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 新课标 人教版

合集下载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

黑龙江双鸭山市第一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10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人教版高二2020—2022学年度上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卷一、基础知识。

(每题2分,共22分)1、选出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A.膏腴(yú)藩篱(fān)崤山(yáo)蒙恬(tián)B.逡巡(qūn)锋镝(dí)蹑足(niè)墨翟(zhái)C.谪戍(zhé)鞭笞(chī)黔首(qián)囊括(náng)D.隳名城(huī)户牖(yǒu)棘矜(jí)赢粮(yín)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乃中《经首》之会中:合乎B.批大卻,导大窾,因其固然批:劈、击C.动刀甚微,謋然已解,如土委地。

委:卸落D.嘻,善哉!技盖至此乎?盖:大概3、下列哪一项不含通假字()A.蒙故业,因遗策B.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C.合从缔交,相与为一D.百有余年4.下列加线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⑤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⑥蚓无爪牙之利A.全不相同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C.全都相同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B.朝歌夜弦,为秦宫人C.骊山北构而西折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与“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的句式相同的一组是( )①微斯人,吾谁与归②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③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7、下列句中的“尔”字,用法与其他三个不同的一项是()A.如或知尔,则何以哉B.子路率尔而对曰C.鼓瑟希,铿尔D.夫子莞尔而笑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暴秦之欲无厌厌:满足B.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与:结交C.始速祸焉速:快速D.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9、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吾其还也B.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告以成功C.世言晋王之将终也抑本其成败之迹D.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而皆背晋以归梁10.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开发高效低耗无污染的新能源,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上册人教版

高二语文月考试卷上册人教版

一、基础知识与运用(3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落魄(luò pò)毛躁(máo zào)调和(tiáo hé)B. 憾事(hàn shì)妙不可言(miào bù kě yán)领略(lǐng lüè)C. 荣耀(róng yào)情不自禁(qíng bù zì jīn)妙手偶得(miào shǒuǒu dé)D. 琢磨(zuó mó)呼啸(hū xiào)纷至沓来(fēn zhì tà lái)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健康问题。

B. 这次活动,使我们认识到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C. 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校决定举办一场读书比赛。

D. 通过这次社会实践,我对我国的历史文化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3.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那充满激情的演讲,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

B. 那位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使我们对这个课题有了全面的认识。

C. 她谦虚谨慎,从不张扬自己的成绩。

D. 那个城市的环境污染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4. 下列各句中,句式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你看,他那得意的样子,仿佛已经征服了全世界。

B. 在这次比赛中,他不仅取得了好成绩,而且帮助团队获得了冠军。

C. 这个问题涉及到许多方面,需要我们认真研究。

D. 他们的友谊经受住了时间的考验,变得更加深厚。

二、现代文阅读(4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5-8题。

甲一、爱读书的人读书,是一种境界。

它不仅能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更能让我们在精神的世界里升华。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
打个比方,经典阅读带来的思维模式和情感模式,就像是我们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越早安装越好,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有了这个操作系统,我们就能更从容地面对海量的信息,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知道哪些是要选择的,哪些是可以忽略的,世界因此会变得更加真实和有意义。
(年3月19日《人民日报》)
D.经典阅读作用于人的思维和情感模式,从而能让人们摆脱喧哗和浮躁,消除恐惧和焦虑,在令人眼花缭乱的世界里沉静下来。
2.下列有关“信息时代对年轻人的影响”正确的一项是
A.信息时代为我们提供了获取信息的便利,使我们处在一个与世界的立体联系之中,使凌驾于人们之上的权威在逐渐消逝。
B.信息时代下,普遍的焦虑弥漫在在年轻人中间,使他们感受到了前辈们从未有过的恐慌。
1.下列对“经典阅读”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经典阅读又叫基础阅读,在信息时代下重要性突显,它是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的文化基础。
B.经典阅读可以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习得珍贵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尤其在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
C.经典阅读就像大脑的最佳操作系统,任何时候安装都不算晚,但一定是越早安装越好。
B.热爱生活的人一定爱读《春晓》,他们会把一丝丝的伤感蒸腾为对生清与生命的深情感受。
C.网络信息较少受到社会理性的约束和过滤,很多年轻人最终从网络中得到的只有空虚和焦虑。
D.经典阅读中小说主要作用于人的思维方式,诗词直接作用于人的情感模式,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二、(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19分)
⑤切!人群水样地退入街道,毕力格老汉也发现,人流也挟走了他的百灵子。毕力格老汉叫一声,四处寻找。长发男子却一把拉住他,大爷,你不能走啊!化完妆的女主播迎上前,把话筒转向毕力格。大爷,你就是我们寻找到的最美的人。你能说说,你捡钱包,当时咋想的吗?毕力格老汉说,咋想?没咋想!明显的理在那搁着呢,不是咱的东西咱不要。女主播立即兴奋地对着镜头说,这座城市最美的人,大爷真是受之无愧,他的行动已经向我们证明了这一切。好思想早就铸造了他的好行动,甚至想都不想,下意识就行动了……长发男子几个人啪啪地鼓起掌来。采访结束,长发男子还留下毕力格老汉的电话号码,说有事再联系。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12月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这个一向以诗歌国度为骄傲的民族到了今天,已经基本上与诗无缘了。

除了教科书中的古典诗词和一些因时而变的所谓新诗,供孩子们形成概念外,大多数的读者,并不知晓也不关心今天中国诗人的存在与否。

无论自何种角度,也看不到诗歌与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相联系的证据。

原因很简单,从生活样态和社会意识来看,经济头脑和市场逻辑的强力主导,使遣词造句、吟风弄月之事看上去纯属多余;从写作者或者说诗歌的发生状况来看,仍在不断发表作品的极少数从业者,已经日趋流落为边缘群体。

现代社会对诗歌荣誉、诗人地位的取缔已经是事实。

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只能在所谓专业化的语境中自说自听——近三十年来,以“现代”“国际化”为旗号的中国诗人们孜孜以求的,正是“个人”“私人”和“纯诗”一类的东西,拒斥通俗,反对大众化审美,梦想与众不同的成就和价值,这本身就为诗歌的命运自设了陷阱。

我们从现有标本看到的,是从《诗经》到汉魏时期的古风、乐府这样一些带有先民原初思维特质的歌咏,是唐宋以来的诗体自觉及形式上的登峰造极。

后世的人们,在将早期汉语固有的声韵和节奏逐步书面化、文本化的同时,渐渐游离了天然的性情流露和生命哀叹,又被儒道之类的政治文化辖制,成为千年不变的教化工具,即便屡屡出现反抗载道、逃离世俗、解放心灵的冲动,却终归是游戏性质的,在认识上,在精神层面则是宿命论的和停滞的。

古代中国的诗歌,粗朴纯真,感时伤事,但少有对人的意识的深层观照,少有对精神世界的持续探求。

近代白话文运动的副产品之一就是所谓新诗的诞生。

“新诗”似乎是一种基于思想浪漫而催化出的文体的浪漫——胡适、徐志摩、郭沫若这样一些典型人物大肆铺陈,为情造文,因时事造文,假思想之名造文,自由体翼然展翅。

有人称此处发生了文化的断裂,其实非也。

白话文运动也就是汉语的现代化,其功也许可比近代社会历史运动中的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因为只有少数人掌握的书写、表意系统,被空前地大众化了,文化的神秘与特权色彩被抹去,民主的曙光已经初现。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 理念,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

“和” 强调和谐、协调、平衡,既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也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在人与人的关系中,“和” 体现为一种包容、宽厚的态度。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强调在人际交往中,既要尊重他人的观点和差异,又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个性。

这种“和而不同” 的理念,有助于促进不同文化、不同思想之间的交流与融合,避免冲突和对抗。

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和” 则意味着尊重自然、顺应自然。

中国古代的思想家们认为,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应该与自然和谐相处。

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强调人类应该遵循自然的规律,与自然保持一种和谐的关系。

这种理念对于我们今天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和” 的理念还体现在社会治理方面。

中国古代的统治者们往往追求“政通人和” 的理想境界,通过推行仁政、德治等方式,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

在现代社会,“和” 的理念也可以为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益的借鉴。

我们可以通过加强民主法治建设、促进公平正义、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式,营造一个和谐、稳定、有序的社会环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 分)A.“和” 理念只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不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B. 孔子提出的“君子和而不同”,意味着在人际交往中要完全放弃自己的观点。

C. 中国古代思想家认为人类应该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体现了“和” 的理念。

D.“和” 的理念在现代社会已经没有任何价值,不能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借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文章从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社会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和” 理念的内涵和影响。

河北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二

河北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  人教版高二

河北衡水市冀州中学2020-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逐题解析)人教版高二新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第Ⅰ卷阅读题课内基础题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洗马(xǐ)逋慢(bū)陨首(yǔn)更相为命(ɡènɡ)B.日笃(dǔ)闵凶(mǐn)拔擢(zhuó)门衰祚薄(zuò)C.陛下(bì)险衅(xìn)盘桓(yuán)猥以微贱(wěi)D.优渥(wò)矜育(jīn)侥幸(jiǎo)终鲜兄弟(xiān)【答案】B【解析】A项,“洗马”的“洗”应读“xiǎn”,“更相为命”的“更”应读“ɡēnɡ”。

C项,“盘桓”的“桓”应读“huán”。

D项,“终鲜兄弟”的“鲜”应读“xiǎn”。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②臣具以表闻③猥以微贱,当侍东宫④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⑤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⑥谨拜表以闻A.②③B.⑤⑥C.①⑤D.②④【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考生对于重点文言虚词“以”的掌握能力。

题干中答题关键词“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

题中,①因为;②用;③凭借;④凭借;⑤因为;⑥连词,来。

答案为C项。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清化:清明的教化。

B.非臣陨首所能上报陨首:头落地。

C.本图宦达,不矜名节宦达:官职显达。

D.臣欲奉诏奔驰奔驰:快速地跑。

【答案】D【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

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

D项,“奔驰”,译为奔走。

句意: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

故选D。

4.下列语句编成四组,表现朝廷对李密的“恩情”的一项是()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②寻蒙国恩,除臣洗马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⑤过蒙拔擢,宠命优渥⑥本图宦达,不矜名节A.①②⑤B.②③④C.③⑤⑥【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理解能力。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2(附答案)

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 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诗言志” 传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和表现形式。

从《诗经》中的“维是褊心,是以为刺” 到屈原的“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从汉乐府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 到建安诗人的“梗概而多气”,从唐代诗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到宋代诗人的“以议论为诗”,可以看出,“诗言志” 传统始终贯穿在中国古典文学的发展历程中。

“诗言志” 中的“志”,最初是指诗人的志向、抱负和情感,后来逐渐扩展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在《诗经》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爱情、婚姻、家庭、劳动等生活场景的赞美和歌颂,以及对统治者的不满和批判。

在屈原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自身遭遇的悲愤。

在汉乐府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民间疾苦的同情和对社会不公的批判。

在建安诗人的作品中,“志” 表现为诗人对人生短暂的感慨和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在唐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则表现为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在宋代诗人的作品中,“志” 主要表现为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社会现实的批判。

“诗言志” 传统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它不仅为中国古典文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而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现实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批判。

其次,“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人文主义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人的情感、思想和行为为题材,表达了诗人对人性的赞美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

最后,“诗言志” 传统体现了中国古典文学的审美价值。

中国古典文学中的许多作品都是以优美的语言、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为特色,表达了诗人对美的追求和对艺术的热爱。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文含答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文含答案)

卷(文含答案)卷(文含答案)乐器,因此显得弥足珍贵。

此外,“走手音”还可以使古琴之音产生逐渐弱化的听觉效果,由实而虚的张力方向使得琴音超逸而绵延,深远无限。

这与拉弦乐器或吹管乐器所创造出的线状音迹的表现力有着很大不同,古琴的渐弱效果是靠琴弦的振动产生的,时间有限,强度逐渐减弱,是自然产生的状态。

从听琴者的角度来说,音色减弱迎合了人的心理变化趋势,很容易激发出人们对人生的感情和其他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

古琴之所以能营造独特的幽深效果,也与该乐器自身的音域有关。

多数乐器的音域取向是向中高音区发展,而古琴是往低音区和超低音区发展,这往往能给听琴者厚重、低沉、深邃、悠远的感受,并激发听琴者价值、意义上的感悟。

无论从琴歌、琴诗,抑或从琴曲的文学内涵来考量,古琴与文学都有着渊源。

古人喜抚琴吟唱,琴歌以诗为主体,配合琴曲。

琴曲、琴歌中都蕴藏着丰富的文学内涵,或能叙述故事,或能直抒胸臆,或借景抒情。

例如《广陵散》《胡笳十八拍》等,都有着深刻而动人的故事背景,反映了主人公高尚的气节、英勇的气概或内心丰富的感情。

而琴曲《潇湘水云》等,则是借景抒情,暗示南宋王朝政治飘摇,琴人满腹担忧。

艺术与美学有着不可分割的连带渊源,从古琴艺术中,我们可以轻松领略到中国传统美学的特质所在。

中国文人所崇尚的意境美、神韵美、品格美在古琴的艺术表现中一一渗透。

古琴艺术写照天地万物、人生百态,以形传神重神韵,以物写心重人格及意境,以学求悟重妙悟,追求“以己之心会物之神,以达于天地之道”的审美境界。

《鼓琴训论》中说:“凡鼓琴,必择净室高堂,或升层楼之上,或于林石之间,或登山巅,或游水湄,值二气高明之时,清风明月之夜,焚香净坐,心不外驰,气血和平,方可与神合灵,与道合妙。

”这正是琴者的审美追求。

这与我国文人所追求的精神意境有着极大的契合之处。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崇尚自然,追求心灵的回归、人格的纯净,注重意境之美,正是以陶渊明为代表的中国古代文人所遵从的审美心理。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高二年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说明:(一)本试卷共五部分17题。

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二)所有答案必须写在规定的答题纸上。

一、古代诗文阅读(27分)(一)1、背诵默写(6分,每处1分)(1)、,歌窈窕之章。

(2)、仰观宇宙之大,。

(3)、地崩山摧壮士死,。

(4)、,不尽长江滚滚来。

(5.)、将子无怒,。

(6)、.女也不爽,。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4题。

(共12分)淮南厉王长者,高祖少子也,其母故赵王张敖美人。

高祖八年,从东垣过赵,赵王献之美人,厉王母得幸焉,有身。

赵王敖弗敢内宫,为筑外宫而舍.之。

及贯高等谋反柏人事发觉,并逮治王,尽收捕王母踽踽兄弟美人,系之河内。

厉王母亦系,告吏曰:“得幸上,有身。

”吏以闻上,上方怒赵王,未理厉王母。

厉王母弟赵兼因辟阳侯言吕后,吕后妒,弗肯白,辟阳侯不强争。

及厉王母已生厉王,恚,即自杀。

吏奉厉王诣上,上悔,令吕后母之,而葬厉王母真定。

高祖十一年月,淮南王黥布反,立子长为淮南王,王黥布故地,凡四郡。

上自将兵击灭布,厉王遂即位。

厉王早失母,常附吕后,孝惠、吕后时以故得幸无患害,而常心怨辞阳侯,弗敢发。

及孝文帝初即位,淮南王自以为最亲,骄蹇,数不奉法。

上以亲故,常宽赦之。

三年,入朝,甚横。

从上入苑囿猎,与上同车,常谓上“大兄”。

厉王有材力,力能扛燕,乃往请辟阳侯。

辟阳侯出见之,即自袖铁椎椎辟阳侯,令从者魏敬刭之。

厉王乃驰走阙下,肉袒谢曰:“巨母不当坐.赵事,其时辟阳侯力能得之吕后,弗争,罪一也。

赵王如意子母无罪,吕后杀之,辟阳侯弗争,罪二也。

吕后王诸吕,欲以危刘氏,辟阳侯弗争,罪三也。

臣谨为天下诛贼臣辟阳侯,报母之仇,谨伏阙下请罪。

”孝文伤其志,为亲故,弗治,赦厉王。

当是时,薄太后及太子诸大臣皆惮厉王,厉王以此归国益骄恣,不用汉法,出入称警跸,称制,自为法令,拟于天子。

六年,令男子但等七十人与棘蒲侯柴武太子奇谋,以辇车四十乘反谷口,令人使闽越、匈奴。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卷I(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书之为物,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墨迹和纸张,它有体温,渗透着昔者或彼者的生命体验和智慧表达。

正是有这种书中生命的存在,我们才有根据相信英国哲学家培根的话:“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自然哲学使人精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学使人善辩。

”因为书中不同的生命方式,搜索着和激发着与之对应的人的生命潜能,读书也就成了在字里行间发现自我、丰富自我、调节自我的心理过程。

当书触动你的生命感觉时,我建议你做好读书笔记。

记笔记是人和书的生命对证。

你读到哪点最有感觉,你觉得哪点最有价值,你感到哪点最为重要,你感到哪点最为可疑,都不妨记录下来。

一字一句地记,可以加强你的印象和记忆;分门别类地记,可以积累你的知识和清理思路;提要钩玄地记,可以在提要中把提要领,在钩玄中深化对意义的理解。

张之洞讲:“读十遍,不如写一遍。

”这也可以用在做笔记上。

笔记本子有个A、B面,最初的记录最后只写一面,然后在继续读书时发现同类问题,写在另一面,跟它对照,比较其间的同和异。

积累多了,你对这问题,就有各种各样的角度、层次上的材料,然后就可以梳理它的渊源流变,或解释它的多重意义了。

比如读王国维的一段话,觉得耐人寻味,就写在一面,以后不知道哪天读到《道德经》上相似的意思,又记在另一面。

如果发现别的书上也有类似的话,再把它积累下来,相互参证,就可能发现它们之间的传承关系,以及在不同语境中意义的微妙差异。

历史学家吴晗说过:“要想学问大,就要多读、多抄、多写,一个人想要在学业上有所建树,一定得坚持这样做卡片、摘记。

”唐弢先生也认为,大凡读书,一定要做读书笔记,不要自恃年轻时记忆力好,就不做笔记,如果那样,书读多了容易混杂,年纪大后记忆衰退,就难免要吃亏。

唐弢先生晚年写鲁迅传的时候,想找一个材料,鲁迅曾经说过他的父亲喝醉时老打他母亲。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月考高二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 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 题。

材料一:从一朵晶莹、素洁的雪花开始,从一声纯净、温暖的童声开始,从一株昂扬、葱绿的春芽开始,2022年北京冬奥会来到了我们身边。

北京冬奧的背后,凝结着无数参与者的心血汗水。

他们之中,有一位用自已独特的方式,为北京冬奥记录着、见证着、歌哭着,她就是长篇纪实文学《中国冬奥》(人民文学出版社2022年1月出版)作者孙晶岩。

孙晶岩从2017年中国申办冬奥成功开始,历时5年,走访国内外多个城市,面对面采访200余位与冬奥会相关的各界人士,全景记录了北京冬奥会从酝酿、中办到筹备充满曲折与挑战的历程。

作品通过丰富真实的事例和人物,立体、生动地书写了京冀两地三大冬奥赛区的建设奇迹,更呈现出新时代的中国续写奥运辉煌的决心与实力,读来令人荡气回肠。

孙晶岩坚持“报告文学要有宏大视野”的创作理念。

她创作《中国冬奥》的初衷和记录冬奥筹备历程的重点,是向世界展现一个真实、有活力、有实力的中国形象,是希望能真实记录冰雪运动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积极促进。

正是作者的家国情怀,使整部作品呈现出文学反映时代重大进程的及时性和前瞻性。

通过这本书,我们能感受到北京冬奥会的成功举办有中国国力的支撑、有冰雪产业的发展、有与世界的融合。

从这部《中国冬奥》中可以看出作家对“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理念的躬身实践。

孙晶岩说:“报告文学是行走的艺术,一定要用脚板子跑出来,要讲究文学性,刻画主人公的精气神,弘扬真善美。

”为创作这部作品,她在大雪纷飞的冬天,凌晨5点就起床赶往建设工地采访:在零下20摄氏度的夜间,与张家口赛区的建设者们一起感受壮观的雪场造雪:坐着绿皮火车,穿过漫长一夜去冰雪基地采访,见到艰苦简陋的训练环境,为教练员、运动员的精神感动落泪。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 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3小题。

孔子创立的儒学,虽然没有忽视人与自然关系的统一,也涉及到老庄“道法自然”的哲理;但更注重现实与期待未来,寻求人与人和人与社会的和谐之道。

从汉唐两千余年以来,凡是太平之世,都是儒学盛行之时。

因此,有人说,孔子创立的儒学,可以称为是一种盛世之学。

儒学所涉的主要内容,简要而言就是隆礼、重仁和尚中道三项论题。

“隆礼”就是郑重地遵循礼法。

礼教不是孔子的创造,是先民的文化积淀。

最早形成于文明社会敬天祭祀祖先中,西周时周公制礼作乐,至东周春秋末,社会动荡不安,出现“礼崩乐坏”的社会无序状态,故孔子倡导“复礼”。

“不知礼,无以立也”,“三十而立”。

孔子认为“知礼”是立足于社会的根本,礼治是社会结构的保证,只有礼治,才能规范人与人和人与社会关系的基本秩序。

这充分说明礼制就是社会制度,而礼治则是解决社会矛盾的根据与法则,可见孔子论礼与其政教是合一的,故又有礼教的说法。

这种思想对规范汉唐以来的社会形态、促进社会有序发展,曾产生过积极影响,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重仁”就是主张人应有仁的品格。

孔子认为仁的含义,就是人与人之间具有本能的相互扶持的意义。

只有这样,人类社会才能得以形成,所以他说“仁者,爱人”。

孟子提出“仁政”的主张,从而说明孔子的仁德,就是“大同社会”的理想信念,这成为自古以来人们追求社会和谐的美好蓝图。

“尚中道”的辨证思想,是孔子对自古便会避免困穷,天禄便会长存的。

春秋时代,百家争鸣,集中于一个“治”字,老子倡“守中”,即以柔用中;韩非则倡“法治”,主张以强用中。

孔子认为“中行”者最佳,其次是“狂者”、“狷者”。

社会中之三种人即左中右者,持中者为最佳。

同时,孔子认为事物在发展中又有中庸、过、不及三种形态,而中庸为最佳。

而中道是和,和即事物矛盾之对立统一状态,他表示事物之质的规定性,因此持中的要义,就是要执持事物之质,这也就是“和为贵”之义。

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20 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人教版

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33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书法的气质就是中国人的气质,气质原本指人的生理、心理等素质,是相对稳定的个性特点,也指风度、模样。

借用到书法上来,讲的也是其稳定的个性特点。

书法的气质便是在色彩、布局、笔墨、线条中展现。

那么,除了表现之外,书法的气质来源于哪里呢?一个人的气质是一个人内在涵养和修养的外在体现,是内心平衡及文化修养的结合,是持之以恒的结果。

同样,书法的气质也是数千年中华文明的结晶。

书法的气质首先来源于法度,书法的“法”就是方法和尺度。

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字由篆而隶,进而有楷、草,在书写中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法度。

从单字结构到章法布局,再到笔墨精神,都有一整套行为规则,不同的书写者如何拿捏运用这些规则,便是“度”。

面对同一规则,每个人运用的度不同,所以形成了风格迥异而又内在统一的书法作品。

书法的气质,更重要的是来源于中国历代文人的心灵累积。

这种累积,不仅是总和,更多的是特质。

文人,是笔墨里生出来的魂灵,这样的魂灵,源于笔墨,而又付于笔墨。

书法是他们的心迹,如果说“迹”是书写,由心而生的迹则是书法。

书法最讲心迹。

“退笔成山未足珍,读书万卷始通神”讲的便是这个道理。

中国文人的气质成就了书法的气质,从这个意义上讲,书法的气质也代表了中国文人的气质,更是代表了中国传统文人的气质。

讲书法,最具特点的两句话是:结构严谨,法度庄严。

两个“严”字,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和书法的高度自律精神。

法籍华人哲学家熊秉明说:“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

”这是从哲学的角度来讲书法的地位和意义。

书法既是抽象的,又是具体的。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1)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新人教版 新版(1)

2020学年上学期月考考试高二语文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揉皱.(zhòu) 默.许(mò) 尽.快(jìn) 箪.食壶浆(dān)B.嗤.笑(chī) 碾.坊(niǎn) 茶峒.(tòng)竹篁.(huáng)C.恁.地(nèn) 酒馔.(zhuàn) 尴尬(gān gà) 昭.然(zhāo)D.怂.恿(sǒng) 辖.制(xiá) 瘦削.(xiāo) 削.足适履(xuē)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3分)A.商埠绰约扣人心弦扶老携幼B.博奕翘楚以逸待劳固若金汤C.笃信聪慧日臻成熟灸手可热D.溃乏矫情所向披靡汗流浃背3.下列句子中词类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A.①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②眄庭柯以怡.颜B.①善.万物之得时②襟.三江而带五湖C.①园日.涉以成趣②或棹.孤舟D.①审.容膝之易安②雄州雾.列,俊采星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洋一号”是中国第一艘现代化的综合性远洋科学考察船。

自1995年以来,这艘船经历了大洋矿产资源研究开发专项的多个远洋调查航次和大陆架勘查多个航次的任务。

今年,它又完成了历时45天、航程6208海里的综合海试任务。

对不熟悉的人而言,()。

在这里,重力和ADCP实验室、磁力实验室、地震实验室、综合电子实验室、地质实验室、生物基因实验室、深拖和超短基线实验室等各种实验室,分布在第三、四层船舱。

由于船上配备了很多先进设备,人不用下水就能进行海底勘探。

比如,深海可视采样系统可以将海底微地形地貌图像传到科学考察船上,犹如有了千里眼,海底世界可以,并可根据需要地抓取矿物样品和采集海底水样;深海浅层岩芯取样钻机可以在深海底比较坚硬的岩石上钻取岩芯。

“大洋一号”的远航活动,与郑和下西洋相呼应。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人教版】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新版新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次月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说明:语文试卷共8页,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知人论世”最早见于《孟子·万章下》。

孟子这里所谓的“知人论世”,其本义是指“交友之道”。

后经文论家的发展,“知人论世”成为一种论文的方法,即“知人论世法”,是一种要理解文本必须先了解作者为人及其所处时代的论文方法。

“知人”是指鉴赏作品时必须了解作者的身世、经历、思想状况及写作动机等信息;“论世”是指联系作者所处的时代特征去考察作品的内容。

“知人论世”是广为人知、影响深远的传统诗歌鉴赏方法,其基本的原则是:分析理解和评价诗歌,必须将诗歌产生的时代背景、历史条件以及作家的生平遭际等与作品联系起来。

清人黄子云认为,在吟咏之时,应先揣知作者当时所处境遇,然后以“我”之心,求无象于窅冥恍惚之间。

清人章学诚在《文史通义·文德》中也提出,不了解古人生活的时代,不可妄论古人的文辞,知其世,而不知古人的身处,也不可以遽论其文。

王国维也认为,由其世以知其人,由其人以逆其志,“则古人之诗,虽有不能解者,寡矣”。

由此看来,在教学古代诗歌的过程中,必要的背景简介不可少。

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通过持续的背景简介,帮助学生建构文学史的框架,这样学生就会在文学常识积累中逐渐拥有高瞻远瞩、触类旁通的文学鉴赏智慧和能力。

鲁迅在评论陶渊明时曾说,陶渊明固然写过“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寄兴田园的篇章,却也写过“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等愤世嫉俗的悲壮之歌;这“猛志固常在”和“悠然见南山”的是同一个人,倘有取舍,即非全人,再加抑扬,更离真实。

朱熹也曾评论说,陶渊明的诗,众人皆说是平淡,据我看他自豪放,但豪放得不易察觉,露出其本相者,是《咏荆轲》一篇,平淡的人,又如何写得出这样言语的诗句。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10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

第一学期 10 月月考高二语文试题现代文阅读( 36 分)阅读下边的文字 , 达成 1~3 题。

地区文化是特定地区积厚流光、独具特点、传承到现在仍发挥作用的传统文化。

地区文化拥有浓烈的地方特点 , 为老百姓所喜闻乐道。

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拂下 , 它一方面丰富着民众的精神生活 , 另一方面经过与地区经济社会的交融 , 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 进而推进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所以 , 要确实增强地区文化建设 , 开发、利用好地区文化资源 , 推进地区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 , 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造就一方社会风土人情。

地区文化作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窗口和品牌 , 是招商引资和发展旅行等家产的基础 , 是一个地区特有的可贵财产。

怎样彰显地区文化特点 , 培养新的经济增添点 , 增强县域综合竞争力 , 是一篇一定做好的大文章。

规划城市文化 , 彰显文化风格。

在城市规划和建设中 , 融入当地文化内涵和元素 , 是彰显地区文化特点的重要手段。

用发展和丰富地区文化的理念和思想 , 对城市景观、文化娱乐设备、历史文化古迹保护以及文化家产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和设计 , 使地区文化形态化 , 促使城市建设和睦协调。

发展文化家产 , 彰显文化实力。

文化经济一体化的家产发展是 21 世纪文化家产发展的重要模式。

鼎力发展文化家产 , 是彰显地区文化特点的坚固基础。

我们紧紧掌握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规律 , 依靠丰富的资源、特产优势 , 推进文化家产发展。

出台优惠政策 , 增强技术研发、品牌培养 , 在产品设计、生产中着重文化融入 , 增添产品文化附带值 , 扩大市场据有率, 形成优势特点家产。

同时, 经过政策指引、招商引资等形式 , 吸引各方投资文化娱乐行业 , 推进文化家产的发展。

保护文物古迹, 彰显文化魅力。

确实保护历史文物古迹, 深入发掘、开发当地历史文化, 是彰显地区文化特点的有效门路。

恢复复原古景, 开发建设新景 , 使古代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学年度高二语文第一学期月考试卷第Ⅰ卷(54分)一、语基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否泰(pǐ)渐车帷裳(jiàn)矫诏(zhào)夙兴夜寐(sù)B.颔首(hàn)长歌当(dānɡ)哭驰骋(chěnɡ)搔首踟蹰(chú)C.一椽(chuán)潭柘寺(zhè)惩创(chuànɡ)颠来倒去(dǎo)D.修葺(qì)廿四桥(niàn)纤纤(xiān)淇水汤汤(shānɡ)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落寞伶俜自诩夙兴夜寐我有嘉宾B.斑驳樊笼倒溯体无完肤朝露日晞C.怅然廖落虔诚芸芸众生颇费踌躇D.婀娜机杼桀骜首屈一指风餐露宿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不是偏义复词的一项 ( )A.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B.其日牛马嘶,新妇入青庐C.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D.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4.下列各句中所使用的标点符号恰当的一项是()A.我在另一个沉痛的场合已经说过,现在我也永不厌烦的还要再说——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B.我没有亲见;听说,她,刘和珍君,那时是欣然前往的。

自然,请愿而已,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

C.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

D.陶潜说过:“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5.下列加点词全都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A.何乃太区区处分适兄意媒人下床去B.昼夜勤作息叶叶相交通少壮不努力C.终日不成章汝岂得自由府吏见丁宁D.儿已薄禄相复得返自然便可作婚姻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赋、比、兴是其主要的表现手法,《诗经》也是儒家经典“五经”之一。

B. 《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辞》合称“乐府双璧”。

C.“风骚”是指《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的《离骚》,它们分别代表了《诗经》和《楚辞》的最高成就,且分别开启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歌传统。

D.“乐府诗歌”原指汉代官府(乐府)从民间收集整理的一部分诗歌,后来泛指各朝民歌和一部分文人创作的具有民歌特色的诗歌。

7.下列分析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卫风·氓》主要运用了赋的手法,铺陈其事,同时还兼用了“比、兴”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的爱情婚姻悲剧。

B.《秦风·无衣》每章都用“岂曰无衣”开头,用反问语气加强了语言气势,渲染了感情;而“与子同仇”“与子偕作”“与子偕行”这三句在内容上逐层深入,表现了战士们统一思想、统一行动、最后共赴战场杀敌立功的豪情壮志。

这首诗是秦国人民抗击外敌的军中战歌。

C.《邶风·静女》描绘了“等待图”、“相见图”、“赠物图”三幅画面,为主人公的感情抒发创设了美的环境。

D.《诗经》中“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突出表现在:化具体为抽象,化有形为无形,对理解诗歌有一定启发作用。

8.下列关于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离骚》中抒发了诗人圣君贤相的政治理想,希望君王“弃秽政、改此度”的美好愿望,以及面对“楚王昏庸、党人偷乐”的无奈。

B.“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用“江离”“辟芷”“秋兰”三种香草来装饰自己,其目的主要是使自己的形象显得华美异常,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C.“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一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草木零落,岁月将逝,担心君王如不能及时举贤用能,则年华老去,无所成就。

这一句在行文上还起着过渡作用,开启下文,抒发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

D.《离骚》中作者以“香草”“美人”喻指自己美德的这种表现方法称做“移情法”,不直接说出想说的话,而是把它寄寓于某一物上,即“移情于物”。

9.下列关于诗歌分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孔雀东南飞》中“兰芝严妆”一节运用铺陈排比的手法,旨在写她的美,更表现了兰芝不向封建礼教低头,勇于向以焦母为代表的封建家长制示威的反抗精神。

B.“夫妻誓别”这一情节中夫妇二人依依话别,不忍分别,却被迫分别,为后文两人的殉情作了铺垫。

C.诗歌运用铺陈和排比大肆渲染太守家对婚事的排场,意在表现太守家富有而爱张扬,而更显得兰芝的凄凉。

D.诗歌的结尾写兰芝、仲卿魂化为鸟,这样的想象表现了作品中的悲观主义色彩,使人们难以看到未来美好的希望。

10.下列关于诗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迢迢牵牛星》中叠字的运用不仅构成诗歌的音韵美,更渲染出悲伤哀婉的意境。

尤其最后一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更是动人心弦,近在咫尺,若隔天涯,河水并非不能过,而是不可逾越,这“盈盈一水”遂成为文学史上永恒悲剧的意象。

B.《短歌行》中“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由眼前的酒宴和歌舞场面说开去,慨叹人生的短促和年华的消逝。

C.“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运用典故来表达诗人渴望有更多的人来辅助自己成就大业,因而愿效仿周公为揽尽贤才而竭尽全力。

D.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首句“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总领全篇,表现诗人清高孤傲,与世俗不合的性格,体现出诗人天性热爱山川田园,鄙弃世俗的品质,因而这一句也是全诗的点睛之笔。

二、(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4题。

直觉通常是指对某种情况的一种突如其来的领悟或理解,也就是突然跃入人们意识中的一种使问题得到澄清的思想。

诸如灵感、启示、预感等都是用来形容这种现象的。

直觉在科学发现和发明当中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美国,化学家普拉特和贝克对一些科学家的有关“你是否得益于直觉”的调查中,经常得益、偶尔得益和从未得益的比例分别是33%、50%和17%。

据他们的调查,7%的科学家说他们的直觉一贯正确,其余的人则说有10%-90%不等的直觉后来被证明是正确的。

即使如此,这也可能是比实际情况乐观的估计,因为成功的例子往往比失败的例子容易被记住。

直觉的产生常常是在对某一问题进行了一段时间专注的研究并渴求解决却放下工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这时一个肯定的想法却戏剧性地突然到来,人们会因此而感到狂喜甚至惊奇。

这种现象的心理原因现在仍未被充分理解。

一般的看法认为,直觉产生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

这时大脑也许已经不再自觉注意这个问题了,然而却还在通过下意识活动思考它。

产生于不自觉思考时的新设想,往往会带来某种情感反应:感到高兴,或许有点兴奋。

与此同时,由该问题所引起的一切烦恼沮丧,也顿时烟消云散。

直觉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暂时摆脱争夺注意力的难题或由此引起的烦恼,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休息,这都有助于直觉的出现。

爱因斯坦说他有关时间和空间的深奥概括是在病床上想到的;魏格纳也是在病榻上观察地图才产生板块构造说的灵感的……贝克认为,最理想的时间,是躺在澡盆中的时间,这也许是由于此时此刻完全不受其他干扰,或许还存在着催人梦幻的条件,还有人证明,悠闲或从事轻松的活动,如在乡间散步,或在花园里莳花弄草,对产生直觉是很有好处的。

精神高度集中地考虑一个问题,时间过久可能会造成思想堵塞,就像在竭力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时往往出现的情况一样。

华勒斯认为,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

他认为应该花力气去捕捉直觉,密切注意出现在思想的支流和回浪中而不是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

据说,有些人在直觉出现以前有某种预感。

他们感到某种直觉性质的东西即将出现,但并不能确切地知道究竟是什么。

华勒斯称其为“暗示”,这种现象似乎并不普遍。

情感上的敏感性或许是科学家应该具有的一种可贵品质。

一个伟大的科学家应被看作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家,把他看成是一个仅仅按照逻辑规则和实验规章办事的人是非常错误的。

11.下列有关“直觉”的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A.直觉是突然跃入意识中的、使问题得到澄清的自觉的思想。

B.直觉使科学家得益的可能性很大,美国化学家的调查证实了这点。

C.由于某些心理感觉的原因,对直觉正确率的估计,可能高于实际。

D.直觉常常产生在专注的研究没有结果、转而考虑其他事情的时候。

12.对产生“直觉”的条件,概述正确的一项是()A.借助于大脑的下意识活动,让大脑处在无自觉注意的状态。

B.必须有某种情感反应,或高兴,或兴奋,以排除烦恼沮丧。

C.同回忆一件从记忆中消失的事情一样,清除思想的堵塞。

D.暂时摆脱自觉思考的难题或烦恼,休息或从事轻松的活动。

13.第4段中“直觉总是出现在意识的边缘而不是中心”一句的意思是()A.直觉并不是思维主流中的有价值的设想,它只不过是反复探究过程中的偶然发现。

B.直觉并不在自觉思考主流问题时出现,而可能出现在与主流问题相关的思维阶段。

C.直觉是一种并不普遍存在的对结果即将出现的预感,与自觉思考的中心问题无关。

D.直觉常出现在不知道核心问题所在的模糊意识中,因此只能从边缘问题中去寻找。

14.综观全文,以下分析与推断不符合作者看法的一项是()A.直觉又被称作灵感、预感等,它的产生带有突然性和戏剧性,可能与头脑的下意识活动有关。

B.虽然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有过直觉的体验,但直觉产生的心理原因仍需进一步深入地研究。

C.直觉是一种客观现象,科学家应有意识地捕捉闪现的直觉,并注意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研究工作。

D.对直觉现象的研究告诉我们,科学家也必须是敏感的有创造性的艺术家,而不能墨守成规。

三、(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18题。

王维维,字摩诘,太原人。

九岁知属辞,工草隶,闲音律。

岐王重之。

维将应举,岐王谓曰:“子诗清越者,可录数篇,琵琶新声,能度一曲。

同诣九公主第。

”维如其言。

是日,诸伶拥维独奏,主问何名,曰:“《郁轮袍》。

”因出诗卷。

主曰:“皆我习讽,谓是古作,乃子之佳制乎?”延于上座曰:“京兆得此生为解头,荣哉!”力荐之。

开元十九年状元及第,擢右拾遗,迁给事中。

贼陷两京,驾出幸,维扈从不及,为所擒,服药称喑病。

禄山爱其才,逼至洛阳供旧职,拘于普施寺,贼宴凝碧池,悉召梨园诸工合乐,维痛悼赋诗曰:“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

”诗闻行在①所。

贼平后,授伪官者皆定罪,独维得免。

仕至尚书右丞。

维诗入妙品上上,画思亦然。

至山水平远,云势石色,皆天机所到,非学而能。

自为诗云:“当代谬词客,前身应画师。

”后人评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信哉。

客有以《按乐图》示维者,曰:“此《霓裳》第三叠最初拍也。

”对曲果然。

笃志奉佛,蔬食素衣,丧妻不再娶,孤居三十年。

别墅在蓝田县南辋川,亭馆相望。

尝自写其景物奇胜,日与文士丘为、裴迪、崔兴宗游览赋诗,琴樽自乐。

后表请舍宅以为寺。

临终,作书辞亲友,停笔而化。

代宗访维文章,弟缙集赋诗等十卷上之,今传于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