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板块一专题一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一)——文言实词(1)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验收达标卷 论述类文章阅读卷(3)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三讲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卷(三)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有容之大剑武回顾近30年中国美术发展历程,真有隔世之感。
从那个人人自危、噤若寒蝉、色调单一的年代到如今这个艺术家们四体畅达、神采飞扬、几近为所欲为的年代,其间的距离有如天壤。
人们说,当代中国是一个没有艺术大师的时代,虽然大师的桂冠四处飞扬。
面对河南安阳的殷墟刻辞甲骨,面对四川广汉三星堆的青铜人像,面对甘肃敦煌的石窟壁画……甚至面对20世纪30年代的木刻与漫画,还有齐白石的红花墨叶、黄宾虹的郁勃山川、徐悲鸿的行空天马与傅抱石的散锋皴法等,当代造型艺术家难免汗颜。
但是,当代中国造型艺术的发展又是空前的,这就是其在主题、体裁、题材、风格、语言、材料、程序诸方面的多元进发态势。
虽然有过反复和挫折,当代造型艺术家还是真正地拥有了表现一切的权利,也有了这种精神与物质的可能,主流与非主流艺术不仅和平共处,而且在许多情况下是共享互生、相携而进的。
造型艺术各门类各有各的天地,各有各的目标,也各有各的造化与成就。
传统的与现代的、激进的与沉稳的、写实的与写意的、磅礴的与精微的、狂放的与收敛的,或者是兼工带写的、中西融合的、标新立异的……中国造型艺术的深刻性虽然差强人意,其丰富性却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这样的自由欢快,这样的摇曳多姿,这样的色彩纷呈。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当代造型艺术创作存在着重大主题表现不够、历史进程描述不力的缺陷,而大题小作、无病呻吟的情况并不少见。
如何在读书的时候进一步提高境界,如何在写生的时候进一步开掘生活,如何在创作的时候进一步推敲斟酌,如何在艺术之内多花一点工夫、在艺术之外少用一点力气,是值得当代造型艺术家重视的。
在任何一个民族中,艺术家都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或者说他们都是一群难以管束的孩子。
所以,在中国历史上,不乏艺术家特立独行的故事,也不乏统治者铲除异端的故事。
新中国成立前十几年的历史教训就是在思想领域、也包括艺术领域的天地越来越小,道路越走越窄。
【三维设计】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课件文言文阅读NO.3备考怎么学学案_1
一、代入检验法 答题时先确认判断该虚词在两句中自己最熟悉、最有把握的 那一句里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将其代入另外一句,再看看替代后 文意是否通顺、恰当。如通畅,则相同;反之,则不同。如 2014 年山东卷中的“不与.市中儿嬉敖”和“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两 句,判断“与”的意义和用法是否相同。我们首先关注第二句, 第二句话出自《赤壁赋》,句中的“与”连接了“水”和“月”, 是连词,译为“和”,把这个用法代入第一句中,句意不通,可 以判断两句中的“与”意义和用法不同。结合语境判断,第一句 中的“与”是介词,译为“跟”。
[应用体验]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 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 至,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为是其.知 弗若欤?曰:非然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曰:非然也.
你怎么说呢!我姑且用它来忘记忧愁罢了。”诸葛亮于是献言说:“将 军认为刘镇南(刘表)和曹操相比谁厉害?”刘备回答说:“(刘表)比 不上(曹操)。”诸葛亮又说:“将军自己认为(和曹操相比)如何呢?” 刘备说:“我也不如(曹操)。”诸葛亮说:“如今都比不上(曹操), 而且将军的部众不过几千人,凭借这些对付敌人,恐怕不是办法吧!” 刘备说:“我也为这个发愁,应该怎么办呢?”诸葛亮说:“现在荆 州不是总的人口少,而是登记在户的人少,一般的住户都有很苛刻的 赋税,于是人们心中不满;可以和刘表说,让国内没有登记的住户, 都自行登记,这样的话,国内人口就多了,就可以征军抵御曹兵了。” 刘备听从了诸葛亮的计谋,于是军队就强多了。刘备由此知晓诸葛亮 有过人的谋略,于是以上等宾客的礼节对待诸葛亮。《九州春秋》所 说的也是这样。
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板块一+专题二+第一讲 鉴赏诗歌的形象+
[例2]
(2017·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 注]
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推导流程] 1.把握诗歌找意象。第二联中的典型意象: 落日、断桥、
第一讲 鉴赏诗歌的形象
诗以言志,歌以咏情。而诗人的“志”与“情”往往是借助诗 中的形象委婉含蓄地表现出来的。因此,鉴赏古诗歌,首先必 须把握古诗歌的形象。所谓形象就是主观情意和外在物象融合 的结晶,是浸润着作者浓郁主观情感的意象。因此,高考常常 以“形象鉴赏”为切入点,来考查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即把 握形象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 义。而就其题型来看,主要有4种题型:鉴赏意象的作用、鉴 赏景物形象(画面描述题、意境分析题)、鉴赏事物形象和鉴赏 人物形象。
[题后归纳]
(一)设问方式 1.诗中某联所描写的画面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 2.这首诗(或“×××几句诗”)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 简要分析。
(二)技法点拨 鉴赏景物形象3步法
答意境(画面)特点,要注意参照以下专业术语:
雄浑开阔、雄奇瑰丽、浩瀚辽阔、广袤高远、 豪放类 旷达洒脱
清新明丽、宁静恬淡、淡雅闲适、和谐静谧、 清幽类 恬静优美 凄清冷寂、孤寂冷清、哀怨低沉、凄惨萧条、 伤感类 苍凉悲壮
参考答案:诗歌描写了如水的月光、稀疏的残菊、飘零的落 叶、疾飞的塞鸿、寂静的秋夜、袭人的冷气等意象,营造了一 个清冷、寂静的意境,刻画了一位寂寞、孤独的诗人形象。
题型二
鉴赏景物形象
景物形象是指诗歌中描绘的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诗中的景物 形象是情中之景,有单个景 物形象(意象),也有由多个景物 形象组合成的意境。“意境”,就是作者的“真感情”与客观 景物融为一体而创造出来的感人的艺术境界。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3讲 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三讲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题。
米芾的笔势“如快剑斫阵,强弩千里,所当穿彻”。
不管是小字行书如《苕溪诗》,还是大字行书如《虹县诗》,他都能刷掠奋迅,墨浓笔肥不伤笔势,墨燥笔瘦犹能奔逸,这就是米字生动夺人的妙处。
米字的神采,大多是从他那“风樯阵马”般的笔势里焕发出来的。
学米字的书家如米有仁、吴琚,之所以形似米字而神采难现,就因为他们不曾学到米芾的笔势。
米芾写行书,还集纳了晋唐诸家笔法字法的长处。
他30岁题写在阎立本《步辇图》上的两行观跋,是他最早的行书书迹,起笔收笔用力顿按,结字紧结,字形耸峙,后来写的《三吴帖》、《乱道帖》、《破步诗》、《苕溪诗》仍然保留着欹侧耸峙的体态,似乎受到欧阳询行书的影响。
他的行书还汲取了颜体的宽博和褚字的骨力,又“去颜肉,增褚骨”,风格有一小变,米字的蟹爪钩是人们熟悉的笔姿,是从褚字中变化出来的。
自米芾师法王献之后,笔画又多取圆势,辅之以从晚唐书家段季展那里学来的“八面皆全”的“刷”笔之法,又增加了转折遒美的韵致,终于形成了“骨筋、皮肉、风神皆全”的米字。
米芾曾经不无得意地说:“壮岁未能立家,人谓吾书为‘集古字’,盖取诸长处,总而成之。
既老,始自成家,人见之不知以何为祖也。
”这好像是自夸,却是大实话。
他50岁以后的行书,无论简札、跋语、歌诗,不仅形貌与古人若即若离,每出新意于法度之中,而且笔法活泼圆通,字态能侧能正,笔画多姿多态,笔势的奔逸更是摄人心魄。
比之于黄庭坚的行书,米芾的笔姿变化多,振迅生动。
与苏轼相比,论书法本领和技巧水平的全能,要在坡翁之上。
1.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米芾的《苕溪诗》具有墨浓笔肥的特点,《虹县诗》具有墨燥笔瘦的特点。
B.米芾的《苕溪诗》和《虹县诗》都有“风樯阵马”般的笔势。
C.米有仁和吴琚的字,都表现不出用笔刷掠奋迅的特点。
D.米有仁和吴琚的字用墨有浓有燥,笔画有肥有瘦,和米芾的字有形似之处。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验收达标卷 论述类文章阅读卷(4)
第一部分第一章第四讲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卷(四)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李白无论在美学理论上或艺术实践上,对于美学的主要对象——美,均作了深入的开掘。
在李白心目中,这种美的特质集中地表现为“清”。
清的含义极其丰赡。
既有自然之清,又有人物、事物之清。
大自然不加修饰、雕琢,以天生状态取胜,必含自然之清。
所谓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即是一例。
至于风清骨峻,则是指人物风神、品格之清;而清词丽句,又是指诗文之清了。
清,既含内容,又含形式。
澄清,净洁,虚空,均可曰清。
《古风·其一》:“大雅久不作,吾衰竟谁陈?……自从建安来,绮丽不足珍。
圣代复元古,垂衣贵清真。
”这里抒发了诗人对于大雅不作,诗道式微的慨叹,指出了建安以后,延及梁、陈推崇靡艳,诗风巨变的弊端,并用“不足珍”句坚决否定之。
所谓“绮丽”是特指六朝所染的风习,而不是泛指诗风的美丽。
因为作为文学艺术风格的绮丽与淫艳无涉,是应该予以肯定的。
六朝的淫靡诗风影响极大,下逮隋唐,仍未绝迹。
故李白抚今追昔,以古论今,提倡恢复远古朴实、清真的诗风,以振兴圣代(唐朝)的文学。
因而李白所强调的“清真”,具有继往开来的时代意义,不仅发扬了王勃、陈子昂反对六朝风习的战斗精神,而且也给中唐韩愈的古文运动以积极的影响。
李白对于“清真”的理解,不仅跨越了古今悠远的时空而显示出超越性,同时还表现为人物风神的清虚、灵动、潇洒、自由,艺术作品的清朗、纯真、精妙、传神。
且看他所描绘的王羲之及其书法艺术:“右军本清真,潇洒出风尘。
山阴过羽客,爱此好鹅宾。
扫素写道经,笔精妙入神。
书罢笼鹅去,何曾别主人。
”王羲之爱鹅,山阴一道士说:“你为我写《道德经》,当以群鹅相赠。
”王欣然命笔,写讫欣然携鹅而去。
这个小故事原载《晋书》。
李白为了突显“清真”的自由、自然,特以“王右军”为题,作诗以颂之。
为了追求清真,李白决心付出毕生精力。
他在《古风·其一》中,高呼以清真取代绮丽,赞美群才“文质相炳焕,众星罗秋旻”,紧接着表示自己的态度:“我志在删述,垂辉映千春。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一)
课时检测“高频文言实词”分组练(一)第一组:识、致、诚、非、及、负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问题。
(每小题3分)封伦,字德彝,观州蓚人。
伦少时,其舅卢思道每言曰:“此子智识.过人,必能致.位卿相。
”开皇末,江南作乱,内史令杨素往征之,署为行军记室。
素将营仁寿宫,引为土木监。
隋文帝至宫所,见制度奢侈,大怒曰:“杨素为不诚.矣!殚百姓之力,雕饰离宫,为吾结怨于天下。
”素惶恐,虑将获谴。
伦曰:“公当弗忧,待皇后至,必有恩诏。
”明日,果召素入对,独孤后劳之曰:“公知吾夫妻年老,无以娱心,盛饰此宫,岂非.孝顺。
”素退问伦曰:“卿何以知之?”对曰:“至尊性俭,故初见而怒,然雅听后言。
后,妇人也,惟丽是好,后心既悦,帝虑必移,所以知耳。
”素叹伏曰:“揣摩之才,非吾所及.。
”素负.贵恃才,多所凌侮,唯击赏伦。
骤称荐于文帝,由是擢授内史舍人。
1.与“此子智识.过人”的“识”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B.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C.相逢何必曾相识.D.因笑谓迈曰:“汝识.之乎?”解析:选B 文中的“识”意为“见识”,B项与之相同。
A项,动词,识别,觉察。
C 项,动词,认识。
D项,动词,记住。
2.与“必能致.位卿相”的“致”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B.书问致.简,益用增劳C.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D.一篇之中,三致.志焉解析:选A 文中的“致”意为“达到”,A项与之相同。
B项,副词,最,极。
C项,动词,招致,招来。
D项,动词,表达。
3.与“杨素为不诚.矣”的“诚”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竭诚.则吴越为一体B.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C.至诚.高节,堙没无闻D.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解析:选C 文中的“诚”为形容词,有“真诚、忠诚”之意,C项与之相同。
A项,名词,诚心。
B项,连词,表假设推论,果真,如果。
D项,副词,表肯定,确实,的确。
4.与“盛饰此宫,岂非.孝顺”的“非”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B.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C.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D.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解析:选C 文中的“非”意为“不是”,C项与之相同。
2019-2020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板块一+专题一+第一讲+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一)——文
目录
CONTENTS
一、5类实词是命题人青睐的题点
二、8大技法是考场破题不变的“法典”
考点检测·针对提能
一 单5机添类加标实题 词是命题人青睐的题点
(一)通假字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读音相同)、或双声(两个字
的声母相同)、或叠韵(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
关系,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通假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见.水中,若柱然 B.邪.行五里 C.贯砥柱,触阏.流 D.河中竦.石桀出
见:通“现”,出现 邪:通“斜”,不正 阏:通“阙”,阻塞 竦:通“耸”,耸立
解析:判断语句是否有通假字,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 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 释时,就要考虑实词的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 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A项,“见”的意思是“看见”,从语 句中分析,“山”不能“见”“水中”的事物,由此可以知道 “见”是通假字,通“现”,即“出现”。 B项,“邪”的意思 有“不正当、不正派,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迷信的人指 鬼神给予的灾祸”等,但从具体的语境分析,这些义项都不合语 句的意思;再从“邪”的读音和“行五里”分析,“邪”的意思 应该是“不正”,即“斜行”,可以判断出“邪”通“斜”。C 项,“阏”的意思有“阻塞,遏止、抑制”等,从给出的意思可 以判定,这个词语没有通假。D项,“竦”的意思有“害怕,恐 惧”,但不符合语境,从语句中的“石桀出”判断“竦”的意思 应该是“高出、耸立”等,由此判断“竦”通“耸”。
(三)古今异义
所谓“古今异义”,就是指文言词语或短语的意义和用法
与现代汉语中书写相同的词语之间的意思不同的现象。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第2讲 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二讲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知能演练场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必然要伴随着不断的启蒙,然而,事情却并非如此简单。
因为在20世纪,先是有人宣判启蒙思想因其资产阶级属性而“过时”或“腐朽”,接着又有人从后现代的立场上通过对现代性的批判和解构而告别启蒙。
这就使启蒙是否需要成为一个必须回答的问题。
那么,启蒙是否需要?就今日中国现实而言,启蒙无疑是一个迫切的任务。
就中国历史而言,它是一个没有完成就被打断的历史任务。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启蒙精神虽然长期被湮没和遗忘,但这并不证明中国不需要启蒙。
现代化的种种挫折都在提醒着我们: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
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没有什么东西可以将其超越,只要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历史就必须进行补课。
众所周知,世界上许多国家在历史上都曾有过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但中国的这种传统观念特别悠久而深厚。
一些人认为20世纪中国的悲剧在于激进主义,但必须注意的是,在这段历史上,无论出现过多少过激事件,也无论它激进到何种程度,都没有超出传统的模式,因而也没有冲破传统的模式。
虽然传统的确在发生变化,年轻人身上已经很少见到“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之类的礼教影响,但以政治伦理为中心的传统文化阴影却依然笼罩着中国人的精神。
面对刚刚过去的历史,我们无法否认中国传统中的专制主义与蒙昧主义仍然根深蒂固。
在这种情况下,正如有识之士所指出的:“如果我们不能继承‘五四’先贤的志业,进行持久的、全面的、认真的启蒙,历史不但已经重复了,而且还不是没有可能再重复,至少至今还没有能看到足以防止的保证。
”1.对“在现代化进程中,启蒙的任务是不可逾越的”这句话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现代化进程中,由于传统发生了变化,因而启蒙的任务是不可能完成的。
B.“启蒙”在现代化进程中,不能使中国向着健康的方向演进,因为中国传统特别悠久深厚。
C.在现代化进程中,因为人的解放这一目标还没有实现,启蒙工作还必须进行。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1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专题验收达标卷 论述类文章阅读卷(2)
第一部分专题一第二讲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卷(二)一、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在中国的棋林之中,影响最为深远者当属围棋和象棋。
俗语有云:棋局小世界,世界大棋局。
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载体,二者以棋盘和棋子折射出中国传统社会的缩影。
相通之处在于棋盘都是阡陌纵横,呈格状分布;棋子以颜色不同构成两方以对垒拼杀。
但再加考察,则大有区别。
先说围棋。
围棋棋子除按颜色区别为黑白二方之外,所有棋子在功能上无任何区别,性能相同,地位相等。
其胜负的标志就是所占地盘之大小。
而欲想占领地盘,就必须至少有两口各自独立的“气眼”。
“气眼”就是自己的活动空间,对方不得侵入,象征着中国古代的城池。
要想生存发展,就必须拥有根据地;而要有根据地,就必须有回旋的空间。
这与我国传统农业社会的思维方式如出一辙:想要保有地盘,就要使地盘连成一片;要想地盘不失,就必须以所有城池作为依托。
孤立棋子“人”单势薄,作用有限,极易被吃,但联合在一起则所向披靡,势不可挡。
群体力量大于个体,占得空间则取得胜利,体现的是人类早期的追求目标和较为平等的价值观念。
象棋则不然。
它将棋子分为将、士、象、马、车、炮、兵等七种。
胜负只取决于将帅之存亡。
只要将帅仍存,全军覆没亦不为输;而将帅若遭不测(被将死),未失一子亦算失败。
车可横冲直撞,所向披靡;马可腾越出击,纵横驰骋;炮可隔子发威,火力凶猛;士、象拱卫城池,以身护帅;兵、卒则亦步亦趋,只进不退。
就本领与杀伤力而言,将帅属于最为无能之辈,不仅行动迟缓,杀伤力差,且不能越孤城半步,却要所有棋子拼死护卫。
其余各子等级森严,贵贱分明。
车乃棋中至宝,万不可轻弃。
马、炮地位大抵相等,开局时炮似乎稍胜于马,而残局中则马胜于炮。
最为惨烈者当属兵卒,数量众多,因而弃之不惜;本领有限,因而作用不彰;只许前进,不能后退,因而前景黯然,结局惨烈;拱到底则成“老卒”,几同无用。
这是等级社会最为生动、最为集中的具体体现,是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和缩影。
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检测 “文言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一)
专题检测“文言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一)一、(2018·郑州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朱序,字次伦,义阳人也。
世为名将,累迁鹰扬将军、江夏相。
兴宁末,梁州刺史司马勋反,桓温表序为征讨都护往讨之,以功拜征虏将军,封襄平子....。
太和中,长城人钱弘聚党百余人,藏匿原乡山。
以序为吴兴太守。
至郡,讨擒之。
事讫,还兖州。
宁康初,镇襄阳。
是岁,苻坚遣其将苻丕等率众围序,序固守,贼粮将尽,率众苦攻之。
序累战破贼,人情劳懈,又以贼退稍远,疑未能来,守备不谨。
督护李伯护密与贼相应,襄阳遂没,序陷于苻坚。
坚杀伯护徇之,以其不忠也。
序欲逃归,潜至宜阳,藏夏揆家。
坚疑揆,收之,序乃诣苻晖自首,坚嘉而不问,以为尚书。
太元中,苻坚南侵。
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序乃得归。
后丁零翟辽反,序遣将军秦膺、童斌与淮泗诸郡共讨之。
翟辽使其子钊寇陈、颍,序还遣秦膺讨钊,走之,拜征虏将军。
其后慕容永率众向洛阳,序自河阴北济.....,与永伪将王次等相遇,乃战于沁水,次改走。
参军赵睦追永,破之于太行。
永归上党。
序追永至上党之白水,与永相持二旬。
闻翟辽欲向金墉,乃还,遣参军赵蕃破翟辽于怀县,辽宵遁。
序退次洛阳,使子略督护洛城。
序还襄阳。
会稽王道子以序胜负相补,不加褒贬。
其后东羌校尉窦冲欲入汉川。
周琼失巴西三郡,众寡力弱,告急于序,序遣将军率众赴之。
序以老病,累表解职,不许。
诏断表...,遂辄去任。
数旬,归罪廷尉....,诏原不问。
太元十八年卒,赠左将军、散骑常侍。
(节选自《晋书·朱序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B.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C.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D.谢石遣谢琰选勇士八千人涉肥水挑战坚/众小却序/时在其军后唱/云/坚败众/遂大奔解析:选B从动词“遣”分析,其后的“选”“涉”“挑战”等都是谢琰和勇士的做法,由此判断,“挑战”后要停顿,这就排除了A、D两项;从“众”分析,“坚”是其定语,谓语是“却”,“却”后要停顿,这样可以排除C项。
高三语文三维设计答案 (文言文)
17. ③ ② ⑤ ⑥ ① ④
必修五文言文 专题二
晚练——把能力落实
阅读提高
(一)
9. D 10. C 11. B
12.(1)之后方才知道读书的人,想要爱好广博却学业精通,或者力量分散却能成功,从古到今,没有见过啊。
15. 用“系”字既切合柳条藤蔓修长柔软的特点,又写出了柳条藤蔓牵衣拉裾的动作,表现它们依恋主人不忍主人离去的深情。用“啼”字既符合黄莺鸣叫的特点,又似殷殷挽留、凄凄惜别,让人联想到离别的眼泪。
16. 全球能源行业在着力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大背景下创造了全球风电累计装机容量实现了连续10年接近30%的年均增长速度的奇迹。
8. 对春光已逝(时光流逝)的惋惜与惆怅。
9. (任选一种)
示例一:运用拟人手法。将春风、杨花人格化,形象生动地描绘出春风不懂得约束杨花、任其漫天飞舞的情景,既写出了杨花的无拘无束和活跃的生命力,也表达了词人惜春(惜花)之情。
示例二: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将“红稀”“绿遍”“树色阴阴”的静态描写与杨花“乱扑行人面”的动态描写结合文 专题四
晚练——把能力落实
阅读提高
(一)
9. A 10. A 11. D 12. D
13.(1)(虽然)它在某一时期被遗弃,(但)在后世一定有人收藏它并把它当做珍宝。
(2)我猜想大概是在我衰老的时候,上天或许还是成全我幼时的志愿,而又给我这个征兆吧!
(二)
13. 第一句,是通过“板桥”、“泉声”表现了“山”:既有板桥,下必有溪;溪流有声,其为山溪无疑。
14.“莫嗔”、“却喜”二字反映了山农的豪爽性格,体现了淳朴的本色。“莫嗔”,即忙不迭地招呼客人不要因焙制山茶有柴烟见怪;同时与“却喜”相对,表现了山农在丰收以后赶晴天晒粮食的喜悦之情。
【三维设计】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文基础”配套检测 A 卷
“文言文基础”配套检测A 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的题目。
宋陈谏议[注]家有劣马,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
一日,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尧咨者,陈谏议之子也。
谏议遽召..子,曰:“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是移祸于.人也!”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
戒仆养之.终老。
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陈谏议:姓陈,谏议是官名。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性暴,不可驭,蹄.啮伤人多矣(2)谏议入厩,不见是马,因诘.仆(3)急命人追贾人取马,而偿其直.(4)时人称.陈谏议有古仁人之风参考答案:(1)名词用作动词,踢(2)责问(3)通“值”,钱(4)称赞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①因.诘仆②因.人之力而敝之B.①是移祸于.人也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①而.偿其直②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D.①戒仆养之.终老②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解析:选C A项,①副词,于是、就;②介词,表凭借。
B项,①介词,到;②介词,表被动。
C项,二者都是连词,表承接关系。
D项,①代词,代指马;②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诘仆:“彼马何以不见?”仆言为陈尧咨售之贾人矣。
译文:(2)汝为贵臣,家中左右尚不能制,贾人安能蓄之?译文:参考答案:(1)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注意:“何以”为宾语前置;“为”表判断,可译为“是”)(2)你是朝廷的重臣,家中的手下尚且不能制服(这匹马),商人又怎么能养好它呢?(注意:“为”表判断,可译为“是”,“制”后省略“之”)参考译文:宋人陈谏议家里有一匹劣马,性情暴躁,不能驾驭,踢伤咬伤人很多次了。
一天,陈谏议走进马棚,没看到这匹马,于是责问仆人:“那匹马怎么不见了?”仆人说是陈尧咨把马卖给商人了。
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件:板块二+专题一+专题入门+
[高效读文示范] 高考原文
(2017·全国卷Ⅲ)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①“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 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 肋。 [3-A]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 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 担忧: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1-A][3-A]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 “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2.关键句 (1)从内容上来看,能体现作者观点、态度、倾向的句子。 (2)从表达上来看,议论抒情性的句子,“可见”“因 此”“所以”“由此可见”等作为语言标志的语句。 (3)从结构上来看,揭示行文脉络的句子,如起始句、过渡 句、收束句、指代句等。 根据勾画出的这些关键词句,加以连缀整合,能够帮助我 们迅速把握文意,理清文章思路,为阅读各题的四个选项时能 迅速找到该内容在文中的大体位置做准备。有时甚至会出现某 个选项的内容刚好与我们勾画的词句相对应的情况,这大大加 快了我们判断选项正误的速度。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思考论点、论据和论证,理清论述3关系
写了什么
怎样写的
解题指向
提出中心论点 本段先引用名
“要在城镇化进 程中留住乡愁, 第 不让‘乡愁’变 ① 成‘乡痛’,一 段 个重要措施是要 留住、呵护并活
言,引出新型城 镇化建设的要求 及出现的问题, 进而引出城镇化 与乡愁的关系, 并在段末点出本
常见设问
命题特点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 第1小题与往年相比,基 的理解和分析,正. 本没有变化,侧重于局
确.的一项是
部信息的理解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 第2小题凸显论述文的文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专题检测“散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二)
专题检测“散文阅读”仿真高考练(二)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14分)孙犁的风骨江南鹤那年,我到天津总医院探望孙犁先生。
他躺在病床上,两只眼睛是白色的。
我看到大吃一惊,站在旁边的一位阿姨说,他的眼睛得了白内障。
孙犁先生发现有人来,眨了眨眼,大声说:“去忙去吧,忙去吧。
”旁边那个阿姨又说:“你别往心里去,谁来了,孙先生都这么说。
”我站在孙犁先生面前,背了他写的书的书名,那些书是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陋巷集》《晚华集》《老荒集》《如云集》等。
孙犁先生听了,点了点头。
我转身离开了病房。
不久,我从《天津日报》上看到,作家铁凝来天津领奖,特意到总医院看望孙犁先生。
当听了铁凝的自我介绍之后,孙犁说了一句:“我们好久没有见面了。
”说罢,便流下眼泪。
铁凝也是泪眼汪汪。
报纸上还特意配发了一张这两位作家见面时的照片——孙犁先生侧身躺在病床上,注视着铁凝。
又过了不久,孙犁先生便去世了。
我再次从书架上翻出孙犁先生的《如云集》《晚华集》《老荒集》等十本书。
这十本书除个别篇章外,大部分写于1976年至1995年。
读完这十本书后,我内心产生强烈的震撼,十本书里没有一句是废话,没有一句是空话。
作为一个年轻的写作人,我从中受益良多。
这些文字是孙犁先生饱经沧桑后血和泪的结晶,从这近百万字的作品里我提炼出两个字:风骨!孙犁先生的风骨!风骨,我个人理解是文章的风格、做人的骨气。
而作为文人,还要有一颗文心和一根文骨。
孙犁先生的文章,清纯雅致,朴素自然,似山溪汩汩流淌,像春风拂人衣袂。
而在做人上,孙犁先生宁静淡泊,志存高远。
他的作品语言十分古朴,句中时有点睛之语。
“凡能厚着脸皮批判别人的人,他在接受别人对他的批评时,脸皮也很厚。
”(见《风烛庵杂记》)“对我来说,人在青春,才能有爱情,中年以后,有的只是情欲。
”(见《陋巷集》之《太湖》)作家贾平凹在其散文《孙犁论》里说:“孙犁一生有野心,不在官场,也不往热闹地去,却没有仙风道骨气,还是一个儒,一个大儒。
2018-2019学年高中三维设计一轮复习语文通用版:课时检测古文化常识题
课时检测古文化常识题题组一古文化常识题对点练(60分,每小题3分)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易》即《周易》,儒家经典,相传是周人所作,内容包括《易》《经》两部分。
B.校书郎,东汉征召学士校勘典籍,职位为郎中的,被称校书郎中,简称校书郎。
C.“县治”指县政府所在地,其中“县”是行政区划单位,“治”指地方政府所在地。
D.“冠冕”指古代帝王、官员所戴的帽子,后人使用借代手法以此指高官、贵族等。
解析:选A “《易》《经》两部分”错误,应该是“《经》《传》两部分”。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摄,是摄政的意思,因为皇帝年幼不能亲政,由大臣或皇太后等代居其位处理政务。
如周成王年幼时周公居摄。
B.屯田,指利用戍卒或农民、商人开垦荒地。
汉以后历代政府多沿用此方式取得军饷和税粮,有军屯、民屯和商屯。
C.豪右,汉以“右”为上,故称“豪右”,原指西汉时出现的占有大量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
D.谒者,始置于春秋战国,为国君或卿大夫的侍从官员,负责接待宾客或奉命出使。
解析:选A “大臣或皇太后”错误,“居摄”主要指大臣代幼年皇帝处理政务。
3.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掾,原为“官僚”的意思,后作为副官佐或官署属员的通称,如掾吏、掾属、掾佐。
B.鼓吹,既指古代的器乐合奏曲,亦即《乐府诗集》中的鼓吹曲,也指演奏乐曲的乐队。
C.郡府,指郡守的官署。
郡,古代行政区域名;府,唐代至清代的行政区域名。
D.大司马,官名,西汉常授给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连称。
解析:选A “原为‘官僚’的意思”错误,“掾”是“佐助”的意思。
4.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有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生员,指国学及州、县学在学学生,后指经本省各级考试取入府、州、县学学习者。
B.关西,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
如赤壁之战:“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阅读的关键点(一) ——文言实词
《考试说明》对文言实词题的要求是: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 文中的含义。“常见文言实词 ”主要包括《新课程标准》上所列 举的 120 个实词和语文课本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实词。“在文中” 即指文中的具体语境。实词往往是多义的,只有在具体语境的限 制下,实词的意义才是确定的、具体的、有着特定内涵的。这就 需要考生具备依据语境理解、识别实词意义、用法的能力。高考 对实词的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和翻译题,考查点多为通假字、 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复词和词类活用等。
一、5类实词是命题人青睐的题点
目录
CONTENTS
二、8大技法是考场破题不变的“法典”
考点检测·针对提能一单机添源自标题5类实词是命题人青睐的题点
(一)通假字 通假字与被通假字具有或同音(读音相同)、或双声(两个字 的声母相同)、或叠韵(两个字的韵母或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 关系,通假字中的“通”是“通用”之意,“假”是“借用” 之意(“假”就是“借”的意思)。所谓“通假”,就是两字通用 或这个字借用为那个字。它的分类如下:
类别
通用
释
义
示
例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 近、意义也相通的 字,古代可以通用。
“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中的 “知”就是“智”的意思,“知”和“智”这
字
两个字在古代是通用的,现代一般认为“知”
通“智”。
类别
释
义
示
例
假借 字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鸿门宴》)中 两个读音相同或相 的“蚤”,本义是跳蚤,因为它和“早晨”的 近、意义毫不相干 “早”读音相同,被借用了“早”的意义。 的字,古代有时也 “早”是本字,是“蚤”的假借义;“蚤”是 可以借代。 “早”的假借字,“蚤”通“早”。
参考译文: 砥柱,山名。从前大禹治洪水的时候,凡是山陵挡住水路的 全部凿通, 所以穿破多处山陵以便河水通过。 黄河的水从山的两 旁,包围着山流过去;山在水中露出,像柱子一般,所以叫作砥 柱。 凿穿的有三处, 水依凿穿的路线分流; 各依形状, 标出名目, 这就是三门。山在虢城东北,太阳城的东边。 《搜神记》上说: “齐景公要渡过黄河, 车子才下到河边, 一只大鼋便把左边的骖 马衔入水里不见了,大家都吓住了。古冶子立即拔剑追踪它,斜 泳了五里,又逆泳了三里,直追到砥柱下面,才发现原来是一只 大鼋。(后)古冶子左手提着割下的鼋头,右手挟着车左的骖马,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通假现象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山见 水中,若柱然 . B.邪 行五里 . C.贯砥柱,触阏 流 . D.河中竦 石桀出 .
见:通“现”,出现 邪:通“斜”,不正 阏:通“阙”,阻塞 竦:通“耸”,耸立
解析:判断语句是否有通假字,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把握语 句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如果某个字不能用其本义、引申义等解 释时,就要考虑实词的通假问题;第二步,通过分析同音、近音 或音变等把握是否通假。A项,“见”的意思是“看见”,从语 句中分析,“山”不能“见”“水中”的事物,由此可以知道 “见”是通假字,通“现”,即“出现”。 B项,“邪”的意思 有“不正当、不正派,中医指引起疾病的环境因素,迷信的人指 鬼神给予的灾祸”等,但从具体的语境分析,这些义项都不合语 句的意思;再从“邪”的读音和“行五里”分析,“邪”的意思 应该是“不正”,即“斜行”,可以判断出“邪”通“斜”。C 项,“阏”的意思有“阻塞,遏止、抑制”等,从给出的意思可 以判定,这个词语没有通假。D项,“竦”的意思有“害怕,恐 惧”,但不符合语境,从语句中的“石桀出”判断“竦”的意思 应该是“高出、耸立”等,由此判断“竦”通“耸”。
像燕子似地飞跃着,像天鹅般登上岸来,昂头对天大声呼叫, 河水都被他的声浪冲击得倒流了三百步,当时在场的人都以为 他是河神转世。”黄河的右边,崤水流入。黄河两岸的高山就 像鸟儿的翅膀一样相对而出, 山峰挺拔, 直冲云霄。 郑玄按 《地 说》 :“‘ 河水东流,穿过砥柱,冲击着阻碍水流的礁石。 ’ 今天所谓的砥柱,大概就是这些礁石了。砥柱应当在西河,不 大清楚。”我认为郑玄说得不对,西河并没有相当的山。从砥 柱以下,五户滩以上,其间流程一百二十里,河中礁石参差屹 立,势与岸上陆地相连,大概也是大禹开凿过疏通河水的,
今世所谓砥柱者,盖乃阏流也。砥柱当在西河,未详也。”余按 郑玄所说非是。西河当无山以拟之,自砥柱以下,五户已上,其 间一百二十里,河中竦 石桀出,势连襄陆,盖亦禹凿以通河,疑 . 此“阏流”也。其山虽辟,尚梗湍流,激石云洄,澴波怒溢,合 有一十九滩,水流迅急,势同三峡,破害舟船,自古所患。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
[判定技法]
[针对训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砥柱,山名也。昔禹治洪水,山陵当水者凿之,故破山以通 河。河水分流,包山而过,山见 水中,若柱然,故曰砥柱也。三 . 穿既决,水流疏分,指状表目,亦谓之三门矣。山在虢城东北, 太阳城东也。《搜神记》称:“齐景公渡于江沈之河,鼋衔左 骖,没之,众皆惊惕。古冶子于是拔剑从之,邪 行五里,逆行三 . 里,至于砥柱之下,乃鼋也。左手持鼋头,右手挟左骖,燕跃鹄 踊而出,仰天大呼,水为逆流三百步,观者皆以为河伯也。 ”河 之右侧,崤水注之。河水翼岸夹山,巍峰峻举,群山叠秀,重岭 千霄。郑玄按《地说》:“‘河水东流,贯砥柱,触阏 流。’ .
古今 字
一个汉字 ( 古字 ) 原 有几个意义,后为 区别,另造一个新 字 ( 今字 ) 来表示其 中的一个或几个意 义。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中 的“受”是古字,“授”是今字,古今字在意 义上一般是有联系的,通假字在意义上一般是 没有联系的,课本为了方便起见,对于通假字 和古今字,都用“同”或“通”表示。
想来就是所谓阻碍水流的礁石了。这里的山虽然开凿过,但 仍梗塞着湍急的河水;巨浪冲击礁石,腾起一片云雾,汹涌 的旋涡狂奔怒溢。这一段共有十九处礁滩,水流又快又急, 形势与三峡相似,触礁破船,自古以来就使人畏惧。
(二)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是指同一个词在这个句子里是这个意义, 在那个句子里又是另一个意义。文言实词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非常普遍,少则有几个义项,多则有十几个义项,并且多个 义项之间不是并列关系,往往是由引申而形成的,在练习中 要注意随时总结,不断积累。 要掌握实词的各种义项,就必须了解该词的本义、引申 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