复施行
治疗-手术
• • 玻璃体切割 环扎
谢谢
T
诊断
• 1. 病毒培养: 有人主张在急性期切除玻璃体或视网 膜组织作病毒培养易得到阳性结果。另外通过前房穿 刺行房水抗体免疫荧光检测来确定眼局部的viv 和hsv 抗体含量, 但其特异性和敏感性尚有待于提高。但病 毒培养阴性和( 或) 组织病理学检查未发现病毒包涵 体并不能除外arn?的诊断。 2. 眼底荧光血管造影: 动脉期可见局部脉络膜灌注 缺损、活动性视网膜炎区域的脉络膜荧光阻滞、视网 膜中央动脉或其分支急性阻塞。静脉期几乎无视网膜 灌注, 动、静脉血管内荧光显示为突然“ 截然分 开” (cut-off)。此种荧光现象高度提示arn?, 但 也可见于其他视网膜炎。再循环区, 可显示视盘染色。 arn?缓解期病变视网膜区域可见荧光窗样缺损。末期 可见脉络膜荧光渗漏。 3. 超声波检查:arn末期, 玻璃体高度混浊不能窥视 眼底时, 超声波检查可确定有无视网膜脱离。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病因治疗与预防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retinalnecrosissyndrome,ARN)病毒感染(主要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和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眼病典型表现为视网膜灶性坏死、视网膜血管炎、中度以上玻璃体混浊、后期视网膜脱离。
一、病因目前认为这种疾病主要是由水痘引起的-带状疱疹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引起。
至于为什么这些病毒有时引起前葡萄膜炎,有时引起前葡萄膜炎,有时引起前葡萄膜炎。
ARN,目前还没有令人满意的解释。
二、发病机制一般认为,原发性疱疹病毒感染或潜伏病毒重新激活后,可沿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到达虹膜和睫状体,引起前葡萄膜炎;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病毒复制主要局限于视觉核心和下丘脑的视交叉区域,病毒可通过逆行轴索从大脑转移到视网膜,直接引起细胞病理变化;病毒感染也可引起免疫反应,可导致视网膜坏死;实验表明,视网膜疱疹病毒感染T淋巴细胞的影响。
T细胞在ARN它在发生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虽然目前尚不清楚患者的视网膜血管炎是由病毒直接侵犯或免疫反应引起的,但视网膜血管炎的出现无疑会加重视网膜缺血,促进视网膜坏死。
-视网膜屏障功能的破坏导致蛋白质和炎症趋化因子进入玻璃体,导致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坏死引起的多发性视网膜裂缝和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的牵引使患者在后期容易发生视网膜脱离。
一、症状患者通常隐藏在疾病中,经常出现单侧眼红、眼痛、眶周疼痛、刺激或异物感。
有些患者通常抱怨视力模糊和眼前的阴影。
在早期,他们通常没有明显的视力下降,但在后期,由于黄斑区域的影响,视网膜脱离可能会显著降低视力。
二、体征1.眼前病变:ARN中周视网膜的原始受累部位,前段继发受累。
因此,前段反应一般较轻,可出现轻度睫状充血、灰尘或羊脂状KP,轻度至中度前房闪光,少量和中度前房炎症细胞分散在虹膜后粘附,偶尔导致前房脓液积聚。
这种炎症不同于其他原因引起的前葡萄膜炎,通常导致眼压升高。
因此,对于眼压升高的早期患者,应考虑该疾病的可能性。
视网膜病概述课件
病例总结:经验教训、注意事项等
05
视网膜病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病研究的新进展
4
3
药物研发:新型药物在视网膜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生物信息学:生物信息学在视网膜病研究中的应用
2
1
基因编辑技术:CRISPR-Cas9技术在视网膜病研究中的应用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移植在视网膜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视网膜病研究的挑战和机遇
1
激光治疗:使用激光对病变部位进行照射,以减轻病变程度
2
手术治疗:根据病情,进行玻璃体切割术、视网膜剥离术等手术
3
基因治疗:针对遗传性视网膜病,使用基因疗法进行治疗
4
视网膜病的预后和预防
预后:视网膜病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法
治疗:根据病情和病因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如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预后:视网膜病的预后取决于病因、病程和治疗方法
3
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色素变性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病,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4
视网膜肿瘤:视网膜肿瘤是一种常见的视网膜病,可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病例讨论和总结
病例介绍:患者基本信息、病史、症状等
01
诊断过程:检查方法、诊断依据等
02
治疗方案: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
03
预后评估:病情发展、治疗效果等
01
视网膜是眼睛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接收光线并转化为电信号
02
视网膜病的分类
视网膜血管疾病:如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等
视网膜神经疾病:如视神经炎、视神经萎缩等
视网膜色素病变:如视网膜色素变性、视网膜色素沉着症等
视网膜肿瘤:如视网膜母细胞瘤、视网膜神经胶质瘤等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手术治疗
1.激光光凝
在充分的抗病毒及皮质激素治疗的基础上封闭 视网膜新生血管 预防性光凝,防止视网膜脱离,及早施行
2.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光凝
玻璃体腔注气,硅油,巩膜扣带等术式
目前网膜复位率已由22%提高至94%,但 视功能恢复不佳
预防性玻璃体手术
PCR检测ARN眼内液病毒DNA
方法:
无菌条件下(手术室内)前房穿刺取房水0.1ml 扁平部玻切口取玻璃体0.2ml 标本保存于-20℃送实验室(分子免疫)
结果: 阳性率(活动期)70% ~86% 提供ARN诊断依据,尤其对疑难病例之鉴别
影响PCR检测结果的因素
ARN活动期,PCR检出率高 ——病毒复制活跃
有疱疹类病毒感染史 周边部视网膜坏死病灶 抗生素和激素激素治疗无效,未经抗病 毒治疗,病程进展迅速 以视网膜动脉为主的阻塞血管病变 前房和玻璃体有明显的炎症反应 发病2~3月内视网膜萎缩,裂孔,脱离 炎症静止后,一般不会复发
ARN的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 诊断不依赖于坏死的范围,只要符合上述标准 不论实验室检查是否分离出病毒 FFA和ICGA提供重要诊断依据 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ARN眼内液 病毒DNA——一种简便、可靠的诊断手段
FFA和ICGA表现
FFA:
视网膜动静脉节段性扩张、渗透、着染 视网膜染料渗漏,呈斑片状强荧光 出血性遮蔽荧光 动脉期可见局灶性脉络膜充盈缺损 视网膜中央动脉或分支阻塞 黄斑囊样水肿、视乳头着染
ICGA:
脉络膜血管扩张 片状强荧光 ——脉络膜血管通透性增强 弱荧光黑斑 ——脉络膜血管闭塞
基本已被确定的致病病毒: 单纯疱疹病毒 HSV1 or HSV2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巨细胞病毒CMV也有可能致病 20岁高峰患者由HSV引起 50岁高峰患者多由VZV激活所致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摘要: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是罕见而严重的眼部疾病,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主要影响视网膜。
本文探讨了ARNS的临床特点,包括双眼受累、病毒感染、年龄和免疫状态、治疗及预后。
及早诊断和综合治疗对保护视力至关重要。
关键词:急性;视网膜;坏死引言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作为一种少见疾病,其特点和治疗在眼科领域备受关注。
ARNS的独特症状和双眼受累现象为其临床诊断带来挑战,而病毒感染和免疫状态对其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旨在总结ARNS的临床特点及治疗主要措施。
1.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概述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眼部疾病。
它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包括带状疱疹病毒(HSV)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
ARNS的特征包括急性视网膜坏死、眼内炎症反应和血管炎症。
患者可能出现眼部疼痛、视力模糊、眼红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导致失明。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挽救患者的视力至关重要,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抗病毒药物和激素治疗,有时可能需要眼科手术干预。
尽管ARNS罕见,但它的严重性需要引起医务人员和患者的高度警惕。
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临床特点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S)在临床上呈现出独特的特点,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来进行描述:2.1症状与体征ARNS的典型症状与体征涵盖了视觉、疼痛和眼部外观等方面,这些特点在临床上对于早期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视力减退是ARNS最常见的症状之一。
患者可能会突然感觉到视力下降,严重时可能出现模糊甚至失明。
这种视力损害的发生通常是由于视网膜坏死引起的,阻碍了视觉信号的传递。
患者可能会感到困惑和不安,因为这种急性的视力减退会显著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眼痛是另一个常见的症状,通常伴随着ARNS的发作。
疼痛可能是刺痛的、隐痛的,或者持续性的不适感,这取决于炎症程度和个体差异。
疼痛可能会加剧患者的不适,同时也提示了眼部炎症的存在。
光感过敏是ARNS患者经常经历的症状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晚期严重并发症: 视网膜脱离(84.6%)、眼球萎缩等 处理:困难 预后差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
流行病学
青中年 20岁~50岁
病 原 学
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VZV 55% 单纯疱疹病毒‐1型和2型 巨细胞病毒
诊断标准
必要条件 1、边界清晰视网膜坏死灶、进展快 2、阻塞性的血管病变 3、玻璃体和前房的炎症 支持、非必需特征 1、视神经病变 2、巩膜炎 3、疼痛
结
果
随访 4~36月 眼内炎症完全控制,无复发 视力0.05~0.6,平均0.25 28例眼压:正常
早期/晚期手术 疗效比较
T 检验 早期 VS 晚期手术 P<0 05 P<0.05
典型病灶 无RD
3
典型病灶 RD
术后并发症
复发网脱:3眼 后期白内障:18眼 黄斑前膜形成:5眼 黄斑裂孔:1眼 脉络膜脱离:1眼 低眼压:2眼
1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全 身 情 况
1、多数为健康人群 2、皮肤的病毒感染 3、中枢神经系统的病毒感染 4、性病相关性疾病 5、免疫抑制状态
鉴别诊断
CMV 内源性眼内炎 弓形虫 Behcet’s病 结节病 眼内淋巴瘤 Eale ’ s病 Coat ’s 急性多灶性出血性视网膜炎 最易误诊:虹睫炎、全葡萄膜炎 扩 瞳
早期玻璃体手术术中发现:
部分PVD 大量炎性渗出 部分病例赤道前已无视网膜或形成筛孔 周边坏死病灶消退形成视网膜瘢痕、变薄 RPE坏死、疏松、播散 坏死区葡萄膜组织血管闭塞
早期玻璃体手术术中发现:
50%缺血性视神经改变 50%病例黄斑水肿/囊样变性 25%坏死区累及后极部视网膜 炎症小球沿血管分布 大部分1支以上主支动脉闭塞 视网膜新生血管(少数) 黄斑前膜(2/30)
术前接受正规ARN治疗>2周:抗病毒药物、激素等 中重度玻璃体炎性混浊,经药物治疗, 仍有1个以上象限视网膜不见 玻璃体浓缩、机化,有玻璃体视网膜牵引 已发现裂孔,但无视网膜脱离
2
手术原则
常规闭合式三切口玻璃体切割术 巩膜压陷法彻底切除基底部玻璃体 解除玻璃体视网膜牵引,剥膜 眼内激光封闭坏死灶后缘、裂孔 必要时,加环扎(10/30) 气体C3F8、SF6(26/30)或硅油填充(4/30) 硅油眼3月后取油或联合phaco
典型病灶无网脱 影响早期手术病例视力预后因素
缺血性视神经病变(70%) 黄斑病变:黄斑水肿(50%)
眼底照片
男,32岁,术后4月黄斑 水肿, 视力0.3
4
男,40岁,早期手术 术后3月视力0.5 术后9月,视物变形,视力0.1 CME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耐德
术后15月,Phaco+IOL术 白内障术后6月随访, CME消失,视力0.6
治
疗
ARN玻璃体手术报道: 2000年
• 28眼伴RD • 手术方式:复杂‐‐剥膜、 • 继发性青光眼 5.5% 网膜切开、注硅油 (66.6%) • 眼球萎缩/低眼压 15% • 解剖复位:83.3% • 视力预后:差 >0.2 16.7% • 0.2~0.02 27.8% • 并发症: • 脉络膜上腔出血 11.1% • 脉络膜脱离 5.5%
内科:抗病毒: ACV 1500mg 10‐12d 600‐800mg 4‐6w 激素 抗凝? 外科:激光、环扎、玻璃体手术
玻璃体手术指征
2001年1月~2003年6月 临床诊断ARNs不伴RD 30例 30眼 平均年龄:43岁 发病至手术平均时间:20天 术前视力:HM/BE 0.4,平均:0.06
初步结论
ARNs 早期: 玻璃体渗出、机化对视网膜产生牵引 玻璃体中致PVR炎症细胞因子积聚
初步结论
对大部分病例而言 1、术前至少2周抗病毒治疗 2、在发病后的2~4周手术
病毒对视网膜、血管的损伤 早期玻璃体手术终止或减轻上述过程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