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

合集下载

高一必备语文文言文

高一必备语文文言文

新课程高一语文必修必背文言文第一部分上册篇目【篇目1】荆轲刺秦王(节选)[汉]司马迁太子及宾客知其事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篇目2】兰亭集序(节选)[晋]王羲之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篇目3】赤壁赋[宋]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

中学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一.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下步骤)1.整理书后练习题的“一词多意”2.整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3.高考中考察的文言虚词有限,在学习中刚好整理相关虚词4.整理课文中的词类活用,依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尽可能多的找出与其用法相同的句子5.驾驭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注:在以后的专题复习中会接连的给大家讲解中学文言文的用法和学习方法以及其规律。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类活用①军:晋军函陵。

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

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

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

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二)文言虚词①而:今急而求子。

而,依据详细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

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推断句,所以译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1. 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缘木求鱼》,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表假设,假如。

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告。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兴奋。

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吩咐。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辞。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

高一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高一语文第一册文言文知识点复习

文言句式
文言实词落实与检测
辞 ①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②停数日,辞去 ③不辞劳苦
(推辞) (告别) (推托)

(细小,轻微) ①则名微而众寡 (暗暗地) ②微闻有鼠作作索索 ③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稍微,略微) 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假如没有,如果不是)
①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②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当 ③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⑤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 ⑥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 孰 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 ③是可忍,孰不可忍
①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②而不 及今令有功之臣

③凡我父兄昆弟及国子姓
④徐公何能及君也
①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为 ②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③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①往借,不与,归而形诸梦 与 ②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③遂与外人隔绝 ④唯求则非邦也与

①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③以为妙绝 ④佛印绝类弥勒 ⑤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虚词落实与检测
若 ①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②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③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 ①辍耕之垄上 ②子犯请击之 ③是寡人之过也 ④臣之壮也,犹不如人 ⑤君将哀而生之乎 ⑥夫晋,何厌之有 ⑦顷之,烟炎张天
文言文句翻译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如果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那就烦劳您手下了。 苟能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如果能够让我听听您的高见,哪有什么晚的呢? 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王之子孙侯者, 其继有在者乎? 从一辈上推三代以前,一直到赵国建立的时候, 赵王被封侯的子孙的后继人有还在的吗?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不怕别人不知道自己,只怕自己没有能力。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

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1.高一语文必修一古诗及文言文篇一荆轲刺秦王(节选)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诗经·氓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期,子无良媒。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汤,渐车帏裳。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

夙兴夜寐,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短歌行·对酒当歌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宴,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高一上册文言文

高一上册文言文

高一上册文言文1.《劝学》1.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2.注释:1.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已:停止。

3.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靛青是从蓝草里提取的,可是比蓝草的颜色更深。

青,靛青,一种染料。

蓝,草名,也叫蓼蓝,叶子含蓝汁,可以做蓝色染料。

4.中绳:(木材)合乎拉直的墨线。

5.輮:通“煣”,古代用火烤使木条弯曲的一种工艺。

6.规:圆规,画圆的工具。

7.槁暴:晒干。

槁,枯。

暴,同“曝”,晒干。

8.就砺: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砺,磨刀石。

9.参省乎己:对自己检查、省察。

参,一译检验,检查;二译同“叁”,多次。

省,省察。

乎,介词,于。

10.须臾:片刻,一会儿。

11.跂:踮起脚后跟。

12.疾:快,速,这里引申为“洪亮”,指声音宏大。

13.彰:清楚。

14.假:借助,利用。

15.生非异: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

生,通“性”,资质,禀赋。

16.跬步:古代称跨出一脚为“跬”,跨出两脚为“步”。

17.骐骥:骏马,千里马。

18.驽马:劣马。

19.锲:用刀雕刻。

20.镂:原指在金属上雕刻,泛指雕刻。

21.六跪:六条腿。

蟹实际上是八条腿。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必修上全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必修上全册

统编版高一语文必背古诗文、文言文必修上全册芣苢《诗经•周南》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插秧歌南宋/杨万里田夫抛秧田妇接,小儿拔秧大儿插。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秧根未牢莳未匝,照管鹅儿与雏鸭。

”短歌行东汉/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惟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讌,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登高唐代/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归园田居(其一)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梦游天姥吟留别唐代/李白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

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 进兵北略地
• 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重 点
•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词 • 诚能得樊将军首
语 • 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丹不忍以己之私
• 愿足下更虑之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通假字
• 秦王必说
古今异义
•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 而伤长者之意
计较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P19-(1)
• 作《师说》以贻之 人称代词.他
• 均之二策
指示代词.这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 顷之 凑足音节
的/我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 夫晋,何厌之有
宾前标志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v.到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P7-(5)
• 因人之力而敝之
《通鉴记事本末》 南宋.袁枢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 翻译Hale Waihona Puke • 重点实词、虚词(一词多义)
• 古今异义 • 通假字 • 词性活用
背诵 “夜缒而 出……亦去之”
• 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烛之武退秦师》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课 前 17.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提 18. 因人之力而敝之 问
19. 失其所与,不知 20. 以乱易整,不武 21. 吾其还也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 文言文复习
• 弦高犒师

“些小吾曹州县吏,

高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第一册)

高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第一册)

高中文言文重点篇目复习(第一册)班级学号姓名《种树郭橐驼传》柳宗元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家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之也;不抑耗其实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

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病梅馆记》龚自珍江宁之龙蟠,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或.曰:“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以疏为美,密则无态。

”固.也。

此文人画士,心知其意,未可明诏大号以绳.天下之梅也;又不可以使天下之民斫直,删密,锄正,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

高考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高考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邹忌讽齐王纳谏
文学常识
• 《战国策》:国别体史书
二、词语
• 1、邹忌修八尺有余。
• 2、徐公何能及君也。 • 3、忌不自信 。 • 4、徐共不若君之美也。 身高 比得上 相信自己 如
• 5、徐公来,孰视之
“熟”,仔细
• 6、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确实
• 7、皆以美于徐公。 认为
• 8、今齐地方千里,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土地 纵横
• 9、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 置办、配备
二、翻译
• 1、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 翻译:我私下认为您疼爱燕后,超过了 (爱)长安君。
• 2、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 翻译:父母疼爱子女,就得为他们考虑长 远。
• 3、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 • 翻译:我觉得您为长安君打算得太短浅了
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第五单元
烛之武退秦师
文学常识
• • 1、《左传》: 又名《春秋左氏传》,我国第一部编年体 史书
2、“春秋三传”: 《谷梁传》 《》 《》
• • • •
• • • •
• • • • •
3、史书体例: 编年体(《左传》) 国别体(《国语》、《战国策》) 纪传体(《史记》)
4、二十四史前四史: 《史记》(司马迁) 《汉书》(汉,班固) 《后汉书》(南朝,范晔) 《三国志》(晋,陈寿)
• 8、乃致其父母昆弟而誓之。 招致、召集 • 9、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你们
繁殖
• 10、将免者以告
“娩”,分娩
• 11、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 嫡子 免除 “征”,赋税徭役
• 12、今越国亦节矣。 克制 • 13、果行,国人皆劝。 鼓励
三、翻译
• 1、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 • 翻译:假如能够听到您的高见,有什么晚 的呢?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

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本店铺高一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一语文上册必修一文言文复习资料》希望大家能谨记呦!!山居秋暝[唐]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14、乃自强步,日三四里,少益耆食。
(耆,嗜) 15、祝曰:“必勿使反。”(反,返)
(以上《触龙说赵太后》) 16、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希,稀) 17、莫春者,春服既成。(莫,暮) (以上《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 坐》)
18、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毋。另有“无失其时”,“王无罪
异乎三子者之撰。 浴乎沂,风乎舞雩
《子路……》
申之以孝悌之义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
4.主谓倒装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 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甚矣,汝之不惠!
节,按时令)
27、顺流而东行
(东,名作状,向东)
(四)、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已,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共,供) 3、秦伯说,与郑人盟。(说,悦) 4、失其所与,不知。 (知,智) (以上《烛之武退秦师》)
5、今寡人不能,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率)
6、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娶)
若、说、辞、鄙、微、之; 知、复、既、劝、遂、当; 朝、孰、诚、善、间; 质、及、甚、少、异、为; 如、方、与; 数、发、直、兵、胜; 绝、强、假、望、闻。
(三)、词类活用: 1.名词作动词 2.名词作状语 3. 使动、意动用法 4.动词作名词 5.形容词作动词和名词
1、烛之武退秦师 (退,使动) 2、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军,名作动,驻军) 3、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鄙,名作动,把远地当作边邑; 远,形作名,远地)
4、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东,名作状,在东边;前一个封, 名作动,使动,使之成为边境)
5、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利,使动,使得利)

高考语文综合复习 文言文知识(第一册)

高考语文综合复习 文言文知识(第一册)

高考语文综合复习文言文知识(第一册)一、通假字1.《烛之武退秦师》夫晋,何厌之有。

厌,通“餍”,满足。

若不阙秦。

阙,通“缺”,损害。

秦伯说。

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

知,通“智”,明智。

共其乏困。

共,通“供”,供给。

2.《勾践灭吴》虽悔之,亦无及已。

已,通“矣”。

南至于句无。

句,通“勾”。

将帅二三子夫妇以蕃。

帅,通“率”。

将免者以告。

免,通“娩”。

三年释其政。

政,通“征”。

令壮者无取老妇。

取,通“娶”。

亿有三千。

有,通“又”。

其达士,絜其居,美其服,饱其食,而摩厉之于义。

摩厉,通“磨砺”,切磋,磨练。

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无不歠也。

,通“哺”,给人食物吃。

歠,通“啜”,给人水喝。

3.《邹忌讽齐王纳谏》孰视之。

孰,通“熟”,仔细。

4.《触龙说赵太后》少益耆食。

耆,通“嗜”,喜爱。

必勿使反。

反,通“返”。

5.《季氏将伐颛臾》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

6.《寡人之于国也》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颁,通“斑”。

直不百步耳。

直,通“只”,只是,不过。

涂有饿殍。

涂,通“途”,道路。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通“毋”,不要。

7.《劝学》虽有槁暴。

有,通“又”。

君子生非异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8.《逍遥游》小知不及大知。

知,通“智”。

此小大之辩也。

辩,通“辨”,区别。

而征一国。

而,通“耐”,能。

9.《过秦论》合从缔交从,通“纵”,读zònɡ,指战国时期六国联合共同对付秦国的策略,称为“合纵”。

倔起阡陌之中倔,通“崛”,读jué,突出。

赢粮而景从景,通“影”,读yǐnɡ,影子。

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

,通“锄”,读chú。

百越之君,俛首系颈,委命下吏俛,通“俯”,读fǔ,低下。

10.《鸿门宴》张良出,要项伯要,通“邀”,邀请。

具言臣下不敢倍德倍,通“背”,违背,背叛。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通“早”。

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

距关,毋内诸侯距,通“拒”,“内”通“纳”。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文言文复习(最全)ppt课件

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1-文言文复习(最全)ppt课件
45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 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46
• 秦王还柱而走
• 不得持尺兵
重 • 以故荆轲逐秦王
点 词
• 而卒惶急无以击轲
语 • 而乃以手共搏之
•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 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
14. 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17
15. 唯君图之 16. 秦伯说
课 前 17.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提 18. 因人之力而敝之 问
19. 失其所与,不知 20. 以乱易整,不武 21. 吾其还也
18
• 弦高犒师

“些小吾曹州县吏,
一枝一叶总关情。”
—— 郑燮
• “位卑未敢忘忧国” ——杜甫
•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
29
P7-(4)
•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替/做
• 公为都御使
担任、作为
•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为 •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

•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因为、为了
• 不足为外人道
向、和、跟
• 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 句尾、表疑问、感叹、反诘语气
30
P6-(9)
• 相如顾召赵御史
回头看(环视)
• 君臣相顾,不知所归
指示代词.这
• 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之 • 顷之 凑足音节
的/我
•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取独
• 夫晋,何厌之有
宾前标志
• 胡为乎遑遑欲何之
v.到
12
P7-(5)
• 因人之力而敝之
凭借、依靠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共37页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共37页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27、只有把抱怨环境的心情,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37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46、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 留。

47、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48、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49、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 有所长 。

50、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 ,箪瓢 屡空, 晏如也 。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文言文复习(第一册)课题:《烛之武退秦师》原著:《左传》一、词语释注:烛之武退.秦师师必退.以.其无礼于.晋越国以鄙..远晋军.函陵行李之...往来夫.晋,何厌之.有是.寡人之过也既东封.郑敢.以烦执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失其.所与.,不知.共.其乏困吾其.还也课题:《勾践灭昊》原著:《国语》一、词语释注:共知.越国之政贾人夏则资.皮寡人请更.吊.有忧宦.士三百人(晋军)亦去.之/ 去.民之所恶乃致.其父母昆弟三年释其政.洁.其居,美.其服昔者.夫差耻.吾君今越国亦节.矣请姑无庸.战其.有敢不尽力者乎不患.其众之不足衣.水犀之甲者亿有三千欲其旅.进旅退国人皆劝.二、句子翻译:1、无乃后乎2、生丈夫,二壶酒,一犬3、吾不与匹夫之勇也4、孰是君也,而可无死乎课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原著:《战国策》一、词语释注:邹忌讽.齐王纳.谏朝服..衣冠吾妻之美.我者窥.镜,谓.其妻曰旦.日孰.视之臣诚.知皆以.美于.徐公莫.不私王面刺..寡人之过者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时时而间.进期.年入朝.见威王朝于..齐二、句子翻译: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2、王之蔽甚矣课题:《触龙说赵太后》原著:《战国策》一、词语释注:触龙说.赵太后太后新用事..大臣强.谏兵乃.出明谓左.右.至而自谢.曾.不能疾走窃.自恕日.三四里少益耆食....和.于身也没.死以闻妇人异甚..赵之为.赵何以..自托于赵恣.君之.所之.为长安君约.车百乘二、句子翻译:1、日食饮得无衰乎2、不若长安君之甚3、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课题:《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原著:《论语》一、词语释注:以.吾一日长乎.尔因.之以饥馑且知方.也毋吾以.也可使足.民如.其礼乐如.会同舍.瑟而作.异乎.三子者之撰.莫.春者其言不让.唯.求则非邦也与二、句子翻译:1、如或知尔,则何以哉2、唯求则非邦也与3、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课题:《寡人之于国也》原著:《孟子》一、词语释注:河东凶.亦然邻国之民不加.少填然鼓之..或.百步而后走.不可胜食..数.罟颁.白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不知发.斯.天下之民至焉二、句子翻译:1、树之以桑2、申之以孝悌之意3、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课题:《劝学》原著:《荀子》一、词语释注学不可以已.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虽有槁暴.金就.砺则利参省..乎己志非加疾.也闻者彰.非利.足也而致.千里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善假.于物也无以..至千里用心一.也二、句子翻译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2、君子博学日而参省乎已3、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课题:《秋水》原著:《庄子》一、词语释注不辩.牛马始旋.其面目望洋..而叹二、句子翻译1、闻道百,以为莫已若者,我之谓也2、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行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第二册文言文复习课题:《过秦论》出处:贾谊《新书》一、重点词语——辨析释义过.秦论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蒙.故业,因.遗策西举.巴、蜀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叩.关而攻秦秦人开关延.敌追亡逐北.因.利乘便奋.六世之余烈.履.至尊而制.六合隳.名城才能不及中人..蹑.足行伍之间,而崛起阡陌..之中揭.竿为旗赢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非銛.于钩戟长铩也非抗.于九国之师也度长挈大,比权.量力序.八州而朝同列二、重点语句——背诵、翻译1、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高中语文第一册文言文复习

重 要 字 词
1、微太子言
2、今行而无信
假如没有 信物
3、诚能得樊将军首 果真、如果 4、今闻购将军之首 悬赏 5、愿大王少假借之 宽容、原谅 6、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7、愿举国为内臣 8、尽失其度 全 常态 赠送
9、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凌辱
通 假 字
1、秦王必说见臣 说通悦,高兴 2、日以尽矣 以通已,已经 3、今日往而不反者 反通返 决,通“诀”,诀别 4、请辞决矣 5、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振通震,震慑 6、图穷而匕首见 见通现,显现 7、卒惶急无以击轲 卒通猝,仓促,突然 8、秦王还柱而走 还,通“环”,绕
7 将焉取之
主谓之间,不译 8 邻之厚,君之薄也。

1 以其无礼于晋 介词,因为 2 敢以烦执事 3 越国以鄙远 介词,拿、用 连词,而,表目的
4 焉用亡郑以陪邻 连词,而,表目的 5 阙秦以利晋 连词,而,表目的
6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介词,把 7 以乱易整 介词,用

1 以其无礼于晋
代词,郑国 2 君知其难也 代词,那,代“越国以鄙远” 3 共其乏困 代词,使者 代词,晋国
4 又欲肆其西封 5 失其所与 6 吾其还也
代词,自己的 语气副词,还是

1 子亦有不利焉 句末语气助词,啊 疑问代词,为什么 句末语气助词,啊
2 焉用亡郑以陪邻
3 朝济而夕设版焉
4 将焉取之
疑问代词,哪里

1、失其不与 2、与郑人盟 动词,结交、亲附
介词,和、跟
高中语文第一册
《荆轲刺秦王》
于易水送人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1.具告以事 2.得复见将军于此 3.因击沛公于坐 4.长于臣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3篇)

高一语文上册必背文言文(3篇)

第1篇【作者】范仲淹【出处】《范文正公集》【背景】北宋庆历四年(1044年),范仲淹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他在任期间,游历岳阳楼,感慨万千,遂作此文。

文中通过描写岳阳楼及洞庭湖的壮丽景色,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以及对个人命运的豁达态度。

【原文】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

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是进亦忧,退亦忧。

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欤。

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译文】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到了第二年,政事处理得很好,百姓安居乐业,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得到了恢复。

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了它的规模,把唐代名人和现代人的诗赋刻在楼上。

嘱托我写一篇文章来记述这件事。

我观看那巴陵郡的美好景色,全在洞庭湖上。

它连接着远处的山,吞吐着长江的水,浩浩荡荡,无边无际;早晨的阳光和晚上的阴云,景色千变万化。

这就是岳阳楼的雄伟景象,前人的记述已经很详尽了。

那么,向北直到巫峡,向南直到潇水和湘水,降职的官吏和游历的诗人,大多在这里聚会,他们观赏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像那阴雨连绵,接连几个月不放晴,寒风怒吼,浑浊的浪涛冲向天空;太阳和星星隐藏起光辉,山岳隐没了形体;商人和旅客不能通行,船桅倒下,船桨折断;傍晚天色昏暗,虎在长啸,猿在悲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语文第一册——专题复习:文言文(课文部分)一.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以下步骤)1.整理书后练习题的“一词多意”2.整理课文中的重要实词3.高考中考察的文言虚词有限,在学习中及时整理相关虚词4.整理课文中的词类活用,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文中尽可能多的找出与其用法相同的句子5.掌握一些基本的文言句式注:在以后的专题复习中会陆续的给大家讲解高中文言文的用法和学习方法以及其规律。

烛之武退秦师(一)词类活用①军:晋军函陵。

军,意为驻军,名词活用为动词。

②远:越国以鄙远。

远,意为远地、远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③贰:且贰于楚也。

贰,意为从属二主,数词活用为动词。

④阙:若不阙秦。

阙,动词的使动用法,意为使……削减。

(二)文言虚词①而:今急而求子。

而,根据具体语境应译为“才”。

②是:是寡人之过也。

是,指示代词,当作“这”讲;因为本句是个判断句,所以译为“这是我的过错”。

③于: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于,介词,对于。

(三)一词多义1. 若曾不若孀妻弱子——《愚公移山》如,比得上。

若宗师之文,则惩时人之失又失之者也——顾炎武:《文章繁简》,表转折,“至于”。

求剑若此,不亦惑乎——《吕氏·刻舟求剑》,像。

若潜师而来,国可得也——《左传·殽之战》,表假设,如果。

2.说是说也,人常疑之——苏轼:《石钟山记》,说法。

说备使抚表众——《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劝说。

请说之——《墨子·公输》,陈述。

公输盘不说——《墨子·公输》,(同“悦”)高兴。

3.辞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婉言。

近者奉辞伐罪——《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命令。

皆好辞而以赋见称——《史记·屈原列传》,文学(词、赋)。

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借口(由“言词”引申为“托词”)。

今者出,未辞也——《史记·鸿门宴》,告别。

如姬之欲为公子死,无所辞——《史记·信陵君窃符救赵》,推辞。

4.鄙蜀之鄙有二僧——彭端淑《为学》,边远的地方。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左传·烛之武退秦师》,边境。

在外监使牧守亦皆贪鄙成风——洪迈:《方腊起义》,昏庸。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诸葛亮:《出师表》,浅薄。

5.微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列传》,含蓄不露,微妙。

岭峤微草,凌冬不雕——《梦溪笔谈》,微小。

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微颔之——《卖油翁》,稍微。

微独赵,诸侯有在者乎?——《战国策·触龙说赵太后》,不。

微斯人,吾谁与归——范仲淹·《岳阳楼记》,如果不是。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史记·荆轲刺秦王》,即使不是。

6.之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史记·项羽本记》,他。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韩愈:《马说》,它。

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柳宗元:《捕蛇者说》,自己。

荆之地,方五千里——《墨子·公输》,的。

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韩非子·扁鹊见蔡桓公》,用在主谓结构中取消句子的独立性。

慎之!——徐珂:《冯婉贞》,仅补充音节。

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

顷之,烟炎张天——《资治通鉴·赤壁之战》,助词,用在时间副词之后。

诸将请所之——《资治通鉴·李愬雪夜入蔡州》,到、去。

(四)文言句式1.然郑亡被动句2.夫晋,何厌之有” 宾语前置句,即“有何厌”。

勾践灭吴1.文言词汇积累(1)多音字:贾(gǔ)人爪(zhǎo)牙疾疹(chèn) 衣(yì)非其夫人之所织则不衣(2)通假字“”通“哺”例句:国之孺子之游者,无不也“有”通“又” 例句:今夫差衣水犀之甲者亿三千“已”同“矣” 例句:虽悔之,亦无及已“句”同“勾” 例句: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取”同“娶” 例句:令壮者无取老妇“免”同“娩” 例句: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政”同“征” 例句:当室者死,三年释其政“”同“啜” 例句:无不也,无不也。

(3)一词多义知如寡人者,安与知耻《国语·勾践灭吴》感觉到素与副使张胜相知《汉书·苏建传》相亲,相好吾与之共知越国之政《国语·勾践灭吴》主持孰为汝多知乎?《列子·两小儿辩日》通智复羊子感其言,复还终业《后汉书·列女传》副词“又”其有敢不尽力者乎?请复战《国语·勾践灭吴》副词再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繁复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柳宗元:《捕蛇者说》恢复既楚人未既济《左传·子鱼论战》完全譬如蓑笠,时雨既至,必求之《国语·勾践灭吴》已经既而儿醒,大啼林嗣环:《口技》不久三军既惑且疑《孙子兵法·谋攻》表并列的连词:“常”或“且”将军既帝室之胄《三国志·隆中对》既然劝果行,国人皆劝《国语·勾践灭吴》勉励劝君更尽一杯酒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劝说三日劝农功晁错:《论贵粟疏》鼓励遂及反,市罢,遂不得履《韩非子·郑人买履》就遂使之行成于吴《国语·勾践灭吴》终于因入京师观太学,遂通五经,贯六艺《后汉书·张衡传》于是四方无一遂司马迁《报任安书》成功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李白《蜀道难》阻挡,把守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资治通鉴·赤壁之战》抵挡吾闻二世公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史记·陈涉世家》应该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夜喜雨》正当北邀当国者相见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主持,执掌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木兰辞》面对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诸葛亮《出师表》将孙子度其行,暮当至马陵《史记·孙子列传》必定古法采草药多用二月、八月,此殊未当(dàng) 《梦溪笔谈·雁荡山》适当募有得捕之者,当(dàng)其租入柳宗元《捕蛇者说》抵挡(4)虚词:无乃无乃后乎?古汉语中一种固定句式。

副词“无”“乃”连用,与语气词“乎”呼应,表示对某种情况加以揣测,语气委婉。

可译为:“恐怕太晚了吧”。

又如:求,无乃尔是过与?译文:冉有,这恐怕是你的过错吧?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译文:远方的国家又有准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5)词类活用①使动用法例:洁其居,美其服,饱其食;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

②名词作状语例:必庙礼之。

例句1:夫差与之成而去之——“去之”应理解为“使之去”。

在这里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

“去之”即夫差发出的动作,“之”代指“文种”,“去之”为“使之去”。

为古汉语中使动用法,全句应译为:夫差和越国订立了盟约,让文种离开了。

例句2:“昔者夫差耻吾君于诸侯之国”应译为:从前吴王夫差让我们国君在各诸侯国面前丢尽了脸。

“耻”原为形容词,在此活用为动词,表使动。

例句3:“以夭梅病梅为业以求钱也”(龚自珍《病梅馆记》)此句翻译成现代汉语是:以摧残梅树,使梅树损伤为职业来求得钱财。

“病”原为名词,在此句中带了“梅”这一宾语,因而活用为使动词。

使动用法一般包括动词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使动用法三种。

2.课文中重要文言句式①宾语前置例:何后之有?②判断句例:夫吴之与越也,仇雠敌战之国也。

③省略句例:于是葬死者“臣闻之,贾人夏则资皮,冬则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以待乏也。

”点拨:“以待乏也”是个省略句,可以理解为“以(之)待乏也”。

“之”代指“皮、、舟、车”等物。

“夫差将欲听与之成”点拨:句应为“夫差将欲听(之)与之成”。

译为现代汉语应为:夫差想听取文种的建议,与越国讲和。

“寡人请更”点拨:应为“寡人请更(之)”,“更”为动词,当作“改变”讲,“改变”之后应连带一宾语为“治国政策”。

此句译成现代汉语应是:我请求你们允许改变治国政策。

古代汉语中的省略句比较常见,类型较多而复杂,可分为四种类型。

例如:省略句的类型可分为:省略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介词。

1.公赐之食,食舍肉(《左传·隐公元年》)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3.壁上小虫忽跃落襟袖间(《聊斋志异·促织》)点拨:句1“公赐之食,( )食舍肉”应译为:郑庄公赐给颖考叔酒食,(颖考叔)吃的时候把肉放在一边。

此句省略主语。

句2“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应译为:第一次击鼓,士气振作,第二次击鼓,士气就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气就耗尽了。

后两个分句省略谓语“鼓”。

句3“壁上小虫忽跃落( )襟袖间”应译为:墙上的小虫忽然跳到衣袖上。

“襟袖间”前省略介词“于”,“于”相当于“到”。

1.指以下列字的读音①朝:多音字,作“早晨”义讲时,就读zhāo;作“朝廷”义讲时,就读cháo。

②间:多音字,作“间或,断断续续”讲时,就读jiàn;作“时间”或“中间”义讲时,就读jiān。

③期:多音字,作“日期”等义讲时,读qī;作“全、满”等义讲时,读jī,如“期年”。

注意:易读错的字有昳(yì)丽衣冠(guān) 窥(kuī)镜间(jiàn)进2.词语补释①美:(妻之美我者)形容词意动,以……为美。

②私:(私我也)偏爱。

③明日:(明日,徐公来)第二天,古今异义词。

④以:(皆以美于徐公)认为,动词。

⑤面:(面刺寡人之过)名词作状语,当面。

⑥闻:(闻寡人之耳者)使动用法,使……听到。

⑦受:(受上赏)通假字,同“授”。

⑧孰:(孰视之)通假字,同“熟”。

3.归纳整理(一)词类活用1.朝服衣冠(朝,名词作状语)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形容词意动用法重点:意动用法,常常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除了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外,还有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如“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师说》)句中的名词“师”带了宾语“郯子、苌弘、师襄、老聃”,用作意动,应译为“孔子以郯子、苌弘、师襄、老聃为师。

”3.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名词作状语)4.闻寡人之耳者(闻,动词使动用法)(二)古今异义1.今齐地方千里(土地方圆)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国君旁边的近臣)3.邹忌讽齐王纳谏(委婉劝说)4.能谤讥于市朝(公开指出)(三)一词多义朝①朝服衣冠(早晨)②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朝拜)③入朝见威王(朝廷)④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上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私①强公室,杜私门(私人的,自己的)②燕王私握臣手曰(私下)③臣之妻私臣(偏爱)④自私自利(利己)诚①帝感其诚诚心、诚意《列子·愚公移山》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确实、的确诸葛亮《出师表》③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表假设,如果、果真《赤壁之战》间①少间,帘内掷一纸出时间《聊斋志异·促织》②安得广厦千万间量词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③至京口,得间奔真州机会文天祥《<指南录>后序》④谗人间之,可谓穷矣挑拨离间《史记·屈原列传》⑤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左传·曹刿论战》⑥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夹杂《口技》⑦予在患难中,间以诗记所遭间或《<指南录>后序》孰①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②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③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④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四)句式1.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介词结构后置句重点指导:“我孰与城北徐公美?”与“吾与徐公孰美?”两句的句式均为古汉语中的固定句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