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师大附中: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题(内含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属于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的是:A. 农耕文化B. 渔猎文化C. 采集文化D. 工业文化答案:C2. 下列关于人类进化的观点错误的是:A. 人类起源于非洲B. 人类起源于亚洲C. 人类起源于欧洲D. 人类起源于澳洲答案:C3. 人类文明的起源与以下哪个因素最为密切:A. 语言的产生B. 农业的兴起C. 社会组织的形成D. 工具的发展答案:B4. 以下哪个时期属于新石器时代:A. 古石器时代B. 中石器时代C. 旧石器时代D. 金属时代答案:B5. 以下哪个文明不属于四大文明之一: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D6. 以下哪个古代文明被称为“河流文明”:A. 埃及文明B. 印度河文明C. 黄河文明D. 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答案:C7. 以下哪个国家被认为是现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A. 埃及B. 印度C. 中国D. 美索不达米亚答案:D8. 以下哪个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A. 夏朝B. 商朝C. 周朝D. 秦朝答案:A9. 以下哪个朝代是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A. 春秋战国B. 汉朝C. 隋朝D. 唐朝答案:C10.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A. 甲午战争B. 辛亥革命C. 五四运动D.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答案:B二、填空题(每题2分,共20分)1. 人类起源于约_______万年前的非洲。

答案:202. 人类的祖先是一种叫做_______的古人类。

答案:直立人3. 人类最早的文化形态是_______文化。

答案:采集4. 中国古代历史的开端是_______朝。

答案:夏5. 中国古代历史的结束是_______朝。

答案:隋6. 中国古代历史的标志性事件是_______革命。

答案:辛亥7. 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是_______河流域。

答案:黄8. 印度的古代文明是_______河文明。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历史第一单元综合检测题(含解析)一、挑选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X•福建厦门高一期末考试)据甲骨文记载,商王“宣传‘帝’是王的祖宗神,王是‘帝’的嫡系子孙”。

这反应了商代()A.王权与神权相结合B.按血缘亲疏分配权利C.权利向皇帝高度集中D.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解析:选A。

材料中商王将自己说成“帝”神之后,这是为了神化王权,反应了商代将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触及按血缘亲疏对政治权利进行分配,故B项毛病;商朝政治权利分散,皇帝称谓也不符合史实,故C项毛病;材料不能看出开始确立“家天下”制度,故D项毛病。

2.(202X•湖北荆门高一期末考试)梁启超认为:“中国历成心义的革命之一的周朝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

”周朝打破了“部落政治”的举措是()A.实行分封制 B.实行宗法制C.实行禅让制D.实行郡县制解析:选A。

部落体制下,各部落具有很大的独立性,西周大规模推行分封制,加强了对地方的统治,从而“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故A项正确;宗法制是为解决贵族在权利、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而实行的制度,与材料信息无关,故B项毛病;禅让制终结于夏朝,故C项毛病;郡县制在秦统一之后才大规模推行,故D项毛病。

3.(2015•浙江学考)周灭商后,以崭新的政治风格实行统治,“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形成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基础主要是()A.宗法制 B.分封制C.郡县制 D.察举制解析:选A。

材料“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体现天子为诸侯之君主。

由此判定这种政治风格的制度为分封制,而分封制是以宗法制为基础,故A项正确。

4.(202X•湖北黄石有色一中高一月考)《史记•秦始皇本纪》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上至以衡石量书,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

”这段话表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点是()A.朝议裁决 B.集权独断C.世袭传承 D.政务繁忙解析:选B。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必修1高中历史第一单元 测试卷及答案

错误!未定义书签。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一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祭祀活动按照一定亲疏贵贱规则,通常情况下宗族地位高的政治权力也高。

但后《礼记》记载中出现了宗子只是士而平民却成了政治地位较高的大夫的现象,这种情况下祭祀顺序不好安排。

这种局面( ) A.说明祭祀活动是封建迷信B.巩固了分封制度.表明宗法制度已被破坏D.导致平民将相大量出现答案:解析:材料中宗子是士,而平民却成为大夫,宗子政治地位低于平民,这与祭祀活动中宗子高于平民的宗法次序相冲突。

这反映出宗法制已被破坏。

2.《礼记》记述了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天子南向而立;三公,中阶之前;诸侯,阼阶(东台阶)之东;诸伯,西阶之西;诸子,门东……九夷,东门外;八蛮,南门外。

与此相关的政治制度是( )A.分封制B.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礼记”“诸侯”“诸伯”“诸子”以及贵族朝会的列位礼节等信息可以推断出,这与西周时期的分封制有关,故A项正确。

三公九卿制始于秦朝,故B项错误;郡县制不是贵族政治,故项错误;郡国并行制属于西汉时的地方行政制度,故D项错误。

3.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对于官吏的任用,一般都以俸禄制度代替过去的食邑制度。

俸禄制度的实行在当时的主要影响是( )A.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肯定郡县制的进步性.促进分封制的瓦解D.有利于国家选拔人才答案:解析:中国古代诸侯封赐所属卿、大夫作为世禄的田邑(包括土地上的劳动者在内)称为食邑。

食邑制是分封制的产物。

战国时各国任用官吏时给予官吏薪俸的制度促进了分封制的瓦解,故本题选。

4.司马迁在《史记·李斯列传》中评论说:“使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下列材料信息的本质解,最准确的是( )A.肯定了秦朝统一的历史意义B.肯定了秦朝地方行政制度的作用.敏锐地指出了分封制的弊端D.指出了分封制与郡县制的本质区别答案:B解析:依据“无尺土之封”,可知是指秦朝的郡县制,“使后无战攻之患”则是对郡县制的肯定。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一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高一历史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检测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1.2010年央视春晚成龙深情演唱《国家》,歌曲将国的强大与家的祥和完美呈现,诠释了国与家的血脉相连,让亿万中国人在感动之余也产生了强烈的共鸣。

古代把“国”与“家”结合起来的制度是(A.王位继承制 B. 宗法制 C. 分封制 D.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2. 史学家张萌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

”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B、禅让制C、分封制D、皇帝制度3.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可见同姓亲族是西周分封的主体。

这些同姓亲族受封时,周王会给予他们()A.封号和耕牛 B.土地和耕牛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和铁犁4.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 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 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5.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

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

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封建与宗法关系的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6.《三字经》写到:“同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分封制②宗法制③礼乐制度④中央集权制度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7.“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反映了()的来历A. 上古天神名号B. 上古部落和部落联盟首领称呼C. 先秦王朝统治者称呼D. 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称谓8. 右图是秦朝政府的基本组织模式。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及答案 做历史试题不仅是对学⽣知识掌握的⼀个考查,通过试题卷的检测,还能找出他们在学习上的⼀些遗漏的地⽅。

所以,你准备好了做这⼀份试卷吗?下⾯是店铺整理的⼈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以供⼤家去学习。

⼈教版⾼中历史必修⼀第⼀单元练习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中国⼈对与⽗母同辈的称谓⾮常多,⽐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A.分封制B.宗法制C.等级制D.礼仪制 2. 《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百载,最长久。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周朝的政治⽂化具有惊⼈的延续性和稳定性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C.“天⼦封诸侯”打破⽅国⾎缘界限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 3. 西周⽴国,以封建制度为⽀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

我们对于周代封建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与⼟地依贵族阶级⾼下⽽逐层分割 4.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B.都以⾎缘关系为纽带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D.都对后世产⽣深远影响 5.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A.周王室衰微B.⽣产⼒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产关系的变化 6.下列关于赢政改“王”⽽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神化皇权B.效法古代明君C.君主集权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7. 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左右各有⼗⼆字铭⽂:“‘甲兵之符.右在------,左在阳陵。

”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能⽣效。

上⽂“右在”后⾯的”----------“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夫 D.丞相 8.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 为之郡⾢,废侯卫⽽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

学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学校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题(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公元前21世纪,禹之子启夺得王位,政治权力从传贤变成传子。

这反映了()A.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B.郡县制取代分封制C.科举制取代九品中正制D.专制制度取代民主制度2、西周宗法制中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A.纯粹的原始家族等级关系B.单纯的古代政治隶属关系C.严格的家庭上下等级关系D.既有家庭等级关系,又有政治隶属关系3、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

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A.河南、河北B.湖南、湖北C.山东、山西D.广东、广西4、中国人以祖先的封地、封国为姓氏的,在姓氏中占有很大比重。

这与下列哪一政治制度密切相关()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5、老子,姓李名耳。

近年来,很多李姓人氏纷纷前往河南省鹿邑县老子故里寻根问祖。

这一现象受下列中国古代哪一政治制度的影响()A.世袭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6、易中天在《帝国的终结》中说秦始皇称帝是“一场革命”,“始皇帝”为“新制度的第一人”。

“新制度”最突出的特点是()A.率土之滨,莫非王臣B.皇权至高无上C.官员直接由皇帝任免D.书同文,人同伦7、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到“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之守宰”,反映了中国古代()A.分封制的废除B.宗法制的消亡C.刺史制的建立D.内阁制的形成8、《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表明秦朝采取的措施是()A.郡县制代替分封制B.实行郡国并行制C.推行三公九卿制D.推广行省制度9、有人说,权力一旦失去了监督就会泛滥成灾。

在我国古代官僚机构中,也存在着对官僚的监督。

下列官职中最早具备监察职能的是() A.太尉B.御史大夫C.尚书令D.刺史10、左图是古代官员的印信,上刻“冀州刺史”,这位官员可能生活在()A.西周B.战国C.秦朝D.西汉11、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必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1.学者吕文郁认为,西周主要是“天子建国”的时代;春秋前中期主要是“诸侯立家”的时代;春秋后期主要是卿大夫分封陪臣的时代。

所谓周天子在“天下”分封诸侯,诸侯在邦国之内分封卿大夫,卿大夫在采邑内分封陪臣的“三级分封制”在周代任何一个时期都不存在。

该学者意在强调( )A.周代的分封制具有一定阶段性特征B.西周时期的等级制度遭受极大冲击C.分封制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D.传统的政治统治具有相对的合法性2.周太王(文王祖父)舍长子太伯而立少子季历,文王舍长子伯邑考而立次子姬发;武王生前欲传位周公,因周公辞让加之管叔、蔡叔(皆武王弟)等人反对,不得已而立孺子诵(是为成王)。

这说明当时()A.分封制度需进一步完善B.王位继承制度尚未成熟C.贤能成为选择继承人的主要标准D.兄终弟及继承方式退出历史舞台3.从秦朝开始,地方长官就有自辟僚属权,虽然中央限制郡只有辟署百石以下,县只有辟署斗食以下掾史吏员的权力,但地方设官,除几位主要长官的官秩在百石以上外,其余诸曹掾史本都在百石以下。

据此可知,这一传统( )A.有利于完善地方官僚体系B.容易产生封建割据势力C.有利于强化封建君主专制D.说明郡县长官权力开始扩大4.对比下列甲、乙两图,由甲到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中央官吏数量的增加B.废丞相加强君主专制C.以分权形式实现集权D.官僚机构职能的变更5.1975年,在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秦幕中出土的大量秦简,其中包含《置吏制律》三条,规定县、都官、十二郡官吏、属官的考核、升黜工作从每年的十二月开始,到次年三月必须截止。

这一规定( )A.可以用来佐证秦朝厉行法治B.说明郡县官员必须由中央任命C.有利于国家政务的有序推行D.突出强化基层官员的责任意识6.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

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弛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01

(人教版部编版)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01

第一单元测试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8分)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和铁器时代的划分标准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材质D.时间2.在原始社会末期黄河中游一带的仰韶文化遗存中,有“大量的陶石纺轮、纺砖、刀杼(骨匕)、骨梭等纺织工具……同时,各地都发现有许多的骨针,直径和针眼都很细小”。

据此可知当时()A.纺织技术日臻完善B.生产工具来源多样C.陶器制造十分发达D.手工行业分工细致3.原始社会晚期的墓葬,有的随葬品量多且贵重,有的随葬品相当少甚至一无所有,但都葬在公共墓地里。

这主要反映()A.社会不平等现象加剧B.仍处于母系统治时期C.氏族血缘关系依然牢固D.奴隶已经成为陪葬品4.目前发现的中国新石器农业遗址,时间较早者,聚落内除了某个大型房舍外,鲜有其他类型的建筑遗址。

但是,时间较晚的遗址,除了该类大型房舍外,在大型房舍四周分散着数量不等的小型建筑;而且越到后来,这种小型建筑的数量越多。

关于此一变化,以下说明何者最为适当()A.原始社会解体B.私有财产制萌芽C.族长权威萎缩D.财产公有制强化5.“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

……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

”这反映出分封制()A.血缘关系为唯一纽带B.已实现权力高度集中C.具有等级森严的特点D.体现王权与神权结合6.某历史老师在讲授某知识点时举例:“从一棵树上剪下一根分支移栽,该分支会成长为一独立树干。

”他旨在说明()A.分封制下中央地方的实力消长B.宗法制下大小宗之间关系C.郡县制下地方政府的割据倾向D.行省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7.《左传》记载:“郑武公、庄公为平王卿士。

王贰(偏心)于虢(另一个卿士),郑伯怨王。

……四月,郑祭足帅师取温(王室领地)之麦。

秋,又取成周之禾。

”这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B.诸侯争霸战争连绵不绝C.“礼崩乐坏”局面开始出现D.国家政治秩序受到挑战8.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相继变法图强,出现了韩国申不害变法、楚国吴起变法、秦国商鞅变法等一系列变法。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含答案)

[典例剖析]例1 下⾯是⾼⼀某班同学在学习了《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课后形成的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认识,请你进⾏判断( )①甲同学认为分封制是把包括镐京、洛⾢在内的⼴⼤地区的⼟地和⼈民授予王族、功⾂和古代帝王的后代 ②⼄同学认为从“礼乐征伐⾃天⼦出”到“礼乐征伐⾃诸侯出”反映了分封制的⽡解 ③丙同学认为宗法制的核⼼是嫡长⼦继承制 ④丁同学认为在周王室中周王正妻所⽣之⼦⼀定能够成为⼤宗A.①②正确,③④错误B.①③正确,②④错误C.②③正确,①④错误D.①④正确,②③错误[剖析]①镐京、洛⾢属“王畿”之地,由周王直接管辖,不是分封的范围 ×② “礼乐征伐⾃天⼦出”反映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不可动摇;“礼乐征伐⾃诸侯出”体现的是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霸、王权衰落的现象,说明分封制的⽡解 √③宗法制是以⽗系⾎缘关系确定政治等级,嫡长⼦继承制是其核⼼ √④在宗法制下,只有嫡(正妻)长⼦才能成为⼤宗,余⼦只能为⼩宗 ×[答案] C[题组冲关]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地和⼈⼝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解析 本题考查对西周分封制的理解和掌握。

在分封制下,周天⼦具有权威,但受封的诸侯在⾃⼰的领地内,享有相当⼤的独⽴性,如设置官员、建⽴武装、征派赋役等,因此A项不正确;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宗,故B项不正确;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镇守疆⼟、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因此D项不正确;故选C项。

答案 C2.⼀位西⽅学者说:“中国⼈的姓总是位于个⼈的名字之前,⽽不像西⽅那样,位于个⼈名字之后。

”中国⼈强调姓⽽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 )A.个⼈观念淡漠B.男尊⼥卑思想严重C.宗法观念深厚D.儒家伦理道德强⼤解析 姓是家族的标志符号。

“中国⼈的姓总是位于个⼈的名字之前”反映了中国⼈对家族的重视,本质上反映了宗法观念的深厚。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单元检测试卷(附答案)

单元检测卷(一)(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1.《三字经》是弘扬国学的重要读本。

古人云:“读《三字经》,可知天下事。

”《三字经》中出现“周武王,始伐纣。

八百载,最长久”的现象与下列哪一制度相关( )A.郡县制B.分封制C.中央集权制D.内阁制答案 B解析分封制使周朝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A、C两项形成于秦朝;D项形成于明成祖时期。

2.下面是两张拍摄于清末和21世纪的中国家庭聚餐照,它们反映了中国已经延续了数千年的“团圆饭”情结。

这种情结与下列哪一制度有关( )A.分封制B.宗法制C.世袭制D.禅让制答案 B解析吃团圆饭的习俗反映出中国人民重视亲情,故吃团圆饭的习俗受到古代中国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3.“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反映了西周宗法制的突出特点是( )A.嫡长子继承制B.神权色彩浓厚C.政治等级森严D.贵族拥有政治、经济特权答案 A解析“一国无二君,一庙无二祭主”说明了继承权力的唯一性原则,这实际上说明了宗法制的继承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4.周代的棺椁制度有着明确的规定:“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

”考古发掘工作研究表明,有些大、中型墓,在椁室内置双重棺,可见记载大体上是可信的。

随葬数量也是从天子到士依次递减。

材料反映出的西周社会最主要的特点是( )A.政治上实行分封制B.西周社会的宗法色彩浓厚C.贵族集团内部等级严格D.贵族阶层生活腐化,政治黑暗答案 C解析从材料可以了解到周代的棺椁制度有严格的等级。

本题选C项。

A、B两项说法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项明显错误。

5.下图是秦始皇,他头上戴的叫冕,前后垂挂的玉串称旒;穿的衣服称衮服,有12种图案;这种服饰只有他和继承他地位的子孙可以穿着。

这突出说明( )A.秦朝服饰丰富B.秦朝注重礼仪C.皇权至高无上D.他对服饰很讲究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秦始皇的服饰从名称、装饰和用途来看都是特殊的,这凸显了皇权的至高无上。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一历史必修一第一章单元测试题(含答
案及解析)
单选题
1.以下哪个不是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最古老的文物:
A.三星堆遗址石斧
B. 河姆渡遗址骨角器
C. 大汶口遗址陶器
D. 贝聿铭发现的“九鼎”
【答案】D
【解析】九鼎是商代后期历代帝王封禅时使用的礼器,而非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

2.中国古代的“文物保护”始于哪个朝代?
A. 春秋战国时期
B. 秦汉时期
C. 唐代
D. 清朝
【答案】B
【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明确规定了“留文物不拣”的制度,是我国最早的文物保护措施。

填空题
1. 丝绸之路是连接中国与?的商贸道路。

【答案】西亚和欧洲
2. 直到21世纪,依然没有发掘出黄帝陵,因此黄帝陵所在地也叫做___
【答案】无定河
判断题
1. 著名的考古学家顾忌是我国的第一位考古学家
【答案】错误
【解析】顾依旧是我国第一位考古学家。

2. 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高宗实录》,所以他被认为是中国
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答案】错误
【解析】隋文帝杨坚颁布通过了《通典》而不是《高宗实录》,他被认为是中国史上第一位编写通史的皇帝。

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评:第一单元 含解析 精品

高一历史必修1单元测评:第一单元 含解析 精品

历史人教版必修一第一单元单元检测(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24小题,每小题3分,共72分。

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1.《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材料中的“周制”是指()。

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2.右图反映的是周朝的政治制度及其关系,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宗法制和分封制互为表里B.宗法制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C.通过分封制,建立起森严的等级序列D.整套制度维系奴隶主正常统治,保证了社会性质的平稳转型3.殷商后期,帝乙的长子微子启生在“微”,封为子爵,名启;因启的母亲身微,非正妻,因此启虽为长子却不能承袭帝位。

帝乙的小儿子辛(即纣王),因其母是正宫,嫡出,故继承了殷商的帝位。

正是这位辛使殷商走向灭亡。

上述材料主要反映了()。

①殷商后期已确立王位世袭制②殷商末期,嫡长子继承制已经确立③殷商后期,长子能否继承帝位,关键看才能④殷商后期,实行兄终弟及的制度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4.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

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5.皇帝自称“朕”,皇帝的命令称“制”或“诏”,皇帝的印称“玺”,任何人都要对皇帝的名字避讳。

秦朝作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

①维护皇帝至尊②增强皇帝的神秘感③统一皇家用语④显示皇权至高无上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6.为了适应新课程改革,某老师在讲《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时,让学生再现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①“三公”坐着对自己所管辖的事情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只是听取情况汇报。

②中书省按照皇帝的决定起草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通过后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情景①②分别反映了哪个朝代的中央官制()。

A.秦朝、唐朝B.唐朝、明朝C.汉朝、宋朝D.秦朝、汉朝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减食与之”。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

新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一、二单元检测试卷(含答案)时量:4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__一、选择题。

每小题4分,共48分。

1.著名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写道:“周人封建,亦由当时形势之实际需要逐步逼随而成,同时亦是周民族对于政治组织富于一种伟大气魄之表见。

”钱穆是在A.批评周人的保守落后 B.肯定周人实行的分封制C.指出周人创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D.赞扬周人开创了分封制2.右图为位于广州市中山七路的陈家祠,是广东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装饰最精美的古代艺术建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光绪十二年(1894年)建成,是当时广东省72县陈姓人氏合资兴建的合族祠堂,因接受本族各地读书人来广州应科举考试时居住,又称陈氏书院。

广东72县陈姓人合资兴建祠堂,主要是因为A.当时广州知府的命令 B.受宗法制的影响C.西方思想的冲击 D.清朝重视培养实用人才3.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族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A.分封制的加强 B.宗法制的衰落C.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D.井田制的推行4.《周礼·考工记》载:建造王城,九里见方,四周各三门,南北和东西大道各九条,宫城之左为宗庙,右为社稷,前为朝,后为市。

它体现的主要思想是A.中央集权 B.中正有序 C.敬天法祖 D.君权神授5.南宋时地方官选任实行地区回避,其规定:官员在非乡贯“州县寄居己及七年,虽未及七年,而有田产物力及三等户以上,并不许注授本处差遣”。

实行回避制度,主要目的是A.防止官员贪污腐败 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加强对地方管理控制 D.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6.明朝布政使、按察使、都指挥使一直是一级行政区最高长官。

尽管自宣德年间开始出现总督或者巡抚等职,但明朝总督与巡抚一般仅为军事长官且为临时性,一般不能干涉布政使与按察使的工作。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及答案(2)高一历史必修1第一单元检测试题参考答案1.B2.解析:分封除了封给土地、人口等外,还封给不同的爵位,而爵位是有等级的。

等级不同待遇就不同。

答案:A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

从材料中可知成阳的基本布局是:以成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

成阳宫是秦王朝的正宫,是皇帝的日常居所,国政朝议的所在。

由此可知,答案选C。

答案:C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一切军国大权由皇帝掌握。

在中央政府中.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监察百官。

而郡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C5.解析:西汉时期虽然实行分封制,但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还是郡县制。

答案:C6.解析: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

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

答案:D7.解析:西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政治方面改革了官制,组成了“中朝”,实质上削弱了相权.因此可排除①;两汉时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地方权力。

加强中央权力,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明显加强了,故②应选;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

故③应选;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朝除郡县制外,还实行了封国制,故④应选。

因此正确答案为B。

答案:B8.解析:“杯酒释兵权”主要是解除地方武将的兵权,这样就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

故宋太祖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杯酒释兵权”并没有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可排除A项;解除武将兵权的是皇帝,故并没有反映文官与武官之间以及百官内部的矛盾,可排除B、D两项。

答案:C9.解析:结合引文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集权的主观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提高地方办事效率。

人教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

人教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检测

华附番禺学校2012—2013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一单元测试[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40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1.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

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

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分封制 B.宗法制C.郡县制D.礼乐制度2.假设甲、乙、丙、丁四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在西周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大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3.《三字经》写到:“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周朝最长久的制度保障是:①禅让制②分封制③宗法制④中央集权制度A. ①②B.②③C.③④D.②④4.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5.史书记载,结束了汉末以来三国分裂局面的西晋武帝司马炎共有儿子26个,但太子司马衷却天生痴愚。

晋武帝想要废太子另择继承人,皇后劝说:“立嫡以长不以贤,岂可动乎!”于是晋武帝没有更换太子的人选。

由此可见晋武帝选太子的根据源于A、世袭制的父死子继原则B、宗法制的嫡长子继承原则C、君主制的集权独裁原则D、禅让制的尚贤原则6.“六合之内,皇帝之土;乃今皇帝,一家天下。

”这则纪功石刻说的是A.周天子分封天下 B.秦始皇统一六国C.汉武帝开拓疆土 D.忽必烈一定乾元7.“皇帝”成为我国最高封建统治者的称谓,首创于A、秦王嬴政B、汉高祖刘邦C、唐太宗李世民D、宋太祖朱元璋8.王国维《秦郡考》考证秦共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秦有46郡。

这里的郡是秦A.地方最高行政单位 B.地方基层行政单位C.地方上的选官机构 D.地方上的监察机构9.秦朝实行郡县两级行政制度。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1—4)单元测试(含答案)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 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 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 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 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 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2.‚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

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

‛这说明A. 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 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 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 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3.隋唐以前,官府设有谱‎局,考定父祖官‎爵、门第。

此后该现象‎逐步消失,主要原因是‎A.宗法制的终‎结 B.察举制的完‎善C.三省六部制‎的设立 D.科举制的推‎行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A.作者不认同‎辛亥革命B.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C.当时乡村社‎会习俗没有‎变化D.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5.20世纪2‎0年代农会‎会员数的变‎化反映了农‎民运动的状‎况。

导致表1所‎示变化出现‎的直接原因‎是表1C.北伐战争 D.《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发表6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论断的是A.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7.‚诸侯惟得衣‎食税租,不与致事‛的现象反映‎了2A .君主专制的‎消弱B .宗法制的消‎亡C .中央集权加‎强D .分封制的巩‎固 8. 有人这样说‎当时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废除A .限制君权B .消弱相权C .实行君主立‎限制D .废除三审六‎部制9.图5为某时‎期的招贴画‎,从中可知A .作者反对袁‎世凯独裁买‎国B .作者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 .国民党从新‎诠释了三民‎主义D .五四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10.战国以前,‚百姓‛是对贵州的‎总称;战国以后,‚百姓‛成为民众的‎通称。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上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上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8小题,每题3分,共计54分)1.海洋文明孕育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大河文明孕育了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差异B. 地理环境差异C. 政治传统不同D. 人文思想的不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小农经济为主,这为中央集权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不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形成,有利于民主制的形成,因此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差异,故A项正确。

BCD三项均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

故选A。

2.佛教创始人悉达多,本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据此判断悉达多出身的种姓应该是()A. 婆罗门B. 刹帝利C. 吠舍D. 首陀罗【答案】B【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

它是古代世界最典型、最森严的等级制度。

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拥有解释宗教经典和祭神的特权;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他们拥有征收各种赋税的特权;第三等级吠舍是雅利安人自由平民阶层,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政治上没有特权,必须以布施和纳税的形式来供养前两个等级;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属于非雅利安人,他们从事农、牧、渔、猎等业以及当时被认为低贱的职业,由此可知,悉达多是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的太子,应该属于第二等级刹帝利,故B项正确。

故选B。

3.随着生产力的提高和文明结构的扩大和强化,古代世界分散的点状文明逐渐发展为较大范围的区域文明或文化圈。

其中由西向东排列正确的是()A. 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基督教文明B. 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基督教文明C. 基督教文明/儒家文明/伊斯兰文明D. 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答案】D【解析】注意限定信息“由西向东”,结合所学可知,古代世界文明由西向东排列是基督教文明、伊斯兰文明、儒家文明,故D项正确。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上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华师大版高一上第一单元 古代东方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华师大版高中历史单元测试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20小题每题3分共计60分)1.海洋文明孕育了雅典的民主政治大河文明孕育了中国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 经济差异B. 地理环境差异C. 政治传统不同D. 人文思想的不同【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中国是以小农经济为主这为中央集权的形成提供了条件而希腊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不利于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形成但有利于民主制的形成因此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经济差异故A正确BCD均不是主要原因应排除故选A2.“古代世界相隔很远的地区在大约同一时候都开展着高度的哲学活动当希腊人正在探讨物质世界的性质时中国的圣人正试图去发现人类社会和贤明政治的根本原则”这段话旨在强调中国与希腊()A. 哲学水平有高有低B. 各自在孤立地发展C. 发展道路存在差异D. 历史发展的相似性【答案】D【解析】古希腊哲学家、中国的圣人把讨论的重点从认识自然转到认识社会强调人的价值和人的作用突出了历史发展的相似性故D正确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故排除故选D3.德里苏丹国废除了印度传统的官吏世袭制度各部长官由苏丹任命边远地区分布着印度教王公统治的众多土邦这些土邦在承认德里苏丹国的宗主权和缴纳贡税的条件下处于半独立的状态这说明()A.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央集权B. 印度教仍是国家的主导宗教C. 不同土邦间的对立非常严重D. 印度王公的各种特权被取消【答案】A【解析】4.一首古埃及的诗说“他信守诺言多么按时馈赠礼物又多么大方!他向每一个人馈赠礼物向上埃及向下埃及穷人富人强者弱者不加区别毫不偏袒”其中“他”指的是()A. 尼罗河B. 法老C. 金字塔D. 祭司【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尼罗河孕育了埃及文明因此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埃及法老是埃及的统治者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是埃及文明的象征故A正确B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5.古代文明的区域性扩张促使波斯等帝国的兴起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帝国内海的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帝国是()A. 亚述帝国B. 波斯帝国C. 亚历山大帝国D. 罗马帝国【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题目所给四个选项中曾经地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古代帝国有波斯帝国、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但是把整个地中海变成了内海的只有罗马帝国 D符合题干要求其他选项都不正确6.冶铁技术是人类重大文明成果带领人们走进铁器时代冶铁技术最初起源地是()A. 西亚B. 北美C. 东欧D. 非洲【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亚是人类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冶铁技术最初起源于西亚故A正确故排除B、C、D7.关于人类最初文明的叙述正确的是()A. 仅限于亚非美大陆的若干区域B. 彼此间联系较为密切C. 农耕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扩张潜能D. 最初均以封建国家的形式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农耕文明是在前现代时期的成熟文明其相对于其他类型文明的优势使其具备一定的扩张潜能故C正确A项说法太绝对故排除最终的人类文明是相对孤立的故排除B最终的文明多以部族国家的形式出现故排除D8.文字是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那么带有群体共同意识的神话(包括那些没有文字的民族)则是人类文明的起源古代东方具有神话内容的作品和文献有()①《吉尔伽美什》②《汉谟拉比法典》③《古兰经》④《摩诃婆罗多》A. ③④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①②③④【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发现最完整的成文法典竭力维护不平等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奴隶主贵族的利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社会的情况没有神话内容故排除② ①是苏美尔人的英雄史诗③是伊斯兰教经典④是印度史诗均有神话内容故①③④正确故选C9.笈多帝国时期获得统治者支持而发展成为印度主要宗教的是()A. 佛教B. 婆罗门教C. 印度教D. 伊斯兰教【答案】C【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佛教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与题意不符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婆罗门教婆罗门教起源于公元前2000年的吠陀教与题意不符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笈多帝国时期由婆罗门教演变而来的印度教得到统治阶级支持逐渐发展为印度的主要宗教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伊斯兰教创立者是西亚的默罕默德与题意不符10.埃及没有任何与美索不达米亚的法典相应的法律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也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这表明法老的统治采用()A. 集权专制B. 分权专制C. 等级制度D. 礼仪德治【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材料“法老作为神王其权力也神化他的话就是法律”可以看出埃及的法老实行的是集权专制故A正确分权、等级以及礼仪德治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BCD三项错误故选A11.“就是在这样一个阶级悬殊的社会里出生他自己虽是剎帝利的王族但他并不想用剎帝利的权威去统治人民压迫人民相反的他用慈悲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阶级森严的社会宣战”文中“社会”和“他”是指()A. 古典时代苏格拉底B. 共和时代斯巴达克斯C. 列国时代释迦牟尼D. 春秋战国孔子【答案】C【解析】依据题干“剎帝利的王族”、“用慈悲平等的真理毅然的向阶级森严的社会宣战”反映的是与佛教有关结合所学可知佛教诞生在列国时代由释迦牟尼创立故C项正确故选C12.西亚是世界最早的文明发源地之一下列各项中属于在西亚发明向外传播的是()A. 瓷器技术B. 腓尼基文字C. 冶铁技术D. 人像雕刻艺术【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亚各地发现的铁器可以早到公元前30世纪中叶距今约4500年冶铁技术在西亚地区发明之后向世界各地传播故C正确瓷器技术由中国发明不是西亚故排除A西亚向外传播的是腓尼基字母不是腓尼基文字故排除B人像雕刻艺术几乎各种文明都有并非由西亚文明独创故排除D13.《摩奴法典》规定刹帝利辱骂了婆罗门要罚款100帕那(银钱单位)如果是吠舍骂了就要罚款200帕要是首陀罗骂了就要用滚烫的油灌入他的口中和耳中此规定说明了()A. 四个种姓的职业世袭不改变B. 四个种姓的宗教生活界线分明C. 四个种姓的宗教权利不平等D. 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同样是辱骂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所受的惩罚不一样这表明四个种姓的法律地位不平等故D正确A、B、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不符合故排除14.古代世界文明异彩纷呈某历史兴趣小组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收集了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等素材该小组研究的主题是()A. 文明从冲突到和平B.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C. 帝国的扩张与崛起D. 世界文明的多元性【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金字塔、古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和雅典帕特农神庙遗址等反映了古代世界文明异彩纷呈可用来研究世界文明的多元性这一主题 D项正确三个素材不能说明文明从冲突到和平 A项不符合题意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帕特农神庙遗址等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无关 B项错误金字塔、《汉谟拉比法典》和帕特农神庙遗址均与帝国的扩张和崛起无关 C项错误故选D15.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历史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金字塔它的主要特征是()①是埃及最高的金字塔②室内有精美的浮雕③有狮身人面像与之相映成趣④四个底边的误差不超过10厘米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埃及的胡夫金字塔是埃及历史上规模最大它也是埃及最高的金字塔所以①②正确狮身人面像矗立在哈夫拉金字塔旁边胡夫金字塔四个底边的误差不超过20厘米所以排除③④16.古代西亚和埃及都有辉煌的文化成就在许多领域走在当时世界的前列以下成就属于埃及文明的是()①楔形文字②象形文字③《吉尔伽美什》④制定太阳历⑤六十进位制⑥计算圆周率A. ①②③④⑤⑥B. ②③④⑤C. ①③⑤D. ②④⑥【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楔形文字、《吉尔伽美什》、六十进位制都是古代西亚的文化成就象形文字、制定太阳历、计算圆周率才是古代埃及文化的成就题干要求筛选出埃及文明的成就故②④⑥正确17.有人认为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由于三面环海一面为撒哈拉大沙漠因此“对于世界各部始终没有任何联系始终是在闭关之中” 下列最能反驳这一观点片面性的是()A. 古代两河流域文明B. 古代埃及文明C. 古代阿克苏姆文明D. 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答案】B【解析】古埃及文明位于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三面环海且位于非洲东北部尼罗河中下游但却是四大古文明之一因此“始终是在闭关之中” B项符合题意A与非洲无关排除C在非洲北部排除古代大津巴布韦文明位于今津巴布韦共和国境内 D选项排除18.威尔•杜兰在描述某古代文明时说“这里之所以成为传说中的伊甸园西亚的谷仓人力之外主要即系靠河流的定期泛滥”在“这里”能找到的文明遗迹是()A.B.C.D.【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中“西亚的谷仓人力之外主要即系靠河流的定期泛滥”可知是两河流域文明而其代表就是汉谟拉比法典故B项正确A是中华文明排除C是印度文明排除D是埃及文明排除故选B19.黑格尔说“平凡的土地、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但是大海却挟着人类超越了那些思想和行动的有限的圈子”这句话意在说明()A. 地理差异使文明具有多元性B. 海洋对人类文明影响更大C. 社会历史环境影响文明发展D. 沿海比内陆居住环境优越【答案】A【解析】材料的意思是海洋文明有助于个人自由思想的形成个人的眼界较为开阔和行动也更加自由而生活在平原上的人思想相对保守由此可以看出材料强调的是地理差异对文明的影响即地理差异使文明具有多元性故A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地理差异对文明的影响但是并没有对海洋文明与大河文明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出海洋对人类文明影响更大故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地理差异对文明的影响而非社会历史环境影响文明发展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沿海与内陆进行比较因此无法得出沿海比内陆居住环境优越故D项错误故选A20.《汉谟拉比法典》规定“若因其子年幼无承担能力其母将获得三分之一的田地以及庭院并且抚养幼子成人”这一规定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A. 维护家族权威B. 保护未成年人C. 确保社会稳定D. 推动财产私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以看出《汉谟拉比法典》的规定有利于保护私有财产和关于家庭和财产继承对后世的影响是保护未成年人故本题选B项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内容主旨故排除A、C、D二、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计1小题每题15分共计15分)21.(1)根据自然地理环境材料一中涉及的文明可以划分为哪两类?请探讨造成两类文明巨大差异的主要原因21.(2)材料二提供的资料说明不同文明的交往方式有哪些?21.(3)材料三中的哪种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21.(4)根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汉谟拉比法典》所反映的信息21.(5)根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你能从图片中得到哪些信息?【答案】类型大陆文明、海洋文明或东方文明、西方文明原因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等【解析】类型抓着限定信息“自然地理环境” 依据材料一中的文明结合所学可知这些文明以自然地理环境划分可以分为大陆文明、海洋文明原因结合所学从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政治体制的差异等方面分析【答案】暴力冲突、和平交往【解析】方式依据材料二“古代中国人开通了丝绸之路郑和七下西洋张扬的是国威与和平促进了不同文明的交往”可以得出和平交往依据“成年后的亚历山大将300副波斯铠甲作为给雅典娜的祭品送回雅典卫城”可以得出暴力冲突【答案】“平民政体”(民主政体)公民政治民主政治【解析】政体依据材料三“平民政体(民主政体)一词的确切解释应该是自由而贫穷﹣﹣同时又为多数的人们所控制的政体”可知民主政体更能发挥公民的创造力造就辉煌灿烂的古希腊文化【答案】《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解析】信息依据材料四“奴隶是主人的工具和财产不属于人的范畴不受法律保护” 结合所学可以得出《汉谟拉比法典》维护的是奴隶主群体的利益依据“自由民损毁其他自由民的眼睛则应损毁其眼自由民击落其他自由民牙齿则应击落其齿”可以得出带有原始的同态复仇的落后性【答案】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等【解析】信息依据材料五中的文字信息可以看出印度的种姓制度从高到低分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个等级各等级的权利、地位和义务有着很大差别结合所学可以得出各等级之间界限分明职业世袭低等级的人不能从事高等级的职业不同等级间不允许通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一历史第一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1.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体现了奴隶主与奴隶的阶级关系B体现了统治阶级内部的等级关系C体现了中央政府与地方的行政关系D体现了官僚机构与人民的压迫关系2.汉初封国制和西周前期分封制的主要区别体现在( )。

A基础B形式C对像D作用3.秦废除了分封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而西汉初又出现郡国并存的局面,这反映了( )。

A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B事物发展的渐进性C封建主义还不够强大D新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些曲折4.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展了西周疆域;在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

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

A生产力水平的显著提高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地位的变化D井田制的兴衰5.秦朝巩固国家统一的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根本性的保障措施是( )。

A三公九卿制B郡县制度C监察制度D统一货币6.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主要是为了监察( )。

①丞相②民众③诸侯王④地方高官A①②B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7.东汉初年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特点是( )。

A削弱地方豪强势力B优待开国武将C扩大尚书台权力D规定皇权至高无上8.东汉末年与东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变化是( )。

A由封国、郡县并存演变为郡县制B由州、郡、,县三级制演变为郡县两级制C由郡县两级制演变为州、郡、县三级制D由郡县制演变为州县制9.唐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

统治者这样做主要目的是( )。

A完善中央集权B分散相权,加强皇权C减少决策失误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10.“丞相”职位长期沿用主要是适应( )。

A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B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C加强民族交流和对外交往的需要D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11.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 ) 。

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B过去的丞相大多子庸无能,败坏风气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12.开创郡县制度和行省制度的朝代是( )。

A秦朝和唐朝B秦朝和隋朝C秦朝和元朝D唐朝和元朝13.元朝时期,中央政府对辽阔的地域实行有效控制和管理的措施是( )。

A实行行省制度B实行册封制度C实行三省六部制C设置理藩院14.北宋派文臣做知州,设转运使、通判的实质是( )。

A削夺朝中大将的兵权B防止“陈桥兵变”重演C加强了皇权D防止了分裂割据15.北宋政府设置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这一措施的根本目的是( )。

A遏制地方官吏贪污腐化B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C确保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D筹集用于议和的“岁币”16.以下关于明朝“废行省,设三司”的措施的评价正确的是( )。

A通过分散地方的权力来加强中央的权力B是我国古代行政区划制度划时代的变革C有利于加强明朝边境地区的军事防御力量D政府各部门互相牵制,客观上减轻了对人民的压迫17.阅读下面的一幅历史地图。

此图所反映的历史内容是( )。

A西汉时期监察区的划分B汉初的郡县制与封国制并存的形势C西周初年分封诸侯的情况D唐朝时在边境设置军镇的情况18.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主要是由于( )。

A唐末以来地方势力过于强大B采纳了宰相赵普的建议C皇帝的绝对权威必须维护D国家面临周边少数民族的压力19.宋太祖采取多种措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其核心是围绕( )。

A削弱中央大将和丞相的权力B解除地方割据的经济基础C解决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D削弱地方军队的实力20.地方势力威胁中央政权的危险基本解除始于( )。

A隋唐时期B北宋时期C元朝时期D清朝时期清朝是我国专制主义制度达到顶峰的时期,请回答21~22题。

21.清朝前期,中央机构发生过多次重大变化,最主要的变化是( )。

A国初定制,设议政王大臣数员……如坐朝仪B“率循祖制,咸复旧章”,废内阁,恢复内三院C选调翰林等官人南书房当值,“非崇班贵值,上所亲信者不得入”D军国大计,罔不总揽,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22.清朝军机大臣的基本职责是( )。

A决定军国大事B协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C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D笔录、传达皇帝的旨意二、非选择题2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唐朝的三省六部制皇帝┌———————╂——————┐门下省尚书省中书省┌—┬——┬——┴—┬——┬——┐工刑兵礼户吏部部部部部部材料二: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卷128材料三: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

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

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

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

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

《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请回答:(1)、材料—中唐朝的三省六部制起了什么作用? 三省中门下省的职能是什么?(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材料二作者对此看法如何?(3)、材料三中元朝设置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为什么实行行省制?(4)、材料四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2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国朝仍前明之制,以内阁为政府,大学士为宰执。

—叶凤毛《内阁小志·自序》材料二:国初设内三院外,其军国政事,皆交议政诸王大臣,半皆贵胄世爵,不谙世务。

宪庙(指雍正帝)设立军机大臣,择阁臣及六部卿贰熟谙政体者,兼摄其事。

—《啸亭杂录·军机大臣》材料三:乾隆五十六年十月二十四日谕;“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

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臣承充办理。

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日召对,承旨遵办,而满洲大学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

朕向来办事祗(恭敬)崇实政,所有议政空衔,著不必兼充,嗣后该部亦毋庸奏请。

”—《枢垣记略》卷—材料四:军机处本内阁之分局。

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其军事付议政王大臣奏议。

康熙中,谕旨或命南书房翰林院撰拟。

是时南书房为最亲切之地。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以内阁在太和门外,俸直(官吏值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

后名军机处。

地近宫廷,便于宣召。

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蘑曝杂记》卷·材料五:嘉庆四年正月初八日谕;“各部院文武/臣亦不得将所奏之事预先告知军机大臣。

即如各部院衙门奏章呈递后,朕可即行召见,面为商酌,各交该衙门办理,不关军机大臣之事也。

” —《枢垣记略》卷一请回答:(1)、清初主要有哪些中央政治机构?最主要的决策机构是什么?(2)、议政王大臣会议被撤消的原因是什么?(3)、依据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帝为加强皇权所采取的措施。

25.《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唐朝、北宋、明朝统治者为防范相权过重的威胁,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其方式和结果如何?答案:一、⒈B ⒉D ⒊D ⒋A ⒌B ⒍B ⒎C ⒏C ⒐B ⒑A11.D ⒓C ⒔A ⒕C ⒖B ⒗A ⒘B ⒙A ⒚C ⒛B 21.D 22.D二、23.⑴、三省六部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门下省掌管国家政令的审批。

⑵、措施: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士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

⑶、朝的中书省是唐中央机构之一,掌管国家政令的草拟;元朝设置的中书省是全国最高行政机构。

元朝是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王朝,实行行省制是为了对全国辽阔的疆域进行有效的统治。

⑷、职能是迅速将笔录的皇帝旨意传达给中央各部门和地方大臣去执行。

作用是使皇权得到进一步加强。

反映了明清时戎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

24.⑴主要机构有:内阁、六部、内三院、南书房、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

最主要决策机构是议政王大臣会议。

⑵、议政王大臣“不谙世务”,办事能力低下;军机处的设置使议政王大臣会议无政可议,成为空衔;根本原因是皇权受到由“贵胄世爵”组成的议政王大臣的限制。

⑶、康熙帝设南书房以分散内阁权力。

雍正帝增设军机处以削弱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实权。

乾隆帝取消议政王大臣会议机构。

嘉庆削弱军机大臣的“承旨、出政”权力,下令各部院文武官员的奏折不预先告知军机大臣,直接承奏皇帝。

25.⑴措施:①、唐朝采取三省的分工和以品级较低的官员任三省长官的办法。

②、宋采取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为副相、设枢密使和三司使以分割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③、明太祖则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六部,使用权其直接对皇帝负责。

⑵、方式:分割和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⑶结果:使相权和皇权合一,逐步消除了相权对皇权的威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