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0054《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系统的自然环境PPT学习教案
第8页/共62页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三、生态因子的限制性作用
( 五 ) 生 物内 稳态及 耐性限 度的调 整 1 、 内 稳 态及 其保持 机制 定 义 : 内稳态是生物控制体内环境使其保持相对稳定的机 制,它 能减少 生物对 外界条 件的依 赖性, 从而大 大提高 生物对 外界环 境的适 应能力 。 机 制 :通过生理过程或行为的调整而实现的。(如 恒温动 物,蜥 蜴,向 日葵, 等) 内 稳 态 机 制 不能完 全摆脱 环境的 限制, 只能扩 大自己 的生态 幅度与 适应范 围,成 为一个 广适种 。
第11页/共62页
(五)生物内稳态及耐性限度的调整
4、生态位
生态位(niche)与栖息地(habitat)
超体积生态位(hypovolume) 基础生态位(fundamental niche)和实际生态位(realized niche)
生态位--有机体在环境中占据的地 位; 栖息地--有机体所处的物理环境。
第一节 生态因子作用分析
三、生态 因子的 限制性 作用 (一)限 制因子 :限制 生物生 存和繁 殖的关 键性因 子。
任何一种生态因子只要接近或超过 生物的 耐受范 围, 它就会成为这种生物的限制因子。 限制因子概念的主要价值是使生态 学家掌 握了一 把 研究生物与环境复杂关系的钥匙 (二)Liebig最小因子定律 1840年德国化学家Liebig在《有机化 学及其 在农业 和生理 学中的 应用》 中分析 了土壤 与植物 生长的 关系, 认为每 一种植 物都需 要一定 种类和 一定数 量的营 养元素 ,并阐 明在植 物生长 所必需 的元素 中,供 给量最 少的元 素决定 着植物 的产量 。
第一讲 园林生态学(绪论)
园林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
全球污染事件
马斯河谷烟雾事件 1930年
绪论
比利时马斯河谷工业区。在这个狭窄的河谷里有炼油厂、金属厂、玻 璃厂等许多工厂。12月1日到5日的几天里,河谷上空出现了很强的逆 温层,致使13个大烟囱排出的烟尘无法扩散,大量有害气体积累在近 地大气层,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一周内有60多人丧生,其中心脏病、 肺病患者死亡率最高,许多牲畜死亡。这是20世纪最早记录的公害事 件。
能影响的范围内人类生活、资源利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
的关系及调节途径。
园林生态学
绪论
园林生态学(Landscape architecture ecology) 研究园林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其与其 它生态系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关系,即研 究以人工栽培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 坪等植物和自然的或半自然的植物群体等 共同组成的园林生物群落与其相应的环境 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园林生态学
绪论
严重后果 经济损失 加速物种灭绝 破坏生态平衡 威胁人类健康
据初步统计,目前中国已知的外来入侵物种至少包括300 种入侵植物,40种入侵动物,11种入侵微生物。其中水葫 芦、水花生、紫茎泽兰、大米草、薇甘菊等8种入侵植物 给农林业带来了严重危害,而危害最严重的害虫则有14种, 包括美国白蛾、松材线虫、马铃薯甲虫等。牛蛙。
现代生态学发展:不断地吸收相关学科,如
物理、数学、化学、工程、环境等的研究成果, 逐渐向精确方向前进,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
园林生态学
5.生态学的分支
绪论
(1)根据研究对象的尺度水平划分 个体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 学、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 (2)根据研究对象的类群划分 植物生态学、动物生态学、微生物生态学、陆地植物生 态学、哺乳动物生态学、昆虫生态学 (3)根据研究对象的生境类别划分 陆地生态学、海洋生态学、淡水生态学、岛屿生态学 (4)根据研究性质分 理论生态学、应用生态学(农业生态学、森林生态学、 草地生态学、家畜生态学、自然资源生态学、城市生态 学、园林生态学、保育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态工程 学、人类生态学、生态伦理学) (5)学科相互渗透而产生的边缘学科 数学生态学、化学生态学、物理生态学
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教案
10、园林生态学研究内容与方法
11、园林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四.生态园林概述
生态园林主要是指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所建设的园林绿地系统。
生态园林是继承和发展传统园林的经验,遵循生态学的原理,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建立人类、动物、植物相联系的新秩序,达到生态美、科学美、文化美和艺术美。
三、园林植物与生态因子
四、1、园林植物与环境作用的基本规律
生态环境对园林植物作用的基本规律
一、园林植物特性与生态环境的统一性。
二、生态因子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和综合作用规律。
三、生态因子中的主导因子。
四、生态因子的不可替代性和可补偿性。
五、生态因子作用的阶段性。
六、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生态因子的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
课程章节名称
课题一、园林生态概述
教学目的、要求
●认识生态学基本知识在园林中的重要意义,园林生态能解决园林植物与环境相互适应的问题。
●了解园林生态的产生、发展及生态园林的内涵。
●掌握生态因子的种类及其作用规律,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内容。
●能运用生态因子作用的基本原理解释生物在自然界分布、生长发育等规律。
●能够初步形成生态园林的思维,将此思想应用到园林植物配置中。
4、李嘉乐先生(1997)认为“园林生态学以人类生态学为基础,融汇景观学、景观生态学、植物生态学和有关城市生态系统理论,研究在风景园林和城市绿化可能影响的范围内人类生活、资源使用和环境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及调控途径”,他认为园林生态学应属于人类生态学的范畴。
5、许绍慧(1994)提出,城市园林生态学是研究城市中人工栽植的各种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等组成的园林植物群落(包括各种动物及微生物)内各种生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也是研究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机理的科学。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1.课程代码:2.课程名称:园林生态学3.学时/学分:34/24.开课系(部)、教研室:生命科学系,园林教研室5.先修课程:植物学6.面向对象:园林专业大二学生二、课程性质与目标1.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程2.课程目标: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
它是生态学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主要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阐述园林植物与环境之间的各种生态关系,根据城市环境与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阐述城市绿化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作用及人对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观调控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生态学的基础知识,掌握植物与环境因子相互作用规律的基本理论;了解植物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发生与演替规律,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原理等生态学知识。
并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结合城市环境与植被特点,将生态学知识运用到城市生态系统建设与管理中。
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使学生在园林生产与建设实践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与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三、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绪论(一)教学的基本要求1.了解生态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任务;2.了解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3.了解园林生态的基本内容,与园林城市的特点等基本内容。
(二)具体教学内容1.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1.1主要内容:包括生态学概念的提出、含义;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内容;生态学的发展历史与现状。
1.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生态学、种群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系统生态学等基本概念;生态学的发展阶段与形成等基本知识点。
1.3问题与应用:能熟知相关概念及其含义;能深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根据讲授内容了解生态学研究进展及其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2.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2.1主要内容:城市化与生态城市;现代园林的发展;园林生态思想的形成与园林生态的含义。
2.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园林生态学、生态城市的含义。
2.3问题与应用:能归纳生态城市的特点;了解园林生态学的含义与研究任务。
园林生态学(全套381页PPT课件)
6.2 生态系统调控机制的研究
➢生态系统是一个自调控系统,加强对自然、半自然和人工等不同生态 系统自调控阀值的研究,以维持其正常运行机制; ➢研究自然干扰和人类活动引起局部和全球环境变化带来的一系列生态 效应; ➢研究生物多样性、群落和生态系统与外部限制因素间的作用效应及其 机制。
6.3 生态系统退化机理、恢复模型及其修复
5 生态学发展现状
1. 在研究社会问题中的重新定位; 2. 研究对象的时空尺度不断拓展; 3. 研究的内容向过程和预测发展; 4. 新分支在学科交融中不断产生; 5. 研究方法与手段在集成中创新。
5.1 生态学的崭新定位
当代生态学研究更加紧密地结合社会和生产中的实 际问题,不断突破其初始时期以生物为中心的学科界定,愈
泛义生态学,运用基础生态学原理、规律及 哲学思想来指导其他工业、企业以及社会管理 和政治领域中的问题,它是生态学向周围的扩 展与延伸。
4 生态学的形成
➢1866年,E.Haeckel(德国动物学)提出“生态学”,标志 着近代生态学的诞生。
➢1935年,A.G.Tansley(英国生态学家)提出“生态系统” 概念。
来 愈注意走近大众,与生产实践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相结合,并成
为政府决策与行动的基础。 如退耕还林工程、天然林保护工程、鄱阳湖生态
经济区、鄱阳湖探湖工程
生态学的新定位
“生态学是科学与社会的桥梁”---
H.T.Odum(美国) ; 1997。 现已经成为在解决当前社会和环境问题时广泛应用
的名词和象征。
生态学的新定位
人类生态学
环境生态学
生态伦理学
污染生态学
生态经济学
生态毒理学
区域生态学
保育生态学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课程编号:B1011118适用专业:园林课程性质:专业课开课学期:第5学期总学时:40学时教学时数:理论课40学时一、编写说明1、课程简介:主要授课内容是园林植物与城市环境及生态因子的关系;植物群落结构;植物群落动态;植物群落类型与分布;生态系统概述;城市生态系统;城市景观生态;城市生态评价与管理。
2、地位和任务:课程从生态学的基础知识出发,将城市环境特点、城市植被的特点与功能、城市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及生态规划与管理等方面知识介绍给学生,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知识,使其在园林生产实际中树立生态意识、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3、总体要求: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相关概念;对园林植物和各生态因子的关系有较深印象;掌握各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及系统内能量的循环流动规律;掌握植物群落的类型、植物群落的演替成因和演替类型及群落分布规律;初步认识景观生态学中的各景观基本要素及相互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在从事园林园艺工作中的生态意识,把生态学作为一个方面来考虑实际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
4、与其它课程的关系:相关课程有《森林生态学》、《群落生态学》、《生态系统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农田生态学》等。
5、修订依据:本教学大纲根据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园林专业的教学计划编写。
二、教学大纲内容绪论1、教学目的:通过对此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过程发展阶段,掌握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定义及其研究对象,介绍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
2、教学内容:(1)生态学的概念(2)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与生态学分之(3)生态学几个发展时期(4)城市化与现代园林的发展(5)园林生态学概况3、本章的基本要求:掌握生态学几个基本概念及生态学的研究对象,了解生态学的几个发展时期及现代园林的发展,初步认识园林生态学。
4、教学重点与难点:生态学的基本定义和研究对象。
园林生态学第一章绪论
• 2. 园林学的发展历程
西方园林发展始于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18-19世纪进入园林的 发展期,20世纪走向繁荣鼎盛期; 中国古典园林在世界园林发史上享有盛明,明清时进入古典园林 的鼎盛时期,但随着王朝的瓦解,中国的园林发展便一蹶不振。
Company Confidential
(1)西方园林史
a. 14、15世纪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法国等发展了古典文化艺术。 b. 18世纪中叶,欧洲的大城市出现公园 c. 19世纪下半叶,美国园林之父、造园大师欧纪下半叶欧姆斯特德规划设计
纽约中央公园、波士顿和华盛顿的公园绿地系统。 d. 1900年哈佛大学首开园林学课程 f. 20世纪60年代,环境问题引起园林学者的重视。
4. 园林生态学与其他学科关系
(1)园林生态学与人类生态学 (2)园林生态学与园林学 (3)园林生态学与景观生态学 (4)园林生态学与城市生态学 (5)园林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
Company Confidential
5. 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1)造园(传统园林和古典园林),它属于自然、半自然生态系统与 城市生态系统。它提供人们休憩和营造景观美的场所。 (2)园林绿化,它隶属城市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各大城市中普遍存 在林木稀少、楼房和人口密集,工业和交通的发展产生了大气污染、 水污染、土壤污染、噪声污染、“热岛效应”等一系列城市或半自然生态系统。由人类文化圈与自然 生物圈交互作用面成。
(3)介绍与园林密切相关的城市生态系统 (4)详细阐述园林生态学最关注的热点、实践问题。
Company Confidential
THANKS FOR YOUR TIME.
Company Confidential
《园林生态学》课件
共生类型
共生根、共生叶、共生气 生生物
共生实例
豆科植物与固氮菌的共生 、地衣共生体
他感作用
定义
一个物种释放的化学物质对另一个物种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其生长和繁殖。
他感物质
植物次生代谢物、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
他感作用机制
抑制生长、降低繁殖力、增加死亡率
他感作用实例
某些植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抑制杂草的生长
物质循环
总结词
物质循环是生态平衡的基础,它有助于维持园林生态 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详细描述
在园林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 到多个生物和化学环节。例如,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 二氧化碳并释放氧气,同时将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并储 存在植物体内。动物通过摄食植物或其他动物获取营养 物质,并通过排泄和死亡回归到环境中。微生物则通过 分解作用将有机物质转化为无机物质,供植物重新利用 。这些过程相互关联、相互依存,共同维持着园林生态 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动物与微生物
引入有益的动物和微生物,促进生态平衡和 自然演替。
生态设计实践案例
某城市公园
通过地形改造、水体净化、植被 恢复等措施,将该公园打造成一 个生物多样性丰富、环境优美的
城市绿肺。
某别墅庭院
根据别墅风格和业主需求,设计了 一个融合自然与人文的庭院,提供 休闲、观赏、娱乐等功能。
某校园绿化
结合校园文化和教学需求,对校园 进行生态化改造,营造宜人的学习 环境。
人休闲空间 。
生态设计要素
地形设计
根据自然地形地貌,结合功能需求,进行地 形改造,营造丰富的空间变化。
植被设计
选择乡土植物,构建乔木、灌木、地被等多 层次的植物群落,提高生态效益。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山东英才学院
Shandong Yingcai University
《园林生态学》教学大纲
编写单位:园林工程学院
编写人:唐贵敏
审核人:周君
编写时间: 2014年7月
山东英才学院教务处编制
《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五、考核方式与要求
本课程的考试方式为考查,以平时考核(平时表现、作业成绩等)和期末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总成绩的评定:平时考核成绩20%(含作业、出勤、课堂提问等)+ 期末开卷测试成绩80%。
六、推荐教学参考书、其它拓展资源
参考书:《园林生态学》,刘建斌编著,气象出版社,2005年风景园林与观赏园艺系列丛书。
《园林生态学》,朱达金编著,四川美术出版社,2012年,高等院校艺术设计教材。
《园林生态》,龙冰雁编著,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年,高职高专“十一五”规划教材。
大纲制订人:
大纲审定人:。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
《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概述《生态学》是生物学、环境科学、地球科学等领域的一门基础学科,主要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
本课程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掌握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理解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以及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策略。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具备扎实的生态学基础理论,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态问题,为后续的学习和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课程目标1、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程和前沿动态。
2、理解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分析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了解生态保护和恢复的策略及实践。
4、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生态学研究的兴趣。
三、课程内容1、生态学概述:生态学的定义、发展历程、研究内容和方法。
2、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生物对环境的适应。
3、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4、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工业化、城市化、农业等活动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5、生态保护与恢复:生态保护的意义、原则和方法,生态恢复的原理和技术。
6、生态学前沿:介绍当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和前沿问题,引导学生了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解:教师通过讲解、案例分析等方式传授知识。
2、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操作,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相关问题,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社会实践:组织学生参加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如生态调查、环保行动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在线学习:利用网络平台,提供课程资料、视频教程等资源,方便学生自主学习。
五、考核方式1、平时作业:布置相关作业,包括书面作业和实验报告等,以检验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期中考试:进行期中考试,测试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园林生态学》教案最新最全面(完整版)
教案(首页)课程代码学分课程名称园林生态学课程性质任课教师职称授课对象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1][2][3]冷平生. 园林生态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李博. 生态学.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周志翔. 园林生态学实验实习指导书.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3 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在学习植物学,花卉学等基础课程后,重点研究城市居民、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属于应用生态学的范畴。
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生态学的基本原理,掌握城市环境、城市植被和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掌握自然生态现象与过程的观察、分析方法和园林生态学的基本实验研究技术,具备一定的生态观念与环保意识,能运用园林生态学知识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的建设服务。
并为进一步学习有关专业课奠定良好的基础。
1. 重点掌握城市环境特点及生态因子与园林植物间相互作用的方式与机制,掌握基本概念和相互作用的一般规律,了解当前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与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关系。
2. 重点掌握种群基本特征和种群动态的基本规律,掌握种间、种内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生态意义,了解种群动态与种间相互作用的应用。
3. 重点掌握群落结构、动态与分类的基本概念与一般规律,掌握生物多样性和群落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特征时空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我国植被的特点与分布规律,了解群落结构与动态规律的应用。
4. 重点掌握生态系统结构、能流、物流的基本特征,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特点及城市绿地生态系统在改善城市环境中的作用和机理,了解生态系统平衡的现实意义。
5. 重点掌握景观结构的概念模型及城市景观特点,掌握城市生态评价与生态规划的一般原则和内容,了解以及城市的生态恢复与生态管理途径与方法。
教案(章节备课)2 学时章节绪论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了解生态学的含义、研究对象与任务;了解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了解园林生态的基本内容,与园林城市的特点等基本内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GDOU-B-11-213《园林生态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简介课程简介:本课程主要从园林生态环境(光、温、水、大气、土壤),植物种群,植物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学和城市生态学等六个方面出发,以城市环境和园林植物为主要研究对象,讲授相关的生态学知识,并通过试验教学教授基本的生态学研究和调查方法。
课程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园林生态学是园林专业一门主要的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新兴的园林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可为学生在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提供生态学基础,使其在园林生产实际重树立生态意识和理念、增强生态管理能力,从而更好地为生态园林、园林城市以及生态城市地建设服务。
二、课程的目的与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达到以下的目的和要求:1.保证和加强园林生态学的基础理论、应用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园林生态学的系统知识并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2.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园林规划设计、园林植物配置等后继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3.通过课程内容的讲授和园林生态学研究方法的介绍,培养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三、面向专业:园林专业。
四、先修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学,土壤肥料学等。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本课程作为一门园林学与生态学的交叉学科,与多门课程有密切关系,如气象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花卉学,草坪学,植物生态学,森林生态学,城市生态学,景观生态学,城市绿地规划,园林设计,树木栽培与养护,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等。
本课程要求通过先修课程的学习,具备基本的植物学和植物生理学以及土壤科学方面的基本知识,以便于在本课程中能更好的理解园林植物的生态因子。
后续相关课程有园林绿地规划、风景区规划,园林设计,园林植物保护学等。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生态学知识和生态设计理念,可在后续课程的学习中将生态学的知识融于设计实践过程中。
六、教学内容安排、要求、学时分配及作业:绪论(2学时)本部分内容主要介绍生态学有关的概念,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实质及产生的背景,园林生态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目的等。
1.生态学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的概念(A),生态学的研究对象和生态学的分支(B),生态学的发展简史(C)。
2.城市化与现代园林发展城市化带来的问题(B),生态城市的特点(B),现代园林的发展阶段(C)。
3.园林生态学园林生态学的概念(A)和研究内容(B),园林生态学的发展(B)。
作业:通过查阅文献,进一步理解园林生态学的研究内容和了解园林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和现状。
第一章城市环境与生态因子(2学时)本章主要介绍环境和城市环境的相关概念和环境作用规律。
第一节城市环境环境的概念(A),环境的尺度(B),环境的类型(B),城市环境的组成(C),城市环境的特征(B),城市环境容量(C),城市的环境问题(A)。
第二节生态因子作用分析生态因子的概念(A),生态因子的分类(B),生态因子的变化规律(B),生态因子的一般特征(A),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A)。
作业:思考自己在从事园林相关实践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生态因子以及他们的作用特点符合上述的哪个规律?第二章光与园林植物(3学时)本章主要讲授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及城市的光环境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光环境光的性质(B),光的变化(B),植物群落中的太阳辐射(B),城市光照条件的特点(A),光污染的概念(A),城市的光污染(A),城市中太阳辐射对园林植物的影响(B)第二节光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B),光饱和点、光补偿点的概念(A),光照强度对植物生长和形态的影响(B),光质对植物光合作用和形态的影响(B)。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光的生态适应按园林植物对光强适应的而进行的分类(A),耐荫性及其影响因素(A),日照长度和光周期现象与园林植物分类及其生长发育的关系(B)。
作业:思考校园环境中的光因子有些什么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第三章温度与园林植物(3学时)本章主要讲授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温度的生态适应、调节及城市的温度环境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温度环境热量平衡(B),温度变化规律(B),城市热岛效应及其形成原因(A),城市小环境温度变化(B)。
第二节温度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温度对植物生理活动的影响(B),温度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B),极端温度对植物的影响(B,需要掌握高温危害),温度与植物分布(B),积温、有效积温、活动积温、生物学零度等概念(A)。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温度的适应园林植物对极端温度的适应(B),昼夜变温与温周期现象(B),季节变温与物候现象(B),物候的概念(A)。
第四节园林植物对气温的调节作用园林植物的热量平衡(B),园林植物的降温作用(B)。
作业:思考校园环境中的温度有哪些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第四章水与园林植物(3学时)本章主要讲授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光分条件的适应、调节及城市的水环境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水环境水分循环(B),陆地上的水分形式及其分布(B),城市水环境(A),水污染的概念及其类型(A)。
第二节水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水对园林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B),水势概念(B),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B),水分与植物分布及干燥度的概念(B)。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按植物对水分条件的适应进行的分类(B)及各类植物的特点(B),异型叶(A)。
第四节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调节作用园林植物对水分条件的调节作用(B)。
作业:思考校园环境中的水分条件有哪些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第五章大气与园林植物(3学时)本章主要讲授大气对园林植物的生态作用、园林植物对大气的净化作用及城市的大气环境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大气环境空气成分及其生态作用(B),城市大气污染的概念、类型及污染物的种类(A),影响大气污染的环境因素(B)。
第二节大气污染与园林植物各类大气污染物对园林植物的危害(A),剂量(A),临界剂量(A),确定植物抗性的方法和三级抗性标准(A),园林植物的环境监测作用和监测方法(A)。
第三节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园林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B)。
作业:思考校园环境中的大气有何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第六章土壤与园林植物(3学时)本章主要讲授土壤的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及城市土壤的特点等内容。
第一节土壤理化性质与园林植物土壤的质地(B),土壤的土层结构(B),土壤的团粒结构及促进其形成的措施(A),土壤水分(B),土壤空气(B),土壤温度(B),土壤酸碱度(B),土壤矿物质(B),土壤有机质及腐殖质的作用(A),土壤微生物及其作用(B),土壤动物及其作用(B),根际及其作用(A)。
第二节城市土壤特点土壤污染的概念及类型(A),土壤污染的治理(B),城市土壤的特点及其成因(A)。
作业:思考校园环境中的土壤有何特点及如何通过园林设计加以改善?第七章植物种群(4学时)本章主要讲授种群的概念,种群的数量和密度、种群年龄结构、种群空间格局等种群特征,分析密度效应、化感作用等种内关系及竞争、互利共生等种间关系。
第一节植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植物种群的概念(A),植物种群的数量和密度概念及类型(A),出生率和死亡率的概念和类型(A),种群的性比(A),种群年龄结构的概念、年龄结构模型和园林植物的年龄级划分方法(A),种群的空间格局概念和类型(A),集群分布格局的形成原因(A),植物的构件种群概念和意义(A)。
第二节植物种群的数量动态生命表的编制及类型(A),存活曲线的概念及类型(A),种群增长的基本模型(B),内禀增长率和环境容纳量(A),种群的实际数量动态(B),种群调节的理论(C),生物入侵(A)。
第三节生态对策3种生态对策理论(B)。
第四节种内和种间关系密度效应及自疏(A),高斯竞争排斥原理(A),种间捕食(C),植食作用及其后果(B),种间寄生(B),种间共生的类型与概念(B),化感作用(B)。
作业:思考如何将种群生态学的理论运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第八章植物群落(5学时)本章主要讲授群落的概念,群落的基本特征,群落的种类组成及各成分在群落中的作用,群落的水平、垂直结构及边缘效应,生物多样性及其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以及群落的动态及干扰对动态的影响,城市植被的特点及重建恢复方法等内容。
第一节植物群落及其种类组成植物群落的概念(A),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B),植物群落种类组成的性质分析(A),种类组成的数量特征(A),植物群落的表现面积(B),种间关联(B)。
第二节生物多样性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及其层次类型(A),各层次生物多样性的测度方法(B),物种多样性梯度变化及其决定因素(B),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的关系(A)。
第三节植物群落结构生活型的概念和类型(A),生活型谱(A),层片的概念和特征(A),群落垂直结构的概念和成层结构(A),群落的水平镶嵌性及其成因(A),群落的外貌与季相(B),群落交错区与边缘效应(A),岛屿效应(B),干扰的概念及干扰对群落结构的影响(A)。
第四节群落中的生态位生态位的概念(A),生态位的变化(A),物种间生态位的关系(B)。
第五节植物群落动态群落波动的概念及其成因(B),群落演替的含义及其成因(A),群落演替的类型(B),群落演替顶极学说(A)。
第六节城市植被城市植被的概念(A),城市植被的群落分类(A),城市植被的变化(B),城市植被的演替(B),城市植被的恢复与重建(A)。
作业:思考如何将群落生态学的相关理论运用到园林设计实践中。
第九章生态系统(4学时)本章主要说明生态系统的概念,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组成,介绍生态系统的基本类型,分析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分析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分析生态系统平衡与失衡及其原因和保护措施。
第一节生态系统基本概念生态系统的概念(A),生态系统的成分(A),生态系统的结构(B),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B),生态系统的分类(B)。
第二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与贮存食物链与食物网(B),营养级与生态金字塔(B),生态效率(B),生态系统的能流特点(A)。
第三节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物质循环的概念(A),物质循环的种类(B),几种主要元素的循环(B)。
第四节生态平衡生态平衡的概念(A),生态平衡的判断方法和基本特征(B),生态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B),生态系统内稳定(B),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B),生态平衡的保持(B)。
作业:思考在园林设计实践活动中如何恢复和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第十章城市生态系统(4学时)本章主要说明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介绍城市生态系统的基本特点,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组成及结构,分析城市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等内容。
第一节城市与城市生态学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化(B),城市生态学的概念(A)第二节城市的土壤与生物群落城市的土壤(B),城市的生境类型(A),城市植物(A),城市植物的区系特征(A),影响城市植被的植物区系种类组成的因素(A),城市土地利用对植物区系的影响(B),城市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B),城市植物群落中植物种的生态学特征(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