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考物理考点专题复习221
2010届高考物理必记知识点和常考知识点
三角形
多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几个力的合力与剩余几个力的合力一定等值反向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
Vt = V0 + a t
1
S = vo t +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2
(1) 推论:Vt2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 为正值)
(2) A B 段中间时刻的即时速度:
④物体在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汽车在水平公路转弯,水平转盘上的物体,绳拴着的物体在
光滑水平面上绕绳的一端旋转)和物体在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翻滚过山车、水流星、杂
技节目中的飞车走壁等)。
⑤万有引力——卫星的运动、库仑力——电子绕核旋转、洛仑兹力——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
中的偏转、重力与弹力的合力——锥摆、(关健要搞清楚向心力怎样提供的)
2010 届高考物理必记知识点和常考知识点总结
学好物理要记住:最基本的知识、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学好物理重在理解(概念、规律的确切含义,能用不同的形式进行表达,理解其适用条件) (最基础的概念、公式、定理、定律最重要) 每一题弄清楚(对象、条件、状态、过程)是解题关健 力的种类:(13 个性质力) 说明:凡矢量式中用“+”号都为合成符号 “受力分析的基础”
0 T 2T 3T 4T 5T 6T t/s 的即
时速度,画出 v-t 图线,图线的斜率就是加速度 a。
注意:a 纸带的记录方式,相邻记数间的距离还是各点距第一个记数点的距离。
b 时间间隔与选计数点的方式有关(50Hz,打点周期 0.02s,(常以打点的 5 个间隔作为
一个记时单位) c 注意单位,打点计时器打的点和人为选取的计数点的区别
M
2010年高考物理考点专题复习20
2010年高考物理考点专题复习20第3讲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考情直播 考纲内容能力要求考向定位1.牛顿定律的应用2.超重与失重3.力学单位制1.能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已知受力求运动和已知运动求受力的两类动力学问题2.了解超重、失重现象,掌握超重、失重、完全失重的本质3.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了解国际单位制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在近几年高考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属于Ⅱ级要求,主要涉及到两种典型的动力学问题,特别是传送带、相对滑动的系统、弹簧等问题更是命题的重点.这些问题都能很好的考查考试的思维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特别提醒] 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运动情况:首先要确定研究对象,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作出受力图,建立坐标系,进行力的正交分解,然后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a ,再根据运动学公式求运动中的某一物理量. 质光滑的定滑轮,一条不可伸长的轻绳绕过定滑轮分别与物块A 、B 相连,细绳处于伸直状态,物块A 和B 的质量分别为m A =8kg 和m B =2kg ,物块A 与水平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物块B 距地面的高度h =0.15m.桌面上部分的绳足够长.现将物块B 从h 高处由静止释放,直到A 停止运动.求A 在水平桌面上运动的时间.(g=10m/s 2) [解析]对B 研究,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 B g-T=m B a 1同理,对A :T-f =m A a 1 A N f μ=0=-g m N A A代入数值解得21/2.1s m a =B 做匀加速直线运21121t a h =;11t a v = 解得s t 5.01= s m v /6.0=B 落地后,A 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2a m f A = ;21a v t =解得:s t 6.02= s t t t 1.121=+=[方法技巧] 本题特别应注意研究对象和研究过程的选取,在B 着地之前,B 处于失重状态,千万不可认为A 所受绳子的拉力和B 的重力相等.当然B 着地之前,我们也可以把A 、B 视为一整体,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加速度,同学们不妨一试. 考点二 已知运动求受力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是多少?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解析] 由图可知,在0-2s 内,体重计的示数大于mg ,故电梯应做向上的加速运动.设在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N 1,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 1,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N 1-mg =ma 1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1=21112a t在2-5s 内,体重计的示数等于mg ,故电梯应做匀速上升运动,速度为t 1时刻的电梯的速度,即v 1=a 1t 1 ,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h 2=v 1t 2 在5-6s 内,体重计的示数小于mg ,故电梯应做减速上升运动.设这段时间内体重计作用于小孩的力为N 2,电梯及小孩的加速度为a 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2=ma 2在这段时间内电梯上升的高度 h 3=21322321()()2v t t a t t ---电梯上升的总高度h =h 1+h 2+h 3 代入数据解得h =9m [方法技巧]要理解超重和失重的含义,超重和失重问题实际上是竖直方向利用[例4]在倾角为θ的光滑斜面上端系有一劲度为k 的弹簧,弹簧下端连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球被一垂直斜面的挡板A 挡住,a (a <gsinθ)沿斜面向下匀加速运动,求: (1)从挡板开始运动到球板分离所经历的时间t ;(2)从挡板开始运动到小球速度最大时,球的位移x.[解析](1)设球与挡板分离时位移为s ,经历的时间为t ,从开始运动到分离过程中,m 受竖直向下的重力,垂直斜面向上的支持力F N ,沿斜面向上的挡板支持力F N 1和弹簧弹力f ,据牛二定律有方程:ma F f mg N =--1sin θ,kx f =随着x 的增大,f 增大,F N1减小,保持a 不变,当m 与挡板分离时,x 增大到等于s ,F N1减小到零,则有:221at x = , ma ks mg =-θsin联立解得:ma at k mg =⋅-221sin θkaa g m t )sin (2-=θ(2)分离后继续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v 最大时,m 受合力为零,即θsin mg ks m =,位移是kmg x m θsin =[方法技巧]临界与极值问题关键在于临界条件的分析,如相互挤压的物体要分离,其临界条件一定是相互作用的弹力为零.另外,最大静摩擦力的问题、绳子的张力等等都会经常和临界与极值问题相联系. 考点五 力学单位制物理学的关系式确定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同时,也确定了物理量间的 ,选定几个物理量的单位,就能够利用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推导其他物理量的单位,被选定的物理量叫做 ,它们的单位叫做 ,由基本物理量的单位根据物理关系式推导出来的其他物理量的单位叫做 ,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一起组成了 .国际单位制在力学范围内,选定了 、 、 作为基本物理量,它们的单位是 、 、 . 在物理计算中,对于单位的要求是 .[例5]下列有关力学单位制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B .力学单位制中,选为基本单位的物理量有长度、质量、力C .力学单位制中,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有kg 、m 、sD .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示【解析】物理计算中,一般采用国际单位,但有时也可以采用其它单位,力学中的三个基本单位是kg 、m 、s. 【答案】AB【方法小结】物理学中选定了7个物理量作为基本物理量,其余的物理量叫导出物理量,基本物理量的单位叫做基本单位,导出物理量的单位叫导出单位,导出单位都可以由基本单位推导出来.要牢记力学中的三个基本物理量及其单位,在物理计算中,只要采用国际单位制的单位,中间过程就无需带单位,最后的结果一定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单位. ★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热点1 应用牛顿定律求解两类动力学问题[真题1]科研人员乘气球进行科学考察.气球、座舱、压舱物和科研人员的总质量为990 kg .气球在空中停留一段时间后,发现气球漏气而下降,及时堵住.堵住时气球下降速度为1 m/s ,且做匀加速运动,4 s 内下降了12 m .为使气球安全着陆,向舱外缓慢抛出一定的压舱物.此后发现气球做匀减速运动,下降速度在5分钟内减少3 m/s .若空气阻力和泄漏气体的质量均可忽略,重力加速度g =9.89 m/s 2,求抛掉的压舱物的质量.解析:由运动学公式有:2012h t at =+v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g -f =ma 抛物后减速下降有:Δv =a /Δt///()()f m m g m m a --=-解得://101 kg /a tm mg t+∆∆==+∆∆v v[名师指引]本题实际上是已知受力求运动的问题,题目有多个过程,我们应该对多个过程依次分析求解.[真题2]一水平的浅色长传送带上放置一煤块(可视为质点),煤块与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初始时,传送带与煤块都是静止的.现让传送带以恒定的加速度a 0开始运动,当其速度达到v 0后,便以此速度做匀速运动.经过一段时间,煤块在传送带上留下了一段黑色痕迹后,煤块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求此黑色痕迹的长度.[解析]根据“传送带上有黑色痕迹”可知,煤块与传送带之间发生了相对滑动,煤块的加速度a 小于传送带的加速度a 0.根据牛顿第二定律ma mg =μ,可得 a=μg .设经历时间t ,传送带由静止开始加速到速度等于v 0,煤块则由静止加速到v ,有v 0=a 0t v =at由于a<a 0,故v <v 0,煤块继续受到滑动摩擦力的作用.再经过时间t',煤块的速度由v 增加到v 0,有 v 0=v +at'此后,煤块与传送带运动速度相同,相对于传送带不再滑动,不再产生新的痕迹.设在煤块的速度从0增加到v 0的整个过程中,传送带和煤块移动的距离分别为s 0和s ,有 s 0=21a 0t 2+v 0 t's = v 022a传送带上留下的黑色痕迹的长度l =s 0-s 由以上各式得:l =v 02(a 0-μg)2μa 0g[名师指引] 皮带传输机是利用货物与传送代之间的摩擦力将货物匀速到别的地方去,它是牛顿第二定律在实际中的应用,该问题涉及到摩擦力的判断、物体运动状态的分析和运动学知识的应用,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灵活性.主要有水平传送带、倾斜传送带、组合(水平和倾斜)传送带三种类型. 求解传送带问题关键在于摩擦力的方向分析,特别要注意物体的速度和传送带速度之间的关系,还有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相对位移等.对于倾斜的传送带问题还要特别注意分析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还是静摩擦力.另外传送带问题可以采用v -t 求解.本题也可以巧用图象法求解:作出皮带和煤块的v-t 图如图3-13-22所示,粗实线为皮带的速度图线,细实线为煤块的速度图线,最后具有共同的速度v 0,黑色痕迹的长度为两者速度图线的面积之差.本题考查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和牛顿运动定律,题目设计巧妙,能力要求较高,属于难题,要求考生具有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尤其在隐含及临界条件的挖拙上,对分析物理过程也要有较高的能力.0 图3-13-22新题导练1-1.考驾照需要进行路考,路考其中有一项是定点停车。
2010年高考物理考点专题复习271
第3讲 自然界中的守恒定律★一、考情直播该部分内容是自然界最普遍的两个规律的联手演绎,是中学阶段最重要的主干知识之一,是高考永恒话题,常见的重点问题主要围绕几个模型进行的.不管什么模型,解决时都涉及到两个方面,一个是根据条件建立系统的动量守恒定律方程;另一个是根据系统内的能量变化的特点建立系统的能量方程,因此深刻理解动量守恒定律的“五性”与能量守恒定律的转化流程是我们解决问题的前提.解决力学问题有三大途径,其中用动量的观点和能量的观点解决力学问题,是我们的首选.特别是对于变力作用或曲线运动问题,不涉及运动过程的细节,不涉及加速度,更显示出这两大观点的优越性.应用能量转换和守恒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1)明确研究的对象及过程(2)搞清在这个过程中有哪些能量参与了转换(不能把能量的转换和做功重复考虑)(3)确定参与转化的能量中有哪些能量增加,哪些能量减少.(4)列出增加的能量和减小的能量之间的守恒式(或初、末状态能量相等的守恒式)考点一 子弹打木块模型子弹和木块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不守恒,系统部分机械能单向转化为内能【例1】如图6-3-1所示,设质量为m 的子弹以初速度V 0射向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的质量为M 的木块,并留在木块中不再射出,子弹钻入木块深度为d .求木块对子弹的平均阻力的大小和该过程中木块前进的距离.【解析】子弹和木块最后共同运动,相当于完全非弹性碰撞.从动量的角度看,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mV 0=(M+m )V从能量的角度看,该过程系统损失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系统的内能.设平均阻力大小为f ,设子弹、木块的位移大小分别为s 1、s 2,如图所示,显然有s 1-s 2=d图6-3-1对子弹用动能定理:22012121mv mv s f -=⋅……① 对木块用动能定理:2221Mv s f =⋅……②①、②相减得:()()222022121v m M Mm v m M mv d f +=+-=⋅……③ 这个式子的物理意义是:f ∙ d 恰好等于系统动能的损失;根据能量守恒定律,系统动能的损失应该等于系统内能的增加;可见Q d f =⋅,即两物体由于相对运动而摩擦产生的热(机械能转化为内能),等于摩擦力大小与两物体相对滑动的路程的乘积(由于摩擦力是耗散力,摩擦生热跟路径有关,所以这里应该用路程,而不是用位移).由上式不难求得平均阻力的大小:()dm M Mmv f +=22至于木块前进的距离s 2,可以由以上②、③相比得出:d mM ms +=2 从牛顿运动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出发,也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由于子弹和木块都在恒力作用下做匀变速运动,位移与平均速度成正比:()v v v v v v s d s +=+=+00222/2/,mmM v v s d +==02,m M m s +=2 一般情况下M>>m ,所以s 2<<d .这说明,在子弹射入木块过程中,木块的位移很小,可以忽略不计.这就为分阶段处理问题提供了依据.象这种运动物体与静止物体相互作用,动量守恒,最后共同运动的类型,全过程动能的损失量可用公式:()202v m M Mm E k +=∆…④当子弹速度很大时,可能射穿木块,这时末状态子弹和木块的速度大小不再相等,但穿透过程中系统动量仍然守恒,系统动能损失仍然是ΔE K =f ∙d (这里的d 为木块的厚度),但由于末状态子弹和木块速度不相等,所以不能再用④式计算ΔE K 的大小.做这类题时一定要画好示意图,把各种数量关系和速度符号标在图上,以免列方程时带错数据.考点二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分析求解“三体二次作用过程”问题所谓“三体二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三个物体组成,但这三个物体间存在二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解答这类问题必须弄清这二次相互作用过程的特点,有哪几个物体参加?是短暂作用过程还是持续作用过程?各个过程遵守什么规律?弄清上述问题,就可以对不同的物理过程选择恰当的规律进行列式求解.【例2】光滑的水平面上,用弹簧相连的质量均为2kg 的A 、B 两物块都以V 0=6m/s 的速度向右运动,弹簧处于原长,质量为4kg 的物块C 静止在前方,如图6-3-2所示.B 与C 碰撞后二者粘在一起运动,在以后的运动中,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 J 时,物块A 的速度是 m/s .【解析】本题是一个“三体二次作用”问题:“三体”为A 、B 、C 三物块.“二次作用”过程为第一次是B 、C 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而A 不参加,这过程动量守图6-3-2恒而机械能不守恒;第二次是B 、C 二物块作为一整体与A 物块发生持续作用,这过程动量守恒机械能也守恒.对于第一次B 、C 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过程,设B 、C 二物块发生短时作用后的共同速度为V BC ,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得:BC C B B V m m V m )(0+= ①对于第二次B 、C 二物块作为一整体与A 物块发生持续作用,设发生持续作用后的共同速度为V ,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和机械能守恒定律得:V m m m V m m mV C B A BC C B ))(0++=++( ②2220)(21)(2121V m m m V m m V m E C B A BC C B A P ++-++= ③由式①②③可得:当弹簧的弹性势能达到最大为E P =12J 时,物块A 的速度V=3 m/s .【例3】如图6-3-3所示为三块质量均为m ,长度均为L 的木块.木块1和木块2重叠放置在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木块3沿光滑水平桌面运动并与叠放在下面的木块2发生碰撞后粘合在一起,如果要求碰后原来叠放在上面的木块1完全移到木块3上,并且不会从木块3上掉下,木块3碰撞前的动能应满足什么条件?设木块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解析】设第3块木块的初速度为V 0,对于3、2两木块的系统,设碰撞后的速度为V 1,据动量守恒定律得:mV 0=2mV 1 ①对于3、2整体与1组成的系统,设共同速度为V 2,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得:2mV 1=3mV 2 ②(1)第1块木块恰好运动到第3块上,首尾相齐,则据能量守恒有:3221.3.21.2.21V m V m mgL -=μ ③由①②③联立方程得:E k3=6μmgL ④(2)第1块运动到第3块木块上,恰好不掉下,据能量守恒定律得:3221.3.21.2.21)5.1(V m V m L mg -=μ ⑤由①②⑤联立方程得:E k3=9μmgL 故:mgL E mgL k μμ963≤≤ 考点三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分析求解“三体二次作用过程”问题所谓“二体三次作用”问题是指系统由两个物体组成,但这两个物体存在三次不同的相互作用过程.求解这类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划分三个不同的物理过程,并能弄清这些过程的特点,针对相应的过程应用相应的规律列方程解题.【例4】如图6-3-4所示,C 是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的一块木板,木板的质量为3m ,在木板的上面有两块质量均为m 的小木块A 和B ,它们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最初木板静止,A 、B 两木块同时以方向水平向右的初速度V 0和2V 0在木板上滑动,木板足够长, A 、B 始终未滑离木板.求:(1)木块B 从刚开始运动到与木板C 速度刚好相等的过程中,木块B所发生图6-3-3的位移;(2)木块A 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解析】(1)木块A 先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后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块B 一直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木板C 做两段加速度不同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A 、B 、C 三者的速度相等为止,设为V 1.对A 、B 、C 三者组成的系统,由动量守恒定律得:100)3(2V m m m mV mV ++=+解得:V 1=0.6V 0对木块B 运用动能定理,有:2021)2(2121V m mV mgs -=-μ解得)50/(91:20g V s μ=(2)设木块A 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V′,所用时间为t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木块A :g m mg a μμ==/1,对木板C :3/23/22g m mg a μμ==,当木块A 与木板C 的速度相等时,木块A 的速度最小,因此有: t g gt V )3/2(0μμ=-,解得)5/(30g V t μ=木块A 在整个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5/2010/V t a V V =-= 考点四 用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解“相对滑动类”问题【例5】如图6-3-5所示,一质量为M 、长为L 的长方形木板B 放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为m 的小木块A ,m <M .现以地面为参照系,给A 和B 以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初速度(如图1),使A 开始向左运动,B 开始向右运动,但最后A 刚好没有滑离B 板,以地面为参照系.(1)若已知A 和B 的初速度大小为V 0,求它们最后的速度大小和方向. (2)若初速度的大小未知,求小木块A 向左运动到达的最远处(从地面上看)离出发点的距离.【解析】方法1、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A 刚好没有滑离B 板,表示当A 滑到B 板的最左端时,A 、B 具有相同的速度,设此速度为V ,经过时间为t ,A 、B 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如图14所示.对A 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有:f =ma A , L 2=2021t a t V A -, V =-V 0+a A t ;对B 据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图6-3-5答图6-3-1有:f =Ma B , 20021t a t V L B -=,V =V 0-a B t ;由几何关系有:L 0+L 2=L ;由以上各式可求得它们最后的速度大小为V =mM mM +-. V 0,方向向右. mM m MV fL +=202对A ,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L MMm a V L A 42201+==.方法2、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求解.A 刚好没有滑离B 板,表示当A 滑到B 板的最左端时,A 、B 具有相同的速度,设此速度为V ,经过时间为t , A 和B 的初速度的大小为V 0,则据动量定理可得:对A : f t = m V +m V 0 ① 对B :-ft=MV -MV解得:V =mM mM +-V 0,方向向右A 在B 板的右端时初速度向左,而到达B 板左端时的末速度向右,可见A 在运动过程中必须经历向左作减速运动直到速度为零,再向右作加速运动直到速度为V 的两个阶段.设L 1为A 开始运动到速度变为零过程中向左运动的路程,L 2为A 从速度为零增加到速度为V 的过程中向右运动的路程,L 0为A 从开始运动到刚好到达B 的最左端的过程中B 运动的路程,如图2所示,设A 与B 之间的滑动摩擦力为f ,则由动能定理可得:对于B : -f L 0=2022121MV MV - ③对于A : -f L 1= -2021mV ④f (L 1-L 2)=221mV ⑤由几何关系L 0+L 2=L ⑥由①、②、③、④、⑤、⑥联立求得L 1=MLm M 4)(+.方法3、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求解.A 刚好没有滑离B 板,表示当A 滑到B 板的最左端时,A 、B 具有相同的速度,设此速度为V , A 和B 的初速度的大小为V 0,则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0-mV解得:V =mM mM +-. V 0,方向向右 .对系统的全过程,由能量守恒定律得:Q=fL=220)(21)21V M m V m M +-+(对于A fL 1= 2021mV由上述二式联立求得L 1=MLm M 4)(+.从上述三种解法中,不难看出,解法三简洁明了,容易快速求出正确答案.因此我们在解决动力学问题时,应优先考虑使用能量守恒定律和动量守恒定律求解,其次是考虑使用动能定理和动量定理求解,最后才考虑使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解.考点五 连续发生作用的问题【例6】用质量为M 的铁锤沿水平方向将质量为m 、长为L 的铁钉敲入木板,铁锤每次以相同的速度V 0击钉,随即与钉一起运动并使钉进入木板一定距离.在每次击进入木板的过程中,钉所受的平均阻力为前一次受击进入木板过程中所受平均阻力的K 倍(K>1).若第一次敲击使钉进入木板深度为L 1,问至少敲击多少次才能将钉全部敲入木板?并就你的解答讨论要将钉全部敲入木板,L 1必须满足什么条件?【解析】设铁锤每次敲击铁钉后以共同速度V 运动,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可得: MV 0=(M+m )V设第一次受击进入木板过程中受平均阻力为f 1,则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210202211m M V M MV L f +-=-=-第二次受击进入木板过程中受平均阻力为f 2=Kf 1,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210202221m M V M MV L Kf +-=-=- 所以L 2=L 1/K .同理可得L 3=L 1/K 2,L 4=L 1/K 3…………L n =L 1/K N (N-1)因为L=L 1+L 2+……+L n =11)1(1L K K K n n ---,所以)(11log KLL KL KL Kn -+= 当01≤-+KL L KL 时,上式无意义,但其物理意义是当01≤-+KL L KL 时不论你敲击多少次都不能将铁钉全部敲入木板.所以要将钉全部敲入木板,L 1必须满足:L 1>(K-1)L/K ★二、高考热点探究【真题1】 (2)一个物体静置于光滑水平面上,外面扣一质量为M 的盒子,如图6-3-6所示.现给盒子一初速度v 0,此后,盒子运动的v 一t 图象呈周期性变化,如图6-3-7所示.请据此求盒内物体的质量.【解析】设物体的质量为m ,t 0时刻受盒子碰撞获得速度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图6-3-6 图6-3-7Mv 0=mv ①3t 0时刻物体与盒子右壁碰撞使盒子速度又变为v 0,说明碰撞是弹性碰撞 12Mv 02 = 12mv 2② 联立①②解得m =M ③(也可通过图象分析得出v 0=v ,结合动量守恒,得出正确结果)【真题2】如图6-3-8, 一质量为M 的物块静止在桌面边缘, 桌面离水平面的高度为h .一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0射入物块后, 以水平速度V 0/2射出. 重力加速度为g . 求(1)此过程中系统损失的机械能;(2)此后物块落地点离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解析】(1)设子弹穿过物块后的速度为V ,由动量守恒得MV v m mv +⨯=2①解得:Mm v V 20= ②系统损失的机械能为:⎥⎥⎦⎤⎢⎢⎣⎡+⎪⎭⎫ ⎝⎛-=∆22020*******MV v m mv E ③由②③两式可得:20381mv M m E ⎪⎭⎫ ⎝⎛-=∆ ④(2)设物块下落到地面所需时间为t ,落地点距桌面边缘的水平距离为s ,则:221gt h = ⑤Vt s = ⑥由②⑤⑥三式可得:g hM mv s 20= ⑦【真题3】某兴趣小组设计了一种实验装置,用来研究碰撞问题,其模型如题25图所示不用完全相同的轻绳将N 个大小相同、质量不等的小球并列悬挂于一水平杆、球间有微小间隔,从左到右,球的编号依次为1、2、3……N ,球的质量依次递减,每球质量与其相邻左球质量之比为k (k <1),如图6-3-9.将1号球向左拉起,然后由静止释放,使其与2号球碰撞,2号球再与3号球碰撞……所有碰撞皆为无机械能损失的正碰.(不计空气阻力,忽略绳的伸长, g 取10 m/s 2)(1)设与n +1号球碰撞前,n 号球的速度为v n ,求n +1号球碰撞后的速度. (2)若N =5,在1号球向左拉高h 的情况下,要使5号球碰撞后升高16k (16 h 小于绳长)问k 值为多少?图6-3-8【解析】(1)设n 号球质量为m ,n +1,碰撞后的速度分别为,1+''n nv v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据题意有n 号球与n +1号球碰撞前的速度分别为v n 、0、m n +1n km根据动量守恒,有1+'+'=nn v n v v km E m v m (1)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221n n v m =1222121+'+n n nn v km v m (2) 由(1)、(2)得)0(1211舍去='+='++n nnv k E v 设n +1号球与n +2号球碰前的速度为E n +1据题意有v n -1=1+'nv 得v n -1=1+'nv =kE n+12 (3) (2)设1号球摆至最低点时的速度为v 1,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211121v m gh m = (4)v 1=gh 2 (5) 同理可求,5号球碰后瞬间的速度k g v 1625⨯= (6)由(3)式得111212v k k k v nn ⎪⎭⎫⎝⎛⋅=+-+ (7)N=n =5时,v 5=1112v k v nn ⎪⎭⎫⎝⎛⋅=+ (8)由(5)、(6)、(8)三式得k =12-)12(414.0舍去--=≈k (9) (3)设绳长为l ,每个球在最低点时,细绳对球的拉力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l v m g m F nn n 2=- (10)则kn n n n n n n n E lg m l v m g m l v m g m F 22/222+=+=+= (11) (11)式中E kn 为n 号球在最低点的动能由题意1号球的重力最大,又由机械能守恒可知1号球在最低点碰前的动能也最大,根据(11)式可判断在1号球碰前瞬间悬挂1号球细绳的张力最大,故悬挂1号球的绳最容易断.【真题4】24.(18分)光滑水平面上放着质量m A =1kg 的物块A 与质量m B =2kg 的物块B ,A 与B 均可视为质点,A 靠在竖直墙壁上,A 、B 间夹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弹簧与A 、B 均不拴接),用手挡住B 不动,此时弹簧弹性势能E P =49J .在A 、B 间系一轻质细绳,细绳长度大于弹簧的自然长度,如图6-3-10所示.放手后B 向右运动,绳在短暂时间内被拉断,之后B 冲上与水平面相切的竖直半圆光滑轨道,其半径R =0.5m ,B 恰能到达最高点C .取g=10m /s 2,求(1)绳拉断后瞬间B 的速度v B 的大小; (2)绳拉断过程绳对B 的冲量I 的大小; (3)绳拉断过程绳对A 所做的功W .【解析】(1)设B 在绳被拉断后瞬间的速度为B v ,到达C 点时的速度为C v ,有2c B B v m g m R= (1)2211222B B B c B m v m v m gR =+ (2) 代入数据得5/B v m s = (3)(2)设弹簧恢复到自然长度时B 的速度为1v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2112P B E m v = (4)1B B B I m v m v =- (5)代入数据得 4,I NS =- 其大小为4NS (6)(3)设绳断后A 的速度为A v ,取水平向右为正方向,有1B B B A A m v m v m v =+ (7)212A A w m v = 代入数据得8W J = (9)★三、抢分频道◇限时基础训练(20分钟)班级 姓名 成绩1.(2003年上海高考)一个质量为0.3kg 的弹性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6m/s 的速度垂直撞到墙上,碰撞后小球沿相反方向运动,反弹后的速度大小与磁撞前相同,则碰撞前后小球速度变化量的大小△v 和碰撞过程中墙对小球做功的大小W 为( )A .△v =0B .△v =12m/sC .W =0D .W =10.8J 1.【答案】BC .取碰前速度为正,速度变化量6612/v m s ∆=--=-,其大小为12 m /s ,B 正确.碰撞前后速度不变,动能无变化,由动能定理,墙对小球做功W=0,C 正确.2.在光滑水平面上,动能为E 0、动量的大小为P 0的小钢球l 和静止小钢球2发生碰撞,碰撞前后球1的运动方向相反.将碰撞后球1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1、P 1,球2的动能和动量的大小分别记为E 2、P 2,则必有:( )A .E 1<E 0B .P 1<P 0C .E 2>E 0D .P 2>P 0 2.【答案】ABD .由于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故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若取P 0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P 0=- P 1+ P 2,在上式中,P 0>0、P 1<0、P 2>0,显然有P 2> P 0,故选项D 正确.另一方面,由能量守恒可知,碰撞前后的动能应满足关系E 0≥E 1+E 2,则有E 1<E 0,即选项A 正确.由于E 1<E 0,所以12012122m p m p <,得P 1< P 0.B 选项正确.3.如图6-3-11甲所示,一轻弹簧的两端与质量分别为m 1和m 2的两物块A 、B 相连接,并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现使A 瞬时获得水平向右的速度3m/s ,以此刻为计时起点,两物块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从图象信息可得( )A .在t 1、t 3时刻两物块达到共同速度1m/s ,且弹簧都是处于压缩状态B .从t 3到t 4时刻弹簧由压缩状态恢复到原长C .两物体的质量之比为m 1∶m 2 = 1∶2D .在t 2时刻A 与B 的动能之比为E k1∶E k2 =1∶8 3.【答案】CD .t 1时刻弹簧压缩最多,t 3时刻弹簧伸长最长.t 4时刻弹簧恢复到原长.因两物速度变化量之比为2∶1,所质量比为1∶2;D 也正确.4.在质量为M 的小车中挂有一单摆,摆球的质量为m 0,小车和单摆以恒定的速度v 沿光滑水平地面运动,与位于正对面的质量为m 的静止木块发生碰撞,碰撞的时间极短.在此碰撞过程中,下列哪个或哪些情况说法是可能发生的①小车、木块、摆球的速度都发生变化,分别变为v 1、v 2、v 3,满足(M +m 0)v =Mv 1+mv 2+m 0v 3②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变为v 1和v 2,满足Mv =Mv 1+mv 2 ③摆球的速度不变,小车和木块的速度都变为v ',满足Mv =(M +m )v ' ④小车和摆球的速度都变为v 1,木块的速度变为v 2,满足(M +m 0)v =(M +m 0)v 1+mv 2以上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①B.只有④C.只有②D.②③4. 【答案】D .在小车与木块直接碰撞的瞬间,彼此作用力很大,所以它们的速度在瞬间发生改变,在此期间它们的位移可看为零.而摆球并没有直接与木块发生力的作用,因为在它与小车以共同速度匀速运动时,摆线沿竖直方向,因此绳的拉力不能改变小球速度的大小,即小球的速度不变,而小车和木块碰撞后,可能以各自不同的速度继续向前运动,也可能以共同速度(完全非弹性碰撞)向前运动.5.如图6-3-12所示,一质量M =3.0 kg 的长方形木板B 放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在其右端放一质量m =1.0 kg 的小木块A.现以地面为参考系,给A 和B 以大小均为4.0 m/s 、方向相反的初速度,使A 开始向左运动,B图6-3-11没有滑离B 板.站在地面的观察者看到在一段时间内小木块A 正在做加速运动,则在这段时间内的某时刻木板B 相对地面的速度大小可能是( )A.2.4 m/sB.2.8 m/sC.3.0 m/sD.1.8 m/s 5.【答案】A .小木块A 先向左做减速运动,速度减小到零再向右做加速运动.由动量守恒定律可求得,小木块开始做加速运动时,正在做加速运动的木板B 的速度为:Mv -mv =Mv 1,v 1=2.7 m/s ;小木块加速运动结束时,小木块和木板获得共同速度,则Mv -mv =(M +m )v 2,此时木板速度为v 2=2 m/s ;在木块A 正在做加速运动的时间内木板B 相对地面的速度从2.7 m/s 减小到2 m/s.6.向空中发射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当物体的速度恰好沿水平方向时,物体炸裂为a ,b 两块.若质量较大的a 块的速度方向仍沿原来的方向则( )A .b 的速度方向一定与原速度方向相反B .从炸裂到落地这段时间里,a 飞行的水平距离一定比b 的大C .a ,b 一定同时到达地面D .炸裂的过程中,a 、b 中受到的爆炸力的冲量大小一定相等 6.【答案】CD .物体炸裂过程发生在物体沿水平方向运动时,由于物体沿水平方向不受外力,所以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b B A A B A v m v m v m m +=+)(, 当v A 与原来速度v 同向时,v B 可能与v A 反向,也可能与v A 同向,第二种情况是由于v A 的大小没有确定,题目只讲的质量较大,但若v A 很小,则m A v A 还可能小于原动量(m A +m B )v .这时,v B 的方向会与v A 方向一致,即与原来方向相同所以A 不对.a ,b 两块在水平飞行的同时,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即做平抛运动,时间由ght 2=,因h 相同,t 相同,选项C 是正确, 由于水平飞行距离x = v ·t ,a 、b 两块炸裂后的速度v A 、v B 不一定相等,而落地时间t 又相等,所以水平飞行距离无法比较大小,所以B 不对.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a ,b 所受爆炸力F A =-F B ,力的作用时间相等,所以冲量I=F ·t 的大小一定相等.所以D 是正确的.7.如图6-3-13所示将一光滑的半圆槽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槽的左侧有一固定在水平面上的物块.今让一小球自左侧槽口A 的正上方从静止开始落下,与圆弧槽相切自A 点进入槽内,则以下结论中正确的是:( )A .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只有重力对它做功B .小球在半圆槽内运动的全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C .小球自半圆槽的最低点B 向C 点运动的过程中,小球与半圆槽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D .小球离开C 点以后,将做竖直上抛运动.图6-3-137.【答案】C .小球在半圆槽内自B →C 运动过程中,虽然开始时半圆槽与其左侧物块接触,但已不挤压,同时水平而光滑,因而系统在水平方向不受任何外力作用,故在此过程中,系统在水平方向动量守恒,所以正确答案应选C .8.图6-3-14,质量为m 的人立于平板车上,人与车的总质量为M ,人与车以速度v 1在光滑水平面上向东运动.当此人相对于车以速度v 2竖直跳起时,车的速度变为: ( )A.m M Mv Mv --21,向东 B.m M Mv -1,向东C.mM Mv Mv -+21 ,向东 D.1v ,向东8. 【答案】D .人和车这个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合外力等于零,系统在水平方向上动量守恒.设车的速度V 1的方向为正方向,选地面为参照系.初态车和人的总动量为Mv 1,末态车的动量为(M -m)v ′l (因为人在水平方向上没有受到冲量,其水平动量保持不变).人在水平方向上对地的动量仍为mv 1,则有Mv 1=(M -m)v ′1+mv 1,(M -m)v 1=(M -m)v ′,所以v ′=v 1正确答案应为D .9.如图6-3-15所示,质量分别为m 和2m 的A 、B 两个木块间用轻弹簧相连,放在光滑水平面上,A 靠紧竖直墙.用水平力F 将B 向左压,使弹簧被压缩一定长度,静止后弹簧储存的弹性势能为E .这时突然撤去F ,关于A 、B 和弹簧组成的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撤去F 后,系统动量守恒,机械能守恒B .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前,系统动量不守恒,机械能守恒C .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D .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后,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值为E /39.【答案】BD .撤去F 后,A 离开竖直墙前,墙壁对系统有力的作用,系统动量不守恒,但此力对系统不做功,故系统机械能守恒.当A 离开竖直墙后,系统不受外力,系统动量守恒,且机械能守恒.当两物体的速度相等时,弹簧的弹性势能最大.设刚离开墙壁时B 的速度为v 0,则图6-3-14图6-3-1520221mv E =,由系统动量守恒得:v m m mv )2(20+=,mE v v ==032,两物体总动能为E v m m E 32)2(212=+=,此时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E E E E P 3132=-=10.放在光滑水平面上的A 、B 两小车中间夹了一压缩的轻质弹簧,用两手分别控制小车处于静止状态,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A .两手同时放开后,两车的总动量为零B .先放开右手,后放开左手,而车的总动量向右C .先放开左手,后放开右手,两车的总动量向右D .两手同时放开,同车的总动量守恒;两手放开有先后,两车总动量不守恒 10.【答案】ABD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两手同时放开,则两车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总动量守恒;否则,两车总动量不守恒,若后放开左手,则左手对小车有向右的冲量作用,从而两车的总动量向右;反之,则向左.因而,选项ABD 正确.◇基础提升训练1.如图6-3-17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比m A ∶m B =3∶2,它们原来静止在平板车C 上,A 、B 间有一根被压缩了的弹簧,A 、B 与平板车上表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地面光滑.当弹簧突然释放后,则有( )①A 、B 系统动量守恒 ②A 、B 、C 系统动量守恒 ③小车向左运动④小车向右运动 以上判断正确的是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1.【答案】D 解析:由A 、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总动量为零),故选项②正确.因μm A g >μm B g ,所以小车所受合力向左,则③对.应选D.2.如图6-3-17所示,A 、B 两物体的质量mA>mB ,中间用一段细绳相连并有一被压缩的弹簧,放在平板上车C 上后,A 、B 、C 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地面光滑,则在细绳被剪断后,A 、B 从C 上未滑离之前,A 、B 在C 上向相反方向滑动过程中( )A .若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相同,则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A 、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也守恒B .若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同,则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A 、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也不守恒C .若A 、B 与C 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不相同,则A 、B 组成的系统动量不守恒,但A 、B 、C 组成的系统动量守恒D .以上说法均不对 2.【答案】AC .当A 、B 两物体组成一个系统时,弹簧弹力为内力,而A 、B图6-3-17。
2010年高考物理 考点汇总 考点1 力 直线运动 新人教版
考点1 力 直线运动1.(2010·全国Ⅰ理综·T24)(15分)汽车由静止开始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0~60s 内汽车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线如图所示。
⑴画出汽车在0~60s 内的v -t 图线; ⑵求在这60s 内汽车行驶的路程。
【命题立意】本题以a-t 和v-t 图线转换为考点,主要考查应用v-t 图线解决问题的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时,可参照以下解题步骤:【规范解答】(1)由加速度图像可知前10s 汽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中间30s 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后20s 汽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到停止。
(2分) 由a-t 图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公式,得v m =a 1t 1= 20m/s 。
(2分)建立v-t 坐标系,根据上面所求可画出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4分)(2)由速度图像的面积可求出汽车作匀加速、匀速、匀减速三段运动的位移之和, (3分) 即:11(102030202020)m 22++×××××=900m (4分) 【答案】⑴速度图像如图所示, ⑵900m2.(2010·全国Ⅱ理综·T22)(5分)利用图中所示的装置可以研究自由落体运动。
实验中需要调整好仪器,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松开纸带,使重物下落。
打点计时器会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的小点。
(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有_______。
(填入正确选项前的字母) A .天平 B .秒表 C .米尺(2)若实验中所得到的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值小于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值,而实验操作与数据处理均无错误,写出一个你认为可能引起此误差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了实验器材的选取、误差的分析,比较容易。
【思路点拨】 结合题意选择器材,根据结果,分析误差来源。
【规范解答】(1)为了测得重物下落的加速度,必须知道重物下落的时间与位移,时间可由打点计时器测定,位移可由米尺测定,物体的质量没有必要测定,故不需要天平。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解析集
第
卷
注意 项 1.答题前,考生 在答题卡 用直径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将自己的姓 ,准考证号填写清楚, 然 好条形码 请认真 准条形码 的准考证号,姓 和科目 2.第 卷共 8 页,请用直径 0.5 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 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在试卷 作 .....
答无效 ...
3.第 22. 6 卷共 13 题,共 174
234 90
Th ,质 数少 4,电荷数少 2,说明 为 α 衰
,中子转 成质子
234 234 234 90
U→
234 91
234 90
Th + 24 He
234 92
234 90
Th →
234 91
Pa ,
1,说明 为 β 衰
Th →
234 91
0 Pa + −1 e
Pa →
U ,质子数
1,说明
为 β 衰 ,中子转 成质子 91 Pa → 92U + −1 e 考点 考查 据原子 的衰 反应方程,应用质 数 电荷数的 恒 析解决问题 15. 如右 , 轻 簧 端 一质 为 m 的木块 1 相连, 端 另一质 为 M 2 相连,整个系统置于水 放置的 滑木坂 ,并处于静 状态 现将木 方向突然抽出,设抽出 的瞬间,木块 1 2 的 速度大小 别为 a1 速度大小为 g 则有
4 t =0 时刻振子的 移 x =-0.1m t = s 3
D.0.2m,8 s
时刻 x =
t =4 s 时刻 x =0.1m 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 8 8 B.0.1m,8 s C.0.2m, s A.0.1m, s 3 3
答案 AD 解析 在 t=
4 s 和 t=4s 两时刻振子的 移相 ,第一种 情况是 时间差是周期 3 4 8 4 倍, 4 − = nT ,当 n=1 时 T = s 在 s 的半个周期内振子的 移由负的最大 3 3 3
2010届高考物理重点难点复习2
高考物理中的阿难点2:连接体问题分析策略整体法与隔离法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相互连接参与运动的系统称为连接体.以平衡态或非平衡态下连接体问题拟题屡次呈现于高考卷面中,是考生备考临考的难点之一.●难点磁场 1.(★★★★)(1998年全国高考)如图2-1,质量为2 m 的物块A 与水平地面的摩擦可忽略不计,质量为m 的物块B 与地面的动摩擦因数为μ,在已知水平推力F 的作用下,A 、B 做加速运动,A 对B 的作用力为____________.2.(★★★★)(1999年广东)A 的质量m 1=4 m ,B的质量m 2=m ,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开始时将B 按在地面上不动,然后放手,让A 沿斜面下滑而B 上升.A 与斜面无摩擦,如图2-2,设当A 沿斜面下滑s 距离后,细线突然断了.求B 上升的最大高度H .●案例探究 [例1](★★★★)如图2-3所示,质量为M 的木箱放在水平面上,木箱中的立杆上套着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开始时小球在杆的顶端,由静止释放后,小球沿杆下滑的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的21,即a =21g ,则小球在下滑的过程中,木箱对地面的压力为多少? 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运用能力及灵活选取研究对象的能力.B 级要求.错解分析:(1)部分考生习惯于具有相同加速度连接体问题演练,对于“一动一静”连续体问题难以对其隔离,列出正确方程.(2)思维缺乏创新,对整体法列出的方程感到疑惑.解题方法与技巧: 解法一:(隔离法)木箱与小球没有共同加速度,所以须用隔离法.取小球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摩擦力F f ,如图2-4,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f =ma①取木箱M 为研究对象,受重力Mg 、地面支持力F N 及小球给予的摩擦力F f ′如图2-5. 据物体平衡条件得: F N -F f ′-Mg =0 ② 且F f =F f ′ ③由①②③式得F N =22mM +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木箱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F N ′=F N =22mM +g . 解法二:(整体法)图2—4 图2-1 图2-2图2-5图2-3对于“一动一静”连接体,也可选取整体为研究对象,依牛顿第二定律列式: (mg +Mg )-F N =ma +M ×0故木箱所受支持力:F N =22mM +g ,由牛顿第三定律知: 木箱对地面压力F N ′=F N =22mM +g .[例2](★★★★)一个质量为0.2 kg 的小球用细线吊在倾角θ=53°的斜面顶端,如图2-6,斜面静止时,球紧靠在斜面上,绳与斜面平行,不计摩擦,当斜面以10 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加速运动时,求绳的拉力及斜面对小球的弹力.命题意图:考查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应用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及临界条件的挖掘能力.B 级要求. 错解分析:对物理过程缺乏清醒认识,无法用极限分析法挖掘题目隐含的临界状态及条件,使问题难以切入.解题方法与技巧:当加速度a 较小时,小球与斜面体一起运动,此时小球受重力、绳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作用,绳平行于斜面,当加速度a 足够大时,小球将“飞离”斜面,此时小球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未知,题目中要求a =10 m/s 2时绳的拉力及斜面的支持力,必须先求出小球离开斜面的临界加速度a 0.(此时,小球所受斜面支持力恰好为零)由mg cot θ=ma 0所以a 0=g cot θ=7.5 m/s 2 因为a =10 m/s 2>a 0所以小球离开斜面N =0,小球受力情况如图2-7,则Tc os α=ma , T sin α=mg所以T =22)()(mg ma +=2.83 N,N =0.●锦囊妙计 一、高考走势连接体的拟题在高考命题中由来已久,考查考生综合分析能力,起初是多以平衡态下的连接体的题呈现在卷面上,随着高考对能力要求的不断提高,近几年加强了对非平衡态下连接体的考查力度.二、处理连接体问题的基本方法在分析和求解物理连接体命题时,首先遇到的关键之一,就是研究对象的选取问题.其方法有两种:一是隔离法,二是整体法.1.隔离(体)法(1)含义:所谓隔离(体)法就是将所研究的对象--包括物体、状态和某些过程,从系统或全过程中隔离出来进行研究的方法.(2)运用隔离法解题的基本步骤:①明确研究对象或过程、状态,选择隔离对象.选择原则是:一要包含待求量,二是所选隔离对象和所列方程数尽可能少.②将研究对象从系统中隔离出来;或将研究的某状态、某过程从运动的全过程中隔离出来.③对隔离出的研究对象、过程、状态分析研究,画出某状态下的受力图或某阶段的运动图2-6图2-7过程示意图.④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 2.整体法(1)含义:所谓整体法就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物体组成的整个系统或整个过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研究的方法.(2)运用整体法解题的基本步骤: ①明确研究的系统或运动的全过程.②画出系统的受力图和运动全过程的示意图.③寻找未知量与已知量之间的关系,选择适当的物理规律列方程求解.隔离法与整体法,不是相互对立的,一般问题的求解中,随着研究对象的转化,往往两种方法交叉运用,相辅相成.所以,两种方法的取舍,并无绝对的界限,必须具体分析,灵活运用.无论哪种方法均以尽可能避免或减少非待求量(即中间未知量的出现,如非待求的力,非待求的中间状态或过程等)的出现为原则.●歼灭难点训练1.(★★★)如图2-8所示,质量为M 的框架放在水平地面上,一轻弹簧上端固定一个质量为m 的小球,小球上下振动时,框架始终没有跳起.当框架对地面压力为零瞬间,小球的加速度大小为A.gB.mmM - gC.0D. mm M +g2.(★★★)如图2-9所示,A 、B 两小球分别连在弹簧两端,B 端用细线固定在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上,若不计弹簧质量,在线被剪断瞬间,A 、B 两球的加速度分别为A.都等于2g B. 2g和0 C.2gM M M B B A ⋅+和0D.0和2gM M M B B A ⋅+3.(★★★★)如图2-10,质量为m 的物体A 放置在质量为M 的物体B 上,B 与弹簧相连,它们一起在光滑水平面上做简谐振动,振动过程中A 、B 之间无相对运动,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位移为x 时,A 、B 间摩擦力的大小等于A.0B.k xC.(Mm)k x D.(mM m+)k x4.(★★★★)如图2-11所示,半径为R的光滑圆柱体,图2-8 图2-9图2-10图2—11由支架固定于地面上,用一条质量可以忽略的细绳,将质量为m 1和m 2的两个可看作质点的小球连接,放在圆柱体上,两球和圆心O 在同一水平面上,在此位置将两物体由静止开始释放,问在什么条件下m 2能通过圆柱体的最高点且对圆柱体有压力?5.(★★★★)如图2-12所示,一轻绳两端各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质量分别为M 和m (M >m ),跨放在一个光滑的半圆柱体上.两球从水平直径AB 的两端由静止释放开始运动.当m刚好达到圆柱体侧面最高点C 处时,恰脱离圆柱体.则两球质量之比M ∶m =?6.(★★★★★)如图2-13所示,金属杆a 在离地h 高处从静止开始沿弧形轨道下滑,导轨平行的水平部分有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B ,水平部分导轨上原来放有一金属杆b ,已知a 杆的质量与b 杆的质量为m a ∶m b =3∶4,水平导轨足够长,不计摩擦,求:(1)a 和b 的最终速度分别是多大? (2)整个过程中回路释放的电能是多少?(3)若已知a 、b 杆的电阻之比R a ∶R b =3∶4,其余电阻不计,整个过程中a 、b 上产生的热量分别是多少?图2-12 图2-13参考答案[难点磁场] 1.T =31(F +2μmg ) 2.H =1.2 s [歼灭难点训练] 1.D 2.D 3.D4.选系统为研究对象,据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 1g42R π=m 2gR +21(m 1+m 2)v 2①选m 2为研究对象,在最高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 2g -N =m 2Rv 2(N 为m 2所受支持力)② 欲使m 2通过圆柱体最高点,则:N >0③联列①②③得:132-πm >m 1,且应m 1>m 2. 故条件为:132-πm >m 1>m 2. 5.选系统为研究对象,由机械能守恒定律得: Mg ·42R π=mgR +21(M +m )v 2①因m 到达最高点时恰离开圆柱体,据牛顿第二定律得:mg =m Rv 2②联立①②式得:13-=πm M 6.提示:本题实质亦属连接体问题,金属杆a 和b 的连结是靠它们间所受安培力的作用实现的.在解题过程中,由于各自所受安培力为变力,若用隔离法不便列式求解,而采用整体法对系统列方程便非常易解.(1)v a =v b =73gh 2 (2)E =74m a gh(3)Q a /Q b =R a /R b =73; Q a =73E =4912m a gh Q b =gh m E a 491674=。
2010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2
2010届高考物理复习专题:11-恒定电流课题:恒定电流类型:复习课目的要求:重点难点:教具:过程及内容:基本概念和定律基础知识一、电流、电阻和电阻定律1.电流: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1)形成电流的条件:内因是有自由移动的电荷,外因是导体两端有电势差.(2)电流强度: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Q与通过这些电量所用的时间t的比值。
①I=Q/t;假设导体单位体积内有n个电子,电子定向移动的速率为V,则I=neSv;假若导体单位长度有N个电子,则I=Nev.②表示电流的强弱,是标量.但有方向,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③单位是:安、毫安、微安1A=103Ma=106μA2.电阻、电阻定律(1)电阻: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与通过导体的电流强度的比值.R=U/I,导体的电阻是由导体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与U.I无关.(2)电阻定律:导体的电阻R与它的长度L成正比,与它的横截面积S成反比. R=ρL/S(3)电阻率:电阻率ρ是反映材料导电性能的物理量,由材料决定,但受温度的影响.①电阻率在数值上等于这种材料制成的长为1m,横截面积为1m2的柱形导体的电阻.②单位是:Ω•m.3.半导体与超导体(1)半导体的导电特性介于导体与绝缘体之间,电阻率约为10-5Ω•m ~106Ω•m(2)半导体的应用:①热敏电阻:能够将温度的变化转成电信号,测量这种电信号,就可以知道温度的变化.②光敏电阻:光敏电阻在需要对光照有灵敏反应的自动控制设备中起到自动开关的作用.③晶体二极管、晶体三极管、电容等电子元件可连成集成电路.④半导体可制成半导体激光器、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等.(3)超导体①超导现象:某些物质在温度降到绝对零度附近时,电阻率突然降到几乎为零的现象.②转变温度(TC):材料由正常状态转变为超导状态的温度③应用:超导电磁铁、超导电机等二、部分电路欧姆定律1、导体中的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成反比。
I=U/R2、适用于金属导电体、电解液导体,不适用于空气导体和某些半导体器件.3、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研究部分电路欧姆定律时,常画成I~U或U~I图象,对于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直线,对于非线性元件,伏安特性曲线是非线性的.注意:①我们处理问题时,一般认为电阻为定值,不可由R=U/I认为电阻R随电压大而大,随电流大而小.②I、U、R必须是对应关系.即I是过电阻的电流,U是电阻两端的电压.【例1】来自质子源的质子(初速度为零),经一加速电压为800kV的直线加速器加速,形成电流强度为1mA的细柱形质子流。
2010高考物理115个考点知识大全
2010高考物理114个考点知识大全必修1知识点1.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Ⅰ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不考虑物体的大小和形状。
这时,我们突出“物体具有质量”这一要素,把它简化为一个有质量的点,称为质点。
要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首先要选定某个其他物体做参考,观察物体相对于这个“其他物体”的位置是否随时间变化,以及怎样变化。
这种用来做参考的物体称为参考系。
为了定量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及位置的变化,需要在参考系上建立适当的坐标系。
2.路程和位移时间和时刻Ⅱ路程是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位移表示物体(质点)的位置变化。
我们从初位置到末位置作一条有向线段,用这条有向线段表示位移。
3.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和速率Ⅱ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和v-t图象匀速直线运动的x-t图象一定是一条直线。
随着时间的增大,如果物体的位移越来越大或斜率为正,则物体向正向运动,速度为正,否则物体做负向运动,速度为负。
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t轴的直线,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和方向都不随时间变化。
瞬时速度的大小叫做速率4.变速直线运动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Ⅰ如果在时间内物体的位移是,它的速度就可以表示为(1)由(1)式求得的速度,表示的只是物体在时间间隔内的平均快慢程度,称为平均速度。
如果非常非常小,就可以认为表示的是物体在时刻t的速度,这个速度叫做瞬时速度。
速度是表征运动物体位置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5.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实验、探究)Ⅱ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用电火花计时器(或电磁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平均速度:纸带上连续3个点间的距离除以其时间间隔等于打中间点的瞬时速度。
可以用公式求加速度(为了减小误差可采用逐差法求)6.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Ⅱ加速度是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加速度是表征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vt=vo +atx=vot+ at2vt2-vo2=2ax=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大小表示加速度的数值,即a=k,可从图象的倾斜程度可直接比较加速度的大小。
2010年高考物理考点专题复习15
第七章电场一、考纲要求内容要求说明1.物质的电结构、电荷守恒2.静电现象的解释3.点电荷4.库仑定律5.电场强度、点电荷的场强6.电场线7.电势能、电势8.电势差9.匀强电场中电势差与电场强度的关系10.带电粒子在匀强电场中的运动11.示波管12.常用的电容器13.电容器的电压、电荷量和电容的关系ⅠⅠⅠⅡⅡⅠⅠⅡⅠⅡⅠⅠⅠ静电场是十分重要的一章,本章涉及的概念和规律是进一步学习电磁学的基础,是高中物理核心内容的一部分,对于进一步学习科学技术是非常重要的.近几年高考中对库仑定律、电荷守恒、电场强度、电势、电势差、等势面、电容等知识的考查,通常是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规律的理解,难度不是很大,但对概念的理解要求较高.本章考查频率较高且难度较大的是电场力做功与电势能变化、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这两个内容.尤其在与力学知识的结合中巧妙的把电场概念、牛顿定律、功能关系等相联系命题,对学生能力有较好的测试作用,纵观近5年广东高考题,基本上每年都有大题考查或选择题考查,相信在今后的高考命题中仍是重点,命题趋于综合能力考查,且结合力学的平衡问题、运动学、牛顿运动定律、功和能以及交变电流等构成综合题,来考查学生的探究能力、运用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复习中不容忽视.知识网络第1讲 库仑定律 电场强度 ★考情直播2.考点整合考点一 电荷守恒定律1.电荷守恒定律是指电荷既不能 ,也不能 ,只能从一个物体 到另一个物体,或者从物体的一部分 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2.各种起电方法都是把正负电荷 ,而不是创造电荷,中和是等量异种电电荷守恒定律(三种起电方式 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库仑定律定律内容及公式 2r Qq kF =应用 点电荷与元电荷库仑定律描述电场力的 性质的物理量描述电场能的 性质的物理量电场强度电场线电场力 F=qE (任何电场)、2r Qq kF =(真空中点电荷)大小方向 正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定义式 E =F/q真空中点电荷的场强 E=kQ/r 2匀强电场的场强 E=U/d电场电势差 qW U AB AB=电势B A AB U ϕϕ-= 令0=B ϕ 则AB A U =ϕ等势面 电势能 电场力的功qU W =电荷的储存 电容器(电容器充、放电过程及特点)示波管带电粒子在电场中的运动加速 偏转荷相互抵消,而不是电荷被消灭.3.电荷的分配原则是:两个形状、大小相同的导体,接触后再分开,二者带A .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B .毛皮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橡胶棒上C .橡胶棒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毛皮上D .橡胶棒上的一些正电荷转移到毛皮上【解析】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中性的物体若缺少了电子带正电,多余了电子就带负电,由于毛皮的原子核束缚电子的本领比橡胶棒弱,在摩擦的过程中毛皮上的一些电子转移到橡胶棒上,缺少了电子的毛皮带正电,而正电荷是原子核内的质子,不能自由移动,所以A 正确. 【答案】A【方法技巧】摩擦起电、感应起电、接触带电的实质都是电子的转移,正电荷是不能移动的.考点二 库仑定律1.定律内容:真空中两个点电荷之间相互作用的电力,跟它们的电荷量的乘积成 ,跟它们的距离的二次方成 ,作用力的方向在它们的连线上.电荷间这种相互作用的电力叫做静电力或库仑力.2.库仑定律的表达式 库仑力F ,可以是引力,也可以是斥力,由电荷的电性决定.k 称静电力常量,k=9.0×109 N ·m 2/C 2.3.库仑定律的适用条件: , ,空气中也可以近似使用.电荷间的作用力遵守牛顿第三定律,即无论Q 1、Q 2是否相等,两个电荷之间的静电夸克带电荷量为32 e ,下夸克带电荷量为-31e ,e 为电子所带电荷量的大小.如果质子是由三个夸克组成的,且各个夸克之间的距离都为l ,l =1.5×10-15 m.试计算质子内相邻两个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库仑力).[解析]本题考查库仑定律及学生对新知识的吸取能力和对题中隐含条件的挖掘能力.关键点有两个:(1)质子的组成由题意得必有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2)夸克位置分布(正三角形).质子带电荷量为+e ,所以它是由两个上夸克和一个下夸克组成的.按题意,三个夸克必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处.这时上夸克与上夸克之间的静电力应为:F 1=k 23232l ee =94k 22l e 代入数值,得F 1=46 N ,为斥力上夸克与下夸克之间的静电力为F 2=k 23231l ee =92k 22l e 代入数值,得F 2=23 N ,为引力.【方法总结】此题型新颖,立意较独特,体现了从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发展的宗旨.关键在于挖掘题目的隐含条件,构建夸克位置的分布图.考点三 电场强度、电场线1.电场强度的定义式为 .适用于任何电场,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决定,与检验电荷的大小以及是否有检验电荷 .2.真空中点电荷电场强度的决定式为 .只适用于真空中点电荷的在某点激发的电场.3.匀强电场场强与电势差的关系式 .其中d 为 .4.电场强度为矢量,方向与该点 .5.电场的叠加原理:某点的电场等于各个电荷单独存在时在该点产生电场的 .6.电场线:为了形象描述电场中各点的强弱及方向,在电场中画出一些曲线,曲线上每一点的切线方向都跟该点的场强方向一致,曲线的疏密表示电场的强弱.注意,不能由一条电场线判断场强的大小.7.几种典型的电场线8.电场线的特点:(1)电场线始于正电荷(或无穷远),终于负电荷(或无穷远); (2)电场线互不相交;(3)电场线和等势面在相交处互相垂直;(4)电场线的方向是电势降低的方向,而且是降低最快的方向;[例3] 图9-36-4中a 、b 是两个点电荷,它们的电量分别为Q 1、Q 2,MN 是ab 连线的中垂线,P 是中垂线上的一点.下列哪种情况能使P 点场强方向指向MN 的左侧?( ) A .Q 1、Q 2都是正电荷,且Q 1<Q 2B .Q 1是正电荷,Q 2是负电荷,且Q 1>|Q 2| C. Q 1是负电荷,Q 2是正电荷,且|Q 1|<Q 2 D. Q 1、Q 2都是负电荷,且|Q 1|>|Q 2|【剖析】场强是矢量,场强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画出场强的矢量图,可得到ACD 正确. 【答案】ACD【方法技巧】 本题考查场强的矢量性 ,即空间某一点的场强应是各场源电荷在图9-36-4 等量异种电荷的电电场 等量同种点电荷的等量同种电荷的电孤立点电荷的电场 匀强电场该点激发的电场的矢量和,应该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分别为m 1和m 2,带电量分别是q 1和q 2,用两等长的绝缘线悬挂后,因静电力而使两悬线张开,分别与竖直方向成夹角α1和α2,如图9-36-6所示,若α1=α2,则下述结论正确的是( ) A.q 1一定等于q 2B.一定满足2211m qm q = C.m 1一定等于m 2 D.必定同时满足q 1=q 2,m 1=m 2[解析] 可任选m 1或者m 2为研究对象,现以m 1为研究对象,其受力如图9-36-8所示,无论q 1、q 2的大小关系如何,两者之间的库仑斥力是大小相等的,故2211ctg F g m ctg F αα斥斥=,=g m ,即21m m =.[答案] C[方法技巧] 求解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和求解静力学问题的思维方法一模一样,首先是研究对象的选取,然后是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最后列平衡求解. ★ 高考重点热点题型探究热点1 电场线与场强、电势等物理量的关系[真题1]图中的实线表示电场线,虚线表示只受电场力作用的带正电粒子的运动轨迹,粒子先经过M 点,再经过N 点,可以判定( )A .M 点的电势大于N 点的电势B .M 点的电势小于N 点的电势C .粒子在M 点受到的电场力大于在N 点受到的电场力D .粒子在M 点受到的电场力小于在N 点受到的电场力[解析]沿着电场线的方向,电势降低,故选项A 正确.电场线越密,场强越大,同一粒子受到的电场力越大,选项D 正确. [答案]AD[名师指引]要掌握电场线的特点,电场线与场强、电势高低、等势面的关系. [真题2]如图9-36-10所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Q 产生的电场线,若带电粒子q (|Q |>>|q |)由a 运动到b ,电场力做正功.已知在a 、b 两点粒子所受电场力分别为F a 、F b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F图9-36-6图9-36-10A .若Q 为正电荷,则q 带正电,F a >F bB .若Q 为正电荷,则q 带正电,F a <F bC .若Q 为负电荷,则q 带正电,F a >F bD .若Q 为负电荷,则q 带正电,F a <F b[解析]q 从a 点移到b 点,电场力做正功,表明Q 、q 一定带同种电荷,要么同为正,要么同为负,又因为E a >E b ,故F a >F b ,A 选项正确. [答案]A[名师指引]电场强度的方向与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同,与负电荷在该处的受力方向相反. 新题导练1-1.一负电荷从电场中A 点由静止释放,只受电场力作用,沿电场线运动到B 点,它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9-36-3甲所示,则A 、B 两点所在区域的电场线分布情况可能是图9-36-22乙中的( )1-2..如图所示,实线是一簇未标明方向的由点电荷产生的电场线,虚线是某一带电粒子通过电场区域时的运动轨迹,a 、b 是轨迹上两点. 若带电粒子运动中只受电场力作用,根据此图不能确定的.....是( ) A.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B.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受力方向C.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速度何处大D.带电粒子在a 、b 两点的电势能何处较大热点2 场强的叠加[真题3]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两个带等量正电的点电荷M 、N ,分别固定在A 、B 两点,O 为AB 连线的中点,CD 为AB 的垂直平分线,在CO 之间的F 点由静止释放一个带负电的小球P (设不改变原来的电场分布),在以后的一段时间内,P 在CD 连线上做往复运动.若( ) A.小球P 的带电量缓慢减小,则它往复运动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B.小球P 的带电量缓慢减小,则它往复运动过程中每次经过O 点时的速率不断减小C.点电荷M 、N 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小球P 往复运动过程中周期不断减小D.点电荷M 、N 的带电量同时等量地缓慢增大,则小球P 往复运动过程中振幅不断减小图9-36-3【解析】设F 与F ′绕O 点对称,在F 与F ′处之间,小球始终受到指向O 点的回复力作用下做往复运动,若小球P 带电量缓慢减小,则此后小球能运动到F ′点下方,即振幅会加大,A 错;每次经过O 点因电场力做功减少而速度不断减小,B 对;若点电荷M 、N 电荷量缓慢增大,则中垂线CD 上的场强相对增大,振幅减小,加速度相对原来每个位置增大,故一个周期的时间必定减小,C 、D 正确. [答案]BCD[名师指引]本题具有一定的难度,要掌握等量同种点电荷中垂线上各点的场强分布情况,还要善于用能量的观点分析问题.同学们还可以讨论等量异种点电荷的中垂线上的场强、电势情况. [真题4] ab 是长为l 的均匀带电细杆,P 1、P 2是位于ab 所在直线上的两点,位置如图9-36-15所示,ab 上电荷产生的静电场在P 1处的场强大小为E 1,在P 2处的场强大小为E 2,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 1>E 2 B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 1>E 2 C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同,E 1<E 2 D .两处的电场方向相反,E 1<E 2 [剖析]由对称性可知,P 1左端杆内4/l 内的电荷与P 1右端4/l 内的电荷在P 1处的场强为零,即P 1处场强E 1是由杆的右端2/l 内电荷产生的.而P 2处场强E 2可看作是杆的右端2/l 内的电荷在P 2处的合场强,由对称性可知,杆的右端2/l 内的电荷在P 2处场强大小也为E 1,若假定杆的右端2/l 内的电荷在处场强为E /,由电场的合成可知:E 2=E 1+E /, E 2>E 1,由此分析可知,两处场强方向相反,故D 选项正确. [答案]D[名师指引]本题考查电场的叠加,同时把物理学中对称的思想应用于命题中,要善于转换物理模型,从中找出最佳的方法.新题导练 2-1.如图9-36-6所示,中子内有一个电荷量为e 32+的上夸克和两个电荷量为e 31-的下夸克,3个夸克都分布在半径为r的同一圆周上,则3个夸克在其圆心处产生的电场强度为( )A.2rke B.23r ke C.29r ke D.232r ke2-2.在x 轴上有两个点电荷,一个带正电Q 1,一个带负电-Q 2且Q 1=2Q 2.用E 1和E 2分别表示两个电荷所产生的场强的大小,则在x 轴上( ) A.E 1=E 2之点只有一处;该处合场强为0B.E 1=E 2之点共有两处;一处合场强为0,另一处合场强为2E 2C.E 1=E 2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两处合场强为0,另一处合场强为2E 2D.E 1=E 2之点共有三处;其中一处合场强为0,另两处合场强为2E 2 热点3 带电体的平衡问题 [真题5]如图9-36-13,悬挂在O点的一根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下图9-36-15 图9-36-13e 2+ 3e -3e -图9-36-4端有一个带电量不变的小球A .在两次实验中,均缓慢移动另一带同种电荷的小球B .当B 到达悬点O 的正下方并与A 在同一水平线上,A 处于受力平衡时,悬线偏离竖直方向的角度为θ,若两次实验中B 的电量分别为q 1和q 2, θ分别为30°和45°.则q 2/q 1为( )A.2B.3C.23D.33 [解析]对A 球进行受力分析,根据平衡条件可得 112221tan sin θθG L q q k=,222221tan sin θθG L q q k= 联立解得3212=q q [答案]C[名师指引]本题考查带电体在电场中的平衡问题,关键在于研究对象的选取和受力分析. 新题导练3-1.用两根等长的细线各悬一个小球,并挂于同一点,已知两球质量相等,当它们带上同种电荷时,相距L 而平衡,如图所示.若使它们的带电量都减少一半,待它们重新平衡后,两球间距离( )A .大于L/2B .等于L/2C .小于L/2D .等于L 3-2.如图9-36-13所示,竖直墙面与水平地面均光滑且绝缘,两个带有同种电荷的小球A 、B 分别处于竖直墙面和水平地面,且共处于同一竖直平面内,若用图示方向的水平推力F 作用于小球B ,则两球静止于图示位置,如果将小球B 稍向左推过一些,两球重新平衡时的受力情况与原来相比( )A. 推力F 将增大 B .竖直墙面对小球A 的弹力增大C .地面对小球B 的弹力一定不变D .两个小球之间的距离增大 ★三、抢分频道1.限时基础训练卷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1.电场中有一点P ,下列哪些说法正确的是( ) A .若放在P 点的电荷的电量减半,则P 点场强减半 B .若P 点没有检验电荷,则P 点的场强为零C .P 点的场强越大,则同一电荷在P 点所受的电场力越大D .P 点的场强方向为检验电荷在该点的受力方向 2.把质量为m 的正点电荷q ,在电场中由静止释放,在它运动过程中如果不计重力,下述正确的是( )A.点电荷运动轨迹必与电场线重合B.点电荷的速度方向,必和所在点的切线方向一致C.点电荷的加速度方向,必和所在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D.点电荷的受力方向,必和所在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 3.把一带正电小球a 放在光滑绝缘斜面上,欲使小球a上,需在MN间放一带电小球b ,则( )A.带正电,放在A点 B.带负电,放在A点C.带负电,放在C点D.带正电,放在C点4. 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带有电量相等的电荷,相距一定的距离,相互作用力为F ,现在用第三个完全相同不带电的小金属球C 先跟A 接触,再和B 接触,然后移去C ,则A 、B 间的相互作用力为( )A. F /8B. F /4C. F3/8D. F /4 5.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绝缘金属小球a 、b 、c 位于等边三角形的三个顶点上,球c 在xOy 坐标系原点O 上,球a 、c 带正电,球b 带负电,球a 所带电荷量比球b 所带电荷量少.关于球c 受到球a 、球b 的静电力的合力方向,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从原点指向第I 象限B .从原点指向第Ⅱ象限C .从原点指向第Ⅲ象限D .从原点指向第Ⅳ象限6.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有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同一竖直平面内水平拉直的绝缘细线一端系一带正电的小球,另一端固定于0点,已知带电小球受到的电场力大于重力,小球由静止释放,到达图中竖直虚线前小球做( ) A .平抛运动 B .圆周运动C .匀加速直线运动D .匀变速曲线运动7.两个质量相同的小球用不可伸长的细线连结,置于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小球1和小球2均带正电,电量分别为q 1和q 2(q 1>q 2).将细线拉直并使之与电场方向平行,如图9-36-17所示,若将两小球同时从静止状态释放,则释放后细线中的张力T 为(不计重力及两小球间的库仑力)( )A .121()2T q q E =- B .12()T q q E =- C .121()2T q q E =+ D .12()T q q E =+ 8.M 、N 为正点电荷Q 的电场中某直线上的两点,距Q 的距离如图所示,一试验电荷q 在Q 的作用下沿该直线由M 向Q 做加速运动.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试验电荷q 带正电B .试验电荷q 在N 点的加速度是在M 点加速度的4倍E球1球2 图9-36-17C .N 点电场强度是M 点电场强度的2倍D .试验电荷q 在N 点的电势能比在M 点的电势能大9. 在平行于纸面的匀强电场中,有a 、b 、c 三点,各点的电势分别为V V b a 4,8-==ϕϕ,V c 2=ϕ,已知ab=103cm ,ac=53cm ,ac 和ab 之间的夹角为60°,如图9-37-6所示,求所在匀强电场的场强大小和方向?10.如图9-37-4所示,在匀强电场中,有A 、B 两点,它们间距为2cm ,两点的连线与场强方向成60°角.将一个电量为−2×10−5C 的电荷由A 移到B ,其电势能增加了0.1J.则:(1)在此过程中,电场力对该电荷做了多少功? (2)A 、B 两点的电势差U AB 为多少? (3)匀强电场的场强为多大?2.基础提升训练11.如图9-36-10所示,质量为m 的带正电小球A 悬挂在绝缘细线上,且处在场强为E 的匀强电场中,当小球A 静止时,细线与竖直方向成30°角,已知此电场方向恰使小球受到的电场力最小,则小球所带的电量应为( ) A .E m g 33 B . Em g3 C .E mg 2 D .Emg 212.如图9-36-20所示,把一个带电小球A 固定在足够大的光滑水平绝缘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处放置带电小球B ,现给小球B 一个垂直AB 连线方向的速度V 0,使其在水平桌面上运动,则( ) A .若A 、B 为同种电荷,B 球一定做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B .若A 、B 为同种电荷,B 球一定做加速度变大的曲线运动C .若A 、B 为异种电荷,B 球可能做加速度和速度都变小的曲线运动D .若A 、B 为异种电荷,B 球速度的大小和加速度的大小可能都不变13.如图9-36-23所示,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带电金属小球A 、B ,其中A 固定,让B 在A 的正上方H 高处自由下落,B 与A 碰后上升的高度为h ,设A 、B 碰撞过程中没有能量损失,不计空气阻力.则( )图9-36-23abc60°图9-37-6图9-37-4 图9-36-10A .若两球带等量同种电荷,H=hB .若两球带不等量同种电荷,H>hC .若两球带等量异种电荷,H=hD .若两球带不等量异种电荷,H<h14.如图9-36-27所示,带正电小球质量为m =1×10-2kg ,带电量为q =l ×10-6C ,置于光滑绝缘水平面上的A 点.当空间存在着斜向上的匀强电场时,该小球从静止开始始终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当运动到B 点时,测得其速度v B =1.5m /s ,此时小球的位移为S =0.15m .求此匀强电场场强E 的取值范围.(g =10m /s 2)某同学求解如下:设电场方向与水平面之间夹角为θ,由动能定理qES cos θ=212B mv -0得22cos Bmv E qS θ==75000cos θV /m .由题意可知θ>0,所以当E >7.5×104V /m 时小球将始终沿水平面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经检查,计算无误.该同学所得结论是否有不完善之处?若有请予以补充.15.如图所示,要使一质量为m 、电量为+q 的小球能水平沿直线加速,需要外加一匀强电场.已知平行金属板间距为d ,与水平面夹角为θ,要使此小球从A 板左端沿直线从静止沿水平方向被加速,恰从B 板的右端射出,求两金属板间所加电压U 是多少?小球从B 板右端射出时的速度是多大?(重力加速度为g )16.如图9-36-28所示,绝缘水平面上静止着两个质量均为m ,电量均为 + Q 的物体A 和B (A 、B 均可视为质点),它们间的距离为r ,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求:(1)A 受到的摩擦力为多大? (2)如果将A 的电量增至 + 4Q ,则两物体将开始运动,当它们的加速度第一次为零时,A 、B 各运动了多远距离?3.能力提高训练17.如图9-36-24所示,一质量为m ,带电量为+q 的小球,用长为L 的绝缘线悬挂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开始时把悬线拉到水平,小球在位置A 点.然后将小球由静止释放,球沿弧线下摆到α = 60°的B 点,此时小球速度恰好为零,则匀强电场场强大小为( )图9-36-27图9-36-28 图9-36-24A .E =3mgqB .E =3mg3qC .E = mg 2qD .E = 3mg2q18. 竖直绝缘墙壁上的Q 处有一固定的小球A ,在Q 的正上方的P 点用绝缘丝线悬挂另一小球B , A 、B 两小球因带电而相互排斥,致使悬线与竖直方向成θ角,如图9-36-9(a)所示.由于漏电,使A 、B 两小球的电荷量逐渐减少,悬线与竖直方向夹角θ逐渐减小,如图9-36-9(b)所示.则在电荷漏完之前悬线对悬点P 的拉力的大小将( ) A.保持不变 B.先减小后增大 C.逐渐减小 D.逐渐增大19.如图15所示,质量为 m 、电量为+q 的带电小球固定于一不可伸长的绝缘细线一端,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 点,绳长为l ,O 点有一电荷量为+Q(Q >>q)的点电荷P ,现加一个水平和右的匀强电场,小球静止于与竖直方向成 θ=300角的A 点.求: (1)小球静止在A 点处绳子受到的拉力; (2) 外加电场大小;(3)将小球拉起至与O 点等高的B 点后无初速释放,则小球经过最低点C 时,绳受到的拉力.20.有三根长度皆为l =0 . 30m 的不可伸长的绝缘轻线,其中两根的一端固定在天花板的 O 点,另一端分别拴有质量皆为 m = 1 . 0×10-2kg 的带电小球A 和B ,它们的电荷量分别为-q 和+q, q = 1.0×10-6 C .A 、B 之间用第三根线连接起来,空间中存在大小为 E = 2 . 0× 10 5 N / C 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的方向水平向右.平衡时A 、B 球的位置如图9-36-29所示.已知静电力恒量k=9×109 N · m 2/C 2 , 重力加速度g=10m / s 2.(1)求连接A 、B 的轻线的拉力大小?(2)若将 O 、B 间的线烧断,由于有空气阻力, A 、B 球最后会达到新的平衡状态,请定性画出此时A 、B 两球所在的位置和其余两根线所处的方向.(不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考点整合考点1.凭空产生,凭空消失,转移,转移,保持不变;分开;等量,平分.考点2.正比,反比;221r Q Q kF =;真空中,点电荷. 考点3. qFE =; 2r Q k E =;d U E=,沿电场线方向的距离;正电荷的受力方向图9-36-9 图9-36-29一致;矢量和 新题导练1-1.C.[由v -t 图知,电荷的加速度越来越大,故场强越来越大,负电荷受力与场强的方向相反]1-2.A[无论粒子带正电还是带负电,无论是从a 运动到b 还是从b 运动到a ,粒子所受电场力的方向是指向场源电荷的,(曲线运动的运动轨迹向合外力的方向偏转),从而可知粒子在a 点的速度大于b 点的速度,在a 点的电势能小于在b 点的电势能,由于电场方向未知,故无法确定带电粒子所带电荷的符号]2-1.A.[空间某一点的场强应该是各个电荷在该点激发的电场的矢量和,只要求出三个夸克分别在圆心激发的场强再矢量求和即可]2-2.B[在Q 1、Q 2连线之间靠近Q 2某处,场强大小相等,合场强为2E 2,在Q 1、Q 2连线Q 2的外侧某处,场强大小相等,合场强为0 ]3-1.A[设两小球之间的距离为L ,绳长为l ,带电量分别为q 1,q 2,任选一个小球做为研究对象,列平衡方程有22221)2/(2/tan L l L mg mg r q q k-==θ,讨论即可] 3-2.CD[隔离A 球和B 球,其受力如图9-36-14所示, 对A 球有g m F A =θcos 斥,B 向左运动,θ减小,故F 斥减小,由221rqq k F =斥可知两球的距离r 变大,故D 正确.对B 球有θsin 斥F F =,因F 斥减小,θ减小,故F 减小,故A 错.把A 、B 两球视为一整体,A 、B 之间的库仑力为内力不考虑, 整体受力如图9-36-15所示: 由图可知,地面对B 的弹力一定不变,故C 正确.墙壁对A抢分频道1.限时基础训练1.C[电场中某点的电场强度由电场本身的性质决定,与检验电荷的电荷量多少、电性无关,所以A 、B 错,由qFE =得F =qE,当q 一定时,E 越大 ,F 越大,故C 正确,场强的方向与该点正电荷的受力方向相同,故D 错]2.CD[正电荷q 由静止释放,如果电场线为直线,电荷将沿电场线运动 ,但电场线如果是曲线,电荷一定不沿电场线运动,(因为如果沿电场线运动,其速度方向与受力方向重合,不符合曲线运动的条件),故A 、B 错;而正电荷的受力方向和加速度与该点场强方向一致,即与所在点的电场线的切线方向一致,故C 、D 正确]3.AC[若A 点放正电荷,小球受库仑斥力和重力平衡,若C 点放负电荷,小球受库仑引力、重力、支持力平衡]4.AC.本题很容易只考虑两球带同种电荷而只选择C 答案,事实上两球可能带等量的同种电荷,也可能带等量的异种电荷,所以解题时要特别注意]A B A9-36-15斥B F 斥。
2010年高考物理(新课标)
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电磁学发展过程中,许多科学家做出了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奥斯特发现了电流磁效应;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 B .麦克斯韦预言了电磁波;楞次用实验证实了电磁波的存在C .库仑发现了点电荷的相互作用规律;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定了元电荷的数值D .安培发现了磁场对电荷的作用规律;洛仑兹发现了磁场对电流的作用规律15.一根轻质弹簧一端固定,用大小为F 1的力压弹簧的另一端,平衡时长度为1l ;改用大小为F 2的力拉弹簧,平衡时长度为2l 。
弹簧的拉伸或压缩均在弹性限度内,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A .1212l l F F -- B .1212l l F F ++C .1212l l F F -+ D .1212l l F F +-16.如图所示,在外力作用下某质点运动的v —t 图象为正弦曲线。
从图中可判断 A .在0~t 1时间内,外力做正功B .在0~t 1时间内,外力的功率逐渐增大C .在t 2时刻,外力的功率最大D .在t 1~t 2时间内,外力做的总功为零17.静电除尘器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高效除尘器。
某除尘器模型的收尘板是根长的条形金属板,图中直线ab 为该收尘 板的横截面。
工作时收尘板带正电,其左侧的电场线分布如 图所示;粉尘带负电,在电场力作用下向收尘板运动,最后 落在收尘板上。
若用粗黑曲线表示原来静止于P 点的带电粉 尘颗粒的运动轨迹,下列4幅图中可能正确的是(忽略重力 和空气阻力)18.如图所示,一物块置于水平地面上,当用与水平方向成60°角的力F 1拉物块时,物块做匀速直线运动;当改用 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力F 2推物块时,物块仍做匀速直 线运动。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机械波
2010年高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机械振动、机械波(全国卷1)21.一简谐振子沿x 轴振动,平衡位置在坐标原点。
0t =时刻振子的位移0.1m x =-;4s 3t =时刻0.1m x =;4s t =时刻0.1m x =。
该振子的振幅和周期可能为A .0. 1 m ,8s 3B .0.1 m, 8sC .0.2 m ,8s 3D .0.2 m ,8s【答案】A【解析】在t =34s 和t =4s 两时刻振子的位移相同,第一种情况是此时间差是周期的整数倍nT =-344,当n=1时38=T s 。
在34s 的半个周期内振子的位移由负的最大变为正的最大,所以振幅是0.1m 。
A 正确。
第二种情况是此时间差不是周期的整数倍则2)344()034(TnT +=-+-,当n=0时8=T s ,且由于2t ∆是1t ∆的二倍说明振幅是该位移的二倍为0.2m 。
如图答案D 。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振动的周期性引起的位移周期性变化。
(全国卷2)15.一简谐横波以4m/s 的波速沿x 轴正方向传播。
已知t=0时的波形如图所示,则A .波的周期为1sB .x=0处的质点在t=0时向y 轴负向运动C .x=0处的质点在t= 14s 时速度为0 D .x=0处的质点在t= 14s 时速度值最大答案:AB解析:由波的图像可知半个波长是2m ,波长是4m ,周期是414T s vλ===,A 正确。
波在沿x 轴正方向传播,则x =0的质点在沿y 轴的负方向传播,B 正确。
x=0的质点的位移是振幅的一半则要运动到平衡位置的时间是113412T s ⨯=,则14t =时刻x=0的质点越过了平衡位置速度不是最大,CD 错误。
【命题意图与考点定位】本题属于波的图像的识图和对质点振动的判断。
(新课标卷)33.[物理——选修3-4](2)(10分)波源S 1和S 2振动方向相同,频率均为4Hz ,分别置于均匀介质中x 轴上的O A 、两点处,OA=2m ,如图所示.两波源产生的简谐横波沿x 轴相向传播,波速为4/m s .己知两波源振动的初始相位相同.求:(i )简谐波的波长;(ii )OA 间合振动振幅最小的点的位置。
2010届高三物理二轮复习专题高考物理压轴大题详解
高考物理压轴大题详解1. (20分)如图12所示,PR 是一块长为L=4 m 的绝缘平板固定在水平地面上,整个空间有一个平行于 PR 的匀强电场E ,在板的右半部分有一个垂直于纸面向外的匀强磁场B ,—个质量为 m=0 . 1 kg ,带电量为q=0. 5 C 的物体,从板的 P 端由静止开始在电场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向右做匀加速运动,进入磁场后 恰能做匀速运动。
当物体碰到板R 端的挡板后被弹回,若在碰撞瞬间撤去电场,物体返回时在磁场中仍做匀速运动,离开磁场后做匀减速运动停在 C 点,PC=L/4,物体与平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4,取g=10m/s 23, 求:(1) 判断物体带电性质,正电荷还是负电荷? (2) 物体与挡板碰撞前后的速度 v 1和v 2 (3) 磁感应强度B 的大小 (4) 电场强度E 的大小和方向2 (10分)如图2—14所示,光滑水平桌面上有长L=2m 的木板C ,质量m c =5kg ,在其正中央并排放着两个小滑块A 和B , m A =1kg , m B =4kg ,开始时三物都静止.在 A 、B 间有少量塑胶炸药,爆炸后 A 以速度 6m /s 水平向左运动,A 、B 中任一块与挡板碰撞后,都粘在一起,不计摩擦和碰撞时间,求: (1) 当两滑块A 、B 都与挡板碰撞后,C 的速度是多大? (2)到A 、B 都与挡板碰撞为止, C 的位移为多少?3 (10分)为了测量小木板和斜面间的摩擦因数, 如图所示实验,在小木板上固定一个轻弹簧,弹簧下端吊一个光滑小球,弹簧长度方向与斜面平行,现将 木板连同弹簧、小球放在斜面上,用手固定木板时,弹簧示数为 簧示数为F 2,测得斜面斜角为0,则木板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 为多少?(斜面体固定在地面上)田2-詁 某同学设计F 1,放手后,木板沿斜面下滑,稳定后弹4•有一倾角为0的斜面,其底端固定一挡板M 另有三个木块 A 、B 和C ,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 A =m B =m m e =3 m ,它们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相同.其中木块A 连接一轻弹簧放于斜面上,并通过轻弹簧与挡板 M 相连,如图所示.开始时,木块 A 静止在P 处,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 .木块B 在Q 点以初速度v 0向下运动,P 、Q 间的距离为L.已知木块B 在下滑过程中做匀速直线运动,与木块 A 相碰后 立刻一起向下运动,但不粘连,它们到达一个最低点后又向上运动,木块的R 点,求P 、R 间的距离L '的大小。
(新课标)2010年高考物理 考点汇总 考点1 直线运动
考点1 直线运动1.〔2010·新课标全国卷·T 24〕〔14分〕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奥运会上创造了100m 和200m 短跑项目的新世界纪录,他的成绩分别是9.69s 和l9.30s 。
假定他在100m 比赛时从发令到起跑的反响时间是0.15s ,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达到最大速率后做匀速运动。
200m 比赛时,反响时间与起跑后加速阶段的加速度和加速时间与l00m 比赛时一样,但由于弯道和体力等因素的影响,以后的平均速率只有跑l00m 时最大速率的96%。
求: 〔1〕加速所用时间和达到的最大速率;〔2〕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
〔结果保存两位小数〕【命题立意】此题以短跑名将博尔特在奥运会上的100m 和200m 短跑项目立意命题,考查考生分析运动过程建立运动模型的能力和运用相应的运动规律列方程以与数学运算能力。
【思路点拨】解答此题可按以下思路分析:【规范解答】〔1〕设加速所用时间为t ,匀速运动达到的最大速率为v ,如此有 100)15.069.9(20=--++t v t v ① 2006.90)15.030.19(20=⨯--++v t t v ② 由①②式联立解得:s t 29.1=③ s m v /24.11=④〔2〕设起跑后做匀加速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a ,如此tv a = ⑤ 解得:2/71.8s m a =⑥【答案】〔1〕s t 29.1=s m v /24.11=〔2〕2/71.8s m a =2.〔2010·广东理综·T17〕如图是某质点运动的速度图像,由图像得到的正确结果是( )A .0~1s 内的平均速度是2m/sB. 0~2s 内的位移大小是3mC. 0~1s 内的加速度大于2~4s 内的加速度D .0~1s 内的运动方向与2~4s 内的运动方向相反分析运动过程 建立运动模型 解方程得结果 选用运动规律列方程【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v-t 图像。
2010年高三物理高考复习热点归类全国通用
材料二:高考物理热点归类一、 选择题1、平衡力动态分析〔整体与隔离法〕1.在粗糙水平面面上与墙平行放着一个截面为半圆的柱状物体A,A与竖直墙之间放一光滑圆球B,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现对B加一竖直向下的力F,F的作用线通过球心,设墙对B的作用力F1,B对A的作用力F2,地面对A的作用力为F3.假设F缓慢增大面整个装置仍保持静止,截面如下列图,在此过程中〔某某卷〕A .F1保持不变,F3缓慢增大B .F1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C .F2缓慢增大,F3缓慢增大D .F2缓慢增大,F3保持不变2.如图, 一固定斜面上两个质量一样的小物块A 和B 紧挨着匀速下滑, A 与B 的接触面光滑. A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B 与斜面之间动摩擦因数的2倍, 斜面倾角为α. B 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是〔全国卷理综卷2〕A.αtan 32 B. αcot 32 C. αtanD. αcot 3.如图,质量为M 的楔形物块静置在水平地面上,其斜面的倾角为θ.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物块,小物块与斜面之间存在摩擦.用恒力F 沿斜面向上拉小物块,使之匀速上滑.在小物块运动的过程中,楔形物块始终保持静止.地面对楔形物块的支持力为〔海南物理〕A .〔M +m 〕gB .〔M +m 〕g -FC .〔M +m 〕g +F sin θD .〔M +m 〕g -F sin θ2、运动的图像〔尤其是速度--时间图像〕4.某人骑自行车在平直道路上行进,图中的实线记录了自行车开始一段时间内的v-t 图象。
某同学为了简化计算,用虚线作近似处理,如下说法正确的答案是 (广东卷)A .在t 1时刻,虚线反映的加速度比实际的大B .在0-t 1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平均速度比实际的大C .在t 1-t 2时间内,由虚线计算出的位移比实际的大D .在t 3-t 4时间内,虚线反映的是匀速运动5.t =0时,甲乙两汽车从相距70 km 的两地开始相向行驶,它们的v -t 图象如下列图.略汽车掉头所需时间.如下对汽车运动状况的描述正确的答案是〔海南物理〕A B Ftv0 1 2 3 4m F M θA .在第1小时末,乙车改变运动方向B .在第2小时末,甲乙两车相距10 kmC .在前4小时内,乙车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总比甲车的大D .在第4小时末,甲乙两车相遇6. 质量为1500kg 的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v-t 图象如下列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讲 探究与实验 探究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一、考情直播1.考纲解读考点一 实验基本考查(1).实验目的:验证动量守恒定律.(2).实验原理①质量分别为21m m 和的两小球发生正碰,若碰前1m 运动,2m 静止,根据动量守恒定律应有:''221111v m v m v m +=②若能测出21m m 、及''211v v v 和、代入上式,就可验证碰撞中动量是否守恒.③ 21m m 、用天平测出,''211v v v 、、用小球碰撞前后运动的水平距离代替.(让各小球在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其水平速度等于水平位移和运动时间的比,而各小球运动时间相同,则它们的水平位移之比等于它们的水平速度之比)则动量守恒时有:N O m OM m OP m '211⋅+⋅=⋅.(见实验图6-4-1) (3).实验器材重锤线一条,大小相等、质量不同的小球两个,斜槽,白纸,复写纸,刻度尺,天平一台(附砝码),圆规一个.(4).实验步骤①先用天平测出小球质量21m m 、.②按要求安装好实验装置,将斜槽固定在桌边,使槽的末端点切线水平,把被碰小球放在斜槽前边的小支柱上,调节实验装置使两小球碰撞时处于同一水平高度,确保碰后的速度方向水平.③在地上铺一张白纸,白纸上铺放复写纸.④在白纸上记下重垂线所指的位置O ,它表示入射小球1m 碰前的球心位置.⑤先不放被碰小球,让入射小球从斜槽上同一高度处滚下,重复10次,用圆规画尽可能小的圆把所有的小球落点圈在里面,圆心就是入射小球不碰时的落地点平均位置P .⑥把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让入射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使它们发生正碰,重复10次,仿步骤(5)求出入射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M 和被碰小球落点的平均位图6-4-1置N .⑦过O 、N 在纸上作一直线,取OO ′=2r ,O ′就是被碰小球碰撞时的球心竖直投影位置.⑧用刻度尺量出线段OM 、OP 、O ′N 的长度,把两小球的质量和相应的水平位移数值代入N O m OM m OP m '211⋅+⋅=⋅看是否成立.⑨整理实验器材放回原处.5.注意事项①斜槽末端必须水平.②调节小支柱高度使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球心处于同一高度;调节小支柱与槽口间距离使其等于小球直径.③入射小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高度滚下.④白纸铺好后不能移动.⑤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且r r r 21==.【例1】应用以下两图6-4-2中的装置都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试比较两个装置的异同点.图6-4-2【解析】如图甲乙都可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但乙图去掉支柱,所以有异同点如下:共同点:入射球每次都必须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滚下以保证小球在碰撞前速度相等;被碰小球的质量必须小于入射小球的质量,以保证它们碰撞后都向前做平抛运动;用直尺测水平位移;天平测质量;在实验过程中,实验桌、斜槽、记录的白纸的位置要始终保持不变,式中相同的量要取相同的单位.区别点:图甲中入射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应从斜槽的末端点在纸上的垂直投影点O 算起(如图甲所示),而被碰小球飞出的水平距离应从它的球心在纸上垂直投影O ′算起,所以要测小球的直径,验证的公式是N O m OM m OP m B A A '⋅+⋅=⋅【例2】某同学用实验图6-4-3所示装置通过半径相同的A 、B 两球的碰撞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PQ 是斜槽,QR 为水平槽.实验时先使A 球从斜槽上某—固定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重复上述操作10次,得到10个落点痕迹.再把B 球放在水平槽上靠近槽末端的地方,让A 球仍从位置G 由静止开始滚下,和B 球碰撞后,A 、B 球分别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落点痕迹.重复这种操作10次,实验图1-2中O 点是水平槽末端R 在记录纸上的垂直投影点.B 球落点痕迹如实验图6-4-4所示,其中米尺水平放置,且平行于G 、R 、O 所在的平面,米尺的零点与O 点对齐.图6-4-2(1)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应取为__________cm .(2)在以下选项中,哪些是本次实验必须进行的测量?答:________(填选项号).A .水平槽上未放B 球时,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B .A 球与B 球碰撞后,测量A 球落点位置到O 点的距离C .测量A 球或B 球的直径D .测量A 球和B 球的质量(或两球质量之比)E .测量G 点相对水平槽面的高度【解析】(1)将10个点圈在内的最小圆的圆心作为平均落点,可由刻度尺测得碰撞后B 球的水平射程为64.7 cm ,因最后一位数字为估计值,所以允许误差±0.1 cm ,因此64.6cm 和64.8cm 也是正确的.(2)由动量守恒定律''B B A A A A v m v m v m += ①如果B A m m >,则''B A A v v v 和、同方向,均为正.将式①×t ,则得''B B A A A A s m s m s m +=从同一高度做平抛运动飞行时间t 相同,所以需要测出的量有:A s 为未碰A球的水平射程,'A s 为碰后A 球的水平射程,'B s 为B 球碰后的水平射程,B A m m 、的大小或B A m m /的值.选项A ,B ,D 是必要的.【点评】此题考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的测量方法和实验原理.重点是用最小圆法确定平均落点,实验要认真细心,不能马虎,否则(1)问很可能错为65cm .通常实验中是分别测出A 、B 的质量B A m m 、,此题出了点新意,变为两球质量之比B A m m /;由动量守恒式来看,显然是可以的.考点二 拓展(1)利用单摆装置进行验证【例3】用图6-4-5示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质量为m A 的钢球A 用细线悬挂于O 点,质量为m B 的钢球B 放在离地面高为H 的小支柱上,O 点到小球A 的距离为L ,小球释放前悬线伸直且悬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小球A 释放后到最低点与B 发生正碰,碰撞后,B 做平抛运动,A 小球把轻杆指针OC 推移到与竖直方向成夹角γ的位置,在地面上铺一张带有复写纸的白纸D .保持α角度不变,多次重复,在白纸上记录了多个B 球的落地点.(1)图中的s 应该是B 球处位置到 的水平距离.图6-4-3 图6-4-4(2)为了验证两球碰撞过程中动量守恒,需要测 等物理量.(3)用测得的物理量表示碰撞前后A 球和B 球的动量依次为P A = ,P B = ,'A P = ,'B P = .【解析】(1)B 球各次落地点所在最小圆的圆心(2)要验证动量守恒定律 ''A A A A B Bm v m v m v =+ 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两个小球的质量m A m B , 碰撞前后的速度A v 、'A v 、'B v ˊ对于小球A ,从某一固定位置摆动到最低点与小球B 碰撞时的速度可以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算出,21(1cos )2A A mv m gL α=-,由此可以看出需要测出从悬点到小球A 的球心间的距离L 和摆线与竖直方向的夹角α,碰撞后,小球A 继续摆动并推动轻杆,一起运动,碰后的速度也可以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算出,有计算式:'21(1cos )2A A A m v m gL γ=-可以看出,需要测出γ ,对于小球B ,碰撞后作平抛运动,由平抛知识212H gt =和 'B s v t = 得'B v =s 、H . 根据上面求出第三问(3)mm 0,B m (2)利用弹簧进行验证【例1】用如图6-4-6所示的装置进行验证动量守恒的以下实验:(1)先测出滑块A 、B 的质量M 、m 及滑块与桌面的动摩擦因数μ,查出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2)用细线将滑块A 、B 连接,使A 、B 间的弹簧处于压缩状态,滑块B 紧靠在桌边;(3)剪断细线,测出滑块B 做平抛运动落地时的水平位移为s 1,滑块A 沿桌面滑行距离为s 2.为验证动量守恒,写出还须测量的物理量及表示它的字母___________.如果动量守恒,须满足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解析】烧断细绳后在弹簧的弹力作用下,B 、A 以一定的水平速度分别向左、右运动.A 在水平桌面上向右作匀减速滑动时,克服摩擦做功,由动能定理可得2221Mgs Mv A μ=,得22gs v A μ=;B 向左作平抛运动,必须测得抛出时桌面离地面高度h ,由平抛运动规律可知:t s v B 1=,gh t 2=,即h g s v B 21=.测算得A v 、B v 后,如果动量守恒,必须满足关系式:B A mv Mv =,即h g ms gs M 2212=μ. 所以本题答案:桌面离地面高度h ,h g ms gs M 2212=μ. ★二、高考热点探究【真题】碰撞的恢复系数的定义为 102012v v v v e --= ,其中v 10和v 20分别是碰撞前两物体的速度,v 1和v 2分别是碰撞后物体的速度.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e =1,非弹性碰撞的e <1.某同学借用验证动力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验证弹性碰撞的恢复系数是否为1,实验中使用半径相等的钢质小球1和2(它们之间的碰撞可近似视为弹性碰撞),且小球1的质量大于小球2的质量.实验步骤如下: 安装好实验装置,做好测量前的准备,并记下重锤线所指的位置O .第一步,不放小球2,让小球1从斜槽上A 点由静止滚下,并落在地面上.重复多次,用尽可能小的圆把小球的所落点圈在里面,其圆心就是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二步,把小球2 放在斜槽前端边缘处C 点,让小球1从A 点由静止滚下,使它们碰撞.重复多次,并使用与第一步同样的方法分别标出碰撞后小球落点的平均位置.第三步,用刻度尺分别测量三个落地点的平均位置离O 点的距离,即线段OM 、OP 、ON 的长度.上述实验中,① P 点是 平均位置,M 点是 平均位置,N 点是 平均位置②请写出本实验的原理写出用测量物理量表示的恢复系数的表达式 .③三个落地点距O 点的距离OM 、OP 、ON 与实验所用的小球质量是否有关系?【解析】①在实验的第一步中小球1落点的;图6-4-7小球1与小球2碰后小球1落点的;小球2落点的②小球从槽口C 飞出后作平抛运动的时间相同,假设为 t ,则有10op v t =,1OM v t =,2ON v t =,小球2碰撞前静止,即200v =;2110200v v ON OM ON OM e v v OP OP ---===--③OP 与小球的质量无关,OM 和ON 与小的质量有关★三、抢分频道◇限时基础训练(20分钟)班级 姓名 成绩1.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中,入射球每次滚下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这是为了使( )A .小球每次都能水平飞出槽口B .小球每次都以相同的速度飞出槽口C .小球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不变D .小球每次都能对心碰撞1.【答案】B .入射球每次滚下都应从斜槽上的同一位置无初速释放,为了保证每次实验的初动量相同2 .在“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中,产生误差的主要原因有( )A .碰撞前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碰撞后入射小球的速度方向和碰撞后被碰小球的速度方向不是绝对沿水平方向 ( )B .小球在空中飞行时受到空气阻力C .通过复写纸描得的各点,不是理想的点,有一定的大小,从而带来作图上的误差D .测量长度时有误差2.【答案】ACD .由于小球质量较大,速度较小,空气影响较小3 .研究碰撞中动量守恒实验中,入射小球在斜槽上释放点的高低对实验影响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释放点越高,两球相碰时相互作用力越大,碰撞前动量之差越小,误差越小B .释放点越高,入射小球对被碰小球的作用力越大,支柱对被碰小球的水平冲量就越小C .释放点越低,小球受阻力越大,入射小球速度越小,误差越小D .释放点越低,两球碰后水平位移越小,水平位移测量的相对误差越小,实验误差也越小3.【答案】CD .释放点越高,误差越小.4 .现有下列 A 、 B 、 C 、 D 四个小球,在做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时,入射小球应用球,被撞小球应用 ( )A .质量为 43g ,直径为2.2 cmB .质量为 32g ,直径为3.2 cmC .质量为 5.2g ,直径为2.2cmD .质量为 20g ,直径为3.2cm4.【答案】AC .入射小球的质量应大于被碰小球的质量,且r r r 21==.5 .在做碰撞中的动量守恒的实验时,不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有( )A .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质量B .入射小球和被碰小球的直径C .斜槽轨道的末端距地面的高度D .入射球开始滚下时的初始位置与碰撞前位置的高度差E .入射球未碰撞时飞出的水平距离F .入射球和被碰小球碰撞后飞出的水平距离5.【答案】CD .根据实验原理和公式N O m OM m OP m '211⋅+⋅=⋅,可知选CD .6.做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实验时,主要步骤为: ( )A .称出两球质量 ml 和 m2,若 m1 < m2,则用质量为的球作为入射球B .把被碰球放在小支柱上,让入射球从斜槽上同一位置无初速度滚下,与被碰球正碰,重复多次C .使入射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高度无初速度滚下,重复多次D .测出入射球被碰前后的水平射程和被碰球的水平射程,代人动量表达式看动量是否守恒E .用圆轨在白纸上画出三个最小的圆以圈住所有落点,三个圆心即是球落点的平均位置 F .调整斜槽末端,使槽口的切线保持水平,并调整支柱的位置,以保证正碰以上步骤合理的顺序排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答案】m 2;水平;AFCBED7.在研究碰撞中动量守恒的实验中,称得入射球与被碰球的质量分别为 m 1=30g , m 2 = 20g ,由实验得出它们的水平位移一时间图象如图6-4-8所示的I 、I ’、II ‘,则由图可知,入射小球在碰前的动量是_____kg ·m/s ,入射小球在碰后的动量是_ kg ·m/ s .被碰小球的动量是___kg ·m / s ,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答案】0.03;0.015;0.015;碰撞过程中系统动量守恒8. 如图6-4-9是研究两小球碰撞的实验装置示意图,已知它们的质量分别为ml 和 m2,且 m l =2m 2,两小球的半径 r 相同,都等于 1.2 cm .当小球 m l 从 A处沿斜槽滚下时,经槽的末端水平飞出后落在地面上的P 点处.当 m1仍从 A 点滚下与小支柱上的小球 m 2对心碰撞后, m1、m2 分别落到 M 点和 N 点处,用直尺测得 OM =19.0cm , ON =70.6 cm , OP =52.3 crn .设碰前瞬间m1的速度大小为v 1,碰后瞬间 m 1、m 2的速度大小分别为'1v 和'2v ,小球做平抛运动的时间为T ,则1v =_____cm / s , '1v =_____cm / s '2v =_____c m / s,通过以图6-4-8上实验数据,可以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8.T3.52 T 0.19 T 2.68 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相等,即动量守恒9. 如6-4-10图所示,在实验室用两端带有竖直挡板 C 和 D 的气垫导轨和有固定挡板的质量都是 M 的滑块 A 和 B 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实验步骤如下:( 1 )把两滑块 A 和 B 紧贴在一起,在 A 上放质量为m 的祛码,置于导轨上,用电动卡销卡住 A 和 B ,在 A 和 B 的固定挡板间放入一弹簧,使弹簧处于水平方向上压缩状态; ( 2 )按下电钮使电动卡销放开,同时启动两个记录两滑块运动时间的电子计时器,当 A 和 B 与挡板 C 和 D 碰撞同时,电子计时器自动停表,记下 A 至 C 运动时间 t1 , B 至 C 运动时间 t2; ( 3 )重复几次取 tl 和 t2的平均值.① 在调整气垫导轨时应注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 应测量的数据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只要关系式__________________成立,即可验证动量守恒9.【答案】① 使气垫导轨水平;② 滑块A 的左端到挡板C 的距离 s l 和滑块B 的右端到挡板 D 的距离 s 2 ;③ 2211)(t s M t s m M =+; 10.在做“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中,设计思想巧妙之处在于用长度测量代替速度测量,试分析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做?10.【答案】无论碰前还是碰后,每个球都做平抛运动,由于运动时间相同,故水平射程与速度成正比,若取飞行时间为时间单位,则水平射程与速度数值相等,故本实验可用长度测量代替速度测量.◇基础提升训练1.在以下验证动量守恒实验操作中,哪几步有缺陷,并纠正之(正确的写“无”,有缺陷的写出纠正的办法)如图6-4-11所示.(1)用天平测出两个金属球的质量,并列表进行记录________.(2)将斜槽固定在实验桌上图6-4-9 图6-4-10图6-4-11(3)将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看是否放稳_________.(4)在地上铺一张白纸,记下重锤在纸上的垂直投影位置.(即碰撞时入射球球心的位置)________________.(5)让质量较小的球由静止开始从斜槽上某一高度处自由滚下,重复作10次.用圆规把小球落在地面纸上的痕迹圈在尽可能小的圆内,找出这个圆的圆心作为入射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____________.(6)被碰小球放在小支柱上,让入射小球从任意高处自由滚下,使两球发生碰撞,重复作10次,用圆规画圆,确定入射球和被碰球落地点的平均位置____________.(7)用螺旋测微器测出两小球直径,确定被碰小球碰前重心、在地面白纸上的垂直投影__ __.(8)用刻度尺量出各落地点平均位置到两球心垂直投影点的距离,作为两球碰撞前后的速度并记录,________.(9)进行计算、验证两球撞前后动量是否守恒_______.(10) 为了减小误差,下面正确的选择是:()(A)m入<m被,r入<r被;(B) m入=m被,r入=r被;(C)降低碰撞实验器的高度;(D) m入>m被,r入=r被.1.【答案】(1)无(2)斜槽末端的切线保持水平(3)两球质心应在同一高度,保证碰撞前后瞬间速度水平(4)白纸上铺有复写纸(5)让质量较大的球做入射球,保证碰后两球速度方向相同(6)入射球每次都应从同一高度由静止开始滚下(7)无(8)无(9)无(10)D2.某次实验中在纸上记录的痕迹如图6-4-12所示.测得OO′=1.00厘米,O′a=1.80厘米, ab=5.72厘米,bc=3.50厘米,入射球质量为100克,被碰小球质量是50克,两球直径都是1.00厘米,则入射球碰前落地点是纸上的____________点,水平射程是________厘米;被碰小球的水平射程是________厘米,碰撞前后总动量的百分误差是________ %.2.【答案】b :8.52, 2.8 ,11.02,2.46;3.如果P、M、N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且偏离很大,说明实验中存在什么问题?应该如何校正?3.P、M、N三点不在一条直线上,说明两小球碰撞前后运动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发生斜碰而非正碰,应左右调整小支柱的位置,使被碰小球与入射小球球图6-4-12心的连线与入射小球初速方向一致.4.用半径相同的两小球A 、B 的碰撞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示意如图6-4-13,斜槽与水平槽圆滑连接.实验时先不放B 球,使A 球从斜槽上某一固定点 C 由静止滚下,落到位于水平地面的记录纸上留下痕迹.再把B 求静置于水平槽前端边缘处,让 A 球仍从 C 处由静止滚下,A 球和 B 球碰撞后分别落在记录纸上留下各自的痕迹.记录纸上的 O 点是垂直所指的位置,若测得各落点痕迹到 O 点的距离:OM=2.68cm ,OP=8.62cm ,ON=11.50cm ,并知 A 、B 两球的质量比为 2:1,则未放 B 球时 A 球落地点是记录纸上的__点,系统碰撞前总动量 P 与碰撞后总动量'P 的百分误差'p p p -= %(结果保留一位有效数字).4.【答案】P ;02.0=--='-OP m ONm OM m OP m p p p A B A A ;◇能力提升训练1.某同学设计了一个打点计时器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在小车A 的前端和小车B 的后端贴有粘扣,在木板的右端固定打点计时器,小车A 后连一长纸带,木板下垫有小木块,用来平衡摩擦力.反复移动小木块位置,直到小车的木板上向下运动时可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现使小车A 、B 分别静止在木板的右端和中间,如图6-4-14中(a )所示,给小车A 一个瞬时冲量,使小车A 与静止的小车B 相碰粘合成一体,并继续作匀速直线运动.已知打点计时器电源频率为50Hz ,若得到一条打点纸带且计数点之间的间隔如图6-4-14中(b )所示,A 点为运动起点,则应选 段来计算小车A 碰撞前的速度,应选 段来计算两车碰撞后的速度.若测得小车A 的质量m A =0.4㎏,小车B 的质量m B =0.2㎏,由以上数据可得小车A 、B 碰撞前的总动量为 ㎏·m/s ;碰撞后的总动量为 ㎏·m/s ;得到的结论是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1.【答案】从纸带上的点迹和数据看到,AB 段表示小车A 处于加速阶段,BC小车A 处于匀速运动,CD 表示小车A 与小车B 处于碰撞缓冲阶段,DE 表示小车A、图6-4-14图6-4-13B 碰后一起做匀速直线运动,故选BC 段计算小车A 碰撞前的速度,s m s m v A /05.1/1.01050.1020=⨯=-,碰撞前的总动量s m kg v m P A A /42.001⋅==,选DE 段计算两车碰撞后的速度,s m s m v /695.0/1.01095.62=⨯=-共,碰撞后的总动量s m kg v m m P B A /417.0)(⋅=+=共共,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系统动量守恒. 2.研究弹性碰撞的实验装置及小球落点位置如图6-4-15所示,判断实验做得是否精确,只要看关系式OP+OM=O ′N 是否成立?为什么【答案】设入射小球A 的质量为m 1,被碰小球B 的质量为m 2, 碰撞前后应满m 1v 1=m 1v 1′+m 2v 2, m 1(v 1-v 1′)=m 2v 2① 碰撞后机械能没有损失,则21m 1v 21=21m 12'1V +21m 2v 22, m 1(v 21-v ′21)=m 2v 22 ②式②÷式① v 1+v 1′=v 2,即OP+OM=O ′N ③天平测出两个小球质量为m 1、m 2,大致可以获得较好的结论: m 1·OP=m 1·OM+m 2·O ′N ④满足式④表明动量守恒;满足式③表明为弹性碰撞.3.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我们可以用带竖直挡板C 和D 的气垫导轨以及滑块A 和B 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实验装置如图6-4-16所示(弹簧的长度忽略不计),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 .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A 、B 的质量m A 、m B ;b .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 .在A 和B 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 .用刻度尺测出滑块A 的左端至C 挡板的距离L 1;e .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使分别记录滑块A 、B 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 、B 滑块分别碰撞C 、D 挡板时停止计时,记下滑块A 、B 分别到达挡板C 、D 的运动时间t 1和t 2;(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是________________;(2)利用上述测量的实验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上式中算得的A 、B 两滑块的动量大小并不完全相等,产生误差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回答两点即可);(3)利用上述实验数据能否测出被压缩弹簧的弹性势能的大小?如能,请写出图6-4-15表达式.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3.【答案】(1)滑块B 的右端到D 挡板的距离L 2.(2)2211t Lm t L m B A=;测量m A 、m B 、L 1、L 2、t 1、t 2时带来的误差;气垫导轨不水平;滑块与气垫导轨间有摩擦. (3)能.222211)(21)(21t L m t L m E B A P +=. 4. (2)某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图中两摆摆长相同,悬挂于同一高度,A 、B 两摆球均很小,质量之比为1∶2.当两摆均处于自由静止状态时,其侧面刚好接触.向右上方拉动B 球使其摆线伸直并与竖直方向成45°角,然后将其由静止释放.结果观察到两摆球粘在一起摆动,且最大摆角成30°.若本实验允许的最大误差为±4%,此实验是否成功地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答案】设摆球A 、B 的质量分别为A m 、B m ,摆长为l ,B 球的初始高度为h 1,碰撞前B 球的速度为v B .在不考虑摆线质量的情况下,根据题意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得1(1cos45)h l =-︒ ①2112B B B m v m gh = ② 设碰撞前、后两摆球的总动量的大小分别为P 1、P 2.有P 1=m B v B ③联立①②③式得1P m =④同理可得2(A B P m m =+ ⑤联立④⑤式得21P P =⑥ 代入已知条件得221 1.03P P ⎛⎫= ⎪⎝⎭⑦由此可以推出211P P P -≤4% ⑧图6-4-16所以,此实验在规定的范围内验证了动量守恒定律.本题要求验证碰撞中的动量守恒定律及碰撞前与碰撞后的机械能守恒定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